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调查报告

2024-09-04

教育基础调查报告(精选8篇)

1.教育基础调查报告 篇一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1年9月13日——2011年10月21日 调查地点:实验初级中学

调查对象: 初一学生及实习生、指导老师 调查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部分调查法 调 查 人: 调查基本概况

在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里,我主要进行了语文教学技能的学习,以及班级的管理。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针对语文这门课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了解了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实习期间,在听课、讲课等工作之外,为了了解基础教育的情况,我常常与不同年级的同学聊天谈心,在他们之间做一些小的调查,在办公室的时候我也积极与老师们交流,以获取全面、详细的信息,了解更多的情况。

下面,我简单谈谈一下自己的调查情况,说说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想法,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或许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但是一旦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又觉得力不从心,在这个调查中,我也在不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努力改正。这种真实的体验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生活有很大帮助。

一、老师教课情况

在听课和讲课过程中,我发现往往是老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提问的时候,自己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少很少。就算是回答问题,常常是那几个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别的学生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据我观察,他们有的人悄悄说话,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在做小动作,总之就是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可想而知,这堂课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效果。

这就关系到一个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的老问题。怎样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提问是经常性的,问题的设置、问法都要下功夫钻研,老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来积极解决问题,对于答得好的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回答得不尽如人意的,决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要鼓励告诉他下一次答得更好,并期待他在以后的听课中继续发言,继续保持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对于那些常常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要故意不理他们,要适当引导鼓励,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

课堂是整个班级的课堂,提高整体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我觉得老师在提问方式上有待提高。比如采取抽点学号的模式,抽到谁就让谁来答,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许多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回答,而是由于站起来回答的时候有限,内心羞怯,不敢回答而已,而且老师平时不太注意这些学生,让他们产生了懒惰心理,就这样不回答不思考,不仅消减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习兴趣,还有可能致使他们成为课堂上不安分的因子。因此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以使他们受到关注,加注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使课堂上纪律松弛的现象减少;

老师可以少叫几次经常发言的学生,让课堂成为大家参与的舞台。对于那些平时已经养成了少思考,消极恶习的学生,老师采取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能回答的不尽理想,但至少比一个或几个唱主角要好,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学生多多少少开动思维,减少逃避心理,不再抱着由其他人回答问题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努力鼓励他们回答,积极引导,就算答错了也要求说几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他们的思维总会慢慢向正确思路靠近,同时教师需要在旁边不断启发他们的思路,不能只站在那里听他们说,当他们投来求助眼光时要及时寄予帮助,同时当其因为回答出的问题错误太明显而招来其他学生笑话时,要极力压制这些不协调的声音。整个班级的学业进步才是真的进步,这是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这与每天每刻的提问质量的好坏是分不开的。还有一方面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度的,许多学生会对连续教学产生不自觉的疲劳,怎样不断吸引学生探求知识,主动学习就成了老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有些有经验的老师试着适当加入一些与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笑话或者故事来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来调动学生兴趣,或者缓和烦躁情绪。例如,有位语文老师给自己的学生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联”,在讲解对对子的规则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枯燥听不懂,他就讲了这样一个笑话:

风雨之对

一个教书先生喜欢喝酒,而且常撒酒疯。一次,他偶尔出一字对——“雨”,要学生 对,学生对道“风”。

他又添成三字:“催花雨。”

学生对道:“撒酒风(疯)。”

又添成五字:“园中阵阵催花雨。”

学生对道:“席上常常撒酒风(疯)”。

先生说:“对虽对得很好,只是不该说我先生的短处。”

学生说:“假如再不改过,我就是先生的先生了。”

很多老师上课,都会创设教学类似的教学情景,带领学生走入轻松的学习氛围,一些一本正经,照本宣科的老师相比较起来就显得思想顽固僵化了。怎样保证这一切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广泛的涉猎各项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理论水平,为自己教学提供不尽的感性材料与指导方针。你要给学生一桶水,你自己要先有一眼泉,就是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首先老师得让自己的水平到达一定高度。这也体现出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

二、学生学习情况

实习期间,我发现了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观念:他们认为语文这门课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学,不用很认真学就可以考试考得不错,语文不如英语,数学这样的课程重要,有学习语文的时间不如多写几道数学题,多背点英语单词,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语文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课文。

我从他们的想法中体会到了语文发展的艰巨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语言能力在人生中的运用是少不了的。

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坏,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在我具体的教学中发现,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重视,然后学习的劲头会更大。

很多学生喜欢老师多补充课外知识,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讲他们感兴趣想要深入了解的东西,我想,这也是语文老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吧。

关于学生的作业问题也需要多加重视。我发现很多学生做作业的热情不高,有的会很害怕做作业,他们作业中会出现很多不会的题,对于知识的接受不是很快,同时,老师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使学生没有思考其他事情的时间,觉得负担太重。

三.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回忆,适当练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语文的具体情况就学习方法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兴趣小组,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目标,端正求知态度。班主任要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学习活动,大家共同进步。

2、平等的对待学生,运用赏识教育法。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3.对待学生的作业要认真

老师要用心布置留给学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试题知两,在出题的时候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此外,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更是要认真,讲解时候要耐心细致。

4、语文老师平时也要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肯定学生的组织成果,更好地和学生融合。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师生之间更和谐。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或许一些看法不够全面,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2.教育基础调查报告 篇二

一、调查后发现的问题

从三个乡 (镇) 的调查看,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大多数村小撤消, 特别是高山边远村小撤消, 学生入学、入园难, 家长培养子女的成本增加, 与国家义务教育的总原则“就近入学”不相符。2、村小校舍大量闲置, 大多租作民房, 教委、当地政府和群众共同投资兴建, 权属不清, 无法优化整合。3、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师生比越来越低。4、农村学校 (特别是村校) 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村小环境差, 教师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 工作效率低, , 培训学习机会少, 村小教师年龄结构老化。5、农村出生率降低, 幼儿数量少, 收入无力支付幼儿教师工资, 办园难, 入园更难。

二、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探析

(一)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我国现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是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有三点:一是普及性;二是基础性;三是全面性。一些地方盲目撤消村小, 造成高山边远村儿童入学远、读书成本增加。由于校点设置不合理, 造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二) 村校校舍大量闲置, 得不到优化整合

从调查情况看, 村校校舍大量闲置, 造成国家钱财浪费。应当合理布点, 明晰闲置校舍产权, 优化整合。

(三) 学生无序流动, 师生比严重失衡

从调查情况来看, 黄淦村校的师生比只有1:4.5, 平坝的三秀村校也只有1:8。调查发现, 这些地方的学龄儿童, 有少部分随父母进城打工转到了城镇小学, 而大多数是想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而投亲靠友转到条件好的学校, 政府要采取必要措施, 控止学生无序流动,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师生比。

