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讲稿---网瘾

2024-09-04

教育讲稿---网瘾(共11篇)

1.教育讲稿---网瘾 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走进了我们生活。网上购物,网上看电视,网上交友聊天都成为了生活中常态。网络千般好,但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网络游戏等对我们的影响很严重。

我不知道大家接触过游戏没有,也不知道大家对待上网是什么态度,但是我们青少年上网成瘾现象很严重,很多人为了上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经常出入网吧,网咖。只为了上网。上网有好有坏,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在拿起这把剑的时候,我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只因为对于网络中各种信息,精彩的内容我们不知道排除,也不懂的去规避约束自己。

永远不要小看网络的力量,很多同学为了上网,晚上翻墙都要走出学校,只为了通宵上网。为什么那么想上网,为什么不懂得正确的使用网络呢?虽然网络有好处,但是用的不当,会害人害己,已经有多少人深深的被网络所侵害,又有多少人能够正确的使用网络。不要为自己上网找借口,也不要高看自己,认为自己完全可以约束自己,网络的魅力太大既然我们做不多约束自己,那么我们就应该远离网络。

我们还在学习,需要为了学习耗费大量时间去完成学习的任务,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的学习没有压力,不要轻易的碰触网络,远离网瘾,我们应该约束好自己,做好自己当下的任务,不要给爸妈添麻烦,也不要把自己的未来葬送在上网时。现在我们学习,为的是以后有更高的起点。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过去去做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多为自己思考,远离网络吧。

其实上网最大的害处,就是沉迷在网络游戏,和各种不健康的信息里面,让我们不能自拔,我们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管束自己,不能随意的去做事情,不能给我们爸妈找麻烦,不能给我们的老师增加压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要认为我上网,不会有网瘾。如果做不到,你约束不了自己该如何做,要如何戒掉网瘾,大家想过没有。

我希望大家端正心态,上网可以,但是不要沉迷网络,不要沉迷游戏,给自己一点时间,多学一些东西,多读一点书,不好吗。我们读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只希望大家珍惜,不要染上网瘾,我真诚的祝愿大家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有着沉重的学习压力。

谢谢大家!

2.教育讲稿---网瘾 篇二

当信息时代为人们带来快捷、便利、高效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困扰和负面效应, 这些困扰和负面效应在青年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 对开阔学生的眼界, 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事物都是利弊相生, 祸福相随, 网络也不例外, 它就向一条大河, 挟裹着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既传播文明又倾泄垃圾, 既开启智慧又制造蒙昧盲目, 就其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而言, 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 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 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 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青年学生身心发育和社会化尚未完成, 他们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的识别缺乏深刻的认知。因此, 在目前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 网络极易成为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 使他们中的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形成网瘾。这给成长中的青少年造成一系列后果:

(1) 思想品质与价值观的弱化。由于青少年尚未建立完善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认知受外界影响很大。而互联网没有国界, 任何信息都可以在其中广泛传播, 一些不良思潮很容易扎根。当这些信息被免疫力较弱的青年学生接受之后, 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会引起学生犯罪的增加。网络中信息的泛滥和无限制的使用以及学生的盲目接受, 打破了原始的社会化进程。这就直接对传统文化结构提出了挑战。长期以来, 学校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亚文化。而在互联网中, 学生能构建一套完全独立于成人之外的学生文化模式, 成人主流文化的干预将显得苍白无力。因此, 主流文化影响的弱化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这种影响力减弱至一定程度时, 不可避免会出现学生认知的茫然和混乱状态。

(2) 网络交往的热衷化和现实交往的冷漠化。网络的发展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改变了原始的点对点的交流方式, 使人们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中结交朋友, 交流感情。互联网满足了学生喜欢交往的要求, 使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的感觉, 且这种感觉很容易上瘾。据调查, 30%的学生认为上网的感觉如烟鬼遇上了好烟。但是学生的理想化追求会使其只热衷于和网上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情感, 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由于隔了一道屏障而变得不可琢磨。现实生活中人们尚且戴着面具, 网络更为掩饰自已提供了最有效的巨大的面具, 信任危机由此产生。正如比尔.盖茨所言, 你甚至不知道对方电脑屏幕前坐着的是一条会敲键盘的狗。因此将出现精神孤僻、冷漠、缺乏责任感、没有明确价值观、没有人生目标的一代“空心人”。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网瘾”现象, 为当今的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方面转变德育教育:

(1) 转变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普及与发达, 教师已不再是传播文化的唯一使者, 教师知识权威的不可替代性也大为动摇。应当承认, 现在的学生感受时代精神、吸收文化信息方面的触角更敏锐, 视野更开阔。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以学生为师, 深入到学生中去, 接触、体察、理解为学生所神往和珍视的文化信息, 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 触摸他们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位移”, 力求像学生那样去感知、体验和思索, 与学生一起切磋、探讨, 努力寻找社会主流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共鸣区。不能一味地严格要求, 把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感悟强行纳入自己设计的轨道。所以, 教师居高临下式的说教或者请家长只能造成学生强烈的反感情绪, 形成学生逆其道而行之, 出现更为剧烈的“网瘾”。教师应利用有效资源和教师个人的特有魅力, 让学生产生潜默化的影响, 逐步接受社会文化和道德规范。

(2) 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分析学生上网的原因, 无所事事、心灵空虚者居多, 教师应在了解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争取与学校一道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 同时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并与之建立稳定的联系, 为学生创造课外实践的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因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不能单纯靠书本, 要靠各种文化的综合力量, 来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 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周末假期的上街义务服务、校内的文体活动、团的活动、知识趣味赛、朗诵比赛等, 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吸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形成健康的校园环境, 使校园主体文化影响和压制学生的亚文化。

(3) 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力, 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控制力掌握在学生手中, 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管理, 另一方面要采用暗示和激励方式, 如让学生把名言警句或教师的要求牢记在心, 每当出现想上网念头, 强迫自己不要冲动, 或采用学生之间的监督, 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制力, 然后制定自我学习目标, 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 自觉养成自身控制的良好习惯。对“网瘾”学生, 教师要以平静心态对待, 在要求学生的同时, 认真倾听学生的思想感情, 深入学生心灵, 切忌把学生一棍子打死, 给学生戴上“死不悔改”帽子。

3.转化中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 篇三

一、 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

尽管网络可能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造成生理、心理的危害,甚至荒废学业。但若我们因噎废食,将学生与网络隔绝开来,则是完全不必要、不应该、也是行不通的,所以我校着重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学校统一安排时间,通过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对网络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让他们明白,互联网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学校还利用校广播、黑板报和手抄报等宣传工具,做好舆论宣传,使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把健康上网宣传深入到每个学生的身边,深入每个学生的心里。

除了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学校聘请了南宁市亭子派出所的所长作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通过大量生动的网瘾案例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并教会学生安全上网,提高他们上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还通过校园网站,向学生介绍和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建立起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知道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违反规章,从而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自觉遵纪守法,

二、 建立 “校园绿色网络活动室”

为了最大限制地消除上网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远离网吧,引导他们健康文明上网,我校创建了校园“绿色网络活动室”,把学校中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建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网吧”。“绿色网吧”安装有屏蔽不良网站的防护软件,开放时间内都有老师值班,检查学生上网情况。此外,我们课题组把所有网瘾倾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举办网络漫画比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迎奥运”主题电子板报比赛等活动,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课老师辅导他们制作。他们在创作的同时,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也减少了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对制作精美的作品,我们还发布到网上去参赛,使他们有成就感。有很多学生在参加比赛后都很开心地对我们说:“老师,原来上网除了玩游戏以外还有这么多好玩事情!”

