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精选12篇)
1.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一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课堂 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分层教学的理念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分层教学从大的方面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层走班,一种是分层不走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分层不走班,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一个年级中分出若干个“优班”(或称尖子班、实验班等),其余的称之为普通班(或平行班);另一种就是根据同一班级学生基础、能力差异的实际,将同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采用分层要求、分类推进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重点谈谈在所教班级中,如何有效开展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2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教学论专家认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展开的动力,两者如果处于比较协调的情况下,教学过程便能顺利展开,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能有效提高;反之,当两者之间的矛盾统一性被破坏时,教学过程就不能有效展开,学生的发展就会受阻,各种类型的学业不良就会发生。由于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乐意接受或只能接受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
为了解决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与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要有差异,因学定教,因材施教,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分层教学将学生的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以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学习“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
3分层教学的实施
3.1遵循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对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3.2备课分层
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A、B、C三个层次,按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和不同的课堂活动程序。
3.2.1教学目标分层
A层:对A层学生按高考要求进行教学,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揭示其内部联系及规律,把形式的、表象的、离散的知识组合成有机的、严密的结构体系。
B层:对B层学生要求应达到大纲中的较高要求,要教会学生掌握所有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法则等知识要素,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
C层:对C层学生要求应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以会考、就业预备知识的教育为目标,立足课本知识、注重实效,教会学生如何听课、如何完成作业、如何复习与小结,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
3.2.2教学设计分层
教师在课前设计好三个层次的问题、例题、习题,供上课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讲解、练习之用。三套习题的层次通过题目的难度、学习水平的高低来区分,有时还体现在题量的多少上。
3.3创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4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实践证明,对学生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之见,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依据他们的个体的智力状况以及兴趣个性, 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其方式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有层次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得每一名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 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发展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分层的必要性
一方面, 时代在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同程度地变革, 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已经很高了.曾经是少数人的“数学”, 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数学”, 为适应时代的变化要求, 对每一名学生施以数学教学, 这就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 这是时代的需求.
另一方面, 由于小学教育的普及, 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是层次不一的学生.他们的智力, 他们的兴趣, 他们学习数学的领悟能力, 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对这些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 即分层教学, 这样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分层的策略
分层教学的思想, 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教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 而不是部分学生的教学.我们在分层教学过程中, 通过实践和研究, 现总结以下几点, 作为分层教学的策略, 旨在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 营造学习环境
实施分层教学, 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里营造的环境, 包括营造心理环境.在心理上, 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 不因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不论优等生也罢, 差生也罢, 而是全体学生要积极地投入学习.
(二) 对学生进行分层
首先, 作为教师, 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性.只有这样, 才会承认他们处在不同出发点上, 才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起点施以分层教学.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就必然要求教师要准确了解每一名学生学习能力在班级中所处于的层次位置.只有这样, 才能够有分层的依据, 才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当然, 分层的因素除了学习能力外, 还有学习习惯, 以及学习的情感, 等等, 都是可以参考的因素.然后将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 甚至更多等级, 要求学生都要按照自己的层次投入学习.
(三) 对备课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了分层, 相应地就要对备课进行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 就有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当然, 这虽然会加大教师的教学负担, 但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进行教学.在分层备课中, 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这要在备课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尤其是对同一层次中的学生, 哪些数学知识是要掌握的?哪些是要了解的?在备课时, 作为教师, 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 对授课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中, 尤为重要的是分层授课.因为已将学生分层, 备课分层, 接下来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授课时进行分层授课.在具体操作上, 对基础知识授课“同步不同速”, 对下等生要求他们基本掌握, 对优等生要求他们有一个层次的拔高, 不仅仅是基本掌握, 还要对知识能够进行迁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得优秀生“吃得饱”中下等生“吃得好”, 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五) 对作业进行分层
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在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业时, 必须要有层次性, 即哪些作业是全班必须完成的, 哪些是可以选择性地去做的, 哪些作业是可以不去做的, 都要有具体的要求.这样分层地布置作业, 既可以顾及优等生的学习拔高, 又可以照顾到差等生学习到位,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学有所获.
(六) 对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 对教学活动具有矫正和激励功能.学生学业的评价的是否到位, 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下一阶段的教学, 影响到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对于进行分层教学的班级, 评价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班级, 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具有综合性.必须以学生的个体的纵向发展为基线, 以层次内的横向发展为辅线.另外, 评价时, 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的手段.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于他们的评价要有不同的评价策略, 其目的是通过评价达到矫正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这两个目的达到了, 评价也就到位了.具体操作上, 对于那些中等生, 要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目的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优等生, 要以高要求评价他们.而对于差生, 基本上是要以表扬性评价为主.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方式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有层次地进行教学, 最终达到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教学目标.是一种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每一名学生, 通过最近发展区, 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淑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J].华章, 2013 (03) :274.
