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咨询讲座

2024-10-07

中学生心理咨询讲座(精选7篇)

1.中学生心理咨询讲座 篇一

“做心理健康人,创精神文明风”

——学生干部心理健康讲座

一、什么是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在学生群体中担任某些职务,负责某些特定职责,协助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的一种特殊学生身份。

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干部,本质是个学生,然后才是干部,他在学校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又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

二、热身交流

(一)我为什么要当学生干部?

做好学生干部是宝贵的经历。

当选学生干部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炼。学校是微观的社会,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担任学生干部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

作为学生干部,我们是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一边是老师,一边是学生,或许你常常会面临两难选择。

多年后,你们会发现,一种沟通两个不同群体的能力,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二)我心目中的优秀学生干部是什么样的?

据调查,普遍比较欢迎的学生干部:

1、处事热情

2、情绪稳定

3、待人亲切 几种不受欢迎的学生干部类型:

“擦鞋”型。也称理论型,优点是他能说会道,将点点的事在上司面前可以说成大功劳,有多不容易的结果,时常不忘擦擦鞋,随时向上司汇报某些情况,以理论为基础,忘了行动或许是不想行动吧,邀功第一行动最落。姑且勿论他们有无料,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有鞋油,识“擦鞋”,擦到老师对鞋“亮”晒,搞到老师心都甜埋。识得用亲近老师这招,的确醒目,皆因好多东西都掌握在老师手上,例如成绩、操行……看来这种学生干部还挺有脑的。

听话型。老师要他们做,他们就做;叫他们不做,他们就不做,真是非常听话。总之他们为人踏实,绝对不会为自己争取多做点,但又绝不会少做,可以说“好事 没他份,衰野又轮不到他”。

发号施令型。也称指挥型,习惯于发号施令,指挥别人

不是群众型。他们表面上是干部,实际上同群众没什么分别。他们由于成绩好而被人选上当干部,但平时干部开会时,他们绝对是被遗忘的一分子。只有当做苦力的时候,如交代任务做事的时候,干部留下来搞卫生的时候,干部去搬桌子的时候,他才成为干部的一分子。这种干部绝对可悲,无论在同学中,干部中,还是老师中,都绝对没有任何影响或威信可言。做干部做到这样,有什么意思?

表现型。爱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爱出风头。你是怎样的学生干部?

(三)我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有心理压力和困惑吗?具体有哪些?

三、学生干部常见的心理困惑

(一)吃亏的困惑

有一部分学生干部曾向老师倾诉,做学生干部很吃亏,不想干了。他们认为,既然是学生干部,就应该多为学校、多为班集体争光,多为同学、多为教师办事。班工作做得多,自然觉得很累,从而影响学习,思前想后,就有了放弃的念头。

(二)角色的困惑 不少学生干部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很多时候很难把握自己所担当角色的度,造成一种自我的迷失。他们认为,学生干部是教师的助手、集体的骨干、先进学生的代表,每当师生出现不同看法或矛盾的时候,学生干部更应坚持和教师站在同一条阵线,坚持原则,反对集体中的不良行为或倾向。而许多中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普遍存在比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对过分的师道尊严反感,厌恶那些对教师言听计从的学生,觉得他们是没有主见的人。

(三)能力的困惑

传统观念上,学生干部常常是品学兼优的人。所以,当一位班主任发现班上一位学生诚实正直、乐于助人、有一定的工作方法、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非常适合做本班班长而找他谈话的时候,这位学生非常不安地对他说:老师,我不行的,我成绩不好,怎么能做班长呢?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教师、学生、家长还是他们本人,都对学生干部的学习和工作抱有较大的期望值,这使他们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重的心理压力。当他们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或阻力,效果不理想的时候,他们常会问自己:我行吗?我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吗?当他们不能正确处理时,常会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失败感和沮丧感受。

四、学生干部常见困惑的解决方法

(一)全面认识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意义

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引导、帮助学生干部全面认识自己工作的积极意义,为学生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干部会议、座谈会或个别谈话的形式,使学生干部懂得:能成为一名学生干部是师生们的信任,是一个为集体出力的机会。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学习的意义很广泛,决不仅是考试分数能全部代表的,还有很多很重要的方面,比如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做事,为日后寻找就业提供了比其他同龄人更大的成功机率。虽然这种回报不是马上发生的,但它仍然是可以预见的。此外,作为学生干部,会对自己学习成绩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自己能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工作,讲究学习方法,提高效率,学习成绩受影响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学生干部是学生和教师挑选出来的,大家有责任,也有义务支持他们的工作。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和大家的切身利益有关,因为良好的集体,会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加健康地成长,使每一个成员都成为直接的受益者;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因此,不但学生干部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个集体努力工作,这个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关心这个集体,为这个集体尽全力,并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最大程度地帮助了自己。

(二)取得正确的角色定位

学生干部正确的角色定位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学校,有责任让教师明白,学生干部所面临的角色困惑决不是他们推卸的托词,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理解学生干部的困惑并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这一困惑,有助于学生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干部认识到,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并不是个别问题,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可以通过角色互换法予以解决。一方面,学生干部应该主动地多从教师、同学方面的角度考虑问题,凡事设想一下他们的想法与反应,再考虑所应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坦率地将自己的问题和疑虑向老师反映,以取得老师的谅解与帮助,同时自己也向同学们解释清楚,作为学生干部,只有在其位,谋其政,坚持原则,积极地向教师反映学生们的意见和看法,很好地执行学校的决定,才能不辜负师生们的信任,才能算是尽到了集体成员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正确地认识和提高能力

应该使师生认识到,选拔学生干部主要的标准不在于学习成绩,而在于工作热情、工作能力和工作潜力;应该使学生干部认识到,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期望值高一些,多付出一些努力是好的,但给自己过多的心理压力,不但是无益而且有害的,因为过高的焦虑会降低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也会损害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应该使学生干部认识到,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挫折,当自己遇到挫折时,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相信自己,用乐观的情绪鼓励自己,有必要时向朋友、向老师求助,千万不能在自我的围城中反复自陷;更应该使学生干部认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帮助学生干部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还必须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他们提供明确的指导。

在学习上,要引导、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会向不同的任课教师求教,明白学习上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明白不学不问,就没有学问的道理。

在工作上:第一,明确不同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要使他们职权分明,便于他们开展工作;第二,要具体地布置任务。由于学生的工作经验有限,所以教师在分派和布置任务的时候,布置得具体些,有助于学生准确地完成,不至于因理解上的偏差造成工作上的延误和损失;第三,提供必要的工作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分派任务时,应估计学生干部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具体的工作方法的指导;第四,及时监督和检查。教师决不能将工作交给学生后就不闻不问,一般最好在不干涉学生干部具体工作的基础上,及时监督和检查工作进行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地解决和处理;第五,每次工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干部总结工作方法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并给适当的建议。这样,学生干部每完成一项工作,他们的工作能力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学生干部有了比较成熟的工作方法时,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即便如此,对学生干部工作上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都会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提高工作能力。

孔子说:吾一日三省吾身。作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帮助学生干部经常总结学习和工作上的经验和教训,尽快地提高学生干部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双赢家。

