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论文

2024-09-22

语义学论文(精选13篇)

1.语义学论文 篇一

谜语中的语义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719bd0100bfd2.html 很多中国人都觉得学习英语既无聊又痛苦,尤其是那些纯粹为了通过四六级等大大小小考试(当然,中高考也包括在内)的“考证族”们。于是,不断有所谓的英语专家开始立言著书,试图将这一条条身心俱疲的生命解救出来,让英语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其中广为推崇的一个途径便是英文谜语,说得更直白些,就是英文的“脑筋急转弯”。在看过几则riddle后,大多数人都欣喜地发现,英文也可以如此诙谐。其实,英文谜语的巧妙之处,不过是语义学中的基本常识。

在语义学中,词汇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被分为三类:

1.同音异形词(Homophony):写法不同,发音相同的两个或多个词; 2.同形异义词(Homonymy):一个词具有两种或多种不相关的含义;

3.多义词(Polysemy):一个词具有多层相关的含义,也可认为是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

英文脑筋急转弯所运用的,大都不外乎这三个伎俩,稍作分析之后,那些原本就令人称道的“智慧”似乎都变成千篇一律的“把戏”了。

一、同音异形词的谜语

1. Why is a peacock the best story-teller? Because it always has a beautiful tail.分析:这个谜语利用了“tail”(尾巴)与“tale”(故事)两个词的同音关系,它们分别与谜面中的另两个词相关,即“peacock”(孔雀)和“story-teller”(讲故事的人)。其逻辑关系如下: ∵ it is a peacock

∴ it always has a beautiful tail.∴ it always has a beautiful tale.∴ it is the best story-teller.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还可以问出多个相似的问题:“Why is a story-teller like a peacock?” “What does a peacock and the best story-teller have in common?”等(当然,这里的peacock指的应该是雄孔雀)。

以上的例子是同类词之间的同音异形(名词与名词),而英语中许多异类词里也存在着同音的现象,比如下面的例子:

2. What color would you paint the wind ? The wind blue.分析:这个谜语中出现的同音词现象是,形容词“blue”(蓝色)与动词“blew”(吹)。谜面出得很巧妙,用了would这个词,既可表示委婉语气,有可体现过去时态,因而令得答案也更加合情合理——“blew”是动词“blow”的过去式;而谜底的语法上还运用了省略句的结构,略去了“I would paint”后,“the wind blue/ blew”不仅仍与谜面保持着句法关系,而且又能独立成句——这两种句法结构的交叉也是揭示谜底双重含义的隐含关键。

除了词与词的同音异形,英语的词与短语间也有类似的现象。3. Why is a crash of thunder like a jeweler? Because both make the ear ring.分析:这个谜底的解释已经超越了词的界限,利用“„ear ring”(耳鸣)与“earring”(耳环)的相同发音,创造性地将“thunder”(雷)与“jeweler”(珠宝匠)联系起来。即:

∵ a crash of thunder makes the ear ring a jeweler makes the earring.∴ a crash of thunder is like a jeweler.其中,“ear ring”是两个词(名词 + 动词),而“earring”仅为一个单词,“打圆场”的关键词便是“make”。它既可作使动用法,解释为“使(耳鸣)”,又可作为实意动词,解释为“制造(耳环)”,进而令句子产生了两种含义。具体地说,“make”的这一用法所体现的,正是另一种词汇现象——同形异义。

二、同形异义词的谜语

同形异义词,从字面理解,即“形态相同,含义不同的词”。然而,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对此所下的定义更为严谨,将之分为了“绝对同形异义词”(absolute homonymy)和“部分同形异义词”(partial homonymy)。绝对同形异义词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含义上没有联系; 2)所有形态都要完全相同; 3)形态相同的同时须语法对等。

虽然绝对同形异义词条件苛刻,但英文谜语中却不乏此类技巧。1. Where is Solomon’s temple? At the side of Solomon’s head.分析:这则谜语利用了“temple”的不同意义:“庙宇”和“太阳穴”,其实词汇本身并非罕见,主要是“Solomon”(索罗门)一词的误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讲,Solomon也是一个同形异义词,因为它既理解为古代以色列的“索罗门王”,又可指一个名叫“索罗门”的普通人。不同的是,索罗门王修建过一座著名的耶和华圣殿,于是大多数人多会将“temple”理解为“庙宇”而非“太阳穴”了。如果问“Where is your temple?”我想也许稍加思考后,不少人都能答出“太阳穴在我的头两侧”。以上是名词的例子,再看一个动词的绝对同形异义:

2. If you raise corn in dry weather, what do you raise in wet weather? An umbrella.分析:“raise”一词与不同的词搭配可产生不同的意思,而此谜语中所取的两个意思却是完全不搭界的。谜面中,“raise corn”意为“种植玉米”,而谜底的“an umbrella”与“raise”搭配则指“撑起雨伞”。虽然raise 的这两个意思人们都不陌生,但仍然是由于谜面前半句的误导,令得“what do you raise in wet weather?”由一个普通的常识性问题变成了智力题。

部分同形异义词的范围更广些,再谜语中也更常见: 3. When is coffee like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When it’s ground.分析:“ground”作名词时指“地面”,做动词时是“grind”(碾磨)的过去分词形式。这两个意思虽然形态相同,也没有联系,但是语法功能不对等,因而不能算作绝对同形异义词。谜底的真正意思是“当它被碾磨时”,而另一个理解“当它是地面时”又恰与谜面中“土地的表面”呼应。

4. How can you make a slow horse fast? Give it nothing to eat for a while.分析:“fast”作副词时指“快”,而其唯一的动词含义为“斋戒、禁食”。于是谜面便有了两种诠释:1)如何使一匹慢马快起来?2)如何使一匹慢马禁食?由于slow与fast形成对比暗示,加之对fast“禁食”之义的不了解,很少人能说出那个期望的答案。

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发现,此类的脑筋急转弯必用的一个招数就是“误导”:谜面中的额外信息将猜谜者引向错误的方向,使之形成了定型思维。

三、多义词的谜语

英语中的多义词数不胜数,几乎所有较常用的词语都不止一个意思。在语言学中,“多义词”的各个含义之间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否则便可认为是某种同形异义词了。1. Why should you never tell secrets in a field?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ears in it.分析:这则谜语运用的是“ear”的两个含义:“耳朵”和“麦穗”。比起上述两大类脑筋急转弯,此类的谜底应该算是最合理也最易理解的了。∵ people have ears.corns have ears.∴ corns are like people.∵ corns are in the field.∴ there are many ears in a field.∴ you should never tell secret in a field.谜面中的“secrets”和“field”暗含着“ear”的两个不同意义,也正是“ear”让谜面make sense。

除了名词,其他词类的多义现象也时常出现在英文谜语中: 2. How do we know the ocean is friendly? Because it waves.分析:动词“wave”可解释为“挥手”或“波动”,两者都含有上下或左右运动的意象。与上例一样,谜语中其实有两个不同语义的句子。∵ the ocean waves.a person waves

∴ the ocean is like a person.∵ a person waves to show that he or she is friendly.∴ the ocean is friendly.其实,多义词不一定要出现在谜底,有些谜面中就存在着这类需要做出解释的词语。3. What book has the most stirring chapters? A cook book.分析:谜面中的形容词“stirring”既可理解为“激动人心的”,又可采其本义——以动词“stir”的现在分词作形容词来修饰“chapter”,意为“搅拌”。所以,“stirring chapter”产生了两层意思:1)激动人心的章节;2)有关搅拌的章节。由于烹饪中经常涉及搅拌的步骤,故谜底为“菜谱”。虽然stirring早已独立成词,完全脱离了烹饪的范畴,但这则谜语又让人回想到其本源的含义,颇有语源的意味。

多义词的谜语让我不禁想到当今中国人在英语词汇记忆中广为推崇的“联想法”,这种猜谜记词的方式也许不会比其逊色太多。

总的说来,同音异形词,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的划分上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情况下,三者存在着重合。英文的谜语中也不仅仅总是运用一种手法,多种技巧的融合使得一条谜语更加妙趣横生。

2.语义学论文 篇二

1、为什么语义学家误用语境转移论证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事实:很多明智的哲学家拒绝与RC发生任何关系。他们认为退出RC的任何理论前提都不可避免自相矛盾。他们是一些态度极其谦逊的哲学家, 他们并不渴求激进的理论变革, 即他们不承认RC。可是他们却在分析某些句子的组成部分时随意的使用CSA。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他们迷上了语境转换论证。他们不知道在没有语境转换论证的情况下应该怎样推出语义语境敏感性。但是, 严格的讲, CSA必然导致RC。这就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些性情平和头脑清楚的哲学家怎么会迷恋上这种论证形式呢?一旦我们仔细分析, 我们会发现这种论证形式往往导致RC一样疯狂的观点。

