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心得:师爱的魅力

2024-07-31

班主任工作心得:师爱的魅力(精选10篇)

1.班主任工作心得:师爱的魅力 篇一

师爱的智慧学习心得

师爱的智慧学习心得一:《师爱的智慧》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师爱的智慧》这门课,我收获了很多。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师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溺爱是一种伟大的给予,同样会使孩子遭到毁坏”。

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确是这样”。我们学校个别杰出的教师从班级值日到班里活动的安排;从作业的督促到不停地与家长的沟通;从同学矛盾的处理到同学个人爱好发展面面俱到、处处过问,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最终弄得自己疲惫不堪,满脸倦容,而学生也不买他的帐,反而变得松散,毫无斗志,问题百出。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那就是老师的过于干涉、过于溺爱,而不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现在正是心里不成熟阶段,就好比是一颗小树,除了浇水施肥之外,还需要把他们生长过程中滋长出来的一些小枝桠砍掉,从而长成一棵苍天大树,因此在表扬和赏识之外负责的批评也同样很重要。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同样正确的批评也能够使学生受到教育,从而严格的要求自己,提高抗挫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就比方前几天我在初二某班听一节语文课,讲台上的老师正在讲的眉飞色舞的时候,外边一个同学打报告,打完报告说道”老师让你们男生和女生出来”。这时这位老师就急了:“让男生和女生都出去还上不上课了”。我想此时这个学生会的同学肯定感到委屈,不过这个学生在老师说完之后就补充道:“让你们班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出来”。当时我就感觉这个老师厉害的有点过分,可转念一想,这个老师批评的也对,我想通过这件事之后那个学生肯定对自己今后的措辞会更加的注意,难道说这样的批评不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吗?

>师爱的智慧学习心得二:师爱的智慧学习感悟>>(1331字)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在读了《师爱的智慧》之后,我被书中的精彩论述所折服,从而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师爱。

在平日的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认为师爱就是关心、爱护学生,读了《师爱的智慧》中的走出师爱的误区,让我认识到在教育中没有爱是不行的,但光有爱是不够的。不科学的“爱”有时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伤害。还记得我有一个学生叫周大志,是一个单亲学生,父母离异后,他随母亲一起生活。家中很是清苦,这些情况,是我在一次家长会中了解到的。大志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属中上游。我从内心萌发一个念头,帮帮这个孩子,于是平日里给他准备了学习用品,课间与他聊天,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并经常鼓励他。大志也知道我在他身上投入的爱。我十分希望我的关爱与呵护能使大志懂事,在班上努力地学习和生活。所以有时发现他的一些缺点,我也只是轻淡地说说而已,生怕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大志在这样的“关爱”下,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越来越不听话,例如:跟同学打架,跟老师顶撞,交一些坏朋友,成绩明显下降。

此时我也感到有可能是太过于关爱造成的结果,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冷淡他”,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不去找他,看见他,故意视而不见,只是通过别的同学去了解他的情况。谁知我对他的态度一“冷”,他反而“热”了起来,主动跑来找我。我想:好,既然你来找我,就得听我说。经过几番攻坚,大志终于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因为他是单亲家庭,所以,总怕别人看不起他,所以他就故意表现强悍,结交不良朋友。听了他的话,我告诉他:“一个人要被别人看得起,就得有德行、能力,而不是哥们义气。看看你妈妈,你也应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听了我的话,大志流下了眼泪,望着我说:“老师,我知道了。”之后,大志变了,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这一次的事件中,我认识到教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适当地惩罚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他们。学生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没有失败哪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需要自信,同时也需要挫折,没有挫折哪能锻炼他们的自信。因此,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我们的出发点是爱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激励学生要灵活,就像寒假中给每一个孩子一张奖状,在有的人眼里或许会觉得这是泛滥,第一有必要给每一个孩子奖状吗?第二每一个孩子是否都有拿奖状的资格呢?读了书中对激励方式的阐述,我认识到当我们脑海中出现此类问题时,已经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学习成绩和一技之长看成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哪些与成绩无关但也同样重要或者更加重要的做人的品质,以致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后进生,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他们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或表现极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不能单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像对待产品一样,以正品、次品和废品给学生分类和定义,而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都能进步。要抛弃单一的衡量标准,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正如书的扉首语中所说:“教育中没有爱是不行的,但只有爱是不够的,师爱还应该充满智慧。”我们只有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会让师爱有科学的方向,避免进入误区。