五、学生干部的心理素养

1.热爱本职工作:可把智慧、能力发挥出来,有满足感。2.该管的要管,树立威信

3.乐于交往,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跟同学、老师都能把关系处好。学会尊重老师、爱护同学;民主、平等对待同学。

4.自知自爱。对自己有适当地了解,悦纳自己,发挥潜能,对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能坦然接受。

5.对同学要有爱心:一个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学生干部给同学们的印象常是严肃、冷漠、可畏而不可亲,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沟通与配合的目的。

6.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及时地把握对方的心理,是与人沟通的前提。须有察言观色的分析判断能力。7.学会透过对方的欢乐、惊奇、焦虑、窘迫等现象去观察、思考,分析其背后可能隐藏着的心理症结,才能更好地把握同学们的内心世界与思想脉搏,才能更好地与同学和老师交往。8.良好的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六、如何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如何处理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学生以学为主。学习不好的学生干部,往往很难在同学中建立威信。学会平衡课业和学生干部的工作。尽力之后依然无法负担两者,就一定要做一个选择。

(二)如何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成为同学和老师甚至校方交流的桥梁。有和校方或老师不同的想法,应该在和同学谈及之前尽量先与老师沟通。提高自己的游说能力。学会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老师。

(三)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不要把自己看成是领导,要把自己看成是志愿者和服务者。尊重他人的意见,以诚待人。

要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对各种人有容忍心。民主。实实在在,不要搞形式主义。谦让。

心理小贴士: 如果在校期间,你能够懂得平衡社会工作和学习,学习一贯优秀;同时,让老师觉得你是他们的好帮手,让同学觉得你值得信赖,那么,你就为你踏上社会做好了很好的准备。

七、学生干部常见心理误区

误区 l:权威心理

人类的历史证明:在人类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中,权力是最不可靠的。同学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和稳定,更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干部来对他们的行为、想法加以引导,而不是命令。

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让别人理解和尊重的要求。“权威心理”却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同学某些想法和做法的理解、尊重和引导。误区2:惩戒心理

我们容易认为,同学违反纪律,是故意捣乱,如果不严加惩戒,让其产生畏惧心理,班级就会很难管理。

为了镇住学生,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严加斥责、讽刺、挖苦,视一犯再犯的学生为“不可救药”,从而惩戒有加。惩罚只能使学生和学生干部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并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误区3:偏袒心理

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学生干部能够公正合理、平等待人。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干部的偏袒、不公正,会严重挫伤大部分学生的上进心,甚至产生离心效应。

你获得了少数人的心,却失去大半壁江山。每个人心里自有一杆称。误区4:急躁心理

有的学生干部对同学缺乏足够的耐心,动辄大发脾气、训斥、挖苦,这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相反还会给学生造成不应有的伤害,致使矛盾升级。

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学生干部,每天工作量很大,难免产生急躁心理。急躁只会事倍功半。误区5:个人英雄主义 沟通、协商、合作。

八、心理调试技巧及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真诚相处,宽容待人;接纳他人的态度与意见;适度暴露缺点,不要“太完美”;有效沟通;妥善处理人际冲突。

(二)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掌握正确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引领高效团队,提高工作绩效;善于时间管理,合理统筹规划。

案例:值2.5万美元的时间管理秘诀 1.不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2.手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3.每天晚上写出你明天必须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

4.第二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必去顾及其他的事情。第一件事做完后,再做第二件,依此类推。

5.到了晚上,如果你列出的事情没有做完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事情明天再做。日程表时间管理法

我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这件事是否可以不干?

这件事是否可以交给别人去干? 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

(三)调整情绪、适度减压

情绪管理三部曲:What? Why? How? 告别完美,接受缺陷; 健康心态,直面挫折。

九、心理压力测试

十、正确面对学习工作中的压力

学会丢包袱

不要妄想追求完美无缺 远离虚荣

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注意休息

十一、做情绪的主人

(一)管理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无时不在:

恐惧、愧疚、气恼、伤心、悔恨、窘迫、沮丧 管理负面情绪

调整认知、人生定位、自我状态

可能的四种“人生定位”

1、我很好,你也很好——自信的2、我不好,你很好——原始的3、我很好,你不好——优越的4、我不好,你也不好——无望的

(二)情绪调节8个方法 1.宣泄:找人倾诉或大哭一场。

2.转移:到大自然中去、看电影、听音乐、会朋友。3.静思:把不良情绪升华到美好境界。4.自制:明白发怒只有后果而无结果。5.阅读:读书会带来好心情。6.代偿:换一种有成就感的事情。7.愉悦:想喜欢的人和事。8.放松:运动、放空

心情树:当你的心情五彩缤纷,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你的脚步 五种能有效为心理减压的方法:

激怒疗法。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理疗才能治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可惜,太子和他的母后并没有保住他的性命,齐闵王还是把他杀了。但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却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给中国医案史上留下了一个心理疗法的典型范例。

逗笑疗法。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却一天天严重。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自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乡试,又中了举人,第三年会试,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李大谏不得已便请某御医治疗。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给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得症状也就止住了。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的父亲说:“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李的父亲听了又止住了悲痛。就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从心理医学上讲,此所谓相反疗法。

羞耻疗法。羞耻是人的本能,中医利用人的这一本能,治疗一些疑难怪症,都收到了意外的效果。传说有一民间女子,因打哈欠,两手上举再也不能下来,吃药治疗皆无效果。名医俞用右,利用女子害羞的心理,假装要解开这位女子的腰带,扬言要为她作针灸治疗,女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手势动作惊怒了,不自觉地急忙用双手掩护下身,急则生变,双手顺势自然下垂复原。这是中医采取“围魏救赵”地计谋权诈的心理疗法,收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

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又叫禅疗法、根治的自然疗法,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1874-1938)创立,取名为神经症的“特殊疗法”。1938年,森田正马教授病逝后,他的弟子将其命名为“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消除思想矛盾,并对疑病素质的情感施加陶冶锻炼,使其摆脱疾病观念,针对精神交互作用这一症状发展的机制,顺应注意、情感等心理状况来应用些措施,并按照患者的症状和体会,经常使之体验顺从自然。蔬菜大棚里,一位年轻病人正在指挥着大家热火朝天地运土、浇菜、施肥,健身房里,几个病人大汗淋漓地在跑步机、单杠上做运动。森田疗法是治疗神经症的最佳疗法。治疗要点是为所当为、寻找痛苦,为所怕为、忍受痛苦,有所不为,以顺应自然,超越自我,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症状,通过行动陶冶治病。治疗分绝对卧床期、轻体力工作期、重体力工作期、生活训练期4个步骤。心理小贴士:内心舒畅的人往往能创造佳绩

十二、关注自我

(一)提升自我的方法

1.每天读书;

2.学习新的语言;

3.打造你的灵感空间;

4.战胜你的恐惧;

5.升级你的技能;

6.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7.承认自己的缺点;

8.立即行动;

9.向你佩服的人学习;

10.减少在电脑、手机上的时间; 11.培养一个新的习惯;

12.让过去的过去; 13.帮助他人;

14.好好休息。

有了电脑,我们似乎就很少写字、记日记。可最近,心理学家却提醒我们,写日记能让你更加自信。

据美国“心理中心网”报道,发表在《心理服务》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写日记能增强人的自尊心、让人变得更自信,甚至有利于减轻社交生活中的焦虑感。

以色列海法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日记或类似的写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情绪表达和释放手段。此时,人们可以进入一种完全放松、自然的状态,更加真实地体验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进行肯定和鼓励,增加自信心。此外,通过这种记录,可以对情绪和生活进行梳理,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研究者进一步提醒,无论是传统的书面日记,还是博客等电子日记,都能起到同样效果。

(二)让你内心强大的8个要点 1.善于发现生活的美 2.养成看书的习惯 3.有品位

4.和有思想的人交朋友 5.学会忍耐与宽容

6.培养健康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 7.生活有理想、有规划,学会经营 8.尊重感情、珍惜缘分 结束语

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学生干部!

