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风韵

2025-01-19

古典风韵(精选12篇)

1.古典风韵 篇一

春光扑进了我们的心田,

高山的阴荫更加的浓郁,大海的波浪更加欢快,交错的田野更加秀丽。

乘着春风,带着希望,一起创造明天的辉煌!

福清,风景秀丽独好。

一条条高速公路像巨龙飞腾,一座座高楼好似挺拨的高山,高楼大厦、霓虹灯放射光芒;

如梦幻般那样的憧憬和美妙,淋浴着朝阳,披戴着星光!

福清,一座充满活力的城。

鞭炮在欢快地叫喊,锣鼓在热烈地欢呼;

长龙正在自由驰骋。

年少的我们多欢畅,踏着欢乐的鼓点,我们尽情在歌唱,应着欢快的节拍,我们开心的热舞,福清,幸福欢快。

瞧!春光多灿烂,看!青春多美妙;

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满山的鲜花正开放;

我们是早醒的小鸟,在知识的琼脂中吮吸。

我们就像绿色的琴弦,奏响了最华美的乐章!

福清,梦想绽放之地。

2.想起那年荷塘风韵 篇二

荷塘边的小路很宽。确切地说是离荷塘越近,小路便越是明晰起来。在还未能看到荷塘的一段小路上边,簇拥着丰姿绰约的青青杨柳。她们嬉笑着,嗔闹着,扭动着小蛮腰。长长的柳枝垂下来,像是姑娘家闺阁前悬挂的珠帘。六月的风不来,她们便静静的如似酣睡。等那微风一过,她们又你依我侬地低头耳语,牵缠着互诉方才的美梦。尚存的的深绿的容颜仿佛是在提醒着人们,属于她们的时间很快就将不存在了,盼了一个轮回的生命在默默中香消玉损。人们眼中只看得到春竹夏兰秋菊冬梅,自己或许就是那个别人不屑一顾的。这一生,值得在别人面前奉献这么多么?

不知不觉间,又一个春天走过了。

初夏的太阳还是很毒,尤其是到了晌午,太阳愈发矫情起来,毫不犹豫地泼洒着它的热情。走进了,向远处望去,还可以看到前面绵亘的群山,以及山脚下那葳蕤的灌木。我打着阳伞,站在荷塘的正前方,努力地睁大眼睛,想要将满池美景深深地印进脑中。

靠近岸边的大多都是墨绿的荷叶。叶片不规则地卷曲着,大团大团地倚叠在一起,似比荷花更胜妩媚。笔直的茎杆将它们托得很高,差点遮住了还未绽放的花苞。远处的荷花更是柔姿款款,花瓣舒展自然,那颜色由朦胧的淡红到浅浅的嫩白,像是笼了层乔其纱。层层的花瓣将中心鹅黄的小莲蓬包裹起来,深藏若虚。无风时她们谙谙而立,微风轻挑,她们便随着荷叶蹁跹起舞,伴着满塘滚滚深绿的细浪,岸上的人似乎能闻到芳香渺然,悄飘若逝。果真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群的蜻蜓在岸边盘旋一圈又飞回到荷塘去,真不枉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其实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也见过一次荷塘。可比起眼前的堪称“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的景象,当年见到的荷塘在我眼中不过只能以“留得枯荷听雨声”来形容。乱红凋敝,惨绿妆淡,虫儿低飞无人留的景象,本是不入眼的,可至今我也难以忘怀那初秋的荷塘之景。

那天是在回老家的路上,偶然看到了荷塘。说是偶然,也确是偶然。送我回家的是一个叫许叔叔的司机。一路上我不停地吃着零食,本来我就晕车,吃多了东西就更想吐。果真,车还未到半路,我便吐了起来。车上,嘴边到处都是秽物。奶奶在我旁边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叫许叔叔先停车。他回头问怎么了,奶奶说我吐了,缓缓再开车。但这些秽物又怎么办呢?许叔叔伸头在车窗外望了望,说,前面有个荷塘,我把车先开到那儿,我的车的后备箱里有毛巾,先打点水洗洗再说吧。

到了那荷塘边,我下车站在一旁,看许叔叔从后备箱里取了毛巾,就准备下荷塘打水。那荷塘不是与平地一般高的,而是要从大路上沿斜坡下到很深的地方才能触及得到的那种。我只见他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下去,慢慢蹲在荷塘边,撇开混沌的泥水,用清澈一点的池水打湿了毛巾,还不住地回头,扯着嗓子喊:“很快就好了,就快好了。”

上来他让我用毛巾擦了嘴,之后他又下到荷塘好几次,直到将车上清理干净了,才让我和奶奶再上车。他在下荷塘的时候,我多少是看了这个荷塘几眼。只是觉得眼中见得满池颓败之气,一点也没有生机盎然的样子。大部分的荷花都耷拉着花瓣,看不到中间的莲蓬。荷叶也是枯萎的枯萎,垂落的垂落,倒是旁边还有些乱虫飞舞。我以为荷塘原本就是这样的,那次的荷塘一览终究让我有些失落。

失落却让人难忘。难忘的不是景,而是人。

很小的时候被人灌输,只知道许叔叔是一个和爷爷奶奶相交甚好,很会开车也为他们无私地开了多年车的小伙子。可我终究不明白他与家人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大概也不是特别关心,别人不说,我也没多问。曾经听大人们在我耳旁叨念,一直是喜叔叔,喜叔叔地叫。后来偶尔得知根本就没有这个姓,才知道自己将一个人的名字叫错了十多年。他姓许,十多年后我才知道。

我还记得那时我爱躲在门后,等他进屋的时候吓他一大跳。很多年过去了,我渐渐忘记了他。有一次回到奶奶家,再次看到他已认不出他是谁了。直到旁人提醒,我才对他象征性地对他微微点了点头。他老了许多,可依然精神。从前他在车上尤是絮语得紧,可现在他不提往昔旧事,闷纳少语。其实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事我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我总是记得他蹲在池塘边,回头笑着对我说:“很快就好了,就快好了。”

也许曾经许叔叔在我眼中就像那杨柳,只因有更美的荷花存在,所以我对那样的东西不屑一顾。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也许只有这样让人留不下印象的人,才会在你真正需要依靠的时候让你感动,连亲人也莫过于此。

荷塘风韵确实让人回味无穷。不论是初夏的荷塘,还是初秋的荷塘,它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回味无穷的其实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我想回味的,再回头,时间已将它磨灭。

3.唤回的古色风韵 篇三

偶然一次,我在河水的尽头发现了那封尘以久的……那是一个处处荡漾着江南人家的那种柔婉细腻的风韵的庭院。庭院用竹篱笆围着,一条蜿蜒的青石径,直升入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下。墙角的青石板上沾满软软的青苔。阳光撒在庭院中,让人有说不出的舒畅与快乐。我伫立凝望,一扇扇古老的木门,半开着门前的竹竿上挂着几个金黄的玉米棒子,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加上同样古老的窗户,三色交相辉映,葡萄架,竹竿,青石板三景,相得益彰。构成了一道亮丽又不失古老的风景线。

门口还是合理的坐着一位老奶奶在全神贯注的编着竹篓和篮子……

我竟然舍不得离去,是因为它让我寻回了逝去的风韵,还是让我暂时忘却了字母与公式……我不知道,反正那一切是多么的吸引我!

