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探考试重点(11篇)
1.水文地质勘探考试重点 篇一
1.水文循环是指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具有速度快、路径短、转化交替迅速的特点。
2.地质循环是指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全之间水的相互
转换过程。
3.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气象因素、径流、人类活动。4.空隙分为:孔隙(主要储水空间)、裂隙(线状、链状)、溶穴(极不均匀、线状)5.地下水分类:结合水(不可利用)、重力水(可自
由移动、利用最多(承压水、潜水、上层滞水))、毛细水(利用价值较小)。
6.水位以上:包气带包括土壤水分、中间水带、支持
毛细水带毛细水带透水能力、给水能力(含水层:中间水客联通、含有大量重力水。弱透水层:存水少、流动较难。隔水层:不透水、内不含水)水位以下:饱水带包括潜水(用的多、常见、有自由水面)、承压水(无自由水面、处于两不透水层间、有固定排泄补给区)、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小片不透水层中的少量潜水)
7.达西定律:V=kiq=va=kiA
8.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有关。9.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受到内部分子引力的作用,产
生向内收缩的力、页面两点间的吸引力.10.溶滤现象: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使岩石中矿物离子
游离出来进入地下水。长时间溶滤导致TDS低的存在,TDS高的流走。(山区、丘陵易出现)11.浓缩作用:上游水到下游,下游水以蒸发为主,一
些离子留在地下水中,长时间积累导致浓度增大,TDS高的离子浓度增大。(地平原地区易出现)12.地下水补给的来源有: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
结水及相邻水层的补给等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透以及人工回灌
13.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均匀砂上层—
—活塞式(有地下水时,上部降水均匀向下补给(洪积物扇顶)),粘土性——捷径式(水动态平衡更稳定(洪积物扇缘))。
14.降水补给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地质 15.地下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流补给)、含水层(潜水、承压水、越流(相邻水层))16.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泉点状排泄、向地表水体泄流、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蒸发与温度地下水埋深、包气带性质地质构造有关 17.地下水系统分类:含水系统(以四周地质构造分(盆
地中间))、流动系统(与水流动有关与流速、流途长短有关)
18.地下水含水系统:有隔水或相对 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19.地下水流动系统:从源到正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
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20.流动系统:区域(速小、程远、跟新慢(浓缩作用、TDS高))、局部(速大、程小、跟新快(溶滤作用、TDS低))
21.机制激励——脉冲式的降水响应——波状的地
下水位上升:延迟 22.影响因素:气象因素表现降水量、地理位置距河流的远近
23.潜水的动态类型——三种类型均是动态均衡、收入
=支出1.蒸发型——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含盆地2.径流型——广泛分布于山区及山前 产生地表径流3.弱径流型——气候湿润的平原与盆地、蒸发排泄有限、径流排泄为主
24.三种典型的地下水:洪积物中的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冲积物中的地下水、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25.风积物:竖向渗透性是水平渗透性的几十位,储水
性好 26.裂隙水:成岩裂隙(火成岩 深度大)、风化裂隙(风
化 初露表面)、构造裂隙(地壳运动 断层带裂隙发育带)27.岩溶水:长期溶滤现象的结果,构造裂隙中水作用
使空隙变大水速变大,当空隙很大则地上水渗入,形成地下水侵夺,形成地下河流,造成结构性缺水(喀斯特地区)
28.岩溶水系统是一个能够通过水与介质相互作用不
断自我演化的动力系统 29.地下水资源定义:可以连续稳定开采,却造不成不
良后果的地下水 30.地下水补给资源:可以恢复与再生的是与外界系统
经常发生交替的水量 31.补给资源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影响因素: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与季节的变化 32.地下水储存资源(良好的水源):含水系统在地址
历史时期积累保存下来的水量
33.地下水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4.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湖塘污染、河流
污染、污染物堆放(堆放应放在低地区)
13.水文循环是指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具有速度快、路径短、转化交替迅速的特点。
14.地质循环是指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全之间水的相互
转换过程。
15.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气象因素、径流、人类活动。16.空隙分为:孔隙(主要储水空间)、裂隙(线状、链状)、溶穴(极不均匀、线状)17.地下水分类:结合水(不可利用)、重力水(可自
由移动、利用最多(承压水、潜水、上层滞水))、毛细水(利用价值较小)。
18.水位以上:包气带包括土壤水分、中间水带、支持
毛细水带毛细水带透水能力、给水能力(含水层:中间水客联通、含有大量重力水。弱透水层:存水少、流动较难。隔水层:不透水、内不含水)水位以下:饱水带包括潜水(用的多、常见、有自由水面)、承压水(无自由水面、处于两不透水层间、有固定排泄补给区)、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小片不透水层中的少量潜水)
19.达西定律:V=kiq=va=kiA
20.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有关。21.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受到内部分子引力的作用,产
生向内收缩的力、页面两点间的吸引力.22.溶滤现象: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使岩石中矿物离子
游离出来进入地下水。长时间溶滤导致TDS低的存在,TDS高的流走。(山区、丘陵易出现)23.浓缩作用:上游水到下游,下游水以蒸发为主,一
些离子留在地下水中,长时间积累导致浓度增大,TDS高的离子浓度增大。(地平原地区易出现)24.地下水补给的来源有: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
结水及相邻水层的补给等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透以及人工回灌
35.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均匀砂上层—
—活塞式(有地下水时,上部降水均匀向下补给(洪积物扇顶)),粘土性——捷径式(水动态平衡更稳定(洪积物扇缘))。
36.降水补给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地质 37.地下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流补给)、含水层(潜水、承压水、越流(相邻水层))38.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泉点状排泄、向地表水体泄流、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蒸发与温度地下水埋深、包气带性质地质构造有关 39.地下水系统分类:含水系统(以四周地质构造分(盆
地中间))、流动系统(与水流动有关与流速、流途长短有关)
40.地下水含水系统:有隔水或相对 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41.地下水流动系统:从源到正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
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42.流动系统:区域(速小、程远、跟新慢(浓缩作用、TDS高))、局部(速大、程小、跟新快(溶滤作用、TDS低))
43.机制激励——脉冲式的降水响应——波状的地
下水位上升:延迟 44.影响因素:气象因素表现降水量、地理位置距河流的远近
45.潜水的动态类型——三种类型均是动态均衡、收入
=支出1.蒸发型——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含盆地2.径流型——广泛分布于山区及山前 产生地表径流3.弱径流型——气候湿润的平原与盆地、蒸发排泄有限、径流排泄为主
46.三种典型的地下水:洪积物中的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冲积物中的地下水、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47.风积物:竖向渗透性是水平渗透性的几十位,储水
性好 48.裂隙水:成岩裂隙(火成岩 深度大)、风化裂隙(风
化 初露表面)、构造裂隙(地壳运动 断层带裂隙发育带)49.岩溶水:长期溶滤现象的结果,构造裂隙中水作用
使空隙变大水速变大,当空隙很大则地上水渗入,形成地下水侵夺,形成地下河流,造成结构性缺水(喀斯特地区)
50.岩溶水系统是一个能够通过水与介质相互作用不
断自我演化的动力系统 51.地下水资源定义:可以连续稳定开采,却造不成不
良后果的地下水 52.地下水补给资源:可以恢复与再生的是与外界系统
经常发生交替的水量 53.补给资源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影响因素: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与季节的变化 54.地下水储存资源(良好的水源):含水系统在地址
历史时期积累保存下来的水量
55.地下水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56.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湖塘污染、河流
污染、污染物堆放(堆放应放在低地区)
25.水文循环是指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具有速度快、路径短、转化交替迅速的特点。
26.地质循环是指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全之间水的相互
转换过程。
27.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气象因素、径流、人类活动。28.空隙分为:孔隙(主要储水空间)、裂隙(线状、链状)、溶穴(极不均匀、线状)29.地下水分类:结合水(不可利用)、重力水(可自
由移动、利用最多(承压水、潜水、上层滞水))、毛细水(利用价值较小)。
30.水位以上:包气带包括土壤水分、中间水带、支持
毛细水带毛细水带透水能力、给水能力(含水层:中间水客联通、含有大量重力水。弱透水层:存水少、流动较难。隔水层:不透水、内不含水)水位以下:饱水带包括潜水(用的多、常见、有自由水面)、承压水(无自由水面、处于两不透水层间、有固定排泄补给区)、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小片不透水层中的少量潜水)
31.达西定律:V=kiq=va=kiA
32.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有关。33.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受到内部分子引力的作用,产
生向内收缩的力、页面两点间的吸引力.34.溶滤现象: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使岩石中矿物离子
游离出来进入地下水。长时间溶滤导致TDS低的存在,TDS高的流走。(山区、丘陵易出现)35.浓缩作用:上游水到下游,下游水以蒸发为主,一
些离子留在地下水中,长时间积累导致浓度增大,TDS高的离子浓度增大。(地平原地区易出现)36.地下水补给的来源有: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
结水及相邻水层的补给等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透以及人工回灌
57.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均匀砂上层—
—活塞式(有地下水时,上部降水均匀向下补给(洪积物扇顶)),粘土性——捷径式(水动态平衡更稳定(洪积物扇缘))。
