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

2024-10-13

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精选13篇)

1.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 篇一

浅谈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55-0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法创新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个性发展。个性化作文关键在“异”,目的要“新”,行为在“创”,成败在“放”。基于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教师难教作文,学生难写作文的现状。我认为,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教学内容的枯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以达到求异创新的效果。现在就此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草稿,主要指在学生巧借教材的表达形式进行模仿性的作文训练。模仿是一切创造的基础,教材是最贴近学生的模仿对象,是学生获取阅读中的写作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愿望的再创造。学生不可能完全照搬原文形式,而是选择地并创造性地运用原文中他看来有用的东西,或模仿文章的构思方法,或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或模仿关键词句的表达方式等,这样一篇作文草稿就跃然纸上。古今中外名家精心草稿,列宁严谨创作的实例,也常随老师的讲述,不时进入学生耳中。“近朱者赤”,学生中不乏认真草稿的;然而无庸讳言,不重视草稿的人也不少。怎么办呢?我每次作文都要求写好草稿,先交上来检查,初改,并评级。这样一“逼”,对学生布局谋篇,深入思考大有好处。当然草稿并不要求整齐划一,一般草稿要求学生先列中心思想、中心内容、段落大意再写正文。交上的草稿,有些的确打心眼让人满意,怎样奖励这些学生呢?我用红笔在选出的十几篇初文勾勾划划,再张贴出来办了次“草稿展览”。有的同学看见自己的“佳作”居然展出,自是异常欣喜;而作为观众的大部分学生,新奇之余不是也可以悟出点什么吗?

二、变通,是指教师在指导作文是巧借学生初文优作的表达形式、认识观点、词句?N炼等进行变通生的作文训练,以某个对象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提出质疑。质疑是变通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是激活个性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写《我的老师》,鼓励学生比比看,看谁联想得好,看谁运用象征手法巧妙!学生的文路一般为:“当你看到鲜艳的花朵,难道就不会想到曾在这些花儿上倾注自己血汗的园丁?”“当我看到园丁,就想到那种默默无闻地在自己岗位上辛勤耕耘的身影。”“清晨,公园里花香扑鼻,绿树挺拔,许多在这里锻炼身体、读书的人„„有几个人蹲在那里忙什么?噢,原来是园丁在那里培植花卉„„”磨刀不误砍柴工,经师生共同活动:草稿、短文、变通的雏文难道不郑重其事在作文本上抄清?

三、讨论,是开放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讨论要讲究实效,不走过场,无论是同桌、小组讨论“范文”,都应讲求实际效果。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从作文的整体水平把全体学生分为三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换“雏文”,互评互改,评出两篇优秀作品参加班级交流,教师相机在班上讲评。讨论后,每个学生再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个别学生就不会有过重的心理压力。

四、修改,是充实雏文部分段落空洞的一个重要环节。大纲要求:写完以后要修改,既要考虑作文内容又要考虑语言文字的表达,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些。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更应注重写作文后修改指导,“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的,而改好的关键还在于知道在何处改,怎么改,也就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时候,鼓励学生结自己的作文先问“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再围绕中心,筛选出需要回答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原文进行修改、补充。批改时,我把作品中的佳句划出来,并写出简洁的评语。这样,无疑加深学生对锤炼语言的认识,尝到了成功的甘美之果。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就要给学生“充分自由”,引导他们“说真话,写真实感情”;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善于积累;要善于开启学生个性求异思维,使之活跃而不是禁锢他们;引导他们参于变通、评价、修改习作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写、爱写、会写,并在写的过程中发扬创新精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2.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 篇二

一、培养学生多方面积累

学生的作文就题材而言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不把这个“广阔天地”装入脑中, 就很难信手写出文章。所谓多方面的积累, 主要包括客观方面的积累和主观方面的积累。客观方面包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等, 主观方面包括读书、记诵、研究等。对于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 要能够切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现实的环境条件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积累。

第一, 生活积累。

多让学生做一些生活上的积累极其重要, 这是学生作文的现实性源泉。这就要求学生不只要阅读书本, 更要阅读生活。我感到, 有些教师对这一点还不够重视, 教学中所花的气力也不够, 这对培养学生的积累走向以及积累情致都是不利的。应该把生活积累放在第一位, 因为学生最终的写作之路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从他的生活中汲取。

第二, 记忆积累。

根据小学生记忆力强、背诵文字较快的特点, 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相当一些教师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很好的重视, 比如让学生不仅背好所学课文的诗文, 还积极让他们背一些课外的经典诗文。我们这里某小学, 几年来一直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背诵经典古诗文的活动, 其效果很是理想。他们的基本做法和收获是:背诵那些经典诗文时, 并不要求同学们怎样深入地理解, 但是背的多了, 同学们自然就有所悟。在感到是火候的时候, 便试着让学生们写一些如“在诗海中旅行”等样式的文章。

第三, 广泛的阅读积累。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就是课外阅读。比如通过报刊阅读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现在的报刊分门别类, 广泛反映社会生活, 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意趣、坚持经常地从报刊中汲取一些东西, 会对他们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如果学生能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 对提高他们的作文修养是很管用的。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我感到, 就学生作文而言, 积累是前提, 个性是目标。就教师教学而言, 培养学生积累固然重要, 但塑造学生的写作个性则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一篇好文章, 不仅体现在布局和语言流畅精彩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文章中透露出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写作个性。就小学生而言, 由于他们的阅历、知识储备等原因, “千篇一律”的现象是比较突出的。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要紧的是教师要做好引导。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 使他们深思而有所新悟。生活是一个万花筒, 既有真善美, 也有假恶丑, 这就要求学生要比较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当然, 做好这件事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特别对于小学生, 要一点一点地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慢慢地, 他们那种个性化的思维便有所生成了。作为教师, 就要因势利导, 张扬学生们的个性, 使其形成自我作文品格, 向着个性化目标一步步迈进。

