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4-06-1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精选8篇)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篇一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北京吉利大学排名】北京吉利大学特色专业-北京吉利大学录取分数

线

北京吉利大学北京吉利大学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由吉利集团投资创办,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北京吉利大学成立于2000年,位于北京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内,坐落在钟灵毓秀的北京西山山麓北侧,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学校规划占地3000亩,开发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600余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有专职教师员工1千余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名。学校目前有汽车学院、商学院、万科物业学院、金融证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旅游学院、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社会心理学院、文化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物流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房地产学院、欧美国际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7所二级学院;打造了一支800余名专兼职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建立了汽车研究院、动画与游戏研究院、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教学促进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全力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知名品牌,拥有一支旗帜性的大师队伍和管理团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工商管理硕士王兴贵任执行校长;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江树人教授任党委书记,留美多年的医学博士刘华松教授,原北京大学副教务长李克安教授,原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吴凤臣,澳大利亚 FLINDERS大学公共管理硕士、WOLLONGONG大学教育学博士、WOLLONGONG大学CAPSTRANS研究员蒋淮任副校长;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乃芳教授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学校现有专职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22名,教授、副教授118名。为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学校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为任课教师并聘请美国、荷兰等国家的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还与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经常性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周为全校师生举办一次学术讲座,除本校教师开设的中

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两个系列讲座之外,还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来校讲座交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原《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经济日报》总编范敬宜,书法大师欧阳中石,著名作家陈建功、刘恒、毕淑敏、巴荒,知名评论家张颐武、孟繁华等应邀先后来我校作学术交流;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庄则栋,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朱军,著名影视制作人张纪中,著名演员冯巩、六小龄童、阎维文、沙宝亮等也曾来校讲学和表演。着眼于长远,学校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标志性建筑的现代化“白宫”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4000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2亿元、藏书100余万册。学校不仅拥有多功能综合体育馆、国际报告厅,而且还拥有计算机网络中心、多媒体语音室、电工电子实验室、金融证券实验室等214个实验室,配置了134个多媒体电教室。其中汽车学院实验基地占地7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1000多名学生在这里进行汽车装配等各种实验。学校拥有大型连体教学楼13幢,阶梯教学楼2幢,专家博士楼4幢,学生餐饮楼3幢。学校建设价值1000余万元的校园网,装配了2500多台计算机供在校学生使用。学校建有6个草坪足球场、42个篮球场、40个排球场、4个网球场、1个乒乓球馆、1个健身广场、1个标准塑胶田径场、6个羽毛球场、2个游泳池。超市、医院、大型浴室、自助洗衣房、收发室、银行自动取款机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大型学生食堂3个、高档餐厅2个、清真餐厅1个、教职工餐厅1个,能同上满足万余师生用餐。学生公寓22幢,全部配备独立卫生间、暖气、电话、网络接口、部分配置空调。学生公寓管理严格规范,校园保安24小时值勤,学习生活环境优雅、方便、安全、舒适,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标准化学生公寓。学生基层管理队伍健全。超过300人的专职班主任队伍爱岗敬业,勤奋务实,责任心强,对学生管理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处处关心,精神上注重指导;各学院设立专职学生干事,在学生处的领导下,全方位开展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100余个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在学校党委、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的指导下,经常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卡拉OK校园歌手大

奖赛、形象大使选拔赛、文艺汇演、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影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参与凤凰卫视《鲁豫有约》、CCTV《绝对挑战》、BTV《创想之夜》、《我们的城市》

等节目的录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学校奥运志愿者在引导员、啦啦队等多个岗位上大放光彩。学校秉承李书福董事长“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基于多年实践提出的,“3”是指3门以上通用知识与能力课程,第一个“1”是指专业能力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第二个“1”是指道德教育与素质训练课程)。学校积极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之路,紧扣社会需求设置院系专业,“量身定制”课程体系,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勇于创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意型、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根据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的设想,创设了独具特色的“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

既能应对时代挑战、又懂得“做人之道”、更掌握了一技之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依托中国吉利集团及其关联产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教育”,为毕业生搭建各种就业平台,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之间的无缝连接,还积极开拓海外就业市场,实现了部分学生就业的国际化。学生高端就业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汽车学院与吉利汽车研究院联合培养的16名学生,90%被吉利汽车研究院录用为正式的研究人员,其余被其他汽车公司高薪聘用。2010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北京吉利大学连续四年就业率突破98%,这次是央视新闻联播首次报道民办大学的就业率。2010年8月3日,北京吉利大学迎新工作火热进行。报到注册现场,代超、王良、丁超三位陕西学生对汽车学院副院长阎少华副教授说:“老师,我们想到教学区看看。”阎少华马上起身,安排他们前往汽车学院,参观了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汽人才北京培训中心、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等实训基地。“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实实在在地为我们拓宽就业渠道、增强我们的就业能力。”一位陕西学生在参观后感触颇深。“选择北京吉利大学,我更

多考虑将来就业好。”代超同学了解到北京吉利大学连续4年就业率在98%以上,“今天到实地考察对我的触动很大。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硬件设施都是我选择北京吉利大学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相信,在北京吉利大学能学到有用的专业技能,将来能更好地就业。”代超同学信心满满。如今,三位学子作为第一批入校新生正接受新生军训。每年8月,总有一批学子的人

生梦想在北京吉利大学点燃,总有一些感动的故事发生在这块充满无限希望的校园里。

依靠首都北京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吉利集团强大的支持,北京吉利大学走过了高速成长、硕果累累的十年。学校刚刚创始的2000年9月,就有数百名学子来到这里踏上了人生新的起跑线,2004年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即突破2万,2005年顺利通过北京市教育教学评估。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在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中,我校首家通过评估;我校近20000人次参加全国及北京市自学考试中,学生成绩优异;边保旗副教授主持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构建》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宋丽群老师主持的《数量方法》、田志友老师主持的《采写编实训教程》双双获得“2008年北京市精品课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王东华老师在2009年北京市职业院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说课大赛中获得三等奖、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尹楠在中国音乐协会举办的中国声乐孔雀奖-----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中获得教师组美声唱法优秀奖、外国语学院刘圆媛老师在2009年“俄语年”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赴俄访问一周………截至2009年,学校共承担了包括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9项、校级项目125项的150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76篇(核心刊物44篇,4篇被三大检索之一的EI收录),出版专著及教材109部(其中部分入选北京市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先进的教学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及十年来良好的社会美誉度使我校赢得了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的充分信任,2010年北京教育考试院正式确认我校为自学考试主考院校。合作办学取得丰硕成果。一是与企业联合办学,或采用委托培养的方式,根据企业需要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二是中外合作办学,十年来累计培养了近百名来自韩国、日本等国的留学生,向国外输送的学生大多数已获得了国外知名院校的学位,其中不少学生获得了硕士以上

学位。北京吉利大学已经成为中国民办大学的知名品牌,十年来我校先后数次获得来自政府机关和教育系统有关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2008-2009即获得北京市教委颁发的“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特殊贡献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赛区乙组一等奖”,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颁发的“2009年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北京市委、北京市教委等联合颁发的“2009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网易组织评选的“网易2009年中国教育大选十佳民办大学”等多项殊荣。2010年,学校即将迎来十周年校庆。十年的艰苦努力,换来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北京吉利大学的充分认可;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就了北京吉利大学的卓越和辉煌,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接轨的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让北京吉利大学成为中国社会力量办学当之无愧的领军者。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100余家国内外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北京吉利大学的办学事迹。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亲切接见中国吉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吉利大学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周铁农曾亲临吉利大学视察;国务委员刘延东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亲自批示;全国人大原常委汪家镠、毛达如,北京市委常委兼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赵凤桐,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副主任杜松彭,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等领导也先后来校指导工作。学校荣誉◆2002年学校荣获“2002年中国十佳民办高校”◆2003年学校被评为“首都防治‘非典’先进集体”◆2004、2005年学校连续被评为“全国高中生最向往的民办大学”◆2004年学校被评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民办高校之一◆2004年学校被国家七部委确定为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训基地◆2005年学校荣获“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2005年学校被列为国家财政部直接拨款建设汽车维修人才培训基地单位◆200

5年中国教育总评榜, 我校被评为“中国十大民办高校”◆2005年学校获得 “北京市民满意民办大学”◆2006年学校被评为“2006毕业生最具竞争

力的教育机构”◆2006年学校被评为“市民满意度最高的教育机构”◆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佳民办高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中国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20强”◆2006年学校被评为“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

◆2007年学校被评为“2006北京市民办高等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学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民办大学”◆2008年学校获得首都高校大学生健美大赛团体第三名(80KG冠军、75KG亚军、60KG季军)◆2008年学校获得北京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冠军、女双冠军、男团第五名◆2008年学校获得首都大学生篮球冠军争霸赛第三名◆2008、2009年学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足球联赛乙组第二、第三名◆2009年学校获得四十七届首

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五名◆2009年学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乒乓球协会杯团体冠军◆2009年学校获得“五四杯”首都高校大学生篮球邀请赛第二名◆2009年学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台球联赛团体冠军◆2010年5月获得北京市首都高等院校第48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突

出贡献奖◆2010年获得腾讯网教育总评榜“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2010年获得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十大最具影响力民办大学”◆2010年获得中国教育总评榜搜狐教育盛典“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2010年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一”◆2011年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一” 为了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是北京吉利大学的使命,成为最受尊敬的民办大学是北京吉利大学的愿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民办大学是北京吉利大学的中期目标,成为中国高等教育100强是北京吉利大学的长远发展目标。

北京吉利大学招生网站: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篇二

一、关于“中国哲学”的由来

2004年, 在中国大陆发生了“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在中国历史上原来没有“哲学”, 这的确如此。许多西方哲学家也不认为中国有“哲学”。“‘哲学’ (philosophy) 一词是日本学者西周 (1829-1897) 借用汉语‘哲’、‘学’两字指称源于希腊罗马的哲学学说, 中国学者黄遵宪 (1848-1905) 将这个名称介绍到中国, 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但中国有没有相当于西方那样的“哲学”仍然是个问题。

在19世纪末以后, 西方哲学输入中国。中国的学者参照西方哲学从中国古代的经典及其注疏中梳理出“中国哲学”, 开始对个别人物和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由此可以说:所谓的“中国哲学”, 其实是以西方哲学作为参照系“框”出来的。基于“中国哲学”的这一由来, “中国哲学史”也就必然是适应着这一框架而建立的, 或者说, “中国哲学史”的内容源于自身, 而结构却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着西方哲学的体系。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难免会导致一些问题, 这个问题在下面再进一步讨论。

二、本书存在的缺点

这样一本《中国哲学史》, 在其内容和思想观念上至少有“三缺” (或者叫“一缺”, 这个问题下面再仔细讨论) :一缺“线”, 二缺“腰”, 三缺“尾巴”。也许用语不太准确, 但下面可就这几个问题一一的讨论。

1、“线”的缺失

缺“线”, 翻开这本书可以看到, 全书从先秦到近代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畅书“中国哲学史”。全书在每一节却都是在介绍一个个独立的人物, 这样看来, 与其叫“中国哲学史”, 不如叫“中国哲学家列传”。每一时期, 不同学派之间有什么样的争论、分歧, 又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同一学派同一时期不同代表人物之间的理论有何差异;各学派是如何传承、变化、发展、消亡的。大概这才是“中国哲学史”所要解决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吧!因为这才是连接着各朝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家们的“线”, 没有这条“线”, 那就等于是建筑物里没有“钢筋”的连接。

“哲学史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它并不等于哲学。”单纯的介绍一个个哲学家的思想, 那就等于是把“哲学史”当成是“哲学”来讲。书中对一个个思想家的介绍, 说什么“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比较系统的先念论的鼓吹者。”庄子“陷入了怀疑论、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纯粹以西方哲学的“观念”来套用于中国的哲学家们的思想, 而不是着力去还原他们思想的本来“面目”。把“哲学史”写成了作者的“哲学研究成果”。又如, 墨家思想曾活跃一时, 秦以后却消失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这是研究“哲学”不必定要解决的问题, 但却是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为本书没有理清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这条“线”, 就把一本“中国哲学史”写得更像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简介”。显然, 这样的“史”不能称其为严格意义上的史。

2、“腰”的缺失

有四件“大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 (当然, 也影响着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 :其一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大变革, 它造就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其二就是印度佛学的传入改变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格局, 形成了儒、道、佛三分天下却又逐渐“一统”、共同发展的局面——这就是本文要谈的“腰”。

