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16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篇一
小学毕业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教学设计
秦
红
一、阅读理解三步骤
1.概读——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
注意:
(1)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2)在阅读时,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
(3)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
(4)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2.细读——浏览问题,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注意:
(1)画出问题中的关键字;(2)在原文中找到关键字;
(3)阅读关键字所在段的首尾句、前后句、所在句(以句号判断);(4)能请问题意思;
(5)结合上下文、推断问题答案。3.复读——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注意:
(1)再次审读问题;
(2)检查答案是否准确,简洁,全面;(3)检查答案有无多字、漏字、错别字;(4)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二、各块答题技巧
(一)字 1.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2.选择恰当的字词
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考法:
1.考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方法(3、4):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
答:不可以。(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二)词
• 1.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3.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 4.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5.描绘法: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考法: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方法:
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举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方法: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悦耳,充满生机活力。)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珍贵。)
3.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方法:记叙、抒情、描写(细节)、议论、说明+表达了中心思想。细节描写:也有可能是突出了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见关键人物的评价)
4.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
开头: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的作用。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等作用。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5.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方法:
①从环境本身的特点(怎样的风光,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
③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举例:分析《穷人》中“屋外狂风大作,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和《詹天佑》中“塞外狂风怒号,黄沙满天”这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6.“为什么”的题型:为什么说„„
方法: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7.“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方法: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四)段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
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
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1)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2)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3)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五)篇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概括段意(越来越少这么考)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4.概括段意的要求:
(1)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2)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3)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法: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如:《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三)、对关键人物的评价 考法:
1.填空题:要求将人物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2.从某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某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概括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3.你觉得文中的某个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同上。启发:这个人的何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这个人一样,要„„
4.文中某个人物的做法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方法:表态+(从文章的中心考虑)+联系生活实际
(四)、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考法:
1.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很少直接这么考)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方法:(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3.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结合中心谈启发。
4.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5.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是说法,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方法:表态+分别对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结合文章中心 6.文中表达了某一种情感,你能写出关于这个方面的诗句吗? 方法:明确文章中心,写出与这种情感对应的诗句。补充:(可简单列点列条提出)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篇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误区
首先,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比较空洞,缺乏深度, 让学生无从下手,容易形成提问之后卡壳或冷场的现象,无法实现提问的目的。其次,问题过于表面化与形式化,针对这种问题,学生无需深入思考就能够获得答案,虽然从表明上来看符合提问教学法的要求,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提问方式比较浅显,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思维萎缩。再次,问题过于直白单调,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小,只是简单地按照顺序提出一个个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容易僵化,无法充分激发其学习动力与探究兴趣。最后,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回答,限制了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问方式比较单一,一直用“教师问、学生答”, 很少用“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答”,缺少互动。还有教师把提问作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整节课都在提问,让学生“应接不暇”。也有教师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学生的思考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无法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一)加强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问是思维的起点,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自信推敲,所设计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是否具有启发性, 是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启发式的课堂提问,需要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意识,是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教师运用启发式提问,可以促使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积极互动,可以帮助其在思考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幸福是什么》 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可以提问学生:自己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课文中人物对幸福的追求又是什么?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与课文内容产生互动,理解问题的中心思想与真实含义。另外,通过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还能够渲染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
(二)加强艺术性的课堂提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提问时,需要充分考虑问题的艺术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提问之前,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要考虑到问题的挑战性、启发性与变通性,最终挑选最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运用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让其思考层次更具深度。而对于那些不经思考、无从下手的问题就无需提问,提问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范围与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鸟的天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有看到鸟?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很多鸟?学生们就会思考为什么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提升问题的艺术性。
