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澳大利亚教学反思(公开课)

2024-09-07

高中区域地理--澳大利亚教学反思(公开课)(11篇)

1.高中区域地理--澳大利亚教学反思(公开课) 篇一

经过一周左右的准备,我完满的完成了本学期高三年公开课的教学,可以说这对我又是一次锻炼,我没有浪费这次机会。它既是对我平时上课的一种升华,同时也是我对自己教学的一种重新体验和尝试,虽然公开课结束了,但是它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回味,同时在教法和学法上,都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现在我们年段已经进入高考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我这次上公开课的内容是《地球和地图》这个专题中的有关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这一部分。有关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及自主命题省份高考地理考卷必考的知识点。随着人类交往的密切,国与国之间联系也越来越来密切,使得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成为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核的内容。该类题重点考察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知识应用及迁移能力,图形设计新颖、设问灵活、综合程度高,具体命题可能结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行,往往以日照图为切入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大跨度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在平时及高三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对于这节公开课我是这样这样进行设计的.:课前用五分钟左右把前一节课复习过的有关地图这一部分内容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一下,然后用三十分钟左右以讲练结合的形式讲清以下四方面内容,①经线和中央经线,②0点和12点,③晨线和昏线,④时间和空间日界线等来复习本专题内容,最后留五分钟左右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但课后发现实际教学过程与最初的教学设计并不完全一只。细细一想,我觉得主要是这样的原因,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或者对教学实践反思得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这一环节准备得不充分,因而也就难以使课前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过程相一致。因此在备课时除了要备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外,还要备我们这边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这一环节,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优化教和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复习,从而取得最佳的第二轮专题复习效果。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结合我上的这节公开课的内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认识实质: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其实质可从四方面理解。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早西晚(定性);地球自转周期→1个太阳日→15°/小时(定量);日地空间关系→确定时刻→矫正时刻(定标);东西时差计算→东加西减→东早西晚(定法)。因此时间计算(包括区时计算)本质上就是地方时的计算。

以上是本人对自己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我发现这节公开课在内容上有些偏多,在力求使知识系统完整的同时,有些地方却出现了流于形式的弊端,甚至没有把典型例题讲解透彻,课堂练习的层次也不够,再加上本部分专题内容本来就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难点,因此学生掌握起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复习中不断进行改进和提高。

(四)对课后作业的反思

在本节公开课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几道近几年的高考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外作业。通过批改,使得我及时发现了自己在课堂上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及学生在复习这部分专题内容存在的问题。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进行专题复习时,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有利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进行培养。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要多多反思,及时改正自己在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课后学校教研室领导和同行诚恳指出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收获颇多。真心感谢五中的领导,为我们教师提供这么好的教学平台进行锻炼。今后如果还有类似的机会,我会更努力准备和积极参与,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2.高中区域地理--澳大利亚教学反思(公开课) 篇二

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独立于教材之外的英语学习资源有浓厚的兴趣。文章以一堂英语阅读课为例,就课外阅读材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产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了简要介绍。

一、教学设计

2015年4月23日,笔者在泸州天立学校录播教室录制了一堂公开课,以下是该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21世纪双语报》高二版,第591期头版阅读文章Musical Wizard。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外阅读,增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习惯;

2. 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3. 通过课外阅读材料中地道的英语表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三)教学重点

1. 通过阅读一篇450词左右的英语文章,了解杰森玛耶兹(Jason Mraz)及其音乐风格;

2. 掌握文章中的高考考纲词汇和高频词汇,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难点

文章的准确理解和考纲词汇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任务型阅读与小组合作模式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

PPT、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

1. 引入

杰森玛耶兹(Jason Mraz)的著名歌曲I’m Yours脍炙人口,其节奏轻松明快,歌词朗朗上口,不仅是绝佳的英语学习材料,同时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口头问答

(1)What do you do as your recreation?

(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popular recreations?

—Movies and music.

(3)—Why do we chose music as one of the major recreations?

—Because music not only entertains us,but in the meanwhile,lift our spirits.And that’s why we always play a music video before the class.(通过提问诱导的方式向学生抛出话题,层层深入,将学生“引进门”,再让他们在“进门之后”自由地探索。)

3. 简要介绍歌手,引入阅读文章Musical Wizard

Jason Mraz is a kind of artist that will remind you to focus on optimism.He is so talented that fans refer to him as a“musical wizard”Why is he given this title?Does he deserve it?Let’s read and find out.(通过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本堂课的话题中心。)

4. 阅读并完成学案“活动一”中的问题

Activity 1:Read and answer

(1)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2)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Jason Mraz cast his musical spell over Chinese audiences”?

(3)Why did he hold concerts in China?

(4)Which two hits had better results than I’m Yours on the Billboard?

(5)Name at least two things that makes Jason Mraz a Grammy winner.

(6)What other songs do you know about Jason Mraz?

(通过对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设问,使学生能够迅速并准确地找到相关信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些问题中,除了细节理解,还包括主旨大意、内容归纳。笔者在设计学案中的问题时,尝试向高考的设问考查方式靠拢,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5. 再次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并运用猜词法猜测“活动二”中的高考词汇在文中的用法

Activity 2: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n the context.

release vt.释放、发布;

come out出版、发行、出现、(消息等)被获知

playful adj.爱嬉戏的、爱玩的

optimism n.乐观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陌生词汇的含义进行大胆推断的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技能。)

6. 小组合作,得出最佳答案

(1)利用本堂课所学的词汇用法,自主完成翻译训练。

Activity 3:Translation Drills

(1)《哈利·波特》系列一出版,就被抢购一空。(come out/release)

(2)许多歌迷将Jason Mraz的新歌Love Someone视为求婚的不二选择。(think of...as)

(3)在学业的重压之下,我们最好保持乐观以避免陷入抑郁。(focus on optimism;depressed)

(2)小组合作,得出组内最佳答案并上台展示。

(3)大声朗读文章,再次回到语境中复习高考词汇的用法。

学语言一定要读出声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学习语言的自信,还能对自己的发音进行调整。但值得注意的是,集体朗读是不可取的。学生的朗读速度与反应时间参差不齐,所以笔者提倡“散读”,即各自读各自的,各自按照各自的节奏读,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的朗读效果最优化。

(4)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提问:Why else can we learn from Jason Mraz besides his music talents?

得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将会促使人们取得成功。(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平台是课堂。它不仅是班主任的事,而且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有责任将思想品德教育适时地渗入每一堂课。)

7. 作业

阅读文章《灰姑娘》(A Powerful Cinderella),并完成学案上的任务。(课后的作业设计很重要,好的课后作业应该是课堂内容的延展和深化。)

【专家点评】这堂阅读课形式新颖,安排紧凑,教学重点突出,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多,较好地体现了课外阅读材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学生不仅开拓了眼界,学到了知识,而且领会了乐观精神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设计的环节上有些繁琐,可以稍微进行一些优化。另外,课堂教学容量偏小,可以适当增加阅读量,尽可能多地输入语言内容。

二、教学反思

(一)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的特征

1. 具有时代感的语言材料

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业压力明显增加,很容易造成学生埋头苦学,封闭自我。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那么,怎样让一天到晚“关”在学校的学生了解时事呢?每一位教师都有让学生跟上时代步伐、了解世界动态的义务。在英语教学中,最佳的方法是将时事与语言相结合,让学习语言和认识世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达到双赢的目的。

