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精选11篇)
1.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一
网络营销的实质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在企业经营策略的目标实现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网络营销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实践保证.目前企业网络营销主要利用自己的站发布企业的商品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以及企业所提供服务和保障等,消费者主要利用互联网获取有关商品信息和商家提供的服务,包括商品的详细说明书、技术指标、规格、最新市场需求信息、产品提供的服务等,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在线客户服务、在线咨询等了解相关产品信息.通过网络营销一方面为商家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从而实现了网络营销的职能,体现了商品的价值,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网络营销的职能是传统市场营销组合4P理论(包括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基础上发展的.主要的职能包括网络品牌、网站推广、信息发布、销售促进、销售渠道、顾客关系和网上调研,而且各个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各个职能之间相互共同作用实现网络营销的整体效果.网站推广、顾客关系、信息发布、网上调研和顾客服务属于基本职能,是网络营销资源的投入和表现,而销售促进、在线销售和品牌形象是网络营销效果的体现.
网络营销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为实现网络营销的基本职能而建立的信息系统,系统的总体功能是以营销为手段而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包括以顾客为中心的各种营销策略.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网络营销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单机系统结构,而是一个云服务、信息技术、网络营销应用、社会保障和技术标准构成的整体系统结构.
引入云计算建立的网络营销系统体系,可以实现以云服务为中心的共建和共享,而且可以实现与其他部门协作的人才、管理、技术的保障,信息技术的支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与协作.整个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营销系统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
(1)信息技术支撑系统.
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营销系统的基础设施,一般由政府投资完成.目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骨干网,也相应建立各种专业网站,例如产品交易网、中国农产品销售网、中国服装网等,然而这些专业网站比不上人们对淘宝网、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网站的熟悉,政府部门引导或者整合产品网络营销策略,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营销策略、网络广告联盟、网站链接等网络营销手段开展产品的促销,营造与服务或产品相关的网络社区,引导客户积极参加,从而吸引潜在客户的参与,实现与顾客沟通零距离、零时点,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营销体系.同时数据库技术建设在网络营销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渠道,建立产品、客户、市场供求等数据库资源,以市场数据库为主线,分别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和产品数据库,从而推动顾客关系管理系统得以快速发展.
(2)保障系统.
保障系统主要包括组织、人力资源和资金.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都离不开组织领导的协调和重视.在网络营销系统中组织不仅要高度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同时必须有效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促进和引导系统得以顺利实现.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优质科技资源和市场经营组织与企业的关系,搭建统一的网络营销系统平台,也可以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和部门,建立一个网络营销协会,从而提升网络营销系统中组织的作用和地位.
资金是网络营销系统得以实现的保障.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平台的搭建、网络硬件的配置都离不开政府或者信息主管部门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必须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和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完善的信息资源网.积极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强化信息的服务水平,制订相关的投资和优惠政策,拓展渠道筹集资金,从而实现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营销系统.
人力资源的建设在网络营销系统中不可被轻视.发挥“团队精神”,重视“协同作战”的项目管理机制,加强专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培养,通过培训、提供交流平台、设置奖惩制度等方式,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基础业务能力及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与相关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培训结构等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和研究基地,从而实现联合培养.
(3)技术标准系统.
技术标准系统主要包括质量安全标准、安全检验检测和安全认证标准.在网络营销系统中,企业从生产到消费整个流程必须实行标准化,提高系统的技术标准、质量和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产品的标准化是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产品经营者、监管者及消费者认同产品标准化的重要性和统一性作用;而且相应的产品标准化工作管理机构,制定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安全和质量认证标准时,认真组织协调,对于产品标准的组织实施、检测检验、评估认证等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二,完善地方特色产品标准.为了提高本地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产品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衔接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在制定特色产品标准体系中,安全标准、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必须执行国家相关的标准,同时要与国际的有关标准衔接,而对于本地特色产品的品质、包装规格等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地方特色标准体系,还要兼顾特色产品技术发展趋势和水平,保证相关标准得以实施.
第三,技术标准与品牌产品相结合.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推动品牌产品的建设,也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品种日益丰富化,无品牌或品牌知名度不高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一般处于劣势,很少被消费者熟悉和信赖.但是品牌产品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渗透的.过程,必须以质量安全标准为前提,通过制度建设和管理,严格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和监管确保品牌的建立.
第四,质量安全评估认证不可忽视.产品标准的实施过程离不开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质量安全评估认证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特别对于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实施一票否决制,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建立市场的准入制度,在源头把好质量关,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2.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二
关键词:云计算,云空间,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所谓“云计算”, 即一种利用互联网实现的计算服务。它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 以其诸多优势为教育事业的大步发展开拓了新渠道、新空间。其中, 最主要的就是推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 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更高效的层次升级转型。因此, 探讨云计算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方面的贡献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1 我国教育领域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现状
1.1 新课程标准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教学资源的核心, 2011年, 新颁布的有关义务教育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 要求各地要做好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有效统筹学校、网络、社会等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在这种课程标准下, 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有效的教学资源平台成为了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1.2 教学资源利用率低,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各校之间实现的教育资源共享仅仅局限于部分易处理的共享资源, 而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数据库却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 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多数学校的资源平台建设仅仅局限于校内范围, 这不仅造成了各学校间资源建设的重复, 导致平台建设低效, 也增加了平台的维护和运行成本, 无法充分展现出教学资源平台的积极作用。
1.3 教学资源脱离实际, 实用性较低
目前, 我国多数学校构建平台都是通过第三方购买教学资源来实现的。这种第三方的教学资源往往与本校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缺少针对性, 无法满足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 导致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2 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
2.1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教学资源的管理和组织效率, 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云计算技术, 学校配置低端的电脑就能完成高效的资源管理, 其间复杂的计算和处理都已在云空间中完成, 这就使得学校对教学资源的管理更加便捷、更加科学。另外, 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教师资源、优质的课程资源和优质的学科资源, 并实现这些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共建, 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2.2 节约教育成本, 完善教学设施
为了实现多媒体教学, 教育部门一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构建完善的多媒体设备, 不少学校为此还购买了大存储容量、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设备。然而,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这些设备并不能满足教学更新的要求, 导致教育成本高, 出现了资金浪费的情况。目前, 采用云计算技术, 使用简单的设备就能完成资源的查找和使用, 由云空间取代了复杂、昂贵的多媒体设备, 在减少了教育资金的同时, 也使得学校的教学设施更加完善。
2.3 人性化建设, 满足师生的需求
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计算服务, 是以云端用户为中心的, 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以广大师生的需求为中心的。利用云空间, 广大师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 多方面、多渠道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另外, 广大师生也可以通过云空间分享自己的资源, 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 构建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的策略分析
3.1 提升云空间教学资源质量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建构高效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的基础。云空间的便捷、廉价使各方资源生产者都有利可图, 导致资源地泛滥、混杂。教育领域要想建设高效的资源平台, 就必须筛选出优质的教学资源。从目前的形势来看, 教育部门对于云空间教学资源的判定还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 因此, 构建统一的参考标准是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在标准化的规范下, 要多方面汇聚优质资源, 实现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
3.2 优化云空间教学资源分类
在构建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时, 不仅要关心资源的质量, 还要关注平台的运作, 有效的分类机制是平台高效运作的保证。其中, 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建构资源元数据的标示标准, 它关系着资源的分类和检索。在这种标准下, 教师和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快速地找到资源。例如, 针对课程资源, 可以将其分为备课资源、学习资源、活动资源和考试资源等不同资源。另外, 科学的分类要与科学的搜索工具相结合, 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3 加强云空间教学资源保障服务建设
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需要建设长效的保障机制, 一方面, 要培养专业人才管理教学资源的云空间, 为空间资源的更新和维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 要建设相应的软硬件平台, 让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此平台的过程中, 能够安全、高效地查找到相应的教学资源。其中, 云安全技术是主要的保障技术, 因此, 应加强对云安全技术的开发, 在保护云资源的同时提供安全的云服务。
4 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其核心内容就是资源的共享。在教育领域, 开发云技术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做法, 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 基于云技术构建多媒体教学资源是教育领域目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健.基于云技术构建多媒体教学资源云意义及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 2014 (09) :237-238.
[2]陈学军, 黄利华.基于云计算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01) :81-87.
