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2024-10-22

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共11篇)

1.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篇一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承办的“冠生园杯”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全国创业学院院长论坛4日在上海财经大学收官。

活动期间,来自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全国三十五所财经院校的负责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

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要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要注重课程和教材建设,要区分不同类别学生的教育,既涵盖以创业企业家人才为目标的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个性化培养,也包括应用型、学术型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知识的普及教育;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骁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要回归本分,要重视教育理念与模式、课程、竞赛,以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阙澄宇表示高校应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风口,并分享了他对TRIZ模型中思考能力、综合素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这三个核心的理解与思考。

在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上,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钟晓敏表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需要处理好广谱性和精英性关系、课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关系、专业理论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关系。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胡文波分享了打造高品质财经类人才的完整方案,他认为应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可以增设科学哲学,开设中国史,专业课结合实践,重视心理、沟通、艺术课,避免创新创业课复杂化等;

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上,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晓萍阐述了课程、师资、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育人机制五个方面的问题及对策,为财经类高校专业建设如何融入更多创新创业元素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方案;广西财经学院副校长蒙丽珍介绍了颇具特色的“新财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既“商学+书院”的教学模型,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新模式——TSE,即“教师+学生+社会企业”模式。

“冠生园杯”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正是全国财经院校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旨在培养和提升广大财经学子的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充分展现经济管理的学科优势,突出财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大赛组委会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兰娟介绍,本次大赛于今年5月21日正式启动,各财经院校积极响应开展校内项目遴选并按照要求向大赛组委会推荐优秀作品。经过筛选,共确定59个项目入围本次大赛复赛。同时,复赛阶段共收到了7万余次的点击投票量,得到了广大财经院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最终,山东财经大学的天津金刚文化荣获大赛特等奖,上海财经大学的挂科险类保险服务专家、山东财经大学的丰登生物、对外经贸大学的ZMDATA荣获大赛一等奖,西南财经大学的Python网络数据爬虫、广东财经大学的社团宝、贵州财经大学的贵州尧米科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楚鲜生等项目荣获大赛二、三等奖。

大赛期间,上海财大还举办了全国财经院校创客集市、共享经济主题创客沙龙、财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据悉,第二届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将于明年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

此外,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协作组亦在沪宣告成立。上海财经大学当选为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协作组理事长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等十所院校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当选为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协作组理事长。

2.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篇二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的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精神是能力发挥的动力,能力是精神的助力,两者的密切结合才是创新创业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特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门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不同教育方式相结合,才能体现它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过去的创新创业教育多与专业教育疏离,各自独立,分开教学,分别制定各自的教育体系和方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批师资,相互不交叉。而高校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科专业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专业基础和特长进行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联性整合,意味着在凸显不同专业特色和优势基础上,两者由分离走向聚合,由“双体同行”转变为“合体并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一) 提升创新创业培养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普适性特点,所有专业的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忽视了专业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导致理科、工科、文科,乃至于电气专业、管理专业和文学专业学生接受相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实际上,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所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体现专业特色,不应该“一刀切”。其中,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阶段可以采取相同的模式,而创新创业技能的培育阶段需要因人而异,结合专业特点来规划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案,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手段和内容。

( 二) 增强专业教育实践性

赋予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的专业教育,改变多门专业理论课程组成的平面教育,走向理论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立体教育,可以增强专业教育的时代感,增强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校内专业课程学习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状,逐渐将实践精神和实践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理论、思考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嵌入专业教育,可以促进专业教学的鲜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提供实践经验和娴熟的专业技能,避免因缺乏实践经验而不敢涉足创业的尴尬境地。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原则贯穿始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每个阶段和环节中,贯穿每门课程的设计中。以四年制本科生为例,四个年级所学课程的侧重点不同,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具体课程设计内容,可以构建“创新创业精神与通识课程相互渗透—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习和实践相互嵌入”式的聚合三维模式( 如图1) 。

(一)渗透通识课程

一般情况下,大学一年级学生主要以学习通识性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处于大学适应期,可以在传授通识性知识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思想,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 二) 融入专业课程

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课程,这期间可以将创新创业技能课程融入教学具体内容,培养学生专业化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

( 三) 嵌入专业实习和实践

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主要以社会实践为主,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实习或实践教学之中,带领学生体验现实工作情景,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社科类专业教育聚合的实践

目前,国内高校社科类专业种类很多,涉及经济、管理、法学和教育等不同学科,按照传统教学思维,社科类专业只是传播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毕业后适合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传统的专业培养方案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很少涉及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有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某些具有较强技术属性专业的“专区”,如机械、电子、电气、工程等专业,而社科类专业属于软科学范畴,传播的知识不具有技术性和工具性,意识形态属性鲜明,工作内容抽象,很难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联系在一起。这种误判需要纠正,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广普式”教育,针对对象是所有专业大学生,不特指某个专业; 其次,实践证明,创新创业教育与社科类专业的结合是可行的,有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将两者充分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在面临目前严峻就业形势的情况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路的指引下,大部分高校社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由理论教学拓展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由专业教育拓展到专业教育吸纳创新创业教育。社科类专业教育逐渐与创新创业教育由分化走向了整合,不再采取“双轨式”教育,而是采用“聚合式”教育模式,具体实践如下:

( 一) 与公共基础教育聚合

社科类专业的公共基础教育为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搭建了“渗透式”平台。可以通过开设工程通识课程、基础通识教育课程来加强学生对专业以外的普适性工程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授课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启蒙学生的创业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增加课程的时代感和适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和热爱。

( 二) 与专业主体课程教育聚合

社科类专业教育可以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提供“融入式”平台。社科类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几类模块构成,而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带有浓厚的专业特色,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专业必修课程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设置一般依据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开设具体课程,如政府管理方向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企业管理方向开设经济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专业能力培养模块主要以口才、写作、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为主。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将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授课目标融入课程设计。如专业选修课程中的行政管理学课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专题公文写作、设题辩论等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是如影随形的隐性教育,这种聚合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 三) 与素质拓展教育聚合