58.降水补给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地质 59.地下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流补给)、含水层(潜水、承压水、越流(相邻水层))60.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泉点状排泄、向地表水体泄流、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蒸发与温度地下水埋深、包气带性质地质构造有关 61.地下水系统分类:含水系统(以四周地质构造分(盆
地中间))、流动系统(与水流动有关与流速、流途长短有关)
62.地下水含水系统:有隔水或相对 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63.地下水流动系统:从源到正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
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64.流动系统:区域(速小、程远、跟新慢(浓缩作用、TDS高))、局部(速大、程小、跟新快(溶滤作用、TDS低))
65.机制激励——脉冲式的降水响应——波状的地
下水位上升:延迟 66.影响因素:气象因素表现降水量、地理位置距河流的远近
67.潜水的动态类型——三种类型均是动态均衡、收入
=支出1.蒸发型——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含盆地2.径流型——广泛分布于山区及山前 产生地表径流3.弱径流型——气候湿润的平原与盆地、蒸发排泄有限、径流排泄为主
68.三种典型的地下水:洪积物中的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冲积物中的地下水、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69.风积物:竖向渗透性是水平渗透性的几十位,储水
性好 70.裂隙水:成岩裂隙(火成岩 深度大)、风化裂隙(风
化 初露表面)、构造裂隙(地壳运动 断层带裂隙发育带)71.岩溶水:长期溶滤现象的结果,构造裂隙中水作用
使空隙变大水速变大,当空隙很大则地上水渗入,形成地下水侵夺,形成地下河流,造成结构性缺水(喀斯特地区)
72.岩溶水系统是一个能够通过水与介质相互作用不
断自我演化的动力系统 73.地下水资源定义:可以连续稳定开采,却造不成不
良后果的地下水 74.地下水补给资源:可以恢复与再生的是与外界系统
经常发生交替的水量 75.补给资源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影响因素: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与季节的变化 76.地下水储存资源(良好的水源):含水系统在地址
历史时期积累保存下来的水量
77.地下水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78.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湖塘污染、河流
污染、污染物堆放(堆放应放在低地区)
2.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论述 篇二
【摘 要】简述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几种水文地质勘探方法,采用综合的水文地质勘探方法可以有效的探查煤矿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煤炭资源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勘查;水文地质勘探;煤矿;水文地质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iques discussed
Qi Lin,Zhu Lin
(Jiangxi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 901 Geological Brigade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Abstract】In the exploit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of several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using comprehensiv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detect coal min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resource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follow-up development.
【Key words】Exploration;Hydrogeology exploration;Coal mine;Hydrogeology
1. 前言
1.1 煤炭是中国的第一能源,煤炭生产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煤矿深部开采中的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为先导,其它基础水文地质手段加以配合,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水文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是煤矿深部开采水文地质勘探的特点。其工作模式可分为三个层面:
(1)井田范围主要可采煤层开采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2)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勘查;
(3)综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超前探测。而从现今的发展方向来看,煤矿深部开采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水文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被埋藏的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水文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水文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1.2 煤矿由于受矿井地质条件差、断层发育、煤厚变化大等地质因素的影响,造成生产接续紧张,单靠一种勘探手段很难摸清煤层赋存状况及构造发育规律,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多种勘探手段结合并用,地面采用三维物探手段,井下先期施工多用途探巷,配合钻探及井下物探等手段,针对影响生产的水文地质因素开展各项专题研究,不断进行资料的动态综合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地质保障。
1.3 合理选择勘探目的层,充分利用井下巷道,以大流量、大降深的井下放水试验为主,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综合水文地质勘探方法,是查清类似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解放受水害威胁的下组煤的有效技术途径。
2. 传统水文地质勘探
2.1 地质勘探方法。受岩溶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底板突水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突水机理主要包括;(1)岩溶裂隙水网络的发育情况,是发生底板突水的物质基础;(2)隔水层的厚度及岩性特征,是突水的制约因素;(3)采矿活动造成底板的破坏,是底板突水的诱导因素;(4)断裂构造及原生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是导致底板突水的关键因素;(5)水压与矿压的偶合作用也是导致底板突水的重要因素。因此,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范围包括了岩溶裂隙水网络发育规律、隔水层的厚度及岩性变化、断裂构造及底板裂隙的发育规律及发育程度、含水层水位变化规律等。
2.2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任何一种单一的勘探方法,只能大致探明某一种突水因素,如:采用传统的地面钻探、抽水及注水试验,只能探明某一点的岩溶发育及富水情况,对于整个开采范围的富水规律难以有效的探明。另外,矿井突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规律进行描述,也就是说,随着空间的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各类突水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作用相互交替变化,如:断层导水型突水,构造的突水机理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底板破坏型突水,采矿动压是突水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防止底板突水,就必须对各类突水因素进行全面探查,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治理,才能有效的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采用单一的探查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3. 采用综合方式进行地质勘探
3.1 采区地面地震勘探。采区设计前,通过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手段,查明采区构造形态和断层发育规律,查明煤层赋存状况及底板起伏形态,对影响开采的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水害防治措施,为采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同时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也是进一步查明采区范围内的小构造,包括落差5m左右的断层、陷落柱和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根据采区衔接的要求,应提前布置实施。面物探方法较矿井物探方法施工简单,探测效率也高,但受到地表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地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首选方法。
3.2 微动测深勘查。微动是一种在时间域和空间域都极不规则的震动现象。根据波动理论,微动记录既包含有体波也包含有面波。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微动的震源是在地表面或海底面,在微动中的面波成分相对于体波成分来说占绝对优势,微动测深勘查方法就是利用这一占绝对优势的面波来反演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同时,依据观测形式的不同微动测深探查主要分为一下几种形式:
(1)单点勘查。单点勘查方式观测台阵,一般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内接正三角形)组成,在圆心和圆周上内接正三角形顶点处各设置一套微动观测仪。这种观测方式勘查深度与台阵的大小成正比。根据勘查深度的要求,可采用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组成观测台阵;
(2)测线勘查。在煤田勘查这种大面积勘探中,单点勘查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可采用测线(剖面)观测系统,获得S波速度剖面成果图。在测区内按一定间距布置这样的测线,可实现二维微动测深勘探,并反演测区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钻孔及其它地质资料,可进一步解释速度异常区域的地质意义;
(3)平面探查。在矿区或者要求更精细的勘探,在仪器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可采用平面观测,并反演测区三维S波速度体,从而圈出速度异常体或者面。
3.3 井下钻探及综合物探。在放水试验对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达到宏观控制(矿井、采区)的基础上,对富水区的每一工作面,针对不同的条件,采用各种物探手段,探明局部导水构造、隔水层变薄带及局部富水带,再用少量的钻探手段进一步验证,有针对性的重点布置注浆改造、疏水降压等治水工程。
(1)井下直流电法透视:从大的范畴来说,井下直流电法透视仍属于矿井直流电法。其目的是探测采煤工作面内部的导水构造、底板含水层的集中富水带。许多矿区的研究和试验证明,井下直流电法透视是探测水文地质异常区最为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
