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15篇)
1.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 篇一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带学”情况登记表
带学人:(签名)
登记人:(签名)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带学”情况登记表
带学人:(签名)
登记人:(签名)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带学”情况登记表
带学人:(签名)登记人:(签名)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带学”情况登记表
带学人:(签名)
登记人:(签名)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带学”情况登记表
带学人:(签名)
登记人:(签名)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带学”情况登记表
带学人:(签名)
登记人:(签名)
2.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 篇二
一、本周期内前四年度教师学分总量概况
目前,长沙市共有23830位初、高中教师注册在省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其中初中教师14814人,高中教师9016人)。 截至2014年,本学分登记周期(2011— 2015)已经过去了四个年头,在长沙市中学教师中,本周期内已经达到360学分以上(含)的教师共有7939人,在288— 359学分区段的教师共有6102人,在216—287学分区段的教师共有5053人,在144—215学分区段的教师共有2647人,在72—143学分区段的教师共有1300人,在72学分以下的教师共有789人(近年新入职的教师也统计在其中)。
长沙市中学教师2011—2014各年度人均学分数量如图1所示:
截止至2014年度,长沙市中学教师中,各学分区段教师所占的比例分布如图2所示:
截止至2014年度,长沙市初、高中各学科教师在各学分区段占本学科教师总数的比例如图3所示。
截止至2014年度,长沙市市直、各区县(市)中学教师在各学分区段占本辖区教师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二、对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情况的分析
1. 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日益重视, 参培积极性不断提高
综合分析2011—2014各年度的教师人均学分数据(图1)可以看出,从整体来说,教师每年度的人均学分逐年增加。2011年度,教师的培训学分都普遍较低(人均45.9分),甚至很多教师都只有校本研修的学分。但在随后的2012年度、2013年度和2014年度,教师每年度的人均学分上升十分明显,尤其是在2012年、2013年度增加显著。统计学理论指出,数量的变化是物质内部变化的的外显指标。由此可以反映,随着学分登记管理制度的实施,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视,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很重视参加培训学习,至今仍然有一部分教师的学分偏低,他们平时很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甚至个别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分登记还有抵触情绪。
2. 长沙市中学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基本合理
从长沙市中学教师中各学分区段教师所占的比例图(图2)和长沙市初、高中各学科教师在各学分区段占本学科教师总数的比例图(图3)数据来看,长沙市的初、高中各学科教师在相同的学分区段所占本学科教师的比例基本一致。在大于360学分区段(含)中,该比例基本上在35%左右;在288—359学分区段,该比例基本在25%左右;在216—287学分区段中,该比例基本在20%左右。但是应当看到,从整体来说,教师学分偏低,低于288学分的教师占教师总量的41%, 这些教师要在本周期的最后一年内达成本周期的学分目标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此外,极少数学科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也相对偏少。因此,我们本周期内的教师培训还有比较大的努力空间。
3. 各区县(市)教师培训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综合分析长沙市市直、各区县(市) 中学教师在各学分区段占本辖区教师的比例数据表,长沙市各区县(市)在各学分区段的教师占本辖区的教师比例基本一致,都有30%左右的教师已经达到或超过了360学分,约20~30%左右的教师位于288—359学分区段。但是也应当看到,各区县(市)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造成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学分登记过程中,对可允许登记学分的培训项目尺度把握不尽一致,对有关项目认定的学分数量存在差异;二是不同区县(市)对教师培训的组织力度也不尽相同。
三、对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背景下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
1. 各市(州)、各区县(市)对教师培训工作应有周期性的统筹规划
纵观我国现行的教师培训,很多地区都是行政任务式的培训,缺乏统筹安排和系统管理。但是,随着学分登记管理制度的实施,在每一个培训周期内,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不少于360学分(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因地制宜,对教师培训进行统筹安排。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既有长远计划,也有短期规划,既要能为教师们创造培训学习机会,满足教师的培训学分需求,又要避免盲目培训、重复培训,避免简单地为学分而培训。在周期培训计划的安排中,应该具体落实到年度培训计划,比较均衡地分布,切忌杂乱计划,也忌前松后紧,否则教师们会手足无措,甚至无法完成学分目标,影响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2. 学分登记管理可为教师培训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湖南省的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功能比较齐全,其登记的有关信息不仅包括教师所在的区县(市)、单位、学科, 还包括教师在各个年度参加培训学习的项目名称、时间、学时、学分以及参培层次。该系统不仅仅具有学分信息的记录功能,还具有信息的分类统计功能。在每一年度的学分登记工作结束之后,各市州、区县(市)可以调取本辖区教师历年来的培训信息表,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教师们在此前曾参加过的培训项目有哪些,目前已有学分多少,距离完成不少于360学分(360学时)的培训学习的差距还有多远,进而得出我们还可以组织哪些学科、哪些项目的培训,如何进行培训的课程设置,参培对象可以是哪些教师, 培训学习该有多少时长等参考性结论, 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成人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成人学习者是带着丰富的经验进入学习的,成人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强调实用性。田俊国教授指出:“培训已到了讲求实效的时候了”“培训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应该是很重要的战略转型手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实效。学分登记信息虽然可为教师培训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但应该看到, 这些信息记载的也仅仅是教师们过去学习的点滴经历,并且有些还是教师被动参与学习的。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深入到学校、学生和教师中进行调研,了解教育实情,了解教师们的真正需求,摸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力争通过培训, 帮助其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
3. 学分登记管理可为学校遴选参培学员提供重要依据
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很多基层学校因为教师参培的积极性不高,或怕影响学校的课堂教学,常为参培学员的选送发愁,经常出现“甲培训送乙人”的现象,选送了不在一线教学岗位的后勤或教辅人员参加专业学科教师培训,“次要学科”教师参加“主要学科”的教师培训, 肄业班教师参加毕业班教师培训,新入职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甚至出现了一位教师承包全校培训的“培训专业户” “学分暴发户”现象,这必然造就一批“不上进”教师和“学分贫困户”。学分,就是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定量指标。在每期培训的学员选送中,学校应该根据培训项目的培训目标要求和学科特点,结合教师们已有的学分数量,慎重遴选教师参加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培训学习的机会。
4. 学分登记管理呼唤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加强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文件精神,“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事实上,由于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的中小学并没有完全按照该文件的指示精神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有的地区甚至连2%的比例都不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要达成国家的政策目标就比较困难。再者,要达成国家的政策目标, 我们还应该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大力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团队,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改单一的讲座式培训模式为集中培训、远程研修、交流研讨、观摩学习、校本研修、菜单式培训、教师自主学习等多种培训模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改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为教师进修学校、高校和基层学校一起联动,以市培和区(县、市)培训为主,国培、省培、市培、区(县、市)培和校本培训多管齐下。
3.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 篇三
第一条 为加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增新知识、提高素质,推动首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根据《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是使继续教育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掌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综合管理的——项重要措施。
第三条 “继续教育登记手册”是记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凭证,也是专业技术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申报表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实行继续教育登记管理的对象是本市企、事业单位中按照国家专业技术职务制度聘任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章登记内容
第五条 继续教育登记内容主要有: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时间、考核(考试)成绩。
第六条 “学习内容”是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继续教育规划与计划的具体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实际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条 “学习形式”是指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具体方式。包括参加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讲座、业务技术考察,接受函授刊授教育及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等。
第八条 “学习时间”是指实际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累计时间。学习时间按学时计算,赴外地或出国学习的旅途时间不得计算在内。
第九条 “考核(考试城绩”可用分数成绩、等级成绩、合格与否或结业与否等方式进行登记。凡领取结业证的,应注明结业证号。
第三章登记办法
第十条 “继续教育登记手册”实行日常登记和年度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后,由办学单位或主管单位进行登记,年终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年度验证。
第十一条每年验证工作完成后,各单位要填写“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度统计表”,并由区、县、局级单位汇总,报磅人事局。
第十二条 各委、办,各区、县、局(总公司)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督促、指导、检查本系统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工作。
第四章登记手册管理
第十三条 “继续教育登记手册”由市人事局统一印制,区、县、局(总公司)发放。
第十四条“继续教育登记手册”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层管理,具体管理方法及“继续教育登记手册”的编号方法,由各区、县、局级单位自定。
第十五条“继续教育登记手册”需填写被登记人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的变动栏中“变动项目”指“市内工作单位变动”、“专业技术职务变动”和“现从事专业变动”等。
第十六条“继续教育登记手册”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保管,每年由各单位统一收取,验证后退还本人。
第十七条“继续教育登记手册”填满后可申请续办,新、旧手册编号应一致,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调动,“继续教育登记手册”可继续使用,手册编号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变更。
第十八条 “继续教育登记手册”不得擅自涂改、伪造。如有损坏、丢失者,应及时向所在单位和发证机关报告,说明理由,申请补发。
第五章附则
4.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 篇四
主 要 事 迹
我是30班的学生,我叫宋利鹏,任班级班长职务。大一大二两年中的综合成绩都为班级的一名,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共10000元。现在把我学到的、体验到的给大家分享,欣闻又是一年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开始了,在本次评选活动中,我积极申请“优秀学生干部”。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始终不忘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用一个学生干部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求知、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回首一个多学期的学生工作,很庆幸我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另外,我还是一位预备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一直不忘自己身为一名学干、预备党员的身份,积极投身于学习工作中。现将本人一个多学期以来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和一年的预备党员,我深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每一个共青团员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始终把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与政治修养放在首位,坚持进行理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大一第一学期我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生干部培训,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通过各方面的考核,这学期,我已经发展成为一名重点培养对象,马上面临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新起点,这一切,将会在提高我个人思想政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航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两会”重要思想,认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把良好的四政治素质作为自己成长的导向,争做一名优秀的团学干部。
二、在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班委,在班级工作中,带领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和老师的号召,认真布置,带头圆满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在紧张学习之余,配合班主任老师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在班级里积极帮助需要帮忙的同学,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在圆满完成各项琐碎的班级和学生会工作的同时,我不忘学生的天职,合理安排时间,勤奋学习,成绩良好。在学习中,不堪落后,勇于实践,开拓进取。
作为科技实践部干事之一,我配合部长开展各项部门活动,积极锻炼自己增加各方面经验和能力;作为科技实践部部长,我不断组织各种新的学生活动,如:银色家园活动、寒暑假“三下乡”活动、导乘义工活动等等。号召广大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
三、在生活方面
