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2024-06-19

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

1.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

关于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策划书

关于班级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寝室文明,教室文明,行为文明。

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所以说文明可以体现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状态。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关于寝室文明:

1、寝室文化建设之书香寝室

寝室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扮靓我们的寝室使我们在生活中享受一份愉悦,在学习中体会书香的韵味,相信我们的大学会更加精彩。

大家可以对自己的寝室进行装饰,使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更舒适,更美好。

2、寝室文化建设节之寝室联谊——快乐学习

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在忙碌的学习氛围中我们也不免希望得到一份生活得慰藉。寝室不是一个孤立的家,寝室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连接我们友谊的地方,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秘密,探讨我们学习的天地。

3、杜绝寝室中的不良行为

①没有无正当理由晚归及彻夜不归现象。

②无异性串门现象。

③无乱扔,乱倒,乱涂,乱画现象。

④无赌博及在规定时间外打牌,下棋等现象。

⑤无酗酒及酒后闹事现象。

⑥无打架斗殴及起哄,闹事现象。

⑦在自习、午休、就寝后无吹、拉、弹、唱、闹等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现象。⑧熄灯后无自行照明现象。

⑨无私拉乱安电源的现象。

二、关于教室文明

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是汲取知识的地方,我们不应该把不文明的行为带进教室,玷污我们学习的殿堂。

教室中的不文明现象(讨论):

1、各种垃圾充斥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想必大家都时常见到。

2、在课桌上乱刻划。如,“***到此一游。这样的”课桌文化“有愈演愈烈之势。

3、在墙壁乱涂鸦,踩脚印。”墙壁文化“

4、简单baidu或google一个结果交给老师。

5、考试作弊,手段繁多。

6、不尊师重道,无视课堂纪律,课堂嘈杂。

7、迟到、早退、逃课现象严重。

8、上课的时候将不将手机调为震动或者关机。

9、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相反在看小说,或者睡觉。

10、老师点名时请人代答或者主动帮人代答。

11、迟到后从前门大声推门,横冲直闯,视老师与同学们正在进行的课堂而不见。

三、关于行为文明

作为一个大学生言行举止应该符合自己的身份,不要让别人认为大学生没有素质。我们在日常行为中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纠正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做到人格的深化。

以下是一些不文明行为的举例:

1、经常讲粗话骂人或给同学起不雅绰号。

2、打架斗殴。

3、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敲诈勒索钱物。

4、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5、懒。

6、在教室、食堂、厕所、宿舍等场所抽烟、酗酒。

7、不尊重校内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

8、说很脏的话,开极无聊的玩笑。

9、交友不良,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打得火热。

10、窥探别人的隐私。

11、以自我为中心,做了错事不承认。

12、毁坏树木践踏草坪,缺乏环保意识。

13、矫柔造作,嗲声嗲气。

14、整天摇头晃脑,神经兮兮,言语狂妄,刻意贬低别人。

15、对老师的建议与批评不屑一顾。

大学生代表着未来,代表着主流。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杜绝不文明行为是我们的责任。只有大学校园这块土地成为文明的地方,我们的社会才能得到净化。减少不文明现象,大学生本身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增强社会责任感,多一些对别人的关心,是我们要做的。早在几千年之前刘备就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校园文明无小事,你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集体造成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高校的文明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整个社会的文明。

最后我想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只有现在一点一滴从自我做起,无数个”微不足道"的点滴,才能换来和谐美好的大学校园。

2.关于煤矿职工书屋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二

桑树坪煤矿工会

孙海军

内容摘要:“职工书屋”是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平台,是广大职工更新知识、获取信息、提升品位的重要阵地,职工书屋是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的阵地,充分发挥职工书屋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让每一个职工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好地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职工文化权益,推动职工学习阵地建设和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职工文化素质。职工书屋是职工学习的重要阵地,它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具有其它阵地无法替代的作用。基层职工书屋的现状如何,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加强职工学习阵地建设,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本文仅此作一思考。

关键词:职工书屋/建设/职工

作者简介:孙海军,男,1976年8月出生,大专学历,陕西省韩城市人,现任桑树坪煤矿工会文体部干事。

职工书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优良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和谐企业的创建。作为一个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场所,职工书屋以其保存、传播知识所体现的知识性,被誉为“人类知识的宝库”,以其保存、培育、传播文化所体现的文化性,被誉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在提高职工的知识与文化素养中作

用巨大,被人们视为成长、发展的良师益友。

近一段时间,笔者对韩城矿业桑树坪煤矿职工书屋建设情况,采取调研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了煤矿职工书屋建设的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笔者看到,由于煤矿工作性质决定职工队伍素质的不平衡性,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人,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偏远山区,文化程度普通较低,而且没有经过任何正规的学习培训,造成各方面素质还达不到当前发展的需要,职工素质的高低,又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煤矿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为此,工会组织作为具备文化教育角色的功能,加强职工书屋阵地建设,是可以成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获得成功的特有优势。

近年来,桑树坪煤矿工会为了增强职工文化素质,给企业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化底蕴,在矿建立了职工文化书屋,除去普通的纸质阅读外,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电子书籍阅读,网络知识双重灌输,从管理和运营的情况来看,找到了一些提高点,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管理和建设的弊端。

一、我矿职工书屋的现状

㈠桑树坪煤矿职工书屋现在的位臵是在矿职工文体中心,是由矿工会文体部管理,占地面积50多平米,建立了图书室和电子书屋规章制度;开放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3点--5点和晚上7点--9点;图书室共有各类图书3000多套,分为:专业类、小说类、知识类、生活类、养生类、-2

试前速成教育外,基本处于无书可读状况,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素质教育类书籍几乎为零,专业知识、环保书籍、煤矿专业类书籍很少;工具类书籍甚至没有。使很多职工只能阅览一些小说、生活或杂志类别书籍,大大缩小了职工们的阅读范围,职工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学习的基本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电子书屋里的10台电脑是几年前配备的,主机配臵已远远落后于现在,职工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死机、卡屏现象。

