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概论

2024-10-20

管理学基础概论(9篇)

1.管理学基础概论 篇一

医院是为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医院环境的布置与安排有利于满足患者治疗、护理及休养的需要,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安全性

医院是患者治疗病痛,恢复健康的场所,应首先满足患者安全的需要。医院中的工作人员需耐心热情地对待患者,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以增加其心理安全感。另一方面,医院的建筑、布局应符合有关标准,安全设施齐备完好,避免患者发生损伤。同时建立院内感染监控系统,健全有关制度并严格执行,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二)舒适性

医护人员应注意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重视患者的心理支持,满足其被尊重的需要及爱与归属的需要。另外,应注意医院的物理环境的调试,如空间、温度、湿度、空气、光线、音量等,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从而增加其舒适感。

(三)整洁性

主要指病区护理单元,病人及工作人员的整洁,具体应做到:

1.病室的陈设整齐,规格统一,物品摆放以根据病人需求及使用方便为原则。

2.病人的皮肤、头发、口腔等要保持清洁,被服、衣裤要定期更换。

3.工作人员应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

4.治疗后用物及时撤去,排泄物、污染物及时清除。

(四)安静性

安静的医院环境有利于患者更好的休息,以尽快康复。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有关的工作制度,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休养空间。

2.管理学基础概论 篇二

1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且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药学专业是文理兼收, 部分学生生物学和化学的知识储备比较少, 而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需要以高中生物和化学的知识作为基础。比如细胞的动作电位和专业功能需要细胞结构为知识基础, 糖和蛋白代谢等需要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所以这些学生很难跟上知识点较密集的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这一定程度上也降低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另外部分学生虽然有较好的基础, 但是自认为自己的专业不是临床医学, 所以没有必要学习医学知识, 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1.2 课程内容多, 课时少

基础医学概论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点很多, 但课时数少 (共约160课时) 。大约相当于临床医学的专业一门课的课时。学生每节课要面对的高密度的知识传授, 而教师必需在较短时间内, 让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医学基础知识。这无疑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1.3 各学科教师间缺乏沟通

由于各个教师专业不同, 擅长的知识领域不一样, 所以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通常需要不同学科教师按一定顺序完成。在我校, 这门课需要两位老师任教, 第一位教师承担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第二位教师承担遗传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教学。而且每个教师承担的班级数比较多, 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相互之间交流较少。通常只专注于讲好自己范围内的知识, 容易忽视学科之间的相关性。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掌握知识点孤立片面和不连贯。使基础医学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得不到体现。不能发挥本课程的基础和先导作用[2]。

2 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

2.1 突出本课程的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始上课之前, 要向学生阐述本课程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使药学专业学生获取所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和职业技能, 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更好地从事医药卫生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结合一些临床实例和问题导入等方法, 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3]。

2.2 指导学生掌握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基础医学概论是综合性强的课程, 知识点很多, 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不容易的。有的文科学生高中时养成了死记硬背、钻牛角尖的记忆习惯, 对高中的知识可能尚能应付, 但在大学的知识量很大的情况下, 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更高效的理解和记忆法快速吸收知识。如可以采用列表记忆ABO血型的特点。也可以采用口诀和谐音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产生的激素 (如“全球纯属姓王”-表示球状带产生醛固酮, 束状带产生皮质醇, 网状带产生性激素)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 比如让学生画器官和系统结构图, 并在上面标注结构名称、生理特点及相关临床病例知识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形象记忆, 也有利于将知识点综合, 形成系统化的记忆, 从而避免了知识点孤立和脱节。

2.3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之间联系, 采用系统化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的知识涵盖面广, 课时少, 学生面对大量知识点容易产生混乱, 记忆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将知识点有机整合, 由浅入深, 遵循认知规律, 以系统为专题讲述人体结构功能。这样学生就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高校已经尝试这样的教学方法。如滨州医学院对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采用系统教学法, 打破传统的分学科教学模式, 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为主线”进行课程整合。从考试成绩的分析来看, 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效果[4]。当然这需要教师对这几门课都有较深入的把握, 由于教师自身专业方向的不同, 实施起来有点困难。但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互相沟通学习, 共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4 结合专业特点, 明确教学重点, 有的放矢

由于基础医学概论知识点多, 课时少, 教学时要针对药学专业的职业需求, 明确哪些是重要的知识点, 进行重点讲授, 力求使学生掌握。笔者认为重点内容有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肝门静脉的血液循环特点、肝脏的解毒机制、肾的泌尿的三个环节等。这些都关系着药物的消化、吸收、排泄。教师要将这些知识点结合药理学知识讲透, 为学生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医学概论为我校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由于内容多, 课时少, 学生基础薄弱等因素使得以往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师可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兴趣, 教会学生采用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掌握基础医学的知识。教师也要分析吃透教材, 结合专业特点, 讲透教学重点, 同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杨朝晔.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时彦, 杨冬霞.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 2010, 24 (1) :17-19.

[3]曲怡, 才丽平.浅谈基础医学概论整合课程教学心得[J].光明中医, 2011, 26 (6) :1290-1291.

3.管理学基础概论 篇三

关键词: 基础医学概论 整合课程 试卷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我校教师对非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进行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教学的尝试[1]。为了了解课程整合的试卷质量及整合的教学效果,以深化整合教学改革,对本校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评价。

1.方法

试卷由主讲教师命题,教研室主任审核,闭卷,主观题流水作业,客观题机读卡阅卷。整群抽取2015-2016第一学期非医专业(营销、国际营销、公共卫生与事业管理)基础医学概论整合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153份。机读卡导出每位考生试卷各题得分及总分,应用Excel2007对试卷的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进行分析。

2.结果

2.1考生成绩分布:试卷满分100,成绩平均70.48,标准差12.18,最高分91.5,最低分31,全距60.5。学生成绩分数段频数分布为30~39分5人、40~49分4人、50~59分15人、60~69分38人、70~79分51人、80~89分39人、90~100分1人,成绩主要集中在60~90分,偏度系数-1.07。成绩呈明显负偏态分布。

2.2试卷题型分布与教学大纲要求度:本试卷包含单选题30分,多选题10分,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15分,论述题15分,主客观题比例为60%:40%。本试卷按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统计掌握、熟悉、了解的试题分值比为:59%:32%:9%。

2.3试题综合质量:试题难度按试题平均得分率计算;区分度用极端分组法计算;信度采用内在信度Cronbachα系数法计算;效度主要考虑内容效度,用各章节考题分数与教学学时数两列数据的积差相关系数来反映试卷考核内容与教学大纲的一致性[2][5]。经统计,分析试卷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数据见表1:

3.讨论与建议

自2009年开始到现在,我校已经对非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实践几年,取得了初步成果,2014年出版了整合教材并投入使用,逐步实现一个教师承担课程教学的整合改革[1]。整合教学的实施将几门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且试卷命题进行了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1成绩分析:高校课程是有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其考试属于合格性考试,学生的成绩分布呈负偏态分布,让大多数学生过关是更期望的结果[3]。本次考试平均分70.48,标准差12.18,成绩偏高、标准差偏大。考试偏度系数-1.07,成绩主要集中在60~90分,成绩呈明显负偏态分布是比较符合高校教学要求的。

3.2试卷题型及教学大纲要求度分析:素质教育要求考试必须实现知识考试向能力和素质考试的转变,组卷注意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最好为40%和60%[4]。本试卷满足素质教育需求,主观题数量60%,而且主观题增加了情境性试题,比如论述题都是病例式题目,该试题内容涵盖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学科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经统计,教学大纲三级要求度为掌握、熟悉、了解分布为59%:32%:9%,符合大纲要求,照顾了全局,而且重点突出循环系统和物质代谢等章节。

3.3试卷整体质量分析: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校现状,我们认为高校学生课程合格性考试信度在0.5以上、内容效度在0.8以上、难度在0.75左右、区分度0.15以上就是较理想试卷[5]。表1显示本次考试各指标均符合以上要求,属于较理想试卷。说明本次考试质量较好,能比较学生成绩优劣;可信度较高,考分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业水平;试卷考核内容与教学大纲高度一致,考试有效。单选题难度较小,区分度较小;多选题难度最大,区分度最小。可见,在命题时对这两类试题要仔细斟酌。

3.4整合试卷思考:课程教学整合改革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个教师还不能将教学内容完全融合,而且试卷融合的内容有待增加比例。

参考文献:

[1]蔡青,王蓉,许蓬娟,李春深,周涛,谭俊珍.非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5,07:601-603.

