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歌诀(精选8篇)
1.《中医诊断学》歌诀 篇一
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三、肺痈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四、哮证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2.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五、喘证1.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2.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六、肺胀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七、肺痨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八、痰饮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2.悬饮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九、自汗、盗汗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十、血证1.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筛。2.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肝泻,气虚血溢归脾主。3.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尿血实热小蓟饮,虚热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汤堪用,肾虚山药功中肯。
十一、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3)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火旺补心丹,阳虚不振用桂枝,苓桂术甘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治,惊悸怔忡当细辨,斟酌病情分虚实。
十二、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阴寒痰浊并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标实宜通虚温补,血府逐瘀活法立,栝蒌半夏或白酒,痰壅寒凝证有异,左归生脉合养营,参附右归从本议。
十三、不寐1.实证1)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虚证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2)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不寐虚实道理深,肝郁化火龙胆斟,痰热内扰胃不和,温胆为法崇经云,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长沙妙绝伦,心胆气虚安神志,是疾尚虚医精神。
十四、厥证1.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2.血厥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厥证昏仆气逆乱,搐鼻参附针为先,醒辨气
血与痰食,虚实气厥不一般,虚证四味实五磨,血厥独参通瘀煎,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十五、郁证1.实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3)气滞痰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2.虚证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情志不舒郁证生,六郁总由气郁成,肝气郁结郁化火,柴胡丹栀证不同,半夏厚朴主梅核,甘麦忧郁伤神灵,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火旺滋水清。
十六、癫狂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癫证忧愁久致郁,气滞津聚伤心脾,痰气郁结顺气导,心脾两虚养心宜。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狂证恼怒不得宣,化火挟痰神逆乱,肝胆胃经审病机,生铁落饮二阴煎。
十七、痫证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痫证形成多先天,惊恐脑伤气逆乱,昏仆抽风吐涎沫、声类畜叫总由痰。定痫丸主风痰阻,火盛涤痰并龙胆,大补元煎合六君,心肾亏虚滋是全。
十八、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胃痛良附散寒凝,柴胡主疏气滞型,肝胃郁热化肝煎,保和丸消食积停,失笑丹参活瘀血,一贯芍甘阴虚更,黄芪建中温脾胃,通则不痛含义精。
十九、噎膈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噎即噎塞隔为拒,酒食所伤忧思郁,标本虚实当首察,启膈润燥利痰气。五汁津亏得良剂,通幽瘀血最相宜,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右归延生机。
二十、呕吐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胃失和降气上逆,虚实详辨定缓急,食伤外邪犯胃腑,保和丸施香正气。痰饮半夏合苓桂,疏肝夏朴左金一,理中脾胃虚寒型,麦门堪为胃阴虚。二
十一、呃逆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胃气上逆呃呃呃,食乖正亏志不和,实证胃寒或火逆,丁香竹叶柿蒂多。若属气机郁滞型,五磨顺气勿蹉跎,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功效卓。二
十二、泄泻1)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2)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泄泻便稀更衣烦,湿胜脾虚最关键,藿香正气除寒湿,湿热葛根汤芩连。痛泻要方肝乘脾,保和食滞肠胃间,参苓白术脾胃弱,四神泻在黎明前。二
十三、痢疾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银花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3)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痢下赤白并腹痛,里急后重夏秋生,湿热疫毒内伤食,损伤脾胃肠澼成,疫毒清凉白头翁,湿热芍药定权衡,寒湿胃苓重温化,阴虚驻车养阴清,真人善治虚寒痢,连理休息痢收功。二
十四、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4)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审病因,寒则良附热承气,虚则温补建中饮,实痛疏肝气不运,日久少腹除瘀根,另有食积保和丸,通字义广法度深。二
十五、便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3)虚秘: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便秘脾肾关系密,胃肠传导论病机,不通艰涩便时长,治分热冷与气虚。热结麻丸冷济川,气结六磨能解急,黄芪汤擅气不运,尊生润肠治血虚.二
十六、胁痛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胁痛病源主肝胆,实多虚少气血辨,滞瘀湿热肝阴虚,以通为主虚滋肝。气郁当疏柴胡散,瘀血旋覆汤复元,肝胆湿热龙胆妙,养阴柔肝一贯煎.二
十七、黄疸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黄疸病由湿邪生,色分暗滞与鲜明,阳黄热重茵陈施,湿多甘露配五苓。急黄毒盛犀角解,阴黄术附寒湿凝,尚有木瘀郁血积,逍遥鳖甲随证定。二
十八、积聚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腹内结块胀或痛,积聚病形各不同,聚证肝郁逍遥主,六磨食滞痰阻通。积初金铃失笑和,日久酌补膈下攻,正虚八珍化积施,重证切记图缓攻。二
十九、鼓胀1)气滞湿阻: 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鼓胀气血水交凝,肝脾肾脏常俱病,气滞柴胡胃苓选,寒湿实脾温而行,湿热中满合茵陈,肝脾血瘀
需调营,六味膈下主阴虚,脾肾阳虚附五苓。三
十、头痛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6)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7)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三
十一、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3)肾精不足: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诸风掉眩肝风荡,髓亏血乏痰火伤,晕眩呕恶汗自泄,急标缓本辨证昌,肝阳上亢天麻潜,气血亏虚归脾汤,痰浊中阻夏白术,肾亏左归右归方。三
十二、中风1.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络脉空虚风邪袭,大秦艽汤祛风亟,肝肾阴虚风阳扰,镇肝息风滋潜需。2.中脏腑1)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2)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3.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中脏闭脱必须分,突然昏到不知人,口噤手握二便频,脱则手撒汗如淋。阳闭羚羊角汤治,至宝安宫急灌进,阴闭涤痰苏合香,脱证参麦复阳阴。4.后遗症1)半身不遂: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2)语言不利: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中风后遗治颇难,针灸推拿并锻炼,偏瘫补阳还五施,镇肝息风病机转。语蹇肾亏地黄饮,风痰阻络解语丹,阳亢天麻须加味,口眼歪斜牵正散。三
十三、痉证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三
十四、疟疾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三
十五、水肿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水肿原因水湿起,越婢加术风水袭,五味消毒麻连豆,湿毒浸淫用之宜,胃苓五皮水湿证,湿热雍盛疏凿立,脾阳虚衰实脾饮,济生真武肾虚易.三
十六、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3)尿浊湿热内蕴:清热化湿-程氏萆解分清饮,淋证涩痛小便频,湿热蕴结膀胱肾,热淋通利八正散,石淋石韦增三金。气淋虚证补中气,实证利气取香沉。血淋小蓟导赤散,知柏地黄虚实分。膏淋汤治虚膏淋,实证萆薤分清饮。劳淋无比山药丸,六淋转化要详珍。三
十七、癃闭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癃闭似淋闭不通,上焦不外肺热壅,中清不升浊弗降,下属湿热肾不充。清肺补中上中施,八正济生下辨明,更有沉香疏肝气,尿阻代抵挡堪攻。三
十八、腰痛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3)肾虚腰痛: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腰痛悠悠酸无力,肾着沉沉不转移,若还湿热伴热感,痛如锥刺属血瘀。左右归丸肾虚主,甘姜苓术金匮立,四妙身痛逐瘀施,综合治疗勿劳欲。三
十九、消渴,1)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2)中消: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3)下消: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消渴三多体羸常,病在水金燥土伤,食乖情志劳欲过,阴虚为本燥标彰。上消肺热消渴方,中消玉女胃火炀,下消地黄肾阴亏,两虚肾气鹿茸良。四
十、痹证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痹证风寒湿热乘,闭而为痛痹斯名,风盛走游防风取,寒则痛剧乌头通。重着麻木薏苡仁,红肿白虎加桂精,虚久独活寄生施,内舍五脏法道更, 肝肾亏虚守虎潜,针灸推拿佐功成。四
十一、痿证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四
十二、内伤发热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内伤发热病缠绵,气血精亏脏腑偏,情志饮食劳倦因,孟浪发散或苦寒,阴虚内热清骨散,补中归脾气血研,血府逐瘀神方妙,丹栀逍遥热郁肝。四
十三、虚劳五脏虚候立为目,气血阴阳大纲辨。虚劳病势多缠绵,内因外因先后天,1.气虚1)肺气虚-补肺汤2)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气虚主在肺脾脏,补肺加味四君良.2.血虚1)心血虚-养心汤2)肝血虚-四物汤血虚须辨心与肝,养心四物汤效验。3.阴虚1)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益胃汤4)肝阴虚-补肝汤5)肾阴虚-左归丸,阴虚在肺沙麦擅,心亏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汤益胃,肝肾补肝左归丸。4.阳虚1)心阳虚-拯阳理劳汤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右归丸阳虚里寒为征象,心用拯阳理劳汤,附子理中温脾土,右归丸方复肾阳。
2.《中医诊断学》歌诀 篇二
1 教材内容的选用。诊法以问诊、闻诊、切诊为主, 辩证以八纲辩证、病因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等为主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在1996年组织编写的盲人按摩专业统编教材, 里面的内容和正常医学生使用的教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对盲生来说, 此教材的内容过多, 望、闻、问、切是中医传统诊察方法, 该教材中仅望诊的内容就占到盲文书58页, 加之辩证部分还涉及望诊的部分内容, 对普通学生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 而对于视力障碍的盲生来说, 就显得脱离实际, 他们既不能像普通学生那样看图片、幻灯、录像, 又难以理解其中的许多描述。比如望色中的白色, 可以分为淡白、白和苍白, 黄色分阳黄、阴黄、萎黄、黄胖等, 有些盲生就反映, 从小失去视觉, 甚至失去光感, 根本无法想象颜色, 就连脉诊中的一些文字如散脉“如杨花散漫之象”的描述都难以理解, 所以要求他们花费很大的功夫去掌握 (实际上是死记硬背, 不解其意) 这些内容是不切实际的。本人认为编写教材必须根据盲人嗅觉灵敏、触觉敏感, 语言丰富的特点, 减少望诊的内容, 重点指导学生运用“闻诊”、“问诊”、“切诊”来收集资料, 利用八纲辩证、病因辩证、气血津液辩证, 最后落脚到脏腑辩证来解决临床中的各种辩证。现在的中专毕业生已经有明文规定, 不可以从医, 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保健按摩为主, 医疗按摩为辅。辩证当中安排的一些内容应该以实用为原则, 适当删减经络辩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辩证的内容。据说, 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已经着手编写新的更适合盲生的教材, 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我们期待着。
2 教学手段等的选用。充分发挥多媒体和形象直观教具的作用
盲生由于视力障碍, 不能看板书, 无法看图片、幻灯、录像, 加之出行不便, 难以安排见习, 所以, 盲生的中诊教学只剩下课堂讲授, 但仅用这种教学方法, 对增强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都是不够的。现在中医诊断学在四诊客观化、辩证学原理的研究上, 已经运用声学、光学、磁学、电子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 获得了新的成就。
在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学系统, 购买一些诊法等方面的音频资料进行中医诊断学课件辅助教学。购置脉象模拟手, 舌象模型等, 按照中医诊断学教学特点, 以形象化的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技能。 (我们学校原来有四台脉象模拟手, 对于学生掌握脉诊提供了很好的教具, 使得各种脉象在盲生的手中有了直观的感觉, 但是由于搬移不当导致硅油渗漏无处添加而无法使用, 很是可惜!)
3 讲课语言的使用。注意语音与语调, 讲清同音字
语音与声调。给正常人讲课时通过说、写、看三方面来完成的, 重点内容可通过板书、挂图、幻灯等进行分析讲解, 可以用曲线、直线各种符号进行标记。而给盲生讲课则不然, 他们只能听不能看, 在教学中就缺少了写和看这两个重要部分, 随之代替的是老师讲课的语调。利用语调的轻重、快慢、重复强调来把握老师的感情所在, 来区别重点和一般。如果语调的轻重、快慢节奏掌握得不好, 就容易象读报纸或念书一样, 失去了教学效果。
注意同音字的讲解。汉字有很多音同字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字。而盲生所用的是盲文, 盲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拼音文字, 是表音不表意的, 经常不带声调。盲生由于视力障碍, 必须使用盲文,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在一些同音字上, 就要反复剖析, 认真讲解。比如卫气与胃气, 两个词的读音完全相同, 在正常人看了一目了然, 而在盲生则无法分清, 必须对卫和胃单独组词讲解, 学生才能分清楚;再如湿热证与实热证, 如果没有标上音调, 则学生也无法分清。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脉象中的浮脉和伏脉, 食滞与湿滞, 神气不足与肾气不足……所以对盲生来讲, 学习中诊的过程中, 同音字的辨析显得尤为重要。
4 典型案例的选讲。结合辩证内容选择相应的典型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
诊法的知识量大而且非常零散, 辨证则是对这些零散的资料进行利用。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前人说“熟读王叔和, 不如临证多”, 便说明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强调了临床实践在学习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只有理论联系实践, 教学才易懂、易通, 对于视障学生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只有通过临床病例的讲解分析来发展思维内容和方式, 同时加深理论的理解和深化乃至突破。学习辩证的时候,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典型案例,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辩证,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教学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讨论分析的比重, 这样既可以强化理论的理解和吸收, 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气氛活跃, 不枯燥无味, 教学效果比较好。
5 诊断歌诀的吟诵。吟诵古书上的歌诀, 或者自编歌诀, 其乐无穷
掌握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临床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中医工作者的重要的基本功, 是中医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学习过中医诊断学的人都会感觉到它的内容比较复杂、零碎, 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条理分明, 因此, 让学习者学习起来感到有些困难。为了方便盲生的学习, 我们将书中的一些重点部分, 用歌诀这种古老而又实用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记忆、提纲契领式的辅助读物, 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 不知不觉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就已经记住了, 而且还不易忘记, 吟诵歌诀法深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在讲问诊的主要内容的时候, 学生只要将《十问歌》进行理解性的吟诵, 几分钟时间就已经将问诊的主要内容的提纲给记住了。在讲五色主病的时候, 没有让学生诵读歌诀, 结果单元测试不少同学记不全, 等诵读了歌诀 (青主寒痛瘀风肝, 赤热黄虚湿已成;白色虚寒与失血, 黑寒肾虚瘀水痛。) 后, 再次测试同学们已经全记住了。再看下面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编写的《八纲辨证》歌诀:
八纲辨证是总纲, 总纲统领是阴阳;表里辨证定病位, 虚实正弱或邪强;寒热辨证别病性, 二纲六要仔细辨;表实热证属阳证, 里虚寒证当阴证。
3.《中医诊断学》歌诀 篇三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教学环节;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33-02
《中医诊断学》课程被称为桥梁课程,是学好中医临床各科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但《中医诊断学》因教学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既有比较抽象的理论内容又有具象的临床内容,而教学的对象几乎是从未接触临床的大一医学生,所以教学难度不言而喻。教学中,教师根据这门课的特点一直在不断地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当学生进入到临床实习阶段时,实习医院反馈的问题中,比较多的依然是诊脉、望舌、辨证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一些学生本身问题和教学总体计划衔接问题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中医诊断学》教学环节的设置,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合理设置《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环节,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中医诊断学》设置的教学环节及出现的问题
在本科阶段,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①,按其大纲,《中医诊断学》教学设置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三个教学环节并对应相应的学时。各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三个教学环节基本涵盖,但每个环节的教学时数有差异,总体上理论教学所占的课时多,为主;实验教学及临床见习课时少,为辅。《中医诊断学》既然是架设于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的特点即:它不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而是一门除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传授中医诊断基本技能和培养中医诊断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现行大纲设置的三个教学环节体现了这门课程的特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不能合理安排这三个教学环节,使《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不能充分实施,从而难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在我们学院《中医诊断学》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临床见习这个环节中。主要问题是:其一,《中医诊断学》课程见习的教学需在学校属地的医院进行,且属地医院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如带教老师需有较高水准的中医诊断方面的知识、病床的数量及所住的病人能满足课程所需等,受制于这些条件,符合的医院屈指可数,所以目前我院《中医诊断学》课程见习的教学主要集中在附属中医院进行。然而,附属中医院却很难满足教学的要求,原因是在大学扩招后医院每年都要接纳大量的实习生及研究生,这一块的教学压力已很大,再加上每学期《中医诊断学》课程见习的学生有300~400人之多,超越了医院的承受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就要压缩课程见习的时数,我院的《中医诊断学》见习时数已从起初的12学时减到目前的3学时。其二,通过课程见习后反馈的情况,我们发现医院方对早期的学生动手能力、中医诊断知识的水平多为肯定,但目前对学生无论是动手的能力还是知识水平更多的是不满,比如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诊脉、望舌、按腹等,更不知如何正确辨证;而学生方的反馈也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从学生所写的见习报告可窥一斑。之所以目前的《中医诊断学》课程见习教学出现这些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是课程见习时数太少及见习时间与课堂讲授的内容不同步;二是根据医院反馈的意见分析,主要是大多数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三是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四是临床带教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前面两个原因。
二、主要对策:增设《中医诊断学》操作及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环节
针对我院《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课程见习时数不足及与课堂教学同步的问题,在目前情况下则是很难解决的,因教学医院客观条件所限,不论是增加教学时数还是与课堂教学同步都是不可行的,需要找到一种方法给予弥补;而如何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也需要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根据《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和我们的教学体会,我们认为,解决课程见习时数少和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在学生见习前增加《中医诊断学》操作及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环节,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一方面可突破见习课时少的困局,顺应现实,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临床操作和辨证能力,使学生能自如地将所学的知识及技能运用于临床,使所学知识为临床所用,顺利过渡到课程临床见习阶段,提高学习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直至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医诊断学》诊法操作及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环节设计内容
1.诊法操作训练。设计的主要内容有:①规范望诊、闻诊、问诊、舌诊、脉诊、按诊操作方法及程序。②学生观看诊法操作方法的示教片。③学生观看常见的舌象及神、色、形态等图片,老师给予讲解。④学生之间互相诊脉练习并利用已有的脉象模拟手辨识一些脉象;学生对常见舌象的辨识;按诊常用手法练习并在模拟人身上进行训练。⑤依据望诊、脉诊、舌诊、按诊操作教学的考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评。
2.中医辨证能力训练。设计的主要内容有:①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临床病例进行示例分析。②应用中医辨证训练软件,对中医辨证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强化训练。③依据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的考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评。
3.诊法、辨证综合训练。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学生一方扮演病人,一方扮演医生,在模拟诊室完成诊法及辨证的综合训练,最后根据制订的标准予以考评②。
四、结语
通过增加《中医诊断学》操作及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环节,强化和规范了诊法操作方法和规程;通过图片、影像及示例教学等,使教学内容生动、具象,便于学生多角度地对相关内容的正确掌握;通过中医辨证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充分地认识中医辨证的技巧;通过诊法、辨证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对诊病的规范流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使《中医诊断学》课程从课堂到临床之间有了合理的过渡,缩短了课堂与临床间的距离。增设的《中医诊断学》操作及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环节,在缓解因扩招后带来的课程见习压力、弥补学生普遍存在的诊法操作和辨证思维能力较弱的问题、使《中医诊断学》教学环节之间衔接更为合理外,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该教学环节的设立,不拘于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即非课堂就临床的教学模式,使《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模式更为灵活和多样;更重要的是该教学环节的设立顺应了目前医学教学环境的需求。众所周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很多病人对实习生和见习生常常抱以拒绝的态度,这样就很难有实践的机会,所以这个环节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王建青.中医诊断学的模拟诊室设计及应用[J].中医教育,1999,(5):29.
