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女教师事迹材料

2024-11-02

乡村女教师事迹材料(精选12篇)

1.乡村女教师事迹材料 篇一

平凡之中的卓越追求、平静之中的生命怒放、平常之中的责任坚守是我们乡村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对我们教师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今年是第xxxxxxxx个教师节,记忆中我经历的xxxx个不同寻常的教师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第xxxx个教师节——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第xxxx个教师节的xxxx年,我因毕业分配,被安排到边远山区一个村小工作。初为人师,面对环境差,生活苦,工作累„„执拗又多愁善感的我曾经牢骚满腹、消极悲观乃至沮丧颓废过。可面对一双双真诚的、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眼睛,我的心态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也是从穷乡僻壤的山沟里走出来,我也能够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的学生。我要教你们识字、算术,我要告诉你们白天为什么变成黑夜,风往哪里吹,河往哪里流,我要教给你们——思想!”于是,电影《乡村女教师》中普通的教师开场白,伴随我度过了村小xxxx年的光阴。村小xxxx年,我平平淡淡地度过;上课声情并茂,其乐融融;课后批改作业,指导习作,师生同乐;偷闲时与同事尽情聊天,无所不谈,忘记疲劳;午餐与同事一起动手制作,吃得实在而滋味;午休时间翻书数页,感受书中xxxx彩缤纷的世界。村小xxxx年,我在自己可以开花的年华,做着孩子们的泥土,滋养着更多花开,铸就着孩子们全新的思想。我在平凡中放歌,沉下了心,耐住了寂寞,坚守住了清贫,用自己的朴实无华实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回顾走过的每一个踏实的脚印,让我倍感自豪的是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的肯定和鼓励;而让我由衷的体会到幸福一词含义的,则是在这路上我牵过的一只只稚嫩的小手,一张张向我扬起的花朵般的笑脸。在杏坛中求索,体味幸福人生,让我更加珍惜教师这一平凡而神圣的职业。

第xxxx个教师节——在平静中怒放生命

第xxxx个教师节的xxxx年,我因照顾家庭,申请调到离城区更遥远贫困的四面山工作。艰苦的环境,简陋的条件,清苦的生活,这是山区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我坚信,心圆满,生活就会圆满,生活可以在平静淡然心态的经营下幸福美满。因此,我毫无功利地在节假日,或山间、或树林,或溪边、或地里,掬一捧清泉,捧一卷好书,吮吸着墨香,品味着文字,享受着思想,抛开曾经遭遇或正在遭遇着的诸如待遇、职称、职位、考绩等带来的忧郁与烦恼、浮躁与尘嚣;沉醉于白天工作,夜晚反思,周末读书这样的生活轨迹,虽清苦,但不痛苦;虽平淡,但不平庸;虽简约,但不简单。自强不息,厚得载物,努力让人生充满意义。二xxxxxxxx年来,我在平静中耕耘,在平静中用激情让生命怒放,为学生的学习忙碌、为学生的生活劳碌;我把视线放低,不是俯首,不是仰视,而是同步——和他们一起关注脚下的土壤,一起感受步点的共鸣,一起体味空气中的热度。我不求自己的生命壮丽,却执着的用画笔粉饰着每一个学生,用润物无声的爱,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拓荒,助推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满怀激情而又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永远憧憬明天,永远激情常在。第xxxxxxxx个教师节——在平常中坚守责任

第xxxxxxxx个教师节的今年,我因工作需要,轮岗交流到xxxx实验小学工作。面对整齐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美丽的校园,我从容地接受环境的巨大反差,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登xxxx尺讲台就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平常中闪光,在责任中坚守。坚守对学生尽心、工作尽职、社会尽责的态度,坚守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努力践行教育的真谛:用云朵推动云朵,用灵魂唤醒灵魂。让智慧的甘霖、启蒙混沌的种子;让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绪,点化差生心中的冰结;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激励、扬起“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风帆。为了孩子们的明天,万籁俱寂时,在桌前与灯火相辉映的是我们!晨雾朦胧时,在晓风残月中踏醒校园的还是我们。我们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去擦亮学生期待的目光,我们用责任书写着教育的辉煌。从教二xxxxxxxx年,耐住了寂寞,守住了清贫;居一方圣地,尽教师之职;立xxxx尺讲台,携两袖清风!古罗马的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校园是一块芳草地,这里风景独好。立于其上,人生桃李芬芳,别有洞天。

2.乡村女教师事迹材料 篇二

一、旗帜鲜明、站位高远, 省内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省直各新闻单位在对张丽莉事迹的报道中, 胸怀国家大局, 立足时代高度, 把握正确导向, 做强正面宣传, 其社会影响之广、宣传规模之大、震撼人心之强鲜有前例。

事发当时, 有热心群众把此事当做一起交通事故的新闻线索提供给我省媒体, 编采人员敏锐地发现了其背后隐藏的重大新闻价值。5月10日, 省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和《法制在线》节目率先播发这条新闻, 重点报道了张丽莉在危急时刻挺身保护学生的英雄壮举, 抢占了舆论引导的先机。该台于次日将此条新闻上传至中央电视台, 5月11日19:15分, 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题为《最美中国人———年轻女教师为救学生失双腿》的消息, 拉开了全国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张丽莉感人事迹的序幕。《黑龙江晨报》作为首家报道此事件的平面媒体, 11日在头版以较大篇幅刊发了题为《客车失控撞向人群, 危急时刻———女教师奋力推开学生》的报道, 同时配发张丽莉婚纱照和生活照, 该报道迅速被全国90余家网站转载, 多家电视台播报, “最美女教师”的照片在各大网站占据当日头条。‘

在随后的报道中, 省直媒体结合自身特点, 各展所长, 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其中, 《黑龙江日报》发挥其言论优势, 连续发表了《大美形象龙江骄傲》等3篇评论, 感人至深, 发人深省。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黄金时段连续10天推出特别直播节目《你的勇敢如此美丽》, 多侧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宣传张丽莉的感人事迹, 同时把对英雄的敬意、关怀和学习汇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进行传扬, 引起听众广泛共鸣。黑龙江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继续坚持独有的“三加一”报道模式, 每天推出一个本台评论, 其中《谢谢你说:谢谢你》等评论立论高远、掷地有声, 极富感染力。东北网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迅速、海量、互动的优势特色, 展开全景式、立体式宣传。其大型互动专题《大美大爱感天动地》跟踪报道了全省各地向张丽莉同志学习活动的热潮, 弘扬了社会正气, 形成了媒体与网友的良性互动。《生活报》从刊发首篇报道《佳木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危急瞬间你的勇敢如此美丽》以来, 刊稿总数260余篇, 其中深度报道约占近四分之一, 仅专题版面就达到85块。该报注重以情感人, 突出形式创新, 通过摘发丽莉演讲稿、丽莉大学同窗的“原声讲述”、日记体连载 (包括ICU护士长日记和爱心接待室工作日记) 等, 还原了一个血肉丰满、胸怀大爱、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英雄形象。

二、深度挖掘、步步深入, 为“大美大爱龙江”做精彩注脚

在本次报道战役中, 省直各媒体在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 按照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确立了不同的宣传重点, 步步深入, 层层递进, 将报道不断向深度、高度和广度推进, 使报道的主导思想升华到“大美大爱”龙江精神的高度。