3.浅谈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三

一、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作文之前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下题材。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根据某此写作的要求,有目的地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进行观察,又要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要求他们翻遇到新鲜的感受,要及时的记在专门的观察本上,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二、鼓励写个性化日记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平时还不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时他们无意中做了一件事,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也有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可是没有及时地、有意识地记录下来,大脑里又没有特意储存,到需要表达的时候,脑子里仍旧空空的。为了弥补孩子们的这一不足,我采取的方法是让他们坚持写日记。要求他们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气的、高兴的、伤心的事记录下来。由于有这种自由宽松的要求,大部分同学开始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并仔细观察事情发生的全部过程,同时试着写出了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日记中,我看到他们的思想开始活跃,生活日渐充实,字里行间也越来越多地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这使我更加了解了他们各种各样的心理动态,有助于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上、人际关系上、生活上的问题。有的同学的日记写得很生动,很真实,我就让他在班里诵读,并让同学们自由点评,我也不时提出我的看法或意见,这既调动了同学写作的积极性,又启发了全班同学写日记和评日记的兴趣。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丰富了对生活的认识,同时增强了对作文的兴趣。这样,学生坚持写日记不仅逐渐进入了写作训练的轨道,而且日记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脚步,贯彻了做人与作文同步发展的课题理念。

三、要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

学生的习作不论质量如何,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作为教师,理应尊重学生的劳动,要坚持正面教育,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一旦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能得到及时肯定,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成功心态,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不断地进步和追求。在给学生的作文下评语时,多找其优点和长处,并加以表扬。对学生创新的构思和新颖的立意,尤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每次作文讲评时选几篇优秀的或至少有某一方面长处的文章作为范文,推荐给全体学生,并且让覆盖面尽量大一些,让耕读学生享受到写作的成就感。大多数同学特别喜欢把自己的作文念给大家听。对于优秀的作文,我一定在讲评中列举,对于没时间宣读作文的学生,我也要想办法在早读或者语文课的某个不固定时间为他们安排宣读自己作文的机会。事实证明,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再一次努力写好作文的动力。

4.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 篇四

江苏省八滩实验小学 邹士莉

新课程改革更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提倡进行个性化教学,多元化创新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所谓个性化教学,即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性格、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出发点,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等在教师的指导与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学要基于学生实际水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是一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是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第一,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学生由于年龄、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认知、情感。承认他们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是语文老师最起码的素养,而且语文教师还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全班几十个学生,每位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而不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标准零件。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使得他们的学习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

第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既然不同学生在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差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采取不同的教法,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经常就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看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不要局限于预设的教案,要根据学生当堂的表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部分,其中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情绪、意志等。在同等智力水平下,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对其个性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实践表明,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情,更易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改革标准也明确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统天下”的地位,以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第一,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者与控制者,严格地控制着教学进程,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眼中的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一言不发,全心地记教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一股脑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给学生思考与消化的时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知识只是由教师传向学生,缺乏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在个性化教学的课堂里,我们要实现知识间的多向交流,把课堂让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第二,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传统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讲课时是面面俱到,恨不得将知识嚼碎了一口口喂给学生吃,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教师经过精心“咀嚼”后的,没有一丝悬念,学生也没有经过思考,这样所学到的知识是死的,不利于学生的运用。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与指导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开发智力、激活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教师只有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突出,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这样个性化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与课堂教学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卢梭说过:“重要的不是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学好问的兴趣,并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获取知识的结果,而忽视知识的学习过程,这种单一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张扬他们的个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拼音教学期间,我们将抽象的复韵母发音方法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练习,很快掌握发音的要领。又如:教学《凡卡》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凡卡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我抓住课文结尾让学生争议:爷爷如果接到凡卡的信,会不会来拉他回去呢?有的说会,因为凡卡是他唯一的亲人,怎么舍得让他过这样悲惨的生活呢?有的说不会,因为在同一个社会里,爷爷的生活也是一样的。通过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演出来,让学生有了发挥想象的时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合作、探索的兴趣。

5.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 篇五

欧阳明

(浙江省丽水市龙门实验中学323010)

[中图分类号]G6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12-0046

作为人类交际主要方式之一的书面语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凭此崭露头角:“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李白;“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其诗风或浪漫,或婉约,或铮铮铁骨,或气势恢弘,个性化语言的轻松驾驭,无不令人拍手称快。当然,刚入写作之门的中学生与之无法比拟,但这些名士伟人的个性张扬却值得我们借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①这句话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适合时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现实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之弊端:题材陈旧、结构呆滞、语言贫乏、抒情生硬等,状况令人担忧。记叙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它是学习写作其它文体的基础,写好记叙文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深远。因此,记叙文写作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如何精心雕琢习作园地中的这珍“瑰宝”,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拙见如下:

1、真实是根本。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要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学生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学生作文现状却与之背道而驰。《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六十多位同学写亲身经历的寥寥无几,抄袭、编造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现状,本人一方面予以抑制,另一方面极力赞赏写真实之事的小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在学校综合教学大楼后面,有一条小水沟,由于多年无人清理,那里杂草丛生,是螃蟹繁殖、生长的好场所。也不知是谁发现了,开学没几周,每到星期天,我们几个班友便结伴到这里来捉螃蟹…… 在作文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写作遵循真实原则,本人极力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先有感性认识,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才让同学们动手去写。如教同学们写《我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我首先要学生根据要求回家选择一部精彩电视剧,在看中知晓剧中情节、内容。通过几天的正面接触,然后再召开一个座谈会,小组分组讨论,各组分别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述说,让学生作文做到看、说、写的统一。通过训练,本次作文同学们都能将情节描绘得如临其境,将作文写得明明白白。

二、“新颖”是关键。

题材是作文中所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如果别人已用过多次的材料,别人一看就知其庐山真面目,如果学生仍套用,即使感情很真挚,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初中课文《驿路犁花》一课,以其新意突破窠臼。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播的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并且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结合课文,讲授作文的选材、构思等,学生便容易接受,学得也就轻松。于是乎《童年忆趣》这篇作文题材新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上树捕鸟雀,下水捣龙虾;野外当家家,户内扮鸡妈……奇景异趣,妙处横生。

为了使学生写出具有立意标新、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文章来,本人不仅将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而且亲自写一些下水文章,让学生去模仿,当然此举不是叫他们去抄袭,不是束缚他们的思维。相反,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学生

更好地去创造,创造出更加别具一格的新作品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吸取间接经验。凡同学间发现有创新的文章,都拿到作文课上来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多方面吸收。

3、描写是技巧。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而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主要手段却要数描写,它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把描写对象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作文不生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细腻的描写,叙述的成份占大多数,究其原因缺乏对人、事、景的细心观察,没有抓住其特点,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看上去都是些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的话。要使描写成功,必须抓住特点,围绕中心,贯彻“具体、生动、形象”原则。如有位同学在写《快乐的一天》中,是这样描写景物的:八月十五,一个让我难以忘却的日子。清晨,在和煦的微风中,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好香啊!一阵浓郁的香味飘来。我循香望去,只见学校跑道两旁十几棵碗口粗的桂花树上绽放着耀眼的小花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挤过了叶子:嫩黄的、雪白的、褐色的布满枝大。由于小作者表达了母亲因长年在外做生意,今日全家团聚这一中心,因此开头这段描写衬托了人物兴奋的心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把全文的“乐”渲染出来。为了指导学生提高描写水平,我常利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来共同完成一篇文章。通过学生的口述、补充、筛选而运用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对事物进行准确细腻的描绘,老师同时将学生对事物或过程的描述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体会,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此做法,将过去一人作文转变为全体学生共同作文,寓教于乐,寓描写于讨论,积极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描写技巧。

抒情是灵魂。

4、“作文归根到底是抒情”②适当的抒情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其情必须是真情,绝不能牵强附会;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无情之处乱点情。作文教学成功人士任小艾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第一次 》时,一段录音录相本人至今记忆犹新,大致内容如下:任老师指导学生作文不是在课堂上纸上谈兵,而是

带领全班学生亲临体验。她精心组织了一次登飞机活动。由于是第一次登陆飞机,所以同学们都很紧张。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种,但是同学们个个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当飞机安全着陆时,有一位同学突发感想,以至于他在作文最后写到:“高悬天空不如脚踏实地。”此点睛之笔,可谓水到渠成,是真情的自然吐露。如果没有亲身体验,绝对是点不出这样绝妙的龙睛来。感情的抒发,必须以真实的事例为基础,如果没有亲身体会,那么情感所发将变为“无源之水、无本这木”。同样写《母亲》这篇文章,境况不同,情感的流露就完全不同。

有母爱的同学们大多写一些顼碎之事,认为母亲是那样的平凡,母爱是那样的普通,然而对失去母爱的人却不是这样的。我班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女孩子,她在写母爱时是这样来表述的:当我还是上三年级时,有一天,常不在家的妈妈,突然回到了家。这一天也许就是我们最后一次享受天伦之乐。她把我和弟弟带到了饭店,给我们端来了好菜;带到了服装店,给我们买来了新衣服;跑到了玩具店,给我们买来了布娃娃;带进了公园,与我们一起玩电车,骑木马,看老虎……我们尽兴地玩啊乐啊,盼望着时间慢点跑,当我们游兴未尽时,天已晚了,回到家后,精疲力尽的我俩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中做着甜蜜的梦,梦见她还带着我们去了苏州儿童乐园。然而当我们醒来时,床头上除了妈妈留给我们的礼物外,再也没有妈妈的踪影了。她已经完完全全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爸爸,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我们整天只能以泪洗面。妈妈呀,妈妈!您回来吧,哪怕您不给我们买东西,不带我们玩,只要能天天看到您,我们就足够了。此段描写将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盼望妈妈回来的情景写得如临其境,将一对被母爱遗忘的孩子思盼的情景展现得活灵活现。我们似乎看到那对孩子整天倚着门口,盼望妈妈归来的情景,真可谓情深意切,摧人泪下。

综上所述,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如同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真实是其土壤,新颖是其造型,描写是其色泽,抒情是其神韵……只要我们精心设计,真情呵护,定能将习作园地中的这匹“马踏飞燕”雕琢好,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适合时代潮流的文章来。