基金项目:2007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
作者简介:王建青,女,48岁,副教授。
4.中医诊断学教案 篇四
中医诊断学教案
授课时间: 9月11日,周一,第6,7节
题目: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诊断”“诊法”“诊病”“辨证”及“病”“证”“症”的含义。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学习方法。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学时。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史、学习方法。
1学时。重点与难点:
1.病、证(证名、证候、证型)、症(症状、体征)的含义。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从中医基础学的内容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目的,引入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讲述:
一、介绍诊断及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地位(P1)。
简要介绍。注意:诊断的概念,包括“诊”与“断”两方面,并且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介绍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四部分。
(一)诊法
1.诊法的概念、内容、目的。2.明确症状、体征的含义。
注意:症状与体征不同,前者为病人异常感觉,后者为医生检查所得。两者均属于“症”,属病情资料,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
(二)诊病
1.诊病的概念、目的。2.明确病名的含义。
注意: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念与抽象。辨病的结果是得出病名诊断。
(三)辨证
1.辨证的概念与目的。
2.明确证、证名、证候、证型的含义。
注意:“症”“病”“证”的区别。辨证的目的是得出证名诊断。
(四)病案书写
明确病案的概念及病案书写的意义。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提问:什么是中医整体观。
2.重点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方面,明确其各自的含义。
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中医诊断疾病的原理、原则与西医有明显的不同,必须遵循其独具特色的基本原则。新课讲述: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重点介绍内容。基本原则包括三方面: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明确各自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学是在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代医家不断总结、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中,影响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重要著作、作者是:
1、《黄帝内经》;
2、西汉,淳于意的《诊籍》;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4、西晋,王叔和的《脉经》;
5、隋,巢元方《诸病杂候论》;
6、宋,陈元择的《三因极—病证方论》;
7、元,敖氏《伤寒金镜论》;
8、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9、明,李时珍的《滨湖脉学》;
10、清,叶天士《外感湿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重点讲述上述重要著作及其作者、年代、历史意义。
六、介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简要介绍。小结:
绪论,为本学科开头部分,介绍了诊断、中医诊断学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其中重点掌握诊断的概念,病名、症状、体征、证名和证候的含义,中医诊断的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及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中重要著作、作者、年代、历史意义。通过学习绪论,可以对本学科内容、学习目的有一个基本认识。
思考题:
1.何谓诊断、中医诊断学?
2.试述病名、证名、证候、症状、体征的含义。3.试述病、证、症三者的关系与不同。
4、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哪部书?其作者是谁? 授课时间: 9月14日,周四,第3节 题目:问诊
问诊的方法与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问诊的方法。2.熟悉问诊的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学时。重点与难点:
问诊的方法和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疾病的诊断过程,首先是诊法,包括望、闻、问、切,以了解病情,收集病情资料,然后才是辨证、辨病。四诊之中,首先介绍问诊。
讲述:
一、问诊的意义。
简要介绍。明,张景岳以问诊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重点介绍。问诊方法及注意事项(P11),并理解其意义。
三、问诊的内容
简要介绍问诊的基本内容。
注意各项内容的含义,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并理解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注意如何概述主诉,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区别。
问诊的重点是现在症状,是当前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以后专篇论述。小结:
本节介绍了问诊的意义、方法和内容,重点掌握问诊的方法,并熟悉问诊的内容,以提高自己诊察病情的水平,为病案书写打好基础。
思考题:
1.如何问诊,应注意哪些问题? 2.何谓主诉?如何概述主诉? 3.何谓现病史?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4.既往史和个人生活史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授课时间: 9月14日,周四,第4,5节 题目:问寒热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寒热症状的概念、特点、病机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寒热的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
1学时。2.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1学时。重点与难点:
1.怎样理解“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2.恶寒发热,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3.不同病证潮热的鉴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寒热是问现在症中最常见的症状,对辨别机体阴阳盛衰及所感病邪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寒热的概念
简要介绍寒与热症状的概念。
注意:寒为自觉症状,有恶寒、恶风、畏寒之不同,三者症状特点、病机及主病方面不同;发热既可为自觉症状,亦可为客观表现,在不同证候中表现不同。
二、寒热的病因
简要介绍,明确寒热的产生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方面有关。
三、寒热的类型
为课重点介绍内容,包括常见寒热类型及其概念、症状特点、主病、基本病机等。注意:
1.寒热类型与病邪性质、部位及机体阴阳盛衰有关。
2.在恶寒发热中,恶寒一症是诊断表证的主要依据,正确理解“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含义;寒热的轻重与感邪的性质有关,同时与感邪的轻重、邪正盛衰有关。
3.壮热的概念,不仅表现为体温高,而且必须为不恶寒,反恶热。4.潮热、微热各见于若干病证,其症状特点各有不同。5.正确理解寒热往来,其主要是指自觉症状。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寒热症状的概念、病因,常见类型及其含义、症状特点、主病。注意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寒热特点,恶风、恶寒、畏寒的区别,壮热、潮热、微热的概念,潮热、微热不同病证中的症状特点等。
思考题:
1.何谓恶风、恶寒、畏寒?常见于何种病证? 2.如何理解“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3.如何根据恶寒与发热的偏重辨别感邪的性质? 4.何谓壮热?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5.何谓潮热?常见哪几种类型?各型特点如何? 6.何谓微热?常见病因及特点是什么? 7.何谓寒热往来?有几种类型?特点是什么? 授课时间: 9月18日,周一,第6节 题目:问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自汗、盗汗、战汗的含义、主病及基本病机。
2.熟悉战汗的概念及主病,绝汗的概念及亡阳之汗与亡阴之汗的特点。
3.了解病理性有汗与无汗的常见病因,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胸汗的机理。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重点与难点:
1.自汗、盗汗的含义、主病及基本病机。2.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的鉴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内经》:“阳加于阴谓之汗”的经文,说明汗出是人体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外达肌表而成,有生理与病理性汗出之不同,本节课主要介绍病理性汗出,即汗出异常。
讲述:
一、无汗、有汗
(一)无汗
简要介绍病理性无汗的常见病因。
(二)有汗
简要介绍病理性汗出的常见病因。
注意:不论无汗、有汗,均为病理性汗出,且各有表证、里证之不同。
二、特殊汗出
仅指里证中具有某些特征的病理性汗出。
(一)重点介绍自汗、盗汗、战汗、绝汗的含义、主病,并理解其病机。
注意:自汗与盗汗在特点、主病及病机方面的不同;绝汗中亡阳之汗与亡阴之汗的区别;战汗的临床意义为病变发展的转折点,要注意两种预后在表现上的不同。
(二)简要介绍冷汗,热汗,及某些局部汗出,如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心胸汗的概念及病因病机。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各种病理性汗出异常的病因,及某些特殊性病理性汗出,其中重点是自汗、盗汗、绝汗,要注意其特点、主病及病机。
思考题:
1.何谓自汗、盗汗?常各见于何种病证?请简述其病机? 2.何谓战汗?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3.何谓绝汗?如何区别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 4.试述头汗、手足心汗、半身汗出的病因。授课时间: 9月18日,周一,第7节; 9月21日,周四,第3节 题目:问疼痛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如何根据疼痛的性质辨别其病因。2.熟悉如何根据疼痛的部位辨别其脏腑经络病位。3.理解虚实疼痛的基本病机。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问疼痛的性质
1学时。2.问疼痛的部位
1学时。重点与难点:
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辨别疼痛的病因和病位。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疼痛为病人常见症状,致病原因复杂,表现多种多样,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现讨论有关疼痛诊断的一些问题。
讲述:
一、简要介绍疼痛的分类及基本病机
注意:根据其病因病机总分虚实两大类,实证总由邪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引起;虚证总由正气亏虚,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所致。
二、问疼痛的性质
为重点介绍内容,详细介绍各种常见性质的疼痛,目的是通过询问疼痛的性质,辨别疼痛产生的病因即主病(详见P19~20)。
注意:
1.问诊某些疼痛的性质,应结合其部位、病史等,如胀痛,在胸、胁、脘、腹者为气滞,在头目者为肝阳、肝火;窜痛,在四肢关节者与风邪有关,在胸、胁、脘、腹者为气滞。隐痛,久病,时发时止者方为虚。
2.各种疼痛虚实的辨证,应将病史、程度,喜按还是拒按,持续性还是时发时止诸种因素结合起来。
三、问疼痛的部位
亦为问诊疼痛的重要内容,详细询问,目的在于根据疼痛的具体部位确定疼痛的脏腑经络病位。
注意:
1.辨证疼痛,既要明确病因,又要确定其病位,因此应将问诊疼痛的性质与病位两者结合起来。如,心前区刺痛,为心血瘀阻;胁肋灼痛,可为肝火郁滞。胃脘冷痛隐隐,喜暖喜按,为胃虚寒证。
2.结合兼症,则更有利于病因病位的确定,如胸痛,咳嗽,咯吐黄痰,为热邪壅肺。3.胃脘痛多与饮食有关,一般饥痛为虚,饱痛为实。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虚实疼痛的基本病机及辨证纲领,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几项内容,重点是通过问诊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以确定引起疼痛的病因和脏腑经络病位。
思考题:
1.试述常见疼痛(12种)的名称及病因。
2.如何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虚实疼痛的基本病机是什么? 3.如何根据头痛疼痛的部位确定病变的经络病位?授课时间: 9月21日,周四,第4节 题目:问头身胸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的含义和常见病因及病变脏腑。2.理解身重、麻木的含义和常见病因。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重点与难点:
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头身胸腹,主要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头身胸腹部其他不适为主的症状,亦为临床常见症状。讲述:
1.重点讲述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的含义,常见病位、病因。2.简要介绍身重、麻木的含义,常见病因。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问头身胸腹多种不适症状,其中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是重点,应明确其含义及临床意义。
思考题:
1.何谓头晕?常见病因是什么?如何辨别? 2.何谓胸闷?常见病因是什么? 3.何谓心悸?惊悸与怔忡如何鉴别?
4.何谓胁胀、脘痞、腹胀?各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授课时间: 9月21日,周四,第5节 题目:问耳目
问睡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耳鸣、耳聋、失眠、嗜睡的含义及病因。
2.理解重听、目痒、目痛、目眩、目昏、雀盲、歧视的含义、病因;失眠、嗜睡的基本病机,嗜睡与昏睡的区别。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重点与难点:
1.耳鸣、耳聋,失眠、嗜睡的含义及病因。2.嗜睡与昏睡的区别。讲述: 导入新课:
耳目均为人体重要器官,由经络与脏腑相连。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分布于耳;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耳目的病变与肝脏、肾及三焦等脏器有关。
一、问耳目
(一)问耳
重点介绍耳鸣、耳聋,两者均为自觉症状,其中有实证、虚证之别,明确实证与虚证在症状特点及病因方面的不同。
注意:
1.耳鸣、耳聋实证与虚证的鉴别。2.重听亦为听力减退的表现。
(二)问目
简要介绍目痒、目痛、目眩、目昏、雀盲、歧视的含义和病因。注意:
1.目痒、目痛、目眩之症均各有虚实,虚证多由肝肾精血不足所致,实证多与肝火有关。2.目昏、雀盲、歧视,多见于年老体弱之人,多与肝肾精血不足、眼目失养有关。
二、问睡眠
主要介绍睡眠异常,其中有失眠和嗜睡的不同,均与心神有关。
(一)失眠
主要介绍失眠的含义、病因及基本病机。
注意:病因总有阴血亏虚与邪气内扰两大类,基本病机为阴虚阳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二)嗜睡
主要介绍嗜睡的含义、病因。注意:嗜睡与昏睡的区别。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耳目和睡眠方面的常见症状,重点掌握耳鸣、耳聋虚实证的区别及病因,失眠的含义和病因病机。
思考题:
1.何谓耳鸣、耳聋、重听?如何鉴别耳鸣、耳聋的虚实性质?常见病因有哪些? 2.目痛、目昏、歧视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3.何谓失眠、嗜睡?常见病机是什么? 4.嗜睡与昏睡如何鉴别?授课时间:9月25日,周一,第6,7节 题目:问饮食口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食欲异常的常见症状的含义及临床意义。2.理解口渴与饮水异常的常见症状的特点及临床意义。3.了解各种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问口渴与饮水
1学时。2.问食欲与食量、问口味
1学时。重点与难点:
食欲异常的含义及临床意义。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口渴与饮水 导入新课
人之口渴的程度与饮水的多少,反映了体内津液的盈亏及输布情况及寒热虚实性质。讲述:
简要介绍各种常见异常渴饮症状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详见P27)注意:
1.辨别渴饮的病因、病性,要结合渴饮的程度、喜恶及其兼证,如大渴引饮者,多说明津伤较重,其中壮热喜冷饮者为里热炽盛,见“三多”,消瘦者消渴病;口干不多饮而喜热饮者为痰饮内停,但欲漱水不欲咽并兼瘀血表现者为瘀血内阻,夜间尤甚并见手足心热者为阴虚证,口干而粘并见舌苔黄腻者为湿热困阻。
2.由瘀血、湿热、痰饮内阻所致者,病由病邪内阻,津液输布失常引起,而非津液亏虚。第二学时
二、食欲与食量 导入新课:
食欲的旺衰及进食的多少,主要反映了脾胃的功能。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故问食欲、食量可以了解脾胃功能,疾病的轻重、预后。
讲述:
1.重点介绍食欲不振、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含义、常见病因及症状特点。2.“除中”的含义及临床意义。注意:
1.辨别食欲异常的病因,应结合病史、兼证,如食欲不振、久病食少、面色萎黄,为脾胃虚弱;脘闷腹胀,嗳腐食臭者,为食滞胃脘。厌食油腻兼胁肋胀痛灼热者为肝胆湿热;兼脘闷呕恶、身重便溏者为脾胃湿热。消谷善饥,兼口干口臭便干为胃火炽盛;兼便溏者属胃强脾弱。
2.“除中”为垂危病人临终前的表现,由胃气败绝所致,与久病好转,胃气渐复,食欲好转不同。
三、口味
简要介绍各种异常口味及其临床意义。小结: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饮食口味方面多种常见症状,其中重点是食欲异常,再是口渴与饮水,应掌握其含义、病因及其特点。对于各种口味,应了解各种异常口味的临床意义。思考题:
1.试述口渴欲饮的常见病因及其特点。2.试述食欲减退的原因及特点有哪些?
