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社会实施

2024-09-28

经济法的社会实施(10篇)

1.经济法的社会实施 篇一

(1)经济法的私人实施的主体是“私人”,但是这个“私人”不能单独的理解为某一个单独的人,此处的“私人”应当扩大范围,理解为包括企业在内的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等公共权利代表之外的经济法主体或者是市场主体。

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经济法的主要实施对象应当以企业的经营者为主,同时经济法还要保护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权益,还要保护合法的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免受其他垄断者的不正当排挤和侵害。

所以说经济法的私人实施的最重要主体就是企业经营者以及单个的消费者。

(2)国家机关等国家公共权利机关是经济法实施的主导力量,这些相关的国家机关在经济法实施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然同时私人也是经济法实施中不能缺少的力量。

虽然私人实施的方式在经济法实施的过程中不占据主要地位,但如果缺少了私人实施的力量,经济法在很多层面上就无法实施,无论是经济纠纷还是相关的经济案件都无法绕过私人的审理程序。

最重要的一点是经济法律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规范人们经济行为的准册,如果没有了私人对于经济法规的遵守,那么经济法就只能停留在静态的理论层面了。

(3)经济法的私人实施与经济法的公共实施是互相牵制,相辅相成的,统一于经济法的实施,无论是哪一个层面都不可以缺失,无论是少了私人实施还是公共实施都会造成经济法实施的.不完备,都会导致经济法预定的目标和意义无法实现。

3如何完善经济法的实施

3.1保证经济法实施机构的独立性

这是经济法实施的关键条件,也是实现法治的根本要求,“法治诞生于法律机构取得足够独立的权威以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规范约束的时候。[2]”

(1)经济法实施机构的预算要独立保证,每年国家应直接从国库调拨固定资金作为经济法实施机构的物质保障,从经济物质层面上保证经济法实施机构的独立,那么随之经济法的实施也能独立。

(2)保证经济法实施机构是一个专门的经济法实施机关,保证经济法实施机构只负责经济法的实施,不交叉与其他事物。

例如经济法实施机关中的反垄断法机关,该机关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公平自由竞争的代表,为了保障反垄断机关能够切实的执行反垄断法的实施,就应保证其独立的地位,严禁其其他社会利益相牵扯,保证经济法实施的独立性和单一性。

(3)保证经济法下隶属行政机关的实施机关的独立性,不断强调它们与一般的行政机关的差别,保证其单一性和独立性。

3.2建立起经济法实施的科学分工制度

我国的经济法实施机构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之间以及各机关内部一定要科学分工,科学地分工更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就它们之间的分工来说,可分工如下:行政机关通过依法管理国民经济实施经济法;而司法机关则主要通过对违反经济法的案件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实施经济法,就它们内部分工来说,行政机关内部各职能机关各负其责地实施经济法,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计划法的实施,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负责财政法税法的实施,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金融法银行法的实施[3]。

3.3完善经济法的实施程序

经济法是国家和政府用以干预社会经济的法律,其实施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经济法的实施一定要按照一套严禁的程序实施,程序使国家经济法的实施更加有法可依,能有效地防止国家和政府权利的滥用,实现经济的法制。

3.4切实提高经济法实施人员的素质

经济法的实施依靠一定的主体。

单独的经济法是不能够自行的,经济法的实施一定要要依靠外在的主体去推动执行,同时这些主体的地位是否独立,素质是否高,主体的构成分工是否合理科学,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法的实施效果。

施法人员素质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经济法实施结果,越是高素质的施法人员就会拥有更好好的法律实施。

所以,要想完成好经济法的实施就要切实提高经济法实施人员的素质。

4结语

经济法的实施从很大程度上依赖着私人实施与社会实施,无论是私人实施还是社会实施,都是经济法得到有效实施的主要内容与有效途径,两者在整个经济法实施中占据这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做好经济法实施的工作,就一定要完善我国的经济法实施机构和机制,提高经济法实施人员的整体素质,打破当前实施的种种局限,最终实现经济法的有效实施,提升我国的经济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昌麒,应飞虎.《论经济法的界限》.《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

[2] 王保树,李新新.《经济法》.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2版),.

[3] 马洪.《经济法概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2版),.

2.经济法的社会实施 篇二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扩大政府投资规模,着力加强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国内需求;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着力促进企业出口和扩大投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积极支持就业,着力促进提高消费需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增加农业、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切实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财政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增加中央政府投资,拉动社会投资。将增加的中央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及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税制改革,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积极做好各项准备,组织好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的实施工作,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进一步研究实施扩大消费的财税政策,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外贸发展,促进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三是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制定并完善增加各项农业补贴的方案,扩大补贴范围,增加农民收入。尽快出台相关财税扶持政策,提高城乡低保、抚恤对象等人员的补助水平,促进就业。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四是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五是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3.经济法的社会实施 篇三

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开放式创新”

随着科技创新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企业创新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企业投入市场的产品的每一个环节的创新都是由内部完成的。而现在,企业内部创新正在与外部创新相结合,由此创造出最具竞争力、最新颖的产品。“开放式创新”已经成为许多高尖技术创新的主要商业模式。“开放式创新”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亨利·切萨布鲁夫(Henry W.chesbrough)提出,其核心理念在于不再区分创新是来自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创新是应用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以期以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实现创新价值,并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开放式创新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将全球范围内最高端最领先的资源纳入到自身的创新体系当中,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获得外部知识和创意的途径变得多样化,这种以“群智”推进创新的模式已经被许多跨国公司采用。

“开放式创新”的形成:创新型经济和创新型社会的新要求

全球进入开放式创新的时代,创新的主体不再由跨国企业或大型公司主导,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创新的主体。根据IDC为欧洲委员会提供的报告,在许多国家,中小企业提交的专利和商标申请相对其资产而言要比大公司更多。在欧盟的信息通讯技术行业,利用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在营业额、市场份额和就业增长率方面均比未利用知识产权的同行至少高出10%。很多大企业已经大幅度消减内部研发经费,转而向中小企业购买部分技术。这一新的模式已经大大减少创新的风险并提高了创新的效率。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创新的源泉不仅仅是大型公司,中小企业也是创新的主体。为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企业无论大小都应参与其中。