6.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 篇六

桃花江实验中学 朱花元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人。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一,体育教学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游戏、运动、竞赛,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动态的、情景交融的,以美的体验、智慧和力量的表现为特征的活动中,精神和身体达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其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展,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第二,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以集体协同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互相配合、协同的集体活动中,以身体活动为媒介,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可依赖性、信任感以及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由于体育运动有着显著的竞争特点,也同样推动着学生好强心、进取心、创新精神、英雄主义等的发展。第四,体育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到合适的位置,并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使潜能得到挖掘。这种活动方式上的差异也可以加深个性上的差别。

那么,如何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呢?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

世界上没有各种心理特点完全一样的人,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既然如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在分析学生心理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个性,即因材施教。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 只有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跳起来,够得着”,才能使优秀学生发挥长处,更上一层楼,使中等生再提高一步,使后进生有成功的希望。唯有这种对每一个学生都“适当”的要求,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规定的目的,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进行激励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体育健身观。然后,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激励,充分调动其参加锻炼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培养高级需要,形成强大而持久的积极做好各种训练动作的学习动力。

(三)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长善救失

每个学生的个性中都存在不同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善”和“失”的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通过各项运动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这种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 2 了他们的体育特长,还能帮助他们展示优良个性,克服缺点,弥补短处,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四)了解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 学生的个性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有爱运动的,有不爱运动的;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能力高的,有能力低的。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个性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体育特长生,更应当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个性不仅决定人对环境的顺应,还左右着人去改造环境,同时改造着自己。一个先天身体素质优越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个性,或是没有充分发展的个性,也很难成为优秀体育人才。只有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示,体育潜力才能充分挖掘出来,成为个性优良的体育后备人才。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相对枯燥,反复练习,新鲜感差。过去那种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学做的机械的训练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大脑疲劳,精神涣散,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应当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改革课堂结构,贯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于课堂全过程,创造一个适宜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优良环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此,我们探索了一种自主学习的“五步”教学模式,介绍出来和大家商榷。

第一步感知试练。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有关文字,观察动作图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详细地展示动作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内容。然后,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练习。试练时学 3 生可以观摩其他同学的动作,也可以同组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巡视做适当指导,但不做过多指点。尽管学生动作多种多样,不尽规范,有的甚至笨拙而可笑。但是学生都很认真,很主动,积极性很高,消除了紧张感,形成了自由、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展示。

第二步观摩演示。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演示,一般挑选2~3人,其他同学观摩。每人演示完毕,由全体同学评价,找出动作不正确、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加以纠正,提醒学生注意。2~3人演示完毕后,该出现的问题一般都能显露出来。演示时,教师要加以指导,既帮助演示学生做好动作,也要提醒其他同学观察要点。这是全体同学共同学习的过程,切忌只顾演示,而忘了“观众”。学生评价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都明白动作的要领所在。这样演示、观察、评价的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起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仿学的教法,在个性形成与发展方面优越得多。

第三步学习复练。根据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再次练习,要求不看别人而独立完成动作。教师分组指导,着重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尤其是差生的动作,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好的高要求,差的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动作,尽最大努力完成。对于普遍性的错误,教师要详细指导,必要时可示范。在复练中,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好学生得到表扬,差生在鼓励中也看到了希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都有收益。

第四步评价提高。同一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演示,其他同学评价,4 指出动作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演示,引导评价,提醒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好学生也要找出不足,差生基本完成动作,就要肯定鼓励,不要过于苛求。在演示动作、评价他人、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实现了信息的多项交流,激起了学生极大兴趣。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完成动作,仔细观察他人动作,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多种感官共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五步开展竞赛。每组推选一名组员进行比赛,比一比谁的动作最规范、最正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多选几人参加比赛。学生很爱参加此项活动,这是展示才华的机会,一般学生是不会放过的。这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特长。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因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事可干,要试练、观摩、评判,还要复练,参加竞赛。只有上一步做好了,才能做好下一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危险系数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更应加强帮助和保护。

7.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篇七

一、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具体形式

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 这与作业缺少情趣, 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情感、思维, 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 学生就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去。我们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 对作业设计进行了大胆改革, 探索出几种个性化作业的形式, 如下。

(一) 调查型作业

有些数学知识远离小学生生活, 但在社会上是司空见惯的。因此, 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社会调查等途径, 去收集、整理一些相关辅助材料, 以丰富学生生活阅历, 使他们熟悉新知, 以此激发学习新知的求知欲望。

(二) 操作型作业

1. 画一画。

即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如在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之后, 让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左右、前后关系的画, 这样在学生喜爱的绘画过程中, 帮助其理解、掌握知识。

2. 量一量。

即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如在教学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时, 要求学生回家后,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的边, 用尺子量一量, 并把数据记下来, 看谁量的数据多又准。此类作业灵活性比较大, 学生参与作业的热情自然就提高了。

3. 做一做。

即让学生亲手做一做。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 我们不必要求学生牢牢记住课本上的关于钟面上有几个数字、几个大格、几个小格、几根针等, 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 仿照家里的钟表自己做一个钟表面。学生在动手过程中, 弄清了钟面的结构, 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 交流型作业

在数学学习中,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而在交流中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 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交流型作业有很多形式, 如写“数学作文”, 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把有关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和收获等写成文章。

(四) 应用型作业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因此,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在学习了《分类》之后, 让学生回家把自己所有的玩具都拿出来, 给它们分分类, 看看有几种分法, 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这就把数学知识应用到了生活中去。