[2]崔国生,张昕,张楠.试卷分析与评价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563-565.

[3]李静,刘潜,陈地龙,等.组织胚胎学试卷分析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2006,(4):328-329.

[4]李洁藏.素质教育下高等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8,27(2):37-38.

4.艺术学概论基础知识及要点 篇四

1、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艺术四要素:艺术家——作品——欣赏者——世界

艺术活动圈: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研究——艺术创造

2、艺术概论: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3、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①模仿说:艺术是对自然界河社会现实的模仿

A、合理性:原始艺术具有模仿成分

B、片面性:模仿并非艺术本质。只是一种实现手段

C、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②巫术说:艺术具有某种实用倾向或实际目的的行为

A、合理性:原始思维,万物有灵。能力有限,寄托巫术

B、片面性:艺术离不开物质生产劳动

C、代表人物:弗雷泽《金枝》,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③游戏说:艺术出自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过剩精力的释放。表现在:Ⅰ、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Ⅱ、人将这种自由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A、合理性:揭示了人流思想深处的原始的艺术冲动

B、片面性:忽略了人的艺术创造的社会实践性

C、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④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艺术

A、合理性:指出了艺术活动的社会实践根本特征

B、片面性:社会实践逐渐生成具有审美色彩的中间艺术

C、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希尔恩《艺术 的起源》。

⑤表现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A、合理性:艺术具有表现情感的实际功能

B、片面性:艺术起源并非出于表现,而是有其发展过程

C、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只有表现 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情感表现说”。美国苏珊.朗格,“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⑥多远决定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二十由多元决定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因此,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性、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关联。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得冲动和游戏的本能。究根结底,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代表人物: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矛盾与多元决定》,“多元决定论”。

4、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影子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典文学“文以载道说”。(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的天才创造物,是“自由的艺术”,自由为艺术的精髓,这点上与游戏相通。尼采《悲剧的诞生》,将日神精神的“梦”和酒神精神的“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3)模仿说和再现说: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其真实性甚至可以高于生活。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魔法的不仅是现

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更有内在本质与规律;车尼尔雪夫斯基:“没事生活”。认为艺术完全

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4)情感表现说:艺术是用外在的材料表达艺术家的内心的情

感。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

己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5)实践论: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

艺术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并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感

性形式,并且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特殊的规律与独立的价值。(艺术不是一种赏玩之物,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须。它的存在形式在本质上不是为装饰消遣)

5、艺术有哪些主要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

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

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

式美的统一。

6、艺术与科学、哲学、文化、实践、日常生活其的关系:真、善、美、益、宜的五位统合(1)哲学、科学求真:哲学引导人们探索、追求时间的本源与本质,从而从科学理性的思

维引导人们不断创新,改造整个客观世界。

(2)文化求善:宗教从虚幻美好的天国引领人们去恶向善,文化则从整套习俗与制度影响,规范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行为。

(3)艺术求美:艺术以感性的形式表现审美的内涵。

(4)实践求益:行为将科学付诸实践并产生相应效益。

(5)日常生活求宜: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活。

a.哲学蒸腾着诗性,艺术浸洇着理性b.由于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

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

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艺术内涵的先导,而艺术又同样蕴含着理性的思考,二者是有机、动态的辩证统一。

a.科学是人认识时间的万物万象,找出其存在的规律;而艺

术是人认识自己的万般情感,表达出人类对美的感动。b.科学是理性而抽象的,艺术是

感性而形象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世界的美妙的两极。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制约规范着社会结

构中的一切。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必然受政治的影响与制约,但是政治也为艺术的产

生与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

宗教是艺术起源的原因之一,也是艺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表现题材,因此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已成为历史经典的宗教艺术作品。

a.道德是社会制度所规范人们思想的标准,包括是非,善恶,正义非正

义等。艺术是美善合一的,因此,在道德表现上往往有鲜明的主题与立场。b.孔子“”c.儒

家教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F、艺术与实践(经济)----美与益实践是一切事实发生的前提,亦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

艺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出现。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有其产生与存在的价值,凝

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劳动。这种实践成果已逐渐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要对象,符合社会经济结

构与关系。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将审美活动变成日常生活的一种常

态。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进越来越多的审美因素,使日常生活走向审美

化和艺术化。)

7、艺术的分类方法及其各个门类艺术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不同门类的姊妹艺术之间的内在关系:

(1)实用艺术(机建筑、园林艺术等):内涵: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

要包托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①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性

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

可分,共同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P.S.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

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②表现性与形式美。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表现性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形式美主要是指

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

体等因素,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③民族性与时代性时代性表现在a.总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面貌,一定时代和一

定社会的审美理想与时代风尚)b.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材料

和技术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色。

(2)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内涵: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

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特征:基本特征,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

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H、造型性与直观性“以形写神”,体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只能 用间接地方式去表现没

有外部形态的客观事物。a.瞬间性与永固性 b.再现性与表现性

(3)表情艺术(音乐、舞蹈)内涵:指通过一定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注意啊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

性艺术。特征:①抒情性与表现性②表演性与形象性 ③节奏性与韵律性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艺术)内涵:①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②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精华与长处,手法多样而富有艺

术表现力,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③时空交错,视听结合,动静互补,在线与表现统一,造型与表扬相融。④综合性、文学性、表演性 特征:①综合性与独特性,艺术门类之间的综合,综合艺术的独特②情节性与主人公戏剧性与非戏剧性,冲突性与纪实性,曲折性与

生活化 ③文学性与表演性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

(5)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内涵:指人们常说的文字。由于文学总是

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

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特征: ①间接性

与广阔性,读者通过想象来实现对艺术形象的把握;语言意义性与内心复杂性使文学全方位的展开艺术时空。②情感性与思想性情动于中西,行于言,文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文

学艺术有 深刻的思想性。③结构性与语言美任何形式与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本身有美感; 文学语言具有审美性、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等特点。

(6)民族民间艺术(少数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

乐、雕塑、编制、中国结、魔术、杂技、原著民文化。不同门类艺术的联系①不同门类艺

术之间联系的必然性不同的艺术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不同艺术之间又有很多共同点,形象

性、情感性、审美性。②不同门类艺术之间联系的有限性每一门都有其无可替代的长处

和特征,与其他艺术发生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彰显自身的审美特征。

8、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有哪些?

1)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审美情怀的培养;以及各种学科 知识的学习与把握。

2)热爱艺术,精通一艺。“不通一艺莫谈美,不通一技莫 谈艺。”朱光潜

3)体验生活,形诸艺术。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9、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心理?