㈢由于上级领导只注重于生产部门和有关科室的系列改造,而职工书屋改革步伐落后,不能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仍采用计划下的家长制管理方式,形成了沉闷、懒散、低效的风气。管理制度不严,存在熟人面子问题,有关系好的可以随便把书籍拿出阅览室,而管理人员不作任何登记,导致图书的遗失,给职工书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㈣图书阅览室和电子书屋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比如空调,因位臵处于职工文体中心里面,四季不见阳光,通风效果不好,冬天冷夏天热,没能给职工创造优越安逸的阅览条件。

㈤好多职工把电子书屋视为“网吧”,这是因为工会组织对广大职工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好多职工认为电子书屋那么多电脑,不就同网吧一样吗,没事可以去上网打游戏去。

㈥电子书屋电脑里的电子书自装上去后从没更新过,好-4

从而使职工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企业的信誉。用好书对企业职工进行企业精神方面的教育,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图书室的光荣使命。首先,我们工会组织必须大力宣传、推荐、报道、介绍关于理想追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内容的书籍,并且要为职工创造借阅条件。其次,图书室要配合企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采用新书陈列、图书评价、报刊剪辑、橱窗展览、墙报宣传等形式进行企业精神塑造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使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再次,职工书屋要将思想健康、文化价值高、关于煤矿井下知识、井下事故案例、工具类的书籍及时地推荐给职工,使其阅读之后,不仅得到精神上的陶冶,而且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价值取向,使职工对我们企业有认同感。

㈣完善借阅登记相关软件设施以及配备专人负责,尤其是对外进行宣传,指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的宣传方式要得到支持和改进。对于网络读书方面来讲,现在移动便携式电子设备要比去电子书屋读的方便,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改进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形式和花样,比如在电子书屋,可以专职培训职工网上学习,软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指导等活动,从而打破电子阅览室只是去读书的旧观念。

3.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三

一、经验和体会

1、高度突出经营理念,城市建设大气魄、大手笔。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整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的发展目标,实施了以经营土地为重点的经营城市战略,用大气魄、大手笔构建城市。仅2001年和2002年两年间,通过经营城市,政府收益就高达7.9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靠土地招标拍卖得来。通过对位于市区内的劳动湖进行综合治理,使昔日的“臭水湖”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黄金海岸”,增值近1亿元。并对开发权采取竞标方式,兴建了一个生态型、智能化的居民小区,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过去,齐齐哈尔城市公益事业、公用事业一直由政府补贴,如今,道路、桥梁、广场、户外广告权等有形或无形资产都成为了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今年,通过对出租车经营权进行拍卖,为政府增收近亿元;自来水公司改制后,每年承担政府贷款300多万元;东出口的百米大道冠名权出售给联通公司,原市府路、新开路的冠名权出售给中环广场冠名为中环路、中环南路;通过出让广告权引资160万元将市区的公交站牌和候车长廊装饰一新;通过土地出让、资产置换、冠名权出售等方式,成功运作了一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拓宽改造了东出城口和南出城口道路,启动了修建11年的博物馆和停建5年的体育馆,建设了联通大道、中环广场、大齐公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并在昔日荒凉的嫩江边上新建了面积7.8万平方米、高20层的现代化党政机关中心办公大楼,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改善了办公条件,而且带动了沿江地带土地的大幅度升值,使周边地区形成了新的开发投资热点,增强了政府的威信与凝聚力,为齐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找准区位发展优势,城市建设新思路、新理念。

地处山区的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是我区的友好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太发达,但碾子山区委、区政府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创意新颖,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缘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特别是麦饭石花岗岩资源,找准了区位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打造石文化”的发展思路,“靠山吃山”,将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把古老文化运用于发展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小事做大,推进城市建设及改造招商项目,建设了重山园,修建了生态广场,发掘了大卧佛。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推介,广交友好市、区,充分让外界了解自己,关注自己,提升了碾子山区的知名度,变不畅为顺畅,吸引了更多的人流、物流和商流,将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城建设的主题鲜明,生机盎然。

3、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城市建设高起点、高标准。

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松花江从该市中心穿过,睿智的吉林人民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把城市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大融资力度,增加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以道路建设、住宅建设、小区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攻坚战,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供保能力不断增强,建设了一批以世纪广场、临江广场、松江中路等一批城市精品工程,体现了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造型别致的单体和群体建筑为点缀,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创造融山光水色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和风格。按照以人为本、以绿为主、以精取胜,地、树、花、草综合造景,运用大写意、小工笔,简洁、亮丽、新颖、时尚的造景方法,经过坚持不懈的发展建设,松江西路、解放大路等街路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成为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特别是随着清水绿带工程的实施,沿江西岸在绿化建设上创精品、上档次,成为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观路,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和鲜明的地方风格特色。

二、差距与不足

通过考察,虽然各地在城市建设方面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贯穿于其中的普遍经验仍是大思路、大智慧带来大发展。大家在考察过程中,边学习,边思考,边讨论,对照先进,自揭已短,深刻感到我区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需改进之处。

一是要重新认准区位优势。我区地处大庆市门户地带,三永湖、董家泡、赵家南泡均在中心区内,并且与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遥相呼应,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自身的区位优势,但没有得到有效和充分发挥,没有能在“水”字上大做文章。这是我们忽略的优势之一。

4.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四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尽快实现规模办学

——对湖南省部分地县级党校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干部教育是搞好党的建设,尤其是搞好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一环。党校是干部教育的主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省地县级党校的现状如何?发展党校教育的出路何在?带着这两个问题,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十日,笔者跟从部、处领导调查了益阳、常德、怀化、湘西四所地级党校,以及上述地区的十三所县级党校(益阳四所,其余均为三所)。