(四) 提高农村教师的师资水平

大多数家长不愿送子女到村校读书的根本原因是村小教学质量不如城镇小学。村小教师包班教学, 教学、管理、生活等等一肩挑, 工作苦、累, 学习机会少, 教育教学质量不如中心校或城镇小学是自然的。要加大农村村小教师的培训力度, 实行村小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调整年龄较大的不适应学工作的教师, 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

(五) 改善农村教学环境,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目前, 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大多实行了山区农村教师津贴, 但仍然是杯水车薪。村小教师生活仍存在种种严重问题, 困绕着农村村小教师。尤其是村幼儿班, 学生少, 幼儿教师工资无法保障, 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山区农村幼儿教师大都未受过专业培训, 教育质量不高, 无法长期坚持办下去, 造成山区农村幼儿入园难。

三、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与解决办法探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农村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要科学规划, 精心设计, 综合整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设置校点。农村边远地区应当保留必要的村小或教学点。从调查情况看, 北固原高山村---黄淦、尖山、贾岑三村, 距中心校十多公里, 若无一所村小, 学生爬坡上坎, 十分艰苦。解决的办法:一是在高山合适位置设立一所完全小学, 接纳高山四村孩子的入学问题;二是在中心校设置住宿制, 孩子由家长每周一和周末送接;三是中心校配置接送高山孩子的校车, 每天接送一次;四是取消不必要的村小, 如北固三秀村小, 学生少, 距中心校和东胜、隆化五校都比较近, 实行优化整合;五是实行跨行政区域入学, 如北固尖山距中心校远但距西城沿塘小学较近。

2、合理处置闲置校舍。大多数村校闲置, 造成国家和集体财产流失。可按《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的规定:“学校不再保留的, 拆迁人应适当给予补偿, 补偿经费应当全部用于学校建设, 需要迁移的, 拆迁人应当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重建学校”的原则处理, 确保办好学校。

3、花大力气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农村教师, 特别是边远山区村小教师, 整体水平不高。建议:一, 适时调整教师任教学校, 让教师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成长。二, 多组织这些教师到教育发达的地方跟班学习;三, 实行城乡教师适时交换任教;四,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五, 配备一批年轻的、素质较高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4、大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政府对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优惠政策力度还需加大。一是在政治待遇上要扶持农村教师;二是提高经济待遇, 在评职和津帖上应倾向农村边远山区教师;三是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吃、住、行和子女入学、就业问题, 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抓好农村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出行难问题。

5、加大农村幼儿班的扶持力度。目前, 农村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教师工资低和合格师资差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建议政府投入一定资金, 扶持农村幼儿园, 解决农村特别是山区幼儿入园问题。提高入园率, 提高办园质量, 让广大农村和山区幼儿也享受到优质教育。

总而言之, 农村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 也是难点, 解决起来难度大。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合理地加以解决。要全面落实“四个着力”要求, 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教育问题, 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师生比逐年降低, 村小设置不合理, 造成边远山区儿童入学难,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区域公平。

关键词:农村,教育,调查,思考,探析

参考文献

[1]孟繁华主编,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2.12.

3.教育基础调查报告 篇三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学校管理体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调查报告通过问卷的方式,对红河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理念和目标、领导体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文化氛围管理7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现状

一、引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与越南接壤,区位优势突出,下辖13个县市,总人口4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2%,包含9种少数民族。其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决定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制度的探讨尤为重要。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加快红河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下,红河州对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意见。这些意见孕育着新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已经不符合我们的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红河州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管理体制。

本调查报告从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调查入手,发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红河州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探索学校管理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二、方法

1. 量表设计。调查报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收集原始资料。该问卷由3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问卷的介绍、个人信息的填写、学校管理相关的题目。题目主要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学校管理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管理、文化氛围管理、对学校管理满意度等方面。

该问卷主要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2001)的问卷作为基础,再根据红河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实际进行修改而编制,从而对各样本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的问卷在120所学校里进行调查,得到了较高的内在可靠性,克朗巴哈系数为0.917。

2. 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因此,样本来源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学校,分别有金平、河口、建水、红河等地区的中学和小学,共6所学校,再对所抽取的学校里的教师就本学校的管理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无效问卷为20份,问卷有效率为83.33%。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红河州学校管理体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分析

1. 对被试对象的分析

2. 7个量表的分析。该调查报告对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校的文化氛围管理7个量表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根据问卷的选项设置: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在平均值中,若分析结果大于或等于3,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好,若小于3,则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差,还需进一步完善;此外,通常克朗巴哈系数的值在0和1之间。如果X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到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

(1)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在表3中,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总平均值为2.90,还没有达到3(3=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教职工都在为学校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这一观测点执行较好,但是在学校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制定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方面、制定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2)學校领导体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领导体制的平均值为2.91(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01,说明学校内部党政关系能够互相协调;而其它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没有达到3,说明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的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3)学校的管理过程。根据表5显示,学校管理过程的平均值为2.92(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学校的监督工作达到满意,为3.03,然而学校管理过程的其它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比如学校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对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对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的有效处理等方面。

(4)学校的管理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管理方法的平均值为2.95(小于3),未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说明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不但强调了分工,而且也强调了合作。此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未到达满意,学校在突出管理目标导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还应提高和完善。

(5)教师管理。根据上表显示,教师管理的总平均值为2.93(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该量表的6个观测点中,观测点3教师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方面的平均值达到满意;观测点6的平均值小于3,说明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所得;其余方面的平均值都未达到满意,说明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教师聘用制度、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教师的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6)素质教育管理。该表调查显示,素质教育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除了观测点2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平均值未达到3,还需进一步改进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达到了3,说明学校注重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管理、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每个学期,学生家长与学校至少沟通一次等方面执行较好。

(7)学校文化氛围管理。表9显示,学校文化氛围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学校文化氛围的管理中,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在3以上,达到了满意,说明学校在鼓励教职工之间的合作,分享与教学相关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进行合作性和协作性的工作,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等方面执行较好。

四、讨论

1. 结论。该调查报告主要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的理念和目标、领导体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文化氛围管理等方面,来分析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结果显示:

(1)在学校的管理中,素质教育管理和文化氛围的管理执行良好,基本达到满意的状态。

(2)在素质教育管理方面,课程设置中的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3)学校應注重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

(4)在学校领导体制方面,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5)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对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有待于加强,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处理和应变能力。

(6)在学校管理方法方面,没有突出管理目标导向、管理方法单一。

(7)教师管理方面,教师聘用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没有得到重视。

2. 建议。学校管理就是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方面。学校管理是随着近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日益分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学校管理都要受到该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完善学校的管理时,一定要紧随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加强学校的管理体制。

根据该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学校管理在制定理念和目标方面、素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领导体制方面、教师管理方面、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应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健全学校的领导体制、完善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学校管理方法、加强教师管理、提高素质教育管理、增强文化氛围管理。在此后的研究中,将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其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构想[J].校长论坛,2007(7):15-17.

[2]王永平.新课改中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J].治校有方,2004(10):11-12.

[3]李跃辉.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1-72.

[4]丁雪辰,朱春旺.学校管理模式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8-139.

