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2024-08-19

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精选11篇)

1.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篇一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刍议

(王海婧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在当前职业院校教育中,英语教学越来越表现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能熟练应用英语并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性课题。本文指明了当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制约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发展的因素,最后就如何改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型、理论型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转化。英语能力在人才素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英语同计算机、汽车一样成为现代化人才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因此,我们必须从时代和国际竞争需要的高度来认识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采取各种对策努力提高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水平。

一、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英语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当前许多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情势堪忧,大都面临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不理想等状况。

(一)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显示:在职业院校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基础尚可,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职业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比统计的情况更严峻,在简

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

(二)缺乏学习英语内在动力

由于职业院校教学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干好工作,对于现在生产技术飞速发展情况下,对技术人才在英语上的要求不了解,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因而造成对英语学习的误解。

(三)英语学习存在腻烦心理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而对英语学习的惧怕,又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上沉重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制约英语教学发展的因素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快速发展提高,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教学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色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普遍使用单一的教学内容,英语教育没有自己的特色,所用教材基本上是大学英语的压缩版。用这些教材教育出来的学生,即使通过了四级考试,步入社会后在英语应用方面仍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人才英语能力的需求。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实用为主、突出应用的英语教学才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英语学习,既要打好语言基础,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和工作需求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没有跟上时代发展

时代在不断发展,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却基本上没有改变,仍处于传统的以应付过级考试为核心的阶段,大多数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使用的主要是词汇、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师普遍缺乏综合运用多种英语教学法从事教学的能力。在教学中存在重词汇质量、轻数量,重精读、轻泛读,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应试教学、轻素质培养等现象。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只能是满堂灌、忽视学生的个性,缺乏实践体验和巩固、缺乏师生互动,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考核没有起到真正作用

目前,职业院校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手段依然是书面考试,卷面成绩就是学生水平的惟一检验标准。这种考核标准虽具有评分标准简洁易掌握、费时费力少、前后比较效应性强等优点,但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实践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恰如其分的测试并获取合乎实际能力的相关指标。因此,这种考核手段往往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以模仿、重复和死记硬背为主,不能起到考察英语教学效果、促进英语教学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环境没有形成学习氛围

英语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在一定语言使用区域中或一定的语境下,人们通过口语、书面语相互交际而经常使用某种语言,这种语言就易于被人们所掌握。而目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不注意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除了在课堂上有些英语气氛外,其他时间全部是汉语环境。由于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加上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学习效果始终差强人意。

三、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对策

针对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弊端,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一)改革英语教学内容

传统的英语教材偏重于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课后的大量习题练习,忽略了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词汇结构和语义结构体系反映了该语言认知世界的方法,同时也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集中体现着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等文化信息,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英语的实际应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英语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具备专业的实用英语会话、翻译和交流等能力,满足社会实践需要。所以,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增加专业英语内容,增加英语文化知识和应用文写作、听说会话、阅读翻译、专业实践等方面英语的教学。

(二)加强英语实践练习

英语是一种实用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语句语法、英语文化知识等系统英语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和巩固,并通过亲身感受从内心获得新的体验和真切的领悟,使理性认识得以运用和升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英语素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要注重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专业实践中的英语实践练习,让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涉外单位实践,参加力所能及的相关涉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三)丰富教学方法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型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学相长的基本规律,所以教学往往是劳而无功。要提高学习效果,就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模

式和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讲练结合、课堂讨论、情景教学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既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能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要大力提倡教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多媒体网络语言教学实验室,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整合丰富的多媒体外语学习资源,提供传统语言视听教室无法达到的功能,实现因材施教、师生互动、动态学习、群组交流等特色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形象性、现场感和生活化,大大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元考核标准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现代考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目的,摒弃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检测、轻督导,以识记书本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为考评标准的旧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运用英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能力。考试内容要全面,应重视对学生全面语言技能的考核,避免纯知识性的考核。其次,成绩的考评要多元化,力求客观、准确、科学。考试形式应包括考试与考察、口试与笔试、开卷与闭卷、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考场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等多种方式。逐渐推行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单项分级考核和综合文化素养的社会交际能力考核制度,使学生真正具备英语素养,能够运用英语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进行社会交流和社会实践。

(五)营造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仅靠课堂学习远远不够,因此,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英语教学环境的构建。一是加强课堂英语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民族文

化、社会历史和社会背景等内容的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等英语电教手段,积极构建英语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改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氛围。二是积极构建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开辟外语园地板报栏,常设英语角,定期组织外籍教师讲座报告,开展英语文化沙龙,定期举办英语演讲、辩论、小品演出、论文比赛等活动,组建各种英语兴趣团体开展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和专题活动,结合专业设置与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英语实践基地等。通过以上各种方法手段,多方营造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英语文化环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元旭.大学英语教改探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2]何林,王庆光.试论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王建华.浅议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

2.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篇二

关键词:工作过程,语文教学,企业

语文教学要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相结合, 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深入了解专业、了解企业的基础之上, 进行大刀阔斧地教学改革。笔者认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以某物业公司为业主办理入住手续这一工作情境为例, 对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语文教学体系, 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授课的过程中, 完全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托。因此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深入了解专业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要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 首先要实施分专业教学。分专业教学即某名语文教师固定对应某几个专业进行教学。这教学的过程中, 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更要深入了解专业。

深入了解专业并不要求语文教师去学习专业知识, 而是要多与专业教师沟通, 了解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领域, 就业岗位。根据不同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 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使语文教学首先与专业对接, 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

2.深入了解企业

多数专业教师都参加过企业实践, 方式有到企业挂职、到企业兼职等, 但语文教师大部分都只是闭门造车, 很少有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原因有很多, 或者是因为企业不需要, 或者是学校对语文教师参与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 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因此, 语文教师也要大胆的走出去, 根据所教授课程班级所对应的专业就业领域, 查找相关企业, 并以调研、兼职等方式, 到企业去, 了解企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然后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途径

