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共11篇)
1.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 篇一
本组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以及同步阅读《走进书里去》中的《草原野花》《台风和树》《我家的小米椒》《丑石》《野草》《挑山工》《苹果里的星星》七篇课文来诠释生活的对我们的启示。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本单元的内容正像单元提示中写到的一样“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它要告诉我们的正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去悟得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
既然是丰富的人生哲理,单单从文章的语言来感悟显然是比较单薄的,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第四单元的教学,我想目的是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培养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
2.语文同步阅读教材:《草原野花》《台风和树》《丑石》《野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熟记文中重点词句,并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阅读浏览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知道是哪篇文章的?
──你发现他们都是写的是什么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走进书本,一起去领会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生活。你们的阅读浏览表都准备好了么?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生活之树”,相信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主题回顾:同学们,从第四组课文中,你分别从文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勇气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智慧
《落花生》:有用
《珍珠鸟》:信赖
二、阅读概览 在《同步阅读》中,编者也为我们选编了10篇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的文章,老师安排重点阅读其中的4篇。(出示课件)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大家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在这些描写生活的启示的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阅读浏览表)
《草原野花》占有
《台风和树》放弃
《丑石》宽容
《野草》坚韧
同学们,通过你们认真的阅读,我们对“生活”又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又从生活的不同方面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
三、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大家在阅读这四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才让你喜欢上这些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那些打动你吗的美文。
1.《草原野花》
(1)孩子们,我们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收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地方,并谈谈感受)
(2)学生质疑:想问什么?
预设:你是怎么理解文章最后的一句话的?(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有毁灭了它。)学生自由发言,希望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台风和树》
(1)学生分享“精彩片段”──
预设:(1)“过了几天,锯掉树枝的那棵树长出了新芽;没有钜枝的那棵树,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树叶耷拉着,打不起精神来,不久后树叶就干枯了,看起来已经奄奄一息。”
A、两棵树有色和你们不同的命运?为什么会这样?(学会放弃才能轻松生活)
B、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引导学生从学会放弃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3.《丑石》
(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丑石真的很丑?都有哪些人嫌弃过它?
(读文章第一二三自然段)
(2)谁又发现了丑石不丑?大家的态度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3)如果你是这块丑石,你会怎么想?(指导学生要以一种宽容,低调的态度对待生活。)
4.《野草》
(1)品读: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嗤笑那些养育在玻璃棚中的盆花。
A、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草?它具有什么样的可贵品质?
B、你从这种草的身上,看见了谁的影子
四、主题拓展
1.现在,大家再看看这棵生活之树,此刻,它已经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了。
2.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它却总是承载着一些生活的哲理,让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你在某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生活像一杯浓咖啡,如果怀着囫囵吞枣的心态去对待它,只能尝到苦苦滋味;如果用心细细品尝,则会是另一种味道:香甜,仿佛杯种盛着满满的一杯温情,使人品后更觉温暖。生活像一本厚厚的哲理书。书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采,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尊贵的人,生活都不会偏向谁。
4.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汇成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们,让它伴随着你们快乐生活吧!
生活就像……
生活就像
那草原上
怒放的小花
平凡淡定
却铺遍整个草原
生活就像
那路边的野草
生长的环境再恶劣
它也-----
永远坚韧向上
生活就像
一块没有人欣赏的丑石
得到的只是
嘲弄嫌弃
但它知道
总有放光的一天
生活就像
一本读不完的书
书中写满了哲理
懂得了放弃才会拥有
学会了宽容才会从容
2.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 篇二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 能用具体的事例真心实意地夸奖同学。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做到与人交际时举止大方, 有礼貌,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学会认真倾听。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能发现同学的优点,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训练重点: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有层次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真心实意夸奖同学的方法;培养有礼貌的、真诚的交际习惯和良好的听说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引出话题
1.老师边讲述边出示一组照片: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都很棒。你看, ××同学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同学能歌善舞, 多才多艺;××同学是个热心肠, 乐于助人……
2.老师采访:××同学, 刚才你被老师夸奖了, 心情怎样? (高兴)
3.是呀!真诚的夸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快乐小天使”, (出示一个玩具“快乐小天使”) 夸夸我们的同学吧! (出示课题, 齐读一次)
设计意图:教师开场的欣赏和夸奖营造了一个和谐、快乐、温馨的“交际场”, 在这样的“场”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被激活, 情绪被调动, 自然地投入到“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中。
二、回忆“发现”, 拓展思路
1.“快乐传递”的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优点, (出示玩具“快乐小天使”) 这是“快乐小天使”, 音乐响起时, 请把“快乐小天使”往后传, 音乐停止时, “小天使”在谁手上, 谁就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同学。
2.学生做游戏, 用一句话夸同学。
3.小结归纳: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看, 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夸同学的。 (出示:爱学习爱劳动有礼貌有特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夸奖同学, 不仅让学生回忆了同学的优点, 还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夸奖同学,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三、范例引路, 明确方法
1.我们班的××同学是个“朗读小能手”, 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首古诗。 (出示古诗《草》, 生读)
2.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3.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音准、音量、感情等方面具体评价。
4.谁能当面来夸一夸这位“朗读小能手”?