的确, 书中在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这两部分都谈到了佛学思想。但这里所说的不是是否“谈到”的问题, 而是应该如何来对待“佛学传入”、如何评价、理解“佛学传入”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里就谈到:中国人只有两次感到恐慌, 一次是佛学的传入, 一次是近代西方文化的“进入”。因为中国人一向认为“我是天朝上国, 文明之邦”, 其它各族无非是未开化的“蛮夷”。而西方文化和佛学的传入使中国人意识到在我们之外也还有“文明”的存在。

我们在过去已经把佛学“中国化”了, 那今天如何与西方文化融合, 这应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 如何向古人“取经”以解决现实问题, 恐怕应当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项重任吧。如前所述, 本书并不缺少对佛学、对“中国化”了的佛学——禅宗的介绍, 但却缺少另外一些东西:当时国人对待佛学是什么样的态度, 采取了什么行动, 国人的观念是如何转变的等等。大概这才是这一部分需要写作的重点。

3、“近代不明朗, 现当代不见了”

本文所说的缺“尾巴”, 指的就是该书不仅没有把近代部分中国哲学的状况交代清楚, 还把“现代”部分给抹掉了。

所谓“近代不明朗”, 是觉得这本书的近代部分只有“变法派——龚自珍、魏源等”、“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造反派——洪秀全”、“革命派——章炳麟、孙中山等”, 都是一些“在野的流派” (打个比方) , 社会的主流学术派去哪了?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啦?那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才有的事!甚至到那时候也不并完全。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有影响力的“主流派”如王国维等, 似乎他的哲学思想还不如所谓的“国父”孙中山。整个近代部分就是在论证“反对有理”, 有错, 那也是“新生儿”的一些必经阶段。

再来说说被本书的著者们吃掉的现当代部分。前文提到了“有四件‘大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 后两件, 一件就是汤一介先生所说的促使中国哲学建立的西方哲学思想的传入, 并且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的哲学思想。第四件就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在“教材”所说的中国近代哲学之后, 自30年代初起, “中国哲学家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哲学的基础上, 利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 构建了若干的现代型的‘中国哲学’”。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熊十力、张东荪、冯友兰、金岳霖等人。

1949之后,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哲学依然在不断发展, 因此不能说就没有必要写了。还是那句话, “中国哲学史”是“史”。是“史”就是要忠实的“记录”, 以最大的努力追求还原历史的“本真”。而在1979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哲学史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些历史如果不讲清楚, 甚至不讲, 那这本教材就改名叫“中国哲学断代史”算了!

也许对于写“史”的人来说, 离我们越近的越难写。但为了学术研究, 为了高等院校的教学, 排除内心的和外在的困扰, 努力写出一本尽可能接近“本真”的“史”是十分必要的。迫切的希望能够看到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

摘要:北京大学的这本中国哲学史全书从介绍各个学者的思想入手, 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它没有交代中国哲学的构建问题, 同时还缺少一些关键部分相应的论述。尤其是省略掉了现当代部分, 很不应该。因为每一时期必然有其相应的重要性, 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做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哲,缺陷,评述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3]陈来, 等.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篇三

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人文学实力独步天下,社会科学的实力虽不及人文那般不可撼动,但无疑也是全国最强的。全国每年30多名文科状元几乎全部流入北大。

中国人民大学

老牌的文科强校,是建国后中央重点建设的文科大学,社会科学实力仅次于北京大学,尤其以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见长。

北大和人大都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带,又都被看成是“文科院校”(关于人们对北大的误解,在上期“理科版”中已经解释过了),可是它们彼此“性格”却明显不同,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

就从校训说起。校训往往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背景和创建历程,体现其办学宗旨和精神追求。人大的校训是“实事求是”,这句话出自《汉书》,因为毛泽东的引申而成为流行成语。人大把“实事求是”作为校训,体现了一种办学的理想。北大则很奇怪,它没有校训。曾经大饭厅东侧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个大字,被误以为这就是北大校训,其实不是;有时北大开会打出大标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实也不是校训。倒是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相对而言更体现了北大的特色。

而说到传统,人大可以说一直以来确实是追求“实事求是”的。从延安大学、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到五十年代建立的人大,一直是党的“嫡系”学府,一个致力于培养干部的机构。人大的政治风气浓,学生总是被告诫不要脱离实际,不要忘记社会的责任,要关注现实、有责任感和务实精神。北大则比较自由,对于各种思潮学派都很兼容。如果没有这种校风传统,就没有北大了。北大是个多故事的地方,所以它的传统相对比较深厚,校风传统就这样积淀下来,形成了一种力量。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就比较宽容,它尽可能地给老师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

作为文科大学,人大历来对社会科学特别是应用性的学科很重视,对人文学科相对轻视。以前语文系在人大是无足轻重的,历史系稍微受到些重视,哲学系则几乎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天下。好在这些年人大的人文学科特别是传统学科得到发展。可以说,关注社会,紧密联系社会,服务于时代,是人大的特点。而北大是个奇妙的地方,这里的学术空气适合天才的发展,因为提供了较多自由的空间。但是对于一般实用人才的培养就不见得很适合,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在北大就学不到什么东西。北大如鲁迅所说,是“常为新的”。尽管因自由也导致了一些管理上的“混乱”,但很多北大人还是一心做学问,还有比较容易给他人空间。就是说,北大化解压力的可能性比较大,使人们能够专注于学问,能够抵御很多物质的诱惑。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篇四

根据我国税法,高等学校面向社会开展的科技服务合同需交纳营业税。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利用国家有关科技开发和科技转让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我校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并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师的合法利益,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有关政策,制定我校科技合同免税工作实施细则。

一、申报免税的基本条件

“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可以免交营业税,“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合同不享受减免税政策;涉密合同暂不能办理免税,以北京市技术市场政策为准。

“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转让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包括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不包括建设工程合同和承揽合同。

二、申报免税合同的文本要求

1.合同文本建议使用国家科技部或北京市技术市场制定的规范文本。2.合同中(盖章页)的甲、乙双方信息务必填写清楚、齐全。

3.合同的要点要求表述清晰、充分,合同内容过于简单将会影响审定的通过(软件合同特别要加强“技术创新”方面的表述)。

4.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知识产权归属,特别是软件开发合同涉及软件开发的,必须在合同中写明其知识产权或所有权归委托方或双方共享。

5.合同中必须写明标的、研发计划、保密约定等条款。6.合同标题和内容中不得出现“咨询”、“服务”的字眼,不得有培训的内容,否则此部分合同金额则不能享受免税。

7.合同附件必须齐全。

8.合同封面上的签订时间和有效期限一定要明确年月日。9.依据合同所开具的“北京市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专用发票”内容须与合同内容(项目、金额等)一致。

三、免税工作职责分工

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制定并完善免税工作流程;负责联系北京市技术市场办理合同认定相关手续;负责审核免税合同及相关手续材料;负责免税网上登记、技术市场认定、税务备案及缴费相关手续。

财务处:负责联系地税部门办理免税相关手续;负责对免税完成情况和向科学技术研究院进行反馈。

学院:负责院内宣传免税相关政策、办理程序及注意事项;负责免税材料收集、整理并进行审核。

项目组:了解免税有关政策,提供和填写申请免税相关材料。

四、免税的办理程序

1.项目组起草合同文本,在合同审批表“备注”栏中签署是否申请免税的意见后(无意见默认为不申请免税),由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审核合同文本是否符合办理免税条件;符合条件的将合同及合同审批表提交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章。

2.合同签章生效后,学院科研管理人员暂存两份合同原件;每次合同到款上卡并开具发票之后,项目负责人准备发票复印件、缴款书复印件,并在发票复印件上注明校内合同档案号和校内经费卡号;项目负责人在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处领取并填写“技术合同技术性收入核定表”(四联单)和“技术交易免征营业税业务内容简要说明”(附件一),填写完毕后同发票复印件、缴款书复印件、合同原件两份(仅首次申办)一并由学院科研管理人员提交交科学技术研究院(注:每次到款上述手续需履行一次,除首项“合同编号”外,均应逐项据实填写)。

3.科学技术研究院持以上材料进行免税的网上登记、技术市场认定、缴费等工作。

4.科学技术研究院将办理完毕的“技术合同技术性收入核定表”、缴款凭证、发票复印件、缴款书复印件及合同原件交财务处。

5.财务处负责联系地税局办理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将批复减免的营业税额,扣减免税费用后的余额退还至经费卡。

五、免税中的费用

免税工作按合同额千分之五计提免税成本费用,主要用于: 1.印花税;

2.“技术合同技术性收入核定表”成本费用; 3.手续费等;

六、免税办理注意事项

1.合同主体与公章

(1)合同主体必须为法人或自然人。合同的受托方(开发方)、转让方的名称应为“北京理工大学”,合同的委托方、受让方的名称应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并与所加盖公章名称严格一致。

(2)合同复印件需要和原件相一致,合同复印件必须签有“与原件内容一致”的字样,同时有提供者签字和日期。

(3)合同上的印花税必须贴足并且划销,同时在复印件上写清楚贴花计算公式。

2.发票

(1)发票复印件必须清楚(使用A4纸复印),发票复印件必须签有“与原件内容一致”的字样,同时有提供者签字和日期;

(2)付款方必须与合同上的甲方单位名称一致。(3)项目名称:技术开发费、研发费、技术转让费,其他项目都不能免税。

3.技术的载体

如样机、样片、光盘等技术交易的成果,交付不超过2件可以减免税。

七、声明

免税最终审核结果由北京市技术市场和地税部门决定,科学技术研究院、财务处均为过程管理部门,免税结果由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

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篇五

原创话剧《妞妞》故事梗概

海淀山后有一边广袤的土地,什么是山后?也就是从香山山后的温泉镇向北至阳坊、南口,向西至苏家坨地面的阳台山、鹫峰、大觉寺、凤凰岭北京大西山风景区。近几年,海淀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一个个村落陆续消失,航天城、生命科学园、环保科技园、湿地公园等等逐步取代了宁静的村落,据说,除了保留白家疃等几个展示的村落,海淀区山后村镇将逐步消失,建成世界顶级的高科技园区。在这场巨大的历史变革中,祖上在元朝时通过红山口迁徙至此的农民们失去了土地,祖上传下来的种植、养殖技能无处施展了,生活来源不清晰了,庄户文化消失了,他们正在经历着痛苦、彷徨、求索、涅槃的城镇化历程。

农民搬迁上楼了,剧本围绕各种人物对拆迁补偿款的争夺,戏剧性地展现了尊严与金钱的搏斗。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后代妞妞、志刚以其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创业重任,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带领搬迁农民开始了新的生活追求。她们具有当代大学生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展现了现代青年的优秀品格。

6.北京师范大学聘任作家导师 篇六

中国作家网消息, 10月11日, 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办的“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文学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聘任仪式。据介绍, 北师大文学创作方向研究生面向全国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选拔, 今年共招收了10名学术型硕士。他们不仅能享受校内的导师资源, 同时还能以校外的作家、诗人为导师, 学习文学知识和写作经验。首次担任该方向作家导师的有李敬泽、格非、欧阳江河、邱华栋、李洱等, 莫言担任导师组的组长。同时, 文学院也根据创作专业的学科特殊性进行了创新的课程设置与管理。北师大教授童庆炳表示, 作家导师不仅能教授同学们成熟的写作技巧、创作经验, 更能培养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个人思想。李敬泽在聘任仪式上谈到, 虽然此前许多人认为“中文系是不培养作家的”, 但是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 写作技巧的教授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方法上, 如何从具体的创作规律出发, 对一个作家的思维方式、方法进行训练和引导, 对于创作者来说很重要, 在这方面应该借鉴美国的写作课程, 逐渐探索出一套办法和经验。邱华栋、李洱等受聘导师与在场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验, 北师大文学院的校内导师张清华、张柠、梁振华等也发表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教育问题的想法。

7.重新认识北京大学 篇七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地通过书本、影视、舆论等各个渠道更多地接触到北大,并开始对她形成自己的认识。北大坐拥无数学问德行皆上品的大家,容纳才华横溢、壮志满怀的莘莘学子;师生无不具有兼容并包的气度,追求真理和民主的坚毅,能慷慨陈词激论国事,亦可潇洒浪漫吟花赏雪的风采……此番种种,都令我仰慕不已。不知不觉地,我开始向往北大,企盼踏上并生活在这片土地。

然而,在倾倒于这些美好的同时,我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都只是历史上的北大。我就这样热情而盲目地以为自己了解甚至体悟了北大和其神其魂,事实上不过是深陷于自己修筑的精妙而伟大的理想殿堂。她是这样臻于完美,只不过因为我相信她是这样完美,或者说是我希望她是这样完美罢了。虽然我自己不这样认为,但我并不清楚现实,事实上也并不关心。我就这样生活在自己的错觉中。这种错觉绝不会自行消散,而只会被现实打破。