1.突破教材框架, 按照工作过程中的典型情境设计教学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重组, 不是简单地按照大纲、教材实施教学, 而是整合课程资源, 按照工作过程的典型情境设计教学内容。

以某物业公司为业主办理业主入住手续这一工作情境为例, 其中包括前期准备、入住现场、入住后续等工作环节。在这些工作环节中, 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如下表:

结合表中语文能力需求情况, 语文教师要在基于教材基础之上, 以企业实际工作实例、应用文范本为依托, 增加如下教学内容:

应用文写作知识:计划、通知、慰问信、申请书、保证书、总结、报告等;

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普通话、倾听、交谈、介绍、接待等。

除此之外, 还要在讲授这些内容的过程中, 适时进行职业礼仪、职业道德渗透,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创造职业情境,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都是以知识讲授为本位, 课堂上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 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和能力发展, 束缚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创作能力。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 创设了与职业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学过程, 换句话说, 就是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 变成身临其境的工作过程, 把学生变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而教师则主要借助实际工作场景的再现, 或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际工作情境, 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最终实现学一点, 会一点, 用一点的目的。

如在讲解“计划”这一应用文文体时, 如果还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老师讲解文体常识, 学生制定一份计划的方式, 课程不但会凸显枯燥, 而且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如果把“计划”融入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去, 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如上表所示, 物业公司在为业主办理入住时, 不仅需要掌握计划的写法, 而且要掌握通知、慰问信、总结、报告等多种文体的写法。为此, 可以为学生创设这一工作情境。

第一, 结合专业、企业

这一环节要与企业、专业结合起来。请专业教师或者是企业的工作人员首先介绍办理入住手续的工作流程, 并以到企业参观或者录像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第二, 创设情境

教师要把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成员分别扮演物业管理员、前台接待员、业主等角色, 并分别进行角色互换, 这就要求每小组成员都要准备办理入住所需的所有文件资料。

第三, 确定任务

组织学生到企业调研、到图书馆或网站查询相关资料, 初步了解《入住工作计划安排表》、《入住通知书》、《关于办理入住手续的通知》、《致广大业主的慰问信》等文件的写作格式与技巧, 并制定这些文件。同时了解在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第四, 实践演练

演练前, 教师要进一步明确任务——采用普通话交流、注意礼貌礼节, 然后根据角色进行实践演练, 并进行互换。

第五, 归纳总结

模拟演练之后, 教师要及时对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讲评, 明确计划、通知、总结、报告等文体的写作格式、要求、技巧, 并介绍普通话、交谈、倾听、拜访、接待等口语表达技巧。

采用这种方式, 虽然耗时较长, 但是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极强, 使同学们不但掌握了计划的正确写法, 而且掌握了总结、通知等其他应用文知识, 并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能力为核心, 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在现行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中, 往往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试卷考试方式进行, 但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对学生的能力做出正确、客观、全面的判断。因此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 改革传统的以客观试题为主的单一的考核知识的评价体系, 建立能够全面描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 即以职业实践所需的能力为起点,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种因素, 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行为的改变、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情况等列入考核评价范围。

如在办理入住这一工作情景中, 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 办理入住所需应用文的掌握程度; (2) 普通话等口语技巧运用程度; (3) 自学能力; (4) 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5) 学习态度。

针对上述方面的内容,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给出适当的评价。以此来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知识理解深度、实际应用、组织协调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以上笔者仅针对某物业公司办理入住这一工作情境, 探讨了职业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 其他项目的教学可以参照这一项目的教学步骤实施。

实践证明, 采取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是培养学生语文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不但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常雅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空中乘务》课程改革初探”.商场现代化, 2010年14期.

3.关于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 语文 教研 人文素养

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是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掌握一门特定的应用技术是其日常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明确的方向目标指引下,从事职教事业的人们正在全力奋斗着,业已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实用人才。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要与现实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实用、被社会所欢迎。因此,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与现实生活贴近,与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很好地契合。

1. 职业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随着高考逐年扩招、录取线降低,成绩凑合、想上大学的学生都有学可上,成绩实在差的就选择那些不断创办着的高职院校。

毋庸讳言,近年来录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上说,在知识水平、品德修养、文明礼貌、合作精神、为人处事、思想意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不少学生差得令人惊讶。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突出地表现为:知识断链,品德低劣,教育缺失,心理扭曲,行为乖戾,不服管理;近一半的学生厌恶学习,不求上进,排斥教育;不具备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与人文素养。他们在中学甚至在小学时就开始不好好学习,不服从管教,被家长溺爱、放纵、庇护,有的学生在初中已有打骂老师的经历,家长管不了了,学校不能开除,老师不敢管理。想想看,这样的学生会是啥样的?这类学生的绝大部分不可能参加高考,不可能考上大学,只能来到不需要分数或只要可怜分数的职业院校。2011年高职大专录取线160分,每科不到23分,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了。而五年制高职大专和中专则不需要分数,结果,考不上高中的、完不成初中学业的甚至上完小学就不念书了的都录进来了。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怎么办?我们职教工作者在教给他们必要的基本技能的基础前提下,必须教育学生学做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否则有再高的知识技能也没用。

就职业教育来说,是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时候了。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校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很有限的,只是从事某种职业最基本的基础与技能。他们必须在与实践结合当中印证应用所学的同时学习掌握胜任本职工作的科学知识,探索并掌握新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向前辈和同事学习请教,而以他们目前在校的人文素养状况看,想做到有效的人际沟通都很难。因此,他们入校后更重要的课程是:学会融入集体,与人和谐相处;学会如何向别人学习,懂得怎样处世为人。至于毕业后的技术应用能力,那要假以时日,从前辈那里在实践活动中一点点获取。我认为,要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让人喜欢给他传帮带,给他迅速成长的机会,最重要的是看他的人品、德行、人文素养的优劣高下。

2. 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按照原有的思路,职业院校的学生到毕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的熟练的技术工作者了,但是,我们提出的教育培养目标与我们的教育实际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尤其在文明、伦理、品德、人性教育方面,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有大量的功课要做!