2. 简单的文章背后蕴含着深远的道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意识: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远的道理。学生需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另外,教师也要以文章为载体,抓住德育的契机。例如,文章Musical Wizard不能仅停留在将文章处理为对某一位歌手的介绍,而要深度剖析歌手的优秀品质,将德育融入课堂。

(二)教师要“好”找材料,找“好”材料

首先,教师要“好”找材料。随着“云时代”的到来,教师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使命感越来越重要。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如果仍然拘泥于教材的教学,不善于思考,懒于创新,就会在一成不变的课本教学中迷失方向,从而丧失教学热情(隗春雨2011)。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作为课本之外的教学辅助材料尤为重要。

其次,教师要找“好”材料。目前,在英语教辅资料中有很多可供广大教师选择的优秀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于阅读文章的筛选、编版和重组。例如,笔者在本课中使用到的文章就是取材于国内某知名英语学习报的云端资源库。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这类材料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难度值的评估,以便准确选用适合学情的文章。

(三)“好”的阅读材料的运用

在运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

1. 注意对材料的“二次加工”

有的阅读材料虽然好,但可能会存在篇幅过长、生词过多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大胆地进行删减、重组、加工,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

2. 注意课堂容量的设计

在一堂课中,学生很难彻底消化一篇好文章。教师应该预估课堂容量,用恰当的课时来处理文章,既不可以走马观花式地草草收场,也不可以过多利用有限的课时。

3. 注意对背景材料的运用

有趣的话题往往需要一定的背景材料作支撑。比如,提到音乐人,教师就要提前搜集其作品。这些背景材料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结束语

阅读课外英文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材料中地道的英语表达,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当积极筛选出优质的材料,并指导学生运用好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3.高中区域地理--澳大利亚教学反思(公开课) 篇三

在走上讲台前,需要充分地备课。现在的备课不仅仅是利用教学参考书了。备课时候,首先是需要备详案,充分考虑在天气预报中所能出现的任何相关问题,并且要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学习其中有利的东西。虽然我们的课堂模式没有统一的式样,但参考书毕竟是专家的成果,有我们借鉴的地方,尤其是资料的补充方面。其次是多媒体的设置。应该说现在的地理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最近的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栏目,如果没有办法下载下来就用网页显示或者找到动画的形式播报也是可以的。假如在多媒体制作时,没有办法找到天气预报栏目,那么多媒体也就没有制作的必要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幻灯片切换的时候,弄点声响出来的效果要好一些,并且在每个幻灯片上最好用和地理有关的图片作为背景,尤其是在课件的首页上。

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氛围的设置。在现在的课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知识了,还需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快乐地成长。在苏北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设置的环境主要是由音乐提供的。其实,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将背景音乐放在课件的首页上,这样既方便又能引人入胜。当学生从上一节课的疲劳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在优雅的轻音乐的陪伴下,他们是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的。背景音乐需要在课前就开始播放。

上课铃响过后,就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了。在讲授新的知识前,需要让学生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学生不知老师讲的是哪个地方的内容。在这一节公开课中,学生就必须通过看书了解和天气预报相关的知识点,如卫星云图上的颜色设置,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等等。

当学生简单地看过课文后,就可以让他们直接看中央电视台的整个的《天气预报》栏目。学生在看节目时,是非常专注的,教者这个时候是不需要打扰学生的,甚至是最好不要发出任何声响。或许有人认为看节目只需要直接看其中的预报部分,别的内容可以剪辑掉。但我认为这是不好的,因为一个情境的设置是需要时间来调配的,同样学生也是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个情境设置的,否则急功近利是得不偿失的。学生们是喜欢看整个地节目,因为这样更可以贴近他们的真正的生活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生活。当然了,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这样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习惯了后,我们才可以简单些。

看过节目后,我们可以结合天气预报栏目,有重点地解剖相关的内容。首先是卫星云图的认识。卫星云图不一定用天气预报中的,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最新的云图。在投影时,必须要将卫星云图放大,让教室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得清楚,并结合刚才的课文进行认识。这个时候的认识可以才用小组各自讨论,然后汇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单个地进行汇报。这个环节可以留教多的空间给学生,需要让他们充分地练习认识。认识卫星云图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后来,我通过抽样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能认识卫星云图上的简单常识,即使是个别反应慢的同学把海洋看成了“河”,也是非常可喜的。

认识了卫星云图后,就可以让学生先听天气预报图上播报,然后再说。在边说边听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掌握如何去播报天气预报。在这个环节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学生的动口能力地培养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上课时,你会看到学生的发言很踊跃积极。

除了让他们认识卫星云图外,还需要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天气符号。在配给的多功能投影片上,有相应的天气符号彩图。上课的时候,我将天气

符号彩图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在底下练习认识,任由他们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认识。一段时间后,由我组织进行识图比赛。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学生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天气符号,这为底下的播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以上的过程应该是属于学习的,而底下的实践才是真正地目标。课文上给学生安排了一个卫星云图,需要学生根据每个城市的天气符号,播报出相应的城市天气来。在课堂上,我直接把课文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到投影后,都纷纷要求表演,但为了提高准确率和参与的热情,我让每个小组自己先在组内说一遍,然后再推举代表表演给大家看。学生的表演都很精彩,每个小组派出的人员都很不错,都能够准确地把城市的天气说出来。

课堂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当学生们经过激烈的学习后,需要给他们适当地休息,因此我通过投影仪让他们多了解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链接,比如当前的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制作的具体流程以及播音员等等有趣的内容。

4.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 篇四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我基本上按照教材的思路,先指导学生看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用填空式的板书引导学生一步步概括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然后小结套路,再让学生按套路看图概括欧洲的情况,最后用三到四个短语分别描述亚洲、欧洲的典型区域特征。

第二节,非洲

因为内容比较简单,加上之前已经用了四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示范过怎样描述一个大洲各方面的特征,我就尝试换另一种教学方法。先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引导学生从中找出非洲自然环境的典型特征,并用“高原大陆”“热带大陆”来形容,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查阅手头上所有资料,找出说明“高原大陆”或“热带大陆”的依据,提示学生从原因和所导致现象两个方向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时,我在其中巡堂,发现学生除了懂得从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入手之外,还能够考虑到位置、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甚至有更广阔的思路,如:东非大裂谷之所以深邃,是因为纵跨非洲大陆东部的高原,相对高度大;撒哈拉沙漠地区之所以少雨,可能是因为处于非洲大陆东部高原的背风坡。小组汇报的时候,我继续提示学生思考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又马上补充很多依据。我一一板书下来。

第三节,美洲

我采用了对比学习法,主要目标是揭示位置、地形、气候三者的联系。先让学生尝试按学过的套路分别描述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再让学生对比:南、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北美洲、亚欧的气候类型特点;南美洲、非洲的气候类型特点;南、北美洲的气温、降水特点。在对比时,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它们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与面积;北美洲三大南北纵列带使北美洲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普遍低温,而南美洲的地形使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同地理位置,板块运动和外力作用存在差异,则各大洲地形不一样……最后简单板书,则位置、地形、气候的相互联系一目了然。

5.高中区域地理--澳大利亚教学反思(公开课) 篇五

结合《地理区域的划分》这节课进行反思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同时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合理按排,尽量变讲授内容为探究内容和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在这节课上,我展示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和各个活动地图,让同学么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能够经历探索过程,得出界线ABC的确定主导因素、具体分界山脉、四大区域的具体位置范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自主的得到了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实现了教学角色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二、反思是否强化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作为教师,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这节课我通过展示地图,使学生能够清楚的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充分利用地图,学生也强化了读图析图的能了。

三、反思教学环节是否齐全

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每一个环节的缺失必然会使一节课在某些方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也不能落入教学环节的窠臼中。本节课我将教学环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在时间分配上进行了思考。在教学活动中我侧重新授、练习和当堂验收,重练习,轻理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得分的技巧和能力。

四、反思是否照顾全体

6.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六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开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开课教学反思1

在第一课时中通过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共同释疑,然后学生再读,达到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给全文分段。学生阅读中,边读边思考,养成阅读中思考、思考中能读的良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所以一直以来都想通过问题阅读来培养学生思考的学习。

第二课时接上课时内容,分析各段内容,感受,理解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意思,学习法布尔对待学习的自学态度,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以至于他才有辉煌成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学生阅读(自主阅读)来解决问题,问题主要由老师设计,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问题,再释疑。

首先,第1-6自然段是本文第一段,让学生在读中思考:

为什么说法布尔从小就是一个昆虫迷?

