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圆文化强国梦(5篇)
1.文化自信圆文化强国梦 篇一
从文化强国梦到教育强国梦
——文化强国梦心得体会
温建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明确了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
文化强国,何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呢?美国是当今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
美国的文化影响是通过“三片”即土豆片(麦当劳等快餐)、影视片(好莱坞等)和电子芯片(网络、手机等)等物质文化表现的。它是美国文化的物质象征。“三片”的影响力主要依赖的是创新力、物质力和无所不在的网络力。
美国的文化影响是通过美国先进的教育体系表现的。美国的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无论是喜欢美国还是讨厌美国,都不妨碍各国大量的政、经、文、军各界的精英把自己的人才和子女送到美国求学。
美国文化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还是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美国在全世界宣扬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民主、人权、自由、基督教精神,把它们作为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加以或软或硬地推销或强制实行。在美国的物质文化文明和美国的教育中,都渗透了美国的民主人权自由的观念。例如在全世界无处不在的的美国大片,大多数都表现了这样的精神;美国哈佛大学听课人数最多的是关于正义公正的课堂。
所以,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把文化的相关产业做大做强,要有一流的教育、出版、媒体、电影、动漫、艺术等。其次是借助先进和强大的、能够覆盖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网络,为全世界生产更多更新更为各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产品。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是以其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影响力而称强的。
那对于我们技工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中国梦!文化强国梦!教育强国梦!是啊,通过教育来文化强国,再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正是我们技工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吗?
对于我们技工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要做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梦,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技工院校是培养千千万万技工人才的地方,是国家各行各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集训地,我们首先要担负起教育的社会责任。教育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作用。世界银行教育局局长阿克利卢·哈比特曾经说过:“每个国家必须确定优先要办的事情,每个国家必须在资源有限的时候作出艰难的选择。但是,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达到任何一个目的,都取决于本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所以,每一个教育人,从老师到父母,从校长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都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们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我们是在奠定一个国家的基石,我们是在塑造一个民族的未来。
其次,我们这些从事技工教育工作的人,要具有奉献的精神。获得中国好教育“烛光奖”的顾明远老师在获奖感言中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的育人在细微处,学生的成长在活动中。”爱与奉献的确是教育的真谛。当然,教育不仅仅是奉献。教学相长,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与学生一起成长,应该能够充分享受日常教育生活带给他的感动与喜悦,应该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
己,通过写作反思自己,通过教学锤炼自己,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家。教师有了专业上的成长和成就,就有职业的尊严,就能在奉献中收获,就能创造动人的教育故事。
另外,我们要重视以人为本,就是更加人性化。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不会用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把本来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变成了扁平化单向度的人,我们不会用分数、考试,用升学率、就业率等冷冰冰的指标,代替了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我们技工院校要让学生从这些框框里跳脱出来,让学生感受不一般的教育,能从实际训练中掌握知识,从生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能发挥其创造性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是一个国家最独特最重要的财富,是一个民族最稳定最持续的力量。个人或国家的真正强大,是灵魂谦恭而傲然屹立,进退自如且无需设防。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好的教育,必然是同时令世界美好、国家强盛、民族强大、个人幸福的教育。
教育强国梦,文化强国梦,中国梦。
2.文化自信圆文化强国梦 篇二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核心是科技创新, 基础是培育和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培育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汲取各国工业文化的精髓, 适应知识网络时代和全球制造发展的大趋势和新要求。
日前,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办,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瞭望智库、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工业报社、中欧商会协办的“2016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本届论坛以“坚持文化自信建设制造强国”作为主题, 探讨在工业领域坚持文化自信、塑造中国工业新形象、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 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寻寰中, 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谢彪,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林宗, 中国创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大明, 湖北省黄石市副市长张新明, 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等出席论坛, 并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研讨新形势下推动工业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传承与守望----浅析故宫工匠精神的当代实践”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作“以诚信合规筑牢企业文化的基础”演讲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表示,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核心是科技创新, 基础是培育和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培育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汲取各国工业文化的精髓, 适应知识网络时代和全球制造发展的大趋势和新要求。