三、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也很大,为了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我校为学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如参加学生会的管理工作、参加班干轮值检查小组、参加志愿者服务队等,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律能力,也让他们获得了成就感。我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校运会、黑板报比赛,在这些活动中,有不少才艺之星脱颖而出,有的优秀选手还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区级的比赛,为我校争回荣誉。除此之外,我校还成立了各种社团,如文学社、舞蹈队、合唱团、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志愿者服务协会等,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有益的团队活动。学校这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有助于吸引有网瘾倾向的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慢慢摆脱对网络游戏的单一兴趣。

四、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网络游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虚拟性,虚拟状态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一些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拟的外衣。由于中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为、意识的淡薄,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受挫,就很容易转向虚拟环境中去寻找安慰,并逐渐失去对现实环境的真实感受,对网络产生依赖,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忠实“吸食者”。 沉迷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网下”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纯、学业荒废,而“网上”精神亢奋、恶意攻击,甚至一些学生无法摆脱网络游戏的纠缠,产生自残和自杀行为的念头,所以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具有专业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及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组成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并设立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每个班级每周也都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如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会及时给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教育,学生也可以到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学校还设置了“涂鸦板”,给学生提供一个宣泄的方式。 我们还利用网络资源,召开网络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以论坛为载体,在网上开辟“心理主题班会讨论区”,主持人及时将班会的题目、活动的过程公布在论坛上,通过学生们的参与、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学习心理知识。网络主题班会将学生由被教育者转变成参与者,激发了学生参与班会的热情。另外,网络班会涵盖的内容信息量大,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参与在线大讨论,有利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改善。

五、 对有网瘾倾向的学生进行个案辅导

在转化网瘾学生的工作中,个案辅导是最关键的环节。进行个案辅导的方法和手段很多,用什么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课题组总结出几种比较普遍而且效果较好的方法:

家校密切配合,抓住转化契机。首先要争取家庭的大力配合。在所研究的个案当中,凡是家庭能积极配合老师,多关心、管束孩子的,都会取得很明显的效果。例如黄芊芊老师辅导的高04(6)班的李某同学,本来自控能力就差,意志薄弱,非常爱上网。自从他父母闹离婚后,他失去了管束,无心学习,甚至发展到旷课在家上网玩游戏。黄老师了解了情况后,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和他父母谈话时,明确告知他们,他们现在的状态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不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孩子一辈子。李某的父母深深懊悔,并表示不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打闹了。黄老师趁机规劝他们改善彼此的关系,教好自己的孩子。后来,父母的关系改善后,对李某的触动很大,在家校的密切配合并教育下,李某慢慢把心收回来,上网频率下降了。又正好2007年要参加高考,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及时转化,鼓励他挖掘潜能力,把心思全力以赴地放在学习上。在当年的高考中他考出了326分的成绩,超了大专线26分,被上海理工大学录取。

网创人才培训法。天下大势,堵不如疏。网瘾学生的兴趣点在网上,何不因势利导,把他们的兴趣发挥在“正道”上?这个策略是我们课题组重点研究的方向,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我们组织有“网瘾倾向”的学生集中学习,请计算机老师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动画制作,然后鼓励他们参加学校举办的“迎奥运”电子板报比赛,比赛中他们百分之百的获奖。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往往都来自于着魔般的兴趣和“沉迷”,如果引导得当,激发得力,网络有可能成为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如黄彩霞老师辅导的高中学生雷某某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黄老师把他定为辅导对象后,并没有急于“堵”,让他减少上网时间等。而是慢慢的“疏”:黄老师自己有制作flash动画和制作网页的特长,便向他展示自己制作的一些有趣的flash动画,引起雷某的兴趣后,便教他入门,同时也让计算机老师在电脑课上对他进行特别辅导。雷某很快就迷上了flash动画的制作,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也随之减少。黄老师还鼓励雷某把自己制作的一些flash动画发布到网站上,并积极参加各种动漫制作比赛等。这极大激发了雷某的创作欲望,之后他还学习了网页制作。现在雷某正在积极地筹备创建自己的网站呢,网络游戏对他的诱惑已大大减少。

计划法。要戒除网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计划,学生可能会“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订计划的内容随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原则是循序渐进。首先是分阶段地缩短学生上网的时间。可以以五天为一个阶段,第一阶段缩短时间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十以下。第二阶段,要增加难度,但减少时间的比例不要超过百分之十五。以此类推,最后让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或者只有节假日才上网。在计划中,可以安排一定的奖惩措施,如能严格按计划执行,可得到一定的奖励,反之,则给予一定的惩罚。

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学习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学习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个案当中的网瘾学生和网瘾倾向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一般或较差,学习的上进心不足。针对他们的这种状况,我们分别指出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黄家毅老师辅导的网瘾倾向学生高04(2)班的覃某某,学习成绩较差,黄老师就和他一起制定符合他实际的学习计划,并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学习,经常检查他的学习情况。覃某某学习上有一点进步,黄老师就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这样,覃某某的信心树立起来了,对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在2007年的高考中,他的成绩达到了大专录取分数线。

注意转移法。这也是对有网瘾倾向的学生进行转化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班集体活动、学校的各种团体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其它的户外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让他们把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生活当中来。如廖慧鑫老师辅导的高05(5)班的陆某某同学,迷上网络游戏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他有绘画方面的特长,廖老师就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后,他逐步把兴趣爱好放在了绘画上,经常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班级出板报,并多次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除此之外,他还代表学校参加各项市级比赛,频频获奖,他从这些奖项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所以给自己定下了考取艺术院校的高考目标,并于2008年高考中金榜提名,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航向明确法。中学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当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奋斗方向,他就会为自己的前途努力学习。网瘾学生大多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高,没有远大的抱负。为此,在转化这些学生中,首先要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前途,多用榜样激励,帮助他们制定人生目标,从而避免了漫无目的地上网聊天或游戏,浪费青春。

总之,我们相信,在学校积极的教育指导下,再加上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互联网不是一张毒网,让孩子们折翅于天空,而应该为孩子们的自由飞翔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4.如何教育网瘾学生 篇四

主讲专家:长沙市桐梓坡小学高级教师 王大庆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是“如何教育网瘾学生”。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情景短剧:面对沉迷网络的学生方杰,面对只顾自己玩乐忽视孩子教育的家长,教师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一方面,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并给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通过班会讨论,让孩子明白沉迷网络的危害,同时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以“润物无声”的方法影响和教育学生,巧妙地将学生从“歧途”上拉回来。综观老师的做法,我认为有如下可取之处:

一、案例评析

1.遇事沉着冷静,先稳住事态,不急于做是非判断。

早晨是记忆的黄金时间,大部分学校都安排了早读,无非就是希望大家都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大部分老师们在这一方面也抓得比较严格。而案例中的孩子不在教室里好好读书,却在外面逗留,这本来就不太符合情理;在外面逗留也就罢了,还一定要站在雨中的操场如一尊石雕,这就更让人生气了。要是换了一些严格且性情急躁的老师,也许早就冲过去将孩子一顿臭骂,即使从雨中拉回教室,也许还不会善罢甘休。因为孩子违反了晨读纪律,说不定就给班上扣除了相应的分数。再者,大清早泡在雨中,示威给谁看呢?难道想要挑战老师的权威不成?可是案例中的老师不这么看,他只是“费尽口舌,连哄带骗”将孩子带回到教室,并不急于做进一步的处理。因为当孩子产生过激行为时,情绪一般都不会太稳定,这时候最主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稳住事态不再蔓延。先“放一放”,安抚学生的情绪更要紧。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冷处理”。这样的处事方式会让事情做得更趋完美。卢梭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看来,案例中的教师深谙此道。

2.能及时找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仔细分析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情感需求的缺失;有的是因为学业失败的转移;有的是因为现实压力和问题的逃避;有的纯粹是因为好奇好胜……不同的人上网成瘾的原因不同,但是无一例外都会存在一些外因的刺激。因此找准网瘾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很有必要。因为唯有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再者,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先问“为什么”,再思考“怎么办”,不失为一种严谨而科学的态度,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工作“智慧含量”的正确途径。案例中,教师通过与方杰母亲的交谈,了解了方杰具体情况,找到了方杰真正上网的原因。也就是说教师在实施教育之前,已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诊断”,根据学生的“病情”开出“药方”那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3.及时而主动地进行家校沟通,有利于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家长当属于“自私自利,及时行乐”型,对于她来说,麻将的诱惑远远胜过对儿子的管教。为了图方便,图省事,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作为母亲,她用金钱代替了教育,用金钱代替了亲情。教师能主动了解情况,与家长沟通,并且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方式。这样,让家长在明了作为母亲的责任的同时,也进一步知晓“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实际上就是给了孩子强大的心理支持,孩子会感到安全,温暖。