[3]牟琴.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模式研究与实践[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三
摘 要:目前,如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而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的本质是校际差距。通过分析与比较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校校建库”、“农远工程”和“中心建库”模式,尝试构建基于现实需求、校校共建、高度共享、深度应用的“校际共享”模式成为当务之急,而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校际共享”模式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基于云计算的“校际共享”模式,其教育云中心服务架构由基础服务架构、资源库服务架构和软件服务架构组成,其参与模式包含参与主体、资源共享、软件使用、参与机制四个方面,从而形成了物理结构上区域中心布局、网络分发服务,资源建设上校校皆为主体、建设与使用相结合,资源共享上个性化使用、双向深度共享的运行模式。
关键字:云计算;教育信息资源;校际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23-04
一、研究缘由
1.迫切的需求:教育公平驱动教育信息资源的校际共享
随着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公开课程材料计划”至今,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引领了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潮流,并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深刻反思。随着世界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加速,在国内,教育公平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促进教育公平,主要是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而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的本质是校际差距,因此,如何解决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校际差距便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
2.应用的反思:现实困境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校际共享
为了促进城乡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国家从上世纪末开始,相继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程”、“班班通工程”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形成了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校校建库”、“农远工程”、“中心建库”等模式,具体分析如表1。
综上综述,城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在经历了上述模式后,城乡教育信息资源差距有了一定的缩小,而且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度也是实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现实城乡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过程中,由于学校参与程度低、资源保护主义倾向严重、资源共享途径和机制不畅等原因所导致适用性资源不足、使用效益低下等现象突出,以致出现城乡教育信息资源不均衡发展,并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因此,构建基于现实需求、校校共建、高度共享、深度应用的教育信息资源“校际共享”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分析
1.“校际共享”模式的理论思考
教育信息资源“校际共享”模式旨在解决城乡校际资源差距、适用性资源不足的问题,其模式本身具有基于现实需求、校校共建、高度共享、深度应用的特点。
“现实需求”是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同时也是建设适用性资源的保证,“现实需求”是指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时要基于城乡区域文化与教育实际的需求,结合当地师生学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进而试图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校校共建”是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校校共建”是指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制作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并通过校校共建提高学校参与度并打造覆盖全面的特色优质教育资源库,进而破除校际间的资源保护主义倾向,并通过“共建”达到“共有”;“高度共享”是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高度共享”是指学校间的教育资源的双向共享,包括教育管理理念、教育信息资源、教师教研等全方位的教育资源的交流,进而通过全方位的高度共享,促使校际管理水平、资源建设、师资建设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深度应用”是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保证,同时也是其目的,“深度应用”是指通过建设一系列的校际资源应用激励和评价机制,引导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反馈与建设,从而切实保证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
2.云计算技术教育应用分析
云计算技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云计算的本质是一种服务提供模型,通过这种模型可随时、随地、按需地通过网络访问共享资源池的资源,这个资源池的内容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等,这些资源能够被动态地分配和调整,在不同用户之间灵活地划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云计算技术逐渐形成了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架构即服务)三种服务模式和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混合云四种布置模式。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校际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云计算可以提供一种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模型,通过这种模型每个学校都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地通过网络访问共享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都可以动态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可以保证每个用户都有较高的用户体验。从硬件的角度,云计算技术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共享解决方案,通过采用网络分发服务的方式,客户通过高速网络即可实现自助式、远程访问云中心资源,从而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与硬件部署环境的限制,由此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从资源的角度,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类型间的模块化组合,并将“资源池化”,从而促进了资源量的可扩展性和使用的灵活调度;从服务的角度,云计算技术可以通过专业的云平台的设计和维护,实现云计算环境的高扩展性、数据高可靠性,从而使用户可以享受高等级的可衡量的专业服务。正是由于云计算的上述特性,使得教育信息资源的“校际共享”模式实现了硬件简易可行、资源丰富池化、服务专业优质的特点。endprint
三、模式构建
1.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校际共享”的服务模式(图1)
根据教育信息资源“校际共享”模式的特点,本研究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aaS、PaaS、SaaS三种服务模式,笔者认为“校际共享”模式的教育云中心服务架构包括基础服务架构、资源库服务架构和软件服务架构。
“校际共享”基础服务架构是整个教育云中心服务架构的最低层,包括对教育云的用户认证管理、存储空间管理、服务器管理、带宽管理、安全性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以校际用户为单位、教师用户与学生用户为主体、存储空间和带宽扩展性较好、网络和信息安全性较高的教育云工作环境。基础服务架构的核心是“网络分发服务”,通过网络分发服务,云计算打破了计算机与相应服务的对应关系,并以网络作为传递服务的途径,用户只要通过客户端,连上网络,就可以享受云计算中心的所提供的服务。因此,云计算通过网络分发服务,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与硬件部署环境的限制。
“校际共享”资源库服务架构是整个教育云中心服务架构的核心,包括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个性化资源管理平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旨在向用户提供基础教育资源和继续教育资源,个性化资源管理平台旨在为教育用户提供教育资源需求提交、教育资源提供、教育资源管理的自助式资源服务。“校际共享”资源库服务架构的关键是资源的组织方式——“资源池化”。云计算不再以单台的服务器为单位,而是将所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资源解放出来并且汇集到一起,并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配置能够满足需求的资源组合。资源池化使用户不再关心计算资源的物理位置和存在形式,同时也便于专业人员对资源进行配置。因此,资源池化是实现云服务架构的基础。
“校际共享”软件服务架构是整个教育云中心服务架构的拓展层,包括学生管理软件系统、教学管理软件系统和教育管理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校际用户提供集教学、管理、科研一体化的信息深度共享系统。通过学生管理软件,电子档案系统可以建立以学校为单位的包括学籍注册、课程选修、成绩管理、学业管理等学生信息系统,进而方便校际间的数据分析、课程共享、培养交流等;通过教学管理软件,运用电子教案系统,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库的资源,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而设计出满足自身教学环境的课件,运用学生综合素质测试系统,可以创新学生评价,引导学生的特色培养;通过教育管理软件系统,借助在线会议系统,可以实现校际间的教育理念、教师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等信息的实时交流,促进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借助家校互动系统,可以增强学校与家庭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育人工作的完善。
2.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的“校际共享”的参与模式(图2)
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实行学校用户为一级用户、教师和学生用户为二级用户的双层参与主体架构。基于双层的主体架构,既有利于学校用户从整体的层面统筹资源建设、软件管理和参与体制,同时又方便教师和学生对个性化的资源需求及软件使用进行管理。学校用户主要负责整合学校内部的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的资源的需求并将其提交到教育云资源库中心,又负责承担教育资源库中心的资源建设规划并组织教师用户进行资源开发建设,同时,学校用户还负责承担校际间和家校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用户可以利用自己的个性化管理平台,向学校用户提交资源需求和使用共享的资源,同时利用教学管理软件进行资源的开发。学生用户主要利用用自己的个性化用户平台,向学校用户提交资源需求、使用共享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
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包括发布资源需求、提交资源规划、使用共享资源、评价共享资源四个系统化步骤。首先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向学校用户提交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需求,然后学校用户整合学校内的资源需求并向教育云资源库中心提交,同时根据本校的学科特点和教师特长从教育云资源库中心领取其他学校所提交的资源建设需求,并组织本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资源的开发。教师和学生用户通过使用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对资源进行反馈,并促进资源建设方的学校对资源的进行更新和完善。
从软件使用的角度,包括学生管理软件使用、教学管理软件、教育管理软件使用三个层面。学校用户利用学生管理软件对本校的学生进行电子化的系统管理,并利用教育管理软件开展校际间和家校间的信息交流。教师用户可以通过教学管理软件,运用电子教案系统,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库的资源,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而设计出满足自身教学环境的课件,运用学生综合素质测试系统,可以创新学生评价,引导学生的特色培养。
从参与机制的角度,使用、评价与激励机制三方面有机统一。教育云中心充分发挥可衡量的运作优势,根据教师用户、学生用户使用云中心的情况,构建使用、评价与激励三结合的参与机制。根据教师与学生用户的浏览数量、评价数量等进行统计,并针对不同的数量等级开展资源与软件方面的延长使用时间、扩大使用权限等激励措施。
3.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校际共享”的运行模式
在物理结构上,实现了区域中心布局、网络分发服务。基于“云计算”的“校际共享”模式,其核心是“校际共享”教育云中心。教育云中心采用网络分发服务的方式,客户通过客户端和高速网络即可实现自助式、远程访问云中心“资源池”中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教育资源等,享受无差别的服务。云计算的物理架构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与硬件部署环境的限制,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与相应服务的对应关系,同时,对于学校来说,既免除了配置和维护服务器的费用、时间和人员,同时又可享受专业级别的网络资源共享服务,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资源共享中“资源孤岛”现象的存在。
在资源建设上,实现了校校皆为主体、建设与使用相结合。在“校际共享”模式中,资源建设以本土建设为主、外部建设为辅,各个学校在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专长建设教育信息资源时,应基于城乡区域文化与教育实际的需求,并结合当地师生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进而建设满足当地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的特色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并通过校校共建提高学校参与度,并打造覆盖全面的特色优质教育资源库,进而破除校际间的资源保护主义倾向。同时云计算平台会对访问记录、浏览时间、资源提交数量等保持实时跟踪,并将这些信息以可量化的指标反映出来,基于这些指标,云计算平台根据教师用户和学校用户的资源贡献的量和资源使用程度来决定其使用的范围、类型和数量,从而实现建设与使用相结合、以建设促应用。
在资源共享上,实现了个性化使用、双向深度共享。对于个人用户,云计算后台架构可以充分利用强大的运算能力,为使用者建立个性化的使用平台,融合资源管理、课件制作、在线会议、电子档案管理、学生评价等多位一体功能,从而获得更高效的个人使用体验。对于校际用户,利用云计算的资源库中心和软件服务中心,可以实现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双向深度共享,包括教育管理理念、教育信息资源、教师教研等全方位的教育资源的交流,进而通过全方位的高度共享,促使校际管理水平、资源建设、师资建设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参考文献:
[1]徐立冰.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揭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张栋科.统筹城乡发展中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雷万云.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朱近之,岳爽.智慧的云计算/物联网平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张辉.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资源和平台建设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5).
