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2024-08-3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9篇)

1.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一

四数下册四则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姓名学号

980-436+75125×5÷15150+42×37

960+360÷9080×50-35÷5105+360÷20÷3

800-700÷25×472

(270-180)÷3056

75+360÷(20-5)812

(124-85)×12÷2675

-4×6÷342-(25+17)(75÷(532-36×14)18+360÷40-51500+6×(12-4)+360)÷(20-5)×(420+360÷90)÷25-(18+8)1

2.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二

2016年春季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单元测试

1.不计算,把下列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76×2×5 125×4×8 125×32 180÷15 810÷45 76×10 180÷3÷5 254-200 254-102-98 810÷9÷5 2.用简便算法计算下列各题。

(1)99+15(2)115-98(3)67+43+157

(4)853-(189+253)(5)265+158+42+35

3.你能写出与下列算式相等的简便计算的式子吗?

(1)176+198(2)243-99(3)98+998+9998+2+4

(4)325×195+6×325-325 4.应用题。

(1)有三筐梨共70千克,一筐20千克,一筐26千克。还有一筐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2)教学大楼需安装540盏日光灯。教学大楼一共4层,每层15个教室。平均每个教室应该装多少盏日光灯?(用两种方法解答)

爱学习,爱朗文

海口朗文教育

参考答案:

1.不计算,把下列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用等号代替连线)76×2×5=76×10 125×32=125×4×8 810÷45=810÷9÷5 180÷3÷5=180÷15 254-102-98=254-200 2.用简便算法计算下列各题。(1)99+15(2)115-98 =100+15-1 =115-100+2 =115-1 =15+2 =114 =17

(3)67+43+157(4)853-(189+253)

=67+(43+157)=853-189-253 =67+200 =853-253-189 =267 =600-189 =411(5)265+158+42+35 =(265+35)+(158+42)=300+200 =500 3.你能写出与下列算式相等的简便计算的式子吗? 176+198=176+200-2 243-99=243-100-1 98+998+9998+2+4=(98+2)+(998+2)+(9998+2)325×195+6×325-325=325×(195+6-1)4.应用题。

(1)70-20-24 70-(20+24)=50-24 =70-44 =26(千克)=26(千克)答:还有一筐26千克。(2)540÷4÷15 540÷(4×15)=135÷15 =540÷60 爱学习,爱朗文

海口朗文教育

=9(盏)=9(盏)答:平均每个教室应该装9盏日光灯。

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三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43例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运算规律, 并能根据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难点:

学生能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四则运算的顺序。(2)运算定律。(3)连减的简便计算。

2.原型:摆圆纸片,引出算式:24÷2÷312÷3÷2

3.探究的问题:

(1)如何把24个圆纸片连续等分?

(2)整理归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口算练习。

317-65-35543-59-41436-157-43

2.切入内容: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那么连续除以两个数,又可以怎么算呢?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如何把24个圆纸片连续等分?

1.教师出示问题:

把24个圆片先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怎样分?

(1)利用圆片独立动手操作,尝试解决。同时思考:怎么列式表示?

(2)展示汇报:可请两位同学演示操作分的过程,并说出每步思考过程、列式。教师根据汇报板书算式。

操作一:先求出每组多少圆片,再求每份多少圆片。算式:24÷2÷3 操作二:先求出两次一共分了多少份,再求每份多少圆片。算式:24÷(2×3)

(3)思考:以上两道算式:24÷2÷3与24÷(2×3)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4÷2÷3=24÷(2×3)

(4)小结:把24个圆纸片连续等分,可以先等分2份再等分成3份,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6份,然后一次分完。

2.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圆片?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交流、展示得到用两种方法计算:

12÷3÷2 还可以12÷(3×2)

3.交流并归纳:

(1)结合算式,引导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4÷2÷3=24÷(2×3)

12÷3÷2=12÷(3×2)

(2)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互相补充与完善。

(3)教师根据汇报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4.尝试解决例题3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

