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14篇)
1.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一
莫高窟教学设计
江苏省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任小香
一、复习导入,理清结构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
二、学习彩塑段
1、指名朗诵第一自然段,找出中心句,说说彩塑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彩塑的点的?
(借助图片,理解体会“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等词语的意思。)
3、交流其他描写人物神态和体态的四字词语,交流后出示相关词让学生朗读,以便今后灵活运用。
4、观看彩塑录像。然后仿照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有()的金刚,有()的仙女,还有()的罗汉,还有()的()„„(相机介绍什么是金刚,什么是罗汉,丰富学生的知识)
5、出示卧佛图,谁来介绍一下他的形态,指名朗读。
6、出示句子: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称赞。理解“惟妙惟肖”,并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样赞叹?如果你是外国游客,你又会怎样赞叹?(想插英语调动一下课堂气氛)
7、齐读第2自然段。
三、学习壁画段
1、指名读过渡句,想想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这句话写出了壁画的什么特点?(宏伟、瑰丽)
2、结合句子“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了解壁画的内容,利用大量壁画图片,相机补充介绍佛教故事:《九色鹿》《五百强盗归依佛门》《舍身饲虎》;民间生活:婚嫁仪式、一种七收等;供养人画像、帝王出行、猎人骑射、建筑彩绘和澡井故事等等。
3、通过大量图片了解飞天,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 飞天介绍给大家。然后利用省略号想象练说其他形态的飞天。
4、置身于如此瑰丽的飞天前,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想说的吗?
引用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的一句话“我们是飞天的后人。”作结。
5、配音齐读第三节。四.学习藏金洞段。
1、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从“曾”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看帝国主义分子掠走莫高窟大量文物的录像。
4、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你想说什么?
5、引导学生带着悲愤的心情齐读第4自然段。
五、总结延伸
1、小结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请同学们用最精练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当堂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到敦煌的网站上去浏览阅读,更多的了解敦煌,了解莫高窟。
2、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3、学习课文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我们家乡的旅游胜地。
2.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二
师: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作者主要是抓住什么来描写彩塑精妙绝伦的?
生: (默读后) 作者主要抓住神态来描写彩塑精妙绝伦的。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神态的?画出相关句子。
生: (个别朗读2~4句)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有威风凛凛的天王, 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 他侧身卧着, 眼睛微闭, 神态安详。
师:具体写了哪几种神态?
生: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详。
师:这些彩塑神态各异, 谁能试着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3句话)
师:这三句话虽然都是描写彩塑的神态, 但每句的表达方法却不同。想一想, 这3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第1句话是总的概括彩塑的神态特点, 第2、3句话具体描写彩塑的神态。
生:第1句话是总写, 第2、3句是分写。这样写条理清楚, 让我们感受到莫高窟彩塑确实精妙绝伦、惟妙惟肖。
师:第2、3句话虽然都是具体描写彩塑的神态, 但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生:第2句话写了许多彩塑的神态, 而第3句话重点介绍了卧佛的神态。
师:这三句话都是描写彩塑的神态, 但不同的是第1句话概括描写了彩塑神态的特点, 这叫总写;第2、3句话具体描写了彩塑的不同神态, 这叫分写。第2句话介绍了三类彩塑的不同神态, 这叫面的描写;第3句话具体描写了一尊彩塑的神态, 这叫点的描写。这样有总有分, 有面有点, 点面结合, 使读者既对彩塑有了整体印象, 又对某一尊彩塑留下深刻印象。
片段二:比较
师: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壁画上的飞天的?
生: (个别朗读) 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 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 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 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 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 翩翩起舞…… (只体现分写、面写。)
师:再读一读这句话,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飞天优美的姿态的?
生:运用了排比。
生:每一种姿态都用了两个四字词语来描写。
生:每个四字词语里都含有动作。
师:这句话用排比这种整齐的句式, 和对仗工整的含有动作的四字词语写出了飞天的优美姿态。如果说第2自然段写彩塑是抓住神态描写, 展示的是一种静态的美, 那么这段写飞天是抓住什么描写?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的美。谁能读出这种美? (指名朗读)
师:飞天是莫高窟壁画的典型代表, 作者对飞天的描写, 是面的描写, 还是点的描写?作者抓住飞天进行具体描写,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 第3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生:这两段都是总分总结构。
生:这两段都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师:这两段都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 先用一句话概括特点, 再围绕这句话进行具体描写, 最后总写感受。分写时, 先从面上作一般介绍, 再选择一个点进行具体描写, 有面有点, 点面结合。既获得了整体印象, 又对某个点留有深刻印象。
教学反思
《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一篇介绍景物的说明文, 课文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说明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结构清晰, 叙述具体, 在表达方式上与《小镇的早晨》有某些相似之处。从全篇看, 作者先从总的方面简介莫高窟, 接着选取莫高窟保存的彩塑、壁画以及收藏珍贵文物的藏经洞, 分述敦煌艺术, 最后总结全文。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 每段都以第一句话简要说明要描述的内容, 接着围绕这个句子作具体描述:先以一种整齐的句式作一般介绍, 最后选择一个典型作较为详细的描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 教学这篇课文, 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不仅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感受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吸收中华优秀文化智慧, 丰富文化积淀, 还要引导发现, 迁移运用, 让学生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3.莫高窟之美 篇三
皮肤痛。飞沙,乱石,天生粗糙干裂,黑暗苍黄,松弛垮塌。人世间再沧桑的脸,在它面前,也幼嫩。再苍老的生命,在它面前,也鲜活。唯有星星点点的绿洲、泉水、驼铃,证明它还活着,心跳着,眼睛亮着,话说着。
脚痛。驼峰如舟,流沙如水,走了亿万年,仍然走不出荒凉、遥远、贫瘠。它只是一个凝固的海,凝固了脚步,凝固了梦想。走了的是张骞、霍去病、班超、唐玄奘、李白……是军人、商人、文人、墨客、使节、僧侣、马贼、刀客,还有那些来自国外的著名盗宝贼。他们走了很多年,永远走出了这片大漠,却从没有走出大漠的历史和传说。其实,所有这些人,没有任何一个愿意真心留下来,但这些被羁绊的脚步,注定和它的脚步锁在一起,又重,又痛。
心更痛。它是一个弃儿。被春风遗弃,被雨水甘露,被小鸟,被繁华,被爱情遗弃,甚至被寂寞。寂寞,是一种意境,一种情怀。而属于它的,是无边无际的空白无望的,遗世独立的孤独——不是它遗世,是天地遗弃它。只有每天升起的太阳,骆驼温顺的睫毛和忠诚的眼睛,是它亘古的挚友。
最痛的,是它曾被一个个时代遗弃。即使几百年前,当那位王姓道士发现巨大的稀世宝藏时,仍然没有人在意过这个弃儿,哪怕用一丁点剩余的爱,来拥抱它一下。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纷纷闻讯赶来,运走了无数珍贵文物。而最亲的自家人,却用破木箱将本来就零落不堪、劫后余生的宝藏千里迢迢运到北京,留下一堆最破烂最不完整的东西。最滑稽的是,最后它以被掠夺的方式惊艳世界,才备受关注。
历史来到了公元21世纪,我用目光爱抚着这个“弃儿”的心脏——莫高窟。
一直仰着头,一个窟一个窟地看。
多么美轮美奂啊!那一笔一笔,一刀一刀,一座一座。是谁,怎样仰着酸痛的脖子,撑着酸痛的胳膊、手腕,睁着酸痛的眼睛,怀着怎样的心情,历经十几个世纪,亿万个日日夜夜,夜夜日日,上下五层,一千多个洞窟,凿出来,画上去,造就如此完美的神秘博大、旷世绝伦?
