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共6篇)
1.市教育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一
教育局局长在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XX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XX年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任务,动员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在新的起点上谱写XX教育新篇章。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局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教育方针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落实、强化规范、提高质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市教育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局机关及所属XX个县级领导班子、XX个科级领导班子和XXX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XX个基层党组织、XXX名党员,参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系统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较好地实现了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传统、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的目标要求,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认可。
(二)教育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一是XXX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改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X个食堂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二是投入资金XX万元,对全市XX名就读普通高中的孤儿实施免费教育。三是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学校项目、高专和卫生学校实训楼主体完工。四是新改扩建XX所幼儿园全部竣工。五是全市改造维修校舍XXX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六是向上争取资金X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02%。七是完成XX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薄弱校改造工作全面启动。八是助学政策有效落实,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
(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全市公办幼儿园达到XX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农村学校辍学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课程改革示范校建设进展顺利,为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高中内涵建设扎实推进。高考成绩又实现新的突破。XX县蒙古族实验中学和X州高中顺利通过省示范高中复检,高中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四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育资源整合走在全省前列。示范校建设稳步推进。煤化工等XX个示范专业、畜牧兽医等XX个骨干专业、玛瑙雕刻等7个特色专业得到重点支持。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成果丰硕。中高职分别有XXX名和XX名学生进入决赛,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高专与北师大建立协作伙伴,开辟了办学新渠道。五是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取得一定成绩,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全省民办教育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在教师配备、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做法得到省和各市的充分认可。六是顺利完成中考、高考、自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工作,组考严密,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维护了考试公平。七是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XX家教育网站获省教育厅前置审批。八是体卫艺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艺术教育异彩纷呈,形成崇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全市有XX所学校,XX万名学生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九是教育督导成效明显。海州区义务教育强区建设顺利通过省验收。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工作进展顺利。十是生源地助学贷款示范点工作经验在全省得到广泛推广。
(四)依法行政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大兴调研之风,厉行勤俭节约。20XX年全局性会议压缩30%,精简文件10%,精减评比表彰项目50%;“三公”经费支出下降40%。二是认真做好简政放权工作。对保留的6项行政审批项目实行网上录入,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三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和公办高中招生工作管理。制发了《XX市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划分工作意见的通知》,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全市有XX所学校,XX万名学生参与均衡分班,为实现教育公平奠定了基础。四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征求到的XX个方面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明确理顺直属单位人员编制,有效解决急需教师入编等遗留问题。五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件XX件,办复率达100%。
(五)规范办学提升教育公信力
以落实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任务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整治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和其它违规行为的实施意见》,签订责任状和承诺书。重点开展了“三乱”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下半年,专项检查组对举报的违规行为调查核实处理13起。全年受理市长公开电话XX件;网络问政XX件;咨询电话2000余次。XX网XX地区教育诉求量全省最低,案件办结满意率100%,全省第一。省舆情信息正面报道不断提升,下半年负面报道为零。
(六)队伍建设不断提高
一是扎实开展基础教育校长培训工作。举办了首期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选派X名高中校长参加省高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选派X名校长进行交流挂职,为推进校长交流工作积累了经验。二是以提高教师整体能力为目标,累计进行各类培训X万人次。成功举办第二届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竞赛。全市有198名教师参赛,经过学校初赛、县区竞赛、市级决赛,评出一等奖X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三是以宣传省师德标兵XX和感动XX人物高凤祥的先进事迹为典范,开展了“做光荣人民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活动。四是夯实人才队伍。公开招聘教师X名;特岗教师X名;选派X名支教教师,为局直属学校和阜彰两县农村中小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教师资格认定X人;职称评审X人,人才梯队建设走向规范化。五是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凸显。X个名师工作室录制微课X节,成为XX教育一张亮丽名片。
(七)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建立了安全工作季度例会制度,明确“一岗双责”责任制,实现安全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坚持联合公安、交通、城市综合执法、工商、文广新、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校车运营、食品卫生等工作进行整治。全年对各级各类学校检查XX次,整治隐患XX处,投入整改资金X万元,筑牢校园第一道防线,确保了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全市教育工作变化有目共睹,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振奋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教育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XX市教育局表示衷心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XX教育事业仍然处于调整优化的转型时期,有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依然较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仍然滞后;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三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仍需加快;四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急需提高,学前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在个别学校、个别教师身上职业道德缺失,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新常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依法治教为核心,全面实施教育改革与创新,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工程,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创全市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提升依法治教水平
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教的要义就是以法制的思维和方式推进综合改革。一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法治是现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征,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根本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学校办学活动合法性的监管上,坚决杜绝学校出现有悖于法治原则的管理手段和规定。要以学校章程及制度建设、规范和制约管理权力运行、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权利保障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让每一个参与教育过程的人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二是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坚持规范办学不动摇。突出整治以“三乱”为重点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教育收费、学校补课、有偿家教、异地借读、学籍管理、教辅征订、招生考试、幼儿教育“小学化”、阳光分班和取消“热点班”等十方面问题,使其逐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对违规违纪的办学行为坚持做到有举必查,查实必究,绝不姑息迁就,净化教育发展环境。三是加大教育督导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做到督政与督学并重,检查与指导并重。围绕控辍保学、规范办学、薄弱校改造、校园安全和课堂教学改革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纳入评价县区教育工作指标体系。使依法治教成为贯穿整个教育现代化的新常态。
(二)开展教育改革创新年活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改革是教育创新的动力,创新需要改革来引领。重点实施三项改革。一是有效推进校长教师交流改革。实行校长教师交流科学谋划,动态管理,规范运作。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考评办法,积极推进教师资源配置和待遇城乡一体化。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加大对条件艰苦、偏远地区优秀教师的调配力度,解决“派不去,留不住”的难题,促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完善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使高职和中职教育基本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目标,逐步实现职普比例相当。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三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适应新高考制度的变化,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按照政策要求,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规范化。通过公开招聘,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严把人员进口关,提高新进人员素质。坚持“教学精细化、教研制度化、科研常态化、督导规范化”的工作思路,依据国家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积极完善中招工作。探索课程改革,实施创新教学,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四个创新”。一是理念创新。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创新思路,明确任务,准确把握和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保障。二是治理能力创新。按照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在创新“四个理念”的基础上,倡导教育家办学,造就一批教育家!培养一批领军人物,激发学校的发展活力。三是用人机制创新。本着教育质量就是生命线的原则,探索方式,创新机制,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考聘用、职务评聘、培训和考核管理职能。真正把守信念、有拼劲、讲实干的教师选出来、用起来,打造一支推动XX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四是机关建设创新。按照科学、规范、高效要求,大力推进制度化建设,建立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执行顺畅、运作规范、监督有力。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落实任务不打折扣。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化解,要即遇即办、一刻不误;对改革创新的举措,要即定即办、一点不拖,事事争取主动、力求实效。以作风的大改变推动效能的大提升、环境的大改善、质量的大升级,塑造XX教育新形象。
