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通知

2024-08-01

转专业通知(共12篇)(共12篇)

1.转专业通知 篇一

2011年学生转专业工作通知

校内各学院:

为了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2009版)中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相关规定,我校即将启动2011年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转专业(学科大类视同专业)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2011年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如下:

组 长:康灿华

副组长:信思金

成 员:张开鹏 周 洪 赵海信 梅建新 熊 兵

2、各学院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原则上应包含所在学院各专业负责人,负责学院转专业的具体工作。

二、转专业的对象及人数

1、本次转专业的对象为我校2009级、2010级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其中:

① 2009级学生原则上可在学院内部申请转专业;

② 2010级学生可在全校范围内申请转专业。

2、各学院根据本院的办学条件和能力,确定转出与转入学生的适当数量。其中:

① 学院可以批准转出专业的学生比例不超过该专业年级学生总数的20%。

② 学院可以接收转入专业的学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该专业年级学生总数的10%。

三、学生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转专业

1、学生确有拟转入专业的专长或兴趣,已修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在75分以上(含75分),且无不及格课程的;

2、学生因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隐瞒既往病史者除外),经校医院检查证明确实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其它专业学习的;

3、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

注:满足条件二或条件三的学生申请转专业时,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四、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转专业

1、在校期间因违纪(或违法)受过处分者;

2、定向培养的学生、体育特招生、国防生;

3、正在休学或保留入学资格者;

4、入学后已有转专业记录或转学经历者;

5、有关外国语中学推荐的保送生(非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科技类竞赛获奖者)不能转入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不能转入非艺术类专业;航海类专业(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专业)学生不能转入国际合作教育试点班以外的非航海类专业。

五、办理程序及时间安排 1、2011年5月9日前,各学院向教务处报送本院的《转专业工作实施细则》、《学院2011年转专业计划安排表》(空白表见附件1),要求同时报送纸质材料及电子文档各1份; 2、2011年5月17日,教务处在校园网上公布审批通过的各学院《转专业工作实施细则》及《2011年转专业计划安排表》; 3、2011年5月18日-2011年5月27日,学生向接收学院咨询,填写《武汉理工大学学生转专业审批表》一式二份(空白表见附件2),交现所在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4、2011年5月28日-2011年5月31日,学生所在学院对学生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后将一份审批表转送接收学院(另一份存学生所在学院),同时向教务处报送《学院转出学生统计表》(空白表见附件3),要求同时报送纸质材料及电子文档各1份; 5、2011年6月1日-2011年6月7日,接收学院组织考核; 6、2011年6月8日,接收学院将学院录取结果(《学院转入学生统计表》(空白表见附件4)及《申请转专业学生汇总表》(空白表见附件5),电子及纸质材料各1份)和相关材料(学生转专业审批表、成绩单等)报教务处; 7、2011年6月9日-6月28日,教务处按转专业条件进行审核,学校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8、2011年7月1日前,教务处在校园网上公示拟批准转专业学生名单; 9、2011年9月1日前,教务处公布正式批准转专业学生名单。

六、教学管理

1、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后,其教学要求按转入专业的培养计划执行,需免修或补修的教学环节,由教务处教学研究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

2、学校批准转专业的学生自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起到新专业学习,相关手续在此之前办理。

七、本次所有转专业的学生自2011-2012学年起按转入后的专业缴纳学费,学校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八、注意事项

1、转专业涉及学生的权益,各学院应予以充分重视,务必将此项工作及相关政策传达到学生。

2、学生需如实提供本人材料,学生所在学院要对学生的申请材料及申请理由进行审查,对于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取消学生转专业资格。

3、各学院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转专业工作实施细则(包括:转专业工作小组组成、转出及接收学生转专业的条件、学院录取原则、考试或考核的内容、方式、安排等),做到标准明确,条件公开,程序规范,过程明朗,手续完备。

各学院《转专业工作实施细则》及《学院2011年转专业计划安排表》公布后,接收学院要公布咨询安排,并指定专人面向学生咨询。各学院应加大专业介绍的宣传力度,重点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前期及后续的课程设置进行说明,以减少学生转专业的盲目性。

4、接收学院录取学生时,对于因满足转专业条件中第一条而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考查学生已修课程的成绩,择优录取。

5、学生提交转专业申请后,如果因个人原因需要撤消原申请,可在“拟批准转专业学生名单”公布1周内(7月8日前)向学校教务处提出撤消请求,逾期不再受理。

6、学生在校期间只能申请转专业一次。学生应在充分了解各专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提出转专业的申请。转专业申请一旦经学校正式批准,所有学籍及相关部门信息予以变更,学校不再受理学生要求转回原专业的申请。

7.现正在文科专业学习的学生申请转入理工科专业或者现正在理工科专业学习的学生申请转入文科专业时,原则上需降级学习。其它跨专业类转专业的学生,是否需要降级学习,由接收学院考核后确定。

(注:本条所述文科专业特指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授予文学或法学学位的专业;理工科专业特指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授予理学或工学学位的专业。)8.在申请转专业期间,学生应安心在现专业学习并参加期末考试。正式批准转专业以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将取消其转专业的资格:

①因违纪(或违法)受到处分或待处分者;

②因满足转专业条件中第一条而申请转专业的学生,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必修课程(含实践性环节)考核不合格。

九、本通知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转专业通知 篇二

一科学教育专业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分析

科学教育专业学生转专业的原因与其他专业学生转专业的原因有相同之处, 也有其特殊性, 但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学生的专业观直接导致学生转专业的行为。事实上, 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对专业的认识是相当抽象和模糊的。研究表明, 对专业的不了解或不甚了解是引起本科生转专业的一个重要因素。”[1]现在就读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很少冷静去思考自己适合读什么专业, 只是考虑高考的分数或听从家长、老师的意见, 大部分学生对这个专业不了解, 导致他们入学以后发现自己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

(二) 科学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暂不看好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双向选择’转变为‘自主择业’, 加上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多,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2]对大学毕业生来说, 就业是其走出校门要面对的第一个最为严峻的挑战。而由于社会需要和人们的观念等原因, 不同的专业的就业前景是不同的, 而且差异很大, 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这样的名词。

科学教育专业是一个新兴发展的专业, 其就业前景不可能像一些成熟发展的专业那样就业前景光明、明确, 毕竟新兴专业的发展和被社会接受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这就使一部分同学对该专业失去兴趣和信心。

(三) 身体原因及听取家长、学长或同学的意见

大部分同学转专业是出于主观意愿,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转专业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 而是因为身体不适合继续原专业的学习。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 未来的职业很大可能性是从事教师行业, 作为一名教师, 不应该有很严重的口吃, 所以, 有严重口吃的同学就可能转到另外的专业进行学习。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转专业是听取了家长、学长和同学的意见。

二对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建议

高校允许大学生转专业, 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体现了高等教育对学生爱好兴趣与自由选择的尊重, 是对以学生为本位教育宗旨的回归, 使得高等教育更个性化。”[2]然而处理不好将会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 存在着一些忧患。社会学者杨东平说:“转系、自由选择专业背后有一个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观, 就是学习自由。选择什么专业是学生的权利, 保证的是一种学术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有高质量的学习和研究。”[3]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转专业是由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 如果能够从更深层面上对科学教育专业进行完善, 其效果更有利于专业建设。