3.何谓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各自病因是什么? 4.何谓除中?其临床意义如何?
授课时间: 9月28日,周四,第3,4节 题目:问二便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和小便尿次、尿量、尿感方面常见症状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1.问大便
1学时。2.问小便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大、小便便次、便质和便感异常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大便 导入新课:
大便由大肠形成、排出,与脾胃运化腐熟,肝之疏泄,肾之温煦固摄,肺气肃降密切相关,气血阴阳及津液亏虚,或邪气阻内,均可影响脏腑功能二致大便异常。
讲述:
重点介绍便次、便质、便感异常的常见症状的含义及主要病因。如便秘、泄泻、完谷不化、溏结不调,便血(远血、近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滑泄失禁、肛门气坠。
第二学时
二、问小便 导入新课:
小便虽由膀胱贮存、排出,但与肺、脾、肾、三焦功能、津液的盈亏关系密切,以上诸种因素发生异常,均可影响小便而致小便尿量、便次、尿感方面发生异常。
讲述:
重点介绍尿次、尿量、尿感异常的常见症状的含义及其主要病因。如频数、癃闭、量少、量多、尿道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问二便的内容,包括便次、便量、性状、便感异常等,重点掌握这些常见症状的含义及其病因。
思考题:
1.何谓便秘?其病因有哪些?
2.何谓泄泻?请试述其病因。
3.何谓完谷不化、溏结不调、里急后重、排便不爽?常见病因有哪些?
4.远血、近血如何鉴别?
5.何谓癃闭、余沥不尽、遗尿?常见病因是什么?
6.尿量增多或尿量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授课时间: 9月28日,周四,第5节; 10月9日,周一,第6节 题目:问经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正常月经特点,及各种经期、经量异常,崩漏、闭经、痛经的含义及病因。2.理解经色、经质在辨别月经病病因方面的意义;带下异常的类型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
1.问月经:经期异常、经量异常
1学时。2.崩漏、痛经的含义及病因。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经期、经量异常的病因。2.崩漏、痛经的含义及病因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问月经
导入新课
简述正常月经在期、量、色、质、感方面的特点,若因各种原因而上述方面发生异常改变,均属月经病。故月经病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讲述:
重点介绍月经病经期异常,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先后不定期,及崩漏、闭经、痛经的含义及病因;经量异常,如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的病因;经色、经质异常的临床意义。
注意:辨别月经病的病因应将期、量、色、质、感诸方面结合起来。
二、问带下
简述正常带下在量、色、质、味方面的特点,若因某种病因致上述方面发生异常改变,则为带下病。
重点介绍常见带下病,如白带、黄带、赤白带的特点及临床意义。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正常经带的特点,各种经带病的含义及常见病因,重点是经期、经量、崩漏、痛经。
思考题
1.经期异常包括哪几种类型?各自病因病机是什么?
2.何谓崩漏、闭经、痛经?试述其病因病机。
3.如何根据经色、经质异常辨别其临床意义?
4.带下异常有几种?各自临床意义是什么? 授课时间: 10月9日,周一,第7节 题目:全身望诊
(一):望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
2.熟悉少神、神乱的表现。
3.了解神的概念、望神的原理。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学时。重点与难点:
1.神的判断。
2.假神与重病好转的鉴别。
教具准备:
望诊图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望诊,是对人体进行观察,以了解人体健康病情的方法。望诊内容,包括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和小儿指纹。整体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四方面。先介绍望神。
讲述:
一、望神
(一)神的含义及望神的原理
简要介绍。注意神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二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两者均是人体脏腑精气盛衰的 外在表现。
(二)神的具体表现
简要介绍。注意神的表现为人体生命的各个方面,如眼神、色泽、神情、体态,其中重点是眼神。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
重点介绍神的常见类型,各型的临床意义及意义。注意:
1.各类神在表现上的区别。得神见于人体健康状态下,失神见于重病情况下,少神介于两者之间,假神为垂危病人临终前的假象。
2.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假神是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其“好转”仅见于局部,而整体病情恶化。重病好转多是逐渐的,且为整体病情的好转。
3.神乱与失神,邪感神乱的区别。前者为以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错乱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多反复发作,缓解时如常人。后者见于重病阶段,由邪气亢盛,扰神或闭阻心神多致。邪去病情好转则神乱消失。
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神的含义、原理、表现、分类及临床意义,重点是神的分类及判断。应注意各类神的鉴别,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通过望神,可以判断脏腑精气的盛衰,疾病的轻重预后。
思考题:
1.望神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神?望神的原理是什么?
3.试述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 授课时间: 10月12日,周四,第3,4节 题目:全身望诊
(二):望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2.熟悉望色十法。
3.了解望色的原理、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
1.望色原理,常色与病色的特征。五色主病
(一):赤、白色
1学时。
2.五色主病
(二):黄、青、黑色,望色十法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常色、病色的特征、五色主病。
教具准备:望诊图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二、望色 导入新课:
望色是整体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了解脏腑功能,气血盛衰运行,疾病的轻重预后,病邪性质的重要方面。由于面部血管丰富,易于观察,故望色主要是观察面色。
讲述:
(一)望色的原理
简要介绍。包括色与泽的意义。面部分候脏腑。
注意:观察颜色与光泽,在判断疾病轻重、预后方面,重点是光泽。观察面部分候与整体色泽,以整体为主。
(二)常色与病色
重点介绍内容。明确掌握常色与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注意:
1.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两者均与疾病无关,故均属常色。
2.病色有善色、恶色之分,两者特征及临床意义不同。
(三)五色主病
亦为重点介绍内容。重点介绍青、赤、黄、白、黑五色的特征及主病。简要介绍其病机。
注意:
1.观察病理五色,主要在于判断病变的脏腑病位和病变性质。
2.赤色主热证,包括实热、虚热,这是一般情况,亦主戴阳证。戴阳证是真寒假热的表现。
3.青色与黑色主病不同:两者均与血络瘀阻有关,故均主寒证,血瘀、疼痛,不同特点是,青色属肝,肝为风木之脏,故又主惊风;黑属肾,肾主水,故又主肾虚、水饮。
(四)望色十法,望色注意事项。
简要介绍,主要由学生自学。
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望色的原理,常色与病色及五色主病,其中重点是常色与病色的特点、临床意义及五色主病。通过望色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脏腑、病位及轻重预后。
思考题:
1.何谓望色的原理。
2.何谓常色?常色有何特征?中国人的常色是什么?
3.什么是主色、客色?
4.何谓善色、恶色?各表示什么临床意义?
5.青、赤、黄、白、黑各色的主病是什么?各常见哪些具体颜色?主病如何?
6.青色与黑色在病机和主病方面有什么不同?
授课时间: 10月12日,周四,第5节;10月16日,周一,第6节
题目:全身望诊
(三):望形、望态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望五官、望躯体、望四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异常形态、姿态的常见症状及意义。
2.了解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的常见异常症状及意义。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
1.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面。
1小时
2.望五官、望躯体、望四肢。
1小时
重点与难点:
1.小儿卤门、面部、目、唇、咽喉、颈项部常见病证及临床意义。
2.望咽喉的方法。
教具准备:望诊图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神、色、形、态诸方面都是人体脏腑气血盛衰有关,望形态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讲述:
(一)望形体
学生自学为主。简要介绍望形体内容。如强弱、胖瘦。
注意:
1.形体强弱的判断。
2.肥胖与消瘦的临床意义。
(二)望姿态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简要介绍望姿态的内容。
注意:望诊八法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望诊
局部望诊内容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仅简要介绍常见异常、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
一、望头面
简要介绍头面部常见异常表现。
注意:
1.头面部常见病变为小儿卤门的变化和头发异常和应注意其临床特征及临床意义。
2.常见面形的异常变化,如腮肿、口眼歪斜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讲述了望头面的内容,下面接着学习有关五官的内容。
讲述
二、望五官
包括目、耳、鼻、唇、齿龈和咽喉等内容。
(一)望目
简要介绍目的五脏分属即五轮学说,望目的内容,包括目的神、色、形、态诸方面。
望目的内容较多,其中尤应注意的是:
1.五轮学说
2.目神是望神的重点,目神之有无反映了疾病的轻重。
3.目色的主病与面部五色主病相同,其脏腑病位结合五轮学说。如白晴红为肺热,眦红为心火,眼睑赤烂为脾热,全目红为肝火。
4.目形 常见异常如目眼浮肿、眼窝内陷、眼球突出、眼肿,注意其临床意义。
5.目态
其中瞳孔散大、瞳孔缩小,两目凝视多见于危重病人,应结合整体望诊;睡后露睛,眼睑下垂多与脾虚有关。
(二)望耳
简要介绍望耳的内容。
注意耳的病变以脓耳多见,其中有虚实之不同。
(三)望鼻
简要介绍望鼻的内容。
注意:鼻的局部病变常见鼻渊、鼻衂。
(四)望口与唇
简要介绍望口与唇的内容。
注意:
1.口的常见病变有口疮、口糜、鹅口疮。2.唇的常见病变有干裂、糜烂。
(五)望齿与龈
简要介绍望齿与龈的内容。
注意:龈的常见病变有红肿疼痛,齿衂。
(六)望咽喉
重点介绍望咽喉的内容,常见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注意:
1.咽喉的病变与肺胃、肾关系密切,以热证多见,其中实火多属肺胃热毒壅盛,虚火多为肾阴虚火旺。
2.咽喉病变常见于红、肿、疼痛,乳蛾化脓、溃烂、伪膜,应注意其特征及临床意义。
三、望躯体
简要介绍望躯体的内容,常见病变及其临床意义。
注意:
1.颈项部常见病变有瘿瘤,瘰疠,应注意如何判别?与痄腮比较,三者有什么不同。
2.胸胁部常见扁平胸、桶状胸、鸡胸,肋如串珠,乳房肿溃,应注意其特征。
3.腹部应注意鼓胀病的特征及其中病机。
4.腰背部常见发背,缠腰火丹,应注意其特征。
四、望四肢
简要介绍望四肢的内容。了解常见异常变化。
注意:手足异常有“鹤膝风”,抽搐、拘急、颤动、蠕动;掌部异常,如鹅掌风;指趾异常变化如梭状指、杵状指。
五、望二阴 学生自学内容。
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望形态,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的有关内容。其中重点是望小儿囟门、头发、面部、口唇、咽喉部。常见病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临症时应能够辨识。
思考题:
1.怎样判断形体的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
2.试述望姿态八法及其临床意义。
3.小儿卤门异常变化有哪几种?各有什么意义?
4.试述痄腮的特征。
5.简述眼目“五轮学说”的内容。
6.如何根据眼目红赤的部位辨别脏腑病位?
7.咽喉的病证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8.怎样辨别瘿瘤、瘰疬?
9.试述扁平桶、桶状胸、鸡胸的特征。
10.如何鉴别“手足拘急”、“手足蠕动”、“手足颤动”。
11.什么是“鹤膝风”、“角弓反张”、缠腰火丹“、|杵状指”、“+梭状指”、“鹅掌风”? 授课时间:10月16日,周一,第7节 题目:局部望诊
(二):望皮肤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皮肤的形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问诊的基本内容。
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重点与难点:
1.丹毒、黄疸、白驳风的特征。2.肌肤甲错的特征及临床意义。3.斑与疹的特征及鉴别。4.痈、疽、疔、疖的特征及属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皮肤居一身之表,外邪侵犯人体,首先侵犯皮肤;皮肤内连脏腑气血,脏腑气血变化亦可反映于皮肤,故望皮肤可以了解病邪性质及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
讲述:
六、望皮肤
简要介绍常见皮肤异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注意:
1.色泽异常常见丹毒、黄疸、白驳风,应注意其特征及病因。2.肌肤甲错的特征及主病。3.重点介绍斑与疹的特征及鉴别。
4.痈、疽、疔、疖的特征及病因,注意痈、疔、疖由火热毒邪引起,属阳证、热证、实证;疽由气血亏虚、阴寒凝滞所致,属阴证、虚证、寒证。
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望皮肤的内容,其中重点是丹毒、黄疸、白驳风、肌肤甲错、斑与疹、水痘、疮疡,应掌握其临床特征及意义。
思考题:
1.何谓斑与疹?两者如何鉴别?
2.痈、疽、疔、疖各有何特征?请说明其属性。3.什么是肌肤甲错?主病是什么? 授课时间:10月19日,周四,第3节 题目:望排出物 望小儿指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痰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2.熟悉涕、涎、呕吐物的表现及意义。
3.掌握小儿常见病理指纹及其临床意义。
4.熟悉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5.了解二便异常的常见病变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重点与难点:
1.痰的分类、辨识及临床意义。
2.小儿病理指纹的辨识及临床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望排出物 导入新课:
排出物包括分泌物和排泄物两大类,在疾病状态下,两者都是脏腑病理性变化的反映,反映了病邪的习惯拟制及病证的寒热虚实。
讲述:
(一)简要介绍排出物辨证规律。
(二)介绍常见异常排出物的特征及意义。
1.望痰、涕、涎、唾
(1)重点介绍痰的分类、特征及临床意义。
注意:痰从肺而来,是辨证肺病寒热虚实、病邪性质的重要症状。
(2)简要介绍涕、涎、唾的常见异常表现及意义。
2.望呕吐物
简要介绍呕吐物常见异常表现的特征及其病因。
注意:呕吐物是胃内容物,经呕吐而出的产物,其特征与胃病的寒热虚实、病邪性质有关。辨证时应结合呕吐物的气味。
3.望二便
简要介绍大小便常见异常的特征及意义。
二、望小儿指纹
(一)简要介绍望小儿指纹的原理、方法。
(二)简要介绍正常小儿指纹。
(三)重点介绍病理性小儿指纹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其要点是三关测轻重,浮沉伤表里,红紫辨寒热,痰滞定虚实。要深刻领会其含义。
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的内容,其中重点是望痰和病理性指纹,掌握痰的分类及临床意义,望小儿指纹的要点及含义。
思考题:
1.试述痰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2.正常小儿指纹的特征是什么?
3.试述望小儿指纹的重点,具体如何理解?
授课时间:10月19日,周四,第4节 题目:舌诊
(一):概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舌诊方法,正常舌象。2.熟悉舌诊形态结构,舌诊原理。内容及时间分配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舌诊方法与正常舌象。教具:舌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舌诊,又称望舌,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对中医辨证具有重要意义。讲述
一、舌的形体结构
简要介绍。注意舌象与舌乳头的关系:舌质的变化主要与蕈状乳头有关,舌苔形成主要与丝状乳头有关。
二、舌诊原理 简要介绍。
注意:舌象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密切相关;舌面脏腑分属。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重点介绍。望舌诊方法包括病人体位、伸舌姿势,望舌的顺序等。可结合课堂演示,相互观察。注意事项,如光线,饮食及药品,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重点介绍。学生可作相互观察。注意:
1.舌质主要与脏腑虚实,气血盛衰及血行情况有关,舌苔由胃气上蒸生成,主要与病邪性质、浅深,邪正消长、胃气存无有关。两者要结合起来,综合观察,以确定其综合临床意义。
2.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这是辨别异常舌象的前提。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舌诊方法,内容及正常舌象,重点掌握舌诊方法和正常舌象,这对正确舌诊及正确了解异常舌象意义重大。
思考题
1.舌诊包括哪些内容?