正因为此,开放式创新理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要实现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促进自身业务发展的目的,还要从别人对其知识产权的使用中获益。知识产权保护是开放式创新的基础,带来巨大市场影响的商业合作和创新绝大多数基于有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互换和对知识产权的购买。因此,知识产权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型社会的形成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美国推动创新经济的新举措:法律管制利用非法信息技术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为了促进世界各国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人们需要认识到当一个公司采用非法IT降低其成本并参与市场竞争时,它便获得了不正当成本优势。在美国,立法者和执法部门已经越来越关注利用非法信息技术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去年,华盛顿和路易斯安那州颁布法律,明确规定使用非法信息技术,包括使用未经授权许可的软件,属不正当竞争行为。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39州总检察长(总检察长是该州或该地区的最高执法官员)向联邦贸易委员会发出了联名信,指出《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和其他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将使用非法信息技术认定为不正当竞争手段,并敦促联邦贸易委员会行使其职权,打击企业利用非法信息技术进行不公平竞争的行为。信中还概述了使用非法IT对所在州和美国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

3月,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乔恩·莱博维茨(Jon Leibowitz)回信39州总检察长,表明了他对解决这一共同关心问题的积极态度。莱博维茨先生写道:“外国公司在使用盗版软件时获得的不正当竞争优势是以合规使用信息技术的美国公司所支付的信息技术使用成本为代价的。打击软件盗版将减少不正当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制造业竞争并拉动经济增长。”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五条明令禁止州与州商业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对不正当竞争提起联邦法律诉讼是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主要职能之一。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求各种严谨、有效地行使第五条执法权的途径对管辖权范围内的不正当竞争加以打击。”这一言论应引起足够重视,相距遥远的亚洲也不例外,尤其是当全球竞争已引起美国的广泛关注时。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总统最近宣布成立贸易执法工作组,调查不正当贸易行为。奥巴马强调,应确保全部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和规范”运营,无论它们位于全球哪个地方。这不仅仅是美国贸易问题,因为非美国制造商可能在受到不正当竞争的伤害。

4月3日,一封来自于16名参议员的联名信给联邦贸易委员会进一步施加了压力,撰写该信件的参议员来自于小企业和企业家委员会,其中包括共和党领袖、参议员Olympia Snow以及民主党领袖、参议员MaryLandrieu。这封联名信同之前全美洲检察长协会之前所写的信件意图一致,旨在向联邦贸易委员会重申促进使用正版IT产品以打击不正当竞争的必要性。在美国将使用非法信息技术列为不正当竞争问题调查的大趋势下,跨国企业将放眼全球寻找在运营中使用合法的、经授权许可信息技术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地方企业和政府也开始研究如何将遵守使用合法的、经授权许可信息技术这一硬性要求转化为竞争优势。

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了创新的崭新局面,开放式创新已经转变了创新资源的配置模式和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形成的模式。以往,资源集中在主要的研发机构手中,而现在,任何行业,无论大小,都能够进行创新,并从其创新成果中获益。推进开放式创新,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已成为技术创新日益重要的趋势。市场特征的演变是企业间竞争的反应,而市场竞争则反映了科技环境的变化,所以这些变革都得益于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认可。

在中国,寻求通过参与全球市场实现经济增长的地方和区域政府将认识到凸显地区行业IT实践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建立综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价值以及对作为市场差异化竞争要素的知识产权尊重的意义。知识产权是使这些区域在全球贸易中更具吸引力的因素。如果我的预测变成现实,全球贸易将继续提振经济,发展中市场将成长为立足于坚实公平根基的健康且强大的经济体。

4.经济法的社会实施 篇四

中共上高县委办公室

上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工作进社会组织

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

(2013年5月3日)

根据《江西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15年)》(赣发[2012]9号)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工作进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宜办发[2012]18号)精神,为推动社会管理工作进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和谐平安创建为主抓手,围绕“挺进第一方阵,建设中等城市”总体目标,整合资源力量,完善工作体系,创新监管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的科学化、长效化、法治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和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工作开展面达到100%;2014年全县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努力实现“两维护”、“三普遍”、“六无一满意”的目标,即维护业主、职工的合法权益,普遍建立党群组织和综治组织、社会服务管理机制、社会管理工作制度,无群体性事件、无集体越级上访、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员工违法犯罪,对社会服务管理满意。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工作体系

1、完善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在推进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女职工组织等群众组织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建设。要成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法人代表兼任组长,设立综治工作室,由分管负责人兼任主任,配备综治工作人员。建立矛盾纠纷排调组织,组建内部治安巡防队和消防队等群防群治队伍,有条件的可建立警务室或警务工作站。抓好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调查摸底工作,加快社会管理基础信息库和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

2、推进服务管理责任体系建设。我县实行“一组、两办、三块”负责制,即县综治委成立“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专项组,下设由民政局牵头的社会组织专项办公室、由工商联牵头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项办公室,分工业园区、城镇社区、乡村三块推进,逐步解决社会管理缺失的问题。各园区企业的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由引进服务的乡镇场(街道)、县直单位直接抓,接受有关单位的指导管理。城镇社区、乡村由所在地的基层党政组织负责,在细分的网格内进行。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法人责任制,实行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

(二)深化和谐平安“六联”创建活动

1、和谐关系联建。认真执行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及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及时优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建立由人保、工会、工商联三方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企业文化,丰富“职工精神福利”。实施“关爱职工行动”,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人文关怀,做好情绪疏导工作,保障和维护他们劳动、经济、生活和民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2、矛盾纠纷联调。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制度,及时对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预警和防范。完善矛盾纠纷内部化解制度,创新矛盾纠纷社会化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劳资关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与周边的突出矛盾纠纷。

