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创新案例

2024-07-21

党群工作创新案例(精选11篇)

1.党群工作创新案例 篇一

【篇一】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坚持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聚焦“三年打基础、五年争优先”工作目标和“一切工作到支部”理念,以“六基”建设为抓手,围绕“五强”标准,引导带动各领域党支部全面开展“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质量,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明确任务抓调度

下准工作“先手棋”

“大伙坐好,今天咱们先传达一下**里镇里要求建设‘最强党支部’的事儿。”近日,****满族屯满族乡特门**村两委在主题党日活动上围绕“最强党支部”目标任务、建设标准等内容进行探讨。

“满族屯满族乡党委及时对**委‘最强党支部’建设要求进行学习,分析全乡各党支部的基本情况,第一时间部署安排,特门**以**党支部为中心,积极创办特门郭勒羊肉合作社,特门塔拉农副产品合作社等带动贫困户增收,现在集体经济提上去了,我们想把它纳入‘最强党支部’行列,为全镇抓党建、促脱贫树立个标杆。”****满族屯满族乡党委书记华青龙介绍道。

****找准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印发《“最强党支部”建设方案》,结合**村级组织“十星级”管理、国有企业党组织“四强四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双强六好”“六个好”“三个表率”模范机关党组织建设、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三亮三提三比三评三创”等基层党建工作,确保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领导带头压责任,驶入工作“快车道”

8月7日,****召开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会,就“最强党支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领导干部带头下,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主动到各自结对联系点参与“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8月20日,****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提升报名考试。为建立最强党支部打下人才基础。

****强化“分领域统筹推进”的精准导向,明确在全**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建立226个“最强党支部”联系点,实现**委书记带头,处级领导主抓,党员干部联系全覆盖。明确要求采取“131”工作方法开展工作,即联系人每年至少开展1次专题调研、深入联系点检查指导3次、解决1个实际问题。创建一批可看可学、有影响力的特色党建品牌。同时,细化了各领域“最强党支部建设”参考标准和建设领导干部职责任务清单,**委组织部采取书面调度、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协调推进各领域创建工作,并将巡查、调度情况作为党建述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强化创建工作责任落细落小、落地落实。

破解难题赢民心,绘制工作“同心圆”

“前两天**医院来我们社区给居民摆摊义诊,免费检查了很多项,以前没注意血压,今天发现血压偏高了,有困难找我们的‘最强党支部’,真的能解决问题”。碧桂园社区居民激动地说。**镇党委按照“五抓五强”举措积极抓好“最强党支部”建设,建设“健康地摊”,为社区居民提供“检查、诊疗、讲解、宣教”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提升基层阵地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群众能力。

“我们村儿现在小广场建的特别好,每天跳广场舞特别方便,‘最强党支部’真的发挥作用了。”巴日嘎斯台乡良种场村村民说道。巴日嘎斯台乡党委结合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强化“最强党支部”阵地水平。今年完成新建村级活动场所7个、修缮1个、改扩建1个,实现了“371”事项办理,极大程度上为群众解决了“直办、代办、帮办”需求。

“最强党支部”创建以来,****委积极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解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目前,全**29支“党员志愿服务队”、5300余名农牧民党员,5893名在职党员和**外1800余名在职党员遍访各自领域村民居民,认领群众问题9500余个,协调各类项目1200余个,服务群众4万余人次,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烦心事、操心事得到了有效解决。****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切实把抓好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推动“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二】