每一笔,都是痛,每一笔,都是美。
这是一种什么力量?仅有钱和能工巧匠是不够的,仅有毅力和信心也是不够的。
我想,无他,唯有信仰。是当时的人们,对佛祖神灵的无限虔诚、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使然。莫高窟的辉煌,其实就是信仰的辉煌。
莫高窟之美,美在信仰。
洞窟里很暗,很静。突然,女讲解员停下柔和的声音,厉声对一个刚用手机拍照的游客说:“请将照片删掉!”
黯淡的光线里,我看到,游客们纷纷侧目,对那个拍照的人,露出鄙夷的神情。
我看到门票上关于如天气不好不适合开放时,会关闭洞窟的说明。
我看到离它不远不近那个国家专项拨款的研究保护机构。
我还看到了一个与敦煌壁画一样,美得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樊锦诗—一个特别干瘦、弱小的老太太—莫高窟新的守护神,像常书鸿一样,将生命绝大部分的时光、坚忍与智慧,缓慢而快速地消耗在此。
一个孩子,走很远的路,去垃圾箱里扔一个可乐瓶。
土阶很陡,一位老人伸手扶了一把墙壁,又突然缩回手。另一位走在他身边的陌生人,立即伸出手扶了他一把。
我还看到,当地的人们烈日下无比自豪的笑脸,和他们祖祖辈辈绽放在此的粗粝笑脸。
还有,无数和我一样,默默用爱的目光,一遍遍小心翼翼抚摸它的游客们。
……
我看到了莫高窟之美。
心里涌起感恩的泪。多么欣慰啊,这一个个神秘阴暗的洞窟,这个弃儿的心脏,因一个崭新时代的守护、尊重,早已伤愈。
忽然想到,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也可以在莫高窟找一个边角,也凿一个窟?请全中国最好的艺术家,用这个时代的审美和思想,去画一窟壁画,塑一窟佛像。千万年后,讲解员介绍时会说,这个洞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塑造于21世纪初。
如果说,从前,佛祖是人们的信仰,如今,人们发自内心地崇尚真善美,渴望诚信与和谐,这,不也是信仰吗?
毋庸置疑,还有丑陋与丑恶,然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感动,让我们坚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当今时代和前景是美好的,这,不也是信仰吗?
走出莫高窟,收到朋友一条短信:“流逝的不是时间,是我们。”
是啊,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以流逝的姿势经过生命,经过时间。就像此刻,我正经过敦煌。
乐樽和尚流逝时,留下第一个洞窟。
平凡的工匠流逝时,留下瑰宝。
王道士流逝时,留下一个藏经洞和一个伤口。
驼铃流逝时,留下丝绸之路。
常书鸿流逝时,留下补丁、守护。
4.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四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2至3自然段,了解莫高窟彩塑、壁画的特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的魅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一、激发自豪,导入新授。
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还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吗? 出示: 神态各异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丰富多彩 漫天遨游 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的词语读得准确、富有感情。你能从中选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3、所以,课文中这样说:(出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齐读 再读一遍,读好这句话。
师: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吧!
二、精读“彩塑”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了第二自然段,你从中了解到了有关莫高窟彩塑的哪些内容呢?
2、交流。(这一段主要讲了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3、这两千多尊彩塑有什么特点?谁能用课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课文描写了哪些彩塑的形象,你能简单说说吗?(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5、同学们,在我们看来,菩萨一般都是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的,所以菩萨是——(慈眉善目的)慈眉善目是什么意思?(面目非常和善)(看课件)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
6、天王一般都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所以天王是——?(威风凛凛)威风凛凛是什么意思,你能通过动作表演出来吗?看,这就是威风凛凛的天王。
7、力士的地位底于天王,一般全身肌肉紧张,显示出粗犷有力的形象特点。所以力士是——(强壮勇猛的)你还能通过动作来表演吗?看,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
8、小结:身份不同,形象自然也不同,这就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指黑板让学生说)
9、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读出人物的特点。(指名读,再齐读)
10、除了菩萨、天王、力士这三种彩塑的形象以外,课文中还特别提到了一尊塑像,是什么呢?课文中是怎样写这尊卧佛呢?指名读有关句子。还同学们,大家想想16米有多长?如果我们的教室有8米长,那就是两间教室那么长呀。看,这就是他的真面目。这尊佛像长达16米,你看他轮廓鲜明,面部表情极其自然;那半合半张的双眼显得那么安详;那微微含笑的嘴唇,又是那么欣慰;那枕手横卧的睡姿多么平静悠远;那密集的衣纹有规律地起伏流动,整个塑像浑然天成,真是一件稀世珍宝啊!现在谁能来把这句话读好?全班来!
11、所以,人们能不啧啧赞叹吗?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不停地称赞)人们会怎样赞叹呢?
12、带上你的赞美之情读第2自然段吧。
三、精读“壁画”。
1、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我们300多个多媒体教室)宏伟瑰丽的壁画。
(1)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写出了笔画的宏伟?(四万五千多平方米)(2)这个句子在该段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读书,边读边展开想象,从书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完后交流。
(1)分写部分,出示:内容丰富多彩的壁画图片。
生: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师 :作者用了一个排比句写出了壁画内容之多。总的来说丰富多彩。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内容丰富。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成为“墙壁上的图书馆”(2)、过渡: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飞天”。(3)、特写部分:飞天 ①简介“飞天”:飞天是神佛形象中在天空中能歌善舞的仙人。
②生自由读文中谢飞天的句子,用心去感受,去想象飞天优美的形象。③生读句子,师加以引导,并指导朗读:这段文字美吗?那我们就一起美美地读。(要身临其境、带有陶醉的语气、语调舒缓。)
描述一: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描述二:……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描述三:……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④真美啊!难怪人们一提到莫高窟总少不了那些婀娜多姿的飞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⑤壁画上的飞天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形象呢?它们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说一说,你可以说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甚至发挥想象说得更多。
(4)小结:这就是敦煌栩栩如生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由此可见,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技艺是多么的高超啊,真了不起!(5)、分工朗读。
四、精读“藏经洞”
1、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其实,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黑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呢?看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交流。
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生具体说明,师板书:藏品丰富
请大家注意一下“曾”字,你从“曾”字读出了什么?这数万多件珍贵文物到哪里去了?(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3、请同学们听一段资料:出示资料
4、师:听了这段资料,再看看着精美的观音画,你想说些什么呢?或者说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师: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但历史毕竟已经成为现实,我们要面对现实,奋发向上。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节。(齐读。)(对帝国主义的愤恨之情、)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莫高窟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大量珍贵的珍贵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所以我们说——(出示,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题。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在我国,像莫高窟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除莫高窟外,还有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拉萨的布达拉宫、龙门石窟、以及云南的丽江古城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
七、板书设计。
彩
塑
精妙绝伦
18、莫高窟
壁 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5.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思路:
1.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入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因此,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活学习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我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目标:
1.理解“威风凛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2.2.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3.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现在我们大家先看一段莫高窟的录像。
2、看完录像:千年的石窟沉睡在苍茫大漠上,高远而深遂,宁静而亲切。它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百年沧桑;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艰辛与辉煌。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走近敦煌,走近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请一起打开课本,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研读,并找出你喜欢它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研读感悟
(一)欣赏彩塑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结晶,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十分令人惊奇,我们一起来欣赏“彩塑”。
1、同学们,请大家现在迅速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彩塑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体现的?(小组讨论)
2、文中举例描写哪几种彩塑?他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彩塑的呢?(全班讨论)
3、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这些彩塑?