我认为,目前对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应该比传授知识理论更为重要,有必要使人文素养的培養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以实现“先学做人,然后成才”的教育理念。人文素养的提高造就,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抑或先于道德品行的培养。具备相当的人文素养才能理解体会道德品质的内涵、懂得立德的重要。对于毫无人文素养的人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岂不是过于苛刻了吗?因此,知识积累、品德培养、智力发展、能力提高都应以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前提。

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亟待提高,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是对职业教育的负责。作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我觉得在职教各学科中,语文课最适宜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它不像理科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也不像政治、法律、德育等学科的直接说教,语文教学可以凭借教材所选经典篇章本身所凝聚的深厚的人文素养为依托,通过诗、词、曲、赋、文章等丰富多彩的样式吸引学生,千方百计使学生沉浸于浓浓的人类文明的积淀中,吮吸人文素养的乳汁,得到浸润、陶冶、领悟,寓人文素养教育于生动、有趣、无形之中,收效于潜移默化。

3. 语文课是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理想载体

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有利于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即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灌输人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条件,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的文化内容、主观的情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质、正确的号召等功能都能在教学中融入并贯彻人文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做这方面的努力。而这样的努力应该可以成为那些成长过程中尚欠缺诸多原素的青少年最大的收益,我期盼这种收益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你觉得这样是不是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呢?

语文课在落实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很自然地渗透人文素养,诱导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欣赏人性美、人情美、人文美、自然美、生命价值美、高尚品德美。在语文教师深入浅出的评析中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感悟、感化的基础上成为自觉追求的动力,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在语文丰厚的文化营养中健全、发展;在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不仅能获得语文知识还会变得很有教养、富有同情心,成为明伦理、辨是非、重责任的一代,真正成为我们党和社会需要且倚重的优秀接班人。如此,我们职业教育者或许就可以从教学的挫败感中走出来,享受成功教育的乐趣,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4. 语文教师要做人文素养的传播者

教师的学识、修养、道德、人格乃至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影响他们一生人格的形成。选择了育人职业的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人文情怀与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和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时时刻刻注意创设饱满浓郁的人文环境氛围,使学生沐浴其中,得到感染陶冶,祛除思想杂质,获得品德美玉。为此,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自我,高屋建瓴,站在课堂就是学生的标杆;所以,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用高尚的人格、丰富的文化修养教育感化学生。

5. 语文教学贯彻人文素养的途径

重视人文素养,能够培养独立人格,塑造完美人生。语文教学如何培养人文素养呢?凡“素养”的形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要寄希望于醍醐灌顶式的豁然开朗,不要急于求成,它适于“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教师须有亲和力,给学生一点自由度,不要把他们一下子看死,让他觉得你很重视他、尊重他。但是,一定要有把控课堂的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有能力处理好突发状况,使学生乐于接受、服从。自然会引发学生的尊重、敬仰,从而愿意跟老师学习、模仿。教师适时加以鼓励,肯定其点滴的进步,这样,灌输人文素养就水到渠成了!

语文教材独有的人文素养内涵,为进行品德素质教育提供了优于其他学科的有利条件,若能使语文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职业院校的学生一定会有很好的素质。

4.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思考论文 篇四

一、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人才,为社会企业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不仅如此,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这也关系到社会各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保证会计专业学生能够有效进行实践的重要前提。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开展的理念在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培养较为敏锐的洞察能力、社会反应能力以及认真的处事态度等。就当前的发展现状而言,下列几种因素的存在会影响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发展质量。主要有: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影响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情况、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类型的会计准则、不同类型的商业活动对会计的需求也不同以及职业院校本身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方式以及目标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际的教学工作质量。

二、当前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者的实践经验较为匮乏

在当前的教学情况下,许多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方面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工作,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发展。这种教育理念下,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型受到较大程度的束缚。许多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直接毕业之后加入教育事业中,因此会计教学工作者的实践经验较差。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依靠书本理论知识,缺乏现实的实践经验做支撑。

2.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国职业教育中,会计课程具有固定化的模式,导致其知识点狭隘,准则孤立,并且缺乏开放性和变通性,使得教学工作无法摆脱传统条条框框的限制。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者不能够较好的、完整的理解教学工作的宗旨和目标。在实际的会计实践教学工作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花费大部分的时间来学习会计,在经济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学习方面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但是在这种时间分配的情况下,会计专业的学生仍然会认为会计学习相对较难。

3.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方式创新程度差

目前,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是其实践教学工作的代表,同时也是应用教学工作的典型。过于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却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会计准则和道德教育工作,没有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发展。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工作者过于重视书本,在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按照课本的顺序开展教学,因此直到整个课程结束学生都可能无法对该课程有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更难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主要是在训练教室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缺乏实际的操作学习条件,同企业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实践教学方式创新程度差。

三、解决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的相关对策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决定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1.加强会计教学工作者的实践教学经验

职业院校在聘用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者的时候,应当综合考虑教学工作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工作水平。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工作者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不仅如此,职业院校管理工作者应当组织对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者开展培训工作,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者自己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2.提高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当前我们国家的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看来及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会计专业课程相对较为繁多,而且课程设置重复频率相对较大,这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重点突出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要重点突出初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当有效规划企业财务管理、审计、税务、成本会计、统计学等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同时也要不断的改进实训基地的质量,完善相关的教学设备,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材内容,摈弃古板的教学模式,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制作形式多样的课件,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中,还应当不断加强改进教学方法的强度,逐渐发现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目前的教学工作弊端,不断的改进和调整,从而提高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效果。教学工作者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便捷性,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来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依照现实情况来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论