经过不及想象中痛苦但也足够漫长的高三,我如愿进入了北大。怀着强烈的憧憬步入大学,真实的学习、生活却远不如我一度期望的那样充实美好。局促简陋的宿舍,拥挤扰攘的食堂,借不到书的图书馆,空泛冗长的课程……一次又一次地,使我感到失望、失落,甚至迷惘、惊骇。这就是令全国老师、学生、家长心驰神往的响当当的北大吗?这就是我心目中近乎完美的理想主义的净土?从物质到精神,我都感到了强烈的不满足。一时间,我不知所措。北大那近乎神圣的光环在我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甚至怨她残酷地抹杀了我最美好的期待。

大学生活开始得并不绚烂,但慢慢地接受了这一切的我发现,至此自己才算真正开始了对北大的认识。从最初的全然无知,到听闻其名声事迹时的向往敬畏,再到入学后的失意惊惶,最后是真正身处其中的归于平静。这一系列前后迥异的认识和情感态度,我想应是为众多北大学子所共同具备,而并非我个人所独有的。

在北大的生活,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似乎同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并没有太多不同。时而懒散时而奔忙,总之说平凡也平凡,说精彩也精彩。身边眼前,鲜有天才或是大师,青年学生的激昂更是未曾一见。北大,褪去历史荣耀的光环,不过是一所普通的大学,和其他许许多多的中国高校一样,拥有四处摆放成堆的自行车,每晚都挤满了人的麻辣烫摊,新旧交错的教学楼,风格各异的老师,焦头烂额于绩点、社团、考GRE和实习的学生。当在北大学习、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她的一切,好的抑或坏的,都变得温和平淡了。我将永远热爱这所学校,因为她是我的母校,而并非因她是北大。我仰视她过往的辉煌,爱的却是她现今的平凡。历史已经过去,现在的她才是我的一部分。

现在,我在这里生活似乎与我身处其他校园并无二致。透着求知的渴望和年轻人的激情,却又温馨自在的奇妙氛围,是几乎所有大学校园都具备的品质。未来,她能带给我的,也不会是高薪职位和显赫名声的绝对保证,而或许只是大方诚恳的气质性情和踏实稳健的人生态度。北大毕业生绝不会仅凭一张毕业证书就赢得周围人的认可和敬重,获取成功还需要更多的品质、奋斗和机遇。毕竟,能否实现人生意义绝不取决于毕业院校的名气大小,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遥不可及的常常看上去很美,但真实存在的其实才真正是最美的。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错把无形中被灌输的理想当做一己的追求,不是明智的行为,恐怕也难产生美好的结果。自己适合并且喜欢的,才会是那个最好的选择。

(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少年,你懂的!——拥抱成长的幸福》 主编:桃李情深 本文作者:陈远晴)

8.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篇八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短暂的秦朝文学成就相当有限,“秦时不文”,秦政权对知识的当代性、实用性和官方一统性的倡导,没有为文学提供适于成长的土壤。但是它在大一统国家的前提下,所采取的统一思想意识、统一文字等的社会政治措施,对后来的文人和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中国文化定型的关键时期,继承秦朝而来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以“经明行修”为标准选举士人为官的制度,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文学发展的重要背景。

一般认为,汉代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赋、散文、乐府和五言诗歌。其中,赋是最具代表性的汉代文体,吸引了当时大量的才华之士进行创作;以贾谊等汉初文人为主的诸子散文,以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为体现的历史散文,被看作是中国古典散文的典范,所以有“文必秦汉”的说法;乐府诗歌,尤其是其中的民歌,乃是《诗经》“国风”之后的又一重要收获;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新兴的五言诗,不仅在《诗经》的四言时代之后,开创了新的诗体,而且将日益成熟的文人的趣味和情绪自由地表达出来。

汉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有更深刻之所在。对于文字本身的审美效果的清晰认识,文体的成熟,文章观念的发展,文学价值的较为普遍的社会意识,文人的增多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等等,这些文学要素的汇聚,使得文学在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有了长足的进展,并呈现出较为自觉的态势。

要之,汉代虽不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阶段,却对于文学传统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此后中国文学的形态和方向。

第一章 汉 赋

第一节 汉赋的概况

一、汉赋的起源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重要文学样式。

它的产生具有多源性,与先秦时期的一些作品和文体,如荀赋、战国纵横家散文、楚辞等的关系。

二、赋的定义及其体制特点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三、汉赋的几种不同的形式及其阶段

长信宫灯(西汉)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言志赋等,其文体特点以及流行的时期。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二节 汉大赋的产生与写作

一、散体大赋的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 散体大赋之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

西汉武帝时代所集中体现的皇权、帝国的声威和气势。大赋的巨丽之美,作为体现国家、民族生命力的美学方式。

二、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演变。

三、对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分析

马踏匈奴(西汉)

第三节 汉赋的文学史地位

一、散体大赋的政教功能与美学价值之间的矛盾 对它的社会评价。关于“劝百讽一”。

二、汉赋的美学意义

汉赋高度的修辞意识与修辞技巧。对汉文字的审美效果的充分发挥。

第二章 汉代散文

第一节

一、至汉期集编活

/ 45 诸子散文

秦西前的体写动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吕氏春秋》、《淮南子》,以势要人物为中心组织众人集体编写的成书特点。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著述的结构,表达的方式。杂取各家思想,诸子思想由分到合的趋势。

二、汉初散文纵横家风格的复兴

汉初的社会结构,诸侯——游士的社会格局,对战国的呼应。贾谊、晁错等人及其作品。

三、子书在汉代的蜕变

以董仲舒《春秋繁露》、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等书为体现,思想理论著作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新走向,以其理论价值而存在,基本不再负载文学的功能。

由子书而表现出的文与哲的分离。第二节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史记》的体例

司马迁以其《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代大约三千年间的历史。这是一部空前的大著作,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这样几部分。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本纪”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为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

司马迁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这一种新体例,使《史记》改变了此前史书体例、结构上的单一性。这五个组成部分的形式尽管不同,但却彼此贯通,通过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就形成了纵横交织的叙事网络,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总体面貌,从而建构起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

作为一部忠实于历史事实的著作,《史记》一向被称为“实录”。司马迁对社会,尤其是对当代社会所持的大胆的批判精神,正是中国古代良史“秉笔直书”的传统,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充分体现。

二、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成书过程 司马迁的家世、教育。

年轻时的四处漫游,考察社会风土人情、经济状况和物产情况,访问各地名胜古迹、耆旧故老,开阔了眼界,对社会现实和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们的生活有较多的了解。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与父亲司马谈的关系,父亲的遗嘱。

身居史官之职,得以博览群籍,接触大量史料。

“李陵之祸”与“发愤著书”。司马迁遭受了身体和精神的极大创伤,出狱后,他忍受着屈辱,继续写作《史记》。但是写作的意义对他来说已经不同,他不再把修史仅仅看作是对圣君贤臣的丰功伟绩的记述,更不只是为了弘扬汉朝的辉煌,而是要通过著书来洗刷自己的耻辱,抒发心中的抑郁不平,寄托其生命价值。他希望借助于《史记》一书而扬名后世,实现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

《报任安书》所呈现的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三、《史记》的内容和写作艺术 司马迁具有空前自觉、强烈的历史写作意识,他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明确的写作目的,就使其区别于单纯的历史记录和整理。在《史记》中,他试图使过去曾经发生的一切成为真正有组织的历史。不仅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天文、地理、风俗等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历史,他首创的纪传体意味着:历史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史记》在写人物上与先前的历史著作的比较。以前的历史著作虽然也写到许多人物,但一般都流于片断,不够集中,而且人物往往作为某一历史事件的附庸而出现。《史记》以写人物为中心,也就是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情况,围绕着人物来组织材料和篇章结构,从而更充分、更集中的刻划人物性格,并较完整地写出人物的一生和命运。

《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纪传体中。以《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为例。

《史记》记述人物,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点,选用人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来突显人物的主要业绩和性格特征。

《史记》写人物的生平事迹,尽力避免概括地叙述,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言行活动的具体描绘,生动鲜明地再现出历史人物的面貌。

在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的过程中,《史记》时常穿插着一些看似琐碎,但在展示人物性格上有作用的小事。但作者更善于描述那些头绪繁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把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形成强烈的戏剧性,从而把重大历史事件、复杂场面中的不同人物表现得各具特征。

关于“互见法”。司马迁试图在同一篇章里保持他所要表现的某种突出的人物性格,以在 4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尽量不损害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竭力维护、保持人物性格的内在一致和形象的完整。

《史记》在语言运用上的极大的创造性。第三节 《汉书》

一、班固的生平及《汉书》的写作

二、《汉书》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继司马迁之后,《汉书》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后来相沿不替的断代史体例。班固使司马迁首先创设的纪传体更加稳定、完善,从而成为后世正史修撰的唯一模式,长期以来中国史书最为经典的形式。

随着“独尊儒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开展,“经明行修”的价值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东、西汉的文化观念、文人作风都发生了变化,文章风气也显示出相应的不同。班固《汉书》中所体现的时代气息。

《汉书》写人物的特点,以《霍光传》为例。

《汉书》在人物传记中载录了一些重要的奏疏、辞赋和散文,这些文章往往为后世的读者所喜爱,有的还十分有助于传达人物的个性。以《杨恽传》为例。

三、班固之后的汉代历史写作 汉代文人对历史写作的热衷。历史写作与文学写作的相互分离。

四、“班马异同”论

历史上有关司马迁、班固之高下评价的争论。如何看待这些争论,以及文学与历史的不同学科标准。

第四节 文章的演变

一、文章意识在汉代的逐步清晰

二、文章形态从先秦的文史哲杂糅,到其在汉代的逐步分离

三、文章观念所体现出的中国特色

第三章 汉乐府诗

第一节 关于汉乐府

一、乐府的定义

二、乐府的出现与兴废

三、汉代社会的娱乐风气与乐府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风格,浓厚的生活气息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二、叙事成分

三、以杂言为主,具有向五言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汉乐府诗歌的影响

第四章 汉代的五言诗

第一节 五言诗的起源 一、五言诗在体制上的特点。与四言体的比较 二、四言体诗歌在汉代的衰落。五言是汉代民歌中最流行的句式

三、文人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对五言诗的学习与尝试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一、《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与编集

《古诗十九首》是产生于东汉后期的一组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五言抒情诗。代表着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二、诗歌在汉代长期以来的不发达,以及东汉中后期社会文化土壤的转变

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宦途失意者的伤时失志之悲

四、《古诗十九首》高度的艺术成就: 长于抒情,其情感真挚而富于概括性。情景、物我交融,构成浑然优美的艺术境界。语言浅近自然而又工整细致。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的影响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学,虽然因国家的统一和南北文风的融合而出现新的气象,但其主要倾向仍沿袭了南朝馀风。唐亡后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回归的发展趋势,题材和情调的女性化以及文词的绮靡华丽,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唐三百年间,文学以及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如唐代古文的雄奇峭拔,唐代传奇的文采缤纷,唐代曲子词的清新婉约,以及唐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尤其是唐代的诗歌,更是达到了中国诗歌史的巅峰。好像是一个奇迹,其间相继涌现了大批杰出、优秀的诗人。如同连绵的峰峦,皆历历在目。他们杰出的创造,为我们展示了前所未有而又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这里,我们将重点讲述关于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背景以及关于唐诗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

隋朝文学开始出现南北文风合流的新趋势,并产生了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颇有才华的诗人,但文坛主流仍然延续着梁、陈浮靡之风。初唐的一百年,是唐诗繁荣的酝酿与准备的时期。如何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诗风,为诗歌开辟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初唐诗歌的中心问题。正如《隋书·文学传序》所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这实际上是初唐贞观时期朝廷对于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初唐前五十年,诗坛创作的主体围绕着宫廷展开,因而宫体诗成为诗坛的主流。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就是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代表。初唐后五十年,先有“四杰”开始突破“宫体”的内容,倡导“宏博”之风,追求刚健的风骨。继有“沈宋”确立了律体,从而使诗歌的艺术形式臻于完善。到陈子昂,进一步明确提倡建安风骨,摈弃齐梁馀弊,使“天下翕然,质文一变”,从而端正了唐诗健康发展的方向。从总体上来说,初唐诗歌虽未能彻底摆脱六朝的浮靡与纤弱,但已经透露出了新的气息。第一节 初唐前期诗歌

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

初唐前五十年间的著名诗人,不少是由陈、隋入唐的。诗坛的创作主体,仍然是以宫廷为中心,尤其是围绕着帝王的众多重臣和文人学士。他们的诗歌,即多为应制及奉和之作。其中除少数抒发政治情怀和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昂扬和刚健的风貌以外,大量的是歌功颂德与点缀生平之作。上官仪是初唐前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本”,有“上官体”之称。