读后讨论:

1、“怪人”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尔是实足的昆虫迷?

3、第六自然段通过什么来说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发言时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窝蜂的说,他们举手,逐个解答,虽然站起来的人中有的答案不沾边,但在争论中自然而然的明了。老教师也就用不着肯定这呀那的。

第二段是本文重点,从7-18自然段,上节课时有的同时认为可以分为两段:法布尔的经历(7-13)和他的辉煌成就(14-18),其时这也是可以的,但由于这两处关系紧密,放一处更容易理解,而且分析前后相互映衬,便于理解。

公开课教学反思2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 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公开课教学反思3

第一次开公开课,心情十分复杂,既激动又担忧。激动的是通过这次公开课可以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我的教学技能;担忧的是这么多老师听课,假如课堂上出现什么问题,那……现在这已成为过去,但回想起来,无论是课前备课,还是课中教学,或者是课后反思,对这次教学活动的认识都是不同的。

(一)教学设想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千变万化的景物,抒发了作者一种深沉的思想之情。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定为本文的教学目标。本文和其它散文一样语言优美,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引导学生揣摩、分析诗化的语言有必要作为本次教学的重点。本文作者所抒发的乡愁之情是很含蓄的,只是蕴藉在秀美的水光山色中,学生体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其作为本次教学的难点。根据散文文体特征和本文的行文特色及学生实际情况,本次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诵读法和探究法,让学生读出韵味,欣赏、领悟文章精妙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研究以挖掘文章深层思想。由于本课属于扩展阅读部分,所以计划用一课时来完成。为了落实本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导入和文化文学常识。由余光中的诗篇名作《乡愁》导入,本文和《乡愁》都是有着浓浓的乡愁情绪,所以用《乡愁》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对余光中作品中这种情感的认识。

2.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加小标题和寻找作者的视点来完成:通过学生给各个段落加小标题的方式,感知全文内容;通过寻找作者视点理清本文“站在阳台上看风景”这一线索。

3.探索研讨。这要探究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沙田山居的海和山。这一环节通过两项内容来完成,一项内容是通过对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诵读,归纳出海和山的特点;另一项内容是通过对语言的鉴赏,品味出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4.深入探究。通过最后一段的鉴赏,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所表现出的浓浓乡愁。探究本文奇丽的海景和幽美的山景与作者表达出的那浓浓乡愁的关系,学习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5.总结扩展。总结本文内容,让学生阅读《听听那冷雨》,进一步体会作者散文的特点及蕴含其中的感情。

6.布置作业。通过这一环节,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反思:

本次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最为明显的就是出现了教学环节的混乱,虽然是由于一时的疏忽造成的,但这种问题是不应该出现的。其它的问题主要有:

1.教学准备。本次的教学设计不是很周全,如添加小标题这一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2.教学理念的贯彻。本节课对学生的引导太少,大多情况下是自问自答,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

3.教学目标的实现。虽然对各个目标都有落实的过程,但还是没有实现目标。如,对语言的品味不到位,对出现的修辞手法也没有作深入的探究。

4.教学方式。本节课的一些教学方式不恰当,如无效的提问。

5.教学设备不恰当使用。如对幻灯片没有及时关闭。

(三)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公开课,使我更加深入的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我将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新形势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2.加强自我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所以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补课”,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需要。

3.加强向同事们的学习,今后我将仍然本着学生的心态,利用备课组、语文组的`各种活动,向各位同事多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4.通过教学时间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今后无论在备课,还是上课,我将都做到节节课反思,节节课提高。

目前,虽然我的教学技能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在学校的关照下,在整个语文组的组织下,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再加上我的努力,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公开课教学反思4

这次的公开课比较特别,宏宇老师设计了一个共同的课题《 Windows 画图程序》,这不仅让碧莺、燕芸和我三个新老师有个比较,同时也对三个师父进行了考验。三个师父都相应地对我们进行了指导,从主题的选择到说课稿的要求再到教案的定型,尽量让我们做到位。

我选择的主题是制作猪年贺卡。考虑到明年就是猪年,以制作猪年贺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说课稿了,我拿了恩昭老师的说课稿当范本,再加上说课评价表里评分的标准,认真地核对自己的说课稿,自以为很满意了。可是给师父看时,发现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忘记写了。于是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说课稿完成了。

公开课之前,我们组开了个小会,我们三个相继进行了说课。组里的老教师也分别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不足与肯定的地方。结合这些不足,我又重新修改了教案。再次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教案完成了。

20xx年 11 月 2 日上午第三节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开始了。看到一个一个老师进来听课,我紧张了,脑袋里面一直思索着教案里的新课是怎么导入的。整节课在教案的设计下结束了,每个步骤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学生的反应也在我的预料当中,自我感觉挺顺利的,心里还期盼着评课的到来。

燕芸的课由于冲突我听不到了,下午听完碧莺的课。她的课注重知识点的传播与迁移,师生互动性很强,让学生上台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于是就意识到自己早上的公开课的不足。之前自我感觉良好的想法一下子没有了,换来的是等着评课时挨评。

评课开始了,我们三个一起被评,宏宇老师先说了我们三个的肯定之处,再分别一个个点评。我的不足之处如下:

1、教案里的教学目标有些夸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没有体现知识迁移;能力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德育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2、遗漏了画图的重点:在画一幅画时,画布的定义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却没有体现出来。

3、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学生练习时,我很认真地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可是却是把它们统一起来讲,应该一发现问题就立即讲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4、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做到耳听八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都没听到,忽略了某些学生的想法。

5、师生互动的不足:整堂课下来,都是我演示完学生练习。学生基本上是被我牵着走,虽然有完成任务,但是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应该在老师的作品没展示之前,让学生先想着怎么做,然后让学生上台操作。最后跟老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导出老师的作品是怎么画的。

6、教学设计的不足:我注重的是小猪怎么画出来的,而不是画图工具程序的窗口与 windows 窗口的链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公开课教学反思5

本学期非常荣幸地被挑选参加区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刚接到任务时,其实心里还是感到很大压力,除了来至比赛的压力,更是要教别人的学生,而对于他们真的是一无所知,我们之间能有默契吗?在比赛前一天我终于接到比赛的内容了,居然是一次函数最后一节的内容。

走进新课堂,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实践,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始终让我在思考,在尝试,究竟怎样教会学生,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呢?尤其是上好“课题学习”。

“数学课题学习” 我想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在备课组老师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下,整节课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各有所获。下面就谈谈本人这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一、反思本课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指导思想正确,达到了以下目的:

①巩固一次函数知识,会运用函数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②会把选择方案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再通过函数统一起来使用,利用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并结合方程,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自己经历“问题情境——分析研究——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新课开始先利用了丰富的实际情景

(如圣诞大餐准备炸鸡翅,是直接去麦当劳6块/对,还是选择自己加工;寒假的旅行路线多家旅行社各自采取不同的打折优惠,又如何选择),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为情境熟悉,也能快速地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学反思《课题学习——选择方案⑴教学反思》。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师生互动较好,使学生主动开动思维,利用已有的知识顺利的解决这这些选择方案的问题。

(3)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例题,注意到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将难点分散,层层递进,逐步让学生掌握选择方案的一般方法。

在讲解例题的同时,试着让学生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并提示学生注意自变量在实际情境中的取值范围问题。教学中还注意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4)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训练了学生灵活应用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中让学生体会到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数学函数模型。从总体看整个教学环节也比较完整。

教学时,能够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能够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关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自己利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分析实例。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注意分析的过程,即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理解(这是什么?可以看成什么?),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考察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反思本课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

1.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少了一些。

没有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思考后进行合作交流,若能变“知识课堂”为“生活课堂”,让他们“边参与、边应用、边体验、边评价”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应该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回答问题对象选择的盲目性。

在讲解例题、练习时,让学生回答,我没有课前选好对象。什么时候差生答,什么时候中等生,什么时候尖子生,应该有所选择。进而发现为什么学生这样思考,也就是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三、反思本课教学过给以后教学的启示:

1.“课题学习”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

这也是数学课题学习课的精髓,因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课题学习课的核心要素。因此,课前准备十分重要。它包括必要的资料查找、必要的实情调查及体验、必要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必要的相关知识准备。

2.应突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

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应突出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兴趣转移,以满足学生多种兴趣爱好的需求,适应每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有所得。

4.在评析问题时,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教给学生掌握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的数学思想;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以上仅是我课后的一些反思,而数学“课题学习”课,是近年来我国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增设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所以我们不仅要积极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而且善于引导从多个方面选择研究的学习,激发并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公开课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我在这一 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语言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我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如对 “发明”、“发现”的学习品悟,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忽略了课后问题。课后题提出:“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本应该在重点感悟词句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的整体。

总之,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高水平来思考,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公开课教学反思7

立定跳远是小学体育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每个水平段的学生学习要求都不相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只需要他们初步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能说出动作名称和简单的技术术语,能运用双脚起跳、双脚着地的技术方法。

在教授本内容时,我一共用了五个课时,先从单脚跳开始,然后进行双脚跳,接着进行多种方式的跳。通过前面教学铺垫,最后过度到主要教学内容上去。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我采用的是“三拍法”。先让学生原地练习动作方法:手臂的摆动、双脚的弯曲等,然后分组原地向上跳,然后再向前跑一小步,再一个个进行过关练习,并单独辅导差生。

通过教授本内容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原地进行练习时动作方法很标准,但到实际跳时,很多同学的动作技术脱节,起跳时双脚不同步。下课后我也进行了思考,发现在教学本内容时,我的方法过于机械,没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引导练习时教师的语言要精练,提示方法要恰当,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并通过各种小游戏达到层次性学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并掌握基本技能,同时要注意学生观察与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让学会互相鼓励,学会互相帮助,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往与进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小组之间的竞赛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荣誉感强,在开展竞赛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争光,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力度,达到积极锻炼的效果。

公开课教学反思8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授的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丰碑》一课。本文记叙了红军在过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军需处长为了革命的胜利,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结合本次我们教研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策略,在教学时,我以重点的词、句、段为依托,由感悟环境的恶劣到体会人物品质的高尚,由将军态度的变化到理解丰碑的真正内涵为主线,步步深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会,从而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但有助于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更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作为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

由于这篇课文讲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在理解感悟文本时会使学生有很大距离感。于是我就以“幸福”这个话题导入,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幸福,从而体会到自己正身处幸福之中。之后话题一转“其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的”,这样一来,就会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为什么是来之不易的呢?从而引出新课,让他们自然地走进文本之中。

二、重组教材,感悟品质

由于本篇课文较长,讲课时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课前备课时,我就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第七自然段以及对将军描写的段落上。对于课文1、2自然段红军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只是让学生感知朗读,并展开想象,落实了语言字的训练。之后就将将文中结尾的“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作为串联整节课的重点句。分别在感知军需处长的品质、体会将军内心情感的变化以及理解“丰碑”的真正内涵后,分三次出示并引读这句话,更好地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讲究实效,又感悟了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三、夯实语言训练,加深理解感悟

巧妙、夯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地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在这节课上,为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主题,首先对于文中空白内容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训练,例如:让学生想象这支队伍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通过想象,深刻地体会到了行军的艰难,也为接下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感悟将军愤怒后,又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位将军,会怎样训斥军需处长?学生通过角色转换,又很好地体会了将军的内心感受。除此之处,在学习描写军需处长的一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穿着等描写,通过句式对比,换词练习以及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不但让学生体会了他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献身精神,更让学生感悟了文中语言的准确精妙,同时也渗透一些写作方面的指导。在学完本文后,又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学生内心的情感呼之欲出,既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学习军需处长牺牲的一段时,当体会他为什么如此镇定安详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一带而过,引导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有效地加以评价,还有就是感觉整节课自己提的问题过细,总觉得是自己在牵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谈体会也不是很深刻,与我预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还恳请各位专家及教育同仁能给予更多的指点与帮助,谢谢大家。

公开课教学反思9

上完了《夏洛的网》这堂课后,感觉人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因为,课外阅读指导课对我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我们多数老师都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课程,所以,自己在摸索中还是大胆地上了这样一课,旨在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老师们能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一起进步。

在这次班级读书会中,我设计的重点是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首先,让学生一起来回顾,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通过复习那些人物的名字,学生看书的记忆慢慢被唤醒。然后,进入第二个环节,回顾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有哪些。这样就把故事发展的脉络也梳理出来了。

在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后,我设计了“夏洛的网,这是一张编织着()的网!”这个统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夏洛,感受夏洛形象,走进威尔伯,重点领悟到威尔伯的知恩回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读书中的片断,相关的情节,体会感悟到夏洛是忠实朋友,有一颗善良的心、讲义气、无私奉献,关心朋友,安慰、鼓励、重诺言、一诺千金,不辞辛苦,聪明智慧。体会到这是多么可爱的威尔伯啊!他富有爱心、热爱生活、喜欢朋友、知恩图报,谦卑可爱、做事认真……原来它具有许多被人喜欢的理由。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的那份感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课上完后,从学生上交的读后感及其他作业来看,学生有了对文本的深入了解,真正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

公开课教学反思10

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和探究。

作为新聘教师,宫老师在课后从不同的方面做出了指导:值得肯定的是:基本功扎实,课堂设计巧妙,通过复习旧知,掌握学情过度,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有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不错,在教学中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活动形式多样,做到了学以致用。但自己本身又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个体活动出色,但发音November 有问题。课后作业布置有难度,学生没有理解作业的要求,和学生交流没有面对面,掌控课堂能力还需要进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注意信息加工,逐步促进故事的阅读能力。

回顾这堂课,我激情导入,学生积极性倍增,我将兴趣教学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活动中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关注学生差异,给学生平等的表现机会。Pair work、group work 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在课堂上用激情,童心,爱心,尊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堂课内容相对容易,我运用了以旧带新,精讲多练的原则,过渡自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让学生在听说读演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还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信息,省时省力。在课堂活动中我先引导学生会说,然后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对话。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通过自己的智慧,编自己的对话。学生乐于参与并积极参与。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内容深度不够,教师语言有些复杂,学生听不大懂。学生的主体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作为新教师,我会努力和其他老教师积极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得到改进。

