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共16篇)
1.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一
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
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堂上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常规的学习,同学们接授来自老师的课堂规则的有关“信息”,帮助同学们初步理解“信息”的概念;接收并牢记老师的规则里所含有的“信息”;为接下来的教学作铺垫;同时;老师通过收集同学们有关于信息技术基本情况的一些“信息”,为因材施教作准备;明确任务,帮助同学们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法;联络师生感情;培养同学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学习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力求准确传递以上教学中所含有的“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有关于“信息”的概念
教学过程:
关于信息技术老师的“信息”——自我介绍,并且引出信息一意
来自课堂的规则“信息”——课堂常规
1、进入计算机机房,举止要得体,言谈要文明。
2、用好计算机机房的设备等公物,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A、爱护计算机机房的硬件等设备,禁止对计算机硬件(包括接线、插头等)的踩、压、拔等违规操作的发生;
B、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外来光盘,软盘,U盘等不经杀毒,一律不准在计算机机房的机器上使用,同时严禁删除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极其相关文件和文件夹等;
C、爱护地板,爱护门窗,爱护桌椅等公共财物,禁止乱贴乱画。
3、进入计算机机房要注意卫生保洁工作。
11156 更新时间:2009-11-15 0:44:38 A、进入计算机机房,禁止吃零食、饮料(包括矿泉水)等;
B、进入计算机机房,禁止随地吐痰、丢废纸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C、离开计算机机房之前,上课班级负责打扫教室内外清洁卫生,归整计算机、桌椅等,责任教师负责监督。
4、进入计算机机房的学生必须对号入座,认真填写上机登记薄。
三.来自同学们的“信息”——调查表
信息技术课调查表
性别
班级
以前学过计算机吗(回答是或否)
你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吗(回答是或否)
□程序设计 □word文字处理 □动画设计 □网页你现在掌握了那些计算机操作技制作 □网络基础知识 □图形图像处理 □三维图能?(请在□内打√)
像处理□一点都不会
家里有无计算机
你平常用计算机干的最多事是什么?
姓名
家里能上网吗?
有自己的电子信箱、QQ号吗?
会上网查资料吗?
你上网主要做那些事情?
你如何看待电脑游戏?
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为什么
喜欢它?
你如何处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你怎样看待信息技术课?
你希望信息技术课会给你带来什么
样的收获?
四.小结
1.强调规则;
2.收集整理调查情况并及时公布;
3.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提出要求,提升希望;
第二课时 信息编码中的二进制转换 教学目标:
1、知道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懂得计算机的语言是二进制数。教学重点: 信息编码中有关于十进制跟二进制的转换。教学难点:
知道计算机中的数据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教学过程:
一、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0”和“1”来表示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计算机中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文字、声音、图片等。如果我们要用计算机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先将它们转化为“0”和“1”,即信息数字化。
二、计算机的语言——二进制 我们人脑可以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计算机处理信息也有自己的语言,它的语言是二进制。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区别:我们平时在数学科目里接触到的数据大都是十进制数,它由0—9十个数字组成,特点是“逢十进一”、“借一当十”。二进数它只有“0”和“1”两个数字,所以它“逢二进一”、“借一当二”。计算机语言为什么要用二进制而不用十进制的原因:这是因为计算机是有电子元件构成的,它们工作时只有两种状态:即“通过”与“没有通过”或“有”与“无”,或“亮”与“不亮”。二进制数刚好只有两个数字“0”和“1”来表示电子元件的工作状态,而十进制数有十个数字,可以表示十种状态。因此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是最稳定与最简单的。三、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利用较简单的对照转化二进制表来进行组织教学,能较为简单快速的令学生理解转换的方法。小结 1.强调课堂纪录; 2.收集整理学生对于转换方法的掌握情况; 3.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提出要求,提升希望;
第三课时 信息编码中的ASCII码 教学目标: 通过上一节课的教学,同学已经对于十进制跟二进制的转换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上通过引入信息编码中,非数字(如英文字母,符号)的二进制表示方法来引入ASCII码,并通过课堂学习,让同学了解有关于ASCII码再信息编码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领域。教学重点: 信息编码中有关于数字,字母,符号跟的ASCII码转换方法。教学难点:
计算机中的字符编码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小测,令同学再次巩固有关于十进制跟二进制的转换方法,为这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引入ASCII码的概念----为了让计算机能识别字符,必须将字符转换成二进制代码。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字符编码是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每一个编码占7位二进制位,共有128个编码。例如: B:01000010 b:01100010 三.同学们自我学习----同学们再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的看书本第9页的ASCII码对照表。
四.课堂互动----老师引导学生利用ASCII码表做出几道有关于字符等的转换的习题(如BOOK,LOOK)然后让学生提问,让其他学生上来黑板进行解答老师则对下面的同学进行学习指导。小结 1.强调课堂纪录; 2.收集整理学生对于ASCII码转换方法的掌握情况; 3.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提出要求,提升
希望;
第四,五课时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2、懂得什么是信息,信息在人们周围的表现形式。教学重点: 信息的定义及表现形式;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身边的“信息”,从而得出“信息”的重要性,并懂得当今现代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几种形式的信息,并定义“信息”。
1、时间信息、新闻信息、知识信息、社会信息
2、信息的表现形式有:语言、文字、符号、图像、数字、声音、情景等,它们所表示的内容都包含了信息。
3、信息的定义。“信息”一词源于拉丁文,英文为Information,原意为通知或消息。我们把“信息”定义为: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通过物质载体所产生的消息。计算机出现以后,我们把数据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都称为信息。在我们信息技术课中谈到的信息是指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以及经过采集、存储、复制、检索和分类处理后得到的信息。
二、计算机的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名叫埃尼阿克,英文名ENIAC,意义为“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它是也个庞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40千瓦,5000次加减运算/秒。它的问世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带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人类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计算机的诞生虽只有半个多世纪,但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经历了四个时代:即电子管时代(1945~1958)→晶体管时代(1959~1964)→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1至今)。计算机的发展极其迅速,每隔半年就要提高一个档次,预计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朝巨型化、微型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三、计算机的诞生背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国防科技上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多得十分惊人,于是人们开始想用一种机器工具来代替繁杂的人工计算。计算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最初应用在国防上,后来人们把它应用到各行各业(如撰写文章、图形绘制、数据统计、机械控制等),逐渐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机器。正因为计算机得到广泛运用,人们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手段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有了“信息技术”一词,准确地讲应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其中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整个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扩展人们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农业、科研、交通、商业、教育、医学等各个领域(教师作简要说明)。