以往设置社科类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模块旨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是专业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而现在的素质拓展教育模块除了原有的教育功能,还要担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学任务。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整合方式就要以“嵌入”方式,将两者紧密结合。通过开展校内外竞赛活动、社会实践、职业技能拓展课程与活动、科技创新课程与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所有学生的高等教育培养过程。要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角度、多方向探索培养路径和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可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增强专业教育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实现两者合体并行,互为助力。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架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

[2]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3.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篇三

【关键词】数学教育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3-02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的目标是: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数学教育专业属于高等教育大专层次教育,原来其目标就业岗位是中学数学教师,由于国家教师招考只有小学教师对应的合格学历是大专,所以将就业的岗位调整为小学数学教师。相比同样是大专层次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数学学科优势明显。几年来根据内蒙古教育行业的发展特点,在深入调查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小饭桌等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意见》颁布后,按照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我们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大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数学教育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教师职业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使用的教材相同,参考书相近,但是面对的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资源和环境,讲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需要自身不断的创新。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变化,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等诸多因素的推动,教师要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因此作为教师职业本身要求其创新意识必不可少。

2.数学的学科特点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微积分的诞生、非欧几何的创立,每一次都是人类创新思维的里程碑。从一道数学题的多种解法,一个实际问题的不同数学表示形式,一个猜想的提出和证明等等,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的创新性特点。

3.数学教学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数学教育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教学的创新思维要时时处处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新课标的数学课本中每节课几乎都在利用一题多解、一式多解的创新思维模式进行教学,所以教材设计体现的思维特点也对数学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二、数学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实施途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作为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人力资源,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通过在专业建设中的探索改进,形成了一些针对数学教育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做法经验。

1.调整培养方案,建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让创新教育贯穿三年大学教育始终

我们将创新教育以专业实践课程为切入点,每门专业实践课程加入创新教育内容,使创新教育有依托,可实施,能实操。在第一学期依托入学教育课程,30课时;第二学期依托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60课时;第三学期依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史、教学实践(一)课程,共120课时;第四学期依托就业创业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二)、小学数学案例分析课程,共170课时;第五学期依托小学数学教学拓展训练、教育实习、SYB创业培训、数学建模课程,共270课时;第六学期依托顶岗教学实习,共390课时。这样在具体进行创新教育时就能够保证课时量,保证教师配备。课时量逐学期递增,专业创新课程量逐年加大,先培养创新意识,再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技能,使创新教育逐步强化,保证创新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

2.开展专业课程改革,专业课程与创新教育课程深度融合

在专业创新教育相关课程设置上,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合理利用课程内容开发创新知识点,鼓励学生寻找、体验创新思维,感受创新精神对自身思想行为的影响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例如:《数学史》课程中有许多创新创意的素材,因为每一位数学家就是一本创新教育的教科书。我们经过课程改革,内容上强化了在数学史上变革精神强的几位数学家重点介绍——牛顿、伽利略、哥白尼、笛卡尔、罗巴切夫斯基等。以前课程中对伽利略、哥白尼介绍的较少,因为他们在物理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更大一些,但是本次课改之后强化了他们的相关内容。源于没有他们敢为人先、勇于坚持的创新精神,就没有现代科学的诞生,更不会有数学的发展前进。教学方法上设置了小组学习、自主探索、自由发言、辩论环节,引导学生体验每一次的创新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经过思辨学生对创新精神充满了敬意和渴望。考核方式上改变闭卷笔试,改为课程汇报形式,学生通过讲述一位科学家的经历、一个数学定理的诞生、一个数学难题的解决,重温每一次创新对历史的推动。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发展、数学家的成长有目的的增强对创新精神进一步认识理解,大量的数学家经历告诉同学们创新对学科发展意义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及关键作用。从而使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变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思考自主创新的创新教育课程。

3.建立多种形式构成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由培养方案内实习实训课程和培养方案外的实习实训环节两部分组成。培养方案内的包含由校内教师任教的实训课程、由实训基地小学教师任教的实训课程、由实训基地教育培训机构企业任教的实训课程、由校—校(小学)共同任教的实训课程、由校—企(教育培训机构)任教的实训课程这五类。培养方案外的实习实训环节不是以课程形式开展,而是以暑假实践、寒假实践、提前就业、节假日实践、课后实践的形式进行。课后实践是利用学生课后和课余时间,学校附近的小饭桌是主要的实践场所,学生从下午5点半至7点半在小饭桌辅导小学生写家庭作业。节假日实践、暑假实践、寒假实践一般是在教育培训机构,由于寒暑假和节假日小学生在公立学校放假,而正是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补课的时间,需要大量的教辅人员,学生去教育培训机构担任助教工作,辅助主讲教师进行作业批改、教学秩序维护、家长沟通、为个别学生辅导等工作。提前就业是学校针对在毕业前签订就业协议的个别学生开展实践工作的形式。这些多样化的实习实训方式,推动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实践提供了保证。

4.开展学生讲座,利用前辈故事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学院将每周二下午作为学生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们将学生活动和专业发展融合,安排了小学教师、学区教研室教师、优秀毕业生、实训基地辅导教师、成功创业毕业生的讲座,一般两周一次,一学期6次。通过真人真事的实例,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愿景,培养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鼓舞了学生勇于超越自我的信心,激发了学生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撒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种子。

5.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近几年来我们联合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冠名举行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冠名大赛的优点一是企业提供奖品和活动经费,可以缓解教学经费紧张的问题;二是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借机可以选拔人才;三是可以使我们作为教学者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进行专业课改,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由于近几年来学生毕业后通过教师招考的比例低,考取公立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师数量少,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教育培训机构。所以我们根据这样的就业形势,调整专业培养思路,主动找到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联合教学,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大赛由专业教师和培训机构人员共同担任辅导教师和评委。在共同的辅导工作中企业与专业教师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专业教师的行业认知力,增加了企业人员的专业性,使辅导和竞赛工作成为创新、创意的平台。竞赛获奖选手在假期和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教育培训机构任职。这种学校-企业的直通车,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也提升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在2015年12月1日的颁布,我们将继续探索数学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开展以创新教育推动创业的途径探索,改善学生就业,推动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师范类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推动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师范类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形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29.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12.28.

