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2024-07-05

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12篇)

1.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篇一

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键字:大学生 道德素质

摘要:本次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大学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状况,及其对道德素质问题的看法展开调查。

近年来,高校录取率不断提高,教育普及进一步发展。但高学历是否就意味着高的道德素养?德才兼备是我们每个人希望做到的,但现实中两者并不一定是正比例相关。一些大学生违背道德,甚至泯灭人心的事,在网络媒体发展的状况下,时常“活生生”出现在人们眼前。作为温州大学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审视自我,了解环境。特作此调查。

一.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报告由温州大学学生处信息调研队发起,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温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从道德素质基本认识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质水平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反馈回来的调查表统计总结得出温州大学在校生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报告的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26份。

1.道德素质基本认识

首先,什么是道德素质?89.9%的受调查者认为是一种道德修养,89.7%的同学认为是一种道德情操,认为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占71.3%,还有59.7%的同学将之认可为一种心理素质。本题既然为多选题,并且每个选项都有半数以上人选择,可以看出道德素质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它既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也必会受到心理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随后通过一定的外化,将这种内在的抽象的素养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在对当今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认识上,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总共仅占20.1%,67.5%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还有12.3%认为差。这样的数据不免让人疑惑而心有微凉之意。我们从小所以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所以为的德才兼备,所以为的要读书,先做人,难道到了大学,到了更远的社会就淡化甚至是遗忘了?

那么大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53.7%的人认为是道德修养,有德才是最基本的;24.7%的人看重社交能力,11.6%的人认为成绩优异最重要,还有10.1%选择了创新思想。而在当今社会知识与道德素养孰轻孰重的问题上,58.4%的人认为两者都很重要。

而另一方面,即在道德对公民制约作用的问题上,21.7%的人认为作用很大,而72.3%的人认为作用正在弱化,6%的人则认为完全没有作用。这不仅需要政府学校方面的宣传教育,更重要的是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自我改善。只有人人道德向上,才会使道德的公信力和约束力增强,真正起到无形之法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42.3%的人认为在于个人觉悟,30.7%的人认为在学校教育,还有26.4%的人认为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确实,道德素养既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存在,在其养成的道路上必然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

2.自身及周围人群道德素养水平

这一方面为本次调查的重点。

a.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弱病残。

78.1%的人会主动让座,15.4%选择“别人不让,我也不让”,5.3%的人会假装没看见,还有1.3%的同学不管怎样都不让。在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历中,其实经常能看到温大学子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有些同学甚至觉得让座麻烦,干脆一直站着。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没有这种谦让的意识,觉得同样花钱坐车,凭什么让位于人。这种想法虽然不能受制于法令法规,但必然会受到道德上的质问谴责。

b.在人行道为红灯,但此时恰好没有车辆经过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仅有29.2%的人会坚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了再通行;19.4%的人表示会随大流,别人走我就走;16.1%的同学认为能快点走最好,而35.3%则会视情况而定。不论人走我走,还是视情况而定,其实都是人侥幸心理的体现,以为车少,以为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酿成大祸的又何尝少,真正到了那时就追悔莫及了。

c.对于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和公益劳动。

56.4%的人认为只要是能得到好处而且相对轻松,那么就会参加;

33.2%的同学表示什么活动都愿意参加,10.3%的人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

确实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学分相挂钩后,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似乎不再那么纯粹。有的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只是为了取得相应学分,不是为志愿而志愿,只是为学分而志愿。但是试想,如果志愿者活动没有相应的学分奖励,当代大学生又有多少能发自内心不求回报去做这一份事业?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问题。

d.如果你的舍友在出门前忘了关台灯或热水器,导致台灯或热水器开了整整一早上,你会怎么做?

80.1%的人会与其沟通,希望对方下次注意;

8.6%的同学会选择保持沉默,但是心里会就此留下疙瘩;

另有11.3%的人持无所谓态度。

随手关灯关热水器是一个需要养成的好习惯,生活中确实会出现由于一时马虎而忘记关灯关水一类的事,这个时候,作为寝室成员,就应该互相沟通,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来养成这种习惯。

你是否介意不道德的行为?

69.8%的同学表示介意,16.1%表示不介意,另有8.8%和5.3%的人表示无所谓和习惯了。

在遇到不道德的事情时,25.7%的人会坚决反对,21.2%的人选择随波逐流,47.1%的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6%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对于不道德的行为敢言敢指出,才能避免这些行为更加猖狂。但现在的风气是,公交车上如果有人在实施偷窃,很少有人敢正义指出。这是社会的悲哀所在。

接下来是一些不好的有违道德的做法,列表来说明:

你或你的同学是否出现以下状况 是 否

乱吐痰 27.7% 72.3%乱穿马路 73.3% 26.7%乱扔垃圾 61.5% 38.5%随口说粗话、脏话 55.9% 44.1%作弊 41.8% 58.2%

说谎 42.3% 57.7%抄袭 50.9% 49.1%

其中对于考试作弊现象,我们又进一步对其设置了问题调查: 你对考试作弊持何种态度? 是 否不能接受,自己从来不作弊 30.2% 69.8%可以理解,为了考高分 28.0% 72.0%

可以理解,学生压力太大 38.0% 62.0%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做过 11.8% 88.2%

可以理解,总比补考好 30.5% 69.5%没什么大不了,不被抓就ok了 16.6% 83.4%其他 5.8% 94.2%

在周围人对父母是否孝顺的问题上,仅33.2%的人认为这一方面做的好,60.7%认为一般,还有6%的学生认为做的比较差。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其他道德之事恐怕也不必再谈。

那么所有这些不道德没素质的行为产生的原因何在?

你认为产生不道德和没素质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是 否

图方便 51.1% 48.9%不那么讲究 44.6 % 55.4%

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 35.8 % 64.2%习惯成自然 50.1 % 49.9%

社会风气造成 69.0% 31.0%个人意识太差 55.2% 44.8%

缺少宣传和教育 32.5% 67.5%人性本恶 13.4% 86.6%

原因各方各面,有主观,有客观。但所有都不能成为道德素质下滑的借口。

三.本次调查总结

据有效统计,总体上看我校学生对于网络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其中的问题还是不容小视,忽

视不道德因素做缺乏素养的事的人并不在少数,这其中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就如何解决网络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大学生反思自我,从自身点滴做起。很多大学生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人立于世的根本。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做学问,才能成就我们各自的人生道路。

二.学校作为教授知识的场所,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如果一个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没有道德的约束,那么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不是贡献而是危害。

三.扩展到更大的层面,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居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如何改善这个社会大环境?说到底还是需要从小处做起。人与社会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信通过学生道德意识的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更有效的开展落实,国家对道德工作和谐社会的大力关注。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汽车电子(2)班学号G10180213黄华

2.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篇二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 经常表现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其根本因素又是由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而决定的。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成员, 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尤为重要。