2.中学生心理咨询讲座 篇二

讲座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黄,2014),作为校园教育的一个环节,讲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重点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讲座内容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分为两大类(王,2010):1) 学术型报告,主要以讲学为主,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目的;2)养成型报告,形式更为活泼,也更易激发兴趣。根据传播形式的不同(鲁, 2013),可以分为现场讲座和多媒体讲座。

一般来讲,讲座具有如下特性(田,2008):1)丰富性。大学里, 各个领域聚集,讲座是不同专业展示各自魅力的共同舞台;2)前沿性。 大学既是传承过往,也是引领未来的重要场所,为了服务大学的基本使命,讲座内容不仅普及已有知识,更加体现时代特征;3)开放性。讲座以教授和传播为目的,大多数讲座对所有学生都是完全开放的。4)特殊性。这里的特殊性是从演讲者的角度来分析,受邀的讲学者一般都是领域大师或一流学者。

基于上述阐述与分析,听讲座对高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多元的内容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2.启迪思想,促进创新,前沿的成果和研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总结创新;

3.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优秀的视角和思想可以培养高级趣味,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4.认清自我,明确方向,优秀的讲座导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指路灯塔,帮助他们见贤思齐。

二、高校学生听讲座的现状及原因

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对于听讲座的态度和讲座本身产生的效用并不乐观。(鲁,2013)中从11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听讲座的现状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将近80%的学生听讲座的频率不高,超过半数的学生听讲座的热情一般和较低,70%左右的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搜寻讲座信息,听讲座过程中途退场的事情时有发生,同时听完讲座之后,获得比较高领悟程度以及收获的学生也未超过半数。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讲座这种教育形式并没有很好地接受和利用,讲座本身也没有发挥出我们预期的作用。

结合教学实践工作,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学生自身没有规划意识。多元的生活方式充斥了学生的生活,学生本身经常被各种事情烦扰,上课,上网,游戏,社交,兼职,约会等等挤占了学生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加之自身的惰性,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学生缺少内省的过程,不能认清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没有对自己未来发展做出规划的意识。而开展讲座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但是,一旦学生没有自我规划的意识,沉溺于当下的忙碌生活,他们就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听取别人的经验与建议, 自然没有动机参加讲座。

讲座受众不明确。部分讲座起点较高,专业性较强,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去听。更有甚者,部分组织者强迫学生参加讲座。对听者来说,在自身毫无基础的情况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这样一场讲座,很难真正有所收获。长此以往,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对其有指导价值的信息,对听讲座的热情也就越来越低。在这种没有热情的活动中,中途退场是必然的,对学生进一步的自我学习也是一种打击。

演讲者缺乏足够的感召力。作为讲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讲者是讲座的推进者,也是讲座效果好坏的决定者。良好的演讲技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沉闷的演讲氛围,刻板地教授很难使学生感受到讲座的魅力。

缺少明确的鼓励措施。一般来讲,高校组织者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演讲人的邀请,讲座活动的安排中去,很少有具体措施鼓励学生参与讲座活动。纵然,讲座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大有裨益的活动,但当下的实际情况是,相较于其他多元的学生生活,讲座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因此,如果没有明确地鼓励政策或者相关措施,讲座活动很难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相关应对策略

如上所述,讲座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讲座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强化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养成认识自我的习惯,意识到规划自我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分清学习生活中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投放到各个活动的时间和精力。

对讲座内容进行分类和公告。针对上节提到的第二个原因,本文建议组织者在发布讲座消息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讲座的内容进行初步的分类,并进行简介。同时,给出推荐听众的范围,或者建议的储备知识。鉴于学生对讲座内容的判断能力有限,这种措施可以显著地帮助学生锁定对自己适用的讲座进行学习。

邀请在学生中有影响、讲座反馈好的演讲者进行报告;同时制定参与讲座活动的学生的奖励措施,比如鼓励学生分享讲座所得并给予适当奖励,将参加讲座与评定奖学金挂钩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学生参与讲座活动的积极性。

四、总结

本文阐述了讲座活动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当下校园环境中,学生参与讲座活动热情不足的现状,通过对学生自身,组织者,演讲者和学校制度的分析,给出了导致这种状况的若干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摘要:本文围绕高校学生参与讲座活动积极性差的状况,从学生自身,演讲者,组织者,学校制度等多个方面剖析了原因。鉴于讲座活动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提供着积极作用,基于分析得出的原因,本文列举了若干改进策略,为提高学生参与讲座的积极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讲座,教育,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延梅.学术讲座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14.

[2]鲁超.高校讲座服务满意度测评体系构建与测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田仙贵.大学学术讲座与人才培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3.高校学术讲座与学生培养 篇三

学术讲座学生培养问题启示

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讲座,是指某一领域的学者、专家将一定主题的知识或观点在短时间内通过报告或讲演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活动。在传授知识和追求真理方面,讲座是对高校学术多元化的一种贡献,从而引导学生们捕捉前沿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一、高校学术讲座开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對学术讲座的重视度不够

高校学术讲座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也正因为这一文化价值具有隐性作用,使它容易被忽视。同样是讲座,有的积极提倡,有的认为可有可无。学术讲座直接反映出一所高校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氛围,是校园文化和学术底蕴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讲座的价值只有得到认可,高校才会重视讲座的开展并确保师资、场地和资金的投入,讲座的运作方式也会科学合理。

(二)高校对学术讲座的规划不充分

一是内容上的无序化。有的讲座只是为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会了解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往往是很肤浅地介绍某个领域的研究趋势。有的讲座往往是主讲者节选自己研究的一个方向,至于他个人研究的这些理论与学生现在学习的知识能否有效的结合,则不关心。

二是安排上的无序化。有些高校讲座总是匆忙开演,闪电结束,没有一个真正系统的组织流程,提前两三天的海报宣传,临时的讲座通知,或事后的校园资讯报道。讲座宣传的形式比较单一,讲座开展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传播。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讲座,在讲座结束之后才被发现。讲座宣传时间紧凑,很容易造成“上座率”不高和“抓壮丁”现象的出现。

二、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前沿讲座为例

高校只有对讲座价值认可了,才会对其投入资金;只有对讲座的内容设置做出合理有序的计划,才能做好前期的讲座宣传,才能使学生能够“各取所好”,才会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讲座使学生获益。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与来自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教授联系沟通,在流程操作上也确实不易。