4.重视学生认知的调整以及网络素养的培养。

现代社会,网络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将网络看成“洪水猛兽”,采取一切手段加以“拦追堵截”,一味地禁止孩子上网,也许会适得其反。我们要正确看待网络的两面性,合理引导,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对于沉湎于网络的学生来说,采取因势利导的“疏、放”的方法,无疑比一味粗暴简单地“堵、防”更为有效。

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在了解了方杰上网的真正原因以后,并没有批评学生或者上纲

上线,说道理,讲空话,而是采取了班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网络的双面性,明确了沉湎网络的危害,从思想上强化了正确对待网络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教导网瘾学生学习电脑使用技巧和网络技能,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正确发挥网络作用的窗口。这种“疏而不堵”的措施无疑是得当的。有助于学生主动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不至于在“歧途”上越滑越远。

二、案例反思

1.要让网瘾学生彻底戒除网瘾,需要一个持续可行的规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暖。而且网瘾和医学上定义的其它成瘾一样,都具有“易复发性”,所以对于网瘾青少年的治疗,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纠正过程,也就需要一个持续可行的规划。

2.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根除孩子网瘾的重要因素。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2010年完成的课题《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给出了一个值得家长们思考的论断——孩子上网成瘾与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家庭不和谐、亲子关系不好,是导致许多孩子染上网瘾的主要原因。

因此,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关爱尤显重要。家长应该努力学习一些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学会和孩子做朋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不可或缺。父亲的缺位,给孩子造成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即使父亲因为工作的需要,不能经常回家,但是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书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交流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爱,感受到温暖。另外,老师也可以适当给家长一些可行的建议,甚至一起制订一部分家庭教育的规则和戒除网瘾的措施。

三、深度思索

(一)什么是网瘾?

网络作为人类科学技术的产物,给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的未成年人从小生活在网络时代,这一代的青少年对网络的接受和使用程度都要远远高于以往任何一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的主要生活内容之一。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能够很好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但是如果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就会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甚至出现身体健康受损、不能与社会外界正常交往等严重问题。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将导致孩子上网成瘾。那么,什么是网瘾?个人认为,所谓“网瘾”,是指长期沉迷于网游或者网络其他活动中,影响了正常的工作或学习,使家庭、师生关系等多种关系不和谐,使自己难以自拔的一种行为异常现象。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限度,甚至因为没有满足上网要求会采取意想不到的过激行为:比如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偷抢钱物甚至持刀杀人等。网络为何有如此之大的魅力,让孩子不顾后果,铤而走险呢?

(二)网络成瘾原因分析及对策

1.缺少应有的关爱,寻找情感寄托。

很多家长因为忙于生计,忙于工作或生意,甚至是忙于自己玩乐,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起居,作业辅导,更谈不上与孩子交流与沟通。长期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有苦难言、有委屈和烦恼难诉,又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变得压抑、孤独。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阻碍与困惑。而网络游戏、QQ聊天等虚幻世界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因而虚拟的网络世界就成了他们首选的,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比如案例中的方杰,因为父亲常年在外面工作,母亲又迷恋麻将,孩子大把的闲暇时光如何打发?也许孩子第一次走进网吧只是出于无聊,打发时光。瘾在网吧,根在家庭。沉迷网络的是孩子,但让孩子沉迷网络的“推手”却是其母亲。

应对策略之一:积极创造机会陪伴孩子。

父母工作再忙,压力再大,矛盾再多,也要注意关爱和呵护孩子,积极创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经常询问他们的学习困难,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并积极鼓励和帮助孩子构建真实的朋友圈子。孤独的孩子容易上网成瘾,因为他们需要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现实生活中缺失的归属感。这些很难得到父母关爱和理解的孩子,常常无奈地去借助虚拟的网络慰藉自己那颗孤独的心。但是,无论网络游戏的魔力有多大,那毕竟是虚拟的世界,终究不如人与人的真情交往。如果作为家长,能让孩子在平时就学会享受身边真实的友爱,就根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与网络争夺孩子。

应对策略之二:加强家庭教育理论学习。

任何岗位基本上都做到了先培训再上岗。但是父母这个特殊的岗位,这个最需要做到“先培训再上岗”的岗位,却最不重视培训。想要孩子了,行,生一个吧。至于孩子生下来以后如何教育,既没有计划也缺少想法。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不也就这样走过来了吗?但是时代是进步的,社会是发展的,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新时代的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确实要遇到很多麻烦,无计可施,无所适从。因此,加强家庭教育理念学习相当重要。比如阅读相关的家教方面的书籍,向教师请教,向有经验的家长取经等。

2.争强好胜,相互较劲攀比。

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年龄正是争强好胜的时期,他们互不服输,相互较劲攀比。而且攀比的东西也是最时尚的、最新潮的,孩子以为,同伴拥有的某种东西,我也要拥有就好;同伴拥有的某种能力,我也要学好就好。如果说,网络出现以前,孩子们攀比的也许只有玩具,学习用品之类,随着网络的出现,网络游戏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攀比的最佳选择了。不会玩网络游戏,不懂得网络术语的孩子,被同伴看成是“老土”,在同伴中没有威信,没有地位,也缺少和大家的共同语言。会排挤在同伴之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同伴关系特别重要。没有伙伴的生活多么孤独无聊啊。为了在同伴中挣得一席地位,不会“网游”的学生只好拼命地钻研游戏,拼命地做任务,拼命地朝前赶,一门心思想赶上他们,甚至超过他们。因为唯有这样,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那种骄傲和自豪是即使优秀的学业也比不上的。而一旦得到大家的认可,又担心其他人后来居上,因此只有在“网游”的天地里“再接再厉,再创高峰”。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父母亲都是高校的老师,孩子本身素质也不错,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本来是抱着好奇的心理随便玩一玩的,没想到一玩就玩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了。因为他是“后来者”,级别、技术远远不如人家,为了赶超大家,没日没夜的泡在游戏里,最终,游戏水平是上来了,学业也荒废了。这其中,作为班主任,我无数次地当面找他谈心,分析厉害得失,也无数次通过QQ和他沟通交流,即使在父母都已经感到绝望,准备放弃对这孩子的教育时,我还想做最后的努力,特意带他到专业人员那里咨询、治疗,可是依然没有“挽回”他“沉迷”的心。他和“网游”已经“热恋”深深,难舍难分了。小学升初中时,那些学习成绩曾经不如他的同学都上了“四大名校”,而他却与名校无缘,只能上子弟学校。这无异于给他当头一棒。上中学以后,孩子给我电话,告诉我他终于“改邪归正”了。我笑着问原因,“再不改就是浪费自己了,也辜负了您的一片好心啊。”孩子由衷的感叹。应对策略之三:将计就计,投其所好。

贺淑曼教授所著的《让孩子赢在网络时代》中写到:赢在网络时代,就要尽早接触网络;赢在网络时代,就要善于运用网络;赢在网络时代,就要克服沉溺网络。因此,对于学生上网,老师要正确引导,注意疏与导的结合。既然孩子喜欢上网,那就要给他营造这样的“土壤”,只是这方土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我班上也有一部分这样的学生,网上聊天、购物、打游戏……乐此不疲。有些女孩,有时间上网但没有时间写作业,聊天室里热火朝天,课堂上没精打采,不知所云。有些男孩,别看要他背诵课文,诗词之类有了上句没下句,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玩起游戏来绝对是“高