3、内部安全联抓。严格落实防火、防爆、防泄漏、防工伤等各项安全制度,完善工作预案。落实值班、门卫、巡逻、财物管理等安保制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做好治安联防协防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发生各类案件和事故。

4、重点人口联管。加强对职工的服务管理,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加强对刑释解教、社区矫正等人员的管理,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搞好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

5、法治素养联育。结合“六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安全、诚信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业主、管理者依法经营管理、诚信创业的意识,引导职工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6、平安建设联推。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覆盖率。整合党群组织、综治组织的力量,协同推进平安建设。

(三)加强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

1、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增强服务管理职工的社会责任。加强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银行、人保、财税、政法及监管部门共建共享的信息平台。

2、健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在乡村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服务功能,培育红白喜事、环境卫生、留守老人儿童照顾等公益型社会组织,在城镇社区培育医疗卫生、文教体育、养老、环保、治安管理、纠纷调解等服务型社会组织,并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对活跃于社区、服务于基层群众但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统一备案。

3、健全社会组织常态监管机制。建立社会组织责任自负、政府宏观管理、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监管体系。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自治自律。完善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备案和出资人入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管理队伍和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完善民政、业务主管单位和公安等部门的内部会商、等级评估、分类监管机制,依法加强对政治类、法律类、宗教类社会组织和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管理。制定年检管理办法,定期公告年检结果,依法撤销和注销连续两年不履行年检义务的单位,对财务混乱、违规赢利、组织休眠的社会组织适用查处退出制度。

4、健全社会责任评估机制。制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建立以法律责任为核心,包括市场、环境、用工、安全、诚信、道义和慈善等内容,兼顾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开展企业扶贫帮困、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

5、健全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完善议事例会制度,每年召开社会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重点分析内部及周边的不稳定因素。加强信息收集、报送、研判,对重大涉稳情况应及时妥善处理,并向当地综治、公安等部门报告。完善工作台账制度,对“六联”创建等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完善检查考核制度,把社会管理工作任务逐项细分落实,并与生产(工作)同步检查考核表彰。同时,综治委要加强检查考核,把考核结果运用到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法人代表、管理者评先评优和“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政治职务安排的工作之中。

四、工作要求

一要抓好试点,整体推进。县里将选择1个社会组织、3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各乡镇场(街道)至少要选择1个社会组织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行试点。

二要强化保障,搞好协调。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人财物保障,各级财政要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工作经费可从业务收入或经营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综治委要加强组织协调,组织部、工商联、民政、工信、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适时会商,把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纳入全县社会管理体系有效管理起来。

三要培育典型,营造氛围。抓好社会管理工作示范点建设,力争每年培育和树立一批关爱职工、奉献社会方面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各部门工作的成效和经验,营造良好氛围。

5.经济法的社会实施 篇五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12日电 1月11日,贵州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会上指出,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栗战书在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伴生体、“双胞胎”,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市场和空间保障。贵州工业化不发达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又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栗战书说,贵州未来最具潜力的发展动力在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也在城镇化,抓城镇化就抓住了投资拉动的助推器、抓住了加速发展的牛鼻子。从做好“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需要来看,贵州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镇化。适度合理科学地建设一批中小城镇,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而且可以较快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贵州农村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基本上不可能就地致富,只有走出大山,进入城镇,寻求到就业,才是根本出路。我们加快城镇化建设,目前主要不是解决城市人口拥挤问题,而是解决农民下山、进城进镇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点,是贵州的特性,也是我们抓城镇化的根本着眼点。我们要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必须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上找出路。从发展条件和趋势来看,贵州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增强、推进城镇化的思路更加清晰、城镇化和工业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必须乘势而上,奋力推进城镇化发展。

栗战书强调,要从省情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努力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当前,推进贵州城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三点:

一是一定要注重促进城乡特别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毫不动摇地把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城镇建设的首要位置,这个大方向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

二是一定要让基础设施、社会资源、公共服务向乡镇覆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三是一定要配套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公益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得到更多的实惠。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12日电 1月11日,贵州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在贵阳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双向带动作用和重要节点作用,努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栗战书强调,要充分认识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伴生体、“双胞胎”,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市场和空间保障。贵州工业化不发达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又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载体和支撑。贵州未来最具潜力的发展动力在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也在城镇化,抓城镇化就抓住了投资拉动的助推器、抓住了加速发展的牛鼻子。从做好“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需要来看,贵州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镇化。适度合理科学地建设一批中小城镇,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而且可以较快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贵州农村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基本上不可能就地致富,只有走出大山,进入城镇,寻求到就业,才是根本出路。我们加快城镇化建设,目前主要不是解决城市人口拥挤问题,而是解决农民下山、进城进镇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点,是贵州的特性,也是我们抓城镇化的根本着眼点。我们要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必须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上找出路。从发展条件和趋势来看,贵州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增强、推进城镇化的思路更加清晰、城镇化和工业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必须乘势而上,奋力推进城镇化发展。

栗战书强调,要从省情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努力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当前,推进贵州城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三点:

一是一定要注重促进城乡特别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毫不动摇地把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城镇建设的首要位置,这个大方向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二是一定要让基础设施、社会资源、公共服务向乡镇覆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是一定要配套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公益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得到更多的实惠。

关于全面推进贵州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左定超

城镇化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庞大的、艰巨的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宏伟工程,城镇化进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象征。人类的城镇化进程,从经济角度看,是不断追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从人文角度看,是追求现代文明的过程和结果。而城镇化本身又是一个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以及与农村协调发展于一身的复杂过程。贵州作为欠开发、欠发达的省份,当城镇化率达到现在的将近30%,即将进入加速城镇化的阶段之时,如何加快推进贵州的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城镇,彰显城镇的历史、文化、灵魂和气

质,最大限度地使城镇化更好地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加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现将近期在调研考察城镇化建设中形成的一些感想从五个方面赘述如下,供读者批评。