(2)TEM探测:瞬变电磁法(简称TEM),它是利用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向铺设在地面的矩形线圈(或称发射框)发送双极性大电流,在电流开启和关断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产生电压脉冲,电压脉冲的衰减产生感应磁场(即一次磁场)。一次磁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下介质中产生涡流。地下涡流的变化又生产二次磁场,由于不同地质体其电性特征存在差异,其二磁场的衰减亦存在差异。因此,通过研究二磁场的衰减规律,可达到推测、分析地下地质异常体的目的。TEM探测可以探测不同高程的相对富水区,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水措施。
(3)弹性波CT:即地震层析成相技术,可以推测主要构造的发育情况,但由于该项技术起步比较晚,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
(4)瑞利波:利用瑞利波探测技术可以对掘进巷道前方的地质异常体,特别是断裂构造进行超前探查,预防突遇断层出水。该项技术对于探测前方构造效果较好。
4. 结束语
3.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 篇三
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孔隙中的水。
基础是指底部与基础接触的承重构件,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地基是指建筑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荷载的能力。直接与基础接触的土层叫持力层,持力层下部的土层叫下卧层。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自然界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物理特征:比重,重度,孔隙性,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力学性质:岩石的变形特征,岩石的强度特征。
确定地质年代方法: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率,切割率,岩性对比法;相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绝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至今的年龄(同位素年龄)。相对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
2、生物层序律;
3、切割律:岩层(岩石)被侵入岩侵入穿插,则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旧。绝对年代的确定: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冰期:第四纪气候冷暖变化频繁,气候寒冷时期冰雪覆盖面积扩大,冰川作用强烈发生。间冰期:气候温暖时期,冰川面积缩小。
第四纪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沉积物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1.褶皱的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岩石破裂.裂隙发育.直接影响到岩石强度和岩体的完整性。2.褶皱的翼部不同于核部,以倾斜岩为主。
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称为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剪节理是剪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1.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2.裂隙的存在,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加速岩体的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软化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3.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与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坡向一致时,不论岩体产状如何,边坡都将失稳滑移。4.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5.裂隙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因素,就应当对裂隙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裂隙对岩体工程建筑条件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断层: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规模大)外力地质作用剥蚀沉积物覆盖——标志(断层存在的标志)(1)地质体不连续(2)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镜面、擦痕与阶步牵引构造、牵
引褶皱;断层岩:指断层带中因断层动力作用被破碎、研磨(3)地貌和水文等标志。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1.大多数情况下,断层面两侧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岩石破碎,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极大。2.在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有的断层可能有活动性,甚至有产生地震的可能性,将对其附近工程带来极大的事故隐患。3.断层与地下水常紧密相连,给地下工程造成事故隐患。4.断层是软弱结构面。5.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6.对采矿工程会造成极大困难。
震级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释放的能量E越大,震级M就越高,两者关系为logE=4.8+1.5M。烈度是指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的破坏程度。
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
2、化学风化
3、生物风化。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微风化带、新鲜岩石。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地质因素
阶地是沿河流、湖泊和海滨伸展,超出河、湖、海面以上的阶梯状地貌。由侵蚀剥蚀、堆积过程和地壳构造运动合力塑造而成。河流阶地:1 侵蚀阶地,2坡积阶地,3基座阶地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流动性、水的溶蚀性
岩溶地貌:地表岩溶地貌、漏斗、竖井、落水洞、溶蚀洼地、干谷和盲谷
根据岩溶发育的特点,岩溶地区可能遇到以下几类地基:1.石芽地基 2.溶洞地基 3.土洞地基。处理方法:石芽:这类地基具有不均匀性,处理的原则主要是两大类:其一是处理软弱部分,即压缩性较高的地基,对之施行加固,使之能与坚硬部分相适应;其二是处理坚硬部分,换之以压缩性土,使之与软弱部分地基变形相协调。溶洞:规模小,可采用清除或堵塞;规模大,则不宜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土洞:这类地基具有不均匀性,处理的原则主要是两大类:其一是处理软弱部分,即压缩性较高的地基,对之施行加固,使之能与坚硬部分相适应;其二是处理坚硬部分,换之以压缩性土,使之与软弱部分地基变形相协调。
滑坡滑动分为蠕滑、滑动、剧滑三个阶段
滑坡的治理原则:1)防止或减轻诱发滑坡的外部环境条件,如截排水沟、卸荷减载坡面防护。2)改善边坡内部力学特征和物质结构,如土质改良,土质改良有2种途径:1是加进某种材料以改变斜坡岩土体成分;2是采用某种技术改变土的结构状态。3)设置抗滑工程直接阻止滑坡的发展,如抗滑桩、抗滑挡墙等
弧形滑移面的斜坡稳定性计算:K=(cL+tanΦ∑N)/∑T
斜坡稳定性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1)根据滑坡的地貌形态来判断 2)根据工程地质类比判断 3)根据滑动前的各种迹象判断 定量评价:1)常规土坡稳定计算方法 2)极限平衡分析方法3)数值计算(有限元法、神经网络法等)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1.岩石强度和质量 2.岩体的完整性 3.水的影响
[BQ]=BQ-100(K1-K2-K3)
特殊土指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上具有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的土。主要有: 黄土、红粘土、软土、膨胀土、冻土、盐碛土.红黏土性质物理力学性质:1)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界限含水量都很高,但有较高力学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2)各种指标变化幅度大
工程勘察阶段:选址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收集资料、初步勘察、确定地震),详细勘察阶段
工程地质测绘分为:综合性测绘和专门性测绘工程地质图的比例尺分三种:小比例尺1:5000~1:50000可行性研究时;中比例尺1:2000~1:5000初步勘察时;大比例尺1:200 ~1:1000详细勘察等。绘图精度:误差不超过3mm,其他地段不超过5mm。两种测绘方法:像片成图法和实地测绘法
勘探分为:物探,钻探,坑探
控制含水系统发育和地质结构有关
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和水的势场有关
化石保存在沉积岩中
断层破碎带的水文地质意义:储水空间,导水
孔隙的大小和孔隙度大小无关
地下水是可再生的,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能破坏其平台
SW
赋存于地壳岩石层空隙中各种形式的水统称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孔隙、裂隙、溶隙中。空隙中水的形式有:气态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岩石的水理性质有容水性,持谁性,给水性,透水性。
含水层是指能透过又能给出重力水的岩层,隔水层是指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特点:分布不广,埋藏较深;由大气降水补给,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边缘排泄;易受污染,稳定性差,对建筑物的施工和人民健康有影响。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特点:
1、潜水面以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可直接渗入补给,即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2、潜水深度和含水层的厚度受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影响,变化较大,受地表污染较重。
3、具有自由水面,渗流速度取决于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和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4、垂直排泄(蒸发)和水平排泄(向邻近较低河流排泄)。
5、潜水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施工均有影响。承压水:充满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的重力水。特点:1.具有连续的隔水层覆盖,大气降水(地表水)不能直接补给,只有在含水层直接出露时,才能接受地表水补给,帮承压水具明显的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2.承压水无自由水面,并承受一定的静压力。3.承压水具有水头压力,不仅向低洼处排泄,还可以由低处向高处流,形成上升泉、自流泉等。4.受顶部隔水层控制,受大气、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故水量变化 不大(具恒定性),动态稳定和水质优良。
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自外界获得含水量的过程。补给来源大气降水补给:最主要来源,补给数量与降水性质、植物覆盖、地形、地质构造、包气带厚度及岩石透水性有关。暴雨、连
绵细雨不同。地下水的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排泄方式: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发;泉水:山区与平原,上升泉与下降泉。向地表水排泄、含水层之间的排泄、人工排泄。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主要有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比重、导电性以及放射性