手”,说起他玩游戏的经历,装备,那真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成长岁月里不可或缺营养。为何“网聊”妙语连珠的孩子,习作却干巴空洞,索然无味?为什么“网游”精明能干的孩子,背诵课文吞吞吐吐,不胜艰难?我想原因大概是网络的自由与随意,能带给孩子灵性和智慧。因为这是玩,是游戏,不必像学习那样紧张,中规中矩。问题是如何将孩子的心思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引导,让孩子不至于在网络世界陷得深不可拔? 我选择从从班级QQ群入手。布置作业,交代任务,发布《通知》等一切事务,我都尽可能地放在QQ群里进行。具体操作:大约7点左右上网,在群里给学生问好,这时不急于布置作业,和孩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说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老师陪孩子“网聊”,没有学生不喜欢的,况且又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们差不多都上线了,发布一些有意思的短小文章供孩子们阅读。这段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不宜过长,太短了也不行,我将这部分时间称为预热阶段,为的是营造一种特有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接着布置分层次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性地完成作业,作业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个小时。第二天得有检查和讲评,这是对孩子的最高奖励。因为你重视他们的行为,那么他就会更看重你对他的要求。有时候我们也直接在群里完成,比如进行一些简短的比赛。诗词,成语接龙,或者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等。首先说明规则:作业时间不得随意说话,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指定学生回答完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但是得先小窗口征得教师同意再说话。

记得甲流期间,学校连续放假10天,严格要求孩子老实呆在家里,不得外出,以免交叉感染。而且要求教师每天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跟踪电话联系。麻烦不说,还辛苦,一个班几十号人,每个孩子家一个电话,多费事啊。我就要求学生上网报到,并且利用QQ群给孩子上课,效果还不错,惹得其他班级羡慕不已,我们的孩子更是得意,因为即使回家,他们的老师也依然陪伴他们。不过,这样的操作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有些辛苦,而且,必须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才能进行下去。对于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或者山区学校,也许达不到家家有电脑的水平,那也就不再适合了。部分男同学喜欢玩游戏我那就虚心向他们请教各种玩法,有时候故意装傻,问他们各种幼稚而可笑的问题,他们会不厌其烦耐心指点。当孩子们以为我成为了他们的“铁哥们”,无话不谈的时候,我再通过他们指导我玩游戏的过程反过来指导他们如何将这些智慧、耐心用在学习上。建立QQ群以后,我们又相继创建了班级博客,班级网站,班刊……每一个平台,都给学生大显身手的空间。孩子徜徉其中,上传照片,撰写博客,装饰小屋,互相串门,忙得不亦乐乎。

应对策略之四:建设丰富多彩的闲暇文化。

孩子们热衷于网吧,除了无聊、好奇、同伴邀约之外,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怎样在闲暇时间中休闲娱乐。因此,创建积极的多元的星期天、节假日闲暇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如让孩子参与各种兴趣小组和文体活动、参与劳动实践和社区服务等,都是让孩子们有事可做、健康成长的好办法。一旦多彩的活动占据了孩子们的闲暇时间,他们就不会把大部分甚至所有时间、精力都耗费在网络游戏上了。

3.逃避现实生活,寻找虚拟的成功。

山东寿光世纪学校的郑立平老师认为: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身心两方面都需要很多营养,从心理上说,这些营养包括安全、成就感、自信、与他人建立关系等等,家庭、学校是学生获得这些营养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他们不能提供这些营养,孩子们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郑老师认为,以下五类学生容易染上网瘾:

一是学习成就不佳的孩子。他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在现实学习中很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

二是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一旦因为学习环境或者学习内容的变化,而产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就会对原来的学习认知产生怀疑。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试

图从网络中找到自己原来的那种“荣耀”或者“受宠”。

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他们希望逃避现实。

四是一些成绩不错,但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的孩子。

五是自制力较弱的孩子。

应对策略之五:蹲下身子和孩子做朋友。

了解孩子心理需求,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予合理的引导,帮助孩子协调好学习与游戏的关系。具体来讲,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网瘾少年,逐步解除网瘾。

一是行为限制法——有秩序地逐渐限制孩子上网的次数。

二是艺术吸引法——用绘画,舞蹈,合唱等艺术形式吸引孩子。

三是运动转移法——培养孩子参与游泳,打球,跑步等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升华他的情趣。

四是自然开阔法——把室内少年拉出来,让其到大自然接受阳光,亲近山水,愉悦情操。

五是心理体罚法——就是让孩子参与表演一些网瘾伤害有关的心理剧,从而感受到网瘾带来的危害。显示案例,用血淋漓的事实震撼他的心灵,同时还要让其注意搜集一些关于网瘾的科学研究资料。使其真正认识到这种精神疾病的严重性。再不行,就只能祈求药物治疗,但是也要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身心成长。

5.网瘾少年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 篇五

床上的王舵,以一个极端样本的方式,呈现了网络成瘾带来的戕害。然而,每一个类似的悲剧,原因并不仅仅只存在于那一二十英寸的电脑显示屏里。

翻开王舵23岁的人生轨迹,父母离异、个人放任、网游本身的吸引,都在其命运图谱中刻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在一个功能几近失效的生态系统里,王舵式的沦落似不可避免。

王舵的报道,同时在引发蝴蝶效应。连日来,众多家长忧心忡忡打来电话说,他们的家庭里也存在这样的孩子。家长的焦虑,也正是全社会都应关注和反思所在。

6.教育讲稿---网瘾 篇六

徐东方200711219

1摘要: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中学生上网成瘾的现象和危害日益严重。怎样帮助学生戒除“网瘾”是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抵御诱惑的自制力差;又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某些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也没能被及时疏导,而虚拟网络恰恰迎合了学生的这种需要,所以中学生容易迷恋网络。另外,网络网吧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教学过于应试化,也使戒瘾行动更加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可以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在积极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对网瘾学生的沟通、理解和帮助,强化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等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网络成瘾;网络心理;戒除网瘾;和谐心理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由于沉溺网络而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破坏家庭,伤害亲情,引发猝死,自残自杀,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和解决。如何尽快帮助这些中学生戒除网瘾,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并且积极有效地预防学生迷恋网络,是学校教育急需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一、“网瘾”及其我班学生的网瘾状况

什么是网络成瘾?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认为:网络成瘾综合症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许燕教授提出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评估标准:一是将网络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二是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学习被排除到中心以外。三是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四是无法阻断或者说反复.(以上引文出自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依据这些标准,可以把网络成瘾按程度不同分成四个时期:初恋期,迷恋期,依恋期和沉溺期。不同学生个体所处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是跳跃式地成瘾。如果学生在网上只是为了玩乐、刺激、发泄,而且已经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那么就应当引起注意。

仓山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认为有三类中学生容易得网瘾。一是学习适应困难者。他们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二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者。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通过QQ聊天交结网友,倾诉心菲,发泄情感。三是家长教育子女存在误区的学生。许多家长只知道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以上引文出自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几个月来,我多次去网吧看他们玩游戏聊天,自己也学会了网上聊天,并且两次包夜到天亮。通过观察得知:男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少数人包厢或包夜浏览色情网站看黄色影片。女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和听歌,少数人会看看电影。几乎没有学生为了学习查资料。他们上网的时间主要在中午、晚自习后和周末假期,也有少数学生下午晚上逃课上网。星期六晚上学生特别多。平时女生少,到了假期女生明显增多。我同几个有网瘾的学生交流,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也认识到网瘾带来的危害,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在他们中间,单亲家庭,父母忙于生计,父母外出打工,1

远离父母的在校寄宿生特别是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占大多数。这说明父母的关爱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