一、要深刻理解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近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8年,城镇化率为29.11%,但在全国还属靠后。我省贫穷虽然表现在农村,但根源在城市,原因就是城镇化率太低,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反哺和带动作用不够。只有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民人口,只有管理好、经营好、发展好城镇,增强城镇反哺“三农”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二)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实现投资、出口与消费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及投资拉动,消费需求不足,而广大低收入的农村人口,对于消费需求不旺盛,正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通过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的收入水平,才有可能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模式。

(三)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增强我省经济整体竞争力,建设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产业工人的迫切需要。增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既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更要培育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产业工人。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城镇化来推动,通过城镇化,使更多农民进入城镇及产业,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成为增强我国我省经济整体竞争能力的人力资本,从而把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大省。

二、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城镇化,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做到科学规划和建设

城镇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科学的规划调控,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协调。因此,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规划和建设,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牢固树立新观念。

(一)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的基础动力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目前我省城镇化还处在缓慢发展向快速发展的过渡阶段,“以城带乡”犹如“小马拉大车”,因此规划建设中必须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相互促进,加大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方面改革,彻底消除进城农民工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壁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遵义市、毕节地区、黔东南州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都能较好地把城乡发展统筹考虑,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巩固、提高、推广。

(二)统筹区域发展。任何一个地区、城镇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与本地区的中小城镇、周边地市州的城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会有联系,在规划中,必须将自身置于更大区域的农业、工业以及产业环境中加以统筹看待。在毕节实验区的规划建设中,他们并未将试验区作为孤立的个体看待,而是放到全省、全国的范围来规划,并充分发挥试验区川、滇、黔的结合点这个优势,努力在发展中将自身建成三省的交通物流枢纽点。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在规划产业支撑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电子信息、金融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全方位的支持。

(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贵州作为以山地为主的省份,基本上没有中原地区那种非常开阔的平地作为城市发展的支点,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利用并开发自然环境及原始风貌;做好城市水源的保障和保护、地质灾害防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等,都需要统筹考虑。

(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的眼光也得放得更加长远,以国际化的视角来对城市进行规划,尤其是那些能进入国际视野的城市更应如此,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筹起来,作为我省发展城市的大市场加以考虑。

三、探索“五个结合”规划建设城镇

贵州省具有多元共生,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古朴浓郁的民俗民风;时代久远、丰赡广博的的历史遗迹;瑰丽奇特、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观;还有国家及我省大开发、大建设中的大动脉。必须做到把这些有利因素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并使它们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建设具有贵州特色与个性的美丽城镇。

(一)探索城镇规划建设与少数民族风情的结合。我省有苗、布依、侗、土家、彝等1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9%,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有着多姿多彩、古朴浓郁的民俗民风,多民族的大杂居、小聚集形成了多元共生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因素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加以完好保存并使之发扬光大,既能把民族民间文化弘扬开来,又能推进具有我省特色和个性的城镇建设。

(二)探索城镇规划建设与历史文化的结合。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地、一山、一水、一石、一洞因一诗、一篇文章、一个民间传说而名噪天下,吸引无数中外游客的事例数不胜数。贵州是历史上夜郎古国与夜郎文化的主要区域,有不少地方留有夜郎文化遗迹;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团先后开展过革命活动、建立红色政权,尤其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还有,很多老城名胜古迹多、文化底蕴深厚,这些作为我省的文化积淀,理应在旧城改造中得到保护,在城镇化过程中得到体现和表达,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弘扬和传承。

(三)探索城镇规划建设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我省属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有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等特点,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旅游资源富集,在各个不同的城镇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和旅游景点的结合,充分考虑挖掘新的旅游点和城镇的结合,形成一个城乡旅游集群。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重庆中老年人到桐梓县避暑休闲,每年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常住桐梓,这些就是因为我省所具有的舒适宜人的气候特征。如此舒适宜人的气候,以及因为喀斯特地貌发育,使得我省具有瑰丽奇特、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观,这些优势在我省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充分保护并开发。

(四)探索城镇规划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的事情,同时也是城乡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黔北民居的新农村和城镇建设,把城镇规划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对提高整体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探索城镇规划建设与交通大动脉的结合。当前国家推出的扩大内需的方针,对于拉动我省的交通大动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大交通建设,近年内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快捷通往全国以及一些国家的大交通,构建全方位多功能的交通网络。应把城镇规划建设与交通大动脉建设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交通要道的辐射作用,超前构思、超前规划,依托大交通把城镇产业发展考虑进去,增强城镇的发展动力,提升城镇功能。

四、把握“五个原则”规划建设城镇

(一)把握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土的原则。我省属于山地多、平地少,人口多、人均耕地不足的省份,虽然国家对土地使用有占补平衡的规定,但是要实现占补土地质量相当是很难的,如果大量占用良田好土用于城市建设,长此下去,是对不起子孙后代的。因此城市化建设中,应该做到尽量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土,更多的开发利用荒山野地,依山不遮山、傍水不掩水,充分变不足为优势,使之成为城镇三维立体空间协调整合的天然支撑。

(二)把握高水平规划的原则。城镇化进程中,规划应放在首位考虑。不论是从当前的人力、物力、财力看,还是从城镇的长远发展来说,规划都是最大的节约和最权威的建设指导。一个城镇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这个城市品位和她未来发展的潜力。因此,城镇规划中,要认真分析城镇人口及环境容量,宜大必大,宜小必小的原则要坚持,力避建空城,建挤城和堵城。应坚持民主化和科学化,尊重专家,尊重群众,尊重历史,尊重现实,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引入新理念,运用新方法,创新新内容,彻底解决规划跟着项目走的现象,用国际化的眼光高水平编制城镇规划。

(三)把握高标准设计的原则。在城镇化进程中,各建筑主体、功能主体的设计,应该融贯古今风格,在彰显民族特色的同时,以当今世界的最高标准来加以设计,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色彩协调、节点突出、风格各异的城市作品。使之始终能走在历史中,历久弥新,不至让人过几年就有这个城镇落伍感觉。