公开课教学反思11

一、课堂关注的失误

语文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阵地,在课堂中应该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经历的每个思维细节,关注他们在思维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解,课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紧紧围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展开。但是,大部分教师因为上公开课而变得有些不自然,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关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不是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面,而是关注课堂是否热闹,关注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关注听课教师的反映和评价,关注多媒体制咋是否精美、操作是否流畅等等,这违背了教学的目的,只能让课堂呈现出表面的繁华。

其实,执教公开课的教师一方面要思考语文学科的基本价值是什么,这一节课究竟要教什么,要以学生为口心,让自己置身于学生中,努力引导学生去品悟文本,激发学生和文本、老师对话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所以,课堂教学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

黄厚江老师在执教《给我的孩子们》时,只有一支粉笔,一本书。课堂算不得花哨,整堂课设计了三个问题:

(1)你能抓住文中的词语、句子,说说文中的孩子们有哪些特点吗?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我”?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把描写作者内心情感的词语圈出来,从作者的情感人手解读作者;

(3)尝试补全一下题目,作者要给“我”的孩子们一些什么?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字、词、句来解读文本,整节课活动开展自然,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主动,课堂生成了很多让人难忘的智慧。整节课没有表面的、形式的热闹,却渐渐开启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二、课堂多媒体运用的失衡

多媒体在公开课上已成为一些老师的“必杀技”,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往往花大量的时间用于课件制作。诚然,多媒体课件在节省时间、拓展课堂容量方面有很多优势,但若使用不好也会有弊端。

1.固定了课堂的流程,造成学生思维的唯一性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往往体现的是教师已经固定了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在公开课上,教师往往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阅读、理解文章,一旦学生思维脱离了预定轨道,教师往往手足无措,生拖硬拽地把学生思维拉回到原来轨道上,教师不再是“主导”,更像是一个导演,让学生按照既定的剧本演戏。

2.转移了课堂的注意点,丢掉了文本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都能看到,教师用一张张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光。这样的课堂,体验多了,积累少了;看影视多了,读文本少了;听录音多了,朗读少了;其他活动多了,语言活动少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干扰性阅读,抑制了学生的二次创造,削弱了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的使用应该简洁而适时。简洁才能有变化的余地,才能根据课堂的生成随时调整,才不会禁锢师生的思维;适时才能起到引导作用,让多媒体出现在学生思维凝滞时,才能真正拓展学生思维。

三、课堂评价的失效

有很多做公开课的教师为了体现课堂“教”与“学”的和谐,强调学生的个性彰显,一味地表扬或肯定,不管学生答得怎样都说“好”、“不错”,不敢或很少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批评性评价,甚至对于错误的回答不做任何评价。

其实,对学生的回答,我们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亮点,指出要害,这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大的教学机智。教师常常要思考评价角度、评价语言、评价时机。有效评价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对其他听课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提醒作用。教师只有把握好评价的契机,才能更好地保护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大多数的学生明白道理何在,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在黄厚江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他可贵的“童心”,他常常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角度给予他们真心的肯定,还能看到他对文本内容的有效评价,对阅读方法的适时指导。黄老师有时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思维的问题;有时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有时在评价后又把问题引向更深处。他的评价语言让学生阅读的目光始终聚焦文本,保证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总之,公开课是先进课堂理念和教学的展示,不是多媒体技术的演示,更不是教师自我的表演,只有深入思考学生情况,从学生出发,从文本出发,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巧妙引导学生,使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样的课才是一节精彩的课,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语文教师应该守望的原点。

公开课教学反思12

新事物的产生必定具备其取代旧事物的优越性,就像今年语文统编教材的大变革,给人一种陌生而神秘的感觉。特别对我这个语文专业外行中的外行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是有些摸不准方向,毫无授课头绪。

昨天我们语文教研组长公布了公开课的安排表,而我是第一个,并且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这么突然的任务,让我有些慌乱。昨晚草草地整理了课件,今天就直接开讲了。我班的学生本身就不活跃,没有大胆发言的习惯,加上今天听课,好多学生更是沉闷不举手回答问题。尽管有几个学习好的同学举手并很好的回答了问题,但还是没有达到调动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总之,自我感觉效果不好,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

我对新教材也有一些的想法:虽然我是非语文专业且被“赶鸭子上架”的接受这门课程,但对于去年的教材来说,我感觉上课还是可以的,而现在的教材让我有些为难了!怎么说呢?我感觉现在的教材是对知识内容的硬性要求减少了,而软性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它没有那么多明确的定性的东西让学生去记,而是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像今天这节课《桥》,它是一个小小说,而对于教学要求和目标来讲,不仅仅了解什么是小小说,还要让学生去体会文章是如何通过环境和情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和精神品质的,特别是一些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让学生感悟领会的东西,我觉得很难引导让学生掌握。另外这种能力性的目标实现也不是当堂就能反馈出来的,也是需要时间去锻炼,才能在写作中表现出来。我在开学以来的教课中也很能感受到这种对教学能力高要求的压力,有好多时候都是在上完课才会“恍然大悟”,但却已经“后知后觉”了。所以就给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时间需求。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也许是我的教学能力不足吧,但更希望能向同仁们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服务学生。

下午的时候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成员聚在一起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和意见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和思路上,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上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也有助于相学相长,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克服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困惑。

公开课教学反思13

本学期的青年教师多媒体公开课已经结束了,此次参加的青年教师一共有十九位。在此次活动中,大家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精心制作课件,使得此次活动得以圆满成功。

此次活动中,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接到任务以后,我便投入到了积极的准备工作当中。首先是根据所安排的时间结合教学进度确定公开课的题目。这样我就定下了《探索规律》这一节。

通篇阅读教材发现,这一节分两个课时讲完,我计划讲第一课时。通过认真分析这一课时,我发现这一课时的主题是日历中的一些规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理谈随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导入课程,经过认真琢磨,我以一张残缺的日历作为引入。这样,学生面对情境顿时兴趣大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上,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完全

可以完成刚才设置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无形中就用到了日历中的一些规律,这个时候,马上让学生去找日历中规律,提问题时问题要大,这样学生能海阔天空的想象,找到的规律也就更全面,学生回答后,总结日历中的规律,这个时候,可以安排一些练习让学生做,可以巩固刚才找到的规律。这样做给整节课做了一个铺垫。紧接着给出课本中的问题,一共有四个,学生一一回答。学生通过回答课本中的问题,发现3*3的方框中的9个数字之和是中间数字的9倍,并且任意框出3*3的9个数字都有这个规律。学生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运用代数的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此时,趁热打铁,改变图形的形状,如十字形,X形,等等,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把问题推向让学生设计图案,使得这节课达到一个高潮。

此次公开课讲得基本成功,有不少青年教师以及同学科的教师听了这节课,他们分别提了不少宝贵意见,使我从中学会了不少东西,对于这节课来说,有如下优点:

1、多媒体手段运用得非常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2、引入切合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3、思路连贯,体现出了准备得非常充分,教学秩序井井有条。

还存在如下的不足:

1、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以致拖堂5分钟之多,在时间安排上以后要多加注意。

2、探索规律设计图形处由于时间紧张,学生活动不充分,教师展示过于多,应把这些活动全部交给学生去做。

3、语言表达方面以及教态还有待于提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与同学科教师的讨论,我听取了各方面的建议,决定从以个几个方面进改正:

1、加强业务素质方面的进一步训练,使自己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2、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由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

3、多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换自己的教学看法,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此次公开课的准备过程,得到了本组教师的鼎力支持,这里对他们表示感谢,也希望我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公开课教学反思14

本次公开教学是以校本研训“主题阅读教学”为依托开展的。对于“主题阅读教学”我仅仅是知道了一点皮毛,到底什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该怎样正确进行等等我还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公开教学,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初次的尝试。

备前思考

“主题阅读教学”要求以一点为切入点进行拓展阅读,把课外阅读放到课内,大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我现在所带的六年级学生可以说对小学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已经了解,马上面临毕业的学生应该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不需老师再牵着他们去品词析句、去领悟内涵,我想可不可以把单元内的课文进行整合,结合以前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教学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进行了七单元三篇课文的综合备课。

备中推敲

在备课中我想到三篇课文虽然都是写事的文章,但是从内容上来看都写到了人物,而且 都有对老师的描写。我何不从人物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去反复阅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品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呢?于是我设计先让学生复习描写人物要抓住典型的事例,然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具体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之后让学生自读自悟,去分析三篇文章中福楼拜、孔子、刘老师其人其行;最后拓展阅读,让学生收集一些描写老师的文章,并且进行分析,从而牢固掌握写作技巧。课后还可以安排习作练习。

课后反思

按照我的设计进行了本次的教学,在40分钟内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针对本次教学我也进行了反思,有几点想法。

1.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六年级学生确实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说对文本中人物的分析比较到位,概括也比较准确,不需老师反复强调。

2.把相同的写作方法放在一起去学习,举一反三,学生掌握牢固,而且节省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确实有助于学生大量阅读。

3.虽说在同一方法上可以加大阅读量,但是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不同之处。比如《莫泊桑拜师》一课除了领悟人物精神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事物,持之以恒,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等等;《理想的风筝》一课中回忆性文章怎样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孔子游春》一课中景物的描写等。其实还有许多知识点都需要在下一课中补充。其实这种教学仅仅适合一课一得,也就是在某一个点上加大阅读量。

4.因为在一节课中要阅读两篇或者三篇文章,所以相对来说,分析文本就显得粗糙了很多,语文课中的情感、朗读、情境,铺垫等就少了很多,语文课显得有点生硬。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有点勉强。

或许是自己还没有真正领会“主题阅读教学”的精髓,亦或许是理解上的偏颇走的是弯路。总之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且行且琢磨。

公开课教学反思15

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 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有困难,成绩提高的不过明显。假如 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环节的技术细腻、深化,会不断提高成绩。在此从技术环节要求上谈一些看法。

一、四个关键词

1.原地:指掷球前的身体状态。在脚的站位问题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前后站立,以一脚为轴心,这种方法身体重心移动的幅度较大,易于加快出手速度和控制身体平衡;二是左右站立,这种方法在脚和腰协调用力方面较为明显,但出手后身体重心较难控制。

2.双手:表明双手持球,出手时双手同时将力作用于球上。

3.头上:表明实心球的运动轨迹,从头上掷出,要求掷球者身体冠状面垂直出球方向。

4.掷:是投掷项目的范畴,手指拨球后有鞭打动作的形成。

二、主要技术环节

1.持球

只有合理持球,才能有效拨球。怎样才是合理的呢?在这里也有两种讨论。一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拇指靠近且成正“八”字。二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拇指相对成倒“八”字。

前一种持球方法,由于两手的生理结构因素,两个肘关节不会张得很开,从而在出手时有明显的拨球→鞭打动作,相对个人而言提高成绩的空间较大。

后一种持球方法,由于手生理结构原因,拇指相对必然会引起两个肘关节张开较大,两手后引幅度受限,出手时不能充分拨球→鞭打,形成推的动作成分较多。这种方法容易练习,但不可挖掘出惊人的成绩,而女生要求比较低,只有 4 米左右,所以说个别女生可以采用。

持球以后要抬头、挺胸,身体重心提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给人一种气势、信心和力量。

2.“满弓”动作的过程

所谓“满弓”就是腿、腰、胸、臂的连线像“弓”一样的向后反张,形成了掷球前的反弓身体姿势。良好的“满弓”姿势是充分用力的前提,使身体各个部位用力更加流畅。“满弓”动作的过程包括预摆、身体反弓、引球。首先是预摆,预摆是完成身体反弓的预备过程,身体略向前弯曲,肢体放松,调整呼吸,摆动一到两次即可。其次是身体反弓,膝关节稍弯曲,后脚脚跟稍抬起,头部稍后仰,挺胸,送髋,在头部反射作用下形成身体反弓动作。再次是引球,双手持球后引于脑后,构成手臂的反弓动作,从而使整个身体形成“满弓”姿势。在引球这个环节中有两个地方受生理限制,影响后引幅度:①两个肘关节不宜张得太开。②上臂和前臂的夹角不宜太大。那么上臂和前臂的夹角多大才算合适呢?如果太大球出手后飞行的角度很高,会影响成绩,如果太小球出手后飞行没有弧度,也会影响成绩。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上臂和前臂的夹角在45——90度之间为好。原因有四:①可以增大后引幅度;②肩关节和肘关节都是转动的轴心;③能够充分利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伸曲作用;④减少由于生理结构造成的限制,使引球摆臂动作更加流畅。四个条件同时满足可加快手臂摆动的速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调整最佳角度。

3.最后用力过程

出手阶段是身体各个部位力的传递过程。通过蹬地、伸膝、收腹、向前引球、拨球→鞭打、控制重心的环节完成。从纵向来看发力的顺序是从下至上,快速传导的过程;从横向来看各个部位的用力要求高度的协调性和速度。最后用力阶段要屏住呼吸。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应对学生有效引导,如暗示“快速出手”当然何时拨球会直接影响球飞行的弧度,理论上说球飞行45度角是最好的,这需要在反复练习中不断体会、改进。出手后要注意降低身体重心控制身体平衡。

三、教学建议

1.唤醒规范意识

正确规范的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基础,从站位、持球、满弓、引球到最后出手,一连贯的动作我们在教学中每时每刻都要强调,唤醒学生正确的动作意识。练习中强调有四:一是掷球前强调学生细心观察站位、持球是否规范;二是强调身体向后做“满弓”动作时屈膝仰头;三是出手时应拨球后鞭打而不是推、投、抛等错误动作;四是在练习中强调出手后不要习惯性的往前走出,造成犯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修正动作,掌握技术要领,提高规范意识。

2.教法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过于”强调从下至上的发力顺序,导致出现先跨一步再掷球的极不协调的动作。在最后的跨步缓冲时,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跨步动作,我认为不妥,当身体重心快速前移时,跨步缓冲是为了控制身体平衡而做出的条件反射。如果各部位没有充分用力,而过重强调往前跨步,做出的动作显得十分不协调。

3.“满弓”的练习

形成良好的“满弓”身体姿势,一定要屈膝,抬头看天。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

位同学成马步的站位,腿部顶住另一位同学的腰部做搭桥的练习,注意仰头。

4.拨球鞭打练习

很多学生由于不知道怎么拨球,所以在掷球时没有弧线,甚至有往地下推球的现象。练习有二:一是每人一球,往空中垂直拨球,体会手指拨球的感觉。二是往地上垂直砸球体会手指拨球和手的鞭打动作。

