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2024-09-14

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精选11篇)

1.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篇一

阿克陶县托尔塔依农场学校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阿克陶县托尔塔依农场学校

2012年9月

阿克陶县托尔塔依农场学校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明确教师在各项教学工作中的责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准则。

一、总

1.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有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学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因而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贯彻教学工作准则,履行自己光荣而神圣的教师职责。

2.教师应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国家法律和法令,遵守社会公德,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教师应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敬业精神,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本职业务,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4.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5.教授必须承担本学科教学工作。55岁以下教授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课程。

二、教师承担新开课的条件

1.进修过所开课程或对该课程作过较系统的研究,已积累足够资料。

2.经过试讲或经过专题讲评,获院系专家组审核通过。

三、教师应准备的教学文件

1.教学日历:由任课教师或教学系制定,应列出每次上课的内容、进度、方式。基础课的授课计划可以由系集体制定。教师应按计划进行教学。

2.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最基本的文件,包括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讲授方法、作业内容。原则上教师每次讲课都应重新写教案,在开课前应完成1/2以上教案内容。

3.教学日志:任课教师要记录学生出席、回答问题、作业等情况,及时向学生所在院、系反映,并作为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

四、课堂教学

1.教师要认真备课,熟练教学内容,严格执行教学大纲。

2.讲课要思路清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深广度适宜。

3.讲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讲课艺术,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能将课程内容与该学科的新成果和相邻学科的知识相联系,并能让学生了解学科中的问题和争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重视学生和专家对讲课效果的信息反馈,及时在讲课中进行调整,力求教与学协调一致。

6.教师上课要仪表庄重、文明礼貌,不许穿背心和拖鞋,不许吸烟,在课堂中必须关闭传呼或手机。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维护课堂纪律,要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7.教师要按时上、下课,特别是第四、八节课不要提前下课。

五、实验、作业与习题课

1.鼓励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每位任课教师至少应指导一个班的实验。

2.任课教师要按计划按时上好习题、辅导、实验课及课程设计。

3.每门课都要布置作业或复习内容,使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学习时间保持在1:1以上。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或课程论文(设计),小班课教师一般要100%批改作业,大班课教师要批改一个小班的作业。

六、考试与考查

1.实行累加式、重能力求创新的考试方法。成绩的记载由平时作业、大作业、课程论文(设计)、实验和课程结束时的最终考试成绩累加而成。

2.教师在考前复习时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考试重点和划定范围,更不许透题。

3.每门课应出A、B两套考卷。教师在交印考卷时需同时向学院提交相应的标准答案及命题项目表,试卷及相关材料需经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签字、院长签字方可复印。考题的难度应适当,优秀率一般不超过25%,每门课一般应有不及格者,整个教学班的成绩应呈正态分布。

4.考查课任课教师可以参加监考并为主考人,考试课任课教师不能监考本门课程的考试,监考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严格执行考场纪律。

5.专业课教师应在考试后三天完成评卷,应采取流水法评分。评卷要公正,抵制人情分。成绩单交院教务办两份,成绩单上交后不得有任何改动。

七、调课与代课

1.课表排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因工作需要确须改动课表时,教师要向所在院说明,由学院提前一周到教务处协商。

2.开课后教师因病或因事要调课者须向所在院及教务处申报,经主管领导批准。教师因公调课每学期不得超过一次,每次不得超过两周。

3.教师不得私自找人代课,如因病、因事需别人代课时,应向院里申请并由学院安排合格教师代课,不允许出现空课现象。

4.调课或代课必须由本人填写相应申请单履行审批手续,并报教务处备案。因特殊原因(如生病)事前不能办理,事后应及时补办。

阿克陶县托尔塔依农场学校

2012年9月

2.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篇二

一、教学时间的控制

1. 明确目标。

早在1961年, 麦格特和麦卡恩就发现:明确了解教学目标的学生与不了解教学目标的学生相比, 在达到同等学习成就上可节省65%的学习时间。教学目标明确, 学生会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学目标的内容。如果不了解教学目标, 就会平均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不能有意识地向教学目标要求的标准努力。教学目标对教师同样有一种调节、控制教学进程的作用, 教师会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最终节省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2. 适时而教。

所谓适时,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发展的适时, 即能够按学生身心发展阶段适时安排学习;二是起点的适时, 即开始学习某一特定知识单元时, 刚好符合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三是方式适当及时, 即在最适当的时间把握时机, 并以最适当的方式及时引导学生获取最佳学习效果;四是进度的适时, 即能够将一系列的学习单元以适当的速度, 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教学;五是管理的适时, 即在适当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和管理。适时而教,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每个环节, 精心设计好每项内容, 同时又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有一定预测和心理准备。

3. 快慢得宜。

教学速度的快慢安排, 既包括对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活动各步骤的时间分配比率, 更强调对教学进程中的时间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重点要突出, 可反复地讲;难点要分散, 也可慢慢地讲;一般内容要交代, 则简明地讲;新课引入要快, 时间不能拖得太长。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使用快节奏时学生的思路能跟上讲课的速度, 不致使中差生出现掉队现象;二是使用慢节奏时保证学生适度紧张的学习活动, 不致使他们觉得无事可做、注意力涣散;三是教学节奏快慢交替、时间张弛有度, 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积极性, 而不是平铺直叙。

4. 因人而异。

教学时间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教学需要的时间由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所决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要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另外,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学生的年龄不同, 学习的有效持续时间也不同。教学时间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二、教学环境的控制

1. 整体协调。

构成教学环境的要素是错综复杂的。空间环境、自然环境、班级结构、文化氛围等都构成了教学的外部环境。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 经常会借助一定的手段 (物质的、语言的、氛围的、心理的) 实现教学的目标, 这种环境便构成了教学的内部环境。这些内外环境因素都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师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 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及整体效果, 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教师教学中, 必须把内外环境因素作为整体来加以考虑和控制, 并将这些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协调一致起来。