有一个关于使用CSA的基本预设, 我们可以毫无偏见地以一种模糊而弱化的形式把它概括成错误预设 (简称MA) : (MA) 一个语义内容的理论是充分的, 当且仅当它能够理解解释所有的或大部分说话者对言语行为内容的直觉, 即, 关于说话者在说出一个句子时他说了什么、断定什么、声称什么、和陈诉什么的直觉。

在文献中, 我们能够找到几个MA的变体。这里我们集中讲MA:

(MA*) 如果我们目前所讨论的这种CSA能够激发出这样的直觉, 当语言L中的一个句子S被说出时的话语U表达声称、陈诉或断定一个命题P, 那么, 这就足以证明关于L的一个充分语义理论指派p为u的语义内容。为什么我们认为那些自由使用CSA的人, 或更一般而言, 所有的温和语境论者做出了MA*呢?最显然的答案是:这是唯一的能够让我们觉得他们广泛使用CSA是有意义的方式。如果你不相信某种形式的MA, 那么你为什么在意说话者的直觉呢?这个直觉表现为:当说话者说出“没有法国女孩”时, 它是在表达在401房间没有法国女孩。可是我们无需仅从使用CSA来推断对MA的认同, 这一点已经在各种各样的哲学家那里清除的显示出来了。

2、不完全性论证的不稳定性

我们所认为的典型的不完全性论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发一个直觉, 根据这个直觉, 一个说出来的句子在S语义层面上所表达的命题是不完全的, 即这个命题不是那种可以取真值的东西。

第二阶段;引发一个直觉, 根据这个直觉, 说出的句子S可以取真值, 即他能够表达命题, 因而具有真值条件, 所以能够取真值。

结论:有某种东西是语义最简论所不能解释的, 但是必须加入到说话语境中, 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完整命题在语义层面上被表达出来。

就其本身而言, 这种论证并没有确立所加入的任何东西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观点。但是, 如果给这种论证所依赖的那种直觉补充我们在第三章所讨论的个中国形式的语境转换直觉, 那么你就有理由认为存在语境敏感性。概括的讲, 这个论证是这样的:如果你不加入任何东西, 就表达不出什么命题。那里很清楚地存在一个命题, 而且, 在不同说话语境下存在不同命题。这就是认为所讨论的句子具有语境敏感性的一个原因。

二、语义最简论和言语行为多元论

1、语义最简论

促使我们思考语义最简论的思想其实也很简单也很明显:一个句子S的语义内容就是那个所有说出S的句子共同拥有的内容, 就是无论在怎样不同的语境下所有说出的S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一个对说出S话语所处语境的相关特征很无知的人也能够把握和转述这个内容。

一个最简单命题不可以完全脱离说话语境而加以概括。语义最简论只承认一小部分词语可以显著与说话语境互动, 我们称这些语词为真正的语境敏感词。当这样一个语词出现在一个句子S中时, 所有真正的常说话者他们都应该了解一些说话语境的知识, 一遍把握到说出句子S时表达出语义命题, 以便了解这句话的真值条件。这些语境敏感语词涵盖了所有语义内容的语境影响。

2、语义学和形而上学

在这里, 我们首先想象有人通过说不存在A是红色的这样的命题来反驳语义最简论。我们试图给出理由说明我们应该相信存在这样一个命题, 无论这样一个命题有什么令人不解的地方, 都不是由于我们关于语义语境敏感性所持有的态度而使人迷惑不解的, 如果有人说, 这主要是一些我们所熟知的形而上学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语义最见论没有什么冲突。

你可能对所有这些论述还是迷惑不解:你可能会问, 为什么我们想象有人会提出这样的反驳, 不存爱诸如A是红色的这样的命题?你可能会想, 那是一个愚蠢的问题, 不值得我们花费这么多页的篇幅来阐述。

我希望你会有这样一个反应。在某种意义上, 我们的想法是一直的。

3、言语行为多元论

(1)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

(2) 概要的介绍了我们认为的语义语境敏感性的来源;

(3) 驳斥了对立的观点——MC和RC;

(4) 尽可能地向你说明了关于表达出来的语义命题的本质;

回应了对语义最简论的反驳, 尤其是对我们表达最简命题的观点的反驳做出回应。

自始至终, 我们都在说明一个话语所表达出的东西、陈诉的东西、宣称的东西等等, 不同于这个话语所表达出的语义命题。我们称我们捍卫的观点是言语行为多元论。

参考文献

[1]Ausin, J.L. (1961) , how todo things with Words.

[2]B a c h, K. (1 9 9 9) ,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3.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 篇三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框架;英语词汇教学

1.引言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虽然记忆了很多单词,却并不能对其灵活的运用。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在讲解二语单词的过程中运用的是一语译词。两国语言不论在文化还是地域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单词是无法做到完全对应的,甚至没有真正适合的词语能够进行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有做到通过二语词汇的形式来理解记忆新的二语单词,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本文通过运用框架语义学的相关知识,解决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并探索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2.框架语义学的相关概念

框架语义学是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继格语法之后所提出的又一理论成果。Petruck认为,框架是许多相关概念集结的系统,要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必要理解整个系统,介绍其中某个概念其他相关概念也会随之而出。[1]

2.1 框架与词汇意义

框架语义学是描述和解释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的重要手段。语义框架提供词语的意义在语言中存在以及在话语中使用的背景和动因。[2]因此,想要理解一个未知含义的词汇,必须先了解这个词汇所在的整个框架的概念结构。词或词义并非逐个直接关联, 而是通过词或词义跟共有的背景框架和方式标示相关联, 词义在这种关联中彰显框架的特定元素。[3]正如“leaf”这个单词,在英语中的定义是绿色瘦扁的物体,但它只有在树或是植物中才有意义。

2.2 框架的组成元素

框架有两大元素组成,分别是概念元素和意象元素。概念元素是显性的,元素本身可以用语言文字所展现。在一个框架中,一般由多个概念元素组成。例如,在电脑这个框架中,主机、鼠标、键盘以及显示屏都是电脑的概念元素。在性别这个框架中,只存在两个元素,男和女。当一个框架中只存在两个概念元素时,一般两个元素的意义是相对立的。意象元素是隐性的,不同于概念元素,并不是所有的框架中都存在有意象元素。它一般存在于日常用语或文学著作当中,而在科技方面的词汇上,意象元素是不存在的。例如,提到节日这个框架,不仅仅有春节、国庆节、清明节这些概念元素,也存在喜悦以及难过这两种意象元素,春节是合家欢乐的节日,所以脑海中会自动浮现出饺子,春晚,年夜饭以及红包等愉快的意象元素,清明节则是祭奠亲人的节日,浮现出的则是小雨、鲜花、墓碑以及眼泪等难过的意象元素。

3.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教学

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教学是一个较理想的词汇教学方法,二语框架的构建是一个区分、重构和新建的过程。

3.1 二语框架的区分

如果二语词汇恰好与一语译词在框架上能够互相对应,这时只需要对二语框架进行区分。而二语框架的区分主要是针对二语词汇中的同义词来进行。框架语义学对语言意义的重要发现之一是, 同义词并不在于它们究竟能够用来识别什么事物, 而在于它们怎样把该事物置于更大的框架之中。[4]例如,“absurd”和“ridiculous”这两个形容词均含有“荒谬的”之意,但引导的框架却截然不同。“absurd” 强调指违背常理的荒谬;“ridiculous” 强调荒谬到令人发笑的地步。根据事情的荒谬程度,选择适合的词语,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学习者在学习二语词汇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同义词分别所属的不同框架,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英语教师应该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与之相关的同义词的区分,在教授新词的同时,让学习者学会区分新词与已知同义词之间的区别。

3.2 二语框架的重构

不同于二语框架的区分,虽然二语词汇与一语译词的框架能够互相对应,但框架中的某个或某些元素却无法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比分析框架中各个元素,特别注意一些隐含含义的区别,并对二语框架进行重构。无法对应的框架元素可能是概念元素也可能是意象元素。例如二语的“wedding”和一语中的“婚礼”虽然所属框架相同,但无论在形式、着装、举行的时间、地点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概念元素的不同,学习者必须了解西方的婚礼文化,并对二语框架进行重构。意象元素这种隐含意义上的差异也应该得到学习者的重视,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分析并重构二语框架。英语教师应当在教授二语词汇的同时,将一语译词与二语词汇的隐含意义进行对比,不仅让学习者了解词义,还要让学习者能够用英语的思维去重新理解词汇,重视与本国传统理解之间的差异性。

