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考试复习方法

2024-10-28

教招考试复习方法(精选5篇)

1.教招考试复习方法 篇一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教招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浣溪沙)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晏殊 【内容】: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小传】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

[《浣溪沙》]唐时教坊曲名。“沙”或作“纱”。这首词写春暮引起的年华流逝的伤感。[一曲新词酒一杯]白居易《长安道》:“艳歌一曲酒一杯。”这里化用其意,指边饮酒,边听曲,作自我排遣。

[香径]形容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动。【导读】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境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上阕内容是,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流逝,年华易去。首句写悠闲的诗酒生活,继而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

下阕借写伤春的惆怅,抒发自我排遣的心情。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无可奈何”写主观情感;“花落”、“燕归”写令人伤感的客观规律。最后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结,形象鲜明。人物惆怅不安、孤独寂寞的情状跃然纸上,达到了以形显情的效果。[page] 作者善于描写眼前景物引起的刹那间感受。全词写得淡雅自然,俏丽隽永,音节谐畅,如珠转玉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整巧妙,含蓄流利,被后人称为天然奇偶。【今译】

唱一曲新词我饮一杯酒,去年独酌也是这时候。天气亭台倒没变,那落山的太阳怎能回头? 早春的鲜花总要凋谢,南去的燕子还能回来。时光和年华易去难留啊,不由我踱入小园独自徘徊。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2.教招考试复习方法 篇二

一、把握核心知识点,由点到面进行记忆

首先以两部教材为例:从初级《经济法基础》教材目录中可以发现,该教材主要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主,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之一——社会分配(如流转税类、所得税类等)。而从中级《经济法》的目录中不难发现,该教材主要涉及:市场主体(如公司法、相关企业法律制度等)、市场运行(如破产法、票据法、合同法等)和宏观调控(如证券法、相关财政法律制度等),即经济法的其余三个调整对象。由此可知,初、中级经济法教材的整体内容是由“调整对象”这一知识点贯穿始终的。

其次以市场主体为例:初步阅读教材后,不难发现市场主体的内容其实是描述一个市场主体从开始准备设立到运行终止的过程,即“主体经营历程”是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进一步阅读相关内容并进行思考后可以了解,每个“主体经营历程”基本都涉及市场主体的概念、设立条件和程序、组织机构、生产经营管理、变更和终止、清算以及法律责任等基础知识点。每个基础知识点都会再次细分为一定的知识点(例如“公司的组织机构”又会细分出“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等几个知识点)再对基础知识点中细分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记忆,这样即可完成对市场主体的记忆。同样对于经济法的其他内容也都可以进行由点到面的记忆。

二、归纳记忆

(一)符号归纳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151页有关“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文字表述为“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之间应当保持适当、合理的比例。现行有关规定如下:(1)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万(含3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7/10;(2)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至1000万(含1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2,其中投资总额在42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10万美元;(3)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至3000万(含3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2/5,其中投资总额在125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美元;(4)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3,其中投资总额在36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200万美元”。

对于上述复杂的表述内容,可以用比较方便的字母来归纳记忆:设“投资总额”为“T”,“注册资本”为“Z”,货币单位均为“万美元”(在记忆时可以省略)。四个比值可以统一换算成分母为“30”的数值,分子则不断递减,即21/30,15/30,12/30和10/30。并且此处归纳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1)当T≤300时,Z≥21/30T(即7/10T);(2)当3003000时,Z≥10/30T(即1/3T),其中3000

初级《经济法基础》教材中有关“土地增值税”税率的表述为“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1)增值额为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2)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3)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4)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计算方法也是用很多文字表述的,此处不再引用。比较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而言,土地增值税的税率显得内容比较繁杂,因为涉及到“超率”这个概念,会让考生有些难以理解。笔者将用符号代替相关的文字,如设收入为S,设计税比率为J,设增值额为Z,设扣除金额为K,设税率为L,设速算扣除系数为X,设应纳土地增值税为Y,以方便理解记忆和进行计算。字母之间的关系为:(1)Z=S-K(即:增值额=收入-扣除金额);(2)J=Z/K(即:计税比率=增值额/扣除金额),此处Z/K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再与50%、100%和200%相比较,属于超过百分之几、未超过百分之几的情况,所以叫“超率”;(3)Y=Z×L-K×X(即:应纳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税率-扣除额×速算扣除系数)。如表1所示。