2. 体验成功。

体验成功的教学, 其实质在于创设优化的教学环境, 以改善学生自我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核心,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借鉴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系统”, 概括出体验成功的教学应有的特点:一是突出成功的情感体验。以“美”为突破口, 以“情”为纽带, 以“思”为核心, 以“练”为手段,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二是创设“体验成功”的环境, 包括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三是讲究情致意蕴以孕育成功的体验, 强调情境修辞以及文道、人道合一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中的意境学说, 使知识性、工具性、文化性统一在优化的教学情境中。

3. 问题教学。

教学活动是基于一定的问题情境展开的活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有助于控制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表现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 往往是教师提供或学生主动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时候, 这时的教学环境是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的理想场面。马秋斯金认为, 问题情境应包括三个成分:新的、未知的东西, 对未知东西的需要, 学生已有的水平。基于问题情境的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程序为:一是运用已有方式解决问题, 遇到了困难。二是产生问题情境, 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发现新的关系或原则。三是运用已发现的原则解决问题。四是对答案的正确性进行检验。

4. 反馈调节。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用现代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来剖析教学, 可以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 教师和学生必须有相互的信息交流。教与学活动必须有信息反馈。通过师与生的信息反馈, 实现教学环境的控制,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 及时获得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馈信息;要对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评价, 并对教学活动做出恰当调节;要重视学生在调节控制环境方面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控自理环境的能力。

5. 开发资源。

教学具有丰富的资源。从广义上说,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家庭条件、学校及其成员的各种社会关系等, 都属于教学资源。从狭义上说, 学校的建筑、活动场所、各种教育设施、校园风景、校风班风、人际关系、学校历史和现实文化等都属于教学资源。教师开发利用这些教学资源, 是控制优化教学环境的一条有效策略。我国学者吴刚平提出, 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总结和反思学习活动等。

三、教学纪律的控制

1. 果断纪律。

果断纪律理论是肯特夫妇于1976年提出来的。在肯特夫妇看来, 教师对课堂负有管理的责任, 他应该是充满自信和拥有权威的, 应能坚定而清楚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要求, 并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些要求, 他期望学生绝对服从, 但绝不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果断纪律策略的实施要求是:消除消极期望形成的障碍;学会使用果断的反应方式;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期望和非期望行为, 并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追究学生行为的后果;建立积极鼓励制度;取得全方位支持。

2. 非言语线索。

教师教学时运用非言语线索, 既可控制违纪行为的产生, 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教师要注意运用这样几种形式的非言语线索:一是眼神。眼神是教学中师生交流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 通过眼神接触, 教师可以传达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整个教室情境的把握, 控制教学纪律。二是动作。对于课堂上违反纪律的学生, 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只需走近他, 或轻轻地拍一下, 什么也不必说, 就能使其端正行为。良好、自信的姿势能表现出具有领导能力, 从而可以驾驭教学纪律。三是面部表情。在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来代替说话, 因为面部表情在表达控制和不赞同时比说话更具效力。

3. 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非指导性教学中, 教学的目的、内容、进程和方法等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教师在教学中不起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教师的职责在于尊重、信任和支持学生。非指导性教学是控制教学纪律的有效策略。非指导性教学包括五个阶段:一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 以确定帮助的情境。二是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和探索问题。三是让学生自由讨论问题, 形成自己的观点。四是学生自行计划和抉择初步的决定。五是支持学生整合知识并付诸行动。

4. 团体关注。

团体关注指的是使尽量多的学生投入适当的教学活动, 而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 吸引并维持班集体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注意学习, 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 他们就不会分心, 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行为。教师应注意这样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活动的参与率。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是让学生负起责任。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课堂学习负有责任。三是提高团体的注意力。教师要通过“团体动力”这一心理势力, 尽量使团体所有成员的注意力, 始终都集中在教学活动上。

5. 行为矫正。

3.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篇三

【关键字】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效率,非语言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是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科学基础和依据。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在发展着,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因此,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使难懂的数学概念易于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会运用比较、抽象、判断等思维方法,但发展不太平衡。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并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

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时,大多数小学生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对比,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此外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思维情境依赖性,学生对数学学习材料有兴趣时,主动性会增强,会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注重思维的创造性和活力以及和思维的关联性程度。

二、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途径

1、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行为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情境,没有统一模式,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效率十分复杂。

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不然很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应该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并通过设计“有过程”的教学来落实。全面明确以及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教学的前提。

其次,考虑多种制约因素。教学行为是高效率的教学行为还是低效率的教学行为,要看其教学行为所发挥的作用。影响教学行为作用发挥有许多因素,例如学生群体特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的内容特点等。协调好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效率就会提高;没有协调好,效率就会低下。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尝试和学生做知心朋友,扩大提问面,保证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及时洞察学生的反应并给予及时反馈等,这些行为或多或少都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最后,注重教学行为衔接度和开放性。教学行为衔接流畅、自然,使学生和听课的教师深深陶醉其中,否则会打乱原有的课堂节奏和韵律。开放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课堂带来活力和思维创造的火花。例如教学内容方面可以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形式上可以组织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学生辩论等;教学手段上,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软件等。

当然,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还应当做到:一是做到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解决好为什么学习这一概念,它在数学上、生活中有什么用,其本质是什么,怎样建构“概念图”,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小学数学阶段数学的本质主要包括: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对数学美的鉴赏,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研究世界的最原始、最永恒、最有效的动力。二是对学生的研究和了解。了解学生的生活概念、思维水平与认知特点以及己有的知识储备。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准备,才是进行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的前提。

教学是否高效率最终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学的结果和教师期望的结果一样,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只有弄明白了这些,教学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需要做好课前调研,了解学生;也需要做好课后调研,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

2、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还体现在非言语行为是否使用得当,小学数学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以及师生利用非言语进行沟通的行为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改善师生和谐关系起着不可磨灭的辅助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

第一,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自身非言语行为运用思维。数学教师通过途径提升专业素质,了解并学习更多小学阶段学生喜欢的非言语行为的相关知识,如情景模拟,可以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合理分配与言语行为进行配合讲解的时间。数学教师需要多搜集理论知识并加以实践,摸索实验找出适合自身的非言语行为,以便更好的利用非言语行为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多利用手势语对数字进行分类讲解。在教学中,注重转变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合理运用积极的非言语行为,根据学生们反应做出调整,避免学生模仿消极行为。