>师爱的智慧学习心得三:《师爱的智慧》学习体会>>(1189字)

我想我是爱每一个学生的,但是怎么去爱,其实我不懂,也许这是因为缺乏经验。但是通过这次师德培训,结合暑假的学习,我突然茅塞顿开,收获颇丰。所以我谈谈“怎么用心”这方面的体会。

首先要用真诚去换取学生真心。福建徐敏副教授给了我们一点提示:“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通过这样的假设,可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我想学生是喜欢学习的,因为人天性好奇,但是对事物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就要去创造出他们喜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这里的方法方式值得我们去思索和研究。黄老师还讲到了一点:“要认真、执着、民主地去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一步步走向成功。”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说实话,我做得并不好,特别是在执着这点上。比如,面对喜欢故意捣蛋的学生,我批评教育一两次后,如果效果不明显,连我自己都会丧失信心,觉得自己教育不好他了。我想,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更加执着,更加耐心,去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关心帮助我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要踏踏实实做个“教书匠”,要具有“匠心”。匠者,总有一颗“匠心”。一段普通的木头,在木匠的手里变成一把精美的椅子;一块普通是石头在石匠手里会雕刻成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为何在一般人看来和普通是东西,在匠人的手里会变得异乎寻常?因为在匠人眼里,这段木头、这块石块,已经幻化出他们心目中的那件艺术品了,这就是他们“匠心”所在,即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作为教师,我们从一般的教育现象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吗?一个不肯做作业的学生,家长无可奈何,而你却能作一番研究:是不会做?是作业太多?是讨厌老师?-------当你最终破解者这教育之谜,让学生回到学习正轨上的时候,你也发现了教育的秘密。我们常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爱也没有教育”,而匠者启发我们“你要看得到每个孩子未来可能的那个样子”,于是,我们就有了“爱的智慧”,也就有了匠者那样的“匠心”。

再次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尽心。莫言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却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成功对我们语文老师有责着很大的启示意义。这让我们更加深信,小学教育,不仅仅是师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捍卫童年,保护好学生的成长空间,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基。做到这点,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行业,都会有积极意义。所以,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而不是拔苗助长。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在孩子心里种下“好多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种子,让学生远离那些机械的练习,我们语文老师应当给自己每位学生找到吸引学生成长的那份“水饺”,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兴趣、潜质等,给学生的成长提出科学的建议和策划,指导他们正确成长。

“师德”两个字很好写也很好说,喊出口号很响亮,可是现实教育中却是虚的。所以,师德教育之后我们所有教书匠们都应沉下心来想想,我们该怎样去“爱”学生。

>师爱的智慧学习心得四:《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746字)

“爱就是实事求是的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老师,我认为不同的人我们得不同的对待,当让不是“偏爱”,对待优秀生“眉开眼笑”,对待中等生不声不响,对待后进生“大吼大叫”或者忽略不计„„这种做法显然有失公平,我们得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让其在自身发展中得到提高。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必须深入到学生内部,跟学生平等的交流,平等的对待,让后进生觉得老师一直也很关注我,而不是让后进生以一种自卑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校园生活。同样,我们可以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们有什么话都愿意和自己说,让他们体会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陪他们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真正意义上减少与孩子的距离感„„让孩子都充满梦想,并且为梦想努力。孩子们的梦想是美丽的,为这梦想努力的孩子也是最快乐的!同时,鼓励后进生和优秀生之间交朋友,让他们互帮互助,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找到契合点,更能体会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为我把孩子们当朋友,所以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课,面对我课上提出的问题,他们争着抢着回答,都想表现一下。他们对课堂不是恐惧的,而是像在和大姐姐一样一起学习,他们都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每次我让同学们附属课文的时候,我们班的后进生也都会积极的举手„„爱要公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简单问题多提问后进生,复杂的问题留给优等生中等生,让他们参与课堂,在课堂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尊重每个个体,认识到他们独特的个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成长,这也就是我心目中的师爱!

