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师生关系

2024-10-03

如何优化师生关系(13篇)

1.如何优化师生关系 篇一

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论文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教育是心与心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老师与学生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整体。只有发生心灵的碰撞,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激发其成功的激情,这中间的纽带,就靠诚信。然而,在工作实际中,常常会看到有的师生关系恶化,产生隔阂,甚至对立,发生冲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生逃课,对老师冷漠。致使师生都很苦恼。

众所周知,受社会大环境某些阴暗面的影响,学生的心灵会蒙上一层尘土,我们的教育绝不是单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讲诚信,我们教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树一座诚信的丰碑!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们要作学生真诚、守信、“言必行,行必果”、敢于负责的典范。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建立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实现老师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大多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老师的服从者,师生间的交往是制约性的交往,缺乏对话的平等。在我们这个有着“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度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尊师重教已为人耳熟能详。老师因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而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尊崇自不待言。所以,在我们的学校中,教师的尊严一般来说不成问题,而学生的尊严却是个向来被忽视的问题。据调查,许多学生(特别是暂差生)在回答教师的问讯时往往有“履冰邻渊”之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现代教育的宗旨应是培养和谐的人,对这一点至今仍要大声疾呼。要培养和谐的人,就必须首先把孩子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通过发掘孩子的自身特质和潜能,让其身心与智能健康地成长。但在我们一些教师包括家长的意识和潜意识里,学生,孩子不是有情感、有自尊,有自主意识、需要激赏与关爱的活生生的人,而是什么都不懂,必须讲导、塑造、打凿之“物”,甚至是达到预定目标(如学校的升学率、家长的理想)的一种手段。因此,现代教育思想要构筑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保证学生活泼、主动全面地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重新定位,不能以长者、尊者自居,随意地指手画脚,而要以民主的心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构筑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才能保证教育结构实现良性循环。

二,加强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头脑敏捷,反应敏锐,感知外界的能力相当强;能很快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作出反应,即使我们一个小小的动作,也可能对学生形成一种暗示,影响其心理的稳定性,如果我们只能讲一些大道理,他们会很厌烦;如果只是对学生讲这不许,那不许,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生疏感,距老师于千里之外,躲起老师来;师生间缺乏相互的信任。所以,教师应作好“学生朋友”的角色,赢行学生信赖。学生心中有话才能毫无拘束地跟老师直说,甚至把不愿告诉父母的内心秘密也倾吐给老师。这样,我每次给学生提要求,都要从学生自身的利害关系出发,告诉他“为了。论文格式模板论文的格式。。。。。”你“应该。。。。。。”。这样,变强迫命令为学生自发行动,师生间的隔阂减到最少。所以,真正有尊严的教师,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在我看来,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比让他多记住几个单词重要得多。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误解

在工作中,师生间难免会产生误解,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华解与学生的矛盾,用自己的热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冰。一次,一位同学拒绝交作业本,我找到他问为什么,他说“看别人的作业认真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你看我的作业不认真”。当时我非常生气,但没有发作。而是采用了“冷处理”的方法。把学生带到办公室,打开办公桌上的作业本,和学生一本一本地看,没几本,学生就说“老师,我错了”。我告诉他思想上想不通,生活上有困难都可以和老师讲,也可以写条子。他心情舒畅地走了。

可见,即使学生误解了自己,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那样只能加深师生间矛盾,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要坦城以待,以心换心,用一腔赤诚的爱,换来一片真挚的情。教师对学生出自内心的爱如“润物细无声”的三春甘霖,学生从教师的辛勤耕耘中体会、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尊师情感。

四、正视自己的不足或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每一个教师都难免在教育学生,处理矛盾,课堂教学上产生失误。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形成诚实;光明磊落的品德。但自己有错的时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文过饰非,知错不认错,学生会认为教师言行不一,好唱高调,从而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最宝贵的机会。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

可见,诚信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推动教育改革的落实!

 

2.如何优化师生关系 篇二

关键词:师生和谐,优化关系,心境

当今,世界之争日趋激烈,而这样的竞争完全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是教学的竞争,教学的成败,一项重要因素在于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可以缩短师生心理的距离,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成功,获得世界竞争的胜利。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新型竞争人才的本源。

如何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心境呢?

一、以人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它不同于工人生产的产品,也不同于农民种养的农副作物。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有感情、有灵性、有着同成人一样的情感世界,他们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渴望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不过,今天,仍有少数教师以为自己在学校中应是“绝对权威”,要求学生无条件的尊重,甚至无保留地服从,更严重的是滥用体罚和变相体罚,有关消息常见于报端。殊不知,尊重是双向的。学生的尊师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这种尊重,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更富有情感色彩。有人曾对学生就“你是否因为喜欢英语教师而喜欢学习英语”这一问题作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给予“肯定回答的约占90%”。亲其师信其道,究其原因,英语教师平时一惯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所以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和信任使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优化教学心情。