[例1]某房地产企业销售商品房取得销售收入8000万元,扣除项目合计3000万元,计算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

计算时可将本题已告知的内容用符号表示。即:

∵S=8000(万元),K=5000(万元)

∴Z=S-K=8000-5000=3000(万元)

J=Z/K=3000/5000=60%(即50%

Y=Z×L-K×X=3000×40%-5000×5%=950(万元)

(二)图示归纳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250页有关“上市公司收购的权益披露”中“一致行动人”的12种情形的文字表述为“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致行动人:(1)投资者之间有股权控制关系;(2)投资者受同一主体控制;(3)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4)投资者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5)银行以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6)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合作、联营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7)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8)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9)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和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亲属,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10)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前项所述亲属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或者与其自己或者其前项所述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11)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与其所控制或者委托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持有本公司股份;(12)投资者之间具有其他关联关系。”

以上繁琐而难理解的内容中,第(5)、(12)项通过文字理解记忆,剩余十项均可通过图示的关系来理解记忆。本文仅就其中几项进行图解。

第(3)项图示为:

(三)关键数字归纳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148~149页有关对“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反垄断审查”情形的文字表述为“(1)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2)1年内并购国内关联行业的企业累计超过10个;(3)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20%;(4)并购导致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记忆时可以将其中重要的数字单独提出来进行排列,不难发现每个数字间都相差“5”。该段文字可根据四个重要的数字顺序串连简化记忆为:并购的对象10个;自身的资金(营业额)15亿;市场占有率20%;并购后占有率达到25%。

三、比较记忆

凡涉及与土地有关税收的计算题,考生往往无法确定究竟应该由谁缴纳何种税款。初级《经济法基础》第六章中与“土地”有关的税目主要包括:“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笔者针对每个税目各自的特点,主要从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和税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异同点,从而进一步明确相关的内容,以便短时间内准确判断纳税主体并计算应缴税金。具体如表2所示。

3.开卷考试模式下历史复习方法谈 篇三

与闭卷考试相比,中考历史开卷试题更“活”。试题大都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思考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试题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着重考查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的考查。开卷考试模式,避免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大量精力用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注重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相对较轻。但正因如此,一些学生在复习时会产生考试时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的想法,在历史复习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过少。然而,由于历史材料分析题、简(问)答题等大部分是开放性试题,答案灵活多样,一些学生因为基础不牢固,不能独立地思考解题方法和策略,在考试时,急于翻书找答案,结果往往或答非所问,或白白浪费了时间,甚至连题目都不能完成。

这种形势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做好复习备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谈,以帮助广大备考的学生。

一、转变观念,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行开卷考试,并不是意味着要降低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更不是要弱化考试的功能。与闭卷考试相比,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分析归纳能力。所以,在如今历史学科已普遍滑向“副科”、“豆芽科”的背景下,转变观念,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我们更要认清形势,时刻提醒自己及周边同学摒弃“反正是开卷考试,到时候翻书就行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等错误观念,在思想上做到不轻视、不忽视历史学科。

二、依标扣本、细读课标,把握准方向。

在复习中,师生要根据本地中考历史的命题范围、考试题型、难易要求等,紧扣课程标准,研读历史教材,逐章逐节地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三、全面复习,深化知识,打好基础。

“基础硬,万年牢。”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综观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因此,做好备考工作,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因此在中考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对基础性的历史知识准确地识记、理解和运用。所谓历史基础知识,范围很广,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如此错综复杂的知识点,该如何去掌握呢?

1.注重基础知识的再现和记忆。

综观历年各地历史中考试题,大部分试题重点考查历史基本史实,难度适中。因此,熟悉或记住基本史实,将会大大减少查阅资料的时间,提高做题速度。这样还可以节省出较多的时间,用来思考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2.按课、单元、专题全面复习,循序渐进地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网络。

(1)课的复习——抓住每一课的框架,识记提纲和要领。

要求每一位同学在中考之前都能熟记所有知识要点,似乎不太现实。但在考试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地找到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所在的位置,不仅能加快答题速度,而且还能提高考试的成绩。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我们对每一册课本、每一课内容的纲要都非常熟悉。而教材中,每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章可循的。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包括八一南昌起义、革命摇篮井冈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三个子目,这三个子目标题也就概括了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我们记住了这三个子目标题,这一课的内容大体就掌握了,考试时考查到相关的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迅速快捷地定位于此。其实,如果把每一课的课题和子目标题都汇集起来,写在小卡片上,随时拿出来翻看,记忆将会更加深刻。