(三)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紧盯全国教育发展的前瞻,加强师资培训,提升素质,全面推进自主高校课堂的展示活动。一是实施“中小学校长培养工程”。校长是办好教育的关键,要着眼于提升校长依法管理能力,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更高的标准、全新的视角、创新的思维投身到学校管理中。引领校长向智慧型、创新型、专家型领导人才转变,培养一批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将个人发展融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之中,坚持立德树人,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表率。二是实施“教师教育工程”。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一个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梯队培养机制。解决教师效能低下、职业倦怠、思维定势、缺乏创新等问题。继续开展跟岗、离岗研修、名师工作室、菜单式和校本培训。培养一批理念先进、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具有XX特色的骨干教师队伍。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扣核心价值观主线,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师德师风建设中。通过2-3年的系统培训,不断提升师德师风水平,重点解决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缺失问题。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考核、聘任的首要内容,建立考评机制,实行“一票否决制”。要继续开展“恩师在身边”寻找身边最美教师活动,大力挖掘、推广时代典型,树立育人模范。在教师中倡导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主人翁精神。引导教师树立大局意识、人本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教师在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上有新的提升;在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行为上有新的升华。
(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积极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建设,建立完善学校“一把手”抓德育的领导机制和班主任及全体教职工共同承担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抓好课堂主渠道建设,倡导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社区与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呈现特色、构建长效”的工作思路,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开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加强体育艺术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服务。支持高专专业品牌建设。加快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启动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五)重点抓好十项工作,为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全力做好一职专国检验收及第二批省级示范校申报和一般高中提升计划申报工作。推进高中特色建设。二是扎实推进薄弱校改造工作。按照“保基本、促均衡”的原则,把薄弱校改造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确保建一所达标一所。20XX年完成10?15所学校建设任务。三是加强基础教育强县区专项督导,完成阜蒙县、太平区申报工作。四是维修改造城乡校舍10万平方米以上。五是加快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学校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末竣工投入使用。六是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力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七是做好标准化考点升级改造工作。加强人防技防措施,严厉打击各种作弊违纪行为,坚决维护各种考试的公正和公平。八是建立并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助学管理体系,实现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九是启动玉龙新城小学建设工作。十是完成教育规划编制工作。
(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继续执行季度例会和“一岗双责”制度,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突出抓好食品安全、校车安全、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关注度高的敏感问题。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突发性事件应急演练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遏制各类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市教育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七)继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做好活动后续环节工作,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使活动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以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全面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局党委和直属单位理论中心组学习。全面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党组织创建活动。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配强基层党组织。建立一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队伍。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为目标,发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重视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实施一线教职工党员发展“造血工程”和学生党员发展“阳光工程”。五是全面做好爱国卫生、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团事业发展。六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廉政准则》。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提高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建立监督检查、肃风整纪、专项治理和案件查办的联动机制,强化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的专项治理。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同志们,20XX年教育工作任务纷繁复杂,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决的举措,狠抓落实、攻坚克难,为推动XX教育再上新台阶,加快XX转型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2.市教育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二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市教育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三
全面提升初中教育质量
焦作市教育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白战海
(2011年8月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初中教育工作会议,核心任务就是要动员大家,积极行动,共同推动初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刚才,郭局长通报了质量监测的情况,想必大家都受到了一些震动。一会儿,马局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提高全市初中教育质量做一些工作上的安排。我讲的只有三层意思:用好监测平台、抓好常规落实、紧扣目标求发展。
一、科学分析,依靠质量测评平台推动初中质量提升 如何整体提升焦作区域教育的质量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建立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一级支撑一级的、大的基础教育质量体系,是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哪个学段出了问题,都会最终影响全局的发展。
从中招和学业水平监测的情况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反映出不少问题,主要是:初中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仍然偏低;优秀生比例过小,学困生数量过大;县域间发展不平衡;学校间两级分化严重等。这就需要我们借助质量监测平台,冷静分析问题,切实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年初,我们相继拿出了《焦作市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办法》和《焦作市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实施细则》,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各个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监测平台的建设,促进了高考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有效遏制了生源外流,受到了市政府的通报嘉奖。质量监测平台是展示成绩的平台、是发现问题的平台、也是充满激励性的工作平台。对高中适用,对初中也同样适用,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好。为此要求:
一要精心研究监测办法,积极搭建自己的平台。无论是县区、还是学校都要研究监测办法的实质、目的,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监测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县市区监测测平台,要更加注重对我市历次监测数据的保存、梳理、分析及结果运用。
二要精心组织好每次质量监测考试。各县市区及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每次质量监测。监测不是目的,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不要怕一时成绩差,太丢人。质量监测整体看的是进步,看的是学生入学的底线和随后的发展。如果过程努力,中招和高考也自然会有好结果。
三要精心运用好质量监测结果。质量监测结果是由市教育局质量监测评价办公室发布的。目前为止,监测结果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焦作市“千万元教育质量奖”评选依据;二是作为学校评优评先、校长考核任用的参考依据;三是作为学校年度办学水平评估有关指标的评估依据。四是适度通报到县市区。对本地本单位的监测数据,大家可以拷贝回去用于深度分析。
事实证明,精心用好监测结果对提升教育质量意义重大。为此,一要通过数据,从教学业务方面总结得失。起码弄清楚经验是啥、优势是啥、薄弱学科是啥、教育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啥。找到问题,抓住关键,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突破。二要通过分析,发现教育管理层面的问题。思路清不清,目标定位准不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各个层面的管理制度有无漏洞,采取的措施硬不硬,工作责任明不明,质量氛围好不好等等,都要找出来,认真研究解决。三要依托质量监测平台,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用好监测结果,可有效降低管理难度。要大胆奖励那些为提升教育质量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学生,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转变,最终形成强大的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和浓郁的质量兴县、质量兴校的氛围。
二、狠抓常规,依靠常规管理推动初中教育质量提升 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提升质量需要加强管理,管理有效在于落实常规。历次监测情况表明,质量低的学校尽管原因能列上几条,但首先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常规难落实或不落实。不抓常规,难以正规,不能正规,便会出现乱象和败局。如何抓好常规,219号文件已经详细阐述。这里我只强调几点:
(一)抓好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不拘一格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有效作业体系是我们迫切的要求。当前,重点要解决三个角色在提升课堂质量方面发挥作用的问题。一是校长要“深入课堂,引领课堂”。校长的思想、决心、行动是决定一个学校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打造高效课堂,校长必须率先转变观念,在高效课堂目标、方向、措施等方面提出主导意见,做高效课堂的先行者和领路人。二是教师要“立足课堂,决战课堂”。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力军,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抓好“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评价”四个重要环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优化,学生作业有效,教学评价正确,做课堂学习的示范者,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三是教研员要“研究课堂,示范课堂”。对于教研员来说,“研究”是天职,不研究就难有较高的教育境界;“指导”是本职,不指导、不会指导或者指导不力都是失职;“服务”是宗旨,一线教师能及时地得到教研员的帮助,就说明教研员服务意识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事业心。作为教研员一要研究、指导、服务好一线教师;二要通过做示范课、公开课,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样板;三要通过讲座、网络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自己的思想资源、教学资源及时传递给一线教师,推动包括集体备课在内的重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去年国家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二十字工作方针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育人为本”。“育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当成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在学校还孩子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好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学科教师,还是孩子心灵的导师。每一位负责的教师都要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和内在动力上下足够大的功夫。
今年,市局坚持实行领导干部深入学校听课调研制度。在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在初中实施新课改已经9年、高中新课改已经3年的今天,一些教师仍然无力驾驭好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表现为:以教代学的现象还存在,教学节奏不清晰、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师生互动的“一言堂”现象大量存在,学生课堂精神面貌不好,对老师布臵的课堂学习任务不积极不认真,教师也不能给予及时引导和提示;还有些教师对有效作业重视不够,作业布臵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缺乏应有的方法和手段,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生不积极参与,作业不积极地完成,如何谈学习效果,如何谈课堂效率,更如何谈教学质量。因此,我们一定要落实好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让学生乐学、会学、直到学好。
(三)强化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是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建立详细的考评机制,利用政策杠杆,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抓管理。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各学校要结合绩效工资发放,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用制度用机制来推动和激励大家干事创业。二是抓师德。教师只有依法从教,廉洁从教,师德高尚,才能给学生做好表率,才能为质量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否则,知识基础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教出好学生,甚至会做出败坏师风、败坏校风,败坏教育形象的事情。各学校要采取措施,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学校,用在本职工作上,坚决杜绝热衷于校外补课的现象。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备课责任,把功夫下在课前;强化教师育人责任,把精力放在课内;强化课后巩固提高责任,做好课后学习辅导及课外生活、学习指导。三是抓培训。我们要不断优化和强化各类教师培训。通过开展菜单式、跟进式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拓宽教师眼界、丰富教育资源、优化学科方法,提升道德、业务素质,全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家校共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很多,各个学段都要把孩子的习惯教育当成提升质量的有效措施。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教育作用,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搞好家长培训,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真正帮孩子培养起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生学生,先说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是什么?内容很多,起码包括:制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课外阅读并注意知识积累的习惯,筛选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的习惯,梳理、总结学习经验与得失的习惯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集思广益,想更多有效的办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旦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便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好习惯不仅在课堂、在学校发挥作用,还会自觉延伸到家中;不仅在学习上发挥作用,也会在生活中发挥作用;不仅在这个学段发挥作用,还会在下个学段发挥作用,甚至受益终生。
三、盯紧目标,用目标的威力推动初中质量全面提升 网上有一篇文章叫《目标的威力》,讲的是哈佛大学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跟踪25年做调查。结果发现:3%的调查者,有长远的目标,最终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10%有清晰的短期目标者,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目标模糊者,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27%的没有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由此可见,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县市区和各学校要想有大的发展,就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教育局有目标,学校有目标,教师有目标,学生有目标。有短期目标、有长期目标,有总目标、有分解目标,进而构建有目标体系决定的相关责任体系。
(一)市直学校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市直各初中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全市学校的“领头雁”位臵。我们从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和中招成绩中可以看出,只有个别市直学校进入排名前列,部分学校成绩还不尽人意。市直学校应增强危机感,自我加压,明确下步目标,采取得力措施,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各县市区要对照位次进一步拉升标杆
今年的中招成绩已经发布,从中可以看出:六县市中沁阳市的成绩最好。其次是温县。个别县市成绩差的惊人。五城区中中站区整体成绩最好;解放区第二。特别是解放区,各所初中成绩均有所突破,呈现“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但是,也有一些城区只有孤零零一所学校站在前头。我们担心,其他的学校如何办、更多的孩子怎么办?义务教育要求的合格教育如何实现?相关教育部门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对照分析报告,再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找准在全市的位臵,认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初中教育工作,实现本单位的质量提升。
(三)扎实做好“引桥”工程
“引桥工程”是今年全市教育的一个重点工作,是为了实现各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缩短学生因进入高学段产生的不适应期而采取的一项行动。目前,幼小衔接、小学和初中衔接已经探索出一些经验,提醒大家要集中在开学后一段时间内做好相应的工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生还懵懵懂懂、不适应新学段学习生活的情况下,绝不要轻易地上新课。人大附中等一些名校,把开学后的三个月时间都用在让学生调适心理、熟悉环境、梳理高初中知识、介绍高中知识体系和教学、学习特点上。我们至少要用一周的时间去做这项工作。要通过开学新生特别典礼、主题班会、讲座、联谊活动、参观等一切形式,将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只有这样,学生才适应的快,提高的快。千万别忘了,我们一些学校已经付出过代价,好好的一批初中学生,到了高中,仅仅一个学期、半年时间,就因为不适应导致成绩明显下滑。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加紧做好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衔接工作:一是做好教材之间的衔接。高、初中骨干教师要相互熟悉教材、相互听课、相互交流,找出高初中在基本知识方面的衔接点。二是做好高初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衔接。三是做好心理的调适。要让学生尽快熟悉环境、熟悉同学和老师,更加主动地融入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各个学校要强化这方面的探索实践。有关科室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指导。
4.市教育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四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成绩经验,表彰先进;分析面临的形势,安排2009年的工作任务,部署“5.12”灾后农村敬老院重建工作。今天的会议上,云明书记、洪武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那一世小说网 http://、切实贯彻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2008年12月24至25日,全国民政工作会在广州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总结2008年工作,部署2009年工作。同时,交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经验,研究推进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对2009年民政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提高“三个群体”(即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水平、加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着力点,促进中央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民政事业新的发展。2009年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首先,要以提高“三个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为着力点,促进中央保民生要求的贯彻落实。会议指出,2009年,中央为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将增加中央低保补助资金,各地财政也会相应增加资金投入。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落实分类施保措施,大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和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切实做好当前救灾救助工作。
第二,要以加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促进中央保发展要求的贯彻落实。会议指出,各地要抓住机遇,在拉动内需、扩大投资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在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中促进民政事业发展,争取纳入一批,抓紧建设一批,编制论证一批。要重点争取把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类项目;把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优抚医院、光荣院、军供站等优抚类项目;地方各级减灾中心、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等救灾减灾类项目;以及救助站、殡仪馆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等其他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纳入政府扩大内需的项目规划,使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布局趋于合理,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第三,要以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着力点,促进中央保稳定要求的贯彻落实。民政部门要从大局出发,为维护社会稳定多做贡献。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筑牢基层社会稳定的平台,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调解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发展明确了方向、规定了任务,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领会、研究措施、切实贯彻,推动本地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二、2008年全市民政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8年,是我市民政系统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府的工作重心,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全力打造阳光民政、高效民政、廉洁民政、和谐民政。着力应急救援,救灾救济成效显著;着力保障民生,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着力服务国防,双拥优安成果丰硕;着力发展民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整体推进;着力服务社会,专项社会事务规范有序,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一方安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抗灾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008年,我市先后遭受低温冰冻、特大地震严重波及等自然灾害。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迅速反应、冲锋在前,通力协作,成功夺取了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