二、发扬民主,多一点责任和耐心

在学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师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完成各自的任务。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具有真诚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心理氛围,重视学生参与意识,满足他们参与要求,使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曾有教师上课一幕:台上教师脚定讲台,眼观屋顶,不时口沫飞溅,手舞足蹈;台下学生鸦雀无声,目瞪口呆,讲课精彩?细看学生呈昏昏欲睡状。这样的教学何以谈及效果。再看北京某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新模式:相声、小品、话剧,主持人、导演、剧务一起上,师生协作互动,亦师亦友,教学效果好极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着学生主体作用。在实施民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责任、少一点敷衍,真正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讲经说学”为师生“心灵碰撞”。经验证明,成功的师生关系并非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之精彩,更重要的是学生配合的调动,参与热情的激励,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三、尊重个性,多一点表扬和欣赏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学生是社会中的个体,是个体就有个性,教师不顾学生个性,一味蛮横要求学生按自己设计的相同的模式发展,甚至将“模式”之外的称之为“异类”,就会一棒子打死。殊不知这种“生产流水线”上很难培养出独创性人才,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更和谐不了师生关系。换角度言之,学生的个性亦可是“迟开的花朵”,而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那部分学生有可能会失去自信心,他们的教学天空将会是一个冰冷的世界。殊不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家庭,一届学生代表着一代人,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尊重他们,欣赏他们。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马克·吐温亦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语,我能高兴两个月”。伟人尚能如此对待赏识,无疑学生被老师欣赏绝对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心。适度地表扬和欣赏,让学生品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高峰体验中奋发、崛起,表扬和欣赏是师生关系和谐过程的催化剂。总之,和谐师生关系,严和爱同在,民主和平等并举,边赏识边鞭策,创造最佳教学心境,尽情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使教学不断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易连云.班主任工作[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 篇三

首先,要学会谅解。

谅解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场温和的细雨,能浇灭燃烧于人们心中的怒火。这就生动地道出了谅解的重要作用。因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意味深长地说:师生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圣人、教育家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一种谅解精神。

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谅解并重用魏征,让他做了宰相并且帮助自己成就了“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将历史的画卷往前翻一翻,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虽才智过人,但心胸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难酬。

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学生心理相对脆弱的今天,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对学生更需要谅解。

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学生的思想认识常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师生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或误会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谈,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谅解,更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谅解,也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隐痛,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当然,我们提倡谅解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班级荣誉、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地加以批评教育。

其次,要学会宽容。

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教师,往往能够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总要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现代的师生观反对把学生看是依附于教师的、不独立的个体。在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对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正所谓“师严乃道尊也”。而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的,同时又要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指导。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则得众”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师生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敬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别人当然也就不会尊重你。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大千世界,矛盾是普遍的,差别是必然的,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师生之间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美好。

“宽容”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健康素质,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呢?我说教师要从谅解孩子的行为和言语开始,教师时时刻刻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穿透孩子们的心灵,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批阅试卷时,发现有两张雷同卷,后来一查,发现这两个学生是前后座。我把这两个学生请到了办公室,开玩笑似的对他们说:“你们俩真是心有灵犀啊!”他们马上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诚恳向我承认了错误。试想一下,如果我不能用宽容的心态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马上用呵斥的态度去批评学生,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当然,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师德标准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埋怨。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师生关系。

一位哲人曾说过:“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学会宽容和谅解,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去思考,还有什么比理解、信任、尊重,更让人欢欣鼓舞的呢?有人说宽容是智慧的善良,是悟透人间之难的觉醒,是睿智,是勇敢,是寂寞冬夜里飘然吹来的春风。

总之,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最深刻的变革,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这场变革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探讨教育教学的新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4.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四

思茅二小振兴校区

卢永珍

摘要:要真正让教育良性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全体教育工作者思想上要改变,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已任。以德育为首,做到五育并举。做到育人教书并重。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应该怎么做,还要知道不该怎么做。

关键词: 师生 关系 方法

一、前言

新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个性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未来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将是研究性教学为主, 加上个性化的集体教学,人们开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新型师生关系开始形成。但也必须看到,旧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且有它的顽固性,其主要表现为“一压、二包、三放弃”。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下面是本人几点拙浅的心得和体会。

二、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1、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本校时常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使之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水平,认真改进教育方法,真正地尊重、信任学生。同时对学生也要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理解教师的看法,这种谈话无 形中成为知心朋友之间的体己话,这就是所谓“润物细无声”之谓也。然而教师终究是教师,学生终究是学生,除了自我教育之外,还需有道德高尚、知识广博的长者的指引。因此,要重塑教师的形象,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格素质,对学生严而有格,亲而不俗。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导师。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既关心学生吸取知识,更注重丰富学生情感,健全学生的身心,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

(2)朋友。与学生交朋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教师这个神圣庄严的词汇快要和“朋友”划上等号了。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合作的朋友。学生迫切要求架起与老师的友谊之桥。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 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朋友,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互敞心扉,是学生决策的参谋者,是他们苦恼的倾听者,是学生依靠的良师益友。

(3)助手。教师应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帮助他们克服在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帮助他们战胜学习知识中的种种困难,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持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老师要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助手。