5.学生走到朗读古诗的同学面前夸他。教师相机引导当面夸别人时要注意的地方。
6.师生共同小结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有礼貌真心夸举例子说具体)
设计意图:在交际中, 学生的表述是否清楚, 语言是否得体, 态度是否真诚等, 都需要示范。引导学生夸班内的“朗读小能手”,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为下面展开交际作好铺垫。
四、运用方法, 互动交流
1.小组内同学之间互夸。
2.指名上讲台前面对面夸奖同学。
3.引导其他学生对上来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正如叶老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前面习得方法后, 教师引导学生互夸互评, 进一步展开交际, 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情境, 深化交际
1.“我说你猜”游戏:用具体事例来夸一个同学, 但不能说名字, 让其他同学猜猜夸的是谁。先同桌练习, 一个夸, 一个猜。
2.请几名学生上来夸同学, 其他同学猜。
(1) 假如学生猜对了, 让其说说为什么会猜出来。
(2) 假如学生猜不出来, 则引导多举一两个具体事例夸。
3.“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校园报》的主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 想在我们班招聘一名小记者。条件是:会举具体事例来夸同学。先在小组内练习练习, 再推荐代表上来参加应聘吧!
4.小组代表上来夸同学, 全班同学当“小评委”, 认真倾听发言。
5.全班评议, 推选出优胜者, 颁发“小记者证”。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一环节以“我说你猜”游戏、创设“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情境的形式调动了学生互夸互评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保证了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
六、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夸奖?
2. (拿起玩具“快乐小天使”) 让我们继续做一个“快乐小天使”, 把夸奖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一,直接导入
1, 大家都预习了这篇课文,读一读题目.
2,你认为什么是“宽宏大量”,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谈谈自己的理解.
3,文中是谁宽恕了谁呢 为什么宽恕他们呢 宽恕的结果又如何呢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读不准确的字可以查阅生字表和工具书.
2,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用笔圈出藏在文中的生字.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随机订正读音,做到读正确.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 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5,汇报对问题的理解.
6,快速默读课文, 概括故事内容.
三,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宽宏大量的品德》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阅读分析
1,齐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一件事情让作者重新认识了卡罗纳是怎样一个人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是一件什么事情
(个别爱搞恶作剧的同学戏弄,奚落残疾的科罗西,科罗西终于忍无可忍了,于是向他们让了墨水瓶,没想到墨水瓶打到了老师的身上.当老师问及这是谁干的时,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卡罗纳承认了.最后在老师的追问下,科罗西说出了真相.老师宽恕了他们.
3,看来文章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科罗西,卡罗纳,老师,下面我们就走近这三个人,了解一下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
4,了解科罗西:
(1)在文中找出描写“科罗西”的句子,读一读.
(2)如果你是科罗西,同学们用尺子戳你,朝你脸上扔栗子壳,还模仿你的残臂,你心情会怎样
(“我”气恼,“我”愤恨.)
(3)谁能试着读一读,读出此时科罗西的心情.(指名读,出示句子)
为了得到片刻的安宁,他用乞求的目光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又望望那个.
他气得面红耳赤,浑身直打哆嗦.
(4)如果你是科罗西,你打算怎么办 科罗西和你们一样也忍不住了,失去了理智,于是抄起墨水瓶狠狠地砸了过去.
5,认识卡罗纳:
(1)指名分角色朗读4——8自然段.说一说卡罗纳问什么站起来告诉老师是他扔的墨水瓶 (因为他很同情科罗西,不忍心看到科罗西被老师批评.)
