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共8篇)(共8篇)
1.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篇一
中国钟表发展简史
现代钟表大致经历了大型钟—小型钟—袋表—腕表的发展阶段,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绳索悬挂的报时钟,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提出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中国的钟表历史由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分组成。三千多年前,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采用机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电益见准确。十九世纪末期,我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此后常年战乱,1949年前,我国仅在山东烟台有一些小型钟的制造业,根本就没有手表制造业。
1954年底,天津公私合营华威钟表厂(现天津手表厂)决定自行研制生产手表。厂里找来了江正银等四位有经验的老师傅,一边研究一边制作,花了整整4个月的时间,于1955年3月24日试制出我国第一块手表。这是一只15钻的机械表,全部用手工制作,表盘上镀有“中国制造”三个金字和五颗金星,被定名为“五星”牌,1957年手表易名为“五一”牌。1958年手表生产列入国家计划,由轻工业部统筹规划发展。在这一时期,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南昌、西安、青岛相继兴建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涌现出“上海”牌“钻石”牌“宝石”牌“双菱”牌“蝴蝶”牌“红旗”牌等产品。随后又出现无钻的经济手表“紫金山”牌。1968年,上海手表厂年产手表突破100万只大关,我国手表开始摆脱以进口为主的历史。此时手表的产量直线上升,但是手表的款式单一没有女表。直至进入70年代天津手表厂又推出“海鸥”女表,填补了女表的空白。由于手表丰厚利润及国民的需求,全国各地又陆续出现不少手表厂。如石家庄,重庆、丹东等。到1980年,包括地方独立建设的工厂在内,共有68家手表厂,年产量达2200万块。
上世纪80年代处于商品短缺时期,人们结婚都讲究家里要有“三大件”: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手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当时的手表不是随便谁都可以买到,找关系求人走后门,真可谓是“千金易得,一表难求”,国家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用统一机芯的生产方式尽快让所有中国人都戴得上手表、修得好手表。好的愿望却带来负面的效果:统一机芯后,全国手表厂生产出来的手表款式基本一样,这样就潜伏着危机。只有天津海鸥表厂由轻工业部特批,没有进行统一机芯的改制。这为海鸥后来的复兴留下了生机。
到80年代后期,日本石英表技术对以生产机械表为主的中国表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石英电子表由于采用了频率稳定的石英晶体为震荡器,有电路简单、走时精度高、不用上弦等优点,再加之造价低、外观时尚,成为当时人们买表的首选。从此,中国制表业进入了比较困难的调整期,经历了十几年的低潮。全国38家表厂,在经过市场的洗牌之后,仅存十几家,众多小厂家被拖垮,有实力的大厂也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其实电子钟表在国际钟表领域很早就研究开发。其过程是摆轮游丝电子手表——音叉式电子手表——指针式石英手表及数字显示石英手表(液晶为主)。其中音叉式电子手表作为美国阿波罗12号登月球的计时器。展示了电子钟表的优势及未来的前途。我国自六十年代从击落美国U-2飞机上发现了其座舱计时器是音叉式电子手表后,正式揭开我国电子手表研制的序幕。由津沪两地专业人员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着手音叉电子手表的研制,首先由天津拿出了样机。但该产品还处在研制阶段。出于历史的原因,六十年代中期停顿,六十年代末转入重新的研制阶段,七十年代初进入批量试生产阶段,终因工艺复杂难度大,其关键零件齿轮寿命短,当时电池质量不好等诸因素,结束了它的暂短生命。全国电子手表研制工作一度停滞,仅在天津第二手表厂的在连续不停地工作,七十年代中期转入研制指针式石英电子手表,开始了我国石英手表生产阶段。电子石英表的大规模投产,对当时瑞士高档机械表也形成冲击,但瑞士高档表有质量、有品牌、有文化、有营销经验,他们的很快复苏,也带动了国际上对机械表的需求。
瑞士钟表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1860年,清朝咸丰皇帝向瑞士江诗丹顿订制了一只蓝色珐琅装饰的怀表,这是瑞士钟表首次传入中国。1895年瑞士欧米茄为中国铁路局制造了第一只官方铁路表。1979年3月15日,瑞士雷达表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中国市场做电视广告的外国品牌。自1995年瑞士劳力士率先进入中国大陆后,积家、伯爵、爱彼,众多瑞士知名品牌如过江之鲫陆续进中国。中国已经成为瑞士钟表最大的出口市场。
2000年前后,由于制作简单的石英表技术日趋成熟且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价格迅速下滑,利润日趋微薄,继续发展的空间十分狭小,因而人们再次将目光转回到功能持久不衰的机械表上来,使得机械表、尤其是具有自动功能的高档机械表重新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幸存的中国表厂在环境回暖的情况下也慢慢复苏。
时光流转,到了2007年的夏天,国产手表以质量尚可、价格低廉取胜的时代终告结束。同样技术指标,同样材质的同类手表,价格直追西洋名贵钟表的时代似乎已提前到来。钟表企业高擎的民族工业大旗,极大的聚拢了尽可能多的人气,国产钟表未来发展还是要靠长时间的品牌沉淀。
中国陀飞轮之父
2003年12月31日,瑞士专利局首次为中国人颁发了有关陀飞轮发明的专利证书,它的获得者就是矫大羽。到目前为止,矫大羽是当代全世界惟一获得瑞士、美国和中国有关陀飞轮发明专利的钟表大师。实际上,早在1990年他已试制成功自己的第一只陀飞轮手表,成为中国和东方第一个陀飞轮手表的创造者,开创了中国和东方制造陀飞轮表的历史。并在1991年7月-1993年正式公开其制造的五只不同设计的陀飞轮手表(第一代),打破了陀飞轮表全由欧洲杰出制表师独占的神话;1993年3月首创一只“正透视飞行陀飞轮” 手表(第二代);1993年7月-1996年,他发明并创制五只“神奇陀飞轮”手表(第三代);1997年首创一只“单支秒针型旋转框架”的飞行陀飞轮手表;1998年又发明了一只带有“时间指示装置”的飞行陀飞轮手表;2001年,矫大羽再次制造了一只“神奇陀飞轮”手表,用事实证明中国人的时计创作同样可以超越当代世界最高水平,他不但造出亚洲第一只陀飞轮手表,因此一举成为“国际时计独立创作人学会”中惟一的亚洲人,而且发明了陀飞轮中前所未有的许多新品种———包括“神奇陀飞轮”在内的系列创新。由于是中国人的创造,其作品也被称为“中国陀飞轮”或“矫氏神奇陀飞轮”。
如今,矫大羽制造了三代结构、五种类别共15只陀飞轮手表,这些成就使他成为有史以来原创设计和亲手制造最多不同类别陀飞轮手表的殿堂级人物。其中第十号“神奇陀飞轮”长方形手表于2004年4月在安帝古伦(Antiquorum)日内瓦拍卖会上成功拍卖,成交价格达到70万港币,创下了东方人制造手表的最高价记录。
从1990年开始,矫大羽创造的每一只手表,除了在机械结构和外观设计中具有史无前例的创新和发明以外,还为自己的作品注入了中国艺术的风格元素,尤其是在国际表坛经过15年的磨砺之后,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矫大羽更加丰富了中国文化在手表设计中的内涵,已经开创了一种叫做“中国表”或“文人表”的流派。
世界第一座时钟: 中国宋朝水钟(水运仪象台),1088年。
世界第一只有名字的怀表: 德国纽伦堡的「纽伦堡蛋」,1564年。
世界第一只陀飞轮表:瑞士人亚伯拉罕·路易斯·布勒盖,1795年。
世界第二代陀飞轮表:德国制表大师Alferd Helwig制成的飞行陀飞轮表,1930年。世界第三代陀飞轮表:香港制表大师矫大羽制成的神奇陀飞轮表,1991年。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天津公私合营华威钟表厂“五星”牌机械表,1955年 中国大陆第一只陀飞轮表:中国制表大师许耀南制成的中华陀飞轮表,1996年。
2.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篇二
文化育人策略即“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说到底, 都是文化育人”。文化“三进”即“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 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
(一) “中国制造2025”和“工匠精神”急需产业文化
为了有效工作必须敬业、负责和诚信, 必须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必须具有环保意识和能力。教育应该为学习者能够终身持续地学习各种知识、价值观、态度、能力和技能创造条件。职业教育应成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 受教育者不只是被开发的对象和增加财富的源泉, 而且要成为发展的中心和终极目标。