2.如何正确舌诊?应注意哪些事项? 3.试述正常舌象的特征和简称。授课时间:10月19日,周四,第5节;10月23日,周一,第6节 题目:舌诊
(二):望舌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舌质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望舌色
1学时 2.望舌形、舌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异常舌质的辨析。教具:舌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望舌质 导入新课:
望舌质的内容,包括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几方面,现依次介绍。
(一)舌色
重点介绍五种舌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简要介绍其病机及辨证。同时结合观看舌象彩图,以加深认识。
注意:
1.红舌与绛舌,青舌与紫舌,病机和主病基本一致,仅是程度的不同。
2.辨证方面,应注意结合舌象的其他方面综合分析,如舌形,苔色,苔质等,有关内容后面介绍。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异常舌质,除舌色外,尚有舌形,舌苔方面的异常。
(二)舌形
重点介绍异常舌形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简要介绍其病机及辨证。可结合舌象图谱、录象,以加深学生认识和理解。
注意:
1.具体异常舌形临床意义的辨证,亦应结合其他方面如舌色、舌苔等。2.舌质的老嫩提示证候的虚实,而不论舌苔如何。
3.病理性齿痕舌多与胖大舌并见,若舌体不大,多属先天性的或病轻。4.胖大舌有胖嫩与肿胀病理性的区别,应结合软硬、舌色、老嫩加以区别。
(三)舌态
重点介绍常见异常舌态,如痿软、强硬、歪斜舌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简要介绍其病机及辨证。
(四)舌下络脉
简要介绍观察舌下络脉的方法,正常舌下络脉及异常络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小结:
本次课主要介绍了望舌质的内容。重点是异常舌质的特征及临床意义。但在确定具体临床意义时,应注意结合其他方面综合观察。
思考题:
1.常见舌色、舌形、舌态各有哪几种?各有何临床意义? 2.红绛舌主热证,其有实热、虚热之分,如何鉴别? 3.什么是胖嫩舌、肿胀舌?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4.如何鉴别先天性裂纹舌与病理性裂纹舌? 5.强硬舌常见于哪些病证? 授课时间:10月23日,周一,第7节;10月26日,周四,第3节 题目:舌诊
(三):望舌苔 舌诊分析要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苔质、苔色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望苔质
1学时
2.望苔色,舌象分析要点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异常舌苔的辨识及临床意义。教具:舌诊图谱,舌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望舌苔 导入新课:
舌苔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不同。正常舌苔为生理性的,由胃气上薰,胃阴上潮舌苔生成。病理舌苔由胃气挟病邪湿浊之气上溢舌面形成,故望舌苔可以了解病气性质,邪正消长,胃气存亡。
舌苔的表现有苔质、苔色两方面。现介绍望苔质,常见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真假几个方面。
讲述:
(一)望苔质
重点介绍各种苔质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简要介绍其病机同时结合舌诊彩图加强学生对各种苔质的认识。
注意:
1.舌苔厚薄的转化有渐变、骤变之别,两者意义不同。
2.腐苔虽“揩之易去”,但有无根、有根之别,腐苔虽去而不净或续生新苔者为有根腐苔,表示正能胜邪,病邪消散;若净且不能续生新苔,则为无根腐苔,表示胃气衰败。
3.剥落苔不论形状如何,均表示胃气、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只是亏虚程度或病位不同而已。
4.偏、全苔与剥落苔不同,前者是指舌苔的分布情况,表示病邪所在的脏腑病位;后者是指舌苔的剥落情况,均为虚证。
5.舌苔的真假一般认为与有根、无根相同,但实际上并不完全一致,假苔并不 一定完全是无根苔,而主胃气衰败、病重,只有久病致无根之假苔才是,否则,若为新病见假苔,则为有根之假苔,表示病轻(见83页)。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望舌苔包括苔质和苔色两方面,下面介绍苔色。
(二)望苔色
常见苔色有白、黄、灰黄三类。讲述
重点介绍白、黄、灰黑三种苔色及其临床意义,简要介绍病机及辨证。同时结合舌诊彩图使学生加深认识。
注意:
由于苔色与病邪寒热性质有关,多伴见相应舌色、润燥的变化,尤其是灰黑苔,故判断寒热性质应将诸方面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第三学时
三、舌象分析要点
(一)简要介绍察舌之有神与无神,有胃与无胃的特征及各自的临床意义。注意:
舌之神气和胃气两者虽都表示疾病的轻重预后。但前者主要提出脏腑精气的盛衰,此与全身望诊之神相同;后者表示胃气的存亡。
(二)舌质与舌苔的综合分析简要介绍舌质与舌苔综合分析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多举例子以加深理解。
注意:
舌质与舌苔,不论两者变化一致、不一致,甚至相反,都是疾病病理本质的反应,其综合主病都是两者主病的综合,这与症状与脉象的关系显然不同。
小结:
本次课介绍各种舌苔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介绍了舌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至于综合分析,只要掌握舌质、舌苔各自的异常特征及相互意义,然后把两者尽量综合起来,即能确定其综合主病。
思考题:
1.简述白、黄、灰黑舌苔的临床意义。
2.何谓薄苔与厚苔,腻苔与腐苔?各有何临床意义?
3.舌苔润燥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如何辨别润苔、滑苔、燥苔、糙苔?各有何临床意义? 4.灰黑苔又主寒证,又主热证,如何鉴别?
5.怎样根据察舌来判断胃气存亡,脏腑、气血津液的盛衰,疾病的预后凶吉? 6.试述舌质与舌苔的综合主病,并举例说明,(如淡白舌,黄腻苔;红绛舌,白滑苔)。
授课时间:10月26日,周四,第4,5节 题目:闻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如何通过听声音的异常来判断其临床意义。2.熟悉如何通过嗅气味的异常来判断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1.听声音
1.5 学时 2.嗅气味
0.5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重要声音异常的特征如音哑与失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相似声音异常的鉴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声音 导入新课:
声音的发出,是由于“气”的作用于发声器官的结果。与肺、肾关系密切。另外,语言声音又受心神支配,气机调畅与肝之疏泄有关。
讲述:
(一)声音
简要介绍异常声音,如声音的高低强弱、临床意义,音哑与失音,太息的含义临床意义的病因病机。
注意:音哑有“金实不鸣”“金破不鸣”之分。
(二)语言
简要介绍常见语言异常如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注意:1.各种语言异常都与心神异常有关。
2.谵语与郑声的鉴别。第二课时
(三)呼吸
简要介绍呼吸快慢,气息强弱粗细的意义,喘、哮、短气、少气的含义、临床意义。注意喘与哮、短气与少气的鉴别。
(四)咳嗽
简要介绍咳嗽异常声音的特点及意义。尤其是顿咳、犬吠样咳嗽。
注意:辨证咳嗽的意义,除声音的特征外,应与痰的量、色、质、味结合起来。
(五)胃肠异常声音
简要介绍胃肠异常声音,如呕吐、呃逆、嗳气的含义、临床意义及病机。注意:
1.这些声音由胃失和降,胃气上递引起,其声音的特征反映了胃病寒热虚实性质。2.辨证病证的寒热虚实性质,除声音特征外,应结合病史、呕吐物或嗳气、呃逆的气味、兼证等。
3.胃反的特征及病机。
二、嗅气味
简要介绍异常气味的特征及意义,尤其是尿臊气、烂苹果味。小结:
本次课介绍多种声音异常、气味异常的特征及意义,重点是通过异常声音来判断其临床意义。注意在辨证其临床意义时应结合其他病情资料,不能单凭声音或气味。
思考题:
1.如何判断语声的寒热虚实性质? 2.什么是“金实不鸣”,“金破不鸣”? 3.如何鉴别谵语与郑声? 4.喘与哮,短气与少气如何鉴别? 5.什么是顿咳?
6.呕吐、嗳气、呃逆与太息在特征、意义方面有什么不同? 7.尿臊气、烂苹果味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授课时间:10月30日,周一,第6,7节 题目:脉诊
(一):概述 正常脉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寸口脉法的部位和方法,正常脉象特点。2.理解寸口脉诊原理,部位,分候脏腑。3.了解诊脉的几种方法。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脉诊原理、部位,寸口脉分候脏腑和诊脉方法。
1学时 2.脉象要素、正常脉象。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寸口脉诊方法,分候脏腑和脉诊方法。2.正常脉象的特点。
教具:脉诊方法示图,脉诊仪。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脉诊概述 导入新课: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切触病人动脉,依据脉动应指的形象来诊察病情的方法,是中医特殊诊法之一。
讲授
(一)脉诊原理
简要介绍脉象与气血、心脉及其他脏腑的关系。
(二)诊脉部位
根据诊脉部位,脉诊有四种诊法:三部九候法,人逆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脉法。简要介绍前三种诊法部位。
重点介绍寸口脉法的部位,分候脏腑,简要介绍寸口脉法原理。
(三)诊脉方法
重点介绍,包括时间、体位、指法、本息、五动。在讲授时,结合图示,脉诊仪拿手演示,提请学生相互切脉演示,及时纠正不正确方法。
(四)脉象要素
简要介绍位、数、形、势四要素的含义,结合举例说明。第二课时
二、正常脉象 导入新课
正常脉象,又称脉,常脉。根据中医以常达变的原理,要想掌握各种病理脉象,我们必须
首先学会正常脉象。那么,什么是正常脉象呢?
讲述: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重点介绍正常脉象的形象特征及“有胃”“有神”“有根”三个特点。注意:
1.脉有胃气与脉有神气之比较:前者从容徐和而软滑,后者为脉律整齐,柔和有力,两者所具“柔和”与“和缓”“软滑”之意相通,均表示“冲和”,难以分开,故前人有“有胃即有神”之说。不同点是侧重点不同,前者重在表示从容流利,后者重则强调应指有力,脉律整齐。
2.脉之有根有两个方面:一是沉取候肾,即三部脉沉取有力为有根;二是尺脉候肾,即尺脉沉取有力为有根。
3.三个特点相互补充,同时具备,不能截然分开。
(二)生理变异
简要介绍各种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
注意:这些变异都属正常生理的反应,虽不具备典型脉象的特征,但也在正常变化的范围,并且与疾病无关。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脉诊的原理、部位、方法及正常脉象等。重点是寸口脉法,如寸口脉部位,分候脏腑,诊脉方法。正常脉象的特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为临床正确运用脉诊,并掌握病理脉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考题:
1.试述寸口诊脉的原理。2.寸口脉如何分候脏腑? 3.何谓举、按、寻,总按,单按? 4.脉象要素有哪些?各表示什么含义?
5.正常脉象有胃,有神,有根的脉象特点各是什么?
授课时间:11月6日,周一,第6,7节
题目:脉诊
(二):病理脉象(1):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种病脉的脉象、特征及意义,相类脉象的鉴别。2.熟悉各脉病脉的机理。3.了解病脉的含义和分类。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浮脉、沉脉类
1学时
2.迟脉、数脉、虚脉、实脉类脉象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各类病脉的脉象特征及意义。2.相似脉的鉴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病理脉象是指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简称病脉。学习病脉,主要掌握其脉象特征及主病。另外要了解其产生机理。
一、浮脉
相类脉:散脉、芤脉、革脉
重点介绍浮脉 散脉、芤脉、革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并简要介绍其机理。注意:
浮脉类四种脉象的鉴别。
二、沉脉 相类脉:伏脉、牢脉。
重点介绍沉脉、伏脉、牢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并简要介绍其机理。注意:沉脉类三种脉象的鉴别。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介绍了浮脉类、沉脉类脉象。浮与沉是脉位相对的两类脉,现介绍迟脉与数脉类、虚脉类与实脉类,也是相对的两类脉象。
讲述:
三、迟脉 相类脉:缓脉
重点介绍迟脉、缓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简要介绍其机理。注意:
1.迟脉与缓脉的鉴别。
2.缓脉有平脉与病脉的不同,应注意区别。
四、数脉 相类脉:疾脉
重点介绍数脉、族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简要介绍其机理。注意:数脉与疾脉的鉴别。
五、虚脉
重点介绍虚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简要介绍其机理。
注意:虚脉既是以无力为特征的单因素脉,亦是多种无力为特征脉象的总称。
六、实脉
重点介绍实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简要介绍其机理。
注意:与虚脉一样,既是以有力为特征的单因素脉,亦是多种以有力为特征的脉象的总称。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浮、沉、迟、数、虚、实六类常见病脉。重点是掌握各种病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相类脉象的鉴别。
思考题:
1.浮、芤、散、革脉四种脉象如何鉴别? 2.沉、伏、牢之脉如何鉴别? 3.迟脉与缓脉,数脉与迟脉有何异同? 4.试述浮、沉、迟、数、虚、实各脉的主病。
授课时间:11月9日,周四,第3,4节
题目:脉诊
(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结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洪、细、滑、涩、弦、结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2.熟悉相类脉的鉴别。
3.熟悉洪、细、滑、涩、弦、结脉的机理。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洪脉、细脉、滑脉、涩脉
1学时 2.弦脉、结脉类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洪、细、滑、涩、弦、结脉的脉象特征及意义。2.相类脉的鉴别。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在脉位相对的浮、沉类脉,至数相反的迟、数脉,脉势有力无力,相反的实、虚脉。现继续学习下述脉象。
讲述:
七、洪脉
相类脉:大脉、长脉
重点介绍洪脉、大脉、长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简要介绍其机理。
八、细脉
相类脉:濡脉、弱脉、微脉、短脉
重点介绍细脉、濡脉、弱脉、微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简要介绍其机理。注意:细脉、濡脉、弱脉、微脉的鉴别。
九、滑脉 相类脉:动脉
重点介绍滑脉、动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简要介绍其机理。注意:滑脉、动脉的鉴别。
十、涩脉
重点介绍涩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简要介绍其脉理。注意:滑脉、动脉的鉴别
十一、弦脉
相类脉:紧脉
重点介绍弦脉、紧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简要介绍其脉理。注意:弦脉与紧脉的鉴别。
十二、结脉
相类脉:代脉、促脉
重点介绍结脉、代脉、促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简要介绍其脉理。注意:结脉、代脉、促脉三脉的鉴别。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洪、细、滑、涩、弦、结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相类脉鉴别,简要介绍其脉象机理。
思考题:
1.简述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2.怎样鉴别细脉、濡脉、弱脉、微脉? 3.怎样鉴别结脉、代脉、促脉? 4.试述弦脉与紧脉的异同及主病。
授课时间:11月9日,周四,第5节
题目:脉诊
(四):脉象鉴别,相兼脉,真脏脉,妇人脉,小儿脉,脉诊临床运用及意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28脉鉴别。2.熟悉相兼脉、真脏脉。
3.了解妇人脉、小儿脉,脉诊的运用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学时。重点与难点: 各类脉的鉴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28病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某些相类脉的鉴别。对于脉象鉴别,这里再系统介绍一下。
一、脉象鉴别
简要介绍脉象鉴别的两种方法。
注意:在两类鉴别方法中,比类法中的归类法是以相似特征分类,强调共同性;辨析法是在相似特征的基础上,强调其区别,故此两种鉴别法相互补充。详见表5-4。对举法是把两种相似的脉象对比,而加以鉴别的方法。
二、相兼脉
简要介绍相兼脉的含义及主病。注意:为了加深理解,宜多加举例。
三、真脏脉
简要介绍真脏脉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四、妇人脉、小儿脉
简要介绍妇女月经时的特点,小儿脉诊方法及脉象特点。
注意:小儿脉诊用‘一指定三关法“,只诊浮、沉、迟、数、强弱。正常脉象特点是较或了软而快速。
五、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简要介绍或学生自学。注意:
1.独异脉的意义。往往表示某特定脏腑病位或病邪性质。
2.脉症顺逆与从舍的含义与方法。主要依据脉与症之相应或不相应,以判断病情之顺逆。其中,逆证,根据脉症之真假确定“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法。
授课时间:11月20日,周一,第6,7节 题目:按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按诊的体位、手法,按胸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熟悉按诊含义,按胸胁、肌肤、手足、瑜穴的内容。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
1.介绍按诊体位、手法,按胸胁
1学时 2.介绍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瑜穴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按诊体位与方法。2.按脘腹的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按诊属中医切诊的内容之一。正确掌握按诊对中医诊断疾病亦具有重要意义。讲述: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重点介绍按诊的体位与手法。简要介绍按诊注意事项。可根据情况尽量演示。
二、按诊内容
包括按胸胁、脘腹、肌肤、手足,重点是按虚里、脘腹部的按诊。1.胸胁部定位及所含脏腑。
2.内容包括胸部、乳房、虚里、胁部按诊。(1)胸部按诊
介绍体位、手法及常见病体征。(2)乳房按诊
介绍乳房常见肿块的特征及临床意义。(3)“虚里”按诊
介绍“虚里”部位及搏动情况的临床意义。(4)胁部按诊
介绍体位,胁下肿块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介绍了按诊方法、内容及按诊胸胁,现继续介绍。
(二)按脘腹
重点介绍按脘腹定位,按诊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1.脘腹定位及所含脏腑 2.按诊方法
介绍按脘腹的体位、手法。3.按诊内容
重点介绍脘腹部常见体位,如凉热、软硬、胀满、肿块、压痛的特征及临床意义。(1)介绍腹部寒热虚实证的特征及鉴别。(2)腹满
介绍实满与虚满,水鼓与气鼓的鉴别。(3)肿块
介绍症积与瘕聚的特征及鉴别。(4)腹痛
介绍腹痛虚证与实证,气滞与血瘀证的特征及鉴别,肠痈的特征。(5)妇女妊娠时间的判定,根据胞宫的位置而定。
(三)按肌肤
简要介绍按肌肤的方法、内容,常见病证及临床意义。内容包括诊寒热,润燥滑涩,疼痛、肿胀、疮疡,皮肤。
(四)按手足
简要介绍按手足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
通过触摸手足的冷热程度,以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及表里内外顺逆。
(五)按腧穴
简要介绍按俞穴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
注意:通过按压身体的某些穴位,通过穴位的变化和反应来判断脏腑病位。
小结:
本次课我们介绍了按诊及所涉及的各项内容,重点是按诊的方法,胸胁脘腹部等内容及临床意义。通过学习,可以全面、准确收集病情资料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思考题: 1.什么是按诊?