此次报道活动的高峰期持续近一个月,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月8日至5月12日。在此阶段, 省直新闻媒体重点报道和解析了事件发生的经过, 迅速聚焦在张丽莉老师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上, 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第二阶段为5月12日至5月19日。各媒体跟踪报道对张丽莉老师的救治情况进展, 并通过采访她的亲人、同事、学生、邻里、老师等, 充分挖掘她的高尚情操和丰富的心灵世界。在此阶段, 各媒体还重点报道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张丽莉的关心和帮助。第三阶段为5月20日至6月上旬。省直新闻媒体以刘延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张丽莉为契机, 掀起宣传高潮, 特别是对一个阶段以来的新闻进行盘点式报道, 推出了爱心篇、救治篇、宣传篇、关怀篇、反响篇等几个有分量、有深度的综述报道, 把对张丽莉事迹的宣传上升到建设大美大爱龙江的高度。其中, 《黑龙江日报》刊发的《道德内化本能重塑精神尊严———省内社科学者多角度评价张丽莉》等文章, 深度解析张丽莉的奉献精神正成为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中的火炬和航标。《生活报》推出的“发现龙江大美大爱”系列评论, 多视角、深层次“观照”张丽莉事件, 提升了报道的思想深度。《黑龙江晨报》组织多位社会学家、大学教授撰写《龙江大地尽显人性之美》、《大美大爱汇善成河》等文章, 用理论思辨的形式对张丽莉的感人壮举进行了详细解读和深度概括。与此同时, 各媒体把张丽莉汇同历史上, 特别是近两年我省涌现的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刘英俊、苏宁、郭肖岐、谢尚威、王世伟、荆百岁、高铁成、邰忠利等进行了聚合式的宣传, 将他们身上闪现的崇高精神上升为黑龙江这片土地积淀深厚的人文特质和优秀精神的传承。黑龙江电视台的开篇评论《龙江出英雄》, 细数了最美叔叔、最美学生等先进典型。《生活报》相继推出八块版的《发现黑龙江之美·大爱读本》———“还原英雄本色”大型报道, 通过对英雄事迹的还原, 对英雄身上那些共同的优秀特质进行了探究。《黑龙江晨报》以四个版的篇幅讲述龙江英雄故事, 热情洋溢地礼赞龙江大地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在宣传高峰期之后, 各媒体仍持续跟踪张丽莉老师最新进展, 在恰当时机, 营造新的关注热点。7月1日,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 各媒体聚焦张丽莉老师入党宣誓仪式, 丽莉老师对党的信仰和热爱跃然于新闻报道字里行间, 再度提升了报道的深度和分量。

三、打破常规、凸显特色, 各媒体独运匠心创新报道

在这次宣传报道战役中, 省直媒体不仅“常规动作”有条理有章法, “自选动作”更是精彩纷呈、亮点频现。各媒体开拓思路、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增强了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实现了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黑龙江日报》在重要领导活动的报道中大胆突破、改进文风, 使报道更加鲜活。如5月15日, 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代表国家领导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同志探望张丽莉, 该报刊发了题为《张丽莉, 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牵挂你》的报道, 5月20日, 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张丽莉, 该报刊发了题为《以后你可以叫我姐姐》的报道。这些报道完全跳出了以往时政报道的窠臼, 亲切自然, 平易感人, 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也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令人动容人难忘。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 打破节目常规, 整合节目资源, 变所有节目为统一信息发布平台, 随时插播最新消息, 回应广大听众对丽莉老师的关切。他们还制作播出了“心灵微力量”公益宣传, 表达群众对丽莉老师的祝福与心愿。此外, 龙广面向全省征集歌颂丽莉老师的歌曲近30首, 其旗下的吴迪音乐工作室连夜制作了歌曲《美丽的冰凌花》, 在各频率不间断播出, 深深地感染了广大听众, 让大美大爱的旋律在龙江大地回绕激荡。黑龙江电视台更加注重发掘感人细节。比如演员海清在病房外看望张丽莉时流下热泪, 新闻标题也意蕴深远———《昨天, 你是我的粉丝;今天, 你是我的偶像》。此外, 黑龙江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宣传片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特别是刘延东看望张丽莉的画面在第一时间加入到宣传片中, 代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在节目中他们还大胆地使用了MV, 整首MV从作词、谱曲到音乐录制全部由台内主持人完成, 播出后被多家网媒转载。东北网通过组织评论引领网络舆论、视频访谈活化内容、动画演示再现事故现场等全媒体形式开展了系列报道。

四、拓展渠道、良性互动, 新兴媒体助推舆论高地形成

在本次报道战役中, 我省的网络媒体发挥其即时、海量、开放、互动等优势, 放大了主流话语的影响力, 对营造浓厚的正面舆论氛围起到了助推作用。传统媒体也积极调用新兴媒体的平台和手段, 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动共振、相辅相成、处处生辉的报道局面。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传统报道方式之外, 利用龙广在线网站、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形式, 多点关注张丽莉老师, 达到了立体传播的效果。黑龙江电视台每天把《新闻夜航》节目视频上传到微博, 同时要求编辑、记者、主持人在自己的微博转发, 利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及时掌握主流声音。东北网在整合原创新闻和传统媒体稿件的基础上, 推出大型网络互动专题《“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大美大爱感天动地》, 仅一个月时间, 这项专题的点击量就超过了4000万人次。《生活报》善于发掘利用来源于新兴媒体的新闻素材, 在报道中采用了丽莉QQ空间精彩内容呈现、网友祈福摘登等新形式来配合宣传。黑龙江新闻网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 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了张丽莉事件的经过和反响, 网友评论近千条, 网站点击量突破千万, 此外, 该网站还积极利用新浪和腾讯的官方微博, 不断扩大报道影响。

3.乡村女教师事迹材料 篇三

如果在推行以上措施的同时,实施其他支持性的政策与项目,将使得对教师的投资更具成效。如果能够为教师提供数量充足的优质教学材料,特别是教科书和补充阅读材料,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会产生更大的效用。一项以“非洲法语区国家联盟教育系统分析项目”(Programme d’Analyse des Systèmes Educatifs de la CONFEMEN,PASEC)和“东南非洲教育质量监测联盟”(Southern and Eastern Africa Consortium for Monitoring Educational Quality,SACMEQ)的评价结果为基础,对21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分析发现,在参加PASEC的国家中,学生在全部年级是否拥有教科书学习数学和学习法语的过程这两方面会产生显著差异。

但在乌干达,超过90%的四年级课堂中学生没有教科书。在对一项为塞拉利昂提供免费小学教科书的项目进行评估时发现,学校校长因为担心教科书短缺,将免费教科书存储起来而不是将其发放给学生。

一些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研究表明,教科书对学习造成的影响仅在较富裕家庭学生或者较贫困家庭学生中存在。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学材料在与教师培训及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联合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对肯尼亚和乌干达低年级阅读项目的评估结果也对这一原因提供了佐证。如前所述,许多教师没有接受充分的培训,感到没有自信进行母语教学。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地处偏远,在对这里的双语教育项目进行评估时发现,当教师有机会花时间学习本地语言并且编撰母语教学材料时,他们就会有更多的信心来教授母语。

另一个合理的原因是,在文化环境受限的低收入环境中,教科书很难为身处边缘状态的学生带来益处。在这些地区,阅读的机会不仅极少,并且分布更加不均衡。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多指标类集调查”(Multiple Indicator Cluster Surveys)公布的结果,在老挝,拥有3~4岁儿童的家庭中有至少3本儿童图书的家庭比例仅为5%,其中最富裕家庭的比例为24%,最贫困家庭的比例为0.5%。不丹和加纳也存在类似的不平等现象,如至少拥有10本图书的儿童比例仅为1%。不仅如此,这些图书的编写很可能没有使用儿童的母语,即使文化环境略好的国家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塔吉克斯坦。

鉴于这些原因,提供补充阅读材料是培养阅读技巧所必需的。但是,当弱势背景学生在阅读练习中难以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时,教科书和补充阅读材料的印刷应当在板式、插图、色彩和字体方面针对其需求做出适当调整。

4.乡村教师主要事迹材料 篇四

播种决定收获,刚刚走过的一个学期,在张会老师的任教班级里,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推进、班级特色建设日益彰显,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成绩稳步提高,全体师生满满的幸福感是对这一年最好的总结。在时间的叙事里,当下连接未来,让我们来盘点张会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记忆。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她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师生安全永放心头。张会老师时刻铭记安全重于泰山。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班主任经历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时间:排查整治隐患、管理接送车辆、演练应急疏散、提高安全意识、锻炼自救能力,张会老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切实抓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开设安全教育课,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徐州市安全教育平台》学习,张会老师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疫情期间,为了让孩子们一如既往的对生命保有敬畏之心,张会老师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上教学任务以外,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每日播报!每位同学都变身小主播,每天有一位同学负责播报当天的疫情最新动态,医护人员的暖心故事,身边的普通人、职业人的奉献和坚守……这些播报以小视频的方式传送在班级群内,让大家在家中也可以传递正能量,为共同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弱力量!开学后,在习作《因疫情居家的日子》中,孩子们无不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坚守一线工作人员的敬佩,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她保持自我教育之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变化,张会老师的学习方式,除了以往的传统听课、读教育教学杂志,也开始与时俱进:她关注了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微信公众号,内容随时更新,方便时时学习阅读;为了上好一节课,经常浏览教育教学网站,看微课视频,查找上课资料,学习别的老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学习中,张会老师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的喜爱。