在生活中,作为宿舍长,我首先重视自己宿舍的卫生和个人卫生,我团结宿舍同学积极打造安全,卫生,文明宿舍,同时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时刻提醒自己“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所以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和同学比吃穿,只和同学比学习、比工作、比思想,做一个具有特色的学生干部。
四、个人自身方面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处处发挥表率作用,才能赢得广大同学们的支持和尊重,同时,这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为此,本人十分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在学生工作内外工作中,本人严于律已,宽厚待人,特别是开展的一些学生活动和团内活动中,本人处处以身作则,事事起带头作用。在学院组织的一些活动中,本人除积极参加外,并动员他们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
最后,希望我能够荣幸的被批准成为优秀学生干部,之后我将以我最火热的心,以我饱满的激情,以我丰富的知识,以我向上的精神,以我卓越的能力,投入到更高的要求,更高层次的学生干部工作中去!名副其实,不负众望!
5.周福平干部简要情况登记表 篇五
干部基本情况登记表
填表人:
注:此表内容必须填写准确、清楚、完整,特别是“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重要关系”栏,要按配偶、子女、父母、重要社会关系顺序填写完整(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在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必须填写),其“工作单位及职务”栏中,要写清楚在何单位任何职务、或是何校学习、或是何单位退休、或是何县乡社区居民、或是何县乡村务农,如已逝世,可直接填写“已故”;“年度考核结果”填写近两年考核情况;个人简历栏中须写清全日制学历和在职教育学历情况,任股级以上职务经历的必须分行单写。
6.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 篇六
一加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提到, 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 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组织开展继续教育。这就说明规范教育培训在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 是值得我们高校进行深入探索的。高校管理干部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领导、管理、组织和协调职能, 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能否顺利实现, 在贯彻落实高校方针政策、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日益发展以及高校改革的深入进行, 高校管理人员对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不能深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 因而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 增加高校管理干部与时俱进的能力, 是适应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需要, 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
二加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科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管理出质量, 管理出效益。目前, 我国高校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科学管理的水平, 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距。高校管理是一个高层次的、专业性的和复杂的管理职业, 而且日益成为一种需要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专门化职业, 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高校管理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校内外资源竞争的日益激烈, 高校要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在于加强科学管理。高校要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为核心, 以优化校内结构、增强治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为思路, 大力推进管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始终坚持改革创新, 将管理干部教育培训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 建立有利于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坚持将管理干部使用和培养相结合, 将管理干部教育培训融入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环节,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事业发展目标, 通过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培养管理干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素质提高和工作能力增强的需要
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必备性和关键性的工程, 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优劣。我国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较低, 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因此需要加强干部的管理知识及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只有联系工作实际, 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管理干部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教育培训, 并改进和更新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 强化培训管理和培训考核, 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才能使高校管理干部夯实理论基础, 才能使高校管理干部掌握管理工作的规律, 把握管理工作的特点, 学会用管理学原理、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有效地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从而大大推进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内涵发展, 将其打造成一支视野宽阔、思路敏捷、胸襟广博的德才兼备的管理干部队伍。
总之, 加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确保“两个需要”, 一个需要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高校整体发展建设的需要, 另一个需要是高校管理干部自我素质提高和完善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教育培训, 为学校未来事业的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改进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林静.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1)
[2]张拥军、孙骥、胡守强、高建军.试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干部队伍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2)
[3]孟楠、郭宏飞.提高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初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0 (6)
[4]徐大圣、秦芳芳.关于加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
[5]王宏丽.关于加强高校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思考[J].辽宁经济, 2010 (1)
[6]吕晓芹.关于干部培训作为高校继续教育新任务的思考[J].继续教育, 2010 (12)
[7]阎孟辉、唐黎辉、李发荣.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2)
[8]刘亮、李昌新.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2)
[9]景智勇.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J].党史博采, 2010 (12)
7.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 篇七
一、指导思想
围绕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要求,调动和发挥部门及干部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干部学习的长效机制,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使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干部任职、晋升、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
二、实施范围和目标要求
范围:适用于我市所有在职干部(包括各级党政群机关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由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各类在职教育、培训、学习。
目标: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和我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起每5年作为一个周期,5年内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累计培训必须完成90学分,科级以下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累计培训必须完成60学分。其中,脱产学习累计学分不得低于总学分的70%。原则上,每年完成培训总任务量的五分之一。
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除完成上述要求外,还要按照有关政策法规要求,完成各项法定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照上述目标执行。
三、学分登记办法及标准
学分是考核干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数量和质量设立的计算单位。原则上培训一天(6学时)为1学分。采取记录学分和奖励学分的办法实施登记。
(一)记录学分(脱产学习)
1、参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院校等的培训,以调训计划和结业证书为依据,按实际培训天数登记学分。
2、参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以正式培训计划和结业证书为依据,按实际天数登记学分。
3、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各类知识更新培训,以培训计划、通知和考核证书为依据,按实际培训天数登记学分。参加单位自行组织的经组织人事主管部门备案的更新知识培训,每次脱产培训3天以上的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学分,时间少于3天的按参加讲座类计算。
4、参加出国培训,以出国培训计划和国外培训机构颁发的结业证书为依据,按实际时间登记学分。
5、参加国家、省和系统组织的培训,以正式培训计划和结业证书为依据,按实际培训天数登记学分。
(二)奖励学分(非脱产学习)
1、学历学位教育。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含党校学历),以毕业证书为依据,一次性登记5学分。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历学位,以学位证书为依据登记6、8、10学分。同时取得学历和学位,不重复登记。
2、在职自学。按照干部自学计划要求,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和单位指定教材为自学必修内容,干部根据个人学习需求确定选修内容。自学情况年终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组织考核(考核可采用考试、撰写论文和学习笔记等方式进行)达到自学要求者,登记2学分。
3、集中讲座。参加市或各部门组织的专题讲座,以讲座计划、通知和考勤记录为依据,每次登记o.5学分。
4、学习成果。干部年内在市级以上正式出版物上发表1篇以上理论、调研文章,学术、技术论文等(文章须1500字以上,新闻、信息类不计),登记2学分。
5、考核达标。参加全市统一要求的达标类培训考核,如干部英语口语、计算机、法律、MPA核心课程、普通话等基本技能考核,未经培训直接参加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的,每项登记3学分。
四、组织实施
职责分工。学分制管理办法由市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干部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干部学分登记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培训职责分工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实施登记审验。具体分工是:市委组织部负责市管干部的学分审验;市委各工委、各工委归口管理外的单位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处级干部(含市直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其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学分登记审验;市人事局负责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分登记审验;各市直单位负责对科级及以下干部的学分登记审验。各区市委组织部负责本区市干部的学分登记审验。
实施登记。干部本人应在每次培训结束后15天内主动到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申请登记。各登记部门经审查后予以确认,并填写《青岛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登记证》,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按有关规定在《青岛市国家公务员培训征书》和《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中登记。每年11月底前,各单位将《青岛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登记证》及干部年度完成学分汇总情况报相关审验部门审验。12月底前,市委各工委、各工委归口管理外的单位将处级干部学分完成情况报市委组织部。
考核检查。各单位要按要求严格做好学分登记工作,不得虚报瞒报。每年底,市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大规模培训的落实情况和干部学分登记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干部完成学分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凡未完成培训任务者,年度考核不能评为良好以上等次。完不成五年培训任务的,全市统一调训进行脱产补学。
8.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 篇八
(广东省教育厅2013年7月19日以粤教继〔2013〕2号发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和教师(以下统称“教师”)。
第三条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
1.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
2.接受远程教育;
3.校(园)本培训;
4.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
5.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
6.其他符合规定的继续教育方式。
第四条教师继续教育分为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和个人选修科目三类。教师每年应当完成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公需科目一般安排3天或18学时,专业科目一般安排7天或42学时,个人选修科目一般安排2天或12学时。
第五条公需科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登记学时。教师专业科目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登记学时。个人选修科目由用人单位审核学时。
第六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计划组织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按项目规定的学习时间数计算专业科目学时。
第七条中小学教师参加经单位选派或许可的非教育部门举办的培训(不含公需课),按实际学习时间数计算个人选修科目学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经单位选派或许可的非教育部门举办的培训,培训内容(如跟岗学习、下企业实践等)与其本专业相关,可按实际学习时间数计算专业科目学时。
第八条教师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凭所读院校出具的考试合格成绩单计算当学时。其中所学专业与从事的专业一致或相近的,按实际学时数计算专业科目学时;与从事专业不对口的,按实际学时数计算个人选修科目学时。
第九条教师通过经省教育主管部门审定的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参加远程学习,其培训学时由网上学习系统自动登记专业科目学时。
第十条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认可的校(园)本培训,按项目规定的学习时间数计算部分专业科目学时(但原则上不超过专业科目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即14学时)和个人选修科目学时。
第十一条参加继续教育获取成果的学时折算:
取得以下成果的主创人员可计算全部完成当年个人选修科目学时:
1.论文。在公开刊号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2.著作。当年出版专著(具有ISBN号,非论文集、试题集类)。