一是紧急应急响应,及时查灾报灾。“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坚持灾情零报告制度,及时查灾报灾,及时深入灾区第一线,走村串户核查灾情,审核确定救助对象,及时上报最新灾情。先后3次召开全市灾情核查和灾情损失评估专题会议,确保了灾情数据准确、情况翔实。由于上报数据及时、准确,射洪县被列为全省50个重灾区之一,其余四个区县为一般受灾区,为我市抗震救灾工作及灾后重建工作争取到了上级更大的支持。
二是出台规范文件,强化监督检查。市民政局先后出台《“5.12”抗震抢险救灾工作方案》、《“5.12”灾后生活保障和灾后农村过渡安置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为进一步指导区县做好救灾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市及各区县民政局成立了救灾款物管理使用领导小组,切实
天国降临 帝国风云之《圣武传》 灵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加强了领导,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及时核准对象,高效发放。各级民政、财政部门加强了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督促检查,建立了救灾款物拨付、发放跟踪通报制度,对资金的下拨进度、使用情况进行了有效监督。市政府组织民政、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区、县救灾款物接收、发放、使用情况进行了5次专项督促检查,有力地确保了救灾救助工作规范高效地顺利推那一世小说网 http://进。
三是抓好灾后重建,竭力支援重灾地区。严格按照中省相关政策的要求,全面落实了灾民临时生活救助、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等工作。据统计,全市“5.12”汶川地震中受灾困难群众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对象77182人,其中“三孤”人员14857人,发放临时生活补助资金7907.92万元,救灾粮3643吨;全市因灾过渡安置农户29008户,发放过渡安置建房补助资金1549.8万元;全市计划修建农村永久性安置房29008户,已开工29008户、竣工25281户,占计划数87%,已发放资金补助25005户、35566.2万元。农村一般受损房屋需维修加固262296户,已全部完成省市目标任务,共发放补助资金247749户、16648.86万元。
在迅速组织抗灾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还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慈善募捐活动,竭力帮助重灾地区。全市共接受社会捐资3166.64万元,接受救灾帐篷、棉衣被、食品等31.25万件,物资折款3600余万元。抓住灾后重建机遇,把争取各类慈善机构的援助作为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共向上争取慈善资金4550万元,争取资金量在全省非重灾区名列前茅。除本市必要的救灾需要外,已全部支援到重灾地区。全市慈善总会还安排1000万元对口支援阿坝州金川县安宁乡灾后重建工作。“5.12”汶川大地震中,全市共协助处理重灾区外来遗体(含唐家山堰塞湖水冲遗体)361具,共接收来我市投亲靠友的重灾区求助群众1545人。
各级党政的科学部署、社会各界的鼎立相助、全市民政系统奋力抗灾,确保了我市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展现了无私奉献、大爱至诚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恪尽职守、忠诚履责的高尚职业道德,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市民政局和大英县民政局被民政部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谢代银等6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射洪县民政局被省民政厅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记二等功;市救助站等13个单位、邓立等12名民政工作者分别获省厅记功和嘉奖。
在此,我代表市民政局,向抗震救灾作出突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广大民政工作者和关心支持抗震救灾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升华社会救济,完善救助体系
保障民生,历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民政系统积极协调资金,竭力保障民生,有力地保障了一方稳定。
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规模创历史新高。2008年,共争取中省资金17.61亿元,其中,城乡低保及医疗救助资金1.77亿元、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14.04亿元、优抚安置资金0.84亿元、慈善资金0.4亿元、其他资金0.06亿元、争取设备、物资价值0.5亿元,有力地保障了我市民政、民生工作顺利进行。全市民生工程全面超额完成省市政府目标任务。
二是敬老院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全市新扩建敬老院16所,新增床位1424张,集中供养率达26.97%。为全面掌握我市敬老院的情况,促进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健康发展,市局对全市95所中心敬老院、37个集中供养点进行了实地深入调查,并形成了专题调查报告。同时,加强了敬老院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敬老院管理水平,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全市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市现有22940名五保对象,月人均供养标准达134.67元。
三是安居行动按期实施。全市农村“安身房”建设完成1345户,占省市政府和省民政厅任务1200户的112.08%。
四是城乡医疗救助全面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已救助对象46120人,年人均救助水平达97.94元;农村医疗救助已救助对象180951人,年人均救助水平达94.68元。对“5•12”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致伤、致残对象实施了特殊救助。
五是城乡低保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保障对象达38525户、92732人,月人均补差达135元;农村低保保障对象达56732户、131637人,月人均补差达41.5元。加大了对低保边缘群体临时救助力度,全市低保边缘群体临时救助惠及对象2.5万人。同时,加强了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全面拓展了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活动。安居区分水镇和大英县通仙乡顺河村民委员会等6个村(居)民委员会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创新工业园区民政事务局蒋素华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六是城市国办福利机构建设超额完成。已完成国办福利机构床位数316张,超额完成了省、市政府和省民政厅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三)着力服务国防,双拥优安成果丰硕
一是双拥组织坚强有力,双拥创建工作扎实。2008年,我市的双拥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出台了《**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实施意见》,作出了“围绕发展抓双拥,立足双拥抓创建,抓好双拥促发展”的双拥创建决策。同时,调整了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立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指挥部,配备了专职人员,并将双拥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了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双拥氛围,全市开展双拥国防宣传报道758件(次),全面展示我市四年来的创建工作成果;组织国防教育1879次,受教育群众达76万人次。涌现出双拥先进单位40个,先进个人51名。申报、推荐省级双拥模范(先进)城(区县)6个。
二是拥军工作扎实有效,拥政爱民成果显著。为鼓舞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驻遂部队官兵的士气,市双拥办开展了“**市赴抗震救灾前线拥军慰问演出”活动,这种跨区域、大规模的慰问活动,在全省是首创。结合“多位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全市投入资金2300万元,新建了大英、安居、蓬溪光荣院,改造、维修了船山区光荣院、市优抚医院;全市共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支援国防重点工程和部队建设;为部队培训科技人才81人。同时,驻遂部队和武警官兵在完成军事训练、战备执勤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各项事业建设,以实际行动造福人民。驻遂部队全年出动官兵696人次,出动车辆机具547台(件),援建地方重大建设项目3个;参与扶贫结对62个,援建希望工程3个。
三是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市、区县出台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全市共投入资金621.67万元,为15346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医疗补助。公交、医院、风景区等部门认真落实了现役军人和残疾军人减(免)优待政策。
同时,认真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2008年,全市共向4630户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501.3万元,优待面达100%。全市投入财政补助资金72万元为88户重点优抚对象新、维修、购买住房275间,以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好安置工作。2008年,全市共接收安置退伍义务兵、转业士官2120人,城镇退伍义务兵、转业士官安置率100%。自谋职业率达97%。足额发放了城镇退役士兵待安期间生活补助费91万元,对673名自谋职业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发放了一次性经济补助费共1550万元。
加大退役士兵就业培训服务工作。全市自谋职业城镇退役士兵培训率达到90%以上。加强了与市民进中专校联办的“军培班”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指导,成效显著。目前,接受培训的退役士兵达136人次,已有62人取得中专学历,92人即将取得大专学历。
五是认真抓好军休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得到落实,军休文化不断发展。
(四)推进基层民主,发展政治文明
一是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经初步验收,2008年全市可创建精品社区25个、示范社区40个、示范街道2个。国债项目船山区介福路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顺利完成建设。
二是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明显提升。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竭力打造社区服务品牌。目前,全市有服务网点3070个,志愿者队伍14.46万人,部分社区和街道还设有热线电话、呼叫服务、社区网站服务等硬件服务。在着力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的同时,还大胆创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贴近群众生活的社区服务活动,为充分发挥社区基层民主自治职能,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换届选举之后,市、区县(市)、乡镇三级共举办村干部培训班20余期,培训村干部近万人次。绝大多数村均按规定公开了村级事务,重大村务普遍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策,大多数村民主理财小组切实履行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保障了村民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监督,村务公开率达100%。2008年,全市共创建村民自治示范乡镇7个、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1个,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五)发展社会福利,造就一方福祉
一是加快全市社会福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根据我市“十一五”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民政事业福利设施灾后重建规划,及时编制了市、区(县)“多位一体”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等20个项目规划。在安居区“五位一体”福利救助中心成功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了蓬溪、大英等地的“多位一体”福利救助中心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我市第一个灾后福利项目——**市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已完成前期工作。这种资源整合的模式得到了省委刘奇葆书记的高度赞扬,并在全省推广。