5.出手角度的练习

无论出手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出手的角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掷球的成绩。标记练习法:找到一面可以利用的墙或是树叶,确定一定高度的地方做一标记,相距合适的距离,以定好的标记为掷球目标进行练习。

6.安全意识的培养

7.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七

我选择的主题是制作猪年贺卡。考虑到明年就是猪年,以制作猪年贺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说课稿了,我拿了恩昭老师的说课稿当范本,再加上说课评价表里评分的标准,认真地核对自己的说课稿,自以为很满意了。可是给师父看时,发现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忘记写了。于是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说课稿完成了。

公开课之前,我们组开了个小会,我们三个相继进行了说课。组里的老教师也分别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不足与肯定的地方。结合这些不足,我又重新修改了教案。再次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教案完成了。

2006 年 11 月 2 日上午第三节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开始了。看到一个一个老师进来听课,我紧张了,脑袋里面一直思索着教案里的新课是怎么导入的。整节课在教案的设计下结束了,每个步骤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学生的反应也在我的预料当中,自我感觉挺顺利的,心里还期盼着评课的到来。

燕芸的课由于冲突我听不到了,下午听完碧莺的课。她的课注重知识点的传播与迁移,师生互动性很强,让学生上台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于是就意识到自己早上的公开课的不足。之前自我感觉良好的想法一下子没有了,换来的是等着评课时挨评。

评课开始了,我们三个一起被评,宏宇老师先说了我们三个的肯定之处,再分别一个个点评。我的不足之处如下:

1 、教案里的教学目标有些夸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没有体现知识迁移;能力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德育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2 、遗漏了画图的重点:在画一幅画时,画布的定义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却没有体现出来。

3 、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学生练习时,我很认真地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可是却是把它们统一起来讲,应该一发现问题就立即讲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4 、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做到耳听八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都没听到,忽略了某些学生的想法。

5 、师生互动的不足:整堂课下来,都是我演示完学生练习。学生基本上是被我牵着走,虽然有完成任务,但是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应该在老师的作品没展示之前,让学生先想着怎么做,然后让学生上台操作。最后跟老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导出老师的作品是怎么画的。

8.高中区域地理--澳大利亚教学反思(公开课) 篇八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

冯修发

初中教材(人教版)共4册,分七年级和八年级各上、下册(包括七上、七下、八上、八下)。

七、八年级上册为区域地理概况,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农业、工业等,下册为世界、中国具体的区域,下面就如何学习区域地理谈谈建议。

一、何为区域地理课

以某一区域(大洲、地区、国家)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研究的课程。

二、区域地理内容的构成

从区域地理的含义可以看出,区域地理主要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自然环境包括:

1、位置(按重要性排列)

海陆位置:能通过地图来描述某个区域在哪个大陆,有几面临海。如果区域是个国家,就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可以通过地图圈出领国、所临的海洋等。

经、纬度位置:初中阶段对经度位置要求较少,几乎没有,而更看重的是纬

度位置的要求。对纬度位置不仅是要在图上读出某个区域最南、最北的纬度,而要在这个纬度的基础上分析出这个区域主要所跨的温度带,因此,几个特殊的纬线学生必须注意:赤道、回归线、极圈。

半球位置:通过对比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来看出区域的半球位置。

板块位置:这在极个别的区域中会涉及到,初中只在日本一节会对板块位置关注比较大。

2、地形、地势:学生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读出基本地形以及该区域地势特征。在区域地理中,对地形的要求更多的是要落实到某个地形区的名称上,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读出**高原、**平原等。同时要区别地形和地势,3、气候:分析了一个区域的位置、地形过后,我们基本可以概括出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了,结合相关气候类型分布图,也可以得出答案了。根据区域的位置大致可以推断出其气候类型,再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图,就可以得出准确答案。初中对典型气候类型的特点要求掌握,因此如果教材中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时就一定要去分析该气候的特点(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采取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4、河流、湖泊。根据地形、地势特点,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出区域内河流的流向、结合气候类型特点,可以分析河流的一些水文特点,这个其实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老师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处理。湖泊我们主要了解一些有特色的湖泊,在初二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内、外流湖,咸、淡水湖。

5、资源:初中阶段涉及得比较多的是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尤其在七年级下册的某些区域中,如东南亚、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印度、俄罗斯、中东、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

人文环境包括:

1.经济:这方面主要涉及到第一、二、三产业。农业主要涉及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一些特色农业。工业方面要联系资源和地理位置,分析区域突出的工业部门。第三产业主要在经济发达的区域体现得很充分。

2.城市:关于城市的分布可以结合聚落的形成原因、自然环境里的地形、气候、河流加以分析。

3.交通:这方面更多的是侧重于铁路线路,在初二的区域中体现得非常充分。4.人口、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语言、宗教等

三、区域地理课的教学建议

区域地理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组成,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建议如下: 1、抓住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这一主线,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上日本时,自然环境方面:岛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通过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我们自然可以分析出人文环境方面: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从而更加确立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就这一主线的运用,在初二体现得更加充分,如在初二上期学了中国地形、气候以后,我们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特征就比较轻松了。在初二下期涉及到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我们就可以放入到中国大范围总体去分析。比如从地形、降水、气温综合分析,可以轻松得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饮食习惯、传统建筑特点等。教学中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一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能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2、紧紧抓住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在区域地理中,地图是必不可少了,一节课从头到尾如果没有用到一幅地图,那么可以说是比较失败的一节地理课。在区域地理中,地图往往能帮助学生分析区域的特征。老师可以先带着学生分析1——2幅的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自己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域地理特点,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从章节的开篇入手,把握区域地理特点。在人教版教材的每一章节开始前,都有一个对这一章的总体要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涉及的内容在每一章节具体到某个区域时不一定全部都涉及,而是要侧重于某几个内容,对于这些区域特点的把握就可以从章节的开篇去发现、分析了。建议在上完一章节后我们还可以回过头来看一下上课的效果,是否达到上面的要求。同时在初二下期的各个区域中,标题就已经很明显地突出了该区域的特点,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节标题就显示了该区域应突出在地理位置上,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则要从地形入手,分析地形的形成原因、特点为、以及该地形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4、从现有的资料去分析该区域的主要特点。如在《地理“三新丛书”》中每一节前都有一个“学法指导”,上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能力层次的要求。

5、永恒不变的学习区域地理思路:

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影响?

在哪里——从位置方面入手分析。有什么——抓住典型的特点。

为什么——结合典型特点进行分析,培养思维能力。有什么影响——培养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区域地理特点总体要求比较简单,各个区域的侧重点又不一样,每个区域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分析,更主要的是体现一种地理思维

9.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九

林贤静

2010年4月7日,第六周周三上午第四节,我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内容是:Unit 1—2 八年级下册,复习课。

这堂课内容含量较大,需要复习的知识点语法点较多而时间有限,所以本堂课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是关键。所以,我把任务分成六个部分完成,一,复习本两单元的重点单词(25个重点单词)和词汇拓展(8个拓展要点),5分钟内完成。二,复习重点词汇20个,5分钟内完成。三,复习本两单元的重点句型10个,8分钟内完成.四,复习语法:情态动词的用法,冠词的用法,新句型:Whydon’tyou „„?的用法。5分钟完成。五,重点突破包括词汇点睛、句型透视、及语法聚焦等考题示例和拓展活用讲解和练习。12分钟完成。六,课时作业,当堂讲解,当堂批改,10分钟完成。由于时间比较紧、内容多,所以上课时不免有疏漏。这堂课虽然按时完成了复习任务,但学生容易产生记忆疲劳。所以为了克服这个弱点,我故意安排了12分钟去讲练结合复习重点部分,有花10分钟时间去让学生动手做课时作业。我还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多、繁的知识点和面直观的呈现个学生。这些环节有效的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这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够熟练,不会添加一些有趣生动的画面或图片增强学生的记忆,还有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学生消化起来困难,但毕业班的复习课内容多是很难避免的,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复习完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时间有限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很无奈的,只能采取增强记忆的手段加以巩固了。