(4)楷模。做学生的楷模,教师是学生踏进科学宝库的引路人,是传播文明,培育人才的人梯、铺路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性,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师表。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

(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多采用表扬和奖励,少一些批评和惩罚

教育理论上,主张多采用表扬和奖励,少采用批语和惩罚。这是对的,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的。这不是提倡我们老师要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表扬、摒弃批评,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多角度地给予鼓励,给予关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我们的学生现在正处在思想尚未成熟、各种新颖的观点和思路都非常旺盛的黄金年龄阶段,学生的可爱之处在于他对身边事物的好奇,从而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很多学生的 3 兴趣都是从一些突发奇想的思维或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中培养出来的,如果能够加以合理、积极地引导,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思维就能被很好地调动,从而产生兴趣,甚至取得一系列为常人惊叹的成果。

(三)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转换角色,让师生间多一些理解。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核心,是积极行动的向导。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爱的魔力呢?“锅不热,饼不靠”是句俗语,说的是家长要爱子女的道理,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释放自己的爱心,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生活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迷人的景象,得到爱的回报。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感染 学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对知识热情,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老师能获得尊重和爱戴,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对老师不爱甚至反感的学生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秩序、学好老师所任教的课程。只要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就能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四)教师的素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既要洋溢着迷人的才情,又要闪烁着人格的魅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才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要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非靠威严的面孔、靠教师这一特定的身份,靠的应该是丰赡的学养,“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部内容丰富深刻、文笔生动细腻、装帧精美的好书。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 流常新的小溪。那么,喜之爱之观之聆之掬之饮之者必众。

(五)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会有助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又会从内心感激自己的老师的,这就容易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师生情感才会交融、配合才会默契,这样就能很好地实施教育了。兴趣和求知欲是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是一切人成长的起点。爱默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老师所授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他不仅可以比较轻松的学好这门课程,他还会对授课老师产生由衷的喜爱。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知道,我们曾经是那么喜欢甚至崇拜那些把课上得生动活泼的老师,我们曾经为那些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课堂而陶醉,我们曾经还刻意地去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一个教师赢得学生喜爱与尊重的主要场所在课堂,失去学生喜爱与尊重也常常在课堂。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当下大气力于课堂,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追求师 生互动。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教育的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经走进课堂,将生活体验和感受与课堂学习相融合,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六)改进评价机制,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手段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推动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一改以往的期末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尝试采用在本班学生范围内自评加互评的方式,简洁客观地评价自己近阶段学习或教学中的得与失,存在的问题,最后互相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一来,营造了一种和谐、团结、向上的评价气氛,用积极的态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机制可操作性强,时间上灵活机动,可在学期的任一阶段学习中进行,它对生生间的沟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式中的一种,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这一评价机制是科学有效的,它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批评,学会了听取意见,学会了承受不同的声音,学会了自我完善,学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善待他人,它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是科学、灵活的,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运用。

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 会多出一批好学生。适当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也是师生情感建立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学生都希望教师尊重他们、肯定他们成绩和进步。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表扬或批评某个学生时,不仅会激起这个同学的情绪反应,也会引起其他同学对教师或亲或疏的情感。教师要慎用批评,善于表扬——真诚的不做作的表扬。西谚说,温暖的阳光会比寒冷的狂风更容易让人脱去外衣。据说美国的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从不用“不”字,总是给予热情洋溢的赞许,我们教师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可以说,赞许的情感体验会比世上一切的批评更有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细致、系统的工程,采用什么工作方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书育人有法而无定法,不可生搬硬套,但只要多花心思,注意积累和交流经验,工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我们不愁没有提不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他们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朱益明、秦卫东、张俐蓉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4月

【2】《素质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吴敏、夏惠贤

(《上海教育》2000年9月)

【3】《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谢利民(《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7月)

5.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五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教师只要多点关爱、理解、鼓励、尊重学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关爱理解鼓励 尊重 和谐

时常听到有同行谈论说:“如今的学生太任性,不爱学,很难教,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还敢和老师顶嘴、甚至辱骂老师,太不像话了。”这样的现象的确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我觉得与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有很大的关系,师生一旦有了对立情绪,学生就不爱听老师的课,问题自然也就多了。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句话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构建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以爱为本,多一点沟通和信任

我国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说得好:“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决定的。” 爱是教师责任心的沃土、养料,教师有了爱才会滋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向上的信念,才会培养出有魂有根的民族脊梁。不管你是在什么样的学校,是教哪门学科的老师,还是哪一类型的老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始终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爱学生。爱也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经过这座桥梁教师把爱的感情传递到学生的心田,才能引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爱学生既是教师一种职业高尚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包容的谅解,是十分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积极上进,爱学、乐学的动力源泉。