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在不断的增多。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不断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模式。相关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强化教学目标的设定工作,提高教学工作有效性,制定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职业院校自身也要不断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依照职业院校内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情况来制定相关的实施措施。不断充实和完善必需的实训条件,引入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作为实训工具,创造与现代企业会计实务环境相符合的实训条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学习能力,改善相关的学习环境,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政府部门也要不断的提升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力度,改善当前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齐梅.促进辽宁省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1):120-122

[2]孙莉华.对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02):90-93

[3]郑婕.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之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45-48

[4]李香者,赖昆鹏.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03):120-127

[5]祖国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1+1”模式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98-104

5.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感悟 篇五

2016年11月26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济南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学院进行比赛。我作为一个观摩人员观看并听取了比赛的全过程。通过此次比赛感悟很深。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呢?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的方式

1.线上线下两种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网上自主学习,成为新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上公开课,微课,慕课。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网上学习,线下思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2.移动互联网融入学习。我们所存在的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移动终端,及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资源随时随地共享,相关App软件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便捷性。

3.三维模拟数字化教学,使教学更加简洁直观。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简单方便快捷的了解所学习的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更加直观的展示了产品的构造。

4.游戏引入相关教学。通过各种游戏,通关游戏,纸牌游戏。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学考评的变革,改变传统的学习考评方式考期末考的方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 阶段进行综合考评。这种考评更能体现学生综合学习的效果。信息化教学更加侧重学生的过程性考核。

6.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加强。通过手机APP。聊天软件等方式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能力。

7.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改变的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也会相应的提高。8.任务驱动导向改变以往教学方式。明确教学任务,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提高学习效率。

9.建立建设校园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给同学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的平台。10.运用翻转课堂课前发布任务,课上提出问题,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提高教学效率。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及课后总结。

6.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篇六

1管理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

实习教学管理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存在着非常强的稳定性,同时合理的实习教学秩序对整个实习教学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所以它和实习教学改革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习教学管理是实习教学改革的前提,而实习教学改革也是实习教学管理的目标,良好的实习教学管理能够为实习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它也可以保证改革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实习教学管理也给实习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它使得教学改革更加诱惑力,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管理更加的完善,因此,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将二者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必须要将其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创新。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科学化的教学管理。

2传道与授业之间的关系

实习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能够将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不断的加深和巩固,这样就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也能形成更加成熟的技能,另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教育,这样也就真正的达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在实习的过程中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对该专业未来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严格按照职业原则和要求来操作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环境更加的熟悉,找到美感,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的效果。所以在实习的时候,要将知识和实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职业院校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的技术能力,这是因为,只有更好的掌握相关的与实践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在实践当中更加轻松顺利的完成相关的操作内容,从而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发展和创新。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同时用相关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更好的`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以往实行的全天都是理论或者是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最好是可以采取理论教学结束之后立即就进行实践教学,这样也就实现了边学习理论知识,边练习实际的操作技能,从而真正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建设,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实习教学中,还要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是培养技能的关键,因此,职业院校的实习教学,要使实践活动紧密围绕相关理论知识展开,使理论知识获得坚实的实践基础,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拓展。

4实习与生产的关系

职业院校的实习教学一般都结合一定的生产工作任务进行。在完成一定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化训练,及实习教学不但要考虑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提高技能,同时也要看到在满足教学需要,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出的实习产品。既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又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5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心情愉悦,教与学都会事半功倍。早在一百年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梅奥就提出了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作态度及人际关系。因此一位有远见的教师管理模式因该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热爱实习,愿意实习,满意实习,开心实习。

6结论

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型实用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实习教学就成为了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实习教学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但是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职业院校在实习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来进行改进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让实习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7.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篇七

一、内容创新

(一) 教材选编要考虑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从入学成绩来看, 基本属于中学生当中的差等生, 其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欠缺。因此, 在选编高职《大学语文》教材时, 我们首先要考虑到这种实际状况。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为全国统一的大学本专科教材。这类教材的特点是:古典文学内容较多, 现代文内容不足;泛读作品较多, 缺少精美文章的精读;重视作品欣赏, 忽视了学生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等等。面对这样的教材, 学生会感到学习困难, 有畏难情绪, 久而久之, 会产生厌学现象, 导致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因此, 教材的选编一定要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关注焦点, 《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编办法应该是多考虑篇幅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和文章, 尤其应选编一些影视资料的作品。另外, 在能力培养方面, 教师应注重语言训练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将荣辱观、人生观、自强不息、自重自爱、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 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并兼顾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引导。

(二) 教学目标与观念应依照高职院校课程标准而大胆调整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征求意见稿) 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更新教学观念, 调整定位教学目标:高职大学语文教学, 为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 应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 体现出强烈的人文性;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中心,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的难度水平应介于本科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两者之间, 因为它包含了本科大学语文培养“人文素质” (人文性) 和中学语文培养“应用能力” (工具性) 的双重功能。因此, 高职大学语文既不能讲成大学语文的“作品导读课”, 也不能讲成类似中学语文的“高四语文课”。

(四) 教学内容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革

高职院校为争夺就业市场, 往往忽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 而片面强调技能培养。为培养合格的人才, 高职《大学语文》除了继续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写作等能力之外, 还要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以下的教学内容。

1. 将课文逐篇讲解的方式改为选取重点篇目深入讲解的方式。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一般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安排, 逐篇讲解课文。由于内容多, 时间紧, 教师不可能深入讲解每篇课文, 也使得学生感兴趣的许多问题不能展开, 只能一带而过, 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状况, 教师可以精选一部分篇目, 进行深入细致的全方位讲解, 包含文史哲相结合的综合讲解方式。教师还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 加入学生想了解的内容, 或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 这样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获得相关的文学知识。

2. 为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将教学内容分为精讲与泛读两部分。

泛读课文可以是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 也可以是同类作家的其他作品。这些作品是精讲课文的补充, 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这样既培养了所有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又可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望。