(三)加强针对性的课堂提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且是经过仔细斟酌而筛选的文章,对于重点内容的思考与探究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认真深度钻研教材,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充分突出课文重点,不能过于笼统,也不能太空太大,否则,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就会支离破碎,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例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阅读教学中,为了提升提问的针对性,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当时的人们都绝对相信亚里士多德吗?人们相信与崇拜亚里士多德到什么程度?伽利略对这个观点的怀疑是否有依据呢?这些问题贯穿着整个文章内容,还是文章重点?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对于学习这篇课文来说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教师重视课堂提问态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态度,会对小学生思考以及回答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对问题比较重视,学生在思考与回答过程中也会重视该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题时,神态需要自然而安详,表示对问题的重视,从而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树立回答问题的自信,教师不能故意使用问题来为难学生,应该以服务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进行提问。例如,在进行《一夜的工作》阅读教学时,教师提问学生时,为了体现出对问题的重视程度,神态应该安详自然,表示凝重,设置的问题可以是: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周总理的简朴生活?从哪里可以体会到总理的劳苦?对问题的重视也能够体现出对周总理的尊敬,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三、总结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篇三
一、阅读教学中探究的基本要素
1.积极主动地阅读
教师要通过课堂布局、团队组织、不同的知识分享方式、新颖的开场活动及激励性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积极地参与到阅读的探究活动中来。主要表现为:学生喜欢阅读,把课外阅读作为兴趣爱好的一部分,能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借助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写下批注,并主动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2.主动发现问题
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通过阅读读懂,并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大胆质疑、在文本的空白处提问、文章的矛盾处提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师生互动
1、创设氛围,利于互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比如笔者在学生阅读时提出的教学用语10句就很让人欣赏,像“你们专著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等等。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使用这些教学用语,就一定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能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
2、师生共学,教学相长
《艺概》云:“文,心学也。”作者以生命、心灵去创作,读者同样需要以生命、心灵去解读。而且,每个个体生命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有其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舞读者都有自己心中的“这一个”。阅读教学不是要学生找到教师心中的“那一个”,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如笔者在教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经典名句时,不是要学生把“绿”字当作炼字的最高境界来崇拜,而是鼓励学生动一动这个“绿”字。結果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学生想出了十几个词语,并能言之成理:如果作者是一个顽皮的小姑娘,用“戏”字就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如果是一对恋人隔江相望用“吻”字则更能刻画人物的性格.....。这种新颖独特且有说服力的见解,大大扩展了教师的认识。如此,教师既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既在学,同时也在教——“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随之诞生。
3、善于提问,启发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不再需要教师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教学初探了。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在引导启迪的诸多方法中,提问是重要而常用的手段之一。提问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往、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也是沟通学生与文本的重要媒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进一步登上知识的高峰。教师的提问对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师生互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提问要有针对性
首先,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教材的训练重点,突破难点,问到关键之处。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可以抓住课题中的“和”直奔中心,设计这样的提问:①什么叫“将 相和”?“将相和”中“将”和“相”各指谁?②既然是“和”,说明他们有一段不和,为什么不和呢?这样,就能起到“一问而牵动全篇”的作用。其次,是指教师能够在学生理解的关键之处,针对学生理解的偏差或不足,及时提出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如笔者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在总结田忌赛马第二次为什么能胜齐威王时,要学生找出里面的关键人物,同学们回答是“孙膑”。笔者进一步提问孙膑是怎样得出让田忌取胜的策略的,学生们回答是他认真观察了马。笔者接着又问“如果齐威王第二次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是不是还能取胜呢?”经过老师的提问,同学们意识到孙膑之所以那么有把握会让田忌取胜,是因为他不仅观察了双方马的情况,还观察了双方的人,他确定齐威王第二次不会改变马的出场次序,所以建议田忌采用他提出的出场次序,正是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发现他们的思路中不全面的地方,并针对这个地方发问,才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其中的关键因素。否则,学生的思维就局限在表面的理解上对问题的把握并不全面,因而也不能完全理解这其中蕴涵的思维方法和智慧。
(2)提问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动力。对于性格内向和胆小怯声不肯发言的学生,不能使其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要鼓励他们逐步培养“自我意识”和大胆泼辣、勇敢顽强的性格。对于迟缓,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其逐步掌握学习、思维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如《草船借箭》一文,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要他三天内造好十万枝箭。如果提问:“诸葛亮是怎样把箭造好的呢?”就不如改为“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太难了,哪位同学能帮诸葛亮完成这项任务?”这种带有激励和挑战性的问题很能檄发他们的兴趣,况且答案就在课文中,所以,无论哪一类学生都会积极投入其中。
4.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技巧 篇四
儿童的信赖意识较强,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这种现象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创造欲望,更缺乏创造意识与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彻底消除依赖意识。生活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发展有潜力的人,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均匀地撒向他们,在他们心灵中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对老师充满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激情。
二、组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各种阅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些探求知识的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有以下一些类型。如:引入开放题教学,设计一个简化的教学过程。
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在充当“老师”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自己加以解决。有助于克服在课本上传统封闭思想对学生思维带来的定势,激励学生深入研究阅读材料中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另外,可以适当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让学生阅读现场的对革命历史进行详细介绍的相关资料,既能让学生学习到光荣的革命传统,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目的阅读法
可以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小学生在读物中围着某个目标进行学习。比如,划分段落,概括段落人意,将读物分层,分析某个词语或者某一个句子,捕捉画龙点睛之笔,描述某个句子的意思,写出读物的宗旨,等等。这些就是为了制定一个目标去学习,很好地避开了无关紧要的话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也就是启蒙人,要规划学生学习的目的,不要盲目地为了目的而去阅读,要注重整个读物的思想内容,和整个读物的完整性。这种阅读方法的缺陷,是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读懂整个读物所表达的意.恩。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指导者要适当地运用。
四、扫描式阅读法
阅读时千万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应该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人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人脑跑在眼球前而,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
速度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种阅读的方式能很好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但值得说的是,这种阅读过于肤浅,并不懂读物更深的意蕴,要想真正去明自,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快速阅读的方法只适用于读些不需要深刻理解的读物。这只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而的知识等。
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阅读教学应跟老师备课一样,从阅读提示入手,读一读,看一看,阅读提示中都提示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让学生从整体着眼,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句、段,掌握重点。最后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加深理解。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体会语言的精确。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圈一圈,说一说,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发展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能力。
5.小学语文材料阅读答题技巧 篇五