2.什么是虚里?如何依据虚里波动情况判断病证? 3.试述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如何通过按肌肤判断人体阴阳盛衰及病邪性质。
授课时间:11月20日,周一,第8,9节
题目:八纲辨证
(一):概述,表里辨证,寒热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表里辨证,寒热辨证。2.了解八纲辨证的意义、渊源。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八纲辨证概述,表里辨证
1学时 2.寒热辨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2.表证、里证、寒证与热证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难点:1.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2.寒热症状与寒热证候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从四诊的目的切入辨证的概念、目的、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是八纲辨证。讲述: 一、八纲辨证概述:
简要介绍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源流及意义。
注意:八纲证候是对病证部位,寒热性质,正邪盛衰及类别的概括,辨证以此为纲,故称八纲。二、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1.表里与表里辨证的概念。
注意表与里的相对性。表里辨证的目的是辨别病变部位的外内浅深。2.表里辨证的意义、适用范围。3.证候类型: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1)表证
重点介绍表证的概念、特点,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注意:
①表证以卫表不和表现为主症,且为诊断依据,肺系失宣表现为兼症,为次要症状。
②病在表者不一定表现为表证。只有具有表证特点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头身痛,苔薄白,脉浮者方为表证,尤其是恶寒一症。
③表证,因外感病邪性质不同,可见多种类型,常见风寒表证,风热表证,风邪表证三种
证型。
(2)里证
重点介绍里证的概念、特点,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注意:
①里证病因有三:表邪入里,“直中”,内伤。基本病机为脏腑、气血功能失调。②里证表现很多,难以言尽,但概而言之,凡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症状均属里证的表现。这也是判断里证表现的主要依据。
附:半表半里证
简要介绍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主要依据寒热症状,内脏症状是否突出,舌象、脉象及表里证的特点加以鉴别。第二课时
(二)寒热辨证
1.寒热及寒热辨证的概念 注意:
①寒热证候与寒象、热象的区别与联系。
②寒热辨证在于辨别疾病的寒热性质,此与病邪性质与机体阴阳盛衰有关。2.寒热类型(1)寒证
重点介绍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特点,简要介绍证候分析。注意:
①寒证表现以冷、白、清、润、静、脉迟或紧为特点。
②寒证有实寒、虚寒之别,两者病机不同,前者为阴寒过盛,困遏阳气引起,后者为阳气亏虚,温煦不足。
(2)热证
重点介绍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特点,简要介绍证候分析。注意:
①热证表现以热、赤或黄、稠、燥、动、脉数为特点。
②热证有实热、虚热之别,两者病机不同,前者为邪热过盛,神气被伤所致;后者为阴液亏虚,虚热内生。
(3)寒证与热证鉴别要点
主要从寒热特点与喜恶,口渴与否,面色赤白,四肢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加以鉴别。详见表7-1。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八纲辨证的概念、表里辨证、寒热辨证。重点是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表证
与里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要注意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思考题:
1. 何谓八纲与八纲辨证?
2. 为什么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3. 表与里,表证与里证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4. 如何辨识表证? 5. 里证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6. 什么是半表半里证?其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7. 何谓寒证、热证?试述各自主要临床意义。8. 如何鉴别寒证与热证?
授课时间:11月23日,周四,第3,4节
题目:八纲辨证
(二):虚实辨证,阴阳辨证,证候相兼。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特点;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鉴别。
2.熟悉虚、实证的成因,证候分析;证候相兼的概念,常见相兼证候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虚实辨证
1学时 2.阴阳辨证,证候相兼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概念。
2.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虚实证鉴别。3.阴证与阳证的鉴别。
难点:1.表虚证与里证表虚的区别。
2.对表虚、表实、表虚寒、表虚热。表里虚寒,表里虚热各证的理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疾病是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正邪斗争的结果。在疾病过程中,由于正邪盛衰的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病理结果,或表现为虚证,或表现为实证。正确辨别虚实证候,可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新课讲述
(三)虚实辨证
1.虚实与虚实辨证的概念。
正确理解“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是辨别正邪盛衰的两个纲领。2.虚实证候(1)实证
重点介绍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特点,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注意:
①实证病理为邪气盛而正气不虚。
②实证之邪气包括面广,既可为外感六淫,疫疠、重毒,亦可为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各种病理产物的积聚。
③实证临床表现广泛,复杂,既与病因有关,又与病位有关。但均具有新起暴病,病情急剧,体质壮实及表现“有余”,“无盛”,“停聚”的特点。
46(2)虚证
重点介绍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特点,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注意:
①虚证基本病理为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
②正气亏虚,包括面广,如气、血、阴阳、津液、精、髓不足等。
③虚证临床表现广泛,既与病因有关,又与病位有关,但均具有久病、势缓、耗损、体弱及表现不足、松弛、衰退的特点。(3)虚证 与实证的鉴别 要点
可从病程、病势、体质及症状、舌脉等方面加以鉴别,详见表7-2。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八纲辨证中,表里、寒热、虚实六纲,是对疾病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的概括,现介绍阴阳辨证。
新课讲述
(四)阴阳辨证 1.阴阳及阴阳辨证的概念
明确阴阳是指疾病的基本属性,是对各种病证的整体上的最基本概括和分类,此与表里、寒热、虚实仅对某一方面的概括不同。
2.阴阳证候(1)阴证
重点介绍阴证的概念,简要介绍临床表现。
注意:阴证是依据阴的属性,指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虚寒证的表现。
(2)阳证
介绍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注意:阳证是依据阳的属性,指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实热证的表现。
(3)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实际为虚寒证与实热证的鉴别。见表7-3。三、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有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四种。
(一)证候相兼 1.概念
2.常见相兼证候:表寒证、表热证、实寒证、实热证、虚寒证、虚热证。简要介绍常见相兼证候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
注意:
(1)临床表现为相兼的两种证候临床表现的综合。
(2)虚寒证与阳虚证,虚热证与阴虚证概念及表现相同,参见阴阳虚损证候的辨证。3.关于对表虚与表实证的理解
4.关于课文中表虚证与里证表虚及表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寒证,表里虚热证几个概念的理解。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虚实辨证,阴阳辨证及证候相兼。重点是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概念,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鉴别。同时尚应该注意常见相兼证候及临床表现,这对以后学习其他辨证有极大帮助。
思考题:
1.何谓虚证、实证?各有何临床特点?
2.什么是阴证、阳证?为什么说阴阳是表证的总纲? 3.何谓证候的相兼?常见相兼证候有哪些?
授课时间:11月23日,周四,第5节;11月27日,周一,第6节 题目:八纲辨证
(三):证候错杂 证候真假 证候转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证候错杂、真假、转化的含义,临床表现特点及基本病机。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证候错杂
证候真假
1学时 2.证候转化,八纲辨证的意义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证候错杂、真假、转化的含义及临床特点。难点:
1.证候错杂与证候相兼的区别。2.对虚证转化含义的理解。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证候相兼,现在我们学习另外的关系:证候错杂、真假。
新课讲述:
(二)证候错杂 1.含义
注意与证候相兼的区别。2.常见错杂证候(1)表里同病(2)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证、上寒下热证,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3)虚实夹杂
实证夹虚,虚证夹实,虚实并重。注意理解上述各种错杂证候的含义。
(三)证候的真假 1.含义
注意与证候错杂的区别。2.常见真假证候(1)寒热真假
①真热假寒证:含义,临床表现及基本病机。②真寒假热证:含义,临床表现及基本病机。
注意寒热真假证候临床表现的特点。③寒热真假的鉴别。(2)虚实真假
①真实假虚证:含义,临床表现及基本病机。②真虚假实证:含义,临床表现及基本病机。注意假实表现的特点。③虚实真假的鉴别。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除相兼、错杂、真假之外,尚有证候转化。新课讲述
(四)证候转化 1.含义
注意与证候相兼的区别。2.常见证候转化(1)表里出入 ①由表入里 ②由里出表
注意:由表入里,是指病位的转化;由里出表,是指邪气从内透达于外,而非由里证转化为表证。
(2)寒热转化 ①寒证化热 ②热证转寒
注意:寒热转化,是指寒热性质的转化。(3)虚实转化 ①实证转虚。②虚证转实。
注意:实证转虚是指虚实性质的转化;虚证转实,多指由虚致实,或以虚证为主,转化为以实证为主,实际均为虚实夹杂证。四、八纲辨证的意义 理解八纲证候的临床意义。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证候的错杂、真假及转化,应重点理解其含义,注意真假证候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由里出表,虚实转实的实质。
5.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 篇五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目 录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四个绞丝,这四个绞丝代表什么意思?那就是复杂。各种复杂的病情,各种复杂的事物,复杂的矛盾,我们要把这些复杂的事物分析判断出来,把它切割开来,旁边一个斤字,“斤”是什么意思?斧头。斧头干什么呢?就是切断,给它作出判断。对这个复杂的病情能够进行判断,所以用了这个断字,造字我看中国文化就造得很好,这个字造得很好。因此,诊是讲的诊察、察看、辨症,收集病情资料。断是讲的分析、判断,对病情作出分析判断,因此诊断两个字合起来,就是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实际上就讲到了我们诊断的三大主要内容:诊察病情,就是诊法;判断疾病,疾病的判断,特别是临床各科都有一个疾病诊断的问题;辨别证候,对病情证候作出判断。这就是我们讲的诊断的内容。我们《中医诊断学》,什么叫中医诊断学呢?中医诊断学它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这些诊察判断,都要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对于病情怎么样收集,怎么样进行辨别,它的疾病和证候里面包含了基本理论。比如我们今后要讲到各种病因病机,各种脏腑病证的归属,它实际上涉及很多理论问题。如果没有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我们诊断就学不好。包括它的基本知识,有一些就是基本知识,就是要死记硬背把它记下来,比如说各种病的症状、证候的名称,它的概念,为什么叫头痛?没有很多的解释,头痛就是这个症状,这样一个症状你就把它叫做头痛。像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怎么样询问病情,怎么察舌等等,这都是技术问题。所以我们诊断里面它应该包括了三部分内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样一门课程叫做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它在整个中医学里面,它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原来学了《中基》,或者有的还学了《内经》、《伤寒论》等等,学了基础理论,要到临床各科去,应该先有一个诊断打基础,所以它是一个桥梁课,也是临床各个专科的基础。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我们作为医生来说,整天忙着的就是忙于诊(断)和治疗,我们诊断就占了一半。所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就可以看出。
绪论里面要讲的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怎样看疾病呢?疾病应该说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之下,机体产生的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不利的一种病理表现。正邪相争,强调一个因素,强调了阴阳失调了,就是阴平阳秘遭到破坏,阴阳失衡,气机不利,机体的机能活动(障碍)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疾病这个概念,是非常广的一个概念。实际上这个概念也并不是很准确,现在又提出来一个亚健康状态,大家可能看到了,亚健康,除了健康,除了疾病以外,中间还有一个亚健康。什么是亚健康呢?对于亚健康,有的人说中医的证候就是亚健康,我看这个说法也不对,为什么?到了亡阳的时候你说他还是亚健康?不对吧。说他有点肝气郁结可能亚健康,心神不宁的时候可能有点亚健康还差不多,但是不能说疾病证候就是亚健康,不行,证候并不等于亚健康。那么什么是亚健康?对这个问题也值得讨论。
因为我们现在我上次在北京参加一个会,他们有个亚健康的课题,就在这个选择什么是亚健康的问题上感到很困难。为什么感到很困难?他有一百万,给他一百万(经费),(用)这一百万(经费)去调查亚健康,什么是亚健康,要调查,那当然亚健康就不是调查一个两个,十个八个,要上千上万,甚至几万人来进行调查,才能够确定他是不是一个亚健康(状态)。对这个亚健康怎么确定呢?如果是要一万人去调查,看你到底是疾病,还是健康,还是亚健康,一百万(经费),若只做一万个病人的话,一万个人的话,那每个人下来只有一百块钱。一百块钱要排除你是疾病、还是健康、还是亚健康,确定下来,一百块钱要作检查,恐怕作不了什么检查,那经费是远远的不够。我这个提到什么是亚健康?就是:健康减去疾病就是亚健康。健康-疾病=亚健康。那么怎么样减疾病?怎么样确定是健康?所以当时他这个健康,你说这个人是健康、不健康怎么确定呢?我当时给他们说了,什么是健康?我说“吃饭喷喷香”,脾胃功能好,能吃,这是一个表现。“一觉到天光”,睡觉睡得好,干了一天活,晚上躺上就睡着了,一觉到天亮才醒来。“干活有力量”,睡得好,干活、搞工作的时候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笑容挂脸上”,他的精神状态也很好,没有什么思想包袱,没有什么忧郁,没有什么压力,整天笑呵呵的。“检查无异常”,他检查若血压正常,心功能、心电图,做过各种检查没有什么病。你说这人是不是健康?你要确定健康怎么确定?我建议你们以这几句话(概括):吃饭喷喷香,一觉到天光,干活有力量,笑容挂脸上,检查无异常,这就是健康。你把健康的人确定下来,然后减去疾病。他明知道他的检查,他的心脏有问题,他的血压有问题,尿糖升高,他明显的有病,你知道他有病,我把这部分病人删掉,剩下来的,检查又没有什么大的不正常,但是总是有这方面、那方面的痛苦,这种人我说就是亚健康。所以对这个“疾病”两个字,真的要把疾病两个字弄懂、讲清楚也不是那么很容易。这是我们讲的广义的疾病,这个疾病是笼统的,就像我们讲“人”一样的,什么是人,我们现在讲疾病,什么是疾病,是笼笼统统的这样讲,就是阴阳失衡,邪正相争,气机不利,出现了各种病理变化,这就是疾病。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而我们讲具体的每一种病,就是前面我们讲到的那些病,什么疟疾、痢疾、肺痈、滑胎、红丝疔等等,那么这每一个具体的疾病,是对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特点(的概括)。刚才已经在前面提到了,全过程的特点,什么特点?比如病因,它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和主要临床表现,与规律,病机演变趋势,转归预后等等所作的病理概括。这个具体疾病,是对该疾病的本质认识,是认识本质,这个病那是一个本质了。麻疹、痫病、消渴、白喉,这都是一个(对)本质下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根据的是什么?根据它的特殊的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而作出的结论,所以它是具体的病,我们要讨论的所谓诊病,实际上是要诊每一个具体的病,而不是笼笼统统的说。你是不是有病?我刚才讲了,是不是有病,也不是那么很容易就诊断得出来。一个人来了,你说他有病还是没有病,不能够很容易诊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断出来。但是我们作为医生来说,更不是笼统的来判断你是有病还是无病,是健康还是亚健康,而是要具体诊断出来是种什么病。那么这个具体的病,是讲的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希望大家把握这几个字:“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讲这九个字,请大家把握住。这是我们讲的中医诊断,应该包括这两个诊病的内容,当然这部分内容——诊病,实际上是临床各科要讨论的,作为我们《中医诊断学》教学的时候,不可能对每一个病给它作出结论,来判断清楚。但作为我们诊它,它也属于诊断的内容,是我们诊断也应该要了解的知识。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地球看一看里面为什么发生了什么问题?打不开,那我们只能够从外部去推测。我们的头,大脑出了什么问题,都给它打开来,当然现在可以打开来一些,可以打开,用CT、核磁共振,可以看看里面是什么问题。但是有时打不开,一打开的话,把那脑子一打开,里面就出了问题了、破坏了。所以黑箱的办法就是通过外部给它输一个信息,看它有什么变化,看它的输出,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来推测里面什么问题,(这是)黑箱的办法。所以我们中医的诊断,实际上也就是通过输它一个信号进去,看它有什么,输出了什么表现,它现在属于舌红苔黄,脉数,面赤,我知道这里面是热证,这就是通过这些现象,而不是打开来看。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百就是得神?九十九就是不得神、少神?得神、失神、少神是比较出来的,模糊、抽象出来一个总的概念。比如我们讲年轻,你讲年轻是什么?讲年轻,你说这个年轻的标准是什么?有一个金标准没有?年轻的金标准?如果说二十岁的人是年轻的话,我说他十九岁年不年轻呢?那么十八岁比这十九岁的呢?五岁的比二十岁的呢?谁年轻啊?你说他二十一岁就不年轻了?六十岁是算老的话,我今年是三十岁,你说我是年轻还是老?所以它是个比较的相对的概念,这就是叫做揆度奇恒,就是以常衡变。望面色苍白、淡白、白、灰暗、萎黄,这都是比较得来的。所以这些症状要它客观化,要考虑到周围各种环境,要考虑到他的年龄、职业等等,要考虑到他是相对的多少,你不能说一个绝对的,这个白,我们是黄种人,这黄到多少是正常的黄,超过了一点都不正常!减少了一点都不正常!没有那一个,是相对来的,来比较,看舌子,等等,都是这样。脉搏,我们在七十二次左右,八十到九十,这都是正常的。九十次以上我说它稍微快了一点,一百次以上就是数脉,一百一十次以上我说它是疾脉怎么的,它有一个相对的概念,这都是揆度奇恒。