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气体成分有:
离子成分有:
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为地下水的总矿化度,也称为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以g/L表示。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包括: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人类活动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中的作用。
当水井贯穿整个含水层,并在含水层的全部厚度上都进水时称为完整井;如果水井的进水部分只有井底和含水层的部分厚度是称为非完整井。
影响半径的原始定义是井轴到降落漏斗边缘断面间的距离。假想含水层中存在一个以抽水井井轴为中心的理想圆柱体,抽水时沿其周界水头保持不变,抽水井抽水效果与实际抽水结果一致,这个圆柱体的半径便是“引用影响半径”
地下水的工程地质评价:
1、地下水位的变化,如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沉降,在有地震砂土液化的地区会引起液化的加剧,同时易引起建筑物震陷加剧。对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地质作用 2.地下水位下降,此时往往会引起地表塌陷,地面沉降等。对建筑物本身而言,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内下降时,岩土的自重压力增加,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突然下降,出可能使建筑产生变形破坏。通常地下水位的变化往往是由于施工中的抽水和排水引起,局部的抽水和排水,会产生基础底面下地下水位突然下降,产生建筑物发生变形。3.地下水的侵蚀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管道以及金属材料的侵蚀危害。它包括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4.由地下水引起的流砂这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工程施工中能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在破坏,会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或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及附近建筑物的稳定。5.潜蚀,这种不良地质作用通常分为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机械潜蚀是指地下水的动力压力作用,而化学潜蚀是指地下水溶解土中的易溶盐分,这两种作用在土中同时发生,并会引起土粒间的结合力和土的结构破坏和水带走土粒,形成洞穴的不良影响,其后果是使地基土的强度受到破坏,土下形成空洞,致使地表塌陷,破坏建筑场地的稳定。6.。基坑突涌,涌水会冲毁基坑,破坏地基,给工程带来损失。7.地下水的浮托作用。当建筑物基础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水对基础底面产生静水压力,即产生浮托力。
达西定律:Q=KA(H1-H2)/L=KAI,v=Q/A=KI,Q=KWh/L W是过水断面,v是渗流速度,Q是渗透流量(m3/d),H1H2是上下游过水断面的龙头,L是上下游过水断面的水平距离,A是过
水断面的面积,K是渗透系数,I是水力坡度
达西定律只适用于雷诺数Re≤10的地下水层流运动。
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材料 篇四
按地下水的赋存空间类型,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有_拉裂、蠕滑_和_弯曲倾倒_。斜坡破坏的主要方式有_崩塌__和_滑坡_。
2、斜坡按组成物质分为岩质斜坡、土质斜坡和岩土混合斜坡三类。
斜坡从形成开始,坡体便不断的发展变化,首先变形,逐渐发展为破坏。地质构造对地下硐室围岩的稳定有重要影响,一般在进行地下硐室选线时,应尽量使轴线与构造线方向__垂直或__大角度相交。
按滑动面与岩土体层面关系滑坡可分为顺向坡、斜向坡和逆向坡三类。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因素为___坚硬性和__完整性
5、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系统由岩块强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五类指标组成。
6、矿区地面防水措施主要有:(1)截水沟(防洪沟、排水沟);(2)河流改道;(3)整铺河床;(4)水库拦洪;(5)修防洪堤。
三、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降落漏斗:抽水井附近漏斗状的地下水位下降区。承压水:赋存在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岩爆:指在地下开挖过程中,围岩突然以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破坏现象。
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相关的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富水性、含水层及隔水层的性质与空间分布情况、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运动特点,以及动态与均衡等特征。滑坡:滑坡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边坡岩土体沿某一剪切面发生剪切滑动破坏的现象。
造岩矿物: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对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岩体:又称“工程岩体”,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崩塌:在陡坡地段,岩土体被陡倾的拉裂面破坏分割,在重力作用下岩块突然脱离母体翻滚、坠落于坡下的现象。RQD指标:在数值上等于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在钻孔中连续采取同一岩层的岩芯,其中长度大于等于10cm 的岩芯累计长度与相应于该统计段的钻孔总进尺之比,一般用去掉百分号的百分比值来表示。
硐室围岩:硐室周围发生应力重分布的这部分岩体。地下水的超前疏干:借助巷道、疏水孔、明沟等各种疏水构筑物,在基建以前或基建过程中,预先降低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以保证采掘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种措施。饱水带:在重力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含水、不透水、或者透过和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注浆堵水:将注浆材料制成浆液压入地下预定位置,使其固结、硬化,起到堵水截流,加固岩层和清除水患的作用
岩体结构:岩体内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组合形式。
结构面:岩体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 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形态不
一、大小不等的岩块,称为结构体。软弱夹层:岩体中存在的层状或带状的软弱薄层。
岩体:岩石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收到变形和破环后具有一定结构的、有一个地质环境的地质体。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地下水的超前疏干:借助于巷道、疏水孔、明沟等各种疏水构筑物在基建以前或基建过程中预先降低采取的地下水位,以保证采掘工作正常和安全进行的一种措施。
四、简答题
影响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地形地貌:深切的峡谷,陡峭的岸坡易于产生变形破坏。对于均质岩坡其坡度越陡,坡高越大则稳定性越差;平面上呈凹形的边坡比凸形边坡稳定性好
(2)岩土类型及性质:不同的岩土类型其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因此由不同岩土构成的边坡稳定性不同,一般由坚硬、完整、均一的岩石构成的边坡稳定性高
(3)岩体结构: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虽然和岩石性质有关,但主要取决于结构面的类型、产状、性质、规模及其组合情况。
(4)地下水作用:裂隙中的地下水可减小裂隙两壁的摩擦力,当其流动时还可产生动水压力和潜蚀作用,更重要的是地下水对松软岩土体具有软化和泥化作用,大大降低岩土体的强底。
(5)其他因素:地应力、地震、爆破震动、气候条件、岩石的风化程度、人类活动等。
2、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研究内容:边坡变形破坏规律;边坡变形与破坏的演变过程;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边坡稳定性的分预测和评价;边坡失稳的防治
意义:对已有边坡的稳定性作出预测和评价;为设计稳定而经济合理的人工边坡及制定经济合理的边坡失稳防治措施提供地质依据。述矿坑充水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1)矿坑充水水源分析:矿坑水的可能来源有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和废弃矿坑水等。
矿坑充水通道的分析:矿坑充水通道包括渗入性通道和溃入性通道;后者又包括裂隙发育,而又未充填的裂隙通道;岩溶(溶隙)通道;透水断裂带;勘探钻孔造成的通道;采矿造成的涌水通道;矿坑排水造成的涌水通道。
4、结构面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规模;②几何形态;③光滑度;④张开度及充填物;⑤连通性;⑥密集程度
5、潜水等水位线图的作用有哪些?
答:①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②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泉水出露点和沼泽化范围③提供合理的取水位置④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⑤确定含水层厚度⑥分析推断含水层透水性及厚度变化
6简述结构面成因类型及特征?
①沉积结构面:产状与岩层一致,一般延续性较强,易受构造及次生作用而恶化
②火成结构面;产状守岩浆岩形态控制,接触面一般延伸较远,原生节理较短小,火成岩流间可有泥质物充填
③变质结构面;产状有区域性,延续性一般较差,在深部一般闭合 ④Ⅵ构造结构面;产状和岩层有一定关系,特性和力学成因关系密切
⑤表生结构面 :在地表部位发育,延续性不强,产状变化大,结构面常有泥质物填充
7、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征? 按其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孔隙水和承压水
包气带水:主要指地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局部隔水层之上的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一般分布范围小,水量少。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特征:(1)潜水面之上一般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因而具有自由表面;(2)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较高处向潜水位较低处流动,其流动的快慢取决于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和水力坡度;(3)一般情况下,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4)分布范围大、补给来源广、水量一般较丰富,而且埋藏深度一般不大,是重要的供水水源。但其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随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5)水体易受污染和蒸发,水质容易变坏。
承压水:指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特点:(1)有稳定的隔水层顶板存在,没有自由水面;(2)埋藏区与补给区不一致;(3)埋藏深度一般比潜水大,但其稳定水位都常接近或高于地表,利于开采;水位、水量、水质等方面受水文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及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因此,富水好的承压含水层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8、矿区防水措施主要有哪些?