[6]杨玉宝,廖宏建.泛在学习视角下的教育云资源建设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4).
[7]张怀南,杨成.我国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3(1).
[8]赵子云,左明章,邓果.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
4.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校用于计算机教学的实验室引起人们的注意。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不仅承担着学生的计算机实验课程,也承担着高校的科研任务,因此对于实验室计算机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各高校每年都会购进一批高性能的计算机,淘汰一些年久老化的计算机,这样往往会造成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浪费。另外,高校实验室没有教学、科研任务的时候,往往不对外开放,这样资源的浪费,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对于实验室的维护人员来说,检查每台计算机的性能,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安装各种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以应对各种需求,无异于是越来越重。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了在高校计算平台的构建中采用云计算的计算模式。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并不需要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存储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面[1]。
2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提供基础架构、平台、软件等服务为形式,整合大规模可扩展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分布式计算资源进行协同工作的超级计算模式[2]。云系统的后台有大量的集群使用虚拟机的方式,通过高速的互联网互连,组成大型的虚拟资源池。这些资源池可自主管理和配置,用数据冗余的方式保证虚拟资源的高可用性。并具有分布式存储和计算、高扩展性、高可用性、用户良好性等特征。[3]
3 虚拟计算平台的总体架构及功能划分
3.1 虚拟计算机平台的体系结构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虚拟计算平台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云计算的虚拟计算平台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其技术平台采用了多层的云计算体系结构。
平台物理层主要是底层硬件设备,包括物理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库,交换机等,提供计算,存储,宽带等服务,是所有功能的基础。
平台管理层主要提供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和负载均衡管理的功能。资源管理主要是针对云计算中物理计算机资源的管理,包括资源状态的监控、资源的分配与回收、资源的更新、添加、维护与删除等。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用户验证、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员和用户)、访问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数据中心安全管理等。负载均衡管理主要是针对实验平台各个资源节点上的负载均衡管理,主要包括:负载均衡管理、流量管理、用户任务调度管理等。
平台服务层主要是在物理计算机上安装虚拟机以及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和实验或可研有关的各种应用软件。
客户端主要应用在个人计算机或者实验室计算机上,实现形式为硬件专用机终端或者登录终端系统软件等。
3.2 虚拟计算平台的功能模块划分
整个虚拟计算平台可以划分为三个功能模块:
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注册、身份认证、用户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管理;
2)任务管理模块:包括用户任务申请、资源申请、任务信息、任务反馈、虚拟计算机的添加、删除、更新等操作;
3)集群监测模块:主要包括动态的显示集群工作状态、任务进度、物理计算机的负载情况。
4 虚拟计算平台的具体实现
4.1 虚拟计算平台的拓扑结构
如图2所示为高校虚拟计算机实验平台的拓扑结构。主要分为两部分:节点和用户操作。节点有分为物理存储节点,物理计算节点和管理机。
其中,物理存储节点用于存储用VMware Work Station制作的虚拟机镜像文件模板、用户的FTP数据。
物理计算节点安装了VMware Work Station虚拟机,用来运行运行用户申请的虚拟机系统,完成用户的各项任务。
管理机则是作为网络后台、监控计算节点的运行状态、存储数据库而存在的。
4.2 虚拟计算机平台的具体实现
在高校计虚拟计算平台中,物理存储节点上存储不同的虚拟计算机镜像文件,这些镜像文件包括不同的操作系统以及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安装的不能软件。当用户提出申请虚拟机时,系统则根据物理计算机的负载情况进行分析,找到一个性能最优的物理计算机,在它上面创建一台新的虚拟计算机,以便于用户的使用,如图3所示。图(a)中物理计算节点1创建了三台虚拟计算机,虚拟计算机A(Linux/Redhat)、虚拟计算机B(Windows 2003)、虚拟计算机C(Windows XP);物理计算节点2上创建了两台虚拟计算机,虚拟计算机D(Linux/Redhat)、虚拟计算机E(Windows 2003)。如果用户再创建一台新的虚拟计算机,则该系统会分析物理计算机1、2的负载情况,其中包括物理计算机的CPU利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硬盘使用情况、物理计算机上创建的虚拟计算机的个数等,选择系统性能最优的物理计算节点2,,在物理计算节点2上创建虚拟计算机F,如图(b)所示。当物理计算机的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时候,如果用户再申请虚拟机的创建,则会进行等待,直到另一个用户完成任务操作,释放虚拟计算机资源,才会分配给该用户,完成虚拟计算机的创建。
虚拟计算平台实现的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可以充分提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使用效率以及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性能。用户使用实验室资源的时候,是通过终端系统(硬件或软件)登陆到虚拟计算机上,而用户具体登陆到哪台物理计算机上,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即用户是不知道的,如图4所示。在某一时刻T,用户A申请了两台虚拟计算机,分别是虚拟计算机A(Linux/Redhat)、虚拟计算机D(Linux/Redhat)。用户B申请了三台虚拟计算机虚拟计算机,虚拟计算机B(Windows2003)、虚拟计算机C(Windows XP)、虚拟计算机F(Windows XP)。用户C申请了一台虚拟计算机E(Windows 2003)。虚拟计算机A、B、C创建在物理计算节点1上,虚拟计算机D、E、F创建在物理计算节点2上,而这些信息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系统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每台物理计算机的负载情况以及资源的性能特点,为用户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以达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5 结束语
在高校虚拟计算平台的构建中,借鉴云计算的存储和计算相分离的思想,用户数据存储在存储节点,计算则是在虚拟计算机上,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实验室物理计算机频繁更新的问题。此外在学生申请虚拟计算机的时候,能够能够根据各自需求,在物理计算机上创建不同的虚拟计算机,不仅能够满足实验和科研要求,同时也解决物理计算机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方便了物理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物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使用率,充分发挥了物理计算机的性能,为高校实验室计算机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实验室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萍,张际平.云计算与网络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
[2]吴吉义,平玲娣,潘学增,等.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11).
5.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五
关键词 云计算 虚拟计算机实验室 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现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我国高等信息化教学的进步,各个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方面专业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计算机实验室则是实现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高校中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运用新的技术成果来构建出更为高效的计算机实验室,已经成为高校的教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1 云计算的概述
1.1云计算的概述
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综合发展计算方式,目前来看,云计算的服务主要包含了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三方面的内容,实现向网络用户提供计算、软件访问和存储的功能。
1.2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计算在这个内容中,是指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基础设施来为网络用户提供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的软件应用环境。这些基础设施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自动化的动态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1.3平台即服务
平台即服务是指一种集成的环境,厂商提供一种开发环境以及硬件资源给用户,同时还会提供一些应用软件的开发、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内容。网络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再通过网络传递给其他的网络用户,实现资源共享。
1.4软件即服务
软件即服务是一种应用框架,软件的开发商将应用软件全部排列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并由服务器的提供商进行维护和管理。网络用户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来应用这些软件服务,并支付一定的租赁费用,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购买硬件和安装软件。
2 虚拟计算机实验室
2.1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对计算机实验室的构建,体现出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2.1.1实验资源分布不均,共享程度低
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不均,受教育的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导致了各个高校间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发展也不均衡。并且每个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低,硬件方面的资源无法整合。
2.1.2实验设备更新换代慢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设备的更新速度快,但由于教学活动中的资金并不能全部投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因此实验室设备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的步伐。随着目前学习计算机的人数逐渐增多,实验室设备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
2.1.3实验设备管理维护困难
就目前的实景情况来看,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面,通常做法是在一个学生的机器上安装多种课程软件,这会直接导致软件运行冲突,系统反应变慢。学生的课堂作业只会通过U盘保存,容易感染病毒,加大了对计算机实验室给管理的难度。
2.2基于云计算的虚拟计算机实验室构建
2.2.1物理资源层
物力资源层是指将物理机、存储器、通信线路等物理资源通过网络的连接以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包含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等。这些资源设备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高校的局域网提供,共同构成了“云设备”。
2.2.2虚拟资源池
虚拟资源池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将相同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物力资源向逻辑资源的转化,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维护管理方面的难度。
2.2.3云管理层
云管理层在功能上体现了云资源管理、云数据管理、云安全管理和用户管理。该管理方式主要针对增加、删除、修改和维护等虚拟资源的管理,从而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服务。同时云管理服务强调了管理的安全性,充分保护了网络用户的利益。
2.2.4云客户端
云客户端主要是通过应用技术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配置,为用户和云计算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接口规范。在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中,云客户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方便准确地使用到云中的资源。其最大优势是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不高,节约了高校建设的成本,而让云客户端的应用更加普及。
3结论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率,减轻了对计算机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同时帮助高校解决了建设计算机实验室中资金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由此可见基于云计算的虚拟计算机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今后的教学发展中,可以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中,进一步拓展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 袁芬.基于云计算的虚拟计算机实验室构建与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4,(03):64-66.