一、县级党校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我们看了十三所县级党校的校园和学习、生活设施,听取了党校领导和组织部领导的情况介绍,总的印象是县级党校“先天严重不足,后天营养不良”。

1、基础设施简陋陈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十三所党校的校舍许多是“五七”干校遗留下来的旧房屋。“五七”干校学员“自力更生”出来的房子十分简陋,室内装修根本谈不上,甚至连防风、遮雨和采光的条件也很差。这些房屋建筑时十分粗糙,再加之年久失修,现在基本上都成了危房,急需翻修和改建,但当前财政困难,财政拔款连工资都保不住,更不要奢谈建设,只好听之任之。

十三所党校的生活条件也比较差。一是位置偏僻,交通通讯不便;二是宿舍拥挤,被套蚊帐破旧(许多是文*革期间或稍后添制的);三是设施落后,卫生状况堪忧;四是文娱体育工具和场地少,精神生活贫乏。

2、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设备极其缺乏。

十三所党校,教师人数多在十人以下,最多的也只有十二人(而总人数却有三十个上下),大致相当于一所初级小学,从人数上来说力量就很单薄。现有的教师,年龄一般偏大,原因是党校缺乏活力,年轻人进的少、出的多。年龄偏大往往知识陈旧。老教师年复一年地讲授“老五门”的内容,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学习新知识,沉下去了解变化了的客观世界,讲的政治理论课越来越脱离实际,越来越乏味,与学员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很不合理,很不适应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教育的要求。现有教师真正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经济知识的几乎没有,即使送出去培训一年半载,也很难有什么好的效果。教师队伍力量如此薄弱,实在难以担当教育全县(市、区)干部的重任。

十三所党校的教学设备十分缺乏,不要说电化教学设备,就连图书资料也极少,藏书量多的只有一万册上下,少的只有四、五千册,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仅仅是拿来凑数的过时政治书籍。

客观地讲,由于长期以来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因为党校人员经费太多,再加之财政确实困难),这些县级党校是不具备起码的办学条件的。

3、党校教学效果不佳,调训干部十分困难。

当前各地普遍存在调训难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党校教学效果不佳,学员们学无所获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师缺乏知识更新和实践经验,年年“老五门”,年年“炒现饭”,学员自然厌烦。党校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实行了教学改革,开了许多关于市场经济、领导艺术、特区改革等方面的讲座。但是,由没有学过经济的人来教市场经济,没有当过领导的人来讲领导艺术,没有去过特区的人来谈特区改革,实在是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学员们起初还有新鲜感,但很快就提不起兴致,学习积极性一次更比一次低。干部们对于调训,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最后没有办法进来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且还要找些借口逃学逃课。干训工作报表上有数字,实际上没效果,形成隐性浪费。

4、办班很少到训率低,县级党校作用有限。

前些年,各地都有大批“两下”干部(全省“两下”干部人数占干部总数的17%)需要培训,县级党校在提高干部队伍文化水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在这一任务完成以后,各校普遍感到生源枯竭,再加之县级党校存在上述种种困难,目前办班很少,而且到训率偏低。今年上半年,十三所学校所办主体班次一般为一至二期,个别学校一期未办;学制一般为两至三个月,相当一部分只有半个月左右(据省委党校不完全统计,桃江等五所党校只办了一期学制半个月以内的短训班,花垣等七所党校一期班未办)。学员到训率多在百分之七十上下,少数学校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平心而论,县级党校限于其客观和主观的条件,调不进,留不住,教不好,在当前和今后的干部教育工作中能够发挥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与党和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相比是很不相称的。

当然,十三所县级党校今年上半年的培训人数,校均达到了610人,似乎不能说办班很少,但其中大部分是培训时间很短(一般一个星期左右)的团干班、妇干班、村支书班、新上岗干部班、建党积极分子班等等。这些班次其实是因为党校无班可办才想出来要办或揽过来硬办的,大概也应该算是“乱办班”。

二、地级党校形势较好,后劲不足。

与县级党校比较,四所地级党校的形势是比较令人乐观的。学校各方面都有一些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在好的形势后面也还存在着不少隐忧。

1、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办学条件尚需改善。

四所地级党校,教学楼、办公楼、学员楼、教工楼、食堂、澡堂等设施一应俱全,房子质量比较高,初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员学得舒心,教师教得愉快。学校设施比较齐备,但总的容量并不大,与“大专体制”尚不相称。学校办学条件还不理想,电化教学设备较少,图书藏量不多,报刊资料不齐,文娱体育设施不足。

2、教师队伍较为强大,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四所学校,教师人数都在三十名上下,不算多,但已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整体实力。教师质量较高,老中青结合较好,但也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与学员之间已经产生了反差,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地级党校学员层次较高,大多既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教师在理论上的优势越来越小,在实践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提高地级党校师资水平是当务之急。

3、培训任务严重不足,计外办班五花八门。

据省委党校统计,今年上半年十四个地州市党校和省直党校共办主体班54期,2465人,校均164人;部门班38期,3129人,校均208人。这些班的学制一般为两个月(最短的只办了七天)。半年时间培训这么一点点人,学校显然没有吃饱。地级财政对党校的拨款一般仅能保住工资,党校办班少,经济上就更加捉襟见肘。怎么办?穷则思变,各校都兴起了计外办班热(据省委党校调查,今年上半年湘潭市委党校办计外班17期,1700多人;邵阳市委党校办计外班15期,2600多人,大大超过计内班人数)。上面所提的部门班是比较正规的计外班,是对各部门的干部进行业务培训。还有许多计外班就是五花八让了,什么“家电维修班”啦,“缝纫技术班”啦,等等。说穿了,社会效益只是伴生的客观结果,经济效益才是追求的真正目的。这些计外办班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和必要限制,最终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党校姓“党”就会成为问题。