我所教的班级是农村实验班,共70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31人。经多次记名和匿名问卷、个别交谈、集体座谈、跟踪调查、学生举报、教师反应和突击查网吧等方式,基本上掌握了全班的上网情况。男生中有五人从未上过网,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小就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良好教育,认识到网上的游戏是假的,QQ是骗人的,上网对学习对身体是有害的。其中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我从来不上网。如果有一天上帝问我,你为什么能克制住自己不受网络的诱惑。我会坚定地说,为了报答父母为了自己的前程,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男生中有3人在小学时上过网,但现在不上网也不想上网。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同学取笑他们,不会上网是落后土气,是赶不上时代潮流。为了不让人小看才去上网的。后来觉得上网并不是什么高难动作,没什么可以炫耀的,就不想再去了。男生中有2人成功戒除了网瘾。以前经常偷着去上网,几次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视力也明显下降,在老师家长的教育下,通过打篮球戒掉了网瘾。男生中有9人有时上网。这些学生成绩一直比较好。主要是周末没事做,觉得无聊孤独才去上网消磨时光的,属于“初恋期”。男生中有18人经常上网。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一直有困难。主要在每天中午和周末白天上网。他们要么总想在游戏中升到更高级;要么不去和网友聊天总觉得丢了什么似的、六神无主、烦躁不安,属于“迷恋期”。目前有二位男生不但课余一有时间就会去上网,而且有时逃课上网,有时连续几天包夜。他俩白天玩游戏查找女孩聊天,深夜看淫秽色情。精神恍惚,沉沦于假想的性生活中。这两位学生脾气暴躁、自私自利、好说谎借钱、好欺负女生,属于“依恋期”。

在31位女生中,有18人没上过网。大多数曾经在同学的怂恿下有过上网的冲动,但想到父母的辛劳和严厉地告戒,也害怕一旦上网就成瘾,从而影响学习,就时刻提醒自己,把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在女生中有四人曾经上过几次网,都是陪姐姐或表姐去的。网吧里难闻的气味、缭绕的烟雾、污浊的环境、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使她们再也不想去了。女生中有九人有时会去上网。这些女生多半属于成绩比较差的,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很压抑,去网吧听音乐、聊天放松心情,获得快乐。属于网络“初恋期”。其中二位是在跟同学谈恋爱,周末、假期约定时间上网。还有一位只是在家里同家人一起上网。后三位应该还没有网瘾。

从整个班级来看:全班有67.1%的学生上过网,男生有87.2%上过网,女生有41.9%上过网。全班有50%的学生有网瘾,男生中74.4%有网瘾,女生中19.3%有网瘾,经了解全校情况也差不多。首先,成绩不好,学习有困难有压力的学生上网成瘾的比较多,网瘾也比较重。上网使他们身心疲惫,与同学、老师、父母关系疏远紧张,旷课逃学,节衣缩食甚至产生偷钱抢钱的念头。其次是父母溺爱、家教简单粗暴、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也容易上网成瘾。另外课余时间特别是周末假期空闲无聊,为了打发时间去上网的也不少。上网使他们成绩下降、上课走神、抑郁苦闷、产生无助感和犯罪感。由于同学间谈论网络的好玩与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带动,结伴去网吧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家长老师共同努力下,很多学生开始痛下决心,逐渐减少了上网的次数和每次的时间。然而戒除网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最后会不会反复。这也是社会上戒除网瘾机构存在的软肋。我向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他们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么不厌其烦说教;要么责骂;要么罚款检讨;要么通知家长转学。县城有条件的家长采取天天接送,严格监管。课余时间送子女去私人开办的各种兴趣培训班或各科辅导班。有时也无奈地陪同孩子去网吧或在家,让孩子过过网瘾以缓解冲突。没有条件的县城家长和远在农村的家长只能寄希望于学校的管教了。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如何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发生,以及怎样才能帮助已经成瘾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正常情况下,迅速彻底地戒除网瘾。关键在于使学生远离网吧,远离网络中的游戏、聊天和色情;根本在于消除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核心在于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快乐、享受成功。对学校来说这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教育任务。《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得其心方能育其人。”掌握学生的心理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确立教育的对策和方法,有的放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首先应当对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把握,然后寻求预防和戒除网瘾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从不会上网到开始上网,最终成网瘾的过程中学生的网络心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以下分三个阶段对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进行分析解剖。

(一)学生未接触网络之前的心理分析

1.好奇心理的驱使

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接近和探索的渴望。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同时又是一个虚拟的高科技世界。对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空前的、超现实的诱惑。我的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一天,同学与我谈起网络,说它是一种十分神奇的科学。在网络里,有许多有趣的网络游戏,有各种各样的劲暴音乐,有精彩刺激的电影录相,还可以在网上聊天找朋友,倾述自己的心情。我便迫不及待跟他去了网吧。于是我与网络交起了朋友,再也分不开了。”

2.从众心理的驱使

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迅速增强,所以中学生极容易盲目从众。在集体座谈时同学们谈到:同学朋友会上网玩游戏聊天,而自己不会,觉得自己落后落伍了。在上电脑操作课时,经常上网的同学操作更熟练更有技巧,懂得更多更会玩,令其他同学非常羡慕。平时同学朋友大谈网络中的乐趣,而自己却插不上嘴,觉得是件很尴尬的事。甚至认为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是一种时尚。一位女生在问卷中写道:“自己曾经动过去上网的念头,是因为怕自己以后不会玩电脑,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但后来老师和家人告诉我,电脑很容易学,如果现在去上网可能会影响成绩。所以我就打消了去上网的念头,全心全意地学习。以后再也没有这个想法了。”

3.空虚心理的驱使

学校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的精神空虚,心灵寂寞。一到课余时间,一旦离开教室,特别是周末假期,很多学生就看不进书,也不愿做作业。学校和家里又没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因而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坐立不安。这就很容易使学生走进网吧迷上网络。一位成绩优异的女生在检讨中写道:“连续几个星期天的上午都是我一个人在寝室看书。除了操场上有些男生在打篮球外,学校很少看得见人。这次我终于忍不住跟他们一起去了网吧。”

4.侥幸心理的驱使

父母千叮咛万嘱托、甚至措辞严厉,老师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学生也知道网瘾的危害,也听说过或亲眼目睹了一些网瘾者的悲惨后果,可是很多学生还是心存侥幸,就玩一次吧,自己不会上瘾的,父母老师也不会知道的。然而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并不强,意志薄弱,抵御力差。一旦上网玩游戏或聊天就很容易上瘾。

(二)学生从第一次上网到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

1.缓解压力的心理需要

中学生普遍面临着考试升学的沉重压力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压力挫折更大,而且他们又不善于自我调节。为了释放紧张的压力,消除郁闷的心情,随身进入网吧,通过网络上的游戏、聊天、听歌、看电影来宣泄。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学的太苦太累了,只有网上才是乐园。

2.争强好胜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希望有作为,被关注。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在异性面前是否有吸引力。因此他们在网上通过玩游戏来不断地使自己升级强大。他们也在网上通过聊天极尽所能地吹嘘自己和取悦对方。然后在班上眉飞色舞、自鸣得意地给同学叙述自己在网上的精彩业绩。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游戏者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并可以发泄他们潜在的攻击性,愤怒乃至仇恨的情绪。匿名带来的多种身份感,可以使上网者卸掉伪装,展示自己人格的另一面,使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以师傅自居,从而获得别人的羡慕和崇拜。

3.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是脱离家长老师,向往社会交流最强烈的时期,但由于交往心理不成熟,导致在现实中交往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又由于父母只重说教,只关心成绩,很少与孩子交流情感。这样伴随学生的必然是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上网聊天便成了他们寻求慰籍,解除寂寞和孤独的途径。网上空间的无限性,内容的随意性,身份的隐蔽性,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尽情倾诉。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网上他们没有了拘谨、害羞、不善交往的焦虑,网络给了他们交友的信心,同时也容易使他们迷恋。

4.青春期性心理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性意识迅猛觉醒,性生理发育日臻成熟的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有了接近异性,了解异性的愿望和需要,甚至对异性产生爱慕,但由于现实世界的约束、责任和后果,使他们压制了对异性的冲动和渴望。而网络聊天交友的开放性和隐蔽性无疑为中学生驰骋自己对异性的幻想提供了良好的安全场所。又由于不能从有效途径接受到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教育,所以只能从网络上寻求感官刺激和语言猎奇的感受,以至于频频光顾黄色网站,热衷暧昧聊天而不能自拔。

