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2024-12-11

乡镇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共11篇)(共11篇)

1.乡镇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篇一

主城区城乡环卫一体化

中共椒江区委

椒江区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农民改善生活品质、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愿望。下面,我就椒江创新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主城区环卫环卫一体化的有关工作作一汇报:

一、客观评价几年来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我区启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始以“村村清”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初步建立了从收集至终端处置的垃圾运行处理机制,改变了长期以来垃圾自生自灭的状况,使农村的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

一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目前每个街道建有一个压缩式垃圾处理中转站,每个村都建有数量不等的固定式垃圾收集点或配置移动式垃圾桶,每村都有1辆以上垃圾清运车,清扫清洁用具都得到有序配备,初步解决了农村垃圾从收集、转运到终端处理的环卫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二是环卫保洁队伍基本建立。全区275

个行政村中有273个行政村配有保洁人员(建库村班子瘫痪和红星村正在整村拆迁没有保洁人员),其中有41个村委托专业环卫保洁,部分街道设立环卫所,对集镇区统一进行重点保洁和对行政村的垃圾统一转动。三是“户集、村收、街道运、区处理”的四级生活垃圾运行处理机制基本形成。农村生活垃圾,由各农户和企事业单位将垃圾收集后就近投放在垃圾收集点,村保洁人员将收集点垃圾送到村中转站,办事处将各村中转点的垃圾运送到街道垃圾中转站,区环卫处将压缩后的垃圾运送到区垃圾处理场作最后的无害化处理,这一垃圾运行模式基本形成。

当然,尽管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城乡环卫保洁投入和实施标准存在较大差距、部门管理职责交叉重叠、思想认识程度不一、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等问题。

二、创新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主城区环卫一体化 作为今年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区政府决定以“扫帚兼并”和“数字城管”为突破口,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为此,要求全区干部群众都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环卫工作要把握“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全民参与”的原则,各级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开展我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二是完善组织机构建

设。为克服部门各自为政、多支队伍保洁的突出问题,区里明确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一把扫帚保洁”的原则,改变过去“条条管理”为“块块管理”。区政府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街道、农场和农办、建设、交通、水利、环保、卫生、农林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和工作场地,建立月例会制度。各街道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环卫管理站,配备不少于2人的专职管理人员,领导和监管本辖区的环卫保洁工作,实行监管和作业分离,一支队伍保洁。三是加大资金投稿投入力度。从今年开始区政府着力改变过去投入不足这一突出问题,原则是“政府财政补大头、受益对象补小头、街道村集体总承担”;区级财政每年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资金合计不少于1000万元,整合资金实施统一管理,建立农村环卫专用帐户,对各街道定出补助总额,结合“数字城管”综合得分,按照“收三拨七”的比例来保障环卫清扫保洁费用,谁做得好,谁就补得多。四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区政府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数字城管”考核。切实扭转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监管不到位问题,我创新农村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化们将“数字城管”延伸至全区农村,对农村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信息采集。每个街道设不少于2名的信息采集员,每天不间断地在街道区域内进行巡视,对影响农村环境面貌的所有问题及时拍照、发送至信息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分类发至各街道办事处和监管部门、限期整改结案,并将结果存档,纳

入考核。这一举措是我们椒江的首创,可有效克服过去信息不通,监管不到位的.不足。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区对街道“两个社会”考核,加大考核权重,并作为2010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由政府督查室进行定期督查、通报。要求各街道制定对行政村的长效考核办法,将环卫清扫保洁工作纳入驻村干部的年度考核。五是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动员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这项具体工作,大家齐心协力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加强对各街道的检查评比排名工作,体育场小组办公室对行动比较快,效果比较好的给予表扬;对行动迟缓,效果不好的,给予通报。

各位领导,推进城乡一体管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区政府进一步基因已有的工作成果,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为我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燕尾服创造良好的环境。

2.乡镇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篇二

【关键词】餐饮业;卫生监督;长效机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而食品问题的核心就是一个卫生监督问题。《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颁布实施以来,食物中毒事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仍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运用长效管理机制对餐饮行业进行规范和监督,显得十分重要。

1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可能性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食品卫生行业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尤其是餐饮业,从企业“一把手”到员工,从卫生制度的制定到落实,以及相关硬件设施的增加,无不显示出对食品卫生的重视。而我县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也是逐年提高。卫生监督人员数增加了很多,监督管理对象的户数也有所增加,监督范围也有所扩大。可以说,全县的食品卫生工作水平整体上产生了质的飞跃。预防性卫生监督中的三同时制度、食品卫生许可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突发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理制度等,已为广大食品经营户所认可、接受。目前,我县辖区内比较正规的宾馆、酒店的卫生基础设施、餐饮经营意识以及管理水平都比较规范,普通餐馆、甚至流动作业的食品小商贩的卫生意识也大有提高。一些卫生设施,如食品冷藏柜、食品消毒器具,以及厨房等卫生死角的保洁、三防、通风、上下水、垃圾储运等已初步达到国家或者行业卫生标准。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使我们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具备了可能性。

2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我们在平时工作检查中发现,餐饮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有些餐饮单位,尤其是小型餐馆,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甚至有些大中型餐饮企业,也存在着诸如操作不规范、卫生制度不十分健全等问题。并且,餐饮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健康证持证率低,这也给食品卫生带来了隐患。在食品加工操作过程中,食品操作间功能分区不明确,盛放不同食品的器皿,混合使用,餐具消毒不彻底等等。个别餐饮单位法人代表,特别是小餐馆老板食品卫生意识差,他们的这种思想意识直接影响到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以及各项卫生措施的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已经形成了现实的卫生问题,有的为食品卫生问题埋下了隐患。面对如此普遍的、现实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完善的食品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3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现实性

3.1完善体系,落实制度工作中,我们重点建立健全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采购食品索证验收制度、餐具消毒制度、操作卫生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推进实施良好操作规范(GMP)和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HACCP)。为达到这一目标,实行了“两项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和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食品卫生监督等级和计分管理制度。同时,在餐饮等行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试行了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作为单位食品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员必须由具备相关学历及工作经历的专业人员担当,对未按规定设置食品卫生管理员或食品卫生管理员不符合条件的新申请企业,将不予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对已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未按规定设置专职食品卫生管理员或专职管理员不符合条件的,将不能通过年度验证;并且,工作中,对餐饮业、学生集体供餐单位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级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硬件设施、卫生条件等评定食品卫生等级,并向社会公布。

同时,工作中落实了“四项措施”。一是按照“分级政府、分级责任、分级管理”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实行属地化管理;二是加强法制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餐饮业等;三是强化食品卫生监督职能,有关部门将实施追踪监督制度;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市民自我保护意识。

3.2通过培训,提高我县餐饮行业的卫生意识,提高整体水平这种培训,重点针对企业负责人,同时对职工也要进行培训。对通过培训,增强了企业规范经营的意识,过去的陋习有所改变。具体工作中,我们定期不定期到企业内部,或者集中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要求企业对新招聘员工也要进行培训,对老员工在工作期间也要实施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去年一年共培訓企业负责人及中层管理人员2000余人次,从业员工培训18000人次。通过培训,餐饮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内部员工的卫生观念有所转变,这对改善我县餐饮行业食品卫生状况,提高我县餐饮业整体卫生水平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3.3强化执法手段,狠抓制度落实,防止脏乱差反弹因为餐饮业的现实情况(诸如受利益驱使,一些餐饮单位的卫生措施流于形式;在检查中有个别企业与我们执法人员玩“躲猫猫”等等),问题出现反弹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在食品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中,我们要求卫生监督人员在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中必须做到严格执法,检查中对有制度不落实、有设施不使用、从业人员无证上岗及不穿戴工作衣帽等违法行为,坚决处罚、决不手软。仅去年年底1个月的时间,就处罚餐饮单位各类违法行为接近6万元人民币。我们的执法措施,在餐饮卫生制度的落实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执法手段,使我们的餐饮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4结语