[2] 黄晨晖,林泳琴.基于云计算的虚拟计算机实验室的研究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178-181.
[3] 张碧霞,邬家炜.云环境下的虚拟计算机实验室——基于本体的资源配置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03):131-135.
6.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六
关键词:大数据;云存储;教育资源中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27-03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资源中心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快速增长,如果无法实现共享和利用,不但会使优秀的教学资源丧失价值,也会对数据的存储造成重复性浪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此构建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实现其集中和共享,让用户便利的获得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利用云存储,这种新的存储技术,对高校的资源进行统一存储,统一管理,构建高校的资源中心,在为用户提供大容量、高可靠性的网络存储同时,建立优质的资源中心,实现教学资源的沉淀与共享,提高高校的信息化水平。
二、高校教育资源中心的现状
1.资源分散缺乏统一管理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校建立了不少的教育资源库,比如精品课程平台、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等等,这些资源库或者平台建设和开发,使得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和利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带来的一些弊端,由于高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统一管理,这些资源库都是各自为政,之间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仍属于资源分散存放,没有统一的教育资源中心,无法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为了进一步发挥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利用云存储技术实现高校教育资源中心的统一建设,使得广大师生可以跨平台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2.资源的使用不便利
当前高校教学资源的使用,一般采用师生登陆平台对所需要的资源在线浏览或者下载后存储至本地电脑、或转移至闪存盘等存储设置,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受制于终端和网络环境,无法满足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使用,不便于师生之间数据传输、共享和交流。
特别是目前高校师生使用的终端类型多样(手机、Pad、笔记本、台式机),不同终端之前无法实现统一的访问,如通过笔记本记录的笔记资源,无法通过手机访问等等。因此高校构建统一的云存储教育资源中心,实现资料的随时、随地、任何设备访问以及数据的共享传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3.资源的存储安全性不高
当前高校的数据资源一般是通过服务器或者存储进行存放,占用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这些服务器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将会产生宕机、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等问题,存储的资源安全性很难保障。而这些各自建立的平台服务器,重复建设,造成了存储空间的浪费。如何有效地减少教育资源的硬件投入,保障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构建教育资源中心的首要问题,通过利用云存储技术强大的多副本冗余存储、集群负载均衡、服务高可用、元数据备份等技术,不仅提升资源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而且使得数据灾难恢复变得简单,大大加强了资源中心的安全性。
三、基于云存储的高校教育资源中心构建
1.云存储技术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目前云存储由四层结构模型组成,分别是存储层,它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可以是FC、NAS、iSCSI等存储设备。基础管理层,它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下来是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最后是访问层,任何一个授权用户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登陆云存储系统,享受存储服务。云存储技术可以看成所有存储技术的综合和集成,其中虚拟化、数据压缩、重复数据删除、安全、基于策略的管理等都是云存储具备的能力。
2.基于云存储的高校教育资源中心的框架设计
针对目前高校资源中心的问题,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自建学校教学资源中心,通过给用户提供大容量、高可靠性的网络存储,收集校园优秀的资源,实现教学经验的沉淀和共享。而通过打造基于云存储的高校资源中心,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和共享,并提供网盘服务,笔者认为是针对目前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新思路。
通过分析目前各种资源应用平台的特点,结合云存储技术,构建面向服务的层次化体系结构的高校资源中心。实现学校资源的集中管理,学生和老师的数据共享和传输,不同终端的统一访问、提供标准的API接口集成为校内邮件、视频录播、虚拟计算、一卡通等系统提供应用支撑。实现数据的负载均衡、容灾备份、安全可靠。图1是笔者设计的基于云存储的高校教育资源中心框架图。
最底层为云存储,该层是对现有的存储服务器及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梳理,将不同品牌、类型、配置的服务器、存储资源整合为统一的数据存储空间,实现在它之上的云计算、负载均衡、高可用性、动态扩展等功能。
云平台,是指云存储平台,在云存储的基础上,实现节点管理、访问调度、副本控制、数据存储、数据权限、数据访问等功能。其中对云存储节点的策略调整和配置,实现数据副本功能,当部分存储节点出现故障时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数据节点的动态升级和调整,使系统在不间断服务的情况下进行容量调整;通过策略保证系统读写访问性能和数据可靠性。
云应用层,是基于云存储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包括用户管理、个人资源、公共资源、资源管理、组织管理、即时通讯、日志管理、日志访问、资源评价等。根据高校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特点,除了给用户提供个人空间的数据存储,还可以提供公共资源数据存储模式,让有共同数据需求和兴趣爱好的人能够建立关于资源共享、学科建设、科学试验、社团组织等公共空间,让用户既是数据的贡献者,也是数据的使用者。用户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数据共享;同时用户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资源数据进行检索和评价,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共评,真正达到数据价值的深度应用和挖掘。另外,通过开放API接口,实现与第三方资源的整合,通过同步集中更多的资源以实现资源的融合。endprint
在云访问层,为用户提供多种访问方式,校园用户以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手机、网页访问实现平台访问的入口,通过用户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单点登录。
3.基于云存储的高校教育资源中心构建的应用研究
目前,高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比较分散,普遍存在优质教师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不同终端间无法实现资料的统一访问、师生资源共享传输不便等问题。①教师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老师、学生、行政办公人员以及各个部门产生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资源分散存放,查找不便,容易丢失,不能满足数据资源统一访问共享、权限协作等方面的需求,并缺少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②不同终端间无法实现资料的统一访问,如通过笔记本电脑访问外地旅游拍摄的手机照片、工作电脑访问在外学习时Pad记录的笔记、多媒体教室的电脑访问工作电脑的课件。而目前的资源库针对移动需求难以满足。③资源共享传输不便,教师之间的数据共享、师生之间的数据交流共享,往往使用移动存储设备,这个仅适于存储个人数据而共享非常困难,另外又不适合传输大文件。
按照基于云存储的高校教育资源中心框架设计,以教育资源中心建设需求为目标,进行基于云存储的教育资源中心应用研究,根据目前学校数据资源建设及使用特点,主要提供三种数据的应用方式,分别是:个人云盘、社区空间、资源中心。
(1)个人云盘
个人云盘存放个人的私密数据,除了用户给予授权,任何人都无法看到这些数据,包括系统管理员也没有该权限。教师可以用云端的“个人云盘”来存储自己的实验数据、各种资料、教学材料课件和研究素材等,一般教室都配有电脑和网络,教师上课时就无须用移动存储设备来使用数据了。电脑里的重要资料、手机或Pad里的照片上传云端的“个人文档”,做数据备份。可以通过授权,将个人的文件共享给其他人,随时把资料共享给授课班级学生或者教研室老师。可以通过全文检索、快速定位等功能随时访问平台中有权限查看以及他人设置共享发现的文档资料。比如说教研资料、课件等。
(2)社区空间
平台除了给用户提供个人空间的数据存储,还提供社区空间数据存储模式,让有共同数据需求和兴趣爱好的人能够建立关于课件资源、学科建设、科学试验、行政办公、社团协会等社区空间,让每个人即是数据的贡献者,也是数据的使用者。用户可以申请创建社区,经过审批后,可以邀请或审批其他用户加入,审核通过后的用户就可以在本社区内存储数据。用户可以在社区空间交流互动、数据共享;同时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数据进行标注和评论,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共评,真正达到数据价值的深度应用和挖掘。
(3)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是存放优质数据资源的公共空间,一部分为系统管理员所创建,存放学校里已经存在的优质数据资源。一部分为共享出来的资源中经过审核且具价值的数据资源。另外对学校已建资源库资源进行整合,如精品课程、教研资源、学科资源。开放API接口对接这些应用,将资源自动同步导入到系统管理员创建的指定资源库。
四、结论和展望
云存储的出现打破了以前高校教育资源的“信息孤岛”现象,将学校各个分散的教育资源集中管理,使得各种教育资源可以集中充分的利用,而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真正实现互动,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作为学校统一的教育资源中心,在构建基于云存储的教育资源平台上,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如建设方案构成复杂,多厂家协同障碍大,且难以进行整体规划。平台建设涉及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等)、教育资源中心平台建设和整合、终端(云终端、PC、PAD)等一系列产品。另外,在如何保证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的有效审核发布,以及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分享中的信息安全问题,都有待下一步的研究。但笔者相信随着云存储技术和应用模式的日趋成熟,基于云存储构建高校教育资源中心将是下一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云存储[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44736.htm?fr=aladdin.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htm.