3.3 二语框架的新建

当二语词汇无法与一语译词相互对应,或是在一语译词中无法找到与二语词汇相对应的框架时,就需要新建一个二语框架。学习者把一语译词的意义完全等同于二语词义, 而一语译词是翻译, 并非定义。5有些是二语框架对应一语多个框架或是二语的大框架对应一语的小框架,反之亦然。还有些则是二语框架元素承载了本国文化所独有的特色,别国的学习者无法通过一语译词来理解。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者只能够建立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二语词汇的含义。例如,英语中的“lover”,既可以表达“爱人,恋人”,也可以表达“情人”。在汉语中,“爱人,恋人”属于[婚姻]的框架,而“情人”属于[非婚]的框架。英语中的“lover”表达了汉语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框架,学习者由于受到文化的影响,一般会根深蒂固的认为“lover”只有“情人”的意思,所以在表达“爱人,恋人”的时候,并不会选择使用“lover”这个词语。这是二语框架对应了多个一语框架,还有的情况是一语框架对应多个二语框架。例如,汉语中的“肉”既可以指代“人的肉体”,也可以指代“人类所食用的肉食”,而在英语中,这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框架。“人的肉体”用“flesh”;“人类所食用的肉食”用“meat”。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二语中所特有的框架,才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结论

本文用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成果来进行二语词汇的习得。二语框架的区分主要是针对于二语与一语框架相对应的同义词来进行。教学中应帮助学习者正确区分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二语框架的重构强调的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框架中某些无法对应的框架元素。应比对两国之间文化的特点和差别来进行教学,让学习者能够重新构建二语框架。二语框架的新建则是针对那些一语框架无法相对应的二语特有框架来进行分析。此时,英语老师就需要向学习者灌输相关的知识概念,建立二语框架,从而理解二语词汇。通过对框架语义学分析,学习者能够改善自身的学习问题,正视两国之间文化以及地域的差异性,掌握良好的方法,深入提高二语词汇的学习能力。(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Wilkins. D. A.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2

[2] 王爽. 基于框架语义学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 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 2014

[3] 汪立荣. 框架语义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研究. 2011

4.语义学论文 篇四

作者/潘峰

语言是文章表达思想的工具。对于任何写作活动来说,语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应用写作也不例外。对于应用写作语言的研究,人们大多从语法、逻辑、修辞的角度去规范语言的使用,相对而言,鲜有从语义学角度去研究分析的。

普通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从普通语义学的角度看,许多麻烦事都可以归因于语言的误用。针对语言同它所表达的实际事物的关系,普通语义学认为语言存有“陷阱”,若使用时不注意,就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差异,出现语言失当现象。在应用写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存有这些现象,现举例加以分析。

一、死线抽象现象

抽象性是语言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对细节省略的多少,决定了语言抽象程度的高低。语言抽象程度越高,文字与现实事物的依存关系就越间接。比如:一头名叫贝茜的奶牛、奶牛、牲畜、农场财产、有交换价值的东西、财富,在这一抽象阶梯上,每增高一层,就舍弃了更多的细节,指代的事物就越不具体,给人的印象就越模糊。而所谓的“死线抽象”现象,就是指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只在某一个固定的抽象水平上使用语言。

例1.2006年,全市政务督查工作在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县区、市直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工作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服务领导决策,狠抓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督查任务,涌现出一批督查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6年度政务督查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这是一份公文的开头,读过之后让人有过于空泛、无的放矢之感,症结就在于文中大量使用了诸如“工作中心”、“工作方法”等抽象程度较高的词语。因缺少低抽象程度的词语,整段文字看起来空洞无物、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例2.二、工作目标

加大投入,到2008年全市敬老院床位达5000张以上,集中供养率达60%以上,实现所有愿意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都能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目标。(《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通知》

这段文字内容非常具体,但由于仅强调了具体的数字,让人觉得过于琐碎,未作有效的概括,难以形成公文所应有的语言威力。

二、忽视差异现象

这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事物时,只注重整体的一致性,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事物都是特殊的、有个性的,都与其他东西不完全一样。对它们不加辨别、大而化之,有时会引起麻烦。例如,“后娘对孩子特别狠毒”、“法国人都浪漫”等,这些现象在现实中虽然不难找到,但关键问题是它忽视了同一类别中不同分子的差异,不能代表全体。在应用写作实践中,笔者也发现有这种现象存在。

例3.为什么谁都喜欢自称“弱势群体”(扬子晚报2009-06-20)

这是一则消息的标题。(文秘工作 )该标题显而易见戴了顶“大帽子”,用了个“谁”字,意为任何人都喜欢称自己是弱势群体,而这则消息正文里称的“弱势群体”有监察大队人员、城管人员,以及导演、公务员、球员、医生、教师、飞行员等,虽然涉及的行业很多,但毕竟未能涵盖所有群体。这样写,就抹煞了与其他行业人员的差异。

例4.四川人爱吃辣,广州人爱吃海鲜,上海人爱吃甜,东北人爱吃大葱,不同地域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与口味。(《消费者的信任=食品安全的保证》,《华西都市报》 2011-06-15)

这则消息中提到的人群用了泛指的方式,四川人、广州人在饮食上确带有“爱吃辣”、“爱吃海鲜”等比较鲜明的特点,但并不代表这些人群里的所有人都必然具备这些特点,这在本质上也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了一起,忽略了差异性。

三、自我投射现象

这是指人们在用语言表述事物时,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认识投射到客观事物上。看似在陈述实际情况,其实却是表达主观印象,即名为说他,实则谈己。比如,曾播出的维维豆奶广告,一位母亲说“维维豆奶营养好”,儿子接着说“身体棒”。表面上在说维维豆奶本身,实际上却是母亲表达她自己的一种主观印象,不过这是无意的而非有意的。再如,雀巢咖啡的广告“味道好极了”,看似在说咖啡的味道,实际上传递的是个人的主观见解。

四、非此即彼现象

这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只看到了两个对立的极端,而不管两个极端之间一系列过渡性层次。即好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有两种可能、两种取向,非好即坏、非友即敌、非对即错、非成即败。殊不知,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可能性。比如,一家咖啡店的广告口号: “你不是在xxx咖啡店,就是在去xxx咖啡店的路上。”这则广告意在凸显其咖啡受欢迎的程度,意指其味道好,吸引大家无时无刻去追寻去享受。显而易见地是,这句极端化的广告口号排除了实际存在的其他种种可能,而人们可有的选择去向非常多,如上班、上学、看电影等。

5.形态语义课程小结 篇五

为期四周的形态语义课程结束了,感觉过得好快。整个课程下来,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说由开始不懂得此课程为何要学习,到现在学习结束可以了解此课程开展的意义所在。所以,这短暂的四周课程对我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首先了解了形态的语义,形态的语义是形态所包含的意义和寓意特点:指示性、说明性、象征性。产品形态语义特征是形态语义特征是形态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它具有一般语言符号的特征,这些特征具体表现在它的符号性、感知性、认知性、形象的统一性、逻辑性、创造性六个方面。符号性—形态语言是一种符号,具备表达、传递和交流思想的符号功能特征;感知性—形态语言脱胎于情感符号,它具有表达形态的感知特性,具有表达形态的视觉和触觉的感知特性;认知性—形态语言上作为一种语言,具备与文字语言相同的认知性质,也服从社会习惯,在表达上同样受到约定俗成的认知因素约束;统一性——形态语言在表达形态的语义时具有行义对应和词义统一的特征,形态语义的统一性就是形态概念所指涉的语义、词义和形态的概念语义所对应内容的统一;逻辑性—形态语言所组合的语言结构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性质,形态语言单位按一定的规则组成,具有一定的语序特征;创造性—形态语言研究的目的是创造新的形态,形态语言的逻辑结构特征决定它具有一种天生的发展形态内容的能力和产生新的形态语义的能力,折合设计形态语义本身的定义是一致的。

这次我们的作业有两个。先说说第一个作业,第一个作业是用泥巴或石膏做一个表现推、旋、按、拨的按键,不同的操作方式需要不同的键钮形态与之相适应,所以这四个各做一个。我做的第一个则是旋的键钮,因为它是我认为这四个里面最好表现的一个,旋让我第一反应则是用花瓣为主题来做一个,于是二话不说就用石膏开始做起来,花瓣还真不是很好雕,做的过程中困难还真是有,有几次差点都被小刀给割伤了手,经过两小时的认真雕琢终于成型,而且效果还是挺满意的。趁着高兴劲儿,啥都没想,于是开始做第二个,我准备第二个做按,按这个键钮还藏有一个小典故,有一次我上新浪微博,然后眼睛一个劲儿的盯着它的图标看看,脑袋灵机一动,于是我就用新浪微博的图标来表现按,因为太高兴了,所以就没有多想,到最后做出来才发现有点小,但是效果并没有影响。经过前两个的经验,推和拨也很快出炉了。在课上,我把这四个的成品给老师看了,老师也很细心的给我指出了一些细微的不足。同样我也听取了老师的建议。作品随之变得更加的锦上添花。

6.论隐喻的语义结构 篇六

论隐喻的语义结构

隐喻的.正确与否有赖于个人的广博的阅历,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创意新颖的比喻可以使人物形象生动,使人物本质显露,使人物特征突出,使事物浅显易明,使褒贬色彩鲜明,使讥讽隐晦含蓄,使主体形神俱现,从而发现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姿的艺术魅力.