二是老龄工作扎实开展。组织参加了四川省第三届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积极推进全市第二轮创建敬老模范乡镇、街道创模工作,成功举办全市老年教育现场会,《老年法》宣传覆盖率达80%,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认真做好基层老年人协会工作,培训基层老年人协会会长260人,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艺体育活动,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重阳节全市组织各部门和区县慰问老人1280名,发放慰问金20余万元。
三是完成福利彩票销售创新成绩。全年销售额达4330万元,比上年净增604万元。按照“扶老、抚幼、助残、济困”的原则,规范社会福利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福利金全部用于我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六)加强专项管理,促进依法行政
一是深入开展区划地名工作。完成了市城区河东片区、开发区西宁片区、安居区新建区的地名规划工作;做好了市城区观音文化地名命名、更名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剩余的2%的镇、乡、村地名设标工作,全市地名设标工作达到100%;合作完成了**市空间数据的导入与空间数据图的制作工作,补充完善了属性地名数据1080条。扎实开展了市内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射洪—蓬溪线等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了省综治办和省民政厅的检查验收并获得了表彰。
二是认真做好了婚姻和收养登记工作。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27387对,离婚登记3248对,登记合格率达100%。共办理收养登记58件,合格率达100%。安居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成功创建了全省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
三是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加大了殡葬宣传力度,规范了殡葬管理。针对市城区火化率下降的问题,全市各区县整体联动,抽调100余人,出动宣传车辆9辆,打击非法运尸车及非法丧葬活动。对违规土葬加大了罚款力度,较好地遏制了火化率下降的势头。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央、省救助和殡葬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是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良性发展。2008年新增社团65个,新增民非18个,年检工作顺利完成,年检率达100%。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2460件接办件,件件均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结束,到期办结率达100%,无投诉,较好地维护了民政窗口的形象。
六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职能交接工作基本结束。全市各区县民政系统农保管理职能交接工作已全部结束,市农保管理职能交接工作即将完成。
(七)落实科学发展,加强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市局领导班子按照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成效的要求,切实树牢科学发展的理念、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解决制约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不断创新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在学习实践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和谐社会建设为核心,统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慈善事业、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民政系统自身建设等各项民政业务,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全市民政工作向前发展。
2008年,立足民政工作实际,重点制定完善和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绩效考核制和党风廉政建设巡视制等五项制度。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完成了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科职以下非领导干部调整、直属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交流任职等工作;着力改善人员结构,积极与市人事部门协调,考核和引进4名硕士毕业生。顺利完成中共**市民政局机关第三届委员会选举和“共产党员示范岗”、“示范科室”授牌工作。
抓好了信访综治工作,确保社会稳定。高度重视来信来访和综治工作,建立信访统计台帐,逐一清理排查,落实稳控措施,做到基数清、情况明,对重访、越访人员心中有数,共排查重访、越访人员60余户。认真运用和落实各项民政政策,尽力帮助上访人员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北京奥运等特殊时期无一例上访,维护了社会稳定。涉军维稳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此外,重大决策落实、干部队伍建设、农村联系点帮扶、行政执法、纪检监察、信息宣传、群众信访、综合治理、维护稳定、文明创建、五五普法等项工作也按要求顺利完成。
2008年,是民政部门展示能力、锻炼队伍、提升形象的一年。全市民政系统积极组织本市救灾救济,积极支援重灾地区创我市救灾救济之最;积极推进灾后重建,争取项目资金创历史之最;积极健全保障体系走在全省前列,积极维护社会稳定,经验在全省推广。**民政人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开拓创新,以良好的工作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异的工作业绩给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化了对民政工作尤其是抗震救灾规律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在应对特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各级党政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极大地增加和鼓舞了灾区人民抗灾救灾的信心和勇气。社会各界迅速行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动员是做好民政工作的根本保障和重要力量。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灾民生活。在应对巨灾的过程中,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解决受灾群众所需、为受灾群众解困排难,作为救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愁,念民之所难,为民之所需,善解民意、善待百姓,解决民生问题,真正做到为民解困。
三是必须健全应急机制,着力提高救援保障能力。在应对特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各级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第一时间下派工作组,第一时间下拨救灾应急资金,使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实践证明,健全完善和有效运用应急机制,是抗灾救灾快速、有序、有效的重大措施。
四是必须坚持上下联动,着力形成系统合力。民政工作体现全局性、全面性、开放性,需要我们主动服务和置身于党政工作中,民政工作只有争取支持协调各方,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协作观念,才会凸显地位发挥作用,从机制上保障民政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城乡社会救助、和谐社区建设、双拥共建等重点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发挥民政职能。
五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提高工作执行能力。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热情参加、注重实效。活动使民政干部思想认识得到提升,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改进,有力地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开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影响和制约我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些因素还存在。我市的民政工作机制还不十分完善,与民政对象需求不适应;统筹机制不健全,与城乡一体化要求不适应;全市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建设和谐**不相适应;一些民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能力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政工作要求有差距,与推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还不相适应。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不断加以解决。
三、抓住机遇,奋力推进今年民政工作科学发展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可能是民政工作发展机遇最好的一年。中央出台的拉动内需、保障民生、灾后重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必将给我市的民政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推动**民政工作又快又好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因此,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部署,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府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保障作用,树立“全市先进、四川一流、全国知名”的工作目标,打造“1269”工程,狠抓项目建设,推动我市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明确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思路和“1269”工程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一是突出“发挥民政优势,为构建和谐**发挥基础保障作用”这个主题;二是抓住“灾后重建、民生工程”两大重点;三是健全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支持国防建设、基层民主政治、社会事务管理、发展慈善事业六大体系;四是实施九大项目。即:
1、完成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
2、完成民生工程各项任务;
3、完成灾后70所乡镇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
4、开工建设市及区县儿童福利院项目;
5、开工建设市及区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项目;
6、开工建设3个、竣工2个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建设项目;
7、推进市民康医院迁扩建项目;
8、开工建设省级救灾物资仓库及灾害应急避险场所项目;
9、适时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六大体系”建设。
(一)以加大保障力度和规范运行为重点,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
“三个群体”的保障和救助,是民生工作的重点,更是民政工作的重点。要努力完善城乡救助体系。今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灾后农村敬老院重建。据区县上报统计、经确认,我市因灾造成无房散居五保对象7411户失去安全住所。为切实解决无房散居五保对象的住房问题,全市计划按照“统一规划布点,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外观色彩,统一标识标牌,统一配套功能”的原则,新建、改扩建70所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交通便利、管理科学的乡镇中心敬老院,并将其打造成我市区域灾害紧急避难场所和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政府办专门印发地震灾后农村敬老院重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任务、工作目标、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今天的工作会上,邓立同志还将就这项工作作专门安排,请各区县、园区抓紧落实。
同时,要加强五保供养工作。认真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落实五保政策,坚持应保尽保,新扩建中心敬老院18所,新增床位1700张,集中供养率达30%。
二是严格城乡低保政策。做好规范化建设、动态管理下的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全员覆盖,并根据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城市低保人均补差达到141元人/月以上;农村低保人均补差达到52元人/月以上。
三是创新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以资助农村贫困群众“参合”、城市贫困群众“参保”为手段搭建城乡贫困群众享受政府基本医疗保障的平台。扩大救助范围,取消起付线,实行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多种救助形式,提高医疗救助制度的可及性,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报销比例,完善事前、事中救助等措施,使城乡医疗救助更加便捷、高效,惠及更多城乡贫困群众。城乡医疗救助人均救助水平达到95元以上。
四是优化救灾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完善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灾害应急响应、灾民生活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灾害救助体系。加快救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灾情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灾害应急响应和紧急救援能力。加强救灾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确保灾区倒房重建率达到100%。启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农村安居行动,共建农村“安身房”1000户。