素质是一个具备基本先天条件的人,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要求下, 通过内化, 在观念、品质、能力等若干方面表现出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说, 素质是沉淀于人的主体内的一种潜在的、稳定的、基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与品格倾向。根据素质的概念, 可以把构成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起支配和导向作用, 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 是成才教育的灵魂。

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十个公民道德规范, 其虽属于道德范畴, 但由于涵盖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诸多方面内容, 对于强化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笔者认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和知行统一。

大学生道德素质通过道德行为来表现, 道德行为产生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基础上, 其发展过程存在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阶段, 道德认知是先导, 道德情感是内心体验, 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基础, 道德行为是最终结果。

关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些年来一直有很多的恶评, 认为世风日下, 大学生普通存在思想道德危机。有人还列举了大学生的种种不是, 如私欲膨胀、崇洋媚外、凶残脆弱等, “一代不如一代”, 这些言论自古有之, 几乎每一代都不满意下一代, 都有很多批评, 然而历史照样前进, 同样, 每一代都对他的上一代有所不满, 最后还是接了上一代的班, 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以致有资格来批评下一代人。所以有些担忧可能是杞人忧天的。就总体而言,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积极的, 健康的, 是向上的, 整体素质是一代比一代好。

本文针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了解大学生的知行是否一致, 以便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武汉某部属高校调查为例, 抽取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采用比例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 根据各个院系的人数比例确定相应的调查对象数量, 在各个院系中, 再根据要抽取的对象数量随机抽取班级, 所抽取的班级全部进入样本。最后回收问卷780份, 有效问卷740份, 有效回收率92.5%。从调查对象构成上来看, 性别方面:男生379人, 女生361人;年级方面:一年级145人, 二年级163人, 三年级282人, 四年级150人;就读学科领域方面:文科249人, 理科275人, 工科154人, 农科62人。

2. 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 问卷采用7分制量表, 从“完全不相同”到“完全相同”随着符合程度的提高分别评定为1-7分。

3. 数据处理。

在获得可靠数据之后, 本研究主要运用专业统计分析工具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 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特征。

研究中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内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方面, 社会公德是指大学生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职业道德反映大学生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家庭美德则反映大学生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研究涉及道德发展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阶段, 在了解各个阶段的总体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各阶段发展的一致性。

(1) 道德认知方面。道德认知是指大学生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包括对社会公德如环保、爱国、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态度认识, 对职业道德如诚信、团队合作、爱岗敬业、职业操守的态度认识, 以及对家庭美德如尊老爱幼、人际关系、勤俭、男女平等的态度认识。在具体操作上, 被调查根据自身对各种道德的认同态度进行赋值, 值越大表明个人对该道德的认同程度越高, 最高值为7分。

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各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认知水平整体较好, 绝大多项均值都达五分以上, 多数项均值在6分以上。这表明, 大多数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较高, 这是较为乐观的一面。同时, 相对于其他道德内容而言, 大学生对“干一行, 爱一行”观念的认同程度较低, 达各项道德内容认知的最低值4.7。根据笔者的进一步了解发现, 多数大学生表示自己的理想是“爱一行, 干一行”, 但由于目前的就业和社会形势, 现代生活压力影响下, 人们往往从事一些并非自身喜欢的的职业, 社会对不同职业赋予不同的声望和认同, 要做到“干一行, 爱一行”是比较困难的。

(2) 道德情感方面。道德情感是指大学生运用自己所认可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是产生道德行为内心驱动力的基础。研究中涉及的内容同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方面内容。其中社会公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对爱国、爱校、环保方面的情感倾向, 职业道德操作化为大学生对诚信、职业操守方面的情感倾向, 家庭美德包括大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情感倾向。

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倾向总体较为积极, 有民族自豪感, 对破坏环境卫生、贪污等不道德行为表示愤慨, 注重诚信, 提倡性别平等, 各项均值都在5.8分以上。但同时, 调查结果显示, 在学校自豪感一项中均值仅为4.4分,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满意度不高。笔者深入了解到, 大学生的学校自豪感与学校的名气和声誉密切相关。一方面, 作为大学生本身应该客观评价和全面认识自身的学校, 以公正而非“世俗”的眼光看待学校;另一方面, 作为学校方面, 需要进一步发挥优势, 提高综合能力。

(3)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大学生的具体道德实践, 包括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行为倾向和实际行为表现。社会公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的助人为乐、环保、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表现, 职业道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在团队合作、对受贿行为、诚信方面的行为倾向, 家庭美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方面的实际行为。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部分道德行为较为乐观, 基本上能够做到乐于助人、爱护公物、文明礼貌、待人友善, 主动让座等等, 这部分的均值多在5.7分以上。尽管如此, 大学生的一些道德行为出现消极倾向, 如环保方面习惯使用塑料袋, 上课迟到, 售货员多找钱不会主动退还以及高消费不节俭等等方面, 其均值都较低, 多不到5分。其中大学生在处理寝室同学关系方面存在较大障碍, 该部分均值仅为2.4分。笔者了解发现, 由于大学寝室成员互动的频繁性、成员关系私密性的特征, 成员之间“朝夕相处”, 互动涉及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因此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多。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论述其形式社会学中指出, 在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合作中都同时存在冲突, 完全和谐的社会合作是不存在的。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是密切, 他们之间的意见反而越容易产生分歧, 感情越容易不融洽, 这种密切关系是建立在一种矛盾心理之上。在经常的和密切的接触中, 一方面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越密切的关系越不掩盖冲突。用齐美儿的越亲密越冲突理论可以理解大学生寝室成员关系的这个特点。但是, 尽管如此, 如何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技能是当前大学生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大学生道德知、情、行一致性分析。

虽然研究大学生道德知、情、行过程中, 各阶段采用的测量指标数量和内容有所不同, 但是各个阶段在考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三方面内容时都涉及共同和十分相近的指标, 因此, 在一致性分析中笔者主要从这些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指标入手进行。经过研究比较, 社会公德的分析主要以环保为核心内容 (知、情、行都涉及环保指标) , 职业道德分析以诚信为核心内容 (知、情、行都涉及诚信指标) , 家庭美德分析以尊老爱幼和性别平等为内容 (知与行涉及尊老爱幼指标, 而知与情涉及性别平等指标) 。

比较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如环保, 知、情、行一致性比较差, 知的均值较高, 6.2分, 而行为的均值最低为4.8分, 情感分数居中为5.9分。职业道德如诚信, 知、情、行的一致性也较差;道德认知水平高, 情感次之, 行为最低, 三者均值分别为6.2分、6分、4.5分;家庭美德方面, 如性别平等, 认识水平的均值低于情感水平, 而尊老爱幼方面, 知与行基本保持一致。