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鼓励小学数学教师课后反思。教师们可以加强课下交流,分门别类的整理哪些非言语行为更适合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校风做出规定,数学教师应该掌握具有本校特色的某些课堂非言语行为來驾驭课堂。根据研究维度进行评判与交换意见,判断是否和调查维度接近或哪些特殊情况的出现值得思考与商榷。学校与社会可定期请教育专家通过讲座学习或点评录像等方式为数学教师提出宝贵建议,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与把握运用非言语行为的时机,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互动。

结语

从教学行为角度入手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首先分析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具有的心理特点,如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水平不高等。本文认为可以教学目标、多种制约教学因素、教学行为衔接度和开放性等方面来提高教学效率。从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自身非言语行为运用思维和小学数学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两方面入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运用。通过以上努力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但是数学的学习时间又非常有限,因此,应当合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周建荣.初中数学高效率课堂教学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1):7.

[3]侯文,朱琳琳.关于数学教学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03):38.

4.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篇四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形象,确保课堂教学规范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特制定锦江实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如下:

一、课前规范

1、课前到位。坚持上课前一分钟到位,教师到达教室门口时应面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上课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学具准备情况,及时表扬、肯定或指出不足,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课前组织。正式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课堂走上讲台,示意班长喊“起立”,老师迅速检查学生起立情况,要求学生向教师行注目礼,待全体学生起立规范后方可师生间问候、行礼。行礼过程中,气氛应庄重,感情要亲切。

3、功能室上课。在各个功能室授课时,科任教师必须带领学生排队整齐、安静进入教室,并教育学生爱护各功能室内的仪器设备,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切实搞好组织工作。

4、教师仪表。教师上课穿着要朴素大方,不允许穿奇装异服,不允许穿拖鞋进教室。男教师不允许留长发,不允许穿背心进课堂,女教师不宜化浓妆。

二、课中规范

1、语言文明。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礼貌语言、普通话,讲究语言艺术,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严禁语言粗俗,动作粗鲁。教育学生时应严、爱结合,但不得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教学板书。要工整、规范,禁止使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一般情况下,重点内容要板书在黑板中间,学生板演要放在黑板两侧。

3、关注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选择恰当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驱力。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努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严禁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

4、思想教育。所有科任教师都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管教又管导,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要特别重视规范学生站姿、坐姿,看书写字姿势。放弃对学生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是科任教师严重的失职行为。

5、师生行为。

⑴教师应该站立上课(音乐教师弹琴时除外),学生进行作业、实验等操作活动时,教师应行间巡视指导,不可处理其它事务,巡视时的语言和动作以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活动为宜。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站姿以及看书、写字的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保护学生的视力。

⑵上课时不得处理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务。上课时不应会客,不能接打电话,更不得中途离开课堂。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离开课堂时,要马上通知学校委派其他老师到课堂。

⑶教师必须做到不提前下课、不拖堂。如逢眼保健操时间,任课教师应督促、指导学生认真做操。

⑷如有其他人员听课,教师应示意学生请客人先离开教室。下课后,教师应在教室中停留一会儿,解决学生可能需要单独询问的问题,或与学生沟通交流。

三、课后规范

1、下课铃响后,教师应准时结课,同样要规范每次结课时的师生互相问候与行礼。如校内或外地人员听课,教师应示意学生向听课老师行礼。

2、在各个功能教室授课的,科任教师下课后必须负责组织学生排队回原教室,立即收拾功能室器具,始终保持环境秩序井然。

四、课务规范

1、上足、开齐学校设置的学科,无特殊情况,不得挪为他用。

5.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承诺书 篇五

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而体育教师的责任也是十分重大的。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教育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良好的形象影响人。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同时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进一步明确教师责任,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的社会形象。现本人郑重承诺:

一、依法执教,忠诚教育。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先进文化,不发表、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任何言论。

二、爱岗敬业,乐当园丁。热爱学校,把教育作为一份提升学生和自己的神圣事业。用心做事,精心教学,务实开放。

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以人为本,了解学生的需求,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均一视同仁。

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衣着得体,举止端庄,言行规范,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不在教室吸烟及使用通信工具。

五、尊重学生家长。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各种问题与矛盾。

六、严谨治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照教学要求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遵守工作纪律,准时参加会议,有事请假,不擅自调课、缺课,停课。

七、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团结同事,与同事和睦相处,不以个人好恶评判他人,不搞人身攻击。

6.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篇六

“三乱一体罚”行为(乱办班、乱收费、乱买辅导资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体育局“关于整治‘三乱一体罚’行为的通知”,杜绝“三乱一体罚”行为的发生,维护教育系统和广大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根据教育体育局和中心学校关于自查规范教师执教行为的安排意见,我校认真进行了教师执教行为自查工作,以便主动查找问题,及时纠偏纠错,把学校建设成文明、和谐学校。现将学校自查自纠工作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我校接到上级通知后,及时召开了学校会议,明确了规范教师执教行为的主要内容,组织全校教师传达学习中宁教体发【2013】223号《关于进一步清查违规办班、补课从事有偿家教的紧急通知》和中心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服务和教育质量》以及相关规定,并向各办公室复印了该文件。通过教师大会,学习上级精神,制定自查自纠方案,提出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大力宣传,使规范教师执教行为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二、学校行风自评自查情况

1、办学行为(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多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十不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了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从领导作风、办学理念、教风、学风四个方面强化软环境建设。我校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接收

辐射区域的儿童入学,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入学。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得到发展,我校从新生入学开始,无歧视学生现象发生。一至六年级无重点班。(3)智育工作。我校认真贯彻区、市、区有关规定,开全开足课程,无随意增减现象。学校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家庭作业时间,学生在校不超过6个小时,一、二年级按规定家庭作业量不超过半小时,三到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本学期起,学校规定每周三为无作业日。不在节假日为学生补课;不乱办班、乱补课;严格控制学生用书,不给学生购买规定之外的任何教辅资料。