3. 加强名家名篇的赏析, 以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 不少文章的思想内容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寓意深远, 艺术独到, 在潜移默化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诗经》中对劳动人民的歌颂,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的关注国民性改造, 当代作家关注社会现实、干预社会现实的勇气和责任等等。学生在学习这些名篇的同时, 会对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 根据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改进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一切教学过程的落实最终都是要落脚到考评制度上来。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的是闭卷考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不得不死记硬背, 根本谈不上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阶段, 教师完全有能力和可能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在保证教学目标达到的前提下, 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考核方式, 比如可以采用口头面试法、开卷考试法、小论文形式、调查报告形式等, 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等等。这些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其中的几种, 规定好分数比例, 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性学习过程中来, 同时可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读、说、听、写等语言应用能力, 达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培养目的。

二、方法创新

创新性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把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过程与方法相结合, 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运作这一复杂过程的科学方法, 就是普通高中新增的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1]和《技术与设计2》[2]中所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所以, 它是一个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程序, 既包含具体技术———发现和明确问题、构思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方案、检测评价方案 (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改进优化方案和总结交流经验等技能技巧, 又包含一般技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是一个典型的技术设计过程。这一交织着具体技术和一般技术的设计过程, 也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因此, 要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 我们必须从选定教材、设计教案、实施教学、考试测评到优化教案、总结交流, 都要运用“以创新为核心”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通用技术的“技术设计”方法。

“技术设计”方法体现在教学实践中, 就是用神奇的技术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忽略了这点。因此, 我们要遵照实际情况, 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 采用鼓励学生朗诵、辩论及讨论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进行教学

如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形态, 对此, 教师可预先布置任务,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查找资料, 写成发言稿。上课时, 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后, 教师进行点评, 就能达到加深、增强记忆的效果。再如, 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之前,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音频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音乐, 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学习, 就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 还有一些课文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来完成, 这样可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并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积极使用电子白板辅助进行多媒体教学

目前, 高职院校中存在两种比较极端的教学方式, 一种是“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只能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 其教学效果比较受限;另一种是完全采用多媒体手段, 将文字内容全盘电子化, 变成文字教材的翻版, 这样也会使学生疲于应付不断闪烁的画面, 从而产生厌倦感, 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考虑将白板和多媒体课件结合使用, 将一些必要的资料和视频采用多媒体演示, 而常规的教学内容脱离多媒体, 以免造成学生的视疲劳,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 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

高职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 因此,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所以, 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给学生简单讲解名著名篇的特点, 最好留下悬念, 然后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 寻找答案, 课堂上再来讨论。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去阅读, 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还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

(四) 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

大学语文课程要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 如唐诗系列讲座, 或组织学生去省图书馆听讲座等;要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 如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 创办文学刊物等;要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如开展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 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或者是布置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问题, 写成报告, 课堂讨论。此外,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撰写个人简历, 并组织模拟求职会, 训练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必修基础课程,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然而, 根据近年来高职大学生在实践中对各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欠缺情况看, 显然没有达到综合效应的预期目标。因此, 《大学语文》的教学需要从技术角度出发, 运用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通用技术的“技术设计”方法去改进。本文从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两个方面阐述了高职《大学语文》的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

8.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教学 专业服务

职业院校以培养有一定管理经验技术人才,有一定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有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为专业服务成了职业院校的教学宗旨。作为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之一的语文又该如何为专业服务呢?

作为从我们上学就开始接触的语文课程,很多职业院校对此都不重视,有些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再加上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期就不怎么愿意在语文上多花时间。因此,语文在职业院校中一度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比如,我们学校机电专业就曾一度取消语文课程,认为学生只要学会技术就行。近些年,国家一再强调要加强国学教育,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创中国语文课。”把高校语文课列入国家文化发展的纲要中,这给困境中的语文课程注入了强心剂。

在语文课受到重视的环境下,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现在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甚至会出现有的学生连请假条都不会写的情况。对于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我们还像中学一样过多分析字、词、句、中心主题,势必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他们在中学已经学够了这些。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拓展外延,把文学与文化相结合。以人文精神为主线,把作家作品与作者的生平经历、认识信仰和思想品格等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受到作家崇高人格的熏陶,感受美,欣赏美,进而追求美。

在美的教育基础下,再根据相关专业的不同,进行教学内容的细化调整。比如,我们学校有学前教育专业,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应该都是从事幼儿教育的,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技能,要能说会唱会跳。他们开设的课程也很多,有钢琴、舞蹈、绘画,等等。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可根据其专业学习的特点与之相结合,通常笔者会采取下列一些方法:

1.重视课前十分钟,进行“说”的练习,内容由易至难。首先进行诗歌散文等美文朗读,要求读得清楚,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以此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这也是对新同学胆量的训练。每次选两个同学,每个月有学生进行评分,评出最佳者给奖励。一段时间之后,练习形式更换,可以讲故事、说新闻、自由演讲等。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不带材料并在说的过程中,带动全体同学参与,讲述者与听讲者双方可根据故事或新闻内容自由提问,让对方作答。这样,就不再是干巴巴的说与听,而是积极的互动。课前的这十分钟,完全以学生为主,既训练了学生自己动手搜查阅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自由演讲,更是对学生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化练习,这对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也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与学生所学的相关专业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读诗歌或优美的散文时,可请擅长钢琴的同学弹奏一曲,或请唱歌好的同学进行演唱。笔者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请一位同学上台弹奏李叔同的《送别》,全班同学伴唱,效果很是不错;在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画,上课前从中挑选出较佳者,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点评是否与课文所描写意境相符。这样,既触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又对其专业增加了一条练习途径。又如,在讲述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因为说明文内容简单,学习点主要是一些说明方法。因此,会提前布置一个练习,要求他们手工制作一个物品,然后在课堂上讲述制作过程,要求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结果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热烈,完全没有上说明文教学课的沉闷感。这种把语文课堂教学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方法,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两者相得益彰。