[3]杨豫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丛书—小学数学》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3.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5.4.

4.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篇四

8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四部分组成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目标,不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探索、研究与应用,以完善和更新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教学团队和落地的保障措施。在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环境下,社会希望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具有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及能力,具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及创造工作岗位的能力。大学生们通过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及就业机会,来缓解我国当下就业难的社会矛盾,充分展现自身的综合能力及社会价值,而且还大大促进我国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春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3).

5.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篇五

2.每个企业家只有当其实际上实现了某种()时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单选题2分)A.“新战略” B.“新产品” C.“新组合” D.“新组织”

3.在某种意义上,技术创新是对知识的()应用,是知识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单选题2分)A.创造性 B.多层次 C.发散性 D.集合性

4.广西对经认定为创业孵化基地的众创空间,给予()年的房租、宽带接入费补助。(单选题2分)A.3 B.1 C.2 D.0 5.实现不同要素之间的系统化整合并形成良好的(),是成为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单选题2分)A.协同规范效应 B.协同创造效应 C.协同波及效应 D.协同创新效应

6.企业用现成手法向新市场推出新产品,在新条件下使用自己的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再造的类型是()。(单选题2分)A.通过兼并增加新模式

B.通过量的增长扩展现有创业模式 C.更新已有创业模式的独特性 D.在新领域复制成功模式

7.从20世纪()年代开始,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开始走向深入,被用于解释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现实问题,其重要地位逐渐得到确认。(单选题2分)A.70 B.60 C.90 D.80 8.克服了“非此地销售”的偏见的创新模式是()。(单选题2分)A.封闭式创新 B.根本性创新 C.渐进性创新 D.开放式创新

9.《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把创业企业界定为成立时间不超过()

个月的企业。(单选题2分)A.40 B.42 C.45 D.41

10.某高科技公司以创新产品赢得客户,但赢利却来自于源源不断地产品升级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它向客户提供的价值从尖端产品转移到了值得信赖的服务上,这种创业模式再造的类型是()。(单选题2分)A.通过兼并增加新模式 B.更新已有创业模式的独特性 C.在新领域复制成功模式

D.通过量的增长扩展现有创业模式 11.原始创新的本质特点是()。(单选题2分)A.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 B.技术开发的专业性 C.核心技术的内生性 D.技术与市场方面的领先性

12.创业模式是具有完整结构的一个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体现了成功的创业模式具有()。(单选题2分)A.全面性 B.有效性 C.独特性 D.适应性

13.创业者的经营管理能力中的管理能力包括()。(单选题2分)A.团队领导能力 B.资源整合能力 C.战略管理能力 D.信息萃取能力

14.客观现实世界的整体性、复杂性与统一性,决定了创新能力也是具有()的知识智能系统。(单选题2分)A.多线程结构 B.直线结构 C.复杂结构 D.并行结构

15.桂林市新创建的人才小高地建设期5年,每年每个小高地可确定2至5个发展项目,最高可获得专项经费()万元。(单选题2分)A.800 B.600 C.650 D.750 16.()是专业技术人员创业能力评价结果具备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单选题2分)A.定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可操作性原则 D.定量原则

17.研究保障条件的具备以及研究的可行性体现了知识创新在选题立项上的哪一特点()。(单

选题2分)A.创新性

B.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科学性 D.可行性

18.Abdelgawad提出()是企业感知、塑造、选择和实现机会的能力。(单选题2分)A.技术能力 B.创业能力 C.创新能力 D.独特的个性化

19.()提出了关于胜任力的“素质洋葱模型”。(单选题2分)A.MeBer B.Mcaellnad C.R.博亚特兹 D.克里斯蒂

20.()要求创业企业具有较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创新特性来保证市场占有率。(单选题2分)A.有效性 B.全面性 C.适应性 D.独特性

21.按照创业动机的不同,创业活动可以划分为()。(多选题2分)A.机会型创业

B.安家型创业 C.冒险型创业 D.生存型创业

22.以()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制度学派的“制度”理论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了制度安排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发展了熊彼特的制度创新思想。(多选题2分)A.戴维斯 B.德鲁克 C.明茨伯格 D.道格拉斯•诺斯

23.熊彼特强调创新是()或()的应用,必须产生出新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多选题2分)A.新工具 B.新能力 C.新知识 D.新方法

24.要掌握财务管理能力首先创业要树立一定的财务管理观念,包括()等。(多选题2分)A.现金流观念 B.风险观念 C.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D.效益观念

25.当技术系统处于成熟期时,可对系统提出哪些建议()。(多选题2分)A.降低成本,改善外观

B.增加系统、和其他系统或技术相结合 C.增添系统服务功能的可能 D.着手布局下一代的产品

26.国家创新系统主体中,政府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有()。(多选题2分)A.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问题 B.经济长期运行中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C.外贸经济中与其他国家和谐关系的问题 D.环境污染问题

27.熊彼特把经济区分为()两种情况。(多选题2分)A.“发展” B.“增长” C.“衰退” D.“萌芽”

28.不管是现存市场的动荡还是新市场的出现,创业公司都占有取得成功的突出优势。它们的一个优势是,对市场条件和趋势的快速反应,这来自于()。(多选题2分)A.它们与客户的密切关系 B.它们对客户的需求有彻底的了解 C.它们经验丰富 D.它们任劳任怨

29.为了提升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转变职能,做到()。(多选题2分)