(2)单元复习——构建小型的知识网络体系。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小型的知识网络体系。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为例,它涵盖了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社会制度等,可以按政治、经济、文化等分成“类”去整理、综合各类的整理,就形成了有关隋唐的“块状”知识结构。与隋唐的各类知识相联系的单元题目就构成了这一单元的知识线索和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块状”结构可以使我们系统形象地掌握历史教材内容,进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不仅可以理出历史发展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甚至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感悟历史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3)综合归纳专题复习——分类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专题体系将零散的知识形成立体的有机整体,有助于提高对历史的整体认知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感悟。专题角度的选择应该做到细致具体,不浮于表面,应有一定的核心思想贯穿其中。这样做是为了发展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题容量可大可小,或从古到今,或划分阶段,或以点带面。

专题复习和单元复习是一脉相承的,专题复习是对单元复习的理解深化和系统归纳。它要求把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重新理清线索框架结构,弥补在单元复习中的不足,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限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重新整合,使我们在复习时有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脉络感。如在复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这个问题时,如果我们按照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线索进行专题复习,不仅能强化记忆,更能提高归纳、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4)学科间综合复习——把握时代热点、焦点,注重学科渗透。

综观各地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发现,各地市中考历史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越来越重视,时代参与性越来越强,与其他人文学科知识的综合越来越深,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准备。在热点、焦点问题方面,可以关注洋务运动、清朝的闭关锁国与中国现代改革开放的比较,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抗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暴行与现代日本右翼势力近来的表现,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地区和民族冲突问题,经济全球化之利弊,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在学科渗透方面,应当多关注地理、时政和文学知识的渗透,其中包括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还包括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并且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关于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的思考等。

四、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碎料”。

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整理好所有历史课本,把它放在书桌的一角,以便随时翻看。不管是有意识地,还是无意识地翻阅,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包里时刻放一本自己认为知识掌握得最薄弱的课本,一有空就拿出来翻阅。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会潜移默化地识记在脑海中。

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和技巧的训练。

1.平时做题时,要做到审清题目的限制成分(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中心语(关键词)、答题要求(说明、论述、简答、列举等)、分值等重要内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2.对主观题要根据题目要求答题,有的放矢;根据试题所赋分值,有序答题;注意答案格式规范化,要点序号化,内容重点化。

3.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建立错题档案库。在与同学、老师探讨解题思路时,做到举一反三。

4.考试复习题(13) 篇四

61.治疗轻度营养不良最初需要的热能是多少

A.40~55kcal/ (kg·d)

B.60~80kcal/ (kg·d)

C.90~100kcal/ (kg·d)

D.10~115kcal/ (kg·d)

E.120~125kcal/ (kg·d)

62.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后消失的部位是

A.胸部

B.背部

C.腹部

D.腰部

E.面颊部

63.宫颈裂伤造成的产后阴道出血, 其重要特征是

A.阴道出血为间歇性, 色暗红

B.产妇很快出现休克症状

C.胎儿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出血, 色鲜红

D.子宫轮廓不清, 按压宫底出血较多

E.与急产或阴道手术助产无关

64.口服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给药方式

A.半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B.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C.2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D.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E.4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6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与佝偻病发病机制的不同点在于

A.钙吸收代谢障碍

B.磷吸收代谢障碍

C.甲状旁腺功能不足

D.维生素D缺乏

E.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66.面神经症检查时叩诊锤骤击患儿

A.眼角外侧

B.颧弓

C.口角旁

D.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

E.下颏

67.21三体综合征的特点不包括

A.眼裂小, 眼距宽

B.张口伸舌, 流涎多

C.皮肤粗糙增厚

D.常合并先天性畸形

E.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68.先天愚型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染色体核型为

A.4 7, X X (或X Y) , +2

B.4 6, x x (或X Y) , -l 4, +t (14q21q)

C.4 6, X X (或X Y) , -2 2, +t (21q22q)