这种自我教育不仅仅在她身上体现,她还通过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张会老师带领班级学生组织开展了梦想小剧场活动。比如,为了让学生感受火灾,张会老师通过多媒体再现某剧院火起的场景,学生扮演“现场观众”,运用背景和音效,渲染火势、起火后的嘈乱,以达到“逼真入境”目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既让学生学到遭到火灾后应该怎么办的知识,又感受到了在险境中生命的宝贵和脆弱,生命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再如“少年模拟法庭”,学生分饰角色,“亲历”庭审现场,不仅能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程序、过程,还可提高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张会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剧场情境,运用角色迁移,让他们设身处地的体验、思考和应对,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处事智慧和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品格素养。

而班级的“最美少年评选活动”为孩子们展示了美好的榜样;“定期研读一本书籍”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了深入阅读的力量;“教师节手抄报”活动中孩子学会了感恩老师;“校园小树认领”活动中孩子懂得了保护绿色,珍惜生命;“女生保护”活动又让女孩子学会了自我保护。成功的喜悦,成长的烦恼,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人生路上,不仅有阳光彩虹,还有狂风暴雨。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她教会学生保持进取之心。

让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永葆进取之心,是张会老师的教学法宝。

在学校“蛋宝宝破壳式成长”品格提升建设的开展过程中,张会老师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周周成长课活动,依据学校的学期、月主题,基于班级的自身特色,设计每周成长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成长口号”励言行、评选“周习惯之星”和记录自省日记。“周周成长课”,让在学生自我反思、自励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每天更好地成长了自己。

同时张会老师实行了“小组师徒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学优生和后进生两两结对,运用师徒捆绑评价和组间竞评,以好带差。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徒弟在师傅扶助影响下,内在动力被激发,自主性和自律性得以增强;同样,砥砺相长,师傅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自我承担任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认知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师徒制,为不同基础、不同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和自我成长的契机和舞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会老师带领的班级在学校的各类活动和评比中成绩都遥遥领先,《金秋赛歌会》特等奖,两操比赛一等奖,运动会年级第二名……进取之心也带来了成绩的可喜进步,班级内的和谐竞争,最终迎来了区级“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十多年的班级管理,张会老师始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上帝总是格外青睐努力认真的人,“市文明班级”、“区先进集体”、“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市最美班主任”、“市一师一优课二等奖”……当这些荣誉来临的时候,张会老师仍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5.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篇五

慈母情怀演绎深厚师生情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xxx说,我虽然不是神,但我要把爱学生当做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

炎炎夏日,xxx拿来自家的电风扇,给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带来凉风;她在自己家里熬好绿豆汤,端到教室,给学生们送去清凉。酷寒严冬,她做好午饭,请来家远的学生,让他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她打好豆浆送到班里,让孩子们喝上一小碗,暖和暖和受冻的身子。秋冬交替时节,天干物燥,她每天烧好开水,送到学生们手中,为的是让他们去火消热,健康无恙。

老师们记得,近几年来。每逢周二的中午,贺老师家的电脑都会准时打开,连上网线,插上摄像头。一个男孩坐在电脑前,笑逐颜开。他对着屏幕说着什么,并不时发出纯真的笑声。对贺老师来说,这个叫王亚飞的学生能这样谈笑风生,那真是莫大的安慰!要知道,这个学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曾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对学习兴趣不大。而今,贺老师让他每周与父母通过网络见面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王亚飞爱说了,爱笑了,爱学习了。这怎能不让贺老师倍感欣慰!

一位叫心静的女生记得,她患重度便干症需要悉心照料时,贺老师像慈母一样,不仅让她住在老师家里,每餐调理饮食,而且不嫌脏累,每晚都用克塞露给她灌肠。多少次,看着被自己弄脏的被褥面露尴尬时,贺老师总是摸着她的头,说:“傻孩子,没事的,洗洗就好了。”就这样,直到病好,贺老师才放心让该生回家去住。

学生贺玉成的家长记得,在贺玉成遭遇车祸而昏迷的一个多月里,贺老师先后十几次到医院和距学校七里之遥的家里看望。多少次,贺老师坐在床头轻声呼唤;多少次,贺老师和昏迷的孩子倾心相谈。为解家里的燃眉之急,贺老师还带头捐款,并发动全班学生捐资近千元。当贺玉成在众人的期盼中醒来却严重失忆后,贺老师又买来故事书、音乐光盘等,指导家长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以唤醒孩子的记忆。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母亲胜似母亲。xxx把无限的爱与关心送给了她的学生。她像一枚红烛,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她如一朵红莲,把美丽和馨香献给了周围的人;她似一场甘露,滋润着校园里的一颗颗幼苗!

钢铁意志铸就校园不倒神话

对于一个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老师来说,让她离开教室、离开学生,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20xx年9月,xxx不慎摔倒造成膝关节髌骨骨折,作为八年级语文教学模式走出任县,走向全国。

在做好一个语文教师的同时,从教十二年来,我一直兼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我所执教的品德与社会课也曾多次在学区、学校作为观摩学习课。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能力、赤诚的爱心;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一种不计个人得失、甘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无私精神。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6.最美乡村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篇六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中心校

东二道河学校

杨燕玲

我是杨燕玲,女,汉族,1985年出生,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中心校东二道河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关爱他们,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九年来扎根农村,用我的实际行动服务全体师生。

自2007年9月从事教育事业,至今已有9年。在这九年的工作中,我主要担任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实验室管理员以及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担任过器材室管理员,班主任工作以及其他一些课程。这些年来,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指导和重视,我所有的收获都和他们密不可分。

“玉泉区文明礼仪班集体”的荣誉称号。

教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只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为此,自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做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同时,坚持亲手制作教具,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在工作之余她认真参加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习培训,使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教育过程中,关爱学生,真诚奉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关心学困生,以真挚的爱去体贴、关心、感化学生,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用真心真情赢得学生的爱戴。如学生齐文昊,家长管的特别严格,与其说是严格,不如说独断专权,孩子表面上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很叛逆。四年级的孩子,日记中竟然诅咒自己的母亲,引起了我的重视,几次找她谈话,并且和家长交流,发现这个孩子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顽劣。现在,这个孩子只写英语作业,见到我从来都是喜笑颜开,让我有了莫大的安慰。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自己的师德、师范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识别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能力。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方面,坚信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对于因

家庭特殊情况导致自卑、厌学的学生,能够用爱去温暖他们,生活上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与他们谈心,拼命挖掘他们的长处,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如学生樊文喜,单亲家庭,个子高高的,由于父母离异只能跟奶奶生活,学习态度比较消极,英语作业从来不写。但我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于是,我仔细观察,发现他很爱劳动,于是刻意找机会多和他聊天。这才发现,他并不像课堂上表现出的沉默,很健谈,也不避讳父母家庭,这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从那以后,孩子也愿意听我和他说的话,现在也能按时交英语作业,只是质量还有待提高。他有了让人可喜的改变,这让我倍感欣慰。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我们这些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不仰头看蓝天,不低头视白水,只把一行行扎实的脚印深深印在教育的沃土中。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人民教师。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把乡村女教师这一普通的职业书写得更加绚丽多彩。篇二: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万秀丽,女,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初中数学教师。自1998年9月参加教学工作以来,她一直以满腔热情耕耘在农村中学的讲台上。万老师扎根农村,已经在滠口街教育战线上工作

了16个春秋,她16年如一日,栉风沐雨,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

的种子,一颗颗幼苗在她的培育下变成了参天大树,而她还在坚守那块耕耘了16年的土地,万

老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勇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重担,她始终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

这八个字谨记心间,并让它作为行动指南、行为标尺来衡量自己的教学得失。在这平凡的工作

岗位上,她用一片赤诚之心,写就了别样的感动。

(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1998年,她踏上了农村中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万老师就把人生的坐标定

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

看得神圣无比。从工作第一天起,她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工作态度上,她时刻

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各种工作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无论学校安排

什么任务,她都能够愉快接受,并按时完成任务。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她都能够积极参加,如教师的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撰写论文、上报材料等她都能积极完成。十多年来,没有一次

无故迟到或者缺课。在业务上,更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

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

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万老师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

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充

分利用现代网络,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她都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看,只

要是学习的机会她就不放过。正是凭着这样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她尽心尽力备好每一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上课前,她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学用书,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力求吃透教材。上课时,认真讲课,能抓住重点,突破

难点,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

多项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上课后总是及时地反思这堂课的优点与不足,认真地记录下来。

对学生的作业她总是认真批改,并及时写好批改记录。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鼓励表扬,对出现

的问题及时补救。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万老师在工作上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收获了