作 者:刘晓燕  作者单位:肇庆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刊 名:黑河学刊 英文刊名:HEIHE JOURNAL 年,卷(期): “”(9) 分类号:H315 关键词:隐喻   语义结构  

7.语义学论著的对比研究 篇七

(一) 都是语言学的语义学专著

这三本专著都是以汉语的语义为中心, 都是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 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之间的关系。

(二) 都是体系严密、重点突出, 精炼明确、可读性强的好书

三本书各有自己的体系和侧重点。贾著用了三章的篇幅重点阐述义素、义位、义素分析法;石安石先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富有争议的问题用典型的例证阐述得很清楚, 道出其实质;而詹人凤先生的精炼明确则体现在严谨清晰的结构、透辟精要的论析。

(三) 借鉴国内外理论成果, 结合现代汉语的实际

这三本专著都强调了要把国外现代语义学、传统训诂学与汉语结合起来, 根本的一点是要把现代语义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汉语语义方面的材料与实践结合起来。

(四) 客观公允, 实事求是

客观公允是指作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价;实事求是, 既指作者对语义问题研究的态度, 也指作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态度。能够对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概念进行分析, 又能对不同学术流派或学术观点的贡献和缺陷公允地加以评述。

二、贾彦德《汉语语义学》、石安石《语义论》、詹人凤《现代汉语语义学》三本书的不同点

(一) 侧重点不一样

贾本的突出特点是阐发了义素、义位这两个概念, 并阐述了义位演变的规律、原因和结果, 讨论了属于结构语义学范畴的语义场理论, 然而对歧义、模糊、笼统等阐释就很少;石本突出特点则侧重作者研究的兴奋点, 重点阐述模糊语义、歧义、蕴含和预设、寓意等方面内容;詹本突出特点是运用语言层次性原理分析语义, 他认为语义是层次的, 语义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单位, 单位和单位之间可以有聚合关系, 也可以有组合关系。这三部著作代表着对以词义研究为主要对象的传统训诂学的某种突破。

(二) 同一问题不同的表述或看法

1、不同的表述方式表达同样的意思

比如对于歧义问题, 贾著认为歧义就是语义的不明确, 对语义的其他方面如意义、作用, 分类等都很少涉及。石著从歧义本身出发对其内部的格式做界定并对歧义的意义、分类做了较全面的研究。詹著则把歧义分为词汇性歧义和组合性歧义, 并把歧义与语境结合, 但较少提及歧义的分类、意义问题。

2、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

乍一看这三本书几乎没有什么重合之处。如, 石本对语言成分在组合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 分为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而詹本则把这种关系成为显性的语法关系和隐性的语法关系。我倾向于石安石先生的看法, 我觉得显性与隐性的提法有问题, 因为任何一个词语组合都同时具有一定的实现了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从来没有人认为音位之间的组合关系是语法关系, 那么语义间的组合关系也可不必叫语法关系。

(三) 三本书中作者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突出鲜明的特色

1、贾彦德《汉语语义学》的闪光点

(1) 贾著肯定了语义是可以分析研究的。

(2) 贾著着重论述了义素、义位、语义场问题, 开创了运用汉语实例分析汉语语义, 和汉语语义成系统有重点地分析的先河, 这些都给后来的学者进行语义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2、石安石《语义论》的思想闪光点

(1) 对模糊语义的研究, 石安石先生曾说过:“模糊不是歧义”。歧义属于言语范畴, 歧义有可能被消除, 模糊却不能被消除。

(2) 对语义蕴含问题, 石著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独辟蹊径,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3、詹人凤的《语义学》一书的特色

(1) 充分考虑汉语特点和汉语语义研究的传统, 在汉语事实的发掘方面显得格外细致深入。

(2) 詹著一直努力贯彻语义研究与语法形式、语用规律相结合这一原则。

(3) 重视语境在语义分析中的作用, 并把歧义与语境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三、三本书的不足之处

(一) 贾著个别地方说得不太清楚。

第34页说:“语法作为语言中的一个层次, 同语言以外的现象没有直接联系。”而218页则说“句子由语法显示的语义结构可以叫做句义的表层结构”。我觉得这个论断在理解上容易出现误差, 作者说它是“纯语言现象”, 但是每个说汉语的人, 在记忆里就储存着大量的以词的形式出现的, 具有“音响现象”的汉语义位和它们的句法结构模式, 因此贾先生这个论断不严谨。

(二) 石著不尽如人意之处的主要表现是作者对某些问题未能展开充分地论述。

比如虽对涉及句义问题的蕴含、预设、寓意等方面着墨较多, 但对如何从语义角度分析句子即对句子语义结构的分析则语焉不详。

(三) 詹著各部分的论述不够均衡, 有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

比如短语义和句义的部分都还稍嫌薄弱, 语义组合的框架还不够明确。另外, 一些当前国内语义学的热点问题在书中反映较少。

四、三本书的成就和影响

贾彦德先生的《汉语语义学》被誉为“是我国大陆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语义学专著”[1], 标志着现代汉语语义学与传统训诂学的分野, 也可以说这本书是第一本联系汉语本体所作的语义学著作;石安石先生的《语义论》被誉为:“深入浅出, 雅俗共赏, 是语言理论研究的一部上乘之作”[2];詹人凤先生的《现代汉语语义学》被专家誉为“佳处纷呈, 创见迭出[3]”、“既在理论上高屋建瓴, 又切近汉语实际 (1) ”。总体来说, 这三本书各有特色。紧接着贾彦德《汉语语义学》、石安石《语义论》、詹人凤《现代汉语语义学》之后,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语义研究, 语义研究的分支越来越兴旺, 促进了文化语义学、情境语义学、动态语言学等的产生和发展。但无论将来语义学理论如何发展, 往哪些方向发展, 我想我们都不能忘记贾彦德、石安石、詹人凤三位先生开创性和奠基性的汉语语义学理论研究, 我想他们也期待从他们开始, 语义学的发展将会被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史金森.现代汉语语义研究新收获[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2:127-128.

[1]石安石.语义论[M].北京市王府井大街5号:商务印书馆, 1993, 05:3.

[2]王远新.语义研究的新进展[J].语言文字应用, 1994, 3:105-109.

8.语义学视野下的郑州楼盘专名 篇八

一、选用地域特征的字词,标明楼盘所在地区、街道或来源等。如“金水花园”、“开元新城”、“优胜小区”、“桃源洋房”等中的“金水”、“开元”、“优胜”、“桃源”都是地名或街道名。从交际目的看,这类命名方式主要是给消费者标示出楼盘所在地区、街道或来源;但就语用效果而言,这些楼盘所在地往往都是昂贵地段,之所以选用这些专名,目的在于突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二、选用开发商的名称、品牌、称谓等,直接宣传叫响开发商名。如“长城·金色领地”、“建业广场”、“文雅青年公寓”、“江山名典”、“锦隆阳光都市”、“绿城·百合公寓”、“阳光名仕广场”、“天伦凤凰小区”、“长兴大厦”、“瑞隆城墅”、“红河熙园”、“中鼎·翡翠、珠江荣域”、“顺驰·中央特区”、“索克·茵悦”、“中南·海知音”、“海轮·城市风铃”、“华林名筑·尚品”、“晖达·新街坊”、“中房美地”、“裕华文锦”等皆属此类。由于这类楼盘名称中直接嵌入了开发商的名称、品牌或称谓,因此,在现实的语用中,它本身具有“一石双鸟”的效果。

三、选用楼盘性质、用途的词语,说明楼盘功能定位。郑州市民经济收入、文化层次、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等各有所异,表现在对住宅楼房的需求上也会存在很大差别。楼盘专名词语直接显示楼盘的功能定位,便于购房者有的放矢,“按图索骥”。如“陇海星级花园”、“国际银河湾”中,“星级”、“国际”就表明楼盘的定位是高档别墅和商务办公;“明天公寓住宅楼”中“公寓”则表明楼盘的定位是中低档的住宅楼。