(五) 游戏型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佳载体, 游戏型作业带有“玩”的色彩, 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设计此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数学知识的相关联系。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具体特点

(一) 多样性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以书面作业为主, 实际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因此,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 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参与学习。

(二) 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有趣味, 就应该灵活新颖, 富有情趣, 吸引学生, 从而寓教于乐, 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数学作业设计兴趣化, 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又要符合数学的特点。

(三) 层次性

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 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 综合性

小学教材里的内容虽然丰富, 但是知识毕竟有限, 可以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各种不同的作业形式, 巩固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可以把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 淡化知识分割, 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尽可能综合地学习并运用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五) 创新性和实践性

作业应避免机械化与程式化, 要力求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 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 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 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 感知“新课程下的现实数学”, 享受“快乐数学”。

8.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 个性化 作文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65-02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前提,根据学生特色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主题思想,老师加以辅导,创造出不同寻常的,真实的作文。语文课要求学生最基本的就是能读会写,而写在这之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在个性化作文创造的过程之中,小学生们将会充分吐露内心真实情感,学生的天分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标签,成为21世纪最需要的个性化人才。

二、关于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个性化教学主要是区别于其他,鼓励小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的独特视角。个性化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主体性是个性化教学最基础的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独立思考。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讲,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缺乏生活的经验,与社会接触少。导致写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不准确。写东西时东拼西凑,假话,谎话,大话在作文中随处可见。因为网络的发达,小学生作文抄袭现象也日趋严重。在写作态度方面,完全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而写,缺乏主动性,老师在评分时候趋于中间化,导致学生不能体会到写好一篇文章所带来的成就感。就老师方面而言,语文老师在教育小学生写作时,过多的教育学生如何才能得高分,重视的是写作技巧,不重视文章的内容。因为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理解不正确,忽视了思维的训练。老师在拟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意愿,从应试教育出发,在写作开始就为学生套上了一个枷锁。在作文批改时,没有个性化的评分,批改目的单一,批改速度慢,当遇到不相符的观念或者跑题时,横加指责。这些方面都会抑制学生作文表达的个性化。

四、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教师在作文中告诉学生“龙头,猪肚,凤尾”的模式,有时能够取得高分,但这正是陈旧教育模式的弊端。在写作时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造成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孔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提出。在论语中记载,孔子有很多的弟子。智力层次不齐,孔子根据他们的智力水平,把他们分为“下愚”“中人”“上智”三类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授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合的知识,在解答他们问题的时候,也用他们能够理解的知识解惑。孔子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教育时就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冉有胆小,没有主见,孔子就以鼓励为主,让他以后能够果敢的行动;子路鲁莽,孔子就在适当的时候泼冷水,告诫他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凡事三思而后行。孔子在教育时,也根据弟子的兴趣爱好设置了文学、德行、政事、言语学科,让弟子们的特长都得到了发挥。在小学生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中,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2.注重教师的个性化教育

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教师的讲解。教师的兴趣、思想、言语、教态都会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育者应该从我做起,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教学条件,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特色教育。在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亲自写作,从居高临下变为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世界有不同面,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能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学生交流,使之被信任,被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会敢于质疑,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创造性的评语

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展示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评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而个性化的评语则能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同时也是一个很好地示范。除了教师的评语外,也可以选择让学生之间互评,在评的过程之中,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迪,点拨。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之中,同龄人的作品更能让他们引起共鸣,激发学习的乐趣,取别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这些感悟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教不会然而又很需要的。在评价时,教师应该注意形成竞争性,利用学生间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乐趣。开展纵向评价,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得到进步后要肯定学生的努力。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达到目标后,都要适当的给予激励,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创造良好的氛围

现代很多人都有从众的心理。有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对小学生爱上写作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个性化作文教学成功的保证。学生带着不同的体验,教师营造出了氛围,使他们能够轻松的写出自己所见,所感。在进行教学时,应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乐观的氛围,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写作,从教室拓展到校园,家庭,社会和自然。只有开阔的空间,才能自由的表达。

5.开展活动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等特性,习作的素材都是来源于身边事物。为了激励学生的兴趣,应该让学生们增加交流,多参加活动,用活动来避免日常教学出现的枯燥,浅薄。综合性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对身边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明辨是非。组织趣味的语文活动,例如让学生写汽车方面的文章,就带学生去参观一下汽车展;让学生写大自然的动物,就带学生去观察一下动物的生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作。教会小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心灵体会,眼睛观察,耳朵聆听,就会知道世界的美妙。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何愁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五、总结

作文是一个学生展现自我,表达自己想法的最好舞台,在写作过程中,释放自己的个性。小学生作文应该多点放开,少一点束缚,这样才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刘公兰.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

9.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 篇九

摘要: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任何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可见,它实际上是体现认识与参与到行为之中的一种能动作用。在具备了良好的动机、目的前提下,行为的产生和执行都受着个性的制约,从良好行为的准备阶段到执行阶段,从行为方式的训练到行为的养成,都离不开个性的持续作用。所以,在人的一生中,高中阶段个性的培养对人的行动实施实在是太重要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既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德。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中生;个性

一、高中生个性心理特点

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开始的高中阶段,个性心理发展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不平衡性

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埋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时会因为同伴的一个表情、一句话而影响学习。女生由于比较敏感,因此她们在情感方面比男生更脆弱。

(二)动荡性

高中生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大,易偏激。如:校团委组织了一次讨论,关于学雷锋问题。有些同学竟偏激地认为,学雷锋是在走形式,早就过时了。为了纠正学生们认识上的这种偏激,班主任就需要召开班会,专门讨论学雷锋是否过时的问题。