①多媒体演示菩萨,天王,力士及卧佛图片,分别指名朗读、评价。
②课文分别用了“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祥”来形容这些彩塑,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的,建议同学们课后把它们写进采蜜集,以后写人时可以用。
4、现在请大家再一次大声地读课文,朗读时把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表现出来。
5、看着这一尊尊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形态各异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游人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转换思维角色,引导学生先讨论,后从游人的国籍,身份,年龄等角度交流)
看到游客们惊咤兴奋的神情,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请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欣赏壁画
1、同学们,“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大家想继续欣赏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吗?那么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
(1)莫高窟壁画有什么特点。
(2)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哪儿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4、壁画的内容怎样?哪段文字给你留下了“内容丰富多彩”这个印象?(指名读具体描写壁画内容的句子)
5、莫高窟的壁画确实是非常的宏伟瑰丽。它是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现在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完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这些飞天真是太美了,我们同学也把他们说的栩栩如生啊。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的?请同学们看这一段描写“飞天”的文字,为了写这些飞天,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喜欢这些飞天吗,想把这些飞天的美通过声音传递出来吗?谁来试试?
7、这位同学读出了文中的飞天的美。课文对飞天的描写有没有完?你的依据是什么?(成百上千、……)你能依照文中的句子,用“有……的”或“有的……”句式来接着介绍一两个飞天吗?
三、自我展示,积淀素养
1、同学们,美的形象呆以愉悦我们的眼睛,让人大饱眼福;美的声音,可以愉悦我们的耳朵,让人大饱耳福,朗读能让我们从另一侧面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请从二三小节中挑选一段文字、一句话进行品读。
2、点评。
(1)读彩塑的:谁愿意表演表演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真是有特点,我们在朗读中就该表现出来。谁愿意读?
(2)壁画内容丰富多彩的,这是一组排比句,要注意语调的变化。
(3)读飞天的:真是谢谢你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把穿越时空的飞天表现得这般绚丽多彩,栩栩如生,让我们产生美的享受。
3、生动的文字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动听的音乐像清澈的流水,蔚蓝的天空,让你的思想更加宽广无垠。请配上音乐自选内容,进行赏读,当同学读的时候,别的同学请闭目认真地听,同时要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谁愿意向大家展示?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人容易取得成功。(学生再一次配乐朗读)
四、沟通生活,迁移运用
大凡历史名胜,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禀赋,如今的莫高窟展现出迷人的魅力,令世界各地的游客云集敦煌。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 因敦煌博物馆游客量骤增,急需招聘导游,待遇从优,请有意者速来面试”。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莫高窟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先自己练习,然后任选其中一个方面试着作介绍。(师生或充当导游,或充当游客,共同表演)
五、出示名言,升华主题
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又安详,令人神往不已。现在让我们以著名作家作秋雨的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6.《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六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3、4、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准备:投影片
一、语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复习:通过上节课我们已知道了莫高窟的位置和概貌。谁愿意给我们介绍介绍。(生叙述)
二、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以其遍地的文化遗迹,沧桑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而闻名于世。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所以我们把她称作祖国西北的一颗(生:明珠)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这颗“明珠”?
2、师:默读2-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生答:那里有两千多尊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壁画,面积不大的藏经洞里有六万多万件文物。
师板书:彩塑两千多尊
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藏经洞六万多万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先去看看彩塑吧。浏览第二自然段
2、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
(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3、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到了什么?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详)
这些彩塑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相机板书:精妙绝伦)指名再读
4、哪位来描述一尊你最喜欢的彩塑?
5、此时,你就站在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前,你会说些什么?
6、本文的结构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哪篇课文结构一样。(小镇的早晨总分)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研究敦煌的学者说国:“敦煌的艺术的载体主要是彩塑和壁画。”我们已参观完彩塑,再去欣赏欣赏壁画。
默读,并划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2、交流,朗读
3、师:壁画的图案、色彩是绚丽多姿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有(引读:)。
4、课文几处都出现了这样的句子,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我们也来写写
出示:游人们神态各异,有,有,有。其中。
5、看着这些,你的脑海浮现哪些描绘它的词语?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可是,正如余秋雨所说:“偌大的中国,竟容不下几卷经文?我好恨!”莫高窟步履蹒跚地走过了它二千多年的历史,大量文物虽然被掠走了,---(引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资料
3、师:然而,不管这些文物流落到何处,上面始终刻着两个字——中国。莫高窟属于中国,而且只属于中国。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当你看到了这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画,看到这藏经洞里的珍贵文物,你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板书: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3、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赞美一下古代的劳动人民。
三、拓展延伸
1、师:面对这艺术殿堂,一定让你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前最想说什么?
2、师:敦煌的艺术古老而又年轻,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我们用著名作家余秋雨的诗句来结束全文
她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
她把人性神化,付于造型,
又用造型引发人性,
于是,
她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
一种圣洁的沉淀,
一种永久的向往。
她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在她的怀抱里,
神人交融,时空飞腾。
于是,
她让人们走进神话,
走进寓言。
在这里,
狂欢是天然秩序,
释放是天赋人格,
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我们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六)欣赏
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壁画上的飞天,有的对镜梳妆,姿态优雅;有的扑蝶嬉戏,流连花间;有的手托果盘,采摘蟠桃;有的弹琴吹箫,自我陶醉;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 《莫高窟》教学反思
★ 莫高窟教案
★ 11《莫高窟》
★ 甘肃敦煌莫高窟
★ 莫高窟导游词400字以上
★ 游莫高窟三年级作文
★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
★ 游莫高窟作文500字
★ 敦煌莫高窟景区导游词
7.莫高窟第130窟开窟时间考 篇七
敦煌莫高窟第130窟, 位于莫高窟南窟区, 高30余米, 是敦煌莫高窟现存的大型洞窟之一。主室略呈正方形, 在其正面下部有高大的甬道。从窟外遗址发掘调查的现状来看[1], 此窟原有高大的前室楼阁建筑, 因历史原因, 现在其上部仅存晚清建造的木构窟檐一层。