四、选用带有祝祷、祈福意味的字词,表明开发商的自我期望或者美好祝愿。如“嘉”、“佳”、“宏”、“鸿”、“弘”、“益”、“盈”、“溢”、“宝”、“帝”、“光”、“润”、“泽”、“丰”、“福”、“富”、“兴”、“利”、“顺”、“雍”、“泰”、“昌”、“康”、“和”、“安”、“恒”、“乐”、“金”、“万”、“鹿”、“龙”、“凤”、“麟”等字在楼盘专名中频频出现。其中“华”、“金”、“富”、“嘉”、“龙”、“福”、“和”、“康”、“丰”、“安”这10个字在郑州楼盘名称专名中被选用了86次。这种命名具有传统色彩,与中国人对福寿康宁这一传统的文化心理追求相吻合,也迎合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心理追求。有的楼盘名称中选用“龙”、“鹿”、“麟”、“凤”,是因为这些动物的秉性与人类的某些追求和信念相契合,如“龙”代表信仰和追求,“鹿”是善良和道义的象征,“麟”代表天下统一太平,“凤”是仁义道德的象征。它们作为某种瑞象的代表,在开发商给楼盘命名时备受青睐,如“天伦凤凰小区”、“龙祥苑”、“兴业北云鹤花园”等。

选用“嘉”、“佳”、“顺”、“雍”、“泰”、“昌”、“康”、“和”、“安”、“恒”、“乐”、“鹿”、“龙”、“凤”、“麟”等带有祝祷意味的词语,使楼盘名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清晰地透露出儒家思想的传统色彩,传达了某种美好的祝愿,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色彩;但是,如果“益”、“盈”、“溢”、“宝”、“帝”、“泽”、“凤”、“福”、“富”、“兴”、“利”、“金”、“阴”、“万”等这些字在专名中使用得太多太泛,容易因其充满铜臭气、官气而显得庸俗无新意,人们看多了、听多了会信息麻木。

五、选用优美壮丽的自然景物或描绘其特征、姿态、品性的字词,凸显其环境或品性之美好。有的专名用字或直接取自自然风物,或词彩呈现翠秀淡雅之美。如“海”、“田”、“花”、“丽”、“湖”、“云”、“山”、“绿”、“碧”、“秀”、“馨”、“翠”、“景”、“晴”、“怡”、“逸”等字在专名中的选用频率就很高。其中“海”、“天”、“翠”、“花”、“湖”、“山”、“云”、“丽”、“绿”、“水”这10个字在郑州楼盘名称中被选用了48次。它们或突出楼盘优美的自然环境,如“响水湾”、“黄河·美邸”、“水岸盈家”、“思念·果岭山水”、“富田丽景花园”等;或动静结合,唤起人们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联想和向往,如“惠文·鸣翠苑”等;或意义丰富,意境高雅,如“怡景苑”、“青藤苑”、“玉兰雅庭”等。总体看来,这类词的选用,使得消费者仅从楼盘名称上就可以体会到楼盘所在的地理环境的优美,让人望“名”生义,浮想联翩,堪称楼盘名称中的精品之作。

六、选用反映郑州特有的历史文化风物、地域地理特征的字词,突出郑州本土文化的流长与精深。郑州楼盘名称中有的专名部分借用了郑州特有的地域文化、历史风物、地理特征等方面的字词。它们或借用了一些地名,包括地区、街道、河湖等名称,如“郑州新天地”、“郑东老街”、“陇海星级花园”、“黄河美邸”等;或借用了郑州历史文化风物的名字,包括郑州的别称雅称、古寺名称、老字号的招牌名、著名景点的名称等,如“紫金城”、“茜城五月天”、“文政源”、“佳河园”等。无论是凭借地名,还是历史风物,都是为了使消费者产生极大的心理认同,达到促成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七、选用体现建功立业、打拼精神的字词,倡导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这种类型的楼盘名称可以分为两个小类。一类是直接选用一些具有阳刚之气的词,如“豪”、“达”、“力”、“骏”、“杰”、“翔”、“英”、“伟”等,它们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豪情,更是一种力度。这类楼盘名称显示的或是一种创业的过程,如“品阁·陶金行”等;或是一种功成名就的豪情,如“时代骏庭”等。另一类是楼盘名称从总体上来显示这种生活理念,如“天下城”、“鑫苑·国际城市花园”、“名门世家”、“豪阁金苑”、“兴达·通苑大厦”、“亚星盛世家园·鳌博园”,显示出一种不可一世的霸气,“茗品仕家”则彰显出一种事业有成的地位优越感。这两类楼盘名称字面上充满了阳刚之气,显示了创业者建功立业的开拓打拼精神,有力度,更充满了豪情,开发商在给楼盘这样命名时,是有自己所瞄准的潜在欣赏群体和购房客户的。

八、选用体现新气象、代表新的时代潮流的新词、新语,显示一种时代潮流,增强时代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使用“世界”、“明珠”、“中心”、“时代”、“世纪”等这类能反映出恢弘时代气象的词,如“立体世界”、“金领时代”、“金成阳光世纪”等。另一类是借用外来词,或直接用外来词命名,如“中义·阿卡迪亚”等;或部分借用,“巴比松·印象”(“巴比松”是外来词)、“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是位于意大利南部地区一个美轮美奂的古城)、“曼哈顿广场”(“曼哈顿”是美国城市名称)等;或借用外来的概念另有所指,如“左岸·国际”、“湖·左岸”中的“左岸”(“左岸”本指法国塞纳河畔左岸的风光)等。其实,这些大胆吸收和利用外来词的名称概念未必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与欢迎。据材料介绍,2005年在广州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住宅楼盘名称中吸收和利用外来词概念的社会认可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洛桑美地”、“丽江花园左岸”的社会认可度要远远大于“罗马假日”和“百利华庭·蓝色探戈”。①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尚且如此,内陆城市郑州又当如何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用“罗马假日”这样具有浪漫色彩和气息的著名外国电影名字来给住宅楼盘这样的一个地理空间概念命名时,两者之间缺乏意义的关联和照应,让人很难从名字本身联想到它是个住宅楼盘的名称,即本身缺乏住宅楼盘名称的心理现实性。所以,在借用外来词给住宅楼命名时,不但要结合楼盘本身的地理位置、消费档次等因素使两者之间衔接得当,而且还要兼顾语言表意的明了和结构形式的简洁,不能仅仅为了抬高住宅楼盘的所谓高雅品位或吸引购房者的眼球就乱用、滥用。

九、择取或化用诗词、典故、成语等中的双音节词,体现文化品位,创建人文郑州。有的专名直接择取或化用了诗词、典故、成语中的双音节词,如“春晖小区”取自唐代诗仙李白的《春日独酌》“水木荣春晖”;“雅居一方”取自《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惠文·鸣翠苑”取自唐代诗圣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方圆创世”取自格言“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锦绣汇城”取自成语“锦绣前程”;“金碧华居”取自成语“金碧辉煌”;“如意世家”取自成语“万事如意”“如意吉祥”。有的专名节缩或化用了诗词名句、典故、成语,如“紫东苑”节缩成语“紫气东来”;“文雅小区”择取节缩成语“温文尔雅”。当然也有直接把四字成语作为楼盘专名的,如“风和日丽家园·乡港”,“和风·细宇”则属于改造后谐指成语“和风细雨”。

诗词、典故、成语属于我国古典文化瑰宝,意蕴深邃,博大丰厚。由于楼盘名称的字数以少为宜,但同时又要含义隽永,因此直接引用或化用成语、诗词名句等中双音节词,不但在词语表面上借用,更重要的是借用了诗词或成语中本身所蕴涵的意味和情趣。这种向古人的诗词歌赋和成语中寻宝的命名方法不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而且取出的名称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充满文采、情趣,提高了住宅楼盘名称的整体文化品位和意蕴,堪称是楼盘命名中的佳作。

通过对楼盘名称进行考察我们发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楼盘专名的选词已经不仅仅限于选择意义美好、文雅不俗的现成词语,如“凤凰”、“麒麟”、“翰林”、“芳草”、“伟业”、“春兰”、“泰然”、“翡翠”、“星辰”、“旭日”、“云天”等。相反,由具有褒美色彩、寓意美好的现有词汇语素进行自由组合而拼合成的,具有词汇性质的新字组大量涌现,如“长兴”、“丰源”、“桃源”、“怡景”、“新鑫”、“开祥”、“天福”、“佳河”、“文政”、“文华”、“兴达”、“品阁”、“丰乐”、“雅阁”、“颐园”、“鑫苑”、“鑫禧”、“豪景”、“晖达”、“心语”、“瑞隆”、“隆府”、“龙源”、“汇宝”、“鸿鑫”、“裕鸿”、“啟福”、“鸿基”、“龙祥”等。这种新字组中的词汇语素或是一些带有祝祷、祈福意味的字,或是一些描绘优美壮丽的自然景物及其特征、姿态、品性的字,但只要所选取的词汇语素含义美好、格调高雅、文明健康,这种创造和选择专名的方法就是一种很有表现力且值得提倡的命名方法。这些新的字组虽然在字典上查不到,但人们凭借已有的汉语知识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楼盘名称中这类尚未固定的新字组的大量涌现,为楼盘名称专名追求新颖、避免重复提供了较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丰富汉语语汇的作用。②