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前沿讲座为例,凭借上海大学社会学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各位老师广泛的学术联系,定期的约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到上海大学开办学术前沿讲座。实施情况:仅2013年一年举办学术前沿讲座60余场次,其中,海外学者主讲28场,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国内外大量最新的学术信息、政策走向、社会动态,得以迅速传递给社会学院的师生们,不但为上大社会学营造了异常活跃的学术氛围,而且使本校师生充分享受到了国内外最优质的学术、教育资源,为上大师生能迅速占领学术研究的制高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充分借用国内外一流的学术和教育资源,打破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国内外等体制性因素的限制,突破上海大学作为地方性大学的局限性,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为宗旨。目前,学院的前沿系列讲座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不但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顶尖学者主动申请到上海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而且来过的学者也不断的给学院推荐更多、更优秀的学者加盟。这些讲座已经成为本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三、关于学术讲座促进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策划讲座主题

针对高校讲座开展过程中的存在的不足,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就讲座的认识、形式、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全面思考。通过精心策划讲座主题,分类设计形成系列,解决了讲座内容无序化、随意性强的问题,加强了高校讲座的导向性同时形成品牌效应,增强了讲座的吸引力。学院策划了两方面的品牌讲坛:“费孝通学术论坛”(主要指校内教师学术报告),取继承费老的学术思想,薪火相传之意。论坛目的是为全体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参与者主要为本院教师,以反映各专业的部分学术动态和学术经历。“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系列讲座”(主要指校外学者学术报告),先后策划了“当代中国治理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中国社会建设高层论坛”“两岸组织转型与城市文化变迁”、转型中的城市社会与城市生活”等系列讲座。通过这些系列讲座,增进了与国内外学术界的密集互动,使得本系师生能够迅速掌握最前沿的学术信息;通过这些系列讲座,有机会与国内外一流学者的直接交流,培养本系师生高水准的学术眼光和学术追求。

(二)讲座运作科学合理

高校讲座的品牌效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体现在建立合理的讲座运行机制,从而保证讲座的高效运转。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前沿讲座有一套科学的流程管理:从前期的“策划讲题——确定主讲人——预定场地——制作宣传——信息公开”,到中期“现场布置——接待讲师——讲座主持——志愿者管理,再到后期“整理文字——讲座要点——讲座回顾”。确保每场讲座有序运作。

这里需着重说明:讲座的时间安排正是组织者前期要考虑的关键内容。包括讲座的频次,和学校大型活动、考试时间的协调,等等。一般来说,应保证一个月两次学术讲座,这样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形成一种氛围。同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有助于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期待,有助于形成讲座的品牌效益,不定期可以保证一些临时性的优秀讲座走进校园。

知晓度也是学生参与学术讲座以及品牌打造的重要前提。要实现讲座信息发布渠道多元化、及时性、有效性,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固定的讲座专栏,及时发布讲座信息。

组织者在安排讲座工作上需点面结合,在接待校内外师生时热情细致,从而使上下信息渠道畅通无阻,讲座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模式科学规范,运作机制灵活开放。

(三)丰富讲座互动方式

目前,多数讲座的形式都局限于讲授式,很多学生反映讲座中缺少互动环节。因此,在讲座方式上应力求创新,采取互动参与式的方式,尽量避免单向灌输、空谈理论,积极寻求和创造互动空间。组织者可采取学生与专家教授微博、微信互动的方式,在相对有趣的讲座形式下,学生对于讲座的印象度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真正有思想性的讲座是要让学生和教师平等自由交流,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前沿讲座设置了提问环节(甚至超过了主讲者演讲的时间),每个问题都显现出学生们的独立思考。演讲者的学术魅力和个人魅力在此时展现,学生的智慧和灵气也会在提问中闪亮。师生们在相互学习、共享知识的平台上激发和产生创造力,享受知识共鸣的快感。

要珍惜每次讲座开展的机会,师生们都要共同参与到这项学术活动中来,组织者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高起点、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知行合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编.费孝通学术论坛讲谈录[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4.

[2]张晓红.试论高水平学术讲座对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教育界,2010,(12).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篇四

——职专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葫芦岛一职专 心理咨询师:佟晓晶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职专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葫芦岛一职专 佟晓晶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前面张秀钰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我呢只选取一个较小的角度切入,试图对习惯、性格和人生之间的关系作以简单的梳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性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人的性格与人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良的性格不仅有损于个人的人际交往,而且也是各种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的潜在温床。我举两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一下不良的性格与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之间的关系。

我说的第一个人物是《红楼梦》当中的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内向型性格的人,她多疑、敏感、多愁善感,看到花谢了也潸然泪下,于是演绎了一出黛玉葬花的故事。由于她的这种性格使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抑郁而死。而另一个人物则是《三国演义》当中的周瑜,周瑜是一个外向型性格的人,他自私、暴躁、心胸狭窄,遇事不能冷静,最后被活活气死。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周瑜的死,渲染的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死于他的性格,吴国那么多将领为什么其他人不被气死而单单周瑜被气死呢?还是由于周瑜的性格问题。

虽然这两个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是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典型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他的原型。这两个例子都比较特殊,也比较极端,都是由于性格不好导致英年早逝。现实生活中抑郁而死或者是活活气死的实在是太少了。虽然不良的性格不是普遍地影响人的生命,但是不良的性格会影响人的寿命,缩短人的寿命。在长寿的人群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性格都比较开朗,性格开朗能延年益寿。

性格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作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要想在事业取得成功,除了良好的先天素质、较高的智力水平、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卓越的能力、良好的机遇等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良好的性格。

二、性格决定命运

平时,我们经常谈到你是什么性格,我是什么性格;我是外向,你是内向。尽管我们没有学过有关性格方面的知识,但是我们已经无意中接触到了性格的一种学说,叫向性说。向性说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倾向于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向性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

什么是性格呢?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比较固定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性格是个性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心理特征。

外向型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他们活泼,开朗,善交际,爱外出,待人热情,诚恳,随和,适应能力强,但有时候比较轻率,不够细心,缺乏自我分析与自我批评。内向型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他们沉静,爱思考,内心体验深刻,待人接物小心谨慎,喜欢单独工作,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常因过分谨慎而不够果断,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够灵活。需要说明的是:

1、只有那些经常性、习惯性的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偶然的表现不能认定为是个人的性格特征。

2、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明显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性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性格具有可塑性。性格的可塑性是说性格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是可以改变的。

3、内外向的类型没有绝对的高低、好坏之分,每一种类型的性格都对特殊的环境具有特定的适应性。

4、绝对外向或绝对内向的人是很少的,而绝大多数人不是外向型或内向型,而是属于中间型或叫混合型。他们即具有内向性格的某些特性,又具有外向性格的某些特性,只是外向和内向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别而已。

有人对成功人士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或者说这些有所作为的人,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品质,归纳起来如下。