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个性化;分层练习;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5-0385-27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67
一、小学数学个性化分层练习的作用分析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个性化的分层练习的过程中,能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学生相对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此为出发点导入练习内容,这些练习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结合生活内容的知识而形成的练习题目,往往也更易于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这样数学个性化分层练习能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带着自身体会进行题目的思考解答,能够在练习中获得掌握知识与成功处理问题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有效激发,面对练习内容少有了畏难排斥的情绪,多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练习学习中来,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积累的过程,此过程中离不开必要的练习实践。个性化分层练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同时又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个性化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吸收,练习更具有成效性。同时,从学生个性化特点出发的分层练习,更加符合不同学生个体在知识体系、思考方式以及学习习惯的特征,能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遵循自身的发展需要构建出适宜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体系,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形式,从理论、实践、思维三个层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促进小学教师数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授课活动中进行个性化分层练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个性化分层练习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点出发,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授课形式,这一系列要求促使教师在教研备课环节中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认知与授课能力将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深化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转变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个性化分层练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形式更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教师安排这种模式的教学内容能够提升对于自身素质教育的理解与实践水平,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与传统数学练习授课模式相比,个性化分层练习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回归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授课与学习评价等方面更为多元化,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创造性发挥的限制相对较少,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发展需求。因此,小学数学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更是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模式成熟的范例,将这种教学模式在众多科目中推广实施更能够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个性化分层练习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实施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练习教学观念
在小学数学个性化分层练习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尊重教学客体的学习意愿。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安排适应学生现有学习能力、知识体系的相关内容。同时,在进行个性化分层练习时,还应注意,不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完全剥离开;要特别注意协调处理好个性化与整体性之间的矛盾,让个性化练习在不同层次间建立联系,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持续提高提供有效途径。
(二)对学生进行正确分层
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受原有知识掌握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智力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学习态度、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个性化分层练习教学时,应综合上述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分层。在分层测试过程中,测试标准应客观公正,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评判不应仅局限在既有知识的掌握这一层面,应拓展到学生数学思维、探究能力等更深的层次,进行多次测试,结合非智力因素对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正确地划分学生层次。
(三)合理选择练习内容
小学数学个性化分层练习应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要从学生个体特征出发适应其数学能力基础,又要兼顾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并全面涵盖数学知识内容,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基础数学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拓展性收获。在个性化分层练习内容上要有一定的梯度,应保证练习题目有易难、深浅差别,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持续性进步;在练习的容量上,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能力,将不同难度的题目在数量上进行合理分配,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难度的题目,在进行充分的练习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练习的知识涵盖上,在设计习题时还要包含多学科的知识,以便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四)对分层练习进行科学的评价
个性化分层练习的评价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来衡量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分层练习的评价要全面,在评价内容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在评价对象方面,是针对所有实施分层练习的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可以是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分层练习的形式相对应,练习的评价还必须遵循分类原则,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他们的练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指导下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个性化分层练习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个性化分层练习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强化,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得到提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过程中学有所成,最终实现分层练习的素质化教育目标,实现教学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惠君.小学数学课堂中差异性教学的实践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5):148-149.
[2] 张冷.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性教学之思考[J].考试周刊,2015(42):76.
Abstract: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emphasizes the respect to students dominant role of study and highlight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conform to students individual mathematics ability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needs. Personalized layered practice is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 formed under instruction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whi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different mathematics ability level, set up appropriate practice forms, select rational practice contents and set up scientific teaching goal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t different levels of students gain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and obta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thoughts.