(2)学生独立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说出先算什么。

方法(1):先算每组花了多少元。1250÷25÷5

方法(2):先算一共有多少棵。1250÷(25×5)

(4)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依次除以这两个数,或者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但是至于那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这道题用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三)训练与应用

1.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左边的两小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口算。说得数,然后说出口算的方法。

(1)81÷3÷3

(2)120÷12÷2

(3)240÷5÷24

(4)210÷(7×6)

(5)350÷(25×7)

3.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自编一个可用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

(1)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巡视,发现编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四)小结与提高

4.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

2.准确计算混合式题。

课前准备:口算卡,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题(见口算卡)。

(1)学生看口算卡说得数。

(2)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同级运算)

(3)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

2、谈话导入,出示主题图。

3、提出问题并解答。

根据图中提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1)板书例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解决的?

(3)学生尝试解答并交流后集体反馈:

方法一:72-44=28(人)28+85=113(人)

方法二:72-44+85

=28+85

=113(人)

(4)说说解题思路和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对比两种方法。

2、例举生活中的例子。

(1)根据编出的问题列式计算,请学生板演。

(2)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观察各题的相同点。

(4)提问: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教学例2。

(1)板书例题并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怎样理解“照这样计算”这句话呢?再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尝试解答后集体交流:

方法一:987÷3×6方法二: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4)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含有同级运算。②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③都不含有小括号。

不同点:例1是含有加减法的运算,例2是含有乘除法的运算。

作业:

1.说说下面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算一算。

3.列式计算(综合算式)。

4.解决问题。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总结出什么了呢?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板书: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方法一:72-44﹦28(人)28+85﹦113(人)

方法二:72-44+85

﹦28+85

﹦113(人)

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

方法一:987÷3×6方法二: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

教学反思:

1.我在设计本节课时,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冰天雪地”的出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得到答案,使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5.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五

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内容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主备人:王明莉 审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环节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三、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练习二4、5题。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第二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主备人:王凌云 审核: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法设计:引导与讲授相结合。

学法设计: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设置预习案(见练习册第3页第1、2、3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四、检查预习落实情况(学生汇报)

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2)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

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六、课堂检测

1、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504÷14= 504÷36=

2、已知403÷17=23......12,那么 X + =403,17=(— 3、44+44+44+44+44+44+44,用乘法计算是()

4、除数 =()÷()

七、评价激励 作业布置:

练习

二、第2、3、4、5题。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第三课时:有关0的运算

主备人:王明莉 审核: 教学内容:P6例3(0的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相关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第13页例6,2、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1)100+0=(2)0+568=(3)0×78=(4)154-0=(5)0÷23=(6)128-128=(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四、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总结有关0的运算

问: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 出示5÷0和0÷0 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

说明: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

五、作业:练习二第7题。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不能作除数 0+319=319 0+568=568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第四课时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主备人:王凌云 审核: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带小括号和中括号算式的计算过程,达到理解其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熟练解决含各种括号的算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 2 =6× 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 B、(47+33)÷(36-16)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五课时:租船问题

主备人:王明莉 审核:

教学内容:租船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P11第5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面对生活中的最佳方案的选择要用什么办法和步骤?

五、布置作业:课本12页第5题。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

6.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六

小学数学第七册67页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三、教材说明: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乘,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四、教学方法

1、教材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说明有时一个数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

2、例3,390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数,利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虚线方框中的思考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弄清算理,不要求学生做题时写出来。

3、例4是教学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在连除时,第一步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计算比较简便。

五、教学过程:

1、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3、教学例3:

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

4、出示例4: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讨论:

(1) 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

(2)532是76的多少倍?

(3)38个76是多少?