以上长效管理机制,经过工作中的实践,效果十分明显。我们认为这一长效管理机制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其他的卫生监督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值得进一步完善、落实和坚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不断完善这一机制,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我县餐饮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卫生防线。

参考文献

[1]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营镇奎,卢优强.食品卫生法规及知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3.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篇三

为加强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广大群众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社会氛围,巩固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成果,不断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切实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和除害防病工作,提高我村环境卫生质量,努力把我村建设成干净卫生、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美好家园,加快我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我村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如下:

一、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健全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行村两委组织、分级负责、群众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方针,实行目标管理和分工负责制。村两委要切实加强对整治考评工作的领导,形成村主要干部亲自抓,分管干部具体抓,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确保各项组织、人员、经费、任务、措施“五落实”。

2、村“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组织开展本村内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本村内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组织开展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督导、检查和评比,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责任明确,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3、各村民小组成立2至3人组成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机构,负责对本村民小组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管理及指导。

二、村两委实行分工负责制,建立综合管理保障机制

1、村两委要加强对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领导,把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村两委社会发展计划,不断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2、建立联系制度。建立村级卫生监督指导员挂钩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各村民小组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3、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职。要围绕环境卫生整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每年解决一项或几项实际问题,促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共同做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三、职责与要求

1、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有环卫保洁队伍,落实人员、经费。垃圾应定点密闭收集,日产日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对垃圾收集点进行消杀。

2、公厕有专人负责清洁卫生,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无露天粪坑。3、道路平整,环境整洁,家禽牲畜实行圈养。4、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

5、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现象。6、庭院清洁,物品堆放整齐。7、村民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个人行为要求: 不得有下列行为:

1、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食品包装等废弃物。2、乱倒垃圾、污水、粪便。

3、乱搭、乱建、乱贴、乱画、损坏公共卫生设施。4、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5、在公共场所无放养家畜、家禽。

五、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工作

1、要进一步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教育力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宣传。要经常性地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宣传与健康教育宣传,并根据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适时开办专题栏目。

2、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促进社会共同进步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新风尚,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村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或板报,每两个月至少更新一次内容。

六、检查考核

加强督查力度。由村两委组织人员进行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以确保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对村环卫保洁人员每半年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人员予以更换。

村委会

4.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篇四

--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纪实之五

2008年8月,鹰潭率先在全省建立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以党小组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的新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事务理事会制度,组织开展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通过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村民的自治能力、夯实了农村基层组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群众的卫生陋习和居住环境,呈现出“三个明显改变和三个明显改善”,即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变,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户的卫生习俗明显改变,垃圾分类处理得到广泛认同;乡、村干部作风明显改变,工作绩效得到群众好评;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相互融洽了;邻里关系明显改善,相处更好了;城乡关系明显改善,相互贴近了。这是多年来农村没有过的喜人景象。模式:一次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全新探索

在推进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中,我市确定了一个基本思路:根据“原态垃圾”中的各种物质属性进行分类,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处理,将其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使“垃圾”不成为污染物,而成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农村垃圾处理“2+5”模式、集镇垃圾处理“三三六”方式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和思路而被提出的。在农村推行“2+5”垃圾处理模式,“2”就是落实农户和保洁员两个操作主体,“5”就是指对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的5种方法。在集镇实行“三三六”垃圾处理模式,就是落实居民、保洁员和垃圾处理工三个操作主体,通过三个处理环节、六种方法对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

这两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对农村的有机垃圾、无机垃圾、灰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处理,在操作中做到了“乡镇组织,能承受、做得到;农民主体,能接受、做得好;自然村为单元,好操作、坚持得下”。实践证明,实行“2+5”和“三三六”垃圾处理模式,可以有效做到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运作一体化、成本节俭化。处理无害化,就是对“原态垃圾”实行日产、日清、日处理,做到不出村庄、就地消化,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利用资源化,就是对非有机垃圾中的废旧塑料、橡胶等进行回收利用,将有机垃圾处理与沤制农家肥和开发沼气池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运作一体化,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或回收利用,或密封储存,或用炉焚烧,相互衔接,过程连贯;成本节俭化,就是缩短了工作链条,减少了处理环节,有效降低了设施建造、工作运行、劳力投入、组织管理的成本。做法:建立体制机制,激活农民主体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工作,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全市三大基础性工作之一。为此,我市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执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挂点督导、责任追究、考核激励等制度。33位市级领导挂点督导乡镇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卫生清洁”工程。

全市各相关部门积极跟进,形成了协作联动机制。教育部门广泛开展学生“三项活动”和教师“两项活动”;卫生部门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推行了农村医疗机构的生活垃圾分别纳入自然村、集镇统一处理;交通部门在县乡村道路沿线公共区域进行了垃圾治理试点;公路部门在境内所有国道、省道、县道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农业部门着重抓了垃圾处理工场大型沼气池的使用试点示范;供销部门加强垃圾废品回收网络建设;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低保户与保洁员对接对象,每人每月安排低保补助;各级妇联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巾帼行动。

治理农村垃圾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单靠政府号召、政府投入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当作自己的事,自己动手,积极配合,全民参与,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从根本上为治理农村垃圾提供不竭动力。

为此,我市以自然村为单元,结合农村特有的亲缘、血缘、地缘的实际,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让村民中威望高、能干事、有热情的“核心人物”进入村民事务理事会,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做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延伸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手臂。成效:实现三个改变,改善三种关系

人能改变环境,环境同样也能改变人。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我市农村干群、村民邻里、机关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农民的观念,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都随着“卫生清洁”工程的开展得到重大的改善和转变。鹰潭掀起的这场卫生革命,奏响了一首文明新曲。

5.XX县农村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 篇五

为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做到农村卫生厕所有人管护、有经费维护、有日常监督,努力实现新建卫生厕所“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群众满意一户”的目标,特制定以下长效管护机制。

一、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引导、属地实施、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有偿服务” 的原则,建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配件供应、检查维护、粪液清运、资源利用体系,努力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坚持做到“五有”:一是有制度,明确具体实施办法和责任人;二是有标准,明确维修、抽取、转运、处理的具体要求;三是有队伍,配备精干高效、责任心强的管护人员;四是有经费,保障日常管护工作的开展;五是有督查,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管护机制的落实。

二、基本原则

(一)管护长效化。

参与改厕的村庄都要加强对无害化卫生厕所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农村改厕后续日常管理落实到位、设施维修养护及时到位,避免重复改造和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二)运作市场化。

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或个人多方参与改厕检查维修、定期收运、回收利用等工作。实行必要的有偿服务,建立完善管护服务价格补偿机制。在市场化运作条件尚不成熟的乡镇,乡镇、村两级要合理安排人员,做好管护服务工作。

(三)农民主体化。

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要求,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改厕后续管理和维护。培养农民群众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共同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美好家园。

(四)责任明细化。

加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后续服务管理机制建设,明确乡镇和村级责任,做到责、权、利统一。厘清部门责任,调动社会力量,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进合力。