A.鼓励实施创新创业的财政、金融政策 B.完善企业创新机制

C.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与立法 D.鼓励员工产品创新

30.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是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多层次、多主体()形成的联结方式和运作方式。(多选题2分)A.共同作用 B.相互促进 C.相互协调 D.分头工作

31.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孵化创业企业,南宁市重点培育面向()等人员的孵化基地。(多选题2分)A.失业人员 B.重点行业人才 C.高校毕业生 D.返乡创业

32.“组织创新”也可以看成是部分的制度创新。由此出发,人们的研究进一步分化为两个支流:一是侧重产品、工艺、资源配置、市场的创新研究,形成()理论;二是主要以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为研究对象,形成()理论。(多选题2分)A.产品创新 B.技术创新 C.制度创新 D.组织创新

33.新熊彼特学派认为当市场结构处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即()状态时,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又保持一定程度的竞争,该市场结构最有可能促进技术创新,而且可能出现重大的技术创新。(多选题2分)A.垄断竞争

B.部分竞争 C.寡头垄断 D.双头垄断

34.下列关于创新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多选题2分)A.创新就是独立自主 B.创新不需要引进国外新技术 C.创新与继承根本对立 D.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35.门径管理第二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确定项目创意是否能作为商业项目立项。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多选题2分)

A.进行市场调查、市场研究、竞争分析、产品概念测试、技术评估以及财务分析 B.根据评估结果作出项目是否进入开发立项的建议

C.实施开发计划和市场开发,以及更进一步的商业和财务分析 D.确立成功的新产品定义

36.孵化基地是包括孵化器、科技园、经济开发区、创业基地等在内的为入驻创业实体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的各类载体的统称。(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7.在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新古典学派还开展了技术创新中政府干预作用的研究。(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8.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有意识的、系统的通过不断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从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判断题分)正确 错误

39.“自我开发”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工作的时间、精力以及就职单位的培训设施与资源,开展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0.科学性原则是专业技术人员创业能力评价结果具备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1.鼓励员工“自我开发”,能够有效调动其寻求知识、提高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设奠定基础。(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2.所谓个人独立创业,就是仅指创业者个人独立创建企业的活动。(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3.创新能力具有战略性、持久性、难以模仿性,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4.我国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5.服务创新仅局限于服务业。(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6.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近百种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7.在英文中,企业家和创业者是同一个单词“Entrepreneur”,可见创业仅是指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指开办企业、开创个体和家庭的小型实业体,或者为朋友开办的企业出谋划策。(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8.冒险型创业以瞄准新的商业机会并开办新企业的创业活动为代表,是一种难度很大的创业类型,有较高的失败率,但成功者所能获得的报酬也很惊人。(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9.资源筹集渠道通常可分为外部筹集和内部积累两种方式。(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50.在任何创新模式中,研究和知识都是创新活动的起点。(判断题2分)

6.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篇六

海外华人专业社团助力北京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18日与8家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海外华人专业社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今后,双方将建立有效联系机制,互通有无,宣传北京引才和创业环境,鼓励更多海外学人到北京创新创业。中新社北京9月18日电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18日与8家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海外华人专业社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今后,双方将建立有效联系机制,互通有无,宣传北京引才和创业环境,鼓励更多海外学人到北京创新创业。这8家海外华人专业社团分别是美国硅谷科技协会、荷兰华人学者工程师协会、北美华人创业协会、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大底特律中国人协会、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北美华裔医药科学家协会、加拿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涵盖IT、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专业领域,其中一半来自美国。18日,2010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动拉开帷幕,该活动吸引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近百名有强烈来京创业工作意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参加。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他们将通过政策说明会、报告会、论坛、职位介绍会、项目融资洽谈会、参观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感受首都创新创业环境,增强来京创业工作的决心。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任袁方表示,海外华人专业社团的凝聚、召集作用不容忽视,同其建立联络平台,可以了解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情况,宣传北京的引才政策。同时,海外华人专业社团成员如有意到北京创业,可直接通过所在社团与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联系,走来华创新创业的绿色通道。2010海外赤子北京行将于19日举办职位需求介绍会和创业项目融资洽谈会,届时,中国首钢集团、北京银行、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安贞医院等32 家用人单位将现场提供职位信息,与来访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职位对接;同时,携带项目回国的海外人才,将有机会分别与15家风险投资公司和15家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进行项目洽谈,搭建融资平台。

7.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篇七

一、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课程融合的理念

高等教育研究协会指出“跨学科教育模式是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1,2], 该模式强调将创业能力的培养整合到专业课程之中: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设置创业课程, 培养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发现机遇、辨别机遇, 进而创业的能力。国内学者衣俊卿早在2002年就提出:“创业教育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2]教育部陈希副部长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通过专业教学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3]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创业教育专家, 还是国内外创业教育实践, 都指向一个现实问题, 即创业教育必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与专业教育与课程相融合。

一方面,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分子必然要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另一方面, 高职专业课程本身是创业教育开展的沃土。第一, 近几年高职专业和课程改革, 高度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和岗位能力要求, 慢慢突破了学科体系, 具备了跨学科的模式和特征, 为创业教育的介入铺平道路;第二, 较为灵活的课程设计模式使得高职专业课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能够有效吸收创业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第三, 产学研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为创业教育基地和平台建设、开展实景培训和创业成果转化都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同时它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开拓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总之, 创业教育应该进入高职的专业教学核心环节, 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 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融入创业教育的元素, 借创业教育的东风促进专业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基于融合理念的课程改革

笔者在应用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实践”课程中尝试融入创业教育元素的改革实践, 把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整合入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教学目标的融合

夏人青和罗志敏将高校创业教育总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 第二层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第三层是新型企业的创办者。”[4]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在某一门具体课程中, 要实现中高层次 (即第二和第三层) 的目标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现实, 因此我们将创业教育第一层级目标融合到了该课程教学目标中。改革之后的“商务英语翻译实践”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职业价值观, 具备过关的翻译技能和翻译公司运营知识, 形成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风格, 愿意克服障碍, 愿意冒险、成长壮大, 逐步培养学生创业的内在动机, 在知识、技能和心理上提升学生在涉外商务领域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二) 教学内容的整合

