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2024-12-14

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共19篇)

1.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一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在面对新世纪挑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刻苦的精神,而是创新能力,通俗地讲,也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意识和能力。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手段,引进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国际人才竞争需要,快慢 当务之急。笔者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以下几点做法供大家借鉴。

一、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有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教育人士已经普遍认识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练程度。因此,物理教学中既应该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更应该让学生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

科学方法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训练。脱离物理知识对中学生大讲科学方法,则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埋头讲物理知识而不注意方法教育,则犹如给学生一堆砖瓦。因此,科学方法教育应该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沃土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在物理知识教学中,处处蕴含着科学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科学方法。如在概念教学中,将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类比,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洛仑兹力教学中,由安培力演绎出洛仑兹力。在牛顿第二定律、玻—玛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的教学中,常采用观察和实验、数学推理的方法来研究。

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学的所有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实验技能:一是掌握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

有科学的方法,才能在耒知领域探询到符合规律的东西,纳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范畴之内。

二、物理教学中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世界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识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1 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意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

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它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在问题的解决的反复实践中,通过正向迁移的同化和顺应的加工过程,使个体经验逐步地概括化,系统化。这一过程就是个体经验的类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得以孕育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并且其培养过程更具有典型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创新思维往往产生于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所以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创新能力中,激发兴趣也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只有在兴趣当中,大脑才是最兴奋的,最积极的,灵感是最容易迸发的。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为什么要蹲下而不是起立。通过分析可知,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和作用时间有关。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越小,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弟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是非,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讨论上,学生对波明显衍射的条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还是小,只要二者相差越小,衍射就越明显。别一部分学生认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的情况下,二都之差越大,衍射越明显。此时教师从中引导,我们把波长看作人,把障碍物看作墙,把衍射看作人翻墙,从而很容易断定后一部分学生对衍射条件的理解是正确的。

四、减轻课业负担,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创新

2 学生每天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创新思维很难发挥。减轻课业负责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打破“堂上由着老师灌”的局面,实施“四主”,“三同步”的新教学模式。四主是学为主体,都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是知识、方法、能力同步。

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能力提高,智力开发当作基础工程去抓。同时做好习题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总有限,抓住典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堂上就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从能力上、素质上解决问题,提高做题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例如动量守恒定律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推导到理解、应用定律完全都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议,动手练,这样就会理解透彻,记忆牢固,应用自如。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搞清了,弄懂了,课下做题时间短,课业负担就会减轻。

学生对物理有畏难情绪,特别是讨论题、证明题、设计题更使他们心有余悸。我们一改传统的讲学式,开展多种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有味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组织摄影组、航模组、家电维修组、板报组、小制作组等,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让他们在大海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定期兴行小型竞赛,物理学史实笔赛,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新型设计实验赛。让每个同学在不同场合多露脸,多闪光,以成功激情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总之,时刻把握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肯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二

一、物理学习中元认知的功能

1. 物理学习中元认知的认识功能

元认知在物理学习中的认识作用主要包括对学生自己的认识、对物理学科与学习物理目的的认识以及对物理学习策略的认识.

( 1) 对自己学习特点的认识. 学生作为学习物理的主体, 应该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 如性格、兴趣、爱好等, 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了解同伴的长处与短处, 了解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差异.

( 2) 认识物理学的特点. 充分认识学习任务的特点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逐渐体会到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 其实验性、逻辑性、严密性等特点有别于其他学科.

( 3) 认识学习物理的目的.《物理课程标准》指出, 物理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终身学习和以后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会背概念、用公式, 还要求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的方法, 体会科学精神, 培养科学态度.

( 4) 认识物理学习的策略. 在物理学习中, 学生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如, 利用图象解决运动学问题、运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简化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 等.

2. 物理学习中元认知的监控功能

监控、调节是元认知活动的重要内容环境只有适当地调整、纠偏, 使学习活动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 才能使思维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 从而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物理学习中元认知的监控作用主要包括自我调节、自我评价与反思.

( 1) 自我调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进程及时调节学习的方式或手段. 比如, 在学习中遇到难题, 要考虑是自己独立思考还是请教老师或学生; 在学习时间紧张时, 要考虑是巩固旧知识还是预习新知识; 在学习各种策略时, 有时会遇到不奏效的情况, 应该学会分析策略及其应用范围.

( 2)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行为的某些方面进行判断的过程. 自我评价的对象可能是学习速度、持续的时间、任务完成的比例等, 也可能是学习中的总体表现, 如是否达到目标、自己是否尽力等. 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答是否满意、考试成绩是否理想、对一个学期的学习总结等都属于自我评价的范畴.

( 3) 总结与反思. 在物理学习中, 很多概念规律以及问题解决的技巧需要学习者不断地反思, 通过对比、联想等方式进行总结. 对于学生来说, 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新的物理概念, 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或者在以前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不科学的概念有时会干扰新概念的形成. 所以, 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后, 必须进行反思与回顾, 弄清楚物理概念及其与相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并将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到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从而迅速地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

1. 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 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并且指导学生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适时调整学习计划. 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教学计划, 并尽可能按计划来进行,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 合理的分配时间.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把每一章的预习提纲印出来发给学生, 让学生预习新知识时了解其重点、难点, 为上课做好准备.

2.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促进反思与交流

在物理习题的练习中, 学生应该能够分析问题,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解决后反思整个思维过程, 自我判断问题解决的正误, 思考更简捷的解决方案. 对于已经练习的习题, 很少有学生会考虑用多种方法求解. 而学生掌握多种方法与思路, 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与规律, 增强对问题情境的认识.

3. 指导学生做学习笔记

记笔记是学习的重要策略和技能, 它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 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

( 1) 学习笔记是培养学生元认知技能的重要策略. ①预习笔记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诊断, 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 ②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自我监控思维过程.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 学生也同时在监控并调节着自己的认知过程. ③课后笔记是对课堂笔记的整理与总结, 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我判断, 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 笔记和教材相比更容易理解, 尤其是对一些较难的课程内容来说. 但如果只重视记笔记, 而忽视或不会对笔记进一步加工和修改, 也会严重减弱笔记的效用.