五是规范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各区县(园区)民政部门应制定《低收入群体认定办法》,明确界限,建立数据库,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拓宽筹资渠道,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
(二)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为重点,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一是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进入新世纪,我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成为民政部门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今年的全国民政工作会就如何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作了专门研究。各地民政部门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高度,把养老服务事业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列入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计划和考核范围,形成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一总体思路要长期坚持、逐步健全、不断完善。
为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我市一方面要加快国办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加大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养老服务政策,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社会化示范活动开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同时,大力发展社区福利服务设施和网点,建立社区福利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社会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福利服务。
二是要切实推进老龄工作。2009年,全市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市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出台并实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实施意见》。认真做好四川省第三轮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乡镇、街道的启动工作,表彰、选评全市“十大孝星”,加大老龄工作宣传力度。加快老年大学扩大办学规模,举办各区、县(园区)老年大学建设交流会和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现场会,推动我市老年教育健康发展。
三是继续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力度。坚持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的宗旨,拓宽宣传渠道和方式,努力扩大福利彩票发行量。加强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彩票公益金全部用于社会福利事业。下午的福彩工作会将专题研究福彩发行和管理工作。
(三)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强化服务为重点,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
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以筑牢基层社会稳定的平台,促进市委、市政府保稳定要求的贯彻落实。
一是继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夯实和谐社区基础。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建成19个精品社区、28个示范社区、2个示范街道。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协调督促政府各部门履行社区建设工作职责,继续推行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级部门定点联系社区制度。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建设,构筑新农村建设平台。参照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结合农村实际,在2007年试点的基础上,出台**市农村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09-2013),建设23个“和谐农村社区示范社区”。同时,要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处)、村”创建活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09年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3个。
(四)以全面落实政策和深化双拥创建为重点,完善国防建设支持体系
一是深化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2009年,是新一届双拥检查验收年。今年1月份,市目标办、市双拥办、**军分区组成双拥督查组对我市的双拥工作进行了督查。对照双拥创建要求,各区县的创建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整改完善。主要表现在,有的机构编制没有到位,有的区县没有将双拥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有的地方卫生、旅游、车站等窗口单位没有优惠优先的标识,有的区县双拥宣传氛围不浓,有的乡镇、单位对双拥内容不熟等等。
3月上旬,省委、省政府将对我市的双拥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请各区县以全省双拥模范城命名表彰为契机,进一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先进)城活动,根据《四川省双拥模范城命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提出的“八条标准、八个一票否定”的要求,按照双拥办的整改通知事项,迎检前要全面的、有重点的进行再一次排查、整改。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拓宽双拥工作领域,充实双拥活动内容,丰富双拥活动形式,不断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全面完成市委、市府下达的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先进)城(区、县)的目标任务。
二是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建立优抚对象权益保障机制,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调整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生活补助待遇。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开展优抚对象医疗保障规范化建设试点。建立专家库,规范伤残评定工作,提高伤残申报质量,大力开展各种关爱活动,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
三是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进一步深化安置改革,做好退役士兵的就业培训工作。全市安置工作在8月底前完成,安置率达100%;城镇自谋职业率93%;退役士兵就业培训率达85%;开办退役士兵学历教育培训班1个;完成上级下达的军休人员接收任务100%。
四是建立涉军群体维稳长效机制。建立涉军不稳定因素定期排查评估制度,定期对涉军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的人和事。建立包案责任制,采取得力措施,及时化解矛盾。
(五)以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
一是推动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引导和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培育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慈善类、基层服务类民间组织。指导民间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诚信建设,提高民间组织公信力和活动的透明度。民间组织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年检率达到100%。
二是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加强区划地名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各区县空间数据的补充录入工作,打造**网络门牌,建设区划地名网站,加快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进一步加强各区县、乡镇政府办公驻地迁移申报和补报督促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区域稳定和谐。
三是继续加强婚姻和收养登记工作。深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依法进行婚姻登记,努力完善婚姻登记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创建2个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婚姻登记合格率100%。依法做好收养登记工作,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
四是稳步推进殡葬改革。认真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殡葬改革实施方案,加大殡改执法力度,提高火化率,遏制在城市规划区乱埋乱葬,倡导文明治丧。加强殡仪服务设施建设,规范殡仪服务市场, 提高殡仪服务水平,积极推行绿色殡葬。
(六)以拓宽筹资渠道和健全管理机制为重点,完善慈善事业发展体系
紧紧抓住我市作为中华慈善总会西部工作联系点的契机,全力筹备好中华慈善总会在我市召开的国际慈善研讨会。培育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现代慈善意识,营造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的社会风尚,形成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大众参与的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氛围。
着力打造和充分利用慈善捐赠箱和慈善超市平台。结合打造精品社区和接受捐赠点,利用乡镇敬老院新建社区慈善爱心超市40个。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慈善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组织,形成网格化的慈善义工队伍,建立“无缝覆盖、方便快捷”的慈善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市、区(县)慈善会和慈善组织的作用,组织好“慈善一日捐”活动。要精心包装慈善项目,加强和国内外有影响的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的交流和联系,引进更多的慈善资金,增强**慈善救助能力。
总之,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任务繁重、十分艰巨。各级民政部门要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学习,增长本领,转变作风,抓紧抓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落实到位。在此,我提五点要求:
一是要加大项目包装和资金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支持援助。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项目是民政事业发展的载体,没有项目,就没有资金,就没有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把项目工作列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灾后重建为契机,超前安排,高点谋划,重点包装慈善、农村危房改造、社区建设、救灾仓库、儿童福利设施、未成年人保护等项目。进一步加强与省民政厅、国家民政部和国内外慈善组织的互动对接,加大资金协调力度,努力实现我市各项民生指标提标扩面,民政基础构架不断完善。
二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干部的党风、学风、行风建设。深化效能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和行风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行政水平,着力推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民政工作始终,着力强化深入基层、联系实际、调查研究。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全面推行首问事项登记制、去向留言制和职位代理制。严格执行《行政机关限时办结制度》,严守服务标准、办理时限和公开承诺。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用良好的行业作风,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更好地为民服务。
三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打造高效和谐民政。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干部的监督和考核办法。采取市局机关下派、区县局上派、轮岗交流、参加学习培训等方式锻炼民政干部,做好干部的梯队建设和后备干部的培养,培养锻炼一流的干部队伍,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提升队伍整体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水平。
四是健全体制、强化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公开。要健全监督管理体制,严把监督管理关口,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市、县(区)两级派驻民政纪检监察机构参与全市民政事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决算等全过程,保障民政工程项目规范、科学、公开、公正。
五是进一步加强民政宣传信息工作。要及时、全面、准确宣传我市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亮点,构建上下畅通的信息宣传体系,更好地为各级党委、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
同志们,2009年的民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我市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继续不懈努力!