要实现以翻译产业为导向、以商业化职业为目标的课程目标, 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更新。除了原有的“翻译知识与技能”模块, 课程增设了“翻译项目管理”、“翻译公司管理 (含人力资源管理) ”、“翻译产品营销管理”、“翻译电子资源使用和开发”等全新模块, 使学生了解翻译公司组建与运营的全过程,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与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无缝对接, 将创业素养培养通过教学内容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三) 教学方法的对接

我们积极探索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的基于问题、基于行动、基于权变、基于体验的教学方法, 并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和应用。例如, 在翻译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 我们普遍采用以学生习作为主体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在翻译项目管理教学中, 采用问题教学法, 通过真实的项目管理的实践, 在译前管理、译中管理、译后管理, 以及译文质量控制体系、译文质量评价体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翻译产品营销教学过程中, 采用基于行动的教学法, 通过承担或者参与客户管理、定价策略、竞争策略、营销模式、产品宣传等项目的方式, 组建团队, 并完成任务;在翻译公司管理 (含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中, 探索基于权变教学法的应用, 通过对于现存翻译公司的调研, 发现管理模式、领导模式、执行模式潜在问题的分析, 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在电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学过程中, 采用体验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体验电子词典、专业知识光盘、数据库、翻译软件、网络资源、即时技术支持和本地化技术对于翻译工作的支持力度, 分析不足, 激发学生对于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和开发兴趣。

(四) 学习评价的变革

创意心理学的研究指出, 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 没有为诸多富有创造力和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施展天赋的机会, 从而导致他们在创新创业能力上的衰退。事实上, 标准测验中分数最高和学校中成绩最好的人往往不及那些在高中或大学中略逊一筹的人。这些研究结果说明, 在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后, 标准测验式的考试没有办法真实反映出学生创造力水平和进步情况, 因此不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取而代之, 课程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 通过布置需要发挥创造力和富有挑战的具体任务, 对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学习成果给予言语上的肯定, 在课内外以各种方式定期展示学生的富有创意的翻译作品, 例如翻译公司创业报告、翻译软件使用改进报告、翻译产品营销方案等方式, 体现创造力的价值, 降低分数这一外在动机的重要性。经过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改革之后, 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创造力和创业所需的内在动机慢慢被激发出来, 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 达到翻译能力和创业能力共同提高的双赢目的。

三、学习体验式的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

(一) 翻译工作室

笔者根据“商务英语翻译实践”课程特征和专业特色, 努力建设一个集翻译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素养培训的学习体验式创业实践平台。从最初的学生主导、教师指导式的模拟翻译公司发展成为“翻译工作室”。翻译工作室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司, 因为它没有申请营业执照, 没有进行税务登记, 更没有独立法人资格, 不以营利为目的。它具有与真正公司相似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分配机制和营销手段。它又不同于模拟公司, 因为它有自己的真实业务, 翻译委托人必须支付翻译人员合同规定的翻译费用。另外, 它与数家翻译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直接承接或者参与它们投标的翻译项目和任务, 因此翻译工作室是在不断的创新实践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介于现实公司和模拟公司之间的新模式, 可以被看成是现存翻译公司的签约工作室和外派部门。

(二) 翻译工作室的创业实践流程

由于没有工商注册, 翻译工作室无权面向社会进行企业和产品的营销, 它的主要业务是指导教师和主管学生从各个翻译公司处获取的, 因此有合作协议的或者是有潜在合作可能的翻译公司是其客户。当然, 工作室的产品营销还面向校内教职员工和学生, 学生策划如求职简历的翻译与设计、出国留学资料的翻译、论文摘要的翻译、学校网站新闻的英译、外事活动接待、相关活动的英语主持等营销活动。

在赢得业务之后, 工作室就启动项目管理程序。首先, 与翻译委托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明确翻译任务和要求;接着, 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范围与特长、电子资源利用能力等组成项目团队, 包括项目经理、译员、翻译质量监控人员、校稿人员;然后, 列出专业术语表, 明确规范与要求, 包括排版、图片处理、输出软件、审校等, 制订进度计划。在翻译主体任务完成之后, 进行审校, 与翻译委托人沟通, 并在项目组反馈翻译委托人的评价。形成了以项目经理为主导的译前、译中、译后全套现代翻译公司组织的工作流程。

尽管很多的校内项目是以翻译志愿者和公益活动的形式开展的, 是不涉及费用的, 但是与翻译公司的合作项目和部分校内翻译项目是收费的, 因此工作室还是需要进行内部人员和外聘兼职翻译人员的管理, 以及收入的分配。

(三) 翻译工作室的优点

翻译工作室以课内实践和课程综合实践项目两种途径实现运营, 采取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的形式进行。之所以没有最终进行工商注册, 是考虑到工作室模式有很多优点。第一, 它不需要创业启动资金;第二, 通过挂靠注册翻译公司和在校内开展业务, 可以实现业务量的可控性, 使之不至于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同时又有真实的公式化运营和业务, 既为专业技能 (即英汉或汉英翻译能力) 的发展提供实训项目, 又能服务于基于专业特点的创业能力的培养, 并创造体验和实践平台;第三, 对于创业知识和能力相对欠缺的师生来说, 管理与运营难度不大, 没有任何亏损风险, 但是体验和实践却是全真的;第四, 通过这种过渡模式的工作室创业实践, 我们希望学生在谨慎创业的过程中, 积累知识和能力、辨别机会、获得创意、发现现存翻译公司的弊端, 思考翻译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条件成熟时, 创办具有高起点、新创意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 翻译工作室具备与专业能力接轨的高质量创业和创业成效的教学导向性。