培育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 要追求国家富强、社会公平, 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要践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敬业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诚实守信、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要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合作, 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坚定自主创新、跨越引领的文化自信和开放理念。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指出, 建设制造强国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刚性推进, 还需要工业文化力量提供源源不断的柔性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支持开展工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系列专题研究, 注重工业文化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 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解读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加快工业文化的培育和发展, 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是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重点加强工业文化对工业软实力提升和制造强国建设支撑作用的研究, 建立工业文化资源库, 健全政策标准体系, 推动形成支持工业文化发展的产业、财税、人才、土地等政策体系;二是发展工业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集群, 培育一批示范性创新创业区域和大师工作室, 研究建立国家工业博物馆, 支持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三是塑造国家工业新形象。要着力塑造我国工业诚信、质优、创新、绿色的新形象, 不断丰富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提升对外交流水平, 创新宣传方式, 讲好中国工业故事, 传播工业文化, 展示国家工业新形象。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作“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演讲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认为, 中国装备制造业将努力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但考虑到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已经很大, 在“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背景下, 对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有限, 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仍是主基调, 装备制造业将处于较长时期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过程, 经济增速将以低速平稳运行为主。2016年,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符合预期, 主要特点是平稳、改善、向好。一是平稳表现在经济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二是改善表现在供给侧改革新进展、经济结构改善。三是向好表现在创新发展势头好、生态环保进展好、民生福祉保障好。
论坛期间, 还举办了工业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面向社会正式启动发布了四项重要活动, 包括《工业文化系列丛书》首发仪式、“中国工业大百科”青少年科普纪录片拍摄启动仪式、一带一路中国工业形象传播“六个一”工程启动仪式、中国工业遗产联盟成立仪式等。来自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领军企业、新闻出版等社会各界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论坛。
格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作“实业报国”演讲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谢彪作“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家工业形象”演讲
湖北省黄石市副市长张新明作“坚持文化引领促进城市转型”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罗民主任致欢迎词并主持大会上午议程
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作“工业文化---是制造强国的根本力量持续力量”演讲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作“技术史视野中的中国工业遗产”演讲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作“塑行业文化建石化强国---对行业文化的几点认识和思考”演讲
3.多元视野中的文化强国梦 篇三
关键词:文化强国梦;多元视角;文化重建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141-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强国梦需要在多元视角下认识得更清楚。
一、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强国
众所周知,“文化”一词是中国汉语的固有词汇。“文”指物质的纹理,如《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化”指物质的造化,如《易·系辞下》载:“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文化”指以文教化,如《易·贲卦·象传》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经历了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阶段。在当代,人类正经历一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文化危机:人的自私与贪婪日益膨胀,人的道德与责任感正慢慢丧失。同时,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文化挑战: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执政党的文化使命怎样实现,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怎样得到认同等等。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归结到一个根本问题是: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强国?