3.课题。当年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项目。
4.开发类成果。当年获得经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定的课程、软件、设计等成果。
5.其他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育教学成果。
上述成果的非主创人员,按百分之五十计算完成当年个人选修科目学时。
第十二条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学术讲座,按实际学习天数每天6学时计算当年个人选修科目学时。
第十三条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项目,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校长、园长),可登记为完成当年的专业科目和个人选修科目的继续教育学时。
承担教师(校长、园长)跟岗学习的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和教师(校长、园长)工作室主持人,按计划完成指导学员任务的,可计算12个专业科目学时和全部完成当年个人选修科目学时。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继续教育或人事师资部门)负责本区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的审核工作,学时审核与登记通过“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完成。
第十五条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审核登记实行“省、市、县(市、区)”三级管理,按“谁主办、谁审核”的原则审核学时:
1.省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省培”项目、省级培训机构开展的项目、省直属学校开展的项目的学时审核登记。
2.市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市培”项目、市级培训机构开展的项目、市直属学校开展的项目的学时审核登记。
3.县(市、区)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县培”项目、县级培训机构开展的项目、所辖中小学校开展的项目的学时审核登记。
第十六条教师参加“国培计划”项目培训,考核成绩合格的,由选送学员的地级市教育局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学时登记。
第十七条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审核结果按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按进行登记。跨安排的项目,可按该项目计划总学时分登记。
第十九条教师发现错登、漏登学时,可向学校或登记部门提出申诉,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诉书30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决定,并答复申诉人。
第二十条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非教师系列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9.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 篇九
国认可联[2002]21号
关于印发《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外经贸委(厅、局):
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1号)要求,加强对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市场,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制定了《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已经设立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另行通知。已经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的要求于2002年7月31日之前重新登记,逾期未办理的,不得继续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
国家认监委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工商总局
外经贸部
二○○二年四月二日
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市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和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认证机构,是指对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按照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合格评定活动的经营机构。
本办法所称认证培训机构,是指对认证审核员、认证检查员、认证咨询师、内部审核员等与认证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的经营机构。
本办法所称认证咨询机构,是指从事与认证相关的咨询服务的经营机构。
第三条 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有关国际准则的要求,保证认证、认证咨询、认证培训工作的质量。
第四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与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有关经营性活动的机构进行审批、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发布并组织实施认证认可和合格评定的监督管理制度、规定;
(二)对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以及外国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的设立进行审批;
(三)委托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认证咨询机构的设立进行审查;
(四)对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以及外国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在华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实施监督,并对其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公布查处结果;
(五)授权国家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人员实施国家认可、注册制度;
(六)公布批准设立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等的有关信息;
(七)受理对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的投诉并组织查处和对外公告。
第六条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国家认监委委托对认证咨询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以及外国认证咨询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在所辖地区的设立进行审查;
(二)在国家认监委的统一组织下对所辖地区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以及外国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在华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国家认监委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国家认证认可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组织制订认可、注册准则与程序;
(三)对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和认证人员实施认可、注册;
(四)对认可的机构和注册的人员实施认可监督与管理。
第三章 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的审批与登记注册
第八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有与其从事认证业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金)、办公条件、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
(三)符合有关认证机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四)法律法规及国家认监委依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设立认证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有与其从事业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金)、培训教学设施、人力资源和办公条件;
(三)符合有关认证培训机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四)拥有自有(授权)的知识产权培训课程;
(五)法律法规及国家认监委依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的审批与登记注册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者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二)国家认监委在正式受理申请后6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批准。决定批准的,由国家认监委向申请者出具批准文件;
(三)申请者凭国家认监委出具的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十一条 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可以设立非法人性质的分支机构,其审批与登记注册程序比照第十条的规定办理。
第四章 认证咨询机构的审批与登记注册
第十二条 设立认证咨询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有与其从事业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金)、办公条件、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
(三)符合有关认证咨询机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四)法律法规及国家认监委依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认证咨询机构的审批与登记注册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者向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正式受理申请后6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者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家认监委审批;
(三)申请者凭国家认监委出具的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十四条 认证咨询机构可以设立非法人性质的分支机构,其审批与登记注册程序比照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
第五章 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的审批与登记注册
第十五条 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包括中外合资、合作机构和外商独资机构)应为有限责任公司,其设立除应当分别具备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5万美元,外方投资者还应当在所在国取得国家认可资格或者承认,并具有3年以上的相关服务经验。
2003年12月11日前暂不审批外资控股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的设立申请,2005年12月11日前暂不审批外商独资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的设立申请。
第十六条 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的审批与登记注册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者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二)国家认监委在正式受理申请后6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批准。决定批准的,由国家认监委向申请者出具批准文件;
(三)申请者在得到国家认监委的批准文件后,向所在地的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呈报设立认证机构或认证培训机构的申请文件。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初审后转报外经贸部。外经贸部依照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对上报文件进行审批;
(四)申请者凭国家认监委出具的批准文件和外经贸部出具的批准证书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或其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十七条 外商投资认证咨询机构的审批与登记注册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者向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正式受理申请后6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者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家认监委审批;
(三)申请者在得到国家认监委的批准文件后,向所在地的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呈报设立认证咨询机构的申请文件。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初审后转报外经贸部。外经贸部依照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对上报文件进行审批;
(四)申请者凭国家认监委出具的批准文件和外经贸部出具的批准证书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或其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十八条 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可以设立非法人性质的分支机构,其审批与登记注册程序分别比照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设立办事机构,应当按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登记程序依法登记注册。
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办事机构只能从事与其所属机构经营范围相关的联络业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第六章 外国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
在华常驻代表机构的审批与登记注册
第二十条 拟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外国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应当在所在国取得国家认可资格或者承认,并具有3年以上的相关服务经验。
第二十一条 外国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拟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审批和登记注册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者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二)国家认监委在正式受理申请后6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批准。决定批准的,由国家认监委向申请者出具批准文件;
(三)申请者凭国家认监委出具的批准文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或其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二十二条 外国认证咨询机构拟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审批和登记注册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者向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正式受理申请后6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者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家认监委审批;
(三)申请者凭国家认监委出具的批准文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或其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二十三条 外国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在中国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不是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的经营机构,应当遵守《国务院关于管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暂行规定》(国发1980[272])的有关规定。
外国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在中国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非直接经营性活动,代表该机构进行其经营范围内的业务联络和介绍、市场调研、技术交流等业务活动。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含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的办事机构以及外国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实施业务监督。
对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督包括:报告审查;对机构运作进行监督抽查;对有关认证企业、产品进行抽查。
对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的办事机构以及外国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的监督包括:报告审查;对机构运作进行监督抽查。