2.进行课堂小实践。在第二年的语文课堂中,不定期地举行一些小小的模拟教学活动。比如,用一些小故事、小儿歌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观摩视频教学,组织教案备课。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讲述,并组织互评活动,让学生对课堂教学能有一个更直接切身的体会,为以后真正走入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读名著,扩大阅读面,提高鉴赏能力。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把它安排在课外进行。每学期初要求学生选读一本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如《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等。每个阶段布置一些阅读问题,期末则要求学生写出读书报告,要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得抄袭。可以把它作为学期结束的一项考查内容。通过这样的阅读,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本解读能力和欣赏能力,这又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带领幼儿进行学习提供一个扎实的积淀。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引导他们观看一些风光纪录片,指导他们如何写解说词。之后也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每次组织一到两名学生进行景点解说,把语文课堂与专业相结合。

由于机电专业的学生以男生为主,男孩子个性跳脱、思维活跃,可组织他们进行一些思辨色彩较强的活动。比如,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者进行专题辩论,还可以增加一些历史方面的内容,使他们在严肃的专业学习中得到一些文化、思维方面的训练及熏陶。

“文无定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与时俱进,注入时代气息,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既有历史的厚重文化,又能贴近当下、贴近学生的实际;既能感受到大语文的美,又能促进专业的学习与把握,真正做到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两手抓,每一个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都应该为之努力。

9.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篇九

徐礼丰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是决定其人才培养是否成功,高职教育职能是否体现出其特色性的关键所在。因此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于构建高等职业院校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性进行了积极探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0.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篇十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力求开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局面。

调研数据表明,大赛确实较好地发挥了激励作用,在自身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全面促进教师和职业

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特别在提升参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持续发展方面效果显著。根据大赛发

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态势分析,可以认为统筹建设、分类比赛、加强研究是完善大赛制度的理性选择和基 本方向。

【关键词】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师发展;态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458x(2014)12—0084—06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 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 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 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为贯彻落

实这一精神,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 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引导 和促进机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自 2010年起,教育部牵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 学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五年来,在多个部门 的共同支持下,大赛在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 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 共同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 化教学大赛”。鉴于大赛对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 革创新的重大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大赛五年发展历 程的梳理及参赛教师相关情况调研数据分析,揭示大 赛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提高职业院校教师 水平的实际效果,分析大赛发展态势,提出进一步完 善大赛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大赛发展历程 1.大赛缘起与轨迹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由扩大规模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2009年11月,教 育部在辽宁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 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会 议首次提出了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倡 议。出席该次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讲话中强 调,加快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快信 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三是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 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而倡议 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就是要通过赛事 制度化的竞赛机构,整合建设功能、彰显建设成效,其根本宗旨是为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 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 化教学水平。

2010年12月11日,首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

息化教学大赛在沈阳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3个地 区的256名教师参加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 设计的语文、数学、土木水利类专业、加工制造类专 业、信息技术类专业等共10个组别的比赛。至2014 年,大赛分别在沈阳(前两届)和南京(后三届)连 续举办5届,共有约4764名职业院校教师、2642件 84 DOI:10.13541/j.cnki.chinade.2014.12.0182 0 1 4 年 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作品参加比赛。五年来,大赛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理念 先进、特色鲜明、思路创新的优秀作品,多角度、多 层次、多方位呈现信息技术在优化职业教育教学中的 优势。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以其独特的推 广应用价值、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受到广大专家和 教师的高度评价,为全面推动实践性教学过程与信息 技术的融合提供了范例。2.赛项设置变化

为突出大赛的导向性和公平性,引导和满足职业

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顺应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合理 诉求,五年来,大赛组委会在比赛范围、比赛项目、比赛内容、评审方式和评分指标等方面,坚持采取动 态调整机制,促进大赛走上不断优化的道路。作为首 次试点,2010年确定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 软件赛项,设定语文、数学、加工制造、土木水利、信息技术5个重点组别;2011年起,新增信息化实 训项目,突出职业院校实训教学转向虚拟环境与实体 环境的融合,并在大赛期间增设专家报告;2012年 起,将高职院校纳入大赛范围,促进了中高职教学改 革一体化衔接的进程;2013年新增高职组网络课程 赛项,引导职业院校教师更加关注资源的搜集和应 用;2014年新增课堂教学赛项,引导教师从重视教 学设计转向重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详见表1。赛项设置的变化,体现出大赛在引导方向上的不

断发展。其总体的思路就是要引导教师基于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实践,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大赛的实效 性和对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在比赛内容方面,大赛 还紧密对接社会和产业最新发展动态,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突出了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 注方向。经过五年的不断完善,大赛在引导教学变 革、突出教学应用、对接产业动态、聚焦重点领域方 面,特征与效果显著。3.改进比赛方式

为构建国家-省市-地区-学校四级赛事体系,自

2012年起,大赛组委会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参赛代 表队要先行组织省市选拔赛,遴选地区优秀选手参加 全国大赛。在这一要求的影响下,到2014年,全部 省级(含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都组织开展了区域内 的选拔赛,大赛的影响力、覆盖面得到快速提升。为降低现场决赛的环境压力、提高大赛整体水

平,自2012起,大赛评审分为网络初评和现场决赛 两个阶段进行,各地推荐报名的全部参赛作品在通过 网络初评后,按60%的比例进入现场决赛。

为了保证大赛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大赛评委从专家库随机抽选产生。五年期间,大赛建 立了最具权威性的评审专家库,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学 者和专家进入专家库,覆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行 业组织和职业院校,形成了代表国内职业教育信息化 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顶级库,专家力量深度参与了 大赛的项目设置、评审标准修订、比赛评判、报告 会、培训会等环节。

表1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设置一览表 [2]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组别 中职组