因此, 当前大学生的环保、诚信方面的道德存在认知水平高, 情感较为薄弱和行为消极的特点, 充分显示了知易行难的困境。这一方面表现了大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较高, 主要受其教育经历和教育水平影响, 从而体现出道德认知水平高的特点;另一方面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较为薄弱, 道德实践水平不高, 缺乏热情。

3. 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上研究分析发现,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流是积极乐观的, 他们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乐于助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呈现积极、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 这与目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的, 认为今天的大学生道德素质差, 现在的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是不相符合的, 缺乏科学依据。尽管如此, 我们同样需要警惕:研究发现大学生在部分的道德中呈现知、情、行不一致的情形。多数学者从学校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出发, 指出应试教育模式和道德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道德知、行脱节的重要原因, 而事实上影响个人道德素质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个体因素、同辈群体因素, 也有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因素。

根据被调查大学生的问卷资料显示, 对个人道德素质发展影响程度较强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 而同学、教师、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在研究中被调查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因素的影响强弱进行排列, 笔者将影响最强的因素赋予6分值, 最弱的赋予1分值) 。结果显示如下表:

笔者认为个人和家庭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影响是显性的, 易为大学生自身所觉察和了解的, 因此在影响强度中多数学生会认为这二者的因素占据重要的位置, 同时个体和家庭可以视作内在因素;而同辈群体、教师和学校、社会的影响则是潜在的, 不易为大学生所觉察的, 同时又是一种外在因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1)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个体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了解认知各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形成对道德的理性认识。与这过程相伴的还包括个体不断社会实践和参与人际交往, 从而实践道德行为, 形成个体的价值判断。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 这种规划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道德素质。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和人生规划四种个人因素中, 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影响程度最高的为人际交往, 然后是社会实践, 理论学习和人生规划的影响程度较低。

(2) 同辈群体因素。同辈群体, 又称同伴群体, 是由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个体组成并进行直接或间接互动的非正式群体。它包括好朋友、同寝室同学、同班级同学、同院系同学等。同辈群体以亚文化的形式影响成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这种亚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状况和发展具有规范与引导的作用, 这种作用以“群体压力”的方式进行, 在这种压力中, 个体在思想观念的矛盾发展中形成了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整合与发展。

研究发现, 在各种同辈群体中, 好朋友与同寝室同学的影响较大, 前者对大学生影响强的比例达92.3%, 后者比例为92.2%。相对而言, 同班级同学和同院系同学的影响较弱。这与同辈群体的互动交往性质有关, 好朋友与同寝室同学的互动交往更为频繁, 群体成员关系更为亲密, 这种群体特点使个体受群体影响的机会和范围更大;后者的群体互动相对较少, 关系更为松散, 因此对个体的影响也较弱。

(3) 教师因素。教师在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承担着传承文化知识与道德理念的作用, 同时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中教师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公共课教师等。

不同教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和形成其影响程度不同。根据调查研究发现, 各种教师中对大学生道德影响最大的为专业课老师、班主任、以及思想政治课老师, 三者影响强的比例分别为57.6%、49%和40.2%, 辅导员和公共课教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较弱。

(4) 学校因素。学校是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价值标准的正规场所。大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部分道德行为的实践都是在学校进行的, 因此, 学校的教育模式、学校自身的校风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自然风景、人文氛围、学风、教风、校园网络、文体活动、学校规章制度、食宿条件等等。在这些因素中, 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学校的学风、教风、人文氛围三个方面, 其余因素的作用较小。具体如下: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主要途径。随着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日益重视, 学校的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与此同时, 德育具体实践教育还比较欠缺。大学生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学文化之中。多数学校依然是以专业知识教育为理念, 大学的德育教育缺乏系统, 显得支离破碎, 而没有作为大学的深层的和内在的价值指向。另外大学德育教育的途径还有待改进, 单纯的知识灌输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知、情、行的脱节。

四、结束语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 有助于客观的评价当代大学生, 有助于我们根据邓小平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找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从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能否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在于能否培养本民族、本国家自己合格的接班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国家的栋梁,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在全社会形成育人重德的大气候。

摘要: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总体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文章将参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涵盖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公民道德规范内容,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方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现状, 分析大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道德发展阶段上的一致性程度, 并探索影响大学生道德水平的主要因素, 以期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滨主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论.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8

[2].燕国材著.教育十论.我对教育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8

[3].刘春雪.同辈群体对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影响的心理机制研究.湖北社会科学, 2008 (9)

3.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篇三

【关键词】公民科学素质 调查测评 现状分析 对策建议

一、前言

我国共开展了1992年、1994年、1996年、2001年、2003年五次全国范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200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为1.98%①。就地方而言,上海市展开过四次调查,2005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地区科学素养水平为全国同期最高,达10.7%②。

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报告2001》,2000年,在47个国家中,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第31位,其中,处于优势的指标均为基础数量指标,而反映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人力资源的质量指标基本均为弱项,如文盲率第44位、公共教育经费支出GNP比例第44位、大学教育对竞争性经济的满足程度排名第42位等③。开展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有助于了解公民的科学素质真实情况和变化趋势,找到影响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制约因素从而为提升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过程及特点分析

作为省级区域独立进行的大样本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安徽省尚属首次。本次调查是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和实证研究项目的实证样本检测性调查,目的是为今后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实践支持。

(一)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过程

本次安徽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依托构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开展问卷调查,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包含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目标)、一级指标(三个维度)、二级指标、问卷四层结构。

1、概念模型的确定

在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科学素质或科学素养的概念界定后,设计了本次调查的概念模型,确定了组成公民科学素质的三个维度。(如图1-1)

2、指标的解构

依据概念模型的测评矩阵确定公民科学素质应由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能力三个一级指标构成,之后根据每个一级指标的内涵、外延对应分化三个二级指标,剖析科学素质相关概念的外延,推演出概念的基本模块。见下表

3、问卷的编制

本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一共有63道题,整体结构由五大块组成,包括背景信息、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能力、以及个体特征。问卷的题目来源涵盖四个渠道,分别是国际题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研究所题库、专家题库、以及新编题库。

(二)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过程中的创新

1、测评对象的扩展

以往历次全国范围内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一般以18-69岁成年公民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为了解未成年人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将调查对象的年龄下限扩展到15岁。

2、能力指标的创新

本次测评指标体系中的科学能力维度是指应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以科学精神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能力是过去我国历次公众科学素养测评中较少出现的内容。

三、安徽公民科學素质调查现状与对策分析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全省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二比例抽取13000个样本,对象为15-69岁的公民。调查采用四阶段分层定比抽样方法,辅以入户式问卷调查完成本次测评。共抽取全省17个城市,57个县区,256个街道、乡镇,调查样本数达12909,最终有效样本量为12832,总数超过全省15-69周岁总人口的2‰,保证了抽样调查的覆盖率与精确度。

(一)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现状水平

由图1-2、1-3可知本次调查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的比例为2.38%,与2003年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1.98%)相比,有所提高。但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准。

