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二周周末作业(精选4篇)
1.三年级语文第二周周末作业 篇一
厦门英才学校小学三年级语文周末作业(第9周)
班级 座号 姓名 等级 一,阅读短文。
(一)美丽的巴拉顿湖
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向南约100干来处的巴拉顿湖,湖水清激,景色宜人,同时还以“匈牙利内陆之海”的美称闻名遐迩。
巴拉顿湖系由地壳(ké qiào)运动的断层形成。湖形狭长,东西长78千米,南北则既狭窄又不规则,最宽处15千米,最窄处位1.5千米.从高空向下俯视,它像一叶扁(biǎn piān)舟,漂泊在匈牙利绿色海洋般的国土之上;又宛如横陈在绿丝绒上的一枚我国古代工艺品——如意。湖的面积为596平方干米,是匈牙利也是中欧地区最大的潮泊。
巴拉顿湖气候温和宜人。湖的四周,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古建筑鳞次栉比;水面上的游船,或荡漾,或停泊(bó pō),千姿百态,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据说,这里的湖水还有很高的医疗价值。一年四季,来自世界各地的络绎不绝。每逢秋季,微风送爽,瓜果飘香,更是游人如织。
巴顿湖留给我的印象深刻,那里的环境幽雅宁静,人们文明礼貌,悄(qiāo qiǎo)声细语,秩序井然,少见杂乱与喧嚣。湖畔鸟语花香,绿草如茵。不论大街小巷,还是旅馆饭店,皆整洁异常,一尘不染。不管你走到哪一个角落,都很难见到随意抛撒的垃圾。整个景区内大小设施都标有本国文字和英文,外币自由兑换点走几步就有一个;商店陈列的工艺品和纪念品小巧精美,惹人喜爱。
美丽的巴拉顿湖,你真是让我流连忘返!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2.将下列四个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内。流连忘返 一坐不染 络绎不绝 闻名遐迩(1)远近都有名声,形容很有名。()
(2)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3)一点灰尘都没有,指环境非常清洁。()(4)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3.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2)巴拉顿湖是欧洲地区最大的湖泊。()(3)巴拉顿湖游人很多,因此秩序杂乱。()
(4)持外币到巴拉顿湖旅游时,兑换成当地货币很不方便。()
(二)鸭儿饺子铺
王羲(xī)之7岁开始学习书法,不到3年,在方圆百里内就颇(pō)有名气,于是他飘飘然了。
有一天,他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生意兴隆,宾客满堂。偏偏这家饺子铺的招牌“鸭儿饺子铺”几个字却写得歪歪斜斜,毫无功力。王羲之想访查个明白,便走进铺内。只见灶台上的大锅里,水烧得滚开,炉灶正靠着矮墙。此时,一个个包好的饺子接连不断地从矮墙那边扔过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入锅中。
王羲之坐下来买了一碗,发现碗里的水饺好像在水中嬉戏的小鸭子,精巧至极,而且味道特别鲜美。他更觉得招牌上的字太不像样,便绕过矮墙,找到铺主。
铺主是一位白发老妪(yù),正在擀(gǎn)皮包馅(xiàn)捏(niē)饺子,动作十分娴(xián)熟。只见老妪包好一个饺子,看也不看,便随手扔过矮墙。王羲之惊诧(chà)不已,急忙问道:“老人家,您这么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妪回答:“熟练五十载,深练需一生。”王羲之若有所悟,又问:“您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请名人写副招牌呢?”老妪闻言顿时生了气,说:“不好请啊!就说那十龄童王羲之吧,让人捧上天了。其实他那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不要学他!”王羲之听罢,羞得无地自容。
王羲之从此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在书法上还要狠下功夫才能有大作为.于是他更加刻苦地学习书法,终于成为一位书法大师。
1.从文章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⑴ 这件事不调查明白,决不能算完。()⑵ 他能很熟练地使用计算机。()⑶ 请不要惊讶,这确实是他的功劳。()
2、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⑴鸭儿饺子铺()生意兴隆,()招牌上的几个字写得歪歪斜斜,毫无功力。
⑵老妪包的饺子()精巧至极,()味道特别鲜美。
3、老妪扔饺子的功夫怎么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5、从这个故事中可以衍生出好多成语、谚语或俗语呢!你能试着写写吗?