[3]高宏卿,汪浩.基于云存储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3).
[4]熊聪聪,肖桐.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资源整合系统方案[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1,21(3).
[5]杨娟,韩锡斌,何良春.构建大学网络教学资源中心[J].中国远程教育,2005(12).
[6]刘中宇,刘海良.基于大数据的云教学环境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
7.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七
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为GIS提供了一种崭新而又非常有效的地理信息载体,尤其是“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GIS技术的广泛关注,这就使得Internet环境下资源共享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成为实现“数字地球”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本文将探讨基于云计算模式下的Web GIS系统分析及构建。
1 云计算的定义和特点
云计算的最终目标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公共设施(utility)提供给广大用户,使人们能够像使用水、电、煤气和电话那样使用计算资源。在过去的数年间,人们所提出的计算范型(paradigm)包括网格(grid)计算、服务(service)计算、对等(P2P)计算等。在云计算中,都能看到这些技术的影子。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云”就是计算机集群(cluster),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Sun公司的口号是“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一口号很好地描述了云计算的工作方式。云计算是一种共享IT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起来提供IT服务,通过安全和可扩展的方式让计算资源可以像虚拟资源一样被访问和共享(如图1)。云计算平台可按需进行动态的供给(provision)、配置(configuration)、重新配置(reconfigure)以及取消服务(deprovision)等。在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或者虚拟的服务器。
云计算的关键是云架构:一个大规模的、由服务器甚至是个人计算机构成的网络,这些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在网格环境中互联在一起进行并行运行。用户通过界面选择一个任务或服务,其请求被发送给系统管理,找出正确的资源并调用合适的系统服务,加载相应的Web应用程序,创建或打开所要求的文件。Web应用启动之后,系统的监测和计量功能跟踪云的使用,确保资源分配和归属于合适的用户。
云计算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存储数据。利用云存储,数据被存放到多个第三方的服务器上,数据存储时,用户看到的是一个虚拟服务器,但在现实中,那个地方并不存在,而是使用一个假名,用来指示云中划分出来的虚拟空间。另外,通过云计算提供的任何基于Web的应用或服务都称为云服务,利用云服务,应用程序本身就处在云中。
1.2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实现了从计算机到使用者,从应用到任务,从孤立的数据到可以随处访问、可以与任何人共享的数据的转变。使用者可以不再从事数据管理的任务,甚至无须记住数据的位置。从以上角度归纳起来,云计算有以下几个关键特点:
(1)云计算是以用户为中心的;
(2)云计算是以任务为中心的;
(3)云计算的强大运算能力;
(4)云计算的易于访问性;
(5)云计算的智能性;
(6)云计算的自编程性。
2 Web GIS系统简介
Web 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基于Internet平台、客户端应用软件采用WWW协议运行在网络上的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扩展和完善GIS的一项新技术,其核心是在GIS中嵌入HTTP和TCP/IP标准的应用体系,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空间信息管理等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由于Web GIS系统充分利用了分布式体系结构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的技术特点,因而客户端具有获得各种空间信息和应用的功能,在服务器端系统向客户端提供信息或系统服务。对于GIS应用来说,用户要求在互联网上不仅能够浏览文字信息,而且需要浏览大量的动态交互图形信息,并且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静态页面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采取双向交互式方法的动态页面来实现,即根据用户的指定从数据库里面查寻数据生成页面,分发给用户(如图2)。Web GIS一般由四部分组成:Web GIS浏览器(Browser),可以通过Web服务器连通到任何地点的另一个数据服务器上,读取各种地理信息;Web GIS信息代理(Information Agent),是空间信息网络化的关键部门,提供直接访问数据库的功能;Web GIS服务器,能解释中间代理请求及操作数据库服务器和实现浏览器与服务器的动态交互;Web GIS编辑器(Editor),具有可视化、多窗口的功能,能建立GIS对象、模型和进行空间数据的编辑及显示。
Web GIS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分布式服务体系结构;
(2)发布速度快、范围广,维护方便;
(3)数据来源丰富、分布存储;
(4)用户界面友好、建设投资少;
(5)系统安全性强、协同性好。
3 基于云计算的Web GIS系统构建
Web GIS系统开发最初采用通用网关接口技术,以及相继发展起来的IDC、ASP、ISAPI、NSAPI等技术方法,后来又产生了被称为“插件”(Plug-in)的应用技术。目前采用比较流行的技术,一是Java语言,包括Java小程序Applet和Java虚拟机(VRM)等;二是采用Active X控件及COM组建对象模型等网络开发技术。目前采用的技术方法实现的Web GIS系统平台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归纳起来,无论是云计算还是目前Web GIS的发展,相同之处与关键点都是要把相关的操作、软件、硬件、服务、数据维护、信息获取等从个体PC迁移到网络,两者均是由多主机、多数据库与多台终端,通过Internet/Intranet连接而组成的,在线的空间数据仓库、库目录为Web用户提供在线数据服务,使任何地方的任何Internet用户都可获得感兴趣的地理信息和使用GIS空间分析功能,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对GIS数据的使用需求,让这一切都能够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进行。构建的系统模型如图3所示。
3.1 Web GIS系统的层次结构
基于云架构的Web GIS系统采用浏览器技术,采用三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优点在于减少业务逻辑实现中出现的困难,客户端仅仅实现用户的界面、基本的数据完整性的验证等,而真正的数据、逻辑思想都存放在服务器端,从而使得企业逻辑体现得更独立,业务的变更对客户端的影响也会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客户端真正形成“瘦客户”。多层结构可以划分为浏览器层、Web服务器层、应用服务器(统计、查询逻辑对象)层、数据库服务器层。
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局域网或拨号方式连接到Web服务器,以使用J2EE平台为例,使用浏览器调用Web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或JSP脚本文件,Web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或HTML脚本文件再调用应用服务器内SERVLERT,EJB,Web Service对象(封装了查询逻辑),该对象负责连接主机数据库,保证系统高效运行。
在三层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上架构的应用系统不但具备了大型机系统稳定、安全和处理能力高等特性,同时拥有开放式系统成本低、跨平台、可扩展性强、开发周期短等优点。而交易中间件作为构造三层结构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提供两个主要功能:负责客户机和服务器间的联接和通讯;提供一个三层结构的应用开发和运行平台。
目前有多种的平台以及产品支持多层体系结构,其中主流的开发平台有两种:基于Java的J2EE技术以及基于微软产品的.NET技术。
3.2 Web GIS应用体系结构设计
3.2.1 用户层
(1)个性化:按照不同层次的用户的需求可以进行定制用户常用的功能界面;
(2)统一的信息门户:采用Web浏览器作为系统的统一入口,采用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作为统一的信息门户,易于使用、易于管理、易于维护、易于扩充;
(3)实时消息:系统提供及时的消息传递功能,对于例如区域性的天气预报、地震洪水灾害等重要事件可以进行及时的提醒功能;
(4)扩展功能:采用B/S体系,同时结合C/S体系的优点,可提供灵活的数据统计、空间分析、与其它系统集成等扩展功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3.2.2 应用层
(1)协同工作:通过同步(实时通讯)或者异步(电子邮件)的方式,实现多个地址、多个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及交流;
(2)辅助决策支持:在细节数据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数据运作的模型,由计算机生成辅助决策的统计报表、分析结果、监控数据、预测等,为决策层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大量杂乱无章的数据。
3.2.3 数据层
(1)地图数据中心:以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为主的、以地图数据服务器为载体的工作流控制中心;
(2)信息中心:包括基础地理数据、业务空间数据、元数据目录数据、地理实体编码数据及三维景观数据;
(3)属性数据中心:以关系型数据库为载体的生产数据中心。
3.3 应用服务器集群
采用三层结构的应用模型,为用分布式环境处理关键性业务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解决方案。中间件应用设计应该是从异构的计算资源中创建一个“虚拟主机”,在分布式应用系统环境下提供可管理的相互关联的资源。
中间件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框架去帮助用户建立、运行和管理一个三层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应用,而不需要从零做起,大大缩短了应用开发的时间,提高了应用开发的成功率。
复杂的业务系统能够支持的并发用户数往往非常有限,有时仅仅几十个并发用户就可以让CPU达到极限,中间件可以使云计算拥有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化能力,将有限的硬件资源优化到极限,同时,中间件让云计算具有强大的动态负载均衡能力,平时可以分配普通的资源,当并发用户猛增时,云计算可以动态分配更多的资源和带宽以进行负载均衡,一切处理均自动完成,从而使得Saa S软件有效的在不同的负荷下工作。
在三层结构的应用模式中,表示逻辑层和资源管理器作为应用界面和数据的管理者,在传统的二层模式中已有相关的标准和稳定的实现,而作为三层结构核心的中间层,由于其担负“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实际的应用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间件在对事务完整性的保证、对大规模并发处理的响应、对异构系统互联的透明支持,以及对应用数据的安全性保护等方面的表现将成为应用系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GIS服务器软件可以使用现阶段较为成熟的ESRI公司的Arc GIS Server。Arc GIS Server是一个用于构建集中管理、支持多用户的企业级GIS应用平台。Arc GIS Server在请求式架构中是可行的候选者,缓冲地图碎片可以上传给像亚马逊简单存储服务(S3)之类的云计算销售商,以此在云中形成数据中心。Arc GIS Server可以完成空间数据管理、二维三维地图可视化,数据编辑、空间分析等即拿即用的应用和类型丰富的服务。作为集成云,Arc GIS在线内容共享程序使得用户和组织机构能提供地理数据内容。另外,地理信息共享和地图发布则可以通过Arc IMS完成如图4。
4 结语
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趋势正迅速兴起,几乎在提供或者消耗软件、硬件以及基础设施的每个产业中都能得以应用。在未来的Web GIS产品平台解决方案中,基于云架构的Web GIS系统能够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云服务和部署模型所提供的技术和体系结构是研究和发展的关键领域。同时,云计算使得Web GIS组织机构变得更加具有成本效益,更多产且更灵活,从而能快速的提供新功能。