(1)艺术发生/艺术体验①材料的储备 ②艺术发现 ③创作动机的生产

(2)艺术构思①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想象与联想;灵感思维;情感意识---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艺术形象的孕育过程创作预留的产生;审美意识的孕育 ③艺术创作的物化阶段意念转化(意念中的艺术对象如何转化为艺术形象)技巧应用(艺术创作中的艺术技巧与艺术手段)意蕴提升(境界的生成,艺术品格的提问)

(3)艺术实现/艺术物化

(4)艺术风格①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②风格即人,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稳固性 ③艺术风格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5)艺术流派指在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创作风格、审美趣味基本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集团或派别①以地名为标志的(弗伦萨画派、尼德兰乐派、维也纳派、墨西哥画派、北派山水、南派山水)②以某个艺术家名字为标志(梅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戏剧)③从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为标志

(6)艺术思潮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艺术的自身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它是社会潮流的构成部分之一。

10、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及其各自内涵与关系: 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①内容决定形式;为情而造文 ②形式的积极性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 ③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相辅相成,和谐统一(1)材料与媒介层艺术作品在结构上的基层就是“材料与媒介层”,它是艺术作品赖以存在的物质传播,即海德格尔所说的“物因素”(2)技术与技术层如果缺乏技术和技艺的支持,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洞察等,都无法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或者根本无从表达(1)符号与图示层艺术家将其精湛的技艺施展在材料上,对它进行改造,整合并重新组织,改变它原来的存在方式和性质,使其成为“另一种”存在------“组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寓有“意向性”的内在品质,即艺术作品的符号式或图式(2)形象与意象层符号,图式层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充满暗示性和不确定性,并不足

(3)意蕴层意蕴不是作品结构中的实在物,而是由审美主体的意向行为所引发的“盈余”意义。艺术语言、艺术形式、艺术意蕴

11、中国艺术精神有哪些?

(1)典型(圆形人物、扁形人物):指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人物形象。

(2)意境(王国维“境界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生三境界):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3)生命精神

(4)道与自然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自然:道法自然,道生万物,天人合一。自然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5)乐舞精神

(6)辩证和谐

12、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方法 灵感、共鸣、顿悟、净化、审美期待

(1)艺术鉴赏内涵:定义: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地、主动地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的主体性特征:对艺术作品审美性的认知,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对艺术作品形象的再创造

(2)艺术鉴赏的过程 ① 审美期待文体期待:类型或形式 意象期待:意象或形象 意蕴期待:意境、哲理、情感 ② 鉴赏过程感觉与感知;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 ③ 审美效应共鸣: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直接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被艺术作品所打动,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净化:在文学上,净化是读者在艺术接受的高潮阶段继共鸣之后。达到情感调节,精神洗礼与人格升华顿悟:指审美主角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顿悟,洞察世间奥妙,人生真谛及艺术的本质,是高层次的审美升华。

(3)艺术批评 ①批评对象: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艺术批评本身 ②特征: a.科学性:哲学,美学,艺术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性分析b.艺术性:坚守并发掘艺术审美性本质,艺术的感受,逻辑清晰,论证严谨,文字优美,生动感人。③作用:a.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发现与分析,提高接受者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b.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形成对作品的信息反馈,促进艺术创作发展。c.丰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协调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共进。

(4)艺术批评方法:①社会批评:法国丹纳《艺术哲学》---时代、地域、环境 ②心理批

评:弗洛伊德,拉康应用精神分析法③传记批评:法国圣佩韦从作者自身入手进行分析④读者批评:20世纪德国姚斯从接受者的角度艺术作品和艺术史⑤其他批评方法和流派:原型批评、语义批评

(5)艺术批评的功能①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发现与分析,提高接受者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② 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形成对作品的信息反馈,促进艺术创作发展。③ 丰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协调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共进。

5.管理学基础概论 篇五

高等医学院校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开设了诸如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等非医学类的医学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熟悉相关医学课程及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专业基础,基础医学概论正是使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基础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所以它成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

一、课程性质地位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概要介绍机体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课程,它是一门融会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廓清基础医学整体脉络的综合性课程。它突破了传统医学课程的内容,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从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重组,融合了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10余门课程的内容,使基础医学知识体系高度融合,课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简要的、明晰的认识。它是我校医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考查课程,为这些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基础。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学时总计11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08学时、考核2学时。适用于四年制药学类、管理学类等专业学生。

三、课程目标

通过对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了解基础医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具有将所学知识按系统进行串联、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基础医学概论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拓宽知识面,延伸课堂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兴趣,增强自主学习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为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教材和课程资源的选用

根据课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学时,考虑教材的实用性、系统性和融合性,我们选用了刘利兵主编的《基础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基本教材。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前述相关课程教材和牡丹江医学院校园网中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参考资料与课程辅助资源。

五、课程教学实施

(一)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务处、基础医学院及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组成的教改小组负责论证审核教学大纲等,由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任教学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成立教学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总结反馈。课程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一学期内修完。

(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如在部分章节采用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通过病例引导和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问题,学习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章节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等与临床基础理论相关的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辅以学生自修教师辅导答疑的教学方法,如与中学学过的知识相关且易懂的内容(细胞、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以学生自修为主,教师答疑、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六、课程考核

本门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课。考试方式为综合评价学习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由出勤和测验构成,测验方式由测验教师决定,占总成绩的20%;课程结束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及权重为选择题60%、名词解释10%、填空题10%、简答题20%,占总成绩的8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七、教学效果与课程评价

通过校、院二级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平时测验、考核等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我们将课程考核作为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笔试,根据课程命题标准、实施教考分离、设A、B卷,有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以百分制评分,课程最后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学生平时的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对成绩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对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意义。2012年6月我们对我校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29人、药学专业本科学生27人,共计56人,进行了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56份,问卷有效率100%。同时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课程考核成绩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药学专业整体学习态度端正,全体学生对目前班集体学习氛围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有75.87%的学生对目前学习氛围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药学专业全体学生认为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与本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帮助很大”或‘‘有一定关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在这一问题上,有51.72%学生认为课程开设与专业相关性大或有相关性。

在授课条件相同和试卷难度相同的前提下,我们利用牡丹江医学院成绩分析软件将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药学专业所有学生成绩输入该系统,生成最终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成绩分析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同等教学条件下,药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成绩优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无论是班级整体学习气氛,学生个体对开设课程与自身专业认知度、课堂实际运行中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水平,都是与最终的学习成绩效果成正相关的。

6.管理学概论 篇六

1、西方管理学中强调领导的影响力。(√)

2、成功的领导者往往具备一些有共性的个人特质。(√)

3、哈默和普拉哈拉德总结日本公司的经验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设置机制,保证把最优秀的人才配置到最具潜力的岗位上。(√)

4、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5、与战略决策相比,管理决策时战略决策的支持性步骤和过程,也是管理中的主要业务决策。(√)

6、管理创新价值观是构筑管理创新目标的基础。(√)

7、组织结构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的战略的需要。(√)

8、由于组织规模不同,不同组织内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相同。(X)

9、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领导概括为一种影响力。(√)

10、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人际关系角色最重要。(X)

11、管理工作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涉及沟通。(√)

12、管理主体既是管理体制的出发者,又是管理创新的“工艺师”。(√)

13、不确定型决策可采用数学模型来帮助进行。(√)

14、组织文化本质上是软文化管理的范畴,是组织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体系。(√)

15、西蒙认为管理即决策。(√)

16、非职权的实质是与组织职位相关的权力。(X)

17、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8、情感动机是一般动机之一,这是最复杂的一种动机。(√)

19、勇于开拓是管理主体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20、组织存续目的决定了组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既定目标。(√)

21、组织文化的约束是制度式的硬约束。(X)

22、动机不是个体行为的直接原因。(X)

23、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评价管理过程的起点。(√)

24、管理创新心理需求可以认为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之一。(√)

25、薪酬设计在组织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没有不同。(X)

26、领导的职能和作用反映在对环境的应变并引导组织内的变革中。(√)

27、管理主体的良好心智模式的形成离不开其优秀品质的养成。(√)

28、西蒙认为企业组织的任何活动都出于为消费者创造或增加价值。(X)

29、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个人价值观起重大作用。(√)30、管理的目标具有双重性。(√)

31、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决策角色最重要。(X)

32、一个组织成熟完善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建立了对控制者的控制机制。(√)

33、决策的第一步是搜集信息。(X)