四、配套的制度和师资建设

要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度融合, 光有课程开发和实践平台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师资配套建设。尽管制度和师资建设不是一门课程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但是课程教师应该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所需的制度和教师发展诉求。根据教师的建言献策,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以就业、创业为导向, 出台了“职业辅导师制度”, 从制度、经费、项目、考核等四个方面为创业型专业师资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该制度规定“职业辅导师”由各个专业教师担任, 承担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理念的专业课程改革和开发, 学生的课内外专业和创业辅导等任务, 职责是增强学生专业能力, 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创业观, 指导就业和创业实践, 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与所辅导的学生共同申报和实施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该制度还鼓励每位辅导教师可聘请2-5位校外兼职指导师, 共同完成辅导工作, 校外辅导师纳入分院兼职教师队伍, 并视工作情况给予报酬。

这项有关师资建设的配套制度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和创业辅导的积极性, 从“商务英语翻译实践”课程配套的职业辅导更是实现了点面结合的职业和创业辅导。面上的创业辅导工作面向全体修习课程的学生, 以课程教学为依托, 通过课堂教学、课内实践、课外作业与辅导实现创业教育的普及目标, 在课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翻译工作的热爱, 坚定他们从事该行业的信心, 有针对性地挖掘其创业的内在动机, 夯实在翻译行业从业和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点上的创业辅导工作面向是翻译技能或者翻译创业方面表现出天赋和兴趣的学生, 主要依托课程综合实践的创新创业项目来开展。导师通过翻译工作室这个实战平台, 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例如在翻译工作室的运营实践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职业辅导师通过推荐参考书目、组织头脑风暴活动、邀请校外兼职教师援助等方式, 协助学生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除此以外, 职业辅导师也会积极鼓励项目组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翻译竞赛, 同时创造各种校外翻译技能和创业实践机会, 例如跟随校外兼职教师及其团队开展创业实践等。点上的创业辅导注重因材施教, 为学生量身定制专业发展和创业能力提高方案, 培养学生基于翻译知识和能力的创造性的思维风格和人格特质, 能够逐步融入行业环境。

五、结束语

在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课程“商务英语翻译实践”的创新实践过程中, 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和困难。例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翻译技能训练和翻译行业创业知识的课时数究竟如何分配才合理, 从而做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而非此消彼长?从翻译公司化运营的要求而言, 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总体处于弱势, 如果招募大量的自由翻译人, 那么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是否会失去很多实践的机会?高职应用英语专业, 特别是在翻译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强, 因此创业意识相对淡薄, 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机制、课程设计和实践锻炼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课程主要负责人虽然经历过企业实践, 但是相关创业知识还是比较缺乏, 需要更为系统化和实践性的创业培训。虽然如此, 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并不单是学校层面应该考虑的事情, 也不是部分负责就业教育的教师的职责, 如果全体专业教师能够主动地融入创业教育的发展大趋势, 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新课程开发、实践平台建设, 甚至主动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 那么, 高职教育将会出现一片新景象。

摘要:以融合为理念, 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的整合为手段, 以学习体验式的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配套的制度、师资建设为途径, 开展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创新实践, 实现课堂、实践和制度三融合。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商务英语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MARSMM, METCALFEA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ASH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9, 34 (5) :63-73.

[2]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10) :12-14.

[3]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2) :4-6.

8.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篇八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余个年头,并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培养自主创业者,又要培养岗位创业者,岗位创业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融入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以绝大多数高校在校生为培养对象,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为教育目标是岗位创业教育的特征。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制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本文将课程改革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引言

近年来,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大学生找工作难与公司招人难的并存的“两难”怪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繁多,其中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生不同程度地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而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政府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大学生创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土木工程专业是有着悠久历史并注重实践的工程学科,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研究,并以此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发展所需求人才,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意义重大。

一、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基本功不扎实

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表现出的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的问题更令人担忧。在与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交谈后,大多数坦言:一方面,在学校里没有就业危机感,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考个高分或获取奖学金;另一方面,大学课程非常繁重,为了避免补考,不得不放弃对专业知识的钻研,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避免补考上。直到加入了创新创业活动中,发现面对一个哪怕很小的实际工程问题都束手无策,才发觉自身的专业知识的严重不足。

2.工程经验不足

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表现出工程经验较少,交际能力较差,还不能完全胜任与设计、施工或管理人员的交流工作。

3.设计计算手段单一

本科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设计计算手段均以手算为主。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往往较为复杂,必须辅以机电算才能解决,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的主体思路

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教育平台建设,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工学结合,设计从“专业认知”到“行业体验”再到“职业定位”的三段“递进式”专业教学体系模式,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式”提升。学校所有大类专业开设“专业导学与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为使学生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复合式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的运作形式设计

在分析借鉴英美等国家创业教育成功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可以有一下四种运作模式:

1.以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实践载体

一是在高校内建立的工程训练中心或者教学实验中心;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2.以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实践重点

首先要立体化创新创业理论课程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解决问题!情境构建等放到课堂中,不但可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及领导才能"特别是情景构建的方式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在情景构建中教师截取创业中某段真实的情景描述给;同学,请同学表述各自的处理办法,在评析学生们的方案后给出最优方案"在此过程中,能互相启发同时知道各种方案的优劣,以及最优方案的构思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改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

其次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为学生的专业水平,增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可分阶段带领学生到工程现场参观相应项目的作业并适当安排专题讲座,多方位、多渠道的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增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加必要的项目教学环节。在课题上引入项目教学手段或增加项目教学选修课,以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背景进行教学活动,将理论和实践教学串联在一起,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加设计计算软件的培训。土木工程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设计和计算,单纯的手算只能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工程问题,面对复杂工程问题必须应用电算。适当的增加电算选修课,讲解如P K P M、S A P 2 0 0 0、M I D A S、A N S Y S 等一种或几种软件,让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手段,可提高创新创业的效率。