1,慎重选择井筒位置;
2,开挖截水沟;
3,采区防渗处理;
4,对于影响矿山生产的河流考虑河道移设、铺整河底;
5,修筑防水堤坝;
6,填堵涌道;
7,加强雨季前的预防工作。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有可溶性岩石;
2)可溶性岩石具有透水性;
3)存在具有一定溶解能力的水;
4)水在可溶性岩石中是不断流动的。简述哪些因素对岩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1)地质环境
2)岩体自身特征
3)地下水的影响
4)初始应力状态及工程荷载
5)施工及运输管理水平目前治理斜坡变形破坏的措施有哪些?
1)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
2)消除、削弱或改变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因素
3)采区防御和绕避措施
12、影响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边坡形态(坡角、坡高及坡面形态),大气降水的汇集和地下水的运动,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2)、岩土类型和性质
由于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所以影响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及所能维持岩体稳定最大坡角的程度也不同。(3)、岩体结构
岩体结构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岩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规模及其组合关系与斜坡稳定关系十分密切。(4)、地下水作用
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水压力和浮托力,动水压力,以及水的软化与泥化作用。(5)、其他因素
5.水文地质勘探考试重点 篇五
国家标准
1.水文地质术语(GB_T 14157-1993)
2.工程地质术语(GB_T 14498-1993)
3.岩溶地质术语(GB_T 12329-1990)
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_T 14538-1993)
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_T 12328-1990)
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_T12719-1991)
7.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 ∶ 50000)(GB_T 14158-93)
8.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_T 14497-1993)
9.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
10.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
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
1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 5084-1985)
13.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
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_T 14848-93)行业标准
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_T0181-1997)
2.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_T0224-2004)
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_T0225-2004)
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
5.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_T0095-1994)
6.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_T0096-1994)
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_T0097-1994)
8.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_T0059-1993)
9.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0-1993)
10.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1-1993)
1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2-1993)
12.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3-1993)
1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_T0219-200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
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_T0032-1992)
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_T 0221-2006)
17.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_T 0227-2004)
18.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_T0130.4-1994)
19.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2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_T0245-2004)
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_T0239-2004)
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_T0240-2006)
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_T0241-2006)
2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_T0220-2006)
25.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_T0218-2006)
2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_T0219-2006)
27.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_T0223-2007)
6.矿井水文地质试题 篇六
1、矿井水文地质学所指的下三带是指:底板破坏带、原始导升带、完整岩层带。
2、含水层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岩层具有连通的空隙、隔水地质条件和足够的补给水源。
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4、地下水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和裂隙水。
5、充满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成为承压水。
6、最适宜承压水形成的构造形式有向斜和单斜。
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探紧密结合,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做为一个整体,运用先进和综合手段进行。
8、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9、就全国实际资料看,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不大于0.15 Mpa/m.10、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个类型。
11、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头透过的能力。其定量指标为渗透系数。
12、矿井涌水量常用观测方法有:容积法、浮标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水仓水位观测法及水泵有效功率法。
1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水和大气降水。
14、水文地质学是研究 地下水的科学。
15、水循环是在 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16、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17、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18、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19、相对湿度是指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20、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21、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22、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3、孔隙度是指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24、裂隙率是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25、饱和度是指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26、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7、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面调查、钻探、物探及水文地质试验。
28、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放水试验及注水试验。
29、矿井水灾害按水源划分类型有:地表水害、松散含水层水害、煤系砂岩水害及灰岩水害。30、矿井水灾害按突水机理划分类型有煤层顶板水害类、煤层底板水害类、老空和老窑水害类及其它水害类。
7.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篇七
作者:马清程 学号: 2012312821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实习时间: 2014-6-7 实习路线:农大—九乡 实习内容:(展开写)第一部分:九乡实习的内容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罗盘、钉锤、放大镜、皮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岩形成后的各种作用影响下,使其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称为沉积岩的构造。
(一)层理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水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 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二)层面构造
在沉积岩层面上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不仅标志着岩层的某些特性,而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来岩层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1.波痕 在现代河床、湖滨、海滩以及干旱地区的沙丘表面上,常形成一种由流水、波浪、潮汐、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称为波痕。这种构造也常保留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波痕经常保存在砂岩中,但在泥灰岩、薄层灰岩中亦可见到。
2.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 在某些泥质岩石的层面上,有时可以看到盐类晶体的凹入印痕或凸起的晶体假象。其成因可能是多种的:例如在含盐度高、蒸发量大的咸水盆地沉积物中,常有石盐、石膏等晶体形成。3.生物痕迹 指动物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活动时所留下的足痕(脚印)、爬痕、虫孔等,后被沉积物覆盖而保留在岩层中。常见的有恐龙足痕、动物爬痕、虫孔等。
(三)结核
在沉积岩中常含有与围岩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些矿物质团块,称为结核。其形状有球状、椭球状、透镜体状、不规则状等。其内部构造有同心圆状、放射状等。其大小不一,从数厘米到数
十厘米甚至数米。其分布有的呈层状,有的顺层呈串珠状。根据成因,可以分为:
1.原生结核 指在沉积过程中某些矿物质或化学成分,围绕它种物质质点层层凝聚而成的结核。如石灰岩中含有燧石结核,砂岩中含有铁结核,此外还有黄铁矿、菱铁矿、磷灰石等结核,现代海底有大量的铁锰结核。这种结核体一般不穿过层理。
2.后生结核 指岩石生成以后,含矿物质的溶液从层间淋滤渗入,围绕某些中心沉淀,或者与岩石中某些物质进行交代而成的结核。其特点是结核穿过层理。黄土中的石灰结核属于后生结核。
由于风化作用,可以形成类似结核的团块,称为假结核。例如有些岩石被纵横裂隙分割成许多几何形状的小块,然后含氢氧化铁的溶液沿裂缝渗入,并溶解岩石,最后被分割的岩石小块变成被褐铁矿包围的假结核形状。
(四)生物遗迹构造
在沉积岩中,特别是在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岩中,常常保存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生物化石,这是沉积岩区别于其它岩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化石不仅可以确定沉积岩的形成时代,研究生物的演化规律,而且还可了解和恢复沉积当时的地理环境。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1)岩层的产状:岩层即层状产出的岩石;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沉积岩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