(三)自主性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四)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那样,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易感到孤独。

二、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与其智力发展的情况相呼应,高中生的各种个性品质也已趋于稳定和成热,而且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高中生在个性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个性的主要特征,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所以,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这种主客观上的需求使得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获得了高度发展。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高中生对其自身的态度和看法,影响着他们实际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高中生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三)自我评价的成熟

高中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四)有较强的自尊心

高中生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总之,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中生个性培养中的作用

对于高中生个性的墙养,绝非一朝一夕的过程,它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相关服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和责任意识保证。

(一)思想保证

马克思的人的主体性思想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也要以此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心理特征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非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丧失、缺乏主见、盲目随从的个体,绝非“单面化”和“畸形化”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右”,又要警惕“左”。

(二)环境保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人们做“出头的椽子”“出林的鸟”,还要为之营造出宽松、包容、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不论多么与众不同,都要宽容;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不同的观点也要持虚怀若谷的态度,包容别人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对别人不能责全求备,不能要求尽善尽美,做到兼容并包,以形成宽松、包容、积极、健康的氛围,以促进个性发展。

(三)方法保证

要培养千姿百态的性格,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几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四)责任意识保证

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让教育者正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坦然接受现实的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克服消极个性。特别是在个性塑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受到种种限制,这就要增强主体的个人意志,培养其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

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视自己,还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个体主动地接受教育和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分辨是非,自主选择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作者简介:

10.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 篇十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最高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具体的方法是

一、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鲁迅说过:“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里的“学习”,不单是课内的阅读,更重要的还离不开课外的延伸。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美文赏析”。采取多样的形式,可让学生自由阅读作文类书籍,并在自己心爱的日记本上记下文章里自认为很优美的词句、动人的事例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作文时仿写的参考,并定期检查,公开评讲谁记得好、进步快。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读书、写作的兴趣就有可能会越来越浓。比如说某个同学读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便忍不住跑到讲台前念给全班听,与同学共同分享,还有的同学找别人借作文书,专门利用周末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作文书籍,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换,共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也逐渐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很多写作知识和技法,在实际写作中,不仅内容变得充实起来,而且也能运用很多灵活的表现手法,作文水平会有明显的进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会接触课外生活,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平时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却指望着“拔苗助长”,一蹴而就,那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时间稍长,学生对写作便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痛。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的写作时,如果先为学生播放光未然的《黄河颂》,因为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再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学生不仅在熟知的歌词中感受音乐美,也很自然地再次体会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段有黄河的视频,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了解今天的黄河遭到污染的严重情况,学生自然就产生对母亲河——黄河倾诉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表达。最后,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同学善于抒情,笔下自然就会流淌出滔滔的黄河情结;有的同学善于思考,就以“一滴黄河水的诉说”这种特殊方式,来警醒世人对黄河的保护;有的同学善于想象,就以“我心中的黄河”这题,写满了对黄河的憧憬。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以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自己的灵魂。试想,面对这样的写作内容,不为学生创设情景,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大海的山村孩子来说,那是无从写起的。

三、合理评价,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习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想,甚至是学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更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把心里的感受准确的表达出来。

11.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化写作

一、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一个“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可以理解为“千金难买我喜欢”吧!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一认识一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成功的前导和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让学生摆脱对写作“偏头痛”的心理阴影,继而使他们喜欢上写作。不妨先让他们明确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作文,小至请假条、留言条、书信、通知、广告等,大到论文、小说、新闻等。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互通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离不开写作。

另外,还可以发挥中华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根深蒂固,精炼优美的唐诗宋词,小到一个字的巧妙运用,大到一句话的精炼,都能够让人感动好半天,甚至无论用多少语言也无法准确地阐释清楚它所表达的那种可感而不可言的情感以及所传达给读者的那种美感。还有许多现当代作家创作的一些优美的小文章,甚至是几个优美的句子都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我们可以搜集来指导学生读,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喜欢上语言文字,同时有意指导学生去用、去写,等尝到甜头后学生自然而然会喜欢上写作,对写作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敞开心扉写最真最美的文字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是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扉敞开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不存在丝毫的隐瞒,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一语言中。只有经历过生活颠簸与震荡的心灵才够成熟,只有渗透着泪水与欢笑的文章才会赋予真正的生命力。敞开心扉,真诚坦白地写作,抛弃虚伪、做作、矫情、编瞎话,以我笔写我心,以我文抒我情。这样写出的文章才真实,才独具自己的风格,使人读后记忆犹新,有种不虚此行的感觉。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写起,不仅要写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写那些让自己心灵引发巨大触动的东西。

三、巧妙取材成就佳作

我经常告诉学生:“万丈高楼平地起离不开一砖一瓦,文章相当于万丈高楼,写作素材相当于修楼用的一砖一瓦。要写出优美佳作,选材也很重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头脑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积累写作素材。如,从读书看报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从课文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描写精彩的课文片段……

名著、童话、寓言故事中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素材,也可从这方面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如选取其中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物、一个情节、一个片段,用新概念作文法直接与古人对话,或者来一次时空穿越,或者来一个故事新编,或者巧妙地在原情节上有个性化的创新……还可以把自己读过的诗词美文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古典、深刻的人生哲理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这样,不仅能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还能唤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如果是写游记或家乡的名胜古迹,可以把碑文中记载的相关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引入自己的文章,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的同时,还会给文章大增光彩。如,写家乡的名胜——西王母宫,除了写清西王母宫的地理位置、布局结构、旅游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外,也可指导学生引入有关西王母的神话传说。