Key words:personalized; layered practic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4.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四
【内容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更为合理与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并且可以促进更多学生能力的进步与提升。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让更多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这才能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新课程标准
分层教学能够很好的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带来积极辅助,并且能够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实质性的进步与提升。在实施分层教学前,首先很有必要对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一般情况下,对于那些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作为C层;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作为B层;基础能力很好的学生作为A层。教师要透过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步,这才是分层教学的效果的体现,也是更好的培养与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过程。
一、有针对性的分层备课
分层教学可以针对很多方面,并且可以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首先,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就应当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只有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这样才能够让教学过程更好的辅导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学知识点,剖析其中的重难点部分,并且尽可能的将重难点内容进行分解。在教学设计时要创设逐层深入的教学过程,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很好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且能够对于教学内容有较好的理解与吸收。这才是分层教学的效用的一种体现。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如下划分: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层次,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层,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拓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次层,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一次函数”教学的三个层次为:A层为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B层为由图象确定k、b的符号,由k、b的符号确定直线过哪几个象限、一次函数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C层为一次函数综合应用。这种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能够让知识教学循序渐进的展开,并且能够保障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能力的锻炼。这才是更为合理的教学设计,这种有针对性的分层备课才能够让分层教学的意义更好的得以体现。
二、合理的进行分层授课
随之进行的是授课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分层教学也可以很好的得以实践。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时同样应当合理的渗透分层教学的理念,无论是在知识的讲解还是对于问题的剖析,教师应当给学生设置分层式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分层授课才能够让教学内容被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慢慢吸收,这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对于学生的能力锻炼,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让知识教学更为深入。
以16(a-b)2-9(a+b)2这个多项式的教学为例,对于B、C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它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1)x2-y2;(2)16x2-9y2;(3)16(a-b)2-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1)(2)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3)题要求B、C层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这种将知识拆分的教学模式不仅很好的体现了分层教学的基本理念,这也适用于很多复杂问题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对于问题展开剖析,并且能够慢慢获知问题的实质。
三、建立分层式的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分层式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分层教学中也非常重要,这也是人性化教学过程的一种直观体现。教师如果简单的用同一种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学评价也很难对于实际教学过程带来辅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水平给予学生更多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要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采取分层式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更为真实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这也是更为公平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层面的学生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处于C层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当多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数学的自信心;对于B层的学生,则可以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成绩好的A层学生,采取竞争评价往往更为合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分层式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模式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于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做出公正客观的教学评定,这也是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鼓励,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的一种评价模式。
结语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善于灵活的展开分层式教学,这对于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往往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无论是在教学的设计上,课堂教学的展开中还是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里,分层式教学的理念都可以很好的得以渗透。合理的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每一个层面的学生的能力提升,这也是打造更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5.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篇五
——用字母表示数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际生活的题材,分层引导,由简到难,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作为教学案例,更好理解和掌握分层教学,一.教学目标
1.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3.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用a×几来表示数量关系
四.教学用具
课件统计表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CCTV,KFC,M, WC,你知道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意思吗?
2、生活中经常用字母来表示特定的含义,这样既方便又简洁,在我们的数学中还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出发,体验字母在生活中的简明性,调动学
生积极性,引出新课。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1.)淘气a岁,老师比淘气大25岁,怎样表示老师的年龄。
(2.)有n张桌子,每张桌子四条腿,怎样表示这些桌
子共有多少条腿。
设计意图:出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变成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
2.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1)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
………..这首儿歌怎么唱也唱不完,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n只青蛙n张嘴
(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设计意图:从儿歌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次体验用字母表
示数的简洁性,联系生活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让学
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习用字母表示“A+几”或“A-几”。
(1)出示年龄表格:学生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1+20
22+20
33+20
……..aa+20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学生的年龄不断变化,老师的年龄也在变化,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变
提问思考:如果学生的年龄是a岁,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a可以是哪些数呢?
(2)小练习:
1.爷爷比小明大52岁,小明今年a岁,爷爷的年龄是_______岁
2.姐姐比妹妹大6岁,姐姐今年X岁,妹妹的年龄是_______岁
3.公共汽车上原有20人,到公园站时下去了m人,又上来n人,现在车
上有______人
设计意图:小练习,即时巩固新知,即时反馈。
(3)集体订正并请a组同学讲给b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ab层学生交流,以好生为资源帮助差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解答疑难。
4.学习用字母表示“A×几”。
(1)出示表格三角形个数小棒根数
11×3
22×3
33×3
„„
aa×3
提问:a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说一说: a可以是哪些数?a×3表示什么?
(2)小组讨论:手的只数手指的个数
11×5
22×5
33×5
……
n?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____只青蛙______张嘴,______只眼睛________条腿
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怎样用A×几来表示数量关系
(4)小练习:1.一只小鸡两只眼睛,a只小鸡有_____________只眼睛
2.一只兔子四条腿,m只兔子有____________条腿
3.体育组买了x个毽子,每个3元,买这些毽子一共花了______元
(5)集体订正,并请b组同学讲给a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练习,即时巩固新知,即时反馈,a层学生帮助b层学生即时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过关小测试
1.限时独立完成过关测试题。
2.集体订正,并请小组长统计测试结果.3.请a组同学讲给b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做的,a.b组同学互相订正。设计意图:过关测试,巩固新知,利用你说我听互相交流的方式让优生帮助差生掌握新知,解答疑问,互相提高。小组长统计,让老师确切掌握学生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将不可控教学变可控教学,实现堂堂清。
4.展示小组完成情况。
四.全课小结
1.出示学习目标:(1.)淘气a岁,老师比淘气大25岁,怎样表示老师的年龄。
(2.)有n张桌子,每张桌子四条腿,怎样表示这些桌子
共有多少条腿。
2.自我检查,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你达到了吗?