**市委组织部坚持“四个聚焦”,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特色党建落地生根,以党建特色品牌引领**市全面发展。

聚焦强基固垒,点燃经济发展“动力引擎”。把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作为重要抓手,制定《**市筑牢新时代**口岸基层战斗堡垒建设“最强党支部”实施方案》,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区、**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五个领域内开展创建活动,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针对农区产业特色,积极探索“公司化经营”“旅游+”“生态+”等模式,举办首届“赛乌素美丽乡村·瓜果飘香”旅游季文化系列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500余人次,直接带动菜农销售额达12万元。针对牧区产业特色,以**“两委”班子为发起人和法人代表,在多种行业中引导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如陶力**,采取“互联网+**+合作社+牧户”模式打造牛肉干生产加工产业,目前已建设一座300平米的生产加工车间、一座40吨的小型冷藏库,多种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聚焦优化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坚持把提升服务水平、解决群众“急盼难”问题作为党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效调动城市基层各类组织、群体积极性,全方位整合资源。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通过设立服务窗口、开通求助服务热线等形式,向社区群众提供水电维修、医疗保健等家政服务。积极推广“互联网+党建”“微党建”等做法,探索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以app为载体、以手机为终端的城市基层党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便民服务、党建服务集成上网,强化线上线下服务有效对接融合,让信息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将司法、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十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下沉社区,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结时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聚焦共促共建,彰显异地党建“守望相助”。创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全市8个社区分别与北京市主城区的社区进行结对共建,签订共建服务意向,累计组织开展共建活动24次,进一步开拓社区服务意识、思路,提升**市社区服务居民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口岸优势,积极打造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由市商务局牵头,整合海关、铁路、车站等口岸各类组织资源,建立“口岸党建联席会”制度,实行“轮值书记”,每季度确定一个相关成员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轮值书记”,实现党建、业务和服务三共建的一体化新模式。积极推动党建多元化共建模式,各基层党组织主动与国家、**对口部门开展结对共建,签署结对共建协议书,开展共建活动。

聚焦文化融合,激活城市血脉“红色细胞”。市委着重加强基层党建与口岸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擦亮城市文化“红色名片”。紧紧依托国门、界碑资源优势,围绕“五边行动”,完善了“口岸国门党建展厅”,在口岸出入境联检通道设立“出入境党员教育”阵地,实施支部建在国门,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4000余人次;

近12万外地游客感受国门的庄严、界碑的神圣,有效教育广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先后组织140多个基层党支部和3000余名党员开展“打造国门党建品牌、擦亮国门亮丽名片”、“党政军民学”、“红**飘飘”等联创活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组织活动场所等区域悬挂党**,定期举行升国**、唱国歌仪式,全市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党员参观教育基地,积极引导党员树立“国家、国土、国门、国民和国防”思想意识。

【篇三】

**市****把抓党建述职评议点评问题整改作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精细化做好查、改、督等关键环节,以点评问题的真改实改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面梳理问题明确整改方向。述职前,**委派出调研指导组,深入全**10个乡镇、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开展调研,全面摸排基层党建存在问题,认真梳理汇总调研督导结果和日常调研考评情况。结合调研督导情况,**委派出由**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带队的调研指导组,全程参加各乡镇党建述职评议会,现场指导点评,点出存在问题,指明努力方向,达到了展示成绩、会诊问题、传导压力的目的,将管党治党责任传递到基层末梢。

深入分析研判细化整改措施。及时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专题研究**党委、市委和**委自查点评问题整改工作,针对**、**市述职评议点评问题和自查的12个问题,制定46项具体整改措施,及时建立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制定了整改方案,坚持月调度,从严从实抓好落实。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建立整改问题清单,剖析问题原因,细化整改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领导、整改时限,推行销号制动态管理。

从严督查验收压实整改责任。将基层党建述职评议问题整改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作为2020年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把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和民主测评的重要内容,压实各级党组织整改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督查反馈等机制,采取定期听取汇报、走访座谈、查看资料等方式,不定期对党组织书记抓点评整改情况进行督查抽查,切实压紧压实党组织书记抓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健全经常性指导推动机制,对推进不力的及时反馈通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防止问题“年年述、年年改、年年在”。

抓实问题整改推进重点任务。围绕贯彻落实**“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工作要求,对述职点评问题实施精准化项目化整改,补齐工作短板,夯实工作基础,统筹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最强党支部建设、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镇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人才引进等基层党建重点工作,确保整改工作落地生根、抓实见效。

2.党群工作创新案例 篇二

关注阅读———让书做童年的朋友

为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学校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留守儿童读书活动。学校在图书室和阅览室专门开设了“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固定时间组织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来到“留守儿童之家”,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并主动同管理人员交流阅读心得。学校还专门安排了值班教师对周末和假期有读书需要的儿童进行指导。为使留守儿童能读到好书,真正体现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学校鼓励和组织了读书结对活动,由老师或其他学生家长和留守儿童读书结对,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我为留守儿童赠送一本图书”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所有成员都必须有选择性地为结对留守儿童赠送一本有意义、有价值的读物,并做好登记,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指导留守儿童阅读方法并及时写好读书笔记。学期末还会举行一次留守儿童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留守儿童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和家长的热情,全校的读书热潮在这类活动中一再高涨。