D.4 6/4 7, X X (或X Y) , +2 1

E.4 5, X Y (或X X) , -1 4, -21, +t (14q21q)

69.麻疹的出疹顺序为

A.面部→躯干→四肢1日出齐

B.颈部→四肢→躯干1日出齐

C.耳后、颈部发际→面部、躯干、上肢→下肢足部3日出齐

D.耳后、颈部发际→面部、躯干、上肢→下肢足部1日出齐

E.面部→四肢→躯干3日出齐

70.不会出现发绀的先心病是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肺动脉狭窄

E.法洛四联症

71.3个月内的小儿患化脓性脑膜炎的典型表现是

A.拒食、吐奶、面色发青灰

B.嗜睡、凝视、尖叫

C.惊厥

D.脑膜刺激征常阳性

E.以上都不是

72.目前多数人同意的围生期概念是

A.妊娠20周至产后2 8天

B.妊娠28周至产后28天

C.妊娠2 8周至产后7天

D.妊娠24周至产后14天

E.妊娠24周至产后7天

73.哪一种胎位分娩对母亲最不利

A.枕后位

B.枕前位

C.单臀

D.枕横位

E.横位

74.输卵管卵巢囊肿与单纯卵巢囊肿的鉴别, 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解剖部位不同

B.病理机制不同, 前者是炎症

C.前者与子宫关系密切, 后者一般不密切

D.前者多为双侧, 后者多为单侧

E.前者壁厚, 后者壁薄

75.女性生殖器结核发病率最高的部位是

A.盆腔腹膜

B.子宫内膜

C.输卵管

D.子宫颈

E.卵巢

76.诊断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可靠依据

A.月经第5~6天内膜有分泌反应

B.基础体温双相

C.宫颈黏液呈椭圆体形

D.宫颈黏液变稠无拉丝现象

E.雌激素分泌过多

77.下列哪项为子宫性闭经

A.给孕酮——有子宫出血

B.给孕酮——无子宫出血

C.雌孕激素序贯用药——有子宫出血

D.雌孕激素序贯用药——无子宫出血

E.给予促性腺激素——有子宫出血

78.闭经患者垂体兴奋试验阳性可提示

A.垂体性闭经

B.下丘脑性闭经

C.卵巢性闭经

D.子宫性闭经

E.T u r n e r综合征

79.以下避孕方法, 哪项失败率低并能减少STD传播

A.I U D

B.安全期

C.避孕套

D.口服避孕药

E.阴道隔膜

80.鉴别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时, 最有意义的化验检查项目是

A.血气分析

B.血红蛋白测定值

C.血白细胞计数

D.尿常规检查

E.呕吐物隐血试验

81.下列哪种阑尾炎宜采用非手术治疗

A.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B.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C.阑尾脓肿

D.阑尾穿孔

E.阑尾周围脓肿

82.食管癌早期诊断简易而有效的方法是

A.X线食管钡透

B.食管镜检查

C.带网气囊检查

D.气管镜检查

E.放射性核素扫描

83.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肝功能

B.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C.治疗腹腔积液

D.治疗肝性脑病

E.治疗脾功能亢进

注:本栏由环球医学网校 (网址www.yx24.com) 协助, 特此致谢

答案在下期找或登录本刊网站 (www.crmp.cn)

答案解析

31.骨关节结核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易发生创伤的部位, 脊柱发病率最高, 其次为膝、髋和肘关节。

32.胶体次枸橼酸铋钾:CBS除了具有与硫糖铝类似的作用机制外, 尚有较强的抗Hp作用, 主要用于根除Hp联合治疗。

3 3.病灶清除术的适应证包括A、B、C、E四项, D项不适宜手术治疗,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非手术治疗全身情况好转后, 仍可接受手术治疗。

34.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较常见。由于它的特殊性, 治疗以阑尾切除手术为主。尤其妊娠后期若发生腹腔感染难以控制, 更应早期手术。围术期应加用黄体酮。手术切口需偏高。操作要轻柔, 以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35.奥美拉唑适用于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卓-艾综合征等。抑酸效果最强, 对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出血, 与阿莫西林合用可有效地消除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治疗首要的是抑酸。在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溶液口服只是辅助治疗而不是主要治疗方法。

37.阿托品禁忌证:

(1) 对其他颠茄生物碱不耐受, 对本品也不耐受。

(2) 孕妇 (静脉注射可使胎儿心动过速) 、哺乳期 (可分泌入乳汁, 并有抑制泌乳作用) 、婴幼儿 (对本品的毒性反应极为敏感) 。

(3) 老年人, 容易发生抗M-胆碱样副作用, 尤易致汗液分泌减少, 影响散热, 故夏天慎用。

(4) 下列情况应慎用或禁用:a.脑损害, 尤其是儿童;b.心脏病, 特别是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二尖瓣狭窄等;c.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与胃的运动减弱、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可使胃排空延迟, 从而促成胃潴留, 并增加胃-食管的反流;d.青光眼患者禁用, 20岁以上患者存在潜隐性青光眼时, 有诱发的危险;e.溃疡性结肠炎, 用量大时肠能动度降低, 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 并可诱发加重中毒性巨结肠症;f.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路感染 (膀胱张力减低) 及尿路阻塞性疾病, 可导致完全性尿潴留。

38.题干显示患者有巩膜黄染、神志迟钝, 提示有肝性脑病, 而大量放腹水、利尿、低钾都会加重肝性脑病, 因此需要采取相对温和的治疗手段, 也就是使用保钾利尿药, 所以答案D是对的。

40.尿酸结石, 占5%~10%。无水尿酸结晶很小, 无定形。二水尿酸结晶呈“泪滴状”或“方块状”, 具双折光性。结石呈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 橘红色, 质坚硬, 切面呈放射状排列, 在酸性尿液中易发生。X线特征:由于多数由纯粹尿酸组成, X线显影较淡。故不易显影。

43.夏科 (Charcot) 三联征是指腹部绞痛、寒战发热及黄疸, 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典型症状, 其原因多为胆管结石。瑞罗茨 (Royeolos) 五联征是指在夏科三联征的基础上, 同时又出现休克和精神症状。

44.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48.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常见的重要体征。当有腹膜刺激征象时常提示阑尾炎已发展到化脓、坏疽或穿孔的阶段。腰大肌试验阳性说明阑尾位置较深或在盲肠后位靠近腰大肌处。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 靠近闭孔内肌。结肠充气试验 (Rovsing试验) 阳性可提示阑尾有炎症, 结肠的积气刺激阑尾导致腹痛, 但若结肠内气体少或气体传导不畅, 或检查手法不当等, 此体征可能阴性, 但并不能排除阑尾炎的诊断。

51.不显性失水:不显性失水量一般比较恒定, 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快, 新陈代谢旺盛, 所需热量较大, 其不显性失水量也较多, 按体重计算约为成人的2倍, 在一般情况下平均为42ml/100kcal, 其中细胞和皮肤失水分别为14ml/100kcal和28ml/100kcal。

53.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病理学检查, 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55.阑尾动脉是回结肠动脉的分支, 是无侧支的终末动脉。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 它的黏膜中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但30岁以后淋巴滤泡已明显减少, 故切除成人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 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 所以当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表现为脐周痛, 属内脏性疼痛。

56.食管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两种以上同时或先后用, 称综合治疗, 目前认为综合治疗效果好, 但手术仍是首选方法。手术适应证除C项外, 还包括全身情况好、心肺功能好、无远隔转移等。手术切除长度应距癌瘤上下各5~8 c m以上, 广度如E项所述。

57.艾滋病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 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此期症状常较轻微, 容易被忽略。

(2) 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 更不是安全期, 病毒在持续繁殖, 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3) 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 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 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淋巴结病相关综合征”、“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征”等。主要的临床表现有:A.淋巴结肿大;B.全身症状;C.各种感染;D.典型的艾滋病期。

(4) 艾滋病的终期。以上不包括前驱期。

5.学业考试地图的复习策略 篇五

关键词:地图;学业考试;复习策略;心理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46-02

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一项基本能力目标要求,是在信息社会中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地图中获取信息,这项能力要求在学业考试中体现,就是在新课程实施以后,一直把“能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作为学业考试的C级要求,而且也是浙江各地市学业考试的必考部分。