二,王绩

王绩为人清高自持,纵情山水,佯狂傲世,他的诗文作品常常是以嬉笑怒骂之笔,寄托不平之气,以排遣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闷。他的诗,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野望》是他的代表之作。第二节 初唐后期诗歌

一,初唐四杰

“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虽然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但王、杨与卢、骆其实是两类不完全相同的诗人。卢、骆比王、杨年长十馀岁,他们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言律诗。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7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诗》,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在狱咏蝉》等,都是优秀之作。

二,杜审言和沈、宋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在初唐诗坛上颇有诗名,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从他今存的诗歌来看,大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其诗笔力雄健,形象鲜明,能够将精湛的艺术构思寓于严整的格律之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渡湘江》是杜审言今存诗中的佳作。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武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尽管他们在朝为官时期的创作不脱宫廷旧习,但他们在被贬流放期间的作品,如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等,都是写景言情的佳作。然而他们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使得律诗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他们手中得以定型化。

三,陈子昂

陈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批评齐梁诗风的绮靡,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主张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如三十八首《感遇》等诗作,展示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内在的骨力,从而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尤其是他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开启了盛唐之音。

第二章 盛唐诗歌

盛唐诗歌意境及其艺术风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阔大、外展,具有雄浑与明朗之美。笔力雄壮、气象浑厚、格高气畅,乃是“盛唐气象”的风骨所在。其中所蕴含的,乃是盛唐人昂扬奋发、健康向上的风采,具有恢弘豪宕的气质和雄浑外展的境界。另外一个方面,“盛唐气象”还表现为一种兴象玲珑的境界与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第一节 盛唐前期诗人

一,吴中四士

在盛唐前期诗坛上,出现了四位文词俊秀,名扬京都的诗人,这就是被称为“吴中四士”的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他们现存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不乏名篇佳作,艺术上也各具特色。其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杰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王翰、王湾、王之涣

王翰、王湾和王之涣,都是盛唐前期著名的诗人,主要活动在玄宗开元年间。他们的诗歌,充满昂扬奋发的精神,和豪壮雄浑的气势,具有典型的“盛唐气象”的鲜明特征。王翰的《凉州词》,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第二节 王昌龄与李颀

一,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今存180馀首,其内容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一是歌唱边塞征戍者的思乡离愁;二是从不同角度描写妇女的生活和内心。就诗歌体裁而言,他的诗歌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绝句,大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故有“七绝圣手”的美誉。

二,李颀

李颀与王昌龄、王维、高适、岑参等人都有交往,名重当世,是盛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李颀的诗歌,清俊秀丽而又雄浑雅健,其中不乏慷慨激昂之音,也颇能体现盛唐之音的气象。《古从军行》为其边塞诗的代表作品。第三节 孟浩然与王维

孟浩然与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此外,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在山水田园诗方面也都较为突出。

一,孟浩然

孟浩然喜欢用五言诗反复描写幽寂静淡的景物,表现个人的失意、孤独和苦闷。因此,在他的大部分诗歌中,都不免染上一层冷清的色彩,带有一种淡淡的愁绪。如其著名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友》、《宿建德江》、《夏日南亭怀辛大》、《夜归鹿门歌》、《留别王维》、《岁暮归南山》、《春晓》等等,无不如此。但同时,孟浩然的诗也还有境界阔大、气势雄浑的一面,如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就是这种壮美的典型。

二,王维

王维是诗人兼画家,同时又擅长音乐,对大自然的美有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还是送别诗、抒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情诗;亦无论古诗还是近体诗,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在盛唐诗歌中最具有鲜明的特征。特别是在那些描写山水田园的作品里,禅与画又往往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王维诗歌的艺术风貌。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第四节 高适与岑参

高适与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歌最突出的代表诗人。他们都有过边塞生活的体验,对边塞和战争生活的反映更为深入,描写更为鲜明突出,也最能体现盛唐边塞诗歌的特色。

一,高适

高适的边塞诗,在内容和情调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充满慷慨从戎、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二是经过清醒、理智的思考,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以政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意见,同时流露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昏庸将帅的讽刺。《燕歌行》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

二,岑参

岑参的边塞诗与高适同样具有“悲壮”的情感与风貌,但二人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元代陈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就指出了二人不同的风格。首先,高适能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岑参的诗,则更多地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气势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其次,高、岑同样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而岑诗则杂言偶出,奇偶互见,转韵无常,表现出奔腾跳跃的、不可约束的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皆为其杰作。

第三章 李白与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与杜甫,犹如两颗巨星,前后辉映。他们的杰出创造,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并将中国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一节 李白

一,李白与盛唐文化

在盛唐文化的孕育下,李白以他特有的才华、风采和魅力,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成为盛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这里将集中介绍李白与盛唐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李白诗歌的艺术风貌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有个性化与浪漫色彩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那奔放的热情,浪漫的理想,坦荡的胸怀,率直的性格,豪侠式的行为,都可以说是典型的盛唐式的。他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灵活自由的体裁,和清新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性格。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他个人的气质、性格方面的这些特点,全都反映在他的诗歌当中,从而形成其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构成 11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他所特有的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第二节 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传统家庭之中,他经历过歌舞升平的开、天盛世,也经历过万方多难的安史之乱。时代的动荡,使他卷入社会的底层。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和胸怀,观察并体验着时代的脉搏,从而形成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

二,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这里将结合杜甫的诗歌,具体阐明关于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诗“诗史”性质的若干特色,关于杜诗技巧等问题。同时还将涉及到关于“李杜优劣论”,以及杜甫对后代的影响等问题。

第四章 中唐诗坛

中唐时期诗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变革与创新的趋势较为明显,继盛唐之后出现了“中唐之再盛”的繁荣局面。第一节 大历诗坛

一,“大历十才子”

以钱起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除了大量的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山水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或超然世外的情怀。他们的诗歌艺术风貌,一方面带有追慕、模仿盛唐的痕迹,另一方面又呈现出“气骨顿衰”的特征。

二,“大历江南诗人”与“吴中诗派”

以刘长卿、李嘉祐为代表的“大历江南诗人”,不满于现实,却带着萧条的心情退入山林,“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皎然《诗式》)。他们的诗歌,以清婉柔秀为基本特征。以皎然、顾况为代表的“吴中诗派”,表现出“化俗为奇”和“由险得奇”两种创新趋势,从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而创造出“清而狂”的艺术风貌。

三,韦应物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他的一部分诗歌,具有气势壮大的特征,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馀韵;但更多的诗,则突出表现宁静野逸之趣,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第二节 韩孟诗派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强调“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追求奇险之风,表现出鲜明的创新色彩。

一,韩愈与孟郊

韩愈与孟郊的诗歌,都具有“以丑为美”和奇险巉刻的艺术风貌,但韩愈诗更加奇险狠重,孟郊诗则更偏重于寒瘦冷峭。

二,李贺

李贺诗歌,以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与苦闷为基本情调。其诗想象奇特、色彩斑斓,形成了奇崛冷艳的独特诗风。

三,贾岛、卢仝等其他诗人

贾岛以苦吟而著称,他的诗寒瘦僻苦,也同样表现出同寻常的审美心态。卢仝、马异等人的诗歌创作,想象离奇,语言生僻,险怪之风尤为突出。第三节 元白与新乐府

白居易和元稹是中唐时期才华卓著的诗人,他们既有通俗浅显、干预政治的“讽喻诗”,又有流畅华美、风情浓郁的“感伤诗”、“闲适诗”与“杂律诗”。他们对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一,新乐府的发展及其评价

新乐府,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它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继杜甫“因事立题,无复倚傍”之后,经元结、顾况等人一脉相承以及张籍、王建的进一步写实化和通俗化,到李绅、元稹和白居易时,则成为一种有主观意识、有鲜明理论的创作准则。元白等人的新乐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批判现实的精神,在艺术上其中也不乏成功之作,但那种浅、切、尽、露的倾向,也有其不足之处。

二,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长恨歌》与《琵琶行》是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诗人将叙述、描写与抒情结合在一起,生动传神而又风情摇曳,流畅华美而又情感真挚,极富艺术感染力。第四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永贞革新”的积极参与者,又都长期被流贬荒远,然而不幸的政治命运,却促成了他们文学上的成就。

一,刘禹锡

刘禹锡的诗歌,笔锋犀利、目光深邃、感慨深沉,无论怀古诗、抒情诗,还是政治讽刺诗,无不充满豪宕慷慨之气。而他的《竹枝词》等作品,则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情调和浓郁的民歌色彩,二,柳宗元

柳宗元的大部分诗歌,以抒发离乡去国的悲愤和抑郁苦闷的意绪为基调,感慨深沉而又风骨清峭。而他的山水景物诗,则寓忧怨、清峭于清新淡雅之中,诗境清冷而又韵味悠然。

第五章 韩柳与散文的发展

在唐代,尽管官方有意倡导律赋(用以科举取仕);而骈文,从“初唐四杰”到晚唐小“李杜”也一直绵延发展,其中亦不乏佳作。但更加辉煌的还是唐代散文的勃兴。从北朝(西魏)就开始酝酿的文体革新,到中唐时期,经韩愈、柳宗元等人的一致努力,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他们的散文创作及理论,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节 韩柳的古文革新主张

一,文道合一

文道合一,是韩愈古文的基本主张。他说自己学习和写作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道“,即孔孟之道。道是内容,文是形式,文与道,或文统与道统的有机结合,文章才具有充实的内容和现实的意义。柳宗元也同样倡导“文者以明道”,强调作家的道德修养。但在学习对象和方法上,他比韩愈更宽泛、灵活。

二,革新文体,建立新的文学语言

反对骈文,并在三代两汉文章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散文,这是韩柳文体革新的主旨。文体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的革新,关键在于文学语言的创新。韩柳力求创立一种新的文学语言,其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陈言务去,言必己出;二是文从字顺,符合自然的语法规范。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一,韩愈散文的内容

韩愈的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论说文在韩愈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叙事文以及嘲讽现实、文笔犀利的短小“杂文”,也都具有鲜明而又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韩愈散文的艺术特征

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雄奇奔放,纵横变化而又流畅明快,具有多样的艺术风格。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自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避畏,不敢迫视。”(《上欧阳内翰书》)很能形容出韩愈散文的主体风貌。第四节 柳宗元的散文

一,柳宗元散文的内容

柳宗元的散文,包括其深入思考哲学、政治、社会、人生的哲学、政论文章,也包括其抒发忧愤、抨击现实的杂文。他的传记散文,也多取材于现实,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他的寓言文,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意味,能给人留下深长的思考和回味。而山水游记,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

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征

柳宗元散文的总体艺术风貌,体现为精密深刻,含蓄凝敛。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他的哲学、政论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他的传记文剪裁精当,注重传神,引人入胜。他的寓言文想象丰富,造意奇特,形象鲜明而又寓意深刻。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优美,具有诗情画意。

第六章 唐代传奇与俗讲变文

唐代传奇的发展,是中国小说史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小说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许多优秀的作品,皆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此外,由于唐代佛教的兴盛,俗讲和变文也应运而生。它们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和戏曲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第一节 唐传奇

一,唐传奇的发展

唐代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盛唐的过渡期、中唐时期的繁荣期和晚唐的衰微期三个阶段。其中中唐时期名家辈出,唐传奇中的优秀作品,大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如陈玄祐的《离魂记》,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二,唐传奇的艺术

唐人写传奇,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他们摆脱了志怪笔记小说的格局,取材于现实生活,增强虚构和想象的成份,写出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第二节 俗讲与变文

一,俗讲

俗讲由佛教讲经演变而来,其取材皆自佛经,内容也不外佛教教义,它们往往通过通俗生动的语言、新奇别致的内容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而将深奥的教义转化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故事,因而文学的色彩也较为浓厚。

二,变文

变文,也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本非案头读物,乃供艺人说唱之用。在敦煌说唱类的作品中,就保存了较多。其内容有宗教性变文,有讲史性变文,有民间传说题材的变文,也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变文。根据说唱的需要,艺人往往采用各种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融文学、音乐、表演乃至绘画为一体,声情并茂,深受民众喜爱。

第七章 晚唐诗坛

晚唐社会矛盾复杂尖锐,李唐王朝的统治更加软弱无力,虽然如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在现实面前,他们毕竟不能有丝毫作为,而只能反复咏叹着时代的悲哀与绝望。因而这种感伤情绪成为晚唐诗歌的情感基调。但另一个方面,晚唐还有一批诗人,16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如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人,却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对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从晚唐诗歌的总体发展来看,颇有向齐梁回归的趋势,浮艳之风又再度充斥唐末五代诗坛。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晚唐国势衰落,前景暗淡,使晚唐诗人的情怀倍加抑郁悲凉。这种情怀在怀古咏史诗中表现最为突出。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等等皆有大量创作,在晚唐诗坛形成一股潮流。