这个学期我新接手八(9)班,我早也了解到,这个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不爱学习和不守纪律方面。开学第一节课,当我走进这个班时,同学们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此时,我对着全班同学微微一笑,然后非常诚恳地说:“同学们好!很荣幸,本学期学校安排我做你们的语文老师,这是一份难得的缘分,希望我们好好珍惜。我很喜欢语文,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学好语文。大家说好吗?”我的话音刚落,就听到有同学在嘀咕:“我的基础不好,没兴趣,觉得语文特难学。”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你们用心去学,我就有信心教好你们,怎么样?”同学们的表情、目光告诉我,他们有信心跟我学习。这时候,我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顺水推舟地和他们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一些观点,了解同学们的一些学习、生活情况,还有就是聊家常,首先我跟他们说农村里苦孩子读书成才的故事,也说我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这些谈话和事例,意在拉近师生的距离,也让他们知道

老师对他们的良苦用心。我要让他们明白我是爱这个班的,也爱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我告诉他们,尽管他们中的部分同学以前做得还不够好,而且还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我看重的不是昨天,而是今天和明天。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结束了!通过这节课,我也知道,学生已经对我的印象不错。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就得以证明了我的想法,他们非常积极主动配合我的教学,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在期中考试前,我让他们给班里定个奋斗目标,他们说争取级的前八名,我说只要你们尽力而为就好,但没想到的是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该班的语文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名列年级第二的好成绩(较原来提前了八名)。

值得一提的是,爱学生不是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管你是属于严父型的还是慈母型的,是良师型的还是益友型的教师,都必须有一颗沉甸甸的爱生之心。献出自己的爱心,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从而搭起师生间的桥梁。

二、以情动人,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深厚的师生感情能促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从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情感教育,要让自己的每一份浓浓的爱意,化作缕缕的深情,蕴于心,溢于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应该多点宽容和理解他们,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故事,就是一个很好、很有说服力的例子。这个故事是说,在他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块砸班上的同学,他将其制止了,并让他到校长室去。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男生已经在门口等候着,准备挨训。但出乎意料的是,陶行知非但没有训他,反而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制止你时,你立即停止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所以我应该奖你。”男生在惊奇之余又接过了第二块糖。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你一块糖。”这时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陶校长,你惩罚我吧,我做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用这种方式。”陶行知听了很高兴,笑着掏出第四块糖,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批评可以是甜的。他用奖赏的方式对待一个尚不成熟的犯错误的孩子,使学生心悦诚服。从中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冷静,有时更要以学生意想不到的豁达胸怀,采取宽容的态度,以“退”促“进”,以心服人,才能掌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要使批评收到实效,关键是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凭借高度的责任、敏锐的感觉和智慧的教育,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有一天,当我走进课室准备上课时,发现班上戴戒指的女学生多了起来。于是,我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可要听好了,讲课前,老师先教给你们一些有关戴戒指的常识:戒指戴在中指上表示已经订婚,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经结婚......”没等我说完,我发现有些学生已经满脸通红悄悄地取下了戒指。所以,批评可以是甜的,结果也是甜的!

三、注重个性,多一点赏识和鼓励

蔡元培先生主张重视学生的个性自由,他强调“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是“吾人受教于儿童”,即是说教师要了解儿童,研究儿童的个性,不是学生服从教师,而是教师服务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倾向。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了解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的教学,我教过小学,教过中专,也教过中学。不管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在我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朵美丽的花朵,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我总是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循循善诱去引导学生,用无私爱心去关爱学生。十根手指,长短不一。学生的个人差异决定了优等生与后进生存在的必然性。教师的爱应当是公正的,对于优等生,我们爱;对于后进生,我们同样地爱。为了使后进生早日摆脱“后进”的帽子,我常常对于他们点滴的进步,都给予绝对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重塑信心。我始终认为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内容截然不同,但只要你用心去读就能读懂。对于那些自尊心、上进心强的学生,我认为表扬时要采取客观、公正、带有庄重真诚的语调进行,使之更上一层楼;对于那些机灵而贪玩的学生,要采用鼓励、提醒为主,达到扬其长,弃其短的目的;而对于那些自卑不敢进取的学生,则更有注意教育方法,应尽量用放大镜去看他的优点,在同学面前夸大他的点滴进步,让这些学生都能昂首挺胸,为自己的进步喝彩。即使在批评的时候,我也往往从夸奖开始,称赞该学生在近阶段好的表现,哪怕是一次工整的书写,一次响亮的回答,一次积极的劳动,一次对老师有礼貌的招呼,我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