导语:同学们,小学语文材料阅读答题技巧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人+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6.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 篇六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答题的小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 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 写了„„ 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仿写句子。
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探究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④提出你的看法。
十、概括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小学语文作文复习全面讲解
作文是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然后用一句话表达。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十二、写信。
公式: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三、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五、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十六、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十七、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十八、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十九、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
2、以“事”;
3、以“人”;
4、以“时间”;
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称谓变化。
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会写常用的应用文:留言条、请假条、板报稿、日记、书信、通知及简单的读书笔记和会议记录等。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审清题意。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如:《我这个小孩》和《邻居家的小孩》,虽然都是写小孩,但前者是写自己,后者却是写别人。又如在状物的文章《我最喜欢的××》一题,仔细研究,它要求我们写最喜欢的东西或有趣的动物等。如果按《我最喜欢的人--妈妈》来写这就弄错了写作的对象。第二,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有的题目从时间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夏天的晚上》、《课间》。有的从地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操场一角》、《在公共汽车上》。有的从内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学洗衣》、《植树》。也有的从几个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放学路上学雷锋》,就是从时间、地点、内容几方面规定了写作的范围。第三,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
重点是指题目中表示思想意义或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如,《二十年巨变》重点应放在巨变上,写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或家乡)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以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的辉煌成果。练一练
1.分析下列作文题,按照要求把题目分类(在横线标出题号)(1)早晨(2)好姑姑(3)友谊(4)比赛(5)上学路上(6)放学以后(7)我的妹妹(8)我和妹妹
(9)我爱劳动(10)难忘的一天(11)和好(12)爱晚前(13)练毛笔字(14)这件事教育了我限制中心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时间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地点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叙事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写人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写人物关系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出下列题目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它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他家富起来了》《我和同桌比手劲》<妈妈教我洗衣服><这件事做对了>
<他的心灵美>2.认真选材
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就是选择题材,选材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第二,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第三,题材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练一练
1.下面是一组半命题,要求选择题材,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一题作文。
我学会了________;我喜欢的________;难忘的__________;六月一日,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书。走进书店,简直象走进了书的海洋。我挤进人群,买了一本《少年作文指导》真高兴。这时,跑过来一位少先队员,只见他很着急的样子。原来他也想买这本书。但书已经卖光了。我把自己的书送给他,营业员阿姨看到这情景,笑了。
4.有条理地记事
无论记事写人,都离不了事。认真写好一件事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记叙一件事(或一项活动),要有条理。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清楚,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下快活的__________;真有趣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了我;2.阅读下面芳芳的十个事例,然后分别以《热爱劳动的芳芳》、《刻苦学习的芳芳》为题,从事例中选择材料,拟出作文提纲,要求中心与材料一致。芳芳的十个事例带病坚持到校上课
春天,与爸爸妈妈在院子里垒花坛、种花草帮助军属王大爷搞卫生热心帮助同学补习功课下雨了总是撑着伞接送小同学作业认真,常受到老师的赞扬积极参加清扫红领巾卫生街的活动拾到钱包交给民警叔叔一篇作文,反复修改多次刻苦练习跳高
3.《老师来到我家》这篇作文题,可写的内容很多:来的是哪位老师?是哪一次或哪几次来?为什么来?来后说了些什么?我当时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情?先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写成文,要求紧扣中心,取材新颖。3.把事写具体
记叙事情或活动,必须将事情或活动写具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动笔时,要把材料准备充足,对要写的事情作认真的回忆。其次,要重点写好一些重要的场面或过程。把它写得具体形象,整个事情就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不要停留在一般现象的记叙上。练一练
1.下面是《一次拔河比赛》的开头段和结尾段。读后,把比赛过程具体地补写出来,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开头段)哨子嘟的一响,拔河比赛开始了。
(结尾段)体育老师猛挥一下红旗,比赛结束了。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小伙伴跳啊笑呀,沉浸在欢乐之中。
2.我爸爸是一位有名的外科医生。每当我看到那些患者对他十分尊敬和感激的时候,我想长大以后也要当一名医生。请你接着写一段话,要求展开丰富的联想具体地写出自己怎样热情地为病人解除痛苦和病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3.这篇《送书》的短文写得具体吗?根据提供的情节,请你将它补充修改,要求写得具体而生动。
来。
一般来说,记叙的顺序可按时间的先后。事物的发展的顺序和地点变换、方位推移的顺序等来写。但有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也可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方法。
练一练
1、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有条理的话。
清晨,雷声隆隆,下起飘泼大雨,接着电光闪闪,跳进水沟,挽起袖子,只见小华脱掉外衣,卷起裤管,拿起铁锹,一锹一锹地清沟排水,学校的水沟积水不通,我心里很激动,望着他的背影。
2、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两篇,分别归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3、从生活中选取一件熟悉的事,自拟一个题目,把要写的内容扼要地填在表格里,然后作文。题目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经过起因:经过:结果:
4.怎样写好写人的文章
写人的文章,必须抓住所要写的人物的特点,具体描写他的外貌、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形象感人。
一、人物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着、姿态和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写人物的外貌要注意三点:
第一,写人物的外貌是为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如:小作者记叙他的老师那时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这是为了用她那美丽的形象和温柔的性格,衬托她那美好的心灵。
第二,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点,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就拿眼睛来说,千百万人就有千百万双不同的眼睛。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情况下,眼睛的表情也不同。比如当你成绩考得好时,眼睛会闪烁出欣喜的光芒;当你受到委屈时,眼睛又会流露出哀怨的神情;当你看到不良行为时,眼睛立刻会投以鄙夷的目光。抓住了这些特征,你写的眼睛就活了。
第三,写人物的外貌,要有先后次序。东一笔,西一笔,就没有条理了。
二、人物动作描写。人的思想品质和性格是表现在行动中的。
因此要写好人物,一是要多写他做了什么和怎样做的。写人物的行动,既要仔细观察动作的全过程,又要观察整个动作是分几个环节进行的,分辨出动作的变化,这样才能将一连串的动作写好。同时还要用确切的词语,特别是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以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人物的语言。精彩的语言会使读者闻其声而见其人。写人物的语言,要合乎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经历和性格等要有人物的个性特点,不能千人一腔。人物对话的表述形式,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1.先写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场合,怀着什么心情说的,然5.怎样写状物的文章状物是指对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物等进行描摹。写这类文章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仔细观察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质地、用途等。观察得入微,才能得具体。
第二,观察后,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下来,做到条理清楚。练一练
观察一个塑料文具盒,根据表格里的要求,将观察的结果写在记叙的内容一栏里。
记叙顺序记叙的部位记叙的内容整体形状颜色 后写说的话。
2.说的话写在前面,然后交代这话是谁说的,以及说话人当 时的心情、表情、语气等。
3.先写说的话,然后交代这话是谁说的,以及说话时的心情、表情、动作等,再接着把话写完。
4.只有说的话,前、后和中间都不交代这段话是谁说的,读者一看就明白。但这种对话形式多用于写两个人之间的对话(群众场合,七嘴八舌,不需要说明说话人时,也不用这种形式。)四.人物的心理活动。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直接写出人物对事物的感受,表露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练一练
1.下面这段话,写了不同人物的笑:
晚上,弟弟拿着一张讽刺画跑进屋里。大家看了,都笑起来了。奶奶笑,爸爸笑,妈妈笑,姐姐笑,我也笑了。你能将他们笑的神态写得更具体、生动吗?