真正的师爱,不是为了成绩而忽视孩子未来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成长„„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始终与孩子们保持心与心的交流,让师爱温暖着每一个孩子!

2.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 篇二

利用APEC会议放假期间,我学习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余敏副教授的《师爱的智慧》专题讲座。在这次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感情是人类的灵魂、行为的动力。推动力总是来自感情,才智永远只是一个指挥手段或控制手段。”是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

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我以为师爱就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督促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自从学习了《师爱的智慧》,才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师爱是智慧的爱。

记得以前在平日的教学过程当中,我总是给孩子们集体上思想教育课,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以后才能过上好生活。借着思想教育课的光芒,我就大肆的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包括早自习、午休时间、自习课时间等等,可是时间久了,我发现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取得进步,反而退步了,学生的上课状态也懒散了,思想不集中,搞小动作,作业也频繁出现不认真、糊弄事的态度。这也是我认为孩子们越来越不听话、愈来愈不好管,也使自己觉得工作太累,更萌生出敷衍了事的念头。面对这种情况,我虽然也曾经反思过自己,但是总找不到真正原因,总是把原因放在学生和家长方面,认为家长督促的不够,教育的不及时。直到学习了余敏老师的《师爱的智慧》,读到最后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

对学生的爱是强制性的,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需求,为了成绩,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我的爱没有使学生感到快乐,反而是压力,他们每天在这种爱的压力下学习、生活,进而把这种消极的爱的压力反应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的态度上。

师爱是一种抵达学生心灵的情感。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老师要带着情感上讲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不仅仅是智力的提升。它是师生情感上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思维的互动。弗洛姆说:“爱就是实事求是的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

记得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时,我给班级中考试前十名的同学发了奖品,以激励他们在今后更加努力学习,考取更好的成绩,同时也让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自从学习了余敏教授的“师爱是智慧的爱”这一小节内容,我认识到我已经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学习成绩看成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哪些与成绩无关但也同样重要或者更加重要的做人的品质,以致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后进生,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他们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或表现极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不能单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像对待产品一样,以正品、次品和废品给学生分类和定义,而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都能进步。要抛弃单一的衡量标准,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正阳学生才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在奇迹,创造新人。”我们只有用爱与学生交流,才会创造出优秀的班

集体,才会使“桃李满天下。”

五年二班

3.班主任工作心得:师爱的魅力 篇三

近年来,中国教育遭到各方吐槽。我们有必要为学校的作用正一下视听。所谓学校,字面意思一个是“学”,就是学习不会的,知识,技能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所谓“校”,就是校对,规范。俗话说:“刀子不快石上磨,人若不会世上学”。学校就是学习和打磨人性的地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行无惧。无论是从传统意义看,还是从互联网文明时代看,无所畏惧,没有规矩都是孩子成长的大敌。在打磨人性上,尽管中国教育整体情况堪忧,都是学校教育的作用难于替代。这一点,仅仅是,教育的形式已经给我们足够的启发。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学校的教学形式为什么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围坐在下面听?这种形式,从小学到大学,从古至今,从中国的孔夫子到古希腊雅典的学园,都是这样。那这种形态的学校,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消失呢? 在古代,孔夫子或者雅典学园时代,教育当然只能采取这种形式。那时候,师生之间传播信息几乎只有老师当面讲授这一个手段,印刷术、广播、互联网的发明都是后来的事情。