五.拓展练习
6.小学数学“有效分层式教学”浅谈 篇六
内容摘要
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师更注重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并在不同层次上体验成功的快乐。“有效分层式教学”是这一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的一个有效载体,它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既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又关注于学生的后继发展,真正实现“人人有才,人人成材”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分层
学生
内容
问题
练习
评价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教学差异是教学中一个永存的话题,没有差异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没有差异的课堂也是不存在的。那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中既能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又使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呢?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因人施教,但我们可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凸显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竞争能力,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科学主体分层
人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坚持以“生”定教,在课堂上兼顾每一位学生。学生分层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情感意志和态度。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看起始或终结,更要看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但要看眼前,还要看今后的发展趋势;不但要看显性的进步,更要注重隐性的发展。对照以上分层依据把学生分为:A层(优),学生学习能力强、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一般占35%;B层(中),智力因素好,在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成绩有偏差,学习成绩不稳定,但具有
可发掘潜力;一般占60%;C层(差),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能力较弱,学习上感到很吃力,成绩不理想。一般占5%。以上的分层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
在对学生主体分层后,以“异层同组”的方式安排学生的座位,并经常加以调整。这样的安排便于教师隐性操作,可以减轻某些学生的心理负担,避免“标签效应”,同时也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二、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因此,无论是新知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C层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层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A层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三、课堂问题分层设计、分层解决。
在分层递进式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得到相应的解决。①问题设计富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它需要解决什么?由谁来解决?在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譬如在新知引入时,一般以C层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点,问题由易到难。而在实践探究中或拓展练习中的一些较难的问题则由B层学生或A层学生解决,有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帮助C层学生互相讨论,进行一帮一的或二帮一的学习。②问题设计要接近学生的学习点和知识的联系点。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
平的最近发展区,接近学生的学习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课堂练习分层设计。
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是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学生学习必然经历由知道到掌握,由掌握到运用的过程。因此练习内容的安排要有层次,既是学生能力所及的,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练习的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模仿再半模仿到独立和创造性,由单一练习到综合练习。
我在教学中一般按学生素质和学生认知过程分三个层次设计练习。第一个层次是技能初步形成阶段的练习,是在初步理解知识时所进行的练习,题目是最基本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差生容易解答,让差生解答这类习题,使差生感到成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信心。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是技能巩固阶段的练习,可以有变式题,小型的综合题,注意以新带旧,这些练习难度一般,能够有效地调动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个层次是发展性练习内容有综合性,灵活性,应用性,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些练习难度较大适宜让学有余力的优生做,让优生吃得饱,不至于产生骄傲情绪。
总之,练习的设计应在不同层次学生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人人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五、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的特性在于:
1、差异性:分层评价对于各层次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本层预设目标及发展情况。这种有差异的分层评价更科学、更合理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为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打下基础。
2、及时性:分层评价在教学中无处不在,在探究、讨论、练习等个方面都要及时评价。教师要热情的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向前推进的学生加以鼓励。
3、激励性: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因此评价应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对A、B层学生多使用竞争性评价,并结合指正性评价,不能一味的肯定、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前提,但有个“度”。评价时既给学生成功的激励,同时也培养学生继续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对于C层学生以鼓励
性评价为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脚踏实地的学习,不向困难低头。
分层评价的方式有:
1、课堂观察语言评价。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探究交流和练习时,教师对于他们的表现都要恰当的给予言语评价,从而给予鼓励和强化,或给予引导和指正。
2、加分制周期评价。每天对组里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加分,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一星期按累计得分情况分层奖五角星,并在各层选出本周表现最好、进步最大的学生成为数学星星,以示激励。
3、阶段成长记录评价。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过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能只看到一个点,而应该将点连线,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历程。因此,对学生进行阶段成长记录也是评价的一种好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一种评价方式,但更多的是把上述的几种评价方式结合穿插使用。但不管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7.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七
一、依据学情,将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分层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准确掌握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在此基础上,坚持尊重学生、师生商讨、动态分层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分层时,既不能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不能让学习好的学生产生骄傲情绪。笔者是这样做的: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将学生分为A、 B、C三个层次: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为A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为B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为C层。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5人学习小组,教师指定学习自觉且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二、因材施教,将目标分层
对学生合理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分层教学流于形式。笔者是这样做的: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 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要求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做教师提出的综合题目;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综合性不是很强的问题;C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数学方法。除此之外,在课堂容量上也要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而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如,对A层学生要设计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只要求他们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会基本的方法,获得基本的能力。
三、量体裁衣,将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根据大纲要求,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做作业获得应有的发展,并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笔者是这样做的: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的重难点及学生的能力水平, 可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C层学生的作业以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为目的,题目一般为每一节课后的练习;B层学生的作业是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题型,侧重于新颖易做的题目,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A层学生的作业,主要是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性的问题和数学竞赛方面的习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四、兼顾全体,将考试分层