( 2) 学习笔记可以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 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总结与积累, 可以逐渐掌握良好的笔记策略. 学生记笔记的形式、重点内容的选择以及课后对笔记的修改与总结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并且对笔记在学习中的作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3.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三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学生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物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启发与训练,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动脑和动口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将学生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又实现了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一、合理引导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未能亲身参与进来,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对此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操作,将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在实验中抓住现象,揭示本质,获得真知。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为学生提供器材,即将4个相同型号的试管、2个相同型号的条形磁铁、2个相同型号的弹簧秤放在桌上。教师注意不能为学生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和最终结论,而是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器材做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1)力的作用是否为相互的?(2)相互作用力有怎样的关系?教师应让学生积极思考,从多角度和途径将定律形成过程再现出来。学生通过握住2个磁铁,将同名极或异名极相对,弹簧秤对拉等实验,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普遍规律。之后在2个试管上分别放置2个条形磁铁,同名极相对,观察各自后退的距离,以此得出“相互作用力相等”的结论。可见,学生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探究,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得到加深,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在掌握物理实验原理以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器材和操作步骤做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应合理取舍各种因素,筛选得到的信息,这需要学生有全局观,动手能力要强[1]。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讲解完“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实验”,教师可让学生课后完成如下任务:测一个未知的电阻,能够用到哪些方法呢?器材任选,如何设计更加简单和准确的方案?之后学生设计了很多方案,如代替法,用已知电阻代替未知电阻,电路形式比较多,但是电阻箱只有一个,或借助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或并联电路的分流关系,或利用半偏法等。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可以巩固物理知识,学习效率很高。

三、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此,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物理事例,让学生通过感知具体的物理事实,在分析、综合和抽象等思维加工以后,让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得到调整[2]。这样学生将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思维从抽象到具体,让知识内化,最终朝着能力迁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超重”、“失重”这两个概念时,可用铁钉在瓶底部戳一个孔,提问:“能够观察到哪些现象?”学生回答:“水从孔内流出来”,然后教师继续问:“再认真观察,在矿泉水瓶从手中自由落下时,水还会从孔内流出来吗?”学生则回答:“没有水从孔中流出来”,这样就引出了失重与完全失重两个概念。最后教师问:“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从低处朝上加速运动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哪些现象?”学生回答:“水从孔内流出来,且流速更快。”这样就引出了超重概念。

四、活跃解题思路,培养想象能力

在学生具备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迁移知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在不同知识面上形成跳跃性思维,这样可以找到解题的捷径[2]。对此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展开想象,活跃解题思路。

例如:将一根长L的光滑钢丝均匀绕成一个高h的弹簧,弹簧在地面上竖直固定好,在钢丝上穿上一个小环,让小环从静止开始下滑,忽略整个过程中弹簧的形变,求小环下滑的时间。分析:小环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与钢丝的支持力,且支持力始终垂直于速度方向,只改变速度方向、大小的力为重力沿钢丝切线方向的分力。所以,重力沿钢丝切线方向的分力决定小环下滑所用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滑块沿光滑斜坡下滑的情境。因此,可把弹簧以其中心轴为轴展开成如图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BC,AC=h,AB=L,由展开过程得出,钢丝上各点的切线与水平面均为θ角,所以小环沿弹簧滑下的运动可看做沿直角形斜边从顶下滑的运动。由此可得:L=1/2at,a=gsinθ,所以t=[2L/(gh)]1/2。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在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化繁为简,节省解题时间。

五、结语

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循序渐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同时运用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目标高效实现。

参考文献:

[1]苏清杰.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03):207.

[2]吴英剑.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4):74.

4.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四

甘肃省通渭县第三中学苟贤

摘 要 实验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物理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主体 物理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实验是物理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能力呢?

一、改实验“观看”为实验“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集中,目的不明确,主次分不清,常常忽略了本质现象,甚至出现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看热闹式的“观看”。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交代实验仪器,装置特点,实验目的和原理之外,更应向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和方法,应教给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并且对每一项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的观察程序和内容,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水平、经验和操作技能上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变简单的“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做测定小灯炮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实验顺序进行观察,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电路图的特点,并及时提出问题,如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实验中电压表与谁并联?调节滑动变阻器后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当灯炮两端电压恰等与其额定电压时它的亮度怎么样?如果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它的功率是大是小,灯的亮度相不相同?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关键时刻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只有边实验、边观察、边思维才能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这样就会把积极思维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中,变“看热闹”为“看门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不少演示实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是很难看得清的,即使看得到,但由于缺少参与意识,往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造能力也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改演示实验为随堂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实验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从而自己去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和

动脑的机会,而且有利于提高实验观察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的全程参与,也增强其主体创造的意识,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难以达到的。例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光在水面发生折射的现象,如果把该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那么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将会由“模模糊糊”转变为“真真切切”。因此,对于那些操作简单、耗时少、易成功、观察能见度较差的演示实验而言,很有必要将其改为分组实验,通过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完成探索任务、增强了创造的体验,其效果一定比只看教师的演示要好得多。

三、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到实验室去做一做

目前高考物理试题重视实验考查,并且分值较高,命题者在实验题命题时总希望把“做过实验的考生”和“没有做过实验的考生”区分开来;另外课本中的实验学生不亲自做一做,他们也很难达到对实验的真正理解;所以对高中阶段要求的12种基本仪器要求学生会规范操作与读数,对16个学生实验(含5个选考模块实验)要求学生能亲自动手独立操作,只有能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实验,才有可能达到《考试大纲》中“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这一要求。

四、重视实验的归纳与总结

学生进入高中掌握的知识更丰富、思维能力更强;因此在高三备考复习时,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所学过的实验要加以归纳、总结。例如“利用纸带串联力学实验”,利用纸带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动摩擦因数、测量重力加速度、测小车的功率、测电动机的转速