我看着看着,仿佛唤回了消逝的的江南,消失的古色。那富有春色的小院儿,别致的`葡萄架,青灰色的石板,粉嫩的星星花……从我脑中一闪而过,那是一个寄托着童年的心愿,少年的思念的五彩梦幻……

懵懵懂懂间,那富有春色的院子,别致的葡萄架,青灰色的石板,粉嫩的星星花,都已随岁月的流水悠悠漂向远方……当我的双眼填满字母与公式时,他也在我的视野中变得朦胧与模糊,当我那未泯的童心呼唤它归来时,他早已消失在河水的尽头___啊!换不回来的古色风韵!

偶然一次,我在河水的尽头发现了那封尘以久的……那是一个处处荡漾着江南人家的那种柔婉细腻的风韵的庭院。庭院用竹篱笆围着,一条蜿蜒的青石径,直升入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下。墙角的青石板上沾满软软的青苔。阳光撒在庭院中,让人有说不出的舒畅与快乐。我伫立凝望,一扇扇古老的木门,半开着门前的竹竿上挂着几个金黄的玉米棒子,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加上同样古老的窗户,三色交相辉映,葡萄架,竹竿,青石板三景,相得益彰。构成了一道亮丽又不失古老的风景线。

门口还是合理的坐着一位老奶奶在全神贯注的编着竹篓和篮子……

我竟然舍不得离去,是因为它让我寻回了逝去的风韵,还是让我暂时忘却了字母与公式……我不知道,反正那一切是多么的吸引我!

4.单眼皮的风韵诗歌 篇四

饭后之际,

香茗浸润着肺腑,

满足召唤着睡意,

顾盼之间,

相册上的你,

单眼皮轻轻的一眯,

眯出了唐诗的风采,

眯出了宋词的神韵,

眯出了你的单纯,

眯出了夜空的神秘,

眯出了时光的清新,

眯出了流年的靓丽。

*

闲暇之际,

书卷清新着思绪,

头脑浩荡着诗意,

诗意召唤着情感,

游离之间,

相册上的你,

单眼皮轻轻一眨,

眨出了心的向往,

眨出了爱的.深意,

眨出了你的心声,

眨出了满篇最美的言语,

眨出了婉约的情缘,

眨出了温柔的含蓄。

*

忙碌之际,

心笔挥洒着淡墨,

情笺叙写着思恋,

念竭之间,

相册上的你,

单眼皮轻轻一挑,

挑出了荷花的清纯,

挑出了晨露的晶莹,

挑出了你的纯真,

挑出了你满脸的泪痕,

挑出你淡淡的哀伤,

挑出你心底深处的回音。

*

念你之际,

相册滚动着琴音,

情意寄予着歌魂,

歌魂感召着心迹,

回眸之间,

相册上的你,

单眼皮轻轻一瞬,

瞬出了我能读懂的风情,

瞬出了我能领略的深沉,

瞬出了你的端庄,

瞬出我飘逸的神往,

也瞬出了那永久的风韵,

瞬出回味的芬芳,

5.田园风韵水乡情 篇五

祁巷和江南的著名乡村比较,我们会看到距离。但祁巷正在编织红地毯连接这段距离。

祁巷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中国现代地质之父丁文江先生的故乡,著名的黄桥战役在这里打响。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打造生态、休闲、宜居之区,建设新祁巷的目标,加快推进全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及党的建设等五位一体建设。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9.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9元,超过全市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曾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示范村”、“江苏省生态示范村”、“江苏省林业绿化模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丁雪其也先后荣获第三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江苏省十佳残疾人“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2011年2月荣获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称号。

祁巷村严格按照江苏最美乡村创建要求,紧紧围绕“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努力实现“环境优美、全民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休闲祁巷

依托传统猪鬃加工基础产业,祁巷村充分发挥村庄核心区四面环水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特色产业。已形成200亩洋葱田、300多亩韭菜大棚、500亩苗木基地为主的1500亩高效农业产业带。规划占地6000亩、总投资2.1亿元的小南湖生态园,已建成人工湖、景观河、人造南山、亭台楼阁、大型垂钓中心、休闲茶庄、游船娱乐中心;生态旅游区已建成果蔬采摘场、鱼类观赏厅、花卉欣赏馆、彩蝶放飞室、度假休养所等;培训体验区已建成400米跑道的跑马场、军事体验林、科普教育等;农家乐园区已建成老兵农家乐、兄弟姐妹农家乐、一品香农家乐等7家农家乐,能同时容纳1000余人就餐。拓展培训基地开心农场、自驾车营地、时尚地主、KURHAUS水疗园和桥梁大世界拓展基地等五大配套娱乐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不久,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养生、科教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生态园将正式对外开放。

以创建“康居示范村”为契机,建设生态祁巷

以创建“三星级康居示范村”为契机,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加快最美乡村的建设步伐。2011年,投资260万元建成了集办公、健身、文体活动、学习培训、议事、服务为一体的村综合大楼,580米的景观河工程、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民健身广场相继建成,农民河滨休闲公园、农家书屋、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到位。基本形成了以“小南湖”为中心,集生态旅游、农家乐、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乡村观光旅游区,村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今的祁巷,村组道路硬化、河塘整洁、景色宜人,2011年获“泰兴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综合一等奖”。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建设幸福祁巷

6.古典风韵 篇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风景也一样,读来的风景和亲身去感受的风景也大不同,不信你去感受一下吧!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她独有的风韵名扬四海,引得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睹她的芳容。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也去了西湖,欣赏了她那独特的韵味美。