(二) 职业院校产业文化建设的缺失
职业教育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文化建设严重落后, 已经并且必将会严重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甚至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大规模、批量化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阶段。目前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矛盾是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的劳动力需求与落后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大部分要走向企业的一线岗位, 而现代企业需要的员工, 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 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因为企业的生命力越来越需要文化的滋养。所以职业院校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是大势所趋。
二、《中国IT产业文化简史》开发的实践
我院是信息技术类职业院校, 开设的专业主要有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等IT类专业。我院在办学过程中自觉地加强与工业文化的对接, 践行高校文化育人的根本要求, 深化实践, 使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几年前, 我院就率先在高职院校中尝试开设了“行业文化”课程。
(一) 组织精兵强将、吸纳企业人员组成编写队伍
从我院计算机学院、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等选择经验丰富、专业背景强、教学能力好的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团队, 并且聘请了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想电脑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顾问。
(二) 召开论证会, 听取专家意见, 确定编写原则
(1) 以事说史, 史中见人, 突出标志性人物、事件; (2) 图文并茂。要有史图、数据表格等, 史论要精辟; (3) 脉络清晰、深入浅出, 可读性强; (4) 透过表象, 看出本质;每章结尾有小结点评等。
(三) 广泛走访企业, 到企业实地调研, 确定编写提纲。
(1) 文献研究: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包括历史著作、考古发现、行业企业志、地方志以及重要的人物传记, 将这些资料汇集起来, 梳理出历史的延续和发展线索。 (2) 比较分析:通过对同一产业在不同环境下, 或不同产业在相同环境下的比较分析, 既看到其中的差别, 又能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3) 实地调研:通过参观博物馆、走访企业、访问企业员工等方法, 近距离地获取生动、翔实的历史信息, 增强学习的现场感, 深化对历史的认识。
(四) 开发数字化资源、进行网络教学
为拓展产业文化史教育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应将教育内容向行业企业和社会拓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课程、教材和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 建立中国IT产业文化史的教育资源库, 搭建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收集查阅第一手权威系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三、《中国IT产业文化简史》教材开发后的新探索
在产业文化进教育方面, 我院迈出了关键扎实的一步, 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除了已经开发出了《中国IT产业文化简史》教材, 今后还有一系列新的举措等待我们去实施。
(一) 建设IT文化展馆
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营造专业文化。第一部分为IT技术发展史, 以各阶段信息产业设备等典型产品展示IT产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图片、展板、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二部分为IT典型企业文化, 展示联想、华为等不同阶段的代表性产品。
(二) 企业化的实训文化建设
引入企业运行机制, 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各种仿真的工作环境, 实训场所要最大化地模拟企业场景, 实训器材的摆放、规章制度的要求、教师的演练都要与企业岗位的工作环境相一致, 并通过实物、标语、展板、易拉宝、文化墙的形式展现企业精神和工作气氛。
(三) 在校园内设立企业文化长廊
设立优秀企业家及名人名言宣传灯箱, 楼宇内摆置合作企业标识, 教师办公区按照企业格局设置, 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学习技术、熟悉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余祖光.先进工业文化进入职业院校校园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2) .
3.中国铅锌矿发展简史 篇三
由于铅矿中多含有银,古代为了提取白银,因此大量开采并冶炼铅。
中国是最早发明炼锌的国家。古代称锌为“倭铅”。炼锌,据史料记载至迟在10世纪的五代就已能冶炼。贵州赫章志上即有该县妈姑地区在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年间(公元947年)开始炼锌的记载。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有叙述,用炉甘石作原料,用坩埚冶炼,书中附有图。
明、清时锌主要用来配制黄铜,供铸钱及制造各种器皿用。约在17世纪初开始向欧洲出口锌锭。1745年从广州装运锌锭的一艘船在瑞典哥德堡触礁沉没,1872年被打捞起一部分锌锭,经分析锌含量达98.99%,可见当时中国冶炼锌的水平是相当高的。
中国古代不仅对铅锌的冶炼和利用有重要创举,而且很早就认识了铅锌矿的产出分带性。在《管子·地数篇》中就记载“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铅者,其下有银”。当代许多铅锌矿床的勘查有不少的矿区都是通过古矿硐和冶炼炉渣遗址等发现的。
4.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篇四
2011年01月12日 18:28 泡泡网 【编译】 作者:奉天 编辑:巴力立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电子商务界最耀眼的莫过于团购了,因此2010年也被称为“团购元年”。在2010年,中国网络团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个发展过程,自第一家团购网站建立到“千团大战”,自单纯模仿到逐渐发展出中国特色,自无序混战到有序竞争,2010年,中国团购行业经历了太多太多。为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团购导航网(购团网关于聚划算团购网站的2010真实销售数据是5.7亿元,并且预计2011年会发力达到100亿元的惊人规模。
五、团购导航网成立
中国团购业的高速发展,团购网站的“千团大战”,也让团购导航网应运而生。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创始人的美国西北大学校友王启亨于2010年4月初着手开发团购导航网,5月9日,网站正式上线致力于打造国内团购导航网站的第一品牌,截至2010年底团购导航网.com已收录了1236家团购网站,目前正在从严制定准入标准,ICP备案是一个基本要求。团购导航网还提出了“团购3.0”的概念,我们可以说团购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消费生活,团购导航网站的出现则改变了团购行业的游戏规则。团购导航使得具备良好线下资源,但不擅长网络营销的团购网站可以专注于做好线下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商家和消费者。
六、团购行业获风投追捧
团购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对市场有着敏锐触角的风投很快“嗅”出了其中所蕴藏的商机。各风投资金相继涌入团购网站。5月24日,阿丫团北京站正式上线运营。6月10日,获得110万元人民币投资。6月18日,获得了山西财团1.1亿元的高额投资,成为行业内赢得单笔投资最大的团购网站。此外,24券、酷团网、拉手网等知名网站相继获得大额投资,拉手网第二轮融资金额高达5000万美元。因看到团购业迅猛发展趋势而争相进入的风投资金的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团购的继续迅猛发展。