注释:

①贾益民、张雪芹:《广州新建住宅楼盘名称命名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2)。

②宗世海:《公关写作与编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9.高考语文成语复习--语义重复 篇九

重复用词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与定语重复

1.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制止乱垦滥伐,防止土地进一步沙漠化。

“当务之急”,当前所有应完成任务中最紧要急迫的事,与前面的定语“目前”重复。

2.不论大家怎样劝说诱导,他仍然静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沉默不语,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隐,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或原由。难以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与后面中心语 “的苦衷”重复。

3. 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芸芸:众多的样子。指世间一切生灵,也特指尘世凡人。前面不宜再用“平凡普通”做定语。

二、与状语重复

1.教育改革如今取得很大成绩,高校年年大幅度扩招,普通高中的教学改革热潮也正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方”与前面状语“正”重复。

2.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犹,还。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与前面的状语“还”重复。

3.月明星稀,夜深人静,小夏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孑:单独。孤零零的一个人。前面不能再用“独自”。这个成语形容孤独,一般指没有亲人。

4.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作为状语修饰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忍俊”与“扑哧一声笑起来”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或去掉“忍俊不禁”,句子才简明。

三、与主语重复

1.我们身上的担子任重道远。

“任重道远”,负担繁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任重”与前面主语“担子”重复。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导致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生灵:指百姓。涂炭:泥沼和炭火,比喻困苦。形容在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与宾语部分的主语“人民”重复。

3.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安居乐业”与主语“生活”重复,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

四、动词与宾语或补语重复

1.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这是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有争议的试题。命题者认为该句中“自惭形秽”用对了,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持相反观点。理由是:“自惭形秽”意为因自己容 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泛指不如别人,自惭就是“自己感到惭愧”,“自惭形秽”本身已带有“感到”之意,前面不能再加“感到”一词。

2.这件事情非常有趣,满脸笑容的他讲得津津乐道。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论。指很有兴趣地去谈论,作为补语与前面 “讲得”重复。

以上是成语误用重复用词的几种类型,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句子中使用了某个成语,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或者表示强调,作者往往对该成语作些解释。这种现象,我们千万不能与重复用词混淆。

如:

1.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刻舟求剑,要能随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看法或办法。

“刻舟求剑”语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比喻拘泥成法,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看法或办法。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这个典故,句中“要能随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看法或办法”对“刻舟求剑”做了解释。这里也不是重复用词。

又如:

2.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决不能见异思迁,见到别人的工作待遇高就打起“跳槽”的主意。

“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句中“见到别人的工作待遇高就打起‘跳槽’的主意”是对“见异思迁”所做的解释,表示强调,这种现象不能误解为重复。

容易造成重复的成语

1.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2. 难言之隐:隐,隐情。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 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4. 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不足。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5. 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

6. 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像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7. 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8. 接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9. 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10.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11. 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12. 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13. 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4. 见(贻)笑大方:见,被,大方,内行或有见识的人。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15. 自渐形秽:渐,惭愧,秽,丑陋,肮脏。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

16.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17. 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

18. 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19. 满腹经纶:经纶,原指整理丝缕、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经纶。引申为治国或办事的能力。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

20. 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

21. 妄自菲薄:妄,不实在,过分的。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

22. 不虞之誉:虞,预料。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23. 日理万机:理,处理,机也作“几”事务。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24. 无地自容:容,容下。没有地方可以藏身。也指处境窘迫,无栖身之处。

25.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明白,觉醒。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26. 任重道远:任,负担。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27. 眼花缭乱:缭,亦作“撩”纷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8. 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

29.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

30.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梵语指一切生物。原为佛教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后用以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不能用作“众多的~”

31. 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

32. 感激涕零:涕,泪,零,落。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得流下了眼泪”。

33. 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地出现在眼前”。

10.英汉委婉语的语义特征 篇十

英汉委婉语的语义特征

委婉语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中的常见的语言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英汉委婉语的.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语义扬升性、泛化性、间接性、幽默性、民族性五个方面.

作 者:高丽佳 田平Gao Li-jia Tian Ping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00刊 名:广西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GUANGXI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0)分类号:H030关键词:委婉语 语义特征 英汉对比

11.语义学论文 篇十一

一、投射映射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应用

Fauconnier对语言中三种比较常见的映射模式进行了论述: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和图式映射。投射映射就是把一个认知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上,是“用一个心理空间的概念结构领会另一个心理空间的概念”。投射映射的认知理据是事物、事件或状态等彼此之间的认知相似性。投射映射是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主题现实化的认知机制之一。在她著于1962年的诗歌《一份生日礼物》中,便可找到这样的表达手段:

But my god,the clouds are like cotton.

Armies of them.They are carbon monoxide.

Sweetly,sweetly I breathe in,

Filling my veins with invisibles,with the million

Probable motes that tick the years off my life.

You are silver-suited for the occasion.

------A Birthday Present(1962)

在这一小节诗歌里,They are carbon monoxide是一个典型的隐喻。西尔维娅·普拉斯把天上的云比作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是始源域,cloud是目标域。结合西尔维娅·普拉斯此时期的婚姻状况,不难理解此处传达的意思。这首诗作于1962年,在此时期,西尔维娅·普拉斯发现她的丈夫有了外遇,于是两人分居,面临着婚姻危机。同时,西尔维娅·普拉斯还在饱受长期以来的抑郁症的折磨。在她写这首诗的第二年,她用煤气自杀并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天上的云朵洁白无瑕,却使得西尔维娅·普拉斯联想到了一氧化碳。此处的隐喻是对西尔维娅·普拉斯内心的映射。当她写下这首诗时,她过得不幸福,内心想到的是自杀和死亡。所以,不难发现,她的死亡并不是意外,而是注定会发生。

二、语用函数映射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应用

语用函数映射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在诗词意境的现实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映射方式有转喻映射和提喻映射。在日常语言的使用中,转喻映射及提喻映射与隐喻映射的区别在于隐喻映射属于两个不同认知域的映射,一个认知域的理解取决于另一个通常与之非常不同的认知域;而转喻和提喻则只涉及一个认知域,映射发生在同一个认知域的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转喻和提喻之间的区别在于转喻映射发生在同一个认知域的两个相关联的事物之间,而提喻则是同一个认知域内具有层次关系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互相映射。

这样的表达方式在西尔维娅著于1959年的诗歌《杜鹃花路上的伊莱克特拉》中有所体现:

The artificial red sage does not stir

In the basket of plastic evergreens they put

At the headstone next to yours,nor does it rot,

Although the rains dissolve a bloody dye:

The ersatz petals drip,and they drip red.

-----Electra on Azalea Path(1959)

在这一小节的最后一行,The ersatz petals drip,and they drip red.(仿造的花瓣淌水,淌出鲜红。)红色容易令人联想起血液或者死亡,这个转喻表现了西尔维娅诗歌中很常见的主题:死亡。红色是始源域,死亡则是对应的目标域。

三、图式映射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应用

图式映射是Fauconnier所提出的第三种映射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常规的图式或框架或模型用来在语境中构建一个情景”,是“用抽象的图式、框架或模型来理解话语,是认知图式的自上而下的投射”,简单地说就是讲具体语境中的值填充到抽象图式的空档中去从而形成图式映射,蒋勇和祝克懿所提出的角色与其值之间的映射实质上就是图式映射,角色是构成一个图式的空档,值是这一空档中的填充物,“角色与其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就如同角色与演员的对应关系”。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框架中,语法结构和词汇项可以激活意义图式,这表明抽象的语法形式和具体的语义结构之间具有图式映射关系。在日常生活的话语中,图式映射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西尔维娅著于1959年的诗歌《杜鹃花路上的伊莱克特拉》中可以找到这样的图式映射:

Another kind of redness bothers me:

The day your slack sail drank my sister's breath

The flat sea purpled like that evil cloth

My mother unrolled at your last homecoming.

-----Electra on Azalea Path(1959)

This is still the poem in which Plath misses her dead father.In this annotated stanza,she said the slack sail drank her sisters breath,which implies diabetes takes away her fathers life.