对于这个问题,共识是有的。那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文化形态。但是,东西方文化能够融合吗?怎样融合呢?融合后的文化怎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呢?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回答。东西方文化能够融合吗?人类文化是具有共性的,特别是器物文化及相关的科技文化。古往今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和生活。所以,东西方文化是能够融合的。怎样融合呢?求同存异,渐进提升。例如,生产技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可以采取比较、分析、扬弃的方法来融合。融合后的文化怎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呢?文化能够为人民认同与接受就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这些先行问题有了答案后,“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强国”的问题也就有了一定的认知,观点如下。
民族的文化,主要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这是个老话题。我们要问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是什么?由于文化的核心是符号,于是有“和”等各种说法,也有了尊重自然和生命、祈求和平和富足、开放包容而又美善相乐的说法。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大家熟知的思想认知,还包括事实认知和形式认知。一直以来,我们重视思想认知,并且已经给予中国人深刻和丰富的生活智慧;而我们忽视了事实认知和形式认知,即科技成果和汉字寓意等。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精要地归结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这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因为它们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
科学的文化,主要指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文化。文化的基因来自历史,文化具有自身的规律,科学的文化必然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只有科学的文化才能破除迷信,尤其在中国更加必要。由于西方现代化进程早于中国,所以,在器物和科技层面的规律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科技成果惠及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否定“科学万能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各门科学的成果。
大众的文化,主要指大众使用的文化消费品。人不仅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精神需求通过文化消费品来满足,于是有了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造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叫文化产业,一般具有知识产权的属性,并具有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性。大众的文化消费品首先要有文化、有艺术、有道、并喜闻乐见。
二、文化怎样才能强国
文化强国应从日常生活出发,找出实际的办法来。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每个人都在文化中生活,参与文化的创造。文化有更加广阔和深刻的内涵,规范和影响着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德国学者米切尔·兰德曼说过,文化如同生命内里的血管系统,而血管里流淌的是主观精神的血。我们常说,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魅力的文化,其实就是能够让中国人接受的文化。这种文化来自历史与传统。没有历史的文化,是不能强国的。现在人讲文化自觉,就是我们的文化发展到什么样的历史水平,什么需要继承,什么需要改造,什么需要抛弃,还需要创新什么。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感情,认同这种文化是自己民族的根。一个有文化传统的民族,都具备这种文化自信。当然,我们也需要发掘和创造新东西,时代进步的文化需要归纳和总结,形成新的文化自信。当代中国也最需要这种成果。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全面提升和深入人心,是文化强国的关键。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引导中国发展的方向。中国发展的方向就是共同富裕,文化应是共同富裕的文化,应对整个国家、社会以及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影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是一项历史任务。其次,应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解决各种文化难题。当然,这建立在生产力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在收入提高的基础上。第三,应该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的素质和科学文化的素质。文化素质的形成,要依靠文化建设,依靠文化传承,依靠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化修养。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就是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过程。什么叫强国?最根本的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
拥有和传播文化话语权,是文化强国的当务之急。话语权是提供说话的观念、价值和权力,本质是一种文化输出。中国要拥有话语权,就必须对中国的现实与当今世界的意义给予回答,为中国梦提供文化合法性。当我们提供了一种模式和智慧,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有所贡献的时候,话语权自然会拥有。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文化话语权处于薄弱而弥散的状态。相比西方文化产品中蕴含的道德力量,我们的话语权与我们的历史、国力和人口不匹配。中国人应该在“物质现代化”进程中开始实现“精神现代化”,从民族高度向人类高度出发,坚持文化自主创新。
实践执政党的文化使命,是文化强国的保障。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代表着国家的发展理念,维护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文化强国来自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社会成员的精神信仰的作用,也来自产业的物质的力量。执政党实践其文化使命,应该勾画出文化发展的蓝图,并促使文化目标与理想内化为人民的文化信仰和精神动力,这就要求执政党加强文化强国的价值导向和文化事业建设。
三、文化强国梦的多元认知
谈了两个基本问题后,文化强国梦脱然而出。在多元视野的观照下,我们需要更深入理解与认知,力求打造文化强国梦的理论基石。