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学校及时制定详实可行的图书漂流计划及读书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率先在高年级开展了“生活因阅读而美丽,阅读因漂流而精彩”的“图书漂流活动”的动员工作。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等,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的重要意义。学校充分利用板报、广播、橱窗、标语等形式,营造浓浓的读书气氛,展示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强势宣传营造出了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图书漂流活动”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书漂流———让感情随书去旅行

为确保“图书漂流”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学校鼓励全校师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天然的图书馆。师生随时可以捐出自己认为可读性强的图书(可多本),贴上学校专门印制的“图书漂流”专用书签,将书放到专设的漂流书架,或随意放在公共场合或直接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图书漂流。受漂者在漂流标签上填写姓名,并写上留言或读书心得;看完书后,继续把带有漂流标签的书投放到漂流书架上或公共场所,或推荐、转交给下一位书友。漂流结束,图书将归还给主人。学生带来的图书的选择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各班分组成立漂流小组,推选出组长,由组长填写好漂流书籍名称,保管并认真填写漂流记录卡。这张卡片上有以下几项内容:阅读人、阅读时间、阅读评星。这个卡片给孩子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当哪个孩子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都会去填写这个漂流记录卡,在填写的过程中,他会去看,谁曾经读过这本书。如果有要好的朋友的话,他必定会与他的朋友去交流,这样不仅给初读这本书的孩子一个“本土”引领,而且也给了曾读过这本书的孩子一个温习的机会。这张漂流卡也是一个力量的源泉。如果有哪本书上的读者比较多,那么就会给初读这本书的孩子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他就会觉得这本书有这么多读者光顾,一定是一本可读的书。如果哪本书上的阅读者比较少,初读者会感到自己能捷足先登也是一种光荣。所以每本书上有这么一张小小的漂流记录卡,来记录访问的人次和对阅读内容的评价,的确是一种激励孩子读书的好方法。

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学校在每周例会中安排十分钟“好书推荐会”。每个班级都创设了“读书留言墙”,师生共同将“好书推荐”“读书心得”等内容张贴在“留言墙”上。每月月底,进行信息汇总和评奖活动,评出“漂流之星”“读书之星”“优秀组织奖”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全体师生都能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师生均有收获与成长。

活动纷呈———让书籍为成长导航

1. 坚持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

早晨10分钟,全校师生一起朗诵美文;中午30分钟,师生进行个性阅读;晚上15分钟,以日记的形式自省自警。

晨诵:每天早上学生做完早操之后的10分钟,确定为我们学校每一个学生和老师诵读的时间。全校学生集中在一起,挑选比较美的文章和段落由学生集中诵读或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聆听共享;有的时候可以是学生回到自己的教室里,自由诵读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和段落;有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学生全员参与,每天早晨10分钟,每一个学生都来读好这10分钟,师生同读,生生同读。

午读: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利用好中午的时间,让时间过得有意义,有收获,我们安排了每天中午30分钟作为师生的个性阅读。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发挥学生在学校的最大效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3~6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写写读书日记和读书笔记,由教师每周抽取时间作点评,从而不断激励学生的阅读精神和意志。

暮省:学生一天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他每天回到家之后需要对自己在校一天的阅读和学习有个自省、反思、体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暮省”。我们要求学生能够把在学校阅读的内容和感受,给自己的父母讲一讲,表演一下,或者和父母共读一本书,然后家长在家校阅读卡上签字,带回学校交给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2. 每年10月份定期举行“金秋美文诵读”活动。

每年3、4月和10、11月为我校的经典诵读月,每个班级准备适合学生的美文,精心准备,在早操结束后为全体学生朗诵。

3. 成立书友小队。

在学校的3~6年级,每个班级成立5~7个“书友小队”,每个书友队人数以5~7人为宜。每个书友队设队长1名,负责小队的事务。每个书友队都有一个记录小队读书的小本子,就是这个本子记录了每个小队的成员在读书方面的所思所想。在这个本子的封面上设有小队的标签,在本子的第一页上面都记录着每个小队的队名,读书口号,小队长,小队成员一些信息。这个小本子是一种累积,只要孩子在读,本子上的书写内容就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就越大,让每个小队的孩子在拿到自己队的本子开始记忆自己所读的书时,总是爱不释手地翻翻前面的,品味自己走在书中的日子,感受丰收的喜悦。