2.阅读下面一段话,思考:徐新踢足球的连贯动作是按哪三个环节叙述的?-找一找描写徐新踢球的动词,并体会他为什么用得确切生动。
放学后,操场上沸腾起来了。我跑去一看,啊!一场小足球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哩!只见徐新同学脚下生风,带球左闪右躲,直奔对方球门。突然一个队员冲过去阻拦,只见徐新用右脚把球一点,猛地一停,又用脚把球住左轻轻一拨,晃过对方。然后,飞起一脚,小足球飞进对方的球门了。
3.以《555和555的对话》为题,写一个对话片断。要求围绕一个中心来写,要体现出人物的感情、性格,刻划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并注意运用对话的形式(如《医生关心病人》、《老师教育学生》、《父母爱抚子女》、《同学之间的一场辩论》、《售货员对待顾客》等)。
4.读下面一段话,用~~~~划出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想一想,这些动作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每当我看到那两只小兔子甜美地大口嚼着我们采来青草时,心里真美极了。常常情不自禁地蹲在兔笼边,看个不停。有时甚至把兔子抱在怀里,一手喂草,一手给它捋毛,有时还把脸贴在兔子身上。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是学生个体学习行为,教师要展开多元设计,为学生自觉阅读创造条件;表达形式无非是说与写,教师要设计不同训练形式,促使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并在具体训练中形成学习认知和能力。
一、多元阅读,构建学生感性认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书的重要学习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在具体操作中,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也有规范要求,首先是强调学习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要从多角度设计朗读训练;其次是重视默读训练,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提升阅读效率;再者是强化部分文本的诵读,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文本内容,从背诵中感知文本内涵,形成崭新学习认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为学生认知文本奠定基础。
学习《桂花雨》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找出描写桂花雨突出特点的字词。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很快就找出描写桂花雨的关键词:香、多、鲜。教师板书这些关键词,并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展开小练笔训练,自由选择一种景色展开描写,可以借鉴文本写法展开。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有阅读文本的,有查阅资料的,也有奋笔疾书的。课堂展示时,很多学生表现得比较出色。有学生写到:我们家附近有一片桃树林,每到花季来临,到处能够闻到桃花香气,随处可以看到粉红色的花瓣飘落,特别是风起的时候,那些花瓣会满天飞舞,犹如天女散花,真是美轮美奂。周末时,络绎不绝的人群来到这里,与那桃花合影留念。大家都说,这里是世外桃源。
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找出表现桂花雨特点的词语,学生完成这样的任务很轻松,教师延伸要求,让学生展开自由练笔活动,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物进行描写,促使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应用技巧。教师综合学生小练笔情况,选择精彩描写进行展示,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这样的小练笔设计,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历练。从学生练笔情况可以看出,能够利用多种修辞手法展开,说明学生表达意识已经有了明显提升。
二、阅读互动,创设课堂表达契机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是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展开个性十足的互动阅读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阅读互动中展开多种形式的交互活动,这对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有重要帮助。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小组讨论,在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几个角度展开考量,以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是科学分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其阅读表达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对学生展开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或者是自由组合,具体需要采用哪种方式,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择。其次是丰富合作学习形式,小组检查读、轮流读、齐读、分角色读,谈阅读体会、写阅读感知、评阅读质量、复述文本情节等,都属于阅读表达的可操作形式。
在学习《童年的发现》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便引入互动: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学生快速展开互动。学生甲:我发现过蜗牛爬行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沿线。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给出阅读问题:“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学生快速介入阅读之中,并自发展开集体讨论。有学生认为:“我”是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了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功夫,这样产生了探索欲望。也有学生说:“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说明了主动探索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入互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触发了学生童年记忆,为课文学习做好情感铺垫。在自主阅读学习时,教师设计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讨论互动学习,学生在具体感知体验中形成了完善学习认知,其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锻炼。
三、演绎复述,提升学生表达兴趣
所谓演绎式复述,就是用说书艺术展开的课文复述活动。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具体复述时,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有一味使用原文句子的,有大体讲述的,也有讲不下去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复述技巧和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帮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列出复述提纲,用关键词进行串联,形成完整情节链条,这对顺利复述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教师要给出示范复述引导,或者亲自示范,或者先找学优生进行展示,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以提升复述成功率。再者,可以设置片段复述,以降低复述难度。
小学生复述课文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具体指导时,要给出不同的要求和提示,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复述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让学生从前面五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段落展开复述,并给出复述提示:先阅读文本,理清情节思路,然后用几个词语列出复述提纲。复述开始后,学生复述展开比较顺利。有学生这样复述:敌人又疯狂地扑上来,只见马宝玉毫不犹豫地拔出手榴弹,快速拧开盖子,使出全身力量,将手榴弹投向敌人。随后是一声震天的巨响,手榴弹在敌人堆里爆炸了。敌人哭爹喊娘,乱成一团。
学生复述之所以这样顺畅,与教师的科学设计分不开。首先是选择一个小段展开,这样大大降低了复述难度,其次是给出复述提示,让学生列出复述提纲,让学生弄清复述路线,这样设计之后,学生语言设计就比较自然,复述进行很顺利,训练效果非常显著。
四、展开仿写,历练学生表达能力
仿写是重要表达形式,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设计多种形式的仿写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形成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在遣词造句等方面还存在差异,教师要做好写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一定习作基础,为书面表达做好一定准备,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个体差异巨大,教师要做多种预案设计,从习作角度选择、习作表达语言选择、习作主题树立等方面展开引导。特别是课堂展示评价,能够产生巨大激发动力,教师要对学生习作表现给出更为科学的评价,提升学生习作参与热情。
仿写训练时,教师要多从写法上给出引导。如《草原》学习结束时,教师安排一次仿写活动:学习课文写法,选择自然景观展开描写,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注意句式和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重新阅读文本,然后展开仿写。有学生这样写道:站在校园中,可以看到远处有一座大山,它威严地挺立在那里,给人们带来一种挺拔坚韧的感觉。春季里,大山呈现灰色,草木刚刚要发芽,大山顶上还在沉睡吧;夏季里,大山呈现翠绿色,让人看不到山的肌肤,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秋季里,大山呈现金黄色,也许大山到了收获的时节;冬季里,满是白雪覆盖,大山呈现的是银白色,像是害羞的姑娘。
学生学习文本写法展开仿写,能够用上一些修辞手法,丰富了表达手段,其表达效果也有明显提升。如果教师经常展开仿写活动,对快速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一定会产生重要帮助作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朗读与表达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强化文本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根据学生阅读基础实际展开教学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和表达习惯,通过不同阅读学习和表达训练,获得语文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静欣.阅读教学应指向语言表达之美[J].小学语文教学.2015(11)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考是促进学生思维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而让小学生进行思考的前提就是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促进其专心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但是,提问并不是随意性的,只有通过精心设计之后,才能够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实现提问的价值与意义,促进学生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误区