原理三个,三个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这就是《内经》讲的从我知彼,从表知里,观察太过、不及之理,见微知著这么一种诊断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的原则也是三点。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察强调了三个意思,要认识到各种病理变化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在收集病情的时候要全面收集,在分析病情的时候也要全面的、整体的看。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等,这都叫做什么东西?都叫做证素。那么各种证都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由证素构成的。所以证候是疾病中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阶段性病理本质概括。阶段性的,在某一个阶段出现什么表现。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说“9.11”,我们说“9.11”是个事件吧,我们能不能说“9.11”相当于一个“9.11”病?这个“9.11”病它的特殊原因是什么?是这个基地组织本·拉登策划劫机,去把这个世贸大厦炸掉、五角大楼炸掉,这是一个特殊的,从这过程后,“9.11”事件(世贸大厦)炸掉以后,全世界震惊,后来出兵阿富汗。这个过程我们可不可以说这(相当于)是个“9.11”病?相这整个过程我们讲了,是什么东西?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而这个不同的阶段,“9.11”策划之前,世贸大厦轰炸之前是不是一个阶段?到了轰炸,把它炸掉以后是一个阶段。到后来,出兵阿富汗,到现在大家恐怕都不太讲,都讲伊拉克,都讲以色列、巴靱斯坦去了,那么已经就过程过去了。这里面的不同阶段就相当于我们讲(的证),它是一种整体的(反应状态)。世贸大厦炸掉了以后,不是仅仅看到世贸大厦这一点,而是看世贸大厦炸掉以后,人们心里面是一种什么状态,大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所以是一种整体的反应状态。这个反应状态并且是一种阶段性的。比如说去年、前年之前的“9.11”和今天比,显然你心态就不一样了,不同的反应状态,这种不同的反应状态就相当于我们中医讲的证。为什么要辨病和辨证相结合?那么到底是先诊病还是先辨证呢?我们可先辨证再辨病,它的有利(的)地方是有利于当前的诊疗,揭示病本。因为这个整个的过程我们还不知道,情况之下,整个全过程的规律还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那你不能说这个病,比如说我们讲SARS,是不是得了SARS?发烧,这个病人他发烧了,是不是SARS?一发烧就是SARS!不能作这个结论吧。要作一个病毒抗体的检查,一看结果还没有出来,那么你说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可不可以先辨证呢?他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我们可不可以先治疗再说呢?所以它有利于当前的诊疗。揭示病理本质,当前是一个风热犯肺证。那么先辨病后辨证有什么好处呢?先把病诊出来,然后再辨证,它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它可以根据病的规律,缩小辨证的范围。就是这个病的过程,常见的一般来说就是这一个证型。比如我们诊断SARS,一般的时候它病位主要是在肺,和什么肝、肾关系不是很大,我就可以缩小这个范围。所以我们诊断要辨病和辨证,为什么中医强调这个病证结合。这个病证结合,要大家注意一点的就是这个病不等于西医的病,现在把这个病证结合就是西医的诊病、中医的辨证,要知道中医也是有诊病的,我们以后再说,这是病证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学的简史,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候。《难经》强调了独取寸口,而寸口它又分为三部九候,里面讲到了二十四种脉象。《诸病源候论》是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两人合编的《新编中医诊法图谱》,这个上海中医药大学编的这本书,这本书的特点是它里面有很多的图象资料,图片比较多,那些图片,我们的多媒体里面也有不少的资料是取之于这本书上面,是这一本,但这本书要学生买就比较困难了,现在可能比较难了。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问其症以知之”,才能够知道病情。那么这种问诊所得来的资料,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是最真,或者说最准确,问诊的资料应该是真切正确的,病人的感觉,应该说是最正确的,只要它不是有意的来说假话,应该说他自己的感觉应该是最清楚,有很多的感觉,只有病人才感觉到,比如我们讲经络敏感人,大家都知道经络感传,这个扎针的时候,麻、酸、胀到哪地方了,这地方酸、胀、麻,你只有医生当然手下可以有得气的感觉,得气没得气,但是他现在麻到了什么程度?到了哪个部位?医生还是没办法知道,只有病人感觉已经麻上来了,这里面也麻起来了,酸起来了。所以这个病人的感觉,你说它不正确,你现在用什么方法,我们经络研究这样久,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经络感传,经络这个到哪个地方了,敏感的程度,还没有病人的感觉,所以这个病人的感觉应该是正确的。病人的很多感觉,是只有病人才能够感知,比如我们现在讲的,西医讲的各种神经症,神经官能症,那个神经官能症一检查,这项检查,那项检查,没有什么检查,没有什么问题,那不能说就没病,那病人的感觉就不能说他完全是装的、假的,不能这样说,所以病人它有很多问题,只有病人自己感觉得到。疼痛,每个人都有疼痛,都发生过疼痛,有各种各样的疼痛体会,我们现在用什么方法把疼痛检测出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很好的方法能把疼痛,这样一个人人都体验过了的这样一种疼痛(进行检测)。病人说疼痛,你说这是假的!这个资料可以不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检测?现在还没有一个方法来检测,比如现在告诉检查疼痛,用什么方法来检查,就是吊一个秤砣一样的(东西),这个下面有一个尖尖的,看看多少重的压力,三十克痛不痛,没感觉,不痛;五十克还不痛;到了七十克,哎呀痛起来了;到了一百克就忍耐不住了,只有这种方法来检测疼痛还是不疼痛,那么病人内脏的疼痛,你怎么去检测,所以这是感觉,病人的感觉是正确的。我们从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有很多生物信息,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把它还原为理化信息,很多生物信息我们现在还没办法检查得到,或者说还不太知道里面的原理。有时候要发地震了的时候,发地震的时候,我们人的感觉没有动物(灵敏),有好多老鼠搬家、这个母鸡就上架,什么这些,总结了这么一些经验,它动物能够感觉得到,而我们人没有感觉得到。我们大家可能都有这种感觉,有一些是一种灵感、梦感、预感,可能大家都有这样一些感觉,有的人讲得比较那个(神气),我今天眼皮跳得很厉害,可能有点不祥之兆。有的有灵感、预感,这样一些感觉,你不能说这些感觉都不对吧!都是迷信,都反科学吧!有些问题确实我们还没办法把这些生物信息,现在科学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及时、准确反应的程度。因此病人的感觉是正确的、准确的,不能认为病人自己感觉到的,没有一个客观指标的,这个资料不可信,不能这样看。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然症,就从这几个症状来看,小柴胡汤里面哪一个是客观的?恐怕大部分都是病人的主观的,都是通过问诊得来的。因些我们为什么要重视问诊?就是它的资料最全。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我是特地到长沙来看病。得的什么病?我现在不得了了,得的是冠心病。我说你别急,现在病人比较多,你就休息一下,等我下班以后,中午你到我家里去,我仔细给你看,到我家去吃饭。这样,下班以后我就把他带到家里面吃饭,我就问他这个病情是怎么回事。那怎么回事,他讲,我刚才讲他是农会主席,土改的时候,他就分了地主的房子,一个地主一个大片庄园,一片房子,那个贫下中农住了几十户,住在那个村庄里面,结果他家的爱人失火,把整个房子都烧掉了。烧掉了,他这个农会主席,他当时在县里面的供销社,当供销社主席,就打个电话,“夏主任,你家里面失火,把整个我们这个村子都烧光了”。他就这一下,就不得了,烧了自己这一家还可以,把整个这几十户人家都烧了就不得了。就骑个单车,晚上就往家里面赶,从县里面到家里有四十多里路,骑着单车赶,结果到路中间的时候,就昏倒在路边上了。到底怎么昏过去的?不知道,昏过去了以后,那晚上汽车开过去的时候,那路上倒了一个人,就把他背到汽车上,拉到县里面,县里面给他一检查,就诊断他有冠心病。这有冠心病就不得了了,得了冠心病,家里面又失火,自己又得了冠心病,并且这冠心病一发了以后就很厉害,每次发了以后,就要输氧、输液,发得很厉害。我就问他,这个原因就搞清楚了,他这个病是怎么样得的就搞清楚了。搞清楚以后,你什么情况下严重?你什么情况下好一些?他说我一想到这个事我就不得了,我心里就很难过,心里面就慌,心里面就跳得厉害,就心痛。“我一想到这个事就着急”,这也是可能的。我说那你什么情况下好一点?我有时候也不发。我说怎么不发?我也想,共产党领导我不怕,饿不死人,我也不是有意地失火,我也不怕,这一想想,它又不发了,它又好了,我实在不行了以后,他说不行,今天硬受不了了,他说我就到厕所去解大便,用力这么一蹲、一用劲,不发了。根据这些表现,我就抓住了一个问题,是不是真的冠心病?或者说主要矛盾是不是冠心病?他当时诊病的时候有六十过了,我说他凭什么诊断你是冠心病?他说照了片,是主动脉弓有点突出,血脂还有点高,所以诊断是冠心病,心电图也有点不正常。我说,你这个冠心病,六十来岁了,有不有冠心病?不能说你没有一点冠心病。但是你这个病,肯定你现在这种发作,每次发了要输液、输氧,这样的发作,我说肯定不是冠心病在起作用,不是主要矛盾。我说哪有冠心病要发作的时候,还能够到厕所里面用劲解大便,用劲不发了这样的道理,是不是?没有这道理。那么这一个病情,我给他讲清了这个道理以后,我说六十来岁了,主动脉弓有点突出、血脂高一点,这些问题都应该是正常现象。正常现象,跟他把道理讲清楚了,跟他开了处方,我就开的《金匮要略》的奔豚汤,他说发的时候,好像一股气从下面冲上来,就是用奔豚汤加减治疗,治疗以后,回去以后,把道理也讲清楚了,慢慢调养就好了,又后来活了十多年才去世。那么这个病人,一定是通过询问来的,你没有通过这样的详细询问,就在门诊上面你哪不舒服?我胸闷、心悸什么的东西,冠心病吧,给你开服药就走了,只有通过仔细的询问,才能够了解这种病情。因此,问诊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有利于病情的诊断,所以在《内经》的《素问·征四失论》里面就讲“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你不问他的起病,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忧患?是不是饮食不正常?“起居之过度”,起居、生活作息是不是违反了常规?“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那么你不问这些情况,匆促地去按脉,你怎么能把病诊断清楚呢?《素问·疏五过论》在批评医生的过失的时候又讲到:“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要问病人的生活史。《素问·三部九候论》里面又强调:“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切循其脉。”你一定要了解它的既往史、现病史。《灵枢》的《师传》篇还说:“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临病人问所便。所有这些论述都是强调问诊的意义,一定要详细询问。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二)问诊的方法。问诊的方法《难经·六十一难》里面讲,“问而知之谓之工”,实际上这个“工”字并不是一种贬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神啊、圣啊,这个问呢是一个工,似乎是种贬义,实际上不然。它是种技巧,是种功夫,技能。比如说我们看到有的一个鸡蛋壳上面,可以把一部著作、一篇文章都雕刻在鸡蛋壳上,你说那是一种那不是一种技巧吗?过去讲是“雕虫小技”,这个技巧不是一般的技术。因此我们说“问而知之谓之工”,他是一种细致的功夫,要熟练才能掌握,是种巧妙的艺术。所以《灵枢》的经别篇里面所讲,“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作为学生,他开始学习中医,就要学习问诊,“工之所止也”,这个工,那不是讲的一般的功夫,是讲的上工,上工的功夫也是在问诊的技巧,“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好像开始学的时候,这问诊还不简单呀,有嘴就能问,实际上不然,很多高超的技术都在问诊里面,人人是可以问,但不等于人人都能够问好,不等于一问就中的、你问出来的问题正好是抓住矛盾所在。所以,他要掌握问诊的内容,要掌握问诊的理论,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临床经验丰富的,根据你的表现,你讲两问题,我就能够知道是什么情况,就下一步马上就可以问到要害的地方。它要心想、口问、手记结合起来,口、脑、手并用,我们现在的学生啊,恐怕就不会问,学生实习的时候,要他“你问一问,你先问”,学生就不知道从何开口,不知道问什么,“哪不舒服呀?”,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你哪头晕啦?”,“我还是头晕”,他觉得你这医生水平太低了,是不是。所以,这样需要医患紧密地配合才能够找到病源,特别是那种态度上不严肃,嘻笑玩乐,一边在看病,一边在打手机,一边在搞其它的事,对病人都是很不好的,对病人的心理很不好,所以要注意这些问题,态度要严肃和蔼。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问”,“为什么不问呢?”“他是高血压啦,他已经知道他是高血压,就不要再问了”,他不要问了,可以不问了,这情况不符合我们中医的情况,中医要辨证的话,要整体地反映状况,你全身的反应状况一定要清楚,不然你只一个高血压你怎么知道?“老师您给我开个处方”,我怎么给他开处方?没办法给他开处方,是不是啊。我说你为什么不问呢?他又忘了,老师讲课的时候已经讲清楚了,但是到了病人面前了,他就不知道问了。忙的时候,心中有数的时候,病情重的时候,就不知道问病情了,或者西医已经有了结论就不问他了,不注意用问诊的方法,所以问诊的方法并没有学会。那么真正的危重病人来的时候,我们要简单地问,重点地查。等病情缓解以后进行补问,而不能机械,不然,来了个病人你还问,真正要问清楚一个病情恐怕要半个小时,你搞了半个小时还没给他开药,没去做处理,也不行。这是问诊的方法上我们强调这六点。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再没有话问了。你头痛发生在什么部位?什么时候痛?痛的程度怎么样?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疼痛?什么情况下缓解?什么情况下加重?你全身还伴有什么其他的症状?等等。要问深、问全、问准、问透。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你从那个时候(开始),当时的起病的缓急是突然起病、慢慢地起病,或者经过检查发现什么问题,血压增高,把这个起病情况的缓急,原因或者是诱因,当时有什么原因没有?我刚才讲,他和别人上午吵了架,情绪的激动,或者是昨天受了寒,或者到别人家里去喝酒,饮食不慎等等,能够找到,能够觉得,当时病人能够觉得当时(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发病的,他能够找到的原因,有的是原因,有的可能是诱因,不一定是真正的原因,但是他认为是和这个原因有关系,最初的病情的表现是什么?这就是发病的情况。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心痹;原来得过风水,就是急性肾炎之类的病,反复发作,那么它现在可能变成肾水了;原来有肝瘅,肝瘅是什么问题呀?肝热病,就是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到肝著——慢性肝炎,到了肝硬化——肝积,它这有一个病变演变过程。所以了解这些既往患病情况,对我们诊断现在的情况有帮助。这里我还要强调的就是,如果你的主诉把既往史的情况你都包括进去了,比如说我是胁胀痛,你讲的是五年,这个病人胁胀痛五年,那已经就把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过程都包括进去了,那你还要去写那个既往史吗?五年之前的才是既往史,五年之内的这个都是现病史了,就不能作既往史写了。所以一定是,主诉是和现病史的时间是绝对的一致的,主诉以前的,超过这个时间的属于既往史。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意义)?就是你的父亲、母亲、叔叔有没有同类的疾病,有没有遗传,现在发现好多疾病是有血缘关系的。精神病,癫,确实有好多代确实有这个问题。高血压,现在冠心病也发现有遗传性,也有家族性,色盲、白痴、肝癌,发现肝癌的病人好多也有家族性、遗传性。除了直系亲属以外,还有的是长期生活相处的人,同学里面,六个同学、四个同学住一个宿舍,那个同学他得了什么病,你长期经常和他在一起,可能就有传染的可能性,所以这些都属于家族史的内容。