(3)此时的科罗西听到卡罗那这样说,会怎么想
(4)带着你的理解,练习读一读4——8自然段.
6,理解老师,再次认识卡罗纳:
(1)读一读第19自然段.
(2)此时的老师得知真相以后,心里怎么想 (很气愤)
(3)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4)结合提示语“严肃而有力”,再来读一读.
7,联系课文,填补课文的空白.
(1)起初老师要批评这四个肇事者,为什么又宽恕了他们
(2)猜一猜卡罗纳会对老师嘀咕什么,才改变了老师的做法
(3)想好后,把语言组织一下,写一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本课字词.
二,听写词语巩固.
三,举行朗读比赛.评价标准:有感情朗读,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抓住提示语,尽力把提示语中提示的语气,神态等表现出来.
四,自由练习读,做比赛的准备.
五,分角色朗读.
六,小组轮读.
七,选择课文描写细致的语段背诵积累下来.
八,完成课后习题.
九,作业:
1, 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
2, 预习下一课.
4.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 篇四
20课《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体会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学完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对儿子写的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深深的爱。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准读通。
2、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回报交流成果。
1、读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略)
2、理解词语:根据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同学互相帮助理解,教师给予教学
教学
指导。(可能理解的词语主要有:打蔫、怔住、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拖沓、聊胜于无等)。
三、精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母亲情感有什么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集体交流汇报。
1、母亲做出决定。
(1)“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突然怔住”及作者下文所说的话,说明作者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的能力。)
(2)“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从上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
2、母亲犹豫。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听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的话,母亲的心立刻软了,接着她对儿子说的话,能让我们体会出母亲对儿子的爱,她的内心是矛盾的,她的决心有些动摇。)
3、母亲后悔。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出门的那一刻,母亲很后悔自己让孩子独立看病,从“就是……也该……”能体会出母亲的自责,而“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更能突出母亲反思后对自己的责怪。)
4、母亲担心。
教学
教学
“时间艰涩的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母亲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涩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母亲的爱子深情。)
5、母亲自责。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母亲开始谴责自己的做法,因为母亲是在担心、后悔、自责中等待,从她的自责中,足见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6、母亲的勇气又回到心里。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母亲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磨炼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四)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学习。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指的是母亲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引申开来指的是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的应对办法,即生存的能力,这样做是父母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四、总结升华,赞美母爱
1、课文细致地描写了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2、“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不一样的。请用诗歌、歌曲等形式赞美自己的母亲吧!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 犹豫不决 心软后悔 自责担心 勇气回升
5.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
从人民送别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1976年1月8日对全中国人民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担任政府总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爱戴。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送别周总理的灵车,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感人一幕。(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情景剧。)
2.作者目睹这感人的场面,写成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板书:十里长街送总理)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有关总理的事迹资料,并简单谈谈对总理的印象。
4.老师简单小结。通过教师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插图,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在最使你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3.组词练习
拄()槐()耐()挽()饰()
柱()魁()奈()晚()蚀()
腮()洲()陪()倍()部()
鳃()州()培()赔()剖()
检()验()阅()矫()骄()
捡()脸()悦()娇()侨()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小组讨论,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几个意思。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加以指导。
(1)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1)
(2)灵车到来时,人们望着灵车想念总理。(2—3)
(3)灵车过去了,人们不肯离去。(4)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配乐课文朗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2.学生轻声读第一段课文,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感情。板书:等灵车)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人们对总理的怀念之情?边读边在书中勾画。
(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动脑、动手的习惯。)
3.学生学习后,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些都说明在长安街等灵车的人非常多,而三个“都”说明人们都为悼念总理而来。在阴冷的天气里,这么多的人来送别总理,说明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尊敬。(板书:崇敬,爱戴)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老奶奶年岁那么大了,行动不便,拄着拐杖来长安街送总理,可见她非常尊敬总理。“焦急”是说老奶奶盼望早点见到总理灵车。“耐心”是说老奶奶无论等多久,也要等到总理的灵车。“焦急而又耐心”表达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板书:焦急,耐心)
(3)“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样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挤下”,“踮着”等词语反映了青年夫妇、红领巾深切怀念总理的心情。
(板书:怀念)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理解,相互补充,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4.教师小结: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代表了长安街两旁的所有人,他们“焦急而耐心”的心情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
5.朗读练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继续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2.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写灵车到来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反映了人们深深地怀念总理的思想感情。板书:等灵车)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样做的?画出有关语句。(2)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
(学生边读边划边想,养成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3.学生写完后讨论、交流。
“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1)“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指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行动一致。车是指灵车到来时人们行动一致。)
(2)人们有什么一致的表现?(站直身体,摘下帽子,望着灵车哭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3)这一致的表现说明什么?(说明人们非常尊敬总理,为失去总理感到悲痛。连眼泪都顾不得擦,恐怕耽误送别总理的机会。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那么多人没经过商量表现却惊人的一致,说明大家的心情一样,都为失去总理感到万分悲痛。)
(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理解,体会人们的心情,体会人们的感情,突出重点。)
4.回忆总理生前事迹这部分内容能不能反映人们怀念总理的心情?