1、自信。自信就是对自己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正确性深信无疑,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成功。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杜甫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歌德认为“谁若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自信,如果你对你自己都没有信心了,其它任何人都帮不了你。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有远大的目标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使自己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享受到由成功带来的体验;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在生命流动的旋律中谱写出辉煌的乐章„„ 案例:《把斧头推销给小布什》。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一只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金靴子赠与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了尼克松后,又一学员跨过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八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将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八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时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什么,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小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座农场,那里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那里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倘您若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设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2、恒心。恒心指的是对待某项事业要有长久不变的意志,百折不挠,坚持到底。马克思用了整整40年的心血写成了《资本论》,光笔记就记了100多本。如果没有恒心,没有坚持40年的恒心,就没有马克思,也就没有《资本论》。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于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前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 22年,写出了《物种起源》。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从几十吨的矿石中提取了几克的镭。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感想: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 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物,最后写成了中国医 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高位严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但她不因残疾而气 馁,20多年来,他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 了针灸,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常人都很难取得的成就。

3、热情。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迷恋,是一切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是智慧表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热情到痴情,对事业和工作将更加有利,更能取得成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热情,都要满怀热情地去做。哲学家黑格尔说:“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充满激情的人,对于任何一件小事都力求做得最好,对于再平淡的生活也用十分的认真来对待。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每一件小事,每一次努力,都是成就未来的基础,都是通往成功的铺路石。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于是,前两个人一直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最后成了一个出色的建筑师。

前两个工人不知道,手头的小工作其实正是大事业的开始。第三个工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因为只有他知道,每一天的辛勤努力,都能够使自己更上一层楼,最终到达事业的顶峰。

4、愉悦。轻松愉快的心境和广泛健康的兴趣是活跃思想、舒展胸怀、开阔思路的重要条件。科学家的灵感往往不是产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中,多产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形之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贯穿始终。有了愉悦的心情,做起来就不 会感到劳累,不会感到痛苦。在别人看来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你却苦中有乐。关于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名人事例很多,现在我想带领同学们再重温一下普希金的那首激励了无数人的动人诗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创新。雄心勃勃,不受传统的框框所限,对新事物有敏锐感,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常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常常做出别人不能做出的事情。创新就是想别人不曾想也不会想,干别人不会干也不曾干过的事情。

【案例】第二届龟兔赛跑 说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我说的这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不是家喻户晓的那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是第二届龟兔赛跑。

第一届龟兔赛跑以后,兔子很憋屈,本来完全能跑得过乌龟,结果因为自己贪睡而与冠军失之交臂。更让兔子受不了的是,从此他成了反面教材,老师教育学生,父母教育子女都用他来说事。要想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和兔子比一次赛,只有赢了乌龟才是最有力的说明。于是,兔子就去找乌龟,而乌龟却不答理他,因为乌龟知道要是真的比赛,他是跑不过兔子的。兔子看乌龟不答理他,就天天去烦他,让他做不成事,不得安宁。时间长了,乌龟受不了了。心想,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得想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来对付他,既不让他来天天烦自己,又能赢他。乌龟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天兔子又来了,声称一定要和他比赛,如果乌龟不同意他可是没完没了。乌龟认真地对兔子说,比赛可以,不过我得声明在先,这次要是我再赢了,以后可不许来找我了。兔子满口答应了。

比赛这一天,他们同时来到现场。等发令枪一响,兔子一个箭步就冲了出去,心想,我这次一定要把你甩得远远的,好出出这口隐藏在我心中多年的恶气。等兔子跑得不见影子了,乌龟不慌不忙地掏出手机给出租车司机打了个电话,叫来了一部出租车。中途,乌龟赶上了兔子,看见兔子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心里乐啊。乌龟提前来到了终点,站在终点线上等着兔子。兔子好不容易跑到终点,看到乌龟早已经稳稳地站在终点线上朝他笑,兔子眼睛瞪得老大,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你、你、你,怎么可能先到?乌龟笑笑说,你不管可能不可能,事实是我先到了,按照规定,冠军仍然是我的。

第二次龟兔赛跑又以乌龟的胜利而告终。

三、习惯养成性格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说性格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要想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人,应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呢?要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1、习惯面含微笑。有人说:“微笑是人际关系的通行证。”如果你能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就会给人一种温暖亲切之感。生活需要微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微笑。

案例:《微笑可以传染》

下面的事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星期一第七节课我去听课,当我走到办公楼二楼的时候,忽然有三名小学同学满面春风的立在我的眼前,并且对我鞠了一躬,并且齐声说了一句:老师好。本来气喘吁吁的我马上面带微笑还礼,当时只觉得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知道那是学生的和风细语温暖了我。

2、乐于帮助别人。一般来说,人在困境时,最需要别人的安慰与帮助。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帮助别人。请记住: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让人感激;顺境中的赞扬也远不如逆境中的帮助与支持令人难忘。

案例:《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 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表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3、学会建立友情。友情表现在对他人的注意和关心上。要学会和自己周围的人开朗地打招呼。友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友情能使你更快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有一首歌叫《永远是朋友》,是毛阿敏和杭天琪唱的,我很喜欢这首歌,我喜欢这首歌的原因是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好,歌中有这么两句: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常留。也很喜欢周华健的《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喜欢这种真诚朴素的情感。也喜欢李白的诗《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 【案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某校初中的两位同学同时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一位是统招生,一位是自费生。上高中后,那位统招生自以为入学成绩好,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功学习了,他结交了一批爱吃、爱穿、爱玩的朋友,一有时间就去逛街、上网吧,话题总离不开吃、穿、玩,根本没有心思学习,结果成绩大滑波。而那位自费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再加上自费生比统招生学费又高出很多,如果自己不努力,既难考取大学又有愧于父母,自入学的那天起就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他结交了一批志趣相投,有抱负、有理想的同学,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切磋学习,交流思想和心得。这位同学进步很快,学习成绩不断上升。高考揭榜,那位统招生名落孙山,而那位自费生却金榜题名。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选择朋友的重要性。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呢?

1、增强自信,提高人际吸引力。交往的成功在于自信,我们要努力吸收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交往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人人际吸引力的高低,人际吸引力高别人就会愿意接近你,接交你。怎样才能提高人际吸引力?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人际吸引力最重要的内容。为人要诚恳、诚实、可信、关怀、体谅,不要欺诈、古怪、恶意、做作、冷漠。同时要注意自身仪表修养,穿着整洁,饰品搭配 和谐,尽量保持外表的和谐;还要注意自己谈吐优雅,文明礼貌,不说粗话、脏话。

2、尊重他人,以诚相待,不要伤害别人。

3、及人所难,互相帮助。

4、倾听他人,适当表达自己。

5、掌握赞美与批评的技巧。

6、把握交往的尺度,交往要适度。

7、面对交往矛盾,学会自我调节。

4、学会自我暴露。自我暴露即在特定的人物面前展示自己的秘密。自我暴露的心理效应是可以获得他人好感,甚至将你视为知己。人们常说:“要想了解别人,首先就要让别人了解自己。”

5、不要炫耀自己。在与别人相处和谈话时,不要自我卖弄,夸夸其谈,专讲自己的成绩,从不讲自己的不足。炫耀自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从而拉开与别人的心理距离。

6、发现承认他人价值。黑格尔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身上闪光点,要学会发现或寻找他人身上值得赞扬的东西。承认他人价值,会给别人带来自信,同时会获得别人好感。

7、认真听取别人讲话。一个人越有水平,他在听别人讲话时就越认真、越专注。你这样做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他会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依赖的人,值得把心交给你的人。你的修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只要大家有意识地去做就一定会养成。