三、实施方式

(一)建立管理协调网络。

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具体落实,形成“县—镇—村”的管理协调网络,实行“县级协调,乡镇落实,村(居)负责”制度。

(二)成立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队伍。

各乡镇要按照市场化服务的原则,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管护单位,组建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队伍,要确定专职管护人员,公布改厕后续管护服务电话,由管护单位具体承担厕具损坏的维修、粪液清掏和无害化处理。目前尚不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乡镇,乡镇和村要合理安排人员,做好管护服务工作。原则上,每500—1000户改厕户要建立1个改厕管护服务站,每个服务站设管护人员2—3名,在村公开栏公布改厕服务电话,具体负责服务区域内改后厕所的维修维护、定期抽运粪液进行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协调、处理管护过程中的矛盾。

(三)及时维护和管理。

化粪池出现堵塞和损坏、粪液收集满池由各乡镇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队伍及时进行清理维修,改厕农户粪液抽取时间一般为两月一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抽取时间,但每次抽取相隔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清出的粪渣和粪液作为有机肥使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厕所化粪池粪污满溢或直排现象,确保厕所内外环境卫生。

(四)灵活选择粪液无害化处理方式。

原则上每2000户改厕户配备一辆小型抽粪车,定期为农户抽取粪液,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排放。主要排放形式如下:

一是就近排入污水管网进行统一处理。

依托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以相邻村庄为单位,由小型吸污车定期将粪液统一收集,运送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二是探索生态有机肥资源化利用。通过与大型种植企业(户)合作,由受益方进行改厕污水收集,并将收集的粪液粪渣作为有机肥使用。

各乡镇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创新处理方法,选择合理、科学的处理方式,进行改厕后续粪液、粪渣无害化处理。

四、考核奖惩

农村改厕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和乡镇应全面加强对各村改厕管护工作的检查考核。

(一)考核人员组成。

考核人员由县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工作人员和乡镇工作人员组成,考核监督员由各乡镇分管领导组成。考核监督员不参与考核打分,对考核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二)考核方式。

采取县和乡镇两级考核方式进行。县级每半年对各乡镇改厕后续管护工作落实情况,采取查阅台账、实地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考核(具体考核内容详见附件)。当天确定要考核的乡镇,随机抽取考核乡镇2个改厕村庄,对厕所使用、粪液清理、环境卫生等进行抽查,并量化打分后,将考核成绩在全县通报。乡镇原则上每两月考核一次。

考核结果作为拨付管护资金的主要依据。

五、资金保障及拨付办法

(一)资金来源。

农村改厕长效管护工作经费按照县、乡镇、农户三方共同出资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年为每个改厕户免费抽取两次,多余抽取费用按照市场化运作进行收费。

1.县级补贴。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拨付的长效管护资金、整村推进奖补资金和县本级预算。

2.乡镇投入。乡镇财政根据实际收运费用进行适当补贴,原则上不得低于县级财政补贴。

3.农户自筹。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农户适度缴纳厕所粪液抽取费用。经县级验收合格后的卫生厕所,乡镇或原施工单位应给予一年免费维修,超过维修期后产生的维修费用由农户自行支付。

(二)资金管理。

按照有关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资金使用相关规定,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

六、相关要求

(一)加强宣传,提高改厕后续管护知晓度。

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包括印发宣传材料、设置宣传公示牌等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农户正确使用卫生厕所,提高改厕后续管护工作知晓度;公布监督电话,受理群众反馈意见或建议。

(二)加强监督,确保改厕粪污及时清运。

各乡镇要加强监管,禁止管护单位(人员)清运粪污乱排乱放,防止二次污染,同时保证接到农户需求通知后3天内及时清运。

(三)探索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各乡镇要通过设立“改厕户服务微信群”等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厕所管护工作效率,确保厕具坏了及时修、粪池满了及时抽、抽走之后有效用。

农村厕所长效管护工作已纳入乡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要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附件:XX县乡镇卫生厕所长效管护考核细则

附件

XX县乡镇卫生厕所长效管护考核细则

序号

项 目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权重

得分

队伍建设

成立改厕服务工作站(有文件或挂牌,且正常工作),专职维护管理人员不少于2人,并且人员信息对外公开,群众知晓。

未成立改厕服务工作站,无专职维护管理人员的扣5分;管护人员信息未对外公开的扣5分。

制度建设

缺订并落实改厕长效管护责任制度,并将管护人员信息公布在户厕醒目位置。

未制订改厕长效管护责任制度的扣5分,未在改厕户的户厕内公示管护人员信息的(姓名,手机号码),发现1户扣1分,本项分值扣完为止。

工作落实情况

管护人员要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掏和维修时要留有照片资料。

未在第一时间上门维修,调查时,群众不满意的扣2分;无清掏和维修照片资料的扣2分;发生一次到县投诉,调查属实的扣5分,市级以上每例扣10分。

经费使用

改厕长效管护经费使用合理、规范、专款专用。

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专项资金,资金使用有详细完整记录。发现一处违规使用扣5分,本项分值扣完为止。

厕所使用完好率

改后厕所能长期正常使用,厕所使用群众满意率较高。

6.乡镇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篇六

各处室,XX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巩固、扩大我区的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成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经区管委会研究决定,建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一、建立领导工作机制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持续深入地开展,全区上下必须要本着高度重视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管理,落实好各项长效管理措施。

成立XX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领导小组,由XX区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高峰担任组长,XX区党委副书记、副主任xx担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各处室负责人作为组员。下设办公室(创卫办),由主要职能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全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的协调和推进。制定详细的创建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分解责任、落实措施、积极推进。

二、建立责任目标机制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是一项标准高、要求严的实事工程,必须建立责任机制。首先要制定好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其次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提出工作要求、责任单位

和相关责任人,定期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要将目标任务纳入各部门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落实责任追究制。

三、切实加强管理,实行督查制度

按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各项目和重要工程都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达标要求,XX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安排对全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实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月度检查和季度督查制度。

四、注重网络管理,抓好专业队伍

建立长效管理的网络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城市管理工作思路,建立区、办事处、居委会三级卫生城市管理网络。

整合创卫资源,加强创卫工作培训,各职能部门要做到明确标准、明确职责。注重部门单位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环境卫生各类专业队伍管理,细化工作职责。

五、强化联合执法,开展专项整治

在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和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成果中,对一些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屡禁不止的现象,实行依法管理,联合执法。集中各方力量,采取固守或突击的办法,开展违章搭建专项整治、非法食品加工场所整治、“五小”行业专项整治等,并巩固整治成果。

六、坚持常抓不懈、切实有效管理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中的管理动态性极强,易出现反复的情况,必须要落实各项长效管理具体措施,长效管理的根本关键就是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狠抓管理质量。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有效的专项管理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安居环境。

七、加强监督机制,及时处理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法律监督,坚持依法巩固扩大创卫成果。并及时处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日常督查。由工业区创卫办组织实施,实地随机抽检,着重督查重点地区、难点热点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

(二)专项督查。由区创卫办和专项工作牵头单位共同组织实施,根据创卫进展情况,确定主题开展,着重督查工作差距大、进展缓慢的的项目。

(三)领导督查。由区创卫领导小组带队,着重解决创卫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方式有定期检查每年两次、不定期检查。

(四)社会督查。邀请专家对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建设规划及具体项目进行巡查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组织社会各界、市民代表,开展对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反映调查和整治成果满意度进行调查;区创卫办开设创卫投诉热线,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

(五)条块督查。区各处室、办事处根据创卫责任分工,负责对本处室和本辖区创卫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八、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素质