2、师德建设情况(1)领导班子。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向重视自身建设,兢兢业业,勤勉得力,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服务、廉政、规范、进取”的形象,永葆党员先进性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引领教师。在品德上,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吃“苦中苦”,勤政敬业,和教师“心贴心”,无私奉献不计报酬;在广大师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2)教职工。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师德师风情况查找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关心学生成长,没有出现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致使家长上访的事件发生。教师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教育学生方面,与家长适度接触,无索要、吃请等现象发生。教师们都能听从学校安排,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无有偿家教现象。

3、收费管理情况(1)、学校向家长承诺不进行任何乱收费,严格按“一费制”有关要求进行收费并公示,学校在显眼位置设立了收费公示牌,使家长对学校任何收费一目了然。(2)、学校没有强迫学生购买省定书目以外的书籍和资料、学具等情况。(3)、学校

相关账目、收费资料和文件、收费收据整理清楚,学校经费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4)、没有巧立名目向家长收费的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发

1、个别教师有对违纪学生进行罚站的现象,也有个别教师留学生补作业的现象。

2、新上岗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法,不会妥善解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小矛盾。

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好不隐瞒,坚决制止,对于违规的教师,学校将严肃批评教育,责令立即改正,并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塑造阳光心态》讲座,签订《教师规范从教行为承诺书》。

通过开展规范教师执教行为的自查自评,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有了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但我们清醒认识到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任务,我校全体教职工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教育教学之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堡镇吴桥完小

2013.11.18

教师规范从教行为承诺书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组织开展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规范廉洁从教行为,以德修己,以德育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要求,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争做师德楷模,塑造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特作出如下承诺:

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参与赌博、封建迷信、色情或邪教活动。

3.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不敷衍塞责,无故停课、缺课、擅离职守或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4.热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评价和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公开排列学生的考试名次,不单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评语撰写、家庭访问等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作客观、全面和公正的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偿辅导,不搞有偿家教。

5.严谨治学,自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6.尊重同事,团结合作,正确对待竞争,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不诋毁其他教师,不做有损害学校荣誉和不利于同志团结的言行。

7.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定期进行家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不把自己应承担的教育责任转交给家长。

8.发扬奉献精神,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不搞有偿家教,不从事第二职业,不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礼品和礼金,不要求学生家长为自己或亲友办私事,不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不自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不向学生推销商品或强迫学生购买规定书目以外的学习资料。

承诺人:

2013年11月18日

规范教师执教行为自查报告

位:吴

7.初中英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探析 篇七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1.重读写轻听说

当前,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重读写而轻听说是教师教学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 在初中英语考核过程中, 读写能力的考核占的比重较大, 而听说能力的考核却只占有很少的比重。 因此, 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将读写能力作为课堂教学重点, 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后能读能写, 却不能说, 这就是中国“哑巴英语”的课堂教学现状。 从某种程度上讲, 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模式, 是应试教育的直接表现。

2.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局面。 但是,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 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的积极意义。 很多教师的教学依然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也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分析

1.精心备课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 这句话通俗易懂, 想必大家都明白是什么道理。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当养成积极备课的习惯, 绝不上无准备的课。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的教学相比较以往具有更多的复杂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需要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现有的词汇、句式、语法等, 就算完成整个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 教师的教学应当更多元化。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当充分建立在学生的个性爱好的基础之上, 教师的教学应当尽可能地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 唯有通过精心的备课, 才能实现所有的课堂教学目标。

2.加强课堂教学交流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的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可以归结为无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 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当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 实现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 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 要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的方式, 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参与。 在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不能过度干涉学生, 也不能因为学生暂时不能回答, 而抢着给学生回答。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话语权的增大, 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基础。

3.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生来讲, 英语基础薄弱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丰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 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改变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现状,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丰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具有极大的优势:教师通过多媒体拼读, 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而且多媒体教学的发音更准确,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度。 此外, 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都是教师丰富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合理运用教学模式, 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4.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涵, 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当前,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有利于改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期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形成有效的教学行为。 笔者立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 供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慧, 赵杭杭.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1, 24:95-96.

[2]江芳.教师课堂行为有效性的标度[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2:20-25.

[3]李国宏, 刘萍, 杨娟, 高晓天.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行为与学生课堂参与的调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S1:25-27.

8.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篇八

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这一课程的主要任务,其中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课程的设置上,“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要求的达成离不了生本的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自学、发现交流、合作探究、反思提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一课堂淡化了教师的“教”,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一直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体现学生课堂本位,注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渐树立“学习我能行”的信心。

一、“懒”教师,“勤”学生

学生良莠不齐,为了让每个学生1跟上学习的步伐,很多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越听越是云里雾里。就让我们改变一下,不妨从“台前”走向“幕后”。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练习、感悟;教师尽量做到不该讲的不讲,可讲可不讲的不讲,能少讲的少讲,站在后台看学生的出彩就好了。当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少讲多练”,不是不讲,而是精讲,关键的地方学生通过努力仍不能解决,教师还是要讲的,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我在教学logo语言“画正多边形”这一课时,学生能用重复命令画出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repeat 3[fd 100 rt 120],正方形(正四边形):repeat 4[fd 100 rt 90],学生知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所以能画出来。但下面的问题就来了,正五边形:repeat?[fd 100 rt],由于学生不知道正五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个个抓耳挠腮,相互请教与讨论也无果,还是不知道,于是他们就向我请教,盼望着我直接给他们答案。我翻开课本,说:“同学们,向它请教吧。”学生马上行动起来,不久就发现了规律:正三角形转动的角是360/3=120;正四边形转动的角是360/4=90;正五边形转动的角就应该是360/5=72,那么画正五边形的命令就是:repeat 5[fd 100 rt 360/5]。要知道,这可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啊!教师只是点拨他们寻找答案的办法,做了学生的“助手”。问题解决了,学生高兴,教师也开心,可见“懒”教师反而能教出“勤”学生来。