一,杜牧的诗歌创作

杜牧是一位才华纵横,具有远大抱负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于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的艺术风格。在杜牧各类题材的诗歌中,以怀古咏史诗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杜牧诗歌的主体风貌。这些诗歌以深邃的目光、劲健而又流畅的笔调,将写景、抒情同怀古咏史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表现一种深沉的、盛衰兴亡的历史感慨。就诗歌题材而言,杜牧五、七言古今体皆有佳作,而七绝成就最高,无论咏史、写景还是抒情,无不爽朗俊逸,蕴含深刻,在晚唐独树一帜。

二,许浑等人的怀古咏史诗

许浑在晚唐诗坛上颇有诗名,他的诗作以怀古咏史最为出色,那种纵观历史、吊古伤今的感慨,带有更多的衰飒之气与空漠之感。还有刘沧的怀古咏史诗,悲而不壮,凄凉萧瑟,很能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第二节 李商隐

一,李商隐诗歌的内容与情调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多抒写时代动荡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悲愁的心情。其中既有关注现实的政治诗,也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既有表现个人遭际的抒怀诗,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由于时代的混乱和个人遭遇的坎坷,他的诗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迷惘和消极的情绪。

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李商隐是一位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他的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缜密的构思、17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丰富的想象、哀婉的情调、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来表现他所特有的细腻而又敏感的心境与感受,从而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表现为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第三节 晚唐其他诗人

晚唐诗坛除杜牧、李商隐两位杰出的诗人之外,还有许多颇具才华的诗人。从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与情调风格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以温庭筠、韩偓、吴融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多表现士人的闺阁情怀与爱情题材,带有艳丽之风;

二是以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多表现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思,带有淡泊之风;

三是以郑谷、罗隐、司空图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多表现离乱之感与现实讽喻,具有“新乐府”的精神。

第八章 唐五代词

词,是在城市经济繁荣以后,市民文学发展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从现存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来看,词起于民间,其源自隋,经文人的模仿与创作,而崛起于中唐,兴盛于晚唐、五代。第一节 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

一,敦煌曲子词

自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后,早期民间词的面貌才呈现出来。敦煌曲子词的内容相当广泛,而其中数量最多、艺术性较高的作品,主要是那些反映女性生活和心情的词作。敦煌曲子词的体制尚属粗备形体,保存了民间词的朴素风格,富裕生活气息。

二,早期文人词

词在民间兴起之后,引起了文人的注意和兴趣,并开始尝试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张志和、刘长卿、戴叔伦、韦应物、王健、刘禹锡、白居易等人,都创作过一些优秀的词作。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人

一,《花间集》与花间词风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十卷,选录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这些词作,在内容和情调上,受到晚唐世风和秾艳华靡诗风的直接影响,多是描写贵族士大夫的生活和缠绵的爱情,尤其突出的是对于女性生活和内心的描写。在艺术上表现为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二,温庭筠和韦庄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词人”的突出代表。温庭筠的词几乎全是写爱情、相思,又多用女性口吻。色彩浓艳,词藻华丽,充满浓重的脂粉气。孙光宪说他的词“香而软”,道出了其词的主要风格特征。与温庭筠齐名的韦庄,词风与温庭筠接近,但不全相同。温词浓艳,围词清艳;温词密而隐,韦词疏而显。第二节 李煜和南唐词人

一,南唐词人

除西蜀之外,南唐也是当时词的创作的一个中心,产生过不少词人和词作。冯延巳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词人。他的词作,以抒情为主。着意于表现人物内心的哀愁,词风显得委婉幽深。

二,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他在亡国之后所写的许多怀念故国和感慨身世的作品,更体现出了真实的性情和词的本色,具有较高的价值。

魏晋南北朝文学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

汉代大一统王朝及其社会文化的特点。汉末社会及文化的新因素,士人群体的分化与儒教对士人作用的松动、文学上抒情与玄思风气的初现。魏晋南北朝文化与汉代文化的关系,延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皇权、强权及门阀三种政治形态的复杂交替。玄学思潮的发生与持续,儒家、道家及道教、佛教等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抵抗与交融。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从民间文学与政教文学向文人文学的转变,文人文学传统的正式形成。文学中人主题的突出,从政教文学向性情文学的发展。关于“文的自觉”、“人的自觉”的问题的讨论历史,鲁迅的观点、李泽厚等人的观点。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艺术自觉,文学形式的发展,王瑶的观点。文体意识的突出及文体的大发展,由形式技巧而形成文体。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演变趋势

刘师培、鲁迅等人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观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多变、不安定性与文学发展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性。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多阶段性。魏晋型文学:以人主体精神与富有现实及历史内涵的感情世界为主要的表现对象,采用比兴言志的基本方法,文学风格相对的高古自然。南朝型文学:以人审美生活与审美客体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伦理价值的隐晦与主体精神的失落,气骨顿衰的风格现象,文学艺术美的充分强调及其得与失。

第二章 建安文学

第一节 建安文学繁荣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1.建安风骨与时代

建安人的精神状态与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从乱世到初步治平之世。乱世中蒿目时艰、慷慨悲哀的文学。初步治平之世,文学向华丽壮大的风格出现的。

2、从文体角度看建安文学的实绩

建安时代音乐重建与诗歌兴盛的关系,乐府新声与五言诗的兴起。赋体与赋风的变化,抒情小赋、体物的赋的兴盛。第二节 曹操与曹丕的诗文

1、曹操其人的再评价,曹操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同时又富于理想精、人文怀抱的人。从综合的作用来看,他是建安文学的最大贡献者。曹操的诗风与文风是他多方面气质的表现,通脱而机智的文风,苍凉而又沉雄、高爽的诗风。

2、曹丕的个性与文学表现上的趣味。曹丕诗歌的音乐性。曹丕诗歌在表现女性感情世界及女性美感形象上的成就。曹丕《典论·论文》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巨大贡献,文气说、文章“本同末异”说。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三节 曹植的文学创造成就

造就曹植理想主义气质的早年时代及生活环境。邺下文风对曹植的溉养。曹植晚期的生命悲剧与文学精神之飞跃。超越时代,显示天才的表现力的曹植诗歌,对五言诗文人化的巨大的贡献。《洛神赋》,思美人赋系列,曹植的杰出的艺术创造。

第四节 七子等人的文学

围绕曹氏父子的邺下文人集团之形成。建安文士与曹魏集团的关系。王粲的学术与文学。《登楼赋》与《七哀诗》。刘桢的个性。刘桢在五言诗方面的成就。徐干《中论》与建学术,《室思》的优美风格及诗歌史影响。陈琳、阮瑀的章表书记、陈、阮的五言诗。蔡琰的作为时代遭遇之缩影的人生悲剧:《悲愤诗》。

第三章 第一节

正始文学

魏晋之际的政治与思潮

1、政治与文学 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的较量、高平陵政变。名士风流与司马氏强权的关系,学术、士风与政治的复杂交织。强权政治与魏晋南北朝文人及文学之关系。

2、玄风与文学

“正始明道,诗杂仙心”再释。正始玄学风气的形成及对文学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正始玄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风孕生出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给文学带来了新的精神。正始文学初开魏晋南北朝玄学影响文学的时代风气。魏晋玄学与文学关系的考察。本课题的目前研究状况。

3、从文人集团到名士集团 邺下文人集团为文学家群体,“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则为名士群体。这两个名士集团的非文人集团性质之分析。

第二节 阮籍与

《咏怀八十二首》

1、阮籍生平与思想

阮氏家族。少年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成长期中人生观的改变的名士风流的代表。内淳至外坦荡。

2、阮籍的创作

从邺下诗人到阮籍的诗歌演变,阮籍对建安诗风的继承与发展。《咏怀诗》的创作性质,个人化的写作,具有成一家之言的立意。《咏怀诗》思想主题,生命主题与历史现实的主题。《咏怀诗》艺术结构与语言风格。第三节 嵇康

1、嵇康的美学思想。《声无哀乐论》在美学上的深度。《声无哀乐论》质疑传统政教文艺观的实质。

2、嵇康的诗风与个性、玄趣的入诗、自然美的表现。嵇康四言诗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及对陶渊明等后人的影响。

第四章 西晋文学

第一节 西晋的政治与士风、文风

西晋政治的演变过程,为由强权政治向皇权政治转化,最后皇权失落,外戚与皇族争权,陷于乱政。其士风与文风也与这一政局演变紧相联系。魏晋更迭之际,玄学名士纷遭杀害与黜斥,造成士风转向。玄学与正统儒学渐相结合,造成儒玄兼综的学风。典雅、拟古的文学风气盛行,同时文学的语言向精致化发展。后期则皇权失落,乱政迭移,上层士风向虚无放诞发展,下层则出现孤介、愤激之气。文学上出现批判现实及超越现实两种倾向。第二节 傅玄与张华

傅、张的政治道路、治学道路与文学创作的道路。傅玄乐府诗在文人拟乐府上的承前启后性,其创作方法与取材方向,多改编旧作,以表现妇女问题的作品最为出色。张华对西晋文风的影响:在拟古中寓创造,精致的技巧、温丽的风格,情感表现的细腻化,场景的重视等。

第三节 陆机与潘岳等太康诗人

太康文学风气的新变因素。

陆机的生平,其人格个性的复杂性:修谨中有大度,作为亡国之后出仕中朝,有较强功名心。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陆机的文学渊源与创新性,基本上还是处于拟古的创作风气中,但语言艺术上有较多的新尝试。《文赋》的理论,其体制的成因,其在魏晋南朝文论发展史上的意义。

潘岳。关于他的人品与文学的传统的话题。潘陆比较的传统话题。长于哀诔的文风。《悼亡诗》的及其后世悼亡类作品的影响。第四节 西晋后期的几组杰构

弊政与乱世中,一部分士人取得了独立思考的精神,西晋后期文学的新精神。与建安、正始诗风的关系。

左思与《咏史八首》。左思的家世、勤学生涯、早年理想、寒素意识。《咏史》八首艺术上成功的原因分析。左思其他的作品。张协的乱世之隐。《杂诗十首》推陈出新的艺术价值,长于体物,较有风骨。郭璞之学问倾向,人物之奇特性,作为传说人物的郭璞。《游仙诗》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游仙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刘琨。从“二十四友”之一员到抗敌英雄,刘琨的思想觉醒。刘琨诗歌在西晋末诗群中特殊价值。

第五章 东晋文学

第一节 东晋前中期文学

西晋末之乱造成两晋之际文学的断层。门阀士族政治的建立与门阀士族文人群体的形成。玄言文学的产生,东晋玄言诗发生的原因。玄言诗的评价。玄风的转变与山水审美意识的发生。东晋前中期山水文学的滥觞。庾阐、湛方生的山水诗。王羲之《兰亭序》、孙绰《天台山赋》。东晋后期文学的复兴之象,谢混、殷仲文的诗。

第二节 陶渊明

1、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影响陶渊明的两位祖先:陶侃、孟嘉。陶渊明的早年理想与性情。渊明的仕宦心态与归隐之思。归隐后的心态与活。如何评价陶渊明归隐。

2、陶渊明的思想。与儒、道、释三派之关系。绕“形、影、神”三大范畴而展开的陶渊明的命哲学,及其在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与人生观发史上的地位。“真”、“善”、“淳”的人生及社理想。

3、陶渊明的诗歌艺术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渊源:正始诗人及两晋诗歌对陶渊明的影响。陶

/ 45

陶生围生展会

诗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的几大类型:行旅诗、田园诗、怀古诗、咏怀诗等。(分类是为了更全面地把握陶渊明的诗歌艺术,但分类是具有相对性的。)平淡风格成因之分析:从矛盾到和谐。陶诗的语言艺术,古人对陶诗艺术的评论。

4、《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散文艺术。中国古代的乌托邦社会幻想。《桃花源》之谜。《桃花源》记的语言艺术。

5、陶渊明的文学史地位。陶渊明的接受史。

第六章 刘宋文学

第一节 晋宋之际的政治变化与文学的发展

强权人物的出现与门阀政治的解体。晋宋之际士族、庶族各阶层的政治地位的变迁。士族与庶族两个阶层在文学上各自的表现。皇权重建与雅颂文学。山水审美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山水文学的兴盛。抒情文学传统的回复。诗歌与音乐关系加强。第二节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

谢灵运与谢氏的家族的文化、文学传统。谢灵运的人生悲剧,以门阀名士的身份遭遇皇权政治的格局。谢灵运的文学创作道路。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其哲学思想的关系。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其政治遭遇的关系。谢灵运山水诗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 鲍照的文学创造