(四)把握明确重点、功能齐全、高质量建设的原则。在城镇建设中,各级都要明确自己的重点,如省重点抓省会城市和三个省辖市,市州地抓所在地城市,县抓县城,这个重点不抓住,就会缺失影响带动作用。我们知道,一个功能不齐全的城镇,是一个不完整的城镇,一个不完整的城镇,是市民幸福指数不高的城镇(如电灯常熄,水常停,路面破损,排污系统不畅等等);一个建设质量不高的城镇,是对纳税人、对市民不负责任的城镇,甚至是对市民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城镇。基于城镇功能和建设工程质量有如此重要性,在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城镇各种功能,必须具有完整的基础设施,并高度重视每一个项目的工程质量,确保每一个建设项目都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质量等要求进行建设,使功能齐全质量安全的城镇造福于市民。

(五)把握高效率管理经营的原则。一个城镇的生命力在于她的运行作为,人气旺,经济活跃,有项目落地,有人来,有人住,住得下的城镇,才能算得上一个有所作为的城镇。管理主要是卫生、秩序、安全,要持之以恒管好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而经营好一座城镇,需要高度的智慧,要把城镇的人力要素、资本要素、生产要素等站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中做最有效率的配置,使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拉动经济全方位发展,从而为提高人民的福祉贡献出最大的力量,这是经营管理城镇需要把握好的原则。

五、思考城市的“五大要素”对提升城市品位的作用

6.经济法的社会实施 篇六

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办发„2014‟3号)、《关于印发<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方案>的通知》(##群组发〔2014‟13号)和《中共##市委关于印发<##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2014‟2号),对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把握解决的主要问题

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实际,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党组织班子要重点解决组织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开展组织活动不正常、不规范,重生产经营,轻企业党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和事业发展不够,服务发展、服务员工、服务社会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

党组织书记及班子成员要重点解决学习理论和政策不主动、不深入,履行工作职责不到位,党务工作不熟悉、不

1投入等问题。党员出资人和合伙人、举办者要重点解决理想信念弱化,法制观念和民主管理意识不强,家长作风严重,联系职工群众不紧密,自我要求不严格等问题。其他党员职工要重点解决党员意识淡薄,缺乏荣誉感、责任感,履行党员义务不积极;组织纪律观念淡化,参加党组织活动不积极;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

二、明确各个环节的重点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要求,从生产经营和工作实际出发,简化程序,注重效果,扎实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1.搞好思想发动。单独组建的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联合组建的党组织可按隶属关系或区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集中参加上一级党组织、行业党组织、产业园区党组织或村(社区)党组织的动员大会,并在本单位党员中传达。对出资人和合伙人、举办者要加强沟通和引导,讲清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和工作安排,消除其思想疑虑,争取其理解支持。

2.抓好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等。要通过个人自学、参加集中宣讲、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教育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等;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等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经济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系列文件。通过知识竞赛、演讲征文、网上论坛、板报专栏、集中座谈等形式,组织党员交流学习体会。

3.征求意见建议。以党支部为单位,由班子成员带头、党员参与,采取面对面交流、发放意见表、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出资人和合伙人、举办者、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一线员工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建议,并认真进行梳理反馈。

(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1.查摆突出问题。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认真查找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查找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员工等方面的问题。党组织和党员可不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但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进行归类分析和深刻反思,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

2.召开组织生活会。会前,党组织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之间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会上党组织书记要代表班子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参会党员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会后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组织生活会情况。

(三)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1.抓好整改落实。党组织和党员要针对征集意见、自身查找和组织生活会收集到的问题,列出需要整改的问题清单,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并注意征求党员、职工意见,采取适当方式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2.健全工作制度。按照务实、管用的要求,重点建立健全党组织生活制度、党组织与管理层双向互动制度、党群活动一体化制度、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及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等制度。

三、落实活动的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教育实践活动的领导关系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各级党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结合实际研究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的工作措施。成员单位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和业务工作,加强活动指导。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集中的各类开发区、产业集群专业镇等要成立活动专门指导小组,加强领导和指导。上一级党组织要加强具体指导和工作督查,帮助解决场地、经费等问题,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帮助派驻单位党组织科学制定活动计划,为党员职工上作风建设

专题党课,指导开好组织生活会,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等工作。

(二)搞好分类指导。根据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实际及党员特点,采取小型、业余、分散的方式开展活动。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作但未转接组织关系的党员,要鼓励他们参加所在企业或社会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员,要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参加所在产业园区、乡镇(街道)或村(社区)党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坚持统筹推进。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加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在非公企业进一步深化创建服务型企业党组织活动,认真落实“三有两评”,在社会组织开展以比作用发挥、争创服务型党组织,比诚信奉献、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比双争”活动。要深化“五抓五送”活动,通过抓党组织组建、抓党组织书记培训、抓党员发展、抓制度建设、抓活动场所建设,送党组织标牌、送党旗党徽、送党报党刊、送电教设备、送制度挂图,进一步推动党组织工作运行规范化。

(四)实行典型引导。注重在活动中总结探索形成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及时挖掘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并做好相关宣传,扩大社会效应。要加强对各级党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直接联系服务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双强

7.经济法的社会实施 篇七

2012年, 在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原市委员会的监督支持下, 在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围绕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2年太原市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获得新丰收。申请专利8 500件, 授权专利3 900件, 均增长30%。经山西省鉴定科技成果150项, 其中68%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太原市有6项科技成果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合同交易额12.3亿元, 增长5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8%, 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第二, 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山西华顿实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晋升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山西中绿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太原市企业已初步呈现出科技投入、科研组织、成果产出及应用转化的主体地位。

第三, 科技金融结合迈出新步伐。与省城11家商业银行和3家担保公司开展科技金融战略合作, 组建太原科创信用担保公司, 建立太原科技创新投资基金, 57个企业获得科技信贷支持11.3亿元。

第四, 科技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省市县联动, 建设1个省级科技创新园以及5个市级转型综改试验先导区科技创新园。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初见端倪。

第五, 科技招商引智取得新成果。把招商引智纳入年度科技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全年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5名、企业急需高层次人才132名和高科技企业42家, 引进中关村科技成果100余项。