丰硕的果实,在2006至2009年中连续四年被评为黄陂区先进女教职工,她所带班级分别在

2009至2013年被评为黄陂区先进班集体,其中2012年所带九(3)班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

体,并且在2011年被评为区“百名优秀班主任”。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有时胜于母爱,这种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

他们扬帆前进。万老师就是用这种爱去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的,她以真诚的爱去体贴学生,用关

心去感化学生。她凭着做人的良知,教师的责任心,把自己的爱和关怀全都给了学生,及时发

现并解决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万老师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

一股暖流,恰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2006年她的班

级里有一个叫彭丹的女孩子,她刚进初中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因母亲病逝无法让这个孩子从心

灵上去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幸福,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性格也变得孤僻了,精神一蹶不振。

这个孩子的变化引起了的她注意,于是及时找这个孩子谈话,万老师得知此情况后,立即把爱

倾注在她的身上,关心她,帮助她,双休日、节假日就把这个孩子安置到自己的家里辅导功课,给予母亲一般的关心和爱。在万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2009年的中考,她以位置值13.1的优异成绩回报了这位老师。彭丹同学进入黄陂重点高中后,万老师常与她保持联系,关心她,鼓励她,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2012年的高考,她以568 分的成绩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万老师的身上很多很多,她时刻把关爱孩

子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关心帮助孩子也被她深深地刻在了心上。就因为这样,她班里的

足的进步。“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每当接手一个新

的班级,面对着不同的学生,万老师总是努力寻找她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

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

示自我,找到自信。在她的从教经历中,她始终坚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

解,多一些鼓励。”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点燃发展生学习的希望。有句话说得好:“你的

孩子,我的学生,你亲我更爱!”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

生还是后进生,她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尤其是后进生,她会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激励的办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万老师每接手

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慕。她的工作同时也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这就是爱

的力量。万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特别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给他们讲一些健康知识、卫生知识,经常提醒他们勤洗澡、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偏食、根据天气的变化提醒学生

及时增减衣服等。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

的回报!万老师所带的班级学风好、班风正,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们都认为她是值得依赖的教

师、又是知心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

(三)注重教学实践,提高教研能力

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她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带着思考与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在教育

教学的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构

建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

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在课程改革中,都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且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在指导他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的

教育理论知识且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万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

峰。纵然岁月消逝了她的青春,但她依然无悔!她无愧于学生,无愧于人民。她将忠诚于祖国

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她毕生力量,用她的双肩托起乡村雏鹰,点亮希望展翅 飞翔。这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好老师。她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

延伸;她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篇三:2014年最美乡村女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2014年最美乡村女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投身山区教育 默默无闻贡献

我叫周学琴,女,汉族,1979年9月1日出生,1999年7月毕业于临沧师范学校,同年8月参加工作。2002年2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取得专科学历,现在读本科。1999年至今先后在凤庆县雪山镇新民中心学校新联完小、新华完小、南坝完小、新民完小任教。

在15年的教学生涯里,我勤恳认真,教学成绩突出,因此被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一直承担高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平时教学中我任劳任怨,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因此深受同事的好评、学生的热爱、领导的肯定和家长的称赞。

一、以德为先,注重思想教育的特色性

1、加强自身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深知:教师担负培养下一代青少年的重任。我主动进行业务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理论先进,觉悟鲜明,品德高尚的人,并时时、事事、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9学年以来,我连续4年履职考核均为优秀。

2、以人为本,抓好学生品德教育。

大山的孩子大多顽皮,首先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利用

《守则》和《规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班纪校规,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勤奋刻苦,按时完成作业,不旷课不早退;穿着大方、干净、得体,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按时佩戴红领巾,升旗时恭敬端庄;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其次,抓礼仪教育,创文明班风。我经常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鼓励学生争取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形成良好的讲文明班风。学生的巨大转变,也换来家长的啧啧称赞:“我们的孩子懂事了!”“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礼貌了!”“还是周老师指导有方呀!”„„

二、严谨治学,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在山区学校工作,教学设备、教学信息总与城镇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路子,对新课程新理念理解深刻,掌握扎实,运用熟练,能够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树立“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我通过自身的人格榜样,影响和鼓励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一起享受成绩进步的喜悦。

2、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我上课时力争教学方法新颖得当,读、说、写、演、唱,形式活泼多样。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我常常因地制宜,动手制作相关教具,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前我精心准备,查找资料,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及时予以肯定表扬。课后及时批改作业,鼓励学生认真订正,并对学生进行辅导,补缺补差,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3、学生进步明显,成绩优异。

我多年从事六年级的教学工作,每接到一个班,我都要经过调查分析,加以有效措施,彻底改变学生贪玩任性的陋习。我所教的班级通过努力,进步很大,成绩总是在年级组前茅,经常受到学校的表彰。2011学年上期,我所教的六年级期末检测语数科总平分237.6分,居中心校第2名,获得质量进步奖;下期末语数科总平分242.2分,居中心校第1名,获质量优胜奖。2012学年上期,我所教的六年级期末检测语数科总平分233.3分,居中心校第2名,获得质量进步奖;下期末语数科总平分240.8分,居中心校第1名,获质量优胜奖。2013学年上期,我所教的六年级期末检测语数科总平分269.4分,居中心校第1名,获得质量优胜奖;下期末语数科总平分275.3分,居全镇第1名,获质

量优胜奖。2008年7月,被中共雪山镇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9学年和2013学年,先后两次被凤庆县人民政府、凤庆县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教师”。

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年级组教学质量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我积极探索,大胆改革,积极运用教育局推广的“参与式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科研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注重总结,提升自己。我积极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后进生的形成及转化工作》一文荣获2001年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三等奖;《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领悟》一文荣获2003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三等奖;《科学教学之我见》一文获2007年云南省小学科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2009年6月,被临沧市科协、临沧市教育局、临沧市科技局、临沧市科教协表彰为全市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

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六年级年级组长,我积极带领年级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集体备课,主动整理复习资料,不断提高年级组教育教学质量。2013学年,我中心学校的六年级组综合评价在全县第5名。

7.乡村女教师事迹材料 篇七

一、职称评审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

职称评审信息化就是将个人申报评审职称所需要的所有文字材料, 按要求从以往的书面材料形式调整为格式固定的电子文档进行申报提交, 利用职称评审软件系统来填报个人申报信息, 经单位主管部门和上级职改 (人事) 主管部门审核后, 集中安排各系列评审委员会通过局域网计算机统一进行网上评审, 最后进入后期服务系统进行审批和输出相关结果, 从而实现无纸化评审。职称评审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一是申报过程无纸化。传统的职称申报需要填报大量的文字材料, 这些职称评审材料一般有几十页, 有的甚至上百页, 评委审阅时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过后也难以整理和保存。职称评审实行信息化后, 申报人员不需要再交纸质申报材料, 原来需要几天的时间准备材料, 现在两三个小时就可快速、准确地完成填报工作, 而且便于修改、打印申报材料信息, 避免各种重复劳动;职改 (人事) 部门也不用翻阅大量的佐证材料, 只需核实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制作成PDF的电子文件即可;对于评审专家, 只需一台联网且装有评审软件系统的电脑, 就可快速完成诸如材料检索、材料审阅、分析讨论、网上表决等一系列评审工作。此外, 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与专业技术资格的审批过程也可在评审软件系统中完成, 申报人员、工作人员及专家评委均可从堆积如山的申报材料中解脱出来, 整个申报过程实现了全程无纸化。二是数据填写规范化。以前的纸质申报材料, 对于数据的填写没有严格要求, 申报人员填写数据格式没有统一。职称评审信息化后,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均对各项流程作了统一要求, 比如将含义、格式、大小规范化, 民族、单位性质、党派、职称资格、期刊等进行字典化, 申报人员要完成数据的录入工作只需简单的选择菜单操作即可, 解决了以前数据填写不够规范的问题。三是评审过程公正化。传统的职称评审过程, 只有少数评委能详细审核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 对申报人员的综合评价比较模糊。职称评审过程信息化后, 评委从电脑中随机抽取, 而且评审过程中评委根据一定的量化指标分别对每个模块进行打分, 整个评审过程科学、公平和公正。

二、职称评审信息化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挑战

职称评审信息化使职称申报材料电子化、数字化, 这对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1. 对职称材料归档的挑战。

目前的人事档案材料一般以纸质材料归档, 职称申报全程的无纸化, 必然使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人事档案一般需要保存获得晋升人员的职称申报表, 职称评审信息化后, 归档的对象变成电子文件, 文件材料信息的载体变成硬盘、U盘或光盘等存储设备, 这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适应。