1、年龄差异产生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样本年龄结构与2003年全国调查有所不同,本次调查的样本年龄范围为15-69周岁,2003年全国调查为18-69周岁。由图1-4可知科学素质水平最高的年龄段发生在18-29岁,其次是18岁以下,15-17岁科学素质水平为3.3%,15-18岁科学素质水平略升一点,达到3.7%。

从18-69岁年龄段看,两次调查各年龄段科学素质水平的分布结构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即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逐步降低。两次调查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50-59岁这个年龄段之外,本次调查其他年龄段公民科学素质水平都略高于2003年全国调查对应的年龄段水平:18-29岁年龄段增长了0.5个百分点,30-39岁年龄段、40-49岁年龄段、60-69岁年龄段均增长了0.4个百分点。可见本省公民的各年龄段科学素质水平与全国现象吻合。

2、学历层次差异带来的影响

如图1.5所示,本次调查不同学历公民科学素质达标比例与2003年全国调查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次调查不同学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呈现的马太效应要明显低于2003年全国调查,具体体现为:2003年全国调查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这两个学历的公民科学素质的达标率为0,而本次调查上升;初中学历两次调查的结果不相上下,本次调查略低一些;而高中或中专、高职或大专、大学及以上这三个学历,本次调查的结果均明显低于2003年全国调查。这表明本省公民基础科学素质水平得到提升,学历最低的不识字群体科学素质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科学素质比例分布趋势前移,具备一定科学素质水平的局面。打破旧式不再局限于高学历群体,在低学历水平群体中出现平衡发展的趋势。但高学历阶段的民众整体水平弱于全国平均水平。

3、职业差别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影响

如图1-6所示,从职业划分来看,除了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科学素质水平本次调查结果明显高于2003年全国调查、家务劳动者本次结果略高于2003年,以及商业、服务业人员两次结果持平之外,本次调查各职业的科学素质水平均明显低于2003年全国调查,且不少职业两次调查结果的落差较大。落差幅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生及待升学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此外,本次调查自主创业的个体工商户的科学素质水平仅次于学生和升学人员、专业技术人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等,表现出良好的科学素质水准。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表明,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的科学素质水平为1.1%,虽然在同期比例中水准相较偏低,但已超出2003年全国调查的0.8个比例,可见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生产力中坚力量的群体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的科学素质偏低的情况已得到了改善。

(二)总体水平与调查结果反思

2007年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与2003年全国水平相比高出0.4个百分点。公众已经能正确面对科学与迷信的观点,我省近年来不断坚持推动的基础科普宣传教育获得了成效,在作为农业大省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07年的科学术语、科学观点、科学方法的达标率均高于2003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本次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从数据中可以了解我省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现状,同时我们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1、平衡各年龄阶段群体获取科普教育服务的力度

如圖所示,以18-29岁为分界线,从中年人开始的高龄化群体科普素质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成递减状态,尤其是50-59岁中年群体居然出现科学素质水平下滑现象。

2、科普教育服务渠道的拓展

在我省公众科学素质调查中发现,在公众获取科技知识的来源和渠道中,电视为第一位,占70%以上;其次为报纸约35%-36%;因特网的比例为10%-12%。可见,大众媒体的科学知识传播占公众获取科普教育渠道的最大份额。考虑本省实际国情,科普教育服务的渠道目前大部分停留在传统媒介中,但新媒体的出现已加快了科普教育服务的拓展开发,应鼓励建设公众科技信息类专业服务网络,加大科技信息的流动量,利用科技信息网络,强化科普信息服务,为公众提供多渠道的科普教育服务机会,有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整体水平。

3、科普服务类型的丰富开展

在本次调查中,公众最常去的科技文化场所是书店,高达38.8%。其次是图书馆和阅览室,仅有约6%的被调查者去过博物馆和美术馆;将近40%的被调查者没有去过任何一种科学文化场所。可见,对于承载科普教育服务场所的主流:科技馆、博物馆公众的利用率并不高。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位于全国中游位置,这是我省省情的客观反映。我省应充分根据自身特性,依托丰富的科研资源加快科普服务基地产业化的进程,逐步增加城乡两类群体可接触新型科普服务的渠道,最终提升公众对于科普活动的主动性需求,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有效提高我省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2006DCYJ11-A)

注释

①数据来源:《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中国科技奖励第3期,2005年

②数据来源:《各省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综述》,中国科技论坛第5期2007年5月

③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介研究中心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中国人大出版社,2001版

参考文献

【1】李大光,“公众理解科学”进入中国15年回顾与思考[J],科普研究、2006,(1),24-32

【2】佟贺丰,对“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部分数据的再思考[J],科普研究、2007,(4),34-38

【3】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J],中国科技奖励、2005,(3),29-30

【4】袁汝兵、吴循,各省(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综述[J],中国科技论坛、2007,(5),98-100

【5】何薇,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回顾[J],民主与科学、2004,(5),10-13

【6】金士尧、叶超群、吴集、黄红兵,湖南省公众科学素养趋势预测与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6,(10),54-59

【7】邓艺、刘建中,云南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状况比较分析[J],云南科技管理,2002,(3),18-20

【8】陈果,2005年湖北省青年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35-37

【9】宋悦华,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理论与改革、2007,(3),125-127

【10】洪耀明,欧洲科学商店及其启示[J],科普研究、2007,(2),27-31

【11】黄华新,科学传播与公众素养,中国传媒报告、2003,(1)

4.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篇四

刚刚对方辩友讲到国外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和政治基础上的,对方辩友看到发达国家诚信度高,可是对方辩友没有发现他们的执法力度和惩罚措施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吗?(15秒)

根据马斯洛理论,道德属于最高层次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实现自我价值是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6秒)

对方辩友还说到道德档案有约束力。但是约束力只能为道德素质划一个底线,就像一道水坝,只能阻止道德向下走。并不能给道德往上走的动力。(11秒)

道德档案是历史记录,历史记录就会有滞后性,而且一旦记录就不可更改。以一个滞后且不可更改的记录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本身就是不可行的,那更何谈道德素质的提升呢。(13秒)

要制定档案,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客观标准。可对方辩友又不能说明这个标准。那么你方的道德档案到底如何制定?即使制定又如何实施?(10秒)

道德档案说到底只能起到一个记录的作用,它本身既没有法律的强制性,也没有起到宣传引导的作用。人不做一件事,一是因为代价太大,二是因为不想去做。道德档案在这两方面都起不到作用。(13秒)

没有什么人能够制定一个测量社会道德水平高下的标准体系。我们不能根据某一标准、某一尺度确定社会道德水平,没有衡量标准就没有参考系。那么评价就做不到客观,不客观就不公正。那么我们就无法保证这个档案的真实性。(18秒)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对方以为仅仅做一个档案就能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未免太过天真。(12秒)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指明的道理。我们初中就学到的这句话,难道对方辩友到今天还不懂么?