七、门户网站相继进入网络团购领域
6月1日,搜狐爱家团上线,此后,腾讯、新浪的团购频道陆续上线。同垂直团购网站不同,门户网站的团购频道依托门户丰富的客户和用户资源,几乎可以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全部领域。这标志着以门户网站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开始进入团购领域,团购已经不再是初期创业者的独享乐园,大型门户和社区、大型新闻媒介集团、电信运营商、银行等都纷纷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团购服务。
八、不堪“千团大战”糯米网选择转型
6月25日,糯米网43元团购电玩城兑换券,因电玩城关张遭消费者围堵,参与团购的人数达13333人,按每人43元计算,糯米网承诺承担消费者的所有损失,经计算需支付赔偿费近57万元,这成为中国团购业最大的一单赔偿,糯米网吸取经验教训的方法是把口碑和信誉放在第一位,也导致了由团购网站转型至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网站的转型,并与该领域原有巨头大众点评、58同城等网站展开正面竞争。糯米团的转型给业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持续的讨论和思考。
九、1288团购网事件引发团购洗牌呼声
7月1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了“1288团购网事件”。5月1日上线的1288团购网在一次团购中,由于商家卷款走入,致其付款后不发货,拖延退款被警方调查,1288网因此成为国内首家团购骗子网站。最后不到60天时间通过“自卖”被迫关闭,引起社会对团购网站道德诚信问题的广泛关注,团购网站的洗牌也被提上了日程。
十、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盘点半年团购发展
8月5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0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该报告对2010年上半年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行业运行动态与详细数据监测,对电子商务各领域的产业规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盘点。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底,国内团购网站数量飙升到480家,而且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底,国内团购网站数量将有望达到880家,而实际数量远超预期,2010年底团购网站数量已经突破了2612家。
十一、聚划算团购205辆Smart被抢购一空
随着团购的发展,奔驰也开始被团购收入麾下了。2010年9月9日,淘宝聚划算平台推出团购奔驰Smart汽车的活动,若团购数满200辆,用户可以享受7.7折,即13.5万元的团购价购入汽车,该活动上线后仅3小时28分钟,205辆Smart即被抢购一空。这几乎相当于奔驰中国全年1/20的Smart销量,让人们再次见证了团购的力量。
十二、中国首次团购行业高层峰会召开
9月19日,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首个团购行业高层峰会—“2010中国网络团购行业高层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携手团购导航网等国内团购领军企业代表和近200家团购网站集体发起成立我国网络团购行业首个民间诚信组织“中国诚信网络团购联盟”,并发布了《2010诚信网络团购企业联合宣言》和国内首份网络团购行业市场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网络团购调查报告》,极大推动了团购业的发展。
十三、团宝披露团购行业潜规则并推出“随时退”
10月1日,团宝网正式宣布,从即日起,针对消费者所购买的消费类产品将提供“随时退”服务,全面实行无障碍退款。这是针对团宝率先披露团购行业潜规则“不消费不退款”之后,团宝采取的一个行动。团宝网CEO任春雷宣称,团宝网此举的核心出发点是为了彻底保障消费者利益,作为团购行业的领导者,有义务也有责任拯救行业诚信危机,促进商业文明的前行。
十四、团购网站信用认证逐步推进
准入门槛低致使网络团购行业乱象四起,团购信用认证逐渐被提上日程。2010年10月底,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介入电子商务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和行业规范化工作,推出《电子商务信用认证规则》,并为29家首批通过认证的网站颁发证书,以期提高电子商务市场透明度,规范行业发展,引导行业实现优胜劣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推团购认证引起媒体强烈关注和质疑,但毋庸置疑,其认证对于普及团购概念、推进网民和站长对网站信用的重视、提高行业诚信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五、团购3.0概念正式推出
团购作为一类“轻型B2C企业”在服务型网购领域更显示出强劲的增长能力,兴起第一年就拿下20亿元的市场份额。团购的未来不是“团购寡头”时代,也不是“万团混战”的格局。2010年11月1日,“团购2.0之父”Andrew Mason的美国西北大学校友王启亨提出了团购3.0。团购3.0是面向行业而不是单一团购网站的。团购3.0将聚合消费者需求形成虚拟的“团”,这些在团购3.0平台上形成的像云一般聚拢的带特定需求的“云团”,将会被团购网站使之获得精准的用户,云团可以在团购3.0平台的最合适发生团购的团购网站上完成“云团购”。云团购将最大程度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服务意识。团购3.0旨在构建消费者、商家和团购网站群的团购生态圈,让团购成为一种未来经济模式的常态。
十六、首例团购行业公开召回事件
团购网站茶苑网,公开召回2010年12月9日销售的索尼SONY顶级/监听级入耳式耳机EX90和华歌尔123款文胸 高仿冒品。这是继团购网风靡全国后,首例团购行业公开召回事件:“高仿门事件”,标志着团购行业诚信经营的决心。茶苑网负责人表示:除了电话致歉外,还在最快时间内退还消费者所有购买该产品款项。
十七、团购导航网发起团购导航联盟
退款难成为团购的一大隐患,由于退款难,消费者缺乏对团购质量的控制,导致投诉激增。而一些不法分子会乘虚而入,假借团购和预付款的幌子实施诈骗造成对团购行业和社会的巨大危害。而为了解决消费者投诉无门的情况,12月2日,团购导航网率先成立了团购投诉区帮助消费者维权,并发起了团购导航联盟,用于联合屏蔽不诚信团购网站,深得消费者的欢迎,购团网的“未解决投诉排行榜”可望成为团购网站靠消费者口碑优胜劣汰的风向标,并成为有效的洗牌机制。
十八、《2010年国内网络团购行业信用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12月10日“2010中国首届团购诚信建设峰会”上正式发布了网络团购行业第一份信用调查报告——《2010年国内网络团购行业信用调查报告》,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反响。这份报告是为了让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消费者了解团购网站整体发展现状和信用状况,调查报告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联合团购导航网等机构共同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历经两个月而完成。报告显示,团购行业整体信用得分为63.3,等级为BBB,信用一般偏下。行业内各团购网站之间以及商家之间的信用水平存差异较大。报告预计到2011年中期,国内团购网站将开始全面洗牌。
十九、年末京东搅局团购成败几何
团购几乎成了“唐僧肉”。继淘宝、腾讯、百度、招商银行、家乐福等各路巨头盯上团购后,临近年末京东商城也开始试水团购业。2010年12月22日晚,比原定计划推迟2日的京东团购低调上线。京东目前提供的团购服务主要以餐饮美食、娱乐休闲活动和非京东商品的实物团购为主,而春节后将正式推出京东商城在售商品团购,各个类别均将有产品参与。
二十、《2010年国内网络团购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正式发布
截至2010年终,国内团购网站数量为2612家。国内最大最全的团购导航网.com在后台收到的2612家收录申请中审核通过了1236家团购网站。全国平均每日新增10.5家团购网站,购团网每日新增收录6.6家团购网。据购团网数据统计,团购行业2010年的总销售额达到了25亿元,远超2010年初预计的10亿元规模。仅聚划算一家团购网站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5亿元。2010年最后一个月的团购交易数量超过416万次,这意味着全国团购网站平均每秒就有1.55个团购订单。2010年团购的平均折扣为3.1折,团购交易的均价为89元。在实力巨头相继切入后,团购市场空前白热化,预计2011年团购的总销售额会高达300亿元。■ 2010年国内团购网站不完全统计报告
(一):美团or糯米,上半场
谁领先?