4.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篇四

农村问题是国家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明确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行动起来,要求全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而在此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发展无疑应成为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发展农村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实告诉我们,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困难和不足。如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等。

2006年7月暑假期间,我们在安徽省团委的支持下,来到长丰县进行了以“青春映沃土,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以长丰县为例来调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分工调查,我主要调查访问了长丰县的基础教育方面情况。调查了水湖镇、吴山镇、陶楼乡及双墩镇的基础教育,在长丰县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和当地教育部门联系,并参观走访了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同时深入农户家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农民对基础教育的看法和认识。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长丰县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进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初步落实,逐步实现了“农村教育农民办”向“义务教育政府办”的方向转变,农民的教育负担有所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也能基本到位,没有出现新的拖欠教师工资的状况;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得到改善。在过去的几年内,长丰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县”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使长丰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长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主要成就

1、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结构渐趋合理。

长丰县在过去几年里全县“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轻壮年文盲)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在规模和水平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长丰高考本科达线率29%,超过了全省22%的平均水平),幼儿教育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显露生机,民办教育乘势而上。到2006年,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48 所(含社会力量办学),其中:普通高中九所(社会力量办学2所),职业高中九所(社会力量办学7所),普通初中30所(社会力量办学4所),职业初中3 所,小学22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72所(社会力量办学47所)。

2、义务教育成效显著。

长丰县于1998年、2000年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和复核。2005年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8%,初中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6、2%,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5、5%。全县现有基础教育学校267所,在校学生13、3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6、1年上升到7、6年,全县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3、基础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校舍总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大幅提高。在“两基“达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基础上,县里多方争取5000多万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面积14万多平方米,使全县校舍总面积达到648950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4、25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4、22平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学校、培植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工作成效显著。长丰一中、长丰二中分别创省、市级示范高中成功,长丰朱巷中学、下塘中学已通过市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庄幕职中通过省重点职业学校复核验收。教育信息网站建设、中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加快了全县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教

育教学评估管理制度,加强了教育教学过程评估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4、2005年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均超过1100人,达线率位居全市前列。

4、建设了一支基本稳定的教师队伍。

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4%、82%、76%,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到专科、本科、研究生(含研究生课程班)水平的分别达到32%、29%、5%。全县有154名中青年教师被评为省、市、县骨干教师,12位教师被评为县委、县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出称号,124名青年教师荣获省、市、县“教坛新星”称号。

5、初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撤消了乡镇教办,成立了乡镇中心校、县教育经费核算分中心,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统一发放,“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运转基本正常。

6、教育投入不断增加。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努力做到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即全县教育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拔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平均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基本做到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当然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丰县农村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的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仍还非常落后,党和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长丰县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合理,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农民的大部分小学无法按国家要求开设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而在水家湖县城里进行调查时我们看那里的一小、二小基础设施齐备、课程完备,电教化、钢琴等设施应有尽有。这里任课教师的生活、住宿条件也要远远好于农村,教师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也高于农村。而在陶楼乡大堂村小学我们看到的是另一幅情景,这里总共只有几十个学生和三个教师,刚到那里时映入我们眼前的是几间破旧不堪的小瓦房,教师只给学生上语文、数学及自然课。且一个教师有时会三门课兼代,教师的学历、水平与城市相比,都相差甚远。且因为教师的生活条件差,农村中小学也难以留住优秀教师。

2、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长丰县职业教育尽管起步早,但发展缓慢,规模不大,且招生困难,与推进县里提出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

3、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由于长丰县经济总量相对不足,加上“一费制”的实施,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尚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使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经费普遍不足,建设和发展经济严重短缺。

4、农村教师现状问题突出。

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小学教师年龄平均超过40岁,很少有年轻的师范毕业生,因为条件的艰苦,许多年轻人不原留在农村任教。同时在农村中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他们大多去了高中,市内,也有一部分下海经商。有些学校老师流失过多,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不得不从小学借调年轻教师到中学代课。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具体走访了一些农户和学生,在调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另一种农村教育存在的困难现象即“农民工”的遗憾。

5、“农民工”的遗憾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成为“农民工”。因此,也出现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由于留守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这一群体存在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通过对留守学生所作的专题调查,发现具体体现为:

(1)缺乏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多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甚至多年未与孩子谋面,很难与子女交流,使得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在调查中,发现67.5%的留守子女认为父母外出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许多学校老师反映,从留守学生心理特征来看,其心理、性格、智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具有与正常家庭学生所不同的特征,如胆小、任性、孤僻、恐惧、习惯于防卫别人等等。在专题调查中,不合群,喜欢独处的留守学生占25.5%。

(2)隔代抚养,老人力不从心。调查发现,留守子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的占70%。由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调查中,26%的留守子女认为父母外出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无人辅导,占第一位;调查还发现,29.5%的留守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无人可问。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的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由于“代沟”现象的客观存在,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这使得老年人更不易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思想,不易察觉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难以尽到对留守学生的人格教育、道德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管理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3)学校难和家长沟通,教育脱节严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家长外出,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下一代大部分留守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也很少主动回答老师提问,他们性格内向,社交意识和能力较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与监护人或老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4)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专题调查中,留守学生自认为自己的学习一般、较差的占61%。学生们将“学习无人辅导”列为造成自己学习成绩偏低的第一因素,占39%,将“生活无人照顾”列为第二因素,占23%,将“心里话无人说”列为第三因素,占13.5%。由于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社会诱惑等因素,导致留守学生厌学、逃学、退学等现象的发生。对自己的未来也相当迷茫。被调查的留守学生中有18%的人打算将来外出打工挣钱,不想继续读书。

(5)留守学生成为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体。由于缺乏有效监护,使得留守子女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侵害的对象,同时也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道路。一些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一些孩子成了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

(6)父母行为对子女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后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对金钱、家庭的态度上畸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6、农村地区农民的教育观念开始有进一步淡薄的趋势。

不少农村家庭对供养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已颇感吃力,而高等教育并轨以来,高额的高等教育费用更是让农村家庭难堪其受。另外,加上近些年大学就业难度加大,就业率低,使得农民子女上学“跳龙门”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父母支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招生就业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所抬头。突出的表现就是辍学率升高,学生大都完不成九年义务教育。更不用说上高中了。另外,一

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收费混乱,教育乱收费,搭载收费等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有的地方情况还较严重,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使不少村民对子女上学受教育望而却步,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教育的淡漠思想。于是大多就选择了辍学。许多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选择出去打工了。

总之,近几年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认为只要各级政府能从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农村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思路,那么存在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速度是可以“提速”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统筹管理体制,切实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重点是要在人员统管、经费统筹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对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教学设施配备,要予以保障或倾斜。做到逐年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教学设施得到合理更新,使农村基础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加大对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督导与检查力度。特别是要针对农村基础教育中,挪用、克扣学校公用经费予以经常性检查,对老欠的教师工资进行一次清查,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另外,教师的“医保”,教师的看病就医等问题,也应有配套措施,着重落实。