2. 对职称档案存储管理模式的挑战。

电子职称档案归档后, 能够提供借阅和利用, 但由于电子文档具有易于复制和修改的特点,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几乎无法准确判断档案信息是否被非法复制或修改, 如果档案信息被泄露, 将有可能在网络中迅速传播, 且网络传播速度快, 事后很难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 加上电子文件由于保存在硬盘、U盘、光盘等存储设备中, 相对于纸质材料来说稳定性较差, 容易造成文件丢失, 同时也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攻击, 造成文件损坏或泄密。这些因素无疑会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避免计算机网络、病毒以及人为错误操作对电子文件造成的破坏或丢失, 需要制定科学的存储管理制度, 采用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来防止档案信息的破坏、失密或盗窃。

3. 对人事档案管理干部业务技能的挑战。

传统的人事档案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进行管理, 利用手工劳动为高校决策机构提供依据。随着职称评审的信息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方式、专业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这就要求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者, 既要有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能力, 又要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具备运用新设备和开发信息的能力, 以适应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水平的途径

职称评审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 人事档案工作必须主动面对, 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材料归档问题的有效途径, 努力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轨道。笔者认为, 提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基础设施配备到位。

根据《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各单位要加大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目前高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 由于资金投入不够, 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 影响了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因此,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努力争取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只有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 才有可能在资金投入、设备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并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个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中, 进而推进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 健全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制度。

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领导要对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 做到对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及时检查、督促、指导, 使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真正起到服务于人的作用。并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电子档案归档制度, 规范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鉴定、归档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确保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规范运行。

3. 电子文件采取双套制存档。

所谓双套制, 是指文件归档后二者的共存, 亦称为“双套归档”。双套制的形成, 可以是将纸质材料进行数字化, 也可以是将电子文件制作成纸质材料。双套归档可使同一份文件的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共处于存储和可利用状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电子文件在信息处理、传输、利用方面的高效具有纸质文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而纸质文件的法律凭证作用、原始记录性以及长期安全保存的优势又是电子文件无法体现的。因此, 采取“双套制”存档是信息化背景下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的有效方法, 省级职改部门及档案业务指导部门, 应积极研究信息化背景下职称材料归档的有关问题, 使职称评审材料的归档问题真正落到实处。

4.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技术, 更确切地说是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的归档管理, 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不仅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而且还要掌握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因此,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业务知识培训,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 培养成为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的管理者, 以适应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的需要。

四、结语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信息化是一个新的课题, 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无纸化”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行动上积极支持, 经费上大力投资。人事档案管理干部者要恪尽职守,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笔者认为, 只要认真解决上述四个问题, 就能较好地解决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材料的归档问题, 同时促使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樊美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山西档案, 2010 (, S1) .

[2]徐光.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 11X) .

8.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篇八

xxxx年7月,我从xxxx师范毕业分配到地处农村的麻柳小学,从此就走上了一条铺满荆棘与鲜花、艰辛与快乐的育人之路。此时此刻,我忘却了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历经的清贫与寂寞,想到更多的是从孩子那里收获了幸福与快乐。“老师,我叫什么名字?”

我的办公室在底楼,楼上是三年级的教室。每过一段时间,楼上常有位八九岁的女生在下课时轻轻地倚在办公室门口,睁着圆圆的眼睛,悄悄地向里张望。如果发现我在,就张开因换牙而门洞大开的嘴,笑嘻嘻地俏皮地考我:老师,我叫什么名字?见我叫出她名字后,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就蹦蹦跳跳地远去。

女孩叫xxxx,一年级时,我曾任她们的课。课堂上她总是大胆地举手回答问题或表演节目,因此常常受到表扬。有次下课后,xxxx拉着另一女生神秘地站在我面前,让我猜她是谁。见考住了我,便开心地笑了,随后很得意地介绍说是她的双胞胎姐姐,叫xxxx(xxxx、xxxx,xxxx、xxxx,没想到我又教了对双胞胎姐妹!)也许是听大人说双胞胎姐妹很难区分吧,从此xxxx遇到我,就常常考我说出她的名字。其实两姐妹虽同胞,但容貌有别,性格迥异:妹妹性格开朗,聪明活泼;姐姐文静秀气,内敛含蓄,我一眼就能将她们区分出来。但每次遇到她的考试,我都会装出努力思考的样子,然后说出她的名字。遗憾的是我只教了她们一学期,就再没给她们上过课。xxxx渐渐长大,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三年级,没想到她痴心不改,仍时不时到办公室来考试,一旦听我说出名字后,她就快乐地像只小鸟飞出去。她是真的想考我吗?

“老师!我又会唱一首新歌了!”

下午放学,刚到校门,就见一长得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兴冲冲朝我奔来。原来是二年级一班的吴在贫,跑到跟前,他急忙拉着我的衣襟,仰起头得意地说:“老师!我又会唱一首新歌了。”没等我答话,便很陶醉地大声唱起来。由于放学时较嘈杂,跟本听不清他唱些什么,只从面部表情看出他唱得很投入、很专注。我轻轻摸着他的头,笑眯眯的望着他。突然,他停下来,说了句“老师,我要去看我哥哥了,再见!”便一溜烟地跑远了。好可爱的吴在贫!

一年级我任他们的科技活动课,快下课时总爱留点时间让孩子们唱唱歌。记得吴在贫每次都踊跃争取到台上唱,他最拿手的曲目是《我是小沈阳》,不知在哪儿学的,唱起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很有点歌星的范,常常引来同学们快乐的笑声。我也每次都把他“狠狠地”表扬一番。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他一见面就大声地招呼“老师好”。有次在街上相遇,他硬是把唯一的一个桔子塞进我手里。

我不知他的成绩如何,也从未问过其他老师,只知道他爱唱歌,并很快乐。“袁校长,我喜欢你!”

中午,在校园内散步,刚走到水池边,突被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叫住:“袁校长,我妈妈回来两天了!”笑颜如花儿一样在她圆圆的脸蛋上绽放,语气中充满了兴奋与自豪!我微笑着说:好呀,高兴吧。并随手拿起她的校牌,才知她是二年级五班的邱怡梦。邱怡梦,好诗意的名字!见我要回办公室,她随我走了几步,然后轻轻的告诉我:“袁校长,我喜欢你!”(哈哈,经常有学生把我的姓叫错,不过,看着她那兴奋劲,我并未去纠正)“袁校长,我喜欢你!”这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接纳与爱。其实,我并未任邱怡梦班上的课,平时也没给她特别的关心与帮助。仅仅是上周的一天,她激动地告诉我她妈妈快回来了。那兴奋的样子就如蓄了满满一池的水,眼看快要溢出来,急于寻找到排泄的出口;又如好不容易考了100分,急于想让大家知道。我能从她的脸上读出这是一个长期失去母爱的留守女孩对亲情的渴望与企盼,于是,随便问她妈妈叫什么名字,在哪儿上班,临别时,又在她肩上轻轻的拍了两下。

有时,收获学生的喜欢很简单,你只需分享他们的快乐,然后轻轻拍拍她的肩。

9.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事迹材料 篇九

分享

创新

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事迹材料

2012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事迹材料,刘效忠独自一人在五一村西二屯下伸点任教31年。他是深山里的红烛,为他人燃烧

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事迹材料

西二屯是木兰县东兴镇五一村的一个二十几户人家的自然屯,地处小兴安岭余脉的大山深处,三十年前屯里的孩子要想念书就得翻山越岭十几里到五一村小学。1980年教育实施密网布点屯屯建校,西二屯也将要设制下伸点。作为村里唯一一名知识分子,只有初中毕业的刘效忠被村长告知他被任命为下伸点的带课教师。从此他校长、主任、各学科教师,一肩全挑。由于屯里的11个孩子年龄参差不齐,班级是四组复式。刘效忠每天要备一至四年级,各学科的课。为了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中函学习,从此每个星期天和寒暑假他都要骑车几十里去镇里学习。