虽然云计算有许多优点,但了解它的风险以及在云体系中工作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和隐私是IT专业人士作为供应商、经纪人或者用户考虑转移到云环境时最关心的两大问题,尤其是GIS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基础地理信息通常是保密级别的,由于数据不是放置在本地,而是放置在服务商的云计算机上,数据泄密就有可能发生。一旦泄密,数据拥有者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信任危机。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Web GIS实现方法的局限性的分析研究,在基于云计算的框架下探讨了Web GIS系统的分析与构建,但是如果要搭建较为实用与完善的Web GIS系统,还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系统的应用需求和开发环节。云计算结合Web GIS开拓了地理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领域,为GIS信息的高度社会化共享提供了可能,为GIS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摘要: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趋势正迅速兴起,云架构和云服务所提供的技术和体系结构是当今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发展的关键领域。本文利用云计算和WebGIS均是基于网络化应用的相同之处,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构建WebGIS系统的观点,阐述了基于云计算的WebGIS系统层级结构和应用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实现对海量空间数据存储、进行各种空间信息检索和空间分析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云计算,WebGIS,三层结构,分布式
参考文献
[1]刘南,刘仁义.WebGIS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Michael Miller.云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陈旭东,刘迪仁.JSP 2.0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赵玉国.基于云计算的WEBGIS系统构架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八
关键词:云计算,混合学习
一、云计算支持下的混合学习
1. 混合学习的优势
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普遍认为是将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进行整合, 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国内外学者对于混合学习也有不同的看法:Driscoll认为混合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的技术 ( 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 ) 的结合 ( 或者混合 ) , 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 ( 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 和教学技术 ( 或者非教学技术 ) 的结合”;何克抗教授则认为混合学习,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 的优势结合起来 ;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台湾有工程学者认为 :“混合学习就是老师或开课单位在课程中视教学需要, 而机动选用实体教室、同步模式或非同步模式来进行教学的。”[1]
当前信息技术迈向了云计算时代, 珠海市第四中学开展了构建云计算环境下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实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云计算支持下基于富媒体的混合学习 ,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落实课前预习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及时反馈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
2. 云环境下的技术支持
为了实施云计算环境下的混合学习, 珠海市第四中学加入了“粤教云”项目学校, 参与这个项目为学校开展混合学习提供了软硬件的平台支持。支持学校本次教学实验的硬件平台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光纤网络、5G无线网络、云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式大屏幕一体机、学生端一体电脑、学生端和教师端平板电脑、嵌入式录播系统和无线扩音系统。软件平台主要包括交互式电子教材、微课网络平台、For Class软件平台、网上互动系统和考试分析平台等。
二、三类课堂教学的构建
混合学习主要依托“云计算”环境下以交互式电子教材、微视频、人机互动学习软件为基础开展三类课堂, 分别是以数字教材为基础的资源课、以微型课为基础的“多元课”和以人机互动学习软件为基础的人机互动课。
1. 基于交互式电子教材的“资源课”
所谓教学资源, 是指第三方机构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开发的电子教材或教辅资料。目前我国的电子教材或教辅资料, 其特点是文科内容比较丰富。原因是文科的学习内容设计感官交互比较多, 主要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学习任务, 而信息技术正好有这方面强大的功能, 信息技术可以将图、文、声、像和动漫有效的整合在一起, 通过反复训练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学资源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文科教学上非常有效, 收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 以多元角度微课为背景的“多元课”
教学资源有很多优势, 但也有局限性, 目前大部分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固定, 教学内容、知识的难易度不能任意调节, 思考问题的角度太单一。而有些学科的特点恰好是, 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是多角度的, 如政治、地理, 这就给不同层面的学习者带来困难。笔者需要一种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选择了以多元角度微课为背景的“多元课”。多元课指的是, 教师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基础, 把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块, 然后把小块知识制作成微课, 或设计多角度微课来支持知识点, 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选择学习重点。
3. 以技术辅导的“人机互动课”
在各种教学形式中, 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对一”的授课, 目前教学班额虽然向小班制努力, 但平均每位教师至少负责四十多个学生, 难以实现“一对一”教学。而学生思维培养特别是理科思维 (逻辑思维) 是在反复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训练中才能够构建起来的。“一对一”教学辅导下学生思维建构是中学教育的一个瓶颈, 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动漫、模拟实验等引入, 缓解了这个瓶颈, 但在如何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上没有太大突破。理科教师都有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用信息技术?为什么学生要人手一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 特别是理科教学中如何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事实上, 信息技术要在思维建构上发挥作用, 就要深入探讨人机互动, 其核心是学科知识模型的重新设计和人的参与。课程需要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思路,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既能反复强化知识的逻辑思路训练, 又是学生自己操作发现、归纳知识思维规律的课件。这样才能将“代替教师个别辅导”的理念渗透教学过程中去, 经过反复长期的训练达到建立逻辑思维的目的,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这是笔者选择“人机互动课”的目的。
二、教学实践
1. 资源课
资源课主要是利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数字教材来开展实验。数字教材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 素材种类丰富, 互动形式多样。学校首先针对教师组织数字教材使用方法的培训, 让教师能够合适、熟练利用数字教材开展教学。资源课的教学设计也与常规课程不同, 数字教材中不同的资源应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资源的运用形式和实验对象各有针对性:有些资源就适合在学生预习时使用, 而有些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则效果更佳;有些资源是设计给学生使用的, 而有些资源则是针对教师的。以上这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要明确。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数字教材预习, 上课时师生可以充分使用数字教材的各种资源, 课后还可以进行复习和评测。整个过程基于“云计算”环境和各种终端设备, 混合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 微课“多元课”
微课的“多元课”主要是基于微课程和微课网络平台来开展实验的。将微课应用于混合学习也是现在较为常见的做法。但是多元课往往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微课的设计制作。学校首先要组织教师培训。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 并不断提升教师微课设计的理念和高度, 通过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设计、制作、应用和评比, 精选优质微课资源, 开展多元课实验。微课程往往包括多个微视频、教学设计、预习检测、配套练习等资源, 并将资源发布到网络微课平台上, 布置好预习任务。教师课前要检查微课平台上反馈的各种学生预习情况的数据, 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 师生都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讲解、点评、质疑和答疑。课后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复习和评测。而整个过程都充分利用了多元资源和软、硬件平台和云计算产生的过程性数据, 这些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人机互动课
人机互动课主要是基于人机互动教学软件开展实验, 充分的人机互动才能更加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我校与企业合作, 设计和研发了部分人机互动教学软件。以数学科为例, 研发的软件引入了动漫、模拟实验和小游戏等元素。该软件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可以在PC、一体机、学生智能终端 (平板电脑或手机) 中使用。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流畅地完成移项、改变正负号等演算过程性操作。在小游戏环节中, 学生还可以修改系数和常数等改变题目, 进行重复练习。程序会即时反馈学生操作的结果, 正确则有奖励, 错误则需重来。实现了人和电脑的充分互动, 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反复训练构建学生的逻辑思维。因为整个过程都是在云计算环境中进行, 所以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都得以完整保留, 为基于学生学习数据开展学习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半年多的实验, 学校开展基于云计算机环境下的混合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也存在问题, 如人机互动课的软件开发对学校来讲难度较大, 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等。
参考文献
9.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九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云计算;平台;研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29-02
一直以来,云计算的概念都是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许多大型的IT公司,包括IBM和Google等等,都为云计算提供相关的服务,并搭建了自己的平台,无论是从灵活性效率还是价格方面,云计算都以其特有的优势,引起了各大中小型企业的关注。在教育领域,很多教育机构也都非常认可云计算的潜在价值。很多世界有名的高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国内的清华大学等,也都纷纷加入云计算计划的推广中。云计算的出现,能够提供一个灵活、开放和统一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本文通过对云计算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随着目前国家职业教育战略目标的实施,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财政,逐渐加大了对地方教育的投入。但我国职业教育仍旧存在着不平衡的发展,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各地不断的重复建设和投入,不能充分的利用和共享教育资源,使高职技术院校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而云计算的日益成熟,将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云计算
1、云计算的定义