首先,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比较空洞,缺乏深度,让学生无从下手,容易形成提问之后卡壳或冷场的现象,无法实现提问的目的。其次,问题过于表面化与形式化,针对这种问题,学生无需深入思考就能够获得答案,虽然从表明上来看符合提问教学法的要求,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提问方式比较浅显,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思维萎缩。再次,问题过于直白单调,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小,只是简单地按照顺序提出一个个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容易僵化,无法充分激发其学习动力与探究兴趣。最后,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回答,限制了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问方式比较单一,一直用“教师问、学生答”,很少用“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答”,缺少互动。还有教师把提问作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整节课都在提问,让学生“应接不暇”。也有教师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学生的思考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无法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一)加强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问是思维的起点,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自信推敲,所设计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启发式的课堂提问,需要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意识,是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教师运用启发式提问,可以促使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积极互动,可以帮助其在思考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幸福是什么》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可以提问学生:自己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课文中人物对幸福的追求又是什么?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与课文内容产生互动,理解问题的中心思想与真实含义。另外,通过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还能够渲染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
(二)加强艺术性的课堂提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提问时,需要充分考虑问题的艺术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提问之前,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要考虑到问题的挑战性、启发性与变通性,最终挑选最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运用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让其思考层次更具深度。而对于那些不经思考、无从下手的问题就无需提问,提问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范围与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鸟的天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有看到鸟?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很多鸟?学生们就会思考为什么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提升问题的艺术性。
(三)加强针对性的课堂提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且是经过仔细斟酌而筛选的文章,对于重点内容的思考与探究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认真深度钻研教材,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充分突出课文重点,不能过于笼统,也不能太空太大,否则,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就会支离破碎,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例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阅读教学中,为了提升提问的针对性,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当时的人们都绝对相信亚里士多德吗?人们相信与崇拜亚里士多德到什么程度?伽利略对这个观点的怀疑是否有依据呢?这些问题贯穿着整个文章内容,还是文章重点?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对于学习这篇课文来说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教师重视课堂提问态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态度,会对小学生思考以及回答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对问题比较重视,学生在思考与回答过程中也会重视该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题时,神态需要自然而安详,表示对问题的重视,从而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树立回答问题的自信,教师不能故意使用问题来为难学生,应该以服务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进行提问。例如,在进行《一夜的工作》阅读教学时,教师提问学生时,为了体现出对问题的重视程度,神态应该安详自然,表示凝重,设置的问题可以是: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周总理的简朴生活?从哪里可以体会到总理的劳苦?对问题的重视也能够体现出对周总理的尊敬,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分量,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提问技巧,提升问题的启发性、艺术性和针对性,在提问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问中帮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春艳.小学语文阅读问题教学法及其有效应用[J].赤子
(上中旬),2015(12).
[2]由梅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步骤和方法[J].赤子(上中
旬),2015(12).
[3]刘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
9.中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技巧 篇九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自然就有了探究的渴望与动力,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不仅要掌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更要熟练地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因此,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专注地进行阅读,课堂效果才能得到基本保证。在群文阅读中,虽然学生要在特定的时间内阅读相同题材和相同类型的文章,但是在每一篇文章中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发现某一个令自己产生兴趣的知识点和事物。通过这样的兴趣培养,可以让学生自主拓展自己的相关知识点。
比如在一年级语文中,《春雨的色彩》《古诗两首》都是描写与春天相关的景色。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有效地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可以通过学生对兴趣点的表现来进行适时的指导。
2、任务引导型阅读
任务引导型阅读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布置多层次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去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综合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引导。
比如在《同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有关生态、环境以及地球的阅读指导,让他们了解地球目前面临的各种危机,然后通过对身边环保活动以及污染现象的体验和观察来全面认识地球。这样任务引导型的阅读,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地球所处的现状,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地球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问题思考型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人生小智慧的故事,学生在故事中可以学到很多人生哲理,在对这些文章进行阅读时,学生不但可以体验到文章中的独特智慧,还能够在阅读时对文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还能够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0.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篇十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二、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出色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篇十一
技巧一:注重个性评价
小学高年级阅读课程中,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对学生的个性评价,避免敷衍式评价、无差异性评价等方式。语文阅读课堂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锻炼自我阅读能力的舞台,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应当因人而异,注重个性化的评价。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有描写天游峰的高耸险峻的片段:“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端掉似的”、“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当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不同的评价。例如,有些同学朗读声音不够洪亮,教师可以如此评价:“你读得让我们好似身临其境,险峻的山峰就在眼前,真不错,声音再大一些也许可以表现得更好哦!”;有些同学朗读得感情不够,评价时,可以说,“你读得声音洪亮而且流利,如果能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山峰的高险,肯定更加精彩,试着再读一遍吧,好吗?”