学校门前小河一到汛期就会涨水,三十多年来,刘老师每天早早的站在河边挽着裤脚等待着迎接学生的到来,把他们一个个抱过河去,放学时再把他们送过河来。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改善教学环境,一次次家访,给学生赠送衣物学习用品,承担读书费用,并且顶着家人的反对,让学生吃住在自己家里,还让同学们主动和他一起玩耍,凭借真诚与执着,在他任教的三十几年里,西二屯再也没有不入学的适龄儿童和中途辍学的学生。刘效忠使西二屯这个落后的村落的人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西二屯虽然至今不富裕,但家家砸锅卖铁也供孩子读书的重教精神是全县闻名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刘老师的功劳。从西二屯走出来的学生以及村里的人对他都心存感激。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里,刘效忠十分注重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外,成立绘画小组、阅读小组等课外小组,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快乐地学习。从1995年至今,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西二屯,先后有18名学生考入全国统招大学。

他的学生魏茂岭,200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至今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体公司,在单位经营处任副处长,参与了神舟八号的设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怀着对刘老师的感恩和尊敬,他写了这样一封信:“我庆幸我生在那个小山村,我更庆幸这个小山村有刘老师,我有幸成为您的学生,免费

分享

创新

而且您教了我整整4年。

还有两年退休的刘效忠,决定站好教书生涯的最后一班岗,现在住宿在中心小学,兼任学校的值班员。刘效忠在三尺讲台上,用青春和热血放飞了大山的希望;把心血和汗水流给了这里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用大山般的师魂,震撼着西二屯人的心灵。

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颁奖词

西二屯是木兰县东兴镇五一村的一个二十几户人家的自然屯,地处小兴安岭余脉的大山深处,三十年前这里一穷二白,是教育的盲点。屯里的孩子要想念书就得翻山越岭十几里到五一村小学。1980年教育实施密网布点屯屯建校,西二屯也将要设制下伸点。

三十年前的一天,作为村里唯一一名知识分子,只有初中毕业的刘效忠被村长告知他被任命为下伸点的带课教师。起初担着生产队好几项工作,工分最多的刘效忠还有些不情愿。家里人也坚决反对。但村领导几次上门苦心相求,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走上了讲台。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从此他校长、主任、各学科教师,一肩全挑。

10.乡村女教师事迹材料 篇十

生活是源泉,因此必须到生活中去获取写作源泉。许多名著的问世,与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不无密切的关系。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拜当时的大作家福楼拜为师,福楼拜教他从最基本的观察生活入手,去刻画一百个不同人物的面貌,把他们的特点写出来。莫泊桑这样做了,在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苦练基本功,这对他后来成为“短篇小说之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大文豪鲁迅通过对生活的静观默察,摄取生活中大量的材料,将《孔乙己》、《故乡》等优秀作品鲜明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由此可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社会实践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每天从生活中所见到的人和事也是丰富多样的。照理,他们把所见所闻写出来,也应该是很有内容的,但为何在习作时会苦恼于没有内容可写呢?原因就在于平日不留心观察各种事物,没有做好细致的材料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遇事一目而过,不细致观察,不思考分析,漠不关心,习以为常,提起笔来当然感到无物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习作时,除命题注意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外,还应该在指导时分“收集准备材料”和“写作”两个步骤来进行;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侧重于前者,引导学生留心生活,通过观察去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动作、语言的镜头,学习从生活中摄取和积累材料。

在学校开展“尊师爱生”活动时,有目的地出了一个作文题:“尊师爱生小故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留心收集典型事例,为作文准备材料。结果在习作练习中有的同学就把自己观察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两件小事记叙在文章中:一件是星期一下午放学后,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张云同学看见化学老师没带雨具,就主动把雨具借给老师,而自己却冒雨回家,浑身都被雨淋湿了;另一件是物理老师帮助同学修理自行车的事例。这两件小事都体现“尊师爱生”的典型事例。在作文讲评时,我充分肯定了同学的进步,并由此引导学生收集材料,不能消极地等待现成材料,而是要主动积极地有目的地去向生活索取材料,不仅要留心看、留心听,而且要留心询问了解和分析思考。

经过几次师生一起准备材料,不少同学从切身体会中尝到了甜头,学会了索取材料的方法。有了信心,他们便对留心生活、积累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一次景物描写单项训练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整个校园景色,然后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景物片断描写的小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描写:

每当跨进南靖一中的大门,便被校园的优美景色所吸引。与其说这是我们的校园,不如说它是一个大花园。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掩映在繁花绿树之中,布局错落有致。登上教学楼平台俯视校园,我总是被这美景所陶醉。

而最动人、最能吸引我们的,要数阅览室后面那个池塘了。池塘边缘呈椭圆形,用方块石砌成,显得古朴大方,四周绿树婆娑,塘边的修竹嫩柳的倩影倒映在水中,更增添一份情趣。塘中央是用石块垒成的假山,假山上奇峰怪石林立,山巅上空“挂”着一轮“圆月”,群峰间有一条石阶小道绕山而上,给人曲径通幽的感觉,更有趣的是池中的水清澈见底,鱼儿摇着尾巴,旁若无人地相互追逐、游弋着。池塘旁边有许多石长椅,我们经常到这里学习、休憩,享受这校园的美景。

虽说这景是我们校园的一角,可这方小天地却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这样的写景文章,做到了观察细致,点面结合,描写了校园的美丽、可爱,语言表达也优美、流畅。在讲评这篇习作时,许多学生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为同学的进步而高兴。后来经我推荐,这篇文章获得了市级作文竞赛一等奖,并在“作文天地”上发表。

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对社会现象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形成鲜明正确的观点,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说理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

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摄取材料之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他们从书报上猎取和积累材料。我要求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收集材料,引导学生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中的两段人物肖像描写,都德的《最后一课》和魏巍的《我的老师》两篇课文中对老师的肖像描写,都摘录到自己的“摘抄笔记”上,启发他们加以比较和借鉴,然后要求他们对自己所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作一段肖像描写的练习。

学生在这样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材料收集中,学会了猎取材料,产生了要“博览”的欲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老师的引导、练习,学生有了材料的积累,思路活跃了,提笔作文就不觉得难了。

11.优秀教师材料事迹 篇十一

我是来至大盂联校景庄小学的一名教师,担任二六年级复式的班主任,同时还代二五六年级的语文自然社会科学等学科。我从教20多年来,和同仁们一样经历了无数的坎坷,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更多的是领略了成功的吸引和快慰。多年来,我总是以满腔热情在家乡的这块绿地上辛勤耕耘,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在我校教师中我年龄最大,家庭负担最重,在04年丈夫因突发车祸身亡,这种情况下,自己受到了严重打击,面对现实,自己强打起精神,承担起家庭,学校这双重重担。面对八十高龄的公婆和为成年的儿女,还有学校的一摊子,我也曾彷徨过,犹豫过,许多人也劝说过,你是学校的主任教师,自己干些轻松的,把重担分给别人,作为一名教师的我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我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没有因此而退缩,我把悲痛的泪水强咽下去,仍然挑起主任教师这个担子,并又担任复试班的班主任和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学校的工作中我任劳任怨,心总操在学校,我看到学校房舍陈旧,每到下雨天,教室里到处漏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这种环境严重影响着孩子们上课,学校的设备设施少而落后,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暑假期间我得知村里来了扶贫队,我多次找扶贫队领导求援,并向他们说明学校的实际情况,我爱校如家的举动打动了扶贫队领导,当时就决定投资11万元维护扩建校舍,并添置40套课桌凳和价值5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同时还购置了图书360册,价值1.3万多。一个暑假,我放弃了休息,一直在学校搞规划,看工地,忙的不可开交,当时正值女儿分配,当母亲的本应该管一管,但我一到学校忙起来就忘掉家里,周围的同志也提醒我说:“女儿的工作也是一辈子的大事,你可不能不管呀!”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心里刚萌生念头一个电话又让我跑到了学校,是亏了家里,亏了女儿,但高兴的是房舍变新了,办学条件改善了,9月份一开学,学生们搬进了新教室,看到师生满意的笑脸,我感到很欣慰。