关于云计算,有着比较多的定义,而最概括性的定义是指它是一种虚拟的计算资源,集中了互联网上的自我管理和维护,作为一个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软件的网络交付使用和自动管理,借助于SaaS、PaaS和IaaS等模式,实现对终端用户的服务。其宗旨是使用户终端的负担进一步减轻,同时使云处理的能力不段提升,最终简化用户端,实现输入输出设备的单纯化,发挥云的的计算处理能力。
2、云计算特点
(1)全部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在云中的都是以共享的分布式存在。例如一些通用软件,和存储器及运算器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等,都可以打包为用户提供。(2)配置和扩展都都可以动态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一旦用户需要,可以及时利用,不需要时候,可及时收回,同时还可根据需要随时对模块进行删除和添加。(3)对云端的管理,用户可不必进行参与,对文件的存储和服务器的运行状况,都不必关心。(4)按使用计费,按需使用资源,这样为用户节省了开支。
3、云提供的服务类型
依据服务类型划分,云架构是由三个层次组成:为用户提供最底层服务的叫基础设施云,这是一种对硬件资源直接进行操作,为用户提供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服务接口;为用户提供托管平台的叫平台云,在用户遵守平台存储、编程规则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托管服务;为用户提供应用和使用功能的叫应用云,它应用的灵活性较差,只能针对某项特定功能和浏览器。
二、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平台的现状
1、不均匀的教育教学资源分布
尽管目前国家逐年加大了教育投入,但仍旧大量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很大,教育资源即便是在发达地区,也仅仅是在少数学校中,这样既浪费了资源,也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进程。
2、分类混乱、资源堆积
很多高职学校仍旧采取传统而又简单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没有根据网络教学和学科特点进行建设、设计和规划。
3、在资源管理上轻软件、重硬件投入
一些学校在资金投入上都花费在设备、机器和基础设施上,但往往对培养管理人员,资源管理和管理软件上,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管理上的落后,使设备和设施的功能没有有效发挥出来,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没有使网络效益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4、对初次建设重视,而轻视资源整合和二次开发
一些地方财政和学校,往往比较重视初次建设的实施、审批、论证和立项工作,却往往不重视二次开发,使设备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5、没有完善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对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衡量的重要的标尺就是良好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对自身的管理进行完善。但当前很多教育资源平台却没有建立完善的反馈和评价机制,没有规范的反馈程序和全面的反馈内容。这样既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同时也使教学质量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因此为了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使政府的财政投入降低,整合教学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三、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架构
当前职业教育主要问题,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在教育资源平台上,提出基于云计算的初步构想,使终端设备的需求被最小化。在云中,能够获得各种学习课件、课堂教学、辅助材料等,就连实验室和个人电脑都可在云中获得和存储。学生只需登录最简单的网络和终端,就可以方便的学习、存储和实验。
而由于规模和资源的限制,当前微软、谷歌等大公司,所实施和倡导云计算,多数是出于商业目的,在教育领域只有一些重点大学能够具有应用云计算的能力。所以若对云计算方案进行推行,不但操作简单、容易实施,而且短期成本和使用费用低。职业教育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仅仅依靠大公司的云设施根本就不切实际”1。因此必须要提高云计算的能力,让云平台涵盖全部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改造网络,改造和封装教育资源,建设应用计算的数据中心,在教育资源网上部署云,这是当下必须的选择。为了推动企业力敬育,在教育私有云的部署上,可通过校讯通平台,资金上借助中国移动的支撑。教育云的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1、Iaas基础架构
这是一种基础架构服务,为该层实施提供存储、计算和网络能力。利用云的基础架构,可在互联网上召开视频会议,建立交互式实验室,建设云储存的数据存储中心,进行科学计算,以满足各种教科研活动。
2、Paas平台服务
也是一站式服务,将环境开发和研发软件作为一种服务。为用户提供SaaS的模式。可通过云上的设备,研发人员和教师能够对自己的程序进行开发,借助于互联网,传给其他的用户、学生和教师。这个平台为广大师生和研发人员提供了发布软件和开发软件的权利,远程教育可通过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来完成吲。例如基于云储存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虚拟实验室,进行网络考试和精品课程在线学习等。
3、Saas软件服务
可将各种应用软件提供给广大用户,這种服务既经济又可靠。例如进行教学统计、信息发布、课件制作和电子备课等。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的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将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整合,具有极高的网络利用率,能实现教育的资源的共享和开放。规避高职院校中教育的资源的建设和规划的重复进行。在目前倡导低碳的背景下,这种云资源的开发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10.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十
1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1.1 需求划分
对于需求识别的任务主要是在对KANO问卷统计的基础上将个体需求细分为基本需求 (M) 、拓展需求 (O) 、潜在需求 (A) 和无关特性 (I) 四大类, 通过汇总并依据“大多数原则”得到不同的公众群体对基于云计算的区域信息平台各项服务的探测指标的态度并进行分类, 从而建立起KANO-SPD矩阵, 构造出实施个性化服务时的需求模板;接着对群体 (F) 的需求特征同样按照大多数原则确定需求类别, 得到公众 (Q) 整体的需求信息;最后, 按照不同公众群体所对应的需求特征进行汇总分析, 识别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公众群体的类型。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2 个体识别需求
首先通过“KANO问卷法”对个体需求进行识别。首先按照KANO模型的基本原理设计KANO问卷, 为了能够知道公众群体对一个指标的真实看法, 问卷对同一指标进行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调研, 通过公众对指标的不同看法对这些需求进行分类。正向问题主要是看公众对具有该指标时的态度;反向问题则是对不具有该指标时公众的态度。一般采用五个标准记性级别划分。
将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问题答案填入“KNAO问卷判定表”, 就可以得到对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探测指标的需求分类。KANO评价表是应用KANO问卷调查类型判定的核心标准, 是对KANO调查长期经验的总结。
1.3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整体需求
根据上节中对群体需求识别的方法, 分别对PCL, PCC, PI, PGM, PGF, PS, PZ进行识别需求, 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KANO-SPD矩阵。
在基于云计算的区域信息平台服务公众需求调研阶段需要根据调研的目的对公众进行细分, 把公众划分为“区域内企业 (PC) ”、“公众 (PI) ”、“政府部门 (PG) ”、“物流园区 (PZ) ”和“服务机构 (PS) ”五类, 并按照各自的不同特征设定一定的指标进行细分。为了在构建平台的实践中按照公众群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设定, 因此, 在需求调研结束以后, 有必要根据需求特征的不同对公众群体进行重新划分。根据上述思想,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所对应的公众群体可以划分为四类, 这里称为“基本用户”、“拓展用户”、“潜在用户”和“无关群体”四类。
我们可以发现“基本用户”为PCL、PCC和PZ, 即地域内企业和物流园区。他们是基于云计算的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的服务对象, 应该对该群体保持密切的联系, 随时关注该群体的服务需求, 尽最大的可能予以满足。而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公众都属于“无关用户”, “无关群体”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对电子化的公共服务没有兴趣, 平台应该主要通过提高平台上对于用户的服务质量。
2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绩效评价指标建立
2.1 基于政府视角的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政府部门对于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公共平台来说, 是主要的搭建主体和实现平台社会效益的主要推动者。从政府角度来说, 平台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及评价平台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大小, 从而调整平台的公益性方法和策略。因此, 对于政府来说, 其评价指标应集中在体现用户的意志、反映用户的需求方面。通过对用户的评价, 政府可以通过关注用户的反应, 以便产生更好地社会公共服务策略。本文从可靠性、柔性、反应速度和营销能力等因素出发, 设计具体的指标和计算公式。
(1) 可靠性:可靠性指的是平台形成的供应链中的协调程度, 绩效主要包括信息发布准时性, 信息发布正确率, 用户抱怨率和抱怨处理时间。
(2) 反应速度:反应速度指的是通过企业发布需求信息开始至整个流通过程结束的时间, 其绩效指标包括信息匹配周期和订单完成周期两个。
信息匹配周期:反应的是用户从信息发布到信息查询匹配的总体反应时间。其中包括信息发布、信息搜索、信息咨询和信息的匹配的时间等等。
订单完成周期:反应通过平台对于订单整个流转时间的总体反应时间。其中包括收到订单、从生产到配送、从配送到产品到达客户手中的时间等等。
(3) 公益能力:公益能力是指政府搭建的平台为企业提供的交换服务能力, 该能力不是以“交易”为目的, 而是已“交换”为目的。其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免费获取率和应用免费获取率。
信息免费获取率:指平台中用户免费获取的信息与总信息之间的比率, 反映了平台的信息获得公益程度。计算公式为:
信息免费获取率=免费信息数/信息总数*100% (式1-10)
应用免费获取率:指平台的应用托管平台中政府提供的免费软件数量与平台中软件总数量之比, 反映了平台的软件获取公益性。计算公式为:
应用免费获取率=免费应用数/应用总数量*100% (式1-11)
2.2 基于基本用户视角的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用户主要是物流园区, 区域企业 (包括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 。对于用户而言,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平台。
信息共享程度:主要是指企业间信息传递的能力, 其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失真率和共享数据比率。
3 社会增值服务运作模式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成功构建, 强化了“信息流”的循环功能,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该平台收集这些信息, 并进行分析, 并能够对平台中进行的信息查询等社会活动进行监督与制约。由于通过物流平台注册用户的自由性, 任何企业或个人在通过认证后, 都可以进行基于物流的信息查询, 从而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纳入到了整体社会的信息服务中。
4 结论
综上所述,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可以作为整个社会信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信息获取平台。在该平台中, 地域内企业、个人用户 (顾客) 和政府职能部门是信息的输入者, 政府管理部门则是信息的分析者与监督者, 信息需求机构进行相关信息查询时, 必须进行身份验证, 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之下才能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 从而保证了平台信息的安全性及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孙世强, 刘甲学.“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现代情报, 2011, 5.