从历史视角来看,民族复兴的本质是文化复兴。在社会变迁中,文化发挥着基础性的功能。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发展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如果文化没有生命力,即使生产上去了、生活富裕了,那么发展最终会受到制约,也不可能有远大的前途。从五四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文化的建设发表了三次宣言:1935年1月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1958年元旦的《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2004年9月的《甲申文化宣言》。这三大宣言无疑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史,也朝文化强国路迈进了一步。
从社会视角来看,文化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事业是源,文化产业是流,源远才能流长;文化事业是根,文化产业是叶,根深才能叶茂。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为此,我们首先要掌握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是什么。当今社会,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宣言,一种表达个人价值观的方式。人们不仅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对物质产品中文化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追求商品的实用性,而且更追求产品的观念价值,文化元素已经成为消费的重要内容。
从经济视角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重要。文化产业是一种智慧产业、知识产业和审美产业,应该具有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同时,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符合时代特点与需求,就需要深入实施科技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来说,要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并且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要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到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去;要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例如广东省的“文化加法”发展战略就取得了较大成就。
从未来视角来看,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是个复杂问题,也是文化多元的问题。精英与大众的文化差异,文化改革的目标差异,文化强国的策略差异等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文化重建。文明重建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是唯一的文化不曾中断的民族,其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领先于世界。一个制度最先进的国家,必能吸引人去追随;一个文化最发达的民族,必定是打不垮的。现在,中华民族要建立一种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文明,建成进步的制度,建成文明的社会生活,真正成为文化强国,就必须推进文明重建。推进文明重建,不仅要有新的眼界和高的境界,博采各种文明之长,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智慧和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而且加深对文化世界的感受,让人在生活中都能感悟到,并逐步形成新的文明内核。只有新的文明内核形成了,文化强国才有了希望。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文化建设[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4.文化自信圆文化强国梦 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法律学院1208班的陈松然。
在本次红五月上,很多班级的表演都是关于红军与人民的故事或者是异国风情的舞蹈,而展现中国文化美的表演却屈指可数,由此引发了我对我国文化现状的思考。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文化的演讲——我的中国梦就是文化强国梦。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有多少人会系中国结?有多少人了解皮影戏?有多少人穿过汉服?又有多少人吹过葫芦丝?是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做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事实情况是我们的文化正在被淡忘。1998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位中国的民族女英雄,这让一些中国人欣喜若狂,但是当花木兰长出的是黄色头发的时候,我们该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人类文明史4/5的时间里,一直享受着世界大国的辉煌。但是近代以来包括今天,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以致于中国文化严重萎缩,甚至严重到了令人心酸的地步:
一方面,我们的文化疆土被外国文化大块地入侵和蚕食。我们看到的是,当一个个学子趁着大好的暑假学习钢琴、吉他的时候,古筝和葫芦丝却无人问津;当一个个跆拳道报班广告铺天盖地的时候,武术和太极却难觅踪影;当一个个大学生为4、6级考试而疯狂的时候,他们竟不知晓我国还有普通话考试。外国文化对我们的渗透甚至超过本国文化。
另一方面,中国对外的文化交流和传播还存在严重的“赤字”现象。据报道,中国图书进出口对亚洲国家的贸易逆差大约是10∶1,而对欧美则高达100∶1。在中国当前的文化市场中,最赚钱的文化产品大部分都不是我们自己的。电影,我们拼不赢好莱坞、卡通拼不赢迪士尼、流行音乐拼不赢日本,游戏拼不赢韩国;中国票房前三名的电影都来自美国,光美国一国每年从我们的文化市场上就拿走几十亿美金,我们给别人点钱都已经点到手软了。
另外,我国的文化流失也同样严重,2003年,皮影戏变成印度尼西亚的文化遗产;04年马头琴变成蒙古的文化遗产;05年,端午祭更是变成韩国的文化遗产,引起了国人的公愤。就在我们漠视自己文化的同时,别人却在加紧掠夺。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经济腾飞了,文化却踌躇不前;荷包鼓了,心灵却依旧空虚。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对中国下了一个断言,她说:“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这句话非常刺耳,但它告诉了我们今天的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综合实力上我们仍然是弱国。
那么,渴望国家强大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如何才能实现这个中国梦?纵观世界的发展,无论罗马帝国、英国还是美国等大国,无一不是在具有稳固的物质基础的同时,拥有强大的、渗透性的文化力量,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中国梦不仅是经济强国梦更应该是文化强国梦,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势在必行。对此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制定4点措施:1.加强文化教育,比如将文化知识作为一门学科纳入高考,让文化成为每一个中学生的必修课
2.培养民众文化自觉意识,比如专门设立一个全国性假日举办文化演出、宣传文化。3.加强立法为文化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4.将文化变成经济利益发展成文化产业。文化强国的过程固然艰难,但是像韩国这样一个小国尚且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成功,更何况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