等。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可以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测量、利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测量、利用两只电压表测量、利用两只电流表测量等方法。又如“电阻的测量方法”,有伏安法、半偏法、等效法、直接用欧姆表测量法等方法。

五、开展实验设计方案评比活动,让学生施展创造才智

教材中有不少关于实验问题的“讨论”和实验习题。教师可提出一些研究的方向,启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定期收集,认真审阅,对合理性好,可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有一定水准的“作品”,教师应提供平台让学生实践,充分展示主体创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其创造欲望得以持久的保持。

5.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五

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技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我们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努力扭转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储知识,从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物理应用,变被动为主动、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创新素质等方面,重视对高中生进行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物理应用

在高中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教学内容的取材和设计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和理想化条件下的讨论,缺乏在理想模型和实际应用之间架桥的意识,对物理学应用方面的知识介绍较少,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导致部分学生和专业教师认为学了物理没什么用。我们感到,物理教学,尤其是工科物理的教学,必须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促使学生学好理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结合案例学物理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既看到物理原理的实用性,又能逐渐学会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原理和规律分析求解实际问题。

以力学部分为例: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鸟与飞机相撞,导致飞机严重受损甚至机毁人亡的事故。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我们在学习了动量原理后,通过建立碰撞模型,对碰撞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冲力作了定量估算,用数据说明问题,使学生对物体产生机械效果的条件有了清楚的了解,加深了对动量、冲量、动量定理的理解。

2.结合实验学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学的一切原理和定律都是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反之又经受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检验,并对其起进一步的指导作用。我们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1)通过基础实验来验证一些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对这些物理学原理和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例如通过晶体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定,得出了二极管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的重要性能;又如通过外光电效应——光电管特性的研究实验,为学生在物理理论课上学习和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打下了实验基础。

(2)配合设计性实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实验的理论设计。如在磁场一章中,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设计一种能称重物的电磁秤;在振动一章中,根据单摆作简谐振动的原理来测定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在波动一章中,应用波的叠加相消原理和条件,设计汽车、摩托车用的管道消声器等。

3结合专业学物理

物理学与学生所学专业往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物理教学,适当介绍物理与专业的联系,或将专业中的物理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变被动为主动重视能力培养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储知识为学会如何去获得有用的知识,提高创新的各种能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了教学实践。

1.自学部分内容-----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学能看懂的部分章节内容,以思考题方式列出要点,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如磁介质、熵、振动合成等章节,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查找相关资料-----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信息,撰写一篇物理学原理在某一领域中应用的论文,作为课程作业,计入平时成绩。许多同学结合专业和个人兴趣,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相关资料,另有约1/5的学生学会了运用PPT等制作相应的演示稿,信息获取和信息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学相长,学生的课程作业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讲课素材,我们研制的应用物理系列专题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许多素材,都来自于学生的课程作业。

3.寻找错误-----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我们鼓励学生从教科书、学习指导书中找错、从多媒体课件中找错,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怀疑精神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意识。通过学生找错,也促使我们自编的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书和多媒体课件得到不断的完善。

三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创新素质

要创新,要求创新者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会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注重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在物理学各章节的教学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量介绍物理学史和有关物理学家,用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用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去引导学生,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综合提高。

6.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六

孝昌一中马黎寒

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养成创新精神的一大要素,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通过具体例子探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其于疑”。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也就是提问题开始。

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的问题总是“没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高高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

一、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深入。有的学生学习物理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无法把发现的现象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象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

2、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有的学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懒于把已有的现象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3、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着于与人交流,害怕提问题;缺乏自信的学生羞于向老师提问题,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而被人嘲笑,因此,虽然有问题,但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老师或同学提问。

4、教师方面的原因。学生是否敢向老师提问题是与老师个人性格、品质有关的。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太过于严肃的老师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使本来就有点胆怯的学生更加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有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不以为然,回答时轻描淡写,以为问题简单无需详细讲解,结果,这种不耐烦的作法很容易伤学生的自尊,甚至有时会使学生产自卑心理,这样的学生以后再也不会提问题了。

二、针对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

不管是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有对物理现象或作业练习中有问题,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例如,我在进行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传播”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光的传播路线怎样”、“你平时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吗”、“怎样才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要积极充分地给予肯定,即使有些问题是错误的,或者提出的问题是很粗浅的,很“愚蠢”的,我们也要好好地珍惜它们,积极给予解答,注意保护学生的 1

积极性,决不可嘲讽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应该告诉学生提出质疑、解答质疑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力求建筑答案。

2、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有时,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包涵了深奥的物理规律。例如,牛顿是在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是因为他对身边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观察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思考这个现象,提出问题,进而是解决问题的。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象牛顿那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现象,对于身边一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物理现象,可提出为什么会是这样发展,而不是朝其它的方向发展?努力找出其中的物理内涵。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例如,让学生回想:在冬天脱毛衣时会有劈里啪啦的声音;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总是随着梳子飘;在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刚走进食堂,眼前就成了“雾蒙蒙”的一片;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俯冲向前„„这些事例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但未曾深究过的,当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呈现给学生时,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