(2)沉积岩产状:水平岩层、倾斜岩层(走向(线)、倾向(线)、倾角)、直立岩层
(3)沉积岩的常见构造形式:层状、生物化石、结核(层状构造最主要)
常见的沉积岩类:火山碎屑岩(集块、火山角砾、凝灰岩)、正常碎屑岩(砾石、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煤岩盐。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在观察和描述沉积岩时应注意:要描述岩石整体的颜色,区分岩石是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抑或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等;据其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及颜色上的差异,观察岩石的层理,注意层面上波痕、泥裂等构造特征;要描述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碎屑物及胶结物等成分。对砾石的砾石形状、大小、磨圆度和分选性等特征要描述,并要确定胶结类型,以及胶结程度。对沉积岩命名时应遵循“颜色+胶结物+岩石名称”的法则。此外,还需注意沉积岩体形状、岩层厚度及产状、风化程度、化石保存情况及其类属。
第二部分:九乡的位置与开发时间
国际洞穴协会会员、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景区——九乡风景名胜区,九乡溶洞位于宜良县城西北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距省城昆明90公里,距著名的石林风景名胜区34公里,风景区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九乡有溶洞之乡之称,拥有云南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洞穴群落体系,现已发现的溶洞有90多个,还有一些新的溶洞被陆续开发出来。九乡溶洞的特点是雄、险、奇、秀。1989年9月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九乡是以溶洞景观为主体、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奇特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九乡风景区是独具特色的国际观光型喀斯特地质公园。是昆明旅游景点中一支奇葩.九乡溶洞的具体组成
九乡风景区包括叠虹桥景区、大沙坝景区、阿路龙景区、明月湖景区(即柴石滩水库)、马蹄河景区,现已开发的叠虹桥风景区共十大景域。
①舒适快捷——峡谷旅游观光电梯 ②清幽迷人——荫翠峡 ③惊心动魄——惊魂峡 ④地下广场——雄狮厅
⑤玲珑剔透——仙人洞 ⑥惊天动地——雌雄瀑 ⑦天地奇观——神田 ⑧浓郁风情——林荫寨 ⑨风吹石弯——地下倒石林 ⑩跨山过壑——九乡旅游索道
九乡溶洞群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
第三部分:岩溶地貌地表及地下类型(1)地表喀斯特形态
1.溶沟和石芽 2.天坑和竖井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4.干谷
5.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2)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 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第四部分:岩溶地貌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对地基和边坡稳定性 的影响,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1、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 在岩溶地区,由于在地表覆盖层下游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是很不稳定的,上覆土层还常因下不岩溶水的侵蚀而坍塌,形 成土洞。对于溶洞或者土洞分布密度很密、且溶洞或土洞的发育处在地下水交替最 积极的循环带内、洞径较大、顶板薄、并且裂隙发育,此地不宜选择为建筑场地 和地基。但是对于该场地虽有溶洞或土洞,但溶洞或土洞使早期形成的,已被第 四纪沉积物所充填,并已证明目前这些已不再活动的情况,可以根据洞的顶板承 压性能,决定其作为地基。此外,石膏或岩盐溶洞地区不宜选择作为天然的地基。
2、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 在岩溶发育地区修筑水坝时,库水常沿溶蚀裂缝、岩溶管道、溶洞、地下 暗河等产生渗漏,严重时可造成水库不能蓄水。如发现库有渗漏,可以采用堵(堵落水洞)、铺(铺盖粘土)、截(筑截水 墙)、围(在落水洞四周建围墙)、引(引入库内或导出库外)等方法进行处理。对岩溶突水的处理,原则上以疏导为主。第五部分:实习心得:主要写对学业、工作的意义和吃苦、敬业精神等。
从此次实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
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质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
8.水文地质勘探考试重点 篇八
一、单位概况
我队成立于1958年8月,坐落在广西工业名城——柳州市中心地段,1971年前隶属地矿部,名称为地矿部水文工程地质第六大队(厅级),1971年起划归广西地矿局管理(直辖),改名为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系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测绘、物探、施工、实验等专业技术工作,年经营收入总值超一亿元。所持资质证书有:住建部:①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②地基与基础施工壹级。国地资源部:①地质勘查甲级,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级,④施工甲级,⑤设计甲级,⑥监理乙级,⑦工程物探甲级,⑧工程测绘乙级,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一类,⑩地基基础工程检测证书,⑾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水利部:①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②建设项目水源论证乙级。
我队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队职工数70%以上,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2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2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8人,高级工程师44人,工程师90人,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18人,全国一级建造师2人,质量监理工程师12人。我队下属生产单位有:岩土工程公司、地质勘察分院、水文地质勘察分院、区域地质综合研究分院、重庆分院、成都分院、物探分院、实验室、柳州地矿餐宿娱乐责任有限公司。
二、所需专业及要求
1、要求:
①2011年应届本科毕业,学士学位;
②五观端正;
③男性;
④能到南方地区工作。
2、所需专业及人数:
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12人;
②岩土工程专业5人;
③物探专业3人
三、工资、福利待遇
由于我队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政策,但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我们现在执行的是单位内部制定的岗位绩效工资(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进入个人档案),凭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进行工资分配,能升能降。2009我队人均收入5.67万元,目前到我单位来的大学毕业生,见习期内工资在3000元左右,转正后工资逐年提高。另外,见习期内表现优秀的,我队优先为其办理事业单位入编手续(仅限于2011)。毕业生到我单位后有单身宿舍和职工食堂。我队为解决单身职工住房问题,已决定于2011年建设一栋单身职工公寓,大学毕业生优先入住。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诚恳希望有志青年、莘莘学子到我单位来创业发展,我队为你们倾力打造一个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以实现你们远大抱负和人生价值。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2010年11月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勘察院)
简介
9.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文 篇九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煤矿安全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水安全又是其中的重点问题。通过相关报道不难发现,煤矿水安全事故频发。1月,安徽省淮北一煤矿发生突水,造成7人死亡;204月,山西大同姜家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21人死亡;同月,黑龙江七台河市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6人死亡;年6月,福建三明市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同月,湖北恩施州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仅仅2015年一年,就发生了多起煤矿水安全事故。而导致煤矿水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不当。在这个背景下,研究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概述
在对特定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地层特征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各地下水含水岩层分布情况、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在内的井内充水因素等。在充水水源中,可以具体细分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方面,充水通道也可以通过冒落、导水裂隙、充水强度等方面着手分析。在针对不同的待分析水文地质环境时,需要采用不同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方法。
2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
2.1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勘查方法
为了实现不同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勘查,提升防治水方案的制定水平,为矿井涌水量开展科学合理的预测提供基础,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探查方法:GIS遥感平台下的探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质物探及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网、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等[1]。
2.2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补勘情况
如果待分析的煤矿井田面积过大,那么在其基础上实现大范围物探的工作量也会非常巨大。从中国目前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实践来看,在对大面积范围内古河道及古冲沟进行探查时,尚未探究出有效、经济的探查方法。因此,在对于井田面积较大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时,需要采取一定的补勘措施。GIS平台下的遥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补勘手段,主要工作原理是首先圈定可疑富水区域和古河道区域,重点运用地面电法的验证手段,在可疑富水区域及重点划分区域进行着重勘查。运用煤矿水文地质钻探的方式进行可疑地段水文地质资料的获取。在进行此方案的运用过程中,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补勘进度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快,物探及钻探工作的负担和工程强度能够在短期内提升,降低补勘成本。
3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的目的和任务
3.1GIS平台下的遥感探查
为了实现待分析区域内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的获取,可以采用遥感探查的方式。重点勘查区域内地下水的补水、迳水及排水情况,是遥感勘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对待分析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测绘面积进行重点圈定,并且查明矿床疏干内可能施加影响的范围和补给边界情况。除此之外,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内的水文地质边界情况等都需要勘查清楚。采用遥感探查的方式具有一定优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进行非接触、远距离探测,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探查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提高探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遥感探查还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遥感技术可以使用的电磁波是有限的,无法对一些水文特征进行准确反映。