中职组对同一问题,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认识基本一 致。数据显示,84.25%的校长和管理人员认为,信 息化教学大赛对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作 用很大”(43.64%)或者“作用较大”(40.61%)。而 非参赛教师中,有66.61%的人认为信息化教学大赛 对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作用很大或者作用 较大,显著高于“一般”、“作用不大”、“没有作用”。4.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提升和区域联动 访谈结果表明,无论教师是否参赛、无论是教师

还是管理人员,都高度认同大赛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 教学水平提升和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作用。被访谈者 的观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 教学水平提升,真正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方式的变 革;二是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智慧化建 设,从根本上引导和提升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大赛搭建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交 流平台,全面推动了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和教师水平的区域均衡。

在大赛整体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也呈现出较为

显著区域梯度差异。以2013年为例,在全国36个代 表队中,参赛获奖排名靠前的代表队(获奖数)为: 江苏(24)、辽宁(24)、大连(22)、北京(21)、宁波(19)、河南(19)、湖南(18)、吉林(17)、天津(16)、广东(15),其中东北地区3个、华北 地区2个、华东地区2个、华中地区2个、华南地区 1个,西北和西南地区没有进入前10名的代表队。[4] 大赛成绩的差异性,源自各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

建设进程与效果的差异性,同时体现出区域内通过大 赛整合相关建设工作的联动效果。以连续几年排在前 列的江苏为例,不仅长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制度化、常态化,还非常注重重点资源的建设。例 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先后成立了15个重 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9个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与企 业合作共同开发了102门基于网络平台的专业核心课 程数字资源,重点解决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不足 问题,并实现所有成员学校无偿共享,在省内所有职 业学校中逐步推广使用。同时,以组织大赛为契机,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 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探索基于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活动,鼓励全体教师研究、总结 和推广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5] 辽宁和大连同在一个省区内,共同进入获奖 总数超过20个的第一方阵。考察辽宁的职业教育信 息化建设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辽宁省自2006年开始 投入专项资金开发重点专业的仿真实训软件,并面向 全省职业院校推广应用。[6] 到2008年,又同步推进

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化队伍三个建设,构架了 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三级网络平台体系,构建了包括 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 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统一的用户管理在内的五 大标准,规范建设成果的应用。各项工作组织化程度 高,为深化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取得 大赛优秀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析其他取得优秀成绩的区域,同样可以看到区

域性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亮点,如:北京、天津的 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湖南 的世界大学城(职业教育新干线)建设与推广,宁波 的“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及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信 872 0 1 4 年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息化教学专题培训,吉林的教育信息化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程,广东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 设等。

通过分析各地区的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轨迹,可以

发现以下基本事实和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信息化教学大赛成绩能直接反应 地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总体水平,同时与地区职 业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师资培训力度、大赛组织化程 度、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深度直接相关。

三、大赛发展态势分析 1.机遇与威胁

以历史的角度来看,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形成 品牌的同时,也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一是职业院校教师发展需求将更加旺盛。从职业 院校发展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无论是“以信息化引 领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还是职业院校人才 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以竞赛机制来激发教师内在需求、推动教 师能力发展,其有效性已被理论和实践共同验证,职 业院校及教师对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来实现各项诸多目 标的诉求将更加显著。

二是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从相关政策来看,对大 赛的必要性、持续性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国务院 六部委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 第十一条就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到 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达成这 一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全国职业 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 展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7] 在推进职业院校信息技术

应用方面已经较为充分地发挥了特殊的功能,未来也 必然成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和理性 选择。

大赛也同时面对显著的挑战。一是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其他重点工作融合 不充分。虽然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 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设 计,在客观上起到协调和引导资源开发、教师培训、教学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但在顶层设计上,这些工 作之间尚缺乏有效的统筹安排,为赛而赛的现象在职 业院校中依然存在。

二是职业院校普遍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环境支持。随着大赛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支持信息化教学设 计和实施的信息技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 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环境存在显著的局限性,也加大 了大赛优秀成果在日常教学中推广应用的难度。三是区域发展显著不平衡。从过去的几年看,各 地区举办区域内比赛大赛的情况各不相同,区域性赛 事发展状况和参赛全国大赛的成绩都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现象,大赛优胜奖过于集中。教学信息化发展程 度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职业教育 办学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区域基础条件和重视程度 的差异性,大赛在客观上可能会加大区域信息化教学 创新发展的差异程度。2.优势与劣势 大赛现有优势分析: 一是大赛以其权威性和创新性成为职业教育信息 化的一面旗帜。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 事,五年来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院 校教师参与其中,已经成为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 代化的重要抓手,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 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大赛引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大赛不 断创新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特别是设置具有典型引 导意义的信息化实训教学项目,如“万用表的组装与 检测”、“声光实用型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 架模型设计”等项目,紧密围绕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 革,体现实训课程教学变革的项目化、模块化方向,切实引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大赛同期举 办“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汇聚程建 钢、祝智庭等数十位国内知名专家的优秀报告,对教 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引领性十分突出。三是大赛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竞赛体系。由于大赛 自身层次性的不断丰富、范围的持续扩大、标准的逐 步完善,加上大赛成果共享渠道畅通,其影响力越发 深远,推动大批参赛教师正在或已经成长为职业院校 的教学改革领军人物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骨干力量,大赛这一平台,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变 革最有力的机制之一。大赛自身发展的劣势所在: 882 0 1 4 年 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一是总体规模难以有新突破。按现有的大赛模 式,由于受到承办比赛院校的条件制约,全国职业院 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规模很难再有大的突破。2010年 参加国赛共有256件作品,到2014年,参加国赛也 只有726件作品,且继续上升的空间极其有限。二是参赛专业轮转周期较长,组别设置连续性不 强。目前大赛覆盖的专业和课程基本按三年周期轮转 的方式设计内容组别,同一课程及专业的组别一般要 隔两到三年才有一次参赛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 师开展相关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三是竞赛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很多职业院校更 重视省赛、国赛的成绩,忽视院校的相关建设与推广 应用,参赛功利性较强,不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 性。部分地区的省赛和全国大赛显示了较高的水平,引领性和创新性显著,但部分专家与教师认为,大赛 作品与日常教学有较大距离,推广较为完善的信息化 教学研究理论和优秀的参赛作品大多处于初级阶段。