3、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充实和稳定师资队伍。一是要政府拨付师资培训经费,鼓励大批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非学历培训,确保培训质量;二是急需实行城乡支教、助教措施。城区的专业教师与骨干教师,必须轮流到农村中小学支教。这样一来,既达到了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支援农村基础教育,又把城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带向农村的目的,同时对城区教师本人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锤炼。

4、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网点调整与统筹规划。做到统而不漏,筹而有序,全面规划,加强建设。在各乡镇应建立和完善一所或几所基础教育中心,有利于人、财、物的相对集中,避免重复投资和网点布局铺大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要降低教育管理成本,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利用的效益。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未来,教育问题是一个关乎未来的哲学。古人云:无以教而不知荣辱。在我们全社会大力 倡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问题更是重要。人们应多关注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只有农村教育的发展了,才谈的上全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因为,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是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不可或缺的方面,是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我们美好和谐家园的应有之义!。

5.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五

中国教育在线制作完成的《20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12月1日发布。

中国基础教育的总体面貌如何?成绩、亮点有哪些?老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又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本版摘要刊发这份中国基础教育年度体检报告,一同审视当下基础教育的热点、痛点、发力点。

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

学前:入园人数从开始持续增长,增长幅度最高的是,达到9.92%,随后增幅逐年下降。入园儿童.85万人,比上年增加21.07万人,只增长了1.06%。自20起,幼儿园数量开始持续增加,20全国共有幼儿园22.37万所,13年间增幅达100%。

小学:年小学招生人数为1729.04万人,比上年增加70.62万人。自2004年以来,每年小学招生人数基本维持在1700万人左右,几乎没有变化。但是2015年比上年显著增加70万人,同时在校生数量也止跌回升。这个变化表明,此轮人口低谷基本探底,将进入缓慢回升阶段,只是不太可能再回到前的小学入学高峰。

初中:伴随小学招生人数的减少、在校小学生总量逐步下降,初中招生人数从起也开始下降,已经从最高峰时每年招生2263万人下降至2015年的1411万人,降幅达37.6%。与初中招生数量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1年以后初中阶段教师数量保持了平稳态势,2015年初中阶段教师数量为347.56万人,与相比减少1.28万人。

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达877.7万人,创历史新高,但随着初中毕业生总量的减少,普通高中阶段招生人数在20以后开始缓慢下降,2015年下降至796.6万人。伴随普通高中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的增长,普通高中阶段教师数量也持续增加,年后增幅放缓,2015年普通高中阶段教师数量达到169.54万人。

中职:招生人数在2010年达到870万人,但从开始,中职招生人数持续下滑。截至2015年,中职招生人数下降至601万人,较2010年减少269万人,5年间降幅达31%。

留守儿童数量呈现断崖式下降趋势

从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367.10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013.56万人,在初中就读353.54万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4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383.66万人,在初中就读635.57万人。民政部最新公布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留守儿童问题已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断崖式下降但规模仍巨大

对比2010年至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6年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在万左右,整体呈下降趋势。6年间累计下降174.15万人,下降的主体在初中阶段。初中阶段留守儿童数量下降多与初中在校生人数下降幅度大有关。

日前,民政部公布年最新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比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数量下降了1117.24万人,降幅达55.3%。

民政部给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新型城镇化建设、扶贫攻坚、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地入学、返乡创业等系列政策和工作的有效实施等;二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定义的改变。

从范围看,东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87万,占全国总数的9.65%;中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463万,占全国总数的51.33%;西部省份352万,占全国总数的39.02%。

随迁子女人数增长主体在小学阶段

2010年至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有升有降,6年累计增长149.26万人,增长的主体在小学阶段。

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为822.6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增速放缓。

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学生为44.9万人,占比39.57%,20占比为41.74%,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占比下降。

高中阶段非京籍学生占比下降至8.83%,仅有0.5万人。小学阶段非京籍学生占比41.61%,比年下降3.3%。初中阶段非京籍学生占比33.4%,与2014年持平。

2015年小学阶段非京籍招生占比为31.66%,较2014年下降4.38%,自起,小学非京籍招生比例连续3年下降。

初中阶段非京籍招生比例为37.46%,略有增长。普通高中阶段比例持续下降,2015年为7.68%。

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总数5.6万人,非京籍招生0.4万人,仅占普通高中招生总数的7.68%。受北京异地高考政策的影响,普通高中阶段非京籍招生数量将不会有大幅变化。

选拔性考试呈现水平化、简单化趋势

中考水平化,区分度严重降低

2016年北京中考结束后,根据资料统计,在满分为580分的中考中,海淀区超过满分(含加分)的为14人,达到560分(含加分)以上的有1481人,而此前3年达到这个分数的人数分别为23人、347人、405人。如果换算为百分制,2016年中考均分在98分以上的有200人,95分以上的有将近3500人,对比14000人的报考人数,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考生达到了95分的水平。

通过梳理全国30余个城市2016年中考招生加分政策,发现各种加分政策近300项,其中包括政策性加分和鼓励性加分。

在中考水平化,区分度严重降低的背景下,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加分政策,对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2%的被调查者认为中考加分会影响考试录取的公平性;89%的被调查者认为中考加分项目应该减少;86%的被调查者认为中考加分政策应该全国统一标准。

2016年高考试题难度与2015年基本持平

选拔性考试水平化,简单化,是近年各级考试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以北京为例,从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6年北京高考各科平均分来看,各科平均分总体上与2015年持平。2016年北京高考文史类各科平均分总分494.16分,比2015年高了0.72分;2016年北京高考理工类各科平均分总分524.62分,比2015年高了2.04分。

高分考生占比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另一种较为突出的现象就是高分考生越来越多。从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北京高考600分以上的考生共有11405人,占比率达到18.63%,创历史新高(占比率=高分考生人数/高考报名人数)。同时这是北京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占比率连续第四年超过10%,2015年的占比率18.50%,2014年的占比率13.56%,2013年的占比率15.32%。

课辅机构营收快速增长或折射出中小学减负存在问题

报告显示,好未来教育集团、新东方教育集团旗下优能中学在2016财年分别实现了42.71亿元人民币和34.73亿元人民币营收。

学而思(后更名为好未来)上市后收入大幅度增长,从201.775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6.199亿美元。换算为人民币年营收为12.23亿元人民币,2016年营收为42.71亿元人民币,好未来的年度营收在5年间增长349%。

在培训人次方面,好未来从2013年的82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230万人次,2014—对比增长幅度分别为25万人次、43万人次、80万人次。2016年的增幅人数比前两年之和还要高。

新东方教育集团在20推出了优能中学教育子品牌,全面推进中学全科培训业务。对比近几年新东方财报,优能中学的营收在新东方集团营收的占比逐年提高。2015财年优能中学营收占到新东方集团总营收的27%,达到23.22亿元人民币;2016年则占到33%,达到3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50%,占据第一位,其传统的主营业务,托福等留学培训已经退居二线。