3、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

在分组实验或者演示实验中,不管是“验证”实验还是“探索”实验,都有许多现象可以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实验现象,里面很可能蕴藏着深远的物理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这里面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然后得出重大发现的例子。例如,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观察到阴极射线管附近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几点荧光,由于伦琴治学严谨,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所以他经过研究后发现,这原来是阴极射线打到固体上产生的一种新的射线引起的。伦琴把它起名为X射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射线叫伦琴射线。而在此之前美国物理学家古德斯比德和英国的克鲁克斯都曾发现类似的现象,但他们没有寻根问底,导致一项重大的发现从手中溜走了。许多科学家,都是象这样对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有了科学的重大发现。因此,应该教育学生,当我们做一个前人做的实验时,如果得到与前人不太一样的结果,这时候不能一味的懊恼觉得自己做错了然后重新实验,这样很容易令我们和一些有价值的发现擦身而过;而应该大胆怀疑是否有前人做错了,努力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例如,学生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学生测出的重力加速度五花八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提出很多的问题,比如:空气阻力是否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摆线长度、摆球的质量和体积对测量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计时的工具对测量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摆角的大小对测量结果如何影响?等等。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一问套一问,相互串联。这样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促使他们立即进入思维状态。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先问:“任何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如果不受力会怎么样?”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情况下,再进行小车从斜面上下滑的演示实验。在实验中继续设疑:“如果木板表面比较光滑,小车如何运动?······假若木板绝对光滑,小车又会怎样运动?”学生在阶梯式的设疑启发下,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随后教师话锋一转,提出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出的?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导出的抽象过程。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表层逐渐转入深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时,应积极引导引导在实验中观察的“奇”和“细”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对实验非常熟悉,他就能在实验中分辨哪些现象是“奇”,哪些现象是“不奇”,到达了这种程度就有可能捕捉到“奇”与“细”,因而提出问题更具有指向

性,就更容易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例如:简单的电现象的实验,用塑料尺摩擦后吸引小纸屑,同学们小学自然课上做过,很熟练,却很少有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一旦要他们仔细观察,并口述观察到的现象时,发现摩擦过的塑料尺先吸引纸屑后又推开纸屑,创造出“为什么吸引”“为什么排斥”两个问题情境,为使全体学生关注,用多媒体显示摩擦过的玻璃吸引两个悬挂紧靠的小球,后有排斥两小球,且两小球也分开了,减慢速度反复显示问题情境,不断刺激学生,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开发学习动力。

4、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

逆向思维,即是突破思维定势,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综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许多科学家的逆向思维在科学探索中提出的问题,都有伟大的发现。如,物理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他从反方向思考并提出问题:磁能不能产生电呢?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又如在讲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电功率的大小时,教师可作一个演示:将两只分别标有“220V、100W”和“220V、15W”字样的灯泡串联后接入220伏的照明电路中,让学生观察;两只灯泡的实际亮度。在学生的思维定势中,似乎应该是“220V、100W”的灯亮一些。演示实验在白天进行,实际观察时是“220V、15W”的灯亮,而“220V、100W”的灯泡几乎看不到发光。此时学生有的目不转睛,有的还小声议论,思维十分活跃。这时教师一改解释实验现象的做法,而是围绕着是“220V、100W”的灯泡灯丝断了,还是“220V、15W”的灯泡实际功率大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抢答”。学生从“看”到“想”,进行抢答,不仅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思维的速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逆向思维改变了人们探索和认识事物的常规思维定势,因而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和效应,从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这种“反过来想一想”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从反方向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获得重大发现的例子,作为他们思维的范例,并且在授课和做习题的过程中,提问学生从反方向思考问题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

7.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引导学生寻找物理规律, 让学生思维呈阶梯式上升

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 而且是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而进入高中后, 不仅是物理知识量的增多, 而且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引导方面, 不仅要考虑知识的衔接性, 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 例如速度-时间图像, 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经过分析推理得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用到了“图像中所围的梯形面积就代表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这一重要的思想, 先把过程无限分割, 以“不变”近似代替“变”, 然后再进行累加的积分思想, 这是学生探究认知的过程。教师必须重视这一过程的教学, 而不是仅让学生最终记住公式。

二、用好新教材, 发挥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中的作用

物理概念、规律 (包括定律、定理、法则、公式等) 在建立时, 主要用到的思维方法是推理。物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推理内容。如必修2《动能和动能定理》这一节中, 是通过应用做功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 并进行必要的分析推理得出动能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而对平抛运动的研究, 是先通过实验归纳推理, 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演绎推理。这种方法如果学生掌握了, 对今后遇到带电粒子的偏转问题等类平抛运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上述内容的结论, 教材均未直接给出, 教师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 应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进行推理, 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这样既使学生主动地构建新知识,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了解物理学史, 体会科学家活动的方法, 提倡在科学活动中勇于质疑

课程目标要求重视科学史的教育功能, 物理学史为科学方法的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教学中, 教师剖析物理学史的案例, 可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伽利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纠正了亚里斯多德“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谬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把经验事实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认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最伟大成就之一。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归纳推理方法。比如, 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前人的实验结果等进行定性分析, 作出初步猜想。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得出实验数据, 经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出结论。物理学中大多数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都运用了实验归纳法。在实验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还应使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五、在新旧知识联系中培养类比推理能力

由于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许多属性上相似, 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似, 这种思维过程称为类比。在教学中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类比, 既可以降低新知识的教学难度, 又可以巩固旧知识,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地球表面物体受到重力作用, 物体移动过程中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从而使物体具有由位置所决定的重力势能, 物体在移动过程中重力做功多少与初末两位置的高度差有关。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 电荷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从而使电荷具有由位置所决定的电势能, 电荷在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的多少与初末两位置的电势差有关。

六、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 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客观世界

8.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八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32-01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理论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在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为了与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物理实验知识,而是正确的科学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改变过去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过程,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实验室通过提供相关的器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以及现有的器材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按照现有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而是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自主设计实验过程[1]。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过程参与度,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是非常有利的。

2、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

高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非常强,并且课程的体系非常繁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归纳和类比,掌握更多的逻辑推理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物理的应用。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可以轻松的了解物理的知识原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教学

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机会非常有限,动脑机会也非常有限,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性,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过程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很容易走神,物理的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主动参与,对学习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学生掌握的只是死知识,并不能提高其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效果不理想,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不利的。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观看实验转变为观察,也就是在观看教师的实验步骤过程中,应该融入自己的思考。所以,在展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观看实验更加有目的性。在验证试验和测量实验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灵活性大、变通性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创建情境设计实验,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来对问题进行解决。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创新动机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教师可以讲解一些科学家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涨的学习兴趣下,学生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2]。此外,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并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居里夫人勇于实践、刻苦钻研的态度,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具权威的勇气,讲述牛顿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思想。通过讲解科学家以及当代物理学家在探究道路上遇到的艰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挑战自我的故事,不仅可以使整个课堂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良好探究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的过程和步骤都是教师设定好的,或者直接按照实验教学中的步骤进行,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3]。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建立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直接进行实验探究,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通过思考之后会猜想是否和压力、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有关的猜想。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猜想进行立即的评价,而是提供一些器材,让学生自主组织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让学生充分思考,并自主动手进行实验,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来激发创新动力,还应该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增加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

参考文献:

[1] 鲁世明.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 2013, 31(1):34-35.