2.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二
一、用活的形式,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 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调整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只要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引出好奇心, 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他们愿意学, 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
2. 创造宽松和谐的信息技术学习气氛和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内, 可以用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教学,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比如在“制作网页初步”第一节课中, 先找10个初中优秀网页, 打开3个让大家欣赏, 欣赏完了又把其他发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打开欣赏, 最后评出他们心目中最好的一个网页。学生兴致昂然, 对网页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根据学生特点, 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兴趣。
对少年儿童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 要注意利用他们喜欢嬉戏、玩耍, 不受拘束的特点, 因势利导, 让他们能高兴学、主动学。比如:众所周知打字是比较枯燥的, 初中生都比较反感。可用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20分钟内比赛打字速度, 让学生在你追我赶中领略了打字的乐趣。
4. 利用做好的课件,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学生认识计算机主要是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完成的。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中, 加强直观性教学, 更有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
5. 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生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 因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宜理性化, 学术化, 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实施计算机生活化, 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 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文化知识和技能, 增强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心, 即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
二、注重操作, 强化练习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 在计算机教学中, 操作是主要内容, 我们不能像语文、数学那样教学, 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练习。他们只有课堂上的40分钟可以利用, 在教学中, 我就经常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但是单纯的操作太乏味, 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再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我采用一些竞赛的方法来激励学生, 在每学完一个知识点的同时,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操作比赛, 如“绘画比赛”“制作表格比赛”“输入汉字比赛”等, 并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不搞一刀切的教学, 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互帮互助, 提高课堂效率
互帮互助是当前课堂教学的
一种新的方式助学习, 有利于, 他们之间情感的沟让学生参加互帮互农差异, 通和信有的学生息的交流。学生掌握得快由于学生的个, 有体村同, 的学有的少部分生掌握得慢。同学家里有电脑由于家庭情况不, 中他们对电脑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多, ○
他们操作熟练比较困难, 对电, 脑的知识一点也不亚而大部分学生家庭三学针对了解。每个不所以, 同的教师学在生上掌课握时电要脑注的意市天涯信能够在不同的程度上, 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共学, 同提高使他们。学中息在上课时我就让一些基础好的同
学去帮助那些不懂的同学, 既可以恃李技让一功有个的余展快力示的感, 才又同华使学的另有机一事会部, 分可使学做之, 生获在给得原他成们吉术一步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有的基础得到提高, 这样还。在整个能够进教让学生放任教学过程中, 自流地学习教师一定要, 教师要留注意不能学心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 及
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提供必要的引导, 保证学生互相学习
的效率,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 对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可以把它作为范例转播给全班同学观看, 让学生发表见解,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评价, 教师也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 接纳别人的观点。这样不仅教师上课上轻松, 学生也学得轻松。
四、注重自主式的探究
例如教学《五彩缤纷的颜色》一课时, 我不直接讲解方法, 而是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学生观察, 然后出示自学要求, 让学生自学。学生一步一步操作, 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并在涂色过程中发现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在涂色过程出现的情况, 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了涂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 每完成好一个操作, 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 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3.中学信息技术课模式初探 篇三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 模式
一、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工具,体现在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每个模块后,都能使用本模块的功能完成一个电子作品。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电子作品设计阶段。
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使用所学模块完成一个电子作品,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所学模块都能干些什么,这就是一个模块的基本知识(或基本功能)的学习,这一阶段我们要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育模式。
各个环节的流程为:
(1)提出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每节课的任务不能太重,任务中的新知识、难点不能太多。一种是任务的要求非常明确,有统一的样板,要求完全按照教师给出的样板去做,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每个模块的开始教学和低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我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需要“照猫画虎”;第二种形式是任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教师明确要求的,另一部分内容是允许学生自由发挥的。如:在学习发送电子邮件时,就可以设计一个“给上课教师发邮件”的任务,在任务中“给教师发邮件”这是确定的内容,而邮件的具体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每个模块的中间教学阶段;任务的第三种形式是教师只给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实现。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每个模块的电子作品设计和高年龄段学生的教学。
(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讲解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时候应该是课堂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方法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