34、奖赏权源于被影响者期望奖励的心理,即部属感到领导者能奖赏他,使他满足某些需要。(√)

35、权力是责任的依据,权力是履行责任的保证。(X)

36、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37、核心竞争能力要求的是大又全。(X)

38、组织的外部环境仅与自然的、物质的因素有关。(X)

39、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静态行为过程。(X)

40、领导是管理中的高层次活动,它以法定的权力决定和影响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

41、组织文化向社会辐射的渠道是单一的。(X)

42、使命感是管理主体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X)

43、惩罚权在使用时往往会引起怨恨、不满,甚至报复行动,必须谨慎对待。(√)

44、绩效评价是确定奖惩、报酬的依据。(√)

45、传统的人群关系学派认为,组织就是人的集合体。(√)

46、人力资源是组织最主要的资源。(√)

47、转化能力与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无相关性。(X)

48、个人愿景根植于个人价值观、关切与热望和利益之中,它是个人持续行为的内在动力。(√)

7.管理易学概论 篇七

管理易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易学管理观;是一门研究易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边缘科学;是关于管理对象之变化现象模拟、变化趋势分析、应变法则揭示、应变谋略咨询的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部研究易经管理原理,提出个体人或组织、社会之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的管理哲学。

管理易学是一门以易经新的阐释方法为基础研究人和宇宙世界变化现象、趋势、规律和应变法则、谋略的交叉学科,即管理易学就是以易经为核心,以现代人惯用的数字、符号、图表、文字等手段,提出易经新释方法,通过推理、演绎、 归纳,以新框架、新体系、新模式对易文、易符、易数、易图等进行系统、规范的演绎、发挥、改造、创新,从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构建管理易学体系。

二、建立

1996—2015年,甘肃学人王氏历经二十年科学新说易经, 演绎现代伏羲文化,首次提出“变数论”即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并对易经之数、符、图、表、文进行了新的通释演绎,同时完成了由太极管理原理、阴阳管理原理、五行管理原理、变数筮法原理、现代易经预测原理、现代易经决策原理等构成的易经管理原理体系设计,完成了对该新说的普适性验证,形成了独具原创性的系统的管理易学研究成果,该项成果通过85篇管理易学研究论文全部刊发于国家学术刊物及学术数据检索系统,同时以《现代易经》、《现代易学》、《易经新传》、《金川易传》、《易经成功顾问》、《王氏易学》、《王在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变数易》、《变数易———甘肃王氏易学研究文稿复印资料全集》、《变数筮法》等13种不同版本在国内外传播交流,这表明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并作为现代易学研究标志性成果之一的管理易学即变数易已完成基本构建。

三、关系

管理易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管理易学直接以易经为核心,以易经新释方法为手段,通过严肃的科学态度继承了易经的义理法则精神;其次,管理易学以整个易经系统为对象,通过人文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手段,系统规范的研究未来未知管理对象的变化现象、变化趋势和应变法则、应变谋略,即管理易学是从哲学、文化学、管理学、预测学、谋略学、未来学、成功学等角度对未来变化进程进行全面的理性分析和研究,并概括出管理对象未来变化的现象、趋势、规律;再次,管理易学适度吸收了哲学、文化学、管理学、 信息学、预测学、谋略学、未来学、成功学等现代科学的成果, 对易经中消极的部分进行了改造,即管理易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关系。

四、对象

管理易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象(辞)、 爻辞的变化现象和变化意义,即按照管理易学的实际需要,应用易经新释方法,划分变化时期和变化阶段,实现变化模拟 , 分析变化趋势,揭示应变法则(管理法则),提出应变谋略(管理谋略),以构建管理易学体系。

五、内容

管理易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管理易学概论研究。主要包括管理易学的概念、建立、 关系、对象、内容、重点、特点、意义、方法、用途等。

2.管理易学方法研究。主要是提出符合管理易学发展需要的易经新释方法,从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方面实现对易经诸卦(爻)即管理对象不同时期(阶段)的全过程、系统化、图文化研究,提出新释理论。

3.管理易学原理研究。主要包括理念、范畴、方法、规律等,通过太极管理原理、阴阳管理原理、五行管理原理研究, 形成易经管理原理即管理易学原理体系。

4.管理易学体系研究。主要指应用管理易学基本理论对易经诸卦(爻)按管理对象不同时期(阶段)从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方面进行简明、规范、理性的阐释,形成内容完整的管理易学体系。

5.管理易学应用研究。主要包括筮法原理研究、决策原理研究、案例研究等,通过变数筮法原理、现代易经预测原理、 现代易经决策原理、变数经等研究,提出应用管理易学理论进行咨询、决策的程序、方法。

六、重点

(一)方法研究

针对易经阐释及应用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突破传统的诠释习惯,从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等方面提出由数字、符号、图表、文字等手段构成的易经阐释方法体系,提出重要的易经“变数”概念,使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十二消息卦、三十二对错卦、六十四卦等经典易图的量化模拟表示及六十四卦变化模拟简表、六十四卦变化模拟表谱的形成成为可能,从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文字化等方面对易经经文的现代阐释进行开创性研究,增强易经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二)原理研究

管理易学原理即易经管理原理主要包括:

1.太极管理原理。将易经之太极与管理进行对接研究,定义太极管理的概念,并对其内涵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太极管理原理,形成太极管理法则体系。

2.阴阳管理原理。将易经之阴阳理论与管理进行对接研究,依据易经阴阳理论,定义阴阳管理概念,分析其内涵特征,提出阴阳管理方法,探索阴阳管理原理的应用问题。

3.五行管理原理。将易经之五行理论与管理进行对接研究,依据易经五行理论,定义五行管理的概念,分析其内涵特征,提出五行管理方法,探索五行管理原理的应用问题。

(三)体系研究

管理易学体系由六十四卦爻的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部分子系统构成。

1.变化模拟系统。变化模拟也叫管理模拟,主要包括分析卦、爻的相对变化能力,并可从变化性质、变化方向、变化结构、变化能力、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化环境、变化趋势、变化模式等方面模拟卦、爻的变化规律,破解卦、爻的变化奥义, 使卦爻辞实现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图表化表达,同时,完成对卦爻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经典易图的数字化表达。

变化模拟系统由64个子系统构成:(1)乾卦变化模拟;……;(64)未济卦变化模拟。

每卦变化模拟子系统 = 该卦所处时期变化模拟 + 该卦之六个阶段变化模拟。

2.变化趋势系统。变化趋势也叫管理趋势,主要是分析卦、爻的变化现象、变化状态、变化环境、变化特征、变化意义等变化趋势。

变化趋势系统由64个子系统构成:(1)乾卦变化趋势;……;(64)未济卦变化趋势。

每卦变化趋势子系统 = 该卦所处时期变化趋势 + 该卦之六个阶段变化趋势。

3.应变法则系统。应变法则也叫管理法则,主要是揭示应 对卦、爻变化趋势的法则即观点、理念、思路、原则、重点等。

应变法则系统由64个子系统构成:(1)乾卦应变法则;……;(64)未济卦应变法则。

每卦应变法则子系统 = 该卦所处时期应变法则 + 该卦之六个阶段应变法则。

4.应变谋略系统。应变谋略也叫管理谋略,主要是提出应 对卦、爻变化趋势的谋略即方法、对策、措施等。

应变谋略系统由64个子系统构成:(1)乾卦应变谋略;……;(64)未济卦应变谋略。

每卦应变谋略子系统 = 该卦所处时期应变谋略 + 该卦之六个阶段应变谋略。

(四)应用研究

1.筮法原理。主要从概念、装卦、解卦、筮例等方面对变数筮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进行概要论述。指以变数论即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为基本原理,通过对易之数、符、图、 表、文进行通释演绎后创制新的筮法。具体而言就是以1、3、 2、4、6、5分别象征某卦六爻的位置、变化能力,以 +、- 分别象征卦、爻的变化方向、相互关系,以此分析事物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变化现象、变化规律。即以周易六十四卦爻与卦爻变数综合而成现代筮法,运用变数论,确定卦爻的变化属性,规定由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构成的卦爻辞,并以变数易的卦爻辞进行断卦。变数筮法要避开周易传统的卦爻辞之综义,开掘、发现、演绎、创制新的卦象、爻象全图。