四、巧妙命题也会给文章大增光彩

文章命题,可以说是一门艺术。一篇文章的题目好比人与人交往的“第一感觉”,好的“第一感觉”会引起对方想与你继续交往的兴趣,同样好的题目也会给文章大增光彩,能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猶如一部电影剧名起得引人人胜,既能宣传观众,又能给剧目以强大的生命力。如,同样是读后感,《读(高贵的施舍)有感》和《重树尊严》《从乞丐到大老板》;同样是写爷爷,《我的爷爷》和《老玩童爷爷》,一看题目,哪个更让人耳目一新,阅读兴趣大增是显而易见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设想一个执起笔不知道取什么题目的学生,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吗?事实证明,只有题目起好了,才能由此产生联想,进入构思,写出内容丰富,真情实感强的文章来。

12.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 篇十二

一、突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推动与促进作用。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就必须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只有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才会展开主动阅读、思考与分析, 才能从阅读中体会到满足与愉悦, 这样才能让学生将阅读当作一种乐趣、一种爱好。可以说个性化阅读就是建立在学生对阅读材料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的阅读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以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1. 音乐渲染。

音乐是跳跃的符号, 比起单一、枯燥而静止的文字, 更加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 更能愉悦学生的身心, 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 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 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让学生畅游其中, 进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2. 画面烘托。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 他们对直观的图片与形象的画面更加感兴趣,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并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将文本转换成图片与图像, 以刺激学生的视觉, 激发学生的想象, 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

3. 语言吸引。

语言是一门艺术, 如果只是用不变的语气与语调, 即使是再优美精彩的内容也无法表达出来, 只会让学生感受到干瘪而空洞。相反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语气语调等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渲染效果, 使得文字更感人、更煽情。为此我们要讲究语言艺术, 要学会运用语言来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臆断, 而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基础之上。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核心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对文章的讲读式分析、填鸭式教学, 而是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 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而融洽的教学氛围,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 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我们要深入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不容质疑的师者转换成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 与学生真正站在平等的位置上,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白, 自己并不是教师的附属, 而是与教师有着平等权利的共同参与者, 是阅读的主人, 是主动的行为者, 而不是被动的追随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阅读中来, 不是教师要我们读什么, 怎么读, 而是我们需要读什么, 应该怎么读。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展开阅读, 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 与教师、文本进行积极的互动。

三、保证学生思考的独立性

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孟轲提出:“尽信书, 不如无书。”这些都指出了思考在阅读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大脑对知识的存储过程, 思考是大脑对知识的筛选过程。如果只“存储”而不“筛选”, 就只能成为“书袋”也就是装知识的容器, 对文本根本谈不上深刻理解, 只是局限于文字表面的肤浅记忆, 这又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呢?

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必须要让学生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 保证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才能不仅获取文本的基本信息, 而且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能够将书本知识加以灵活运用, 促进学生知识的真正内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有更多阅读的时间, 而且还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 不要让学生的阅读只是浮于文字表层, 而是要为学生的思考留有充分的余地, 让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与思维。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通过巧设疑问, 以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来拓宽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读与思结合起来, 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在设计时要突出问题的开放性、探索性。开放性就是说问题的答案不能拘泥于文字表面, 而是要打破文本的限制, 能够将文本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开阔学生的思考, 能够将学生的思考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 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 这样才能依托文本、超越文本, 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又可以真正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学会用文字来表达, 用所学来指导行为。

四、体现学生阅读的独特性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目标, 而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教材上, 让学生按照教师预定的思路以固定的模式来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体验是标准化, 是教师所预想的教参的标准答案。这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体验, 无法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为此我们要从预设走向生成,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首先要打破视教材为经典与权威的教学观, 具有批判精神, 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 为学生创设情境, 还原生活、回归生活, 让学生能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独特见解与感受, 才能畅所欲言, 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13.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初步探索 篇十三

董凤霞

南湖中心学校闵集中学

【摘要】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在我们日常作文训练中并不鲜见,而味同嚼蜡的文章是不会被人们欢迎的,为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能够作文的独创性和个性化。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实现作文个性化,我们必须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一种民主宽容之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积累生活的习惯,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特的表达。

【关键词】个性化 人格 积累 创造 独特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写小孩子天真可爱,必是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笑,脸上露出一对可爱的小酒窝;写慈爱的母亲必是大雨倾盆,母亲不顾自己全身淋湿,还在为我送伞;写敬业的老师,必是老师的窗户半夜还亮着灯,我从灯下走过,听到老师的咳嗽声,啊!老师在为我们批改作业„„

写人千人一面,行文千篇一律,本应该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作文,变得枯燥乏味,如同嚼蜡。

究其原因,学生作文生活面狭窄,没有积累和观察,更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从创意的选材、立意和表达,文章也没有个性可言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这里也是要求学生作文要有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的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沉,值得写下来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要的时候可以借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叶老说的“经验和意思”,其实就是作者的感悟,而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在作文里,就会使作文充满个性。