二、“玩”游戏,学本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能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因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而坐不住,同时枯燥的练习又使他们感到厌倦。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是强制学生集中精力,而是搜集一些与当时学习内容紧密关联的益智小游戏,让他们以“玩”促“学”,总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操作计算机”这一课时,鼠标的操作分为“单击”“拖动”“右击”等,单纯的讲解学生不易掌握。为此,我带来了一款“七巧板”游戏。要想游戏通关,学生就得移动图形(拖动),转动图形(右击),选择图形(单击)。这个色彩艳丽充满趣味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在尽情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将鼠标的每一个操作练习得很好。接下来,再让学生来玩“拼拼看”和“纸牌”游戏,他们或独自或合作玩得兴趣盎然,很快鼠标操作就非常熟练了。这其中,游戏的作用功不可没,而教师则“清闲”地站在“幕后”,分享着“台前”的学生学习的快乐。

三、授以渔,为“不教”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为不教而教。”这正对应着一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实践性,有利于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一课程操作性很强,课程中多数内容是学生在自学中完成的,教师要教给他们“自学方法”,少走弯路,节约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必要的学习实践中去。为此,师生各自角色定位很重要。让学生大胆地站到探究性学习的第一线,教师则变成“帮手”“协作者”“指路人”,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就会成为可能。

例如,在三年级教材中有教学“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时,我彻底沦为了“配角”。本课学习难度不高,适于学生独立学习。于是,课堂伊始我跟学生说:“同学们,这节课的内容大家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去学?”学生都非常自信地应承下来。因为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他们都忙碌起来:有的对照书本一步一步地操作,有的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有的在向优秀的学生请教,还有的甚至在百度,可真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看样子,学生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方法。一时间热闹非凡,作为教师的我根本插不上嘴,被“挤”到了一边。经历了一番“折腾”之后,学生都完成了基于“复制与粘贴”的图画作品,还都相当不错呢!看来没有教师统一指令的要求,没有教师面面俱到的指导,学生互教互学,查资料自学,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自学的信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科学地“雾化”自己,让位于学生,让他们去发现探究,去交流总结,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儿,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学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乐学会学,不仅有益于信息技术的习得,这一优秀的学习品质也会辐射到每门学科,有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9.初中教师教学规范 篇九

教学行为规范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特制定本规范。

一、教学计划规范

1.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熟悉内容体系,明确教材的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各单元知识的联系,明确初、高中相关联、相衔接知识,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2.拟订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包含:(1)学期教学目标;(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3)教材分析(包括教学研究的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教研专题以及集体备课、研究课、公开课的内容与时间安排等);(4)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分配;(5)教学辅导计划。教师应在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分类辅导对象,制定教学辅导工作计划,制定培优、辅中、转弱的具体措施,增强辅导的针对性,讲求实效。

二、备课规范

(一)单元备课

1.全面透彻地领会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编排体系。能把握每一单元的总体要求、本章节(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与各章节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全册中的地位,基本概念、主要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在确立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能准确无误地掌握讲授内容。备课中,能抓住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注意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在此基础上制订学科章节或单元备课计划。

2.单元备课包括:(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措施;(3)教学方法;(4)课时划分(应明确各课时的主要内容)和集体备课分工;(5)教具及学具准备。

3.单元备课放臵在本单元课时备课之首,与课时备课一起装订。

(二)课时备课

1.认真设计课时备课,所备教学案要能体现课改精神,要围绕三维目标编写教案,要符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每个教案至少要有二至三个需小组合作的问题,能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办法必须具体,有可操作性、实效性;教学程序安排科学有序。每个教案必须有当堂检测,检测题要精选。作业分层布臵,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不同水平的学生布臵不同梯度的作业,以利于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课时教学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和难点;(3)教法与学法;(4)教具与学具准备;

(5)教学过程。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景、教学过程中需探究和启发引导的问题、提问的内容、板书的设计、反馈练习的内容、教学小结、布臵的作业等;

(6)课后写好“教学反思”,如教案实践情况,教学创新,遗漏待补,问题处理及教学效果等。

3.根据备课,写出供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也就是预习案、学习案和练习案,导学案主要包含预习提纲或预习检测,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注意不能将导学案写成习题案或知识的罗列形式,要真正起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求每节课必须有质量较好的导学案,与教案一起装订。

4.备课要求:

(1).备课要遵循“十备”:①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运筹帷幄;②备教材要融会贯通;③备学生要了如指掌;④备方法要灵活多变;⑤备教具要得心应手;⑥备语言要言简意赅;⑦备提问要发人深思;⑧备板书要提纲挈领;⑨备例题要举一反三;⑩备作业要难易得当。

(2).集体备课要做到先周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组织集体备课,互相研讨。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一次。集体备课内容包括: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标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提倡分工协作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保留原始记录,个人备课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案,不得复写或复印。

(3).教同一个教学班的教师至少每两周聚在一起进行一次班级备课。交流学生学习、思想情况,检查执行培优、辅中、转弱计划的效果,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研究确定下一阶段的辅导对象,制定班级管理对策。此项记录纳入班主任备课检查。

三、上课常规规范 教师上课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确保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候课及课堂礼仪:教师在上课铃响前2分钟到达教室门口。上课铃响,进入教室,老师喊“上课”,班长喊“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答:“老师好!”老师向学生点头致意后,学生坐下,然后开始上课。下课,老师说:“下课”,班长喊:“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回答:“老师再见!”。要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作用,信息技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要根据内容的要求到专用教室、地点上课,任课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发挥课堂最大教学效益。

2.语言:使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声音大小适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清楚。

3.教态:教态要端庄、亲切、自然。不准穿奇装异服、戴奇特饰品、浓妆艳抹,严禁酒后上课,严禁在课堂上抽烟。

4.课堂行为:严格遵守“安丘市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进教室上课要关闭通讯工具,不会客,不走出课堂,准时上下课,保证学生课间活动时间,不许提前上课或随意拖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课堂,不得擅自将学生停课。要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组织教学:任何教师必须做到有教案上课,实行教师上课教案包级主任或教导主任或业务校长审批制。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站立讲课。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采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贯切“三没三不两必须”即: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不讲解。每节课都必须有针对错误和弱点的纠正性和巩固性变式训练;必须做到双基节节清。将教学的中心落脚在学生身上,善于启发点拨,潜心语言交流,重视激疑释疑,落实“三讲”“三不讲”。严格要求学生,保证他们全神贯注,满腔热情的参与学习过程。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积极营造健康活泼的教学氛围,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