2.预测原理。定义现代易经预测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 明确预测要素、预测程序、预测原则,提出由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现代易经预测方法体系与现代易经预测程序图,实现易经预测与现代管理理论的对接研究,为实现易经预测的规范化、理性化、科学化进行有益的尝试。

3.决策原理。提出现代易经决策的概念、特点、分类、任务,明确了决策要素、程序、原则,提出现代易经决策方法体系、决策方案主要内容、现代易经决策程序图及现代易经决策效果评价图等,初步实现易经决策与现代管理理论的对接研究,为创新易经文化,提高易经的现代价值并实现易经在决策咨询应用方面的规范化、理性化、科学化奠定重要基础。

4.变数经。主要通过概念、序卦目、变数经卷上、变数经卷 下、应用等对变数经进行概论创制研究。

七、特点

管理易学的特点:(1)系统性.管理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既具有归整性、闭合性、循环性,又具有开放性、交集性、释放性,这个大系统由管理易学概论系统、 易经新释方法系统、易经经文新释系统、易经易图新说系统、 易经易数新说系统、易经术数新法系统、管理易学研究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还可分层。如,易经经文新释系统由六十四卦卦象、卦辞及爻辞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又由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四个分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必须用系统理论方法进行局部与整体研究。(2)规范性。管理易学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新释方法规范、案例规范、经文新释规范、易图新说规范、易数新说规范、易经术数新法规范、管理易学理论规范。新释方法规范主要体现在用现代人惯用的数字、符号、图形、语言等科学手段和表述方式对易经进行规范阐释;案例规范主要是用各种阐释手段对易经结构系统、易图(表)、卦象、卦辞及爻辞进行规范的模拟分析和阐释演示;易经术数新法规范主要是预测的概念、程序、原则、分类、方法规范;管理易学理论规范主要是太极、阴阳、五行等管理原理的提出要规范,决策的概念、程序、原则、分类、方法和评价等要规范;经文新释规范主要是用易经新释方法对六十四卦卦象、 卦辞及爻辞的现象和意义进行规范阐释;易图易数新说规范主要是对易经的图、数进行规范的演绎、发挥、创新,形成新的易图、易数。(3)交集性。管理易学具有明显的交集性。首先必须坚持易经的基本精神和主体法则。其次,充分吸取近现代象数、义理、新术数、数理科学等各派易学大家的优秀成果,再次,利用哲学、文化学、管理学、信息学、谋略学、预测学、未来学、成功学等现代科学理念对易经中的消极观念进行适当改造、补充、提高。(4)综合性。管理易学研究具有综合性。其一,在研究手段上要体现出综合性;其二,在易经的数、 符、图、文等新释方法上要体现出综合性;其三,在经文新释上要体现出综合性。(5)简明性。管理易学研究具有简明性。 其一,研究方法要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规范、标准;其二,易经新释方法、易图新说理论、易数新说理论、易经术数新法、 管理易学理论等要体现出科学、易用的特点;其三,易经的数、符、图、文等新释要体现出简明、易懂、实用的特点。(6)实用性。管理易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一,易经新释方法研究,构建易经经文新释系统,这是弘扬易学精神,复兴中华文化,加速中国管理哲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其二,通过易经术数新法和管理易学理论研究,提出易经预测和决策的技术手段和应用模式,使易经在管理、预测、咨询、决策、成功、励志等领域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以此,使易经继续为现代社会发挥群经之首,智慧之源、成功宝典的作用。

八、意义

管理易学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探索管理易学理论体系,不断发挥易经的哲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管理价值、预测价值、咨询价值等,以弘扬易学,发展中国哲学,繁荣管理科学,传承中华文明,造福全人类,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具体而言,其研究价值表现为:

1.抓住易经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从易学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看,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对管理易学构建进行概论性研究,提出易经新释方法、易图易数新说、易经术数新法、管理易学基本理论、管理易学原理,完成对易经经文新的阐释,而这正是管理易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根本问题。

2.提出易经新的阐释原理和方法体系。该方法必须结合 管理易学需要能够确定易经新释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

本手段、基本方法,重点对数字、符号、图表、文字等四大手段进行规范设计;对易经结构系统,六十四卦次序排列图、卦象、 卦辞及爻辞的现象和意义的案例进行模拟分析和阐释演示, 并证明该基本原理的系统性、规范性、简化性、合理性、适用性、科学性。

3.整体构建管理易学体系即易经新的数字系统、符号系统、图形系统和语言系统。从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 应变策略等四个层次,完成对卦象、卦辞及爻辞的改造、创新、 发挥,从而全部实现对六十四卦卦象、卦辞及爻辞的现代的、 规范的、系统的原创性改造和完善。这样管理易学的基础和核心就能显得更加强大。

4.全面阐易经的大旨、大义。依据易经新的数、符、图、表、 文阐释方法,通过吸收现代科学理念和中华优秀文化价值,适度对易经中的消极观点进行改造,使易经的大旨、大义在管理易学之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实现同步双重表达。

5.为管理易学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模式。通过提出易经术数新法和管理易学理论,依托易经新的经文阐释系统,为易经在预测、咨询、管理、决策、励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鉴于应用方法简单、易懂、实用,更乐于被现代人所接受、使用,更有利于展开预测咨询, 也要符合现代管理咨询的规范要求,使易经为个人或组织(企业)等提供的预测、咨询、决策、策划服务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要求,从而解决易经在应用方面与现代管理的对接问题。

6.对易经阐释方法进行开创性研究。要突破传统的注解、 表述方式,从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等方面提出由数字、符号、图表、文字等手段构成的易经新释方法体系,并创建由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大系统组成的管理易学体系。由此可见,管理易学不仅要从形式上更要从内容上同步对易经进行系统、规范、集成、简明、实用的改造、补充、发挥、创新、完善。这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不仅能够完整的表达卦象、卦辞及爻辞的现象和意义,而且必须抛弃深奥的玄学语言,更加符合现代人学习、传播、应用知识的习惯,使读之、用之、研之不在入坠烟海,扑朔迷离, 神秘莫测,晦涩难懂。因此,管理易学必须对易经阐释方法进行开创性研究,提出当代管理易学研究的新方向。

九、用途

管理易学使易经成为一部充满着中国古代哲学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管理价值的哲学书、文化书、行为书、道德书、管理书、信息书、预测书、咨询书、策划书、谋略书、未来书、成功书、励志书、宝典书,即管理易学使易经成为揭示易经变化奥义,讲授商贾百工修炼智慧的励志经典———中国人自己的成功学全书。管理易学可供高等院校哲学专业、文史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经济专业的师生参考研用,也可供社科院、相关研究院所参用,也可供从事传统文化咨询服务、现代管理咨询策划等相关产业的人士使用,也可作为培训各类中高级管理人士、职业经理的教本。

摘要:构建管理易学是现代易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从概念、建立、关系、对象、内容、重点、特点、意义、用途等方面对管理易学进行概论性研究。

8.管理学概论作业 篇八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D)的重要性?A 组织 B 预测 C 预防 D 计划 2.稳定的能级结构应是:(A)A 正立三角形 B 倒立三角形 C 菱形结构 D “一”字结构 3.注重于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征对于领导有效性的影响的理论是:A 领导品质理论B 领导行为理论 C 领导权变理论 D 途径-目标理论