步入西湖大门,迎面扑来阵阵花草清香,眼前烟雾缥缈,一切如同被盖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若隐若现。我不由得深吸一口气,放慢脚步,恍如置身仙境,有一种腾云驾雾之感。再走近西湖,放眼望去,风平浪静的湖面宛如一面银镜,蓝天、白云、绿树、山谷都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现在正值初夏,碧绿如翡翠的荷叶丛中,朵朵粉嫩的`荷花含苞欲放,亭亭玉立。伴着缕缕朦胧的雾气,荷花犹如披着轻纱的少女,含笑伫立,美若天仙。

踏上断桥,我不禁思绪万千。传说许仙就是在这里撑着伞把白娘子扶上船的。许多恋人甜蜜地在这里拍照留念,这断桥,似乎也在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站在断桥上眺望远方,四周青山环绕,山峦连绵起伏,错落有致。微风轻拂,湖面荡起道道鱼鳞似的波纹,又似琵琶上的琴弦被轻柔地拨动,声音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令人心旷神怡。

下了断桥便登上了白堤,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三座像葫芦一样的宝塔。它们矗立西湖中央,形成了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这便是传说中的三潭映月,与之遥相呼应的是著名的雷峰塔。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三潭映月的名气大增。快拿出一元纸币来瞧瞧吧!

随后,我和爸爸妈妈上了船,泛舟西湖。正值傍晚时分,晚霞染红了天边。抬头仰望,柔和的夕阳余晖洒在脸上,仿佛老奶奶那慈祥的双手抚摸着你的脸庞。余晖洒在湖面上,五彩斑斓的亮光在湖面不停地跳跃,让人眼花缭乱。晚霞慢慢淡去,海天一色,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7.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历史典故 篇七

湘东王萧绎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了无兴趣,更受他父亲的影响,身着布衣,饮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当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设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学论文的`时候,萧绎也在风光旖旎的江滨,天天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 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加上热情如火的禀性,正是需要爱怜的时候,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却始终撩不起萧绎的情兴,为此她悒郁寡欢,不知如何自处? 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去参加丈夫的诗酒之会,经常与萧绎左右的文友酬对,从而使她的精神领域与情感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开展与疏解。

尽管她的美艳,她的才情,已经得民了客观的肯定,然而萧绎仍然丝毫不为所动,于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药,故意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时人称之为“半面装”。 一个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红只及半边脸庞,想想看那是个什么样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别人的视觉。而徐昭佩则是要借此渲泄她心头的愤怒与不平,甚至用以来羞辱萧绎。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她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当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失”为由而当上皇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访贤举滞,悉罢女乐;尤其自奉俭约,衣食简朴,为听取民情,更设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达,于是到处出现一片升平气象。但他老人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赎身再为皇帝,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常常夜以继日,一连讲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时全国僧尼只几全国人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澄清天下之志。国事多流于形式,终于酿成候景之乱。

侯景本是北朝东魏中原地区的太守,因与东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来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三下五下,又使反复小人候景转过来反梁,对侯景的叛乱,开始梁武帝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何能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

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

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而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用兵。根据西魏的估计:梁元帝萧绎跃军沔南,还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谍,以待援军,乃是中策;若难以移动,据守江陵,乃是下策。经过周密部署,西魏大将于瑾领军五万直追江陵。

其实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他纯粹是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叹。南城已陷,火光冲天,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狂坎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那徐昭佩呢?她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

8.“天上人家”的自然风韵 篇八

王石门位于莱芜市境内,地处泰山东脉的连绵群山之中。据说,王石门村最初的居民是一家为财主看山的王姓穷人,刚到山上时没有地方住,于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垒起了房子。因山上有狼,晚上为了安全,就搬块大石头堵住屋门,后来财主把山赏给了看山人,村子就叫“王石门”。王石门村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全村83户居民,260多人。

前些年,因为没有上山的路,外面的人很少光顾王石门,丰富的原始自然旅游资源无缘展示给世人。近几年,全村村民在村支部书记冯玉玺的带领下,齐心协力修建了一条上下山的通道,使这个闭塞的小山村走了出来,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农家生活。

“天上人家”旅游区是齐鲁峡谷群的主要景区之一,以原始生态和民俗旅游为特色,主要有九天大峡谷、石门大峡谷、槐花谷、九龙湖、瑶池等诸多自然景观,区内峡谷众多、水域富集、森林茂密,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九天大峡谷总长6010米,平均深度300米,最深处可达500米。峡谷内完整地保存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峡谷蜿蜒绵长,幽深玄奥,奇石、险峰、飞瀑、流泉、密林连缀一体,是探险的绝好去处。

走近峡谷,先闻水声,逆水而上,曲折蜿蜒,踩顽石踏荆棘,涉涧越沟,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幽静处,流水突然变缓,似一池状,池水晶莹剔透。人越往深处走,越觉空气新鲜。在一片松林处,却有四五百平方米的平地,实属难得。松林内地势平坦,其间幽深寂静,空气清新潮湿,风起时,松涛阵阵,韵味独特。透过密密的松林,可看到在峡谷南侧有100米左右的峭壁,如一面石壁被人对折,下宽上窄,形同双刀,挂在半空中,得名“双刃崖”。过了双刃崖,上走百余米,是一极险峻处,有紧挨的两处瀑布,一石洞将两个瀑布相连。瀑布下面则是一个面积30多平方米、深3米左右的水潭。瀑布水流湍急,冲撞着巨石,水花四溅,水声激越。两边石壁如削,杂树滴翠,云蒸霞蔚,因峡谷南侧岩壁上有一条赤色石纹上下延伸,势如花龙飞天,故称两处瀑布为“赤龙双瀑”。

九天大峡谷的极险要地段,行走十分艰险,对每一个游人都是一个挑战。勇敢者则需手脚并用,如蛇行石上方能越过。回头望落在身后的瀑布,才觉挑战的刺激与乐趣。难怪有游人感叹:早知道此大峡谷,何必远征到巴蜀。九天大峡谷,过去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它以自己高、险、美的特色,正逐渐成为探险者的乐园。

由王石门村北去1.5公里,即是石门大峡谷的西口。峡谷总长度3660米,平均深度200余米,最深处可达400多米,呈东西走向,峡谷内依山势已修成攀登小道。两侧山壁有陡有坡,不时有怪石突兀,松树、平柳树于岩石中钻出,正觉山势平缓之时,忽闻雷霆之声,前方山势陡转,流水跳跃,是一瀑布,名作“翠岩瀑”,但见瀑布落差约20余米,水流湍急,水声如雷,水花溅崖,两边岩石上的绿草翠树娇嫩宜人,不见山壁本色,但见满眼青碧,令游客赏心悦目,翠岩瀑由此而来。沿翠岩瀑一侧小心下行,陡觉峡谷深幽起来,而山势也开始险峻,两壁上的草木茂密,使得峡谷内鲜有光照。在一处狭窄陡峭的地方,但见两侧岩壁高达百米,并且层层相叠,像人工垒砌的一样,最宽处也不过3米,宛若两门洞开,又若壁石迸裂,举头望去,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石门大峡谷由此得名。