(一) 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指导

从主观上看, 科学教育专业学生转专业从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就埋下了“伏笔”, “有些是迫于高考没有发挥好, 怕落榜, 只能选择所谓“冷门”专业, 有些是服从志愿成为调剂生的;还有些学生对所填报志愿的专业完全不了解, 只是听从家长或老师的意见与安排;更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一些所谓“热门”专业的影响, 在选择专业上“一拥而上”, 盲目入学, 入学后一段时间才认识到所学专业并不真正适合自己。”[4]

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是通过专业的调剂而来的, 根据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专业的盲目性是导致学生入学后转专业的这个原因, 可以加强对高中毕业生的填报志愿的指导。

(二)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 并且加强专业教育

科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的是通识教育, 通俗地说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通才”, 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但是掌握的知识广而不精。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我们应该定位好学生的培养目标, 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一门专业知识的专业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教育才能的“通才”。

(三) 优化课程体系

转专业的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对课程设置和师资不满意, 因此要完善科学教育专业就必须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 我国的一些高校已经实行了按类招生的改革办法, 如北京大学除外国语学院外, 其他院系在招生时不设置专业, 而是等考生入学后再选专业, 学生在一年、二年甚至是三年后还可重新选专业。[5]就科学教育这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来说, 可以先设置专业但不规定是哪一个方向, 等经过一到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 然后再确定具体的一个方向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 , 这样就既适应了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设置, 又让学生有了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因对所学专业不了解而盲目转专业学生的人数。

其次, 从教学实践方面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教育实习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科学教育这种综合性很强的专业, 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实习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重要手段, 也是获得初步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习中选择哪门课程作为实习的内容, 及怎样应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教学突发性事件, 这都需要学生具有教学实践的经历。因此, 要多给科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最后, 根据科学教育这一专业的特点及各个地方对人才需求的不同, 制定适合学生的培养目标,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配备相关专业的教师和设备。

(四) 探索不同形式的培养模式

“副辅修制教育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在我国部分高校中已开始实行, 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副辅修制一般允许学生在进入大学二年级时, 可申请除主修专业外的另一个专业作为副辅修专业进行学习, 学生毕业时如按学校规定修满相应学分, 学校将根据学生完成的学分数分别颁发不同层次的第二学士学位证书。”[6]科学教育专业在一些地区一段时间内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那么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知识来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 以应对激烈的竞争。所以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申请副辅修其他专业。也就是说当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读到大学二年级或者三年级时, 可以申请跨系选择一个专业 (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作为自己辅修专业, 完成相应的课程和获得相应的学分后, 可获第二学士学位,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在就业时的筹码和分量。

(五) 拓宽科学教育专业的就业途径

目前,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教育部统计, 大学毕业生人数从本世纪初的100万左右, 上升到2003年的212万、2004年的280万、2005年的338万和2006年的410万, 每年的增量都在60万左右。2001年到2005年, 全国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只有70%、65.5%、67%、73%和72.6%。”[7]因此, 就业问题成了转专业的同学最为关注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转专业的学生都会考虑就业问题, 所以拓宽科学教育专业的就业途径就成为了解决转专业问题最重要的方法。

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其主要就业方向是做中小学科学教师, 可是目前一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对科学教师的需求基本还为零或者说是需求量很小, 因此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的就业挑战很艰巨, 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拓宽知识面。

要拓宽科学教育专业就业途径首先要在思想上拓宽,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鼓励学生放开眼界, 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 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工作。最好去做自己能力可及但又非自己专业学习的工作的准备。其次, 在校期间可以抓住一切机会多学习一些其他技能, 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多一个考虑和选择。再者, 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现阶段不管是对于哪个专业的学生, 由于毕业大学生过多而导致就业困难的现象十分普遍, 所以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是有必要且在一定程度上很有意义。最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 要想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那就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参考文献

[1]刘慧娟, 肖珍教.当前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6) .

[2]夏军.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

[3]我喜欢, 我选择—高等教育体系逐步敞开“自主选择专业”空间[N].中国教育报, 2003-02-19.

[4]方惠圻.对高校转专业现状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5]刘雄, 熊辉.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 2008 (8) .

[6]方惠圻.对高校转专业现状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3.为了理想,我中途转专业 篇三

Getting to watch 1)cochlear 2)implant 3)surgery should be exciting for any medical student. But in my case, while two doctors were 4)fiddling around in a human 5)skull, I was checking my phone every 20 seconds to see how much longer until I could leave. I didn’t belong there; I was only pretending to belong there. The truth was, halfway through university, I knew I didn’t want to be a doctor. And I had to decide whether to keep lying to myself, or change 6)course.

Before university,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I’d always wanted to do English but my parents didn’t 7)approve, saying there was no money in it. So I 8)figured I’d just pick a career that looked wellpaid, satisfying, and would make my parents proud.“Doctor” hit all three, so I decide to do medicine. I knew all the coursework wouldn’t be easy, but didn’t expect to find it as hard as I did. I spent many late nights and weekends studying my brains out, but still didn’t get good grades. I just couldn’t get the material to stick to my brain. By exam time, my grades were 9)crap and I felt like crap, but I thought maybe a medical 10)internship would help 11)boost my spirits. Ironically, my internship was where I realized how little I wanted to be a doctor.

有机会观看耳蜗植入手术对于很多医科学生来说应该是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但对于我来说,当两名医生对着一个头盖骨乱搞一通的时候,我却每20秒看一次手机,看看还有多久才能离开。我不属于那里;我只是假装自己属于那里而已。事实上,大学生活过半之后,我知道自己不想当医生。究竟是继续骗自己,还是改专业?我必须做出决定。

上大学之前,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打算。我一直很想修读英语,但父母不同意,说学英语赚不了钱。所以我认为找一份称心、表面上很赚钱、又能令父母自豪的工作就行了。“医生”这个职业完全符合以上三点,于是我决定学医。我知道课程不容易,但没料到会这么难。我每天深夜和周末都绞尽脑汁地学习,但成绩还是不好。我就是记不住那些资料。到了考试的时候,我的成绩一塌糊涂,我也觉得糟透了,但我以为医学实习会帮我提升信心。讽刺的是,正是实习让我意识到自己有多不想当医生。

Every day I’d just go into work and do exactly what I was told, go where I was told to go, and watch what I was told to watch. And then I’d go home. It was fun whenever I got to play with expensive 12)microscopes or watch crazy surgeries, but the rest of the time I struggled to get through the day. The other interns, though, practically 13)broke their backs they worked so hard. They were so 14)driven. I thought, “Wow, these other interns really want to be doctors. I obviously don’t.” It was a sad realisation that led to a sadder, scarier question: If I didn’t want to be a doctor, what did I want to do?

I had two choices—either keep lying to myself or do a different degree. Changing course would make the past two years of university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I had thought maybe I could 15)hang on a bit longer until I made it to saving lives and making big money. But 16)eventually I realised that though I’d hate myself for quitting, I’d hate myself more if I ended up being a crap doctor.

After a lot of long walks on the beach, I decided that the last two years were a 17)worthwhile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because they led to me finding out what I really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Despite my parents’ 18)cynicism, all I want to do is write.