实现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目标的关键是提高居民素质,只有全区人民确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才能使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早日实现。必须进一步加大创卫工作宣传力度,形成上下齐心、同创共建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定期刊播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专栏,培育人们群众的城市意识,促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全区主要道路、公共场所设置一定数量的大型宣传牌。各部门要开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宣传专栏,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将健康教育的工作辐射到全区的每一个角落,提高市民科学、合理生活的健康理念。充分发挥群众的自主参与作用,不断增强群众参与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的自觉性,让人民群众成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行为主体,共同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贡献力量。

九、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奖优罚劣

以政府投入作为引导,实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考评结果,对在创卫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已达标单位但工作出现滑坡,达不到标准的要督促整改。对那些不达标并整改不及时的单位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该

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以此确保长效管理目标的落实到位。

XX区管委会

7.乡镇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篇七

为加快推进XX区住宅小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全覆盖工作,加强住宅小区环境卫生规范化、长效化管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和服务水平,确保小区干净整洁,管理有序,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XX物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建立区、街道、社区“一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小区管理工作体系,明确小区管理各方主体责任,加强住宅小区环境卫生规范化、长效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XX区住宅小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全覆盖工作,确保小区干净整洁,管理有序,确保辖区内各种物业服务形态的住宅小区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有序推进小区环境卫生规范化、长效化管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和部门监管中的“短板”,进一步提升XX区住宅小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水平,有效减少群众投诉,切实改善小区环境,努力创建干净整洁、管理有序、宜居和谐的新小区。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管理,切实提高物业企业服务小区的水平

1.加强物业企业行业监管。依据《XX市物业管理条例》及《XX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物业企业按照收费办法公示并执行服务标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方式对物业企业落实服务标准情况监督检查,开展企业自查、街道社区日常检查、物业行业主管部门每半年组织一次联合抽查的方式,推进物业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对于物业企业服务不到位的,责令其限期整改。连续两次检查不达标或整改不到位的,由区住建局、发改局、市监局对相关人员进行约谈整改,约谈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上报市住建局建议列入失信黑名单,停止参与本市前期物业管理投标,劝其退出所服务小区。

2.积极开展达标创优活动。按照《XX市住宅区前期物业服务等级指导标准》,对各物业服务企业服务等级与服务内容进行检查,鼓励物业企业创建优秀示范项目,以此引领促进小区环境卫生有效提升,长效保持。

(二)分类施策,切实加强非物业企业服务小区的管理

1.完善产权单位管理。对产权单位单一,管理主体明确的小区,可尊重居民意见由产权单位继续管理。产权单位主管部门、街道社区应指导产权单位按照小区实际情况制定物业服务标准,街道社区应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在小区内进行通报,对检查中发现产权单位未按服务内容落实服务标准的,街道可要求产权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向产权单位上级部门发函或通过媒体曝光,督促其整改达标。对于产权单位管理不善,又拒不移交的小区,街道应组织产权单位主管部门、产权单位、居委会、业主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创造条件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指导引导业主引入市场化物业管理。同时,产权单位必须移交小区配套的物业管理及经营性公共用房的使用权。

2.强化社区保障性管理。对管理缺失的小区,由社区兜底,实行保障性管理。鼓励街道办事处成立民办非盈利的物业服务中心,居委会成立分中心,参照《XX市市区住宅区前期物业服务标准》,针对不同小区实际情况,由社区居委会征求居民意见,确定服务收费标准,制定小区管理办法和业主管理公约及议事规则。服务中心利用小区内公共资源取得的经营性收入,纳入物业服务费中,统一管理使用。可通过政府环卫等公共服务延伸进社区的方式,提供小区基本保障服务。实施保障性管理发生的合理成本,由相关业主缴纳服务费。

3.扶持业主自治管理。对居民愿意实施自治管理的小区,由街道、社区居委会引导业主成立业主自治机构,制定符合实际的自治标准,建立健全业主管理公约和议事规则。居委会作为监管主体,应加强日常检查督导,及时处理服务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积极组织指导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委会,实现小区的共同管理。对管理不力的业主自治机构或业委会,街道社区负责召开业主大会重新选举小区自治机构或业委会,或决定引入市场化物业专业管理。

(三)多向发力,切实提升住宅小区环境卫生治理水平

1.提升老旧小区整治水平。区住建局牵头各街道对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改造范围,实施有序改造和整治,并作为保障重点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老旧小区经整治改造后环境卫生显著提升。

2.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工作。突出党建引领效能,促进“红色物业”党建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物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物业企业管理层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牵头,社区“两委”班子、业委会主任、物业企业负责人、党员代表、业主代表共同参与的党群联系会议制度。把党组织嵌入物业企业、业委会,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对于社区保障管理、产权单位管理、业主自治管理不力的小区,由街道社区负责引入市场化“红色物业”企业进驻服务,实行过渡性物业费补贴。居委会(业委会)负责选择企业,划定物业管理区域,签订不低于5年的合同,明确服务标准,每半年

进行考核,合同期满前物业企业不得退出。区财政给予三年补贴,补贴标准为第一年0.3元/平方米/月,第二年0.2元/平方米/月,第三年0.1元/平方米/月,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及财政补贴方案进行奖补,补贴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分别承担,三年后不再补贴。

3.切实发挥物委会作用。将业委会统筹管理纳入社区治理,做好工作指导和协调服务,成立各街道社区物委会。街道物委会由区有关部门、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业主代表等组成,主要负责协调处理辖区内物业管理重大矛盾纠纷,指导辖区社区物委会工作,组织协调辖区业主大会的成立和业委会换届工作。社区物委会由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楼院长(居民代表)、物业项目经理、社区辅警等组成,主要职责负责督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职责,协调解决社区物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各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发挥物委会作用,协调指导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同时指导业委会规范运行,依法监督物业企业严格执行物业服务标准。

四、职责分工

区直各相关部门、各街道社区要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按照职责做好住宅小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工作。

1.区委组织部负责“红色物业”牵头抓总工作;实现物业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指导“红色物业”承接老旧小区工作。

2.区民政局负责将物委会、业委会统筹管理纳入社区基层治理,指导街道社区组建物委会,引导社区居委会积极承担小区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督促社区物委会切实发挥作用。

3.区住建局依据《XX市物业管理条例》负责辖区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托物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不断提高物业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负责组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指导、督促各街道对物业服务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业务指导,推动物业行业健康发展。

4.区城管局负责依法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加强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5.区市监局负责对小区商业经营活动监督检查,对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经营、发布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强化小区电梯安全运行的监督检查,及时做好电梯(特种设备)困人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6.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住宅小区环境卫生日常治理工作,是第一责任主体,要明确专职科室和人员,建立日常巡查考核制度;负责辖区“红色物业”进小区工作;负责辖区物委会、业委会的成立及指导监督工作;负责对小区内私搭乱建、圈占损毁绿地建车位、破坏公共设施、住改商、噪音扰民等损害居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制止,对于不听劝阻的要上报区综合执法部门依法处罚。

五、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住宅小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区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区住建局局长、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局长、区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区住建局、区民政局、生态环境分局、区市监局及各街道办事处主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负责全区小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工作的宏观协调及指导工作。各街道应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好辖区小区的环境卫生综合管理的工作。