石门大峡谷以林密景幽见长,刚觉山势险要、小路难行时,忽又平坦起来,但松树、平柳、槐树多了起来,峡谷两侧,有许多叫上名和叫不上名的杂草与野花。越往下走,觉得山势越平,但树林越秀,在树林间、在流水中、在岩壁上,但见巨石横卧,石依势而安,树择隙而走,山石小者如袋,大者如屋,或卧埋地下,或相叠成形,奇趣盎然,引人入胜。

槐花谷占地350多公顷,每年五月来到槐花谷,就可欣赏到“人间五月芳菲尽,石门槐花始盛开”的绝妙景致。从王石门村出发,沿山路蜿蜒西行,便可见到片片槐林。未到槐花谷,先看见王石门的柴鸡养殖基地。在密林草丛中,始见一群群的鸡在悠闲地散步,不时从草中啄食虫子。一旦饲养员吹起哨子,就见鸡群从四面八方涌来,围在饲养员身边,景象蔚为壮观。

从养鸡场沿山路南行,可进入槐花谷,谷内浓荫匝地,遮天蔽日,广阔幽深。地面则是杂草丛生,形成天然的绿色地毯。由于槐花谷特有的地理条件,气温在18℃左右,槐花比平原迟开15天左右,且花期长,可在10天左右。若赶到5月中旬到谷中游玩,正值槐花蓓蕾初放时节,串串白色槐花悬于枝头,宛若雕刻而成的玉花,整个槐花谷内香气浓郁,沁人心脾,蝶戏蜂舞,令人赏心悦目。王石门村在每年5月份槐花盛开时节,举办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槐花节”。

槐花谷内还有孔雀寺的遗址。据传唐朝时有位名叫“惠净”的游方高僧途经香山,十分喜欢,意欲长留。但香山上的庙宇已有僧侣占据,正当惠净考虑何处安身时,忽然看到槐花谷的槐树丛中徐徐飞起一只孔雀。于是,他认定此处风水极佳,决定在此安身,随后四处化缘,募钱在孔雀飞起的山上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孔雀寺”,现还能看到当年的遗址,这座山被称为“孔雀寺山”。

王石门旅游区与济南红叶谷景区、跑马岭野生动物园、七星台植物园等在同一条线路上,从济南乘车到此地只需1个小时左右。旅游区有整洁卫生的农家宾馆,可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在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体验农家的乡俗民情。

With an altitude of 851 above sea level, Wangshimen Village, located in the territory of Laiwu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the highest village in Shandong Province. So it is also renowned as the “Heavenly Household.” Boasting pure and simple folk customs, virgin forests, lakes on the mountains, and mountainous scenic spots, this is truly a fascinating tourism spot.

Legend has it that the earliest dweller in Wangshimen Village was a poor man named Wang, who resided here to protect the mountain for a rich man. When he came up to the mountain for the first time, having no residence, he constructed a house from stones he found on the mountain. In order to prevent an invasion from wolves during the nighttime, he blocked the door with a big rock. Later, the rich man granted the ownership of the mountain to the poor man, and since then, the village on the mountain was called Wangshimen, which means “Wang’s Stone Gate.”

Up to now, Wangshimen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 years; and, currently, there are 83 households and some 260 villagers living here. In past years, since there was no paved road leading to the village, few outside people visited and the rich primitive and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found here were also isolated.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headed by Feng Yuxi, secretary of the party branch of the village, and with concerned efforts from all the villagers, a road has been constructed up the mountain, which allows more tourists to have th opportunity to access the mountain village and experience the special mountainous life here.

The tourism area of this “Heavenly Household” is one of the scenic spots of the Qilu Canyons Group, which is featured by the virgin ecology and folk tourism. The scenic spots located here mainly include the Jiutian Grand Canyon, Shimen (Stone Gate) Grand Canyon, Huaihua Canyon (Chinese Scholartree Canyon), Jiulong Lake (Nine Dragons Lake), and Yao Pond. With so many canyons and the dense virgin forest, the ecology here is completely well preserved.

The Jiulong Grand Canyon stretches a distance of 6010 meters with average depth of 300 meters. The deepest place is 500 meters. In the canyon, the primitive natural sceneries are completely well preserved. Peculiar rocks, perilous peaks, cascades, spring waters, and primitive forests provide a good venue for exploration.

The steep section of the Jiulong Grand Canyon is a challenge to every tourist to cross. Even for a brave tourist, he must apply to his hands and feet simultaneously and zigzag over rocks if he hopes to cross this section safely. After traversing this perilous place, when he looks back at the cascade behind, the climber can feel the excitement of adventure and accomplishment produced by the challenge. So, some tourists have remarked emotionally that if they had known of this grand canyon earlier, they would not have ventured far away to tour in Sichuan, which is famous in China for its steep mountains.

About 1.5 kilometers to the north of Wangshimen Village is the western entrance to the Shimen Grand Canyon. Stretching a distance of 3660 kilometers from east to west, this canyon has an average depth of some 200 meters, and the deepest place is about 400 meters. Along the canyon walls, the intrepid trekker will find mighty boulders, steep rock peaks, fragrant pines, and flowing willows. Secure pathways have been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canyon to assist exploring tourists.

The Shimen Grand Canyon is famous for its dense primitive forests and abundant stone formations. Walking in the canyon, when you feel the mountain steep and the path difficult to walk, suddenly, you will find a flat path in front of you. Besides pines, willows, and Chinese scholartrees on both sides of the canyon, there are so many kinds of grasses and flowers to be discovered that not even the local people know all their names. The deeper you move into the canyon, the flatter you find the terrain, and the more beautiful the forests you see.

The Huaihua Canyon covers an area of more than 350 hectares. When coming here in May every year, you can stand enthralled within the dense Chinese scholartree forests and appreciate their blossoming flowers. Special geographic conditions within the canyon makes the temperature hold steady at about 18 degrees Centigrade all year round. The Chinese scholartree flowers blossom about 15 days later than the flowers in the plains areas and last about 10 days, which is longer than elsewhere. If you tour around this canyon in the middle of May, you can see the blossoming Chinese scholartree flowers and attend the “Chinese Scholartree Flower Festival.”