小邓同学比较内向,学习缺乏自觉性,学习成绩也不好,喜欢乱讲话,同学们都说他有点“傻气”。一次上晚修课,他又说话了,我暗示了两次,可是他就是管不住自己,我只好叫他来到讲台边坐在我的身旁。我问他诗歌背了吗?他说还没有。我说今晚你就完成第25课诗词五首中的任意两首的背诵,行吗?他很不自信地说试试看。我说:“如果你能把爱说话这种习惯换成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上,把你因乱说话浪费的宝贵时间用在学习上,你肯定行的。”说真的,我当时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要知道他以前是从来没完整背过一首诗的。二十分钟后,他居然按要求背出来了,这很让我喜出望外。我立马在他的书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好”字,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同学们也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小邓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那以后,小邓就象是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样,成为一个遵守纪律、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四、尊重学生,多一点公正和平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孩子的心犹如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只有细心的呵护,合理的关爱和期望,千万颗美丽的心才会在阳光下愈发灿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可以决定教育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只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例如,课堂提问,有的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宠爱有加,公开课上、平时提问,把闪光的镜头都给了“尖子生”,而对后进生,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苛求责备。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学生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往往如老师的期望一样进步。相反,如果老师不喜欢学生,对学生期望过低,甚至歧视学生,学生则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教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就会生怕再受奚落,丧失自信心,品质就会一天天的变坏。学生的自尊心比成年人更脆弱,经不起摧残和践踏。自尊心是一个人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他会遗失耻辱感,并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与你抗衡。所以教师要公平对待学生,一视同仁,避免师生关系紧张。因此,当学生存在这或那的不足时,我们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学生,而是以自己的一份责任心,一片诚心,一番苦心,一颗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时,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他们就会产生乐学、上进、听从教诲的倾向,这就如“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老师”,从而换取良好的教育效果。

记得在去年一二.九大合唱比赛时,八(2)班获得了年级组第二名(原班主任到外地学习,暂时由我代班主任)。我在班级表示了祝贺后,在全班学生的面前特地表扬了几位平时站没站姿,坐没坐相,而且不太关心班集体荣誉的男生。实话说,比赛前我对这几位同学没少交待,但心里还是有点悬,万一他们中的哪位出了错,那我和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也就白费了,还有他们班是第一个节目,必须带个好头才是。如果说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对那几位男同学的不良表现采取简单的训话、威逼的方式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的话,说不定他们为了发泄对我的不满比赛时真要搞出点乱子来。但是他们并没有令我失望,因为在带班训练、比赛的过程中我尊重了学生,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第二天当我走进课室时,我收到了同学们送给我的最惊喜、最真挚、最珍贵的祝福和礼物。八(2)班的59位同学没有一个不脸带微笑的,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敬爱的陈老师,非常感谢您为我们班所做的一切,您辛苦了,我们全班同学都爱您!。”接着成某同学代表全班同学送给我两本笔记本,本子看上去很普通,但当我打开本子时,我惊呆了,上面写的、贴的全是同学们对我说的心里话,都是些感人肺腑之言,表达了他们对我的感谢,对我尊重,对我的爱意,还说他们都长大了,叫我放心,他们会以最优异的表现来回报我对他们的好。当时我无法再往下看,感动的泪水已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只是说了一句:“谢谢同学们!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的心意我会永远珍藏!”

天空之所以美丽,是有星星的点缀;大海之所以广阔,是由百川汇成;校园之所以和谐,是因为师生情谊深厚。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我相信,只要我们勤于播撒爱的种子,用心浇灌爱的花朵,一定可以收获到甜蜜的果实。

6.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六

第一、主动参与学生活动,做学生的伙伴。

第二、师生之间民主对话,做学生情感的知心人。

第三,老师要有开阔的胸襟,接纳不同性格的学生。

第四、主动为学生保密,做学生的知己

第五、帮助学生解难,做学生的亲人。

第六、提高自身修养,做学生可敬的人。

7.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篇七

一、教师要主动建立情感沟通的正常渠道

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 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可敬师长, 更要做他们可亲可敬的朋友。大量事实表明:如果学生对某个教师有好感, 他们便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 也肯下工夫学好这门课。反之, 如果不喜欢某位教师, 他们就不愿意学或不愿意上这位教师的课。因此, 教师要主动建立情感沟通的正常渠道, 比如, 和学生共同协商交流方式、时间、场合等, 和学生打成一片, 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绪变化, 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二、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师生关系中的以人为本既要以学生为本, 又要以教师为本。所以, 教师要用平等、尊重、理解的心态去看待学生, 以学生为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 实现教学中的“五个转变”:即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注重心智技能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只有这样, 学生自己知道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使学生感觉到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便是自己所要想学习的内容。

三、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居高临下, 不能搞特殊化, 不能要求学生是一套, 对待自己又是一套。一定要俯下身, 与学生平等相处, 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学生才愿意与他沟通。在以前, 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教师是权威, 而现在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 在探索知识的时候, 教师起的是引导者与服务者的作用。

四、教师要关爱学生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 是心与心的呼唤。它需要教师从情感上热爱学生, 从生活学习的细微处关爱学生, 处处想学生之所想, 帮学生之所难。尤其对那些身处逆境的孩子, 教师更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他们, 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 一句安慰的话, 让他们时刻感到你是他们的贴心人。教师要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 不但会使学生爱其所教的学科, 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的情感效应, 而且会促使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良好品质的形成。

五、教师要宽容学生

学生是未成年人, 犯错误是难免的, 有不足是正常的。在学生出现错误时, 应少指责, 多一些循循善诱。切忌与学生计较, 粗暴地训斥学生, 要耐心教导,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错误之所在, 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和机会, 不要一味批评, 也不能讽刺、打击、挖苦。

总之,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 反之, 就会损害或阻碍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 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8.优化高校师生关系从教师做起 篇八