5.初三中考学生心理辅导讲座 篇五

江苏省丰县欢口初级中学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宋素玲

同学们,中考,对于人生来讲,是一件比较公平的事儿。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平平淡淡才是真,白云、海浪与我同在,明天的太阳更加灿烂。同学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大考之前既易放松,又易紧张焦虑,特别是中考前一周左右。在此,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

一、不要打破自己固有的学习规律,作息习惯,晚上忌熬夜

由于前段时间复习任务重,部分学生养成了开夜车的习惯,造成晚上思维敏捷白天精力反而不集中,使得最佳兴奋状态与中考时间不同步,这就可能影响考试成绩。因此考前一周应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一要使作息时间与中考时间同步,晚上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二要及时调整学习计划,重点放在老师明确指出并反复强调的内容和自己最薄弱的科目、经常出错的地方。因为这些科目潜力大,成绩提升的空间大。三要适当增加活动时间,适度放松。如听听音乐,以此开阔心胸,消除烦恼,改善大脑功能,还可以在晚饭后走出教室,散散步,融身于宜人的自然环境中,欣赏红花绿树,呼吸新鲜空气,眺望落日余晖,感受轻轻吹拂的晚风,使大脑增加吸收氧气,提高思维能力,保持一种愉快的心境。在此,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切忌参加运动量大、剧烈的体育活动,防止疲劳过度与意外伤害影响考试。四要在饮食上加强营养。如早上喝些稀饭,吃个鸡蛋,中午在家吃些炒菜、瘦肉等。晚上睡前喝袋奶等。以保证自己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五要注意行路安全。如上学、放学过路口一定要“一停二看三通过;宁等三分,不抢一秒”,路上行驶慢点。若真的受伤了,参加不了中考,就是成绩再好,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呀!

二、认识乐观、向上心态的重要性。

乐观-面对中考所带来的压力而采取的人生心态

向上-紧抓心中目标且付诸于行动并努力去实现

若说同学们此时的心情:坦然面对的有,满怀信心的有,焦虑害怕的有,心神不宁的有,毫不在意的也有。比如说焦虑吧,对于中考来说,适度焦虑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促进成绩的提高。但对一些同学来说,由于过多考虑家长的希望、老师的期待、亲朋的关心,个人的理想、同学的议论等往往造成焦虑过度,复习中心烦,学不下去。不过,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不管你是哪一种心境,中考作为一种制度,一种向高一级学府选拔人才的制度,她决不会因为咱们的喜、怒、哀、乐、愁而停止中考或取消中考。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中考难道不是咱们每一个同学期盼已久的吗?三年的初中生活,三年的勤学苦练,三年的知识积累,等的就是这一天,盼的也是这一天。三年磨一剑呀!而中考就是所有同学“亮剑”的一个公平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可以尽情而挥洒自如的展现自己的知识、才华、能力,何乐而不为!

三、带着希望启航

亚历山大帝远征波斯时,把一切财富全抛下,他的大臣很奇怪的问:“我尊敬的陛下,你把所有这些都抛下了。你带着什么启航呢?”亚历山大帝微微一笑说:“我带着希望启航。”大臣听后思索片刻,豁然开朗。说道“就让我也带着希望,和您一起启航吧!”听到这里,同学们能理解亚历山大帝和他的臣子们所说的“希望”吗?希望在,那么因希望而产生的信心就在,而信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思想基础,是发挥最大潜力的秘密武器。中考在某种程度上是毅力的较量,是心理承受能力的较量,成功往往偏爱那些有必胜信念、具有藐视一切的气概、以胜利者的心态步入考场的同学。你如同一名即将冲上战场的战士,要用勇往直前、夺取胜利的信念来驱赶心灵深处的自卑与失败情绪。一要相信自己九年寒窗苦读的知识积淀,在体内已经埋下一颗成功的种子。中考试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自己学过的内容,中考各种题型平日都多次练过,只要能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得到充分发挥,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二要认识到,中考不仅仅是所学知识多与少的较量,也是信心、竞技状态、能力的较量。“两军相遇勇者胜”,差不多的水平,有的考不好,有的超常发挥。而这“勇”和“超常发挥”就是来源于心中的自信。所以,更希望同学们充满自信,抛开心中的杂念和不安,也带着自己的希望启航!,因为中考是我们的第一个转折点,把握住,你会更精彩!下面我將分类给大家介绍一些调节心理、应对考试的知识。

(一)、中考前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

中考临近,大家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由于小学升初中不需要入学考试,中考,是学生们一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大考,其重要性不亚于高考。中考,是一种国家行为选拔性考试,也是一种分流性考试。考生最终将进入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从某种意义讲,可以决定大多数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随着中考进入倒计时,考前紧张繁忙的复习,社会上对考试的关注、学校临考前异常氛围、家庭临考前的紧张空气,同学之间相互情绪感染,一切的一切,使得面临中考的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学习和生活方式上产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如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充足的自信、稳定的情绪、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的调整等,有利于大家正常发挥,取得预期考试效果;同时,也有的变化表现为消极的,如缺乏自信,产生焦虑和不安、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甚至恐惧,这样,对考试将产生负面影响,影响考试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从历年中考情况看,中考前及考期,学生出现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表现症状也带有一致性、共同性。有的人认为,变化主要指学业有障碍者或学业不良者,其实,学业优秀和学业中等水平的学生也同样出现考前心理和生理变化。区别只在考试动机强弱、情绪症状的程度差别上。总的来说,出现变化是正常的,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压力感。我们把这称为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初三阶段,随着中考的临近,大家会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大家都会你追我赶,于是同学们会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自己必须学会缓解心理压力。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中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大家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首先认识到,随着中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 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中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二)、增强中考心理适应的七种方法

1、增强学习实力

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保证考试充分发挥。中考前,查漏补缺,建立知识的体系和网络,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掌握中考的要求,来强化自己的学习实力,这都有助于强化中考的信心。

2、不打疲劳战术

据调查,不少考生都在挑灯夜战。相当多的人夜里12点以后睡觉,搞得筋疲力尽。有些考生上午第二节课就无精打采,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觉。疲劳战术使他们陷入心情烦躁的状态之中,从而影响中考的信心。有的打疲劳战术的考生叹息到:中考与我无缘。考生学会打效率战,不打时间战,有节奏有规律地起居与复习,有利于精力充沛,有利于增强信心。

3、中考目标适当

每个考生相对自己而言都有相对优势的学科与相对弱势的学科。考生要强化优势学科,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并靠它拿高分。弥补弱势学科,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小步子前进,一步一步来提高弱势学科的实力,从而强化自己考试的信心。考生可根据自己模拟考试的成绩(正常发挥的条件下)来确定自己中考的期待值。考生把中考目标定位过高,就会增加考试焦虑,降低信心,考生若把考试目标定位过低,影响潜能的发挥。

4、学会自我微笑

人在充满信心时,满面春风,面带微笑。笑是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快乐的表现,笑和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是和人的自信相互促进,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信心增强。考生经常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

5、积极自我暗示

暗示能改变自己的信心。积极暗示能提高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考生在中考前应尽量避免消极暗示的影响。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积极暗示强化信心,例如,在考试前与考试中默念:“我一定能中考成功!”“我有实力”,“我能行”。