(三)学生上网成瘾后不断反复的心理分析

1.叛逆心理的体现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普遍具有成人感,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容易对管理者产生对抗情绪。有些家长爱子心切,一旦发现孩子有网瘾,制止行为过于激烈,措施生硬方法不当,反而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为了发泄不满,孩子会用变本加厉上网以示对抗。有的孩子离家出走,甚至选择自残自杀的方式表示抗议。也可能是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把自己上网成瘾的原因转嫁到家人、老师的身上。其实学生也很想戒除网瘾,自己也尽了很大的努力。此时特别需要家长、老师的宽容和鼓励。如果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就会使得学生产生敌对情绪,对家长和老师不满,对现实不满。而网络的暴力游戏正好迎合了一种攻击性毁灭性的叛逆心理。因此犯了网瘾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和帮助,而不是挖苦、讽刺、歧视、打骂、高压监禁,那样只能恰得其反。

2.依赖心理的体现

长期沉溺虚拟世界的学生几乎远离模糊了现实世界。一方面适应现实世界的能力更差了。现实中的压力挫折更大了;另一方面虚拟世界却满足了他们的刺激和欲望。使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无法离开网络。现实生活中的失落失败和虚拟世界的刺激成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逃避现实,更加依赖网络。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每次上网后都会空虚、内疚、后悔,但每次都抱着再玩一次的心理,却从没有间断过。特别是交了网友后,更是觉得找到了知音。一到自己习惯上网的时间,如果得不到上网,就会心跳加快、心慌意乱、焦虑不安、脾气暴躁,总想砸东西打人。可是一进入网吧,那种环境那种气氛就让我舒心;敲击键盘让我快感;网络刺激让我兴奋;尤其是几位好友同时玩同一个大型游戏时,那种大喊大叫、大骂大闹更是让我疯狂。”

3.自暴自弃心理的体现

由于网瘾太深诱惑太大,学生已经完全克制不住自己的网瘾,多次反复使学生自责自悲对

自己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对未来几近绝望,从而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杀。连续在网吧奋战三十六个小时后,从二十四层高楼纵身自杀的十三岁少年张萧艺在绝笔中写道:“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我什么事情都干不好,立下的誓言有许多都完不成,圣诞刚刚过去了,我也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相信会有转世,会有天堂地狱的。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引言出自《在网路上狂奔》)

三、针对中学生网瘾心理的教育建议

网瘾不是病,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综合。现实中的焦虑心情和强迫行为在网络中能够得到缓解,回到现实中则更加严重。学生一旦上网成瘾,戒除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而生理发育却超前。因此教育学生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教育的根本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戒瘾总是被动的,重点要放在防患于未然。第二,坚持疏导原则。对于网瘾者不能采取粗暴干涉或者盲目禁止的做法,要因势利导。第三,坚持渐进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学生心理的变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第四,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个性、不同网瘾内容、不同网瘾心理阶段、不同网瘾时期的网瘾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第五,坚持共同协作的原则。帮助学生克服网络迷恋,走出网络迷谷,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成效。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影响和阻碍学生身心发展和长远发展。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预防和戒除网瘾。

首先,强化学生对网络危害的认识,消除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

1、网络游戏的商业性、圈套性、虚拟性和暴力危害性;

2、网络聊天的隐蔽性、虚假性和欺骗性;

3、网络色情的腐蚀性、犯罪性和对身体的毁灭性;

4、网络危害的典型案例;5、戒除网瘾的成功范例。

其次,加强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疏导缓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紧张心理、争强好胜心理、叛逆心理和青春期性心理冲动。

1、勇敢面对挫折,树立自信心,提高意志力;

2、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走出心理孤独;

3、克制逆反心理,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

4、开展健康科学的青春期性知识教育,消除学生对性的苦闷和神秘感;

5、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控制自己。

第三,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消除学生的心理空虚情绪郁闷,转移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满足学生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

1、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自己、实现自我。

2、培养学生至少二种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最好是一静一动。

3、周末假期鼓励家长学生结伴去野外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4、和学生一起规划制定合理的活动内容和时间表,并且严格执行。让学生沉闷,枯燥的校园生活活跃起来,让学生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

第四,营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减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抑,使网瘾学生从自暴自弃的心理阴霾中走出来。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大多学生第一次上网都是被同学朋友带去的,一个班的班风很重要,好的班风能把同学从网上带回现实中,而一个差的班风会不断带动更多的同学去上网成瘾。”

1、对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全班师生要一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鼓励他们走出网络阴影。并且要指定专人(二对一)进行重点监督、教育和帮扶。让成瘾的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称赞和真诚以及同学的友情、信任和尊重。

2、创设条件鼓励和支持男女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使他们真实地了解异性内心的情感世界,缩短距离,减少神秘感,消除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心理冲动。

3、建立校级网站,开设班级博客。在网络中架起交流沟通、互助互爱的桥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发展学生的网络技术能力。

4、严格管理、规定时间、规范内容,允许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在学校电脑室上网。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在网络中直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律意识。让学生上好网、用好网,从而发挥网络的教育教学功能。

5、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我把全班三十五位有网瘾的学生按上瘾程度分成:“初恋期”、“迷恋期”和“依恋期”三个大组。邀请各课任老师、班干和没有网瘾的学生组成相应的三个帮扶大组,每大组又分若干个小组。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落实各项戒瘾行动,及时检查各阶段每个学生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做一定的调整和修复。第一阶段,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走廊、年级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通过专题讲座、现身说法、参观曾巩读书岩和赵醒侬烈士雕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认知、网络道德、网络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理想教育。第二阶段,分两次举行了家长参与的“戒网瘾主题班会”。先分别由年级领导、家长、老师和班干对网瘾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再让家长和子女、老师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网瘾学生上讲台表决心、定方法并宣誓戒除网瘾;最后对家长进行了培训。第三阶段,建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如:篮球、乒乓球、象棋、军棋、诗歌、笛子、书法、图画和捐书读书等,从而占居学生课余周末的心理空闲期,让他们过得充实快乐。第四阶段,对一些网瘾不断反复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主要采取聊天法、放松法、意识阻断法、厌恶法和满灌疗法,以缓解他们网瘾发作时紧张焦虑的情绪,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在大家不懈地努力下,处于“初恋期”的网瘾学生,现在基本上不会去上网了。主要是多种文体活动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处于“迷恋期”的学生大多数还会偷偷地去上网,上网频率有所降低,而两位“依恋期”的网瘾学生,一位已辍学回家;另一位仍然会在网吧过夜。究其原因主要有:

1、网吧通过开业、节假日限量免费,雇佣学生当网吧保安,办会员卡等多种形式来吸引诱惑学生上网的现象非常严重;

2、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戒除网瘾工作室,更没有专职专业的老师;

3、学校也没有设置用来规范学生文明上网的电脑室,因此,无法使用系统脱敏法来更好地疏导和帮助学生逐渐戒除网瘾;

4、学生周末、节假日在回家和返校这两段时间,学校和家长都难以控制;

5、学生在学习升学方面的压力没有得到明显减缓;

6、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难以真正实现平等交流;

7、学校和社会大环境中上网风气的负面影响很大。我们迫切希望以上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让我们的学生能早日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健康成长。

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已经成立网络成瘾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网络成瘾的教育,并且使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网络成瘾。我国也成立了多个戒除网瘾机构,帮助网瘾者摆脱网瘾。相信在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脱离网瘾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上网成瘾的学生会越来越少。使网络网吧得以净化,使人人健康上网,让网络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http://

2.张春良编著:《在网路上狂奔》,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写:《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和平出版社2007年版。

4.何艳茹主编:《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黄行福编著:《教育看上去很美》,远方出版社2005年版。

6.王本法主编:《心理学趣谈》,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

7.教育讲稿---网瘾 篇七

儿子沉溺网络

郑贵贤是海南省海口市人,经营着一家小型建材公司。由于忙着做生意,常年奔波在外,孩子基本由妻子李玉红一人照管。小时候,儿子郑行健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是进入高中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竟然成了班里的差生。心急如焚的李玉红赶紧找儿子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不满地对她说:“郑行健上课不是走神就是呼呼大睡,成绩怎么能不下滑?对了,他在家里上网玩游戏吗?”