9.古典风韵 篇九

杨梅,艾素萍

(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在纷繁复杂的诗歌翻译理论及实践过程中,郭沫若基于自身的个性才情,提出“风韵译”的诗歌翻译思想,让翻译和创造结合在了一起,翻译的痕迹几近消失,大大提高了译诗的可读性和审美性,成为诗人译诗,以诗译诗的典范。

关键词:郭沫若;风韵译;创造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众多显性和隐性的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就文学翻译而言,更不是简单的符码转换。文化信息背后的意识形态远远超越了翻译技巧问题,隐性地引导着译者做出种种的选择。原文背后所隐藏的艺术文化精神,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等,定然同译人语文化中的这些因素发生冲突和对峙,译者必然要面临选择,而意识形态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左右他的价值取向。具体体现为在翻译中对原文内容的重视、排除、删节、增添、改动,这是译者自身对原文所作的解读。因此,翻译实际上是符码的转换和对文化信息的处理。译者对原语和译入语的态度,翻译标准的厘定,翻译方法的选择,对原文文化内容的注意,以及译作的用途等等,构成了译者的翻译思想。

一、郭沫若的“风韵译”思想与创造精神

郭沫若作为创造社的标杆人物,坚决反对文学的功利性,坚持为艺术而艺术,坚持自我感情的自然流露,强调翻译的个人趣味。郭沫若的诗歌翻译思想“风韵译”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翻译生涯。1923年郭沫若在《理想的翻译之我见》一文中所言,可看作是“风韵译”的定义:“原文中的字句应该应有尽有,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或先或后,或综或析,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他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努力接近和再现原作。他的译诗在这一主观愿望的指引下对原诗产生了客观背离。(论文范文 )译诗在溶入了创造性因素后,更像是郭沫若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

在《翻译的动机与效果》一文中,郭沫若再次肯定了翻译中的创作精神:“我们试问,翻译作品是不是要有创作精神寄寓在里面?这我恐怕无论是怎样强词夺理的人,对于这个问题,一定会答应一个‘是’。那么我们又问:翻译家要他自己于翻译作品时勇气创作的精神,是不是对于该作品应当有精深的研究、正确的理解,视该作品的表现和内涵,不啻如自己出,乃从而为迫不得已的逐译?这个我想,无论怎样强词夺理的人,恐怕也要说一个‘是’”。

基于此,郭沫若坚信只有在不损害原意的情况下,对原诗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改变,这样才能做好翻译。这种改变并不是歪曲原诗的结构和意义,也不损害原诗的魅力。对于这种“合而为一”的创造性翻译的另一种解释就是:翻译诗歌,好像是译者自己在限制条件内创造诗歌。创造为郭沫若的译诗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让读者读译诗就好像是在读原创,翻译的痕迹悄然无踪。

郭沫若显然采取了一种比传统翻译更积极地翻译姿态。他的翻译实际上是对原诗的改写,自己再增添些新的东西。他没有亦步亦趋地寻求字当句对,而是吞食,消化原诗的精髓以后,摆脱原文形式的束缚,把握原诗核心的意象,自己创作一首新诗。他既没有模仿原诗的形态,也没有沿用主体文化惯常的相应形式,而是让诗歌的意义自然形成“独特的诗歌形式”。应该说,郭沫若译诗不是“临摹”而是“变形”,是“剥离原诗的语言”,将其中的符号“解放”出来,再用另一种语言重新组装,创作一个“类似文本”。因为他认为,如果按常规翻译诗歌,那只能是糟蹋诗的精华,徒剩毫无生气的糟粕。因而,他在诗歌翻译中反对因袭,主张独辟蹊径,大胆探索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在他的诗歌翻译实践中,翻译与创作交织在一起。诗意的忠实与否不在考虑之列。重要的是意象新奇,韵律新颖,新人耳目。因此他以创造发明为己任。旧瓶装新酒,原作发新声。他按照自己的审美原则,不落他人窠臼。他没有字斟句酌的照原文翻译,常省略掉典故,大大提高了译作的可读性和审美性。翻译既是郭沫若创作的动力,也是郭沫若才能的展现。

二、从翻译实践中看“风韵译”的创造精神

《英诗译稿》共有译诗五十首,多为外国抒情名诗。由于郭沫若坚持“风韵译”,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反抗僵化的文学传统,文笔优美,译笔多变,常借用古典诗歌形式,语势神韵,化用中国典故,抒情浪漫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风韵译”的精髓,更具文人气息,明显带有归化与文化翻译的性质。有的译作同中文古诗有共同之处,形式整齐,意境相似。以郭译EvelynScott的诗作WinterMoon为例:

WINTER MOON 冬月

EvelynScott

A little white thistle moon 初月如银钩,

Blown over the cold crags and fens: 吹过冰岩沼;

A little white thistle moon 如钩初月白,

Blown across the frozen heather. 吹渡寒郊草。

汉语之美,美在古朴典雅,美在简洁庄重,此美多源于对传统(文言)的承传。应当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娴熟而又典雅,明快而又灵动的汉语语感来自一定的文言功底。语言的品味来自传统文化积淀和继承。一味拒斥文言,追求百分之百的白话的结果是丧失典雅,味同嚼蜡。文言的介入,让凝练的语言有了令人回味的余地;让雅化的语言有了书卷味和文采。郭沫若自少年时代起,基本已经形成一种以文言为本位的语感。这种文言本位语感,相随他成人,相伴他终生,奠定了他的文字表达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他文字表达的“下意识”,使得他运用语言词汇时,总是那么纯粹,凝练,古朴和典雅。他能够自如娴熟地从古诗文中,选取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词汇、诗句,生动鲜活地或描摹,或写意,或达情。寥寥数语,便传神,传情,传心,传意。