(3)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即解决问题。问题提出之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这一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老师一定要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新问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讨得出。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精心设计,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要有效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首先,针对所讲内容,为学生制定一个总体目标,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把目标明确给学生。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小报,内容、板式均由学生自主设计,但是针对内容和板式均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开始学生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可是,当他们看到自制的漂亮小报时,他们的自信和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最基本的内容,是所学内容的基础,要由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学习。完成了基本内容的教学,学生入了门,就可以让学生开始他们的任务设计,即第二类教学内容。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还会碰到许多没有学到的知识,这些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但它们一般是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只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就可以自己从书上或计算机上获得,所以这类教学内容采用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第三类教学内容是学生通过自学后仍然心存疑惑,难以明白的内容,即教学难点。这类内容需要教师点拨,我采用的是讲座加讨论教学法,属于大多数同学的问题,综合起来与同学一道讨论研究,属于个别同学的问题则要单独辅导。
2.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同时还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地去探索,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
3.扮演主体角色,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无论是设计任务,设置认知冲突,还是教师的循循善诱,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比如,当我带领学生学完Powerpoint的基本知识后,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时学生非常活跃,一个个展开想象的翅膀,构想出各式各样、各种类型、令人惊喜的课件题目。在构想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和我讨论他们的设想在计算机上的可行性。构思完成后,学生就开始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任何事情只有亲自动手去做了,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才有机会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学生开始实现他们的设想时,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学生想方设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经常抱着参考书翻阅,有的学生还经常到图书室查资料。许多学生还把程序带回家里继续编写。就这样,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中学美术课教案 篇四
最炫民族风——中国民间美术欣赏
2009107010109
刘思奇 美术学院
课题:最炫民族风———中国民间美术 教科书:中学美术欣赏教材 教学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和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过于专业化的知识的理解可能不会那么透彻,这样就需要授课由简入繁,通俗化多于专业化。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美术欣赏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一些欣赏的基本方法,但仍缺乏对作品深入条理分析的能力。
知识目标:介绍中国民间美术整体的分类及艺术风格特征,并引入相关背景资料。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并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及主动创新的意识,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学习并了解中华民族美术的艺术风格以及艺术价值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设置适应双边教学深入展开的情景及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入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教科书:教材
教学过程
学生4人一组,增加同学们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引入:(5分钟)
近日,网络上流传了一段视频,在NBA休斯敦火箭队的主场丰田中心,拉拉队表演时播放的歌曲正是《最炫民族风》。歌曲《最炫民族风》出自凤凰传奇。现在社会是一个网络纵横的时代,初中生一般都已经是网民了。对于这首流行歌曲一定是耳熟能详朗朗上口。中国民间美术在生活中以各种形式出现,学生也很喜欢,尤其是自从2008念奥运会之后,民族风刮遍全球,时下也有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红到了大洋彼岸就是最炫民族风。学生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事更能体会中国民间美术在生活舞台上的艺术魅力。
趁机提出问题:在同学们眼里为什么这首歌大受欢迎?什么是民族风?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华民族艺术。
二:背景资料
三、作品赏析
2、实施过程
确立课程目标:我们今天欣赏的是中国民间美术。
(2).设疑
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前课根据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关键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①:在同学们眼里什么是民间美术?(寻找身边的实例)②:中国民间美术有哪些种类?(寻找身边的实例)? ③: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寻找身边的实例)④:中国民间美术的寓意有哪些?(寻找身边的实例)
⑤: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性体现在哪里?(寻找身边的实例)⑥: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是什么?(寻找身边的实例)(3).欣赏同时解说来历,特点,用途等
为同学们展示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按照分类: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
1、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2、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
4、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5、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
6、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
7、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
8、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
9、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11、食品。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4).讨论
①:就欣赏作品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
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班级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疑惑,再让所有同学思考,答疑解惑。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喜欢上了民间美术。(5).引导
让同学们在展示的礼品图片中找出一件最喜欢的作品,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对这些民间工艺品所代表的寓意并不清楚,这时候就需要提到中国一直流传的美好寓意。像 “龙凤呈祥”(图案:龙凤呈祥;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喜庆),又如用谐音的鱼来表示对生殖繁盛和生活富裕的祝福;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牡丹来祈求富贵平安;用石榴葡萄来寄托多子的愿望;用蝙蝠、鹿、鹤来表示福、禄、寿。
中国民间美术可以说是中国民俗文化最形象、最生动的一种载体,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而且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拉近了欣赏者与美术作品的距离,使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感发下获得思想的启迪,感悟到一件小小的民间美术品意义是那么深远。(6).应用
课后讨论题:谈谈中国民间美术如何能更好地溶入现代社会,并在世界舞台上传承她的艺术魅力?并写一篇自己的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的见解。
四、教学总结
本教案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首先,丰富了知识面,开拓了视野,节省了时间。
其次,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积极溶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调查活动中,关心活力的过程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比以前更有积极性,教学效果满意,学生有些想法、见解很有创意,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探索、理解能力的培养。
5.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五
“矩形”、“直线”、“橡皮”、“放大镜”工具的使用。
学会如何保存文件。
课前准备
电子教室系统或多媒体投影设备。
学生优秀作品。
课题
画一张抽象画
教学重点
真确使用“矩形”和“直线”工具。
教学难点
直线起点或终点处是否能与图形紧密连接,为下节课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
1、看一组学生画的抽象画,他们画的好看吗?