5.市教育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五
——在2012年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环保委副主任、市环保局局长 黄建宁
(2012年2月 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2年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为了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2012年全区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2011年环保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签订“十二五”减排目标责任书。等一会,周红波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2011年环保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年工作进行安排。
一、传达全国、全区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
2011年12月20日,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并讲话。他强调,环境是重要的发展资源,良好环境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生活质量,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经济长期 1平稳较快发展固本强基,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天蓝地干净的宜居安康环境。
李克强说,“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较快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但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显现,环境保护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形势依然严峻。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继续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不懈努力。
李克强强调,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增长的过程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而环保既是发展,也是转型。加强环保可以倒逼经济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转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要统筹考虑发展、转型和环保,努力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李克强指出,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要按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推动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要严格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加大水体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修订并发布空气质量标准,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 测指标的准备,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综合管理。要大力推进和统筹做好农村面源污染和环境整治工作,为确保食品安全打好基础。
李克强最后说,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解决“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使全社会都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
会上,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与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
2011年12月2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暨全区环保工作会议。会议宣读了自治区马飚主席给大会的贺信,传达了全国第七次环保大会和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精神。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林念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2011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把环境保护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科学谋划“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环保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全区上下要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国务院关于加强环 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大力度,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的工作。要突出抓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坚决打赢污染减排攻坚战;二是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实践主体,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三是全力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四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会上,林念修副主席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与我区14个地级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状。
二、2011年环保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全市环保系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按照上级环保部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实施“十二五”规划,克服困难,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按时完成南宁市“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市政府审批通过了“十二五”环保规划,为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确定的“十二五”环保目标任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污染减排工作积极推进
按时完成2010全市污染源更新调查,确定了“十二 五”主要污染物总量的减排基数,编制完成南宁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规划。强化污染减排督查和监管力度,继续实行淀粉酒精企业季节性生产审批制度,开展企业治污设施运行专项检查,实现排污企业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率95%以上;推动造纸企业排放提标深度处理,5家国控重点源制浆造纸企业提标技改工作基本完成,其余79家制浆造纸企业的技改工作已经全面开展;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开展减排联合核查,牵头组织开展竹排江河道水质整治工作,污水处理厂减排效益得到发挥,竹排江下游及民歌湖水质得到改善。完成2个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示范站的建设,制定了《南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规模化养殖业治污试点,并初步实现节能减排效果。2011年全市47个减排项目全部完成,全市建成投入运营的6家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通过环保验收,化学需氧量减排10280吨,氨氮减排201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各减排118吨。
(三)环评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督促和指导南宁市“十二五”有关规划编制牵头单位开展规划环评,积极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完成南宁市邕宁东部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评审查。创新环评审批服务机制,通过全过程“保姆式”服务,提高项目审批办文时效。积极推进五象新区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制定“为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环保服务八大措施”,建立“五 象新区发展建设环保服务中心”,为五象新区建设项目加快建成提供便捷的绿色通道。加快市民关注的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完成南宁广发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改造项目等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以及南宁五象新区核心区道路、给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南宁国际物流基地基础设施工程等南宁市重点工程的环保审批工作。强化项目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的审批,严格落实项目“三同时”制度,同进做好环保服务工作。如督促、指导六景工业园区重点项目落实环保“三同时”措施,为重点项目顺利试生产创造了条件,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全市共完成建设项目环保审批1751项,建设项目试生产核查87项,环保验收882项。
(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全面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南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方案》经重新修订由市委、市政府印发,成立以市四家班子一把手为总指挥长的南宁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指挥部和6个专项推进组,提高了创建工作领导机构的规格。组织编写了《南宁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实施细则》,将26项指标按创模要求细化为174项内容下达到各责任单位。开展2011年南宁市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系列宣传活动,编印创模《工作简报》14期。全力做好提高市民环保满意率工 作,就群众关心、影响环保满意率的建筑噪声、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和污水排放、环保宣传等问题,及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和措施,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施工噪声及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市民投诉率下降,城市轻微污染天数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公众对城市环保满意度由上年的69.4%提高到73.4%;经批准成立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中心,落实了人员编制,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由于人员不足无法正常开展相关工作的难题。
(五)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扎实推进 加快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制定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上报市政府,大力开展生态县和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工作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全市有3个镇、19个村列入自治区环保厅拟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名单。全面推进农村连片综合整治规划实施工作,7个村屯列入自治区环保厅城乡风貌改造试点及环保部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试点建设,3个县和1个城区列入2012年环保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区,5个项目和23个村镇获得生态广西建设引导资金补助。
(六)涉及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严格依法保护饮用水源,制定《南宁市邕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巡查工作制度》,开展邕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巡查 和一级保护区取水口范围内的农作物清理及铁丝围网工作。完成了市区及市辖六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创新建立联防联控市区扬尘污染工作机制,制定《南宁市联防联控市区扬尘污染工作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建立了市区空气污染预警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启动全市空气污染应急预警,开展联防联控市区扬尘污染百日攻坚战活动,空气污染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为确保南宁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标奠定了基础。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扰民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和“娱乐场所和工业企业环境噪声扰民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环境噪声污染扰民问题,高考期间的噪声扰民投诉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6%,全年建筑施工噪声投诉下降近一成,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整治成效突出。在今年的环保专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9760人次,检查企业3846家(次),立案处罚126件,完成17个各级挂牌督办项目的整改验收,有效遏制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七)重金属污染防治稳步实施
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地市级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排污企业基础调查和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完成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评估。制定了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抓好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开展宾阳县制革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开展重金属排放企 业专项执法检查和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导带案下访后督查活动,加大对有色金属冶炼电解企业、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有色金属矿山采选企业等涉重金属的专项整治力度,按照重金属整治规范要求进行整改。重金属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八)核与辐射及危险废物安全监管不断加强 全市195家Ⅲ类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全部申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总办证率达100%,居全区各市前列。开展涉源单位的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共收贮闲置放射源16枚,及时消除环境辐射安全隐患,全年未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等辐射事故。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对危险废物区内转移、处置的申报审批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隐患排查工作,督促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整改。
(九)环境执法监督监察进一步深化
在全区率先建立环境监察巡视制度和环境监察工作考评制度,进一步健全环境执法长效机制。实施“每季一专项”执法新举措,实行“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后督查新模式,不断创新环境执法手段。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首次落实高速铁路大项目生态保护措施。实行污染源分类监管制度,抓好重点时期、重点行业、重点排污企业的环境风险排查。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机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全 年未引发次生二次污染和重大社会不稳定事件。全年共受理环境污染投诉信息11354件次,投诉量比去年下降了4.67%,首次实现下降目标,有效遏制了“十一五”以来信访投诉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强化排污费依法征收,全年市本级征收2500多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污染减排治理。
(十)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建成南岸、白马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基本完成南宁市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环境监测项目(二期)工程,环境应急预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展环境监测与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与应急预警监测能力。充分发挥监测“话语权”的作用,在处置“4·25”广西金穗农药有限公司配药车间火灾事件等突发事件中,利用科学详实的数据,为及时处置赢得了时间,化解了社会恐慌。完成南宁市灰霾监测和调查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了PM2.5的科研性监测工作。在全区率先启动生态监测和电磁辐射监测工作。南宁老口水质自动监测站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评为“综合评分优秀水质自动监测站”。“十一五”《南宁市环境质量报告书》荣获广西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
(十一)环境法制、科技、宣教和信息工作取得新进步 市政府颁布了《南宁市饮食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饮食服务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进一步规范;完成《南宁市 10 单位GDP碳排放研究》课题的编制工作,为我市二氧化碳减排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系列宣传活动,加强主流媒体的重点宣传,营造强大社会舆论氛围。完成环境教育馆改造工作,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得到了新提升。充分发挥网站桥梁纽带的作用,进一步扩展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南宁市环保局网站荣获“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环保工作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必须坚持通过污染减排和环评审批调控,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总量减排,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和量;
必须坚持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的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服务于民生,环保工作才会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必须坚持做好环境分析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环境保护才真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必须坚持加强能力建设,建立一支装备精良、业务能力强、训练有素的环保队伍,才能完成各种环保任务;