原诗的情绪,意象和内容形式,译者的感受力,悟性和表现力无不体现在译诗里。原诗颇妙,一三诗句完全相同,二四诗句首字相同,一句中的“white”对应第二句中的“cold”和第四句中的“frozen”。短短四句,把冬日的萧瑟清冷刻画得淋漓尽致。郭译更妙。郭沫若并没有完全临摹原诗,但用词细腻精巧,选词范围灵活,凸显“诗眼”。“银”字对应“白”字,译诗并没有一字不苟地呆板地重复原诗,而是将词序颠倒了一下,产生了强烈的修辞效果,诗句和谐对称,韵味浓郁,由于汉语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讲究骈四俪六,加上其他原因,在措辞方面的对偶和整饬上,汉语略胜英语一筹。这种古典修辞手法尽管使一三句译诗意义不变,却有了抑扬顿挫之感,形象生动,变化灵活。有骈俪之美,更兼音韵之美。非英语原句可比。原诗中的“thistle”(蓟)被故意忽视了,蓟为苏格兰国花,小圆形。圆月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美满团圆之意,很难表达愁苦之精神。郭沫若没有因袭原诗用词,而是改译为弦月,让这一“诗眼”在中国读者心中尽显悲凉之意。郭沫若译诗为五言绝句,押abcb韵,虽较原诗在形式卜有改动,但更能让中国人联想起那些耳熟能详吟咏月亮的五言古诗,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卜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郭沫若是个极其感性的人,他对诗歌中情绪的敏感无人能出其右。译诗中所体现出的激情尽在情理之中了。郭沫若将原诗隐含的意义连接表层化,形成显形衔接;逻辑联系,简洁,紧凑,并置自然构成意象。如此翻译,译文便别有一番情调,笔触精确,句意饱满,文意显豁。译诗的文采,感情色彩,甚而胜过了英语原诗。郭沫若创造精妙,译笔传神。译诗文采斐然,扬汉语之长,更具诗意。好的译文,善蜕变,能跳出。所谓蜕变,即能求其神似;所谓跳出,即能进入化境。此译诗即是一例。同时深感译者笔力不凡,才思纵横。

中国文学作品独标“意境”,以境界的高低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也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郭沫若的译诗虽与原诗有出入,但他用艺术的语言所表达的诗情诗意诗韵同国人的情趣心境的一致,达到了在精神层面上中外文化的通合融汇之境界。

10.雄健姿媚 六朝风韵 篇十

唐代的书法家,人才辈出: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堪称初唐时期的“四大家”;张旭、颜真卿、贺知章、怀素、李阳冰等,则是中唐书界的著名代表人物、书法史上划时代的革新人物;柳公权更是书法史承前启后的晚唐大家。其实,晚唐时代的杜牧,也是位著名的书法家。

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唐京兆府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宰相杜佑之孙。其才思敏捷,博学广识,学术精湛。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二十六岁连中进士和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随之相继为江西观察使、宣歙池观察使、淮南节度使幕府吏;历任黄州(又称齐安郡)刺史、池州(又称池阳郡)刺史、睦州(又称新定郡)刺史、湖州(又称吴兴郡)刺史;京官曾任监察侍御史、左补阙、膳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吏部司勋员外郎,终为中书舍人。唐时习惯以宅地所居为人号,以人京职代其名。杜牧因宅室临樊川水,故号其为“樊川子”,其文集名之《樊川文集》、诗集名《樊川诗集》;文坛则应时相继称其为“杜侍御”、“杜补阙”、“杜膳部”、“杜比部”、“杜司勋”、“杜舍人”。

杜牧生性刚直,节操出众。他的文章,多是指陈及讽喻时政之作,对时政利弊尤为切至;鉴于他的诗歌艺术造诣,几于“诗圣”杜甫比肩,后人誉之为“小杜”。其诗感情豪迈,语率惊人,圆快奋勇。宋代敖陶孙评其诗是“如铜丸走板,骏马注坡”;同时他还是位军事理论家,曾精注曹操定本的《孙子兵法》。当时国家边境动乱,防卫不力,时局不稳,多年不止。他多次上书陈述防边策略。当朝廷采纳其谋策后,边疆很快得到了安宁。当时的朝野与后世文坛,皆称赞杜牧是“济世之才”。元代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辛文房,将杜牧名之为“唐才子”,而入录海内外闻名的《唐才子传》。但这些成就却掩盖了杜牧艺术造诣丰厚的书法成果。

杜牧一生之作中,影响极为深远的名诗之一《张好好诗》。此卷书法珍品(图1-图8)质地为唐代的白麻纸。纵28.2厘米,横162厘米。以丰润的行体笔墨,书写了长篇五言古体诗章。书卷全文为:

张好好诗 并序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年,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翠茁凤生尾,丹睑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晴江连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下垂袖,一声离凤呼。

繁弦迸关纽,寒管引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以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小谢楼,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前且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期相如。

聘之碧玉,载以紫云车。洞闲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

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斜日挂裹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章聊一书。

稍加咀嚼此诗此序,即可明了杜牧所书此篇之作的现实背景:歌妓张好好,艳丽的容貌、精湛的技艺,两人之间的相识、相知,以致“三日”不见“以为疏”的友情。诗中称张好好为“君”,足显杜牧对这位歌妓的尊重;张好好被沈述师以重礼之聘纳之为妾,然“尔来未几岁”,即遭抛弃;当洛阳再见时,张好好已沦落为“当炉”赏酒的女子。这就是使杜牧怀旧伤感、“洒尽满襟泪,短章聊一书”的缘由。细读此,大有一种感人之极、催人泪下之悟。

名诗里的“故吏部沈公”与诗中几现的“主公”,所指皆为沈传师。沈传师于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十月,以尚书右丞京衔出为江西观察使,治所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九月调任宣歙池观察使,治所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唐朝制度,观察使为辖域内军政最高长官,故有“主公”之谓;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四月,沈传师以宣歙池观察使晋迁为京官吏部侍郎,又于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四月卒,所以杜牧写此诗时,有“故吏部沈公”之称;“豫章姝”,乃指张好好,“豫章”即豫章郡。据《唐书·地理志》豫章郡即洪州。“姝”是北方对艳丽貌美女子的誉称,南方称貌美之女为“娃”;“高阁倚天半”的“高阁”,乃唐高宗显庆年间所建的洪州滕王阁。

唐朝制度中,凡节度使、观察使幕府均可置官妓。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十三岁的张好好经过沈传师及幕僚们对其歌舞的现场考核,始入乐籍,成为官妓;“后一岁”即太和四年(公元830年),也是沈传师自江西观察使调任宣歙池观察使之年,张好好也自洪州来到宣州,时年十四岁;“后二年”即大和四年之“后二年”,乃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沈著作述师”纳张好好为妾之年,好好是年十六岁。沈述师,沈传师之弟,当时也在宣歙池观察使幕府,故能有此举。因曾任著作郎一职,所以称之“沉著作”。沈后又任集贤院校理,故诗中有“著作任集贤校理”夹注。诗中的“霜凋小谢楼,沙暖句溪蒲”之“小谢楼”、“句溪”,俱言事儿发生在宣歙池观察使驻节地宣州城。“小谢”,乃南朝齐时著名文学家、曾任宣城太守的谢;“句溪”,则是宣城境的著名古溪。沈述师娶张好好后,杜牧曾作《赠沈学士张歌人》诗,诗中以“拖袖事当年”、“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孤直云定,光明滴水圆”来称颂张好好的音貌与歌艺,也包涵着对沈、张婚姻的赞美与期望。