ugmbbc发布于 2010-07-06 08:35:03| 16897 次阅读 字体:大 小 打印预览
如果有人在问目前国内网络购物市场最火爆的话题是什么?凡是回答“淘宝”或“秒杀”的,统统拖出去,不解释——显然是“团购”啊,这词在今 年的网购市场上咸鱼翻生,概念也有了新的进化,不再是几十个网友在某小区论坛里集体报名代购某地的红枣,而是特指沿袭美国Groupon.com网站的营 销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通常是24小时或2-3天内)推出一个只有原价两折至五折的线下商家活动,通过“名额有限抢完即止”和“每天来看团购都不同”的 特色,牢牢抓住了网民的眼球和访问黏度。
据说团购网站已有400多家,甚至比这个还要多。只不过能稳定下来存活期超过一个月并且天天有新料卖的屈指可数,大部分则是生生死死起起落落。这也 让我彻底放弃了做全体团购网站调查统计的可能,本文也只能叫做“不完全统计报告”了。既然是一份统计报告,还是需要先把调查方法讲清楚:观察了6月29日 当天团800这个团购聚合导航网站所收录的团购网们,统计各城市相关的活动数量,你会发现北京是620条,远远超过其它城市,甚至排名第二的上海也只有北 京的四分之一。所以我们本次的统计不妨把目标就锁定在北京地区的团购交易内,相信也非常具备统计价值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即便针对北京地区的团购网站来统计,那也是不计其数……好在“长尾效应”再次得到了验证——实际上在北京地区,无论是从团购活动的 参与人数或者是成交金额来看,大部分都集中在前19家网站内,它们是(排名不分先后):美团网、拉手网、找折网、爱帮团、Yoka优享网、喜团、窝窝团、团宝、糯米网、满座、乐拼、酷团、可可团、饭统饭团、Like团(之前叫橘子团最近刚改名)、F团爱赴团、58同城、36团、24券。为了延续本报告的 “不完全统计”精神,我们不妨就以19家团购网站组成一个panel(观察组),从各家网站公开的历史团购信息中分析比对整理,看看从中能挖掘出什么有趣 的信息。
发现一:团购网站1月始发,6月激增
大家都以为今年国内团购网始于3月份饭否创始人王兴再启动的美团,而实际上,如下图所示,根据满座网的公开信息,它的团购活动在1月25日和2月3 日分别举行了一次,从而成为这19家网站中最先启动团购活动的一家。有人会问:嗯,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问的好,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就是更正大家对美团第 一枪的错误印象,谢谢。
言归正传,这条活动量增长曲线在3-5月份基本保持了同一斜率,而到了6月份突然暴增至399。有人又会问: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的意思是说如 果你用399/19,平均每家网站每个月要发布21条信息,正好也是6月工作日的数量。也就是说,虽然有的网站一天发布了2-3条团购活动,也有网站隔几 天才发一条,但平均下来差不多是遵守了一般的团购发布规律——“工作日发布,周末休息”。
发现二:7天拿下上半年收入总冠军,糯米网与SNS的逆袭
下面这张表是最带劲的一张,因为有真金白银的钱数哦。这可不是笔者瞎写的,每个月的金额都来自于各家网站历史团购信息里的记录,当我们把每天的(成 交人数*活动单笔现价)全部加总后,就获得了当月的现金销售额。理论上,这些钱都是通过支付宝等支付手段实时支付了的,所以这份统计答卷是具备含金量的,如果说单纯的活动人数只是捧个人气的话,那么看看这张表,谁最牛就不言而喻了。(选择使用公开数据的好处是避免主观臆断,但仍然不能避免网站调整数据,在 本次统计中遭遇一些网站7月初还在悄悄修正之前数据的现象,甚至有从历史记录中拿掉某天交易的情况发生。没有绝对的客观,我们只能假定大部分团购网站自行 公开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来做比较了。)
客观的说,美团的运营和商家活动挑选都更为规范,“出名要趁早”也注定了它一路跑来的喝彩和用户青睐。可以看到美团4月份的交易额是3月份的4倍还 多,可见那两个月是团购网站们的黄金时间。而到了5月份后,随着山寨山寨版的快速繁殖,美团的销售额增长速度放缓。
7天可以做很多事,玉兰油可以让你变得更年轻,而人人网旗下的团购网站糯米网在上半场哨声吹响前的最后几分钟里,改写了整个团购市场的格局。6月 23日第一天开局就以“40元双人暑期超值尽享!原价176元成龙耀莱国际影城套餐(电影票2张+可乐2杯+进口爆米花1份+哈根达斯冰激凌球1个)”赚 来15万人的购买,创下了国内团购历史上的奇迹新高。与其说是成龙的品牌魅力,倒不如感叹人人网这样的SNS社区在影响群体网民购买行为的威力是多么令人 发指。曾经的校内创始人王兴,不知道在团购市场中再遇“老友”陈一舟,是何感想?
有人悄悄的跟我说,王兴的美团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还会遇上张朝阳、马化腾。在这里,我只想告诉他,这事需要你悄悄说吗?从国内的博客市场、SNS市 场、微博市场上“小网站铺路大网站碾过”的发展规律来看,这简直是一定的啊,你懂的。
发现三:典型团购情况,原价413元现价仅售89元,1200人三折疯抢中!
这么多条团购活动,能否抽象的描述一下?好吧,当我们把19家团购网站2010年上半年的867条团购信息全部排在一起平均值统计后,可以用下面这 张模仿团购网站的典型价格标签图来讲述我们的结论。
平均来看,一个团购活动大概会有1200人参与,原价大致会定在413元左右,而本次活动的现价只需89元。平均折扣大概是31%,有人质疑说 89/413不是31%啊,没错,因为平均折扣的计算方法是把各项活动的折扣去平均,而不是用平均单价/平均原价!(好好想想死去的八戒10天前所说的话 吧!)
5.中国电信简史 篇五
历史发展
中国电信的前身应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邮电部,实行邮电合营、政企合一的经营模式。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信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电信业务蓬勃发展的需要,同时中国电信独家垄断的局面也屡遭诟病。1993年,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作为中国电信的竞争者的形式出现了,中国大陆的电信市场首次出现了两家运营商的局面。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中国电信的垄断状况,因为中国电信在参与竞争的同时也是整个市场的管理者,这种情况被比喻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在此后几年,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网通)、中国吉通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吉通)等纷纷成立,而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也于1999年被剥离,另行成立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
2000年,中国电信结束了邮电合营、政企合一的经营模式。5月17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作为一家完全的电信业务运营商成立,而电信市场的管理职能则交给了信息产业部负责,邮政业务则由邮政总局经营。
2001年,为进一步打破电信业的垄断格局,中国电信被南北拆分。其中南方的21省区的省电信公司成立了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南方地区的主导电信运营商。而北方10省区的电信公司则与原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吉通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2002年9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选举了周德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及首席执行官,常小兵为副总经理、总裁。11月,中国电信H股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ADS形式)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
下属机构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部分资产重组后成立的上市公司,其H股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ADS形式)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31个省级电信公司:其中20个省区市的电信公司在纽约和香港上市
中国电信(香港)国际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美国)有限公司:于2002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正式开业。中国电信(美国)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为美国企业提供中美间国际电话、专线、数据、电视传送和商用业务。中国电信(欧洲)有限公司:2006年9月12日正式在英国首都伦敦挂牌成立。[1]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信元公众信息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
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
经营范围
中国电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范围内经营除移动通信业务以外的各类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包括:
一、语音通信业务 包括固定电话本地通话、国内长途通话、港澳台通话、国际通话、IP通话。
二、数据通信业务 包括各类专线、主机出租等。
三、网络通信业务 包括宽带上网、窄带上网、ICP服务等。
四、信息服务 中国电信原先的114查号服务在转型后成为了综合性的各类信息提供者。
争议
中国电信宽带上网的帐号含有可自动登陆的“互联星空一点通”的功能,该功能默认开通,可以让中国电信宽带用户在无需用户密码、无需上网帐号的情况下,“轻松一按”,即可登陆中国电信旗下网站“互联星空”网站进行消费,可消费的内容包罗万有,费用全部由该用户的固网电话统一收取。
然而,该功能的推出备受争议,有人认为这是电信局在借机乱收费。该功能推出不久,全国就有许多用户陆续投诉,说自己家的电话费无缘无故多出几百元,经查证,这些用户的电脑其实许多都中了一种病毒,该病毒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用户宽带的“漏洞”进行消费,随后,部分地区的电信局退还了部分“多收”的电话费,但仍有一部分电信局拒不退费。这引起许多用户的不满。
电信局解释说:用户是可以自行到客户服务中心申请禁用“一点通”功能,由病毒引起的损失理应由用户承担。
服务接入号
中国电信客服中心:10000
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服务:114,118114
6.中国民建简史 篇六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和其他专家学者组成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的参政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单位。民建于1945年在重庆成立,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光荣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建团结、联系经济界和有关知识界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成立之初的政党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面临光明与黑暗两种前途。民族工商业者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摧残下,已濒于破产境地。为团结自救,争取光明前途,一部分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其有联系的文教界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联合起来成立了民主建国会这一政治组织。民建成立大会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召开,主要发起人有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其政治纲领的核心是要求民主和建设,集中反映了我国爱国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反对独裁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政治要求。这一政治主张与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完全一致,同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主张相呼应,表明了民建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爱国、革命、进步的性质。民建的诞生,是我国爱国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争取光明前途作出的历史抉择。
民建成立后,积极投身于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为促使旧政协会议成功,民建积极提供意见并多次举行报告演讲会,宣传动员社会舆论支持,有力地配合了中共在旧政协会议上的斗争。在“沧白堂”、“校场口”、“下关”等事件中,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其扼杀民主运动、坚持独裁内战的阴谋,以促进民众觉醒。民建积极参加国统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政治斗争,声援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解放前夕,民建又通过多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工商界介绍解放战争形势,介绍解放区情况,宣传解释中共经济政策,安定人心,为迎接解放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
1948年响应中共“五一口号”,是民建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民建确立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路线。民建确认并接受中共的领导,有其认识发展的形成过程,是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所决定的。
首先,民建是一个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要社会基础的政党。由于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前者是其区别于官僚资产阶级成为革命同盟军的客观依据,后者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
其次,尖锐的政治斗争,使民建逐渐认识到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不可能建立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振兴中华的希望所在,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才能建立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正是基于共同的政治斗争需要,各民主党派和各界进步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与中共密切合作,互相声援配合,共同并肩战斗。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后,民建参加由毛泽东领衔的10个党派《反对北大西洋公约联合声明》的署名,特别是针对美国国务院关于美中关系白皮书,发表《加强内部团结和警惕,答告美帝好梦做不成》的声明,表明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终于懂得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新民主主义之路,才是自己惟一的光明前途。这一《声明》,也是民建对自身成立以来政治活动、政治立场的总结,昭告世人自己所选择的政治道路和政治前途。毛泽东对这一声明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肯定:“民建发言人对白皮书的声明写得极好,这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教育作用是极大的。民建的这一类文件(生动的积极的有原则的有前途的有希望的),当使民建建立自己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