为了检测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水平各异的考试试卷,切实做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下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打好基础。笔者是这样做的: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120分)。双基题100分,拓展题20分,其计分方法是:A层学生实得分= 100分-扣分+拓展题得分,B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拓展题得分,C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2.试题相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层次学生基分高,对高层次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作为拓展题来弥补A、B层学生的基分,而且鼓励C层学生做拓展题挑战自己。同时以分层考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考试成绩进行纵向比较,考查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8.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面向全部的学生不但要因材施教,更需要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而分层教学就是在这个教学理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展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的潜能。实施分层教学是适应现阶段学生个性及发展的需求。旨在分层提高,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全面促进。而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也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促使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在课下布置分层作业,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巩固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有效教学水平。
二、分层数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前身,是古代著名大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他要求根据各层次的学生水平和学习程度,进行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把这一原则进行了发扬,现已成为国民教育中的精华部分。现代教育学中对因材施教是这样定义的:在共同的培养下,根据受教育人员的自身条件、性格、能力、特长等情况的不同,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统一的要求,又要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得到自身潜能最佳发展。这与分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和人人都能学习为基础观点,以班级内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强调了学生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布卢姆认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从而造成了学习成绩的差别,所以相同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把教学目标分层次的化解在教学内容的练习、作业的安排和个体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
(一)关于学生的分层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分层,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每个学生,然后再征求班干部意见把这些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分层,A层是那些对课本内容掌握全面,完成练习快,又能够独立拓展并提高的的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地帮助B层和C层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能掌握书本内容,也能独立完成练习,教会他们自我进行拓展和提高;C层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同时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8个小组,每组六人,2B-2A-2C。组内互助,组间竞争,通过课堂、课下的学习状态,进行小组奖励加分制,由统计员统计小组得分,高分小组给予奖励,低分小组给予一定的惩罚,变相对学生进行激励。
(二)关于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小组情况后,根据不同情况,建立教学大纲,然后再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1.对A组学生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性较大的复杂问题,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和创新能力。
2.对B组学生设计的问题基础夹杂一些略有难度的题型,使他们牢固地掌握课程中的知识,把他们培养自我管理良好、成绩优异的A层。
3.而对C层的学生应予以较多的指导,设计的问题较为简单,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转变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稳步发展成为B层学生。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师将教学内容分出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将简单的问题优先C层的学生,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信;而对于中间层的学生,则是要教会他们的灵活性和举一反三的能力;A层的学生就要注重提高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以及疑难问题的分析能力。对于一些复杂题型,可以让A层的学生将其分析、分解,将其分解成几个较为基础的问题,并由B、C层的学生解答。而且尽可能地让B、C层的学生到讲台上讲解给大家听。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四)关于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针对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反馈题,也可以根据某些习题拓展延伸成各种类型的题型供学生进行练习。进而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收获,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关于评价的分层
对不同层次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评价。对C层的学生多给予表扬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促使他们不甘落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形成良性的竞争。只要学生在成绩上有一点点的进步,都应给予调动积极性的表扬、鼓励、奖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时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始终是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易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也养成了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始终是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因材施教,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9.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九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而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三大要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上呈多元化格局。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在教学中,只有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因此本学我们数学组拟定了“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让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教学行为。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和统一教学要求的矛盾,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起信心,并使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从根本解决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得不到开发,学生的特长无法施展的问题
2.解决教师“一刀切”、“一个模式”的教学方法,克服教师教学时的盲目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拓宽教学门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3.通过有效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将教师教育机智融会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地锻炼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课题内容及研究的意义:(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设计分层练习。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3、讲课分层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分层钻研、尝试练习、分类指导,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分层训练,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4、作业、练习分层:课内外作业,分基础题、综合运用题,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生 “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课内课外分层指导:因人因组而异,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特长学生品质的指导,辅导时,对差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对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对特长生细心呵护重点培养。
6、考核分类检测: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我校的教学现状,每个数学教师带一个班,每班40人左右,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心理反应各异,学生综合心理品质参差不齐,在数学课中按学生基础、心理素质等因素实施分层教学,必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教学中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大力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浓郁氛围,让学生课堂享受乐趣,考试体验成功,活动展示风采。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发展观。着眼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