5.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篇五

以德治国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以德治国”的基础是以德育人,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实现道德素质更新和德育创新。培养公民现代的科学精神、道德责任义务、公正观念、诚信意识和自律能力,实现道德教育向养成型、和谐型、开放式、自主式转轨。

作 者:王贺顺 作者单位:郑州防空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刊 名:河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HENAN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0(5)分类号:B81-05关键词:以德治国 素质更新 德育创新

6.杭州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 篇六

杭州市哪些人群科学素质较高?市民们最关心的是哪些科学议题?老百姓身边的科技科普场馆利用率如何?3月24日,杭州市召开的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发布了《20xx年杭州市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数据报告》,报告详细解读了杭州20xx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

杭州男性科学素质高于女性

调查显示,20xx年杭州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在城乡,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杭州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10.04%,高于全省8.21%的平均水平。从《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重点人群分类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科学素质达到较高水平,为15.4%。

从城乡分类看,城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1.04%,高于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7.24%。

从性别分类看,杭州的男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高于女性公民,男性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为 11.53%,高于女性公民的8.49%。

从年龄分类来看,中青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较高,呈现随着年龄段升高科学素质水平明显下降的状况。杭州18-39岁,40--54岁,55--6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14.34%,8.91%,6.46%。

互联网成杭州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最主要渠道

与以往相比,报纸和电视不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信息来源有了新的`变化。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传统媒体电视和报纸则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

除了科技信息来源途径的变化,杭州市公民感兴趣的新闻话题也在发生变化,生活和健康成了杭州市公民最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全球气候变暖与雾霾天气”、“环境污染及治理”成为杭州百姓最为关注的科学议题。除了生活和健康之外,其次是学校、教育和医学新进展,其他依次为国家经济发展、科学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技术等。

7.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篇七

关键词:调查,公民道德,基层社区

道德作为人们之间行为的基本准则产生于人们的各种社会交往之中。社区作为一种地域性社会是社会道德形成与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社区道德建设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水平。为此,我们对当前基层社区道德环境的进行了一次调研,分析我国基层社区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构建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次调查开展于2013年7月份至10月份,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两种形式。一方面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了解社区居民对于社区道德建设状况的直观感受。包括五个内容,一是社区工作,了解居民对于社区工作的认可度;二是公共活动,了解社区公共活动条件;三是邻里关系;四是社区认知,即社区文化的整合力;五是道德感受。另一方面,通过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的直接走访,了解社区的道德建设的基本环境、具体内容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调查在江苏境内开展,选取了徐州、连云港、南京、南通、无锡五个城市作为调查地点,每个城市选取四到五个相对成熟的社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8,有效回收率88%,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走访调查选取了其中10个社区进行。通过对于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基层社区道德建设的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社区硬件条件有待提高,公共活动需要进一步强化

社区硬件条件是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强化社区文化的基础,只有16.1%和9.1%的受访居民认为本小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和设施比较充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交往的可能性。在公共活动的组织和参与方面来看,高达72.9%居民认为本社区对于公共活动不够重视,有91.5%的居民认为公共活动数量不够丰富,同时,其中65.7%的居民在公共活动中都没有真正参与过。这与高达83.8%的居民认为应该强化公共活动以及高达91.1%的居民有参与公共活动意愿的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

二、居民对社区工作不熟悉,认可率低

现代基层社区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社区单位主导的状况,社区管理者需要承担起社区发展和服务的主要责任,这对于培养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区,酝酿公共道德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只有21.9%的受访居民认为社区工作对于社区居民生活比较关心,只有1 2.6%的受访居民认为社区在积极主动的工作,只有8.2%的受访居民认为社区工作对于自己的生活有很多的帮助。调查显示只有7.5%的受访居民熟悉社区工作人员,7.3%的受访居民很了解社区工作的内容,8.9%的受访居民经常与社区居委会交往。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居民并不熟悉本应该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的社区工作,当前的社区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居民的认可,社区工作在道德建设中组织、引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居民重视邻里关系,但交往较少

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是社区成为公民道德培养平台的基础,有必要积极促进社区邻里关系以优化道德培养环境。但是调查显示现代社区邻里交相对较少。调查显示虽然高达71.5%的受访居民认为邻里关系很重要,且有81.4%的受访居民认为正常的邻里之间应该互相认识或者互相熟悉。但是高达52.1%的受访居民认为本小区居民之间基本不熟悉或很不熟悉,高达53.4%的受访居民基本不认识或完全不认识本单元的邻居,能和其他邻居经常交往的只占到受访居民的14.1%。调查显示72.7%的受访居民有意愿和邻居加强交往,23.2%的受访居民愿意保持现状,只有4.1%的受访居民不愿意进一步加强与邻居的交往。这说明当前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不仅不利于促进公共道德的培养,也并不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区邻里互动,构建和谐社区。

四、社区文化需要提升内涵,社区凝聚力差

社区文化是体现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表现,优良的社区文化对于良好公民道德的培养是极大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社区工作集中于常规管理上,多数社区没有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居民缺乏归属感、信任感,不利于道德情感的培养。调查显示,只有24.5%的受访居民认为经常得到邻里的帮助,只有10.2%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经常得到社区或志愿者的帮助,只有10.2%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经常帮助其他邻居。在关于遇到困难需要寻求帮助的情况下,只有8.5%的受访居民会首先想到的是社区,只有16.3%的人首先想到邻居,高达52.1%的人首先会向亲戚、朋友求助。在遇到困难请求帮助的情况下只有14.7%受访居民认为社区或邻居一定会提供帮助,高达35.4%的人认为社区不会向自己提供帮助。说明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社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还很淡薄。

五、居民道德感受平淡,公共意识需要加强

针对社区居民对于社区道德状况直观感受的调查显示,多数受访居民对当前社区道德状况缺乏较明确的感受或认识,68.3%的受访居民认为小区居民道德素质一般,另外14%的受访居民表示基本没有感觉。对于近两年社区居民整体道德素质的发展趋势,56.1%的受访居民也没有明显的感觉。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了当前社区的道德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培养公民道德的平台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间接印证了本次调查关于邻里之间交往互动较少,多数居民还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的分析。多数人在看待公共道德的时候还主要把它看做是由个人修养决定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社区道德建设总体上比较被动,处于初级阶段。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式大多还是传统的说教式,形式化的东西较多,实际效果不太理想。道德建设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总的看来,当前基层社区公民道德建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社区文化基本没有形成,居民缺乏主人翁精神和归属感,这使得基层社区不能很好地发挥公民道德建设平台的道德养成的作用。我们认为今后社区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推进。