可是到了今天,人们已经有了无数种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手段,传播信息的成本是可以低到忽略不计的,效率高到不可想象。其他很多领域都被信息技术颠覆了,像邮件、媒体、购物等等,基本上都有了新的形式。可是为什么在教育领域,几千年前的教育形式还是现在的主流? 从信息传播技术的角度来说,电视出现之后,大部分课堂教育在理论上就可以被替代了。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看到过一则史料,当年8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办电视的时候,确实就有政协委员提案,给中央算了一笔账,说中国的教育欠债太多,办大学可能来不及了,通过办电视来办教育,是一种省钱的好办法。当然,后来大家知道了,电视没有成为教育工具,反而成了全民的娱乐工具。等互联网出现以后,又有人提出了类似的想法,最新的传播工具为什么不能改造教育呢? 对啊,在互联网上,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交流和互动,且不受时空的阻隔。现在,世界上最优秀大学的教学视频也可以在网上找到,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最优秀教师的指点。大量各行业的专家,在网上孜孜不倦地讲授他们的毕生所学,不管视频还是音频,应有尽有。如果你想获得知识,完全没有必要辛辛苦苦报名去学校,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那么,那种面对面的课堂教育真的过时了吗? 可事实是,“古典式”学校教育不仅没有消失的危险,甚至连衰落的迹象都没有,还反而越来越重要了,从中国学区房的高价还一路上涨就可以看出来。不仅中国,美国照样有学区房的概念,美国的家长们也是想尽各种办法,花大价钱让孩子进入好学校,其他国家的主流人群其实也差不多。这就奇怪了,知识传播的手段越来越高效多元,但是大家对于学习知识的地方却越来越认死理,越来越单一。对这件事的解释恐怕只能是:人们在学校里寻求和得到的,其实不只是知识,而是其他东西。这个其他是什么呢? 你要是在互联网上获得知识,非常简单,点击几下键盘、鼠标或者屏幕就可以了。不过,你放弃和中断学习,也是同样简单的。但是如果你去上正规的学校,那就要麻烦费事得多:要报名、考试、注册、交学费;要按时来到课堂,衣着整齐地坐在那里,不能随便走动;要服从教师的指挥和管理,比如发言要举手,要按时完成作业,要参加考试,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得到一套约束办法,让你不能或者不舍得轻易放弃。这就要说到学习的本质了,学习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

所谓“快乐学习”、“轻松学习”是自欺欺人之论,谁信谁上当。充其量,快乐学习理论仅仅是对少数学霸型的学习天赋极高的孩子起作用。对人群的大部分而言,学习本身的艰难和辛苦,任何所谓互联网工具也不能替你减轻。所以,暂时没有任何一个互联网工具或者其它工具能称之为“轻松、快乐学习的神器”。据说,美国已经开发了提速十倍的“超级学习方法”,但是其价格昂贵,恐怕仅仅是培养海豹突击队超级精英的烧钱大法(1小时耗资100万美元)。而且,这种方法适应性极差,大部分人不适合。即便人类科技一日千里,“超级学习方法”或者科幻电影里“信息直接输入”的学习方法依然遥不可及。老百姓实际上都清楚,“这个世界充满高科技,可是它们与你没关系,因为它们需要太多的money”。所以,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100年内很难改变。

4.师爱的智慧 篇四

《师爱的智慧》课程中,师爱是无私的爱这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最深,通过学习理解和日常教学生活深深地体会到教师是最伟大的职业,教师是最平凡的职业。师爱是一种奉献,师爱更是一种责任。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

在学习中,徐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就是要教会孩子理解爱,懂得爱,并传递爱。新时代的儿童,得天独厚,拥有最丰富的物质和最幸福的人生体验。他们是时代的宠儿,一切都好似唾手可得,来得是那样容易。这也恰恰造就了他们不知惜福、不懂感恩的特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的道路更是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我们要抓住各种教育的契机,利用课堂或随机事件,带领孩子们理解爱,发现爱,懂得爱;让孩子们在被爱和被关怀中,学会感恩师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进而让孩子伸出自己友爱的双手,用纯真的热情和炽诚的心,来回馈社会,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

教师的爱是无私的爱还体现在教师的“给予”,无论是在做人、做事、还是传授知识,教师的给予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爱都是相等的,不分多少的,不分远近的,世界上只有教师这个职业,在传授的知识时是毫不保留的不求回报,这是有区别与其他职业的,在工厂里徒弟向师傅学习技术时,师傅是不会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全部的技术传授给徒弟的,因为如果把全部技术传给徒弟的话,徒弟就会超过师傅,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师傅失业的危险,所以师傅都会留一手,这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需要。但教师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是不会留一手的,教师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学生超过了自己,那么才是教师最高兴和最自豪的事情。