(二)压实属地管理责任。

各街道办事处是小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的具体责任单位,要明确责任科室、责任人,落实人员和经费。负责业主大会和业委会成立、换届及其日常活动的指导监督;监督服务主体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协调物业服务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关系,调处小区矛盾纠纷;落实对物业企业“弃管”小区的临时托管。推进“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体制,及时召开民政、城管、住建、市监、派出所等部门和水、电、暖、气等专业经营单位、居民代表、物业企业参加的联席会议,及时解决问题,把“看得见的管的住、管的好”。

(三)加强舆论宣传。

各相关部门和街道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小区管理政策法规,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小区共治共享共责观念,积极支持服务主体提供服务,依法收费。同时,街道办事处要完善组织保障,发挥社区能动性,加大缴费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切实能改善小区环境卫生面貌可行的长效方法。

(四)强化检查督导。

区政府将小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工作纳入重点督导内容,加大对各职能部门以及各街道督导检查力度。

8.乡镇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篇八

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深入开展,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县人大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据此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所取得的成效。我县现有农村人口约70万人,据统计,全县农村日均垃圾量约490吨,人均日垃圾量为0.5—0.8kg。农村垃圾主要成份有:食品包装袋、厨房残渣、塑料废品、破旧衣被、家庭旧废品、果皮、木屑、尘土、杂草、茶叶、家禽(畜)粪便等。

2006年以来,我县深入开展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有7个乡镇和75个村被列入垃圾治理示范镇、村。从整治情况看,各有关乡镇、村基本能按照“六个有”的要求,积极探索并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是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建立保洁费筹措制度。大部分村是按每人每月壹元标准收取保洁费。二是按每千人配备一个卫生保洁员和一辆保洁车,保洁员每月工资在300—400元不等。三是开展村容村貌大清理活动,包括清除陈年垃圾、改圈、改厕、清障、排水、建设若干个垃圾堆放点等,要求各家各户配备垃圾桶。四是成立理事会,由村两委干部、老人协会有关人员、村民小组长等组成,负责收取保洁费、监管、协调等工作。五是制订卫生公约,广泛宣传,上墙公布。从整治的效果看,各整治村的村容村貌均有了较大的改观,保洁队伍基本能保证日常运作,村里垃圾大部分能集中收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省市“家园清洁行动”验收组的验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有些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认为“垃圾风一吹就跑了,污水太阳一晒就干了”,不愿“花冤枉钱”;有些村民认为环境卫生整治是政府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存在“政府要我整治,政府就会出钱”的思想;有些村民舍得花钱盖别墅却不愿交每月壹元的保洁费,特别是在拆迁、改路、改厕、改圈、建垃圾池时,一旦牵涉到自身利益,往往以各种理由加以抵触,或要求巨额赔偿。

2、规划滞后。目前全县大部分村还没有编制总体规划,抢建、乱建、偷建行为大量存在,建设用房没有按规划也“无规划可依”,导致“村容整洁”难以落到实处。此外,村民建新不拆旧的现象普遍存在,新房建在自家地块上,错落不齐,缺乏统一规划,新旧宅基地没有依法置换,浪费了土地资源,环境卫生整治比较困难。

3、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困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突出难题。在我县,大部分的行政村没有集体收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需各级政府和村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很多村难以落实,即使有投入也是负债整治。据了解,一个行政村单做测量和规划就得3—6万元,开展改路、改水、改圈、改厕、垃圾处理等基础性工作,每个村至少需要30万元以上,大部分村难以承受,环境卫生整治、日常保洁、后续管理因缺乏资金支撑而难以长期坚持。

4、垃圾难处理。目前,我县各整治村对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采取“户集、村收、镇处理”的方式,这种方式除了运输等运营成本较高之外,每个环节均存在一些困难,包括村保洁员经费保障困难;垃圾清运车没有封闭,运载时垃圾“一路飘扬”,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村道、乡道、县道等主要道路成为环境整治的盲区;乡镇中转站或处理场一般是简易堆放,没有处理设备、没有垃圾分类,容量也有限,垃圾堆积成山,产生新的污染源。有的乡镇垃圾堆场没有固定位置,造成村内整治,村外继续污染。

三、几点建议

1、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的积极参与相结合。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农村环境整治的根本目的是造福农民自己,正确处理好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的关系,从而变“要我整治”为“我要整治”,变“等、靠、要”为“自身努力为主,政府帮扶为辅”。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民讲求的是经济实惠、节俭办事。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注意换位思考,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尊重群众所创造的切实可行又经济的做法,防止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要以中心村整治为重点,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做好农村建设规划,必须坚持政府推动、镇村主动、部门指导相结合。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目前,我县镇、村建设规划严重滞后,全县尚有200多个行政村未完成村庄规划,而且由于镇、村财力比较紧张,要全部完成这200多个村庄的规划,任务十分的艰巨。建议出台推动镇村建设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县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于村级建设规划补助经费,采取分期分批实施的办法,争取再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县所有乡镇及行政村规划。县建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镇村规划、建设的督促和指导,在规划内容上,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要结合各村人文环境和历史特征,充分体现村民民主自治原则,在广泛征求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建设规划。

3、解决整治资金短缺问题,必须坚持政府投入与农民投劳筹资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村容整洁”的关键,而核心问题是资金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不能简单地把农民理解为“主体”,政府应当主动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主体责任,按照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执政理念及积极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建立积极有效的投入机制,解决农村环境整治中改水、改圈、改路、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才能有效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各乡镇也要在农村建立相应的投劳筹资机制。凡是可以用劳力解决的投入问题,都要用农民投劳的方式解决,允许一些有经济能力而无条件投劳的农民实行以资代劳,确保农民投入落到实处。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还可以实行农民有限筹资,拓宽筹资渠道。

4、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必须坚持循环经济理念。要根据村庄的经济状况、交通情况、环境容量来分类指导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探索多样化垃圾处理模式。可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方式。而位于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的边远村庄则可利用地形、环境容量的优势采取填埋、焚烧的就地处理方式;还可以在村庄内建立垃圾分捡场、有机垃圾堆沤场、无机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堆置场,由农村保洁员将统一收集的垃圾分为建筑垃圾、可回收废品垃圾、纯垃圾和有机垃圾等类别处理,建筑垃圾回填机耕路面,可回收废品垃圾销售给回收公司,废电池、医疗废弃物等有害垃圾采取县或乡定期巡回收集的方法处理,纯垃圾进行堆集焚烧,有机垃圾发酵后当农田、山林的有机肥。通过分类处理垃圾,不仅可做到垃圾不出村,省去一笔可观的运输费用,还可解决垃圾填埋场地的紧缺和土壤退化问题。塑料、酒瓶等可回收废品,可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认为,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根据“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探索垃圾分类处理办法,把垃圾变为可再生资源。

9.乡镇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篇九

各处室,XX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巩固、扩大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成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经区管委会研究决定,建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我区建立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遵循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和不断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整体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促进城市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努力把XX区建设成为最适合投资创业、发展与人居的集聚区。

我区建立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如下:

一、建立长效管理组织机制

建立以部门履职为主体,企业与居委会社区共创共建为基础,企业职工、居民群众自主管理为互补的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1、明确组织机构。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职能,XX办事处、各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健全组织网络。严格对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各项指标要求,落实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并要求积极主动履职;区内各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实行网络化管理体系;机关与居企事业单位结队挂钩,加强社区、居民小区管理;推行住宅小区楼长、楼道长义务管理制度,使长效管理工作落实到基层、贯彻到千家万户。

3、建立例会制度。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实行例会制度,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长效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4、实行目标管理。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列入区管委会工作绩效考核,并在区管委会工作综合表彰中设立专项奖。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科学制定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实行目标管理。