在此窟内现保存有高达26米的石胎泥塑弥勒大像一躯。塑像造型生动, 衣纹的塑造流利而舒畅, 是敦煌莫高窟现存唐代大型雕塑艺术品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像由于年代久远, 面部变黑, 原有贴金被后人刮去, 但是其目俯视, 给人以慈悲可亲之感, 敦煌居民因其面黑而呼其为黑佛殿。又因其同武则天延载二年 (按:即证圣元年, 公元695年) 修建的弥勒大像 (九层楼) 南北相排列, 为区别这两个同名的弥勒大像, 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遗书资料中, 又将其称为南大像。
此窟顶为伏斗形洞窟。窟内的壁画经后代多次修改和重绘。现存情况是:在伏斗形的顶部, 有团龙藻井, 西披为火焰形的佛光, 其余三披为团花图案。窟室的西壁为大像所占, 在其空隙处填补除有听法菩萨 (按:已有部分脱落) 者外, 南北两壁各有唐代绘制的胁持菩萨一身。东壁除甬道和上下两层明窗所占据地方外, 表层画菩萨像。在下部剥离处, 呈现有唐代绘制的《涅经变·八国王子争舍利图》。
弥勒佛像唐代莫高窟第130窟
在东壁上下两明窗的顶部皆画团花图案, 而南北两壁则画供养菩萨。在第二层明窗的下部, 还画有龙王礼佛图数幅。
在底层通道南北壁的上方, 各开佛龛一个。在北壁上部的佛龛里, 现残存有一佛二弟子、一菩萨及莲座之一部分, 有马蹄形的佛床。龛顶残存唐画卷草花纹和棋格团花图案一部;龛内北壁现存花卉一部分, 底层露出唐画佛弟子 (残) ;西壁底层露出唐画菩萨一身, 弟子一部分;东壁露出唐画菩萨一部分。在此龛的下面, 即通道的北壁上, 表层的壁画业已被剥除净尽, 呈现出底层的唐代供养人画像, 其题名结衔分别为——西面第一身:“朝议大夫, 使持节、都督晋昌郡诸军事、守晋昌郡太守、兼墨离军使、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乐庭 (瑰) 供养时”;第二身:“男, 朝散郎……”;第三身:“男, 承泰郎、吏部……”;第四身:“男, 承……”。后面还画有供其驱使的奴仆和随从多人。所有男供养人, 都戴墨色软脚璞头, 身着赭色长袍衣, 腰中系带, 足穿墨色长靴, 是标准的唐代男供养人画像。通道南壁上方, 也开有顶帐形龛一个, 内残存有佛、菩萨塑像及莲座、马蹄形佛床。龛内南壁存有唐时浮雕佛光, 东、西壁残留有部分佛画, 底层露出部分唐代壁画。在此龛的下方, 表层的壁画已被剥除净尽。现在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唐时的女供养人画像, 其题名结衔分别是:第一身:“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养”;第二身:“女十一娘供养”;第三身:“女十二娘供养”。在她们身后, 画侍女随从数人。所有的女供养人形象都雍容华贵, 体态健硕, 衣饰华丽, 梳两鬓饱满的大发髻, 戴有各种饰物和小梳;上身着小襦, 下系拖地长裙, 肩披透明的长条披肩, 绕肩而下垂, 是典型的盛唐妇女形象。
莫高窟第130窟外景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 (临本) 唐代莫高窟第130窟
通过上面供养人题名结衔所提供的情况, 我们不仅可以肯定所有的男女供养人都是一家, 而且还可以肯定他们就是此窟的窟主。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曾对窟前遗址进行过发掘, 有许多同此窟有关的实物和文字资料相继被发现。如1965年10月加固此窟壁画时, 于其南壁顶部西侧底层壁画的下方, 石壁的崖缝中, 曾经发现一批丝织物和佛幡, 且其中有的书写有年代和发愿文。其中以“开元十三年 (725) 七月十四日, 康优婆姨造播 (幡) 一口, 为己身 (疾) , 若 (损) 日, 还造播 (幡) 一口, 保 (报) 佛慈恩告”尤为重要[2]。近年对该窟窟前遗址发掘中, 也出土了许多重要文物。另外法国伯希和从敦煌劫走的文书中也有关于此窟开凿的记录。根据所掌握的资料, 现将其开窟的时间问题略陈己见, 以求教于大方。
关于记载此窟开凿年代的文献资料有如下几件:P·3720号卷载:“又开元中, 僧处该 (谚) 与乡人马思忠等造南大像, 高一百二十尺”, 后面的署年是“时咸通六年 (865) 正月十五日记”。又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前室北壁西端上部, 现存有《莫高窟记》一方, 所记内容和上述卷子基本相同, 其后面署年是“ (咸) 通六年正月十五日记”。由此我们断定P·3720号卷当为《莫高窟记》的底稿或副本。又在P·3721号卷《瓜沙古事系年并序》里, 也记有此窟开凿的时代, 并直谓:“辛酉开元九年 (721) , 僧处该 (谚) 与乡人百姓马思忠等, 发心造南大像弥勒, 高一百二十尺”。关于此卷陈柞龙先生已经指出, 此“系年是作者刺取《莫高窟记》而成”[3]。
对于上述的三件资料, 我们如果加以详细的对校, 会发现它们并非全然相同和照搬。从行文上看, 后者较之前者, 在僧处谚和乡人百姓马思忠之后, 增添了“发心”二字。这两个字的增加, 使文字的意思更加明确。所谓“发心”者, 实为兴念、动意建筑和开凿此窟, 并非为实际开始动工开凿此窟和修建南大像弥勒。这份“系年”, 当是作者在刺取了《莫高窟记》等资料之后, 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编排的“系年”, 是可以信凭的。根据这条资料,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开元九年 (721) 决非为此窟的始建之年。但是它为我们划出了此窟开凿的时代上限, 即不会早于此年。
前录1965年在此窟发现的康优婆姨佛幡, 是我们考定此窟开凿时间的一条重要资料。我们知道佛幡是人们对于神佛的敬施之物, 一般来说, 它是要长期悬挂和使用的, 借以宣扬佛的慈悲和人们对于佛的敬信。它的被取下和被遗弃, 都是在经过相当长时期之后的事。如我国历史上, 北魏时期西行求法的高僧宋云 (敦煌人) 、慧生在捍糜城所见到的西秦姚兴时期所献的佛幡就是证明。敦煌莫高窟第130窟发现的这个佛幡, 由发现时所呈现出来的情况看是相当陈旧的东西, 这说明它在被弃置和被团塞进崖隙, 是在经过多年悬挂之后才发生的。何况它是在底层壁画的下面发现的, 这又说明此窟的开凿, 起码在它的周壁涂泥和作画, 是在开元十三年后许多年的事。再从考古层位学的观点考之, 后期的东西是不会出现于早期的地层里 (按:这里指的是泥层) 并为其所覆盖的。根据上述的理由, 我们只能认为此窟的开凿, 是必在开元十三年之后许多年, 而决不能在此之前。
在前面的介绍中, 我们曾经提到此窟的供养人题名结衔里, 有“朝议大夫、使持节、都督晋昌郡诸军事、守晋昌太守、兼墨离军使、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乐庭 (瑰) 供养时”者。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晋昌郡”这一地名的存在, 为我们探讨此窟开凿的时代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依据。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瓜州, 下都督府, 隋敦煌都之常乐县。武德五年 (622) 置瓜州, 仍立总管府, 管西沙 (州) 、 (瓜) 、肃三州。八年 (625) 置都督府。贞观中, 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 (742) 为晋昌郡, 乾元元年 (758) 复为瓜州。”如果我们依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这条记载, 对照此窟所见的供养人题名结衔,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 敦煌莫高窟第130窟, 即南大像弥勒的雕造和开凿, 起码它的成窟时间, 势必在瓜州易名为晋昌郡之时, 这就是我们划出了它的时代下限, 即其成窟的时间, 是绝对晚不过唐肃宗乾元元年 (758) 的。又在乐庭 (瑰) 的题名结衔中, 我们还看到有:“守晋昌郡太守”一职, 同当时的历史情况也是若合符契的, 更进一步证明了我们上述的看法是可信的。
最后一点, 即瓜州晋昌郡刺史和太守的任迁情况也为我们弄清此窟的开凿时代, 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现将瓜州晋昌郡官吏任迁情况的有关资料罗列于后。
据《新唐书·王君奂传》的记载称:开元十四年 (726) , 王君奂败吐蕃军, “以功迁大将军, 封晋昌县伯……俄而吐蕃陷瓜州, 执刺史田元献及寿, 杀居人, 取资粮。进攻玉门军……”接着, 王君奂于同年, 被回鹘军杀死。又据《新唐书·张守圭传》的记载称:“王君奂死, 河西震惧, 诏以守圭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 督余众, 完故城。版方立……有诏以瓜州为都督府, 即诏守圭为都督。”本传还记有其历官和迁转的历史事实。可是, 其于何时卸任瓜州都督和刺史之任而转官他方, 因无明确年代使我们不得而知。《新唐书·吐蕃传》里, 我们又看到有如下的一段记载:“会君奂为回纥所杀, 功不遂。帝后用肖嵩为河西节度使, 左金吾将军张守圭为瓜州刺史, 复城之……明年, 大将军悉末朗攻瓜州, 守圭击走之……又明年, 守圭率伊、沙等州兵破虏大同军。”《新唐书·肖嵩传》也记有此历史。
按上面所录的材料, 我们认为对事件的叙述还比较清楚, 但都乏于明确的时间。《资治通鉴》载其时间曰:“开元十五年 (727) 九月, 吐蕃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友攻陷瓜州, 执刺史田元献及河西节度使王君奂之父 (寿) , 进攻玉门军。同年闰九月, 河西节度使王军奂为回纥所害。十月以朔方节度使肖嵩为河西节度等付大使。嵩又奏以建康军使河北张守圭为瓜州刺史。开元十六年 (728) , 秋, 七月, 吐蕃大将悉末朗 (按:《唐书》作“明”) 寇瓜州, 都督张守圭击走之。开元十七年 (729) 三月, 瓜州都督张守圭, 沙州刺史贾师顺击吐蕃大同军, 大破之。”
通过上引的资料和讨论, 我们可以清楚如下的几事:第一, 在吐蕃军攻破瓜州, 执刺史田元献之前, 瓜州的都督府是一度罢置了的, 只是在张守圭为刺史后才又复置。第二, 瓜州晋昌郡地方行政长官的任迁情况是, 在开元十五年前, 瓜州的刺史为田元献其人, 且无都督之衔。在其被执后, 即自唐玄宗开元十五年至十七年间, 张守圭为瓜州刺史, 并带有都督之衔。第三, 张守圭何时离开瓜州之任, 并由何人继其执掌瓜州的地方政权, 由于史书无载, 使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我们以一任官员任职为三年, 则其离开瓜州的时间当在开元十八年年底之时;如果以五年为期的话, 其离任之时当在开元二十年。我们姑以三年计之, 谓其于开元十八年离开瓜州。敦煌莫高窟第130窟北壁所见的供养人“朝议大夫、使持节、都督晋昌郡诸军事、守晋昌郡太守、兼墨离军使、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乐庭 (瑰) ”, 其继任时也必在唐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 之后。
在我们考定了乐庭 (瑰) 继刺瓜州的时间后, 再说敦煌莫高窟第130窟这个洞窟。它窟形高大, 非有相当的人力和物力是无法完成的, 没有如乐庭 (瑰) 这样的地方要员的资助是难于修造的。我们就以其继任之年始, 僧处谚和乡人百姓马思忠即同其联系, 获得他的赞助和支持而开凿此窟, 修建南大像弥勒, 其始动工也必在开元十九年之后。
综上所述:此窟的建筑和修造时间, 我认为是, 在开元九年 (715) 僧处谚和乡人百姓马思忠动议修造。即敦煌遗书资料中所见的“发心造南大像”云云, 但并未成为事实。他们曾为开凿此窟而积极活动和筹划资金。到开元十九年 (731) 乐庭 (瑰) 继刺瓜州之后, 得到了他的赞助和支持, 使其变为事实, 开始兴建此窟和南大像弥勒, 这就是说其始凿的时间, 是不会早于开元十九年的。其成窟的时间, 根据前录供养人题名结衔中的“晋昌郡”一名, 我们断定它不会晚于唐肃宗乾元元年 (758) 。如果从供养人服饰和形象, 再参照敦煌遗书资料所提供给我们的情况, 开元中造南大像的史实, 以及窟内底层壁画所呈现的时代风格, 我们认为它的成窟时间, 当在开元十九年至乾元元年之间, 开凿此窟前后大概用了三十余年。这是我们对此窟开凿时间的一点考证。
参考文献
[1]潘玉闪、蔡伟堂.敦煌莫高窟130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J].敦煌研究, 试刊第一期.1981
[2]樊锦诗、马世长.莫高窟发现的唐代丝织物及其它[J].文物, 1972 (12)