诗中云:“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是说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沈传师升迁吏部侍郎,他的宣歙池观察使幕府随之而“散”,幕僚也为之“散尽”,各奔东西。“高阳”,即高阳酒徒,喻指宣歙池观察使幕僚们。又云:“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序中也云:“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好好。”“当炉”,即卖酒的代称,“炉”,一作,即放酒坛的土墩。致于杜牧什么时候于洛阳“重者见好好”,那得从杜牧人生履历中去考察。

杜牧在当了七年的幕府吏之后,于大和九年(公元835年)重回京师,就任监察御史之职,并分司东都(今河南洛阳),于秋天到达洛阳,时年三十三岁。诗中“斜日挂裹柳,凉风生座隅”之句,也正是秋天气候的映证。就是在这个时辰“重者见好好”,并“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写出这一书卷。在杜牧《张好好诗》的创作时间上,缪钺《杜牧传》、傅璇琮《唐五代文学史》,也均定在这一年的秋天,一作“八月中”,一作“秋七月”。是年,张好好也只有十九岁。

鉴于《张好好诗》书卷所录的是《张好好诗》的原本,当是此后记录此诗文献的范本。之后记录此诗的《樊川文集》、《樊川诗集》以及清代汇辑的《全集诗》,由于没有很好地利用此珍贵的墨迹,即体现了不少与原诗的差异。比如,墨迹中“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而诸籍却漏了“舞”字;墨迹的“公镇宣城”,诸籍则多了个“移”字;墨迹“霜凋小谢楼”,诸籍却改成了“霜凋谢楼树”;诗的最后一句“短章聊一书”,诸籍又变成了“短歌聊一书”等等。

就书卷所书《张好好诗》的内容来说,是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落于乐籍的歌妓,在封建社会,是属于政治地位的最低层,张好好即属于这一类,可在几与杜甫比肩的“小杜”笔下,却以“君”称之,并与之相识、相知,甚至“三日”不见“以为疏”的地步。这种交友不论出身、相知不问等第的做法,对于宰相之孙、大唐才子的杜牧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即使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依然富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同时对玩弄女性的文人士大夫也予以鞭挞。

就书法艺术而言,《张好好诗》书卷的价值亦是出类拔萃的。清代书法艺术评论家叶奕苞《金石录补·唐杜牧之赠张好好诗》曰:“(杜)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此“宗伯”,即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在董氏眼中杜牧的书法造诣,与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柳公权同等级,可见评价之高。现代书画文物鉴赏家杨仁恺《中国书画》,在论及杜牧此书卷时云:“此件作品,气格雄健姿媚,有六朝人风韵,更与其诗文相表里。所用唐代白麻纸及行笔所出墨花,均可作鉴定有力资助。”

唐朝制度中,凡翰林院学士草制立皇后、太子,施赦、讨伐,除免三公、将相时,方可用白麻纸,可知唐时白麻纸的贵重。杜牧以如此高档的白麻纸,用于对一位歌妓赠诗的书写,既表达他心目中对能歌善舞艺术人才张好好的同情与敬慕,也坦露出他对《张好好诗》书卷作品的珍惜与器重。

杜牧的这件书卷,自它诞生起,就引起众多鉴赏家和收藏家们的注目与青睐,其卷首、卷尾众多的鉴赏印与收藏章,足以证明这一点。我们清楚看到,在卷尾的诸多鉴藏印章中,其中有“乾隆御赏”圆形白文印、“乾隆御赏之宝”方形朱文印、“宣统鉴赏”方形朱文印。证实此作至少在清代时,即成为宫廷的珍藏之宝,为皇帝们所鉴赏。清亡后,封建王朝被推翻,此件珍贵之作方流落到了民间。据文献记载,它的最后一位私人收藏拥有者,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1956年,张伯驹将自己多年珍藏的八件无价瑰宝之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其中就有这件《张好好诗》书卷。故此书卷从此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藏品。

11.风韵犹存,掩不了千年文明作文 篇十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光彩照人的贝壳等着人们去寻找!-----题记

命运,轮回几千年。其间不断涌现出众多有所作为的大人物。军事、科技、文学、政治……。然而可以称得上是天才的人,却屈指可数。被奉为圣人的更是寥寥无几。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他逝世时,享年73岁,被安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随后这片土地被后人奉为孔林。他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在周游列国时,给各路诸侯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建议、并大力推广儒家思想以供后人效仿。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几千年的光阴足以让成百上千的伟人被后人遗忘,能够流芳百世的人又有多少?孔圣人是其中一位。

不论是在科技卓越的今朝,还是在文明璀璨的往昔。自《论语》问世以来,深受其益的人不计其数。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论是哪一章、哪一段,甚至是哪一句都十分浅显易懂,大到治国之道小到持家之法,都包含在其中。所以才会成为莘莘学子的必修之课。但即使孔子如此优秀,也会犯错。所以儒家思想仍然会存在不符合实际的地方。

最令我不解的地方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致意思是君主就是君主,不能有不符合身份的言行举止,臣子就是臣子在君王面前不能够有逾越的地方……。这则道理如果放在现在,一定做不到,因为在如此开放的现在,不论是70、80、90、甚至是00后对自己的父亲都像是对待最亲密的朋友一般,推心置腹不带任何惧色。可是若将这等其乐融融的景象放在几千年前的古代,乃至孔子面前,他一定大怒到两道剑眉都立起来了:“如此放肆,成何体统!实有辱身份。”可是不论他犯了怎样的错误,但在教育事业上孔先生也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中华民族在历史文化上有一个“怪癖”那就是如果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东西,不论在科学的角度是对与错都会被人们流传下来,成为又一段佳话。我们在知识量丰富的如今,在众多精粹中,仍然看得到,《论语》的影子,由此也可见的孔夫子对后人、对文学的影响之大。

不过至于孔夫子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影响,也正是我想要探究的事物之一,在世界名人之中能够和孔子齐驱并进的人,大多都是现代的,各个国家杰出的领袖,那么孔子又是怎样能和跨越了几个世纪的人们相比较呢?