[2]谭狄溪, 政府主导下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规划设计与技术实现[J].交通企业管理, 2011, (9) .
[3]佟维祺, 卢志斌.城市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1, (1) :38-40.
[4]王德政, 申山宏, 周宁宁.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储存[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 4.
11.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篇十一
【关键词】云计算;地质资料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94-01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浪潮的标志性产物对互联网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它作为新型服务计算模型,因具有利用最小化的客户端实现复杂高效的数据处理、存储、共享的特点,为解决我国形成的海量地质资料信鼠,但地质资料管理中却长期存在资料信息分散、服务渠道不畅的问题,更好地实现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新视角。
1、云计算原理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并不需要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面。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机构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转,保证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供用户使用。无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用户都可以任意连接到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而不用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同时,许多复杂的功能都将转移到终端背后的网络上去完成,用户终端的功能将被大大简化。
2、云计算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中的优势
2.1 满足地质资料信息海量存储的需要。由云计算发展起来的云存储是指在云计算的后台,由数千万台甚至更多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群所拥有的无限量的存储空间和超强的计算能力,通过删除重复数据、压缩其他形式的数据、备份、归档和减少主存储上现有数据的总容量、优化存储数据等方式,允许用户异地备份或归档数据,分散实地存储的成本,节省存储空间。
2.2 保障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存在“云”中的数据,被复制到多台物理机器上存储,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不受意外删除或硬件崩溃的困扰。即使一台或多台机器进入脱机状态,“云”也能够继续正常运行。在数据集中存储模式下,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分配资源、控制安全,以及可靠的安全实时监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用户共享数据的安全。此外,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设备出现并不断更新换代,不同设备间常常需要进行信息的读取、转换、迁移,由此导致的信息转换错误及信息丢失。利用云计算将数据或信息保存在“云”的后台数据库中,解决信息来源不同但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格式转化的问题,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按需访问和使用信息,而且在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下,只有对数据拥有访问权限的人,才可以使用或与他人共享信息。同时云计算后台通过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向用户端及时提供最新病毒和木马的信息和安全免费的病毒库升级,防止病毒和木马对用户电脑的入侵。
2.3 实现用户为先的目的。许多地质资料信息因为地理或部门之间的差别难以实现合理共享。云计算通过技术手段使得用户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便捷安全地获得“云”中相关的地质资料信息。个人或单位脱离了只是从计算机上或某个指定的地质资料馆获取地质资料信息的限制,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等获得所需信息。从用户的角度而言,规范统一的入口界面,便捷简单的指令且速度快,对于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共享具有明显的优势。
3、“云地质资料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构架
云计算的核心价值在于:可将虚拟化、自动化、Web2.0等多种技术集成起来,帮助地质资料利用者更高效地管理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环境,并利用现有的平台把应用技术快捷转变成服务迁移到云端(计算机集群)上,提高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可以从数字地质资料馆与用户这两个角度构架云地质资料馆建设模式。
3.1 从数字地质资料馆建设的角度。各地质资料馆可将数字资源通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置于云中心,由地质资料馆管理人员对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各地质资料馆通过“云”紧密联系起来,软件发行商通过不断研发、升级组件从而促进实现便捷优质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共享。用户可随时访问云中心查找所需信息,无需跨库和进入实体地质资料馆中进行检索、借阅。“云地质资料馆”是基于Web提供服务,因此,绝大部分地质资料馆不需要再购买软硬件、服务器,也不需要定期对软硬件进行升级和聘请专业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可直接通过数据中心实现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也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3.2 从用户访问数字地质资料馆的角度。以往地质资料馆网络建设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分布式存储,分布式服务”,用户需要进入不同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数据库中查找所需信息。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地质资料馆中,用户只需通过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进入到服务端口,便可浏览统一界面,自主操作。用户经过身份认证后即可访问“云地质资料馆”。针对用户检索的要求,资源管理平台依据用户的需求将相关检索信息快捷地提供给用户。用户即可“一站式”地从各地质资料馆,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取所需信息。商务处理平台进行处理、计算,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计算相应费用。作为资源拥有者的地质资料馆,则可以专心进行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建设。
4、云地质资料馆的实现方式
4.1 地质资料馆云存储。运用“云计算”服务技术后,各地质资料馆只需将本馆内的数字资源交给云服务提供商,与提供商签署信息安全协议,即可完成地质资料信息存储。各地质资料馆将符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地质资料数据放置于公有云中,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地质资料查找、利用等服务。而对于那些不便于公开的地质资料信息,则置于拥有基础架构自主权的各地质资料馆私有云中,通过账户身份登录认证才能查询,通过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有效地保护信息安全。
4.2 地质资料馆基础设施服务云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即指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的数据中心,将分布在大量计算机和存储设备上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以服务方式按需提供给网络用户。各地质资料馆运用网络服务媒介搭建的平台,将各地质资料馆的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有机整合,统一存储于虚拟的资源池中,各地质资料馆这种共同使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方式,有效地降低应用程序的工作负荷量。地质资料馆基础设施服务云平台的实现,将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思路由对实体基础设施的投入切换到虚拟设施中,作为服务便捷地提供给用户。
4.3 地质资料馆馆际云服务。将地质资料馆信息资源置于云中心,极大方便了用户利用云计算技术检索云地质资料馆“虚拟资源池”。此外,地质资料馆馆际互通和交流,将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不再单一地存储于本馆中,馆际之间共同打造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池,可以有效预防地震、火灾等不可抗事件或因素对地质资料的安全隐患,云地质资料馆的实现则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异地备份”。虚拟机要进行修补的时候,管理员只需创建虚拟机映像,将原来的数据逐一快速地备份到这一映像中,可以有效保证地质资料信息安全。
5、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云计算理念被广泛接受,云计算技术必将成为最为重要的信息技术,云计算平台将成为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应用也将成为人们最重要的选择,为未来地质资料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技术参考,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魏志鹏;李慧佳;祖央;云计算影响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图书馆,2010年第2期
【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推荐阅读:
基于智能体服务的云计算架构研究分析论文08-25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10-10
基于用户需求的ISEI网站信息构建研究10-05
云计算的应用07-27
云计算的安全应用07-15
云计算的技术培训06-29
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10-08
基于规范教学的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09-16
中国云计算发展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