近几年,地图知识在学业考试的内容、形式、分值、地位明显地发生了变化:分值比重增加了,平均在10分左右;能力要求提高了,从单纯的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知识为主,变为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地图知识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的原因;从单一的一张地图,变为多张地图的综合运用;从单纯的地理地图,到地理地图和历史地图并重的局面。以上说明地图知识在学业考试中所占地位越来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复习重点,重视“从地图中获取信息”这一考试条目的复习,特别是涉及到有关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时,要把读图、用图、析图贯穿始终,进行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地图基本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阅读地图,重在使他们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技能。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地理地图和历史地图,让学生读图,不断强化学生的地图意识,以提高学生识别地图、运用地图等能力。首先要从地图的名称入手,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其次,要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获取各种地理知识。一般而言,可以指导学生用比例尺确定地理事物的范围大小、地理事物间的距离;用方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绝对位置和方向。第三,多角度地思考,能从地图上找出地理规律、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重视对学生的填绘地图动手能力的培养

考查地图知识,其中一个是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识记,让学生把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标出。如,2010年湖州卷第22题第1小题“写出长江源头所在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并用“★”在图中标出该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或是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轮廓位置识记,如2009年衢州卷第6题,用三角形、四边形表示各大洲的轮廓,组成一幅世界大洲大洋图。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规律等内容,既要让学生经常看地图、用地图,积极从地图中查找到教材中所述的各种地理事物,而且有必要让学生动手画地图的轮廓或简图,把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标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地图构建能力的培养

考查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并不一定要在试题中出现地图,有时,更多的是要借助于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地图,即心理地图进行形象思维。如2010年杭州卷第18、19题:

下图是我国大陆东部沿120°E经线四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

C.甲丙丁乙D.乙丁丙甲

19.造成四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距海洋远近不同 B.夏季风影响时间不同

C.海拔高度不同

D.地形不同

这两题试题的特点是以隐性地图与地理图表的结合形式出现,要正确完成这两题,还需要借助于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图重叠,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有经纬网的中国年降水量图”,然后,再据此新地图完成答题。当然,这道题也可以用“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这一知识来完成,但实质上也是要借助于“有经纬网的中国年降水量图”。

因此,在复习时要反复读图、用图,用地图上记忆知识、分析问题,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找规律,有意识地记图,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材料,为心理地图的形成奠基。

四、重视对学生的多种地图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一幅地图上把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规律、相互联系全部揭示出来,这会给学生阅读地图造成很大的干扰,不利于正确分析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规律、相互联系。因此,要培养学生借助于各种专题地图,学会“多图并用”,即同时用几幅地图分析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浙江省的人口密度要比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高。如果要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就必须要同时用到以下几幅地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势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1月7月气温图等等,才能正确解释“浙江省的人口密度要比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高”的原因。必要的话,还可以结合历史地图进行分析。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五、重视对学生的转地图为文字内容能力的培养

把地图中包含的信息用文字完整准确地表述,不仅是考查学生对地图中信息的判断能力,而且是考查学生运用地图语言——把地图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去解决问题,成为地图知识考查的重要部分。如2010年衢州丽水舟山卷第23题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第1小题,“据图描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位置。提示: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作答。”又如,2010年台州卷第26题读“新疆地图”和1952年~2009年的“新疆和浙江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见下图),

要求完成第4小题“结合图表中的信息分析为什么国家设立喀什为经济特区?”这种考查学生把地图信息转换为文字的能力试题所占的比重在加大。

因此,在复习过程时,在学生学会了会读懂地图后,还需要训练学生把从地图上读懂的内容用文字准确地表述出来,如

用提纲挈领式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和整理出读图析图的思路。这样,既让学生回顾思维的过程,理顺思路,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读图析图的样本和范例,使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六、重視对社会热点事件区域地图的分析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是本学科考试的一大特点。在2010年浙江各地市学业考试试卷中,除湖州卷外,各地均有涉及2009年到2010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的地图试题,主要以国内为主,如玉树地震、西南大旱、新疆喀什特区。因此,在地图复习中,还需要多听新闻多看报纸关心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问题、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将这些事件落实在地图上,即要善于通过读图、识图获得与某些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环境因素、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及历史地图信息,并善于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是一个涉及知识领域很广的考点,地图在学业考试中成为考查其他知识的载体。因此,在复习时,不能唯地图这一考试知识,还是要以掌握其他知识条目为基础,包括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从地图上获取社会信息。

参考资料

[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制订.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2011.1(1).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实验稿),

上一篇:小学转差工作计划下一篇:银行存款成功营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