6、走路挺胸抬头

人的姿势与步伐是和人内心体验有密切关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定有力。考生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有力,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信心。

(三)、考试策略与技巧

有许多考生虽然平时成绩优秀,可正是优秀的他(她)却意外的考砸了,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的掌握考试的策略与技巧。考试的策略与技巧直接关系到考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发挥,下面介绍一些考试策略与技巧:

1、按时进场,平心静气。

2、认真了解考试说明和注意事项。认真听监考老师宣读考场规则,试卷发下来后不要忙于做题,应检查你的试卷有无漏页、空页,认真填好各项规定。

3、答题顺序以有利于心态稳定为准。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稳扎稳打。

4、合理的安排时间。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自己要时刻意识到,与其花十分钟去攻克一道分值为一分的选择题,不如花十分钟去攻克一道分值为十五分的大题。时间的分配只是一个大致的整体安排,没有必要精确到一分一秒,最后别忘了留出检查的时间。

5、只要不扣分,尝试回答所有的问题,不要留下空白题。

6、考完一门课程,不要与同学对答案,尽量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考试只是一种检验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而不是结果。每一位考生一定要端正思想认识,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了,就无怨无悔。在平时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做好考试心理准备,掌握考试策略和技巧,就一定会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四)、考前注意事项 1.合理饮食

多吃些新鲜可口、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绝对不要吃海鲜,避免闹肚子。要多吃能够增强记忆力的食物,如卷心菜、大豆制品、牛奶、鲜鱼、蛋黄、木耳、杏等。要注意适时休息,养足体力,不搞剧烈运动,以静为主。但可以散散步、做做体操、打打乒乓球、羽毛球,或听听轻音乐,放松一下神经。但严禁剧烈运动,避免出汗受凉引起感冒甚至发生意外伤害影响中考。也不要参加社交活动,不走亲访友,确保身体健康和情绪稳定。2.合理睡眠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中大脑的兴奋期和抑制期是呈波浪形的,即一段时间的兴奋期之后,必然是相对的抑制期。显然,如果中考时间在我们大脑的兴奋期,那是再好不过的;反之,考试时间正好处在我们大脑的抑制期,那就糟糕了。事实上,平时我们同学中有不少这种现象,夜越深,大脑越兴奋,第二天上午头脑昏昏沉沉,即大脑处于抑制期,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中考,因为中考时间是在上午9点到11点左右。因此,我们在中考前几天就应调整好作息时间,晚上九点半睡,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起床,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左右睡上一觉,如此调节生物钟,让我们大脑的兴奋期与中考时间同步,这样,我们就等于提前进入了角色,有利于考试时水平的正常发挥。另外,睡前不要喝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饮品,防止因大脑兴奋而引起失眠,更不必要想着失眠这件事,全身放松,思想宁静,不必要刻意多睡眠。

3.充分熟悉考场环境

比如厕所、水房、考场的位置,使自己迅速适应考试环境。4.带好各种考试用品

对单检查一遍,铅笔、钢笔、圆珠笔、水笔至少带两杆,橡皮、圆规、三角板、量角器、手表、凉开水等,特别是准考证和学籍卡必须带齐,请同学们和家长务必像保存存折那样保存好准考证和学籍卡,千万别丢了,还要详细看准考证上的内容。万一真的忘了,也别慌张,找送考的领导和老师解决。另外,根据天气,要备好雨具等用品。

(五)、考前轻松心理按摩

如果说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考生考好的硬件,那么考生在考前以及考试时心态的平衡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因此考生与家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减压疗法,使考生在考前心理放松,心态平稳,恢复到正常的身心状态,下面介绍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些食物有直接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可以提高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思维敏捷、精力集中。如草莓、洋葱头、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胡萝卜有助于提高记忆力;海产品可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2、运动减压法

科学地安排生活,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课余时间考生可以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傍晚锻炼比早晨锻炼更有利于消除疲劳。

3、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考生学会自我调适,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热水澡,与家长、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等等。

4、环境减压法

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够压抑和紧张了,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积极地进行亲子沟通,如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多聊天、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孩子而不能以打击或施压等方式鞭策其努力学习。

5、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所以保证考生有足够的睡眠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如何改善考生的睡眠呢?首先家庭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其次针对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考生应进行多时段的睡眠。

6、过渡减压法

通常学校与家庭都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使考生有充沛的精力应试。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一些考生和家长都认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式来缓解压力。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方案 篇六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贯彻学校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我校决定对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二、活动时间: 11月23日15:30—17:20

三、活动地点:一年级教室

四、参加人员:全体学生和各班班主任

五、主持人:徐主任

六、主 讲:康倩老师

七、活动要求:

1、要求各班同学,准时参加讲座,不得无故缺席。

2、各班应到学生由班长指挥有序进入会场,不得大声喧哗。

3、在讲座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聆听和思考。

太坪完小

7.中学生心理咨询讲座 篇七

一、研究缘起

Weis教授早期主要关注美国经济、社会变迁与工人阶级的教育、日常生活, 其《工人阶级没有工作》 (Working Class without Work) 与《阶级再联合》 (Class Reunion) 运用民族志主要探讨美国经济“去工业化时期”失去工作的白人产业工人阶级是如何将自身重塑为一个新的群体的, 在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在, 她将焦点由底层阶级转向社会中的特权阶级, 这并不意味着她不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相反, 要更好地理解社会再生产的运作机制, 必须同时关注社会优势阶级的教育经历、阶级文化, 探究他们是如何维持自身的优势地位及权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她之所以选择大学录取过程进行研究, 是因为这一过程非常具有代表性,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既不同于中国的“一考定终身”, 也有不同于欧洲的特点。申请者除了参加考试外, 还要准备一系列材料, 通常需要花费两年的时间。大学录取是对学生档案材料和考试成绩的综合审核, 有些学校会要求学生有课外活动与社会服务的经历。有的学者把被大学录取称为“神圣的时刻”。美国高等学校的排名不仅仅是对其研究能力的评估, 还是家长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 而且学校社会声誉也至关重要。

此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美国社会结构及高等教育都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一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 亦即全球经济结构与美国国内经济的变化。二是, 目前美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期, 50% 以上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与此同时, 高等教育的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就业门槛相对提高, 对社会的中上阶级来说, 其子女只有进入特定的精英高校, 才能跻身于社会的中上阶级。另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时期,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 美国高校招生已从地方性或国内竞争变为国际性竞争, 这对美国本土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所以美国高等教育入学的竞争已进入全球化时代, 这给传统意义上的中上阶级带来巨大的压力, 他们迫切地渴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精英大学, 延续自身的阶级身份与地位。

所以, 她认为美国社会的变化使整个社会的各个阶级都有一种焦虑感, 包括以白人为主的富裕的中上阶级。他们需要动用所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 通过复杂的高校申请过程, 帮助子女进入美国的精英大学, 从而维持自身中上阶级的社会地位。从社会学意义上讲, 大学录取过程与阶级生成过程紧密相联。因此, 考察美国社会优势阶级面对社会变迁时如何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子女进入顶尖大学, 是探究美国中上阶级文化、教育与再生产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二、研究方法

