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技能的概述
1.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技能的概述 篇一
(六)1.“法曲”是唐代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风格特点较为清淡,曲调和乐器运用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法曲之中著名一首是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
2.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暑隶属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教坊和梨园则隶属于宫廷管辖。
3.大乐暑是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乐工要严格训练,学习标准极高。通常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核。大乐暑的人数最多达11447人。
4.鼓吹暑是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是卤薄和军乐的官暑。
5.教坊是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独立出来的,由宫廷直接管理的音乐机构。专门为宫廷音乐表演培养人才,由皇帝直接派专人来管理。教坊中的乐工是具有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
6.梨园是唐玄宗在禁苑附近设立的音乐机构,并因此而得名。以教学、演奏法曲和演奏“丝竹之戏”为主。梨园乐工是从太常寺乐工中精选出来的,有300人之多。
7.简述歌舞戏到戏曲的发展。
答:唐代已有了参军戏与歌舞戏。参军戏是参军和苍鹘(gu、hu)((鹘突)糊涂之意)两个角色表演滑稽的故事,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讽刺贪官污吏。参军是官名。这个角色与后世戏曲中的“净”(花脸)有关;苍鹘与“付净”即以后的丑角有关。唐代还有歌舞戏,是从歌舞演变而来,有音乐和舞蹈,但无角色的扮演和故事情节,后来用歌舞的形式表演一定的故事情节,便成了歌舞戏。唐代歌舞戏有《大面》、《拔头》、《踏谣娘》等。《教坊记》中有上述歌舞戏的记载:“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面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本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这是一种戴假面具的戏剧。如果说《大面》尚未脱幕开歌舞的形式,而《踏谣娘》则是由歌舞至戏剧的转变的标志。大曲与戏曲的关系,亦可从曲名中看出。大曲有《六么》、杂剧有《莺莺六么》等,是用《六么》的音乐表演莺莺的故事等。宋人的杂剧唐时已经有胚胎,并吸收了大曲的音乐,歌舞戏也可算是戏曲的雏形了。
8.工尺谱:敦煌石窟中藏有唐代乐谱一卷,计有《倾歪乐》(杯bei)、《西江月》、《伊川》等八曲。此乐谱为工尺谱,是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工尺谱,为琵琶用谱。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字样作为表示音乐(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等于sol、1a、si、do、re、mi、fa(或升fa、sol、1a、si)。工尺谱的书写格式常竖行从右至左记写,板眼符号记在工尺谱的右边,每句末尾用空位表示。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9.减字谱:唐代在琴的专用文字谱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减字谱,即将文字谱减化,取偏旁再组合为减字谱。唐代以来的减字谱沿用至今。
10.“蔡元定十八律”:由南宋乐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所创立。此理论是运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正律后,继续计算出六律(这六律被称为变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
11.《北堂书钞》,隋代虞世南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原书有173卷,为作者任隋秘书郎时所撰。北堂是秘书省的后堂,故以为名。全书分十几部、852类。“乐”是其中一部,包括“艺能”、“制作”、“燕篇”、“挽歌”、“乐总”、“歌篇”、“舞篇”、“四夷乐”、“倡优”、“律”、“鼓吹”以及各种乐器等类别,保存了许多古代音乐史料。
12.《乐书要录》成书于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77岁时召集著作郎元万顷等编撰。它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原有10卷,国内已失传。目前日本存有五、六、七卷。
13.《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任左金吾仓曹参军崔令钦撰著的一部有关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
14.《羯鼓录》是唐代著名羯鼓手南卓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撰成的一本有关羯鼓的专门性著作。
15.《乐府杂录》是唐昭宗乾宁年间(894-898)国子司业段安节所著有关唐代音乐的见闻录。
更多推荐:2015年河南各地市特岗招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技能的概述】推荐阅读:
中学体育教师招考试题02-06
2022年福建省教师招考中学语文真题10-01
初级中学英语教师听说技能专项培训学习体会10-29
泸溪县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技能竞赛观后感07-25
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素质09-11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总结06-23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01-25
教师招考教育学资料11-08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