(能。由长安街送别总理,想到总理生前的事,昔日见到总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日失去总理的悲痛。)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悲痛、怀念的感情。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受到感染,更深刻地体会人们悲痛的心情。)
6.总结学习方法。
(1)先找出反映人们心情的语句,分析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怀念总理的感情。
(学生学完后,总结出学习方法,学生不仅会学,而且能积累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按学习前两段的方法自学。
(1)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2)哪些语句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自学后,交流讨论。
(1)这段写灵车过去了,人们仍不肯离去,反映了人民对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板书:送灵车)
(2)①“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牵动”一词表面是说人们的心与灵车相连,实际是说与总理紧紧相连。
②“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些是说人们都想多看看总理的灵车,盼望能留住总理。)
③“好像在等待总理回来。”
(是说人们想念总理,希望总理的逝世不是真的,盼望能永远和他在一起。)
四、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全文
1.播放十里长街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情景朗读。使学生如置身于长安街的人流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既深刻地体会到千万名群众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对总理无比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2.教师:这就是1976年1月的北京长安街,天又阴又冷,千万名首都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缓缓开动的灵车,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灵车渐渐远去,人们仍不肯离去,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1.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自己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小结:课文描写了1976年1月,北京街上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人们对总理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六、质疑问难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灵车 焦急 耐心 崇敬 望灵车 心情 沉痛 爱戴 送灵车 牵动 奔跑 怀念
教案点评:
导入新课时,通过教师的介绍和情景剧的播放,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之间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总理的事迹材料,对总理又有了初步的印象。这些都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了很好的铺垫。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去体会;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学习课文第二段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方法,并在第三段的学习中出示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按学习前两段的方法进行自学。从内容体会思想是训练重点,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学完课文后教会学习方法,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并且今后能运用。指导课文朗读之前再次播放了情景朗读,使学生如置身于长安街的人流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既深刻地体会到千万名群众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对总理无比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调动起来的激情会对朗读练习起到很好的作用。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点: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教学难点:
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板书课题:9再见了,亲人)
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
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注意“暂、谊、混”等字在文中的读音。
2.组词练习
锁()暂()糕()阻()组()
琐()斩()羔()租()祖()
谊()捣()谣()摇()混()
宜()岛()遥()瑶()棍()
耗()嫂()艘()馊()
牦()搜()嗖()飕()
3.由4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二部分,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注意“暂时、乘机、血泊、捣米谣、混进、看守”等词语的读音。)
(1)课文是以谁的口气写的?(板书:志愿军)
(2)“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别代表着什么?(板书:朝鲜人民)
4.理清课文脉络
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后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地点发生了变化。前三个自然段是在路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话别回忆,后三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上。
四、学习第一段
1.配乐诵读(动画),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讲的是送别路上的情景,写了哪些人与志愿军话别?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边听边作记号,把大娘做的几件事找出来。
3.学生思考后回答:
(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缝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救志愿军伤员,失去惟一的小孙孙。)
(板书:送打糕、救伤员、失去亲人)
4.出示句子。
句(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雪中送炭”什么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以支持和帮助。大娘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说是雪中送炭。)
②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教师给以及时指导,(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没办法回家时,妈妈给我送来了雨伞,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句(2)“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这句话可看出什么?(看出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不只是这三件事,而是把志愿军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来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5.反复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1)志愿军是怎样赞扬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呢?(板书:比山高海深)
(2)将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体会使用反问句的好处。
五、指导朗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第二自段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金花的刚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画一画。多读读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的动作、表情和语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板书:救侦察员,失去妈妈
刚强
(3)小金花与志愿军亲密感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嫂的什么事情?(讲了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双腿的事情。)
板书:挖野菜,炸断双腿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中的“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
3.“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个说法? 比较两个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使用反问句式,意思就更加肯定,更加强调。)
板书:深情厚谊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归纳小结
1.教师根据板书进行归纳,板书: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2.把前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4——6自然段)
1.谈话:
第一段讲了朝鲜的老乡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回忆了许多与朝鲜人民共同战斗,共同生活的往事,使我们了解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那么第二段写了什么呢?