第六, 民生科技工作呈现新成效。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五大工程, 10万户农民实现科技增收。实施“明太原县城”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 千年古城与科技时代同步。实施蔬菜安全检测系统示范推广工程, 科技实事项目保障市民吃菜安全。

第七,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发展。钕铁硼磁性材料、高端包装装备及材料成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1家, 增长57.7%。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

第八, 科技管理迈上新台阶。科技计划80%的项目由企业承担, 80%的项目属新兴产业领域, 80%的经费支持了占计划项目总数20%的重点项目, 提高了科技经费集中度和科技项目显示度。争取国家和山西省科技经费3.9亿元, 增长21%。实施科技计划管理流程再造, 扎实推进“学习、服务、高效、廉洁、和谐”五型机关建设。太原市在全省科技依法行政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荣获先进, 并在13年来首次名列榜首。

在总结成绩、看到变化的同时, 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科技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转型跨越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还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如企业科技创新内生需求不足, 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及具有较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的科技企业家严重匮乏;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项目组织的模式以及策划凝练重大项目的能力亟待提高;科技管理队伍自身建设、作风转变与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任务和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标一流、奋力赶超, 大胆地试、扎实地干, 切实加以解决。

2013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3年太原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共太原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 全力抓好1城 (太榆科技创新城) 、5基地 (钕铁硼产业基地、镁及镁合金产业基地、光电信息产业基地、高端包装设备及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 、10园区 (清华科技园太原分园、古交等5个市级科技创新园、煤机工业园、东山低碳工业园、精细化工园、中天信安防科技产业园) 重大工程;着力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研发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标准, 应用推广一批民生科技成果;努力实现专利申请与授权、技术合同交易、招商引智、科技信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6项主要科技指标大幅增长,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2013年科技工作主要目标是: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12%, 争取国家和山西省科技经费增长30%以上。专利申请量突破10 000件,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企业专利申请量分别增长20%以上。培育2~3个国家级、3~5个省级创新平台。技术合同交易额15亿元, 增长20%以上。科技信贷资金增长30%以上。引进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项目均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 要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重点工作。

启动建设太榆科技创新城

建设山西工业技术研究院。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建模式, 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为入城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业化试验、人才培养引进等专业化服务。

建设太原—中关村新兴产业工业园。吸引中关村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来太原市设立研发机构、建立中试基地、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 促进产业梯度转移。

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综合性、专业化的科技成果集散、辐射、转化基地, 促进国家级高端人才、高端成果等创新资源落户太原, 并应用转化和产业化。

建设“太榆科技创新城”技术服务体系。充分整合“一网两库”、创新驿站、专利信息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各类科技资源, 为招商引智、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务。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所、山西汇镪磁材制作有限公司等为骨干, 加快建设国家火炬钕铁硼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打造中国“磁谷”;以中北大学、古交市银河镁业有限公司、太原市康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为骨干, 完善镁及镁合金产业链, 加快建设国家镁及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打造世界“镁都”;以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山西傲维光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国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骨干, 加快发展光电信息子科技产业, 积极申报国家火炬光电信息特色产业基地, 打造中国“光谷”;以山西瑞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玛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骨干, 加快建设国家火炬高端包装装备及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分类指导、重点扶持、跟踪服务, 提档升级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促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引导激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技术创新平台。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充分整合创新资源, 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加强企业专利工作。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专利申请“灭零行动”和“倍增计划”, 培育专利大户和优势企业。实施发明专利招标转化, 加快专利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转化。

引深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组织省城科技人员深入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帮扶, 对科技人员与所服务企业联合申报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

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建设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成果 (专利) 发布与交易服务平台, 探索成果拥有方、技术服务方、成果应用方协同创新、利益共享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启动建设生物技术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催生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项目。

创新发展业态和商业模式。重点支持和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企业,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企业诊断以及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发展预测、专利布局分析等服务, 努力培育高技术服务业龙头企业。

加强民生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在人居环境、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城市交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采取市县联动、集成示范等方式, 推广应用一批民生科技成果。推进智慧城市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实施一批科技文化融合创新项目, 积极申报国家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基地。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都市现代农业主题产业园, 建设农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共建技术联盟。支持农村科技特派员以农业技术创新为纽带, 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开展创新创业。

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创新科技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财政补助、风险投资、贷款贴息、股权投资、信用担保等多种形式,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开展专利、成果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和融资担保业务, 以贷款贴息补助的方式支持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创新科技计划管理。完善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机制和储备制度, 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经费预算评审, 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标准, 不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绩效。

加强县域科技工作。市县联动, 集中力量抓好1~2项事关县域经济转型、涉及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项目。以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为载体, 加快建设县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招商引智、项目落地, 推动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

大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以重大科技项目、各类创新平台和专业科技园为载体, 采取引聘结合的柔性引才方式, 大力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百人计划”专家以及海外留学人才。科技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引进企业急需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加快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需求, 实施人才扶持专项, 为企业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青年科技人才,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建设作风硬、纪律严、素质高、形象好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

全市科技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深刻把握转型跨越发展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要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全面整治庸懒散奢。实行方针目标管理, 把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和山西省科技厅下达的年度科技工作目标任务量化分解, 责任到人, 确保完成。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取信于民, 造福于民。

二要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 在用好用足政策与破解发展难题的结合上下工夫;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 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的结合上长本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在深入企业摸需求、整合资源抓对接、促进产学研结合上有作为。

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 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实际, 不断完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加强对评审立项、经费拨付、鉴定验收等关键环节、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推进“制度+科技”的电子政务与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做到公开透明和廉洁高效。

8.经济法责任的实施机制探析 篇八

关键词:经济法责任;责任承担;实现机制

经济法责任是“由于经济法主体的经济违法行为以及特别损害后果的发生,而使有责主体必须承担的否定性经济法后果。”[1]经济法责任有其自己的独特性,因此,在责任承担方式上不同于其他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责任的具体承担形式