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五、课后作业

7.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七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猜想---验证---应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有句话说得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也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想努力追求的。

2.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成为源于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自己领悟出的,而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在算法交流、比较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和感悟到运用除法运算的规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加强连减和连除的简便运算的比较

让学生明白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而除法的逆运算是乘法。这样简便运算时也便于区分。

本课是有遗憾的,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和准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但课堂节奏的把握欠佳,至少有这样几个环节可以让时间更加紧凑:

1.在第一个环节,男女生比赛计算的时候,我本来的预想是女生计算的快一点,然后再观察算式的特点,他们的结果相同、数据相同,运算的顺序和符号不同,男生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女生是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在男同学出来÷25÷4=2000÷(25×4)、1280÷16÷8=1280÷(16×8)简便计算的情况时,没有处理好,在这里,应该有第二套方案,请男生说说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重点要抓住这里,可以把结论先板书出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然后再让学生举例等等进行验证。

2.巩固练习,举一反三,讲评学生作业1280÷(16×8)=1280÷128=10,不变成连除,按原来的运算顺序算,你认为可以吗?完全可以解决“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一数学思维,简洁、紧凑、实效。比展示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省时得多?一节原本可以上得很轻松自如的课却出乎意料地变成紧张急促,着实值得自己反思。

8.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八

混合运算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第1课时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共4题;共20分)

1.(2分)根据下面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221×3=663

208÷16=13

663+13=676

综合算式_______

(2)217+123=340

340÷17=20

500﹣20=480

综合算式_______.

2.(2分)开火车。

(1)

_______

(2)

_______

3.(15分)某市举行游园活动,成人票25元一张,学生票18元一张。某段时间进园有54人,其中34名学生。

(1)这段时间里,学生票收入多少元?

(2)这段时间里,成人票收入多少元?

(3)这段时间里,一共收入多少元?

4.(1分)46减去29,再加上16,得多少?算式是_______。

二、第2课时

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共5题;共65分)

5.(20分)先填空,再写成综合算式。

(1)

(2)

(3)

(4)

6.(5分)填表

7.(30分)脱式计算。

(1)24+12÷6

(2)5×8-39

(3)(52-45)×6

(4)48-(25-10)

(5)(37+8)÷9

(6)40÷(72÷9)

8.(5分)小明7天看完一本书,前6天每天看8页,第7天看了9天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9.(5分)白兔有16只,灰兔有4只,白兔是灰兔的几倍?一个笼子里可以装5只兔子。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倍)

(□○□)○□=□(个)

三、第3课时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共5题;共22分)

10.(2分)把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63+17=80

126-110=16

80÷16=5_______

(2)25×32=800

816-800=16

640÷16=40_______

11.(1分)丽丽在计算“5+()×7”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了,结果得数是63,正确的得数是_______

12.(9分)把表中的数在格子图中表示出来,并回答问题。

兴趣小组

科技

书法

围棋

合唱

人数

(1)把表中的数在格子图中表示出来。

科技

书法

围棋

合唱

(2)_______小组人数最多,比合唱组多_______人。

(3)书法、合唱两组的人数,比科技、围棋两组的人数少_______人。

(4)一共有_______人参加了兴趣小组。

13.(5分)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三、四年级有64人报名参加,一、二年级报名的人数只有三、四年级的一半,五、六年级报名的人数比一至四年级报名的总人数多12人。五、六年级有多少人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

14.(5分)9除72的商加11与12的积,再除以4,商是多少?

四、第4课时

解决问题(1)

(共4题;共20分)

15.(5分)光华路小学买了1个排球和4个铅球,共用去42元。如果一个排球18元,那么每个铅球多少元?(列综合算式)

16.(5分)小明用30元买了6千克橘子,找回12元,每千克橘子多少元?

17.(5分)同学们做操,小强站在从前数第4个,从后数第6个,从左数第8个,从右数第7个的位置上,每行的人数同样多,做操一共有多少同学?

18.(5分)王大爷有高血压,需长期吃药,医生嘱咐他每天吃6片。王大爷有事要外出8天,药瓶里已有25片药,应再放多少片药就够了?

五、解决问题(2)

(共3题;共20分)

19.(5分)一节火车车厢能载煤60吨,有一堆煤,装满了12节车厢还剩19吨。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20.(5分)兔妈妈上午采34朵蘑菇,下午采32朵蘑菇,它把这些蘑菇平均分给6只小白兔,每只小兔分得多少朵蘑菇?