[2] 高艳丽. 谈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J]. 祖国:建设版, 2014,12(22):213-214.

9.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九

王怀玖

(安徽省蚌埠市第九中学)

摘 要:学校作为人才的集散地,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才是学校必须履行的责任。高中是教育阶段中比较重要的阶段,高中生有比较强的认知能力,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也取得了显着的提高,为走进大学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

1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 篇十

河北安平王顺兵

高中是一个人走向社会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但是思维能力形成、知识水平提高的过程,还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高中教育对于我们老师和学校的要求很高,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思维、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

北京22中的孙维刚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做得很好,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妨借鉴借鉴。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水平提高了,考学、分数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问题了。

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高一物理教学的瓶颈问题

高一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台阶问题,初中物理注重形象思维,高中物理注重抽象思维,学生进入高中后一般都不适应这种改变。特别是生活经验少、不爱参与活动的同学,不适应现象最明显。我们老师在讲课的同时,关键要抓住“联系实际”这个原则,把高中物理中抽象的知识应用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多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讲例题,来做练习,同时我们老师要通过提问和课外练习,让学生养成多举例的习惯。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老师还要举行一些把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知识竞赛和课外活动。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既不觉得物理枯燥无味,还能把知识掌握好,而且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会提高得特别快。

在高一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你就再也看不到我们平时谈的分数了。如果你是老总,你面前一个是成绩满分的书呆子,实践能力很差,另一个分数不高,但动手能力很强,你录用哪一个?所以,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能力,对学生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咱们教的物理课相对于其它学科,在培养学生能力方向,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咱们应该:一要多让学生联系实际、多把学到的课本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多给学生们留一些生活类的活题,让同学们发表不同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举办一些物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去学物理,这样学到的知识又活又扎实。二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和多解归一的习惯:一道应用题尽量让学生多用几种方法去解。如果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做同一道题,会比用一种方法做五道题,效果要强许多倍。多解归一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了:让学生学会分析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看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解决这些核心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各种不同解法中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的解题方法中哪一个是最巧妙的、哪一个是最快的,(巧和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等等。完成多解归一分析后再让学生自己出一道或几道类似的问题,然后解出来,效果提高得特别快。三要鼓励学生们写科技小论文写科技日记,把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原理、过程、经验都记录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水平,成绩还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二)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题多解、多解归一是快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好方法。虽然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个月能形成的,但只要咱老师不断帮助学生这样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一般学生就可以习惯了。学生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不但物理成绩会突飞猛进,其他学科也会进步很快,特别是数学和化学成绩也会随着物理的进步而产生飞跃。

培养学生能力的 要好。学生如果能发表一些物理小论文或社会调查,不仅物理成绩上去了,还给学生在研究物理和社会方面产生无穷的动力。

11.高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创新能力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动创造思维的条件下,能主动胜任某项任务变革的主观条件。创新意识、创造思维集中体现在创造能力上,构成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意识是“萌发”创造思维的“导火线”;而创造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的开端。因此,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但中学所谈的创新,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而是相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主要是保护和启迪其好奇心和创造意识,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批判精神和探究发现能力等,为今后打基础。下面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试谈如下。

一、培养、激发创新欲望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是创新的前提。在实践中,社会向人们提出了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要求。社会要求一旦被人接受,就会在人脑中变成创造性活动的需要和愿望。如果这种创造的愿望和需要与活动结合,有实现的可能,就转化为创造性活动的动机,从而推动人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如何促使学生接受创造需要,产生创新欲望呢?我认为:

1.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萌动成就动机。如介绍十七、十八世纪建立和发展的牛顿力学和热力学,推动了蒸汽机、热机、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促使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建立和发展的经典电磁理论,促进了工业电气化、无线电通信等的发展,使人类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应用电能时代;二十世纪上半叶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使人类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和原子核内部。在此基础上,引起了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激光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推动了量子化学、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现代宇宙学等新学科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了第三次技术革命。谁会去开创第四次革命呢?

2.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应用,以激发学习兴趣:如:牛顿力学一力学;光学一光学;热力一化学;电磁学一电力工程、通讯;激光一量子力学一半导体物理一晶体管。

3.让学生了解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外国的以及中国的科学家,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创造过程,他们的治学态度,他们科学献身的高尚情操,他们把握机遇、对待困难和逆境的态度,对名誉地位的看法,以及他们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毅力,灵活机动的风格,对祖国人民的热爱等。从而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榜样,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努力照着榜样做。

4.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目前发展的历史和趋势,有利于学生少走弯路,早定目标,树立信心。目前物理学在探索亚核世界运动,宇宙世界的天体运动等规律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若能向物质结构的更深、更广层次的研究上取得成功的话,世界将极大改变。

二、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武断,不孤行。批判性指善于冷静地考虑问题,不轻信,不迷信“权威”的意见,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

2.思维的创造性。指思维活动的方式,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表现在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上,不仅能将新知识新概念同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而且能利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旧观念。表现在解决问题时不死套公式,而是融会贯通,善于多渠道地用简捷的方法解决问题;表现在创造活动中,有创造意识,有丰富的创造想象力。

3.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以及直觉思维。大量实践证明,思维品质的差异直接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如何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一)转变观念,创设气氛

1.以维持性学习(通过学习获得原先已经确定的观点、方法和原则,以对待已知的或重复发生的情况)向创造性学习(即突出主动精神,鼓励人们考虑趋向,强调未来,重在将获得和实践作为生活在一个变化世界上所必需的新的方法,新的技能,新的态度和新的价值)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提升为以启迪智慧为主的教育。