从体系上看,经济法责任的承担方式可分为传统的法律责任形式和具有经济法特色的独特的法律责任形式。

独特的法律责任形式:

(1)三种传统法律责任形式的综合运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法责任并不是各种责任形式的随意的胡乱的堆砌,它们基本上遵循行政责任在先、民事责任居中、刑事责任在后,市场主体责任在先、主管机关责任在后的规律性。它体现了经济法先规制市场失灵,再控制政府失灵这一事实逻辑和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轨迹。

(2)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是经济法领域中为惩戒违法行为而创设的兼具惩罚与赔偿性质的责任形式,经济法领域中运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很多,在经济法领域,惩罚性赔偿则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3)惩罚性责任形式。①资格罚。资格罚是限制或剥夺违反相对方某种行为能力或资格的处罚措施。②声誉罚。声誉罚是指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以示警戒的处罚方式。

(4)颁发禁止令。颁发禁止令是司法当局依职权或依被害人申请而采取的制止违法行为发生和防止损害扩大的一项救济措施。

(5)其他独特的经济法责任承担方式。除以上法律责任形式外,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其他经济法特有的责任形式,如直接责任人员的引咎辞职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拆分垄断企业制度等。

二、经济法责任实现制度体系探究

经济法责任的实现是对各项经济权利的保护,需要借助相应的程序和制度来完成,在此,本人从理论的层面探讨合理的实现制度。

1.经济责任实现的行政执法机制建设

“法律责任的实现,就有责主体来说,是法律责任的履行;就国家来说,是法律责任的执行—实施法律制裁,强制责任主体接受并实现法律责任。”[2]各类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与一般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由其进行日常经济管理再合适不过,建立合理的行政执法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由于每一经济法主体都在某一主管机关的直接管理之下,行政执法机关对经济法主体的监管具有特有的便捷优势,因此,行政机关应当了解经济法主体的行为,从其经营活动的每一环节进行监督。

(2)强化执法职能,高效处理市场异常。由于行政主体具有执法权力,可以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在其执法过程中应当强化监管主体的职能,使其在处理市场变化时做到高效迅速,为市场主体提供即时救济,以促进市场优化。

(3)合理规划行政机关权限,强化其责任意识!由于目前行政机关大都独立性较差,其公正性也受到来自行业、部门以及地方各种利益的严重侵蚀,很难做到公正执法,因此,应当用严格的责任制度增强行政机关的独立性,促使其严格依法办事。

2.经济法责任实现的诉讼机制

诉讼是社会冲突不能和解并经过其他方式也不能解决的最终最有效的解决方式,经济法责任的实现也应利用诉讼的方式。

(1)经济诉讼的独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体现国家干预和社会公益性质的经济冲突日益增加,这种纠纷具有自身的特点,又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对此类纠纷不能简单依靠传统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刑事诉讼的诉讼程序,而应当创立一种适合于经济法纠纷的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

(2)公益诉讼。经济法责任的社会性要求从社会公益角度对经济法责任进行规制,公益诉讼的引入也就显得十分必要!经济法领域的公益诉讼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第一,在原告范围和资格上,扩大原告的界定范围,赋予非利害关系人基于公共利益受损的事实提起诉讼的权利。

第二,在法院的受案范围上,严格筛选,只有在公共利益确实遭受损害且影响到大多数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行政机关无权、不宜或无力解决时,法院才可受理,其范围应当限制在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反倾销反垄断案件、消费侵权和产品质量、案件以及环境与资源破坏案件,以及其他确实危害社会公益的案件。

第三,在举证责任分配上,合理配置,由于经济法案件原被告之间的不平衡性以及个人能力限制,使证据的掌握也十分不平衡,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合理地倾向于由被告承担。

3.经济法主体的非司法行政程序

经济法主体的非司法非行政程序是指经济法主体既不借助诉讼程序,也不借助行政执法程序,而是由经济法权利人利用某种非诉讼非行政的机制自行对义务人进行制裁,这种程序的启动和终结均由经济法权利人自行完成,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法责任实现的自治性程序,此类程序有如下特征:

(1)责任追究的主体具有多元性特征。在该程序中,责任追究的主体不是具有公权力的行政、司法机关,而是许多具有自治性质的组织或者具有非管理性质经济职权的相关机构等。

(2)承担责任的形式上具有新型化及非强制性特征。承担责任的形式多以新兴方式进行,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介入,多是以用公示或者公告的方式对企业信誉等隐形资产达到折损的方式达到惩治违法的效果。

(3)强化了社会对经济法主体的监督。此类程序往往向社会公众公示,更易于让普通民众知晓,从而引起公众对经济法主体的监督,而社会公众的参与更加强了该程序的即时性与有效性,促使企业合法经营。

经济法责任实现体制的系统化、规范化也是经济法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國民经济得以良性运转的关键环节,经济法责任制度是经济法的生命力之所在,其责任实现的程度是经济法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法责任实现制度,在丰富和完善责任实现方式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法主体权利的实现和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宝山.《中国经济法基本理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161

9.经济法的社会实施 篇九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拥军)活动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月十八日

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

双拥共建(拥军)活动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双拥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新时期的双拥工作,促进我市双拥工作的社会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军(警)民参与双拥活动的积极性,把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部队战斗力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双拥工作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二、目的意义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是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需要,是增强双拥工作群众和社会基础,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三创一办”工作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军民团结,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原则

(一)自愿自主、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坚持自愿参与,量力而行,不搞硬性摊派、强迫命令。

(二)双赢互补,务实高效的原则。坚持精神文化建设为主,精神互助与物质支持相结合的方向,找准军地双方互相支持的结合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各项工作,实现部队建设和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1、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围绕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军人道德规范》,把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官兵中培育讲信誉,守信用,以诚待人,言而有信,不侵犯他人利益,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良好品质,激发官兵、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