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地级党校规模办学。

目前县级党校所处的困境不是一年两年造成的,按照常规思路,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摆脱的。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呢?我们不妨大胆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县级党校是不是非设不可呢?取消县级党校是不是必然削弱干部教育工作呢?通过这次调查和全面审慎的研究,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就全局而言,从长远来看,取消县级党校是有利于发展干部教育工作的(当然,笔者所谓“取消”,并不是说要“一刀切”,应该区别情况,有先有后。对于个别确实办得好的,完全可以让它继续办下去)。

1、县级党校的培训任务,地级党校完全有能力承担。

党校是党的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场所。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办好领导干部进修班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这两种主体班次。至于其它业务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不是党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而那些只办几天的短期培训也用不着到党校来,比如村支书班,完全可以由乡镇以开会和报告的形式解决。如前所述,县级党校主体班次都不多,地级党校完全可以承担全地区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的任务(而且实践证明,乡镇和科局级干部由地级党校调训,较之由县级党校调训,到训率要高得多)。以下辖县(市)最多的怀化地区为例,全地区从90年下半年至93年上半年,三年中共办主体班次106期,培训干部4500人,年均办班35期,培训干部1500人。以目前怀化地委党校的规模,基本上能够承受。而且从长远来看,根据机构改革的要求,干部人数(尤其是领导干部人数)会大大减少;按照规模办学的设想,党校容量会逐步扩大;所以地级党校不会长期满负荷运转,今后会有余力办许多其它形式的班次。再说,地级党校吃饱以后,还可将部分县处级干部送省委党校培训,缓解省委党校的生源困难。

2、取消县级党校,阻力不大切实可行。

县级党校经济困难,教职工待遇普遍较差。许多教职工认为县级党校“无权、无钱、无地位”,人心思动。校领导为改善条件,稳定人心,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一些动作。比如常德市鼎城区委党校26名教职工只留8人负责日常工作,其他则去办工厂和公司;石门县委党校通过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创收;保靖县委党校则办起了附属中学。由此可见,县级党校教职员工对身处的困境是清楚的,对改革的举措是欢迎的。与其让县级党校像现在这样徒有虚名,“自我取消”;不如乘机构改革的东风,取掉党校这块牌子,利用现有的房地产和人员,名正言顺地办普高、办职高、办工厂、办公司。

3、取消县级党校,有利于地级党校的发展。

取消县级党校后,确实优秀的教师可以充实地级党校的师资队伍。地级党校的教师队伍得到扩充以后,就可以逐步实现教学、科研、实践三套人马定期轮换,从而保证教师能够投身到实践中去,全面深入地了解纷繁复杂、变化不居的客观世界,再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跃进到理性认识,然后运用于教学实践。这样就会实现以实践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极大地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取消县级党校后,原有财政拨款应全部转为干部教育经费,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掌握。地级党校实行培训收费制,解决当前的经费困难,并积累一定的发展基金,以较快的速度扩大学校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省财政支持地县级党校建设的专款也可以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一把沙子不起浪,一石击起千层浪”,一年只扶持一两所地级党校,才能真正见到效果。县级党校的教学设备,比如图书资料,可以以某种形式转移到地级党校,这也是地级党校上规模的一条途径。

4、地级党校实现规模办学,有利于干部教育工作的发展。

当前党校调训难,原因很多,但有一条许多人并没有看到,或者是看到了却不敢说,那就是现在许多党校实在办得太窝囊,党校学习不能给人带来光荣感、自豪感。党校是培养党的中坚和骨干的地方,理应办得堂堂皇皇、八面威风。地级党校实现规模办学以后,就会真正像一所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高等学府,让人羡慕,使人敬仰,调训难的问题就容易解决得多了。

地级党校实现规模办学,形成规模优势,师资力量大大增强,学习环境大大改善,生活条件大大优化,培训质量大大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都上一个新的台阶,党校的形像就会有巨大的改观,党校对干部的吸引力就会不断强化,干部对党校将无限向往,学习积极性将空前高涨,党校和干部教育工作的春天又将来临!

5、地级党校实现规模办学,有利于今后兼办行政学校。

5.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五

工会主席李天芬

根据县总工会2010工作安排,5月份以来,镇工会会同社保人员就我镇工会建设及作用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召开有关企业工会负责人座谈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职工代表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企业工会组织及作用发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十分重视工会工作先后下发了有关文件,镇政府分管领导召集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工会工作,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解决工会建设中的难题。镇党委将工会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党委组织部门与工会联手,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以党建带工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工会组织建设。配强工会班子,明确组建要求,指导工会突破建会难点,支持工会开展有影响的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全镇企业工会建设。

镇工会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积极探索在各类企业中建立工会的途径,针对不同企业特点,深入宣传《工会法》,推进企业工会组建。单独建会条件暂不成熟的,先建立联合工会委员会,将会员组织起来开展活动。至2010年底,全镇共有各类企业30家,职工2350人。目前已单独建立工会组织的有21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会员总数为2350人,占职工总数的100%。

企业工会建立后,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作为重要职责,通过劳动合同集体协商、工资协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技术革新,增强主人翁意识;建立职工权益维护保障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主动协调劳资纠纷,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健康发展。镇工会通过创办“工会会员服务之家”、开展“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和学习创新能力,受到企业与职工的欢迎,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我镇企业工会建设及作用发挥中的存在问题

1、对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工作的新情况研究不够,措施乏力。企业改制后,工会面对的是大量民营企业、原先在国有、1集体企业中开展工作的内容、方式、制度,都难以适应多种经济成份的复杂情况。私营企业对职工民主管理的部分内容有看法,认为企业的发展规划、生产计划、生产经营情况等没必要作为企务向职工公开。一些工会干部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思路、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对新形势下怎样组建工会以及工会如何履行职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谋求职工和企业利益的“双赢”缺乏研究,不善于在非公企业开展工作,虽然满腔热忱,却屡屡碰壁,成效难显。有的地方为完成工会“覆盖率”指标,将应当单独建会的企业简单纳入联合工会,结果不少是有名无实,既没有规范的组织,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基层工会干部发挥作用不够。镇工会的干部兼职较多,主要精力不能用于履行工会职责。镇工会去年接处信访多起,其中只有少量是基层工会代为反映,绝大多数都是职工个人咨询、投诉,或找基层工会解决不了才向县总工会求助。由于基层工会发挥作用不够,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一些职工不愿加入工会,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工会会员。