鲍照的寒素情结及政治上的表现,热切的政治追求与临路迟回的彷徨。鲍照作为一个天才文学家的特点。鲍照在文学上的全面性的创作成就。乐府诗创作的成就,回复汉魏乐府艺术传统,开启南朝文人创作乐府新声的风气。《拟行路难》在歌行体发展上的巨大影响。《芜城赋》与南朝辞赋的艺术风格。

第七章 齐梁陈文学

第一节 谢朓与永明诗歌革新

“竟陵八友”与永明文人集团。永明文学的新变。永明体及其声律问题。沈约对永明文学发展的影响。沈约的诗歌成就。谢朓所处的时代及其家族当时的处境,人生悲剧。谢朓的精神气质与其诗歌风貌。山水诗从“大谢体”到“小谢体”的发展。谢朓对永明文学的超越。谢朓的诗歌史地位。

第二节 南朝后期文学繁荣与失范

以禅让之名,行篡夺之实。皇权的纷争。南朝历史的恶性循环。文人群体理想精神的进一步失落。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对文士精神世界的影响。形似写物的文学风气。绮艳文风兴起。绮艳文风发生的内外部原因。宫体诗艺术得失的客观评价。萧氏父子在文学上的功过。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八章 北朝文学

第一节 北朝文学的发展

元魏王朝的建立。十六国、北朝文学的进程。南朝文学对北朝文学的影响。北地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梁陈之际南方文学家的大量入北朝与北朝文学的成熟。南北文学的融合。

第二节 庾信与王褒

庾信的家世,他在梁朝时的文学创作。庾信入北朝后的创作变化,文学精神的升华,乡关之思,荣枯主题等。庾信文学的特色,强烈的抒情性、与高度的语言技巧,超越浮靡时风,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王褒在南朝与北朝时的创作。

第三节 《水经注》、《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一书的性质,集地志、博物记、游览记等著述于一书。《水经注》山水文学的成就。对后世山水小品的影响。《洛阳伽蓝记》,北魏迁洛后佛教的兴盛,杨衒之的叙事艺术与文风。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一节 魏晋南朝民歌

吴歌在东吴的兴起。东晋时期吴声的流行。长江中下游都市经济的发展与吴声、西曲的盛行。吴声、西曲的体制、表现内容与艺术特点。南朝民歌的绝唱:《西洲曲》,形象之美、境界之美、声韵之美。

第二节 北朝民歌

北方民族的尚武、质朴与北朝民歌的风格。《木兰诗》的艺术成就,“刚健含婀娜”的风格。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巨大影响。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志怪小说

志怪之源。南北朝社会与志怪风气。佛教、道教与志怪。娱乐与志怪。干宝与《搜神记》,故事类型,小说艺术。第二节 志人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人物品评风气。追慕名士遗风的社会风俗。魏晋以来人物记、人物别传之流行。《世说新语》:传神的人物描写,冷隽的语言风格。

元代文学 概 论

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全国。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金的1234年为起点,至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结束,时间跨度共一百三十余年。

程朱理学的成为官学。全真教的流行。

诗歌创作的承前与启后。散文的重视经世致用。然诗文的成绩难与小说、戏曲的辉煌相比。尤其是元曲(剧曲与散曲)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第一章 元杂剧的发展线索及其他

第一节 元杂剧的发展线索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第二节 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艺术形式的成熟。伟大的作家与出色的演员。第三节 元杂剧剧本的特点

一本四折。题目正名。科介。角色分工。第四节 元杂剧剧本的保存情况 著录情况。总集与选集。

第二章 关汉卿

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对勾栏的熟悉,对百姓生活的贴近与文人的眼光。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一节 儒者的情怀

关汉卿是一位文人。他以他的意识形态来反映现实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与人生。他以他的儒生本色,提升了杂剧剧本的思想价值。以《窦娥冤》、《诈妮子》、《单刀会》等剧本为例,看关汉卿对人性的透视、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批判。

第二节 当行的作品

关汉卿出入瓦舍,不但与歌场、艺人关系密切,且躬践排场,亲自参加演出。对勾栏与演剧的熟悉,使关汉卿的剧作适合舞台演出。冲突的设置;人物的塑造;语言的个性化;

第三章 白朴及初期其他作家

第一节 白朴

在元杂剧创作初期,一批剧作家经历了朝代鼎革的社会大变动、历尽人生的沧桑,白朴可以看作他们的代表。

《梧桐雨》:剧本的结构;“情钟难遣”的苦闷。《墙头马上》:别具一格的爱情剧。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二节 《赵氏孤儿》

元大都人纪君祥所作。《赵氏孤儿》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部影响很大的剧作,而在西方的悲剧理论输入中国以后,此剧更被视为中国悲剧的代表作之一。

《赵氏孤儿》的元刊本为四折,《元曲选》本为五折,两本的曲词亦有较大的出入。剧本的本事。剧本的成功之处。元刊本与元曲选本的比较;研究现状的分析。

第三节 《李逵负荆》

元代的黑旋风杂剧。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半数以上的水浒戏以他为剧中的重要人物。就目前已有的材料统计,元代的黑旋风杂剧,今天可见到题目的有十余种,流传下来的剧本有四种,即《李逵负荆》、《双献功》、《还牢末》、《黄花峪》。其中《还牢末》和《黄花峪》都没有以李逵为中心来组织情节。以李逵贯穿始终,以李逵为核心人物的剧本是高文秀的《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李逵负荆》之李逵。第四节 《灰栏记》与《魔合罗》

《灰栏记》和《魔合罗》均为元杂剧中著名的公案剧。《灰栏记》,李行甫作。包公戏的代表作之一。二母夺一子故事的渊源讨论。《包拯集》、《宋史·包拯传》与包公戏。《灰栏记》对包公智慧的表现,体现了北杂剧中包公戏的一个重要特色。《魔合罗》,孟汉卿作。写张鼎的勘案故事。张鼎是元代公案戏中包拯之外,另一重要人物,是一个能吏的形象。《魔合罗》剧本情节的曲折、新奇。唱词的叙事性、动作性与直白。音乐上的变化。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四章 马致远

马致远的创作跨越了元杂剧创作的初期与中期。其剧作在内容和风格上均独具特色。第一节 马致远与关汉卿的比较

马致远和关汉卿虽然同为下层文人,却在精神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关汉卿在精神上更多儒者的色彩,更接近平民百姓,更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马致远则更多地受到全真教的影响,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

《荐福碑》和《青衫泪》中的文人。第二节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马致远现存的七本杂剧中有四本是神仙道化剧。元代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家。《岳阳楼》与全真教的关系;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岳阳楼》与元代神仙道化剧。第三节 马致远剧作的曲词风格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元人杂剧”:“尝谓元人剧词,约分三类:憙豪放者学关卿,工锻炼者宗实甫,尚轻俊者号东篱”。

马致远剧作对语言的运用及曲词的清俊隽永。

第五章 王实甫与元中后期杂剧

第一节 王实甫的《西厢记》

西厢故事的流变;“王西厢”对“董西厢”的改造;杂剧《西厢记》的成就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创作中期重要的代表作,突出体现了第二期杂剧创作的一些特点,如对“情”的突出描写、对文采的追求等。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二节 郑光祖

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曲作在元中叶以后的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人对郑光祖的激赏。

郑光祖爱情剧——《倩女离魂》与《?梅香》——的特点(形式与内容)。《王粲登楼》的成功与失败;文人不遇的感慨。

第六章 元散曲

散曲是元代新的韵文体裁,是流行乐曲的歌词。第一节 散曲的特点与形式

散曲的起源。散曲的演唱。散曲的内容:散曲所表现的内容很广泛,但最突出的是叹世归隐与男女风情。散曲的风格特征与表现手法:豪辣、通俗、自然、诙谐;赋的手法。

散曲在体裁上大致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小令;带过曲;重头小令。套曲及其特点。散曲的形式特点:衬字;用韵;丰富的对仗方式。关汉卿《不伏老》套曲。睢景臣《高祖还乡》。(作品见《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节 叹世归隐之作评析

元代文人与叹世归隐之作。元散曲叹世归隐之作在表现上的一些特点。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卢挚[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尫羸。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第三节 男女风情之作评析

元散曲中男女风情之作的表现特点。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商挺[双调]潘妃曲“带月披星担惊怕”: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蘼架。

贯云石[双调]清江引《惜别》“若还与他相见时”: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第四节 张可久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创作的重要作家,也是元散曲创作中期的代表作家。张可久散曲的雅化倾向及其表现。

[南吕]金字经《春晚》:

惜花人何处。落红春又残。倚遍危楼十二栏。弹。泪痕罗袖斑。江南岸,夕阳山外山。[中吕]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双调]沉醉东风《秋夜旅思》:

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虚名。得似璩源阁上僧。午睡足梅窗日影。

第七章 南戏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又名“戏文”。因其主要用南曲演唱,为了区别元代兴起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南曲”、“南戏”。由于南戏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元之前曾将所有戏剧杂伎表演形式称为“杂剧”,故早期南戏流传外地,被称作“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在元代,南戏在南方的民间依然活跃。

第一节 关于南戏产生的时间、地点等

古人的记载与今人的论述。南戏今天保存下来的作品的情况。南戏在元代的发展情况。元灭南宋后,北杂剧与南戏的交流,分别为杂剧与南戏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二节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一般认为是宋代的作品。《小孙屠》和《错立身》则应是元代的作品。从《张协状元》到《小孙屠》、《错立身》所显示的变化。第三节 “四大南戏”

“四大南戏”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它们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非常受欢迎的剧目。

“四大南戏”的版本情况。《拜月亭》。南戏《拜月亭》由关汉卿的杂剧改编而来,但颇有独到之处;人物形象的细致、生动。曲词的自然天成。明代关于《拜月亭》、《琵琶记》孰优孰劣的争论。第四节 《琵琶记》 《琵琶记》版本情况。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琵琶记》由宋代南戏《赵贞女》改编而来。《琵琶记》在内容上的改变及其意义。作为“词曲之祖”的《琵琶记》对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琵琶记》片段“糟糠自厌”评析。

明代文学 第一章 明代文学概述

根据几种目前通行文学史的分期方式,我们可以大致将明代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为从明初到成化年间,约一百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不高,诗歌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高启、宋濂和刘基等人,这些人经历了元末战乱,作品较有现实内容;其后出现了歌功颂德的“台阁体”,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在小说方面出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与施耐庵的《水浒传》。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则以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为代表,主要上承唐人传奇笔法而少创变。戏曲的创作则落入低潮,仅有邱濬、邵璨等人可以一提,然其皆以剧载道,殊无艺术感染力。

中期从成化末年至隆庆年间,约一百年。这一时期,先是在苏州一带出现了以唐寅、祝允明为首的“吴中四才子”,同时在京城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他们都提出了复古的口号,比如“前七子”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给予台阁体文风以沉重打击。此后又出现了以唐顺之为首的“唐宋派”(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即被划入此派)和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均带有复古倾向。这一时期戏剧的创作开始走出低谷,出现了徐渭的《四声猿》以及梁辰渔的《浣纱记》,后者专为当时经魏良辅改良的昆腔而创作。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在这一时期开始流行,神魔小说《西游记》亦于此时问世。

后期为万历至明亡,约七十余年。这一时期,戏曲创作进入丰收期,汤显祖陆续完成其包括《牡丹亭》在内的“临川四梦”四部剧作。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沈璟、王骥德等对戏剧进行理论探索的文人。小说创作在此时也进入高潮,长篇人情小说《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及神魔小说《封神榜》等先后问世。在白话短篇小说方面,则有冯梦龙的“三言”与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凌濛初的“二拍”等相继刊刻流行。诗歌方面则主要出现了以“三袁”兄弟为首的“公安派”和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提倡一种“独抒性灵”或“深幽冷峭”的风格。晚明时期又出现了一种抒写情性的短小散文——小品文,其代表作家有“三袁”和张岱等人。(此概述参考了以下两种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第二章 《三国演义》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及版本

三国故事自晚唐时即已开始流传于民间,至宋时尤盛,金元杂剧中亦多演绎之。上个世

纪二十年代日本学者发现了元刊《三国志平话》,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基本轮廓。经过前辈学者的研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基本上为人们所了解:即它是在民间的三国故事、戏剧以及正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罗贯中的整理、加工而成。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大概是一个不太得志的下层文人。《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版本是嘉靖本,以后各种本子都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更动。明末时出现了一个所谓的“李卓吾评本”,将嘉靖本的回目予以合并,并加入批语。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冈父子则对此书加以整理,删掉了原来的评语后自行加批;其次又对该书的文字和情节都作了一些更动,这使原书的艺术性有所提高,但思想主题亦偏离原著,比如历史宿命感、历史循环论与正统观念的加强,对“忠”这一君臣伦理的宣扬盖过原书对“义”的强调。