3.2水文地质钻探
为了获取最直观的水文地质资料,需要利用水文地质钻探的手段。针对勘探孔、水位观测孔、抽水试验孔等进行施工,是水文地质钻探的重要内容。开展水文地质钻探的任务主要包括对钻孔的编录进行详细描述,以获取各种地质水文资料。地质水文资料主要包括含水层水位、沙层厚度、潜水含水层厚度、正常基岩顶界面、基岩厚度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裂隙的发育程度和富水程度等。为了给矿井涌水量的评价和实施提供更为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料,提升疏降水开采的可行性,可以通过钻探勘查来对第四系含水层和侏罗系直罗组和含水层进行水文地质情况的勘测,从含水层的厚度、空间展布和富水性等方面入手[2]。与此同时,为了提供更多的地质水文资料,实现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和地表水体的更有效防治,需要对第四系与基岩风化带之间的红土隔水层进行勘测,勘测内容包括厚度、分布情况、稳定性、阻水能力等。对于富水异常的区域进行验证遥感的检测和物探圈定的勘测,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水位地质钻探钻孔直径比较大,对水文地质可以进行全面探查。但水文地质钻探的工艺比较复杂,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型钻孔设备。
3.3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物探工作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点:
a)查明和圈定富水范围;
b)测定含水层厚度;
c)为富水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
d)勘查松散层厚度和基岩顶面起伏形态,明确其分布范围。
在开展水文地质物探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采用分辨率较高的高密度电阻率勘测方法,实现富水区域内分布范围的探测和最终确定。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测方法的选定时,需要综合分析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劣,选用适宜的方式。水文地质物探的分辨率比较高,使用比较方便,但使用成本比较高,探查结果准确度不高。
3.4含水层放水试验开展
放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水文地质数值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参数反演。渗透系数、给水度等不同地段的水文地质参数都能够获取。在此基础上,进行正演计算,预计矿井涌水量,开展预疏放孔的优化布置工作。在分析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时,需要分析煤矿的主要充水水源,准确判断出主要充水水源类型。如果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存在于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次之,那么就可以确定开展放水试验的防水层为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在进行放水试验过后,需要实时监测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及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的水位。在开展放水试验的基础上,能够获取直罗组砂岩含水层的补给量等信息,对第四系潜水的补给位置进行进一步圈定[3]。在利用水文地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及明确含水层富水性,能够获取不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信息,实现矿井涌水量的准确评价,其中包括不同盘区及工作面的涌水量信息。含水层放水试验一般是在进行扩建矿井或矿井疏排设计补充勘探时使用,探查结果比较可靠,但一般只能在矿坑中使用。
3.5水文地球化学研
究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研究内容,即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和示踪试验的化学研究。开展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包括以下内容:
a)进一步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等,从本质上来说,地下水是一种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地下水环境状况的溶液,对其进行分析能够对其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协助分析;
b)判别煤矿井突水水源,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矿井防治水措施的制定。在开展突水水源判别工作时,关键程序在于各个含水层地下水特征组份的寻找;
c)勘测查明第四系含水层和直罗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在此基础上查明地表水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比较重视对地下水所处的介质环境进行研究,但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6建立地下水长期观测网
在对水文地质孔进行施工的基础上,建立井田地下水长期观测系统,能够为实时动态资料的采集奠定基础,以上资料是对地下水系统中分布和影响规律进行查明和探究的基础,也能够为矿井内部的防治水方法探究提供充分的资料和依据。在进行地下水长期观测网络的建立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a)了解不同含水层或同一含水层但区段不同水位变化情况,确定井田范围内地下水流场;
b)动态观测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地下水位,分析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明确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降水、矿井疏排水、地表水体等;
c)有效控制激发流场的分布情况,获取井田或采区内部地下水径流分布情况;
d)对含水层地下水位进行加密观测,能够在井下突水发生时确定其水源和途径,及时实施补救措施。
该种方法可以长期监测水文地质情况,获取实时监测数据;缺点是建设成本比较高。
4结语
在进行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过程中,应根据煤矿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探查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探查结果的准确性。无论如何,针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相关问题开展更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0.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篇十
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为认真落实煤安监司函办[2017]16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统计分析工作的通知》,我矿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矿井水文地质进行全面分析。
一、矿井基本情况
郑州嵘昌集团宏鑫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登封市告成镇苇园沟村境内,距登封市16公里,是郑州嵘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井田东西长1650m,南北宽300-800m,井田面积0.767km。主要开采二1煤层,平均煤厚4.2米,煤层倾角8-12°,保有地质储量166.25万吨,可采储量65.28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确定生产能力13万吨/年,服务年限3.4年。矿井为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81m/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1m/min,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层属Ⅲ类不易自燃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类型,矿井设计正常涌水量50m/h,最大涌水量100m/h,实际正常涌水量15m/h,最大涌水量30m/h。
矿井开拓方式采用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三立井为主井、副井、风井,其中主井井深142m,井筒直径3.8m,凝土浇筑,井筒装备有2.0t双箕斗,内设梯子间,兼做矿井安全出口;副井井深138m,井筒直径3.0m,凝土浇筑,井筒装备有1.0t单罐笼;风井井深128m,井筒直径4.2m,凝土浇筑,井筒内设梯子间,兼做矿井安全出口。
333
2二、矿井采掘布置现状
矿井以+185m水平为界,共布置两个采区,分别为11采区和21采区;其中11采区无采掘作业活动,21采区为生产采区,目前,21采区有一个21091采煤工作面和一个21071上副巷掘进工作面。21091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ZH1600/16/24Z型整体顶梁悬移支架支护,剩余走向长90m,倾斜宽80m,平均煤厚4.5m,可采储量4.2万吨,可采期4个月;21071上付巷掘进工作面采用II#工字钢支护,巷道断面6.16m²,采用人工手镐掘进的方式掘进,掘进工作面设计长度260m、现已掘进50m,目前,处于停掘状态。
三、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现状分析
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第四系潜水因素分析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通过基岩裂隙及松散堆积物空隙渗入地下,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矿坑,矿井涌水量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
本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地面坡度较大,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迳流排泄条件好,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区内第四系地层以坡积、洪积及冲击于沟谷、坡脚处,厚度较小,岩性复杂,富水性差。加之下部石盒子组隔水层较厚,地表水及第四系潜水对二1煤层开采无影响,仅在井筒揭穿该层段时有少量淋漓现象。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的补给: 本区为大陆性半干燥气候区,大气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补给时间较短。虽然区内基岩出露条件较好,但因地形高低起伏变化较大,地表迳流、排泄条件好,其渗入补给作用弱,补给量有限,加之二1煤层顶板有较厚的隔水层的阻隔,故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对开采二1煤层影响不大。
地下水迳流补给:受各含水层储水条件(或水压力状态)的改变、及隔水层厚度变化和矿区范围内断裂构造的影响,各主要含水层之间常常发生水力联系,形成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即地下迳流的补给或“越流”补给。由于F5断层的存在,使区内煤层层位与区外寒武、奥陶及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岩段相对接并产生水力联系,使得边界及开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生产中当开拓回采井巷接近断层时,应采取先探后采等防水措施,并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老空、老塘水
本矿区浅部为二1煤层采空区,推测会积存有老空老塘水。其浅部采空区是威胁矿井后期生产的潜在危险因素,当顶板冒落破裂带与矿坑相沟通时,将会危及矿井生产安全。
3、地下水
(1)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层水:该含水层透水性较强,富水性差别较大,但静储量较小,对矿井无威胁。
(2)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水,岩性为深灰色含生物屑泥晶灰岩,含燧石团块,具裂隙和溶蚀现象,含水不均,富水性和导水性较强,厚度7~14m,平均厚7.40m左右。煤层采动后主要通过含水层断面以渗入形式进入矿坑,易于疏排,对矿井安全生产影响不大。
(3)矿区内发育的断裂构造主要为中部的F9、F10和矿区边界附近的F5断层,断层走向均呈北东向。其中,F10落差30~70m,使下盘煤层层位与上盘的二叠系碎屑岩段相对隔水层对接,而上盘煤层层位与下盘太原组的灰岩含水层岩段相对接;F5断层落差20~80m,使区内煤层层位与区外寒武、奥陶及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岩段相对接,构成矿区南部的供水边界;一般情况下,在较大的断裂构造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应力牵引、拖拉作用而在断裂带两次形成较密集的羽状断裂,破坏了底层的连续性,使各个含水层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水力联系。同时,断裂破碎带为地下水的运移、富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场所。因此,推测在F10、F9和F5断层及其附近为地下水的相对强迳流带或相对富集区。生产中当井巷接近上述断层时,应采取先探后采等防水措施,并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正常情况下不会直接对矿井充水,对二1煤层开采威胁不大。