所以问诊的内容就包括问这么六个方面,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病了以后,其余的恶寒、发热、头痛、心痛什么,一切都可以不管它,是不是啊,你不管有什么症状,我只要找到了SARS病毒这个抗原是阳性,那我就知道这是个SARS病毒,所以它的诊断上有很大的不同,而我们中医问这个现在症,它的最大的特点,中医诊断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什么地方?它是无痛苦,无损害,它没有痛苦,因为中医都是望闻问切,全靠医生去问——口,去望——眼睛,去嗅,耳朵去听,最多是用手去按一按,这个手按一按,一般来说病人不会有很大的痛苦,当然我们也按一按,你这些地方有没有压痛,肚子痛的时候有没有肿块,可能按的时候病人有点痛,但是总的来说它是病人没有痛苦,对于病人可以说是没有损害,也可以说它不要花什么经费,全凭医生的感觉,它不要很多的仪器设备,不要消耗病人的多少资源,但是它得到的资料,可以得到的所有的那些资料收集起来,因此问现在症是中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独到、有特色的地方,它的意义就在于它是重要的病情资料,中医用到的指标比较少,客观的东西比较少,就刚才有的同学提到,那脉诊仪现在临床上怎么样?那脉诊仪,你给它脉图上计算出来,它的主波峰、潮波,这些面积,计算得很精细,当然好,但是临床医生它没有必要那么精细的程度,我搞了半天,把这个脉诊探头接上去了,要计算机给你输出来,我手摸,仔细摸一下也就摸出来,沉、滑、数、紧,我只要知道这个概念就行了,所以它用到的指标,客观的东西比较少,而重视这种问的现在的症状,《医学源流论》,在清朝的沈金鳌的《医学源流论》里面讲到“临病人问所便论”:“病人之爱恶苦乐”,病人的喜爱什么,厌恶什么,高兴什么,不高兴什么,痛苦的是什么,“即病情虚实寒热之征”,它的爱恶苦乐,就是病情的虚实寒热,我们中医辨证重点就要辨虚实寒热,“医者望色切脉而知之,不如其自言之为尤真也。”医生去按脉,去查舌,目的也是为了辨寒热虚实、气血阴阳,那么现在病人能够自己描述出来更精确,当然不能丢,我们不能说切脉,查舌也不要了,但是这个是病人的重要的病情资料。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中有精确。精确中有模糊,虽然很精确,但是它里面是模糊的。为什么?它从整体上来说它是模糊的,它不了解整体状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好像中医诊断是模糊的,你这个症状模模糊糊,面色有点白,少神,气短,乏力,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但是我把所有的症状(综合起来),就有一个精确的概念。比如我们现在要说精确的话,计算机应该做得很精确了,如果我们让计算机去(找人),假设我们有个同学来了,他不知道中医学院怎么来,他要你去接他,是哪个地方哪里的,他只告诉你今年40岁,男的、女的,大约身高是多少,穿的什么衣服,要一个人去接,可能很快就把他找出来了,你要计算机给你去接,很精确的,那你就输入他的个子是1米7,还是1米65,还是1米68、69,他穿的白衣服白的程度怎么样,他的头发有点白,或者头发有点脱落、秃顶,那么他秃到什么程度,有多少根头发,它才能够给你找出来,它那个很精确,它那个精确你就要给非常精确的数据给它。我们中医的是好像是模糊的,是不精确的,但是这些模糊的数据里面,综合起来,就有一个总体印象,所以我们中医强调是总体的综合的模糊,模糊信息的综合判断,这就是这些现在症。症状,它的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全部都检查到了,这是《十问歌》。实际上,现在这《十问歌》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还个内容还有些不太完美的地方,为什么有不太完美的地方?一个,它的内容并没有完全,十问的内容并没有把我们要问的内容,现在症的内容,问完整。特别是它好几个都不属于现在症,不是现在症。“九问旧病十问因”,九问旧病,旧病属于我们现在讲的既往史,不属于现病史;“再兼服药参机变”,那是讲的吃药以后的效果,属于现病史里面的诊治情况;“妇女尤必问经期”,一般来说,问经期属于个人生活史里面的个人史;“再添片语告儿科”,我们也把它放在个人史里面去,所以这些它不属于问现在症的内容。而前面的一问寒热二问汗,这是必须要的,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这几个倒是必须要的。但是这里面还不太完整,特别是比如说疼痛,这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症状。差不多每个病人都有这个症状,我们都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去了?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去了,所以又不完整,根据这个情况,我把它修改了一下,把它作了适当的修改,改成“一问寒热二问汗”,这个保留,“三问疼痛四睡眠”,三问疼痛,寒热、疼痛,这是很常见的症状,把疼痛突出来,就是原来的三问头身,头身包括些什么东西呢,应该是包括了头身的疼痛,我现在把疼痛单独拿出来,四问睡眠,“五问头身不适感”,除了睡眠以后,头身还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头晕、胸闷、心悸等等不适感,“六问耳目七咳喘”,就是呼吸系统,从头,从上面问起。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这是全身的。四问睡眠,就是应该说主要是头上,睡觉睡不睡得好,五问头身,六问耳目,从头上到了呼吸系统,七咳喘,当然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泻肚子痛不痛啊?吃饭能不能够吃啊?密切相关的是什么,肚子胀不胀啊?紧跟着主诉,就是和主诉密切相关的这些症状。密切相关的也问到了,比如说他失眠,睡不好觉,睡不好觉,和它密切相关的是什么东西?睡不好觉,精神怎么样啊?起来精神怎么样啊?晚上是做梦做得多还是不做梦?什么问题(原因)睡不好觉?把这些问清楚了,那么这些都问清楚了,和它密切相关的问题。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情诊断的重要资料,对于分辨病情的性质特别重要,能够抓住病情当前的主要矛盾,也是诊断思维的过程。问现在症的内容,过去张景岳把它归纳为十问,陈修园编了十问歌,这个十问歌的内容应该要掌握,应该掌握。那么它的内容上可能有一些不是很准确,是我们把它作了一定地修改,叫做“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睡眠,五问头身不适感,六问耳目七咳喘,八问饮食九问便,十问精性经带变”,这样的十问,应该说内容比原来的要全面了,准确一些了,原来有一些内容它不属于现在症,它属于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其他的内容也放在十问里面了,十问是对的,但是我们把它作为现在症就不恰当了,所以我们把它作了解释。那么询问病情的时候要告诉学生询问的方法,主要是抓准主症问深全,然后是、紧跟着地是主症有关紧相联,把主症问深、问透以后,再问主症密切相关的是些什么症状?问了密切相关的症状以外,然后再参考十问的内容,全身其他十问参,全身其他的症状,在主诉和密切相关的症状还没有谈到的那些表现的时候,那么也参考十问的顺序,不要忘、遗漏了,然后再做检查来分析病情。对于现在症的询问我们提了15个字,5点15个字,就是问详细、有主次、知名意、辨病性、识病机,真正能够这15个字都能够掌握的话,我看这主我们的问诊,我们的学生应该掌握得不错了。有些可能就是问得不详细;有些可能就是抓不住主次,分不清轻重缓急;有的病人那个病情你跟他怎么样描述?使用医学术语不恰当;或者这一个症状出现的时候,他是什么原因、什么病机弄不清楚?所以我们对这个主诉,对这个症状的现在症的询问,如果能够达到这15个字,就掌握了问现在症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上次讲课的内容。
一、问寒热
下面我们今天讲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情描述的时候,就只要提畏寒,就知道这是加衣被以后能够缓解,是经常的、长期的怕冷,我就是用的畏寒。突然起的,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早晨起来,哎呀,感到很冷了,那么新起的,你穿了一件衣服还在感到怕冷,这种情况,你这如果要描述病情,要写病历的话,要写这么大一段,那我们就为了避免这个,诊断,跟它使它更明确,就简称为恶寒。但你说把恶寒写成畏寒错了没有?不能说错了,畏寒把它写成了恶寒也没错。我们现在把它人为这样规定一下,就说有利于讲恶寒是讲的新起的,畏寒是讲的经常的、久病的,这么一个目的啊,这是个人为的规定,它并没有,畏和恶没有严格地(区分),你说这两个字上有什么区别?这个绝对恶就不能用畏,畏就不能用恶,不是这个意思。热是指的什么意思?是指的自觉全身或者是局部的发热,这属于病人(的)自我感觉,全身发热,或者某一个局部,比如手脚心,或者哪一个地方生疮、生疖子,哎哟,我就这个地方有点烧灼的感觉,喉咙里面烧灼发热,鼻子里面有种烧灼的感觉、发热的感觉,局部的发热。往往给他测体温,或者用手去按一按也有热的感觉,这也属于发热,属于发热。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们古代不是讲有句“背寒如掌大”,有寒饮内伏的时候,这个背部有种怕冷的地方就是“如掌”,手掌这么大一块,那么它这个部位就有特点了在背部,是吧!有的是哪个关节冷,有的手心发热、足心发热,属于它的寒热的部位特点。主客观的关系怎么样?量体温,现在是38℃,或者39℃,你自己的感觉是怕冷还是发烧,主观和客观之间的感觉怎么样?头身肢末的关系又怎么样?头部和胸腹部、和四肢的末端,但这是接触、触诊了,和触诊结合在一起。摸一摸头部,头部烫,手脚凉,或者胸腹部又是灼热、烫手,要看看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它的增长和缓解的条件,有什么条件没有?在什么情况下就发烧?有的人讲我一烦躁就发烧,心里一烦就好像一阵火就冲上来了,就感到要脱衣服、就冒汗、就热,哎,他就是那个和心理因素有关系。有什么缓解的条件?再就是问他有什么兼症?首先是和恶寒发热紧密相关的症状有哪些?所以这样的问,问下来这个一个寒热的问诊内容就很多,可以有十来问吧!就可以提出十来个问。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你不要病人说发烧,你就老是你是发烧啊,再也没办法往下问了,要注意询问的方法。寒热里面分为四大类,分为四类,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怕冷也好、发烧也好、疼痛也好、打喷嚏也好,我们为什么会打喷嚏?受寒了以后往往要打个喷嚏,一打喷嚏以后,好一些,为什么?这个打喷嚏就是把邪气排出向外,按道理说打喷嚏也不是好现象嘛,是不是?所以这些症状都是一种抗邪的反应,正气抗邪的反应,所以它是种邪正相争的反映。所以《素问·风论》里面说“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为什么又怕冷又发热?就是这个腠理毛窍的开阖,开,张开的时候,外邪侵袭,他就有怕冷的感觉;闭合,热能聚集,没有发散的时候,就有发热的感觉,这是恶寒发热它的机理。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寒重而发热轻。所以这里面我们讲,它不仅仅是一个感受邪气的问题,恶寒发热症状的存在,不仅仅是和邪气有关,还和我们正气密切相关,比如我们经常就看到有这种情况,体质虚弱的人,它虽然感受了外邪,发热不明显,体温就上不去,是不是?西医经常讲,哎呀,他体温上不去,这个细菌感染,细菌,不是经常检验什么细菌感染?一检查里面有什么绿脓杆菌、什么东西!这个细菌很严重,但他体温不高、白细胞也不高,为什么?阳气不足,机体的抵抗力不强、体质弱。那小孩子一生病以后,往往就发烧,并且一烧就到39℃多40℃,超过40℃,为什么?小孩子他(是)纯阳之体,纯阳之体,所以感受外邪以后,容易很快就发烧。素体阴虚的人,感受邪气以后,容易热化;素体阳气不足的人,感受邪气以后容易从寒化。比如我们同样一个气候环境,据说今天可能就明天开始就要气候就要变冷了,那么假设我们明天你不知道这个气候,同样的穿衣服穿少了,哦,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是一种能动的反应,恶寒是为了聚集能量,如果阳气本来就不虚,人体的阳气不虚,为了聚集能量,聚集把阳气不要消耗掉了,外感的邪气进去了,把阳气聚集起来,我们体质如果不虚弱的话,它必然就会有发热,发热是迟早的问题,所以《伤寒论》张仲景说“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未发热不等于不发热,是不是啊?他迟早会发热的,因此恶寒往往是发热的一个前奏。但在这个恶寒和发热,这个主观和客观的问题上,要重视主观为主。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等不到,大家说我们干脆走吧,就从那个地方,八里路,从那个地方走回来。走回来以后,晚上,当天晚上腰痛很厉害,突然晚上就腰痛得很厉害,很厉害,唉哟,我说,这得了肾绞痛啦,痛得很厉害,痛了一晚上,到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而是一种阳虚证。所以我们一般来说,它是个里热证,阳气亢盛或者阴液亏虚所出现的这种发热,一般属于里热证。分类,刚才讲根据(发热的)时间,发热的轻重、程度等等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分类。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你怎么不用抗菌素?什么抗菌素都用上了,就是退不下来。一个表证,它没有细菌感染,并不是细菌感染,你用那么多抗菌素起什么作用呢?不起作用。这是壮热。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平旦——太阳刚出山,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时候,“平旦人气生”,我们人体的阳气开始发生了。“日中而阳气隆”,到了中午的时候阳气很隆盛了,很茂盛了,很隆了。“日西而阳气已虚”,到太阳偏西的时候,阳气就开始虚了。“气门乃闭”,这个时候我们的气门——玄府,就是讲的毛窍,汗孔就闭伏了,这是讲随着自然界的变化,气候的变化,日夜,日的变化,我们人体的阳气处于一个什么状态,那么这样的状态我们怎么认识它,为什么午后发热明显一些呢?就是中午的时候应该是正阳,阳气最隆盛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人体的阳气是不是最多的时候?还没有到最多的时候,我来理解,就是像这个太阳在慢慢升上来,升到最高的时候,已经到了最高了,但是是不是(最)热的?我们人体内的热就最高了呢?温度最高呢?十二点钟和下午一点二点,我们大家可能都有这个体会,下午一点二点的温度比十二点的温度谁高?恐怕一二点的温度比十二点的温度要高,十二点虽然阳气已经日照当空了,到了顶上了,但是它有个逐渐热聚的过程,我们人体内部也是这样,应该说到了十二点以后,阳气很隆,但是热能一聚集,往往要午后热能就聚集得更多,所以午后外界的气温最高,体内的阳气最隆、最深了,而加上到了太阳偏西的时候,到了日晡的时候,气门乃闭,按照《素问·生气通天论》里面讲的,这时毛窍又闭伏了,毛窍闭伏了以后,汗就不能排泄,或者说甚至排泄减少,阳气发散的就少了,而聚集的热能又最多,排泄的热能又减少了,因此热甚,加上阳气的旺盛,内热加上亢阳,又将阴液消耗,这几个原因加在一起,所以就出现了午后发热就明显,我是这样来理解。阳气最旺盛了,旺盛以后加上聚集,聚集以后,这个时候毛窍又闭伏了,汗,出汗减少,热能没有排泄,都聚集在里面,因此下午发烧比上午明显厉害,比上午厉害。那为什么到了晚上它又不那么厉害了呢?发烧又不那么厉害?因为慢慢地热的产量又少了,产热又少了,它的热能聚集到了最多了,它慢慢就生成少了,加上外界的气温又低,外界气温到晚上以后,气温降下去了,所以它这个时候发烧不明显了,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由于夜间卫阳行于里,我们的阳气跑到里面去了,体内外的温差比较大,我们刚才讲到下午,气门乃闭,不出汗了,热能都聚集在里面,又加上阳气到了晚上以后跑到里面去了,日行于外,夜行于内,阳气,卫阳,晚上卫阳也跑到里面去了,里面又聚集了阳气,体表又没有得到排泄,没有得到辐射、放射出来,所以这时外面的温度又很低了,里面的温度没有放散掉。两边的电压,就像这个电压一样的,我看那个带电作业的,两边都是高压,他不感到自己有一个电压的感觉,就是电压有差别的时候他就感到、就触电,是不是。我们温度,为什么病人感到发烧,就是里面的阳气还聚集在那里,还没有放散掉,而外面的气温又降低了,这时候所以里面就有热,因此感到发热,所以午后发热一般比较明显,由于邪距表的位置越远,邪气不容易跑到体表来,因此发热的时间就越晚。表证阶段没有时间界限,没有时间,也可能早晨起来他就感到恶寒发热,到了阳明经证、气分证的时候,发热也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于上午还发热,也很明显,它没有明显地下午就厉害。到了阳明腑证,到了营分证,到了血分证,到了阴分,邪伏阴分这个时候,发热的时间就越来越晚了。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认为就是一种邪气距表的位置,距离相(太)远了,热邪不容易发散到体表来,不容易暴露出来,因此发热的时间越晚。什么是阴分发热,刚才大家提到,什么是阴分?阴分的热是讲的,热处于阴分,就是在阴分,就是比较深层的(位置)——阴,阳是处于表的位置,阴是处于里的位置,热处于里的位置,在里面的位置比较深,这就是阴分。阴分发热,阴分的热一个是热的位置比较深,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间如果到了阴分,它就不应该发热了,不能这样的理解,有的认为是阴邪旺于阴时,有一种解释,阴邪这种里面的邪气,热邪旺于阴时,就是说旺于发热的时间,旺于半夜,甚至是天亮之前这个时候,这样的解释按道理来说不很得当,应该如果说阴邪得到阴时,应该外界的气温寒冷的相助,它不应该发热了,阴得阴助就应该不发热了,那不是这回事,它应该不发热。我们是讲它的邪气比较深,它发热要发出来的,距离表,体表位置远,所以它发热的时间晚,是这样一个问题,这种阴分发热也是存在的。
今年上半年我在台湾就看到一个病人,它是一个急性胰腺炎,手术以后,半年了,半年以后开始都还很好,前一个礼拜以来开始发烧了,他发烧有一个特点,就是晚上发烧,发烧之前也有恶寒,恶寒以后就发烧,已经搞了三四个晚上了,就是定时的发热恶寒汗出,到西医看,把这个动手术,急性胰腺炎动手术以后,打开这个刀口切开来(看),只稍微有点红,里面也没有流脓,没什么问题,但是就是按时的恶寒,阴分的时候发热,这样一个表现,那怎么治疗?我们,他其他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腹部有点胀啊、痛啊,这些表现,发热恶寒,是个定时的这个时候出现,以发热为主,发热之前有一点怕冷。这个发热典型的时间是在阴分,应该说离病邪的时间比较近,我们用的什么方?当时就是用秦艽鳖甲汤,地骨皮、秦艽、鳖甲这些,二付药下去就不发烧,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色白、舌质淡,等等这属于血虚的表现,血虚发热。如果是午后发热,五心烦热,骨蒸发热,五心烦热是自己感觉得到,自己感到骨头里面发烧,里面热,讲不好,好像从骨头里面发出来,像坐在蒸笼上一样的,体温又并不怎么高,兼有一些阴虚的表现,脉细数,那当然属于阴虚发热。如果因情志不舒,或者受情志影响引起来的,也往往是一种自我感觉,心里烦躁的时候,烦躁发热,心情一紧张的时候就发热,可能也(有),有的看到一个生人,我们年轻老师,有时候看到因为后面来了几个人听课啊,一心里紧张,一下发起热来了,感到发热,这个体温可能也没有高吧,是不是,那么这种情况属于气郁发热。还有小孩,一二岁的小孩,他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太好,在夏季出现发热,他多半属于气阴两虚,当然是不是属于气阴两虚,这都要全身看。这些属于微热,我们讲的这几种,这是常见的,有这样一些原因,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不是单纯凭一个发热不高就能够辨得出来的,要结合其他的表现,目的是这样。好,休息一下。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是以日作。”就是这个邪气和卫气两个结合在一起了,它随作卫气的运行,卫气是五十周复大会,《营卫生会》篇讲我们的气血阴阳是二十四小时转五十个圈,五十周而复大会,所以要在全身走一圈,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恶寒发热出现了,定时发热,古代是这样讲的。为什么有的是间日疟、三日疟?《素问·疟论》里面都有解释。它就叫做:“其气深、其道远、其行迟”,它的位置离车站离的很远,不容易赶上火车,或者说两天才开一班飞机,他要两天才能够赶上一班,所以就“其行迟、其道远、其邪(气)深”,就是这样来解释的。当然这些解释都是古代的解释。到底我们怎么解释,为什么会两天发一次,为什么每天到时候按时发作,我们用什么道理去解释,我还没想到很好的道理,大家可以研究,古代是这样解释的。还有一种妇女热入血室,认为也是寒热往来有定时,也是一种表现。实际上热入血室,血室在这里也是讲的邪伏于血分,血热、阴虚内热、阴分,还是讲这个意思。这是寒热的症状,问寒热我们就讲完了。