4、通过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使学困生得到心理保护,成绩有明显提高;中等生得到迅速发展,信心培增,积极争优;尖子生达到优上加优,冲击名校。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探索能力的状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及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才干与“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实在课内,努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二)理论依据
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数学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准备阶段:2009.4——2009.9 主要工作:收集资料,明确研究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分组的方法及实施过程.(二)、对比试验: 2009.9——2012.2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开展教学;在试验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形成理论.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原则上“进则上,退可下”。向学生阐明“分层递进”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据情而变,动态平衡。
教学目标分层:在对学生分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要在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布置作业分层:对三个层同学的作业的布置有所不同: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稍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课外辅导分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单元考核分层: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三)、结题阶段:2012.2——2012.7 主要工作:组织研究试验成果,形成分层教学实施办法,撰写研究报告,申报试验成果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师资保证:
本课题组由***老师担任,其余5人,市学科带头人一名、市优质课获得者二名,区优质课获得者一名,区教坛新秀一名,课题组成员都是既能干又肯干的优秀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一协作的原则,以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二、制度保证:
(1)学习研讨制度。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2)通报例会制度。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3)专题调研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及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4)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5)经费保障制度。学校将拿出专项资金,实行课题研究专款专用,给予经费保障。实行专款专用,由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使用。
(6)评比表彰制度。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等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全程录像;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研讨等全程录像,保留原始资料。
2、论文:把课题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论文、反思等编辑成册,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力争在省以上刊物、杂志发表。
4、争取在我校召开市以上“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现场研讨会,力争在全市推广。
七、主要参考文献
1、《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 刘树仁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
10.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十
分层小学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思维模式、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潜力后,将学生合理科学的分成各个小组形式,并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式的指导,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这种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有重要意义,其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状态,因此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
2数学分层教学措施
2.1对学生的分层
过去部分老师对分层教学的含义理解不清,单纯的认为通过考试把学生筛选出优、中、差几个等级,并进行分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模式能够使优秀学生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数学能力,但教师往往忽略了中等生和差等生,中等生一直徘徊在中下位置得不到进步,差等生甚至感觉自己被忽视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和主动性,出现厌学等问题。分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取得相应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于开发状态,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同一个班上也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培养优秀学生的拓展能力的同时兼顾成绩差的学生打好基础,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上的成就感。
2.2对学习内容的分层
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区分后,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分层,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学还有老师的点拨就能掌握,而一些学生却总是进入思维死角,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加上数学是需要动脑的学科,不是背诵和抄写就能掌握的。因此,在课程学习内容上,教师要明确哪些是所有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去自己探索的,哪些是能力较差学生不做硬性要求的……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运用教学道具,让他们直观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状态,了解每一条边的长度,每一个面的面积,从而如何算出表面积和体积。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道具让他们进行自由拼接,找出不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问题。
2.3对课后练习分层
小学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课后练习包括家庭作业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开拓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掌握程度进行难易划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把重点放在基础巩固上,让学生看懂课本上的练习题,做到理解透彻。对于能力中等学生,则要求他们重点掌握书本上的例题同时,灵活处理变式题型,多写类似题型。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除了给他们讲解小学数学书本知识之外,还要扩大他们的视野,对他们展开相应的拓展性习题训练。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分层模式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
3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3.1师生配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高度配合。如果在课堂中只有老师在不停地讲,学生只负责听和记,没有参与度,势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注意师生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各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变化时,教师在讲解了不同图形的特点和之间的联系之后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剪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剪出多边形,或者剪出对称性高的图形,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学会剪出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图形,让他们掌握边与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在完成之后,进行评比,在不同层次中选出好的图形贴在学习园地上,被选中的学生自然会感到十分有成就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不能忽视,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可以给予小奖品表扬他的认真。如此的师生互动配合,与分层式教学起到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3.2创新观念提高趣味性
创新观念就是要求教师转变固有分层教学的观念,在实践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变通,提高教学趣味性。如在教学案例《认识人民币》中,在教学道具的帮助下讲解人民币的面额,同时通过教学来实现对加减法的学习,例如扮演商店店员,给学生分发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道具进行模拟购物,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多练习元和角的加减,低层次的学生练习整数的加减。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应用在分层教学中,增强了分层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也带动了分层教学。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未来科学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许多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和改良。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更新教学形式,让数学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同时,将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出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上文中主要从分层教学的改进措施和模式上描述了分层教学实践的的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参考文献:
[1]洪礼胜.初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03:20-21.
[2]陈燕玲.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60.