4.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是强调管理的()。A 实践性B 复杂性 C 科学性D 变动性 5.某企业在推行目标管理中提出如下目标:“质量上台阶,管理上水平,效益创一流,人人争上游”。该目标体系存在哪方面欠缺:A 目标缺乏鼓动性 B 目标表述不清 C 目标无法考核 D 目标设的太高

6.下列哪种情况适用非正式沟通的方式?()A 领导看望生病员工 B 正式文件的传递 C 组织决策的贯彻 D 管理者评价下属的业绩

7.将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领导的共识。有些公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培训,鼓励员工读书,为个人学习创造各种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企业已经成了学习型组织?A 不是,因为个人学习不等于组织学习。B 是,因为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学习就相当于组织学习C 不是,因为学习型组织更强调创新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D 是,因为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就是利用知识生产力

8.当外部的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的期限应该:A 越长 B 不变 C 不确定 D 越短

9.一般的,人们将管理幅度较大、组织层次较少的组织称为:A 网络化组织 B 锥形结构 C 职能型组织 D 扁平型结构

10.适用于对内部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独立的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组织形式是: A 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项目组 D 矩阵制

11.小张在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以后进入一家民营软件企业工作。三年来,他工作积极,取得了一定成绩。最近他作为项目小组的成员,与组内成员一道,历时三个月开发出一套系统,公司领导十分高兴。这天小张结果领导递来的红包,感觉十分高兴。但当他随后在项目小组奖金表上签字时,脸便很快沉了下了。对于这种情况,哪种理论可以给予较好的解释? A 双因素理论 B 期望理论 C 公平理论 D 强化理论

12.英国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过后,每个人手中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管理工作的启示在于:A 企业间的物质交换是不可取的 B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需,但精神需要更重要 C 当前流行的请客送礼风潮是无效的 D 促进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3.组织是由哪三项要素组成的?A 目标、成员和结构 B 目标、部门和效率 C 目标、部门和关系 D 目标、原则和效率

14.在我国,一些企业经常出现“宏观不粗,微观不细”这样的情况,即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经常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关注解决企业的业务细节问题;而一些中层甚至是基层人员则会乐意去讨论企业的发展大计。当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的时候这种情况尤其突出,这是人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推销自己的观点、见解等,进行所谓的“内部营销”。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下面的措施中不合适解决该问题的是: A 继续授权以增强大家的责任感 B 完善沟通渠道,增加组织运行的信息透明度 C 提高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技能 D 进行科学系统的岗位设计与工作设计

15.2010年,中国房地产实施“房地产新政”,该措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得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种新的僵局。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面临的外部环境是:A 技术环境因素 B 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 C 经济环境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16.种庄稼需要水,但这一地区近年老不下雨,怎么办?一种办法是灌溉,以补天不下雨的不足,另一办法是改种耐旱作物,使所种作物与环境相适应。这两种措施分别是:A 纠正偏差和调整计划 B 调整计划和纠正偏差 C 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D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17.下列理论不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A 需求层次理论 B “ERG”理论 C 成就激励论 D 归因理论

18.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着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哪种状态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但可估计其发生的概率。这种决策是:A 风险型决策 B 不确定型决策 C 确定型决策 D 顺序型决策 19.下列方法不属于现代计划制定方法的是:A 经验平衡法 B 滚动计划法 C 网络计划法 D 投入产出法

20.某国际快餐连锁店在中东开设连锁店,但并不出售猪肉汉堡,而只出售牛肉汉堡、鸡肉汉堡和鱼肉汉堡。这说明该公司在战略制定时考虑了:A 政治和法律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和文化因素

21.允许每一个成员与邻近的成员联系,但不能跨越这一层次与其他成员联系的沟通网络是:A 链型 B 环型 C 轮型 D 网型

22.某电器公司决定采取收购方式进入家用空调产业,以分散经营风险,从战略层次或类型的角度看,该战略属于:A 公司层战略 B 事业层战略 C 职能层战略 D 技术运作层战略

23.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发表了“企业革命的宣言”,提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A 企业战略转换 B 企业技术创新 C 企业流程再造 D 企业管理创新 24.银行设立信贷部属于()部门化。A 职能 B 过程 C 客户D 地区

25.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在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A 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合适 B 防止激励因素转化为保健因素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C 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D 将奖金设计为激励因素本身是错误的

26.根据强化理论,老师对上课迟到的学生进行的批评属于哪种改造策略:A 不强化 B 正强化 C 负强化 D 惩罚

27.组织外部哪些是环境因素,取决于: A 组织文化 B 组织规模 C 组织目标定位D 组织结构 28.相对于外部招聘,内部晋升的优势在于:A 更快的胜任工作 B 选择余地大 C 消除不满情绪 29.某单位职工自发成立了一个“午间扑克会”,利用每天午间休息时间娱乐、消遣,但有时玩性太大,影响了下午正常上班。于是领导下令,解散“午间扑克会”,中午休息时间不准打扑克。你如何评价这件事?A 应该。此类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正式组织有害无益 B 不应该。此类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组织凝聚力 C 不好说。如果对工作没有影响可以允许其存在;如果真影响了工作,就要坚决取缔。D 对于此类非正式组织,领导要善于因势利导,妥善管理,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

30.卡尔森以前只是只有宾馆的管理经验而无航运业的管理经验,但他被聘为泛美航空公司的总裁后,短短三年就使得这家亏本企业成为高盈利企业。对此,您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A 最高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只需要善于学习就可以了。B 成功的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C 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对人的管理,高层管理着搞好人际关系就可以成功 D 碰巧而已,只能说明卡尔森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31.有人说,人的身体是“七分养三分治”,这是说:A 事后控制比事前控制更重要 B 现场控制比事后控制更重要 C 反馈控制比事后控制更重要 D 现场控制比事前控制更重要

32.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 A 社会文化 B 竞争者 C 组织文化 D 顾客 33.当管理者接待来宾、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的时候,他扮演的是哪种角色?A 发言人 B 联络员 C 领导者 D 精神领袖

  多选题

34.影响管理者职权大小的因素一般包括: A 职位 B 能力 C 历史影响 D 公会

35.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以人为本 B 注重经济性 C 以目标为中心 D 随机应变

36.组织目标的特点包括: A 差异性 B 多元性 C 层次性 D 时间性

37.21世纪的管理呈现的新趋势包括: A 竞争加剧导致的组织文化趋同 B 信息化导致管理规则重构 C 知识经济引发知识管理 D 环境变化促发网络化组织

38.人际沟通中的障碍主要来自: A 语言问题 B 理解问题 C 信息含糊 D 环境干扰

39.管理的有效性包括: A 速度 B 效率 C 效益D 质量

40.影响一个人威信高低的主要因素包括: A 品格 B 才能 C 知识 D 情感

41.下列方法属于创造性决策方法的是: A 渐进式决策方法 B 头脑风暴法 C 期望值法 D 发散思维法

42.管理的三种基本思维方式包括: A 很难说 B 统统摆平C 责任在外D 责任在我43.组织进行控制的前提条件包括: A 有计划 B 有政策 C 有组织 D 有领导 44.管理者应具有的基本的管理技能包括: A 计划技能 B 技术技能 C 人际技能 D 概念技能 45.组织文化的特点包括: A 客观性B 个异性 C 民族性 D 稳定性 46.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D 控制

47.组织内部环境一般包括: A 组织文化 B 组织经营条件 C 任务环境 D 一般环境 48.领导者需要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包括: A 指导 B 协调 C 控制 D 激励

49.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的职权一般包括: A 支配权 B 任免权 C 强制权 D 奖赏权

50.在一个组织中,除了每一个员工都拥有根据其岗位职责开展活动的权力之外,还存在着以下哪些不同性质的权力: A 直线权力 B 参谋权力 C 职能权力 D 岗位权力