技巧二:注重导向性评价
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描写了一位精瘦的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令人印象深刻。在教学组织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人说的话,例如“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通过阅读,让学生描述老人的生活态度以及精神状态,有些学生说老人人老心不老,有的说老人乐观积极,还有的说老人生活方式健康,学生们众说纷纭。这时,教师应当避免单一地肯定学生的观点,用诸如“很好”、“说得很对”等词语表达教师的观点,而采用一种导向性的点评方式进行总结:“很好,同学们的表达都很贴切,老人乐观、开朗……”,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准确的思考方向。
技巧三:注重互动式评价
教师长时间单方面的点评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即便教师的点评语言比较特别。互动式点评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互动式点评是指生评生、师评生、生自评、生评师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通过多种互动点评的方式,能够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1.生自评方式
学生: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教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啊?比如说,老人的乐观,读出来了吗?
学生:老师,我觉得我表现出乐观了,但是声音不够洪亮,没有表现出老人的爽朗。
教师:很好,你能够读出老人的乐观,表现得很好,不过你是女孩子,声音小,没关系,多练习,大胆读就行了。下面我们找位男同学来表现一下老人的爽朗……
2.生评师方式
教师: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教师:同学们觉得我读得怎么样啊?
学生甲:老师,您读“扑棱棱”的时候,真像是有鸟在飞……
教师:谢谢,老师很开心地接受你的表扬。
学生乙:老师,我觉得您没有读出悄悄的那种感觉……
教师:听得很认真呢,那你可以把自己理解的读一下,让大家感受感受吗?
学生丙:……
阅读课程点评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为例,列举并分析了在教学点评过程中使用的几种点评技巧。通过差异性点评,让学生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导向性点评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不至于迷茫;互动式点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种点评方式并用,可以指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靖江市莲沁小学)
12.语文阅读教学及解题技巧 篇十二
一阅读步骤教学
1. 现代文阅读教学
第一, 粗读文本。对于一篇文章, 首先浏览全文, 然后再进行如下两个步骤: (1) 解决生字词, 尤其是关键字词, 生字词要做到会读、会写、能释义; (2) 理解文章大意, 主要是读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 读题 (指文章的标题) 。没有哪篇文章标题是信手拈来的。每一篇好的文章的标题都是作者反复推敲斟酌后拟定的, 一定要搞清楚文章标题与文章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 了解作者。任何一位作者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会把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更客观更准确。同时, 一个成熟的作者会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熟悉一些作者对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第四, 认准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征、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文章的结构、文章的顺序以及文章所要表现的侧重点都不同。不同文体作者的写作技巧也会不同。所以要判别文体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地理解文章。
第五, 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 理清文章的思路, 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读通、读透文章。
第六, 精读。这一步要读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弄清文章的主题思想, 清晰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当然, 有些文章更倾向于整体把握, 不要教条主义, 把文章生硬地切割开来理解。
第七, 细读。细读就是要细腻地品味文章, 体味文章的字、词、句、语段, 包括语法、句法、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效果和作用, 还可以进行相近、相似或相关联文章的比较阅读。
第八, 拓展延伸。很多文章不仅具有历史意义, 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古为今用”是我们读书应有的态度和收益。所以需要适时、适度挖掘分析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还可以指导学生模仿习作,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 阅读理解因人而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本身存在着主观因素, 要注意尊重原文, 尊重作者的本意。
2. 文言文阅读教学
第一, 会读然后背诵。读文言文要注意区分古今读音的不同, 要注意句读停顿, 要注意特殊句式, 还要注意语气词以及相关的语气。熟读成诵不仅是为了考试, 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第二, 释义。古今义的差别,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 固定用法、特殊句式的掌握, 搞清楚这些, 疏通了文义, 才能真正读懂文言文。
有了以上两点为基础, 结合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阅读文言文了。
3. 诗歌阅读教学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诗词, 阅读教学的关键都应从诗歌自身的特点入手。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体现在于诗歌的语言特征以及诗歌独有的格式特征。诗歌的内涵丰富, 知识点很多, 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作后盾, 要求学生理解透彻是不现实的。所以, 目前诗歌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名家、名篇、名句的默写以及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因此诗歌阅读教学主要是在整体理解诗歌主题基础上的熟读背诵。
二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也可以说是应试技巧, 是指在语文考试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准确、有效地答题。这个解题技巧主要是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技巧。文言文和诗歌的阅读解题主要是在记忆基础上的知识迁移, 这个技巧也可以适当借鉴。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简言之, “答案在文中找”,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 初读全文, 尽可能多地从文中获取有效信息; (2) 浏览所有的问题, 然后带着疑问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再读文章; (3) 解决问题, 在文中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当然, 这个过程需要分析、需要归纳, 还需要知识的迁移。有些问题的回答还需要依靠平时的积累, 甚至是跨学科的积累。
13.小学语文做阅读题方法与技巧总结 篇十三
在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作者活画出一幅萧条荒寂的故乡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土生活的典型环境。《孔乙己》开头写道:“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里的环境描写为孔乙己的活动提供了场所,同时文中的“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的酒店格局,盐煮笋、茴香豆、等“下酒物”,在不经意间已展示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交代了文化背景。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环境描写”“交代”是关键词,因此答题格式应为:这里用了……描写,写出了……,交代了……。
2、关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答题技巧。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在这方面,鲁迅可谓是行家里手。《社戏》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课文是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三个方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美。
视觉方面写了碧绿的豆麦田地,淡黑的连山,皎洁的月光;听觉方面写了歌吹了;嗅觉方面写了豆麦和河底水草的清香;写得有声有色,勾画出一幅情景交融的江南水乡美景图。在景物描写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比拟等修辞手法,烘托气氛,表现“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渲染了我去看戏途中高兴的心情。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再如《孤独之旅》中写道:“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这里的景物描写就渲染了暴风雨来临前令人压抑的气氛,烘托了杜小康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给学生的答题技巧就是:此处运用了……描写,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心情。
这是考试的重心所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练。练的方法:学生口说,说完后笔写,写完后交给老师或小组内的出色同学检查。也许你会认为,你这不是应试教育吗?是的,这的确是在应试,不应试,学生的分数从何而来?教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书的过程不是授给学生“鱼”,而是授给学生“渔”,有时我们也只有先给学生“鱼”,然后再让其在其中去摸“渔”。为了让学生答题时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的要点,我还特意为学生写了“好景好心情,坏景坏心情”的口决,旨在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形容词去形容它。