根据学而思培优网站公布的开班列表,2016年下半年至上半年,学而思开设小学阶段辅导班次7万多个、初中阶段近4万个、高中阶段1万多个,小学阶段开设的班次比初中与高中之和还要多。

按照年级划分,小学与初中、高中阶段开设班次数量差异更加明显。开设班次主要集中在小学二至六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开设班次逐步大幅减少。

6.实习基础教育调查报告-体育 篇六

2012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嵩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

调查与分析

院(系)名称 体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体育教育 学生姓

名 李瑞根 学号 080814083 指导教师

祝志国 完 成 时 间

2012年3月21日

实习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班级:08体育教育3班 学号:080814083 姓名:李瑞根

2011年09月04日,按照学校的要求,我抵达嵩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工作。期间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当然,是针对进修学校体育教学而开展的。为了了解该学校体育教与学的现状,得到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的真实想法,我很是花费心思,并最终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我不仅调查所在的教师进修学校,而且还到周边其他学校进行调查,比如纸房乡中、嵩县五高、嵩县职高。调查的同时,我也积极地找个别学生面对面交谈,同其他体育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全面、详细地获取所需材料。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本次的调查结果,浅谈一下对嵩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它的体育教学的一些看法,与一些确实存在的实际情况。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体育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以幼师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为主的职业中专,学校规模不大,由于专业原因学校里面女生偏多,而且学生多半是没考上高中才过来的,所以学生招收质量偏低,文化基础也普遍偏低,对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尚浅。所以教师教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该学校的经济状况良好,设备先进,设施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但学校体育设施不太齐全,场地不足。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一般,基础还算可以。经我调查发现,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体育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和游戏,以便上课时提问和启发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体育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体育活动不是很重视,尤其对难度大的体育练习,认为体育不用考试,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会提高。因而,你让他们课下练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无动于衷。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下练习。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用游戏和比赛,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果然取得不错成效。

老师们认为学生体育成绩有很大的差别,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体育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在练习难度上适当减小,不过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一定能照顾上每一位同学,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体育的教学课堂很关键。因为许多同学在课后根本不管不问,所以老师提倡让他们大脑都动起来,增加练习密度,所以对于课后不练习的同学,课堂就是他们的全部。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课堂让学生大脑动起来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技术动作,巩固知识,而且达到练习的效果。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一些班级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未达效果却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体育学的情况。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练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体育好难啊!”“老师,下次体育让我们自由活动吧”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体育技术虽然难,但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练习,就会慢慢地找到感觉了。给他们学好体育的信心,灌输锻炼身体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体育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或多或少会用到体育知识。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以前老师上课用放羊式教学,不教不练,学生上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死板,因此影响了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体育课能带他们做感兴趣的游戏。多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运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无论哪科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该校放学时间为下午4点30分,由于课余时间较长,学生在这段时间会显得懒散,虽然学生都表示文化课学习压力大,课下应该充分放松,但平时课间课后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连羽毛球和乒乓球都不会打,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体育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实用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人们关注较多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背景的解说,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新知识,枯燥的理论就会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 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体育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再者,就职业中专学生特点而言:

首先,职业中专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职业中专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职业中专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太成熟又不太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职业中专学生就业失去信心;二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中专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其次,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职业中专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的学生,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好工作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再次,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87%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职业中专学生是很叛逆的,因此,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职业中专学生也正处于很敏感的阶段,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职业中专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有共同喜好的老师,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老师对待学生不公平,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所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 老师产生讨厌情绪,后果也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职业中专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体育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体育理论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体育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体育课来。实习期间,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动作的基本技术便成。

另一方面,我是在职业中专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职业中专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低于三小时,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有的更是宁愿在班里面睡觉、看电视也不想出来活动,针对这些情况我和校领导协商过后采取了鼓励和强制等许多办法,最终让学生们从班里走了出来。

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体育教学该何去何从。

职业中专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职业中专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职业中专学生的记忆能力也发展迅速,言语也发展完善,职业中专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其中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运动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运动姿势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标准优美的运动形态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运动水平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练多记,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职业中专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他们的社会关系有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职业中专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已经形成的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所以,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抓好学生的基本动作,练好基本的动作。从而再一步步的过度到更深的技术动作。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堂内容,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学习运动技术、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另外,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职业中专学生对各科的学习心理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职业中专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4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5%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找好的工作,36%的职业中专学生没有考虑。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21%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55%的学生讨厌学习。这与他们对学习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讨厌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大的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讨厌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及以后工作联系紧、个人感兴趣的音乐、绘画、计算机等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语文、英语等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语文、英语是职业中专的核心课程之一,有80%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8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其中有6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5%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职业中专毕业后考上大学没有激情,找好点的工作与差的工作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当前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调查显示,当前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我对实习学校——嵩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学生的体育及其他各科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只要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7.教育基础调查报告 篇七

2014年4月14日, 新媒体联盟 (NMC:New Media Consortium) 和学校网络联合会 (CoSN: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 在惠普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合作发布了《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年度基础教育预览版》 (NMC Horizon Report > 2014 K-12 Edition Preview) 。本文摘编了该预览版的核心内容, 简要阐述了未来五年基础教育领域主流应用技术及教育发展趋势, 综述了2014年度地平线项目的实施方法、过程、特点, 并对近六年来该项目发布的基础教育版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力图从深化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水平、提高基础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进学术研究等方面讨论地平线项目带给我们的启示。

●NMC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项目简介

地平线报告 基础教育 项目 (Horizon.K-12) 是新媒体联盟专注于甄别全球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各种挑战, 并揭示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兴技术和实践应用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自2009年发布第一期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以来, 每期报告在形成过程中, NMC团队和专家编委会都将对大量的专业资源、学术动态和实践现状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与交流, 直至达成强烈共识, 并将研究成果融入报告之中。每期报告都围绕未来五年内可能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展开讨论, 其体例是一致的, 具体形式如下:每部分先讨论影响教育教学、学习及相关突破性研究的总体情况, 然后提供具体的技术应用案例, 最后提供拓展阅读的材料。报告中每类技术下所举的案例及阅读材料都展示了相关实践的进展情况并给出了详细信息的链接。在报告的最后一部分, 专家编委会详细阐述了本报告使用的研究方法。整个地平线报告研究过程中涉及的资料和信息, 如研究数据、中期主题、前期话题预览以及最后出版的报告等, 都可免费下载。

●NMC地平线报告2014年度基础教育项目简介

1.NMC地平线报告2014年度基础教育 (K-12) 项目维基简介

(1) 地平线项目维基 (Wiki) 简介

地平线项目维基 (Wiki) 是NMC地平线报告专家委员会成员的主要工作平台。同往年一样, 2014年度的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项目Wiki网址为http://k12.wiki.nmc.org/。Wiki平台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项目专家展开日益深入的讨论提供了充分的参考工具和资源保障, 直至6月18日发布NMC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