51.常见的岗位设计方法包括: A 职责专门化B 职责扩大化 C 职责丰富化 D 职责精细化

52.最常见的考核方法有: A 经验平衡法 B 关键绩效指标考评法 C 360度考评法 D平衡计分卡 53.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于: A 组织文化 B 经验 C 职权 D 威信

54.考核的基本原则包括: A 考核内容的目标导向原则 B 考核过程的客观公正原则 C 考核方式的适用有效原则 D 考核结果的挂钩适用原则

55.权变管理思想包括: A 系统理论 B 权变理论 C 组织行为理论 D 过程理论 56.沟通的方式包括: A 口头交谈 B 书面文字 C 非语言和文字形式D 电子媒体

判断题

57.科学管理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58.定量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把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59.所谓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X 60.做到“放得开又管得住”,组织“活而不失控”,是处理好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核心。61.目标管理(MBO)是由美国管理大师本杰明提出的。X 62.委员会的特点是集体决策、集体行动,因而决策制定十分快速。X 63.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可以归结为抓瓶颈和搭平台。64.提高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组织中管理者的素质 65.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X 66.经验管理思想认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

67.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一定要给一项工作安排足够长的时间以便更为从容的开展工作。X 68.动机的形成需要内在的需要与外部刺激两个条件。69.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

70.管理者只需要具备知识水平和能力两方面的素质即可。X 71.科学决策追求的是最优方案。X 72.官僚组织理论认为管理上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些列原则。X 73.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74.一般环境因素是指对某一具体组织的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影响的那些外部环境因素。X 75.按照决策的性质可以将决策分为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决策。76.程序化决策方法多用于管理问题复杂且模糊、多变的情景。X 77.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78.运用强化理论进行表扬、批评时要以负强化为主。X 79.管理者按照作用可以分为高层管理着、中层管理着和基层管理者。X 80.计划在管理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

81.授权者对于受权者的行为不负有任何责任。X 82.控制按照控制点的不同,可以分为集中控制、分层控制和分散控制。X 83.组织结构图和部门职能说明书都是组织设计的结果。84.考核结果应该向被考评者反馈。85.决策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直觉。X 86.决策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时所依据的信息量大小。87.行为管理思想认为,管理的重点应该是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88.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计划。X 89.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的关系是“、参谋建议、直线指挥”的关系。

90.正确的理解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和组织分工,明确各类管理者的职责,是一个管理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91.网型沟通网络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控制的可能性高等特点。X 92.预算是一种以货币和数量表示的计划。

93.领导权变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94.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X 95.所谓的组织设计是指进行专业分工和建立使各部分相互有机地协调配合的系统的过程。

96.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97.管理从本质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98.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凭一个人自己过去的经验。

99.保守型决策者在进行不确定型决策时,往往依据最小后悔值原则。X 100.根据环境的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分为复杂环境和简单环境。X 101.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102.双因素理论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X 103.在任何组织中,目标、薄弱环节和例外是管理者控制的重点。104.组织从本质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10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法国工业家法约尔。X 106.行为改造激励理论着重研究行为是如何产生、发展、改变和结束的过程。X 107.关于管理者权力的来源,有传统的观点和接受理论两种不同观点。108.未满足的需要是形成人的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109.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率是第一位的。X 110.所谓的顾客部门化是指按工作的相同或者类似性进行归类。X 111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

9.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 篇九

1.下列理论不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    A 需求层次理论 B “ERG”理论 C 成就激励论 D 归因理论

单选题

2.某电器公司决定采取收购方式进入家用空调产业,以分散经营风险,从战略层次或类型的角度看,该战略属于:     A 公司层战略 B 事业层战略 C 职能层战略 D 技术运作层战略

单选题

3.有人说,人的身体是“七分养三分治”,这是说:     A 事后控制比事前控制更重要 B 现场控制比事后控制更重要 C 反馈控制比事后控制更重要 D 现场控制比事前控制更重要

单选题

4.小张在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以后进入一家民营软件企业工作。三年来,他工作积极,取得了一定成绩。最近他作为项目小组的成员,与组内成员一道,历时三个月开发出一套系统,公司领导十分高兴。这天小张结果领导递来的红包,感觉十分高兴。但当他随后在项目小组奖金表上签字时,脸便很快沉了下了。对于这种情况,哪种理论可以给予较好的解释?     A 双因素理论 B 期望理论 C 公平理论 D 强化理论

单选题

5.某单位职工自发成立了一个“午间扑克会”,利用每天午间休息时间娱乐、消遣,但有时玩性太大,影响了下午正常上班。于是领导下令,解散“午间扑克会”,中午休息时间不准打扑克。你如何评价这件事?  A 应该。此类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正式组织有害无益  B 不应该。此类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组织凝聚力

 C 不好说。如果对工作没有影响可以允许其存在;如果真影响了工作,就要坚决取缔。

 D 对于此类非正式组织,领导要善于因势利导,妥善管理,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单选题

6.英国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过后,每个人手中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管理工作的启示在于:     A 企业间的物质交换是不可取的

B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需,但精神需要更重要 C 当前流行的请客送礼风潮是无效的

D 促进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单选题

7.将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领导的共识。有些公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培训,鼓励员工读书,为个人学习创造各种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企业已经成了学习型组织?

 A 不是,因为个人学习不等于组织学习。

 B 是,因为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学习就相当于组织学习 C 不是,因为学习型组织更强调创新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 D 是,因为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就是利用知识生产力 单选题

8.卡尔森以前只是只有宾馆的管理经验而无航运业的管理经验,但他被聘为泛美航空公司的总裁后,短短三年就使得这家亏本企业成为高盈利企业。对此,您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    A 最高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只需要善于学习就可以了。B 成功的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C 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对人的管理,高层管理着搞好人际关系就可以成功 D 碰巧而已,只能说明卡尔森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单选题

9.稳定的能级结构应是:     A 正立三角形 B 倒立三角形 C 菱形结构 D “一”字结构

单选题

10.根据强化理论,老师对上课迟到的学生进行的批评属于哪种改造策略:     A 不强化 B 正强化 C 负强化 D 惩罚

单选题

11.适用于对内部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独立的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组织形式是:     A 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项目组 D 矩阵制

单选题

12.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是强调管理的()。    A 实践性 B 复杂性 C 科学性 D 变动性

单选题

13.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发表了“企业革命的宣言”,提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     A 企业战略转换 B 企业技术创新 C 企业流程再造 D 企业管理创新

单选题

14.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在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     A 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合适

B 防止激励因素转化为保健因素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C 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D 将奖金设计为激励因素本身是错误的

单选题

15.组织外部哪些是环境因素,取决于:     A 组织文化 B 组织规模 C 组织目标定位 D 组织结构

单选题

16.2010年,中国房地产实施“房地产新政”,该措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得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种新的僵局。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面临的外部环境是:     A 技术环境因素

B 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 C 经济环境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单选题

17.下列方法不属于现代计划制定方法的是:     A 经验平衡法 B 滚动计划法 C 网络计划法 D 投入产出法

单选题

18.相对于外部招聘,内部晋升的优势在于:     A 更快的胜任工作 B 选择余地大 C 消除不满情绪 D 以上都是

单选题 19.允许每一个成员与邻近的成员联系,但不能跨越这一层次与其他成员联系的沟通网络是:     A 链型 B 环型 C 轮型 D 网型

单选题

20.在我国,一些企业经常出现“宏观不粗,微观不细”这样的情况,即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经常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关注解决企业的业务细节问题;而一些中层甚至是基层人员则会乐意去讨论企业的发展大计。当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的时候这种情况尤其突出,这是人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推销自己的观点、见解等,进行所谓的“内部营销”。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下面的措施中不合适解决该问题的是:     A 继续授权以增强大家的责任感

B 完善沟通渠道,增加组织运行的信息透明度 C 提高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技能 D 进行科学系统的岗位设计与工作设计