2.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而清晰的知识结构是形成直觉思维的内在因素。德国的一个物理大纲中有这样一句话:“与生物学和化学相比,物理的结构较有层次,从而使物理学家的独特思维方式更显出众”。物理学的结构是由物理学的概念、规律所组成的有机体系。这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教给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1)使学科知识更容易被理解。(2)更好地记忆知识的细节。(3)促使学习的迁移,触类旁通。(4)为今后继续深入地学习奠定了基础。结构的理解,易于促进学生的直觉思维。

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上面几点,还包括诸如心理健康教育,意志的磨炼等等。其培养关键在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作风,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才能,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多的适合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2.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十二

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中提出, 要在教学活动中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促进学科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整合, 逐步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师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良好互动。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主探究能力。这与传统的学习模式和方法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要求。

二、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1.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 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就需要从问题的产生入手, 有问题才会有提问, 而问题的产生可以从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置身在所创设的情境中, 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并提出质疑, 学生对问题提出质疑的过程就是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很多学生都会害怕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 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 经常表现出敏感情绪, 害怕失败, 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逐渐对自己失去。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一定要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将要传授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敢于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可以用在物理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现象, 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 学生可能在生活中观察过这种现象, 但又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有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完全的好奇, 使得学生们产生了许多疑问和好奇心, 从而学习气氛高涨, 学生就会带着疑问踏上探究之路, 自然而然的提高自身探究能力。

3. 案例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有句俗语说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高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因此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寻找和提供给学生适宜进行探究的物理案例, 多创设一些具有典型特征且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帮助的物理实验课题, 让学生亲自参加探究实践,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实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真正目的。

4. 对问题进行拓展,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对于学生来说一道物理题就是一道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 往往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恐惧感。因此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提示, 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指导, 指导时不要仅仅局限于问题的本身, 而是应该以这个问题为中心点, 对其进行延伸和拓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在自由讨论、观点碰撞和思路启发中, 辨明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把握好自身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使自身拥有科学严谨的逻辑推理, 逐渐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如对《楞次定律》进行实验探究, 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知如何下手,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解决物理实验题的基本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猜想, 然后提出假设, 对假设进项验证, 再指导学生设计好实验项目, 最后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指导学生得到实验记录后, 引导学生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并对隐藏在数据中的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进行总结, 通过实验想象和所得数据进行知识延伸, 从而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 要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探究能力, 就需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综合应用, 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实验, 积极参与到探究实践中来, 确保学生的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它不仅接示了自然界中事物存在的原因和物质的运动规律, 更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研究方法, 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春晓.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鲁东大学, 2012

[2]李松春.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才智, 2013 (8)

13.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十三

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就是为了日后的用,而联想是学习必定要经历的环节。学习中想得多→探究就多→解决得好→获得成功喜悦→促进联想进一步发展,这样造成一个良性循环。往往在教学中我们看到,有些同学善于联想,思路广阔,学得生动灵活,而一些同学联想力差,思考问题片面、呆板,则学得吃力费劲。本文就联想能力的培养问题谈谈几点看法:

一、善于运用联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物理学中有许多的基本概念,可以说它们是物理学的最基本的语言,理解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而往往在学习中大部分同学对物理概念觉得抽象、难记,这主要是因为对概念缺少联想所致。例如:在讲解“物体平衡稳定性”这节时,讲到随遇平衡引导学生联想到成语“随遇而安”,即随时随地都安安稳稳,这样的状态叫随遇平衡。这样在日后的记忆中学生脑海有一条链,把随遇平衡和随遇而安联想在一起,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思路更开阔。又如:在讲解“固体的形变”这节时,对“拉伸形变”的讲解,指导学生进行联想:拉→一对方向相反的拉力→〔造成〕→伸→伸长→纵向变长,横向变细,使学生重点联想拉、伸两字,这样学生对此形变理解透彻并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对以下的: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大家都能用自己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实际上在物理中有许多概念都可以用“顾名思义”的方法来领悟,如“发光强度”、“反冲运动”、“功率”等。关键在于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联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勤思探究的好习惯,不断丰富提高学生的联想力。

二、运用联想在边缘、临界状态下的发展,认识物理规律

许多物理学家在进行定律推导过程中都采用了把联想过程推到极端,从而设想进入理想状态,得出结论,然后再从理想到一般情况总结出规律。例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断都是采用了这样的联想。而借鉴科学家的联想推断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临界联想和边缘联想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活性和钻研精神,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而努力。例如:在讲解“毛细现象”这节时,浸润液体在细管中升高,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此时引导学生联想外推:浸润液体能在细管中无休止的升高吗?为什么?提出问题后教师并不立刻回答学生。而下课后许多学生纷纷来问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异常活跃,还有的同学立竿见影,马上产生扩展联想反问教师:水银在细管中能不能下降到使水银完全被挤出管外?通过上述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知识外延能力,使学生尝试到了联想的甜头,交给了学生一种临界思维的学习方法。

三、运用类比联想,使学生学过的知识贯穿一条线、形成系统化

例如:在讲解分子势能、电势能时,应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此时一定会想到一种我们曾经学过的势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调它们的共性而重点比较它们的异性,这样使大家在学完知识后对势能概念更加理解,从而使“重力”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形成一条链,而最基本的重力势能是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的,这样每当用到势能,在头脑中就会有一系统的联29想,并且是在重力势能基础上的类比联想。又如:对场概念的认识,我们学过的有力场、电场、磁场,而实际上电场、磁场都是通过电荷和电流在其中受力表现出其性质,象电场强度E=F/Q;磁感应强度B=F/IL就可以进行类比联想。在讲解B时,可以这样类比:电场中点电荷受其力,而磁场中一段电流也受其力,在这里有类比:点电荷→(对应)一段电流,即(Q)→(对应)(IL),既然E=F/Q反映电场强度,类比联想推出:描述磁场强弱的B=F/IL。所以只要记住E=F/Q就可以联想出B=F/IL,从上可以看出在知识贯穿形成系统化的时候,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就可以类比联想出一系列规律。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熟练掌握 1