(2) 地平线报告新闻剪报——当前的新闻及参考文献

专家委员会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种新闻剪报, 如当前的新闻及参考文献。专家委员会将审查这些资源作为背景研究的一部分, 并从具有Wiki签名的资料中甄别出重要的参考文献。相关资源包括:新兴技术、挑战和趋势、发表的技术观察名单、流行文化中的技术、报告和研究、杂记──故事、案例、令人深思的事、关于未来的文章和采访等, 内容极为丰富。

2.NMC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 (K-12) 项目专家委员会

(1) 成员组成

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项目的专家委员会由分布在18个国家的52名成员组成。其中, 大部分成员来自美国 (30名) , 另外, 澳大利亚4名,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巴西各2名, 比利时、爱尔兰、危地马拉、丹麦、南非、挪威、中国、乌拉圭、哥伦比亚、印度、新西兰、新加坡、匈牙利、荷兰各1名。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从定期监测的各种信息源和精选的新闻剪报中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 并利用Wiki平台进行互动、交流、研讨, 直至达成具有强烈共识的主要观点。其中, 中国的专家来自上海协和国际学校 (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hanghai) 。

(2) 地平线报告沙盘

专家委员会根据各位成员对下面列出的四个研究问题的回应完成第一轮投票, 形成2014年基础教育 (K-12) 专家委员会关注的主要技术主题 (HorizonTopics) 。这四个问题分别是:1在未来五年里, 在基础教育 (K-12) 领域, 哪些关键技术对教学、学习或创造性探究而言是最重要的?2在我们的名单中漏掉的关键技术是什么?3你希望对基础教育 (K-12) 实现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等核心任务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趋势是什么?4在接下来的五年里, 你认为基础教育 (K-12) 在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方面面临的关键挑战是什么?

专家委员会通过收集、整理各位委员对上述问题的回应, 整理并罗列出在未来五年内可能对基础教育 (K-12) 领域教学、学习或创造性探究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系列技术。

例如, 针对问题1, 专家委员会要求成员按照维基网站列出的链接查看每种技术的描述和讨论, 并根据每一主题页的问题及其提示, 从评论列表中至少挑选出5种技术, 为投票选出中期主题奠定基础。2014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项目通过一轮投票共收集到7大类43种技术主题, 这些技术主题都由专家委员会通过Wiki平台 (网址:http://k12.wiki.nmc.org/Horizon+Topics) 及时分类发布。7大类技术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014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 (K-12 Edition) 自2014年1月17日召开专家委员会正式启动研究, 到6月18日隆重发布研究成果, 历时153天。其中, 最重要的是1月24日至2月10日, 专家委员会成员汇总研究资料和数据, 并回答研究问题;2月11日至23日, 专家委员会进行第一轮投票排名, 产生中期结果 (主题) ;3月18日至23日, 专家委员会做出最终排名;4月14日, 新媒体联盟发布《地平线报告2014年度基础教育预览版》 (NMC Horizon Report > 2014 K-12Edition Preview) , 完整的正式版本在6月18日隆重发布。

3.NMC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 (K-12) 版中期主题 (Semifinalisttopics) 及最终排名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年度基础教育项目组针对第一轮投票产生的主题及其相关技术进行第二轮投票形成中期主题 (Semifinalisttopics) 。然后, 专家委员会再在中期主题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投票确定最终排名, 即6种关键趋势、6种重要挑战和6种新兴技术。

(1) 中小学教育技术正在加速采用的关键趋势

关于近期关键趋势的中期主题有:数字传输日益规范、教师发展的期望、社会媒体的日益普及和转向深度学习的方法;中期关键趋势的中期主题有:教孩子代码日益重要、更加关注开放内容、更多使用混合学习设计和增加对个人技术的偏好;长期关键趋势的中期主题有:改变教室的物理布局和家具、个人电脑的大规模改造、加速直观技术、反思学校如何工作。投票结果详见表2。

(2) 阻碍基础教育 (k-12) 采用技术的重大挑战

关于阻碍中小学采用教育技术的重大挑战结果分为三大类:1可解决的挑战。主题有:实境学习、混合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教师的数字流畅性太差、个性化学习;2困难的挑战。主题有:复杂的思考和沟通、公众和政策对隐私的担忧增加、扩展教学创新、学校基础设施资源不足;3恶劣的挑战。主题有:平衡生活的相连和独立、改变高中当前的信用体系、来自新教育模式的竞争、保持教育相关。投票结果如表3所示。

(3) 可能对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

在中期主题中, 关于近期 (≤1年) 的新兴技术有:自带设备、云计算、移动应用程序、平板电脑;关于中期 (2~3年) 的新兴技术有:三维打印、游戏和游戏化、学习分析、创客空间;关于远期 (4~5年) 的新兴技术有:软性显示器、物联网、虚拟和远程实验室、可穿戴技术。最后, 通过投票得到近期、中期和远期形成的主流应用技术如表4所示。

综上所述, 关键趋势、重要挑战和新兴技术是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认真学习并深入研究历年的地平线报告, 对于我们开拓视野、激活思维, 促进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启示

如表4所示, 自带设备 (BYOD) 首次出现在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的新兴技术排名中, 且与云计算同列于一年内的主流应用。换句话说, 自带设备不仅能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拥有的移动设备, 自带设备和云技术对改变课堂教学结构、重塑师生关系、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

笔者注意到, “移动设备”连续出现在2009~2011年的新兴技术排名中, “平板电脑应用”和“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同时出现在2012的排名中, “移动学习”出现在2013年的排名中。这些新兴技术主题跟2014年提出的“自带设备”在技术指向上是一致的, 其本质是支持“移动学习”。与此紧密相关, “云计算”也是关注度极高的一个主题, 先后出现在五年的报告排名中。自带设备和云计算结合, 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配置。这一策略的理论渊源是美国教育家布鲁姆1984年所提出的“一对一”学习理论。一方面, 自带设备 (BYOD) 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最好“搭档”, 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可使学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另一方面,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自带设备 (BYOD) 采集学生学习动态数据, 达到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 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可见, 自带设备能够较好地满足学校“一对一”教学的需要。

事实上, 自带设备 (BYOD) 源于近年来在企业界兴起的一种政策, 即允许员工携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到办公场所, 并可以用这些设备获取公司内部信息、使用企业特许应用。后来, 自带设备这种策略被一些学校采用, 特指学生在学校里使用个人自带智能设备的行为。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一方面, 众多教育企业和网站针对移动设备开发出大量学习程序、平台和课程;另一方面, 学生群体越来越普遍地拥有家庭购买的移动设备——智能终端, 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由于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触且易于使用, 即使幼儿也能轻松地用来互动交流, 这就为中小学普遍采取自带设备这一支持移动学习的管理策略奠定了基础。学生自带设备连入互联网, 学校通过云平台开放教育资源, 资源的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再受时空限制, 所有学生的开放、合作和高效学习随即成为现实。