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的投诉组织查处和对外公告。
第二十五条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职责分工对认证咨询机构(含外商投资认证咨询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外商投资认证咨询机构的办事机构以及外国认证咨询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实施监督,监督内容包括:报告审查;对机构运作进行监督抽查。
第二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对已获得国家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实施认可监督。
第二十七条 认证机构登记注册后,应当按照批准文件规定的要求和期限通过国家认监委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的评审、资格认可。
第二十八条 认证机构和认证咨询机构之间不得有任何利益关系。认证机构不得开展与认证有关的任何咨询业务。认证咨询机构不得开展任何认证业务,认证咨询机构的任何人员不得参与本机构两年内咨询的企业的认证审核活动。
第八章 罚则
第二十九条
对未经批准、未经登记注册擅自从事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经营性活动的,由国家认监委、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三十条 被审批部门撤销批准资格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的办事机构以及外国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三十一条
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在设立过程中出具虚假证明,或者伪造有关批准文件的,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二条 取得国家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发生违反认可准则行为的由国家认可机构依照认可准则和程序进行处理,国家认监委实施监督。
第三十三条 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以及外国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家认监委根据情节给予书面警告、暂停或者撤销批准资格的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欺骗、误导性宣传;
(二)违反认证认可准则的要求;
(三)弄虚作假,有欺诈行为;
(四)从事损害认证公正性和有效性的活动,或者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五)机构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本办法的要求;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以及外国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的人员违反有关规定,具有国家认证人员注册资格的,由国家认可机构依照注册准则和程序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国家认监委取消其认证行业从业资格并予以通报。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申请者在中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合资、合作机构和独资机构从事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活动或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从事与认证相关的联络业务比照本办法第五章、第六章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变更与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有关的经营范围按本办法的规定到原审批部门办理变更审批,获得批准的,持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更换合营方或者变更与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有关的经营范围按本办法的规定到原审批部门办理变更审批,获得批准的,持批准文件和批准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十七条 国家认监委按本办法规定出具的批准文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效。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规定提交的各类申请文件以中文为准。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收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二○○二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抄送: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家工商总局,外经贸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存档(2)。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
2002年4月4日印发
录入:郭志红
校对:林
10.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 篇十
近年来,随着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如何造就一支适应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如何培训一批适合新的管理体制需求的企业基层管理者,是集团公司培训学院的一个新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创新道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对基础管理人员的培训中,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更新培训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对集团公司基层干部培训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程体系的培训需求分析
自2000年公司成功进行“债转股”以来,连年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显著增强,无缝钢管生产能力从50万吨提升到350万吨,成为国内钢管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公司确定了“实现千亿集团,管材世界第一”的两大战略目标,对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管理创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基层管理工作水平和基础干部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层管理干部是处于生产和管理的第一线,直接带领员工群体冲锋陷阵的重要群体,其中包括:承担生产管理的作业长和处在重要基层管理环节的科长。由于他们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贯彻执行管理高层决策、指挥组织基层操作的主力军。岗位要求他们既要有贯穿工艺流程的全面意识、也要熟悉具体的业务工作,既要具备区域生产和专业管理的指挥能力、也要有快速反应的执行能力。近年来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诸多新生产线的投产,使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到基层管理干部岗位上。在生产管理系统的528名作业长科长中,38%具有本科以上学历,41%具有大专学历,且所学专业基本上都是工程类专业;92%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这些基层管理干部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生产实践经验丰富,对他们的提拔与使用,满足了基层管理对人才总量的需求。但由于其长期从事生产或技术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在知识结构、创新意识、管理理念和团队管理等方面与基层管理工作需求仍然存在着差距。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对基层管理干部培训的着力点是:
第一,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提高执行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第二,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精选高水平课程,安排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内容,并分模块组织教学实施。
第三,培训考核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考核方式从联系实际写专题培训报告到提炼工作案例,指导工作。
第四,充分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加强实践性环节,采取灵活多样、具体直观、易于为基层干部接受的教育手段。
第五,充分考虑生产一线工作繁忙、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分期分批组织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建立基层管理干部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结合岗位特征 为使培训更有实效性,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人员现状、培训目标、培训主题、课程设计、培训实施以及培训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比较作业长和科长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确定作业长以“生产管理及相关知识”为主线,科长以“现代管理及相关知识”为主线,选择主干课程,建立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的设置,立足于使参加培训人员在基本技能、个人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培训使学员提高个人素养和岗位角色认知水平、掌握现代企业管理与生产现场管理的必备知识、技能,达到提高岗位胜任能力的目的。因此,考虑到作业长和科长的岗位特点,既有提高综合素质的共性课程,又有体现岗位特殊需要的个性课程。整个课程经过能力细化分解,以模块化进行课程组合,采取面授、多媒体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全部课程120课时,每年60课时,分两年组织实施。同时,公司规定完成全课程和实践性环节教学,考核合格者,由集团公司培训学院和党委组织部共同颁发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竞聘上岗、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了基本功训练、自我发展、团队建设管理、领导艺术、创新管理以及生产现场运作管理或现代化管理知识共六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并安排实践性环节和严格的考核。前五个为共性课程,最后一个是与工作实际结合紧密的个性课程。
基本功训练模块主要讲授岗位必备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积极工作,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
自我发展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认识和开发自我潜能、确定发展路径和目标、掌握个人发展和成长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涉及到个人能力提升、基本素质培养、管理技能提升、分工合作论、人生价值论、了解不同类型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发展、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的理念与方法等。
团队建设管理模块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员的领导能力,提供了建设高效团队的基本知识和必要技能,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涉及到团队建设基本理论、团队沟通和冲突、团队权变管理理论、团队合作的前提、高效团队的要素、团队中的分工合作、团队发展阶段与状态、团队中几种常用的沟通技巧、方式及如何提高沟通能力等,使学员理解并亲身体会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在工作中成功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员的信心、能力和热情,激励学员愉快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绩效。
领导艺术模块的教学目的旨在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艺术地开展工作。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涉及到人的心理原理和规律,领导者、领导者素质、领导艺术的概念等领导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各种分析性的管理工具、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主要介绍决策、创新、应变、指挥,统筹、协调、授权、用人、激励的艺术内容。
创新管理模块用于学习创造思维和技法。其教学目的是打破常规,开展创造性的思考和系统性思考,实现技术和管理的突破。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涉及到头脑风暴法、联想法、逆向思维法、模仿创造技法、组合发明法和联想思维法等创造学的方法,提升学员对管理创新及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促进学员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技巧。
管理知识模块依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分为现代管理知识和生产现场管理两个模块。根据岗位,科长参加现代管理知识模块培训,作业长参加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模块的重点在于正确地运用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和提高管理绩效。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涉及到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学科的内容,重点是介绍管理现代化的概念、基础方法、手段和量化等知识,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探讨个体、群体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增强自己对组织行为解释和预见的能力,提高权变管理意识和技能,改善或提高管理绩效。通过这个模块的培训达到学员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在消化、运用中使科室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作业长生产现场管理模块的重点是明确作业长职责及角色定位,提升管理水平,掌握必备的技能,提升生产现场领导能力,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杜绝安全事故、熟悉CIP(不断改进流程)的思想及其实施方法,掌握作业区生产改善的有效方法,为作业长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提供指南。
课程实施的效果
科长和作业长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管理环节,他们的素质与工作效果是和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关联的。此课程实施以来已经组织培训730人次,有100多人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效果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主要效果表现在:
一是达到了提高能力素质的目的 通过培训,学员获取了管理前沿学科的最新知识技能,了解和掌握了现代企业的发展动态,提高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是开放与互动效益 培训班学员通过与油田工程技术人员技术交流,开阔了眼界,既增进了与用户的沟通联系,也了解了油田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了集团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肯定了课程体系的适用性 从培训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学员对培训模式的评价是好的,一致反映生动有效的培训,使他们拓展工作思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学到了知识。特别是通过拓展训练,挑战了自我,对于团队绩效的管理与提高,信心更足。
11.高校业务管理干部培训体系初探 篇十一
一、有的放矢———界定培训需求
掌握培训需求, 采取针对性的培训, 才能使培训远离于形式, 取得真正的实效。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1. 绩效分析法
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分析寻找部门、个人绩效不佳的原因, 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 直至找出部门和个人培训需求。如, 某个系在年终的考评中, 得到的整体评价不高。这时候, 就需要分析其原因, 是本系的就业率不高, 教学质量太差, 还是师生关系不融洽, 与其他系的协作不好。诸如此类。通过多渠道分析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到找出哪些方面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培训来解决。
2. 组织要因分析法
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 找出学校在不同层面上为实现目标或计划所存在的差距及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找出培训需求。如对照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 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是客观原因, 还是主观原因?如何解决?有哪些是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的?