3、关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的答题技巧。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例如《孤独之旅》中对暴风雨的描写,既渲染了气氛,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杜小康的成长以及变得坚强埋下了伏笔。又如《社戏》中“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交代了时间,地点的转换,说明是返回途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文后的“偷豆”吃这一小插曲。
答题技巧:此处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关于突出主题的答题技巧。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揭示主旨,这一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尾。例如《故乡》的结尾,作者再次描写了海边的景色:“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是“我”对故乡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14.小学阅读课的教学技巧 篇十四
这是我的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放”是指增强独立性,放手让学生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对一般训练项目和学生掌握的重点训练项目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理解分析。“放”,采用实践和尝试的方式,如预习、自学生字新词、朗读和默读、复述和背诵、熟读精思精彩的片断、讨论解答、质疑问难等。对缺漏和回生的知识,还没有很好掌握的重点训练项目等,都应该给予指导帮助。如《迷人的九寨沟》一课作者分别从海子、山林、深秋景色三方面介绍九寨沟的。其中的三自然段对山林的颜色描写,突出了九寨沟山林的绚丽多彩。这一自然段,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步骤的:1、让学生自读,想九寨沟山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2、小组或同桌交流。让学生思考更全面!3、全班交流,体会九寨沟山林的绚丽多彩!4、多种方式读,感受九寨沟山林的美!5、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读懂第三自然段的。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自然段!这样的扶放结合式符合新课标总目标提出的“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语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筛选精彩段落—品读”式
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方法正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筛选精彩段落—品读”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写景或某些写人记事的文章。具体操作是通过自主悟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再与老师同学交流通过朗读展现这种情感,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如写景的文章。《聂荣臻和日本小姑娘》一文,具体教学步骤如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细读课文,筛选印象深刻段落,说说自己感受;品读课文,边读边感受聂帅的无微不至地关怀日本小姑娘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悟读—批注式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略读课文,也用于其他各种课文的教学。如略读课文《七颗钻石》,先让学生通过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再作上旁批,通过交流感受小姑娘和妈妈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爱心。
四、抓人物特点——找读式
15.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的研究 篇十五
学生的纪律性差, 我第一个整顿的就是纪律。任何一个集体, 没有严格的铁的纪律是不会有竞争力和“杀伤力”的。我在教室里给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他们上课要专心听讲, 让学生明白违反纪律的危害, 告诉他们人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警告他们贪玩者必将一事无成的道理。经过我耐心的讲解和不断的监督, 大部分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语言的鼓励之外, 我还给进步的学生发小奖品, 在学生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在我的调动下, 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可是也有一些个别的学生, 控制不住自己, 犯了错又后悔, 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采用连、帮、带的教育思路, 让表现好一点的学生帮着教师共同管理, 在学生中间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监督体制, 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 兴趣异常高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 学生的纪律性明显提高了。
低年级的学生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是书写太乱。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班里开展了“书法竞赛”“争当书写小英雄”等一系列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大家的书写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生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 和年龄特点有关, 那就是做题不认真, 出错率极高。很多题明明会做, 可就是做不对, 要么这错, 要么那错, 总会出些问题。针对这些情况, 我是这样处理的:我给学生定了一条规矩, 凡是在语文作业中能够连续得十次满分的学生, 教师要给他们发奖品。学生最喜欢奖品了, 把领到教师的奖品作为自己最高的荣誉。这个措施“颁布”不久, 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 大家做题比以前认真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好几个学生都领到了奖品。通过这种措施, 学生的出错率明显减少了。
万事都没有绝对的, 学生也不例外。毕竟他们还小, 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出错是正常的, 虽然教师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粗心的天性有所缓解, 使他们的认真度有所提高, 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奖品“无动于衷”, 不管教师怎么说, 如何引导, 仍旧错很多题。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采取另一个办法:把所有错的题再重新做一遍, 做对了才能算通过。以前的学生错了题根本不改, 甚至有的学生不交作业。我暗下决心, 对学生的作业“严肃查处”, 使班里不能有一个“漏网之鱼”, 对不交作业的进行批评教育, 谁也不能蒙混过关。做题中出错的, 必须一一改正, 否则, 严肃处理。经过我一段时间的整顿、查处, 学生的作业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此过程还让学生锻炼了品性,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通过我不懈的努力, 和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了, 一切都步入正轨, 我感觉教学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 我收获了很多, 感觉自己很充实。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我对自己的工作方面的成绩做了一下总结, 得出了下面几点小小的经验, 给各位同仁共同来分享一下。
一、寓教于乐, 巧妙诱导
在这一学期, 我教给学生几种常用的查字方法。学生很感兴趣, 经过我的讲解, 又做了大量的查字练习, 他们基本上都能掌握汉字的几种查法。但是, 光这样教, 时间不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 怎么办呢?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汉字及其意义, 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 激发他们的个性化识字方法, 我采用了趣味识字教学法。
比如, 学习“闯”字, 我大胆地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让学生根据字形来了解汉字的意义。有人说:“这是一匹马被关在了门里面, 没有了自由。”“不对, 这是马自己跑到了门里了。”另一个学生起来争辩。还有的说:“你们说的都不对, 这个字带有门, 说明它的意思与门有关, 里面是个马字说明了它要冲进去或者冲出来。”学生议论纷纷, 发散思维和个性化识字方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寓教于乐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受到教育。
二、书写规范, 陶冶情操
在小学二年级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书写能力是小学生的一项基本功, 是巩固学生识字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 小学生必须从小养成书写规范汉字的习惯。我在教学中通过“看、范、议、试”的步骤, 对学生的书写加强练习。“看”是指学生在写字前先要对汉字进行认真的观察;“范”是指教师给学生进行书写示范, 引导学生书写;“议”是学生对教师写的字进行讨论, 掌握写字要领;“试”是学生根据以上步骤进行书写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既规范了学生的书写, 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三、阅读教学, 理解感悟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刚刚接触阅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 更是难上加难。对此, 我是这样教授的:首先, 学生对课文初读, 了解大意;其次, 再读课文, 理解词句;最后, 重点研读, 谈感受。在每一个层次的阅读中, 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化优势。可以让学生排练课本剧, 将文中的故事讲出来等,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
四、开展活动, 参与合作