4. 家校携手,倡导家庭读书活动,感受读书乐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营造‘书香家庭’,不在于家庭书房的有无,也不在于家庭书橱的大小,甚至也不在于家庭藏书的多少。营造‘书香家庭’的关键在于培植家庭温馨浓郁的书香氛围。”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虽然我们学校身处农村,一部分孩子留守在家,但是我们会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孩子与家长见面或电话交流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读书能改变人生的教育理念,激发全体家长关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此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通过书信的形式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安排的必读书目介绍,介绍自己的阅读生活。有些家长会及时地给孩子寄来要读的书,有的甚至自己也捧起了书。因为他们要和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学校的读书活动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让我和孩子都得到了进步孩子。”家长感慨地说。

5. 建立学生个人读书档案。

3.“软件创新工作室”建设案例 篇三

摘 要:目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层次,瞄准办学定位,通过革新教育理念,采取新举措,打造新亮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通过自身努力,积极探索,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软件创新工作室”建设,建立一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文从目标定位、培养方式、创建过程和主要特色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创业 培养方式 教育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b)-0141-02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层次,瞄准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利用后发优势,汲取老牌本科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革新教育理念,采取新举措,打造新亮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

1 “软件创新工作室”的目标定位

(1)帮助工作室成员拓展视野、培养兴趣、提升信心、解决难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具有学科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2)组织工作室成员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在积极参与竞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学院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学科竞赛的蓬勃开展;(3)锻炼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专业素质和自身综合素质;(4)锻炼学生的非智力方面的综合能力,洞察能力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5)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研究能力,改善学生认知的效能,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2 “软件创新工作室”的培养方式

软件创新工作室经过几年的创建,形成“1+2+1”三学段校企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如表1所示,参与工作室培养的企业包含中软、软通动力、东软、常州武杰、济南思欧、金智等。

第一学段集中在第一学年,以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型工作室教学为主,辅以在企业进行的专业认知环节,学生首先通过工作室宣传,了解工作室任务,通过选拔加入到工作室中,根据个人兴趣及工作室项目要求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与补充,主要是“以老带新”的方式完成,辅以相应的科技讲座,邀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提供业内新技术指导,最终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与点评。

第二学段集中在第二、三学年,以参与企业项目、竞赛项目、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项目实践型学习为主。学生根据工作室项目基本情况,加入到相应的项目组中进行分析、设计与研发,体验所学知识应用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完成后,或交付企业或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教师根据项目验收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并优先推荐企业实习。

第三学段集中在第四学年,以推荐工作室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主,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带薪顶岗实习,直接进入项目组参与项目的研发工作,在完成实习后根据企业与学生双方意愿选择是否入职。同时,在实习休息期间回到工作室与低年级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完成“以老带新”的工作。该工作室学生在第二学段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在第四年的顶岗实习中得到合作企业的充分认可,优先推荐,高薪入职,更好地促进工作室的良性发展。部分有创新创意项目的学生团队,工作室积极联系,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创业。

3 “软件创新工作室”创建过程

3.1 创建初期

为了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在2011年10月, 学院成立了学科竞赛实验室,配置指导教师1名。从相关专业的高年级中将动手能力强、自觉性高的学生组织起来, 经过考核允许进入实验室。

3.2 创建中期

2012—2014年期间,随着多名指导教师的加入,实验室内学生数量增加,学科竞赛的多次获奖,使得实验室处于较快速度的良性发展阶段,实验室于2014年9月正式更名为“软件创新工作室”。此阶段针对工作室制订了相关的工作室管理文件和制度,专门安排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师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管理和指导学生。工作室中的人才培养包括:(1)制订严格的工作室作息制度和各种规范的开发流程、开发文档;(2)规定每学期定期和不定期举办新技术培训班和新技术讲座;(3)积极鼓励和安排教师,将横向和纵向项目直接放在工作室, 或在工作室中抽取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4)积极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种科技活动, 如,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

3.3 工作室现状

2014—2015年期间,经过几年的创建,工作室形成“1+2+1”三学段校企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工作室学生完成思欧公司网站及赠与求等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在软通动力工程师指导下参与的竞赛项目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在常州武杰公司的配合下完成《软件需求工程实践教材》的实施验证等。

人员方面,工作室已经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包含学生负责人3人,指导教师6人,学生近百人,工作室能够在学生负责人的管理下正常运作。在制度方面,完善了工作室的作息制度、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建立了工作室的定期学习和讨论制度。