3.以项目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实践拓展

(1)校级创业孵化器内培育的项目

将学生形成的良好项目进行孵化培育。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重在实践的原则下,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同学,予以大力支持。除了办公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外,还为学生开设了专门的策略型课程,为学生发放创业孵化实用指南等软件条件。

(2)校企合作项目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技能培养中,学校不可能都自备所有的实验设备与条件,诸如施工现场实习、一些试验都需要借助外部条件。因此,校企合作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校的老师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国家的重大攻关课题、解决企业急需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吸纳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的科研人员担任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指导教师。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出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学校也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此合作教育模式下,注重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以赛教融合实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开展了创业沙龙、创业人物访谈、商业计划书大赛,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开展创业名师大讲堂等全校性活动,还组织了创业俱乐部、创业协会等学生社团,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减少了正式群体的拘谨和刻板性,在此过程中增加了集体凝聚力,激发创业热情。团队自主实践及依托学校纪念品销售中心实习等多种方式,以创新的方式开展小型商业活动,从中收获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参与挂职锻炼,利用其专业优势,在企业内学习,提高他们的创业综合实力。

(2)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

积极开展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尤其是开展“大学生结构设计”和“挑战杯”等学科性竞赛。实现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创新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素质的功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中,大学生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为依托,努力使其成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能否创造经济效益并非关键。与此同时,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应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进行改革,对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中庸,周建民,马俊.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状况之回顾与展望[J].辽宁教育研究.2006(07)

[2]郑玉国.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应重视工程直觉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16(01)

[3]郭影,刘晓群,朱广轶.浅谈《结构力学》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2.

[4]赵静,冯建民.融合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14-15.

[5]刘艳,闫国栋,孟威,权宇彤,逯家辉,滕利荣,孟庆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一般项目(L2014470) 2014年度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沈阳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项目(20141209),沈阳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9.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篇九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在这一浪潮中,大学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研究背景

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致辞,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其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新一代的年轻人带动起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也成为2015年的发展热点。“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也在于政治和文化,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1.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担负发展重任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享受着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突破等重大难题,于是创新创业显得格外重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高校作为创业人员的孕育机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依托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学教育要想使创业摆脱纸上谈兵,真正做到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以传统式专业知识教授为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相当薄弱,仅仅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口号式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现代大学生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广阔的学识和创新探索精神的现象。其次,让年轻人做好“创客”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创业者不仅要组建自己的团队,不断熟悉商业模式,还要不断思考自己的创业点是否有创新性。然而大学生创业往往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相关性探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号召的深入推广,各行各类的创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其中,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综合素质,那么他们是否对自己创业有更加强烈的欲望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究其原因,症结在于双创政策的推行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当前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下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数据进行分析。

2.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

政策虽出,大学生们的反应却平平。调研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并不大。其中,合肥地区的五所高校中,对这一政策比较了解的仅有31人,占调查总数的10.69%,52.76%的学生仅听说过这一政策,且有自主创业打算的仅有10人(见表1)。而集各项优势于一身的北京地区的部分高校中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也仅为4.44%。这表明,双创政策并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开来并对其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2.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程度

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成功率的绝佳途径。调查显示(见表2),大多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因双创政策的出台而发生变化。在调研的八所大学中,仅有23.87%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设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方面的教育,其中211和985大学占43.5%。

这表明,各个大学普遍对双创政策响应度较低,其教育模式急需改变。

2.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性分析

将“对双创政策实行时间的长短”与“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数据进行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见表3),Pearson相关性为0.038且显著性P=0.514>0.05,这说明双创政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极弱的相关性甚至不相关。但是理论上,随着政策的推行,其逐步趋于成熟,各大高校应当逐渐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即两者应当是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校并未将此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本次调研发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没有真正深入大学教育和学生内心:大学教育模式和大学生求稳的传统就业思想并未改变,因此没有出现大规模创新创业活动。怎样改变当下的情形,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知识、才能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3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改进高校教育模式

紧随时代潮流,鼓励创新创业,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为达成这一目的,高校必须以合适的步伐,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及行为,从而为社会输入高质量人才。

3.1高校加强宣传创新创业政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学校应加强该政策的宣传与引导,重视政策的实施。首先让大学生了解该政策、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对创业者的支持与保障力度,让他们体会创新创业能带来的益处,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在校创业社团的作用,通过试点发展、以点带面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宣传大学生以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以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准备创业者少走弯路,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3.2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创新创业师资水平

高校仅做好宣传号召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政策落到实处还需积极推进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想突出专业特色,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广泛的招贤纳士,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对于本高校教师而言,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3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完善相关配套体系

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大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大展拳脚。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于活动中涌现的相对优秀的创新创业计划和项目,学校可以和国家相关部门结合,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努力促进校园创新氛围的形成。此外,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的创业信息跟踪系统。通过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并组织创新创业学生的经验交流,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3.4加快并完善创业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创业基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场所,也是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尤为重视的环节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并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各大高校应及时为准备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同时,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国家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贷款担保、贴息扶持、税收减免等缓解学生的创业压力。

4结语

10.浅析高校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篇十

(杨同前

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38)

文章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虽然高校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创新型人才不足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因此,高校需进一步创新培养思路,注重培养实效,从而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推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必须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为国家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寻求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同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创业教育历史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面向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才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序幕,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机构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训。目前,高校主要通过GYB、SYB、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大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据麦可思对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三届略有上升,2011届达1.6%。图1: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变化趋时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图1显示,随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意识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但同国外发达国家20%的创业比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要求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但此数据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重视程度不高,主动性不强

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观能动性不足,相关工作只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推动下疲于应付,在工作中缺乏思路,各项工作仅是形是而神不是,严重影响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实际效果。

2、教育覆盖率有限

由于培训名额、学生时间安排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创业创新教育在学生中并没有真正普及,许多学生没有接受相应的教育,这也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创业模拟实训为例,有资质开展培训的高校只是一部分,而各高校培训的名额有限,按1年300个名额计算,也大概只能占一届学生的八分之一左右。