三、推进企业工会组建,发挥工会职能作用的建议我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工会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根据调研中了解的情况,对加快推进我镇企业工会组建,切实发挥工会职能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工会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对工会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明确指出:“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外资企业党建和工会建设等方面入手做好工作,化解矛盾,确保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从我镇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和职工权益保护的现状看,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化解劳资矛盾,保障劳动者权益十分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新时期工会地位、作用的宣传力度。要把组建

企业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内容,既重视优质服务、亲商安商,也重视保障劳动者权益、亲民富民。通过多种途径,向外商和民营业主宣传中央和省市县的文件精神,帮助他们了解工会的性质、地位、作用,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引导他们依法配合工会组建工作。

2、工会组织应适应新情况开展工作,增强凝聚力。在企业组建工会的目的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会必须依据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才能得到职工信任、企业支持、社会认可。工会要加强对非公企业工会的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工会建章立制,完善工资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等维权机制,从职工最关心的劳动报酬、劳动时间、生产安全、劳动保护等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在协商、调解、调查、处理、督促、监督劳动关系方面切实发挥代表、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同时要指导企业工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动员和组织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在提高职工素质、建设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和开展工作困难多、阻力大,上级工会要加强对基层的分类指导,注意发现和培养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履行职能、开展活动的新典型,通过工作交流、典型引路、稳步推进、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基层工会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工作的水平。

3、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工会的许多工作制度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了重大的调整和改进,但仍不能适应镇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性质多元化的形势。工会工作要注意研究新情况,在实践中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探索、总结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工会、开展工作、突破难点的有效思路,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应根据国家规范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适当的工作方式,使工会工作融入企业管理之中。对建会难度较大的企业,在借助多方力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要从维护企业稳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出发,做到工会既为员工服务、又为企业服务,以“两个维护”、“两个服务”增强工会工作的渗透力,赢得外商和民营业主的支

6.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六

我公司已成功运营了两年之余,经过了第一年的成功腾飞和第二年的规范提高后,公司现在可谓是生意蒸蒸日上、如日中天。收费站也在经过二年的磨合,各个部门现在已对自己所处的岗位的各环节熟悉了许多,也可以叫达到了熟练、熟知。职工的收入也不断的在与日俱增,每个人也看见了在这里发展的希望与前途。但我们在取得物质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是否把精神文明建设给忽略了呢,现在就存在职工间的普遍现象作一叙述。

存在问题:职工目前精神方面的活动不外乎就是睡觉、打牌、上网和看电视。

对策及建议:睡觉、打牌、上网和看电视是每个人都会去做的一些事情,但是如果将其列为正常工作外的业余生活是不是难免显得精神文明建设的严重溃乏。我们都是处于20多岁的年青人,如此消沉的做法,难道不是在磨灭我们年青人意气风发的斗志,难道不是让我们这些年青人提前过渡到退休阶段吗。寻找问题的根本,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由于业余生活的不丰富造成的。职工们没有养成良好学习爱好,公司也没有给职工提供良好的休闲去处。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怎样将职工爱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也是一种快乐的事情。首先,那就需要我们公司采取多种多样的讲学方法去进行,诸如讲座、论坛,采取上下互动的方式,调动大家,而不是单一的你讲我听和自学的方式。其次,如果公司能给职工配备一些娱乐或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台球台等。势必消除职工这种睡觉、打扑克等消沉做法。

金村收费站

7.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七

怀集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市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进展。为了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现对该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将主要情况综合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1、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从2005年开始,怀集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创建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创建省卫生村94个,生态文明村192个。其中,大岗镇岗勇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坳仔镇大浪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现在,怀集县正积极开展生态示范镇创建工作。通过5年多的创建,该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创建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和内涵方面,怀集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相继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燕都广场、燕城广场、粤西北地区最具规模的商业步行街、度假休闲的沿江长堤;还有雅豪庭园、凯旋豪庭、怀集新城等房地产项目也相继落成。县城面貌亮点纷呈、城市品位快速提升,人居环境不断跃上新水平。

3、开展“卫生革命整治活动”。怀集县从2009 年12月开始,用4 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开展一场“城乡环境卫生革命整治活动”攻坚战,重点清理镇边、村边、路边、水边的垃圾场所,整治乱搭乱摆卖和杂乱广告,全面打造一个干净有序、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突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

1、创建林业生态县,构建“生态怀集”。怀集是广东省林业大县,曾获“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和“中国竹子之乡”称号。近年来,怀集县围绕保护与发展的主题,全力打造农林五大产业基地,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代林业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41.4万亩,森林覆盖率65.2%。在08年,怀集县获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称号。现在,怀集县还扩大发展以省级生态公益林为主的96.4万亩生态公益林体系,以松脂林为主的5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以茶秆竹为主的10万亩竹林基地。结合“双转移”战略,引进先进的林产品深加工公司,建立2个林产品加工基地:一个是以纤维板为主的板材加工业基地,另一个是以松脂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化工业基地。加强对大稠顶和三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将怀集打造成为绥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