为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 启迪智慧, 学会合作, 参与竞争, 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 将其引入教学过程, 使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 变“课堂”为“学堂”, 在游戏中学到本领, 掌握技能。
总之, 教学的方法千变万化, 教师不能简单地去生搬硬套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因材施教, 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更大成绩。
摘要: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 自制力差, 学习知识不认真, 基础不扎实, 马虎大意, 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 针对学生的问题, 对症下药, 方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6.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浅析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重要性;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技巧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成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可以为学生阅读理解提供捷径,让学生更简单、更清晰、更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技巧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走向成功的彼岸,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小学生由于智力因素水平限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理解非常容易出现偏差,造成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实施阅读教学能够从根本着手,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一家之言化千家之变,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生对其他知识的理解能力,这对学生在小学过程中的学习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提升交流效果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交流能力的关键阶段,只有具有良好的交流,才能够保证学生在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上徐步前行。阅读教学通过对词汇、语言、中心思想等的教学,提升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了解,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如何表达、如何交流。在这种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学生交流效果必将一日千里。
(三)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发展效果
自学能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良好的自学能力是打开学生学习之门的钥匙,是增强学生能力水平的动力。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效益,当学生自学能力水平越高,学生所取得的成效越高。只有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会学习,在今后学习或职业生涯中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培养的方法
(一)借助工具,完成文章阅读
小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生字、生词等,造成阅读障碍。这种障碍很容易导致学生望而生畏,造成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此,在进行阅读技巧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或求助同学、教师等,让学生认清文章中的陌生词汇,了解文章大意。
在《观潮》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自己查字典,对文章中的生词进行注音和注释,学生朗读全文,消除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学生完成初步阅读后,笔者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一些重点词汇、难点词汇的读音进行规范,加深了学生对上述词汇的印象,学生阅读质量有所改善。
(二)复述文章,加深文章印象
作为文章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复述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大意,从文章核心着手,抓主干,留核心。当前复述文章的方法主要包括:(1)简要复述法。该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大体段落内容进行复述,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核心要义;(2)详细复述法。该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全面讲述各段中心要义,对文章具体结构进行表述,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3)创造性复述法。该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转换角度,以独特的视角对文章要义进行概括、拓展、完善,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创造性,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具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在《火烧云》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详细复述法,让学生对火烧云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从结构着手,提升文章理解效果。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基本将文章写作思路复述出来,加深了文章框架的感知认识,后续教学质量得到非常好的提升。
(三)掌握技巧,改善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筛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技巧应用效果,做到有为而“置”。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抓关键词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等,通过抓主干、抓核心、抓主体等方法,为文章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理解效果。
笔者在进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的过程中先依照时间顺序对文章结构进行划分,让学生理解该游记的发生顺序。在这种划分下学生像亲身游览金华双龙洞一样,文章理解难度大打折扣。与此同时,教师还让学生对每段的中心句进行查找,让学生对文章游览框架进行完善,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大大加深。
(四)深化分析,领悟文章主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前面教学工作进行综合,最终落实到对中心思想的感悟上。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学生与作者心与心触碰的桥梁,只有在深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后,两者之间才能迸发出激烈的火花,提升学生文章领悟效果。教师引入作者环境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文章表达及作者写作环境等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感悟。
笔者在《生命 生命》教学的过程中对杏子林在写作时的社会环境和自身境遇进行讲述,让学生了解了作者为什么发出对“生命”的呼唤。笔者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提升了学生对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人生态度的理解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感染下珍视生命,不虚度光阴,坚强勇敢,确保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除此之外,在上述教学完成后笔者还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对理解内容进行阐述,交流观点,集思广益。
(五)拓展视野,拔高理解效果
视野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程度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自身阅读量,开阔阅读视野,才能够实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真正让阅读变成“一池清水”。笔者在该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料,要求学生每周阅读2—3篇课外小文章,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自己试着阅读,了解文章结构、文章内容、文章含义。在这种课外训练中,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阅读视野越来越开阔,阅读理解越来越轻松。
参考文献
[1]刘霞.浅谈小学语文的阅读技巧[J].赤子(中旬),2013(7).
[2] 赵向南.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3]张书英.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2011(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人教版)09-18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技巧微课文档09-15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析论文11-25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2-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06-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座11-17
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2-08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07-2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09-27
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能力训练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