21.(10分)用斜线“\”划去不符合规律的图形或文字。

(1)

(2)

六、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

(共3题;共19分)

22.(4分)计算。

70-2=_______ 28+68=_______ 82-(9+42)=_______  87-26-39=_______

23.(10分)根据下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1)关于被减数与减数

(2)关于被除数与除数

24.(5分)二(1)班有男生19人,女生17人。每4人分成一组,可以分为几个小组?

参考答案

一、第1课时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共4题;共20分)

1-1、1-2、2-1、2-2、3-1、3-2、3-3、4-1、二、第2课时

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共5题;共65分)

5-1、5-2、5-3、5-4、6-1、7-1、7-2、7-3、7-4、7-5、7-6、8-1、8-2、9-1、三、第3课时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共5题;共22分)

10-1、10-2、11-1、12-1、12-2、12-3、12-4、13-1、14-1、四、第4课时

解决问题(1)

(共4题;共20分)

15-1、16-1、17-1、18-1、五、解决问题(2)

(共3题;共20分)

19-1、20-1、21-1、21-2、六、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

(共3题;共19分)

9.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九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单元卷(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直接写得数。

(共1题;共1分)

1.(1分)直接写出得数。

30+70×2=

12+400÷5=

72×5×2=

87+13×30=

24×5=

150×50=

472-43-57=

16×99+16=

254+27+73=

59×101-59=

二、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数。

(共5题;共5分)

2.(1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548679_______4586790

13×459_______459×13

67万_______6700000

345×2_______345+435

3.(1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_______

4.(1分)小鹏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0错写成8,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9,所得的和是532,正确的和是_______。

5.(1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_______

6.(1分)23×3+23+23=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7.(1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一定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

8.(1分)256-(128+56)=256-56-128

9.(1分)35×37+65×37=(37+65)×35

10.(1分)98×47=100×47-2

11.(1分)▲+(●+b)=(▲+■)+

b

四、选择题。

(共2题;共2分)

12.(1分)下面各算式中,()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A

.97+35=35+97

B

.56+(44+48)=(56+44)+48

C

.26+63+74=63+(26+

74)

13.(1分)下面各算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

.48×25=6×(8×25)

B

.48×25=12×(4×25)

C

.48×25=40×25+8×25

五、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共1题;共1分)

14.(1分)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58×72+28×58

②3000÷125÷8

③486-137-63

④432÷54+17×54

⑤99×78+78

⑥125×24

六、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共1题;共2分)

15.(2分)粮店两天一共卖出多少袋面粉?

七、解决问题。

(共5题;共6分)

16.(1分)购物。

(1)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元?

(2)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元?

(3)妈妈带了500元,买了一部录音机和一辆自行车,应找回多少钱?

(4)妈妈带了500元,买了一部录音机和一辆自行车,应找回多少钱?

(5)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元?

(6)妈妈带了500元,买了一部录音机和一辆自行车,应找回多少钱?

17.(1分)一张课桌135元,一把椅子65元。学校买来课桌和椅子共34套,一共花了多少钱?

18.(1分)小红买了5本相册,每本都是32页,每页可以插6张照片。小红家大约有1000张照片,5本相册能装下吗?

19.(1分)四年级有105个同学去看演出,演出的票价是每人12元,如果购买团体票每人只需8元,这样可以少付多少元?

20.(2分)一本《西游记》22元,一本《红楼梦》24元,一本《水浒传》28元,一本《三国演义》26元。

(1)买17本《红楼梦》和17本《三国演义》,带900元够吗?

(2)买13套这样的四大名著,一共需要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直接写得数。

(共1题;共1分)

1-1、二、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数。

(共5题;共5分)

2-1、3-1、4-1、5-1、6-1、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7-1、8-1、9-1、10-1、11-1、四、选择题。

(共2题;共2分)

12-1、13-1、五、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共1题;共1分)

14-1、六、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共1题;共2分)

15-1、七、解决问题。

(共5题;共6分)

上一篇:学院心理部工作制度下一篇:政风行风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