1. 完善自治,从根本上构建公民道德基石

现代社区居民独立性变强,相互之间不再具有同事或亲属关系,社区由传统的“单位宿舍”和“自然村落”转变为单纯的聚居地,邻里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于社区结构的调整,社区治理模式也在逐步的转变,由过去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变为平等协商的自治管理。传统社区是传统道德的实践平台,现代社区也必将成为现代公民道德的培育基地。但是,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基层社区治理模式虽有所转变但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治理思维还很浓厚,传统的治理手段还有很多保留,居民自治还没有充分展开,居民的依附心理还很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主精神还没有完全养成。具体表现在调查数据上就是居民对于社区工作的陌生,这种缺乏主人翁精神的状态很难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意识。所以,进一步营造自主管理的氛围,创造条件使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真正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主动性,不仅关系到社区本身和谐氛围的构建,更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公民意识的培养,为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养成现代社会公民道德打下基础。现代社区需要居民自主管理,也只有充分发挥基层民主,才能从根本上搞好社区建设。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居民具有很强的参与愿望,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能够广开渠道,对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的热情进行充分的挖掘、组织、利用,从根本上构建社区和谐的基础,从根本上构建公民道德的基石。

2. 转变思路,从实践着手培养公民道德情感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紧贴群众路线,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来,这样才能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对于基层社区来讲,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不同于国家层面的宏观布局,必须改变以宣传教育、树立典型等传统手法为主推动道德建设的模式,转变思路结合基层社区特点围绕个人生活、家庭需要,从实践着手以切实的行动建立居民与社区以及居民之间的充分互动,构建积极参与、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社区文化,形成居民的社区认知和社区归属感,培育居民的公民道德情感和公共道德意识。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社区在这一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养老活动、社区未成年人之家等,这些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总体上来看无论是在推动居民参与管理上,还是关注居民生活上,社区工作都还有许多需要改善和强化的地方。只有在实践中切实地让居民感受到来自于社会和他人的温暖,才能真正让每一个人都投身于自我道德教育,基层社区才能真正成为公民道德实践的有效载体。

3. 强化制度,从政策层面支持社区道德建设

在现代社会,基层社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有一定自我管理的机制,但是其发展和运行又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方方面面的制约。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基层社区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其一,必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进一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由于现代社区的居民结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展开,社区居民自治几乎成为基层社区管理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一些社区没能成立有效的自治组织,更多的社区虽然成立了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开展工作当中却难以完全满足社区自治的需要。进一步厘清业主自治组织和居民、物业公司、居民委员会等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是完善基层民主相关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其二,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实现社区公民道德建设与相关制度的贯通。有很多问题仅仅靠社区、家庭无法解决,如孩子入学问题、老人赡养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在设计制度的时候将社区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进行考虑的。还有如社区文化建设等问题也是需要政府部门在多方面提供支持的。

总的来讲,通过本项目的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基层社区的发展还处在现代社区建设的起步阶段,当前基层社区的道德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公民道德实践平台的作用。今后,必须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为基层社区自治构建良好的环境,将基层社区建设成为我们每个人温馨、美好的家园,全面提升基层社区培养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能力。

8.医生职业道德状况调查(佳) 篇八

医生的职业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医德。医学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医学科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由于人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因而医务人员的医德也不尽相同。然而不管怎样,医疗事业的发展始终是关乎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医生职业道德问题更是备受大家的关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等,医生的职业道德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本人对医生职业道德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了解当今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状况,以及其对民众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寻找解决办法。

二:调查对象

对象:医院的工作人员,部分医院患者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宣城市部分医院中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其中分为群众组和医务人员组。

四:调查时间

2012年2月3日 到2012年2月4日

五:调查人员

本人(张佳佳)

六:调查内容

(见附一)

七:调查结果

本人就医生的职业道德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就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来说,83%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很重要,少数人觉得医德不能代表一切;大约50%的群众对医德问题表示关注,其余的表示只是有时关注甚至几乎不关注;这说明医德的重要性还没有被人们完全理解,人们对此认识有待提高。

就目前的医生职业道德问题现状来说,74%左右的人认为医德现状一般,只有少数人认为医德现状好,而还有20%以上的人觉得目前医德面临严峻的挑战,少部分的医生的职业道德低下。这表明我们的医生职业道德问题依旧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部分医生的职业道德有待改进。

根据调查,当今医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下按照支持者人数由高到低排列):开贵药,拿回扣、态度冷淡、收红包、在职医生私开诊所牟利、开假药、不尊重患者隐私等。由此看来医德方面还是面临很多问题的,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特别是医务人员开贵药,收红包,以及态度冷淡的问题。

这次的调查结果充分表示,大多数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问题还是很关心的,这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然而,目前,我们的医生职业道德问题还是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经济的竞争性、求利性,金钱的诱惑和利益的驱动,在这种社会风气下,使少数医务人员忽视了道德修养,见利忘义,这种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并且,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医师法,但是却很少看到些处罚医生的案例,说明相应的执行条例依旧缺乏,工作人员的执法力度也不强。此外,医德问题只是靠医务人员的自觉是完全不行的,医院的管理方面的疏漏也可能让问题愈演愈烈。再者,就是医务人员自身素质的的问题,一个人的素质状况和其社会行为密切相关,如果没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是很难遵守职业道德的。

八:调查体会

如何养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德,与病人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树立高尚的敬业精神,依旧是我们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面对现在的医生职业道德所面临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看法: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医德观念。对于在职医生,要继续加强其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提高职业道德,帮助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其次,要加强政府的管理,严格执法,处置违反职业医师法的不法分子。加大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投资支持力度,帮助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还有,要加强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改善社会不良风气,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医院自身来说,要提高对医德问题的重视,强化院内的管理力度,加强建设医德医风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管理,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良好医德氛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医德问题会渐渐改善。

参考资料: http:///Read/Read.aspx?id=986866

1附一: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问卷调查表

大家好!(*^__^*)„„

为进一步规范行业作风和采取措施提高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我们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问题进行如下问卷调查。

此调查仅为研究而收集真实资料,不针对任何组织和个人,恳请大家积极配合,如实填写。

针对以下问题,请您如实填写(请您在认为接近的答案序号上打“√”)您关注医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吗?

A.关注B.有时关注C 很少关注 D 几乎不关注

2、您认为目前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总体评价是?

A.好B.较好C.一般D.不好

3、您认为医务人员在遵纪守法,遵循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操作规程方面做得如何?

A.好B.较好C.一般D.不好

4、您认为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医技水平怎样?

A.大多如此B.较多如此C.少数如此D.极少如此

5、请问你认为目前政府对不良医德作风的惩治系统怎么样?

A 不错 挺完善B 有部分有待完善的地方C 不清楚D 不好

6你认为当今医德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A 收红包B 不尊重患者的隐私权C 态度冷淡D 药物开假药E 开高价药,拿回扣F在职医生私开诊所牟利

7你认为导致医生职业道德急剧下降的原因是?(可多选)

A 利益驱使B 人心冷漠C 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不强D 社会风气 E 政府管理问题没有完全落实

8你认为医生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 提高专业医疗技能B 加强职业道德C待人接物D加强政府管理E改善社会风气,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9、您认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可多选)?