三、作文。
题目:一件 的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经历一些事情,有难忘的、感动的、开心的、悲伤的、惊险的、有趣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与我们分享,把事情写具体。)
家长留言:
2.三年级语文第二周周末作业 篇二
三年级第二周第三课时教案 3月4日 星期五
Unit 2 My family Unit 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新句型Who’s that man/woman?He’s/She’s…. 2、通过会话,学生练习介绍自己和学会询问他人的.家庭成员。 3、能够和同桌之间进行简单的交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人称代词小歌谣引入新课,通过教师提问和同桌提问来巩固新句型,通过对比的方发学习巩固新句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有礼貌地介绍他人和自己的家庭成员。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新句型,并能询问他人的家庭成员。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人称代词he和she,然后掌握新句型。 教学准备:课件和家庭成员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Everyday exercise. A: Good morning,class! B:. Good morning,Miss ma! A: Nice to meet you. B: Nice to meet you,too. 2.let’s chant 我是“I ”,你是you;it, it 它它它;男他he ;女她she;我们,我们we,we,we;你们you;他们they;are在we,you,they后随。 唱完儿歌老师走下讲台随意指着一个学生问:Is he a boy or a girl?全班学生回答:A boy. 教师再问:Is she a boy or a girl?全班同学回答:A girl.这样的问题多问几遍让学生加强对人称代词的认识。 二.Presentation. 1.Look at the picture: Is he a boy? Yes,he is a boy.Is he a boy?No, he is a man. Teach the word “man”.Is she a girl? Yes,sheis a girl. Is she a girl? No,she is a woman.Teach the word woman. 2.Do you know who she/he is? Try to ask me“Who’s that woman/man?” Read the sentence again. Teaching the sentence:Who’s that…? 3、Show the photoes and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4.Look! (Show a photo): There are 4 people in this family. She is mother, and he is father. Teaching the word: mother and father. 5.listen the vadio about this talk. 6.listen and repeat. Whos that woman? Shes my mother. Whos that man? Hes my father. Hi,mom! This is my friend ,Amy.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 7.Have a roplay about this part. 8.lets sing. 9.Lets chant. 三.Practice 1.Make the dialogue with students 2.Listening the tape of” Let’s talk” 3.Who can try playing the dialogue? Show time. 四.Add activities Recite part A let’s talk. Introduce your family members toypur friends in English.3.三年级语文第二周周末作业 篇三
第二周导学案编号008 【课题】 《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了解诗中的意象
2、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5)《再别康桥》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三.展示评价
1、朗诵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背景
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速、节奏、情感。
3、朗读比赛,注意感情与节奏。二.合作交流,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温馨提示:《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3)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4)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7节与开头有何关系?
2、选择预习导学中的讨论内容。四.再认重构
一、填空
1、《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的中心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再别康桥》,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开头三个“轻轻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时而放歌,时而沉默,你觉得这样写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3、本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五.拓展深化 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时至今日李叔同“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抒离别之情的诗作可谓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哪些呢?
4.三年级语文第二周周末作业 篇四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小小神算手。
1.口算。
5499 5626 316616 134
800×5= 500×4= 43÷5= 100-45= 133×0= 54÷9= 60÷7= 450×2= 78+30= 100-15= 80+70= 8×500= 48÷8+24= 200-50×2= 50-49÷7= 42+64÷8=
2.先估一估,再用笔算。
721-375= 185+238= 验 验 算 算
418×5= 269×8= 609×9=
306-98= 64÷7= 88÷9=
二、填空。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丽的体重29(); 汽车每小时大约可以行70(); 一辆坦克重16(); 跑100米大约需要21(); 新年庆祝会大约开了3(); 小红立定跳远能跳14()。
在○里填上“﹤”、“﹥”或“=”。
3小时○300分; 600千克○6吨; 1米-5分米○5分米; 999米○1千米; 1分○80秒; 4米3分米○43厘米;
541139○9 15○4 10710○1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小时; 3千米=()米; 80分米=()米; 厘米5毫米=()毫米; 8000千克=()吨; 吨-500千克=()千克;()秒= 1分30秒;
上午8:50开始上第一节课,经过40分钟后,第一 节下课的时刻是()。用2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是(□÷9=6„„□中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甲数是36,是乙数的4倍,乙数是()。用3、0、6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2.180 2 1 4.5.6.7.8.三、判断。
1.208×3的积中间有一个0.()2.一辆大卡车最多只能载重8000克。()3.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就是长与宽的和。()4.1600千克+400千克=2000吨。()5.钟面上时针从3走到6,经过了15分钟。()
四、选择。
1.用一根长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厘米。
A.32 B.16 C.8
2.人吃饭时用左手拿筷子,这是()的。
A.一定 B.可能 C.不可能
3.里有()个
99A.4 B.6 C.9 4.每个布娃娃7元钱,小红有30元钱,最多可买()个这样的布娃娃。
A.3 B.4 C.5 5.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五、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44个钮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个钮扣作留着备用?
2.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检测题
(一)第 3 页
(共4 页)小学三年级
捆这个盒子需要多长的彩带?
3.三年级十一班有36人,到公园秋游时都要参加划船,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每条船最多能坐8人,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4.一张贺卡的长是1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这张贺卡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385人乘坐6辆车去参观三峡电站,前5辆车每辆坐69人,最后一辆坐多少人?
6.果园里有梨树250棵,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桃树比苹果树少214棵,桃树有多少棵?
7、给右面的图形涂上两种颜色,使其中一种颜色
【三年级语文第二周周末作业】推荐阅读:
语文寒假作业三年级11-28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10-06
三年级第4周周末作业07-18
三年级语文下册暑假作业及答案02-21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10-16
第二学期三年级组语文教研计划08-21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1-14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验题07-06
三年级第二卷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自我介绍02-13
高三语文作文训练材料(第二周)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