2、研究一下这些画他们大概是怎样画出来的。
3、要画这些抽象画并没你们想象中那么难,今天你们每一个人都将有一幅属于自己的抽象画了。
打开画图程序。
展开
一、矩形工具的使用。
1、单击工具栏里的“矩形”按钮,就选中了矩形工具。
2、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矩形工具是如何使用及他有什么特点。
3、小结。在画面上画一些不同大小不同粗细的矩形。
4、巡回指导。
二、直线工具的使用。
1、分析范画:在画上还有许多直线连接着矩形的边。
2、直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有相同之处。
3、任意用直线连接矩形的边,注意线的接口不要有空隙。
4、巡回指导。
三、运用放大镜进行检查。
1、讲解放大镜的使用。
2、把有空隙的地方用直线连接起来。
四、填充颜色。
简单讲解如何填充颜色。
五、保存作品。
1、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保存”
2、在文件名中给你的作品取个名字。
3、单击“保存”后,你的作品就保存在你的计算机上了。
4、巡回指导。
6.《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设置幻灯片背景、设置填充背景、使用应用设计版式。
[教学目标]:
1、设置幻灯片背景色。
2、设置填充效果背景。
3、使用应用设计版式。
[教学重点]:设置幻灯片背景
[教学难点]:设置填充效果背景。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多媒体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设置一下幻灯片的背景色和设计版式
二、新授
1、设置背景色
(1)打开“成语集.ppt”演示文稿
(2)打开菜单“格式”->“背景”打开“背景”^对`话框
(3)在背景^对`话框中设置背景色
(4)点“应用”按钮
(5)保存文档
2、设置“填充效果”背景
(1)打开“背景”^对`话框
(2)点击“填充效果”^对`话框,点“过渡”选项卡,点击“单色”单选框
(3)在“颜色”下拉框,选一种合适的颜色
(4)拖动“深浅”滑块,调整颜色渐变
(5)单击“横向”单选框,在“变色”中选择一种颜色渐变的方向
(6)点“确定”
(7)点“应用”
(8)试一试:让学生自学设置“双色过度”效果和设置“纹理”背景,设置图片背景
3、使用“应用设计模板”
(1)新建演示文稿
(2)打开菜单“格式”->“应用设计模板”
(3)在“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中,选择设计模板,点“应用”使用
(4)观察使用“应用设计模板”后的效果,并说说。
三、学生活动
7.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七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并发展迅速的学科, 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 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 它更是人们终身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掌握好这一工具, 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中, 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提升学生今后在 信息社会 中的工作 效率与生 活质量。作为当代中学生, 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具备竞争意识和能力, 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重要,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因此, 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其重要。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它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
(1) 工具性。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2) 综合性。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到, 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 它同语数英等学科一样是素质教育 的一个重 要部分, 既有充实 的技术内涵, 又有丰富的文 化价值。它 除了涉及 计算机技 术之外, 还涉及许多其他学科, 如审美艺术、环境、数学、软件开发等, 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3) 实践性。信息技术课程以掌握技能 为主, 这些技能的掌握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4) 发展性。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不断有新 的技术创新, 如机器人、人工智能、无线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 从硬件环境到软件环境都需要不断变化, 而且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5) 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所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
(6) 层次性。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特质之间的层次性, 以及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 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采取分层教学策略,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
现代教育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 采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工具。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通过协作学习、师 生交流或者借助认知工具,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只有学生主观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信息技术 教学中, 有几点尤其需要关注。
(1) 现在所提出“271高效课堂”“放羊法”“杜郎口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如若简单地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不过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备课。备课的意义在于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以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课充分, 课堂开展起来就会更轻松自如。
(2)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学生对技能的掌握需要建立在不断地实践操作过程中, 而上机操作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如果组织不好会影响教学效果。正常课堂教学中, 一个教师要辅导六十名左右的学生, 因此不可能兼顾 每个学生, 如果学生 的上机目 的不明确, 面对网络的各种诱惑, 就容易迷失在游戏或者社交网络里。这样一堂课下来, 不但没有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还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混沌, 没办法静下心来进入下一堂课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配套一份《上机实验报告》很有必要。《上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上机目的、上机内容、上机步骤、疑难问题、遗留问题以及自我评价等, 这份报告可随时提醒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并监督他们的完成情况。学生上机目的明确, 任务具体, 教师在巡视时发现的共性问题再集中解决, 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8.如何上好一堂中学信息技术课 篇八
一、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教学对象。
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不可能模式化,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对象不同,上课模式就完全不同,分析教学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城市的老师到偏远落后地区去上课,如果照搬原来的上课模式,学生有可能听不懂,也接受不了。分析教学对象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实施教学过程时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3、设计教学任务。
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停留在“传递知识”上,当然,基于认知主义的传授方式也是需要的,但应根据具体课程的特点而定。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学习,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我认为教学过程应抓住以下几点: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多鼓励、表扬学生;D、要实行过程性评价。
总之,学生的能力有所不同,同样的事情每个人能完成的结果也不一样,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只以最后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要多发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认真、是否有创造性、是否积极等等。
三、教学评价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我认为教学评价应是双方面的。首先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要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第二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如:对教学工作有热情,讲课认真、投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提出问题和质疑,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讲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
9.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九
中学信息技术课改之我见
中学信息技术课改之我见
从计算机课走过来的信息技术课,我们除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电脑技术之外,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电脑作品之类的活动,内容确实贫乏,活动也单调得可以。我们是否真正关注到学习者的本质需要了呢?我们无法回避信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位这一事实。面对青少年的强烈渴求,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尤其网络道德教育的薄弱,使青少年只好到学校以外触网,这又使得青少年触网时缺少必要的引导,于是本应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有力阵地的学校,却成了真空地带。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结合实际,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充分、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在每一节课不需要急着向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而是应该先和学生熟悉一下,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了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而又不至于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可以采用拟定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学生了解情况。在一章学习完毕前,也应做好学生情况的了解。对不足部分及时弥补。