A.改革现行医疗体制

B.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社会风气,重建社会信任

C.加强医疗行业管理,行业自律

D.进行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道德修养 E.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F.树典型、立榜样,用身边的感动感召大家,积极弘扬奉献精神

G.其他

谢谢大家的配合佳佳在这里祝大家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哈O(∩_∩)O ~ #〓§〓〓〓〓〓§〓〓〓〓〓〓§〓〓〓〓〓§〓#

↓↓↓↓

☆★☆☆★☆☆★☆☆★☆

☆ 祝 ☆ ☆ 你 ☆☆ 幸 ☆ ☆ 福 ☆

☆★☆☆★☆☆★☆☆★☆

↓↓↓↓

9.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问卷题 篇九

1、当你看见有人骑自行车不小心摔倒在地受伤了,你将怎样做?

a.当做没看见,匆匆而过 b.认为这人很没用,嘲笑他 c.跑过去帮忙

2、当你手上有用完的纸巾,你会选择扔在哪?()

a.最近的草地或者树下 b.100米远的`垃圾桶 c.随地扔

3、老师上课时,你是否有在下面吃东西?()

a偶尔 b 经常 c从不

4、你对食堂的插队现象有什么看法?()

a. 无所谓 b.心里看不过去 c.阻止他人插队 d.大骂插队的人

5、你怎样看待情侣在公共场合的过分亲昵行为?()

a. 事不关己 b.属于正常行为 c.反感

6、你去食堂吃饭时,是否插过队(包括让前面认识的同学帮忙打饭)?()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 c.经常有

7、假若有人在在图书馆大声讲手机,你会怎样做?()

a. 捂住耳朵(随他去) b.心里暗说他没素质 c.起身打断他

8、宿舍里有人通宵玩电脑而且有时还吵到别人,你会不会说他(她)?()

a. 会 b.不会

9、倘若你在教室里发现了同学遗留的手机,你将怎么做?()

10.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篇十

一、目前教师的思想道德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保持了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广大教师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赞同党的大政方针, 主流政治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对党和国家的前途态度乐观, 充满信心;关心国内外大事, 在重大政治问题上, 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方向正确, 对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看法客观理性。特别是对2011年党和政府有关工作的重大成就发自内心的感到满意, 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基本认同。希望进一步加快学校发展, 改善自身工作、生活条件, 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总体正确, 心态健康平和, 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对学校工作评价较高;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通过上网了解社会成为重要途径。个别职工中也存在基本政治立场不明确, 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甚了解、不太关心, 不重视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和提高的现象, 值得我们注意。

1. 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事件, 对党和政府工作有较高的认同度

调查结果表明, 在过去的一年中, 教师对国内外发生的诸多大事, 特别是与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数据见表1。

在充分肯定政府工作的同时, 访谈中一些教师也指出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有些问题近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但教师也同时表示,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力度, 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也表明, 教师们能够客观地评价党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 理性认识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政治态度, 政治观点总体正确, 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及方针政策

调查结果显示, 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对党和政府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和措施普遍表示拥护, 对党的领导集体充分信任, 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总体评价较高。其中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我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等几项选择上认同率比较高。

3. 拥有学校主人翁意识, 心系学校事业发展大局

本调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本校工作; (2) 教师队伍; (3) 对当前大学生的评价。

(1) 对本校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1) 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 满意度88%。 (2) 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满意度79%。 (3) 党建工作, 满意度85%。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满意度81%。 (5) 教学科研条件, 满意度59%。 (6) 教学质量, 满意度74%。 (7) 教学管理和教师考评体系, 满意度64%。 (8) 科研评价, 满意度61%。 (9) 岗位设置、管理与聘任, 满意度73%。 (10) 师德建设, 满意度79%。 (11) 招生工作, 满意度89%。 (12) 大学生就业工作, 满意度81%。 (13) 后勤保障与服务, 满意度73%。 (14)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满意度71%。

在对学院工作的总体评价方面,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 广大教师爱校情感丰富, 关心学校发展。在对教师访谈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他们对学校的办学定位、招生工作、党建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等工作充满信心和自豪。特别是部分教师在访谈中对学院几年内完成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省级示范、国家骨干等几大步的跨越, 追求卓越取得的显著成绩非常满意, 征地建校、职工住宅建设等制约学院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得到解决。这一切都使教师对学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对学校改革发展前景感到乐观。但是, 作为快速发展中的高职院校, 教师们也对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师考评体系、科研评价表示担忧。但是可以看出, 对学校负责、心系学校发展的爱校之情是大家共同的情感体验。

(2) 对教师队伍的总体印象调查。 (1) 人格魅力, 满意度76%。 (2) 敬业精神, 满意度91%。 (3) 育人意识, 满意度82%。 (4) 师生关系, 满意度85%。 (5) 教学水平, 满意度84%。 (6) 学术水平, 满意度57%。 (7) 学术道德, 满意度71%。 (8) 创新精神, 满意度58%。 (9) 协作精神, 满意度76%。 (10) 廉洁自律, 满意度80%。

在对教师队伍的总体印象评价方面, 从调查中发现, 教师们在价值取向上既积极向上, 又明显多元和实际。教师们普遍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 认为人必须奉献社会、创造价值才能获取自己的个人利益。因此, 大部分教师认为, 敬业精神、育人意识、师生关系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是个人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同时, 许多教师对利益取舍、奉献索取等采取随机而务实的处理原则。不少教师认为, 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 具体到工作中, 不反对提倡无私奉献, 但认为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肯定一个人的贡献, 同样不可或缺, 甚至更加重要。尤其学院地处渭南, 受到条件限制, 教师的收入渠道比较单一, 2011年收入比例最高的依然是工资。

(3) 对当前大学生的评价。 (1) 爱国热情, 满意度61%。 (2) 理想信念, 满意度52%。 (3) 文明素养, 满意度46%。 (4) 奉献精神, 满意度46%。 (5) 社会责任感, 满意度40%。 (6) 集体观念, 满意度60%。 (7) 团队合作精神, 满意度63%。 (8) 诚信意识, 满意度56%。 (9) 人际交往能力, 满意度56%。 (10) 吃苦耐劳精神, 满意度57%。 (11) 创新精神, 满意度43%。 (12) 实践能力, 满意度56%。 (13) 心理素质, 满意度46%。 (14) 法制和纪律观念, 满意度52%。 (15) 维权意识, 满意度52%。 (16) 身体素质, 满意度56%。

可以看出, 在对当前大学生的评价上, 教师对大学生整体评价都不高。几乎很少有教师在对大学生评价的主题上选择第一项:非常强 (好) , 基本都选择比较强和一般, 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文明素养、奉献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教师均表示一般。这也说明教师们对学生仍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要求上, 与现实差距较大。