二、建国初期的政党实践
新中国成立前后,民建积极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和《共同纲领》的制定,并把《共同纲领》作为民建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教育、推动会员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为新中国的建设献计出力。
民建积极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贯彻《共同纲领》,参加政权建设,参与政协协商,教育推动会员进行自我改造,带动工商界人士爱国守法、依法纳税、支援国家建设,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争取财政状况根本好转,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在参加土改、镇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中,高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旗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1952年7月召开的民建第二次总会扩大会议上,民主建国会更名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并推选黄炎培为主任委员。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为了推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对工商业者进行团结、教育、改造的任务,民建积极组织会员及其所联系的工商业者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帮助他们在思想上适应所有制变革的要求,在行动上配合政府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途径,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在这一过程中,民建组织发挥了“一教育、二代表”的特殊的历史作用。一方面,教育会员和所联系的工商业者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工商业者会员成为工商界骨干分子,发挥带头、模范、桥梁作用;另一方面,切实代表和反映民族工商业者的合法利益和要求,协助中共和政府制定和贯彻对工商业者的政策,尽了自己的光荣历史责任。由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政策,以及广大爱国工商业者和进步分子的积极配合,我国顺利完成了对资改造任务。在对资改造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不完善,也出现了一些缺点和失误,但整体上可称为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将要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由于指导方针上“左”的错误,导致了反右斗争扩大化,直至发生了“十年**”。这个时期,民建与工商联协作,帮助会员和所联系群众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共的方针政策,推动会员进行自我教育,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觉悟,收到积极效果。民建一大和一届二中全会就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问题开展辩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对民建的自我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民建二大采取“神仙会”的方式,对当时我国工商业者所处的地位、工商业者与中共的关系、工商业者应有的权利与义务等问题取得共识,使会员进一步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经过自我教育,逐步形成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纲领。
在“十年**”中,民建被迫停止活动。在非常困难的时候,广大会员仍然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与共产党一道经受了严峻的政治考验。
三、新时期的重要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经过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的时期。
随着国内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指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资本家阶级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现在,他们作为劳动者,正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这是对民主党派所作的历史的、科学的结论。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民建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制定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这个纲领的提出,体现了民建在总结50年代“听、跟、走”的长期实践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拥护和坚持中共的路线方针,并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主动性,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在三届一中全会上选举胡厥文为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以后,民建各级组织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经济咨询服务、工商专业培训为主要形式的为四化服务的新路子,发挥了民建的特点优势,调动了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开创了具有自身工作特色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效益。
民建四大以中共十二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指导,回顾总结并形成了民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开展为四化服务的基本经验,更鲜明地强调把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民建的具体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这一经验的总结,把民建坚持中共的领导和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奠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对民建几十年来实践的概括,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在这一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充分发挥民建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参加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并发挥了重要作用。1987年11月,胡厥文向民建中央提出辞去主席职务、建议由孙起孟担任主席。在同年12月召开的四届七次常委会上,选举孙起孟为民建中央主席。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强调现阶段要致力于基本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建五大认真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民建的基本职能是政党职能,要以发挥政党职能为自己的根本职责,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化改革,发挥积极作用。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新的里程碑,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党派参政党作用的发挥。民建各级组织根据这个文件精神和民建五大的要求,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参政议政工作,围绕改革与建设,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重大建议。同时,着眼于提高全会的组织程度、觉悟程度,提高参政党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新的进步。
中共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14年来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部署。面对新形势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民建六大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会要努力成为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能够掌握较高主动性的,在参政议政、实施民主监督中确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在自身建设上有较系统的理论认识和比较健全的工作机制、充满活力的参政党,努力开创发挥参政党职能和自身建设的新局面,把民建建设成为有自己特色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会议以后,按照六大精神,民建各级组织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国有大中型企业、农业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多党合作等经济政治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提案,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关于把多党合作写入宪法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采纳,正式写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以扶贫开发工作为重点,切实有效地开展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活动,发挥了自身的特点优势。同时,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会员达到6万多人。在1996年12月召开的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接受了孙起孟辞去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成思危为民建中央主席,新老合作交替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新世纪的光荣使命
在中共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民建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新一届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大会确定了把民建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机制上健全和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的目标。
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和民建七大精神,围绕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积极而丰富的成果。七大期间,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12件,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34件、发言12件,全国政协民建界委员提交提案共计3990件。民建中央关于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同,推动了这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在九届二次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民建提出的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指导思想,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建议得到采纳。民建中央领导同志在高层政治协商活动中,求真务实地发表意见,得到了重视和肯定。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为中共和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执政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民建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舞台。为此,民建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七大以来的实践经验,确定了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参政党的行动纲领,动员全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功立业。八大以后,全会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各级组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六大精神,学习中共中央致民建八大贺词和胡锦涛走访民建中央机关的讲话,为坚持和发展新世纪的多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抗击非典过程中,民建中央领导同志在政治协商会上提出的有关建议,受到高度重视。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民建会员舍生忘死,救死扶伤。在政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民建会员勇挑重担,尽职尽责。各级组织、广大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情系疫区,踊跃捐款捐物,价值达1.4亿元,有8个先进集体和331位先进个人受到会中央的表彰。参政议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许多意见和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有了新的提高,举办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中国中小企业经济论坛。对外联络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自身建设上更加注重制度化、规范化。