8.梦圆莫高窟 篇八
任何绘画都离不开造型思想与造型表达方式。纵观敦煌壁画从开窟的北凉一直到宋元都具有意象造型的表达方式。无论是佛陀、菩萨、飞天、世俗的供养人,或是自然风景、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历代画工都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意愿,用生动简约的造型加以表达。这种意象的表达使画作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感染力,与我们当下的写实素描造型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不禁感叹,近现代一味追求西方写实主义,尤其是俄罗斯造型教学体系,忽视了对我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研究与教学传承。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本无高低是非之分,只是我国古代人文思想更长于意象的表达,意象造型体现了我国绘画独有的艺术魅力。敦煌壁画优秀的造型表达方式没有在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中很好的应用,与对敦煌美术学的研究有关。敦煌学的研究在考古保护、文献整理较为成熟,而对于壁画从美术学的角度系统研究则显不足。回来后听李文君兄讲他准备列项对此专门研究,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将为打造敦煌画派、续接汉唐文脉、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创作具有甘肃地方文化特征的美术作品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石。
身处佛国久了,灵魂得以洗涤,游荡在莫高窟壁画艺术的海洋,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朝圣之旅暂且告一段落,艺术创作之修行再上旅程。感谢画院的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感谢同道画友们的支持与帮助。
9.《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九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10.莫高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教具准备:投影仪
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53
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 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好人也像看到这些样子。
②16米多长?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朗读体会。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的内容。
11.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诞生 篇十一
《丰收的乐曲》、《金秋十月》、《利刃》、《秋之梦》、《山里红》、《斗权贵》等作品参加国际和国内多层次的美术展览;很多作品获奖、发表、出版;大量作品被国际友人及海内外人士收藏,其中部分作品被省市级博物馆收藏。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个叫乐尊的和尚,手持锡头禅杖云游四方。当他西游到甘肃敦煌三危山下时,只见三危、鸣沙两山上的红色岩石被太阳照得金光灿烂,山下大泉河水流动,山间树木参天,隔水相望是沙砾沉积的鸣沙山。乐尊不由想到,这真是一个修禅静虑的好地方,于是低首吟经,闭目养神。不觉已至黄昏,太阳将落,晚霞映红西天,余光照在沙漠之上。乐尊吟经完毕,抬头睁眼,猛见对面鸣沙山上一派耀眼金光,放射出彩霞万道,在闪烁的光芒之中,万千个佛像衬光环显现。他跪伏在沙漠之中,自言道:“真乃圣地!”于是立誓要在此为佛塑金身,修庙宇,募人在鸣沙山的岩壁上,开凿修建了第一个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群由此诞生。以后不久,又有一个叫法良的禅师在乐尊所建的石窟旁,继续营造石窟……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它最先接受自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同时又吸引了中原人前住寻觅。对于当地人来讲,他们接触佛教更早更直接,对于中原人来说,敦煌正是个可以达到的“西天”。自乐尊和尚开凿第一个石窟以来,内地与当地的信徒们便纷纷花钱招募工匠,在“千佛金山”上凿窟塑像,以表敬佛之意,并将本人像画于窟门侧壁上,多合掌而立,神情肃穆,名日“供养人”。就这样,抱着积善、信佛、还愿、示后等不同目的的人,在陡峭的山崖上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石窟,使鸣沙山莫高窟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佛洞。自前秦,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连年累月持续不断,建成了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东千佛洞、小千佛洞等在内的举世闻名的敦煌艺术宝库,其中仅莫高窟就有洞窟492个,塑像2000余躯,壁画4.5万多平方米。
莫高窟由沙砾堆积层组成,不宜摩岩造像,因此佛像均为泥塑,塑后敷彩。在这里,留下了古代艺人非凡艺术构思和高超造型能力:释迦涅像融合了东方线条与西方体积的风格特征,宏大坚实,神圣端庄;弟子阿难,年轻俊秀,清心无欲,多闻善思;弟子迦叶,年长清瘦,倔强不屈,饱经世故: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体形健美潇洒,姿态含蓄典雅;天王、力士袒胸赤臂,筋肉隆起莫高窟壁画中,艺人以其浪漫的手法、细腻的笔触,绘制出天上、人间、地下众多形象,其中有大量经变图,将生涩的佛教教义绘成通俗连环画:有释迦牟尼一生、九色鹿救溺人、国王与鸽子等无数宣扬苦行、舍身等精彩画面,也有隋唐时期的人间折射图——西方极乐净土,西天被绘成楼台亭榭、歌舞梵乐、无忧无难,井然有序的快乐天地,画面构图也趋向于图案化。今人将敦煌莫高窟称为佛教艺术展览馆,十分贴切。在这里,观者能逐朝逐代的一一琢磨,找出不同的时代风格,遍览其演变过程。
12.浅谈莫高窟门票预约制度的利与弊 篇十二
莫高窟实行门票预约制主要的原因一目了然:一是为了满足参观者游览欲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景区历史遗存原貌;二是为了使参观者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和知识收获。
从制度的初始目标来看,门票预约制度没有辜负期望。 由于对游客人数的限制,确实为预约成功的游客带来了更好的参观游览体验,因为专业导游人员的数量有限、精力有限, 游客数量的减少有利于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讲解(门票费用包含讲解费用),这对于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旅游者来说,必将是收获满满的旅程。但是对于维护景区历史遗存原貌的方面,却不敢恭维。因为尽管游客数量减少,但是游客有待提高的素质仍然是景区管理需要面对的很大问题。游客在窟内照相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有游客不惜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触摸裸露在空气中的壁画和雕塑。
二、莫高窟门票预约制度的负面影响
门票预约制度必然是有作用并且有可操作性的,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也是景区必须要面对的。第一,自从莫高窟门票预约制实行以来,就像演唱会门票、春运期火车票一样, 另一种“黄牛”团体也在网上和景区内嚣张跋扈,致使本来就价格不菲的莫高窟门票价格又上了一个台阶,引起了众多游客的怨声载道。莫高窟官方网站虽然严格限制实名制购票数量,但是仍然不能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法购票行为;第二,有很多一心到敦煌只为看莫高窟的游客,由于预约不及时无法参观,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仍然只能抱憾而归。 虽然针对此类游客,景区会提供一些应急票,但由于数量有限,仍然是杯水车薪。
与门票预约制度同时实行的另一项游览规则是:在参观实体洞窟之前,游客会先在莫高窟数字游览中心观看4D效果的洞窟实景纪录片。观影环境优越,设施健全,为游客进入实体洞窟参观做好前期的铺垫,同时以多媒体的方式增加了游客的知识储备,对洞窟佛教文化欣赏水平较高的游客来说,是很好的设置安排。其次,数字游览中心的设立也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没有实体门票的参观者,但显然仍不能满足这部分游客的需求。与此同时,在莫高窟景区内部,还有可以免费参观的莫高窟博物馆,主要以图片、视频、临摹作品(包括壁画和雕塑、窟内实景)向游客展示。
三、门票预约制度对于其他同类景区的适用性
预约制在一些方面影响了游客和景区的利益,让一些中间人坐收渔翁之利,可是不能说这个做法是不好的。因为景区的承载量有限、供小于求时,门票预约制度的出现已经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游客的利益和景区的正常运行。但是门票预约是否适用于同样供小于求的景区呢?笔者认为不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景区的性质不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很大区别,不同的景观对于游客欣赏水平的要求不同。莫高窟之所以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依然选择限制游客数量,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负责更是对游客游览质量的负责。人文类景观要求游客最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这样更有利于游览活动的进行,并且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类游客更容易获得审美享受和知识满足,是更高质量的旅游活动。
(二)不同景区的开发程度不同。莫高窟在几百年饱经沧桑岁月的洗礼后,仍然能够作为景区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实属不易,需要每个人的保护,而不仅仅是景区工作人员的维护。所以逐步限制参观人数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景区建设保护的必经之路,经济利益在这时是低于科研文化价值的。
(三)景区的供求状况不同、发展规划方向不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是否适用门票预约制度,同时也应该在实施之前对实施效果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且要提前制定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例如游客的抱怨和黄牛票的盛行。
四、结语