5.师爱的智慧 篇五

学了《师爱的智慧》后,感触颇深。师爱是智慧的爱,我们除了无私的给学生爱,还要智慧的去爱他们。

一·师爱是践行在两个规律的基础上:一是教育规律;二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师爱的前提是教师对爱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了解与理解。

学生是完整的人,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及侧面是不同的;在发展中,学生都会犯错误,跌跟头。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少年英才与大器晚成皆有。

弗洛姆说:“爱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法,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尤其是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在高科技和互联网时代,代纪的时间在缩短,不同代纪之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与冲突不可避免。

师爱是学生所认同、所接受并在学生 成长中产生积极影响的情感。是以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接纳、学生的变化为标志。面对 00 后的学生,教师不能想当然的用自己的想法来“推导”学生的心理和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更不能用自己理想的方式和模式去“塑造人”。教师应该进入到学生的角色中去,“以己之心,推己及人”,把对方的情感转化为自身的心灵体验。

从了解到理解,懂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所做所为。从理解到引领到提升。这就是师爱的智慧。

师爱中没有尊重和平等,那么爱就有可能蜕变为支配、占有和强制。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感情和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外在的强制性的爱只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平等的、尊重的爱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师爱的智慧集中体现尊重和平等中。

二·师爱的智慧是艺术与能力的高度结合。

能力:对爱的理解力、对爱的表达力、对爱的接受力、对爱的提升力。

艺术是高度个性化的爱的表达方式。

6.师爱的智慧 篇六

(一)师爱是无私的爱。教师就要热爱这个行业,并愿意为教师这个职业奉献终身。我们只有“想”做好,才“能”做好。我们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立足教育,奉献青春。

(二)师爱是智慧的爱。师爱不是溺爱,不是无限制的给予;也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智慧的爱需要鼓励,包容和拒绝。

7.师爱的智慧作业 篇七

此时我也感到有可能是太过于关爱造成的结果,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冷淡他”,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不去找他,看见他,故意视而不见,只是通过别的同学去了解他的情况。谁知我对他的态度一“冷”,他反而“热”了起来,主动跑来找我。我想:好,既然你来找我,就得听我说。经过几番攻坚,大志终于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因为他是单亲家庭,所以,总怕别人看不起他,所以他就故意表现强悍,结交不良朋友。听了他的话,我告诉他:“一个人要被别人看得起,就得有德行、能力,而不是哥们义气。看看你妈妈,你也应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听了我的话,浩然流下了眼泪,望着我说:“老师,我知道了。”之后,浩然变了,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这一次的事件中,我认识到教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适当地惩罚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他们。学生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没有失败哪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需要自信,同时也需要挫折,没有挫折哪能锻炼他们的自信。因此,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我们的出

发点是爱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激励学生要灵活,就像寒假中给每一个孩子一张奖状,在有的人眼里或许会觉得这是泛滥,第一有必要给每一个孩子奖状吗?第二每一个孩子是否都有拿奖状的资格呢?读了书中对激励方式的阐述,我认识到当我们脑海中出现此类问题时,已经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学习成绩和一技之长看成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哪些与成绩无关但也同样重要或者更加重要的做人的品质,以致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后进生,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他们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或表现极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不能单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像对待产品一样,以正品、次品和废品给学生分类和定义,而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都能进步。要抛弃单一的衡量标准,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教育中没有爱是不行的,但只有爱是不够的,师爱还应该充满智慧。”我们只有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会让师爱有科学的方向,避免进入误区。

人只有受到某种激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激励的作用同样是不小的。所谓心理激励法,是指教师用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鼓舞和激励学生,使之采取积极的行动,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建立心理目标并运用一些心理的促进力量使学生积极去达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对集体进行,也可以对个人使用。激励集体的方式有:(1)唤起集体荣誉感的方式,如动员学生向优秀班集体挑战,为本班取得的成功开个“再攀高峰”的庆功会等。(2)不断设置新高度的方式,犹如跳高,当运动员跳过一个高度时,教练员就在鼓励的同时,设置新高度。运用这种方式与遵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相似,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不断“跳一跳摘果子”,促使其向预定的目标发展。但要注意,运用这种方式不可要求过高,怎么跳也摘不到“果子”,也不可要求过低,不跳就能得到“果子”,那就会失去激励的作用了。(3)以教育者亲身体验激励,通过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人生的追求以及取得的成绩,给学生以启迪,激励学生向教师的行为“看齐”。激励个人的方式有:(1)从失败中挖掘成功因素的方式,在学生的“短”中看其“长”,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扬长补短,不断进步。2)用名言警句开导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行动表现,随时送上几句名言警句激励学生。教师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精练的短语,给学生以激励。(3)即景生情随机施教的方式。