二、小组协作学习模式,调动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运用小组协作的形式,针对情况,有效分组,遇有问题,通过讨论、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取长补短,一段时间后,分各组选出小组长,帮助教师对其他学生进行简单的指导,同时也可带动没有学过的同学认真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也可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一举两得。
三、解决问题,任务驱动任务。表层意思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更进一层,可以理解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寓学于实践的环境,逐步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而在设置任务时也应注意任务的分解和层次,不能盲目求大,颁布多过多重任务,以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任务,严重挫伤学生积极性。要保证每堂课的任务的针对性,让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如:在初中信息课第三章Word2000的教学中,整章完成小报的制作这个大任务,而每一节分别有录入、保存、编辑、排版等小任务。各个任务之间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一个阶梯,走到顶层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各知识点的过程。
四、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目前硬件条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一方面组织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教学,适当的演示,引导,解决难点,教师利用电子教室的监视功能,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小组辅导,部分答疑,同时利用实时转播功能,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一方面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使学生熟练使用Internet的各项功能,善于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BBS,论坛等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发现新问题,展示新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交流。
五、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把每一个班级中对计算机有着强烈的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让我们教给他们课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利用网络,了解国际上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组织起来组成兴趣小组,提出不同的课题让他们来探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当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让他们学有所成,进一步提高兴趣。而且可以充分培养这些学生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和水平的提高。
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我们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简单理解为将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它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在课程整合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老师可以不断的融合其它学科的教师,使他们也成为信息技术的教育者。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才是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最终目的。
10.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十
学校:六台中心学校
课题
科目
课时
班级
教师 第六课一目了然看图表 信息技术 1课时七年级佟庆英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1)掌握到Excel 中插入图表的方法。
(2)熟练使用一种图表。
能力目标:研究Excel中图表的修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小组探究Excel中各种图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Excel 中插入图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Excel中图表的修饰。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使用
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学网
软件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
复习:
启动Excel程序,找到前几节课做的范例。
路径:我的电脑——E:——有Excel做理财表。
本课中我们会常用到一个新的知识:图表
操作步骤:
(1)启动Excel理财表。
(2)单击[插入]→[图表],弹出[图表向导]对话框。在“图表类型”中选择“柱形图”。右侧“子图表类型”中,出现多个可供选择的子图表类型是,选择其中“簇状柱形图”。
(3)单击“下一步”→“数据区域”选择工作表区域,A2——A8单元格,然后按住房“Ctrl”继续选择C2——G8单元格,然后按刚才的按钮返回,设置系列产生在“列”。
(4)单击“下一步”,在“图表选项”中,设定“图表标题”为“上半年支出统计表”,“分类(X)轴”为“月份”,“数值(Y)轴”为“金额”。
(5)单击“下一步”,在“图表位置”对话框中,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为“上半年收支统计表”,将图表插入到工作表“上半年收支统计表”中,单击“完成”。
布置本课任务:《一目了然看图表》
提示:
找到前几节课做的范例注意路径,提示:注意随时存盘。
方法:任务驱动
任务:
(1)做完的同学,练习用其它图表做一下。
(2)大多数图表项可被告移动或调整大小,也可用图案、颜色、对齐、字体及
其他格式属性一类设置这些图表项的格式。
教师活动:指导。
11.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十一
一、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感兴趣的事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新异信号的刺激容易产生注意和兴奋。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改进教师讲(演示),学生模仿的单一模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1.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
教学中,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阻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例:教学PowerPoint时,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尝试与创新获取新知识。如学习“插入图片”时,先让学生打开Word窗口,对照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大胆地进行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全体学生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五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2.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的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整合课中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中文打字巩固汉语拼音,加强记忆;利用CAI课件将抽象的数学题直观化,将英语、语文题形象化、情境化、游戏化;把“画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快乐地学;教学Word文字处理时,与语文相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利用美化工具设计板报等。通过这些整合课,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技巧,更锻炼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提高学习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信息技术交流能力的培养
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的交流应当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再应用到实际,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如:利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设计板报;利用Excel进行成绩统计;利用“画图”和Photoshop制作美术作品;利用Flash制作电脑动画;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利用PowerPoint制作各种主题的幻灯片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由总结,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品质。
12.在运用中学习信息技术 篇十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突破计算机学科知识本位的思想, 克服纯技术学习的观点, 增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道德与法律意识。要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还要知道怎样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1. 在实践中学习信息技术
实践证明, 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应用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之中, 它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 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如, 在利用Word进行文字排版的学习中, 让学生带着排版任务学习Word, 在版面中加入式样、标题与注脚等, 在应用的过程中, 逐步了解文字处理规则, 以及用word进行排版处理的局限性。
2. 用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信息技术