It wasn’t an easy decision. I was glad to be moving onto something new, but was also disappointed in myself for giving up. My parents took it pretty well—there wasn’t any yelling or tears. But I do have to deal with their 19)constant disappointment and 20)nagging about my future. My dad still tries to 21)convince me to go back to medicine. It’s okay, though—they’re just trying to look out for me.

I changed my course to English writing and suddenly I was enjoying university. I was still studying my brains out, writing all night and through the weekend, but, this time, enjoying the pain. I’d spend hours 22)perfecting a single paragraph until I was happy with it. I was 23)hooked on lectures and class work. I started looking for internships that would give me experience in professional writing.

These past six weeks, I’ve been interning at a website as an 24)editorial 25)assistant. I get up every morning, excited to get into work. The day goes by quick as anything. Five hours feels like 20 seconds because I’m having so much fun 26)banging my head on the keyboard until good words come out. My editors tell me that I don’t need to do any writing for them outside of work, but I do it anyways because I love writing.

Changing course is a major decision, and it can seem like the last one you want to make. But, if you figure out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do, then it can be th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s you ever make. I needed a couple of years and a lot of thinking to realize that. My advice is to accept the risks and regrets but to focus much more on the benefits. If you are anywhere close to thinking you need to change course, just do it.

每天,我只是去工作,别人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叫我看什么就看什么,然后就回家。有机会玩弄昂贵的显微镜或者观看夸张的手术,确实挺有趣的,但其他时候我简直是度日如年。而其他实习生则名副其实地卖力工作,相当投入。我想:“哇,其他实习生是真的想当医生,我显然不是。”这个结论引发了另一个更可悲、更可怕的问题:如果我不想当医生,那我想干什么呢?

我有两个选择——继续欺骗自己或者修读另一个学位。转专业意味着过去的两年大学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都付诸东流。我原本想,也许我能多撑一阵子,直到自己可以救死扶伤,赚大钱。但我最终意识到虽然我讨厌放弃(医科),但如果我成了一名蹩脚的医生,我将会更痛恨自己。

在海边进行了多次长时间散步后,我最终决定过去两年的时间和金钱虽然是浪费了,但还是值得的,因为它们让我找到了我真正想做的事情。虽然父母对写作(这个职业)冷嘲热讽,但这是我想做的事情。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能够转向新鲜的事情固然让我高兴,但对自己放弃原来的专业也感到失望。父母很快就接受了我这个决定——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眼泪。但我确实要面对他们长久的失望以及对我未来的唠叨。我爸爸依然想说服我转回医科。没关系——他们只是关心我而已。

转到英语写作专业后,我突然间就爱上大学了。尽管我依然要绞尽脑汁地学习,晚上和周末都在写作,但这次,我很享受这种痛苦。我会为修改一段话而花上数小时,直到满意为止。我迷上了讲座和课业,我还开始寻找能增加我专业写作经验的实习。

过去的六周里,我在一家网站实习,当助理编辑。每天起床我都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工作。时间一下子就过了。五个小时就像20秒,因为我埋头苦干,敲击着键盘直到好词出现,这太有趣了。编辑们对我说工作以外的时间不需要我再写东西,但我还是写了,因为我热爱写作。

4.转专业通知 篇四

西校〔2008〕332号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关于

岗位转换及专业技术职务转评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西南大学关于岗位转换及专业技术职务转评试行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西南大学关于

岗位转换及专业技术职务转评试行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岗位转换及专业技术职务转评,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人[2007]4号)和《西南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西校[2007]36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岗位结构比例标准,规范设置和调整各级各类岗位,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之间的岗位转换及专业技术职务转评情况。

第三条 根据岗位调整或变化情况,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进行岗位转换及专业技术职务转评。

第二章 岗位转换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本人可以申请岗位转换: 1.转入岗位有空缺;

2.符合转入岗位的任职条件和基本要求;

3.符合转入岗位的学历要求,转入教学科研岗位者,原则上应有博士学位或本专业最高学位;

4.具备转入岗位的工作能力。第五条 岗位转换的审批程序:

1.提出申请:本人提交岗位转换的申请;

2.初步审核:转出单位、转入单位提出初步意见,报人事处审核。

由人事处征求有关职能部门意见,若原岗位或转入岗位为思想政治教育岗位者,须经过党委组织部、学工部审核;若申请人为副处级及以上干部者,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部审核。

3.能力考核:经初审同意转岗者,由人事处通知有关单位进行能力考核。

转入专任教师岗位者,由转入单位、教务处及人事处考核;转入专职科研岗位者,由转入单位、科研处或社科处及人事处考核;转入思想政治教育岗位者,由转入单位、组织部、学工部及人事处考核;转入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者,由转入单位、相应职能部门及人事处考核;转入管理岗位者,由转入单位、组织部及人事处考核。

4.领导审批。根据岗位聘用有关规定和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5.学校发文备案。

第六条 原则上学校每年集中受理一次岗位转换申请,与每年岗位聘用工作同步进行。因组织安排调整岗位或干部任命调整岗位者,可同步进行岗位转换,无须履行上述手续,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部或人事处发文备案。

第七条 学校应从严从紧掌握岗位转换,原则上转岗人员不

得再次申请岗位转换。

第三章 专业技术职务转评

第八条 转入管理岗位者,确定相应的职员职级后,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转入档案管理。由管理岗位转入专业技术岗位者,可按正常晋升各级专业技术职务所需的工作年限、学历要求、业务和科研工作等评审条件申请转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第九条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与所聘岗位类别不符者,应办理专业技术职务转评手续。

第十条 达到规定条件可申请转评专业技术职务,仅转评与原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相同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一条 转评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

1、转换岗位以来业务方面达到转评现岗位评审同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

2、科研成果是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以来与转入岗位工作相应的成果;

3、达到评审同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其他要求。

第十二条 转评专业技术职务,可不再要求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外语和计算机合格成绩。以考代评的专业技术职务,需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合格成绩。如国家和重庆市有要求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转评专业技术职务,按照我校评审同级专业技术职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 转评专业技术职务后,方可申请晋升转入岗位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五条 晋升转入岗位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所需的任职时间,从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获得时间算起。

第十六条 学校每年集中受理一次专业技术职务转评申请,与每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同步进行。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从发文之日起实行。

附:1.西南大学岗位转换审批表(可在人事处网页下载)2.西南大学教师及专业技术职务转评审批表(可在人事处网页下载)

主题词:人事 岗位转换 职务转评 办法 通知 西南大学办公室

5.解除社区矫正转安置帮教通知书 篇五

司法所:

,男(女),身份证号码,居住地,户籍地,身份证号。因犯 罪,被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勾选),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被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现其矫正期已满,依法已解除社区矫正,建议作为(一般、重点,勾选)人员帮教。请接此通知后,做好衔接转安置帮教工作。

(旗市区司法局公章)

年 月 日

解除社区矫正转安置帮教通知书

司法所:

,男(女),身份证号码,居住地,户籍地,身份证号。因犯 罪,被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勾选),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被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现其矫正期已满,依法已解除社区矫正,建议作为(一般、重点,勾选)人员帮教。请接此通知后,做好衔接转安置帮教工作。

(旗市区司法局公章)

年 月 日

注:社区矫正执行地(县域)与解除社区矫正人员户籍地(县域)一致时,填制此通知书送达至解除社区矫正人员户籍地乡镇街道司法所。户籍地乡镇街道与执行地乡镇街道不一致的,还应附《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解除社区矫正转安置帮教通知书(存根)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旗)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