二、建立教育引导长效机制

由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XX办事处、各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具体负责。

1、以宣传我市建成省级卫生城市的重大战略意义和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的迫切要求为切入点,广泛动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实施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2、以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通过公民道德规范的宣传、学习和典型的示范带动,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尚德意识、文明意识,为实施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提供可靠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3、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卫生科室的业务指导作用;以健康教育阵地为中心,广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着重抓好广播宣传居委会、企业、社区、学校、行业和控烟等六大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促进全民卫生素质再提升。

三、建立区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由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XX办事处、各单位、各居委会具体负责。

1、区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执行XX区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要求,加强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XX区整体功能。在企业园区、居民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坚持环卫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的原则。

2、环卫清扫保洁管理。充分发挥XX区自身与办事处及各居委会保洁专业队伍的主体作用,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划片包干,一把扫帚扫到底”为主要内容的环卫保洁体制。环卫清扫保洁坚持做到夜间清扫,白天保洁;保洁时间每天主要道路不低于10小时,一般道路不低于6小时;主、次干道清扫保洁率达100%;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

3、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加快农村改厕计划实施,改厕率不低于90%,加强住宅小区中的公共厕所日常检查、监督,做到日常卫生保洁到位、周边环境卫生整洁、设施完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强垃圾收集容器管理,做到垃圾及时清运,定期清渣清垢,外壁面及时擦洗,周边无溢出垃圾,保持卫生清洁。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和生活垃圾处理场。确保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标准要求。严厉打击偷盗、破坏、侵占环卫设施的行为。

4、区容区貌执法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区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和道路边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本着“规范设置,凸显特色,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的原则,规范店牌和户外广告设置,加大“牛皮癣”治理力度。区内主要干道严禁各类流动摊点、店外店和出店经营现象。规范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管理,加强工地源头措施管理,将建筑工地环境卫生和文明施工等情况纳入建设项目管理内容。强化道路挖掘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开挖区内道路(含人行道)。加强道路及两侧综合管理。加大对乱倒、乱抛、乱扔垃圾行为的教育与处理力度。

5、集贸市场管理。依照城市管理、集贸市场管理和食品卫生管理的有关法规,加快集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划行归市、摊位归区、划线定位、亮证经营、明码标价,坚决取缔xx路、xx路路边经营摊点,加强人口密集区的市场规划和建设管理。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检查管理,确保符合要求。

6、区内交通秩序管理。严格执行道路交通法规,加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管理;加强路段交通管理,确保道路畅通。

7、区内河道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调引水源,畅通河道,不断改良内河水质;加强对涉河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及时查处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违规种植和各类排污行为;做好河道岸坡、水面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加强水利绿化景区的管护。

8、区内绿化管理。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指标要求,做好XX区绿化工作,做到区内主要干道四季常绿有花;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单位办公区和生活区等区域的环境绿化工作,并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9、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卫生管理。明确卫生责任区域,落实“门前三包”、“门内卫生达标”管理责任,实行“单位内部每日小扫除、周五大扫除,区内包干范围每月一扫除”的卫生管理制度。住宅小区要积极推行物业管理,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

10、城郊及城乡结合部管理。城郊及城乡结合部各项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居委会要强化卫生管理,达到无暴露垃圾、无露天粪坑、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违章“五养”等要求。城郊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XX区目标管理的重点考核,并与创建文明卫生居委会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四、建立城市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由XX办事处具体负责。

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强化环境保护执法,以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着力点,切实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以饮水安全和环境安全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清洁能源区建设为重点,加强烟尘控制、三产服务业油烟净化处理,严肃查处企业违规偷排污染物行为;以控制噪声为重点,加强工业企业、建筑工地、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噪声整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五、建立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治长效管理机制

由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XX办事处、各居委会、各单位具体负责。

加强对各类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特别是小餐饮、小旅店、小浴室和小理发店的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严格审查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条件,把好卫生许可关,督促公共场所和食品卫生从业单位完善硬件设施。加强居卫生室的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做好医疗废弃物及医源性污染的处理、计划免疫、重大疾病控制等工作。

六、建立病媒生物防制长效管理机制

由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XX办事处、各居委会、各单位具体实施。

坚持“防制结合,以防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病媒生物防制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画廊、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病媒生物的危害和防制方法,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坚持以生态防制为主,化学防制为辅,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环境治理,清除病媒生活孳生场所。坚持定期开展鼠、蝇、蚊、蟑螂的种群、分布和密度监测,进行孳生场所调查,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科学指导,不断提高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水平,抓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不割的范围内。积极控制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新机制。

七、建立文明卫生单位评审与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由管委会办公室牵头,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XX办事处、各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具体负责。

把创建卫生先进单位作为创建同级文明单位的重要条件。加强对各级文明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的经常性监督管理。文明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在复查、暗访中被认定工作严重滑波的,取消其荣誉称号。各级文明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健全自身长效管理制度,不断巩固提高XX区的建设和发展,在XX区建设、管理中起到先进示范作用。

八、建立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2、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卫设施建设、卫生设施建设、路边绿化、城郊和城乡结合部改造、病媒生物防制、舆论宣传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配套设施。

3、严格督查考核。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各单位内部每周检查一次卫生,各部门每月对下属基层单位进行一次卫生检查评比,各居委会每月对辖区内所有部门、单位和家庭进行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并张榜公布。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个季度组织一次明查暗访,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年底进行综合考评,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依据,视考评结果进行奖惩。

XX区管委会

10.乡镇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篇十

摘要:本文以新疆地区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为研究对象,利用DEA模型分析法,分别对所选样本的乡镇卫生院总效率指标值及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效率及组合效率进行评价,全面检测样本医院的效率,加强对样本医院规模发展和投入水平及方向的判断和预测。其次针对规模发展如何投入、投入多少的问题进行了Tobit回归模型测定,为乡镇卫生院适宜规模发展及乡镇卫生院管理者提供数据比例参数支持。得出结论:乡镇卫生院当ln医疗收入:ln诊疗人次:ln出院人数=1.06:2.01:1时,可达适宜规模。最后,通过选定地区的测定全区,在产出水平既定的情况下,财政投入冗余指标值可由原有20.87亿元,减少0.20亿元。为财政投入可调控空间值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政策建议在区域间的协调及统筹配置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适宜规模财政保障机制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中枢,与县级卫生机构和村卫生所上联下接、密切配合,建国以来曾与“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三大法宝”;其经验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影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如何实现乡镇卫生院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院内外急救、健康宣教、卫生监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基层医疗体系,是一项惠及民生、长期而艰巨、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这一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梦”实现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研究背景

截至2014年底,新疆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总计1122家,乡镇卫生院占比达79.50%,城市医院总计59家。从基本数据、固定资产及收入情况来看,新疆地大物博,人口密度较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乡镇卫生院以79.50%的机构占比数仅占用全疆6.12%的医疗资源,解决了全疆24.22%的住院患者和28.23%的诊疗人次,创造了5.19%的医疗收入,获得30.24%的财政补助收入。新疆的医疗资源目前状态呈现出“倒三角”型分布,发展规模与投入水平有待调整。

李克强总理说:“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循,要依照事务的发展规律解决问题”,医改的脚步是坚定而有力的,遏制医院强劲扩张势头的延续,是医改进入深水区的第一块绊脚石。新中国迎来的正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和“农村包围城市”正确战略。60年后,医疗卫生改革的理念创新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不是也可尝试一下“乡镇卫生院向城市医院”拓展?