8.教育基础调查报告 篇八

教育信息化 时间效益 教师 信息技术

自20世纪末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始,世界各国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起来,并在21世纪初兴起了信息化硬件建设浪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地的教育信息化都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也开始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本研究侧重从海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时间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绩效,希望能为海南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问卷围绕两个方面的主题,即教师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和在各项教学教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在一个星期中所产生的时间效益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学校为随机抽取的40所样本学校,其中有省(市)级中学、小学,县级中学、小学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1.问卷基本情况

通过筛选,有效问卷共有3038份,其中男教师占32.8%,女教师约占67.2%;在年龄段分布方面,20-30岁教师共909位(29.9%),31-40岁教师共1242位(40.9%),41-55岁教师共816位(26.9%),55岁以上教师共71位(2.3%),通过数据可知40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全体教师的70.8%;在职称方面,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最多,占三分之一多。几乎所有科目教师都参与本次调研,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参与教师最多,共占教师总数的67.6%,其余科目任课教师都小于10%,比较分散。不同年级任课教师参与比例较为均匀,其中小学教师约占60%。另外,教师样本数据表明教龄约为15年。

2.教师对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的整体态度

为了分析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是否能提升工作效率,即是否有助于节省时间方面,我们将选项设计为4个选项:节省时间、没影响、多花时间、暂无。表1表明学校教师对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能否带来时间效益的整体态度。

表1 教师对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的

整体态度

通过表1可知,根据教师选择节省时间的人数比例来看,上述四类常用信息技术工具从多到少依次为:数字教学资源(61.2%)、数字学习平台(55.3%)、学校管理平台(54.9%)和交互式电子白板(27.9%)。另外,我们查阅了英国一个相关调查报告,该报告表明英国教师的选择比例从多到少依次为:数字教学资源(53%)、交互式电子白板(48%)、学校管理系统(40%)、数字学习平台(16%)。对比两份调查结果可知:海南教师和英国教师对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是否节省时间方面最大的差异集中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数字学习平台两类工具的应用上。同时,我们分析了不同类型学校(小学、中学和九年一贯)教师对上述四大工具在节省时间方面的看法,结果表明:除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认为节省时间教师百分比:小学32.1%、中学26%、九年一贯23%)以外,其余三类工具按教师从多到少排序都为——小学、九年一贯和中学。另外,英国这份报告也显示,认为应用上述四类工具有助于节省时间的小学教师比例都要高于中学教师。两者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相似性。

3.教师对在各类教学教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否带来时间效益的整体看法

表2显示了教师对在各类教学教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否带来时间效益的整体看法: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认为应用信息技术能节省时间的教师百分比(从多到少)依次为:课堂教学(75.65%)、教学准备(67.53%)、过程资料记录保存(65.46%)、教学评价(53.71%)、学校日常行政事务(47.96%)。英国相关调研报告显示结果为:教学准备(56%)、课堂教学(51%)、教学评价(44%)、过程资料记录与保存(43%)。本次调研与英国调研结果在课堂教学、教学准备上的教师选择百分比的顺序刚好相反;在过程资料记录保存与教学评价两方面的顺序刚好相反。另外,从学校类型来看,认为节省时间的教师中,小学高于九年一贯制,九年一贯制学校高于中学,英国报告中也显示小学高于中学。

表2 教师对在各类教学教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否带来

时间效益的整体看法

4.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时间效益层次划分

通过因子分析的降维,初步划分等级,并经过非参数检验之后,最终以教师应用时间效益为依据对40个样本学校划分了7个层次:同一层次学校在有关时间效益的题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层次的学校则在绝大部分题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如表3所示。在表中,底纹显示部分表示相联等级的学校在这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层次数字越大,表明该层次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效益越低,反之亦然。如第1层次的学校为应用时间效益最高的学校,第7层次的学校在时间应用效益方面最低。

通过表3可知,第1-2两层次学校在描述时间效益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第3-4层次、第4-5层次学校群间的差异也与此相同;第2-3两层次学校群间除了在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方面,其他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第5-6两层次学校群间在数字学习平台、学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是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少的两类学校;第6-7两层次学校群间除了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评价两方面以外,其他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图1描述了在这7个层次上学校数目的分布比例,通过图可知:第3、4、5层次学校的数目最多,三者共占学校总数的70%以上。这也表明这三层次学校在今后教育信息化项目推进中要重点关注,了解它们的发展特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使这些学校能向更高一级发展。

图1不同层次的学校数目分布比例

5.七层次学校群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时间效益的特点

图2反映了7个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在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等级。

(1)随着学校层次依次递加,其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等级是依次递减的。

(2)第1-2层次的学校时间效益差距在所有相联等级学校间的差异中最大。

(3)根据先前等级划分可知,“5”表示没影响,“5”以上表示这些学校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平均来说是节省时间的,反之亦然;根据这个可知,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方面只有第1层次学校的时间效益等级略大于5,今后应在这个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4)在数字学习平台和学校管理平台应用两方面,第1、2、3、4层次学校群的时间效益等级都超过了“5”,表示其都处在应用这两类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节省时间这一发展阶段,表明教师应用具有自觉性;但第4层次学校群处于无影响的边缘,学校需进一步巩固,以防止重新回到利用信息技术反而多花时间的地步;其余5、6、7层次的学校由于教师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多花时间,应进一步加强激励措施和培训机制,提升教师应用技能,使信息技术应用为教师节省工作时间起到实质作用。

(5)在网络教学资源方面,只有6、7层次学校教师认为多花时间。

图2各层次学校教师应用不同信息技术工具时所带来的

时间效益等级

图3反映了7个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时间效益等级,其中以等级“5”为分水岭,平均等级数大于5,表示该类学校教师(平均来看)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节省时间,达到这个程度后,教师就拥有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反之亦然。通过图2可知。

在“课堂教学”方面,所有层次的教师都在这项工作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应用能提升工作效率。

在“教学准备”、“过程资料保存”两个方面,除第7层次学校以外,其他学校教师(平均来看)都能在这两项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节省时间,当然前6个层次学校时间等级效益不同,针对具体学校,我们还需具体分析哪一类教师需要接受哪类培训来提升时间效益等级。

在“教学评价”、“学校日常行政事务”方面,第1、2、3、4层次学校教师(平均来说)认为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用信息技术时能节省时间,其他层次的学校就不是。

三、结论

依据教师应用四种信息技术教具和在五种主要业务中应用信息技术时所节省的时间,对40所学校的3038名教师抽样数据的分析情况如下。

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效益:认为应用数字学习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和学校管理平台上有助于节省时间的老师都超过了50%;约27%的教师认为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节省时间。

信息技术在各项工作上的应用效益:50%以上教师认为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过程资料保存四个方面能节省时间,其中课堂教学方面认为节省时间的教师比例最高,达到75%;认为在学校日常行政事务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节省时间的教师百分比约为47%。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时间效益与其在各项工作中应用的频次总体上成正相关,即应用越频繁就越能体现应用的时间效益。

————————

参考文献

[1] 郭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与影响因素分析.教学与管理,2008(6).