李玉红听后倒吸一口凉气:“他爸爸很忙,没时间管他。我是个电脑盲,家里的电脑就放在孩子的卧室里,我不知道他玩没玩游戏。”班主任不客气地批评她:“怎么能把电脑放在孩子的卧室里呢?这样太不负责任了!”

从学校回来,李玉红开始悄悄地观察儿子。果然,儿子放学回家后,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便钻进自己的卧室。李玉红找个借口,敲开儿子的房门,只见电脑屏幕上火光一片,各种魔兽正在互相厮杀。李玉红怒不可遏地大声制止道:“赶快把电脑关掉!你这样玩下去,学习成绩永远好不了!”郑行健正玩得起劲,央求道:“妈,我就玩一会儿,再玩一会儿就关。”李玉红忍无可忍,上前一下子拔掉了电脑的电源线。

母子俩此后陷入冷战。为让儿子与游戏绝缘,李玉红对儿子上网进行了严格的管理。然而,令李玉红没想到的是,她的一系列举措非但没能戒掉儿子的网瘾,反而让儿子的网瘾更大。

一天,李玉红半夜醒来上卫生间,发现儿子的床上空无一人。李玉红立即发动亲朋好友四处寻找。结果,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小网吧里,李玉红找到了郑行健。看到儿子宁愿不睡觉,也要待在空气混浊不堪的小网吧里打游戏,李玉红当着众人的面,狠狠打了郑行健一巴掌。

从那以后,李玉红说一句,郑行健顶十句。更要命的是,由于沉迷于电脑游戏,郑行健日渐慵懒,根本不运动,加上狂吃薯片等不健康食品,在近半年时间里,他的体重飙升到100公斤!

2013年5月的一天中午,出差回家的郑贵贤感到气氛不对劲。妻子李玉红坐在沙发上哭泣,儿子卧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带有怒气的噼噼啪啪的敲击键盘声。见郑贵贤回来,李玉红迎上去,说:“你得好好管管你儿子!自从你走后,他连续上网两天两夜,中间就吃了一顿饭,我刚说了他两句,他就大发脾气!”

听妻子这样说,郑贵贤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晚,郑贵贤推心置腹地对儿子说:“当今社会,不懂电脑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可是,过分地沉溺其中,不分昼夜地疯玩游戏,对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见父亲说得恳切,郑行健也敞开了心扉:“爸,我沉迷在网络里当时觉得很过瘾,可是过后,明显感到自己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孤僻……”看到儿子没有回避问题,郑贵贤的内心稍微安稳了些,他决定暂时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先把儿子从网瘾中拉回来!

父子骑行游中国

2013年9月,海南省自行车联赛的分站赛在海口举行。郑行健的学校组织学生当赛场志愿者,郑行健是其中之一。那几天,看到郑行健认真地在赛场上签到和检录,每个流程都做得有模有样,郑贵贤若有所思。

海口分赛结束,郑贵贤对儿子说:“我刚创业的时候,我的工作是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行在海口的大街小巷卖报纸。有一次,我进了100份《海口日报》,不到中午,我的报纸便卖完了。于是,我连午饭都来不及吃,顶着烈日,骑自行车一口气跑了20多公里,又批了400份报纸……那时候,我雄心勃勃,我想我可以骑着自行车,去完成人生更多的梦想。”

“爸,你不会想像那些运动员一样,骑着自行车游遍中国吧?”郑行健开玩笑地对郑贵贤说。郑贵贤认真地说:“我正有这个想法。”看到儿子惊诧的表情,郑贵贤解释道:外出骑行是最健康最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在遥远的他乡体验风情,在旅途的终点体验成功,这都是人生的乐趣!郑行健被吸引住了,赞同地点了点头。

2014年3月初,郑贵贤为儿子请了半年的假,父子俩开始了别样旅程。刚开始的几天,颠簸崎岖的山路,黑暗漫长的隧道,景色优美的森林,郑行健感到从未有过的新鲜。可是很快他便遇到了困难,他的体重当时有105公斤,遇到上坡,蹬车非常费劲。有时郑贵贤已经到达坡顶,郑行健还在半坡上汗流浃背。

这样的次数一多,郑行健的脾气便大起来。遇到郑行健大喊大闹时,郑贵贤从来不恼,不是给郑行健讲个小故事,就是在路边停下来,打开一瓶矿泉水,递给儿子。

4月18日,父子俩骑行到了广州郊区。经过近一个月的锻炼,郑行健的体重减掉了近5公斤,在当天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我和父亲凌晨4点半出门,白天熙熙攘攘的街道此时空空荡荡的。看着太阳慢慢升起,路边的河面泛着粼粼波光,不知名的水鸟在上面游来游去,路边草坪上的小花或开或败,我骑在路上自由自在,这感觉太爽了!虽然身体累点,但是心情实在太好,已经说不清上一次如此开心是什么时候了。此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会带我出来骑行……”

重塑阳光少年

骑行中,郑贵贤为了不让郑行健的功课落下太多,给他带上了课本和英语磁带。一天早上,父子俩照常出发,郑行健粗心地把一盒英语磁带落下了。当时,郑贵贤发现了,但没有吱声。他想,如果此时提醒儿子,儿子的依赖心理就会增加一分,那么,以后儿子就可能需要提醒上百次上千次。于是,他一言不发地看着儿子像往常一样离去。

骑行一个多小时后,两人歇脚。此时,郑行健拿磁带听,这才发现少了一盒。他焦急地说:“爸,糟糕,磁带忘在旅店了,你帮我拿回来吧。”郑贵贤摇摇头,表示自己不帮这个忙。郑行健有些恼火地说:“那就算了,反正磁带便宜得很,你再给我买一盒就行了!”此时,已经离那家旅店40余公里,可郑贵贤还是硬着心肠说:“你自己犯的错必须自己承担,磁带不能重买,我在凉亭等你,你自己回去拿!”

无奈,郑行健只得骑车回去拿磁带。那天,郑行健在来回奔波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因自己疏忽导致的失误,要自己独自面对。从那以后,郑行健再也没有遗漏过任何物品。

虽然故意让儿子吃了苦头,但是在日常骑行中,郑贵贤并没有刻意让郑行健吃苦,而是让他把吃苦当成家常便饭,时刻让儿子生活在苦中,让儿子“身在苦中不觉苦”。

一天,两人骑到粤东山区,突然下起了大雨。幸运的是,此前郑贵贤刚买了一大块篷布,父子俩迅速撑起篷布,才免除了当落汤鸡的下场。

雨过天晴后,急于赶路的郑贵贤没有将篷布折叠,而是简单一卷,堆在自行车的后架上。没想到,郑行健主动说:“我帮你带吧。”湿水后的篷布有些重,郑贵贤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只见郑行健将篷布放在自己的车后架上,摇摇晃晃地向前骑去。看到郑贵贤有些担心,郑行健笑嘻嘻地说:“风从后面吹来,这篷布就像一面风帆,而我就像在海里航行一样,一路漂到下一站!”