,男(女),身份证号码,居住地,户籍地,身份证号。因犯 罪,被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勾选),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被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现其矫正期已满,依法已解除社区矫正,建议作为(一般、重点,勾选)人员帮教。请接此通知后,做好衔接转安置帮教工作。

(旗市区司法局公章)

年 月 日

解除社区矫正转安置帮教通知书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旗)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

,男(女),身份证号码,居住地,户籍地,身份证号。因犯 罪,被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勾选),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被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现其矫正期已满,依法已解除社区矫正,建议作为(一般、重点,勾选)人员帮教。请接此通知后,做好衔接转安置帮教工作。

(旗市区司法局公章)

年 月 日

6.转专业通知 篇六

段转段准备工作的通知

各党(总)支部:

根据全县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总体安排,我镇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于10月下旬基本结束,其他单位将于11月中旬基本结束,并将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为确保全镇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回顾总结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

各参学单位要继续深入开展第一阶段的各项活动,将学习调研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实抓好,夯实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要通过采取本单位自查、指导检查组督查等形式,对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认真回顾总结,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及时补缺补漏,确保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并形成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总结。要在全面完成学习调研阶段各项“规定动作”、实现第一阶段目标落实的基础上进行转段。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之前,各参学单位要用一周左右时间对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进行认真回顾小结,重点做到“七查”:

1、查学习内容是否明确。要对照制定的学习计划,检查是否组织党员认真学习的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中央有关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学习省委八届六次、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市、县出台的实施意见;是否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选择可读性强、适用性广的辅助教材,帮助党员学习。

2、查学习对象是否覆盖。要认真对照党员花名册,检查流动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离退休党员特别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党员是否参加学习,是否做到“全覆盖”。要突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这一重点,检查镇党委领

导班子和村级党组织负责人自身的学习是否到位,是否达到提高认识、形成共识的预期目标。

3、查学习时间是否保证。要根据不同类型单位实际,检查是否组织党员参加一定学时的集中学习,对党员自学是否作出具体安排,是否建立请销假制度,因事因病请假,是否及时“补学”,保证学习时间。

4、查学习方式是否科学。各参学单位要检查是否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的实际,行之有效地组织学习。农村党组织是否注意运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通过远程助教等方式组织好学习,尤其要检查农村党组织是否认真落实“四个一”要求,组织党员学习到位:上级党组织负责人作辅导报告要紧密结合基层单位实际,紧扣科学发展观内容,避免脱离实际、泛泛而谈;要认真做好先进典型的发现、培养工作,帮助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结经验,统筹安排他们到辖区各参学单位介绍经验;要做好相关教育片的收集、挑选工作,列出清单,备好光盘,方便参学单位播放,确保“四一个”工作的有效落实。其它参学单位是否注意处理好工学关系,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要检查各参学单位是否采取对文化程度低的党员结对帮学、年老体弱的党员上门送学、流动党员寄送学习资料、打电话等方式组织好学习。

5、查调研走访是否深入。要检查各参学单位是否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深入进行调研走访。镇机关要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打造艺都核心区”进行调研走访,开展以“访小康户、产业户,问致富经验;访老干部、老党员,问治乡良策;访上访户、意见户,问事情原委;访困难户、低保户,问衣食冷暖;访上级领导、专家教授,问发展大计” 为主要内容的“五访五问”活动。村(社区)党员干部要围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开展“村情大座谈、上门大走访”活动,重点走访外出创业务工人员、村民代表、老党员、离任村干部、致富能人、军烈属、特困户、留守家庭、拆迁户、老上访户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负责人要紧紧围绕“如何先行先试、加快发展,如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如何立足岗位、展现作为”等方面,广泛开展调研走访活动,认真听取党员、群众

和主要出资人的意见。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负责人要围绕党组织在新社会组织中的职能定位及新社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调研。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和党组织负责人要紧紧围绕“如何先行先试、加快教育发展,如何以人为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如何立足岗位、展现作为,如何改进作风、树好形象”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广泛听取教职工、学生、家长、合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上下级单位等的意见和建议。基层医疗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围绕“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保障人民健康”开展走访,认真听取意见建议。

6、查问题查找是否准确。各参学单位要检查是否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的问题是否全面、客观。各村要重点查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基层党建以及干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社区要重点查找解难助困、服务居民、维护稳定、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重点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职工反映强烈、党员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新社会组织要重点查找遵守执业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小学要重点查找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师德校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卫生院要重点查找医药改革发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7、查边学边改是否到位。要检查是否把查找出来的问题,分轻重缓急,集中精力逐一研究解决。尤其要检查是否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立行立改,切实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各参学单位要按照“七查”的要求,对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认真回顾,总结好做法、好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抓紧做好补缺补漏工作。

二、精心谋划分析检查阶段工作

各参学单位在学习调研阶段基本结束时,要认真组织研究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制定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实施方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参学单位,分类制定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计划。各参学单位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成果,认真谋划并有效落实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1、广泛征求意见。各参学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合理确定征求意见范围,镇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主动征求联系本单位的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所属单位及农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辖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其他单位党组织要注意征求上级党组织领导、本单位党员、群众或服务对象代表的意见。要采取召开座谈会、通报会,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函),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注意方式方法简便易行、实用实效。对征求到的意见要认真汇总、梳理,分别整理出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并如实反馈。

2、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确定好会议内容,认真做好会前、会中、会后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前,领导班子成员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特别是涉及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问题、容易造成分歧的敏感问题,要充分沟通,并认真准备个人发言材料。会上,要通报征求意见、谈心交心、查找问题及上一次民主生活会问题整改落实等情况。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紧扣近年来本单位的发展实践,认真组织开展“四对照四检查”活动,特别要注意紧扣广大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找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报告制度,会议召开时间和相关安排要提前10天报告上级纪委、党委组织部门、县委指导检查组和镇党委派出的指导小组(指导员),并报告分管或挂钩联系的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上级纪委、党委组织部门和指导检查组可派人列席,加强指导。专题组织生活会要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检查,认真组织开展“三查三看”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员意识,明确整改方向。

3、形成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要着眼于明确努力方向,内容要突出重点,格式不强求一律,文字应简明扼要,关键要搞清存在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和办法来解决。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充分反映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系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要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分析检查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避免写成工作报告。其它单位要对调研走访中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形成分析检查材料,分析本单位和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打好基础。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的起草工作。分析检查报告和分析检查材料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党组织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并通过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镇党委指导检查组要对所联系的各参学单位的分析检查报告进行审阅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各村的分析检查材料由镇派出的指导小组(指导员)审阅把关,确保分析检查报告和分析检查材料的质量。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形成后,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

4、坚持边查边改。要按照“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把解决实际问题、推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基础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坚持边检查、边实践、边整改,特别对分析检查工作中收集到的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要不等不拖,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限,切实整改,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

7.转专业通知 篇七

国际关系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 制定了转专业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此外学校还积极调研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可借鉴之处, 我们发现各高校特点不同, 转专业的政策也各有千秋, 但是有关于学生转专业的原因、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为此, 本文以国际关系学院为例, 就学生转专业原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学生转专业的原因