二、《三国演义》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长期以来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比如封建正统说、拥刘反曹说等。这些说法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发掘了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但是纵观全书,小说中除了对正、邪的截然区分,对忠、义等伦理价值的宣扬之外,实在很难说还有什么集中的主题思想。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主要是描述了一个历史过程中的风云变幻,反映了政治与军事斗争中的波谲云诡,从一个更高的立场来表达对历史沧桑的咏叹。书中最为吸引人的部分也都是对政治军事谋略铺排描写,和对智慧与勇敢类型人物的集中塑造。比如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即体现出很高的叙事技巧(可参看林庚先生《中国文学简史》中的分析),对诸葛亮、赵云、关羽、曹操、周瑜等人物的塑造也十分成功。但书中对许多小规模战争或战斗的描写却之失简单和草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率,对人物的性格塑造也有脸谱化、平面化的倾向,某些人物性格特征则有夸张过头的嫌疑。对此,已有许多学者指出,不必赘述。

第三章 《水浒传》

一、《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及版本

《水浒传》成书的情形有类于《三国演义》。北宋末年发生了以宋江为首的武装起义,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但关于这次起义的各种传说却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到宋元之间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已经具备一个后来水浒故事的轮廓。元代戏曲中数量众多的水浒戏说明这一时期水浒故事日趋发达。到元末明初先由罗贯中将传说、戏曲中的水浒故事综合、加工成一个本子,其后施耐庵对这个本子加以完善而成《水浒传》。《水浒传》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现在一般认为繁本先出。此系统中所知之最早版本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其次则有嘉靖间郭勋所刻百回本。现存较完整的百回本则有天都外臣序本。繁本中还有一种袁无涯所刻一百二十回本,但内容有所增饰。明末金圣叹又将繁本删削成一个七十回本,保留了最精彩部分,成为最流行的一个本子(以上参考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二、《水浒传》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水浒传》是一部表现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替天行道的英雄传奇。这些人走上反抗道路的共同原因在于官府的黑暗,所以他们反抗的对象也主要在于权豪势要。其次,梁山好汉聚义的一个共同基础还在于侠义精神的感召,这便使梁山的英雄群体具有一种强烈的精神魅力。另外,替天行道的主张也体现着黑暗政治中一种行动理想,并为他们的反抗提供了合法性。而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反抗方式与最终的招安结局固然说明了这种反抗的不彻底性,同时也表明了一种叙事策略(为了小说能够顺利地流传)。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历来受人称道:首先,是其叙事及结构之精妙,对此金圣叹在其《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有精辟阐说;其次,是书中众多英雄性格的成功塑造,正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三,是小说强烈的情节性,让人在阅读中获得欲罢不能而又痛快淋漓的审美感受;第四,是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具表现力,堪称古典白话小说中的一个典范。当然,这部小说在结构上不够浑融紧密,各个不同人物的经历在小说中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不过对于早期长篇小说来说,这种缺陷似乎是难免的。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四章 《西游记》

一、《西游记》的成书、作者及版本

《西游记》跟《水浒传》一样,也是在历史与传说的基础上经文人编撰而成。唐代僧人玄奘赴天竺取经乃实有其事,后来玄奘弟子根据其口述先后撰成《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两部传记作品。此后关于取经的传说开始在民间流传,大约晚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关于此书的成书时代有不同看法,此处取李时人、蔡镜浩说),此书已初具《西游记》轮廓。到宋元时期又出现了许多与取经故事有关的戏曲。至元末明初则出现了比较完整的《西游记》一书(取鲁迅、孙楷第先生之说),但此书仅有片段佚文保存在《永乐大典》中。《西游记》的版本流传情形比较复杂,若概而言之则有:明代金陵世德堂刊本(为现存最早刊本)及李卓吾评本——此二本均无“陈光蕊赴任逢灾”一回;至清人刊《西游证道书》一百回,乃增第九回,遂成定本。关于此书作者,先有邱处机之说,后有吴承恩之说,然后说亦迭遭质疑,其作者归属竟成悬案。(以上参考史铁良《明代文学研究》一书)

二、《西游记》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关于《西游记》的思想主题,长期以来歧说并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部小说内涵之丰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富性。诸说之中似以游戏之说出现较早、亦更切近题旨。清人焦循《剧说》中云:“此特射阳游戏之笔,聊资村翁童子之笑谑,必求得修炼秘诀,亦凿矣。”鲁迅先生上承其说,更进一步指明游戏之中又兼以讥讽当时之世态(以上参考史铁良《明代文学研究》一书)。林庚先生则又创新说,认为《西游记》的成功在于其童话般的活泼自由精神,其喜剧性也来源于这种童话性。并认为这种童话性乃是时代思潮(如李贽的“童心说”)在文学中的一种反映。这种观点可谓抓住了《西游记》艺术魅力的本质。此外,本书的成功还在于塑造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关于孙悟空形象的来源学界有过长期争议,主要有来源于印度史诗、来源于本国神话与来源于二者之综合三种观点。印度故事对中国小说之影响在六朝小说中已见端倪,至于猿猴变化的故事在六朝至唐代小说中都不乏其例。其次,唐代小说中还有大量表现精怪变异题材的作品,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孙悟空和其他精怪形象的艺术渊源。此外,《西游记》以一个旅行(或历险)的框架结构全书,这种结构方式在世界文学中也具有一定代表性。

第五章 《金瓶梅》

一、《金瓶梅》的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

《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描写人情与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新纪元。但是这样一部重要作品却还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首先是,它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从明代以来已经有了多个答案,比如王世贞、屠隆、李开先、李渔、冯梦龙、汤显祖、贾三近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说法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另外也有一些学者提出,《金瓶梅》是在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由某个文人整理写定的。这个说法虽然可以找到许多文本上的证据加以支持,但是文本之外的证据却很少,对于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果其中的故事曾在民间流传过,可我们却几乎看不到多少文献上的记载,似乎不可想象(这跟《水浒》和《三国》的情形实在相去甚远)。其次,象《金瓶梅》中所描写的这种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似乎也不太适合于在说唱文学中予以表现。关于《金瓶梅》的第二个未解之谜是其写作年代,到目前为止,主要有嘉靖和万历两说。明人笔记中首先提出此书出自嘉靖间大名士之手,至郑振铎、吴晗等人始提出万历说,迄今未能趋于一致。《金瓶梅》刊刻之前已有抄本在社会上流传,其初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现存最早的刊本《新刻金瓶梅词话》(1932年在山西发现)乃据初刻本翻印;明末崇祯年间所刻之《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则经过删削和修改,尤其是第一回作了很大改动,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部书的主题。另外一个重要的本子乃清初康熙年间刊行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37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此即张竹坡评本。此外清代还出现了一些其他删改本,然多背离原著甚远。

二、《金瓶梅》的主题、艺术特色及影响

《金瓶梅》乃是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情节作为整体叙事框架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长篇巨制,虽然小说中的时代设定在北宋末年,但其所反映的生活场景却是属于晚明时代的。小说以西门庆这个人物为核心,描述了他在对金钱、女色、权势的追逐中耗尽生命的短暂一生,与此同时小说中又以大量笔墨描写了一个暴发户家中成群妻妾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生活图景,刻画了潘金莲这样一个乖巧机变、情欲旺盛而又阴险狠毒的不幸的女性形象。此外,作者又对官场的腐败、世态的炎凉多所揭示。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冷酷无情、弥漫着欲望气息的成人社会,作者以一种冷静的自然主义的笔调在叙述这个社会的聚散离合,描述它的短暂的繁华和彻底的毁灭,除了一丝宗教拯救的渺茫希望之外,看不到多少理想的色彩。在《金瓶梅》中,作者以一种客观的手法来塑造其中的人物,人物的性格都更为真实、丰满、复杂,一改以往小说中好人全好、坏人全坏的局面。《金瓶梅》中的人物已经难以完全按照某一种标准去衡量,而是应该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金瓶梅》又以一种近似于重复、琐碎的笔法去描写当时的日常生活,改变了过去小说所形成的审美期待和阅读方式(我们不再可能从中获得阅读《水浒》、《三国》等书时的审美愉悦)。《金瓶梅》所开创的题材领域与写作方式对后世的长篇小说(如《红楼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一、汤显祖的生平及思想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中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曾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交往。万历十九年上书议政,被贬官广东徐闻。万历二十一年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临川。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创作上,代表作品有《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其中后三者均作于弃官归乡以后。汤显祖在思想上先后受到罗汝芳、达观、李贽等人的影响,兼备老、庄、儒、佛、心学等多种因素。在创作思想上他强调“情”的价值,这正如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所云:“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牡丹亭》的写作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主张。

二、《牡丹亭》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牡丹亭》这部戏曲的构思受到魏晋隋唐文言小说中女鬼再生题材的启示,但又融进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杜丽娘乃是太守之女,从小受到父母的严格管教,除了每日在闺中刺绣,她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行动自由。为了使她能够成为知书达理的“贤淑”,父亲便为她请了一位腐儒教授《诗经》。但是这样一种陈腐的教育方式却并不能遏止丽娘青春生命的冲动。在一次偷偷的游园经历中,她看到满园荒颓中的“姹紫嫣红”,不禁油然地感慨自己在孤寂中虚度的华年(“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当她回到闺中,便恹恹入梦,却不料在梦中与一位俊秀的书生相遇,二人欢情缱绻。然而春梦无痕,丽娘从此幽思成疾,以至抱恨而终。不久之后,那位梦中的书生(柳梦梅)竟然来到园中,拾到丽娘临终时留下的画像,日夜焚香参拜,感动丽娘幽魂降临。二人海誓山盟,更兼宿缘前定,丽娘乃获重生,与书生结为夫妇。在这个戏剧中所体现的这种对礼教的抨击、对人性的尊重正与晚明的时代思潮相一致。《牡丹亭》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其中的曲辞精致优美,充满了诗一般的抒情氛围;全剧风格在深沉、含蓄中兼以诙谐、幽默;剧中所涉及的生活面及地域空间也很开阔,这都使其超出当时的其他剧作而显得卓尔不群。

三、《牡丹亭》的影响及流传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第七章 明代短篇小说

一、短篇文言小说

明代前期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主要以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为代表,再加上万历年间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可合称“三话”,这三种小说集主要上承唐人传奇笔法而较少创变。明代后期文言小说集则有宋懋澄的《九籥集》、《九籥别集》,冯梦龙纂辑的《情史》,以及朱孟震的《河上楮谈》、《汾上续谈》等。这些集子中虽仍带有前代小说的痕迹,但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如《九籥别集》中的名篇《珠衫》即完全以当时的社会生活为题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材。冯梦龙等人的拟话本小说亦曾从这些文言小说中取材。这一时期的文言小说仍然包含不少狐鬼花妖的题材,可以视为唐代传奇与清代文言小说之间的一个过度阶段。

二、白话短篇小说

中国的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时期已较为发达,宋代小说家话本中的某些篇目得以保存在明人所刻的《清平山堂话本》中,使我们可以略窥当时白话小说的概貌。到了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大量涌现,标志着这种文体形式的成熟。其中冯梦龙和凌濛初先后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乃是这类小说的集成。现在一般认为,“三言”中包括了一部分经过改编的宋元话本,此外基本是明人(包括冯梦龙)的创作。“二拍”中的作品则基本出于凌濛初的个人创作。冯梦龙对白话小说的关注乃有其明确的“导愚适俗”的主张:“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醒世恒言》叙)”这注定“三言”会带有道德教化的色彩,但是其中的道德伦理观念也已经带上时代的烙印,比如对于人的自然情欲的充分尊重,对背离礼教的行为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宽容等。“三言”、“二拍”中的小说也更加广泛地表现了那个时代市民阶层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他们的爱情婚姻生活。其中的许多作品在叙事以及塑造人物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廊独占花魁》即是历来受人称道的名篇。在“三言”、“二拍”之外,明末人刊刻的《西湖二集》、《型世言》也是较为重要的白话小说集,但其艺术性都已大逊于前。

第八章 晚明小品

小品文是公安、竟陵文学主张的产物,体现了他们“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理论。这类文章不拘形式,不限题材,随心所欲,没有道学气,最能体现出人的性情和襟怀,所谓“文章新奇,无定格式,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在晚明文坛,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袁宏道、袁中道、谭元春、刘侗、王思任、张岱等人。袁宏道为人洒脱,不滞于物,辞官后纵情山水,写下大量小品文的佳作,如《高梁桥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均文字清丽活泼,令人怡情悦性。谭元春、刘侗等竟陵一派小品则幽深孤峭,于新奇拗涩之中蕴涵深趣。王思任则于幽峭之中杂以谐谑,似又别为一体。张岱则为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张岱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也随之败落,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张岱拓展了小品文的表现领域,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到他手中无不各臻其妙,而且获得一种表达的自由。