在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方面,词汇很重要。所以,复习中,我很着重单词和词汇的拓展还有短语的运用。每堂课前和课后,我都要求学生坚持做一些单词或词汇的听写,天天加固词汇的掌握。在这一点,我觉得很有效,提倡同行坚持。以后教学中,我还会努力,坚持反思,把好的发扬,把不好的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林贤静

本学年,我担任初三

3、初三4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一、认真备课。

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认真读记单词,坚持让学生记读和听写,要求学生经常朗读和背诵课文,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备课时预先设计课型,拟定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认真备写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有趣的、有助于教学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上力求讲解清析、条理,准确、生动、充满感情。在课堂上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上精讲精练,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同时统筹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和能力,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单元的学习上都积极与科组老师商

讨教学疑难问题,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虚心请教,还经常听他们的课,做到认真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取进步。

四、认真勤力批改。

作业布置精炼有针对性,我校学生书面表达方面极其薄弱。作业布置中,我增强增多英语作文部分。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学生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和总结,堂上进行透析评解,做到让学生有错有改,有改有进。

五、组织课堂教学坚持用英语,培养学生学英语讲英语的习惯,提高口语水平。

随着教学不断深入的改革,教材和教学越来越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地道性和交际性。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讲解知识、传达信息和传授技能是英语教学本身,也是锻炼学生地听说技能最有效手段,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所以我在进行教学时总在注意使用英语组织。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开口说话的习惯,我经常要求他们背诵课文。因为背诵文章,在熟练基础上言语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所以,培养学生口语能力,背诵不可少,英语教学中我坚持适量背诵课文和句型。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无论学生成绩如何,都体现了我在这学年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自我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学习,争取新的进步。

班主任工作总结

林贤静 本学年我担任初三4班班主任,工作尽心尽力,班级管理很好,优秀文明班级。本学期班级工作的重点是做好班常规的管理工作,同时,抓好学生的成绩,做好升学考试有关工作等等。本学期我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班纪文明公约、安全文明公约,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制定了班纪文明公约,同时,也制定了安全文明公约。制定 以后,在班上宣读,宣讲,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宣讲完成之后,再在班上张贴出来,时时给学生提个醒。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我班这个学期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做得很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二、加强班墙报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前班墙报是一片空白,既起不到对同学们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达不到对同学们进行宣传教育的结果。本学期我在班后面的墙壁上,开创了学习园地,学习园地四个字用剪纸剪出来,四周再贴上彩纸边框,起到一个美化的效果。学习园地里面的内容定期更新。如先后举办过“总复习专题”和“英语天地专题”的墙报。同学们对这种做法非常欢迎,下课后大家都主动涌到后面去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的作用。

三、进行卫生改革,加强班级的卫生管理,本学期我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卫生小组由同学们自己自由组合,不再是以前的硬性规定的组来扫地,这样就避免了同学内部之间的不合作关系。组定下来之后,由原来的每组值日制改为现在的每组值周制。每一周的值周成绩由学生会公布出来之后,达到学校的第一名奖励,如果达不到本周学校的要求标准平均分,该组要重扫一个星期,由于奖惩有具体的依据可循,同学们值周的积极性比以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很多同学一大早就回来扫地了,包括那些平时偷懒的同学,这时也变得特别勤快起来。由于卫生工作得力,本学期学校十项评比的流动红旗,我班几乎每个星期都拿到。

四、抓好升学考试的有关工作。

本学期,我在班上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了解,帮助学生树理想,表决心,定目标,让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拥有一个学习目标,为了自己的目标学习。大多数的部分学生都有考上重点示范高中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对于参加升中考试,我及时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不会因为没有目标而盲目学习,争取中考圆满成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

10.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十

——10月18日公开课

这是进校以来的第二节公开课了,和上一次公开课相比,并未出现较大的进步,原有的问题依然存在,也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整个公开课的准备算起来只有两天,中途还更换了课程内容,整个前期准备工作略显滞后,这是本次公开课没有上好的一个潜在原因。

对学生关注度不足。整节课过于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沿着进度往下走,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状态变化。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味遵从预先设置好的情境步骤,没有深入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去做了,是否遇到了难题,是否分神等等。

讲得过多、语速过快。整节课讲的时间太多,停顿的时间几乎为零,且语速过快,部分学生完全跟不上节奏,影响了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足,知识形成过程欠缺。学生无法拥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消化知识,导致知识的形成过程断层,从而直接变成填鸭式教育,完全背离新课标要求的探究式教学,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总结知识。

问题设置并未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设置。问题的设置并未事先实行分层化处理,仅仅是设置出了问题的本身。并未根据学情分析出哪些问题给哪些学生,哪些问题需要经过怎样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内化。

课前没有参透教材,内容过多,学生吸收知识效率低。本节课本该设置两个课时,而我将全部内容放置在一节课内完成,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导致整节课内容繁多、跳跃度大、知识细化处理度低,部分学生能够接受,部分学生完全不在状态,知识掌握度参差不齐。

课堂中没有对学习状态下降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在课堂中,我留意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了走神等情形,但我并未及时针对这些学生出现的状态进行处理。而是选择了忽视,继续自己的教学进度,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在这节课的知识接受效率大打折扣。

学生参与度少,活动教学较少。学生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回答问题、上讲台做题、口述打牌游戏、摆卡片。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说的时间也少,对学生自身知识的形成及内化不利。

平日缺乏对学生常规教学的训练(读、玩游戏等)。平时的教学中,由于我缺乏对他们说的能力的培养、倾听能力的养成及游戏默契的培养,导致公开课里无法开展较好的课堂游戏和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默契不足,学生反应较为散乱。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较为懒散随意,而我在平日教学中并不重视,导致整个教学秩序和质量下降。

跳跃度太大,情境间的过渡不佳。整个教学设计跳跃度太大,超出一年级学生的接受理解范围,且情境间的衔接及过度做得不好,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吃力。

扩音器影响声音质量。声音经过扩音器处理过后,丧失原本声音的清晰度及本色,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汲取知识的效率不高。

出现了“赶进度”的状态。由于本节课设置内容过多,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赶进度的状况,尤其是课堂即将结束的十分钟,没有以学生掌握知识为前提开展教学,出现了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学的状况。

漏掉了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在课前准备当中,并未对课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全面细致的分析,漏掉了部分可能出现的状况。

11.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十一

王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教学中注重体会一: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在这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时光,可好友即将远行,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使人感到忧伤。阳春三月的美景与故人离别时的忧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后面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遐想,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借着一喜一忧让学生说说、演演临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再用言语、行动表达内心情感,融理解、感受、运用于一体。

教学中注重体会二:“带着朋友的句句叮咛,孟浩然毅然乘船东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独自站在江边远望,远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个问题为发散点,给学生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感悟,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当学生提到“孤帆”一词时,我马上设疑:“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 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用三个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开启学生思维,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李白的恋恋不舍传递给远方的孟浩然,让他们的友情天长地久,引领学生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

上一篇:农村农业工作总结下一篇: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