与此同时,民建的组织不断得到发展,会员总数由恢复工作初期的1.8万人发展到现在的9.4万多人,其中大多数为经济界和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成员的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改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到2003年底,全会有2311名会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12076名会员担任各级政协委员,在区、县以上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有1364人,担任特邀(约)行政、司法监察等职务的人员有2929人。
民建半个多世纪走过的道路,是顺应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光辉道路。在长期的实践中,民建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同经济界密切联系的历史特点。
民建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遵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前进和发展,一方面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党合作制度;另一方面源于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不断努力。从民建自身来看,其主要因素是:第一,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时期,民建成员中绝大多数人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这是不断前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和主要动力。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只要坚持和发展爱国主义,其结果往往会通向社会主义,这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第二,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在民主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又以极大的热忱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仅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而且在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共的亲密合作中,不断增加共识和一致性,使民建政治纲领的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第三,骨干的积极作用。在民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进步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带头作用,团结了大多数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不断进步。第四,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建国以来,民建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和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组织成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成员在思想上得到提高,从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前进。
7.外资并购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篇七
关键词:外资,并购,收购
一、外资并购的概念
关于外资并购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企业兼并是企业收购的三种主要形式之一, 另外两种形式是购买股票和收购财产, 企业兼并主要是指吸收合并, 也包括新设合并。[1]
第二种观点认为, 企业收购与兼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兼并也就是合并, 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从企业重组模式的适用范围上看, 兼并的适用范围要广于收购的适用范围。[2]
第三种观点认为, 上市公司的收购是指投资者 (收购人) 旨在获得特定上市公司股份控制权或将该公司合并进行的批量股份收购行为。[3]兼并, 通常是指一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企业资产或股份, 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取得另一企业的控制权, 或者将另一企业合并的行为。收购是兼并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企业兼并除了通过收购股份的方式以外, 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 如增资或股份的受让、股份或经营权的委托等。合并是兼并的一种结果, 自然也成为收购行为可以选择的一种结果。股份转让是指股份的持有人和受让人之间达成协议, 持有人自愿将自己所持有的股份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受让人, 受让人支付价金的行为。股份转让也可以成为兼并的一种手段。
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对“兼并”、“收购”、“并购“等概念未作出规定。1996年《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认为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 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虽然保留法人资格但改变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2006年《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本办法所称上市公司收购, 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 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2006年《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第二条规定,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指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 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 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 或者, 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 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
为了建立健全有关并购的法律规范体系, 首先必须对“并购”从法律的角度做出严谨、统一的定义。并购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 我们可以借鉴“并购”的经济学解释。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并购行为本身与并购之后继续进行的资产运作之间的区别。
笔者认为, 并购应该包括合并与收购, 合并包括新设合并与吸收合并, 而收购是与合并平行的概念, 包括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为了进一步厘清上述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还应该作进一步分析。
(1) 新设合并指参与合并的各方法律主体地位消失, 合并登记设立为一个全新的企业。吸收合并是指吸收方企业吸收目标企业, 目标企业法律地位消失, 而吸收方企业原来的法律地位继续存在。新设合并与吸收合并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吸收合并中, 吸收方存续, 被吸收方法人资格消灭;而在新设合并中, 合并各方均归于消灭。它们之间最明显的相同之处在于因合并而被消灭了的一方的股东均成为存续企业或新设企业的股东, 且因合并而被消灭了的一方的财产及债权债务, 均为存续方或新设方概括承受。合并的法律关系表面上是发生于合并双方, 但实质是发生在合并各方股东之间。
(2) 股权收购是收购方用现金、股票或者其他证券 (或三种方式的某种组合) 购买目标企业的代表全部或部分经营管理权的股份或出资份额的行为。股权收购发生在收购方企业或个人与被收购方企业的股东之间, 是收购方企业作为一独立民事主体从被收购方企业的股东手中收购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或出资份额。股权收购的结果是收购方企业成为被收购方的股东 (常常取得全部或部分经营管理权) , 而且收购方企业作为被收购方的股东, 仅以其所持有股份为限对被收购方的债务承担责任。被收购方企业中出卖了股份或股权的股东取得对价而退出被收购方企业。被收购方企业的法律主体资格并不改变, 只是其内部股权结构发生变化。
(3) 资产收购是指收购方企业向目标企业支付对价, 购买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的行为。资产收购的结果是目标企业的民事主体资格继续存在, 只是其资产形态发生了变化, 经营也因收购而受到合约的限制。在股权或资产收购中因支付对价的手段不同或是收购方的身份不同, 导致了在上述两种基本的收购类型基础上又可衍生很多其他类型的收购。
“外资”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外资并购”这一概念中的“外资”显然是指外国投资者, 但是对于什么是外国投资者或者说判断是否为外国投资者的标准, 我国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 学界也存在争论。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规定, 外国投资者是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它经济组织以及个人。对于这一规定, 一般是按照注册地标准来理解的, 即外国投资者应以其外国注册地或者外国国籍作为认定标准。凡在外国注册设立的法人即为外国投资者, 凡具有外国国籍的自然人即为外国投资者。《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所指的“外国投资者”还包括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中,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都被视为外国投资者。在上述这两个规章中, 外国投资者的判断标准似乎采用了“资本控制标准”, 即凡资本为外国籍股东所控制的经济组织都被认为是外国投资者。学者们对此判断标准上存在注册地标准、主营业地标准、资本控制标准、复合标准等多种观点。
结合外资并购的立法目的以及我国现行的规定, 笔者认为应采用注册地标准和资本控制标准并用作为判断标准, 以防止外国投资者通过资本控制安排规避我国法律和避免境内投资者通过改变国籍或注册境外离岸公司 (此类公司的资产在境内、注册在境外、经营在境内) 等方法变为“假”境外投资者。关于外资并购的对象, 除了境内内资企业外, 也应包括境内外商投资企业。
因此, “外资并购”可以定义为外国投资者或与外国投资者具有相同地位的人并购境内内、外资企业的行为。
二、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简史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
第一个阶段是从1992年到1998年。这一阶段外资并购在当时的中国大陆尚属新生事物, 外资并购数量和金额都不大, 但是它的社会影响很大, 人们普遍对国有资产流失表示担心。1992年香港中策公司大规模并购内地不同行业的数百家企业, 使外资并购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1995年, 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通过协议收购北旅公司法人股从而成为北旅的第一大股东, 此案首开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先河。同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购买江铃汽车新发B股的80%从而成为江铃的第二大股东, 此案开创了外资通过大量增持外资股控股或参股我国上市公司的先例。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通知指出, 在国家有关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管理办法颁布之前, 任何单位一律不准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和法人股。
第二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2年。这一阶段的外资并购, 无论是在金额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第一阶段。并购行业范围迅速扩展, 外资并购行业延伸到了玻璃、橡胶、食品等行业。2001年格林柯尔通过境内被控股公司并购, 由此入主科龙电器;1999年皮尔金顿通过收购流通股的方式收购了耀皮玻璃;2001年阿尔卡特通过绝对控股上海贝尔而间接成为上海贝岭的大股东。根据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的统计, 从1998年到2001年, 中国国内并购发生了1700起, 金额为1250亿元人民币。其中,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66起, 金额为66亿元人民币。另有数据表明, 到2001年, 中国吸收的FDI中外资并购额占4.96%。[5]可见外资并购在这一阶段仍是零星的、分散的。
第三阶段是从2002年发展至今。2002年后, 外资并购日趋活跃, 一些跨国公司在经历了在华经营战略的巩固阶段之后, 已经进入扩张的新阶段, 并购便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扩张战略。这个阶段的并购操作手段更为广泛;外资并购数量与金额规模更大。2002年青岛啤酒向美国AB公司发行1.82亿美元的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 债券在七年内分3次按约定价格强制转为可流通H股, 从而开创了“发行可转债”这一并购方式的先河。2006年花旗银行财团并购广东发展银行案、凯雷亚洲投资基金并购徐工机械案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但总的来说, 外资并购在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 有关外资并购的很多问题都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雨露.公司理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25.
[2]深圳市产权交易所.现代企业收购与兼并[M].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7.5-6.
[3]范健.商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46.
[4]王东, 张秋生.企业兼并与收购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210.