2.指读第二段。
思考:第二段讲的是什么?(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感人场面。)
3.投影句子,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两个“再”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
(2)“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你认为这句话只是志愿军说的吗?
(这句话是志愿军战士此时此刻心中所想,口中所说,也同样表达了朝鲜人民的心声。)
4.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六、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知道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要进一步通过这些事情,体会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听诵读(动画),体会感情。
3.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讲给同学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1、透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通过指导感情朗读和学生感悟等方法突破教学重点——通过内容表达思想感情。
3、抓住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改一改,比一比,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反问句增强语气,加深感情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在写文章时,采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充分利用师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精彩的录音、录像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10*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附: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 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教案点评: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并由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受到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的教育。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书)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1)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无处不在)
(2)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教案点评:
6.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教学后记:
学生对古代战争的了解较少,可以补充相应的资料,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的情景。理解思念故乡的情况相对好很多,毕竟接触比较多。
6、梅花魂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后记:
由于安排的内容较多,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对于对文本不熟悉的学生而言,更为吃力些,那么成绩的凸显也就会形成鲜明的反差,好的将会越来越优秀,差的就会越来越差。
7、桂花雨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亲人良好情感熏陶的好文章。
8、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教学后记:
让学生当“老师”的,充分把自己自学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下面的孩子则及时补充,发现,教师也可以暂时充当学生角色,参与学习过程,这样的多维互动还是比较有效的。这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和自学能力的检测,又利用角色转变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口语交际·习作 二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淡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赏评
回顾、拓展 二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7.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想。)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复述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
2、学生汇报:
⑴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长)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700多米有多长吗?
⑵长廊还有什么特点?(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⑶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指导朗读。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
⑴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
⑵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
⑶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
⑷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3、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1)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
(2)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
(3)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近到远)
4、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指导朗读。
七、朗读全文
八、创设情境,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时候到了,现在我们利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美的体会、感悟和体验尽情地表达出来。
1.选择学习。
(1)做美读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欣赏美丽的景色并作介绍。
可选一处景色,可以一人或合作展示。
2.分享收获。
(1)美读家展示。
师:老师为你配上音乐,其余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感受。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如此美的景色,你想把它留在记忆里吗?咱们试着背一背你喜欢的内容。
(2)小导游展示。
师:各位游客带上摄像机、或者照相机跟随导游到万寿山和昆明湖游览,听小导游介绍。听完介绍的游客们会选择在哪儿留影呢?
师小结:今天我们同作者一同游览了颐和园的长廊,体会到了长廊的美、长;游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欣赏了佛香阁的雄伟壮丽、排云殿的金壁辉煌;登上山,看到了一碧万顷的昆明湖;移步下山,更领略了十七孔桥的宏伟气势。
3.融情赞美,升华感悟。
师:在即将离开颐和园的时候,还真有些舍不得呢!让我们再一次领略颐和园的美丽吧。颐和园占地300多公顷,景点繁多,除了那金壁辉煌的佛香阁、水天空阔的昆明湖、技艺精美的长廊彩绘,更游那宛如飞虹、跨向绿水之中的十七孔桥,一线西堤,纵贯南北;后山后湖,松涛阵阵;买卖宫市,酒旗临风,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请你任选一种来表达你的骄傲、自豪之情,也可自行设计赞美方式。
四、布置作业,迁移运用写景方法
师:你想不想试着写一篇像《颐和园》这样的美文,那么,我们就走出教室,去公园、去名川大海、去田园村庄、去名胜古迹,用课文的写法,写自己的一次游览活动。
板书设计:
长廊------长
8.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 篇八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在开会前、开会时会场上场面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学情分析 :
本班学生在预习时基本能扫清生字词语障碍,能理清文章脉络。由于开国大典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而且学生对战争年代的认识不够,不能体会到胜利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播放《开国大典》情景朗读资料,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交流感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三、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观看开国大典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在品读重点词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阅兵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群众游行 教学反思
我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学生能准确抓住“一齐、欢呼、欢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等词,体会人们因新中国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再如学习“升国旗”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9.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 篇九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3.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准备】
能够引起回忆的物品。第一课时
一、聊天回忆,引入话题。
这一组课文,我们学习了鲁迅记忆中的闰土,作家周晔笔下的伯父——鲁迅先生,还了解了作家唐韬笔下的鲁迅。在你的生活中,肯定和不少人都打过交道,其中给你印象深刻的人一定不少,能举例谈一谈吗?