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是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偿问题进行了有益研究,也对本研究的政策建议给予一定启示,但对以下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

第一,目前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偿研究上,仅仅是对补偿方式、补偿范围、补偿机制和体制的健全上做了有益研究,而在具体补偿测定和方法研究方面缺乏研究。因此,没能提出有数据支持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实现路径和解决方案。

第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地区间的差异性,尤其在西部民族地区样本的采集和重视程度上有所欠缺。对乡镇卫生院补偿改革的推进实施“一刀切”,未因地制宜的综合考虑地区因素和民族因素。

二、数据及指标的选择

(一)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数据部分来源于2014新疆地区卫生系统年报数据,选取15个地区汇总年报数据及15个地区所辖范围内的乡镇卫生院的年报数据。

(二)模型建立

1.指标选取

第一步,本文在专家咨询及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分别从乡镇卫生院规模、投入产出经济效率、投入产出社会效率、投入产出工作效率和财政投入水平等五个方面考虑,选出12个指标,详见表1。

第二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变异系数分析法,经过对业内人员咨询,将变异系数大于等于1.0的指标剔除,年末在职职工人数、平均开放床位、年末固定资产、医疗收入、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财政项目补助收入总额等7个指标进入后续筛选,以保证指标的灵敏性。

第三步,同时,对于第一步中的12个指标,通过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明确分析指标是投入产出指标选取相关性较大的,才可使效率模型结果准确。通过stata12.0直接得到各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最终确定模型所选指标为:年末在职职工人数、平均开放床位、年末固定资产、医疗收入、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同时确定规模效率产出指标为:医疗收入、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产出指标为:年末在职职工人数、平均开放床位、年末固定资产。

2.样本选取

首先将15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分析法BCC模型,进行地区间的规模报酬结果分类,结果见表2。

乡镇卫生院类型比较结果为:规模效率0.980>技术效率0.926。

其中,地区代码为:A、K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 C、F规模效率可达到1;D、J规模效率呈递增。由此乡镇卫生院的样本研究可从A、K、C、F、D、J地区中选取。

三、规模效益实证研究

(一)规模效益实证研究

1.效率有效性分析

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等级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效和无效情况做了具体分析,得出:乡镇卫生院技术效率小于1的有238家占乡镇卫生院样本总数的81.79%。技术效率不高是影响样本单元总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而影响技术效率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是资源浪费,技术效率通常被认为是管理水平的象征,涉及乡镇卫生院管理过程中各个方面。如:组织管理(包括财务监管、物流管控、医疗进入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医疗技术人员管理(在新疆地区,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平均占比15.92%,而乡镇卫生院仅占9.24%,技术力量分布不均衡严重制约技术的发挥);医疗技术设备(本次研究样本中,每床固定资产从0.5万元/床到44.6万元/床不等,发展极不均衡)。

2.效率组合分析

利用DEA方法对乡镇卫生院效率的评价判断各乡镇卫生院是否处于生产前沿面上,也就是研究乡镇卫生院在运行管理中是否能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可不同的效率组合对乡镇卫生院运行规划有不同的主导方面,有效无效的排列组合可有以下六种方式(见表3)。

乡镇卫生院医院效率集中反映在技术无效、规模无效且递增和技术无效、规模无效且递减占比达79.04%。说明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不均衡,53.61%表现为投入过剩,25.43%表现为投入不足。但资源配置水平、医疗服务项目完善程度和医疗技术水平明显不足。

(二)适宜规模相关性实证研究

无论是投入过剩还是投入不足,均存在需要量如何确定的问题。本文将投入产出模型中的规模效率指标作为因变量,分别将投入和产出指标作为自变量,利用Tobit回归模型,拟从中找到可拟合的线性关系,分别得到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间的系数比例关系,以试得出乡镇卫生院适宜规模定量测定,为财政投入水平测定提供依据,即得出2次回归结果。结果仅有规模效率与产出指标的Tobit回归通过了5%水平显著的验证。

即,当ln医疗收入:ln诊疗人次:ln出院人数=1.06:2.01:1时,可达适宜规模。可得在衡量需财政投入水平时可将收入、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的取对数的比值作为加大补偿依据。

(三)财政补助收入补偿实证研究

在研究了乡镇卫生院适宜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投入指标加入财政补助投入指标。在既定产出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即医疗收入实现13.90亿元,诊疗人次达1413万人次,出院人数达87万人次的水平下,通过DEA分析法BCC模型结果测算投入冗余松弛变量详见表4。

平均开放床位数指标水平可由原有22,554张,减少22张;平均在职职工人数指标水平由原有21,734人,减少349人;年末固定资产总值投入指标水平由原有13.90亿元,减少0.59亿元;财政及上级补助投入指标水平由原有20.87亿元,减少0.20亿元。投入指标的冗余为财政补助投入总量的平衡测定做出数据支持,也为政策建议在区域间的协调及统筹配置提供理论指导。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本文创新点

首先,以西部地区为例,结合政策关于“加强基层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的提出,并将乡镇卫生院也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对公立医院的分类,不再仅仅限定在医院等级水平上,而是结合区域特殊性,将医院按区域划分进行效率分析的基础上,按医院类型选出样本医院,使研究结果更加具有现实性。再次,对乡镇卫生院的效率组合分析,可以结合到具体单元,给出具体策略,并为财政补偿效率考核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对财政补偿保障机制的研究,建立在对医院适宜规模分析的基础上,使保障机制的实现路径更加明晰。

(二)建全适应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联动机制

随着人们对疾病预防理念的深刻认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到来促使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从单纯治疗逐步转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且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模式也已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多发病为主,本应承担基层医疗预防任务的社区及乡镇卫生院,由于大型医院的规模扩张,产生挤出效应,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效果不明显,医疗保健资源发挥不了应有的用途,甚至偏离了基本保健政策的实施方向,并最终引起医疗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偏低。

政府应加大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着力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适应现代医学目的的要求,采取多种限制措施降低卫生保健系统中住院服务的比例,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引导更多的患者获得基本保健服务并适当平衡两级保健间的卫生资源分配,将充足的财力、人力资源优先投向基本保健领域,使基础设施投入、适宜技术推广、基层卫生人才培育、远程医疗体系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理念推广以及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同步联动。

(三)推行乡镇卫生院的统一核算体系

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控模式,推进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增强以技术效率动因的内部运行机制。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实施要逐步落实到乡镇卫生院,并能有效构建和完善的卫生财政补偿,政府并须建立对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情况和运行效率进行监控的信息通道,关键着力点在于乡镇卫生院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档升级。

首当其冲是细化全成本核算,使“管得住、理得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行精细化管理,将成本与绩效考核联动设置,激发科室内部管理,校准定额管理数据真实性。突破解决预算管理的没有定额依据的瓶颈问题,强化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性。在有效的绩效激励和严格的预算管控下,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数据和临床规范路径将逐步建立,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健全提供依据,并最终为医保补偿争夺更充分的话语权,进而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形成医疗资源的良性循环运转。

固定资产效能管理和内控规范体系建设并驾齐驱,并最终渗透到预算管理的定额、标准和依据范畴中。预算遵循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原则,是发展战略的起点也是精细化管理的终点。有计划的实施预算目标,就是落实部门的层级管理。

强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离不开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的整合。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平台的整合对接能够加大资金使用效率,有效追踪预算执行程度,精确成本核算,实现固定资产源头管控和实时监测,帮助医院提升内部运行管理水平的同时,让人工管理逐渐向现代化转变,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达到效益最大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政策方针,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锦囊妙策。