四、存在问题
(1)矿井存在较大面积的采空区,势必成为本矿矿井充水的隐患。查明采空区的分布状况和积水情况,彻底排除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水措施,尤其在雨季更要加大水害防治工作。
(2)随着未来采空区的不断扩大,地面会出现裂缝、塌陷现象,因此应将强对地表情况的跟踪观测和治理,及时回填地面裂隙和塌陷区。
五、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在今后生产过程中,掘进工作面施工前采用瞬变电磁超前物探,坚持大钻探、小钻验的原则,通过图纸资料综合分析摸清水患“异常区”、低阻区范围和突水影响程度。同时对本矿井采空区积水范围、积水量和积水标高及时填图,采掘工作面做到采掘前水害资料清晰、安防措施到位。采掘作业施工当中坚决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基本原则,遵循“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综合水害防治措施,形成物探与钻探相结合、水样化探(验)与征兆预探(测)相结合的防治体系,提高掘进前探放水的安全可靠性。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11.水文地质学作业 篇十一
摘要:世界性城市灾害的加剧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它也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如何协调 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 的一大难题。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特别是灾害预警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城市综合减灾能力的建设,特别是明确城市建设中减灾工程与非工程设施投入的固定比例,完善减灾教育宣传体系和综合灾害应急响应的科技平台体系;建立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特别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中综合减灾规划的改进和完善,加快拓展城市企业灾害保险与再保险和发展适应城市灾害风险的“安全社区”范式。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灾害风险;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模式;范式
太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在城市发展中,做好防御自然灾害规划。加强灾害管理十分必要。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太原市也进入城市发展建设的最快时期,自然灾害的潜在危太原市城市防灾管理与基础设施需求分析太原市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应对自然灾害重在预防。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加强城市抗灾基础工程建设。主要包括7个方面。1)城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管理鉴于地震对城市严重的危害.要特别加强城市防震减灾和抗震能力规划。太原属地震多发地,地下断层、断裂相互交错。太原地震一般震源浅,破坏力大.历史上地震给我市发展造成过巨大影响。太原市地震基本设防标准为烈度为80。是国家省会城市中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最高的城市之
一。加强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是防震减灾T作的首要任务。在这方面,日本的定期检查公共设施和“特殊建筑定期调查报告制度”,值得我们学习。2)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灾害防御管理。太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多发于卜8月,易引发山洪、河水泛滥、城市积水冻灾,易使农作物受灾,城市水管、供暖管、油管冻裂;雪灾,影响交通和生活生产秩序:雹害、雷击,毁坏庄稼、破坏房屋、工业设施、通信设备;风沙害和沙尘暴;干旱等其他灾害。在应对气象灾害工程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控和预警能力建设;其次要加强城市抵御风、雪、雨、雷、沙等灾害的基础设施建设:再次要加强工业、交通、通信等重要部门应对极端气候的技术能力建设。3)防汛抗旱工程基础设施和道路排洪设施建设。历史上太原曾多次遭受洪水袭击,建国后太原市虽然没有发生过特大面积的洪水灾害,但局部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水库和河道治理工作依然繁重。一方面需要加强水库、堤坝设施的加同工程;另一方面主要是河道堤防、分洪工程、蓄滞洪区和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在市区,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能力建设也十分重要。4)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防治。太原市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砂土液化等。值得注意的是,除自然地质灾害外,由于经济的片面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人为致灾因素也在增强。近年来.由于开矿和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局部地区已经形成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塌陷等灾害隐患。控制地下水开采。保护资源环境,已成为太原市迫在眉
睫的重要任务。5)加强绿化带和公园的安全防灾隔离工程。必要时规划为避难场所。绿化带具有灾害隔离的功能.可以防止火灾等灾害蔓延。按照国际惯例,为节省资源。公园、绿地、广场可以建设为避难场所。在市政道路和小区建设时,应做好公园和绿化带的规划.这样做既符合防灾城市的需要,又符合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6)企业和生命线下程的灾害防御。针对太原_工业城市的特点.要特别重视次生灾害和连锁灾害的预防,提高重化工、煤矿等企业的综合抗灾能力。现代城市对水、电、气、通信等生命线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现代设施,特别是道路、广播、电视、通信、网络设施,遇雨雪、雷击和高温、冻灾等气象灾害易遭灾。需要加强生命线和管网工程的抗灾技术研究和建设。7)加强公共场所和重点场所的防灾工程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是人员密集的地方,容易加大灾害损失:城市交通
(飞机、火车、道路主干道、桥梁)、通信方面易遭受各种灾害,且影响救灾指挥和救援行动;政府机关、电视台、通信大楼、大型调度中心、公安指挥机关等重点部门受灾后可能影响应急指挥和调度,应加强防灾管理。一方面需要把防灾纳入安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应急设施规范管理。2对太原市防御与减轻灾害规划的应对措施国外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一些特点值得我们借完善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高度重视城市和区域预警系统的建设。首先,应在城市综合灾害系统数据库的支持下,利用现有的大型商业仿真软件,改造和开发满足城市综合灾害风险应急响应的集成化软件;在单一灾种风险应急仿真软件的基础上,开发满足不同风险水平控制的城市综合灾害应急响应的情景仿真模拟系统(软件和集成平台)。此外,还需在目前已有的单一灾种风险控制基础上,开发城市灾害地面& 遥感综合快速检测与应急灾情评估技术;开发多个专业部门实时灾害信息快速集成管理技术,形成灾害应急指挥信息支撑平台系统;开发城市灾害应急避难优化模拟技术,形成灾害避难应急预案编制支撑技术系统;开发城市综合灾害风险保险精算技术,形成城市生命线、生产线保险核赔支撑技术系统。其次,应在这些应急与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现存的各类灾害监测网络资源的作用,加强野外实验观测网络和灾害灾情形成过程的监测站网的建设,提高灾害预测预警与实时评估能力,按国家水平、地方水平、事业水平、企业水平和社区水平分别建设有效的早期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信息共享。风险管理强调的重点在于综合性和时效性,即需要各部门、各层次、各领域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体现一致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在风险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依托信息共享体系进行即时的传输,并通过其广泛的共享性使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做到信息的完全公开与透明,达到减灾信息资源共享,确保灾害应急响应行动的快速和高效,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目前应首先逐步整合现有的各类紧急接报平台,包括公安、医疗急救、水上遇险、森林防火、高速公路事故、市政抢修、民政等,采用%%(作为政府统一的紧急接报号码,并实现各职能部门直接快速反应、协调高效的应急联动。())促进信息公开。风险信息公开化,可以使政府的风险管理行为受到必要的监督,增加政府的责任感,更可以使公众地获取及时有效的风险信息进行自救、互救。在’(()年,*+,* 灾害控制以后,中国政府总结经验教训,倡导建立灾害信息的公开制度,已见到一定的成效。但到目前为止,在四大类公共安全事件中,除自然灾害数据目前已公开,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数据还未能及时公开。只有公众掌握了灾害信息,才能主动地进行防灾减灾,才能进一步提高防灾意识和加强风险沟通力度。
加强城市减灾能力建设
(%)保障政府减灾投资。减灾资金投入是进行减灾工作的基本前提。不论是灾前的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灾中应急能力建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都必须要有资金保障。据初步测算,仅灾害救助资金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就应达到($-.。就自然灾害救助承担比例而言,国内外经验表明,救灾工作必须坚持分级管理体制,即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应承担的救灾资金数量。
(’)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体的宣传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公众普及应急常识,推进应急工作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等工作,不断增加公众的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应急管理队伍培训和公共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在高等教育中,注重灾害研究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学科体系建设。
())提高减灾科技水平。减灾科技包括对灾害形成机制、发展规律研究的减灾科学,对灾害进行防御的减灾技术与工程,以及对灾害防御立法及政策制定等在内的减灾管理。在各级政府的科技发展规划中,应对减灾科技优先投入。通过总结一批社区减灾实用技术,推广一批减灾高新技术,开发一批减灾科技,提高减灾的科技水平。
!$!# 建立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
!(%)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减灾规划。城市规划中必须进行城市发展战略的风险评估,城市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以确保城市发展避开高风险区。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同时邻近城市间的规划制定也必须互相沟通,加强城市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共同应对区域内发生的各种灾害。倡导设定城市高风险区的“建设红线”制度,使减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推进企业灾害保险和再保险。抗灾、救灾,安置灾民,重建灾区生产与生活秩序,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在中国目前经济尚不富裕的情况下,适当应用保险与基金的策略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投入到抗灾、救灾工作中去。企业灾害保险作为灾害转移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正在受到国内保险机构和进入中国的国际保险机构的关注。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企业灾害保险工作在重建灾区生产与生活秩序,安置灾民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发展与推广“安全社区”范式。对于城镇的最基本单元———社区,应推进政府救助和社区自救自助相结合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推广山东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安全社区”建设经验,重视塑造社区安全文化,建立减灾社团,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备灾、应急、恢复与重建能力,以及综合风险适应能力。
【水文地质勘探考试重点】推荐阅读:
煤矿水文地质06-12
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自检报告12-10
水文地质钻探试题08-21
水文地质实习目的08-27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07-12
水文地质专项会诊汇报材料鑫瑞煤业08-30
水文学期末复习重点12-08
矿山地质工考试09-09
水文职工10-17
水文学论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