就这样,郑行健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心理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骑行初期,他还喋喋不休地说些有关网络游戏的事,后来便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字不提。更让郑贵贤高兴的是,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郑行健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2014年8月,父子俩骑行到了首都北京。此时,郑行健已经从一个100多公斤的胖子,成功转型成一个75公斤的阳光少年。更重要的是,他在旅途中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且完全戒除了网瘾,对校园生活充满期待。

8.教育讲稿---网瘾 篇八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烦恼。其中,孩子太过迷恋网络是困扰中国众多家庭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孩子戒掉网瘾呢?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郭远雄

我的女儿在2003年升入初中后,就迷恋上了网络,学习成绩一降再降。

如何让孩子戒掉网瘾?我决定在沟通、交流上下功夫。我一改以往惩罚、威胁的教育方式,开始主动地与孩子交流。我和妻子坚持不打牌、不出门访友,晚上也谢绝朋友来访,抽出大块的时间陪女儿。节假日,我和妻子经常带女儿出去游玩,与她一起散步,顺便聊聊她学校里的一些事情,尽量用一种比较自然的方式把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告诉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沟通后,孩子对网络的迷恋有所降温。有一天,我有意聊到了她上网的事情。我首先作了自我检讨:“你最近成绩下降,主要是迷恋网络。爸爸只顾工作,没有尽到做爸爸的责任,希望你能原谅爸爸。”女儿听后,立刻哭了,对我说:“爸爸,是我错了。您工作那么辛苦,我还要您操心,实在是不应该。我今后一定会好好学习,不再迷恋网络了。”

如今,女儿学习认真刻苦,成绩进步很大,还光荣地加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入了共青团,担任了班干部。

控制孩子的网上游戏时间

孙建福

孩子上网学习是不会形成网瘾的,网瘾多是玩游戏产生的。

作为家长,要想帮助孩子戒掉网瘾,一定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不给孩子留去网吧的时间。在家中上网时,家长应当合理控制孩子的网上游戏时间。若条件允许,家长可以陪孩子上网,登录与学习有关的教育或新闻网站,还可以让孩子用QQ与同学、老师进行网上交流。

家长若能帮助孩子逐渐培养起上网学习交流的兴趣,那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自然会减少,对网络的迷恋也会慢慢降温。

不要剥夺孩子上网的权利

余峰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上网如今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人们从收听广播时代过渡到收看电视时代一样。孩子们迷恋网络就像沉醉看电视动画片一样,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若是没有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家长就不用过于紧张。

上网对孩子而言,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学到许多在书

本上、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使课堂得到延伸。作为家长,不应当用强制的手段来干预孩子上网,不要剥夺孩子上网的权利,而应正面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专家建议

帮助孩子培养新爱好

家庭素质教育研究员、心理专家 朱广雨

给家里电脑设密码、停网等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家长还是得从孩子的思想入手,让孩子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害处,从而学会克制自己。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家长应该注意帮助孩子培养新的爱好和习惯,让孩子多参加一些他喜欢的活动,多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用新行为和新习惯来代替上网。单纯限制孩子上网,非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更难摆脱“网瘾”。

9.戒除网瘾活动总结 篇九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从源头上遏制大学生沉迷网络,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团委“远离网吧、戒除网瘾”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计算机系决定在全院对大学开展“远离网吧、戒除网瘾”教育及签名活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大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沉溺网络。促进大学生健康生活。我们积极组织师生开展“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宣传教育活动,师生参与率达100%。经过活动广大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逐步形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以网络服务学习的良好习惯与意识。沉迷网络的学生劝勉他们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好好学习、积极进取。

活动主要内容

1、开展 “ 戒除网瘾 ”活动。各校要集中时间对学生开展“远离网吧、戒除网瘾的教育。安排一次团课主题为“远离网吧、戒除网瘾”的网络道德专题教育课,使学生认识到沉溺网络对自身健康成长的危害性,使学生能够自觉远离网吧。

2、开展文明上网倡议、签名活动。各班级要通过发放倡议书,3充分发挥学校网络的作用,积极向广大学生推荐全国优秀文化网站,让学生能从优秀文化网站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4、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班级要积极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以及健康有益的对迷恋网吧的学生发现一个,结对一个,帮教一个,转化一个。培养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的骨干,运用身边的案例,对同伴进行网络自护教育,帮助他们自觉戒除网瘾。

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宣传部明确职责及任务分工,落实专人负责,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和落实活动开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形式上要丰富多彩,内容上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把活动的工作抓实。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宣传部成员要按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教育成效。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同学们积极参与,争相签名。互相宣传,活动现场人流涌动,系学生会成员记录活动成果,并进行总结。

10.山东戒网瘾学校 篇十

山东网康/济南宏开教育培训学校

上个世纪末,当城市农民工生存状态等问题一次次被提出,引起关注之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生活在湖南的基层女作家阮梅历时三年,跨越五大打工省份,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教育问题,以及与留守儿童问题相关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匮乏、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有待改善等社会问题展开了调查。

被媒体称之“中国关注农村留守孩子报告文学作家第一人”的阮梅女士,其长篇报告文学专著《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无论是从作者笔下奔涌而出的泣泪呐喊,从作者对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等问题纷繁复杂现状的激情陈述,还是从作者对当下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种种现象的理性分析与深层次思考,无一不显现出作者对两千万农民之子的纯朴真情,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深层思虑,无一不体现出作者心忧国家、心系底层的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是提得很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常跑康复医院、脑院、精神病院、少管所、看守所,接触到的仍然是有心理问题或是有犯罪经历的未成年孩子。可在《北京文学》刊载出来后的一次翻阅,我惊奇地发现,里面很多的个案都是发生在缺少父母疼爱的打工家庭。特别是那个走不出网瘾的男童的死,那个寄居在姑姑家怀孕后投河自杀的女童的死,只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这样两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就陷入网吧不能自拔,或陷入早恋自吞苦果,直到年幼的生命过早离去。

济南宏开教育培训学校 位于(济南槐荫区清河北路168号)总结“青少年长期痴迷网络,会导致交往方式错位。‘人机式交往’长期下去会导致人际交往行为畸形,‘现实自我’和‘虚拟自我’相互冲突,也会导致人格异化。同时学习出现障碍,比如厌学、逃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还会出现情绪障碍:比如抑郁、孤僻、易怒、脾气暴躁、与父母敌对等。总之,长期沉溺于网络可以导致自我人格力量的发育不良或蜕变。”呼吁更多的人重视、爱护弱势少年儿童及问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青少年,一旦患上网络成瘾症,要戒除是会很困难。因此,预防是治疗上网成瘾的最好良方。一定提前打好“预防疫苗”。社会、学校和家长都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孩子在知道网络的好处的同时,也要知道它会带来的危害,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资源,而不是一味的依赖网络,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比如,心理辅导,可以参加一些网瘾戒除机构(宏开教育培训学校)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电脑、网络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网址:

11.预防与戒除网瘾 篇十一

——《陶宏开教授报告》体会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既给人们在生活、学习、科研等等方面带来快捷与便利,同时也“造就”出一大批青少年网民,在这占人数不少的青少年网民中,沉迷于网络之中荒废学业有着“网瘾”的人数也是令人震惊的。

今天,2010年4月17日有幸参加了由“北方图书城”举办的、陶宏开教授亲讲的《健康上网远离网瘾》的主题报告会,获益匪浅。

在开场的宣传片中我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只要在家庭中出现了有“网瘾”的孩子,那这个家庭的幸福就荡然无存,而做为家长更是欲哭无泪、伤心欲绝。眼看着一个个美好的家庭风雨飘摇面临破碎,怎么不让人痛心疾首?谁能给他们带来光明、谁来支撑他们的稳定?当看到这些走向深渊的孩子们在陶宏开教授的开导与教育下一步步远离了危险脱离了网瘾,又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网瘾——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演讲报告中,陶宏开教授给我们剖析了网瘾的成因,当孩子有了网瘾家长应该如何处理,深刻论述了预防与戒除网瘾的理论与方法,有效引导父母步入与孩子沟通的轨道,让社会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形成绿色网络环境,使青少年有良性向上的发展。这是一个蕴含着深刻的整体素质教育思想的报告会,风趣幽默的互动风格使得场上掌声雷动;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报告会,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内心深处荡起涟漪、热血沸腾。

上一篇:局机关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村官应学习吴仁宝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