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可以通过小组共用一台信息设备进行某种教学活动。例如, 分组在因特网上寻找某些信息, 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有的查找站点地址, 有的操作信息系统, 有的进行编辑。又比如, 共同利用软件工具, 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 学习小组在讨论了设想以后可以进行分工, 有的画出初稿, 有的录音并合成数字化声音文件, 有的把图画输入信息系统并且加以修改完善, 通过这种分工合作, 他们完成了一项任务, 同时学会了怎样利用信息系统完成工作。需要强调的是, 在小组内分别完成各自的探究任务后, 除了组内的交流, 还有一个组间的交流、整合和总结提升的环节, 以感受、了解和获得其他成员的相关经验, 对这个探究任务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3. 信息技术要与其他课程进行学科整合
13.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三
国家规定中学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我们学校已经有了电脑机房,配置了很多很好的电脑,让我们学校的学生充分得到锻炼,信息技术课必须要上好。我们学校制定了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信息技能、改善学习方式、提高信息素养为工作思路,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二、工作目标
1、筹建学校网站,充分发挥信息的宣传作用,树立学校的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积极创设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氛围,努力培育学校信息技术特色,为创建信息技术示范学校打好基础。
3、加强多媒体网络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逐步实现办公现代化,教学网络化。
三、主要工作
1、教学工作
(1)课外辅导工作
一是指定专门的教师负责组织辅导学生,参加计算机考试和竞赛;
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网上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探索在学生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路子,对在全校开展以信息技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方向进行可行性探究;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但我们清楚地看到,从单机到发展网络建设,实现校校通仍然是当前十分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社会经济要发展,教育必须要先行;教育要发展,信息技术必须要先行”的观念,将此项工程摆在教育领域内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抢占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制高点。
(2)抓好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上好《信息技术》课。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搜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技能。
(3)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仍开办初级和中级教师培训班,通过初级培训,使大部分教师能完成编制试卷、统计成绩等工作,学会上网浏览,搜索资料,下载软件;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教师能完成备课、制作课件、撰写论文等工作,初步学会制作个人主页,上传资料。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在本学期,我们先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公布学习内容,征求开课时间,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最好的培训计划,尽量保证大家有时间参加学习。
继续抓好教师的教育现代化技术系统培训。使大家学会投影仪使用;课件应用及课件编辑。网络技术应用除定期集中培训外,学校为教师提供全天候的上机、培训及制作场所,并有专人负责指导,为教师学习操作、查阅资料、编辑课件提供方便。
对参加学习的教师,我们将做好登记工作,同时对教师制作课件和用自制课件上课的情况也进行登记,对积极参加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教学科教学活动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确保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2、管理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管理工作,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服务到位。
完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计算机使用、电教设备的使用和借用制度。规范学生、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保证学校网络健康、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作用
专人负责师资培训工作,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抓紧抓好。
专人负责校园网建设的技术监督和管理工作,跟紧跟好,切实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专人负责信息技术特长学生培养工作,把特长学生培养与学生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培养时间和质量,努力为创办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和生源基础。
专人负责处理工作,调集相关设备和人员,为广大师生的资料处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3、信息技术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1)信息资源的建设
本学期将本着科学投入、重点投入、效益投入的原则,设计出既要讲究实用、实效,又要把握发展需要适度超前的方案,使我校的校园网发挥出最好的效益。
继续利用宽带网,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不断充实学校内部网站的内容,逐步启用学校网站的网上考试和评价、网上答疑、网上备课和教学等功能模块。通过网络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加强校园办公管理、教学常规和学生常规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
(2)设备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
进一步完善检修制度,各种设备有专人管理,常用设备每周检查一次,并有详细记录,有问题要及时处理,使设备维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了一定的退步,不过总体上形势还是好的,我们克服经济危机,迎来经济的大发展就在不远的明天。我们布恩那个因为暂时的困难就放弃了国家的教育投资、投入和关注度毕竟我们国家的将来是靠我们现在的学生来掌握的,我们必须要教育好他们!
14.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十四
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 什么是信息 教学目标:A: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信息。从而得知信息的定义。 B:了解生活中信息的传播。 C:了解信息的特性。 D:了解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A:信息的定义,传播方式及特性。 [教学难点] A:信息的定义,传播方式及特性。 B: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信息 例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播出磨擦新闻节目,及时地反映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以使人们及时了解全球的时事信息等等;这此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信息。科学知识也是信息。 二;信息的传播; 例如:鸽子在以前就被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等等; 三;信息的特性 eq oac(◇,1)1:事实性 信息的特性: eq oac(◇,2)2:滞后性 eq oac(◇,3)3:不完全性 四;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 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国家三大基本资源之一,可以说,信息不仅维系着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在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小结: 一;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 二;信息的传播; 例如:鸽子在以前就被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等等; 三;信息的特性 eq oac(◇,1)1:事实性 信息的特性: eq oac(◇,2)2:滞后性 eq oac(◇,3)3:不完全性 四;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 作业: A:看看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信息? B:信息都有哪些特性?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简介 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简介 教学目标:A: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B:知道计算机系统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A: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B:计算机系统的特点。 [教学难点] A: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B:计算机系统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面大部分组成的。 硬件系统: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和装置的总称。 软件系统:指挥硬件系统协调工作的指令的集合,实质上的用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编写的各种程序和文档,如常用的WINDOWS,WORD,WPS等都是软件。 二,计算机系统的特点 eq oac(△,1)1运算速度快 eq oac(△,2)2精度高 eq oac(△,3)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能力 eq oac(△,4)4自动化程度高 eq oac(△,5)5通用性强 小结: A:基本概念。 B;计算机系统的特点。 作业:计算机系统是由哪两大部分组成的? 计算机系统有哪些特点? 板面设计: 一。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面大部分组成的。 硬件系统: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和装置的总称。 软件系统:指挥硬件系统协调工作的指令的集合,实质上的用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编写的各种程序和文档,如常用的WINDOWS,WORD,WPS等都是软件。 二,计算机系统的特点 eq oac(△,1)1运算速度快 eq oac(△,2)2精度高 计算机系统的特点: eq oac(△,3)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能力 eq oac(△,4)4自动化程度高 eq oac(△,5)5通用性强 第二节 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信息技术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 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3. 