个性化作文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里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如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兴趣、动机、性格、情绪、思维等;写作风格得以充分体现:如他们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及写作习惯上的优势。我们认为,个性化作文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写真话实话,文章给人以情真意切之感。提倡学生去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直面人生,释放心灵,张扬个性。第二方面是冷静思考。即使对同一事物,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第三方面是求异创新,有独特见解。鲜明理智的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剖白,是创新作文的重要标志。每一个学生生活体验不同,认识基础各异,应该展示出与众人不同的色彩。个性化作文旨在破除作文的思维定势,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作文新思维,开拓作文新视野。个性化作文把作文视做人的个性体现,是一种生存需要,更是一种生命运动。因此,作文内容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突显人文特色。总之,个性化作文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模式,挑战一元化价值观、审美观的充满灵性的活力佳作。人与人是不同的个体,个性化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体验。朱自清的背影学生为什么大都喜欢,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写出了自己在特定情况下的独特感受;有人曾经著文说道海外学生的作文特点:其中一点就是:他们的作文有感而发,多为人或事中领悟到一个或深或浅的道理。写出独特感悟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怎么样引导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在教学中我们做过出不得探讨,我们认为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主要有下面几个途径。

1、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 独立人格是个性基础,也是写作基础。个性化作文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入手,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不脱离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在写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化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一般说来,这样的作文,学生既写得真实贴切,又写得生动感人。学生表现自我的内容人多是写自己过去熟悉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烙印在他们的情感深处,写出来也就自然具有了学生情感的温度,烙上了学生心灵的色彩在表现自我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自身的了解,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价值,唤醒了自我意识。提倡真实的写作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情、真意、真思想是独立人格的重要内容。真实的写作不是专指写作内容的真实,它提倡的是抒发真感情,表现真思想。学生为真情而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叶圣陶先生给《学作文报》的题词是“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也是告诉我们作文一定要说真话,抒真情。总之,是有所为而作。



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积累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心灵。

曾经有学生作文喜欢戏说某某:比如戏说岳飞;戏说文天祥;戏说曹操等等,初看起来想像倒是挺丰富,可是每次都是一个模式,就让人感到平淡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写作文就搜肠刮肚,从历史人物身上找故事然后再发挥想象去胡乱戏说一回。

我们丰富学生生活,要使学生爱上生活。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蕴含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世间万物瞬间变化行运着无数可歌可诉的现象。只要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人、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创新的一颗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作读书摘记,学生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素材,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很有帮助。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和日记交朋友”的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及时地记在日记里,日记帮助学生记录了生活,记录了心路历程,使其逐渐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形成个性化作文的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关于语文综合性活动的设置,更为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和心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广泛的积累体会生活,了解文化风俗,自然景观,人间圣哲,甚至关注时政要闻,培养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厚感情。古人云:“感人者莫先乎情”,有了真是丰富的情感,学生的文章自然就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才是学习的目的,写作只是生活的一种表达而已;有了生活的丰富与生动,并不等于有了作文的丰富与生动。写作的丰富与否最终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着丰富的心灵和与否及其语言操作水准的高低!这种丰富的心灵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来自于学生对生活多角度的思考,和他敢于发人所未发,写人所未写。

一位学生这样写“夜色”:

黄昏过后不久,夜幕便悄悄降临了。白天深蓝色的河水变得墨黑一片。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河水中有一轮银色的月亮,一阵风吹来,河面漾起一长串洁白的月光。几只夜鸟从上空飞过,喳喳的叫声连成一片,顷刻便过去了,这静静的夜里反而更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感觉。

读了这样的文章,我们的美好记忆很快就能被唤醒。几乎人人都见过这样的“夜色”,可是,不少学生为什么表达起来那么困难呢?要么语言不生动,要么词语贫乏,甚至一两句话就能结束!其关键是心灵被限定了,没有了那份灵动与自由!其实,写作就如同去探险——用自己储备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情绪体验骑着文字的白马去探险,去圆自己深埋了许久的瑰丽的梦。如果能把这种情怀释放出来,写作就不再是一种任务与痛苦,而会成为一种冲动与快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常常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同题异构”或者“一材多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我们采用以写促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从不同的角度改写或者续写作文——以菲利普的角度改写课文;从于勒的角度改写课文;从女婿的角度改写课文;富裕的于勒叔叔回来了„„等等,发散学生的思维。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型思维训练,注意让学生换个角度想问题。

4、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的创造性表达

我们作文教学要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什么时候写、写什么、怎么写都应该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并有针对性地作必要的辅导。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包括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适应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和阶段性,适时适度地提出阶段性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独创性表达是个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写作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从语言形式到表现手法到文体进行不断的创新,都能表现出学生的独特个性特征,这是写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风格的时候,这时候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能充分展示其写作人的空间,鼓励学生打破束缚思想的框架,给他们思想、言论以自由,使他们毫无顾忌地道出自己的心声,讲出自己要讲的话,这样写出文章才有个性,才能创出新意为学生提供了一片自由飞翔的天地,也就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写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许学生作文中某种表述不合常规甚至有与老师思想观点相左的地方,老师应该有包容、宽容之心,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差异,蹲下身来和学生一样看世界,用一颗爱心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我们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他们才愿意在作文中表现出他的独特性。

我们进行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将自由的作文空间还给学生本人,学生作文学生自己做主,只有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文就会逐步的摆脱畏难情绪,大胆的说真话,抒真情,独创性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感,尽情的放飞心灵的翅膀,使作文自然地融入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①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②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③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④陈旭远《推进新课程-新课程推进过程的问题与案例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⑤王德俊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4月

⑥《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要写》《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2日第5版

上一篇:小班健康领域分析下一篇:复旦大学陈果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