类比联想的正确方法,就能以一当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把书读薄,把知识精炼浓缩。

四、在教学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联想,发挥正确联想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错误,造成学习的障碍,而且这种影响是习惯性的、根深蒂固的,我们如何去纠正它,则需要长期反复努力不懈的一个过程。下面就此问题谈一点体会:在力学中讲到抛体运动时,学生对物体抛出后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只受重力作用这一点不理解。因为学生有这样的习惯错误联想:既然抛出物体,则物体肯定要受到抛出力的作用,否则物体怎么会被抛出去呢?分析错误原因:关键在于学生没有想清时间的先后顺序,产生了模糊联想,思维有些混乱。如何纠正呢?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联想的:物体抛出后→还与手接触吗?→否→若有抛出力存在,谁是施力物体?→(哑言)→没有施力物体,则力从何来?这里关键在于强调“抛出后”这段时间不受抛出力作用。又如:学生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始终不理解,这也是由于受错误习惯思维定式影响而造成的。针对上述原因,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诱导学生进行正确联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力推车车就动,而力停车就停。实际上可以这样联想:车→最初状态(静)→末状态(动)→由静到动→什么原因→力是使车由静到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进一步联想若没有力的作用→将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车将一直静止。由此可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此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错误联想,我认为关键在于把维持这两个字纠正过来,撤消推力→车还受力吗?→还受阻力→车由动变静→运动状态改变,可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通过上述纠误联想以及正确联想的引导,使学生学过的知识深刻印在脑海中,加速知识的正向迁移。

五、运用逆向联想,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中特别是解题时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练习往往一筹莫展,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换一个方向,从另一个角度去联想则是很容易解决的。例如在中师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在如图所示中,眼睛在哪个区域才能从平面镜MN中看到物体AB完整的像?用作图法画出这个区域。学生在进行思考时多半都是正向联想:找出AB两点发出光线通过平面镜边缘的反射光所围成的共同范围即是能观察AB完整的范围,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要付诸实践用作图法画出此范围,这下可就难住了学生,此时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正向联想受到阻碍,这时只要教师从反向联想来引导: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哪里?→(同学们都回答得出来)→根据像的位置→能否画出A点两条通过平面镜边缘的反射光→能否画出B点两条通过平面镜边缘的反射光→我们观察到的范围在哪?(学生自己总结)。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逆向联想,开扩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掌握了一条思维受阻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14.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十四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然而,就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来演示实验,而学生几乎是处于一个“看客”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下,实验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高中阶段作为一个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大作用.而创新思维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基于这种人才需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任务,很显然,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促进将教学目标的是顺利实现.

1.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其主体作用得到重视,才能激发其主动去学习.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

2.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符合了我国新课改要求,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根据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学生:对平面上运行的小车给予一定的推力,其运行速度为什么会变快?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其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同时,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也逐渐显现成为,被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以往,受诸多条件的制约,教师只能演示实验,而这种演示性实验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多媒体的出现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观看实验操作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操作来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4.优化实验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实验大多是由教师来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通过看来学习,很显然,这种实验教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代教育体制下,越来越看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实验设计极为必要.首先,教师应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对实验过程、实验设备进行优化,打破规定限制,从而让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其次,要优化实验流程,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高效开展实验,在实验操作中获得能力.

5.趣味性实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否有趣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高中物理实验缺乏可探究性、趣味性,学生自然就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进而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时,就应当选择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去.

6.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良好环境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故此,作为教师,在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活跃思路.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应有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爱上课堂,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条件和保障.

综上,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实验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学习,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J].科技风,(23):48.

[2]刘士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37):52.

15.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十五

一、搞好课前预习, 培养探究意识

发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上课之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教材, 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 明确探究的目标, 为以后的学习作准备。

二、搞好课堂教学, 激发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情感交流的场所, 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要做到3点。1、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宽容学生积极探索所产生的错误;公开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允许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时, 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不反对学生的猜测, 特别是有一定道理的猜测;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探究活动,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2、适时设疑,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品质, 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质疑”的行为,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学生不仅要“学会答”, 而且更要“学会问”。学生能够质疑问难, 是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例如, 我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 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能不能只用一个电压表或电流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 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请说出你设计的方案并画出电路图。通过这种质疑、释疑的教学活动, 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3、营造积极的讨论气氛, 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进行讨论尤其重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和发表不同的意见与见解, 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如学习固体压强, 教师可出示一个杯子, 让学生通过联想进行猜测:液体有无压强?学生猜测的结果:有压强。教师接着再让学生运用直觉猜想压强作用在哪个位置?学生猜对容器底有压强。教师再问,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但你看到底部所受压力的效果了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并按学生设计的众多的实验方案之一进行实验。如把玻璃底换成橡皮膜, 往杯子中倒入水再进行验证, 根据膜向下凸证明猜想的正确。

三、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 可以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要求我们首先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加以落实, 而不只是作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 由教师提出课题, 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在实验中观察现象, 主动探索, 然后得出物理规律。例如在教学“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 我首先提出课题, 让人家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了以下猜想:与压力有关;与接触面光滑与否有关;与接触面大小有关, 等等。然后我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 自己设计实验, 自己动手实验, 并做好观察, 记录好数据, 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例如, 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中, 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并介绍给学生一些参考方案:“50米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斜面滚球”、“百米跑”、“球自由下落”等等。让学生亲自去感觉, 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验、分析等, 充分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地综合已有的知识, 并在探索的实践中获取了新的知识, 同时培养了创造能力。很显然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 可以使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在做探索性实验时,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及处理实验结果, 使学生进行思维, 比起按课本上给出的步骤一步步进行实验操作的验证性实验, 在学习要求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探索性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实验能力。