这首诗的主题是西尔维娅对已逝父亲的深切怀念。“那日你松垂的船帆喝下我姐妹的呼吸。”与诗人想要表达的糖尿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形成了图示映射关系。

四、结语

12.基于语义学的英语反义关系分析 篇十二

反义关系是重要的语义关系之一。传统语义学认为反义词指一组意义相反的词。但现代语义学认为反义不仅仅是简单的意义相反,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语义关系。根据互为反义关系的词与词之间的复杂的语义关系,现代语言学把反义词分为三大类,即等级反义词、反向反义词、互补反义词(John Lyons, 1977:288)。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只是从逻辑方面阐述了三类反义词的特征,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真正反映反义关系的本质。本文运用语义学理论来探讨英语反义词的语义联系的本质。

二、英文反义词的分类

现代大多数语言学教材和文献根据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联系把英文反义词分为三类:等级反义词、反向反义词、互补反义词。

等级反义词是反义词中最常见的一类,指像wide—narrow, hot—cold, big—small这类的意义相反的词(胡壮麟,2001:164)。这些反义词涉及到等级关系(可用more或less来说明程度)。比如:表示温度的词很多,有hot, warm, cool, cold等,而根据等级程度,我们说hot—cold, warm—cool互为等级反义词。对于等级反义词来说,对其中一个的肯定不必是对另一个的否定。

反向反义词是一种特殊的反义关系,指像buy—sell, give—receive, above—below这样的反义关系的词。这种反义关系的一组词不是一种“肯定—否定”的相反关系,而是表示一种可颠倒互换的对立关系(胡壮麟,2001:167)。比如:above—below:If A is above B, B is below A.这类反义词还多见于社会关系角色,比如:parent—child, employer—employee等。

互补反义词指像male—female, boy—girl, alive—dead, pass—fail这样的反义关系的词。在这样一种反义关系中,对其中一个的肯定就是对另外一个的否定,反之亦然(胡壮麟,2001:165)。比如:“He is alive.”意味着“He is not dead.”。

三、语义学理论对反义关系本质的分析

英语反义词的分类是建立在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可见反义词除了意义相反之外,之间还有错综复杂的语义联系,也正是这种语义联系决定了有些词(比如bird和tree)不能构成反义词。那么反义关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怎么用语义学理论来界定呢?

语义学中揭示语义联系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语义场理论。语义场是借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而来的,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Stuart C.Poole, 2000:24-25)。词只有在“语义场”中才有“意义”。语言中的某一些词可以在一个共同概念的支配下组成一个语义场,例如,在color这个共同概念下,green, blue, black, gray, orange, rose, purple等词就构成一个语义场。下面我们来用语义场理论分别探讨一下三大类互为反义关系的一组词之间关系的本质。

首先我们来看等级反义词,比如hot—cold这一组反义词,两个词同处在“temperature”这个共同概念下的语义场中。这个语义场中还有很多程度渐进的中间等级,构成下面这样一个微型语义场:

hot—warm—tepid—lukewarm—cool—cold

这个微型语义场其实包含了三组反义词,即hot—cold, warm—cool, tepid—lukewarm。仔细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互为反义关系的一组词都处于语义场的两级,且都与中间等级程度距离相等。所以等级反义词共同处在一个分程度逐级变化的语义场中,且距离中间程度相等。

接下来看看反向反义词。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互为反向关系的一组词应处在一个二元的关系语义场中(关系语义场的义位反映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示一种关系上的反向。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另一个存在的前提条件。比如buy—sell这一组词,表示买卖二元关系的反向。

最后分析一下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如man—woman, male—female似乎是绝对的意义对立,分别将以“human”和“gender”为共同概念的语义场分为完全对立的两部分。那么这种反义关系下的一组词之间有内部联系吗?

下面我们用属于语义场理论的上下义关系来分析一下。上下义关系指一种表示“包含”的语义关系。如animal和dog的关系:animal包含dog, sheep, duck等,叫做上义词,dog属于animal的一种,叫做下义词(胡壮麟,2001:168-169)。对于man—woman, male—female这两组反义词来说,man和woman, male和female分别都是同一上义词human和gender的下义词。所以根据上下义关系理论,互补反义词应该为同一上义词的下义词。

同样,运用语义学中的语义成分理论也可以用来分析互补反义词的内部语义联系。语义成分理论把一个词分析成更小的抽象的语义特征的集合,正是这些小的语义特征把一个词所属的一类跟其他类别区分开来(胡壮麟,2001:170-171)。语义特征建立在二分法的基础上。例如:我们可以把man, woman, boy, girl分析为:

通过上面的语义成分分析,我们看到man—woman这一组反义词有共同的语义特征[+Human],[+Adult],唯一的对立的是:man[+Male],woman[-Male],反义词boy—girl也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互补反义词有且只能有一个对立的语义特征。同样,互补反义词man—boy, woman—girl这两组中的词也都有且只有一个相反的语义成分[±Adult]。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文中互为反义关系的一组词不仅仅是意义对立,语义上它们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都存在于同一语义场中。这种统一性说明了反义词内在的统一性。

这种语义联系具体到英文三大类反义词中,分别为:等级反义词处在一个分程度逐级变化的语义场中,且互为反义关系的一组词距离中间程度相等。反向反义词处在一个二元的关系语义场中,且两个词互为前提、互为依存。互补反义词把整个语义场一分为二,从语义场理论中的上下义关系来看,它们是同一上义词的下义词;从语义成分分析来看,它们拥有很多相同的语义特征,但有且只能有一个对立的语义特征。

摘要:反义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义现象。现代语义学的大部分研究认为反义关系是建立在复杂的语义联系之上的意义对立。而有关反义词之间语义联系的研究大多从逻辑方面进行探讨, 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本文运用语义学理论来研究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联系, 希望能从理论深度来揭示反义关系的本质。

关键词:语义学,英语反义关系,分类,本质分析

参考文献

[1]Lyons, J.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287-296.

[2]Poole Stuart C.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22-28.

[3]曹南洋, 吴华南.英语反义词的判断及其反义关系的逻辑解析[J].陕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117-119.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修订版中译本)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164-173.

[5]黄康.英语反义词语义对立析微[J].浙江经专学报, 2009, (3) :54-55.

13.论“人家”的模糊语义的论文 篇十三

摘 要:现代汉语词汇中,“人家”语义丰富,用法灵活,作代词、作名词都存在模糊的语义界限,而这些模糊语义又有着有效的言谈功能。

关键词:“人家” 模糊语义 言谈功能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词语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事物是丰富多彩的,而语言单位又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人们就必须以最少的语言单位传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用同一个语言单位去表达一个以上的意思,这就必然导致语言模糊性的产生。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人家”是比较活跃的一个,使用频率高,用法也灵活。关于“人家”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名词:①住户;②家庭;③女子未来的丈夫家;二是代词“人家”(“家”念轻声)有三种意思:①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别人;②指某个人或某些人,意思跟“他”相近;③指“我”(有亲热或俏皮的意味)。杜道流根据语料考察,指出了《现代汉语词典》对“人家”作代词时义项解释的不足,认为还有第四种用法,即“人家”可以指说话人的对方,也就是受话人,相当于“你”。其实,仔细考察相关语料,我们也不难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人家”作名词的义项解释也不完备,至少还有两种意思没有概括到:一是可以表示某一种身份,相当于“人”(含有一种尊重或轻蔑的意味在里面),如“妇道人家”“富贵人家”等;二是表示同位复指,如“人家张三”“人家湖南”等。作名词的“人家”和作代词的“人家”,语义的主流是明确的,但它也有模糊的一面,明确与模糊是“人家”语义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我们先考察作名词的“人家”。

(1)路上看了不少的山、树和人家,它们却是那么平安、温暖和愉快!(肖红《在东京》)

(2)多么奇怪,这哪里像什么监狱、牢房、审讯室?这明明是富人家的书房兼客房。(杨沫《青春之歌》)

(3)热河省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住着一家姓李的人家。这人家只有祖父和孙女两个。(杨沫《青春之歌》)

(4)你不要打她的主意!她已经有人家了。

(5)看人家蓝东阳!没有丝毫的客气!(老舍《四世同堂》)

(6)她一个妇道人家,就只有这般见识。

例(1)句中的“人家”,很显然是指“人的住所”,相当于“住户”。例(2)句中的“人家”相当于“家庭”。例(3)句中的第一个“人家”当“住户”讲,第二个“人家”相当于“家庭”的意思。例(4)句中的“人家”,相当于“女子未来的丈夫家”。例(5)句中的“人家”,指蓝东阳,同位复指,没有实际的含义。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如“人家老头子……”“人家深圳……”等等。例(6)句中的“人家”相当于“人”,表示一种身份,“妇道人家”即“妇人”,含有一种轻蔑的意味在里面。类似的说法有“老人家”(即老人,表尊重)“江湖人家”“穷人家”“富人家”等等,均含有一种或羡慕、或揶揄的情味在里面。

作名词的“人家”,语义比较明确,特别是用于表示“女子未来的丈夫家”“人”及同位复指时,意义很明确,即使脱离具体的语境,一般也不会引起歧义。但表示“住户”“家庭”等意思时,有时语义上是模糊的,可以作几种解释,要明确其语义,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例如:

(7)这是一个大户人家。

这个句子中的“人家”,在语义上就不是太明确,既可以理解为实体的建筑“住所”一类,也可以理解为“家庭”。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我们才能更清楚、明了地理解其正确的`语义。