(四)强化财政补偿效率考核及分配机制

引入新的财政保障创新机制。从政府财政投入方面,可按工作量和服务质量、医务人员考核指标对医院现有的人力、物力的资源利用率进行补偿;重点补偿各类医院的预防服务、慢性病服务及医疗服务效果较好且成本不大;加大对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外部成本补偿;适当考虑医院科研承担比例,增加投入倾斜。并按综合规模效益指标实行季度追踪考核。

从医院投入方面: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收费方面,可通过医院合理提供医疗服务,并测定合理成本消耗,充分体现医疗技术知识的劳动价值和医疗服务技术含量的测定,区分不同级别医院技术水平的差距,分层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医疗质量呈梯度的提高;同时,可采取适当提高非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的措施,是其收益可用于弥补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导致的政策性亏损。

从医保支付机制方面,可完善按病种收费,实行按病种分类,定额支付的机制;以技术服务为主的治疗项目,应充分考虑技术难度,对医疗服务收费的保障性支付应高于其实际成本(含物资及人力消耗成本);为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服务耍求,不同级别区院和医生,医疗机制服务项目收费价格应差别定价,确定价格浮动的范围,幅度适当不应过小。

(五)数据包络分析的不足

数据包络投影值只能给出通过改革达到DEA有效后可能达到的投入、产出的目标值,不能解释 DEA 无效的具体原因。技术效率主要反映了乡镇卫生院管理的水平,规模效率反映了社会需求和乡镇卫生院供给之间的供求关系。非DEA乡镇卫生院必须根据乡镇卫生院自身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循,要依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解决问题,实证研究的也只是利用样本数据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及后续发展方向的指导。

参考文献:

11.关于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篇十一

关于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

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整洁、优美、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任务

(一)整治目标

1、道路两侧、居民巷道内无“四堆”(粪堆、草堆、土堆、垃圾堆),“四坑”(臭水坑、粪便坑、垃圾坑、污物坑),无白色垃圾,无乱搭乱建临时建(构)筑物。

2、院落整洁,畜禽圈养,粪便及时清理。

3、无占道经营、乱设摊点,摊位整洁,摆放有序,卫生设施完善。

4、废品收购点内堆放有序,四面有墙,大门完整。

(二)任务分解

1、村民:庭院内外卫生整洁,美化绿化;

2、村民小组:村组道路两侧5米内及居民巷道内“四堆”清理、“四坑”清除;

3、村:通村公路两侧“四堆”清理、“四坑”清除;

二、保障措施

(一)整治设施

1、村民家中有垃圾桶,垃圾桶由各村组统一配发,编号登记。

2、村民小组设立固定的垃圾堆放点。垃圾堆放点规格为3(长)×2(宽)×1(高)米,砖砌,装门,上有塑料布覆盖。

3、装备(租用)垃圾清运车1辆,车辆状况良好。

4、设垃圾处理场2个。垃圾处理场为坑式,要求容量足够,并及时填埋。

(二)机构人员

l、大学生村官兼任本村环境卫生监督员。聘用2名卫生保洁员(能胜任该工作,五保户、低保户、生活困难群众优先),参与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

2、村民小组组长兼任本组环境卫生协管员。可增设村民小组环境卫生推牌值班岗,以户为单位,由村民自行轮换值班。也可增设无职务党员环境卫生监督岗,协助管理本村环境卫生整治。有条件的村组,可以聘用专职卫生保洁员。

(三)资金保障

1、资金筹集。采用一事一议、公益费用支付、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集,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方式,严禁强制征收。

2、资金支付。所筹环境卫生整治资金,全部用于支付村组垃圾清运车辆购置(或租用)费,卫生保洁员、垃圾清运员工资,环境卫生监督员补助工资,卫生协管员工资,村民小组垃圾堆放点建设、居民垃圾桶配备等费用。

3、人员工资支付标准。卫生保洁员月工资标准为300元,具体根据实际工作量确定。

三、制度职责

(一)制度

1、环境卫生整治例会制度

(1)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会议由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集;

(2)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会议原则上要求每月至少召开一次;

(3)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会议内容:通报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4)会议内容要有记载,确定专人负责记录。

(5)参会人员:乡政府主要包村领导、分管领导、相关站所办负责人、各村负责人、各村保洁员。

2、环境卫生每月检查评比制度

(1)每月25号前由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2)评比标准参照<<中峪乡环境卫生检查评分表>>执行;

(3)检查评比中先进的个人,予以通报表扬;落后的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人员实施处罚。

(4)检查评比结果要及时张榜公布。〃

3、环境卫生分级负责制度

(1)村民小组负责监督、管理村民庭院内外环境卫生和本小组公共区域的整治工作;

(2)村上负责监督、管理、指导村民小组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4、环境卫生清洁逐级报告制度

(1)村民小组负责每日向行政村报告本组环境卫生整治情况;

(2)村上负责每日向乡上报告本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并报送有关统计数据;

5、环境卫生整治区域保干及属地化管理制度

(1)推行领导包骗、干部包组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干部工作责任考核;

(3)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属地化管理;

(二)职责

1、村卫生监督员职责:负责本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本村垃圾清运员、卫生保洁员、卫生协管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每天下午对所属各村民小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督查;如实填报相关量表;处理各类突发性环境卫生事件。

2、垃圾清运员职责:每日按时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对本村各垃圾堆放点上的垃圾进行彻底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每日对清运到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及时进行填埋;运输途中做到垃圾不泄漏,不遗撒。

3、卫生保洁员职责:每日按时作业,对村公共区域进行保洁,确保公共区域卫生整洁,不留死角;对负责区域产生的垃圾,做到随产随清。

4、环境卫生值班岗职责:每日按时上岗,督促村民搞好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清扫村民小组公共卫生区域;协助卫生协管员做好本村民小组垃圾处理工作;防止违规倾倒垃圾。

四、保洁程序

1、每日晚20:00至次日早8:00为村民向垃圾点倾倒垃圾时间,倾倒垃圾后要及时覆盖。

2、每日早8:00至12:00,清运垃圾完毕。清运到垃圾处理场的垃圾要及时进行填埋。

3、每日早8:00起,村民小组环境卫生值班岗督促各农户搞好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清扫本组公共区域卫生。

4、每日早8:00起,卫生保洁员上岗,进行村公共区域卫生保洁。

五、督促检查

1、村卫生督查员对所属各村民小组的环境卫生状况每天应至少督查一次,及时登记督查结果。

2、乡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每天督查一次所有村组的环境卫生状况。

六、考核奖罚

(一)考核

1、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

2、对评选出的先进村组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检查验收一次,合格的授予先进称号,不合格的取消先进资格,并将结果在全村通报。

(二)奖励

1、每月评选出的先进垃圾清理员、卫生保洁员,由村颁发流动小红旗,奖励10—20元。

2、连续1 2个月保持先进的垃圾清理员、卫生保洁员,每月给予60元的奖励工资。第二年不能保持者,年底取消奖励工资。

3、每季度评选出1个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组,在环境卫生督查通报中进行表扬。

(三)处罚

1、对每月的后进垃圾清理员、卫生保洁员,在环境卫生工作会议上通报批评。

2、每后3位的垃圾清理员、卫生保洁员,每月工资下降40元,第二年连续3个月优秀者恢复原工资。

3、每季度的1个后进村组给予通报批评。

上一篇:张庆民:271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下一篇:夏季交通安全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