我和学生的故事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很多值得怀念、值得留恋的人和事。其中,有这样一个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叫杨辉,第一次在教室看到他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感觉到这个学生有一股灵气,并且在目光中我觉察到了他性格当中的另外一种桀骜不驯的神气。但是第一感觉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后来,我通过其他老师了解到,他很聪明,但是特别调皮捣蛋。但我还真的想不到这样的一个学生竟然会有那么坏?起初我不相信,但是,事实无情的打碎了他在我眼中的形象,彻底抹杀掉了他在我脑海中的良好的第一印象。事实证明了老师们的话。

开学时间不长,我就发现在课堂上,他总是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屡教不改。下课的时候,经常会和其他同学起冲突,捉弄同学、捣蛋,都有他的份。一次,在教室里就发生了一起比较严重的违纪现象,而肇事者就是杨辉同学。那时有学生告诉我,他在教室里泼水,我急匆匆地赶到教室一看,只见满地都是水,有很多书本都在水中打着漂,有好几个学生的书包也湿透了,一片狼籍,看到我来了,都呆呆得看着我,而杨辉却正拿着水桶朝另外一个学生的身上泼去。

我当时不由分说,把几个泼水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其他的学生都很快地认了错,而只有杨辉好像革命烈士一样,说什么也不愿意认错。于是,我把他一个人留下谈话。我用设身处地的方法,引导他学会换位思考。我问他:假设别人在教室里面胡闹,把你的衣服、书包、课桌椅全部都弄湿了,你会怎么想?再说,如果这些东西都弄湿了,你还怎么用?你会不会感冒、生病?后果会有多么严重?虽说,泼水是玩儿,但是,玩儿的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这么多的问题。

经过我的这一番教导,杨辉同学很快承认了错误,而且用最快的速度写了检讨,从检讨书当中,我看出了他的真诚的悔过之心。我见他确有悔改之心,我就答应不把这件事告诉他父母。当时,他非常感动,保证不再重犯。我和他之间就有了互相信任,以后他都特别听我的话。

从那次泼水事件以后,我发现他在平时更加团结同学了,而且做事更理智了。我不由得感到一阵欣慰。

杨辉同学的确非常聪明。这样的学生不是学不好,而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没

有学习的动力、或者是精力没有完全投入到学习上来。于是我在平时和他的谈话中有意识的渗透一些学习方面的知识、在上课的时候刻意的多提问他,对于他的作业也进行特殊的照顾。特别是在他在做对了一道题、完成了一份漂亮的作业后,我往往会给与他肯定、鼓励。

正如我所期望的,杨辉同学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学习的刻苦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以前是我找他提问,找出他学习上的问题;而现在却常常是他主动来找我问问题。其他的老师也都觉察到了这一点,也逐渐的改变了对他以往的看法。

8.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基石 篇八

——听慈红霞讲座有感

6月19日,聆听了慈红霞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在慈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感召下,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感慨良多。佩服慈老师出口成章的好文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却让人的内心受到震撼;羡慕慈老师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母子情,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直让人的心灵得到洗涤。

师爱,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慈老师的教育历程中仿似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爱,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爱,让她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信,回归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带着讲座的激情,结合自己近半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有两点体会:

一、微笑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师生到底该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天天板着脸的教师就是学生最满意的老师?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世界需要爱,需要微笑。