为了解学生申请转专业的原因, 我们以2014 级申请转专业的同学为调研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反馈的结果, 学生转专业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兴趣。问卷结果, 有71% 的同学选择了 “兴趣” 这一选项。究其原因, 由于在报考志愿时, 学生对专业不是很了解, 大多数都是听从老师与家长的意见, 而有许多老师与家长有趋同倾向, 不了解学生的兴趣, 在报考志愿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此外, 由于各高校各专业的招生指标限制, 学生所读专业并非高考所报志愿, 而是调剂的专业。在进入高校学习后, 希望通过转专业进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

2. 就业前景。问卷结果, 有25% 的同学选择了 “职业规划”这一选项。多数同学反映进入大学学习后, 发现自己所在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是很可观, 希望修读一门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此外, 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较强,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缴费上大学,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名正言顺的, 因此选择了转专业。

3. 其他。问卷结果显示, 也有较小部分同学因周围的同学或者是好朋友都在准备转专业, 他们为了能够保持联系, 同时出于从众心理, 也希望能够转到相同的专业进行学习。此外, 也存在个别同学因与同专业优秀同学相比, 没有明显优势, 继而产生逃避心理, 产生转专业的念头。这些现象都与学生的心理不成熟有关。

二、转专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转专业工作与学生息息相关, 学生的流动给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一些困难。

1. 易造成专业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很多学生希望转入当下热门的专业进行学习, 学校如果不采取合理措施, 很容易导致学校各专业人数失衡的现象。而且, 往往处于国家前沿的学科有可能成为冷门学科, 由此会造成国家在一些领域稀缺人才的现象。

2. 成功转专业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一些同学在转入新专业后并不能完全适应新专业的学习, 不能适应新的班级与环境, 甚至有的同学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新专业还是不适合自己学习。所以, 安排专门的老师对需要转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和介绍是必要的, 对转专业成功的同学帮助其完成新旧专业的过渡, 是非常必要的。

3. 转专业未果学生的心理调适问题。提出申请但转专业未成功的同学, 在心理上会受到一定的打击, 与此同时, 这些同学还要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 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如何维护好转专业未果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如何消除转专业未果造成的心理影响是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

三、转专业工作改进建议

对转专业工作程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特提出以下建议:

1. 按大类进行高考招生。学校可以在高考招生时按大类招生。新生进校后暂不分专业, 先统一学习同类通识课, 在学习一年后, 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情况, 进行综合考核, 让学生做出专业选择。

2. 增设跨学科选修课和辅修专业。学校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培养目标, 满足学生多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多设置一些覆盖多学科领域的通识课程以及与各个专业相关的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 供学生选择学习。此外, 还可以通过增设辅修专业的方式, 使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 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需求, 选择第二专业进行辅修。

3. 缩小冷热专业差距。学校要实现各专业实现各专业转入、转出学生数量均衡。就要缩小冷热专业差距, 提升冷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对冷门专业要多进行扶持和政策倾斜, 如通过优质师资引进、增加学生科研、出国交流机会、小班精细化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等。

4. 完善转专业反馈机制。转专业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惑。为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新专业, 更好的融入到新专业, 各院系应重点关注转专业学生, 加强入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特别是性格内向、贫困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在班级涉及竞争性 ( 如党员、评优、学生干部等) 的选举中, 对转专业学生要一视同仁, 防止学生感到孤立与不公平。

对于转专业没有成功的学生, 各院 ( 系) 可以由老师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帮助小组, 在学业、心理上帮助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以及转专业失败的学生, 激励他们学习, 培养兴趣。

5. 加大招生宣传。各高校要扩大招生宣传, 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校园开放日、校园官网发布招生信息、发放招生宣传手册等, 让学生家长与学生对学校各专业有更清楚的了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了专业报考的盲目性, 有助于减少申请转专业的人数。

转专业工作与学生息息相关, 只有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进行完善, 才能让转专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让转专业政策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是每个学校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8.转专业通知 篇八

关键词:高等学校 转专业 原因 建议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三章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需由所在学校批准,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国外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和选修课程,但我国的一些知名学府,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虽然都允许新生入学后自己选择专业,但是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空间很小。据调查,42% 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 的学生表示如果能够重新选择,将另选专业。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创新和高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应时而生,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各高等学校应当直接面对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市场需求和多选择、多变化的个人发展诉求。本文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2级学生转专业的情况为例,思考了高等学校应如何面对学生转专业的诉求,为学生的专业梦和成才梦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转专业制度的分析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本科学生转专业的管理规定》(2009年修订版)的相关规定如下:第一,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申请转专业:①对转入专业有兴趣且确有专长者;②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院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其他专业学习者;③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原因,不转专业就无法继续学习,经学院审核确认者;④转专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才,且转专业前学习成绩良好者。第二,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允许转专业:①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②在校期间已转过专业者;③学院在招生时有明确限制者,如艺术设计系、音乐系学生只允许在本系内申请转专业,文科类学生不允许转入只招收理工类学生的专业;④所要转入的专业有特殊专业要求,而申请人不能达到者,应作退学处理者;⑤转专业前在本专业所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等)成绩不合格者;⑥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等学风问题情节严重者,或者出现缺考、不及格课程较多者;⑦考试作弊者。

从以上转专业的管理规定来看,相对于其他高等学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转专业较为自由,其在学籍管理方面的重要特点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次转专业的机会。

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转专业的实际情况

本次研究根据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2级学生的总体数据,并对电子工程系2012级学生一年的转专业情况进行了个案分析。根据教务部提供的数据,2012级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入校新生人数为4308人,全校转专业的情况是:在第一学期,共704名新生申请转专业,占全校新生人数的16.34%。其中,99名新生没有通过审查(原因是公共课基础期末考试不及格),实际转专业的人数为605人,占14.04%。但是,根据学院转专业制度的规定,学生依然可以在第二学期转专业;在第二学期,转专业人数为216人,占全院新生人数的5.01%。由于第二学期转专业实行降级转专业,没有再设置成绩合格的要求,所以全部通过审查。

2012年12月,电子工程系共有137名学生转出专业,有5名学生转入专业,转专业率为39.94%。2013年2月,电子工程系共有130名学生申请转专业,19名学生没有通过复审,主要原因是转专业前,这些学生在本专业所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等)成绩不合格者。但是,这些学生仍然可以在下学期选择转专业。由于第二学期转专业实行降级转专业,没有再设置成绩要求,所以全部通过。一年后学生转专业后的情况如下:电子工程系原有学生313人,转出151人,现有162人,转专业率为48.24%。

全校和电子工程系转专业的情况对比如下:全校两个学期总计转专业人数821人,占全校总人数的19.06%;电子工程系两个学期总计转专业人数151人,占全系总人数的48.24%。以上可以看出,电子工程系转专业人数比其他专业多,而且以转出的情况居多。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三、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和交流,笔者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转专业主要出于以下原因:第一,兴趣爱好。高考的分数线一直是学生填报志愿的主要依据,但是从高考成绩出炉到最终确定和填报专业时间较短,学生对所选专业缺乏了解,很可能盲目填报志愿。据了解,电子工程系转走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这也是入校以后,电子工程系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第二,通过大一的学习后,部分学生发现原专业不适合自己,希望重新进行选择;第三,就业导向作用。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大学教育承担了转化一定社会资源的功能,独立学院的高投入使家长希望获取高回报。因此,选择一个自认为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并最终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现今学生最想要的直接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会将目光集中到所谓的“热门专业”,通过转专业来获取就业前景好的工作,成为很多新生的首选。