2、建基地、创品牌,发展生态农业。现在,怀集县与珠三角其他地区实现错位发展,打造全省首个珠三角地区安全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四区一带”的总体布局,即中西部无公害生产区、南部特色生产区、东北部绿色有机生产区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区,以及乡村美食休闲旅游带,着力建设38个重点建设项目,打造“优质稻米、健康生猪、无公害蔬菜、优质柑桔、森林生态食品、粟米鸡、石山羊、特色玉米”八大农业基地。与此同时,冷坑镇双甘蔬菜基地也不断扩大规模,面积已超过一千多亩,粤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供港大棚蔬菜基地也将在岗坪镇建设;水果方面,国家资金扶持500万元的供港水果标准园区建设项目正式落户怀集。目前,全县以肉猪、水稻、蔬菜等为主的主导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珠三角食品安全基地初具雏形。怀集县还大力实施农林五大产业发展战略。五大农林产业基地,包括打造120万亩高效林业产业基地、饲养量达250万头的优质肉猪生产基地、2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和15万亩全省一流的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这些产业基地,目前均已形成较为鲜明的产业特色。

3、构建旅游网络,发展生态旅游。近年来,怀集县确立了以燕岩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中国燕都”、“中国长寿皇后之乡、世界徒手攀岩擂台”的旅游名牌,通过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创新机制,着力打造“燕之旅”特色品牌。现在重点推进新岗林场生态旅游区、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蓝钟温泉旅游度假区三大旅游项目建设。通过大手笔、大项目,逐步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打造旅游强县。

4、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工业发展。怀集县通过抓技改、建园区,推进生态工业发展。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自创建以来,怀集县实施“五个结合”,加快园区的开发建设。其中的一个结合就是实施入园招商引资与环保先行相结合。园区按照省环评批审意见,严格准入制度,重点发展以板材家具、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等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产业项目,严格限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控制水污染型行业的企业入园,严禁制革、漂染、电镀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和排放含第一类污染物的项目入园。目前入园的项目均在环评批准文件规定的产业范围内,生产能力为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正在筹建当中。还有通过节能减排,怀集县有了顺龙、星龙矿冶有限公司等一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样板企业。

(三)强化措施,保障生态建设

1、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二是将减排任务分解到排污单位。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四是严格环保执法。五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一是按照环保部的部署,加强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整治。二是抓好矿山治理整顿工作,全面整治矿业开发秩序。三是抓好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企业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情况。四是加强对国控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工作切实到位。五是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量100%达标。

3、加强环境监测。一是切实抓好县内大中型企业污染源全年的常规监测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污染投诉的监测调查取证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环境监督监测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舆论引导还不够强势

一是没有形成主流的文化舆论导向。干部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宣传没有突出重点,缺乏针对性。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纪念日或活动日,运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等科普知识的宣传。

(二)生态经济还比较落后

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品牌可持续保护和发展的意识亟待增强。生态工业方面,生态工业关键技术创新不足;节能工作刚刚起步,但宣传不够,未引起企业足够重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力量薄弱,产品档次低,单位产品能耗高,节能改造心有余力不足;生态旅游方面,仍然存在旅游新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的问题;现有的燕岩、世外桃源、燕峰峡景区由于投入不足,景区的档次和品位都不高;而景区周边村民关系太复杂,又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由于食、宿设施供不应求,加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乱涨价现象,损害了生态旅游业的总体形象。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须加强 一是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现在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污水随意排倒是当前怀集县农村的四大“顽疾”。二是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近年来,怀集县虽然建成沼气池几千个,在这项能源的开发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推广使用时,却受到了资金、技术、服务等条件的限制,这一清洁能源并未在农村全面推广使用。三是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省卫生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许多农民对于生态创建工作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行动迟缓。

(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从总体上看,目前怀集县仍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工业污染源中以工业废水污染为主,而废水中以矿山污染较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污染治理进展较慢,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企业虽经限期治理,但仍存在结构性污染重,排污总量大、治污欠帐多的问题。新企业不断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污染治理相对滞后。由于小规模,零散选矿点多,选矿工具落后,环保设施不健全,矿山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五)执法能力和力度亟待强化

怀集县环保执法力量不足,环境监察、监测设备相对落后,专业人员较少,离环保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未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环境管理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管理能力仍然薄弱。

三、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一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县里要形成“县委负总责,政府负实责,职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人大、政协督促抓”的工作格局;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二要建立工作责任考核制。要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县委要制定全县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量化考核内容和办法,纳入党建工作之列,每年对乡(镇)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推荐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一是制定规章条例,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法制化轨道。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三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林改,最广泛地动员林农投资投劳育好山、护好山、开发好山。四是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三)构筑生态经济格局 一是突出资源培育,发展生态林业。通过产权明晰的林改工作,加快林业结构的调整,加大经济林和林木资源的精深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凸现林业生态效益;二是突出绿色食品开发,发展生态农业。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和安全食品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态园。三是突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工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业生产模式,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污染较小的清洁生产工艺,逐步改造和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的工业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工业污染和原材料消耗。凡新上项目均要进行严格的“环评”,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必须坚决“砍”掉,始终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发展工业的全过程。四是突出资源整合,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推进新岗林场生态旅游区、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蓝钟温泉旅游度假区和重点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保护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强化包装宣传,规范经营管理,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创建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继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农村改厕等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二是开展生态示范镇创建活动。借助创建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城镇美化、绿化、净化等公用工程建设,改善城镇环境“脏、乱、差”现象。同时着力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蓝天、碧水、绿地工程,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形成科学的区域开发格局。根据怀集县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

(五)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8.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八

建设社会主义城镇,城镇社区党员,不仅是党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城镇经济,推动城镇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我对本镇党员队伍情况作了调查,通过走访,现将调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福海镇党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党员队伍的现状

现有党员532人,其中女党员153人,占28.76%;35岁以下的党员104人,占19.5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271人,占50.94%。

社区覆盖面广、工作对象杂、居民经济独立性强,党组织对社区建设的保证作用、折射功能显得杯水车薪。党员、居民之间不熟悉,党员层次、素质不一,增加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社区党员优秀青年数量少,后备资源短缺。