许多学者除了会用马克思阶级分析模式进行研究外, 还常常会运用田野研究或民族志的方法,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探究阶级形成的过程, 如保罗·威利斯 (Paul Willis, 也参与了此次讲座) 的著名研究, 不过Weis教授的研究对象集中在社会中上阶级。她将研究采用的方法论命名为“双焦点”, 一方面聚焦于社会结构, 另一方面通过田野研究与民族志的方法聚焦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 她强调应运用动态的视角理解社会结构, 这是她不同于Willis教授的地方, 并指出当时Willis教授研究的英国社会相对比较稳定, 主要从静态层面诠释社会结构。

Weis教授的这项研究持续两年时间, 进行多点民族志的调查, 选取三所学校作为其研究地点:一是一所位于郊区的、富裕的公立高中——坎农代尔 (Cannondale) ;二是一所男女生同校的私立学校——马修斯学校 (Matthews Academy) , 学生主要来自富裕的白人家庭及上层移民家庭;三是男女生同校的马修斯学校和一所女子学校——布拉德福学校 (Bradford Academy) , 选取其中低收入的、处于社会中下阶级的学生进行研究, 对他们进行两年追踪研究, 从中学一直到他们进入高校。

在“双焦点”方法论的指导下, 她的研究聚焦于结构和生活层面。在结构层面, 有三个方面的研究背景: 一是美国在国际经济地位上的变化, 亦即全球经济结构与美国国内经济的变化。二是高等教育中学校分层与阶级生成间关系的变化。由于高校分层发生很大变化, 对社会的中上阶层来说, 只有进入特定的精英高校, 才能跻身于社会的中上阶层。三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美国高校招生已经从地方性或国内竞争成为国际性竞争。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 伦比亚大学等传统的常青藤大学, 在过去, 哈佛主要在美国东北部招生, 特别是波士顿地区, 耶鲁大学主要在波士顿以南地区招生, 哥伦比亚大学主要在纽约地区招生, 普林斯顿大学主要在南方及其附近地区招生, 这种招生的地区性比较明显, 但现在均变为全球招生。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背景是教育的扩张未必会带来教育机会的扩大或是教育机会的平等。一种现象称为“最大化维持不平等” (MMI) , 即只有当上一阶层将某一层次的教育完全占有之后, 这一层次的教育才会对下一阶层开放。另一种现象称为“有效维持的不平等” (EFI) 。纵使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各阶层的人都能够大学毕业, 但在高等教育内部却发生质的分化。例如, 之前只要学生大学本科毕业后, 就能保证进入中产阶层, 现在却由于高等教育机构的严重分化, 为了进行有效的区分, 不同阶层的人进入不同类型的高校, 从而决定其最后的社会位置。

Weis教授主要关注美国社会的中上阶级面对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变化是如何采取措施维持自身的优势地位的, 秉持其一贯的研究思路, 将教育过程与阶级形成、再生产过程联系起来, 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再生产理论、结构与能动性关系的认识。

三、研究发现

Weis教授在此次讲座中着重介绍家长是如何积极参与子女的大学申请过程的。苏珊和罗伯特是其中的两位受访者, 他们是欧洲移民。起初, 他们认为申请美国高校, 考试是最重要的, 并未意识到申请过程中需要很多细微的技巧, 之后他们才逐渐意识到参与课外活动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这个过程极具竞争性。家长一般会先送子女参加课外活动与社会服务, 再宣传子女所做的具体事情, 这是一种竞争策略。由此可以看出, 这种进入精英高校的竞争在生活层面是非常细微而激烈的。同时, 仅仅参加这些活动远远不够, 做完之后必须有效地把它们写入高校的申请材料中, 表达出参与活动的过程所得到的收获及其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尽管中学校方认为申请大学的过程不可控制, 但家长则理解为这是他们可以控制的过程, 通过种种策略, 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以及各方面资本, 对申请大学的过程进行积极干预, 以确保自己的子女能够脱颖而出, 顺利进入精英高校。如果一个学生申请二三十所的高校, 他们的家长可能需要去每所高校进行实地考察, 根据每所学校的不同要求, 决定其子女是否适合申请该所学校, 如果适合的话, 便要根据学校的特别偏好, 个性化地准备申请材料。美国高校对申请者通常会做出三种答复:接收、拒绝或是进入等待名单。这种机制让整个大学的申请过程变得更加繁杂。如果一个学生被五到十所高校接收, 在被接收之后, 各个高校会组织“录取学生开放日”, 家长将需要再次去这些高校进行考察与比较。然而, 这种从最初精心的准备过程, 到家长运用他们各种各样的资本、资源卷入学生的大学申请过程, 已经成为精英私立中学的典型, 成为标准化的过程。

四、女性在新阶级生成中的关键性作用

性别视角对新中产阶级生成会有什么影响, 女性会发挥哪些作用, 这些也是Weis教授的一项研究。她从性别的角度, 研究了新阶级生成过程中教育与性别的直接作用关系, 认为在新的中产阶级生成过程中, 性别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子女能够跻身于精英高校,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母亲施加的控制。母亲不但会激活她们自己的文化、社会和经济资本, 以在高等教育招生过程中创造“区别”, 而且通常还会有意地控制整个过程, 试图选择性地参与招生过程。在这新阶级生成的过程中, 女性处于中心地位, 通过女性的大量工作与积极投入子女申请大学的过程, 实现新阶级的定位。这与传统研究中以男性为中心, 女性仅仅是性别身份建构的参照物不同, 在新的中上阶级生成的过程中, 女性占有中心地位, 男性只是配合的角色, 整个申请大学过程的操纵是由女性完成的。

然而, 有很多女性学者并不同意她的观点, 认为参与申请大学过程只是女性家务劳动的一部分, 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女主内”没有分别。但Weis教授认为这有根本性的区别, 因为传统的家务劳动不会生成新的阶级。根据Weis教授的观察, 女性在新的中产阶级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问题探讨

在此次讲座的提问环节, 在座学生及Weis教授、Willis教授和杜亮副教授对众多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与观点碰撞。如有学生提出, 黑人与白人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是否是公平的?对此, Weis教授认为, 一些有色人种最后的去向也非常好, 他们进入精英高校的机制与之前提到的过程有所不同, 但其种族因素本身对他们进入高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此外, Willis教授提出,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制度完全不同, 中国的高考分数是唯一的入学指标, 而美国的档案审核制则需要各种各样课外活动、社会服务的经历证明, 这需要有大量的投入, 而中国的高考分数与资本的投入没有很大关联。杜亮副教授则认为, 我国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存在明显且公开的分层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 如果无法进入好的小学, 则无法进入好的中学, 进而就无法进入好的大学, 因此, 大量的课外特长因素被卷入其中。

师生研讨的另一个问题则是为何中学校方并不支持家长卷入学生申请大学的过程。Willis教授认为, 美国的精英高校大多是私立学校, 这些高校需要社会中上阶级的进入, 保持其高校的学术声誉, 所以高校招生非常复杂, 一方面要确保有足够的社会优势阶级, 从而维持与该阶级的关系, 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社会中一些最聪明的人进入, 成为未来的社会精英。在这个过程中, 种族因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高校招收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学生, 其实, 这也是推动种族多元化的过程。

上一篇:gmp认证所需档案下一篇:中学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