四、对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的思考与建议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自由的转专业制度必将改变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其教育理念是为学生服务的,最后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作为一个人去发展,而不仅仅是对他进行智力训练。学校给予学生宽松选择专业的机会无疑是第一要素,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在专业选择上,就要以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为中心。但学生是否知道自己对专业有兴趣呢?学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面对转专业学生的诉求:①通过第一学期开展“学科专业入门指导”讲座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②要求转专业学生对要转入的专业有一定了解,这对于转专业学生将来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从而避免学生转专业只是简单地以为工科、理科难,文科、商科简单,而成为学生逃避大学努力学习的方式。经过笔者的个案了解,存在不少从电子工程系转出的学生,并没有详细了解要转入的专业,只是简单地以为这个专业的学习压力比工科轻松而已;③引导学生慎重选择专业。笔者认为学院应该落实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组合,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业进度。学院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只要在三到六年内修满所在专业(四年制)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成绩合格,即可毕业。同样的,学生只要拿到该专业所需要的学分,就可以从该专业毕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走到了大众教育,知识和人力资本越来重要。现在,教育又开始逐渐从权利转向一种投资,所以高等学校应当直接面对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市场需求和多选择、多变化的个人发展诉求。高等教育不仅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转专业后学生人际关系的变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这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冯伟光,籍颖,朱倞.大学生转专业动机及适应性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3,(2) .

[2]孙红丹. 构建大学生转专业良性机制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

[3]张崟,刘达玉,王卫. 对本科生转专业现象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

[4]冯培. 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魏琳. 独立学院大学生转专业现象实证研究——以X学院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

9.转专业通知 篇九

7月,各省本科批次志愿填报陆续进行,录取结果也逐步公布,有些考生已经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拿到录取通知书,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录取了,可是专业不是自己填报的,怎么办?

一般而言,多数高校给本科新生提供了再次选专业的机会,即申请转专业的机会。但是,也不是随便就可以转的,转专业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且有名额限制。

转专业难吗? 第一种:零门槛

有些学校对转专业没有太大的限制,只要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学校审查通过就可以。有些学校可能会适当控制转专业的人数,和热门专业的人数。

第二种:低门槛

有一些学校对转专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不挂科,或者成绩排名在多少名以内等。这些门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如果你们真的有转专业的决心的话,达到这些要求是比较简单的。

第三种:高门槛

有些学校会对转专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很好的成绩(本专业前五名之类的),还会严格限制转专业的人数,严格限制热门专业的人数。在这些学校,成功转专业的都是学霸。

第四种:不能转

当然,也有些学校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的。至于什么样才叫“原则上”,具体可以咨询就读院校老师或学长学姐。

转专业有三种方式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第一种:常规转专业

一般而言,大学会在大一和大二下学期提供两次转专业的机会。转专业名额不会超过本专业总学生数的10%,换言之,一个班35名同学,能转成专业最多4人。最重要的是,需要参加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才有可能,大一期间,不能有不及格学科,否则会失去转专业资格。有转业需求的同学,进校后,可有意识查询学校往年的转专业政策、方案和计划。

第二种:试点班 基地班 实验班

有的名校会开设不同类型的实验班,基地班、试点班等。这些班大多在新生中招生,如对现有专业不满意的同学,不妨报考这类试验班。而且这类班往往采用较为特殊的培养方式,是所在学校的“特保儿”。如有机会进入这些班级就读,对未来发展极为有利。请大学新生注意所在学校的相关通知。

第三种:大类招生

有的高校按大类招生的院系,学生在大

二、大三时可选择专业方向。今年,不少高校在某些专业上按大类招生,如清华大学等。

转专业有条件限制

本科新生申请转专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据了解,高校对转专业申请一般有限制,通常要得到双方院系许可,还要达到相关条件要求,一般转入的院系还会组织测试。此外,大部分院校转专业有名额限制。

转专业不能盲目选择

有关高校招办负责人认为,高校转专业为学生就读感兴趣的专业增加了一次机会。想转专业的学生,对申请转入的专业确实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长,并结合自身的学习成绩做出科学选择,尽量避免盲目转专业。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专家建议,学生选择转专业,不能盲目。首先要对申请转入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综合考虑课程的难易程度,本人是否能跟上进度,以及学习年限是否需要延长等。

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如果大家有转专业的需求,一进校的时候,就要找自己的辅导员打听相关政策,做好准备。特别要注意的是,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生专业是无法互转的,很多学校还规定文科类专业也不能转到理工类、医学类专业。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具体的政策,同学们一定要了解清楚。

考虑转专业的本科新生,进入大学后也要认真学习,不能荒废学业,因为不少学校要求转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等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10.转专业申请 篇十

尊敬的各位化学化工学院的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2011级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02班学生邵祥胜,首先为这份申请书给您带来的种种不便说声抱歉,同时也希望老师能够理解并支持我的选择。

在刚开始被调剂到化学工程与工艺时,我是感到一丝庆幸的。高中时代,我对化学的兴趣还是很大的,但是经过去年几个月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不适应。尽管我努力的去适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去,可是当看到自己的一次次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时,当学习专业课程的热情渐渐消退以及学习好化学的信心逐渐丧失时,我对自己在本专业上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质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以转专业这种方式来走出目前的困境。

然而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比较而言,我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一直以来我对此专业也很关注,在将来也想从事相关的工作。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对此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是巨大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这也是支持我转专业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向学校领导申请转专业,想从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转入通信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希望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

申请人:

11.转专业通知 篇十一

美国人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概念,他们更愿意“爱一行,干一行”。这和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所受的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不是说美国人就不会迫于经济压力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是说美国人不会强迫自己从一而终,被专业绑架了自己。其实,这世界上的行当都是人分出来的,只专注一行的人固然可以很专心,也可能造成眼光狭窄而看不到全局。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没有多个专业的通力合作,不可能实现“创新”。

一个人一辈子只干一门专业,恐怕也是件非常无聊的事情。有研究称,美国人一生中要转行7次,多得看起来有点吓人,其实细算起来果然如此。因为多数美国人从高中就开始工作了,大学生中干低薪工作挣学费的也不少,特别是大城市的学生们,几乎个个身兼数职,光上课和打工每周就超过了40个小时,剩下的时间用来做作业、社交和干家务以及必不可少的吃喝拉撒,日子过得非常紧凑。美国学生把兼职看作积累工作经验、充实简历的一部分,当然谁也不愿意一辈子在快餐店里打工,那只是初出茅庐时的必经之路。即使有幸毕业后能从事大学所选择的专业,难保不会到了中年因为突发心理危机,重新寻找自己真正的使命,更有许多美国老人退休后找到了第二春呢。

热专业冷专业

社会风气对择业如此宽容,美国学生频繁转专业也就不足为奇了。我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美国学生转专业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发现专业不适合自己(成绩不好或者学起来很困难);发现专业将来的前景不如预期;发现其他学校比现在的学校更好。