必须坚持建立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搞环保,我们的工作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过去的一年,全市环保目标基本实现。我市在经济增长13.5%的情况下,环境质量依然保持良好水平。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上级环保部门、我市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环保人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南宁市环保局党组,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环保事业发展的各级各界人士、向环保系统的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准确分析判断环保形势,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去年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了五个突破,其中生产总值(GDP)、全部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首破2000亿元,工业经济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在建、竣工和新开工项目全面增加。全市经济发展呈加快转型升级的趋势,经济总量呈迅速扩张的趋势,工业化、城镇化呈快速推进的趋势。因此,将会有一大批建设项目要上。从我市环保状况来看,在污染减排方面,燃煤机组脱硝、水泥行业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工程建设尚处于工艺选择阶段,氮氧化物减排缺少工程支撑,排放量不降反升;县级污水处理厂管网和配套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负荷和进水浓度偏低;火电燃煤机组脱硝、水泥行业低氮燃烧改造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氮减排、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生态 建设方面,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任务艰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在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由于历史欠帐多,治理难度大,周期较长,见效慢。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设施落后,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偏低,监管网络不健全。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建筑施工、道路扬尘污染高发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环境应急方面,应急机构不完善,装备不足,防范突发环境事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能力建设方面,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业务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上述情况,都给我市环境保护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当前,南宁正处在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牢牢把握环保工作的主动权,坚定信心,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努力开创今年环保工作新局面。
三、201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开展“科学发展赶超跨越落实年”活动为引领,大 力推进“四大建设”、“六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力推进污染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污染减排: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指标范围内;环境质量: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重金属防治:出台并实施南宁市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规划,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保持在2007年排放水平;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完成70%乡镇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建成5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农村连片综合整治:完成20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试点建设;监测预警体系能力建设:完成南宁市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环境监测项目(二期),南宁市核与辐射监测、执法业务用房项目年内正式开工建设。
四、2012年工作重点
根据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和全区环保局长会议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今年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重点:
(一)采取坚决措施,完成减排任务
进一步挖掘工业污染减排潜力,实施制浆造纸、淀粉酒精、制糖等重点污染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对大型燃煤锅炉进行脱硫设施更新改造,实施水泥行业低氮燃烧、烟气脱硝技术,开展工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工作,对重点污染企业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坚决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淘汰小水泥、小制革、小造纸、小酒精等落后产能。加大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减排效益问题,推进城市新建区域、建制镇和村屯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法规,开展环保标志的发放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我市新车和在用机动车的绿标首次免检核发工作,启动我市在用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车首次环保检测和核发环保标志工作,加速淘汰我市注册登记在用黄标车。实施畜禽养殖业减排,成立畜禽养殖行业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南宁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达到国家农业污染减排要求。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管理,严格控制新增量。
(二)强化环评审批服务,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进一步创新环评审批服务机制,做好重大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协调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南宁市环保局五象新区发展 建设环保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有效落实服务五象新区发展建设“八大措施”,服务五象新区“一号工程”。严把项目环保审批、试生产和验收关,严格遵守环评审批中“四个不批,三个严格”的要求,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的审批,规范“涉重”园区规划环评审查和“涉重”项目环评审批的要求,切实强化建设项目试生产核查和竣工验收核查。继续完善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内部审查机制,建立健全环评管理制度,加强对环评机构和技术评估机构的管理,力争尽快设立南宁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以适应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机制的要求。
(三)进一步推动“创模”,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推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立创模专职机构,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形成全市创建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手段,增强部门合力,扎实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与国家环保模范城的差距。完善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机制,加强饮用水源保护,落实属地保护责任,推动部门联合、共同执法,严肃查处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行为。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在试点区域统筹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试点建设,列入农村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县区的隆安、上林、宾阳县、良庆区按要求开展工作,继续完成乡镇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及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各县、区要制定实施方案,抓好生态镇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推进南宁—东盟经济园区、六景工业园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编制申报工作。
(四)突出防控重点,狠抓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 全力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制定并组织实施南宁市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下达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一批重点治理工程。继续争取国家、自治区资金支持,做好重金属专项资金项目的安排,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促进项目建设。实施严格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加强涉重企业环境监管,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的专项整治与环保核查,对生产管理粗放、资源利用率低、不落实环保“三同时”、环保设施运行效果差、超标排放污染物、无风险防范措施、危险废物处置不规范的企业,坚决治理或关停。坚持以调结构、促减排为手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以及有色金属和相关行业调整规划,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检查,确保专款专用和治理效果。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建档以及重点企业的台账管理等基础工作,构建全防全控的重金属污染防控体系。
(五)抓好重点区域污染防治,继续改善环境质量 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加强制浆造纸企业废水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继续开展制浆造纸行业“贯标”专项检查,国控重点污染源的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加快完成整改,其他制浆造纸企业也要尽快完成整改,确保水污染物排放按国家新标准要求达标排放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强化企业环保核查和后督查。继续完善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出台市区扬尘污染防控意见,建立辖区防控扬尘污染负责制,建立扬尘防控工作检查通报制度,遏制市区扬尘污染的高发态势。强化执法检查,创建建筑施工噪声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遏制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六)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加强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制定我市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继续实施每季一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减排项目建成投运的污染治理设施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的运行监管,实行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第三方运行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开展企业环境监察文化建设试点,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推动企业自我监督机制建设。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整治、制浆造纸行 业整治、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行业督查的力度,对问题企业挂牌督办,强化后督查。加强环境污染投诉受理工作,坚持环境污染投诉趋势分析会、“局长接待日”、“公开大接访”、“局领导带案下访”等制度,开展“群众点单式”执法,切实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执法监督。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建立上下游联防联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机制。
(七)加强核与辐射、危险废物安全监管
加强辐射安全检查,督促落实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度,继续推进安保用x射线装置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组织开展对核技术应用单位的辐射安全防护检查,全面提升核与辐射规范化管理。做好废弃放射源的安全处置和辐射环境污染纠纷的调查处理工作。组织开展危险废物普查,全面掌握我市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利用情况。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加强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的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
(八)加强环境规划、政策法规、监测预警、科研、宣教、信息等工作
一是实施“十二五”环保规划,对我市“十二五” 环保规划进行任务分解,建立实施和跟踪落实机制;
二是进一步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加大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力度,继续推进《南宁市邕江河段水体污染防治条例》修 订工作,开展《南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政府规章立法工作。
三是加快科学的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的支持能力。全面完成南宁市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环境监测项目(二期)工程,完成南宁市区域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推进南宁市机动车尾气流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进度,开展南宁市PM2.5自动监测系统项目建设及监测工作,做好自动监测预警预报。
四是推动环保科技和产业发展。开展《南宁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南宁市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影响研究》等课题,为环境管理服务。
五是加大环境宣传力度,营造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继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污染减排等环保中心工作,加强主流媒体的重点宣传,提高市民环保满意率。充分利用南宁市环境教育馆等平台开展宣传,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深化绿色环保系列创建活动。
六是加强环境信息工作。完善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站桥梁纽带的作用,加大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力度,进一步扩展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开展 “智慧环保——南宁市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前期准备和筹建工作,提高环境应急信息化水平,为环境应急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6.市教育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六
(一) 迅速行动, 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
会后, 各市县要迅速行动起来, 及时召开教育工作会议, 把留成书记等几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实施意见》作为传达的重要内容, 传达到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全省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组织党委 (党组) 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活动。通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
(二) 加紧调研, 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
各地要超前谋划, 从实际出发, 结合本地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围绕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城乡均衡等重大问题, 组织力量开展调研, 摸清现状, 理清发展思路,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这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实施意见, 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
(三) 加强宣传, 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 大力宣传科教兴琼、人才强省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宣传会议精神, 宣传《实施意见》的基本内容、重点、亮点和制度创新。
二、突出重点, 明确责任, 把《实施意见》落到实处
(一)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步伐。
省政府即将出台《海南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各市县要抓好落实, 逐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二) 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各市县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 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薄弱学校、贫困地区、民族和农村地区倾斜。推进校长、教师定期交流, 开展教育对口扶贫工作, 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 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 大幅增加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学校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大胆创新。
(四)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和实训基地建设, 千方百计办好县级职教中心。
(五) 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积极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手段, 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重点实施八大教育工程建设,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各市县、各有关部门要把突出抓好《实施意见》提出的八大教育工程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为教育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 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各地要积极主动地建设统筹有力、权责清晰、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管理体制。
(二) 不断推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学习、研究组织形式。建立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体系,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三段式”培养模式, 培养高技能素质人才。
(三) 逐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制定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和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 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四) 逐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我省高校合作开办旅游职业院校。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同港澳台地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五) 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分类招生、综合评价、双向选择、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
(六) 强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启动改革试点, 强力推进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职教育“三段式”办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资格考试及定期注册改革和探索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等6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工作, 力争年内取得突破。
【市教育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推荐阅读:
教育局局长在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则范文09-18
教育局局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21
地税局局长在全市地税局长会议上的讲话08-22
在全市民政局长会议上的讲话11-07
局长在2009年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8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4
教育局长在全区中学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