11.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高等数学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对提高全民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学校学生基础薄弱和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面临的新的课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已称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原因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身心发展虽然有其共同性,但在性格、知识、智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体系对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这样做造成了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有的差生对高等数学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写作业、旷课等现象日益严重。在高等数学期末考试时,虽然试题难度在下降,但及格率去也提高不了。这些问题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教师在教学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分层次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划分层次,制定教学计划,区分教学内容。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中每一层次的学生其水平和专业应该相近,这样因材施教才具有可行性。
激励性原则
分层次教学注意培养学生个体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断学习,最求新知,勇于创新。
应用性原则
高等数学的特点是应用性,因此分层次教学应体现应用性原则。针对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应减少对数学知识的论证,把学生从繁琐的数学推导过程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的能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利用高等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
划分学生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学生水平层次不齐,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等把学生分为A、B、C三个不通层次,A层次指的是班级里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自学性和主动性较强的学生,C层次指班级里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其余为B层。
划分学习目标
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对A、B、C类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类学生除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着重提高,给他们适时补充新知识,提高其能力;B类学生要能基本掌握教学大纲索要求的内容;C类学生要降低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分层次备课
备课时,教师要认真专研教材,了解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设置合理的教学过程。将记忆性的内容放在第一阶段,保证C类学生能接受;将抽象内容放在第二阶段,保证B类学生能接受;将知识扩展放在第三阶段,保证A类学生能接受。在具体备课时,要有两个教案,一个教案针对大部分学生,一个教案针对个别学生(差生、优等生)。我们常说,教师备课就是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分层次上课
课堂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分层次教学。授课过程中要着眼于B类中等学生,课堂辅导时兼顾A类、C类学生,为差生创造条件,提高优等生的能力。对A类学生要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加些提高性的例题,拓宽知识面;对B类学生以掌握课堂知识为重点,着重理解知识;对C类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低起点,目的是上学生能学的会,慢慢对数学感兴趣。
分层次布置作业
学生要想学好高等数学,必须多做练习,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合适的作业。在课堂上许多延伸不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课下联系来解决。我们有必要建立完整的练习册,包括随堂联系、典型例题分析、章节联系、创新能力训练、单元测试、期末模拟试题等,来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不同类的学生要求不同,A类学生除布置基础题外,加入一些提高类的题型;B类学生要掌握基础题型;C类学生选择性的做题。
分层次评价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往往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这种方式不只不全面而且不正确。分层教学模式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多元化的评价. 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不能单凭一次考试,一次考试定终身是不合理的。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有期末考评,也应有平时考评;不仅要有成绩考评,也应有学习态度、价值观的考评。并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在考核过程中不应只是以期末成绩为主,应增加平时的考核,如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的质量等。
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其优越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愉悦感。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分层教学若处理不好,可能造成部分学生骄傲和自卑的不良心里反应,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分层次教学,是它更加合理化。高等数学实行多模式的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虽然分层次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它是我们以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岩.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4
12.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十二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数学知识,教学理念
在教育改革中, 中职教育改革更受重视, 中职学生的学业基础普遍比较差, 即使在同一个班级,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也参差不齐.而职业高中的数学知识比较复杂, 学习的内容也比较多, 不但容纳了很多的普通高中知识, 也包含了许多逻辑性很强的代数和几何, 这些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讲是很深很难理解的.加上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 许多学生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畏惧感, 不喜欢数学, 敬而远之.然而, 数学对于他们来讲却是一门基础学科, 这门基础学科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的学习, 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懈怠.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学校要根据职业高中数学本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来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用各种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有所增长, 成为关键性的问题.我校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法选择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接下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经过千挑万选之后我们选择了这一教学方法.
一、认识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差别化教学的一种方法, 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 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互相兼顾的教学形式, 是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分层教学是通过把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为几层, 再按各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的教学.分层教学的理念源自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出层次进行的教学, 分层教学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应用很广, 也很受大家的欢迎,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在很多地方都有教师在研究、探讨和应用.那么这么受欢迎的分层教学究竟有哪些值得数学教师追捧的地方呢?我们来具体地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二、分层教学的特点
分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武器, 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和老师感觉到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分层教学就要知道它的特点有哪些, 以便更好的操作分层教学.根据教师的总结, 特点如下: (1) 在教学方面, 使教师在教学上可以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知识基础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无论是在其他学科还是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都能采用, 分层教学填补了学生知识基础不同的空隙. (2) 在学习方面, 排除了班上总有一些学生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弊端, 在一个班级里, 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差别, 有的掌握得快, 有的掌握得慢, 导致基础知识差的学生跟不上趟畏惧数学.有了分层教学, 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学习.分层教学巩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教学效果好, 针对性强.
三、分层教学的种类
分层教学如何运用使很多人感到迷惑, 即使知道了它的概念还会有不理解.在同一个班级里, 同一节课怎么能分开教学呢?针对这种情况, 也为了使茫然的学生、家长、读者了解分层教学, 我们作了更详细的解释.在了解了以下的层次划分之后, 相信大家就明白了分层教学的好处.根据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我们通常按以下的层次来组织分层教学.