我不仅是学校的主任教师,还是一名班主任老师,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力量,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里的深处。”这肺腑之言告诉我们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一说到班主任,很多老师会想到苦果,烦这些字眼。我认为,这是被动工作的感受,我当了多年的班主任也有这样的感受,然而。随着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我已融到了孩子们的世界。现在我除了苦果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当班主任期间,我总是用慈母般的心关爱着每一位学生,比如班里的学生的生日我都记得,他们过生日时,上课的第一件事是送上我对他们生日的祝福,然后让全班学生一齐为他们唱生日歌,学生在班上感受到了温暖,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事虽不大,但是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怀,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生们变得更加关心集体了,更加热爱学习了,我感触的最深的是班里有个学困生,经过了解,该生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由于病休一段时间,贪玩的他由于落下功课后,对学习失去信心,成了班上的学困生,并养成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老师批评不见效,父母多次责备和打骂更使孩子变得麻木了。后来该生就破罐子破摔,我接班后他父母对我说:“看到儿子不写作业,使什么办法都无效,一气之下将孩子的课本全撕烂。”因此这个学生前几年考试成绩从未及过格,于是我接班后,选好时机做他的思想工作。一天我得知是他的生日,首先让学生布置了一下教室,黑板上写了“生日快乐”几个字,他来到学校一进教室,眨眨大眼睛看到有些异常,他想:我这个被大家认为是丑小鸭似的人物,怎么会呢?一定是别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我和同学们齐声说了声:“生日快乐”后,他才明白大家是为他过生日安排的,当时这位同学的脸上几落出了一种非常激动的神情,这时他觉得老师和同学心中有他,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当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并表示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一定要好好学习。打那以后他变了,变得听话了变的上进了,在他从未交过的日记本上写了歪歪扭扭的一行:“老师的你用真诚的钥匙打开我这纯真的小锁,我要用智慧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做有用之人,报答你和同学们的点滴之恩”我就是这样从课上和课后不断送去关爱,送去温暖,他病了我去看他,他

没能完成作业时我就耐心帮他解答。但是他的作业是困难重重,可喜的是他能从主动问老师和同学不会的问题,学习有了兴趣,成绩逐步提高,后来一次作文课上,写了一篇作文题是《我最喜欢的人》,她竟然写得是我,虽然字数不多,写作水平不高,但看得出他对我的感激之情。从此他的不良习惯改掉了,并十分尊重老师和老师的劳动,希望和老师合作,把老师看做父母般的亲人,课上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全部及格,同学们都露出惊异的目光。在今年的教师节前夕,他送了我一张自创的贺卡,上面写着这样的话:“赵老师:您送给我的爱,它是无声的鼓励,它将使我收益终身,我要谢谢老师,希望您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爱是双向的,我对学生的爱,让我享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这时我一点都不觉的当班主任的苦和累,更多的是一种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自豪。

可是我顾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儿子的学习顾不上辅导,衣服脏了顾不上洗,让我最不能安心的是八十高龄的公婆,每天强打精神为我做饭和料理家务,而我不能照顾二老,每当老人做下热腾腾的饭菜端到我面前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什么时候才能尽我的孝道呀!老人是没有埋怨过,但我想对家人说声:“对不起,因为我选择了老师这份神圣的职业。”

12.乡村之星事迹材料 篇十二

庞全恩同志个人事迹

庞全恩同志1965年出生,家住山东省单县莱河镇庞楼行政村,中共党员,现任单县莱河惠农奶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山东莱河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共单县县委下派莱河镇崔口行政村“第一书记”。

一、创业为民,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2006年,庞全恩同志积极响应国家人均一杯奶的号召,一腔热血,不怕困难,自筹资金建起了奶牛养殖小区,在自己的带头示范的作用下,当年带动了全村20户农民加入到了奶牛养殖行业,当年底,在庞全恩同志的带领下,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2000年,庞全恩同志意识到,单靠松散的单户自营联销,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一旦遇到市场波动,无法抵御市场风险,于是在2009年3月成立单县莱河惠农奶牛专业合作社。在2009年的三聚氰胺**中,合作社社员基本没有受到损失。目前,合作社现有社员102户,奶牛存栏量1750头,年产鲜奶3600余吨。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高产青饲玉米5000余亩,带动农民增收近500余万元。

二、长远发展,创新经营模式

合作社能否让养殖户享得到实惠,利益最大化,是实现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实现合作的利益最大化,只有对奶产品深加工,才能创造合作社利益最大化,经过庞全恩同志深思熟虑,2009年10月,毅然决定承包莱河乳业有限公司,为充分利用现有奶源,合作社与上海大学生物研究中心实行技术联合,年生产乳品能力达两万吨。所产 “莱河”牌鲜奶、果奶、箱装奶,均通过国家质监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的质量检验,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销量成倍增长。“莱河”商标2008年8月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通过环节严管理,进出厂严检验,严格产品市场滞留时间,确保顾客饮用安全、新鲜。通过一系列的严格管理,产品目前已被单县各中小学确定为加餐专用奶,同时辐射河南商丘、虞城、夏邑及江苏的丰县、安徽的砀山县。2012年,安置周边村民250人次到厂做工,有力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企业连续四年被省工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是省级“文明诚信企业”,菏泽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菏泽市农村信用社授予的“aa级信用企业”。

三、敢于担当,改变农村面貌。

2012年初,庞全恩同志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到莱河镇崔口村担任第一书记。崔口村是莱河镇一个大村,现有人口2600多人,土地近4000亩,大部分种植山药,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通过走村入户,和村民谈心交心的实际调查,村民反应最为强烈的一是:学校破旧,孩子上学没有安全感,二是幼儿园门口积水严重,难于通行。三是村街道坑坑洼洼不平,一道雨天两腿泥,四是种植山药等作物不赚钱。针对以上情况,庞全恩同志认为,百年大计在于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首先无偿从承包的乳业公司拿出几十万元,于2012年暑假对学校进行翻修,目前,全村的适龄上学儿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对幼儿园前积水情况,身先士卒带领村干部一班人自备干粮垫路,同时,召集村委会及全村党员开会,就崔口村街道难行的情况,征求意见,民主决策。决定,农民自筹一点,企业及合作社拿出一点,上级申请一点的方式,两年内将崔口村街道全部修整成4米宽水泥路面。对于村民反映的种植经济作物不赚钱的问题,庞全恩同志通过办企业的思路,决定带领村民成立山药种植合作社,抱团打市场,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极大地提升了市场议价基础,同时,从山农大聘请农业专家,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讲解山药的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等。通过“一成一请”,村民当年山药亩净收入近5000元,农民心里有了底,2013年山药种植已扩大到2000亩,还有部分村民外出几十里承保土地种植上药。

2013年,在村委一班人的大力倡导和示范下,崔口村山药种植、销售双丰收。人均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培养了部分山药经纪人,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稳定了村治安环境,降低了生育率,出现了少生孩子快致富的可喜局面,2013年,全村无一超生户。2006年,庞全恩同志当选为菏泽市、单县两级人大代表,获得“单县优秀党员”、“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菏泽市明星示范合作社”、“农业部万牧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富民工程示范场”等光荣称号。

二o一三年十月二十二号篇二:创业之星候选个人事迹材料2篇

创业之星候选个人事迹材料2篇,男,中共党员,39岁,乡村人。同志于2002年返乡创业,在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蚕桑产业经济,在取得成功后,不忘当地群众,带领他们栽桑养蚕。在他的带动下,全乡掀起了栽桑养蚕的新高潮;为此,便义务到各村传授栽桑、养蚕技术,被当地群众传称为“土专家”,其发展致富理念广为群众所接受。为拓展发展经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他又率先发展桑园林下种草,形成“桑—蚕—草—鹅—沼气”的立体种养经济模式,既节约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其“桑—蚕—草—鹅”的立体种养经济模式于2003年起多次在宜宾市推广学习,增加了蚕农新的经济收入来源。并于2003年、2008年分别当选为共青团县委第十二次、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10月被共青团宜宾市委、宜宾市科学技术局评为“宜宾市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005年12月被共青团宜宾市委、宜宾市农业局评为“宜宾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同志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参与党组织学习,于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带领农户新发展桑园千余亩,但由于市场经济、原丝绸公司经营不善等影响,蚕业生产不断下滑,为稳定蚕桑产业,等31人于2008年1月发起创办了县乡蚕桑专业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长。依托合作社有组织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生产发展,从而更加稳定,有利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更好地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合作社现已有在册社员200余户,在此基础上,他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扩展蚕桑产业的同时,结合实际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优质核桃等果品种植,利用成熟的林下立体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桑园、果园林下养鸡,种草养兔、养牛,增加了农户增收渠道,大大降低种养业风险。通过利用桑园林下养鸡和桑园种草养兔,年出售优质土鸡1万只,出栏商品兔2万只,仅此两项可增加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循环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子。