众所周知的孔夫子是教育家,他的理想是想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千世界。但是为了实现大千世界,最关键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可是在科技那么不发达的.时代要想推广一种思想,要面对的不止是国家领袖不同意,不支持。最重要的还是人们的理解与支持,可以见得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当然,全靠孔子一个人完全不可能,为此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但是,现代的有些学者认为儒家教育思想是只考虑教育的社会作用而忽视个人的发展,甚至是压抑个性的发展。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儒家教育思想很重视个人的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儒家促进个人发展的理论基础。但儒家的个人发展不是只强调“自我”而不管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发展,而是“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完善人格为目标、和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思想很不相同的地方,这个也正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其实,不论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孔夫子的教育思想都会被重视,被推广。想必他若实在天上,也不会想到他会如此有影响吧!

12.大唐:盛世风韵点亮家居生活 篇十二

大唐公司董事长唐利刚为大唐品牌做了这样的注解,他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品牌与中国文化相嫁接,做有中国特色的家纺品牌。”在家纺行业一片“欧”风“美”雨中,是否能形成差异化,唐利刚将目光聚焦到中国传统文化上。中华盛唐的繁华鼎盛,大唐公主的高贵典雅,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于是“大唐公主”诞生了。无疑,大唐公主的品牌命名匠心独到,让唐利刚实现了他的蕴涵文化底蕴的品牌梦,振兴民族纺织的大品牌梦。“以文化打造品牌”成为大唐公司发展的主线,大唐文化,让人想到的是“气势恢宏、雍容华贵”,如今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大国盛世情怀深入人心,将大唐文化精髓巧妙融入家纺品牌中,不失为一招妙棋。但是,年轻的大唐家纺能否承载厚重的大唐文化,如何让大唐文化和家纺产品有机结合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此,唐利刚认为:“纺织无疑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最好的元素载体,而家纺在演绎汉韵唐风方面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产品设计上,大唐公主将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诉求有机结合,既有喜气洋洋的“中国红”,图案设计或是龙凤呈祥,或是牡丹吐蕊,或是芙蓉妖娆,或是“福”、“寿”祈祝;也有简洁得如文化符号般的设计,抽象的图案却依然能够看出中国的影子……大唐公主用多变的魅力与竞争对手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唯一不变的是品牌的内涵——大唐文化。

为了更好地将品牌文化与大唐文化相融合,唐利刚专程到西安考察大唐风格的建筑,建造独具唐代风格的大唐纺织办公楼,统一规划大唐公主旗舰店、专卖店形象,力求营造出独属于大唐的一种文化气息。

唐利刚在打造“大唐公主”家纺品牌的同时,服装品牌“雅格·诗曼”也做得非常成功,公司吸取一流品牌的先进设计理念,不断走高端市场,成为白领选装的理想品牌。公司成为电信、电力、银行、学校、企业等多种行业的职业装定点生产企业。另一个品牌“大唐人家”也开始被许多人熟知,“大唐人家”茶艺坊成为张家港第一文化型、花园式茶楼,大唐正走上一条多元化的扩张之路。

唐利刚在采访中着重强调,“大唐纺织的所在地——鹿苑黄泗埔,是唐代鉴真大师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是福地、宝地、吉祥地。张家港人积极挖掘、提炼鉴真东渡精神,并将之升华为张家港的城市精神。”唐利刚将多种文化有机融为一体,并体现在企业发展的规划上。

大唐二期规划已经成形,看着唐代风格的大唐纺织科技园,唐利刚指着即将破土动工的家纺博物馆、检测中心、园林景观向记者描绘着“大唐”的未来,能从唐利刚的语言和神情中感受他的创业激情,这个美好的未来对于“大唐”来说很近。

“哑铃型”营销模式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风格浓郁的大唐纺织来说,却敢于突破传统,学习西方先进的营销模式。“哑铃型”的营销模式成为大唐纺织企业亮点。所谓“哑铃型”,就是“两头大、中间小”,即重研发设计、销售渠道,轻生产。这和时下服装行业最有潜力的“PPG”模式有些相似。PPG建立强大的网络和快速有效的市场推广模式,充分实现了空地一体化,低成本投入快速吸引消费者试穿,从而形成井喷之势。

那个时期,苏南地区许多家纺同行都在贴国外品牌,帮人家生产产品,唐利刚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大唐纺织的生产环节“外包”出去。如今,“大唐纺织”自己掌握着研发基地和销售网络这“两头”,“中间”的生产过程则基本外包给管理和制造水平较高的加工企业。这种“哑铃式”的营销模式,让公司 “轻装上阵”。

走差异化道路,实施“蓝海战略”是唐利刚公司管理的另一特色。实施“蓝海”战略,不是去瓜分现有的、呈萎缩趋势的市场需求,也不把竞争对手竖为标杆,而是摆脱与对手进行诸如价格竞争等肉搏式的充满血腥味的激烈竞争,另辟蹊径,寻找市场需求的空白点,求得新的发展空间。在唐利刚看来,家纺行业的新发展空间便是走差异化的道路。这种品牌的差异化,对“大唐公主”而言,最主要表现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和产品细分人群上的差异。

科技创新推动全方位发展

为了夯实根基,大唐纺织积极提高创新能力,与苏州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科技院校紧密合作,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和科研中心,这对大唐公司在新品开发及科技成果的引用上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几年来,公司年年都有作品在全国设计大赛上获奖。公司副总经理唐丽芳特别介绍了今年最新研发的智能温控床品及维度卡家纺面料采用植物纤维精华素纤维等新产品,这些都对接了当代人的现代生活方式。

大唐公主在营销方面还紧紧抓住“精准细分,深耕市场”的原则,特色鲜明。婚庆系列,不仅有喜气、时尚的传统产品,还配套的新娘丝巾、新郎领带、以及成套的婚庆睡衣、拖鞋等产品;公主系列,专为10~20岁少女设计,潮流的风格,精心的包装,非常适合这一年龄层的购买主体;儿童系列也不例外,精致的小型包装拖箱,很是可爱讨巧;真丝睡衣、睡裙、睡袍系列玲琅满目,适合不同年龄层,漂亮极致。

在家纺市场购买力下降的今天,大唐家纺却在2012年上半年交出了不错的答卷,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覆盖率不断攀升,标准是“名利双收”。公司连续多年,被省、市各级部门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企业资信等级‘AAA’级”、“消费者信得过企业”、“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大唐公主”家纺品牌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生态纤维制品”等称号,“大唐家纺”评为苏州老字号。唐利刚带领着团队辛勤耕耘,他个人在2010年也被评为“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上一篇:“学风建设优秀个人”申请书下一篇:小年夜发朋友圈说说文案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