二、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1.回顾复习《少年闰土》:作者第一次看见闰土的时候,闰土给他留下了怎样的映像?闰土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是怎样变化、加深的? 2.确立交流对象与线索:
a.初次见面时的印象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等。b.相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双方是怎样处理的。(注意把事情讲清楚、具体)c.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分组讨论,组内交流 a.小组交流,畅所欲言。b.相互评议,改进完善。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a.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b.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致很浓,都介绍了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谈到了自己的小伙伴的特点。大家都有了强烈的写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小伙伴。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复习指导,范文引路
复习《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明确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来:抓住人物的的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物,不仅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2.开启思路,确定对象。
我的写作对象是谁?他有怎样的特点?围绕这一个特点,可以用怎样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几件事情可以怎样安排顺序? 3.题目举例,拓展思维:
《爱国的肥猫》写一个外号叫肥猫的同学的爱国事例。《馋猫记事》写一个特别嘴馋的朋友。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重点注意是否写出了特点。3.教师点评。
4.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10.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 篇十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小数乘整数例1、2 练习一1、2、3、4 第1页 删除了小数意义的教学,将老教材中8课时的内容浓缩成4节课,虽然在计算难度上有较大的下降,但学生熟练巩固的时间偏少。习题量更少,建议适当增加题量,加强口算,力求巩固。
注意练习一10、12题还有因数和积的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
2 小数乘小数例4、5 练习一5-7 第2页
3 实际应用和巩固练习例5 练习一8-14 第3页
4 积的近似值例6 练习二1-3 第4页
5 连乘、乘加、乘减例7 练习二5-7 第5页 结合实际应用教学连乘、乘加和乘减。因为计算上学生不存在新知和难点,因此可以将这节课处理成应用题新课。
6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例8 练习二4 第6页 练习4只有4小题,因此需补充相应的练习,以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为主,适当穿插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7 综合练习练习二8-14 第7页 可补充计算方面的复习。注意练习11,第2、3两问似乎应处理成结合实际情况的估算。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整数部分够商1且能除尽的小数除法例1 练习三1、2、第8页 重在算理的理解,教材安排从单位换算和小数计数单位两个角度理解算理,应重在后者。
无相应计算练习,应适当补充。
2 整数部分不够商1但能除尽、除到末尾有余数添0再除的两类除法。例2、3 练习三3、4、5 第9页 注意除了两道例题相应练习的类型外,做一做中还有14.21÷7一道中间有0的除法。新教材整数乘法商最高为两位,因此这种类型没有涉及,应当作一个难点来处理,补充相关练习或例题。
做一做中72÷15是老教材中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添0再除的类型。
3 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总结例4 练习三6-11 第10页 增加基础练习,注意难点题型的查漏补缺。
注意练习三6中有验算的要求。
4 一个数除以小数(小数部分位数够移)例5、6 练习四2、4、5 第11页 教材安排好象是1课时,作业本中安排为两课时,分两课时教学可能比较合适。第一课时无相应计算练习,需补充。
也可以考虑一节新课、一节练习课的安排。但作业本上练习需重新安排。
5 一个数除以小数(小数部分位数够移)例5、6 练习四1、3、6-9 第12页
6 商的近似数例7 练习四10-13 第13页 计算难度大,估计教学时间较紧张。练习12可渗透商的大小变化与除数关系的知识点。
7 循环小数例8、9 练习五1-6 第14页 小数概念的拓展课,计算强度大,教学难点之一。
8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例10 练习五7-9 第15页 注意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并合作讨论得出规律,典型的活动课。
9 解决问题一(连除应用题)例11 练习六1-4 第16页 难得的以应用题教学为主体的课。注意应列成综合算式,并补充与连乘应用题的比较,发现内在联系,理解应用题结构。练习六1-5中无相关练习,可适当补充。
练习2、3是老教材中典型的两类应用题,可补充相关例题或练习。
10 解决问题二(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例12 练习六5-10 第17页 让学生理解“去尾法”、“进一法”的不同应用。注意第9题为第一步取好近似值后与9相乘。第10题不需取近似值。
11 整理和复习练习七 第18页 新教材中复习课安排很少,难得的课时。应注意知识梳理和查漏补缺。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例1 练习八1、2、第19页 可以考虑将1、2两节合成一节上,第三节课有一定难度,可以分成两节课上,最后一节以练习为主。同样三节课,效率可能更高。
2 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例2 练习八3 第20页
3 从不同方向观察多个相同小立(长)方体组成的物体例3 练习九 第21页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用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数例1 第22页 可以按省编作业本安排单独列一节课上,也可以考虑按教材意图与下节课合并。
2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例2、3 练习十1-3 第23页 复习运算定律和公式,突破字母式简写的难点。
3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例4 练习十4-13 第24页 本节课任务偏重,特别是第8题为逆向思维题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建议将练习8-13列为一节练习课。
4 方程的意义 练习十一1-3 第25页 省编作业本将根据实际情景列方程放在下一课时,与教材安排不一致,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应将方程的意义单列一节课,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所在,应适当加强,因此将根据实际情景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的难点放在这节课突破。相应练习有2、3。省编作业本相应练习在26页。