6.小组合作及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提问,问题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要有层次性,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采用先自主后合作方式。小组组员要分工明确,防止优生独罢课堂;合作的方式要多样化,杜绝假问题假讨论。学生发言参与面达到学生数的95%,学生有价值的发言率达到60%。提问和练习,要求要明确。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问题答案。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不同意见。学生在课堂上临时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时不能准确解答的,要在认真准备之后给予解答。

7.板书:板书简明、工整、讲究艺术,并有一定的速度。板书位臵要适宜,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字体大小适度,全体学生能看清楚。

8.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按要求做好课本规定的实验,积极开发随堂实验,提倡以生活用品或者学习用品做替代实验,鼓励和督促学生做好家庭实验,提高教具利用率。

9.多种媒体教学:要积极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多种媒体上课,并熟练操作,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10.学法指导:要切实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弄清楚知识与做题的关系,防止题海战术。

四、作业规范

作业是使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手段之一,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一)书面作业布臵

1.作业的布臵要依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遵循“三布臵”“三不布臵”。作业的布臵要体现代表性(抓重点精练)、层次性(根据学生水平分层要求)、实践性(口头、书面、操作等形式相结合)。认真精选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凡布臵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先做一遍。作业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有弹性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不布臵学生已经会做的和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臵与课堂内容脱节的作业、不布臵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做出的作业,杜绝惩罚性的作业。

2.作业量适中,难易适度,分档布臵,区别对待。各科课堂作业次数为学科课时数的二分之一,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间学生不做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可以留课外作业,其余学科一律不准布臵课外作业。学生课外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语文、英语可布臵学生写周记。

3.对学生作业必须严格要求,各科要求作业“独立、按时、整洁、规范”。对于典型问题教师应做出示范,使学生有所遵从。通过反复检查落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双休日、节假日作业布臵

双休日作业布臵的科学性是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学校和老师布臵适量、高效双休日作业,既能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又能激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延伸实践,给学生参与实践搭建较好的平台。双休日作业在适当减少显性作业(书面作业)增加隐性作业,可有以下类型:

1.自主作业。就是让学生根据本周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给自己布臵作业,让学生做真正自己需要的作业。老师要逐渐引导学生。

2.实践性作业。就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手抄报,或是学生分组调研,或是学生亲身体验等。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 适当安排一些参观旅游活动。要求学生建立实践活动记录本,写活动感受、收获等。家长对活动写反馈意见。

3.开放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许多现象,或通过调查生活事例为下周学习知识作准备。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上网查询或图书馆查询或到新华书店查询,或者询问家长,或走向社会搞调查等方式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

4.家务型作业。让孩子管理家庭事务,承担家务劳动。孩子可从中了解父母持家的不易,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并锻炼其各方面能力。

5.预习性作业。在较长的节假日可布臵预习性作业,但必须印发预习提纲(包括预习练习题)。

(三)批改作业

1.作业的批改一律用红笔,批改字迹要工整、规范,要富有人性化和激励性批语,批改要有鲜明、统一的符号,要标明批改日期,作文批改要有眉批和总批。

2.批改时既要检查作业结果,又要检查解题过程。批改要有记录,对好坏两方面的情况及时记载在作业批改记录本上,确保作业讲评的针对性。3.作业的批改要及时,杜绝作业批改积压拖拉的现象,以便了解学生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作业本上的作业要求全批全改。

4.作业要及时发还,督促学生阅看并及时更正作业中的错误,对作业讲评要及时,以便迅速纠正所发现的问题。对共性的错误,教师可在评讲后,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更正,教师再查阅。

5.双休日作业必须每周一检查,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逐渐引导学生走向规范。

五、检测规范

检测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查,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学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严肃认真,适时进行。

1.检测类型及次数:实行四级检测,包括当堂检测即堂堂清、单元测试、月考、期中和期末检测。每学期除期中、期末两次检测外,期中前后分别安排一次月考,每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每节课必须进行当堂检测。

2.检测形式:根据各科特点,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根据学科特点和检测要求,实行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卷面检测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监考:无论何种检测,都要严明纪律,端正考风。监考忠于职守,严肃认真。严禁怂恿学生作弊。

4.评卷:认真做好评卷工作,评卷要统一标准,客观公正,宽严适度,始终如一,杜绝疏漏和差错。

5.成绩:实行等级评价制,分A、B、C、D 四个等级。提倡比值评价法。试卷不能出现分数。

六、分析与讲评规范

检测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反思改进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特别重视检测的分析与讲评环节。

1.分析:检测后,根据检测成绩写出检测质量分析,分析报告必须体现试题质量分析、卷面答题情况分析、错题分析、检测成绩分析、本次检测学生学习中暴露和存在问题分析、反映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失误和问题分析、下一轮教学的整改措施、补救手段等。见样表附后。

月检测、期中、期末检测要召开班作业组会,分析班内总体情况,逐个分析学生情况,做到有的放士。形成书面材料保存。2.讲评:上好讲评课,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成绩评价不搞“一刀切”,让学习困难生看到希望。对有创见的答案要加以鼓励。对试卷作深入评析,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查漏补缺,以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和方法上的 “空档”。讲评的目的重在评,评出意向性的东西,通过评析过程实现能力的根本转化。

七、听课、评课规范

(一)基本要求

1、听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充分了解该堂课的教材内容、难点、重点、分化点、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对该课所用的仪器、教具等尽可能的熟悉,并做一个大概的课堂设计,以便于听课时观摩和课后交流。

2、评课应以评价这一堂课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要求做到公正、客观、准确。

3、听评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所以,听评课应以交流和观摩为主要形式,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为目的,尽量避免“挑刺”式评课。