3. 岗位工作要因分析法
根据业务管理干部岗位职责、岗位任职资格等所要求干部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照岗位干部所存在的不足和差异, 找出培训需求。如, 对系主任, 除了要求其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能力外, 还要求其具备相当的管理、沟通能力, 因为除了自身业务素质之外, 对负有管理职责的业务干部来说, 整合资源、带领团队前进也是重要职责。对照此要求, 对管理能力缺乏的干部就要采取相应的培训, 以此类推。
4. 评估法
组成专门的干部业务能力评估小组, 对干部的培训需求做出判断, 制成培训需求简表, 找出培训需求, 填写
××系主任评估表
姓名: ___职务:___评估时间:__年__月__日
对培训需求收集完毕后, 要进行归类整理, 分析培训需求, 确立培训内容, 培训需求分析流程可参见下图。
二、理据分明———设计培训课程
在对培训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要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根据业务管理干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制定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时至少要考虑以下因素。
1. 业务管理干部的特点
业务管理干部有别于一般行政管理干部, 只有抓住他们的特点, 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工作内容不同。有别于一般行政管理干部, 业务管理干部主要与专业技术打交道, 管理的内容主要与学科、专业、教学等相联系, 与人打交道的时间相对较少。工作内容的性质要求他们必须对本学科、本专业深入了解, 对学科建设、专业管理、教学工作等了如指掌, 这样才谈得上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业务管理干部培训课程的设计要注重考虑加强其对行政管理工作、业务管理工作、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工作方式不同。一般行政管理干部要求坐班, 但是很多业务管理干部很多本身是专职教师, 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可能对他们实行坐班制, 他们的工作时间更具有灵活性。由于工作方式的不同, 他们不太拘泥于细节, 不喜欢被约束, 与之相应的是, 对其进行管理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对业务管理干部的管理和培训更要注重调动业务管理干部的主动性, 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专业素质较高。业务管理干部大多是学院的骨干教师, 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学位和专业技术职称, 具有较强的科研业务能力, 在各自研究的领域有所建树, 其中不乏教授、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导、硕导等优秀人才, 他们性格各不相同, 对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这些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干部产生一种“傲视群雄”、“唯我独尊”的情绪, 而这种情绪是不利于工作开展的, 也会对业务管理干部的管理产生负面影响。业务管理干部专业素质高的同时, 缺乏行政管理的专业培训, 行政意识不强。虽然在高校我们强调去行政化, 但是不可忽视业务管理干部在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考虑培养行政意识。
2. 多元化的培训需求
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时, 要考虑业务管理干部的层次和需求差异,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比如, 业务管理干部包括主管教学、学生工作等不同类型工作的副院长, 也有不同专业领域的系主任、实验室主任等, 还有涉及博物馆、出版社、图书馆等不同业务内容的业务管理干部。他们的层次和工作内容不同, 接触的对象也不同, 所以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干部的多元化问题。
三、德智兼备———选择培训师资
切实加强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校内外“两条腿走路”, 打造专兼结合、德智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聘请学术造诣较高,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实际管理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名师队伍;吸收校内优秀教师和业务管理骨干加入干部培训师资队伍, 并注重对培训老师的培训, 加强培训师资业务知识更新,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优秀师资队伍的建立, 有利于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 对其他干部培训乃至拓展对外培训业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组织得当———实施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的实施必须以制度的建立为基础。制度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等。培训制度可以规范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活动, 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对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要有近期和长期的培训规划, 要把业务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当成一项硬任务来完成, 不因工作繁忙而放弃参加培训。
业务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要力求实效,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 加大创新力度, 如探索试验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模式。优化教育手段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为了保证培训实效, 要考虑制定相应的考评机制和效果评析机制。
五、举一反三———评估培训效果
评估培训效果要建立完善考评机制。考评机制的建立首先要与干部培训的体系相适应, 其次要符合业务管理干部培训的特点。对干部培训的考评, 要注重和保护他们培训的积极性。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动培训工作, 其目的是希望培训后, 激发业务管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激发其创新能力, 实现学校业务管理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现带动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若培训过后就不管了或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 所谓的考核的价值和考评体系的完整性就无从谈起。
建立基于提高培训实效性的考评机制。可采取多种评估方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分析, 如笔试、见面访谈、心得报告、培训后工作表现、其他人的反映等。
建立培训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机制。结合工作需要, 建立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教学运行状况的教学信息搜集的形式和渠道, 全面了解教学运行状态和教学组织情况, 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收集方法可采取材料分析、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随堂听课等方法。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适当范围内, 开展培训教学信息的交流分析和研讨活动,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学信息中的作用,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教学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教师教学情况信息档案, 对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料进行建立档案, 长期跟踪。
六、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对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只是人才培训中的一部分, 需要大家的努力。
在很多高校, 专职的业务管理干部少, 他们大多数是由教授等专职教师兼任, 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做管理工作, 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为本系 (部、室) 在众多的高校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 除了积极探讨引进专职业务管理干部制度外, 加强对现有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尤为重要。目前, 有部分高校将系 (部、室) 主任的任免纳入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 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发挥业务管理干部在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业务管理干部纳入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 规范了干部管理方式, 明确并强化了业务管理干部的管理职能, 通过培训, 干部本身也得到一种培养。
本文仅从培训的流程出发, 对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利用不同的方法, 界定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需求;考虑业务管理干部的特点和多元化的培训需求, 合理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建立专兼结合、德智兼备的培训师资队伍;通过制度保障和多样的教学模式, 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实效;最后做到举一反三, 有效评估培训课程, 总结培训的经验和教训, 为新一轮的业务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建立了业务管理干部培训的框架后, 就要从框架的各个部分入手, 探讨完善各个环节的方法, 使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顺利进行。文中所讲的方法对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等也具有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李树, 丁月牙等.高校领导干部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4.
[2]郑树山.高校领导干部培训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9.