问寒热以后我们可以出些问题,让学生来进行复习思考。比如说临床常见的寒热类型有哪几种?应该说有四种——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就是这么四类。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哪两方面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怕冷发烧这种症状,它的机理、产生的机理是什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邪气的性质。邪气的性质,(感受)阴邪容易出现寒证;感受的是热邪、阳邪,容易出现的是热证、热的症状。再一个就是机体的阴阳盛衰,取决于阴阳盛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反映我们人体的阴阳盛衰。什么叫恶风?什么叫恶寒、畏寒?壮热、潮热各有什么意义?只要复习一下就可以知道了。概念我们都讲了。恶风——是遇风则冷,避之可缓。恶寒——我们特定讲的是那种新起的、突然的怕冷。只讲的新起的怕冷,加衣被、取暖都不能缓解的,我们人为地称为“恶寒”。当然你要把它说(成)“畏冷”,也不能说他答错了。这是我们为了习惯的提法。畏寒——是讲的长期的、经常地怕冷,加衣被可以得到缓解,多半是讲的阳气虚这种情况。壮热——高热持续不退。潮热——是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各有什么意义?它们的辨证意义。恶寒发热是表证的特征;但寒不热是寒证的特征;但热不寒一般是讲里实热证或者阴虚证;寒热往来是邪在半表半里。这是主要意义。表证恶寒为什么得温不解?感受了风寒为什么会出现发热?感受了风热为什么会有怕冷的感觉?这些都要从邪正相争、正气抗邪的这种卫气束表的状况这些方面来理解。邪正相争,为什么会受到寒,为什么而得温不解?那都要从这种正气抗邪,一种能动的反应,抗邪的反应来看。肤表是处于一种闭塞还是一种开放的状态?卫气和邪气相争的部位等等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微热有哪些原因?低烧,自己局部地感到发热,有哪些原因?我们举到了的有气虚、有血虚、有阴虚、有气阴两虚、有气郁等等。这些我再次强调,微热到底是什么原因,必须结合全身的症状来进行辨证,不是单纯凭一个发热不高,自己觉得有一点发热,就是什么性质的。当然其它症状也要结合,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不是单纯凭一个发热不高就说它是什么问题,一定要结合全身的表现。什么叫寒热往来?寒和热出现是交替的,有寒热往来有定时和无定时两种情况。这就是寒热我们讲这一些内容。休息一下。
6.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 篇六
要点:
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
细目一:望神
要点:
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望面色
要点:
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
2.五色主病的机理和特点。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
1.望形体强弱胖瘦与肢体畸形的临床意义。
2.望姿态异常(颤动、抽搐、撮空、痿、痹)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要点:
1.望头形、囟门、面肿、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
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临床意义。
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临床意义。
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皮肤
要点:
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痈、疽、疔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络脉
要点:
1.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2.小儿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要点:
1.观察涕、痰的临床意义。
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 望舌
细目一:舌诊概说
要点:
1.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2.舌诊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正常舌
要点:
1.正常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舌象胃、神、根的含义。
细目三:望舌质
要点:
1.舌色变化及临床意义(淡白、红、绛、紫)。
2.舌形变化及临床意义(老嫩、胖瘦、肿胀、点刺、裂纹、齿痕、光滑、舌下络
脉)。
3.舌态变化及临床意义(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
细目四:望舌苔
要点:
1.苔色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白、黄、灰、黑)。
2.苔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消长)。
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第四单元 闻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
1.音哑与失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夺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咳嗽、喘、哮、上气、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嗅气味
要点:
口气、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 问诊
细目一:问寒热
要点:
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3.但热不寒的临床意义(壮热、潮热、微热)。
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问汗
要点:
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局部出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三:问头身
要点:
1.问头痛、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2.问肢体痛、重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胸胁脘腹
要点:
胸胁脘腹部疼痛的性质、伴有症状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目昏、雀目的临床表现。
细目六:问饮食与口味
要点:
1.问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兼证及临床意义。
2.问食欲与食量:多食易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7.判断语文词性歌诀 篇七
1. 判断词性,当然得先记住十二大词类有哪些:
两代明星练街摊,拟扶助冬树
量代名形连介叹,拟副助动数
可以这样给学生稍作解释:在一个晴朗的冬日上午,数名老少两代明星在大街两旁练摊,他们之所以做出如此“怪异”“好笑”之举,目的是想筹措到一定护林款项,并打算通过本次活动,宣传和呼吁公众爱护树木,以帮助它们安全过冬。这么一念,一讲,学生很快就能轻松记清楚十二大词类都有谁了。
2. 具体判断这样来:
分析词性细端详,常用口诀记心房:
人事时间找处所,方位名词来导航;
动作心理发使令,能愿趋向动词王;
的字前面形容词,很字当头把旗扛;
副词位于动形前,火眼辨认无处藏;
介词用在名词前;单位名称把词量;
和跟同与及并而,加或连词坐满堂;
的地得所着了过,吧呢吗嘛辅助忙;
摹拟声响拟声词,叹词全是口字旁;
数词擅长查数目,指代作用代词强;
个别词语难区分,就请英语来帮忙。
末两句注解:如果遇到个别词语难区分词性,不妨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来帮忙。比方说,看下面两句话:(1)我和弟弟走到一边谈话。(2)我和弟弟谈话。(1)句中的“和”可以英译为“and”,而(2)句中的“和”字实则是“with”,据此,就很容易判断出(1)句的“和”为连词,(2)句的“和”是介词。
3. 常见介词记忆:
被、当、以、为、因、自从;
按照、根据、将、朝、同;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替、对、向、往、凭……
8.阿德里亚诺中医诊断报告 篇八
国籍巴西
身高五尺六寸七(1.89米)
出生年月农历壬戌年正月二十四(公历1982年2月17日)
生肖狗
症 状
病人出生于巴西,19岁时开始前往意大利打工,实习期就业于国际米兰实业公司,但未获重用,跳槽前往帕尔马公司后取得成功,之后回归国际米兰公司并进入高级管理层,曾享受“国王”级待遇。然而自从2006年之后,病人身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导致劳动效率明显下降,已经无法胜任原有的工作岗位。病人曾经前往西医诊所求治,曼奇尼医生为他开出的药方是返回巴西进行疗养,但也只是使得症状稍有缓解,并未得到彻底根治。从去年夏天开始,病人的主治医生换成了莫里尼奥。这位葡萄牙大夫为阿德制定的治疗方案是保守疗法,要求病人带病坚持工作,希望在劳动过程中完成治疗。但是在历经半年之后,这次治疗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截至去年年底,病人在工作时间内应到17次(17轮联赛),实到7次(联赛中5次首发、2次替补),出勤率只有41%,至今只为公司带来一笔生意(打进1球)。除此之外,病人多次拒绝来自莫里尼奥医生的建议,在患病情况下仍然纵情声色,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并且有传染给其他同事的趋势。
有鉴于此,莫里尼奥医生已经承认对病人的治疗彻底失败,要求他再次返回巴西进行疗养。目前看来,西医方法对于病人的治疗难以产生效果,建议改用中医方式进行诊断以及治疗。
治疗方案·壹
病因 劳逸失度
所谓的“劳逸失度”,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这两种情况。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过度安逸则指过度安闲、不参加劳动、不运动,根据中医“久卧伤气”的理论,过度安逸会造成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并且由此带来一系列症状。
从此病人的情况来看,在他身上同时存在着“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其中劳累体现在场外过于丰富的夜生活,安逸则体现在训练场和赛场上的懒散作风。
根据媒体报道,病人当初在返回巴西疗养期间,照样多次出现在夜总会等场合,导致其身体机能并未在此期间得到恢复。莫里尼奥医生之所以彻底放弃了治疗病人的努力,就是因为获悉他在一次上班前竟远赴距离米兰城180公里的维琴察嫖娼。正是由于在场外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导致病人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总是显得无精打采,在岗位培训中迟到更成为了家常便饭,令一向强调纪律的莫里尼奥感到无法忍受。
针对由于“劳逸失度”造成的种种症状,必须要让病人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学会以劳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病人以往曾经多次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因此关键是深挖病人的思想根子,让他认识到相关症状对自己造成的巨大危害。
26岁的年龄对于一名前锋其实正值巅峰期,何况阿德里亚诺此前并没有多少重伤记录,以他的身体和天赋而言,本该在这个年龄段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但由于放纵的生活态度,使他并没能充分展现出这种天赋。
接近1.90米的身高、超过85公斤的体重,曾令阿德里亚诺在对方门前形成强大威慑力。但对于这类身高体壮的强力中锋而言,一旦由于缺乏锻炼或者暴饮暴食而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往往意味着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大幅下降,从而无法继续适应高水平对抗的需要。所以必须让阿德里亚诺认识到“劳逸失度”未来有可能造成的可怕后果,让他将原本用于饮酒作乐的时间分给健身房,在手机上删除各家夜总会的联系方式,添上营养学家、保健医生乃至减肥俱乐部的电话,争取重新回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成功病例 罗纳尔多
罗纳尔多或许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成功病例,毕竟“肥罗”的放纵程度相比阿德里亚诺有过之而无不及,两人甚至曾在巴西结伴前往酒吧寻欢作乐。但罗纳尔多的优点在于,他知道在哪些时候必须认真起来,2002年世界杯期间,他就乖乖地服从了主教练斯科拉里的“禁欲令”,结果为自己带来了世界杯冠军和最佳射手称号。还记得他在夺冠之后发表的名言吗?“世界杯冠军比做爱更棒”,这句话值得阿德里亚诺好好体会。
治疗方案·贰
病因 七情内伤
“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根据中医理论,这些变化会伤害人体内脏,比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也就是所谓的“内伤”。
阿德里亚诺也存在着自己的“内伤”,那就是他糟糕的心理素质,这一点导致他的状态经常由于情绪波动而受到影响。曾经年少成名的他,过早收获了普通球员难以企及的名气和财富,从而形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然而一旦稍遇挫折,他就会显得茫然失措,不知道如何度过短期的低谷,而是只能任由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曾在佛罗伦萨执教过阿德里亚诺的普兰代利,这样形容昔日弟子面临的危机:“他现在遭遇的是心理问题,他需要在比赛中始终认为自己处于核心位置,否则就会失去信心,效率也就降低了。”
由“七情内伤”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很多都需要以心理疗法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黄帝内经》中就载有“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和“开之以其所苦”等多种疏导方式。
曾有一名教练这样谈起阿德里亚诺的特点:“他有着巨人的身体、孩子般的心,你需要把他当作一个大孩子来对待。”因此在对阿德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诸如莫里尼奥这样的强势人物未必能带来积极效果,他更需要一位宽厚长者对他进行开导。阿德里亚诺曾说过“莫拉蒂就像是我的父亲”,或许这位主席先生才是最适合扮演心理医生的人选。
另一方面,昔日被称为“国王”的阿德里亚诺,也必须接受他已不再是球队头号核心的现实,需要坦然面对从配角重新起步的处境。只有在解决了心理问题这个“内伤”之后,他才能以正确态度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将队友视为同伴而非敌人,将主教练视为导师而非对头,最后以健康心态推动竞技状态的回升。
成功病例 阿内尔卡
阿内尔卡与阿德里亚诺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样在成名之初就被寄予厚望,但也同样由于性格缺陷而影响了职业生涯前途。无论在阿森纳、皇马还是利物浦,他都曾经与队友或者主教练闹得不欢而散,甚至还曾口出要法国队前主教练桑蒂尼跪着求他回国家队的狂言,一度被人视为心理不健全的反面典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已近而立之年的阿内尔卡终于不再像以往那般狂妄自大,自从加盟切尔西之后,他表现出昔日罕见的谦和态度,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自己争取到主力位置,并且领跑本赛季的英超射手榜。
治疗方案·叁
病因 水土不服
所谓“水土不服”,在中医理论中是指由于个体迁移,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改变,暂时不能适应而引起病变。而对球员来说,转会新球队、主教练更迭以及战术调整等因素,都有可能产生“水土不服”的症状。
从阿德里亚诺的情况来看,他表现最出色的时期出现在2002-2003赛季,当时在效力于帕尔马期间,他在28场联赛中打进了16球,与穆图构成了当时意甲赛场上最犀利的锋线组合。也正是在那个赛季之后,莫拉蒂才会下决心以2300万欧元购回他一半的所有权,但是在重返国际米兰之后,阿德里亚诺再也没能回到当初的高度,最辉煌的2004-2005赛季也只是30场联赛进16球。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除了球员自身因素之外,其实也与两支球队不同的技战术特点有关。在当时的那支帕尔马队中,阿德里亚诺明显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于是球队的所有战术都围绕着他来展开,确保他可以将个人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在国际米兰这种拥有诸多优秀球员的强队,则要求球员必须更多服从整体战术的需要,而这恰恰暴露出阿德里亚诺在配合意识方面的不足。尤其当他的个人能力由于纵情声色而有所下降时,这种“水土不服”的症状也就表现得格外明显。
根治“水土不服”的办法无非两个:一是更换环境,二是在现有环境下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局部调整。对于阿德里亚诺来说,更换环境也就是寻求转会,虽然目前他在国际米兰的锋线竞争上不敌伊布拉希莫维奇,但如果换到一支实力相对较弱的中游球队,还是具备了成为战术核心的本钱,完全有可能在转会之后闯出一片新天地,正如他当初离开国际米兰后在帕尔马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样。
不少媒体现在都认为阿德里亚诺即将遭到俱乐部抛售,有关转会方向也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报道,但这也并不是他唯一的出路。当初阿德之所以能在帕尔马保持强大火力,与身边有一个像穆图那样的搭档大有关系。当时穆图被球队安排在拖后前锋的位置上,极大地激活了阿德里亚诺。如果国际米兰也能为阿德里亚诺配备一个风格类似于穆图的搭档,那么阿德里亚诺也存在着焕发出第二春的机会。
成功病例 吉拉迪诺
【《中医诊断学》歌诀】推荐阅读:
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07-12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总结11-24
《黄帝内经》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07-06
超声诊断学课件09-16
诊断学简答题重点08-23
诊断学试题库10-06
四川大学诊断学11-12
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09-22
诊断学影像学检查10-26
检体诊断学试题集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