关键词:师生关系;素质教育;主体性

近些年,高校中时有发生的学生对教师实施的语言暴力、身体暴力乃至轼师事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尖锐问题。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在学生时代的各个阶段,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即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也取决于良好的教育环境。其中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决定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乃至影响学生一生。

一、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师生关系局部化

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中,教育的价值观一直局限在选择的价值观上。这种选择的观念至今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在高等教育中,虽然没有选择和淘汰的要求,但教师所关注的仍然只是一部分而非全体。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教师与部分学生,甚至是部分学生干部建立了朋友式的关系,绝大部分学生则游离于这种师生关系之外,与教师关系淡漠,甚至形同陌路,这种情况显然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不相符合。

(二)师生关系表层化

雅斯贝尔斯说过:“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在他看来,教育并非简单的授受活动,而是人与人精神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所以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情感沟通、知识传递、思想交流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三)师生关系庸俗化

朋友式师生关系中,双方感情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人才,所以师生关系应该是纯洁、高尚、健康的,不应是私心私欲驱动的结果。

二、优化高校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关注每一个人

高校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凸显了教师在工作中的不足。大学生由于心理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展示自身价值。一旦被别人特别是教师长期忽略,内心便会产生消极甚至是自卑的情绪,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优化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怀有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我”的关注,让他们感到教师眼中有我,心中有我,促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和人格的完善上更加自觉主动。

(二)主动作为,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

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优化师生关系必须加强情感的沟通。

第一,主动与学生交往。现在的大学生,自主自我意识非常强,渴望交往但又害怕拒绝与失败。同学关系是大学生大学期间生活与学习最主要的关系,所以他们需要交往也必须交往。师生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他们也渴望能够得到教师更深层的指导与帮助,但是由于教师与学生在年龄、身份上的距离,以及过去的师道尊严的传统,使得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二,真诚的爱学生。高校大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远离亲人在外求学,对友谊和爱的渴求更加强烈,他们不仅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更需要教师对他们倾注人性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只有当教师真诚的爱着自己的学生时,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并对教师回报以爱,教学才能取得更大实效。

第三,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尊重是优化高校师生关系的基础,但在传统的师生观念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在教学活动中高高在上,有着不可觸犯的权威,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使我们的教育中向来缺少了平等的观念,即使是现在,师生关系过多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缺乏学生的主体性、主动参与。

(三)转变管理中角色定位,增强管理工作透明度

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逐渐发育成熟,自我意识大大增强,他们渴望成为自己的主人。但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监督者、决策者,学生只是参与者,主体性受到压抑,教师的权力也失去了学生应有的监督,从而也就导致在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评优、评奖上,出现教师违反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北京:三联书店. 1991.

[2]刘铁芳. 教学的意味[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

9.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九

一、热爱学生、理解学生

“对学生的热爱,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要求中的重要规范,也是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前提。在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教育过程是师生间的认识、情感等心理交流过程。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1)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

(2)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

第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

第二,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

三、严格要求、严中有度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对他们自身存在的错误视而不见。尚处于成长之中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教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将对学生的感情灌注和对学生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相统一。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

四、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师生间的互相交流虽然始终是一种双向交流,但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这一交流的主体。因为学生既不是单纯接受,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同样有着交流的主观愿望与能动性,忽视这一点,交流就失去一方,也就不成为交流了。

(1)充分开发互相交流的功能

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一种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交际。这种交流既可以对有限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2)充分突出师生交流的心理氛围

10.如何优化师生关系 篇十

【关键词】和谐 合作关系 双向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19-01

前言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教师虽然清贫,但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必须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划清界限,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师生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渊博,但不善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成见而不愿意学习他所教授的那门学科。相反,有的教师不仅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更善于同学生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喜欢而特别爱学他所教的学科,学习也格外努力。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他的尊敬而更加致力于教育事业。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种语言的思维世界,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说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要选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使学生在话题中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这样既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又复习巩固、创造性地应用了新旧知识,能激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式教学,话题提出来,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什么都讲完,应留有余地,也不一定有问必答,给学生一些启示,激励他们课堂外的自学。

2.用爱心促和谐

爱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独立学院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由于成绩差,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了太多的批评和惩罚。过去教育的失败已经给他们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许多学生形成了自卑、焦虑等心理障碍。他们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心。教师应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来对待,要用自己无私的爱去唤醒学生的自信。要真正去喜欢学生,把他们每一个人都当成亲人;要欣赏学生,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要关心学生,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护;要帮助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学生在欢乐时会与你分享,在困难时会向你寻求帮助,在遭遇挫折时会希望得到你的指点。当然,你的教育也就能“细无声”地滋润着学生健康的成长。

3.教师的语言要生动风趣,能够吸引学生

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逻辑性,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要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强烈地吸引学生。有些演员在表演时,什么道具都没有,却能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较为活泼好动,教师更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运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

4.以平等促和谐

学习语言本来就十分枯燥,因此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为主,学生服从,师生不能平等地进行交流,这样特别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英语。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学生平等地研讨问题,自由地双向交流。特别是学习有困难,身体有缺陷,家庭困难的学生,可能会更加敏感,教师就更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去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爱护他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自立的精神,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因为,只有在平等的土壤里,才能开出和谐之花。