12.干部教育培训管理 篇十二
3、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正规化要求与实际运行中的随意性之间的矛盾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难。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乏力,使得有的地区和部门不按规定,不经申报批准,随意抽调干部参加脱产培训,打乱了干部培训整体计划。一些办学单位营利思想较为严重,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甚至拉赞助、搞集资摊派,加重了基层负担;特别是多头抽调学员,重复建设培训基地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是有些人长期没有培训,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多次重复培训,“钉子户”与“专业户”同时并存。
4、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运用的滞后性与干部任用的“超前性”的矛盾导致学用结合难。在实际运作中,干部培训没有与干部管理使用紧密挂钩,培训与使用相脱节,干部不按照有关要求参加一定层次培训的还不如未参加的使用快,致使干部教育培训缺乏驱动力。]
三是硬件与软件的矛盾。近年来,各地党校、行政学院的硬件设施发生了显著改变,但软件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所谓软件首先是指教师好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责任心;其次是指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再次是指良好的氛围和组织文化。“一流的硬件、二流的人员、三流的管理”问题尚未得到彻底改观。
二、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干部教育培训,目的是为了正视不足、破解难题,为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背过去成绩的包袱,不受习惯做法的束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受现有知识局限,不受地域观念限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性要求,“又好又快”不仅仅适用于国民经济,而且适用于各个领域、各个单位的工作。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干部教育培训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类型、结构、层次和培训学员在数量上均有大幅度提高。怎样在今后的干部教育培训中充分体现“好”,“好”字当头,提高质量,把数量与质量有机统一起来,应是工作的重点。
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好”主要是指效果好,具体而言,就是学员能够通过教育培训在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改变和提升。领导干部在党校、行政学院接受教育培训后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作出新贡献,广大老-1-
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而要做到这一点,干部教育培训则必须树立巩固的质量意识,在内容、形式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达到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提出的各种要求,满足学员的共性和个性需求。
要做到“好”字当头,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干部教育培训既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还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机构提供的各种培训。干部教育培训承载有政治使命,要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注意培养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培养干部执政为民的意识。干部教育培训属于后学历教育,要着力提高干部的实际能力。其次,要积极破解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难题,如教学的理论含量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分层分类的实施问题,培训的针对型实效性问题。再次,要适当控制规模。省级党校、行政学院应多办办好高层次班,立足于培养中高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当然,强调“好”字,并非不要“快”;强调质量,并非不要数量。实际上,在数量、规模方面,我们也大有潜力可挖。最近,看到一份材料很受冲击。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没有一分钱拨款,教职工400人,专职教师20人左右,只有一栋六层教学办公楼,但一年培训量达到五万人次,是我们的五倍。更重要的是,人家没有牺牲质量,学院在全国乃至亚洲富有声誉。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怎样做到又好又快的?可以作为一个个案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学习借鉴。
(二)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好学员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对于干部教育来说,“人”就是学员,就是教师。长期以来,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和学生、是颠倒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在师生关系上,以教师为中心,讲什么、怎么讲主要由教师决定,学员处于被动状态。为了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我们的教室布局也煞费苦心。讲台往往高出学员的位置,以显示老师的中心、权威地位。教师在学员之上或学员之外,而不是学员之中。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对称状态,即教学要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教学过程要让学员参与进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近年来,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培训方式的引入,就是为了提高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员的主体作用,还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摆正教师和学员关系。教师有传道授业解惑责任,但教师不能有高人一等的心态,更不能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以教训口吻实施教学。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无论学历层次、理论水平,还是掌握的信息、工作经验都不比教师差,因此更应发扬学术民主,与学员平等地探讨理论问题,以理服人,同时虚心地接受学员批评和意见建议。第二,做好学员需求调研和分析。在干
部教育培训中同样应遵循“需求决定供给”原则,教师以及教学管理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采取各种形式收集、分析学员需求,在进行必要的政治理论教学的同时,尽量针对干部队伍存在的不足和学员共性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即使是政治理论教学,也应敢于直面和回答学员需要了解和解答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澄清认识、解疑释惑。第三,加大教学方式改革力度。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能力训练、现场教学都要让学员由配角转变为主角,既成为教育培训的客体,又成为教育培训的主体。
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变得可有可无,而是说教师的角色和功能要转变。今后教师要花更多的力气去调查研究,接触实际,要花更多的力气去了解干部、了解学员,要花更多的力气去把握理论前沿,通过科研提高教学的理论含量。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引导学员自学、思考和讨论,引导学员参与到新的教育培训活动中来,引导学员跳出具体经验,从大局、大势、政治高度、理论高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管理者(部门)和教师的关系,存在着和师生关系类似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二者关系中,是以管理者为中心,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又由管理部门说了算,“管”的色彩浓厚,而服务色彩薄弱。如果说,整个干部教育培训有一个进一步体现学员主体作用的问题,那么在教学管理者(部门)和教师的关系上,也有一个教学管理者(部门)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的问题,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为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要求,统筹兼顾干部教育培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要素角度看,涉及到班次类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后勤服务等众多方面。单教务处一个处的工作又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开发教学专题、安排授课教师、配发教材、教学研究等众多内容。从流程角度看,则包括定“盘子”、招生、定大纲、开班、实施教学计划、教学效果评价、结业、发证书等许多环节。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任何一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教学的有序运行和最终的教学质量。所以,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这些方面和环节统一起来,作整体谋划,协同推进。
如前所述,这些年来中央和地方、学员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为落实这些要求党校、行政学院推出了各种新举措。由于要求是分期分批提出的,因此党校、行政学院的改革措施也是分期分批推出的。大多是今年一两个,明年一两个,不系统不完备。这也符合中国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实际,因为中国的干部教育培训既不能沿袭旧有做法,也不能照搬企业培训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的官员培训模式,改革只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策略,在探索中渐进推进。不过,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现在需要实现“质变”,把已有举措整合起来,作通盘考量,在体制、机制、流程上设计出新模式,使干部教育培训展示出崭新的面貌,使干部教育培训能级有整体性提升。
在全面、协调推进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突出若干重点,注意克服目前存在的一些薄弱之处。一是加强教学前期的调查研究,使教学更契合学员要求。二是加强对不同教学方式的统筹,使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的特点结合起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新型培训方法结合起来,使案例分析、拓展训练、现场体验式教学等各类培训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加强教学效果评估。评估的标准和过程要科学,不仅要在学习结束时评估,而且要进行长时段跟踪评估。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承担党校、行政学院教学任务的比重,要加强师资梯队建设,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
13.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 篇十三
一、党课教育制度
党课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的主要形式。党组织坚持每季度一次的党课制度。要以《党章》、《准则》为基层教材,结合学习党的重要文件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方法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理想、宗旨和纪律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在教育中,要注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要制定教育划,针对形势、’任务和党员队伍中思想状况,组织人力、准备教材,备好课。二是给党员上课要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重点,讲清道理,通俗易懂。三是要组织要读者讨论,提高认识。四是要及时收集反映和要求,不断提高党课质量。
二、培训制度
要以党校、党员活动室等为主要活动阵地,有计划、多形式、分层次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训工作由镇党委统一安排、组织、宣传、纪检等负责实施。各支部都要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党员以及建党对象进行培训,党员受培训率必须达到9 O%以上。
培训内容主要是:马列主义关于建党的基本理论,《党章》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知识,党建工作任务,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教育的有关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在一定时期的重大决定以及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
三、干部学习制度