四、完善大赛制度的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思 路,将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常态 化的要求,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8] 以这一思路来指导大赛制度的完善,逐步形成 信息化教学持续助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新 常态,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1.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驱动,统筹推进职业教 育信息化建设。大赛是考量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量 规,大赛成绩客观反映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综合应 用水平。职业院校和教师只要存在参赛获奖的需求,就能在大赛机制下激发潜在的创新动力,推进信息化 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在 未来一段时间内,只有以举办大赛为契机统筹和引领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各地区和院校才能真正协调 好教学实际应用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两个方面的工作,预防和纠正“为了建设而建设”的倾向。2.适当扩大国赛规模,完善多个层次的区域竞 赛体系。如加强与行指委、教指委的沟通与协作,设 计基于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教学专项比赛。可 以按专业大类分区域进行比赛的方式,充分利用最新 的信息技术环境,突破场所条件的限制,适当扩大国 赛的参与度,缩短专业的轮转周期,突出各专业大类 的特色。

3.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校级多级竞赛与 选拔体系,让更多的教师拥有参赛的机会,激发教师 更多地参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赛促 学”、“以赛促改”,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4.成立研究和推广团队,提高大赛科研水平与 服务水平。大赛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活动,更应是一个 集研究、创新、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要保证大 赛引领的方向的科学性和成果应用的普及性,就必须 从顶层设计上建立较为完善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机制,深入系统地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 与模式,成立包括获奖选手在内的推广团队,广泛推 广先进理念、优秀成果和优质资源。[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2010-2014)[Z].北京:教育部,2010-2014.[3]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委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 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2012年)[M].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13.[4] 关于公布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的通 知[Z].北京:教育部办公厅.[5]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 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Z].南京: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 院,2010.[6]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Z].沈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7][8]《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教 育部副部长鲁昕[R].2014年11月3日.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谢传兵,助理研究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10013)。

11.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语文教学 职业能力 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68-01

现在,教育部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发展高等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学校也应该将这种培养目标贯穿始终。并且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全面开拓人才培养的模式,不仅是学生具有很强的职业意识与爱岗精神,同时还能够掌握比较强的技能。

在高职院校中,语文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对于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也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它必须满足现代社会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同时还应该为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此外,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它的自身特点,如工具性特征以及人文情怀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学生的自身素养的提升与培养。

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含义

学生职业能力是现代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一种统称,它主要包含3个方面,有职业特定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以及行业通用的能力。

(1)职业特定能力是任何职业中所特有的特点,并且具有比较狭窄的适用范围,仅仅在本职业中使用,这也是专业技能的一种。这种职业更加强调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职场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职业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在职业领域内的实际运用能力。

(2)职业能力核心是职业技能中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职业技能。这种职业技能是经过大量的研究,从各种职业技能中所抽取出来的适用于所有职业并且在职业中发挥效用,起到核心支撑的一种技能。这是通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支撑,从而使其成为职业核心。

(3)行业通用能力主要是将社会各界的企业作为研究核心,并且从这些企业中的基本职业或者一般职业中提取出来的基本技能,这是一种实用型的技能,有别于核心技能的支撑作用。它的使用范围较广但是小于核心技能的使用范围。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与造成现状的原因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关系到社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职场学生技能的发挥。在现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还没有达到现在社会的整体需求,并且这种差距是十分大的。然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仅仅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角度来看,它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然而高等教育在逐步扩大的时候,却忽视了自身教育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的发展在招收学生时候,过于考虑学校的利益,而忽视了学校的资源设备能否承担较大的学生荷载,并不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偏颇。追本溯源,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对于学生就业性质的教育,主要围绕着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是许多高职院校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不能做到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教育教学理念。

(3)高职院校没有鲜明的教育办学特点。现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将自身的发展以及对学生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适应,没有比较明确的思路。并且没有明确的目标奖自身的发展与外界的企业相联系,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旧存在。此外,高职院校还严重忽视了对于学生的道德培养,这不仅仅关系到职业技能的施展,同时也是自身素质的培养。它和技能培养同等重要。

3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二者之间的联系

3.1 在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这也是其具有工具性特征的原因,并且语文是一种人文教育的重要依据,二者构成了語文的基本特性。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加强学生在职业中的敬业素质,同时还应该大力提倡学生的交流活动,这也是语文教学体现语文工具性的重要方面。在交际交流活动中,加强自身的人文技能视野,从而达到学生的个性以及特性的发挥与完善。

3.2 在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高等职业技能教育的健康发展

培养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是保证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在保证学校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的主要支撑,便是人文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在职业技能中的发挥。而这就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如果高职教育中所培养的学生只会技能却没有人文情怀,这种情怀包括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等方面,就不能够使企业有效的发展,也就造成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有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加大了学生在职业竞争中的砝码,同时也是保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4.1 在高等职业技能教育中设置更符合自身发展的语文教学课程

(1)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意识。

(2)依据本院校的人才发展计划设置学校发展所需要的语文教学课程。

4.2 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

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有利资源,引导学生对于职业的热情以及在职业中的积极性的发挥,使学生养成来良好的职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为学生今后在企业中技能的发挥奠定来那个号的素质基础。

4.3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1)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涉及方向,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新知识。

(2)将创新性活动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

(3)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之中更加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持续、健康、稳定、健康地发展。作为新时期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能够结合自身素质提升、学生学习实际以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科知识培养目标与知识体系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宏,董绿英,潘峰.基于双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71-74.

[2]王波,孟庆兵.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背景下提高生源质量的途径[J].长春高职教育,2009(1):8-11.

上一篇:观看防诈骗专题安全教育讲座心得体会2020下一篇:项目施工试验室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