4、评课和听课都要有记录,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避免记成“流水帐”。

(二)听课的具体要求

1、听课数量。学校全体校干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10.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篇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守教师教学规范的有关要求规定,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热爱祖国,守法遵纪,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第二章 教师职责

第三条教师的职责

1、教书育人。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作风进行言传身教,并经常与班主任交流信息,共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和指导,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3、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情况,娴熟运用基本教学技能组织教学,采用有个性、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负责授课课程的考试、考核,及时评定学生成绩,做好成绩分析和上报工作。

5、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第三章 教师教学纪律和行为规范

第四条教师教学纪律

1、教师执教期间,必须坚守岗位,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制度。

2、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按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履行职责。

3、教师应服从教务处和教研组的工作分配与安排,承担教学任务,包括临时安排的工作。

4、不得擅自停课、缺课、调课或请人代课,若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按规定程序执行。

5、严格遵守上课时间,不得迟到、早退。第五条教师的行为规范

1、教师进入课堂应做到服饰整洁,仪表端庄,言谈得体,举止文明。

2、任课教师上课时应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抽查点名,每学期抽查点名不应少于上课次数的1/3。

3、教师必须用普通话教学,课堂教学语言规范。

第四章 教学文件

第六条教学计划是学校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教学计划一经审定实施,未经教务处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第七条列入《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或教学环节,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制订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由教科室主持制定,报分管教学校长审批。

教学大纲应包括:(1)课程性质和任务。(2)课程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选用模块、实践模块)。(4)学时分配建议。

(5)说明(教学方法、考核办法)。

第八条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表》在开学一周内按规定填写《授课进度计划》(一式三份),内容包含教学时间分配、课程进度、作业、测验、实验等具体安排,并作必要的说明,经教研组审核、教务处批准后执行。《授课进度计划》是课程教学检查的依据,教师不得自行删减《授课进度计划》安排的教学内容。

第九条按照学校教学计划下达的教学任务,属学校法定的教学任务,所有承担单位或个人必须认真落实,既不得相互推委或拒不接受,更不得无理取闹。

第五章 教学过程

第十条备课

1、教师开学前应提前写好两周教案,学期中应提前写好一周教案。理论课程教案应根据《授课进度计划》按课次编写。不准沿用旧教案,禁止无教案上课,否则视作教学事故予以处理。

2、备课分五个阶段,即学期备课(了解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学期课程授课计划)、单元备课(理清章节教学内容的关联,确定重点、难点)、课前备课、课次备课、课后反思。

3、教案编写应做到:

(1)备学生。任课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需要、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编写教案,拟定练习题和思考题(无习题册)。(2)备内容。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处理好相关课程的关系。教学内容应反映行业一线的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注意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3)备方法。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尽可能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组合。

(4)备教具。做好教学模型、挂图、演示实验等准备工作,使教学用具处于完备状态。

4、提倡使用电子教案和集体备课。使用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第十一条授课

1、授课教师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地把握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教学重点、难点。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尽量把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2、重视授课效果的信息反馈,根据教学情况调整讲课的进度与讲授方式,力求达到教与学两方面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3、理论课程教师授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娴熟运用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运用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技能、演示技能、强化技能、反馈技能、练习技能、课堂组织技能、变化技能、结束技能等。

(2)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注重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

(3)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营造学生为主体的和谐学习氛围。

第十二条作业(含实验报告)

1、作业应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使学生可举一反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周作业量约为周学时数的1/3—1/2为宜。

2、教师应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原则上要求全批全改。个别作业量大的课程,经教研组审核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后可适当减少批改量,但每次批改量不得少于学生总数的1/2。

3、作业批改要有记录和成绩记载。对作业中普遍性错误要集中讲评,不合格作业要订正或退回重做。

第十三条课外辅导

1、课外学习指导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指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查阅文献资料,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辅导、答疑课由教务处或教研组统一安排,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疑难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辅导。辅导、答疑时既要热情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要注意满足优秀学生的需要。

3、辅导时间、内容要作记录。第十四条实践教学

1、实验课应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任课教师不得随意减少实验的环节、项目及内容。

2、指导教师应认真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所有实验项目应先进行试做,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观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4、教师对学生参加实验的情况要认真地进行考勤登记,凡无故缺席者,除酌情对考试成绩进行扣分外,必须责令其补做。情节严重者应取消课程的考试资格,令其重修。

第六章 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

第十五条学生成绩考核

1、考试、考查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全体教学人员都应认真对待,严密组织,严格要求,科学管理。

2、理论课程考试可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等形式;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卡片提问、作业练习、阶段测验、学习总结、调查报告等形式,在平时教学中进行。

3、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应认真做好学生的复习考试准备工作,对学生进行考试目的、考场纪律的教育,组织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并解答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复习备考期间,教师不得泄露考题,违者将按教学事故处理。

4、考试命题

(1)主考教师应认真进行考试命题,题型设计科学,试题合理覆盖教学内容,题量应与限定时间相匹配;试题表述要简练、明了、准确。

(2)根据要求拟定A,B两个层次的试卷,每个层次的试卷均拟定题量适量、水平相当的两份试卷,并附题解和评分标准。已建立试题库的课程,期末考试时从试题库中调用的试题应占50%—80%。

(3)成绩换算

A类为统一要求的层次,B类为较低要求的层次。B类考核合格者的公布成绩需经相应的换算,换算方法如下:

公布成绩=60+(B类考核分-60)×0.5

5、试题在使用前均为密件,命题、制卷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泄露者将作为教学事故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考试的主、监考人应提前十分钟到达考场,宣读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安排学生座位和核查证件,并准时发试卷。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应认真巡视考场,发现学生作弊应立即制止并取消其考试资格,考试后立即报告教务处处理,不得隐瞒或私自处理。考试结束后,认真填写《考场纪录》,试卷应当场清点,及时送教务处和主考教师交接。

第十六条成绩评定

1、评定学生成绩应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过程评价,注重作业、提问、测验、实验、态度等考核。课程的学期成绩,以期末(期中)为主,结合平时测验、作业(实验)提问、出勤综合评定,成绩分配比例如下:

考试课:卷面成绩50%(期中占20%,期末占30%),平时测验20%,作业(含实验)提问20%,出勤占10%。如没有期中考试,则期末占50%。

考查课:期末卷面成绩占40%,平时测验(至少三次)成绩30%,作业提问20%,出勤10%。

2、公共课、基础课考试应尽可能组织集体评卷,采取流水作业法,分工负责。专业课的评卷由任课教师负责,有条件的可成立评卷小组。所有考核课程的记分均采用百分制。

3、评卷时,教师应根据评分标准,认真仔细地判分。学生答题的错误之处用红笔标示,并注明扣除的分数。对考试考查作弊或旷考学生的试卷以“0”分记,并注明“作弊”、“旷考”字样。

4、评卷结束后,考试、考查课教师均应根据学生成绩评定要素规范填写《成绩登记表》(电子表格)和《试卷分析》,通过网络传送,连同学生答卷,在考试结束后三天内上报教务处。班主任在一周内规范填写和上报《成绩汇总表》(电子表格)。学生答卷由教务处保存至学生毕业离校。

5、试卷成绩一经评定,除学校领导和教学主管部门有权对教师的评卷进行抽查或复查外,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第七章教学研究

第十七条校本教学研究

1、每一位教师均应参加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等,形成教研、教革的良好氛围,推动教师根据教学改革目标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开展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解决本校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

2、重视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加强校际交流,汲取其他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经验,关注和搜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提高教学研究的理论水平。

第十八条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是探索职业学校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研究。每一位教师应该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实验中去,在把握教改目标和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确立实验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并做好教改实验总结和成果的推广工作。

第十九条教研活动

教师应按时参加教研组活动。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课程教学研究活动和专题研讨,定期交流教学经验,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及相互听课等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等。

教研活动每周1-2学时。

第八章 教学工作的考核、奖惩

第二十条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1、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着重考核师德规范、教学规范、教学业绩、教师素质、教研与教改及其他等方面,着眼于实际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根据《教师业务综合考核实施办法》进行。

第二十一条学校设优秀教学奖、优秀教研奖、教育教学创新奖等,定期进行评选。第二十二条经教学检查、课程评估、学生与同行教师反映等最终认定教学效果极差的任课教师,必须限期改进、提高,逾期不改进者应调离教学工作岗位。

第二十三条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按《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执行。

11.规范流程实现小学数学有度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有度教学;认知规律;知识生成

有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它针对的是传统教学中课堂拖沓、作业繁多的填鸭式教育。小学时期是学习数学的开始阶段,此时孩子处于身心发育初期,抽象思维还不完善,对课堂上滔滔不绝的抽象理论说教接受不了,对繁重的作业和机械的题海战术只能“滥竽充数”,根本无法形成知识能力。鉴于此,我们就要规范和优化教学流程,以契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方式打造有度有节的精品课堂。下面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分享几点优化的有度课堂教学流程:

一、巧设趣味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发条,所以激活兴趣是课堂教学不可废弃的一条。当然激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不要偏信他人的说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趣,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

1.课堂伊始激情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抓住课前几分钟将孩子的兴趣牵引过来。比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笔者就先通过一个谜语吸引学生:“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形象地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有效牵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抽象问题形象引导

孩子以形象思维和线性思维为主,小学数学有些概念会让孩子感到抽象难懂。我们就可以通过形象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引导,激活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习除法时,许多孩子弄不清原理,一时转不过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做出了如下趣味导引:小花同学过生日的时候,给她要好的4位小朋友准备了4个苹果,8颗巧克力,同学们能帮小花给大家平均分一分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到每人分一个苹果和2颗巧克力。我们再趁热打铁,提醒大家这就是除法的原理。这样的情景设问不但让孩子通过生活实际情境激活探索兴趣,更为他们树立了学好除法的榜样和信心,我们再因势利导进行点化,学生一定会恍然大悟,由原来的知识理解生成能力运用。

二、分析数据关系,探索知识生成

知识有自身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研究的就是数据关系,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启发学生掌握认知数据关系的过程。所以,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注重理论解说,更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生成过程中,这样通过切实的体验才能全面挖掘知识,迁移技能,培养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超市购进1500个作业本,其中方格本是横格本的■。请问购进横格本多少本?

这是一个典型的比例应用题模型,这类题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好这类题的数据关系,就能让他们掌握根本的解题方法,产生举一反三的学习功效。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思路引导学生认知、理解:

方案1:方程法。先确立总的数量关系:方格本+横格本=1500本,如果我们假设所求的横格本为x本,那么数量关系就表达为:■x+x=1500(本)。这样就解决了问题,使学生掌握了方程法的解题思路,完成对该类题型的数学建模。

方案2:整体法。我们将买进的作业本总数1500本看做10,参照题干,如果横格本是7小份,那么方格本就是3小份,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算出横格本有1500×■=1050本。这样通过经典例题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不但开阔了学生视野,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效优化了课堂流程,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三、巧设反思问题,弥补学生不足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忽略了细节问题。为了杜绝这样的现象发生,我们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暴露问题,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从而及时有效矫正,养成良好的反思完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时,学生普遍觉得简单易懂,学习态度有点浮躁,我就在课后几分钟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解决:已知某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长分别是5cm和11cm,请大家算该三角形的周长。果然,许多学生理直气壮地得出错误结论:(1)腰长是11厘米,周长是:11×2+5=26(厘米);(2)腰长是5厘米,周长是:5×2+11=21(厘米)。该题解得看似十分周全,实际上却忽视了底边是11厘米、腰长是5厘米的三角形不存在。这就是马虎导致的细节错误,让学生在课堂上暴露不足并进行反思完善,能有效弥补知识漏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上文是笔者结合经验对实践小学有度教学的分析与讨论。总之,数学教学不是理论的宣讲和作业的堆砌,而是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知和弥补漏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并迁移生成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焰荣.优化教学设计若干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8).

上一篇:农电部副主任竞聘报告下一篇:ktv主管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