5.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适当表扬和鼓励

教师要采取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是一味地给试卷打分数。如教师可用评等级、写评语、表扬或批评等评价方式,这些方式可以起到强化动机的作用。如:“最近你进步了!”“加油!”“请继续努力!”“你的英语书法很漂亮!”“你的作业告诉我,你的心情不好,不妨到户外走走,再继续努力!”等,这些评语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时时刻刻在关心他,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感情,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无形的亲切感,从而让他们认识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乐于改正自己错误。如果教师的评价不是根据学生客观的学习生活情况,而是加入了主观印象,或者评价不公正,不但不能激发学习动机,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给教育工作带来困难。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就像一幅画的美在于它的色调,构图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优美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要求。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比教师精彩的讲授更重要。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容易张扬个性,消除自卑感,激发求知欲,从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1.大学老师如何搞好师生关系 篇十一

1. 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客观上自然形成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和学的过程,就是将特定的社会文化体系内化于受教育者、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但是,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对话”的交流过程,是两方纯粹作为“人”的相遇,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这种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仅仅强调上述某一方面都是片面的。根据现代的教育观点,教学活动过程是以“对话”为基础,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立建构相统一的过程。既然是以“对话”为基础,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不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也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下,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具有与一般“对话”交流不同的特点,因为教学是有特定目的、方向和目标的,教师对学生的学和发展是负有重要责任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指明方向。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基于这种观念,我们应该在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及整个学习过程的平等基础上把教学活动变成师生一个平等、民主的实践活动,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模式。具有平等友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师生关系就会变得融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有益身心健康成长。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第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把学生当“人”看这一理念,强调对学生感情的关怀,强调学生自我观念的形成。这样“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开始就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必须是以解读学生的主观世界,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情感世界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尊重教育”为突破口,创设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架设沟通的桥梁,使教育渗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是生命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的一条原则,在教育中不要以权威自居,而要入情入理地与学生一起平等地探讨这样做的道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从尊重学生个人,进而向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等方面发展,使学生在尊重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主体意识,提高生命质量,焕发人格力量。

第二,要“尊师爱生”,首先是“爱生”。爱就是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教育如果没有感情、没有爱心,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为池塘。学生在青春期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关爱,而不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横加指教,或者不加引导地直接给学生定性定论。有些老师经历过青春期的迷茫,对待学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或者以居高临下的口气蛮横指责学生,使学生反感,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隔膜,难以达到教育效果,我们应该尽力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第三,沟通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了解、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深藏在内心的疑团或难言之隐总希望得到解决,可是在学校他们是受教育者,加上生理、心理发育阶段的特性,正走向社会,在这种需要解决某些问题而又难以启齿的矛盾心理状况下,师生渴望相互了解,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是明智之举。

第四,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建构新的师生关系的基石。在学校里,没有一个对事业三心二意、对工作马马虎虎的教师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诚然,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忘我工作,潜心钻研,开拓创新,教学效果突出,对学生关爱有加,使得学生恭而敬之,听而从之,爱而近之。有这样的师生相处,“尊师爱生”之风不倡自发,平等互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建自立。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自己崇拜的学生。”这句话充满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广大教师借鉴。

12.如何创设好和谐的校园师生关系 篇十二

【摘要】:学校的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只有把人的管理视为全部管理工作的核心,才能建立和谐的学校关系,从而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人与自然和谐则万物生长,人类和谐则快乐幸福,民族和谐则国泰民安。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我要说,学校和则教育兴。

【关键词】:微笑和谐宽容完善

俗话说,领导易得,好领导难求。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希望每一所学校有一个好的领导。当领导把“做老师的良师益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当领导

致力于建立和谐的学校关系时,当领导主动与教师交流、谈心,为老师服务时,我们校园将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在实践中,管理学再次证明:建立和谐的学校关系既是领导工作的关键,又是工作的难点。学校关系和谐则校园兴,声誉好,发展快。“亲其人信其道”,中国人历来把老师与领导的良好关系,作为管理者的美好境界来追求。和谐的学校关系能使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面对工作。教师会因为喜欢一位领导而喜欢一所学校,也可能因讨厌领导而讨厌学校。一个被老师喜欢的领导,其管理效果总是明显的。只有从小事关心教师的领导,才能达到了管理的完美。一句话,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反之,学校不和谐则校园衰,声誉差,发展慢。那该怎样建立和谐的学校关系呢?