[2] 左晓梅.欧洲国家学校ICT应用效益研究述评.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3).

[3] 马元丽,费龙.英国ICT试验床项目效果分析及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

[4] 王春蕾,刘美凤.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6).

[5] 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

[6] Becta.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n Pupil Learning and Attainment.2002

[7] Ministry of Education &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Korea Education &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Adapting Education to the Information Age,2005

[作者:马莲姑(1981-),女,海南澄迈人,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系讲师;王昭君(1981-),女,安徽休宁人,上海电教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

图1不同层次的学校数目分布比例

5.七层次学校群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时间效益的特点

图2反映了7个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在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等级。

(1)随着学校层次依次递加,其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等级是依次递减的。

(2)第1-2层次的学校时间效益差距在所有相联等级学校间的差异中最大。

(3)根据先前等级划分可知,“5”表示没影响,“5”以上表示这些学校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平均来说是节省时间的,反之亦然;根据这个可知,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方面只有第1层次学校的时间效益等级略大于5,今后应在这个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4)在数字学习平台和学校管理平台应用两方面,第1、2、3、4层次学校群的时间效益等级都超过了“5”,表示其都处在应用这两类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节省时间这一发展阶段,表明教师应用具有自觉性;但第4层次学校群处于无影响的边缘,学校需进一步巩固,以防止重新回到利用信息技术反而多花时间的地步;其余5、6、7层次的学校由于教师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多花时间,应进一步加强激励措施和培训机制,提升教师应用技能,使信息技术应用为教师节省工作时间起到实质作用。

(5)在网络教学资源方面,只有6、7层次学校教师认为多花时间。

图2各层次学校教师应用不同信息技术工具时所带来的

时间效益等级

图3反映了7个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时间效益等级,其中以等级“5”为分水岭,平均等级数大于5,表示该类学校教师(平均来看)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节省时间,达到这个程度后,教师就拥有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反之亦然。通过图2可知。

在“课堂教学”方面,所有层次的教师都在这项工作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应用能提升工作效率。

在“教学准备”、“过程资料保存”两个方面,除第7层次学校以外,其他学校教师(平均来看)都能在这两项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节省时间,当然前6个层次学校时间等级效益不同,针对具体学校,我们还需具体分析哪一类教师需要接受哪类培训来提升时间效益等级。

在“教学评价”、“学校日常行政事务”方面,第1、2、3、4层次学校教师(平均来说)认为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用信息技术时能节省时间,其他层次的学校就不是。

三、结论

依据教师应用四种信息技术教具和在五种主要业务中应用信息技术时所节省的时间,对40所学校的3038名教师抽样数据的分析情况如下。

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效益:认为应用数字学习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和学校管理平台上有助于节省时间的老师都超过了50%;约27%的教师认为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节省时间。

信息技术在各项工作上的应用效益:50%以上教师认为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过程资料保存四个方面能节省时间,其中课堂教学方面认为节省时间的教师比例最高,达到75%;认为在学校日常行政事务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节省时间的教师百分比约为47%。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时间效益与其在各项工作中应用的频次总体上成正相关,即应用越频繁就越能体现应用的时间效益。

————————

参考文献

[1] 郭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与影响因素分析.教学与管理,2008(6).

[2] 左晓梅.欧洲国家学校ICT应用效益研究述评.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3).

[3] 马元丽,费龙.英国ICT试验床项目效果分析及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

[4] 王春蕾,刘美凤.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6).

[5] 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

[6] Becta.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n Pupil Learning and Attainment.2002

[7] Ministry of Education &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Korea Education &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Adapting Education to the Information Age,2005

[作者:马莲姑(1981-),女,海南澄迈人,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系讲师;王昭君(1981-),女,安徽休宁人,上海电教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

图1不同层次的学校数目分布比例

5.七层次学校群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时间效益的特点

图2反映了7个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在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等级。

(1)随着学校层次依次递加,其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所产生的时间效益等级是依次递减的。

(2)第1-2层次的学校时间效益差距在所有相联等级学校间的差异中最大。

(3)根据先前等级划分可知,“5”表示没影响,“5”以上表示这些学校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时平均来说是节省时间的,反之亦然;根据这个可知,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方面只有第1层次学校的时间效益等级略大于5,今后应在这个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4)在数字学习平台和学校管理平台应用两方面,第1、2、3、4层次学校群的时间效益等级都超过了“5”,表示其都处在应用这两类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节省时间这一发展阶段,表明教师应用具有自觉性;但第4层次学校群处于无影响的边缘,学校需进一步巩固,以防止重新回到利用信息技术反而多花时间的地步;其余5、6、7层次的学校由于教师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多花时间,应进一步加强激励措施和培训机制,提升教师应用技能,使信息技术应用为教师节省工作时间起到实质作用。

(5)在网络教学资源方面,只有6、7层次学校教师认为多花时间。

图2各层次学校教师应用不同信息技术工具时所带来的

时间效益等级

图3反映了7个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时间效益等级,其中以等级“5”为分水岭,平均等级数大于5,表示该类学校教师(平均来看)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节省时间,达到这个程度后,教师就拥有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反之亦然。通过图2可知。

在“课堂教学”方面,所有层次的教师都在这项工作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应用能提升工作效率。

在“教学准备”、“过程资料保存”两个方面,除第7层次学校以外,其他学校教师(平均来看)都能在这两项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节省时间,当然前6个层次学校时间等级效益不同,针对具体学校,我们还需具体分析哪一类教师需要接受哪类培训来提升时间效益等级。

在“教学评价”、“学校日常行政事务”方面,第1、2、3、4层次学校教师(平均来说)认为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用信息技术时能节省时间,其他层次的学校就不是。

三、结论

依据教师应用四种信息技术教具和在五种主要业务中应用信息技术时所节省的时间,对40所学校的3038名教师抽样数据的分析情况如下。

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效益:认为应用数字学习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和学校管理平台上有助于节省时间的老师都超过了50%;约27%的教师认为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节省时间。

信息技术在各项工作上的应用效益:50%以上教师认为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过程资料保存四个方面能节省时间,其中课堂教学方面认为节省时间的教师比例最高,达到75%;认为在学校日常行政事务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节省时间的教师百分比约为47%。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时间效益与其在各项工作中应用的频次总体上成正相关,即应用越频繁就越能体现应用的时间效益。

————————

参考文献

[1] 郭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与影响因素分析.教学与管理,2008(6).

[2] 左晓梅.欧洲国家学校ICT应用效益研究述评.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3).

[3] 马元丽,费龙.英国ICT试验床项目效果分析及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

[4] 王春蕾,刘美凤.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6).

[5] 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

[6] Becta.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n Pupil Learning and Attainment.2002

[7] Ministry of Education &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Korea Education &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Adapting Education to the Information Age,2005

[作者:马莲姑(1981-),女,海南澄迈人,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系讲师;王昭君(1981-),女,安徽休宁人,上海电教馆研究员,硕士。]

上一篇:自我实现下一篇:启明小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科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