(8)这是一个大户人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显然,这句话中的“人家”是指“人的住所”。

(9)这是一个大户人家,殷实富有,余粮满仓。

这里的“人家”是指“家庭”。

有时候,“人家”在表“人”和表“家庭”时,语义也是比较模糊的,需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例(2)句中的“富人家”,似乎作“人”的意思解释可以,作“家庭”的意思解释也行,“富人家”即“富有家庭”,结合具体的语境,笔者以为,例(2)句中的“人家”作“家庭”意思解释似乎更贴切一些。

作代词的“人家”,语义比作名词的“人家”要模糊的多,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我们往往很难弄清楚“人家”到底指代的是谁。

(10)燕七道:“人家不愿意做的事,你为什么偏偏要人家做?”郭大路问:“人家是谁?”燕七道:“人家就是我。”郭大路长长叹了口气,用手抱住头道:“明明是他,他却偏偏要说是人家。”(古龙《欢乐英雄》)

在这段对话中,郭大路之所以会问“人家是谁”,是因为他对燕七所说的“人家”不知所指,理解不清,从而产生模糊,当燕七告诉他“人家就是我”时,郭大路显得很不理解,明明是他自己,却偏要说是“人家”。这段有趣的对话很能说明问题,“人家”作代词用时,可以指代的对象很多,但到底指代的是谁,要根据语言环境去理解,否则就会不知所云,模糊不清。

(11)“谁哑巴啦!谁像你们,专看人家脸黑脸白。你们喜欢,你们可跟上人家走啊!” (铁凝《哦,香雪》)

(12)“她那句话一个字儿没有错。人家可怜你,你不要饭碗,饭碗不会发霉。”(钱钟书《围城》)

(13)“你看老头子,人家玩了一辈子,到老了还开上车厂子。”(老舍《骆驼祥子》)

(14)“不,不!人家,心、心里难――难受,……你,你还、还革命――命哩!”皮得瑞生了气,他扭过脸,红着眼要哭了。(杨沫《青春之歌》)

(15)再说人家那么热情……想到这里,她的气渐渐消了。(杨沫《青春之歌》)

(16)他没有名,没有姓,没有父亲母亲。林小二,就是林小二。人家问:“你姓什么?”他摇摇头。人家问:“你就是林小二吗?”他点点头。(肖红《林小二》)

(17)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发髻,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曹雪芹《红楼梦》)

(18)“有困难了吧?怎么不来找我?”刘舜尧挡在冯梅的面前,做出十分关切的样子。“人家是大官,咱老百姓高攀不上。”冯梅冷冷地回道。(《有你,没你》)

例(11)句中的“人家”指的是谁,如果没有读过这篇小说,就很难理会,原来指的是被香雪、凤娇她们取名为“北京话”的乘务员,相当于指代第三人称“他”。例(12)句中结合上下文理解,是指的柔嘉的姑母,相当于“她”。例(13)句指的是“老头子”。例(14)句指的是皮得瑞自己,相当于第一人称“我”。例(15)句指的是白莉萍。例(16)是泛指,相当于“别人”。例(17)句显然是指的黛玉自己。例(18)句指的是受话人一方,相当于“你”。再如:

(19)你们干吗不理人家?

孤立地看这句话,“人家”指代很不明确,可以是指“他”“他们”,也可以是指代“我”“我们”“别人”等。

(20)老大不小了,还骗人家?

这句中的“人家”指代更模糊了,几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单数、复数以及泛指“别人”都可以,没有具体语境的支撑,会让人云里雾里。可见,“人家”一词作代词用时,充分体现了“用同一个语言单位去表达一个以上的意义”的模糊语义的特质。不过,上述种种不同的指代对象让人产生模糊,总是当“人家”这个代词处于孤立的状态时才会发生,如果我们将它置于一个具体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这种模糊的语义(甚至是歧义)会明显地消除许多。但问题是,仅仅依靠“语境”也仍然不这足以消除所有的模糊语义,而达到语义明确的效果。如:

(21)噢!你也向着她?你个吃里扒外的小妖精!在这儿有你说话的份儿?你是穿着行头教人家拿进去的,还在这儿充千金小姐呀?(老舍《四世同堂》)

这句话虽然有具体的语境,但句中的“人家”仍有三种解读方式:第一,泛指别人;第二,确指某一个人;第三,确指某些人。想要正确理解“人家”的明确语义,需要更多的线索,受话人还得知道语境,才能在上述的三种解释中确定唯一的一个,以达到消除模糊语义的目的。

一般而言,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希望能得到明确的信息,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人们的交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语用过程,受到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的制约,有时候为表达的需要,人们又自觉地去追求模糊的语义,以达到更佳的言谈功效。例如:“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是1972年周总理在欢迎尼克松访华宴会上的祝酒词,总理十分成功地运用了模糊的语言“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有意不点破,既坚持了我国的严正立场,又不失外交的礼仪,有礼有节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若改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整个宴会的气氛就会被破坏。

人们在运用“人家”这个词语的时候也是如此,有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而为之”去追求其模糊的语义,因为“人家”的模糊语义有其特殊的言谈功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

第一,能给说话人和受话人以缓冲的空间。一般日常交际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言辞“不明确”的现象,但重点在于,这些模糊的信息并不至于造成交际上的困难,反而留给受话人许多善意的弹性,让受话人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而不需要受到过分精密的信息所限制[7]。如:

(22)你要当心,可别上了人家的当!

(23)我想,人家要恨死我了。

上述两句话,说话者所传达的负面信息都是针对“人家”的所指对象,例(22)句中“人家”影射了所指对象有使受话者上当的意图,例(23)句中“人家”所指对象可能会有要恨说话人的行为,两句话所表达的都只是个人臆测,说话者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人家”所指称的对象存在着“欺骗”和“恨”的意图及行为,在缺乏有力证据的情况下,说话者选择“人家”这一模糊的语言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因为用确指的“他”“他们”等可能会引起某人或某些人的强烈不满,而用模糊的“人家”则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第二,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古人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总喜欢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吕叔湘先生提到:“以现代口语而论,‘人家’比‘我’要婉转些,也要俏皮些。”所以,“人家”指称的模糊性,往往被说话者有意加以运用,以达到某些特定的语用效果。如:

(24)哼,你倒好,让人家替你当心,你自己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说话者是一名年轻女性,而受话人是她的心上人,说话内容是表示对心上人的关心,她又不好直接用“我”来指称,因为“我”所指称的对象相当明确,没有任何“推托”的空间,为了避免发生可能的“尴尬”,并且顾及到自己身为女孩子的矜持,她选用了语义模糊的“人家”,语义模糊的“人家”可以降低她涉入言语事件的直接程度,又不妨碍她传递情感、表达关怀的情意,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婉转表达方式。

第三,降低明确度,进退自如。把明确度降到最低限度,可以让发话人进退自如,为事情将来的发展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语言,“据可靠消息……”“相关人士表示……”“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将不排除……的可能”“我们将密切关注……的动态”,以及商家促销的语言“购物满100元,寄送精美礼品”等模糊语言,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别把话说得太死,让说话人得以保留部分推托的空间。再以“人家”为例:

(25)你是彬彬君子,人家的狼心狗肺,你不可不防!(金庸《笑傲江湖》)

句中“人家”所指称的对象就在场,但由于说话人长幼辈分和社会地位都低于所指对象,当他试图给受话人(他的师父)以善意的提醒时,如果直接指名道姓,很可能会引起所指对象强烈的不满,使自己陷于险境,所以说话人选用了语义模糊的“人家”来影射所指对象,虽然没有明说,但在场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达到了提醒受话人的目的,也给自己预留了后路。

第四,言辞简约,减少篇幅。如果在言谈中,事事都说明白,所有细节都说清楚,不但会模糊重心,还浪费了受话人或阅读者的时间。“人家”的作用就如同其它的代名词一样,可以替代以前在话语中出现过的对象,当这些以前出现过的对象是很多人或名字很长的时候,用“人家”来指称先前的对象,的确可以做到言辞简约,省时、省力、省篇幅。如:

(26)他们都是有地位的人,人家等着你呢。玩玩去吧,一个人孤孤零零有什么意思? (杨沫《青春之歌》)

句中的“人家”所指代的对象,一位是市政府的秘书长,还有一位是报馆总如果在这里不用“人家”,用“他们”,则与前面重复,把名字一一说出来,则显得冗长累赘。因此,此处用“人家”,既节省了篇幅,又不影响说话人对信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3]杜道流.指代词“人家”的修辞作用[j].修辞学习,,(2).

[4]蒋有经.汉语词汇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5]张 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符大为.模糊语义问题辨析[j].中国语文,1992,(2).

【语义学论文】推荐阅读:

刍议认知语义理论之间的联系09-20

上一篇:完善管理机制 强化审计监督下一篇:监督委员会工作汇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