单选题

2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的重要性?     A 组织 B 预测 C 预防 D 计划

单选题

22.银行设立信贷部属于()部门化。    A 职能 B 过程 C 客户 D 地区

单选题

23.某企业在推行目标管理中提出如下目标:“质量上台阶,管理上水平,效益创一流,人人争上游”。该目标体系存在哪方面欠缺:  A 目标缺乏鼓动性  B 目标表述不清  C 目标无法考核  D 目标设的太高 单选题

24.某国际快餐连锁店在中东开设连锁店,但并不出售猪肉汉堡,而只出售牛肉汉堡、鸡肉汉堡和鱼肉汉堡。这说明该公司在战略制定时考虑了:     A 政治和法律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和文化因素 D 技术因素

单选题

25.一般的,人们将管理幅度较大、组织层次较少的组织称为:     A 网络化组织 B 锥形结构 C 职能型组织 D 扁平型结构

单选题

26.当管理者接待来宾、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的时候,他扮演的是哪种角色?     A 发言人 B 联络员 C 领导者 D 精神领袖

单选题

27.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着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哪种状态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但可估计其发生的概率。这种决策是:     A 风险型决策 B 不确定型决策 C 确定型决策 D 顺序型决策

单选题

28.当外部的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的期限应该:     A 越长 B 不变 C 不确定 D 越短

单选题

29.组织是由哪三项要素组成的?     A 目标、成员和结构 B 目标、部门和效率 C 目标、部门和关系 D 目标、原则和效率

单选题

30.下列哪种情况适用非正式沟通的方式?     A 领导看望生病员工 B 正式文件的传递 C 组织决策的贯彻

D 管理者评价下属的业绩

单选题

31.种庄稼需要水,但这一地区近年老不下雨,怎么办?一种办法是灌溉,以补天不下雨的不足,另一办法是改种耐旱作物,使所种作物与环境相适应。这两种措施分别是:     A 纠正偏差和调整计划 B 调整计划和纠正偏差 C 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D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单选题

32.注重于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征对于领导有效性的影响的理论是:     A 领导品质理论 B 领导行为理论 C 领导权变理论 D 途径-目标理论

单选题 33.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     A 社会文化 B 竞争者 C 组织文化 D 顾客

多选题

34.影响一个人威信高低的主要因素包括:     A 品格 B 才能 C 知识 D 情感

多选题

35.21世纪的管理呈现的新趋势包括:     A 竞争加剧导致的组织文化趋同 B 信息化导致管理规则重构 C 知识经济引发知识管理 D 环境变化促发网络化组织

多选题

36.权变管理思想包括:     A 系统理论 B 权变理论 C 组织行为理论 D 过程理论

多选题

37.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     A 以人为本 B 注重经济性 C 以目标为中心 D 随机应变

多选题

38.最常见的考核方法有:     A 经验平衡法

B 关键绩效指标考评法 C 360度考评法 D平衡计分卡

多选题

39.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的职权一般包括:      A 支配权 B 任免权 D 奖赏权 C 强制权

多选题

40.管理者应具有的基本的管理技能包括:     A 计划技能 B 技术技能 C 人际技能 D 概念技能

多选题

41.影响管理者职权大小的因素一般包括:     A 职位 B 能力

C 历史影响 D 公会

多选题

42.在一个组织中,除了每一个员工都拥有根据其岗位职责开展活动的权力之外,还存在着以下哪些不同性质的权力:     A 直线权力 B 参谋权力 C 职能权力 D 岗位权力

多选题

43.常见的岗位设计方法包括:     A 职责专门化 B 职责扩大化 C 职责丰富化 D 职责精细化

多选题

44.下列方法属于创造性决策方法的是:     A 渐进式决策方法 B 头脑风暴法 C 期望值法 D 发散思维法

多选题

45.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于:     A 组织文化 B 经验 C 职权 D 威信

多选题

46.组织文化的特点包括:     A 客观性 B 个异性 C 民族性 D 稳定性

多选题

47.组织目标的特点包括:     A 差异性 B 多元性 C 层次性 D 时间性

多选题

48.沟通的方式包括:  A 口头交谈  B 书面文字

 C 非语言和文字形式  D 电子媒体 多选题

49.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    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多选题

50.领导者需要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包括:     A 指导 B 协调 C 控制 D 激励

多选题

51.组织内部环境一般包括:     A 组织文化 B 组织经营条件 C 任务环境 D 一般环境

多选题

52.管理的三种基本思维方式包括:     A 很难说 B 统统摆平C 责任在外 D 责任在我

多选题

53.管理的有效性包括:  A 速度  B 效率  C 效益  D 质量 多选题

54.人际沟通中的障碍主要来自:     A 语言问题 B 理解问题 C 信息含糊 D 环境干扰

多选题

55.组织进行控制的前提条件包括:     A 有计划 B 有政策 C 有组织 D 有领导

多选题

56.考核的基本原则包括:     A 考核内容的目标导向原则 B 考核过程的客观公正原则 C 考核方式的适用有效原则 D 考核结果的挂钩适用原则

判断题

57.行为改造激励理论着重研究行为是如何产生、发展、改变和结束的过程。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58.运用强化理论进行表扬、批评时要以负强化为主。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59.委员会的特点是集体决策、集体行动,因而决策制定十分快速。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60.控制按照控制点的不同,可以分为集中控制、分层控制和分散控制。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61.未满足的需要是形成人的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6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法国工业家法约尔。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63.计划在管理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64.所谓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65.双因素理论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66.管理者只需要具备知识水平和能力两方面的素质即可。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67.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率是第一位的。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68.定量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把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

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69.在任何组织中,目标、薄弱环节和例外是管理者控制的重点。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70.组织从本质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71.行为管理思想认为,管理的重点应该是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72.预算是一种以货币和数量表示的计划。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73.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凭一个人自己过去的经验。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74.科学管理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75.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可以归结为抓瓶颈和搭平台。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76.网型沟通网络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控制的可能性高等特点。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77.保守型决策者在进行不确定型决策时,往往依据最小后悔值原则。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78.按照决策的性质可以将决策分为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决策。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79.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80.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的关系是“、参谋建议、直线指挥”的关系。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81.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82.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83.做到“放得开又管得住”,组织“活而不失控”,是处理好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核心。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84.组织的功能在于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85.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86.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87.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88.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计划。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89.决策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时所依据的信息量大小。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90.程序化决策方法多用于管理问题复杂且模糊、多变的情景。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91.一般环境因素是指对某一具体组织的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影响的那些外部环境因素。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92.组织结构图和部门职能说明书都是组织设计的结果。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93.提高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组织中管理者的素质。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94.目标管理(MBO)是由美国管理大师本杰明提出的。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95.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96.根据环境的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分为复杂环境和简单环境。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97.管理从本质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98.组织结构的规范化是科学管理的起点和基础。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99.管理者按照作用可以分为高层管理着、中层管理着和基层管理者。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00.经验管理思想认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01.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一定要给一项工作安排足够长的时间以便更为从容的开展工作。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02.决策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直觉。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03.领导权变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04.动机的形成需要内在的需要与外部刺激两个条件。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05.所谓的顾客部门化是指按工作的相同或者类似性进行归类。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06.科学决策追求的是最优方案。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07.考核结果应该向被考评者反馈。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08.一个组织越是依赖于有限的或正规的沟通渠道,小道消息就越有可能盛行。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09.所谓的组织设计是指进行专业分工和建立使各部分相互有机地协调配合的系统的过程。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10.关于管理者权力的来源,有传统的观点和接受理论两种不同观点。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11.正确的理解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和组织分工,明确各类管理者的职责,是一个管理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112.授权者对于受权者的行为不负有任何责任。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上一篇:毕业生户口档案托管下一篇:水利部门庆祝建党90周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