第一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对大学规划不充分的学生身上,他们对专业了解不深,只是凭借浅薄的认识就选了看上去很酷或者很热门的专业,上了不到一个学期就意识到自己学不来这个专业。作为老师,我并不愿意看到学生在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上浪费青春和金钱,转专业最好趁早,否则学了几年,学费花了好几万,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投入大量“沉没资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不如壮士断臂,马上止损来得合理。可惜,要求18、19岁的懵懂后生为自己的命运做出最佳选择,并不太现实,他们大多都是跟着兴趣走,年轻人的爱好又极其善变,面对无数选择有些无所适从。真正从小就坚定理想、心无旁骛得一直往一个专业发展的人,毕竟是少数。连苹果的乔布斯帮主,大学也是读了一年就辍学,就是因为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想干嘛。美国父母在择业上,对孩子也管得比较少,他们认定强扭的瓜不甜,而且美国的教育都是以鼓励为主,导致不少孩子不能真实认识自己,有些盲目自信。我见过最夸张的例子是一名黑人学生,大学不到两年已经转了三次专业了。此君口才极佳,人很聪明,但是缺乏毅力,稍微碰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当他开学前两周才突然决定转到我们专业时,还信心十足地说他父亲就是干这个的,自己也一定有些天赋。结果,我一上课就发现他的专业能力在班上垫底,作业还不乐意做。一众教职员工为了帮他绞尽脑汁,人家倒好,脸不红心不跳上了两周就宣布放弃,再次转专业。这回他转到了隔壁一所昂贵的私校读艺术教育专业,众所周知这个专业就业率不高而且工资也很低,也许他觉得耍耍嘴皮子就可以毕业吧。让我吃惊的是,他的父母竟然愿意一次又一次为他的错误决定买单。难怪老师对这类学生有成见,实在是白伺候了半天,人家还不领情,况且如此毫无定力,表面上是转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实际上不过是懒惰而已,恐怕干什么都会半途而废。

别说毛头小伙子容易乱转专业,有些已经成家的学生也有糊涂的时候。我的一个学生平时踏实稳重,突然在离毕业还有两个半学期时人间蒸发了,抛下他的组员同学一筹莫展,我找了他无数次都毫无回音,后来才辗转打听到他转行去开赛车了。这可算是我经历过的最不靠谱的转专业的情况了——只要再撑18个月,他的学位就拿到手了,即使不心疼这些年投入的精力和金钱,怎么也不能对师友这样无情吧!听说,他是不好意思告诉我们这个疯狂的决定。几年后,从脸书(Facebook)上得知,他当了全职爸爸,兼职在赛车队修车。希望他能实现了人生梦想、了无遗憾了。

幸好,美国雇主不能在招聘中有年龄歧视,所以美国人转专业没有这方面的顾忌。许多中年家庭主妇也大胆在孩子长大后回到工作岗位,她们在家的这些年有机会重新审视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常会通过转专业重新开始。我的一位大妈学生就是这样,20多岁时刚工作了几年就成了一位律师的全职太太,好不容易等到两个儿子都上了大学,她不顾丈夫的反对,重新回到了校园。不过她的专业知识已经完全跟不上了,幸亏她一直在中学做兼职老师,凭着这些工作经验考取了教育学硕士。

转专业的第二、三种情况则容易发生在脑子灵活、有“跳槽”本钱的尖子生身上。毕竟,转到一个相关的专业也就罢了,如果要从完全不搭界的专业转过去,重新读基础课,要钱要时间,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除非有大的可能性在毕业后能拿到高薪,多数人都不愿冒其险,当然收入高的专业第一可不是那么容易进的,第二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第三更可能人算不如天算。比如2000年左右,计算机专业大火,可后来互联网泡沫破裂,硅谷哀鸿遍野,不少那会儿转专业的人都找不到工作,虽然熬过几年计算机业又活过来了,而且至今一直势态强劲,但这样的过山车式的职业生涯谁也不能预测。再早点儿,生物学曾经是多么“高大上”的专业,多少人觉得学了生物,又可以继续读医科,或者制药,还能做专利律师,太灵活、太美好了,害得许多人成了“生物千年博士后”,博士毕业后在大学当研究员,年复一年洗试管、杀老鼠。凡是大伙儿一窝蜂扎堆读的专业都有臭大街的潜质,会计、工商管理、统计,无不如是。当然也不是说冷门专业就能安心了,读英文专业的人,就要做好400多个博士争一个大学教职的心理准备。

尖子生和差生都容易想转专业

一看专业前景、“钱景”不妙立马跑路的情况比较普遍的发生在实用主义至上的中国留学生身上。2010年左右,一封来自美国名牌公立大学密歇根大学的电邮在中国留学生中广泛流传。写这封信的电子工程系教授明确地对收信人——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申请人说,他暂时不会考虑任何来自中国的学生,因为之前几年他招收的六名中国博士生,无一例外拿完硕士学位就中止了博士课程,奔着高薪工作而去,让支付了他们这几年学费、指望着他们做出高水准博士论文的学校大为失望,进而对来自中国的学生产生了恐惧,怕他们再过河拆桥,让学校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位美国老师的态度一点儿也不让人惊讶,不过说得这么直白倒是少见,一般老师怕摊上种族歧视的罪名,即使心里对中国学生有意见也不会明说。的确,许多学校特别是人文社科学类,对博士生选课管理比较宽松,享受着学校全额奖学金的一些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在读冷门博士时,同时修一门热门专业的硕士,做好两手准备。另外,即使是刚来美国读的学校排名不高,来了以后再转学比在国内时要容易,因为已经有一所学校考核过关,其他学校也会相应的更相信学生的资质。只要不怕面子上过不去,无所谓与老师反目,还真有些学生等到离开的那一天才通知导师。

事实上,中国留学生转学、转专业的情况呈两极化分布,成绩最好的尖子生和成绩差的学生都容易打转专业的主意。我的一位中国学生,不幸就属于后者。她在一所国际学校拿到专科学位后来美国继续读本科,在既要学语言又要学专业的第一个学期成绩惨不忍睹。重修虽然是个选择,但失败也逼迫她认真思考到底这个专业是不是她想付出努力的终身选择。最终她悄然离开了学校,这样的学生最是让我牵挂,很希望他们能早日找到passion,那个让他们能够专注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的那门行当。不难想象,年轻人在专业的考虑上比他们的父母更理想化,挣多挣少其实在大多数小留学生眼里,不算是决定性的因素——如今能来美国读书的孩子们,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会太差。关键是,中国多年的应试教育,太容易把人培养成考试机器。为什么考?自己到底想干些什么?年轻人没有充分的空间去思考这些问题。于是家长和孩子一块儿,人云亦云地选错了专业。

12.转专业通知 篇十二

多年来来自教育一线的各种声音始终在呼吁,当前学生转专业的需求和各高校转专业的规定已经成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进入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教学有规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是以一定的学分要求作为衡量学生能否完成所在专业的学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培养模式是学年学分制,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具有学分制的某些长处,比如,在对课程的选修方面,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度。从高校设置专业角度而言,专业设置必须按照国务院制定的专业目录开设,并且新增专业必须在审查批准完成后才能开设。每个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是按照现有经济发展条件下,通过调查社会各个行业和单位所需人才的数量与类别决定的。专业对口的概念,即专业设置较多的强调对口应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对象,就设置与之对应的专业。从学生个体角度而言,专业选择权是学习权的一个延续,是受教育权概念和性质的衍生发展。而转专业的权利,就是专业选择权的后续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的学习状况总体让人堪忧,根据厦门大学校内问卷调查发现,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高达40%的比例,只有30.9%的学生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而被调剂专业录取的占42.2%。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不同的专业选择引导着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既然专业选择对学生个体影响巨大,那么高校是否允许学生转专业,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上,更要谨慎的对学生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