微笑是魅力,是能力,也是魄力。微笑,是风度,是力度,也是气度。微笑着带班,整个班都会微笑!微笑是教师的招牌,微笑是爱学生,爱教育最基本的表现。

凭借着微笑,我们师生有了平等,有了宽容,有了仁爱,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我喜欢微笑着看学生的慢慢成长,即使学生做错了我严厉批评后,也会微笑告诉她们怎么做才是最好。微笑,幻化出了神奇:育,因它而美丽;教,因它而快意。微笑着欣赏,彼此看到的全是风景。我们的眼中从此不再会有“坏的学生”,他们心中的老班也变得潇洒、英明。微笑着倾听,成就了最好的沟通。少了武断,没了隔阂,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清澈、透明。

二、柔能克刚,遇事缓处理

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步,遇事要三思而后行,怎样才能入情、入理、入耳、入心。一次午自习,发现班中一个男生在玩手机,之前已经强调N遍,不能把手机带到学校!不但带来了,还在自习课上偷玩。当时我非常生气,二话不说,就把手机没收了。转身之际,发现学生一直盯着我手中的手机,欲言又止,我灵机一动,把手机关了,拿出电池,说:“电池归你,手机归我,接着看书吧”。下课后,这位学生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要知道,以前他违反纪律的时候,总是和我据理力争,从来没有主动认错的时候,今天是破天荒头一遭。事后一想,如果当时没有把电池给他,让他保留了自己的小秘密;如果当时大声对他进行呵斥,也许就不会出现前面的这一幕。其实,学生的情感世界是非常单纯的,要想走进他的内心,就要以心换心,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话到嘴边留三分,处理问题时冷处理比大声呵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9.师爱的智慧.doc 篇九

我们爱学生,学生也会爱我们,同时,我们也能从工作

上获得更多的乐趣。师爱“既是给予,同时又是获得”。在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我对这句话的印象最深!

我曾经教过一位学生,他上课不专心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完不成作业,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很让人头疼。我每次找他交流时,总是被他排斥,总是不配合,难以和他深入交流。我时时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呢?后来,我了解到: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不物正业,导致了家庭矛盾日益剧增,他父母经常争吵不休,他的母亲便离家出走了。他的母亲是外地人,自从走了就无音讯。母亲出走后,父亲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对家里事不闻不问,更别提管教他了。他还有一个小妹妹,兄妹俩与他奶奶相依为命。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一下措施:用爱心让他感到温暖,在日常生活学习,多多给予关心,使他在点滴的关心中感到温,增强了他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如:笔坏了及时递上一支,早上空腹上学时,送上一块面包,练习本用完了,给他一个新本。在一件件小事中,让他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他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你对我真是太好了,我会用心学习的。简单的话语却深深地感到了我。

以集体的力量感染他,鼓励全班同学与他多接触,还采用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帮助他。了解他喜欢和谁一起玩,就让他喜欢的同学和他一起玩,他有了进步及时表扬,让他感到集体的温

暖。从而逐渐感到对集体的爱。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在上课时也能积极地举手发言了,回家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和他玩得小伙伴也多了,现在他的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

通过这一事例,使我感到:“师爱”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有人讲,师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于“师爱”的话题很多,经典论述也很多,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爱”,“爱”成了教师工作中的永恒主题。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教师的爱,对学生而言是无私的,他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暖流,是师生之间心理相融的黏合剂。这是一种含有友情又超越友情,含有真爱和挚爱的教育爱。

因为教师爱,让我见证了孩子的进步。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一个学生如果能经常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这不仅会激起他学习的热情、自信及对师长的尊重,而且还能使他通过自己所感受到的爱,养成关心他人的积极情感态度,增强主人翁意识,从而逐步升华为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对社会国家的爱。这就要求老师积极主动投入到工作中去,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脾气,当前思想状况,对管理的态度等等。勤于观察,把敏锐的目光延

伸到学生活动的每一点,每一处,注意一日生活秩序的每一个环节。善于从学生细微的行为表现中窥探其心灵的奥秘和隐情,特别是对“困难学生”心灵的奥秘的及时把握,只有全面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经过梳理、剖析,才能“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0.师爱的幸福 篇十

----我的育人故事

蓦然回首,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已经度过了二十三个春秋。在和学生的相处交往中,我深深感到:班主任工作虽然平凡,但平凡中却担负着别人无法取代的崇高使命;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辛苦中却蕴含着别人无法体会的深刻幸福。

去年教师节前夕,我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老师,感谢您,感谢您教我读书写字,感谢您对我的关爱,您是我一生中永远值得尊敬的人。祝教师节快乐!