1.班级的分层
对于初入学校的学生来讲, 考试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 通过考试将学生的数学基础作一个区分.在很多学校都能看到, 把班级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 这就说明通过一定的考核能看出学生大概的学业水平和基础.实验班的学生入学的成绩比较高, 说明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来说要好一点;而普通班的学生, 从他们的考试成绩来看, 学习基础会差一点, 所以在分班时就要有一定的层次区分.班级的层次划分规定了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不一样.按成绩分班使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中学到知识, 有所提高.例如, 在数学课上, 实验班的教学进度会比较快一点, 而普通班的教学进度可能就会慢一点, 在确定他们掌握了这一节的知识以后再进行下一节的学习.所以分班也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
2.学习目标的分层
课堂目标分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在职高数学课堂上,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很强,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 针对不同对象都应有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数学课上, 每名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目的, 学习成绩很好的、底子扎实的学生, 他们自身的要求就要多一些, 而底子非常薄弱的学生, 学习的目标就低一些, 只要求会最基础的就可以了.例如, 中职数学课上的题目:已知函数g (x) =ax2-2ax+1+b (a≠0, b<1) , 在区间[2,3]上有最大值4, 最小值1, 设undefined求a, b的值; (2) 不等式f (2x) -k×2x≥0在x∈[-1, 1]上恒成立, 求实数k的范围; (3) 方程undefined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 求实数k的范围.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会 (1) (2) , 而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解 (3) .这样不同的课堂学习目标会使每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进步, 也会对数学知识感兴趣.通过这样的选择性题目学生可以考核自己掌握知识的能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会通过做题来考核自己做题的准确性, 基础差的从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也可以看到与别人的差距.由此可见, 分层教学在各个教学班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 针对分层教学班级的学生, 教师拟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大有不同, 实验班级的教学目标要求很高, 他们的数学学习进度要求比较快, 因为他们的底子好, 所以教师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多;而对于普通班级的教学目标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不要求和实验班级同一个进度, 也不需要加深课程.例如, 在讲解函数知识的时候, 普通班级要求能绘制常用函数图形, 会利用函数图像讨论或帮助理解函数的性质, 初步学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而实验班级则要求学生不但会这些基础知识而且要能灵活运用函数图像来解决复杂的应用题.所以在教学目标和进度上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传授知识,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用最实用的教学方法来顾全每名学生的自身条件.
4.学生的分层
中职学校的学生教育背景不同, 性格品行和认知能力也不同, 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 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实施分层教学,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有着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 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疑问, 以问题的形式诱导学生自主探索或者分组合作探究是在班级内部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 已知钝角三角形三边x, x+1, x+2, 求x的取值范围.沿着这道题的思路, 老师可以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下面的问题:已知直角三角形三边x, x+1, x+2, 求x的范围.那么锐角呢?对于问题的设置, 教师则可结合教学目标设定, 即由简到难, 层层递进, 步步诱导学生, 使问题呈现阶梯式.这样能够保证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有所发挥, 同时还可以诱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试题的分层
在考核环节,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让全体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考核题型的分层也是必要的, 每次测试只用一份试卷, 内分必答题和选做题.必答题为全体学生必做, 选做的每组题对应一个知识点, 按不同能力要求分为几小题.另外设附加题1~2道供少数学生选做.我们也常常会在数学考试卷子上发现有选择性大题.例如, 选择下面两题中的一题做答:undefined, 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 等差数列{an}中, a1<0, Sn为前n项和, 且S3=S16, 则Sn取最小值时, n的值是多少?这样的选择性题,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选题作答.分层考试方法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讲更有针对性.
四、分层教学的综合评价
通过课题的实施,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所增加, 大部分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学新知识时能按照类似知识的学习方法分析问题、发现规律, 更快接受、更快掌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学, 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确实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同一个班级, 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不同, 学习知识的技巧也不同, 教师要根据各自的基础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助,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通过对学生的综合测评, 发现分层教学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表明, 分层教学是可以在数学课上甚至是其他学科上使用的, 它调和了学生之间不同性格、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矛盾, 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 分层教学针对的是层面上的学生, 但是对于极个别学生, 他们会觉得因为顾全大家而学不到足够多的知识;相反也有个别学生会顾虑学习上仍然跟不上进度.分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不足,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
五、分层教学的信息反馈
在学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实验以后, 学校对教师、家长、学生做了调查和询问.教师觉得实施分层教学以后, 教起来更容易, 多数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家长看到了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 感到学生比以前学得更好更轻松, 比较认同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反映更具体一些, 对数学感兴趣了, 喜欢上数学课了, 数学课上的学习气氛活跃了, 会解题了, 成绩好了, 更自信了, 等等.总体来看, 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方面上是可以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值得广大中职数学教师尝试.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 分层教学模式很适合职业高中教学应用, 它的应用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使学生在学习上充满激情, 进而发展了全体学生的个性.分层教学将成为数学课上重要的教学模式, 为实现中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 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厚发.分层次教学在职高数学课中的实施[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 .
[2]王福义.对职高数学教材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 (2) .
[3]刘圣纯.如何上好职业高中数学课[J].新课程 (教师) , 2010 (5) .
[4]王庆华.对职高数学教学的尝试[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6 (2) .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推荐阅读: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08-26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初探论文08-06
小学数学作业评语初探08-16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09-12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模式探析07-01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工作计划09-10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10-19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06-12
小学数学学期教学反思06-27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