2006年起至今先后担任村文书、村委会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科技干事等职;曾于2006年-2008年在县委党校学习“农经管”专业,被评为“优秀学员”。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从不忘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参与、组织、协调,特别是农村沼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通过县乡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全体村民积极努力配合,全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通水泥路穿村而过,通社公路已达16余公里,入户便道基本户户通。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同时,经常与群众探索发展致富门路,积极带领周边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曾于2006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农村人才示范户”;2006年12月被县农业局评为“蚕业生产先进个人”;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被中共乡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近年来更是不遗余力为群众发展致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出谋划策,在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村从一个乡最偏远、海拔最高、村民贫困、基础条件差的落后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自来水厂建设顺利实施,村民很快会喝上安全的自来水;等通过协调争取,全村70%的村民安装上了天然气;电信网络有线宽带已是社社通,村民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村内已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网络五通。新村建设已于2013年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所做成绩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先后于2011年6月被中共县委评为“双创双争”学习标兵;2012年6月被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第九批县拔尖人才”;2013年4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授予“宜宾市劳动模范”。

通过发展、学习、宣传、教育,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村内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合作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努力拼搏,为建设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新农村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男,汉族,198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乡村人。2002年底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经过五年的军营生活,他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思想得到了提高。于2007年12月退伍回乡创业。

回乡后在村三组办起了一个常年存栏12000只的蛋鸡养殖场。对于养殖来说,他是个门外汉,旁人也对他指指点点,认为一个从来没有饲养过一只牲口的毛头小伙子能把鸡养好。养殖场在大家的非议声中建了起来。面对压力,没有退缩,而是把压力变成动力,他不断查阅专业书籍,到、等地参观取经,学习养殖技术,养殖场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120天后,第一批母鸡成功出栏,看着一个个的鸡蛋从鸡笼里滚出来,他的心里乐开了花,觉得以前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看着一筐一筐的鸡蛋,他的心里又喜又忧,每天10000多板的鸡蛋如何销售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按常规将鸡蛋批发给经销商,价格肯定不会高,但自己一个人卖又卖不完。他想了很久,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批发给零售商。但零售商与经销商联系多年,同等价格零售商明确表示不会要他的,这让非常苦恼。但是他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包退”。由于经销商是四处收蛋,蛋的质量不稳定,时好时坏,有些零售商会抱怨,他就抓住这点,对零售商提出了有质量问题“包退”的优惠条件,免去零售商的后顾之忧,问题迎刃而解。虽然实行了“包退”,但至今一个鸡蛋也没有被退过,因为信誉好,鸡蛋十分畅销,没有了存蛋,也就没有了质量问题。

鸡粪作为优质的有机肥,却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最终决定将鸡粪用于种植葡萄,搞种养殖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既解决了鸡粪处理问题,又解决了葡萄的肥料来源。在2009年9月,在村一组租用了20余亩土地搞起了葡萄种植。开始种植之后,才知道种植葡萄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在6、7月的时候,由于白天天气炎热不能施肥,只能下午天气转凉了才能施,所以有时要忙到晚上9、10点才能收工回家吃饭。劳动强度比以前增加,加上自身在部队时腰部受过伤(在退伍时还被评为“九级伤残”),他的旧伤复发了。他想放弃葡萄种植。但回头一想,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学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不能半途而废。

第二年,终于到了葡萄收获的季节,看着一串串的葡萄长势喜人,真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喜悦。由于他所种植的葡萄全是新品种,为了使顾客感觉到不同,他除了制作了宣传单和招牌进行定点销售之外,还开展了免费品尝活动。为了确保顾客能吃到口感最佳的葡萄,他每天早晨三点就到葡萄园采摘最新鲜的葡萄。付出终将得到回报,他种植的葡萄得到顾客的一直赞扬,回头客也多了起来。同时,他还想出让顾客自己亲手到葡萄园采摘的点子,让顾客体验田园风情。好吃又好玩,葡萄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为了使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2011年10月,成立了“县咯个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一起搞农业。正当一切发展越来越好时,2012年6月的一场大雨带给他惨痛一击。当时葡萄快成熟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大雨倾盆而下,望着长势喜人的葡萄被洪水吞食,而他却无能为力。当洪水退却,一串串葡萄伤痕累累地挂在树上,他的心在滴血。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他相信风雨过后一定是彩虹,通过自己的努力,2013年葡萄有了一个好收成,葡萄园里硕果累累,来葡萄园采摘葡萄、买葡萄的顾客络绎不绝,上市几天葡萄就全被抢购一空。他相信,只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带富人 ——xxx同志带富之星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今年29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胆识过人、敢为人先的好青年,武宣镇的奶牛养殖致富能人。他无偿向群众传授奶牛养殖技术,带领群众致富,极大地带动了我镇奶牛业的发展,成绩突出。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加强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

1、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镇率先勤劳致富的一个优秀青年共产党员。

二、敢为人先,勇闯致富新天地

瞄准前景努力探索,勇闯富路终获成功。1998年7月,他高中毕业后,立志走科学致富的路子。他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了解到,我县奶水牛养殖业是个空白,人们所喝的牛奶都是从xx、xx等外地进货的。他断定:养殖奶水牛前景广阔。于是他自筹资金5万多元买回三头奶牛饲养,成为xx县第一个养奶牛的人。刚开始,他边饲养边积累经验,多次请县镇的技术员到家指导,系统地学习了奶牛的饲养、挤奶、消毒等技术。平时,他努力钻研奶牛养殖技术,积极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自己也订购报刊,购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白天,他扎入奶牛群里,挤奶、喂饲料、给奶牛刷洗身子。晚上,他勤奋钻研奶牛饲养技术知识,写奶牛饲养心得,积累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掌握了一套扎实的奶牛饲养技术。

掌握了技术以后,他通过靠采用人工受精的方法繁殖奶牛,奶牛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奶牛场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共养有花奶牛85头,日产奶1500多斤。新增养水奶牛20头。他的奶水牛养殖场内建有沼气池、消毒室、人工授精室、精料贮藏室等设施。种有50多亩牧草。

2007年他创办了?xx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700平方米高科技的鲜奶制品加工厂。工厂日产酸乳达800多杯、纯奶700多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的收入达80多万元。现在,xx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xx市较大规模的鲜奶加工厂,产品主要销往乡镇、城郊。

三、富而思源,多为群众办实事

1、吃水不忘挖井人,热心推广致富法。他在依靠养殖奶水牛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组织农村党员和奶牛养殖户进行奶牛饲养、挤奶、消毒、防病治病等技术培训,热心地带领周边群众致富。几年来,他无偿提供了20多场次的技术授课服务,举办了13期培训班,积极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调动了农户饲养奶牛的热情,为镇党校的培训工作做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在推动全镇奶牛养殖特色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互惠互利,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他致富以后大力扶助农户养殖奶水牛,带动周边10多家农户养殖水奶牛,实现共同致富。农户没有资金买奶牛,他就把自己的奶牛分给农户饲养,或借钱给农户买奶牛。并且无偿给农户提供奶牛饲养技术指导,经常组织农户到奶牛养殖基地培训,传授养殖经验并做好跟踪服务。同时免费帮助农户给奶牛进行人工受精技术服务,指导农户繁殖培育奶牛犊,提高牛犊的成活率。他还与农户组成奶牛养殖联合体,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群众致富。他给奶牛养殖户承诺:第一,实行?三个统一?:统一牵奶牛到基地的挤奶厅挤奶,统一消毒,统一喂养。确保牛奶达到卫生标准,让消费者放心。第二,公司负责收牛奶,加工成乳酸或纯牛奶销售,解除农户对牛奶销路的担忧。第三,农户繁殖有奶牛犊,他负责饲养。牛犊养大以后又转分给农户饲养。这样循坏管理,一是可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二是可使农户养奶牛见效快,容易赚到钱,积极性高。达到?双赢?的效果。群众对这样的经营模式也赞不绝口:“这样,我们不但不用担心奶牛防疫、疾病、饲料等问题,而且不愁牛奶的销路和价格,我们的利益有了保障。真正解决了长期困扰散养户奶农的奶牛防疫难、鲜奶品质低、牛奶卖给谁的‘三愁’问题?。农户尝到甜头后,大大激发了饲养奶牛的兴趣。

3、关心困难群众,热心安排困难家庭的富余劳动力到公司就业。对于周边致富能力偏低而又有富余劳动力的农户,他都热心地安排这些人到自己的公司来工作,指导他们挤奶、销售牛奶等工作,月薪600元—1000元不等。目前已经安排了52人到公司就业,有效地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切切实实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为党委政府分忧。赢得了镇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

4、热心公益事业,扶困济贫。他发家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公益事业,捐钱给村里修路,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捐几百甚至几千元钱给病人治病。据了解,他多年来为公益事业捐资助学、为病人捐钱累计有28000多元。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大鱼》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家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