总的来说,门票预约制度在莫高窟景点的运行中比较正常,虽然仍然有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相关的运行细则在不断改进中,都在朝着最大限度保障游客利益、为游客服务的方向努力,同时也要维持景区文化遗产原貌。这一做法对于一些其他景区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全盘接受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莫高窟对于这一制度所进行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如邻近市区的莫高窟数字游览中心和景区内部的博物馆,都是随着门票预约制应运而生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游客的怨言,也为窟内壁画和雕塑的保护发挥了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这种方式也适用于同类景区的建设,是值得借鉴的措施。
综上所述,我认为虽然门票预约制度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如果景区在采取这一制度的同时,能同时兼顾其他方面满足游客需求,并且能够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是有利于景区的保护和运营的。
摘要:本文主要对莫高窟门票预约制度的实施为游客带来的便利和困扰进行讨论,并且对此项制度是否同样有利于其他同类景区的管理展开论述,主要围绕不同的景区性质、开发程度、供求情况等情况为景区门票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13.教学设计 敦煌莫高窟第2课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
池水
鲜花
亭台楼阁乐队
少女
翩翩起舞
优雅端庄女子
轻提
舒展
举到
14.《莫高窟》教学反思 篇十四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莫高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高窟》教学反思1《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令人赞叹的丰富藏品,颂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结构清晰,叙述具体。由于学生对莫高窟的知识了解甚少,所以,课前,我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画及藏经洞等相关资料及图片,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以便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对莫高窟有清晰地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整堂课,我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图,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彩塑的一部分时,在学生不理解“神态”,只会想动作的时候,我适时通过播放彩塑的各种神情,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有关神态的词语:如威风凛凛、慈眉善目等。又如学习壁画一部分时,视频展示宏伟瑰丽的壁画后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描述飞天形象,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说话和想象训练。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想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会是一种享受。也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注重加强词、句的训练,说话的训练。
如:“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指名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进行想像。然后让学生把想像到的飞天的画面描述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深刻地记在脑海里,即进行背诵练习。
三、课堂上注重写作指导。
教学本课时,注重了写作知识的迁移指导。如在学习了莫高窟的彩塑二段后,我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对莫高窟的壁画进行了片段练习。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每次教学结束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学生练习仿写说话训练时,出现了内容单调的现象,在调动学生参与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另外,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该怎样朗读,朗读这一环节究竟该怎样穿插在课文中还需要好好去摸索。对于课文背诵,在课堂上没有能设计出一些好的环节来进行检测。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好好的总结经验,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反思,自己能从中有所得,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学无止境”,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莫高窟》教学反思2《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 “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却好像都看不到佛顶 ”“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文做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在对整篇文章教学完毕后,我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很多学生都挑了第四自然段,原因是这一段所描绘的情景比较优美.所以老师请学生来朗读,在朗读感受中,学生把听到的内容直接反应到头脑中,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将其呈现在脑海中,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他们脑海中勾勒出那幅美丽图画的时候,也就达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
《莫高窟》教学反思3这篇课文我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预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等词语。
3、概括段意,编写提纲。
4、完成“彩塑”部分的教学。上完整节课,我的感受就是三个字“慌”“缓”“换”。
慌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我的语文课一般是放在课堂中预习。课堂上我给了15分钟让他们当堂预习,我不指导,他们平时怎么预习的就怎么预习。学生开始翻书动笔了,我在行间巡视着。有的同学在读书,有的同学在划生字词,有的同学在查字典,有的同学在翻相关资料……所有的预习都在四人小组中有序地进行着。虽然,这部分内容我花了宝贵的15分钟,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学生学得很投入,一点也没有流于形式。接下来,设计了一些检测的环节,有指名读,有选词填空,有根据成语的意思默写成语。因为前面预习十分充分,所以这些环节也很顺利。但是,在默写词语以及校对这个过程中安排得不够紧凑,所以,当这节课上到一半时,我就慌了,脸也红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完不成啦!在字词部分花地时间太长了,导致后面的第2小节的内容是囫囵吞枣。
缓
教学中,最美丽的是等待。等待是一种艺术,让所有的孩子都在你的耐心地倾听中圆满地完成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缓一缓”,放慢节奏,这样学生才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切不可行色匆匆,那样的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而不是学生的殿堂。虽然,时间的安排上有点不合理,但是我觉得前面的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很牢固了。欠缺地是文章的整体把握,学生的读书声少了,没有把书读透就“开讲”了。尤其是在“彩塑”这部分,我原本的设计是要让学生在熟读的程度上能够当堂背诵。因为第二课时,还有“壁画”“藏经洞”,这两部分内容也是要求背诵的。所以,第一课时一定要把“彩塑”这部分内容当堂会背诵,很遗憾的是我没有达到这样的预想效果。
换
以生为本的理念也逐步被我接受,也渐渐地渗透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改换了我原本的教学思路,先生后师,先学后教。我正努力创设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尽管本节课有很多的不成熟,但是,一次不成熟会换来更多的日臻成熟。教学就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莫高窟》教学反思4第12课《莫高窟》也是一篇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文章,《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篇课文结构清晰段落少,学生爱读。叙述具体,文字浅显,学生好理解。而且本课的课文写作手法和《桂林山水》的写作手法一样,都是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因此,在教学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
一、初读课文,感受“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二、品读课文,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的充分朗读,使他们最大限度的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
三、在学生感知课文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课在写作上运用的排比句式比较多,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也用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句式练习说话。
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教学没有完成预期设计的教学任务。本课结束后,我深思了几点,一是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没有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三是细节之处还需要注意。以上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好好改进提高,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反思,自己能从中有所得,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
《莫高窟》教学反思5师:莫高窟至今保存着20xx多尊彩塑,请你找出这些彩塑的基本特征。
生: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还有补充吗?