镇党委坚持每周一次的全体干部集中学习制度。除按规定学习好干部理论课目外,要结合实际组织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的文件以及有关资料,给干部讲政策、教方法,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
官成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为了构建和谐官成和提高依法治镇的水平,特订立官成镇领导干部学法、干部培训制度,供全体镇干部共同遵守:
第一条 学法、培训对象:全体镇干部。
第二条 学法、培训目的:为了加强和改进全体镇干部的理论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全体镇干部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素质;不断强化全体镇干部应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协调疑难问题的能力。
第三条 学法、培训时间:领导干部每年不得少于12天学习时间。
第四条 学法、培训内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镇党委会相关工作落实情况。
第五条 每次学法、培训主讲人必须是镇党校相关人员、或者县委培训机构相关人员。
第六条 学法、培训宗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七条 全体学法、培训人员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必须准时参加学习,不得中途缺席,参加学习时不得喧哗,应当关闭手机或其他移动通信工具。
第八条 培训人员应当在主讲人讲话完毕后必须写培训心得、谈感想。
第九条 每年学法、培训完成后,应形成书面会议记录。
第十条 学法、培训年终进行汇总,其分值纳入相关单位、个人考核,并实行奖惩;具体奖惩考核纳入镇党委政府年终考核。
第十一条 各位学法、培训人员应当保守学习秘密,不要擅自传播。
第十二条 每次学法、培训时,党政办应安排人员作好记录。
14.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 篇十四
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管理是干部培训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具有战略意义和前瞻性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央对干部培训工作的日益重视,干部培训已迎来高速增长的历史机遇期。各干部培训基地依托高校资源,更应具有前瞻意识和战略眼光,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在提质增效、优化流程中的长远意义和现实价值。干部培训管理已进入以信息化、个性化及精细化为特征的发展时期,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效能、深度挖掘信息价值及整合信息资源是干部培训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和方向。信息的深度分析和整合可为研究干部培训工作、揭示干部培训规律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2 当前干部培训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水平不高,资料存储碎片化
以高等院校为平台进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侧重于学术型和研究型的功能定位,近年来,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视。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四川大学基地为例,参训学员增幅维持在年均30%, 最高达72%。管理效能的提升迫在眉睫。从合同签订、课程定制、师资选派、班级建设、学员管理、后勤服务及档案保管等工作流程的现状来看,资料存储和查找尚存在片段化、滞后性和偏重人工等特征,缺少统一存储、管理资料的中央信息库,管理效能提升受到信息瓶颈制约。各职能部门的资料保管和存储主要归属部门负责,资料查找需要通过部门落实,委培合同、后勤资源、教师资源及学生助理资源等还没有实现电子化存储,信息管理、传递和共享缺少统一渠道;随着工作流程的推进,一旦信息传输出现断链或偏误,后续工作将难以有效跟进。
2.2 管理的内控性不足,精细化程度不高
由于信息瓶颈的存在,高层管理人员对任务进程的监控程度有限,资源调配缺少精确的参考数值。特别是在多个培训班同期进行时, 各部门对师资、课程、班级管理人员及后勤等资源的调配难以达到最优,办公智能化程度不高,加重了管理负担。同时,各职能部门在调配资源时,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其他部门的工作进度,关键人员的工作进程和点位难以快速锁定,实时呈现,容易造成重复加码或配置不均等现象,导致运转低效。而信息不对称现象,将导致优化管理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工作进程尚不能实现定人定岗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2.3 信息共享度不高,工作衔接存在瓶颈
由于干部培训工作兼具综合性和专业性,各部门的主要岗位往往掌握了一定的关键信息。在培训较为集中的时间段,人均承担工作较多、头绪繁琐,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工作易被弱化。一般来说,共享信息和专有信息都按部门集中,人工方式传递的信息在共享信息中占比较大,高峰时期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完整性和主动性往往不够。由于干部培训工作涉及的方面和环节较多、链条性很强,信息滞后容易导致衔接断档,特别在行程安排、课程安排、班级管理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如能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定时共享关键信息,业务衔接将更为流畅、紧密。
2.4 培训定制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综合性大学承接的干部培训工作,大部分以提升综合素质为主。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四川大学基地为例,2014年,培训班中有53% 定位为综合性拓展,行业系统的培训量逐渐提升。受地域特点、部门职能和工作需求等影响,委培方的个性化需求愈加明显,课程安排、师资搭配、后勤保障及管理需求等定制性的委托占比逐渐增大。现阶段,供委培方选择的资源尚显不足,定制选择尚停留在电话交流和单向交流层面,培训单位主动公开的双向互动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2.5 助理梯队补位能力受限,实时调控存在短板
干部培训基地的班级管理梯队,一般按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的梯次分为三级。助理梯队主要由在校研究生组成,存在时间不固定、流动性大及培训时间长等弱点。由于流动性大,助理资源更新速度较快,人员调配需事先沟通,不便于实时调控。在需要紧急派员的情况下,如出现集中性的时间冲突,助理配置将非常被动。
2.6 进程的可监控性不足,信息保密工作亟需加强
由于缺少实时监控系统,不同部门、不同班次、不同岗位的进度难以统筹比较。供决策参谋的信息整合度不高。同时,因干部培训工作覆盖面广、涉及行政单位多,信息保密工作极为重要。学员档案管理已成为干部培训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旦建立电子化、共享式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安全和电子信息保密将成为最为重要的设计考量。如何在信息公开和信息保密之间精准平衡,需要长期探索和完善。
3 干部培训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思路
3.1 建立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
根据干部培训的工作流程,按共享信息和专有信息两类设立信息密级,涉密信息一般列为部门专有信息,推动管理进程的重要信息列为共享信息。各级各类信息按密级上传中央数据库,中央数据库内设密级数据备份区,分级管理各部门的上传信息和重要数据, 并按需生成共享资源。中央数据库下设若干部门数据库,各库不相隶属;部门重要涉密资料,仅部门负责人掌握调阅权限。数据库可实现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多种格式的信息传输和共享,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建。
3.2 建立推送式办公流程
按照业务的运转规律,设立包含启动、传递、反馈及评价的推送式流程,逐步实现干部培训工作的信息化驱动。流程以合同签订为启动端,依次按“课程设计—师资配备—后勤配备—班级管理—评价考核”5大环节进行推送,以评价反馈为终端,实现培训进程可查、培训进度可控。任务信息按业务流程分部门、分岗位链式推送,并设立提醒功能,各部门据实录入资料;如进入需多部门合作阶段,则开放权限,确保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分项履职。高层管理人员在允许权限内,可同时查阅不同部门、不同班次的工作进度和评价情况, 直观获得完成率、满意率等重要指标,便于实时作出决策。
3.3 内设办公智能化模块
按部门职能,在课程设置、人员调配、后勤保障及班级管理4大方面设置办公智能化模块,综合排课软件、后勤管理和人员通讯录等功能。模块提供重要的办公辅助,提升管理效率,如自动排课程,自动提供可用宾馆、距离及往来路程等组合信息,自动筛选有“档期”的工作人员,自动编排外出教学的服务团队,自动制作通讯录和结业证,自动生成评价表格等。智能化模块分为两个层级, 第一层级供部门使用,第二层级供基地使用,专用于解决资源分配冲突,提供具有较高统筹度的综合方案。
3.4 建立双向互动的定制菜单
在允许权限内,将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后勤资源及文化资源等有选择地开放给委培方,供委培方组合,生成定制菜单,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委培方需求,提前做好资源优化等前期准备;同时对定制要求较高的委培单位可以考虑提前进行流程再造。培训方也可根据委培方需求,主动提供不同的组合供委培方择优选用。
3.5 搭建数据统计平台
设置能综合分析各时段、各部门、各岗位及各班次进度情况的数据统计平台,该平台具备数据二次整合功能,能自动生成柱状图、扇面图等统计图表,方便决策分析。平台设置三级查询权限,分别对基地、部门、岗位开放;各职能部门和岗位能查询、分析和比较工作情况,在相互授权后交流相关数据。领导层可借助平台,实现对部门、岗位、人员的实时监控和定期考核,使决策依据更为明确。
3.6 设置评价体系
建立能生成电子评价表格的专用模块,该模块能根据培训情况,组建不同的评价问卷,覆盖后勤保障、课程师资及班级管理等多项工作。评价端口对参训学员和委培单位开放,评价结果将成为选择后勤供应方、优化课程设计、选派师资及考评部门工作的参考;同时,培训方可将考勤情况、考试成绩等指定数据发送给委培方人事部门,实现反馈评价的双向互动,便于培训基地全方位了解干部培训工作,优化工作流程,调整培训定位。
3.7 做好资源建库
建立师资、助理和后勤等资源库,实现外部资源的建库管理。外部资源库集中人才资源和后勤资源的调配和评价信息,方便职能部门及时比较、选派。资源建库突破了信息瓶颈,增加了共享信息的透明度,并能推动职能部门提升工作效率,优化管理工作。同时为库内非涉密信息设置外接端口,对接互联网,确保使用人能不受时地限制,及时调阅资料、掌控工作进度。
3.8 完善保密功能
在完善防火墙的基础上,设定信息密级,做好信息出入的监控工作。留出专用监控端口,确保所有信息变动都能查到使用记录, 实现涉密信息“分级管理、进出有痕”。针对内外网的信息交换, 设置中介模块,内部信息向外部开放时,须先经过中介模块过滤,设有密级标示的信息源预警提示,获得确认才可进入外网接口。
4 干部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架构
系统“独立成网”,以中央数据库为中心,构建以部门数据库为支撑、资源数据库为基石的三级数据格局。以信息驱动为主线,建立培训管理的链式推送流程,形成纵横双维的信息通道;由任务系统、查询系统及监控系统3个子系统和若干功能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4.1 三级数据库
中央数据库、部门数据库和资源数据库组成“一中多核多点”的星形结构,部门数据库通过中央数据库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库按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分建,通过部门库联接共享平台。部门库和资源库可按需增设。中央数据库具有筛查、追踪、共享、备份信息的功能,同时会记录带密级标示的数据出入情况。
4.2 三套子系统
4.2.1任务子系统
任务系统构建业务流程的链条式管理,形成管理闭环。任务流程分菜单定制、培训管理、评价反馈三部分,培训管理是流程的重点。任务岗位按培训方组织机构分三级,分别为基地领导岗、部门领导岗、工作人员岗,基地领导岗根据培训菜单、通过中央数据平台发包任务,各职能部门按推送任务制订工作措施、录入相关信息或启动功能模块,并点击推送至下一环节。部门领导岗具有任务分派和分解职能。根据实际业务,可“一对一”单线程运行,也可“一对多”多线程运行主线或支线任务。具有期限的任务进度设置亮灯提示。
4.2.2 查询子系统
查询系统具备共享信息、统计信息两项功能,并分为主动查询、被动查询两种类型和三级查询权限。查询按部门、时段、岗位、班次、委培方及培训类型等参数组合查询条件,各岗位、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在启动查询功能时自动出现。查询系统内设外部查询定制平台、外向资源搜索平台、统计平台及内部信息共享平台4个平台,查询功能按岗责赋权。领导岗可进入统计平台,参考工作数据和评价信息进行绩效考核。
4.2.3 监控子系统
监控系统主要具备密级标示、信息筛查、信息过滤和后台记录功能。监控系统的操作由主管信息部门负责,除密级标示功能需各部门领导岗承担外,涉及监控的筛查、过滤和记录3项功能均在后台完成。监控系统不直接调取保密信息的内容,但可锁定数据类型、来源、库别及密级等其他参数,形成完整的数据流动记录。
摘要:学习型政党建设对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自《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出台以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培训总量快速上升,迎来高速增长的历史机遇期,管理的效能瓶颈和资源瓶颈亟待突破,信息化管理和效能化建设已成迫切需要。构建“信息驱动、流程可控、多元共建、高效智能、安全保密、考评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达成信息化管理目标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措施。针对干部培训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链式管理的任务推送系统、智能化办公模块,搭建三级数据库,完善系统的功能和设计架构,提升干部培训工作的信息化和链条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可控性和精细化程度,实现高效管理和绩效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驱动,链条式管理,智能化管理,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吴江.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15.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 篇十五