3、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

许多培训教师只是接受了相关资质的培训,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实践知识,这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纸上谈兵的现象,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会使他们在将来面临实际问题时无从解决,从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1、加强高校自身创新能力提升

袁贵仁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上提出,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质量的灵魂。高校唯有在办学思路、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一个良好的环境,产生引导和刺激的效果,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创新人才。

2、完善机构建设 目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归口于学校的就业管理部门,由就业工作人员兼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这往往会造成工作人员不能将精力完全注重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工作不专,工作疲于应付,流于形式。高校必须完善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系统、全面的开展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3、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 认真、科学遴选培训教师,选择那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邀请企业领导、创业校友和工商税务部门领导为客座讲师。同时,通过教师顶岗实习、企业挂职、鼓励教室创业等途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一支综合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4、强化课程建设

精心开发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并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列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制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考核过程中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并重,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力求课程开设取得实效,不流于表面。

5、引导发挥社团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年轻大学生的兴趣组织,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要重视社团建设,以加强对社团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托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鼓励和支持它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

6、完善实践条件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规范和引导学生校园市场行为,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经营条件,使学生在具体的市场行为中培养、锻炼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从实践锻炼中得到的意识是最坚定的,能力是最实用的;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计划成熟、可行性高的创业者提供场地和政策支持,提高创业项目的孵化率,从而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7、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

学校通过资金划拨或寻求企业合作或校友捐赠等形式,积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一方面用于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另一方对在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师生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参考文献:

11.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 篇十一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BD1213008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受到高效的重视,本文将高等创新创业教育与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旨在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辟出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創业;网络平台;艺术设计

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原因分析

随着二十一世纪初全国各大高校的扩招,更多的学生有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然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乐观。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在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之后,这些毕业生能成为比较高级的设计师的概率却是微乎其微,一部分进入比较小的工作室或企业,更多的人则陷入暂时失业的状态,其中的大部分人或改行或成为自由职业者。针对这一现状,各高校针对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倡导开始不断地重视起来,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对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开始重视起来并由此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但高校创新创业的全面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学生们社会经验的不足以及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认识是其创业最大的瓶颈。创业者的“想法多、实践少”,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创业初期往往缺乏较为成熟的思考,对市场缺乏理智的分析,所以随着创业的深入,当问题一一浮出水面;其次,对市场规律和法则的理解、在经营与管理方面的能力、在处理事物以及沟通交流时的艺术,都是影响大学生将创业想法付诸实践的关键问题;其三,市场风险意识不够,艺术设计学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过于追求个性,希望得到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而这恰恰与艺术设计的服务性以及商业性几乎背道而驰,艺术设计学生由于自身的特长使得创业之路比较广泛,却由于对设计类产品的服务性与商业性本质认识程度不够而忽视了创业的风险。

二、基于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网络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更具吸引力。

利用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引入信息上传的使用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定期对上传资源多、使用效率高的资源建设者给予奖励,尽可能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网络的普及为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辐射度与受益面创造了条件。

网络的应用可以实现将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具体可将艺术设计专业内容通过网络资源整合并进行模块化分离,同时,高校艺术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教学互动与教学跟踪,将教学信息进行双向交流,改变单一的、传统的资源整合体系,将艺术设计专业的成果展现出来,进行共享,实现本专业创新创业优质教学资源跨学校、跨地区、在任意时间为学生、教师、企业提供无界化网络资源服务,全面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资源有效性。

(三)网络的应用为有效运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提供了便捷途径。

拓展网络平台技术服务,可以扩大学生、学校、企业间资源信息交流的畅通和安全性,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全面展开提供保障。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自由进行艺术设计作品的上传,通过自由上传,将一些好的作品自动进行筛选与挑拣,与其他学校和社会之间进行相互置换,确保资源丰富;向社会各界与企业进行展示,与各界洽谈合作,确保学生的艺术设计作品与才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展现和发挥。此外,网络平台也需要安全性保护,要设计一系列的防火墙软件与服务器安全保护插件,防止外界窃取资料,确保资源信息的畅通和安全性,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全面展开提供保障。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完善的网络体系。首先,要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校园网络,让互联网深入教室、寝室,以此作为整个体系的基础。其次,以校园网为基础,在其中开设创业教育专栏。使学生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空间和机会。创业专栏以创业新闻及创业案例为主体,将创业知识及创业政策融入其中,同时利用网络媒体表现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特点,将创业专栏建设成内容丰富生动、形式灵活多样,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平台。

(二)构建网络课堂平台。网络课堂是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媒介,借助于已成功运行的校园网或专门的创业教育网,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网络教室,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虚拟网络教室提供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网络进入虚拟教室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并与教师或同学就学习及各方面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三)构建网络培训平台。如果说网络课堂平台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创业相关知识的学习,那么艺术类网络培训平台则是针对将要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艺术设计学生展开培训,对于已经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创业政策的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前,一些创业策略的指导、一些创业技能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市场对设计类产品的需求现状,这些东西都需要学生通过培训平台来获得。通过培训平台,由专门的创业培训机构、企业相关人员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培训,解决针对性培训的问题。

(四)构建模拟训练平台。模拟训练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在真正创业前进行网络上的模拟训练,不但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加入创业实践的练习中,避免了直接进行创业所需面对的风险,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五)构建在线交流平台。网络教育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互动性,在虚拟的空间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面对面时所表现出的那种隔阂将被极大削弱,而且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与创业导师、创业者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化教学具有覆盖面广、形象化和趣味性等特点,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网络化教学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协同互动研究,是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与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旨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将弥补以往创新创业教育的受益面、辐射度不足等问题,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可获得更广泛、便捷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创业激情,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其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及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宁静峰,姜妍.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作平台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4(09)

[2]陈玉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2013(05)

[3]王凤蕊等.网上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7(02)

上一篇: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下一篇:煤矿安全“大反思”活动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