(二)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文化结构偏低。三是性别比例失衡,女党员所占比例过低;四是能力结构弱化,能力弱化,是党员队伍年龄大、文化低的必然结果。

2、“四大考验”对党员队伍的影响。

第一,部分党员只要钱,不要社会主义。一些党员忘记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错误地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捞钱,“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信服“不管什么主义,能赚钱就是好主义”,“只要钱到手,哪管美与丑”。

第二,只要实惠,不讲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但是在某些党员那里,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而又渺茫”。他们的信条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第三,只讲经济效益,不讲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讲经济效益,而且要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但不能唯经济效益,也要讲社会效益,特别是在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要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是有的党员却把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目标,只要能抓到钱,损害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也无所谓。

第四,只要个人利益,不要整体利益。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优点就是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求党员把整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认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和提高离不开整体利益。但少数共产党员却宣扬和奉行资产阶级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在理论上鼓吹个人主义,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诋毁集体主义;在实践上唯利是图,争名夺利,损公肥私,挖社会主义的墙角,破坏党、人民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第五,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共产党人的人生观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少讲索取、多讲奉献;甚至不讲索取、只讲奉献。但是少数党员却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那一套已经过时,如今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吃白不吃,不要白不要、不拿白不拿”,趁着手中有职有权,抓紧解决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孩子问题。

第六,只要个人自由,不要党的纪律。在一些党员那里,自由被理解为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随心所欲,无法无天,什么党纪国法,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七,只要人情关系,不讲党性原则。现在不少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原则性差,办事情做工作讲情面不讲真理,要“关系”不要原则,政治上糊里糊涂,对错误思想和言行不批评不斗争,保持一团和气,只重人情,有“关系”不该办的事也办,没有关系该办的事不给办,相互间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护短说情、徇私枉法;生活上不清不白,请客送礼、吃吃喝喝是家常便饭,正如群众中流传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礼物一送,事情办成。”这种庸俗作风的蔓延,严重损害党的肌体,败坏党的声誉。

二、近年来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中积累的主要经验。

(一)在机关党支部和社区基层党总、支部、居民党员中广泛开展双向培养工作,把党员发展与党员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二)多措并举,加强党员技能培训。加大城镇党员信息技术培训,利用协会组织对党员、群众加强技能培训,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加大对党员技能培训。

(三)推行党员分类管理,根据有职党员和无职党员各自特点,并针对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结构状况,分别提出不同要求。

三、党员队伍自身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走访中发现,有的党员有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工作自己吃亏的想法;有的党员觉得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2、部分党员政治热情下降。对于评先创优活动明确表现不思进取,对此采取观望态度;部分党员责任心减弱,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时,认为主要是上级部门领导干部的责任,普通党员无能为力,因而对于自己在工作中如何以实际行动树立党的良好形象,不情愿从我做起。

四、加强新形式下党员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总体思路:是在新形势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使全镇党员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永葆先进性和战斗力,在推进全镇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做出新的贡献。

目 标:是机关党建要走在前头、争创一流,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走在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前头。”

五、发展党员的成功做法和创新探索及具体对策建议。在发展党员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创新探索:(1)加大发展少数民族同志和妇女党员比例。(2)由团支部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

存在的问题:(1)发展党员渠道受到限制,源头不畅。普通群众入党的积极性不高,申请入党人数在逐年下降;年轻优秀的党员后备队伍严重不足。(2)新发展党员的素质亟需提高,尤其是政治素质。

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抓手:首先,拓宽选拔渠道,优化队伍结构。坚持高标准,严格发展,注意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分布构成,合理调整发展党员的结构分布。其次,强化选拔措施,突出发展重点。要着眼于城镇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确定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保持一支量足质优的后备干部队伍。

六、党员教育培训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创新探索。

在党员教育培训方面的成功做法:

1、以镇党校为主阵地,举办了以党务知识、红色教育、“双语”学习和业务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培训班20余次。

2、认真开展党员教育月各项活动,各社区以“百日红色影院”为载体,每天播出1-2部反映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英模事迹、反腐倡廉题材的经典影片,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凝聚加快发展的力量。

3、镇党委建立了党员“网络之家”,开辟了党员信息化通道,通过福海镇“社区之声”网络建立起了党务公开、党章知识、政策法规、警示案例、图书阅览等栏目,为辖区党员掌握政策动态、学习党务知识、查询信息提供服务。帮助党员开展交流互动,以达到过好组织生活、实行自我管理的目的。

4、完善了社区党员教育途径,以建立“家庭党校”、“党情民情流动书包”和“夕阳红”宣讲小分队的形式,结合今年党员教育月,开展了“五型促五好”、“在职党员奉献在社区”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方便了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党员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存在流动党员培训难的问题(2)投入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有限。镇、社区各级因受各自财力和财政预算所限,在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方面投入的经费相当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党员培训活动的有效开展。

党员教育管理的解决方法:(1)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不同需求,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知识培训,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2)在教育培训的形式上,要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党建网站、手机短信等现代手段,变传统培训为现代培训,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

七、党员管理方面成功做法和创新探索。

党员管理方面的创新:推行了党员实名化管理机制。针对换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镇党委出台了《福海镇党员实名制管理实施方案》,并于2-3月,对辖区内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和退休老党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信息,并分类建立了党员信息管理台帐,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1)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以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汇报,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2)活动难开展。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相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没有发挥“双带”作用。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3)管理难到位。多数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

党员管理方面的解决方法:(1)是要求外出党员要主动与所在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2)是对未能及时转出组织关系的,出具《流动党员活动证》或《流动党员证明信》;要求党员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党组织的活动,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任务;(3)是要求流动党员主动通过适当方式与支部保持联系,每季度汇报一次以上在外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情况,积极向家乡群众传送致富信息;(4)是要求外出党员返乡时,及时与支部联系,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支部查验。