16.高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十六

[关键词]思维能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示范;潜移默化

【中国分类号】G633.7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传授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培养能力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在物理教学中,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例如: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等,在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训练,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不断展开思维活动,逐步提高思维能力。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该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的过程。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学生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事实,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距,拉平学生的实际水平,而是要通过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通过教学,一方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如:出思考题、提供阅读材料、指导课外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中不要人为的封顶,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和思考,但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揠苗助长”和“抑制生长”都是教学的大忌,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尺度。

2、循序渐进

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控制教学进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速算的能力。

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适应了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控制教学进度,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进入高三后,教学的目标是高考,由于高考是能力考试,教学中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之达到高考的能力水平。

3、讲究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力求讲得深一些,充分发挥这些重点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因为它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基础。在讲解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通过对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的讲解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课堂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讲解上。不要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概念和规律的讲述。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不要急于做大量的习题。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題作为物理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在对基本现象、概念和规律做了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同样,学生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老师讲解例题,是为了给学生做示范,教给学生如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要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要讲清思维过程,做到有理有据,板书要简洁明了,美观大方。书写一定要规范,为学生作好示范带头作用。

4、潜移默化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在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认为只有通过学习较深的内容,做较多较难的习题,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相反,学好最基本的内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适合学生程度的习题,是提高学生能力的第一步。学生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平时对课本独立、认真的学习,深刻的理解作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是通过长期刻苦的学习,艰苦的磨练,逐步形成的。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锻炼和提高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应从学习最基本的、简单的内容抓起,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就应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周密的思维习惯,为今后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17.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篇十七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技能;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阅读教科书,学会归纳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鉴别各种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如运用教材中的导图、章首语、插图等创设问题情境。现在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每一章节都有导图、章首语和插图,形象生动,充满了人文气息,符合广大初中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教学《声现象》(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海豚发声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分析为什么人听不到海豚之间交流的声音,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习惯,就是为了完成某一类型行动的需要,多次重复某一行为(或方式)使得动作趋向于自动化、稳固的行为习性。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提供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应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学案,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纲和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概括性、启发性、针对性,形式上可以采用问答式、填空式、计算式等。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对导学案中的习题的解答情况,分析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拟定预习提纲:①摩擦力是什么?滑动摩擦力又是什么?②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突出木块是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为什么要通过弹簧测力计拉木板,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③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多方实践,提高阅读技能

18.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十八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文/于庆君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教育最突出的一部分,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综合能力,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的一门实验教学课程,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该学科教师关注的重点。下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探讨。

一、高中生物教学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如果学生一旦对生物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将会对这门课程的发展进行自我探索,并产生浓厚的创新欲望,对于该门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帮助。(1)生物科学和现实生活中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进去。例如,在讲解渗透作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入,比如萝卜放入盐水中就会变软等等,采用这些真实而生动的例子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应该多注重生物学科与当前社会关注问题的联系。比如,近几年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对当前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热点问题逐一引出,引发学生关注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利用好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应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部分

高中生物是一门主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认真观察老师做实验的步骤,并且仔细体会自己做实验的每个步骤。通过整个实验,老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制订观察方案,明确自己的目的,树立正确的自我思考方法。作为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用具,并且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学生要通过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相关发现,然后将自己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然而,当前课本中的大部分实验都只是相对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方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为了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生物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的`性质,适当地将实验条件以及实验形式进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开动脑筋设计实验。生物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实验,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的实验。这种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将知识牢牢地记住,并且发展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引入“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学案导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案导学”是指通过学案的形式,利用导学的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辅导,并非为学生提供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引,使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学案导学”的施行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得到提高。此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验课上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寻找答案,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案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广泛施行,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

成,正确自学方法的摸索等,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以及运用

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避免总是出现教师在单方面讲的情况,这种情况会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枯燥。只有将教与学互相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将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知识,并且便于理解书面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能够听懂,生物教师要把经常用的且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对自己有效的、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总之,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实验教学,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姚艳立。浅谈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科学,(1):17.

[2]张清华。浅谈高中生物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10):146-147.

[3]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2013(2):154.

19.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篇十九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理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来说, 创造性思维尤其重要, 是学生发掘解题思路的有效途径。但我国高中物理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 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无法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思维活跃度、沟通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均受到很大限制, 学生获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知识视野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上, 这样的人才已无法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当前以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创造性人才将会对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发展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因此, 对于国家来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人才储备做准备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1.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知识的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标志,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的教学理念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以其作为衡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唯一指标。因此,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都是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为目的开展的。很多教学方法只停留在加强学生对物理学科某一方面知识点的理解上, 对于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质性帮助。因此, 在新课改以及时代需求的号召下, 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抛弃落后的教学理念, 将培养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围绕学生的能力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提升。

2. 通过讲述关于物理史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每一个经典结论都是物理学家们智慧的结晶, 真实的励志故事可以带来无穷的动力, 启发学生去努力与创新。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物理发展史中的励志故事, 讲述给学生听, 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 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牛顿为例, 苹果掉下来砸中了牛顿, 然后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万有引力发现的背后, 牛顿付出了很多努力与汗水。因此, 教师可以将其背后的努力作为讲述重点, 以此启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锲而不舍的努力与探索,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充分挖掘高中物理教材, 在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材的特色是实验性强,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能量守恒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定律, 并且教学内容涉及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思考是否可以利用相关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测定?是否还有其他更加简单的方法?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探究性实验, 不仅让实验课程更有趣味性, 其创新思维也得到锻炼。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交换各自想法以此获得启发, 通力合作的探究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在学生确定实验装置以及排除影响因素的过程中, 学生的全局掌控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转换能力均能获得提升, 进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时代发展的需求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通过高中物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适应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有效应对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 高中物理教师需要首先转变教学理念, 抛弃用成绩衡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理念, 而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其创新意识。其次, 讲述物理史的故事, 通过艰难的物理发展历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 教师可充分利用高中物理教材实验性强这一特点, 以教材中的实验为基础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岳晓丽.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利用STS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2012

[2]刘震坤.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8)

[3]周志平.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8)

上一篇:考研之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简介下一篇:经典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