了解INTERNET。 4. 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学科。 5.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过程: 一,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来源,产生,获取,识别,转换,组织,存储,处理,检索,表达,评价和其他相关问题的一门不科。 二, 信息高速公路 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加强了社会的各项发展。 三, INTERNET 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不同类型技术革新组成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按照一定的协议相互连接在一起,使网中每一个计算机或终端就像在一个网络中工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INTERNET的功能有3个:E-MAIL TEINET 文件传输。 四, 信息技术应用 1, 电子管理 2, 电子金融 3, 电子商务 4, 虚拟现实 5, 教育 6, 军事 五,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形成大规模智能信息网 小结:1,信息技术。 2,信息高速公路 3,INTERNET 4,信息技术应用 5,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作业;信息技术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INTERNET的含义是什么? 信息技术应用在哪些领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对数据的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有个了解。 2, 了解计算机中的字符编码。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2. 字符编码。 [教学难点] 1,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2, 字符编码。 教学过程: 一,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1) 数制 (2) 二进制 (3) 位与节 二,字符编码 (1) ASCLL码 (2) 汉字编码 小结: 1,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2, 字符编码。 作业: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第四节 信息技术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的文化,道德各法律问题。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文化,道德各法律问题。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文化,道德各法律问题。 教学过程: 网络各计算机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在它广泛的积极作用下,也有使人迷失和堕落,例如不好的网络文化内容传播,以及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的不道德和犯罪行为的活动等。 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信息时代的道德教育同样如此,不言而喻,网络本身没用“德行”,但是使用它的人有德行,网络的作用因使用者的德行不同而发生变化的。 因此:对网络行为的规范和网络责任教育非常重要:1、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2,你不应该拷贝或利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3、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窃,4、你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 总之,我们要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小结:信息技术的文化,道德各法律问题。 作业:信息技术的文化,道德各法律问题。 第二节 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不管计算机为何种机型,也不论它的外形,配置有多大的差别,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都是由五大部分组成的: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内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3NORY)、ROM(READ ONLY MEMORY)、存储器 外存储器 二,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怎样组织存储程序,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问题。现在的计算机都是基于“程序存储”的含义而设计的。所谓程序存储,就是人们要解决的问题首先用计算机所能识别的一种语言编成程序,并将该程序存储起来,最后执行这个程序。 小结: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工作原理。 作业: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计算机含义、组成了解。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含义、组成、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可靠、能高速运算的机器,只要人们给它一系列指令,它就能自动地按照指令去完成指定的工作。 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显示器 主机 键盘 鼠标 打印机 2、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人们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让计算机去做一些工作,计算机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运算操作。最后将结果输出。 3、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未来 第一台计算机(ENLAC) 小结: 4、 什么是计算机? 5、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6、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7、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未来? 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 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学目标:了解软件系统的构成。 了解什么是系统软件。 什么是应用软件。 教学重点:什么是系统软件。 什么是应用软件。 教学难点:什么是系统软件。 什么是应用软件。 教学过程: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提到了什么是计算机软件系统,以及它与硬伯的关系。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以系统软件为基础和桥梁,人们就是能够使用各种应用软件,让计算机为自己完成各种工作。 一、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资源,使计算机能够正常有效地工作的软件。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 二、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软件。 小结: 1、 系统软件 2、 应用软件 作业: 什么是系统软件? 什么是应用软件?
15.游戏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 篇十五
一、利用游戏满足学生好玩的心理,玩中学。
古谚云: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游戏体验,就能让教学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学生"好玩"是因为他们能从玩中找到快乐,那我们就根据孩子这一特点让他们在老师"预设"的情景中尽情地"玩一把"。在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学生创造力的游戏中有很多优秀的游戏。如在讲到《算法的描述》一节时,对于算法的定义太抽象了怎么样才能让它更形象直观呢?思虑再三,我选择了《野人过河》的游戏,先让学生三四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然后一起研究牧师安全过河的方案,并把它表示出来。同学们一听说要玩游戏,一个个笑逐颜开,兴奋得都快蹦起来。于是分组开始玩游戏,一动手才发现要安全过河不是那么容易,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要不然牧师一下子就被野人吞了,试了几次都不行,怎么办呢?好,开始研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经过再三的研究,终于有小组找到了方案。于是,请上来演示下,大家都深有感触。接着,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步骤写出来,一、二、三、……大家也都很认真地把刚才的步骤写出来。写完后,我说:"同学们,刚才大家写的这些就是算法,它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大家恍然大悟:噢,原来算法这么简单!我又趁机进一步引导: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算法?""做数学题目"、"去超市购物"、"煮饭"、"洗衣服"、"扫地"……教室里就像炸开的锅,大家都争着发表自己的发现,这样这个问题就由学生在玩游戏中自己解决啦。
二、利用游戏满足学生好强的心理,竞争协作中学。
一个孩子有"争强好胜"的心态说明他有进取心,追求上进,因而老师要注意引导,防止孩子出现狭隘的妒嫉心态,好胜心理才会"利大于弊"。比如,在上《循环嵌套》一节时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原理,我权衡了几天,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案。后来在看中央台的《开心词典》时我灵机一动,何不借助这种智力抢答的形式把这个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游戏比赛的氛围中无形地接受新知识。我们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扬"好胜的心理",学习好循环嵌套的原理。同时,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通过智力抢答的方式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突破点找到了接下来就是付诸于行动。在组织学生参加智力抢答比赛中,学生按要求自由组合成六个方阵并自立组长,各组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如加勒比海盜、可爱的魔法师、好男儿、顺风、顺风,耶……,让我觉得高中生是最有创意的一个群体。接着主持人(学生自己推荐的)宣布比赛规则,倡导要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精神。比赛从打印一个"*"开始一直进化到打印图形,各小组集思广义,先讨论后回答,当主持人喊开始哪个小组先举手,就先回答,如果该小组回答不出,其它小组可接下去抢答。就这样这节课通过智力抢答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对于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地思考、讨论、实践并抢答,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并且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使学生较轻松地接受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并做到举一反三,在比赛过程中,采用学生示范、学生表达代码师操作,学生写出代码,修改代码,学生分析算法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表达等能力。可以说整节课围绕着问题,以开心课堂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师适时地给予场外提示,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新课改的新理念。