清代文学

第一章 清代文学的时代特征与发展演进

清代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的最后一个段落,它的发展既与前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与时代演进密不可分。这使得清代文学更具包容性,也更富于变化。第一节 政治与文学

与前代文学相比,清代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明清易代之际,抗清志士、遗民诗人以及钱谦益、吴伟业等对鼎革或激烈、或隐曲地反映将古代文学与政治色彩大大强化了。而自明末发端的时事文学也突出了小说、戏曲在表现现实重大政治题材方面的真实性、时效性。近代文学更与政治变革息息相关。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二节 集大成的文化趋势及其在文学上的反映

清代文化从不同方面表现出对古代文化集大成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在文学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第一,文学观念更趋自觉、成熟和包容性;第二,各体文学在清代都有所发展;第三,在一些领域,如小说方面,出现了能全面体现古代文学丰富内涵和艺术成就的优秀作品。

第三节 走向近代化

清代文学上承晚明文学,继续向近代化方向发展,为中国文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近代化的表现是一个过程,首先在一些作品中反映了与传统观念相背的新的思想意识;其次,在文体方面,也有所革新,特别是到了晚清,社会变革的要求与新的传媒,使各体文学革命成为一种时代要求。

第二章 清代戏曲

继元杂剧、明传奇之后,清代戏曲在戏曲发展史又有了新的特点,戏曲体制更加完善,文人化的倾向也有所加强。与此同时,戏曲在民间也孕育着新的变化,形成了以京剧为代表的各种地方戏。第一节《长生殿》

《长生殿》是传统的李、杨题材的新发展。李、杨题材具有新奇性和丰富性,历代作家对这一题材的处理,回避与增饰兼而有之,《长生殿》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突出“至情”和“兴亡”的主题,赋予了这一题材新的艺术生命。其中《密誓》、《惊变》、《哭像》、《弹词》等出,脍炙人口。第二节《桃花扇》

《桃花扇》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描写了南明王朝覆灭。作者意在总结历史兴亡的普遍经验。剧中的李香君富于正义感,是戏曲舞台上少见的女性形象。《却奁》、《骂筵》等出,表现了她气节和刚烈,也可看出剧本描写人物的高超技巧。第三节 花、雅之争

戏曲发展到清中叶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自明中叶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昆曲,至此开始为更富于生活气息的地方戏所取代。昆曲被称为“雅部”,其他地方戏被称为“花部”。地方戏与昆曲的争胜过程则被前人描述为花、雅之争。京剧的形成是戏曲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但昆曲并没有完全退出舞台,许多地方戏的剧目也可以在昆曲中找到他们的祖本。

第三章 中短篇白话小说的繁荣

白话小说在清代有了新的发展,中短篇小说的既适应的文化市场的需求,也为《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品的出现进一步铺平了道路。第一节 体制与创作特点

白话小说经过宋、元、明三代的发展,已有成熟,并在文体、题材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随着白话小说广泛地为文人小说家所创作,在体制与创作特点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短篇小说的章回化,中篇小说的广为流行,叙述风格与角度的灵活多变等。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二节 才子佳人小说

才子佳人是清初小说的一个热门题材,从思想上看,它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晚明倡导真情的文学的折衷,艺术结构虽然较为简单,但笔法的精致也为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有意义的尝试,其中也有一些作品值得一读,如《玉娇梨》、《好逑传》等。第三节 李渔的小说

李渔是清初一位很有个性的小说家,他在明清易代尘埃落定后,迅速选择了一条带有职业化特点的通俗文艺家的生活方式,大量从事小说、戏曲及其他畅销书的编印发行。他的作品充满喜剧色彩,追求一种通脱自然、轻松诙谐的思想情趣与艺术风格。

第四章 《聊斋志异》

文言小说在唐传奇之后,虽代有创作,续有发展,但其光芒为同时白话小说所掩。《聊斋志异》的问世,带来了文言小说的中兴。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

蒲松龄在科举道路上很不得意,是一个典型的乡村知识分子,他的创作与这种特殊的身份与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不同于那些精英阶层的文人,与冯梦龙、凌濛初等周旋于市井间的通俗文艺家也有所区别,他更多地关注的是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对普通士人的精神追求也表现了极大的同情。第二节 丰富的内容

《聊斋志异》体裁复杂,以短篇小说为主,兼有杂记、寓言等多种文体,故事来源也不一,有得之传闻的,也有出自前代文献的,但其中较为重要的作品往往并无依据,是蒲松龄匠心独运的创作。

《聊斋志异》题材广泛,其中《促织》、《席方平》等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权势者的残暴,并歌颂了民众的反抗精神;《贾奉雉》、《司文郎》、《叶生》、《王子安》、《胡四娘》、《镜听》等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及其社会危害;而《婴宁》、《小翠》、《连城》、《阿宝》等则塑造了一批聪慧美丽的花妖狐魅和志诚痴狂的青年男子,讴歌了纯净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爱情。第三节 艺术特色

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小说情节曲折与细节丰满,较之以前的志怪、传奇,有很大的发展。语言华朴兼擅,古雅清新,凝炼而富于表现力。“异史氏曰”拓展了小说的思维空间,使议论与叙事相互补充。

第五章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中心,这一题材的长篇小说在小说史上还从未出现过。因此,如何处理这样一个没有剧烈情节冲突的题材,从结构、人物、描写、语言等各方面,对小说家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基础

“五十年中家门鼎盛”的祖上荣耀与“乡里传为子弟戒”的现实压力,使在科举道路上不得志的吴敬梓精神极为痛苦,移家南京,接触了更广泛的社会面,特别是知识人群,为他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创作《儒林外史》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基础。第二节 儒林命运的历史反思

文人作为叙事者,不再盲从上层意识形态,与世俗文化心理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为了突出儒林人物的精神状态,作品以所谓“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对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写,同时又广泛涉及了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作者的描写既有现实依据,又包含了深刻的历史思考,使《儒林外史》的思想内涵超越了一般的世情小说,而表现出一种全面总结历史文化的意识。第三节 讽刺艺术和情节结构

《儒林外史》以前的小说,也时有讽刺描写,但象《儒林外史》这样,以讽刺作为全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讽刺手法又表现出多样性,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故事情节的淡化,是《儒林外史》的特点之一,也反映了一向重视情节离奇、巧合的中国古代小说在审美特点上的新变化。

《儒林外史》在结构虽无情节主干,但分散的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仍然前后呼应和衔接。思想的内在统一保证了作品的“形散神不散”,而散点透视式的描写,又更加自由灵活地展开了流转、开阔的社会场景。

第六章 《红楼梦》

《红楼梦》是小说史上的高峰。这一高峰是曹雪芹创造的结果,也是二百多年来无数读者通过不断的接受认识共同塑造的结果。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和《红楼梦》的创作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及情节有很密切的关系,这已经是“新红学”以来的考证研究所证明了共识。关键是与此相关的对小说性质的认识,《红楼梦》当然不是曹雪芹简单的“自叙传”,但在这部小说中,作家的经历与感受却有着比以往任何一部古代小说更重要的联系。它强化作品的现实性与情感力度,而曹雪芹不以“奇书”自诩,既强调“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又着意“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创作理念,更使《红楼梦》达到了古代小说艺术思维的新高度。第二节 没落的贵族家庭与新的人生态度

《红楼梦》的内容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部分,一是作者深刻全面地描写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没落。作为以家庭为核心的小说,《红楼梦》较此前的同类小说如《金瓶梅》等有极大的发展。作者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揭示了贵族大家庭没落的原因与表现,其中最严重的是所谓“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无论是贾政、贾赦、贾敬等人的昏聩,还是贾珍、贾琏以及贾蓉等人的荒淫,或是贾宝玉的率性而为,这个家庭的男性成员都不能承担起“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秦可卿语)。而在“富而好礼”的掩饰下,家庭成员内部的尖锐、复杂矛盾,又昭示出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的哲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以强烈的同情,描写了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宝玉鄙弃世俗与传统观念,不愿秉承父辈旨意,走求取功名之路,这使得他从心底里亲近与功名无缘的女性,特别是与志趣相投的黛玉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这一脱离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情追求,难以有美满的结局。相比之下,宝钗的世俗更多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同。后四十回描写黛玉的早逝、宝玉的出家和宝钗的独守空房,完成了宝、黛、钗的悲剧命运。不过,从曹雪芹的命意来说,“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是一种对现实更为彻底的否定。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三节 艺术的高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旨写情,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二,真实而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三,整体结构的严密、精巧与情节安排的灵活多样;四,高超的语言艺术;五,浓郁的抒情意味。

第七章 传统文体的新发展

清代是诗、词、文全面丰收的时代。虽然这些文体在清代以前早已成型,并出现过创作的高峰,但清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以更为细致、精巧的笔法,将上述文体运用得得心应手,进一步展示了传统文体的艺术魅力。第一节 诗学四派

清诗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诗学主张与流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第二节 词的演进

词至到清代,已在整体意义上发展成为一种与诗并立的、独立的抒情文体。清前期的陈维崧、朱彝尊等人为清词奠定了超越元、明的基础,而纳兰性德则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的词多写离别相思与个人闲愁,风格却不纤弱,其中融入了对人生的体悟,较之前人同类作品有所开拓。张惠言则在词的理论上有所发展。

第三节 桐城派

康熙至乾隆年间产生的桐城派,是清代最重要的一个散文流派,持续时间长达二百余年,几与清朝相始终。桐城派创始人是方苞,他论文最重“义法”,这里所说的“义”即“言有物”,也就是要有内容;“法”则是“言有序”,也就是指形式技巧。刘大櫆继方苞之后,进一步论述了文章的作法,着重探讨了“神气”、“音节”、“字句”的关系。姚鼐则提出了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兼备的观点。至此,桐城派完成了自己的古文理论构建。由于这一理论构建借鉴了历代古文创作的经验、教训,因此,又是古文理论集大成的表现。

第八章 古代文学的转型

近代文学产生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背景,因此,它必然带有大变动的特点。它在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开始了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型,这一转型是全方位的,即有思想观念的,又有艺术形式上的。而由于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不彻底,艺术形式上的转型也有很大的局限,但无论如何,变化已经不可逆转的展开了,近代文学因此获得了较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重要的方向性、过程性意义。第一节 龚自珍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虽然距近代社会的大变动还有一段时间,但他无疑已经敏锐地感受到了大变动的即将到来,或者说,他通过自己对社会敝端的观察与思考,最早以文学的形式呼唤着改革的到来。《已亥杂诗》是龚自珍以七言绝句形式写的大型组诗。这组诗有强烈的现实感。

第二节 诗界革命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改良派兴起,文化思想界发生了“旧学”与“新学”的对立,44 / 4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热心宣扬新学的夏曾右、梁启超等人,写诗时大量采用新名词、外来术语及典故,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被称之为“新诗”。1899年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主张新诗要有新意境、新语句,而又以古人之风格出之。黄遵宪主张“我手写我口”,他的诗“吟到中华以外天”,大量抒写外国的奇异风物、重大历史事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表达了改良主义的政治愿望。第三节 新文体

戊戌变法前后,改良派很重视利用报刊作宣传工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康有为主办的《中外纪闻》,梁启超主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新民丛报》等。这些报刊大力宣扬变法维新的主张,介绍西方政治文化思想,并对时局发表评论,文章的体裁和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是所谓“新文体”。因为“新文体”以梁启超等人的文章为代表,所以又称为“新民体”。

梁启超是改良派的领袖之一,大约从1895年开始的10年间,他写了《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说希望》、《新民说》等一大批很有影响的散文。如《少年中国说》全文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展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美景,古今中外,纵横议论,思路流畅,半文半白,极富有感染力。

第四节 小说观念的转变与谴责小说

近代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4)为第一个阶段。这时出现的一些流传较广的作品如《儿女英雄传》、《荡寇志》、《三侠五义》等,基本上还是受此前小说的流波余韵。但其中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如《海上花列传》就与不久前的狭邪小说如《花月痕》、《品花宝鉴》等,在题材上虽接近,内涵上却不尽相同,它初步展示了上海这一发展中的大都市对传统道德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冲击。

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是近代小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改良派的兴起,抛弃了以往轻视小说的观点,从理论上高度评价小说的社会作用,提倡小说为改良主义政治运动服务。这些观点集中体现在梁启超的《译印政治小说序》、《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论文中。在这种誉论的引导下,出现了一大批所谓“新小说”,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这些小说尖锐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特别是官场的腐败,所以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

上一篇:春季高考部分专业用书下一篇:对教室的建议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