在最后的结尾,我想到了鲁迅的一句话: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华文化已经沉睡了一百多年了该是时候觉醒了,我相信中华文化终有一天会爆发,终有一天我会看到人人都练太极、人人都会一门中国乐器、人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民族服装,外国人会用蹩脚的中文对我们说:中华文化真了不起啊!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5.文化自信圆文化强国梦 篇五
共圆中国梦
大家好:
我们是来自文化局的两名选手,今天,我们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汇聚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朋友们,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物质生活高度丰裕的时代。不但吃穿不愁,可以出则有车,入则有房,享受着城市生活的灯红酒绿,绚丽多彩,可谓生逢盛世,福气不浅。
可是,为什么我们面对千篇一律的生活感到厌倦,打不起精神来呢?为什么我们衣食无忧,物质丰富,却常感到有所失落呢?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淡如白开水,没有了盐的份量,甜的密度;精神上缺乏信念,丢失了当初的理想,物质生活虽极大丰富,但精神上已严重缺钙,这几乎是当代人的通病。不是吗?我们早已习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早已淡忘了当初的理想与追求,只希望工作轻松点儿,工资多发点儿,假期多一点儿。社会风气不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占了上风,我们早已习惯了顺从、忍让,敢怒不敢言,缺乏道德操守和勇气。各行各业潜规则盛行,我们独木难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中国人信仰上的精神危机和道德意识的淡漠。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年轻人最宝贵的就是要有梦想,一个国家最珍贵的就是
有梦想。习总书记高瞻远瞩,为我们提出了“中国梦”这个宏伟的蓝图,再次激发了我们十三亿中国人心中的富强梦、振兴梦、幸福梦。这个梦是我的,也是你的,是我们大家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携起手来,汇聚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前几天,我们和局里的领导一块儿去县豫剧团看排戏,他们排练的是七场豫剧《焦裕禄》。那天下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得人喘不过气来,38度的高温让人动都不想动。我们气喘吁吁地走进了四楼排练厅,只听屋内管弦齐奏,唱腔嘹亮,一位中等身材,30多岁的男演员,身穿短袖.沙滩裤正在地上不停地转圈,翻滚,走场子,边走边唱。只见他红光满面,自信满满,唱功极好,真有余音绕梁之感,突然,他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右手护肝,表情痛苦,仍在坚持……我们非常感动,这位老师满头大汗,衣服早已湿透了,他就是扮演焦裕禄书记的演员宋金晓老师,他从艺已经十多年了。他从小学戏,艺术上精益求精,很早就在剧团里挑起了大梁,经常担任主角。为了演好焦裕禄,他戒烟戒酒,牺牲了个人利益。排练厅里没有空调,只有两个吊扇,我们坐着不动还嫌热,可宋老师又是蹦,又是跳,不停地做着动作,还要唱,念白,真是辛苦。后来,我们听杨宝池团长说,为了排这个戏,剧团没少下工夫。杨团长他们开车去郑州市豫剧三团复印出来剧本,人家不给曲谱,没办法张福田老师看录像用笔记下来了谱子。为了拍好戏,剧团全体同志去兰考
焦裕禄纪念馆采风两次,演员们实地参观,写出创作体会,进一步领悟角色;剧团经费紧张,中午没钱出去吃饭,演员们自己用煤气灶做饭。中间休息一会,下午两点准时开始拍戏。拍这个戏服装道具不好找,演员们为了省钱自己找服装;为找马灯跑了十几个村庄,管道具的曹师傅急着取道具,不小心磕伤了膝盖,造成骨折,他不给团里添负担,自己买中药治疗。排练中,有的演员有病了,仍坚持排练。大家怀着对焦裕禄同志的敬仰,以火一般的热情赶排这台戏,实实在在的用奉献精神向焦裕禄同志的在天之灵致敬;这个戏从排练到正式演出,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团队的敬业精神由此可见一斑。朋友们,这种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吗?艺术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艺作品永远是教育人,激励人的,焦裕禄精神的主旨就是公仆情怀和道德情操,这出戏很好地再现了焦裕禄的生平事迹,弘扬了焦裕禄精神,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文化系统的工作是平凡平淡的,也是艰辛艰苦的。观众们在欣赏一台晚会时,可能想不到这台晚会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要耗费多少时间,从节目策划.排练到组织演员.写节目串词.音响合成,工作人员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只为了换取观众们的满意。
她,瓜子脸,中等个,身材比例匀称,长相清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流露出善良和智慧,经常笑的小脸发红。她 的抽屉里有针线包.风油精,简直是个百宝箱。她经常义务为同事们缝扣子.缝衣服,从不嫌烦;她分管老干部工作,耐心细致。一次体检时,发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行走不便,她一直陪伴老人体检,嘘寒问暖,医生还以为她们是父女俩,令老人感动不已。2012年底,她的胆结石病复发,必须手术,她手头一大摊儿事,只输了三天液就上班了。身体不适,休息不好,半个月下来,她瘦了一圈,气色很差。她坚持把手头的工作都安排好了才去做了手术,大家都为之感动。她就是局里的妇委会妇委主任.计生专干.老干部专干—李艳华。她就像一枝亭亭玉立的翠竹,默默地奉献着无悔的忠诚,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线。
他,40多岁,高高的个子,文雅的气质,喜欢唱歌说笑话,心情好了,有时在走廊里大声地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声音高亢,引得同事们拍手不止;他总是坐在办公桌前,或凝眸沉思,或敲击键盘,或奋笔疾书;他是文化局工作人员的时间表,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锁大门的是他,巡视楼道的也是他。寒冬腊月里,他带头清扫积雪,唱着歌干活,厕所堵了,他不嫌脏臭,捋起袖子,掏挖疏通;感冒发烧到39度,仍坚持上班;他就是局办公室主任—罗建中,全市文化系统的先进工作者;2012年,2013年文化系统唯一的“最美文化人”,他是我们年轻人眼中的劳模,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我们系统里,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时间关系,不再一一枚举了。朋友们,他们,都是一群普普通通的的人,在清贫的工作岗位上,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顶得住压力,做得出成绩。同样,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他们是无愧于时代的行业先锋!他们完美的将个人的梦想.信念与国家的理想前途有机的结合起来,融入民族的血脉和时代的洪流中,为人民代言,为历史而歌!这就是文化人的情怀,这就是文化人的担当,这就是文化人的使命!
这就是:领袖填词,裕禄精神扬四海。
人民谱曲,党群路线践八方。
这就是:星火燎原,辟地天开,十亿民心朝北斗。
红旗映日,凝神聚力,百年圆梦助中华。
【文化自信圆文化强国梦】推荐阅读:
文化自信资料08-09
文化强国梦论文07-06
文化自信的作文07-15
坚持高度文化自信09-21
文化自信高中作文09-21
普通话文化自信10-21
文化自信民族复兴心得11-03
中国国情与文化自信11-21
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12-10
策论文写作·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