发短信的孩子叫小娜,是我去年刚带毕业的学生。就在去年临近毕业时,家中的变故让她备受打击——

那是清明返校的第一天,作为班主任的我发现她与以往有点不对劲: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在热烈的谈论假期的见闻,而她独自趴在桌子前,神情哀伤,似乎哭过的眼睛里有泪光在闪烁。和印象中的那个曾活泼幸福的为我讲述她在爸爸妈妈打工的城市里读书、生活的小女孩判若两人。到底是怎么了?是和同学闹矛盾?还是谁欺负了她?我走过去轻轻地问她:“小娜,怎么了?”她抬起头,欲言又止,眼泪像是断线的珠子一个劲地往下滴。“有什么心事就跟老师说说吧,你不能解决,看看老师能不能帮到你?”我说道。“是不是家里发生什么事了?”我揣测着说,似乎是说到了她的痛处了,她一下子伏在桌子上嘤嘤地哭了起来。见此情形,我只得简单地安慰了她一句,便无奈地离开了教室。

对于这个孩子,我知道她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一直在外打工,但她一向是挺阳光的。如今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如此伤心呢?我该如何开启孩子的心扉,让其吐露心声,了解事情的原委,还原一个快乐活泼的她呢?一时成了我心

中的一个困惑。

回到办公室,我拨通了她家的电话,是她年迈的奶奶接的电

话。在电话中,我得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原来就在清明节的前

一天晚上,孩子的爸爸因为遭遇车祸去世了,了解到如此不幸的消息,我心情沉痛地放下了电话。遭受如此之大的家庭变故,孩

子内心承受的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对孩子的身心是多大的伤害和

摧残啊!我该怎样去安慰和帮助这位不幸的孩子呢?

办公室里,我耐心地安慰和开导着小娜。我告诉她:爸爸走

了,不会再回来了,但你还有爱你的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和同

学,你一定要振作起来,悲伤和消沉,是爸爸也不愿看见的。要

学会坚强,要化悲痛为力量……

教室里,孩子们正商量着到底该怎么去帮帮小娜,我因势利

导,一次特殊的班干会召开了;主题班会“献出我们的爱”在班委的精心组织下开展起来了……

小娜的家里,孩子们的慰问信随同捐款一起送到了小娜的手

中。

小娜耽误的功课在帮扶小组的帮助下赶上了。

为了让小娜尽快地从失去父亲的伤痛中走出来。在课堂上,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我总是让她起来回答,及时给予赞

扬鼓励……课外,我有意识的让她融入集体生活,让她帮老师,帮集体,帮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大

家对她的关爱……渐渐的,她的笑容多了,学习更专注了,发言

更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密切了,组长工作也更负责了……毕业

测试中,她的成绩不但没下降,还上升了不少。寒假前的某一天,已上初中的小娜在奶奶的陪同下来到我家。

小娜的奶奶告诉我:“小娜这孩子在家里经常念叨老师,老是说要

找时间来看望老师,还商量我拿点东西……这蛋和红薯就是她从我们老家背下来的。”奶奶边说边把篮子递了过来。

“不,不,还是你们自己留着吃吧。”看着满满一篮的蛋和红薯,我仿佛看见了孩子背着背篓在长达十几里的山路上艰难行进的身影。

见我不收,小娜几乎哀求说:“老师,您收下吧,值不了几个钱。”

“这鸡蛋是小娜暑假喂的鸡下的。鸡还没下蛋的时候,小娜就叫她爷爷把鸡蛋攒着给老师。这红薯是我们小娜到地里挖的……”奶奶说,“老师,你一定得收下……”

多么真诚、多么善良的孩子啊!此刻, 一股暖流从心底涌上,我深深地感动了。是啊,当我们怀着师爱之心撒播爱的种子时,谁说爱的种子不会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当我们用真诚的师爱为孩子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去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时,谁说我们不能收获一份属于我们的幸福?

反思:

上一篇:有理数的加法初中数学教案下一篇:我在倾听中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