一、军队指挥管理干部继续教育的出发点
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我军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军建设将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新要求。要实现这一跨世纪宏伟规划和目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一靠实践锻炼,二靠学习提高。最重要的是加强继续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继续教育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无论专业技术干部还是领导干部,都要接受继续教育。”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军队指挥管理干部继续教育必须立足于“三个需要”:
(一)着眼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一场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在全球迅速发展,在军事领域里引发了一场新的军事革命。2020年前后,武器装备将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身化、立体化、无人化、体系化和轻小型化。信息战武器、电子战武器、一体化CqSR(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侦察、监视)装备、隐身武器、无人机/机器人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太空武器以及新概念武器将成为军事大国21世纪占优势的主导武器装备。新军事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提高军队指挥管理人才的技术素质,是加强指挥管理干部继续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
(二)着眼于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党中央、中央军委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订了军队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定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我们的作战对象,将是用高技术武器装备武装起来的强敌。因此,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力口快我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培养造就能站在21世纪时代发展前沿、驾驭和打赢高技术战争的知识型、开拓型、复合型指挥管理干部人才队伍。
(三)着眼于市场经济发展对武器采办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军武器装备采办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军需要的武器装备由军队提出需求计划,国家投入经费和资源组织生产,然后直接供军队装备使用,不需要“市场”调节与控制。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科学预测武器装备供求市场,开展装备采办技术与经济分析,使武器装备工作遵循国防经济的特有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就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具有一定装备技术和装备经济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武器装备采办人员的经济意识和经济管理能力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促进其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二、军队指挥管理干部继续教育现状
军队历来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九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培训力度,对指挥管理干部的培训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指挥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培训关系不顺,渠道不畅,力度不大。以往人们理解的继续教育主要指工程教育,而指挥干部,特别是政工干部的培训由各部门自己负责。虽然总部每年举办一至两期军师领导干部培训班,但只是专题学习,时间短、不系统,参加学习者大部分是单位主官。而能到中央党校和国防大学学习的人数极少。绝大多数师以上领导干部,从中央党校分部班毕业以后,几乎再也没有系统学习的机会。有的同志甚至说,指挥管理干部成了被继续教育遗忘的角落。如某部原技术部政委从事政治工作20多年,仅于1990年参加过一次中央党校分部班的学习,此前此后再也没有参加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基地团站政委一级普遍缺少系统的理论培训,对组织部队学习教育感到力不从心。
(二)人才培训规模小、方式单一。过去我们的培训主要是内部培训,每年的培训名额很少,不能满足人才的学习需求。近几年,虽然军校在办学模式、办学渠道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如与地方大学联合办学、举办在职研究生班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办学规模,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每年实际培训干部人数不到应训人数的二分之一。
(三)人才培训缺乏统一管理,制度不落实。司令部负责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政治部负责政工干部培训,后勤部负责后勤干部的培训,条块分割,缺少统—的组织协调,力量分散。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考评制度、晋升制度等,但不完善,执行中又打了折扣,致使学习和使用脱节。只有少数有发展前途的业务骨干对本专业学习感兴趣,而多数人只满足于完成任务、会一般操作和排除—般故障,热衷于学习计算机和引语等热门专业,为自己留后路。
(四)机关干部缺少必要的业务培训。军队机关的参谋、干事、助理员大多是改行而来,很多人没有系统学习过机关业务知识,靠以老带新、在工作中摸索,很难满足领导及工作的要求。
三、军队指挥管理干部继续教育需求
我们曾到部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了解部队对人才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普遍认为,要增强继续教育的效果,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脱产培训的时间
人才培训的途径很多,如下厂学习、在岗自学、脱产培训等,其中以脱产培训的效果最好。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尽管上级有明确规定,干部特别是技术干部,2-3年接受脱产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30天,但是,由于试验任务重,办学规模小,学习名额少,加之经费紧张,致使制度落实不好,许多人工作多年,从来没有参加脱产培训。在我们收回的149份问卷中,只有45人参力口过脱产培训,占被调查人数的33.3%,而66.7%的同志从来没有参力口过脱产培训。另一方面,随着矢n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半衰期的力n快,人们脱产培训的愿望非常强烈,100%的同志强烈要求脱产培训,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管理矢口识,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世界科技发展新动向,拓展自己的知识面。70.1%的干部希望每工作2--3年进行一次脱产培训,60%以上的干部希望每次脱产学习时间为半年左右,职前培训为半年至一年时间。
(二)脱产培训的内容
中高级指挥管理干部的培训应围绕提高领导管理能力这一中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学习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理论,了解和掌握当代世界经济、科技、法律、军事、思潮等方面的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和现实思想,对军队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战略思考和研讨。通过学习,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思想路线的自觉性,树立良好作风,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总装部队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部队服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学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3个部门组织编写的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中的有关读本。
初级指挥干部的培训应围绕部队基层工作的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器装备建设、军队管理、市场经济、当代世界科技、法律、军事的学习。同时,还要学习外语、计算机、汽车驾驶等常用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深入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本级任职所需要的各项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提高管理部队的能力。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学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3个部门组织编写的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中的有关读本。
在机关任职的军官要在任期内进行脱产培训。培训内容可根据军事、政工、后勤、装备等各业务机关的具体需要,设置相关课程。
对新入伍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基本任务,以便顺利的更快的适应工作。
强化岗位培训,做到每晋升一级职务,必须经过院校正规培训,学习新一级任职需要的各种知识,做到不训不提,训练不合格不提。
加大基础性学科的培训力度。从抽样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人希望学习外语、计算机、法律等知识。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工作,但规模太小,远远不能满足干部要求。
增加前瞻性综合性知识的培训。过去继续教育比较单一,只局限于几大主干学科和计算机、外语知识的学习,而且规模小。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增加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使我们的技术骨干能够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掌握本专业前沿技术,增强对话能力。
四、加强军队指挥管理干部继续教育的几项措施建议
(一)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军队指挥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任务十分繁重。不仅培训人数多,培训范围广,而且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多。因此,必须加强对军队指挥管理干部继续教育的领导,规划计划,统一管理,协调机关与基层部队的关系,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形成强有力的培训管理体制和良好运行机制,以便更有效地分配和使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资源,取得军事人才培养的最大效益。
(二)多种渠道,筹措经费。发展继续教育,特别是发展指挥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渠道不畅、经费不足。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的经费虽显紧张,但毕竟有一定程度的保障,而指挥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经费则无制度保障,往往是任务一来,临时筹措。解决的途径有:一是总部从计划经费中拨出一部分,专门用于指挥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二是从各单位训练经费中提出一部分用于指挥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三是各院校压缩军地共同专业(如外语、计算机、财会、医疗卫生等)招生数量,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指挥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将来这可能成为继续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
【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09-21
区教育局干部联系学校制度06-26
平罗县民政局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08-05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发布制度09-23
参加全县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10-10
如何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层站点管理员队伍建设10-02
干部学习教育培训计划07-24
干部教育培训情况汇总10-01
兰州市干部教育培训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