二、教师思想道德状况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教师思想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的环节。

1. 少数教师对一些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和重大政治是非问题认识比较模糊

比如14%的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选择了“说不清楚”;6%的教师在“中国船员在湄公河遇难, 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在京举行”这一问题上选择了“未太关注”, 2%的教师选择了“未关注”。可以看出, 这类问题在教师中虽然是少数, 但应引起高度重视。

2. 部分教师工作、精神、生活压力重

当前, 社会中仍然存在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浓等现象, 教师的住房问题、科研、职称晋升压力等问题的不断升级, 都使得许多教师无法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书育人工作上。高职院校课时量大, 一些教师整天疲于奔命, 存在着透支健康的现象,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问题。如调查所示:您面临的最主要困扰是在工作方面, “工作负担重, 压力大”占38%, “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占29%, “教学科研经费不足”占20%, 位列前三位。从教师在问卷里最想说的一句话统计表明, 教师希望尽可能解决住房, 改善工资等福利待遇, 对关系学校自身发展和利益方面的问题十分关心, 呼声较高。

3. 部分教师对大学生整体评价不高, 与现实差距大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道德水准、价值观念总体是健康向上的,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广大教师对大学生总体评价比较客观, 但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比较多地沿用了精英教育的观点, 缺乏大众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标准, 导致了对大学生总体评价不高的结果。部分教师认为高职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文明素养、奉献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需要加强。

三、发挥高校工会教育职能的几点建议

教师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决教师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学校工会在教学任务中, 有着帮助教师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建立思想、理论、技能基础的作用和职能, 包括培养教师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充分发挥工会在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的重要性, 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以师德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进一步深化理论武装工作。广大教师承担着教书又育人的责任, 在思想政治方面应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可以依靠教师工会, 联合其他职能部门, 开展一些赛教、说课、示范岗创建等活动, 以此为载体,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任何知识教学都必然带有思想倾向, 没有无思想的教学。教师的思想政治倾向、道德情操自然会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语言、语气和感情等方面流露出来, 或者在学生的日常接触中表现出来, 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所以要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 树立爱岗敬业、育人强校的意识, 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思辨能力和抵御能力, 并以此教育引导学生, 防止将错误观点和个人消极情绪传播给学生。

2.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工作, 不能仅仅停留于讲清道理, 还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宣示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措施。针对教师们反应的压力过大等问题, 学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 发挥教师在教学, 科研等各项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教师把智慧和力量统一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上来。从教师工会的角度上讲, 要完善教代会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 发挥教师工会在学校管理中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职能。通过教师民主议事会制度, 讨论决策教师业务考核、评先评优、重大项目等事项, 从而使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科学。

3. 注重对青年教师业务方面的培养

对于发展中的高职院校来说, 青年教师比较集中。在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的新时代, 尤其有些学校是全民动员, 大力进行省级、国家级骨干校、示范校建设, 青年教师是学校建设的主力军, 所以他们的业务培养尤其重要。同时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也不能空对空, 它只有同教师的职业特点相结合, 同教学科研业务工作相结合, 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学校要制定和实施教师守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健全教育育人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 还要大力宣传教育育人的先进典型, 带动青年教师不断进步提高。

4. 通过教育工会, 强化校务公开制度, 促进教师的思想稳定

11.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不良社会问题不断发生,道德素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建设,对提升全民族,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做了一个调查。我想,这个调查报告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关键词:人生态度,让座

基本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匿名。由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他们责任心强,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奉献。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受到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发生了偏移。现将题目简要列举如下:

对人生的态度:超过一半的人对人生的未来很乐观,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听天由命”,一小部分人对未来很悲观。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上所述,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大部分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我们也不能忽略那一小部分对未来感到悲观的人。他们的悲观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或者自己的专业不好

12.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二

尽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们重视了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分类分层教育,使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党对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过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识性的课堂传授层面,广大青少年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思想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之传统的教育手段过多地注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缺乏创造思维和强有力的生命力,结果导致工作拓展难度增大。

2、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养成的被动性。思想道德习惯养成的形式、内容趋向组织化、行政化、单一化、运动化,不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成为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工作、生活原则。故在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调动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践行的积极性上还不够。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调动的行政性。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运用行政动员方式过多,工作对象的覆盖面还不够,尤其在青工、闲散青少年以及普通青少年群体中缺乏鼓动性和活跃性,只能借助组织行为去调动部分群体,存在着目标群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均衡性,且缺乏对目标群体的分层分类指导,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

4、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的简单性。应该说,全区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还是很多,但横向与横向之间、横向与纵向之间、条块之间缺乏沟通和资源共享。即便整合,也是活动硬件设施考虑较高,软件方面考虑较少,在工作中借力不够。同时,团干部的社会拓展能力也需提高。

思考与对策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青年群体分化的多层次性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已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共青团组织要以改进求加强,以创新促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渗透力、覆盖面和有效性,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1、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主要表现:

(一)青少年时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学校是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人的道德养成关键是要从小就要打好基础,掌握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从小打好道德认知基础。同时,通过建立青少年需求反馈系统、信息系统和重点样本调查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新趋势。

(二)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特点的教育内容是关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青少年不同阶段的道德养成需求,提供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通过开展思想道德现象大讨论、征集道德文明警语等形式,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开放性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是依托。网络和社区已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次调查中有72%的青少年有过上网经历,同时也有83%的青少年表示目前我区的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短缺或对其功能设置和管理不太满意。我们要借助“社区青少年学校”、“青山共青团”网站等载体,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青少年的认知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并通过体验活动等,加大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开发利用,在社区中建立分散多样、就近就便的活动中心,吸引青少年经常参与,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科学性。我们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社会迅速转型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灵活、想象丰富、视野开阔,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迫切需要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认真分析把握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发展变化规律,要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现由灌输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变,实现从青少年被动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上“自主型”转变,减少行政化动员,把真实的道德生活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在现实的具体生活场景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

3、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不同的青少年群体有不同生存状态和发展的要求。在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我们要对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职业青年和学生青少年等等群体差异有更深入的研究,“兼顾两头,突出中间”,体现层次性,在注重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形成不同的侧重点,让不同层次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如对青年党员、团干部、优秀青年等先进分子,要强调“三观”,强调共产主义的理想观念;对广大普通青少年群体,要以“三德”为基本要求,倡导与现代化文明社会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以此,逐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4、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实践性。引导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实践。本次调查中反映,青少年对道德教育活动意见最大的是“形式单调”,认为最有收获的`是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要通过家庭实践、社区实践、岗位实践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文明和人生价值取向与法律规范和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的学习和活动中,养成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在职青年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理性地处理各种矛盾和人际关系的本领。

上一篇: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意见下一篇:考生 考研数学做题七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