生:这些彩塑还是惟妙惟肖的。
师:是啊,这些彩塑多么有特点啊,那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彩塑呢?
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师:这些人物形象多么惟妙惟肖啊,还有吗?
生:还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师:说的真好,这些彩塑无不透露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生:我真想亲眼看看这些彩塑。
生:我也想看看,如果能让我看见,真是太好了啊!
生:我没有看见这些彩塑,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在吹牛。
师:是吗?那我们一起来亲眼看看莫高窟的这些彩塑吧!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师:大家刚才看了莫高窟的彩塑,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看了录像后,觉得课文还没有写出彩塑的美,这些彩塑比书本介绍的还要好啊!
生:我现在觉得作者没有吹牛,莫高窟的彩塑真是闻名天下。
生:我现在真想快点长大,去莫高窟旅游,去亲眼看看这些彩塑!
生:……
师:那我们带着对莫高窟彩塑的印象,一起来朗读这一小节吧。
生: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评析: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我准备了很多的图片、音像资料,以提供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特点。在教学第二节莫高窟的彩塑的时候,学生只能从文字上感知,这个感知是十分抽象,呆板的,学生不能真切的感受到敦煌莫高窟彩塑的辉煌和神奇。甚至有的学生还产生了怀疑。在这个时候,我就带领着学生走进页,打开彩塑图片,从而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更深的感受。我继续播放视频,带着学生来到敦煌莫高窟,学生仿佛亲自走进了莫高窟,随着导游小姐游览观赏彩塑。学生通过观看图片,音像资料,他们对莫高窟的彩塑印象深刻了,呆板的文字变活了。在之后的朗读的时候,学生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也不用我多作指导,就把莫高窟的彩塑文化读进了脑子。我通过这样的一节课,深深感受到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优越性。
《莫高窟》教学反思6《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8课的课文。课文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彩塑和壁画,藏经洞等三个方面。
结合实际,考虑到本班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课文中所介绍的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差距比较大,可能会因为对莫高窟的知识了解甚少而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我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画、的相关图片,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网络,让学生对莫高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大量运用网络创设的情境,将教学的“静”变为“动”,真正使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对莫高窟有清晰地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我的指导下,通过看、读、听、想、写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整堂课,我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彩塑的一部分时,在学生不理解“神态”,只会想动作的时候,我适时通过播放彩塑的各种神情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有关神态的词语:如威风凛凛、慈眉善目等。又如学习壁画一部分时,PPT展示宏伟瑰丽的壁画后,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描述飞天形象,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说话和想象训练。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图等,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真可谓是一种享受。也能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又充分挖掘了课文的情感因素,在讲授环节中,我多次采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flash及相关的配乐等。引导学生用“心理视线”去领悟,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另外,我考虑了很多设计内容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并力求在PPT设计上灵活多变。让学生走进课文,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作用。
2,注重加强词、句的训练,说话的训练。
如:“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指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进行想像。然后让学生把想像到的飞天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深刻地记在脑海里,即进行背诵练习。
3,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我将图文进行结合,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课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这一点,我从学生的眼神、赞叹中得到了肯定。注重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如,当学生理解了精
妙绝伦的彩塑,啧啧赞叹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想象,游人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时,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有感而发,说得很精彩。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
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思考:
1、图文结合的教学,图片何时出现才能跟文字更好地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2、当课堂出现生成时,会耽搁较长时间,可能会影响整节课的完整性,这时该如何处理,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活到老学到老”,我会不断努力,利用现代化技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莫高窟》教学反思7《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但是文中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以此为基础,我确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读书指导和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上。
在教学彩塑部分时,让学生默读文章抓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感受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配以图片展示,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和语言文字之间建起“桥梁”,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语言得以内化。
在教学壁画部分时,让学生紧紧抓住壁画“宏伟瑰丽”、“丰富多彩”的特点,仔细品读语言文字去感受壁画的美丽,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在处理壁画内容丰富多彩的时候,白板出示填空,让学生补充句子,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在补充的过程中又一次体会到了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
藏经洞一段前后感情变化较大,主要让学生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骄傲”、“气愤”两种感情。然后补充西方列强掠走宝藏的资料,激起学生心中的怒火,激起他们对祖国的爱。
三个部分的处理,落脚点都放在感受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上。
课前是这么计划的,课堂上也是这样进行的。上完课有这么几点要说:
一、课进行的较为顺利,教学目标达成良好。
二、读的还是不够,特别是藏经洞部分,只读了两遍一遍默读一遍指名读。
三、课备的还是不够细致,特别是备学生还不够谨慎。主要表现在,补充说话部分没人举手,这是我第一遍在二班试讲时就遇到的问题,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课堂机制还不够灵活,有待以后日常工作中加强练习。
总之,上完这节课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较之以前的课这节课上我的废话明显减少,也更从容更镇定了。我会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莫高窟》教学反思8这学期的公开课在昨天上午第三节课结束,虽说公开课与平常上课区别很大,而且有时学生的接受效果还不如时常课,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多上公开课还很有利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压力大了才会有更多的动力,有了公开课就没了随便上课的理由,你会鼓足干劲的准备,才会发现只要努力激发自己,你也会成为最好的老师。
我从四上开始接这个班,虽然三年级他们就已经接触自学型课堂教学,但系统的语文自学教学是从四下开始的。就现在来看,孩子们的自学还是很好的,大部分的语文课我都会采用部分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这节自学型课堂,孩子们学得很好,作为老师的我则我没有教好。
一、作为老师,自育自学的根本理念我还没有抓牢,我只是简单的模仿自学的“模板”在上课,很多环节的设计我都不明所以,对学生的回答我也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反馈。针对这一点,在以后有时间的前提下一定要多看相关的理论书籍。
二、自学型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学,学生多说,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和点拨,但这节课看不到我在引导和点拨学生,我只是在反复的重复学生的问题和回答,没能有效评价和反馈,导致课堂实效差,超出课堂时间。
三、自学提示设计上存在问题。自学提示第二项“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在自学时基本上没有孩子完成了这个自学要求,他们既要读书,找句子写体会,还要完成学习单,而自学的时间只有10分钟,所以导致学生无暇顾及这个自学提示。另外这个自学提示和小组讨论中的要求重复了,小组讨论第二项“小组合作朗读一个自然段”。小组讨论中已经有了朗读,在学生自学时可以不用重复朗读。
四、对学生预设较少。在日常教学中这一点我极少做到的,备课只顾着自己要讲什么,很少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也不管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是不是会喜欢,所以一到公开课我也就很少预设学生的回答。以后备课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教学的主体。
《莫高窟》教学反思9和“莫高窟”是中国西北一个文明遗产所在地不一样,“《莫高窟》”是一个文本,设计教学前,我对这个文本略加分析:
这是一种介绍、说明性的文本,即它的类,是比较宽泛的说明文;与之同类相似的,是《兵马俑》,宽泛地讲,也包括《九寨沟》这样的风景点介绍的文本。
这个文本的整体特点是:以空间结构为顺序,采用与叙述不同的共时解说(即各段之间是可以交换位置的);总-分-总结构。其“分”而具体写的部分,分别讲了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部分。
在彩塑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游客赞美)相结合,突出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维妙维肖这三个关键词。
壁画结构与彩塑基本相似,关键词是宏伟瑰丽、内容丰富多彩、精美、灿烂辉煌。
藏经洞部分的特点是:面积不大、藏宝丰富、命运坎坷。其中的失宝,大家可能会联想到余秋雨比较著名的《道士塔》一文,虽考证并非严格,但因感情充沛而深得人心。