5 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练习十一4 第26页 理解等式的性质,在尝试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中明确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
6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例1、2 练习十一5 第27页 应在后三节课中不断巩固。
如果一直回避a-x=b型的方程,估计会给教学带来较大的麻烦,建议拓展教学。
7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例3 练习十一8 第28页 关注学生方程思想的形成,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关键在于找到等量关系。
练习量偏少,应补充。
也可以考虑两节课完成。
8 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例4 练习十一9、10 第29页
9 综合练习练习十一6、7、11 第30页
10 稍复杂的方程一例1 练习十二1-4 第31页
11 稍复杂的方程一的应用 练习十二5-11 第32页 注意方程思想的形成,体会其优势。
12 稍复杂的方程二例2 练习十三1-3 第33页 练习1需补充ax+bc=d类题型。
练习3似乎很难避免a-x=b类题型的出现。可以根据班级实际处理,如果一直在回避的可以采取将3156换成“上次读数”。建议在前面的解方程教学中教学a-x=b类题型。
13 稍复杂的方程三例3 练习十三4、5、6 第34页
14 稍复杂的方程二、三的应用 练习十三7-12 第35页 可以补充ax+bc=d的应用。
15 整理和复习练习十四 第36页 注意知识梳理和查漏补缺。
16 量一量,找规律 第37页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例1 练习十五1、2 第38页 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练习十五3-8 第39页
3 三角形的面积例2 练习十六1、2 第40页
4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练习十六3-9 第41页
5 梯形的面积例3 练习十七1-3 第42页
6 梯形的面积练习练习十七4-8 第43页
7 组合图形的面积例4 练习十八1-4 第44页 复习近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注意多样化解题。
加强两个基本图形组成的基本练习。
8 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练习十八5-8 第45页
9 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九 第46页 注意知识梳理和查漏补缺。
第六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事件发生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例1 练习二十 第47页 注意从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
2 事件发生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求可能性大小例2 练习二十一 第48页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 较复杂的可能性大小问题例3 练习二十二 第49页 掌握列举法,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4 中位数例4、5 练习二十三 第50页 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加强中位数和平均数,体会各自的优势。
注意练习二十三第3题可以用中位数思想来分析。
5 铺一铺 第51页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认识数字编码一例1 练习二十四1 第52页 第一二两节课较简单,第三节“数字编码实践”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注意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不要过深过难。
2 认识数字编码二例2 练习二十四2 第53页
11.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 篇十一
首》教案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俺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2.板书诗题,读题.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5.指数名同学说.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协助的.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俺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俺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练习背诵.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俺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干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同学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指名答.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难过、心事重重的感觉.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俺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10.就让俺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难过,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议深情
1.同学任选一首配乐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俺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俺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括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俺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 质量 教案08-07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0-19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09-2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五教学设计09-26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07-0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11-1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重点难点总结07-1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回顾拓展一教案A08-09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八单元检测题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