八、党员服务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创新探索。

党员服务的成功做法:一是开展干部结对帮助党员、党员结对帮助群众、党员结对社区帮扶的“三结对”活动。通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普通党员,从帮思想、帮观念、帮管理、帮生活等方面开展“五帮助”活动,在结对的党员与群众之间开展“促进思想素质先进、二是开展以“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争先锋”为主题,开展“双闪光”(让党徽在胸前闪光,让党员在岗位闪光)活动。到目前为止,福海镇22名党政领导干部已与22名贫困户结对子进行资金、物质和就业培训信息帮扶;为济海路社区重病户木拉提同志捐款共计4945元;同时社区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为民办好事实事80余件。要让党员在所在单位成为岗位标兵、岗位能手,在思想觉悟、工作生活、支持社区方面成为社区先进典型,让党员的先进性能显得出来、能让群众看得出来,使党员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活跃于社区之中,发挥党组织是一面旗、党员是一盏灯的作用。

九、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领导和保障方面的成功做法、具体对策建议。

成功做法:以镇党委为中心,认真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在归纳分类的基础上,镇党委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工作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制度等多项项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经常与外出党员交流沟通,保持与外出党员经常的密切联系,以掌握外出党员的思想动态。

存在的问题:(1)党员的各项基本权利难以保障。(2)基层党组织较涣散,内部监督管理较涣散。

9.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九

企业工会财务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工作的物质基础。根据《工会法》、《会计法》、《工会会计制度》等有关法规要求,企业工会必须坚持独立管理经费的原则。具体要求是要有健全的工会财务管理制度,账目清楚,实行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制,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收取会员会费账目实行审查,接受会员监督和上级工会有关部门的审计与监督等等。从近年来的实践看,企业工会财务管理总体是好的,但由于工会财务相对独立,有些问题容易被忽视,企业工会财务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不断改进。

一、企业工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单位内部健全的各种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会计管理作用的有力保障,企业工会财务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工会财务会计工作在经费收缴、使用管理、预算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内控制度还不够健全。

(二)会计基础工作还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会会计人员设臵不尽合理,钱、账、物没有分管。有的单位工会会计、出纳一人担任,有些单位的经费会计又兼任工会会计,这是不符合工会财务会计工作不相容职务应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制度规定的,容易出现贪污、挪用工会经费等违法违纪问题;二是会计账户不能按照规定设臵,工会账簿设臵不齐全,甚至是简单记一个流水账,没有一套完整的账簿。会计人员账务处理随意。如原始凭证要素不全,记账凭证不签章,摘要不填写,账簿结转随意等;三是监督检查机制不够健全。由于稽查制度基本上形同虚设,企业工会经审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工会和上级行工会对企业工会会计业务培训、指导较多,而直接查账实施会计监督相对较少,甚至几年之中没有进行实地检查。

(三)财务管理还不够严格。一是由于企业工会会计财务很难与单位会计彻底分开,容易造成单位财产不入账,而工会又认为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也不入账的问题;二是工会支出有的由工会主席审批,有的是单位负责人审批,责任不是很明确,致使有些用途不明的支出无法归并入账;三是由于把关不严,单位财务和工会财务的列支渠道不够明确。

(四)企业工会会计电算化水平低。企业的会计管理大部分已经实行了电算化,甚至已经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但是作为本单位的工会财务工作却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没有使会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

二、加强和改进企业工会财务会计工作的建议

做好企业工会的会计财务管理是工会工作的难点,也是必须解决的重点。除坚持现有的《工会财务制度》以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会财务会计工作:

(一)实行经费独立原则,搞好工会经费管理。《工会法》规定,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这一规定确立了工会经费独立的原则。工会经费独立原则是指工会经费完全归工会组织所有,工会有权独立自主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经费并建立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会经费独立是由工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需要有工会独立的经费做保证。工会有自己独立的经费做保障,可以更好地代表、表达职工的意愿,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排忧解难,按照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事。工会经费实行独立原则可以有效地保证工会在组织上的相对独立,经济上的相对自主,有利于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工会的领导要对企业工会会计业务加强培训和检查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加大帮促和整改力度。工会财会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识别抵制违法行为的能力;坚决执行《工会财务制度》,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建立健全会计账簿,不断提高工会会计核算的质量。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经费收缴使用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会计报告等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采取预算控制、制度约束、审批控制、事后监督等办法,切实加大内部会计监督力度,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工作。

(三)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企业工会的经审部门和上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会财务工作进行认真的监督检查;要对工会经费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即对工会经费的计提、拨缴、上解、使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以防微杜渐。工会财务人员应自觉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和遵守财经纪律,使工会会计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要坚持依法理财,树立依法治会的理念,在工作上要坚持《工会法》赋予工会的各项权利,以《会计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 按照有关的财务管理规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四)严格审批制度,确保工会财务管理健康发展。在财务管理上要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既要明确主管领导、财务会计等人员的相应责任权限,又要形成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对报销单据要严格审查,对不合理的支出要坚决堵住,要让工会经费开支得合情、合理、合法,让职工群众满意、领导满意。

扬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佘长征

10.关于x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十

一、基本现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我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集镇1个、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2个。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我县精深的红军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3、队伍不力,主体缺乏。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4、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对策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

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一)深化认识,做到“三个到位”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

(二)提高素质,狠抓“三个教育”

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大力开展“三个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三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和中国旅游经济强县。

(三)优化载体,开展“三项活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贵在不断创新。创新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构建和谐南江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和“十大孝星”、“十佳公婆”、“十佳媳妇”、“十佳丈夫”、“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的良好氛围,形成以德报怨、促进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努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书画展览等活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和“万村书库”建设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更加可亲可信、深入民心。三是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按照“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饮水入户,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卫进村、文明新风入户,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和“致富星、平安星、和睦星、科技星、计生星、卫生星”的要求,深入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

(四)建好阵地,把握“三个关键”

上一篇:十一天十一夜散文下一篇:电子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