就课文而言,结构清晰,脉络井然。很多语段、句段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中的词串,由词语入手,通过读——理解——再有感情读这几个环节来完成词语的教学。然后引词入段,在读准音,读通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彩塑”和“壁画”构段上的共同之处:都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渗透概括段意的方法:用文中的总起或总结句来概括。“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构段方法,就是希望在阅读中悟到写的方法;第一次引导他们找文中句子概括段意之后,在学习后面几个自然段时,他们一下就知道去找总起或总结句来概括了段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打破了常规的第一课时最初环节的设计,导入揭题后,我进行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通过读——悟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来想象、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学生抓住“492”这一数字知道莫高窟的洞窟很多;从“悬崖绝壁”一词知道了莫高窟的洞窟在高处,还想象到古代劳动人民为建莫高窟付出很多艰辛,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聪明能干;从“四周布满沙丘”一句知道莫高窟身处茫茫的戈壁大漠。学生对“蜂窝似的”体悟不出什么,我就利用媒体,一出示蜂窝,学生马上就领悟到“蜂窝似的是说洞窟又多又密。”至此,我抛出“现在,你知道莫高窟这一名称的来历了吗?”学生争相发言,答案非常正确:“这些洞窟修建茫茫的沙漠,在又高又陡的绝壁上,故称其为莫高窟。”最后,请学生找出总起句来概括出段意。
文中的“飞天”“帛画”“刺绣”离学生生活较远,我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图文结合,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些词语,还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很自然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莫高窟》教学反思10本堂课中,我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从而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种新颖的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图等,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想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会是一种享受。也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加强词、句的训练,说话的训练。如:学生通过欣赏彩塑,亲眼所见彩塑的不同神态和不同个性,仿照书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再说说这些彩塑还有哪些不同的神态和个性。
再有“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指名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进行想像。然后让学生把想像到的飞天的画面描述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深刻地记在脑海里,即进行背诵练习。
《莫高窟》教学反思11上《莫高窟》这一课,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准确地概括段意,我首先要学生把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并要求从每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或句子来概括,通过每段的意思之间的联系给课文进行分段,学生可以很容易归纳出每部分的段意和主要内容。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莫高窟的美,这节课我们把课堂搬到了多媒体教室。
一幅幅精美图片的出现,使学生都忍不住啧啧赞叹。相信这人些画面一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这是多媒体毋庸置疑的优势。但是可能是我在欣赏图片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导致课来不及上。在借助多媒体上课的时候,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效率我得好好思索。
学习这一篇课文前,带学生去了电脑房查阅了寞高窟的相关资料图片,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开课前,我从凤凰网上找到了精美的课件,依次展示的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全文欣赏的课件展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发言踊跃。特别是在自读自悟“藏经洞”一段时,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说出独特感受,全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莫高窟》教学反思《莫高窟》生动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教学时,重在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这一点。如,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和欣赏精美的飞天时,让学生能体会一点就说一点,喜欢哪里就说哪里。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他们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进而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本课的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更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课上仿照例句,展开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描摹飞天的形象;学完课文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比赛,向家长介绍莫高窟,出一张以“莫高窟”为主题的小报??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让学生自主选择,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莫高窟》教学反思《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由于课文属于说明文,通常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课堂通常也会显得沉闷。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多媒体有声有色、生动形象、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超越时空限制,交互性好,将教学内容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加速新概念的形成,增大信息容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补充文字材料和实验操作无法传递的空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莫高窟很陌生,书中仅有的图片并不能激发学生对莫高窟的研究热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及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掌握重点,有效地突破难点。如,在理解宏伟瑰丽的飞天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多幅飞天图片,学生一边看,一边发出惊叹声,看完后,个个啧啧赞叹,很快就理解了宏伟瑰丽的含义。
《莫高窟》教学反思1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经洞,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课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言优美,有鲜明的特色,很值得细细品读。特别是一些排比句把彩塑和壁画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光是品读语言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莫高窟的世界,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彩塑、壁画(飞天)的图片和莫高窟的视频材料,内容丰富,欣赏性很强。当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惊叹之声不绝于耳,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同时,多媒体的呈现还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宏伟瑰丽、精妙绝伦等。网络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丰富了想象力。
欠缺之处:课堂上学生缺乏思考,在让学生模仿说话的时候,似乎美妙的词语都让文章的作者给说尽了,学生的语言贫乏,没有美感。
《莫高窟》教学反思13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本堂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嗯,那种心境一定比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远眺更开阔吧!”“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却好像都看不到佛顶!”“哦?是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嗯!是啊,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如此的伟大和充满智慧!那就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文做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莫高窟》教学反思14《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在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一定认识后,我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很多学生都挑了第四自然段,因为他们都认为这一段所描绘的情景比较优美,所以我请一位学生来朗读,其他同学闭目欣赏。主要目的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朗读,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激发他们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候教师的讲解的比不上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得真切,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象想力将景象呈现在脑海中,然后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换不来的。
接着,我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来个直观的感受,在发挥想象。让孩子们欣赏彩塑,其中有详细描述卧佛的一段描写。让孩子们对过以后,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出其他彩塑的样子、形态、动作等等。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彩塑的丰富多彩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上完着课后让我深刻的感受的千万不可小看孩子们的想象,他们会让课文更加的活泼、生动、真实。
《莫高窟》教学反思15《莫高窟》这篇有点说明性质。结构清晰,先从总的方面简介莫高窟,然后分别从莫高窟保存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叙述敦煌艺术,最后总结全文。通过总——分——总的格式,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人们眼前,同时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新的课程标准上说:新的课程标准上说: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这一课,课上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任务,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总分总构段方式的作用并学会在中运用。
那么这一课,的表达方式就是是指导学生习作的语文知识,在了解总分总这个学习点的基础上,体会这种写法更能展示出莫高窟的艺术成就,让人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彻。学习时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说说的结构。然后再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抓住中心句。最后细读课文,了解如何说明中心。这样几步下来,学生了解了的结构,明白了内容,感受到了历史文物的魅力,油然而生的是对创造这些美丽事物的人的敬佩之情。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这么一个好的事例,引导学生作文多好呀!把学生的视线引导我们自己的校园——干净整洁的操场、美丽迷人的花坛、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墙,让我们学校美景与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却又美丽向上的学校。
【莫高窟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莫高窟的教学设计09-13
莫高窟教学课堂实录文档07-21
《莫高窟》教学反思 范宇萍08-10
18.《莫高窟》教案09-20
《莫高窟》读后感08-27
游莫高窟心得700字11-05
余秋雨经典散文《莫高窟》09-18
18莫高窟第一课时09-20
莫高窟第二课时详细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