三、利用游戏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问中学。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就能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在讲到《网络数据库》的时候,如果按教材的设计一个一个介绍下来未必太空洞和抽象了,于是我就先设计了一个生活中购物情境:王刚同学到书店购书,购书程序学生都对答如流。那么我们如果要在Internet上购书也是这样做的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来了。诸如:网上书店也能像书店一样选择吗?书有新华书店多吗?能打开看吗?价格贵吗?会不会上当受骗?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神秘地说:"那我们就去'看看',体验一下网络购书的奥秘吧!"然后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了网上书店"遨游"、购物。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网络中,也乐在其中。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网上购物"的真本领。同时对网络数据库的认识也加深了。
四、利用游戏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互助中学。
哪个孩子不"好动", 这是由孩子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我们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有效地加以引导和规范, 当然决不是压制。压制就会使孩子失去"灵感"、失去"创造性"。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和学生玩当"小老师"的游戏。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 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简单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 可以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这样, 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 备好课, 并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 在上机实践课中, 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这时可以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 互帮互助, 共同学习。
五、利用游戏满足学生好试的心理,实践中学。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光是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还需要勇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的人。"好尝试"是发现的基础,在探究过程中就会有问题产生。比如:利用WORD2000录入、编辑文章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操作,我便针对现代中学生的追星现象,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篇题目为"我的偶像"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各自编写,然后对它进行修饰。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作文,接着我让学生上网查找"心目中的偶像"的图片。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的心目中的偶像的图片。然后,我引导学生把图片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文章中排列。结果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要移动文字,怎么办?""图案插入后看起来不美观,怎么办?""图片太大(或太小)了,怎么办?"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问题都解决了:可以通过"复制粘贴",调整文字的位置;同时又要联系实际,利用"绕排方式"使自己的图片与文字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拖动"调整图片大小等。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有了体验的机会,才发现了当一个编辑也是很有学问的。既要考虑到美观,还要考虑到图与文字的相关性,长了不少见识。
教育是充满生命力的,从游戏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快乐,而且可以让他们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但是在课堂中也要注意不能为趣而趣,让学生只顾着玩,应该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游戏,游戏要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快乐地求知,并自觉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陈丽敏, 广东省汕头市飞厦中学。
[2]、《小游戏让高中物理课堂亮出精彩》, 杨静静, 《物理教学探讨》2006年第1期
[3].《王吉庆教授谈信息素养》, 《网络科技时代杂志》第六期。
[4].《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 李省思、彭光业主编, 学林出版社出版。
16.浅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及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而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我在教学信息技术特征时,放了一段录像,录像的内容是美国“感恩节”时小孩的纸尿片销售特别好,国为“感恩节”这一天,在美国都是男人在家带小孩,所以很多美国男人在“感恩节”前一天去超市时,买啤酒或饮料时,都还会买小孩的纸尿片。所以超市管理人员发现这一信息时,就把小孩的纸尿片和啤酒或饮料放在一起,这样销售又更好了。这段录像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这里面包含有几个信息?2.最后管理人员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原来信息是可以处理的,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运用利用学生,实现互助教学法
“互助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个“电脑盲”,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教师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互助学习。如在讲授计算机下载有哪些工具和下载方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同时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互助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设置问题,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要设计合理的任务。任务设计的过于简单,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的过于困难,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Excel”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高一(1)同学期末考试成绩表”,如何知道自己的总成绩?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计算平均分等任务,学生带着问题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视频或其他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如:高一学生在学习WORD一章制作“学校运动会”电子版报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视频,还要知道学生在制作时,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呢?如艺术字的使用、文本框的编辑、表格的制作等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呢?
四、上机实践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演示作用,指导好学生的上机实践。教师一要认真做好演示。教师的演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直接示范作用。如:在教学使用曲线工具,调整曲线形状时,如果只需要拖动一次鼠标,鼠标应原地单击一下,才能固定曲线,这一点教师必须重点讲解演示,要让学生看清。如果鼠标指针改变位置后,再单击鼠标,曲线就会变形。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不溢不流。教学上充分重视教师的演示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育向有利的方面发展。有时,在学生的心中还可能产生一种潜在的竞争意识:我要做得好,赶得上我们的教师。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要强调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上机时,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只有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学到了方法,才能终身受用无穷。比如,在指法训练中,必须保证学生采用了正确操作方法,才能真正达到盲打。
(三)明确上机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一个学习阶段规定一个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要规定新的任务,新的目标。这样,一环扣一环,一环紧似一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字母键指法练习中,先进行的是中排键的指法练习,然后是上排键指法、下排键指法的练习。最终目的是学会了所有字母键的指法操作。
(四)每次上机操作后,师生共同小结。通过小结,把上机操作中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纳,而且对于操作中,好的给予表扬,有错的及时纠正。这样,才能提高操作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推荐阅读: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计划11-06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11-28
信息技术对中学学科教学的作用09-09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中学10-14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原则12-19
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10-26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强化训练心得体会10-27
浅谈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06-09
杭州民办东方中学招聘教师信息08-02
信息技术小学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