2、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把提高文化素质作为军民共建的主要任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国防教育,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部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军地联合举办“军营一日”、“企业一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官兵、员工的文化生活,把部队的优良传统融入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之中,培养员工遵章守纪、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精神。共建双方共同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增强驻筑部队官兵市场经济意识,拓展官兵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二)支持部队建设。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优势,开展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文化拥军活动,支持部队建设,力所能及地帮助驻筑部队改善训练、工作、生活条件,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困难。

(三)开展公益活动。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公益事业活动与支持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帮助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问题。

(四)支持征兵优抚安置工作。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数量大、就业岗位多的优势,主动为国家分忧,创造条件吸纳下岗伤残军人、退役士兵、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就业并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帮助解决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激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青年职工踊跃参军,履行国防义务,大力支持征兵工作。

(五)开展群众性的基层创建活动。按照双拥共建工作“四有”标准,即有健全的领导机构和联络员、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有经常性的特色活动,有显著的共建成果的要求开展双拥工作。围绕促进军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创建部队基层先进单位、优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优秀社会组织活动。携手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环保措施,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组织领导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由市双拥办牵头,设立由宣传、民政、工商、税务、经贸、驻军政治部及工商联、工会、共青团、私营企业协会等组成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双拥共建(拥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引导非公有制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双拥工作,实施对双拥共建的组织领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和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研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二)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开展双拥活动要以基层为重点,注重落实,讲求实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双拥共建(拥军)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负责人,明确工作职责。各项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健全各项制度,定期检查总结,推进双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10.经济法的社会实施 篇十

组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认真落实伊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现结合合作区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积极推进、发展壮大、规范提高”的工作思路,在继续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力争到2011年6月底,组建率和覆盖面达到100%,年底前已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本到达规范化要求,有20%的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的要求。

二、方法步骤

1、完善工作方案。明确对象、范围、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落实组织领导、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组建工作方案。

2、深入动员造势。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在园区和各社区对推进组建工作进行深入动员造势,利用各种媒介和向非公企业业主致信等各种形式,向辖区所有非公企业业主、员工和广大党员确实讲清中央要求,讲清自治区党委和州、市党委的安排部署以及建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介绍经验,做好业主的思想工作。

3、再查摸清底数。合作相关局室和各社区要组织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调查,全面准确掌握本辖区内所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基本情况和党建工作情况,确保无遗漏、无死角,彻底查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数量、经营状况、员工人数、党员数量、组织设置、业主身份、管理关系等情况,确保调查摸底的口径统一、情况真实、数据准确。党工委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登记台帐,为下一步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打下基础。

二、任务分解

依据属地管理的要求,按照“谁管理谁组建、谁组建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社区的分工和组建任务,并将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和覆盖率纳入各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年底考核和评先选优相挂钩。

1、合作区机关负责注册在园区内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并负责所有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考核、总结和信息情上报工作。

2、合作区各社区负责各自辖区内非公企业组织组建工作。

3、合作区工商分局负责提供注册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辖区非公企业规模、性质、驻地等基本情况,务必详实。

4、经贸发展局负责联系、协调驻区各非公企业,摸清企业领导机构、职工数量,党团员人数等底数,切实掌握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规模、生产经营情况(年产值、上缴利税情况等)、党员数量、员工数量及党组织、群众性组织建设和 党建工作情况,为党群部门提供详实可靠依据。

5、党群工作部主要做好组建工作的动员宣传工作,利用发放宣传单、合作区网站、深入企业座谈产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讲清中央、自治区和州、市党委的部署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根据经贸发展局提供的数据基础上安规定拟定出哪些企业单独组建、哪些企业联合组建、哪些企业挂靠组建的方案计划,并在经贸发展局的协调下进行党员个人信息采集整理、组织关系转接和党组织成立筹建事项,并及时建立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台帐,搞好文件上传下达,按工作阶段进行情况汇总为党工委办公室提供各类总结数据。

6、规划建设局负责辖区各类建筑工地的情况调查摸底,向党群工作部提供符合组建工作条件的相关数据。

7、党工委办公室做为党工委的综合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具有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等职能,必须参与百日集中组建活动的全过程,负责党委主持召开的各种会议的组织筹备、起草党委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会议纪要,领导和组织相关局室并指导、监督、协调经贸、党群、工商等部门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并负责向党工委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向市委组织部上报总结。

三、具体时限

1、各社区务必与4月1日12点前将各单位组织方案上报合作区党群工作部。

2、第四、五社区必须于4月10日前组建完成本辖区非公 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一切任务。

3、第三社区必须于4月15日前组建完成本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一切任务。

4、第二社区必须于4月20日前组建完成本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一切任务。

5、第一社区必须于4月30日前组建完成本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一切任务。

6、注册于合作区附楼的企业和园区内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由机关相关局室齐心协力完成,务必于6月30日前完成组建任务。

四、具体方案

1、一社区所辖238家中在新世界建材广场内有46家,拟成立营建置业有限公司党支部或伊犁营建新世界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其它均挂其支部;在国贸百货贸易城内12家,拟成立国贸百货贸易城党支部其它挂其支部;在亚中商贸城内14家均挂亚中机电支部;金帝集团6家拟成立金帝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其它均挂金帝集团公司支部;西效机动车交易市场4家及社区内其它企业符合哪种方式按哪种方式组建,不够条件组建或无党员的所有企业均拟挂一社区党支部,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一社区要再进行细致排查摸底,确实摸清情况。

2、其他社区根据辖区所属非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组建。

3、注册于合作区附楼的19家除财信担保公司隶属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挂管委机关支部外,其余由合作区经贸发展局会同党群工作部门进一步摸清底数,够单独组建条件的单独组建,不够单独组建条件的,先成立合作区经贸发展局党支部并全部挂靠该支部,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服务企业零距离。

五、相关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各基层党组织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把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任务来完成。各单位要按照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形成组建工作合力。

2、严格方法步骤,精心组织实施。各社区党支部要按照市委组建工作目标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的工作推进表,明确每周的工作任务,定期向工委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党工委要结合园区实际,确定一批需要重点抓好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名单,作为组建工作重点进行推进。

上一篇: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欣赏下一篇:四年级写人作文:“魔术”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