一、让微笑搭起学校关系的桥梁。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领导与老师间的关系首先体现在彼此交往上。而初期的交往莫过于尽快消除成见,尽快的悦纳对方。生活同时告诉我们,教师是一面镜子,你对他们笑,他们也对你笑。人在笑声中生活、工作,带着笑容交流思想情感,比板着脸孔要自然、要快乐、要有效,这是心理学教给我们的智慧。实践的结果也证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沟通,当领导和老师的情感特别融洽和谐时,教育的效果也特别有效。如果领导能充分利用交往的最佳

契入点——笑,在领导与教师间架设起沟通之桥,让领导从老师眼里走进老师心里,那么,领导与教师间的和谐就已经开始了。心理学家追踪调查发现,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领导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有幽默感;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没有幽默感的领导。有幽默感的领导是随和又理性的,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以损人自尊的伤人话语来逗趣取乐。有幽默感的领导会自解嘲,会转移冲突不硬碰硬,会运用智慧巧妙教化老师,所以幽默的领导通常是受欢迎的。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而幽默感则是沟通的润滑剂。幽默感可以使沟通气氛融洽,信息的互动更流畅。但不要流于耍嘴皮,不分场、不顾轻重,只是一味嘻皮笑脸展现伶牙俐齿,或者损人伤已,那就不恰当了。为了让沟通带点笑声,聪明的沟通者是懂得调侃自己、搜集笑点,而且拥有开放的胸襟、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用宽容之心悦纳老师。

管理是为了发展。学校面对的是成年人。老师作为成熟的个体,如同世间万物一样,势必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不足是正常的。

尤其是现在的老师,面对的是急剧多变的社会生活,面对的是紧张沉重的工作生活,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心灵生活,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在这种情景下,领导要学会宽容,宽容老师的错误和过失,宽容老师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愉快的接纳老师,并且帮助他们长善救失。用宽容的心悦纳老师,宽容就是欣赏,你就会看到每一个老师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种美丽。有宽容才有学校的和谐。

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赋予教育更多的开放性、多元性、发展性、民主性,使得宽容显得异常重要。管理的成效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领导对老师的宽容程度,大宽容大成效,小宽容小成效,无宽容无成效。尤其是身在第一把手的领导应该很明显的感觉到,现在的老师难管了,现在的老师问题多了,现在的老师挑剔多了。以前容易做到的要求,现在三申五令仍然无济于事;同样的问题用同样的方法难以奏效,甚至出错;管理的度难以把握:松了,老师就乱;严了,老师就怨。在这种情况下,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宽容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心态,也是一份情感;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为。领导者要思考宽容,学会宽容,用好宽容,让自己的心灵与宽容相容和谐,使它奔涌在我们的血液中;让我们的眼神闪动宽容,让我们的语言跳跃宽容,让我们的生命与宽容相伴。宽容和谐,和谐宽容。

三、以师为镜是完善学校管理体制的途径。

领导与老师的关系,历来是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一位名人说:“领导是老师的朋友和同志。”另一位哲人也说:“领导和老师,一切都是相互的平等的关系。”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是领导与老师双方心灵的交流,生命的互动。在管理工作中,领导和老师双方都用各自的言行、情感和品性影响对方;它不再是领导对老师的单向传输。现在的社会提倡平等对话,呼唤民主互动。正如一位伟人所说的那样:“当领导的人不仅仅是领导,他同时也是老师。”“以师为镜”,这是我在探索学校和谐关系时感到的最好的一种方法。经济学者告诫大家:“在管理中不要不理老师的批评,要好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13.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篇十三

08级6班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摘要:在当下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我们一直在提倡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倡素质教育。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与核心体现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而教师在这一关系中应当起主导、主要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尊重爱护 鼓励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调控着学生和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是主体性因素,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因而,要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地位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不可偏废,不可重蹈覆辙。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那么,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较好的交流沟通就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才会有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基点:师生交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地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由此可以看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分为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互接纳,形成师生互爱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

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我们认为,要想达到成功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目的,教师应该负有主要责任,重点在于教师的引导,因为教师才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课堂教学上起着主要作用。那么,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

一、尊重学生

韩愈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水平上是有先后差异的,但是在人格上绝对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学会尊重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平等合作的伙伴,把课堂当做师生共同创造知识的乐园,以热情的期待和由衷的赞赏来对待学生,是学生在温暖、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天空。同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思想情感上表现出独立性,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允许他们对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教师有博大的胸怀,所谓“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学生由于在心理生理上不成熟,犯错误是再所难免的,不必过于苛求。学生犯了错误,也正是老师施教的最佳时机。又由于学生的心智大多不成熟,如果老师不注意场合对他们严厉批评,反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

二、爱护学生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有人说过“如果教师只有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把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位完美的教师。”其实每位教师都懂得爱学生的重要性,可却不一定人人都会爱,因为这需要用心、用情去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学生以相应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情感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三、鼓励学生

鼓励和批评是对学生的两种不同评价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前人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自信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鼓励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就是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获得成功的满足。每一位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东西,教师要深入学生,仔细发现、用心挖掘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对学生身上一些好的行为,教师要及时在班上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学习行为,教师都要给予正面的评价。适时适当的鼓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认识到自己不是“笨小孩”,这种自信会使一个人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一位好的教师,不仅仅是拥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必须是多面手——能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好的教师应该能够“蹲”下身子来和学生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伙伴,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才能建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课堂才是平等的课堂、富有活力的课堂、人性化的课堂。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薛响礼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融合之我见》【J】《传承》2010年弟6期

3.冯少华 《构建21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J】《陕西教育》2003年第4期

上一篇:作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广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