8.康德辞典发展简史 篇八
(孙云龙 复旦大学哲学系 上海 200433)
(丁 骏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 上海 200433)
康德辞典是指为了注释著名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哲学思想而编纂的一系列专门辞典。众所周知,康德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也最晦涩的学说之一,自从批判哲学问世以来[1],关于康德哲学著作的语文学研究便应运而生,原因无他,皆因康德写作时所使用的术语太专业也太个人化,而他讨论的问题又极抽象,以至于仅借助语文词典或哲学辞典是无法顺利完成阅读的。由此,学者们意识到,编纂一部康德辞典势在必行。自18世纪末期至今,国外学界从未放弃过编纂该辞典的努力,成果也颇丰硕。其中,既有仅百页之作,又有长达数千页的大部头辞典;既有面向德语读者的单语辞典,也有面向国际研究者的双语辞典;既有以单本著作为注释对象的辞典,又有以康德著作全集为对象的辞典。就规模、质量和数量来讲,在哲学领域中的专门语文辞典里,无出其右者。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康德辞典的发展简史,比照不同版本,通过分析个案中进步或不足之经验,为不同专业的专书辞典学者提供一块跨学科的他山之石。
一、康德辞典的辞书类别定位
如前所述,本文的研究对象康德辞典是一个以注释康德哲学为目的的专门辞典家族。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家族,是因为其中的成员类型各异,既有单语辞典又有双语辞典,既有专书辞典又有专科辞典,既有简明辞典又有详解辞典,唯一的共性是以康德著作为选词的语料库。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这样一类辞典进行类型甄别。根据R.R.K.Hartmann和Gregory James所编《词典学词典》,我们认为康德辞典应属于专门辞典(specialised dictionary)这一大类中的作家语文辞典(author's dictionary)。[2]
在《词典学词典》所提供的义项中,作家语文辞典被定义为“这样一类工具书,它提供某一作者个人专用词汇的信息。这一类辞典的材料通常取材于这位作者的一部或几部作品所组成的语料库。通常按字母顺序排列,为所列词条配有例句或上下文(但不是定义)。作家语文辞典由来已久,从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词汇表到但丁、乔叟以及莎士比亚的语文学索引,再到比较现代的歌德普希金辞典。然而就作家语文辞典学而言,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或普遍规则。”(129)根据这一定义,作家语文辞典不仅属于专门辞典,而且有了更为具体的限定,不仅是某一学科领域中的语言,而且还限于具体的某一位作者。显然,这个定义与我们的研究对象康德辞典极为契合。在黄建华著的《词典论》一书中有专门分析词典类型的章节,也将作家用语词典列为专门性有限词典下的一个分支,这也为我们将康德辞典定位为专门辞典下的作家语文辞典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前期康德辞典的发展
自1781年《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以来,人们就清楚地意识到,准确地理解康德哲学术语是进入其批判哲学世界的唯一的钥匙,或者说,一部适宜的术语辞典,便如同一幅描绘康德哲学世界的地图。关于康德哲学的语文学研究,自批判哲学问世以来,一直是德国哲学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了使读者更便捷地步入康德的哲学世界,相关的术语注释辞典于康德在世时便已出现,早在1788年便出版了由Samuel Heinicke编纂的《纯粹理性批判以及康德先生哲学著作辞典》。遗憾的是,这部辞典的专业水准并不高,编者在词条的选择和释义上存在诸多疏漏之处;这部辞典在1968年重印过,不过135页,篇幅甚小。
早期的康德哲学术语辞典中有两位编纂者声誉甚佳,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具有文献参考意义,其一是 Georg Samuel Albert Mellin,他于1797—1804年之间主编了六卷本《批判哲学百科全书辞典》,以及《批判哲学专业术语》和《批判哲学专业术语之附录》。另一位Carl Christian Erhard Schmid,是耶拿大学的哲学教授,也是当时最著名的耶拿康德主义者[3]。他于1786年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纲要讲稿,及康德著作便捷使用辞典》基于自己多年来的讲稿内容,自1786—1789年间共发行四版,每版都有新内容补充。这部辞典正文按字母顺序排列,将康德哲学中的常见术语分类并比较其异同,不仅试图从康德哲学总体角度对其概念进行释义,而且将其置于哲学史中加以阐明。20世纪初最重要的康德专家之一Erich Adickes是普鲁士学院版《康德全集》中手稿部分的主编,他对Schmid的这部辞典评价很高,将其称为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康德哲学专业辞典,在其编纂过程中维护了体系内在的统一性。[4]该辞典的声誉和学术地位与其销量和重印次数保持一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在书店里找到这部著作的最新版本,它被当做附录内容编入上世纪一种重要的康德文选中,这部文选以学院版《康德全集》为底本,收入康德生前发表过的重要文献,主编是哲学家Wilhelm Weischedel,1960年由达姆式达科学书社出版(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Darmstadt)。
三、康德辞典发展全盛期
整个19世纪,欧洲并未出现有影响力的康德专门辞典,直至上个世纪初,在狄尔泰的倡议下,德国哲学界开始集中精力编纂普鲁士皇家科学院版《康德全集》,与此同时,德国的康德语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院版《康德全集》的编辑工作定位于整理康德的全部精神遗产,内容遍及康德著作、往来书信、遗稿、授课笔记,以及“所有有助于认识康德生平著作的资料”。[5]《康德全集》的编辑工作跨越整个20世纪,汇集了同时代最优秀的康德研究专家。于1987年从柏林迁至马堡的负责编辑《康德全集》的哥廷根康德学会(Die Kant-Kommission der Göttinger Akademie)直到今天仍在继续整理出版新发现的康德学术资料。在大量新出版的资料面前,此前的康德辞典已经无法满足涵盖康德整体思想发展史的要求了,康德辞典的编纂也借此契机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上世纪20年代末出版的两部康德辞书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中成书的。一部是Rudolf Eisler划时代的著作《康德辞书》,另一部是Heinrich Ratke的力作《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系统手册》。这两部著作对后来的康德研究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也有各自的缺陷。
Eisler的辞书定位于在康德全部著作中建立起广泛的概念勾稽关系,比如他在解释一个概念时,不仅从康德全集中引出所有涉及该概念的原文论述,而且将与该概念相关的其他概念也作为索引附在该词条后,以供读者交互查阅。诚如该辞书前言中所声明的那样,他的工作不在于编一部术语索引,而是致力于一种整体化的康德哲学解释。Eisler坚信康德文献本身是一个完善自足的整体,对于那些出现在某部著作中意义模糊的术语,康德都曾在其他著作中予以补正和澄清,因而只需征引康德不同时期关于同一概念的解释,便可使每一个术语得到准确清晰的解释,他还认为,只有通过概念勾稽互证的方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康德本人的思想。Eisler的这一编纂原则受到多方质疑,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康德哲学术语处于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同样的术语在其不同的思想阶段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将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的解释无原则地混合,只能引起更多的混淆,此外,即便是在同一文本中,康德的一些术语也因上下文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含义。Eisler的辞典编纂方式显然没有能力应对上述指责。尽管如此,《康德辞书》仍然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1994年由德国Olms出版社重印出版。