学生个体与专业之间存在匹配问题,有改变专业的意愿,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兴趣因素,(2)就业导向,(3)家长意愿及人际关系网,(4)跟风因素。首先,如果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进而缺乏学习动力,或是性格能力与专业要求不匹配,都可能会加剧学生的学业适应不良,甚至给学生的生活和人际交往适应带来消极影响。所谓的学习兴趣,必须建立在认真投身于某专业阶段学习后才能得出结论,未有投入,无以谈兴趣。如高中时迫于高考压力,学生在为之努力时可能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于是在填报志愿时兴趣盎然的填报了数学专业,可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较高等数学更难更抽象的数学分析课程与之前所学的初等数学有着天壤之别,而恰巧此时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大多数学生面对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亲身感受了远离父母的无拘无束,学习难免放松,一个学期下来,原先对初等数学产生的兴趣难免被成绩单打击得体无完肤,恰在此时又听闻数学专业就业面极窄,心里难免产生戚戚然,转专业的想法便由此产生。其次,由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同时期对于人才需求量的不同,导致大学里产生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多数学生就读某一专业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如果某专业对应的工作机会因社会需求量较小而导致学生就业较为困难,那么该专业的学生也会有较强烈的转专业意愿。再次,服从专业调剂的学生可能被调剂到学生本人和家长都不熟悉的专业领域就读,在当今社会就业情况供大于求的状况刺激下,家长寄希望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或者积累的人际关系网能给孩子提供最大限度的就业帮助,那么在新生入学完毕后,各种家长代替学生咨询转专业的情况便会见诸各大高校的相关部门。另外,新生入学年龄大约在十八岁左右,处于成年和未成年的边缘,尤其是一些家庭情况一般的学生,在入大学之前对专业没有概念,也无法从家庭得到指导,在看到其他学生有转专业意愿时也会出现跟风的情况。

近年来国内大学对于转专业的政策不断放宽,那么国外大学对于学生申请转专业又有怎样的要求呢?根据互联网查询以及留学机构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国大学转专业可选范围总体较广,但如果学生转专业跨度较大,那么应提前修读一些和将要申请专业相关的课程,并建议学生在大三前提出申请;在英国大学转专业与所在哪所学校无关,只与所读专业相关,一般而言文科专业转理科专业较困难;加拿大不鼓励学生转专业,即便一定要转也要去原专业成绩一定要符合相关要求方能申请;韩国大学则规定本科阶段不能转专业。由此可见,各国高校对于学生转专业绝不是完全开放式的,而是有诸多考虑和限制的。

2 转专业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既然学生转专业意愿如此强烈,那么高校是否可以实现允许学生“零门槛”转专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完全取消转专业的门槛会导致诸多问题出现。

(1)学分制贯通尚难实现。转专业与学分制的贯通有关,如果学生在转专业时存在较多新专业的必修课未修读,那么后期想要实现顺利补修较困难,因为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学分要求较高,对应的学时和课程较多,那么学生补修转专业前未修的课程将与转专业后的课程有较大冲突,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直到大四也无法将前期课程补齐,并且缺失的基础课程可能让学生在后期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障碍。

(2)学生自身对转专业规划性不强。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根据作者针对中南地区某高校转专业的学生所进行的随机调查发现,近三年的申请者对所读专业了解程度不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转专业的大有人在,甚至对申请转入的专业了解更少,超过40%的被调查者申请转入经济管理类专业,但大多数申请者对所申请的金融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几乎没有了解,前备知识及专业发展更是知之甚少,对此类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形势也没有清楚的认识。

(3)导致高校学科发展不平衡。“零门槛”转专业不可能让所有学生转专业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大部分热门专业的容纳能力有限,报名转入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可以接纳的数量,如果完全按照学生的要求不加控制的转入,会导致热门专业更热,冷门专业更冷的两极分化现象,使一些国家需要的基础学科受到冷落,以至后续乏人,从而导致学科发展失衡。

(4)引起教学管理秩序混乱。学生转专业的实现需要高校各部门的协调一致、通力配合,将涉及到招生就业部门、学籍管理及学生工作处、财务部、设备处、宿舍管理处、图书馆、实验中心及各院系等部门,几乎涵盖高校所有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如果不加限制的允许学生转专业,则必然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不利于校园的稳定团结。

3 建立健全转专业反馈机制

3.1 转专业门槛设置

大多数学校都将申请者的当前专业成绩作为审核标准,那么只有目前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转专业,那些对原来专业不“感冒”但在申请转入的专业领域可能有潜质的学生,极有可能被无情地拒之门外,这就违背了高校设立转专业制度的初衷。高校应适当降低申请转专业的成绩门槛,改由各院系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测试对申请者进行考察,以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该专业的发展潜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同时设置转专业门槛时还应考虑两点,其一,学生是否属于指定专业的定向培养生,根据国家政策,此类学生更换专业是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其二,考虑学生自身条件,如身体、心理素质等条件是否符合新专业的要求,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让“二次选择”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一种华丽的形式。

3.2 学生利益优先,兼顾专业发展

针对转专业的学生,在审核学生获得学分时,应本着学生利益优先的原则,即在规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承认学生已获得的学分,在原专业修读完成的课程,可通过课程置换或学分认定等方式转化为新专业的要求学分,以免学生耗费大量时间重复修读。同时也要兼顾专业发展,现如今高校会以各种手段统计毕业率、就业率,如果某热门专业无限制招收转专业的学生,部分本身存在学习问题,不愿投入学习精力,而只想着通过转专业来改变命运的学生,可能在新专业学习时会面临同样的学习问题,如若对此类情况不加以控制,那么接收的学院势必面临各种统计数据下滑的危险,同时部分冷门专业及院系也势必面临学生大量流失的风险。

4 结语

需要强调的是,转专业并不是百试百灵的“万用药”,如果我们无限制地允许学生转专业,不仅会造成教学管理工作的混乱,更会助长学生动辄想要换专业以逃避问题的惰性,频繁地转换专业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起稳定的专业兴趣和建立专业承诺。对于那些盲目转专业或转专业并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可以从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着手来展开工作,比如帮助他们认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发现自身的专业优势,又或者通过指导他们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来提高他们的总体适应性等等。总而言之,转专业的目标始终是通过指导学生发现和重新选择适合的专业,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稳定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承诺,从而提高学业适应性和学习效能感,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充分而长远的发展。高校应从自身角度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更加主动、积极、灵活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文君.“零门槛”转专业时代[J].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5).

[2]卢晓东,陈孝戴.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J].教育研究,2002(7).

[3]文辅相.中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4]雷树祥.我国高校转专业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07(5).

[5]金劲彪,刘斌.大学生专业选择权保障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

[6]党明远.大学新生总体适应状况及转专业对其的影响[J].心理研究,2011.4(6):56-61.

上一篇:“三比一树”活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八项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