与Eisler不同,Ratke选择了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编纂辞典,他将术语解释的对象限定于《纯粹理性批判》之内,如他在前言中所言,只是为致力于研究《纯粹理性批判》的初学者提供一部帮助自学的工具书。这样,Ratke的这部术语手册就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了Eisler的困境,因为他将词条的原文征引限制在《纯粹理性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言》和《逻辑学》这三部书中。《未来形而上学导言》出版于1783年,是康德为了应答《纯粹理性批判》问世后读者们的疑惑而编写的《纯粹理性批判》之简写本,这两部书在术语使用上比较一致。Jäsche编辑出版的《逻辑学》则是对康德逻辑学讲座讲稿的整理,是《逻辑学》系列笔记中最权威的版本,正是在例行的逻辑学讲座中,康德形成了独特的先验逻辑理论,并最终将其成熟理论体现在《纯粹理性批判》这部鸿篇巨制中。由此可见,上述三部书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呼应关系,这也就保证了术语释义之间的协调性。Ratke所编辑的这本手册轻薄实用,基本上将所有重要的康德哲学术语收入其中,词条释义繁简适当,还对不同语境中的注释加以区分,并提供了原文出处,方便读者查阅,为阅读《纯粹理性批判》提供了一本极为实用的入门指引手册,目前仍在由Meiner出版社作为单行本重印,以供读者使用。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缺乏与康德其他著作之间的呼应,目前康德学界普遍接受的一个事实,是《纯粹理性批判》固然是康德最重要的著作,但是如果仅限于《纯粹理性批判》的视野,是无法理解康德哲学之全貌的,因为康德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系性,其体系的穹顶不在《纯粹理性批判》,而在于康德的道德哲学,缺乏体系视野的话,就无法真正搞懂《纯粹理性批判》的要义。因而,在近几十年来关于《纯粹理性批判》的研究日益深入的情况下,这部辞典对于很多专业人员来说,内容有些过于局限。
四、非德语康德辞典
上述几部辞典均诞生于德国,这由康德哲学在那个时代的流传范围所限定,上个世纪初以来欧洲其他国家对这种哲学越来越关注,尤其在战后,分析哲学开始主动向德国古典哲学靠拢,从中汲取灵感,很多重量级的分析哲学家纷纷转向康德和黑格尔哲学研究,试图通过语言分析哲学的视野重新构建德国古典哲学的论题,或者反过来,通过德国古典哲学的精神资源为分析哲学的发展开辟新空间。Peter Frederick Strawson关于康德的注释,Robert Brandom关于黑格尔的新解,都是这股潮流的代表作。由此,在英美学界也引发了一场德国古典哲学的复兴运动,近年来,除了研究论文大量涌现之外,也出现了几部重要的英语康德术语辞典,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Howard Caygill编纂的《康德辞典》和Helmut Holzhey编纂的《康德及康德主义历史辞典》。这两部英语康德术语辞典吸收了前人工作的优点和经验,也清楚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难。英语辞典比德语辞典的编纂更多了一重艰难,那就是术语翻译的对应问题。康德原文中使用了一些看似相关却又严格区分的术语,比如Erkenntnis,Wissen,Erkennen,Denken等概念,只有清晰地辨别这些术语的异同,才能厘清康德的论证,但是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体系中找到现成的具有内在关系的词汇群翻译这些术语。然而,如果不能准确翻译康德的术语,就势必会引起意义混淆。以流传甚广的Kemp Smith翻译的《纯粹理性批判》为例,其中就忽略了Erkenntnis与Wissen在原文中的区别,两者都被翻译成 knowledge,忽略了erkennen(erkennen是 Erkenntnis的动词形式)在康德文本中的特殊含义。后来出版的剑桥版康德著作集中Paul Guyer主译的《纯粹理性批判》纠正了这个错误,将Erkenntnis翻译为Cognition,将Wissen译为knowledge,这个纠正非常恰当,因为康德自己使用的表达Erkenntnis的拉丁文同义词就是Cognitio。[6]
上述例子只是想指出编纂非德语康德辞典时必须面对的困难,那就是必须要解决翻译对应词的问题,而这项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Caygill编纂的这部辞典中的英文词条同时附了德文对应词,不仅提供了英文译本(以剑桥版为底本)的原文出处,而且还提供了该词条在德文学院版中的出处,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条从译本回溯至原文的线索,非常符合目前康德研究需要英德文献相互参阅的要求。遗憾的是只编辑了英文词索引,没有编辑德文词索引,在从德文术语反向查阅英文术语时,有些不便。此外,就目前而言,即便是评价最高的剑桥版康德著作集(Cambridge Edition of the Works of Immanuel Kant)也仅仅涉及德文学院版《康德全集》中的部分单元,康德研究的权威文本还是以德文为主,这也为英文辞书的编纂工作造成了客观的障碍。Helmut Holzhey是瑞士著名的哲学教授,熟练掌握德语和英语,他编写的《康德及康德主义历史辞典》同样有Caygill所编的《康德辞典》的优缺点,只不过前者的选词范围更加宽泛,已经超出了康德哲学本身,更涉及康德后学如新康德主义所关涉到的术语。就其词条数目和篇幅而言,这两部辞典基本相当,在词条释义方面,它们的水平也在伯仲之间。
目前为止有影响力的非德语康德辞典主要是指英语康德辞典;中国比较系统的康德研究始于上世纪初,但是国内始终没有出现一部得到业内认可的权威性中文康德辞典。
除了上面提及的这些辞典之外,一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员最多、涉及领域最广的德语康德术语辞典当下正在酝酿之中。以出版康德研究文献而著称的柏林de Gruyter出版社日前委托Georg Mohr、Jǜrgen Stolzenberg、Marcus Willaschek 等著名教授编纂全新的康德术语辞典,参与编纂的工作人员由来自世界各地的逾百位康德专家组成。根据该出版社网站发布的信息,新辞典分为三卷约2100页,共涉及2500多个条目,条目中包含所有与康德哲学相关的术语,所有在康德作品中提及的以及与康德哲学相关的人物,以及所有的康德作品。发行时间初定于 2009年 12月。[7]相信该辞典的问世一定会为康德辞典发展史开辟一个新纪元。
附 注
[1]康德本人将其学说称为批判哲学,以便与传统的独断论哲学和怀疑论哲学相区分。
[2]我们认为将author's dictionary翻译为作家语文辞典比较贴切,如果按照原文译为作家辞典,中文容易引起歧义,会被误以为是查阅作家生平信息的人名辞典。
[3]Rosenkranz K.Geschichte der K ant'schen Philosophie.Berlin:Akademie-Verlag,1987.
[4]Adickes E.German K antian BibliographyⅠ-Ⅲ(bis1804).New Yo rk:Burt Franklin,1895-1896.
[5]参见Dilthey为学院版《康德全集》(1910)撰写的序言。
[6] 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74.
[7]更具体的信息参见该出版社的官方网 http:∥www.deg ruyter.de/cont/fb/ph/detail.cfm?isbn=9783110172591&sel=pi。
1.黄建华.词典论(修订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2.Caygill H.A K ant Dictionary.Oxford:Blackwell,1995.
3.Eisler R.Kant-Lexikon:Nachschlagewerk zu K ants sämtlichen Schri f ten,Brief en und handschri ftlichem Nachlass.Berlin:Mittler,1930.
4.Hartmann R R K,James G.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Heinicke S.Wörterbuch zur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 t und zu den philosophischen Schri ften von Herrn K ant.Preßburg:Philip Ulrich Mahler,1788.
6.Holzhey H.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Kant and Kantianism.Lanham,Md.:Scarecrow Press,2005.
7.M ellin G S A.Encyclopädisches Wörterbuch der kritischen Philosophie,oder Versuch einer fasslichen und vollständigen Erk lärung der in Kants kritischen und dogmatischenSchri f tenenthaltenenBegri f f eundSätze.MitNachrichten,Erläuterungen und Vergleichungen aus de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begleitet und alphabetisch geordnet,Bd.I Zǜllichau u.Leipzig,Bd.Ⅱ-Ⅵ Jena u.Leipzig 1797-1804.
8.Ratke H.Systematisches Handlexikon zu K ants K ritik der reinen Vernunf t.Leipzig:M einer,1929.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推荐阅读:
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08-20
中国饮食文化专题09-28
中国民俗饮食文化10-29
中国饮食民俗11-08
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类型07-28
中国的饮食文化作文11-28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10-12
中国古代传统饮食礼仪08-02
中国饮食文化史简谈08-01
中国饮食文化章测答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