4 “软件创新工作室”主要特色

(1)已形成“校企一体化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在ITSS软件开发职业资格3级即软件工程师标准指导下,饯行新模式下的微创新教学;(2)开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途径。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成“做中学+练中创”能力培养新模式,借助于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实施了“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养成计划”;(3)创新教学、管理以及运行方式。创新工作室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协助教师完成一些课题。学生在工作室内发挥想象,提出设计任务,独立完成,最后提交教师评价,成果在院里展示,或是参加学科竞赛;由于工作室在学院是一个新创举,特意腾出专门的实验室供工作室使用,以工作小组为团队开展活动,建立相应的工作室管理制度;(4)重视因材施教,在组织开展活动的时候,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软件创新工作室”取得了大量的教学成果,其中主要成果包括各类竞赛获奖10余项,其中获得省赛特等奖1项,国赛二等奖1项等。在参赛的基础上,指导的学生还申报成功软件著作权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同时扶持工作室创业团队3个,其中1个2012级学生团队已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84-86.

4.班主任创新工作案例 篇四

石城学区 冀飞

[背景]:我校的学生来源很广,家庭背景参差不齐。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家长外出务工,使很多孩子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缺乏教育和关爱,而导致行为习惯差,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弱;另一部分来自乡镇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但家长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方法不得当,对孩子过度宠溺,而学生本身缺乏对外界不良信息的抵抗,所以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盗窃。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外在表象是非常优秀的,学习成绩良好,参加学生工作非常积极,是外人眼里的“优秀学生”,他们看似像美丽的花儿一样,开的很绚烂,但确禁不起挫折,仿佛昙花,优秀转瞬即逝;或者这些美丽的花儿只是外表的颜色绚丽,但却涂上了色素,非常虚假,并不真实。

案例描述及处理过程和结果:

1、案例描述

2014年9月,我开始担任五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之前有几年一直带着这个班数学课工作的经历,所以干起来还算是得心应手。但在2010年10月的一天,班长褚子雄打来电话:“老师,不好了,我们班魏金英同学把100元钱给弄丢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有些茫然。虽说以前也遇到过失窃事件,但一是数目没有这么大,二是时间这么短,三是教室里的环境相当比较嘈杂,这是一个新组建的班级,我与学生及学生之间都不是特别了解。我来不及多想,就马上赶往教室,进行现场勘查。

2、处理过程

走进教室,我就感受到了非常紧张的气氛,只见魏金英坐在座位上哭,旁边几位同学在小声地安慰她,其它的同学都默不作声,看到我之后,大家都站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讲起当时的情景:第一节数学课下课后,魏金英把一百块钱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数学书中,然后将书本放入课桌的最底层就去上厕所了,大约五分钟之后,她回到座位上,发现数学书被拿到了桌面上,里面的一百块钱怎么也找不到了。李霞的课桌在教室右侧的角落里,人流量不是特别大。

我沉思片刻,然后故意地死盯了一下教室上方的那个摄像头(其实除了承接大型考试,其余时候摄像头都没有开)。同学们随着我的这个动作,都马上想到了:“对了,我们可以把监控录像调出来看,一下就找到是谁拿的钱了。”我微笑着问大家:“你们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吗?”

甲:“为什么不呢?既然她厚着脸皮做这样的事,难道我们还要给她留面子?”

乙:“还是给她一个机会吧,主动承认,万一没人承认,我们就把监控调出来看。”

丙:“老师,要不我们还是搜身吧,刚刚才拿,肯定还在教室里。”

……

听着大家的讨论,我意识到这件事如果处理好了会大大地增强班级凝聚力,并且能改正某部分同学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果处理得不好,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权衡之后,我讲道:“同学们,一百块钱能做些什么?”

“能买几件漂亮衣服。” “能作一个月的生活费。” ……

我把同学们说的都一一列在黑板上: RMB100= 一个月生活费

一件衣服

……

“那么大家认为老师下面列的这个等式能成立吗?” RMB100 = 一颗洁净的心 ?

大家都沉默了,片刻之后,大家又齐声说:“当然不成立啦,一颗洁净的心是无价的。”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都在不着痕迹地观察着班上每一位同学的一举一动,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同学们,老师暂时还不想调监控录像,一颗纯净的心现在有了污点,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她擦掉,如果直接就把她揪出来,她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让她无法在我们班,我们学校乃至这个社会立足,今后她不论走到哪里背后都会被别人贴上‘小偷’的标签(故意夸张事情的严重性,打击对方的心灵防线),我们也不能搜身,那是犯法的,她做得不对,我们不能跟着学。我想,大家先模拟一下当时的场景,大家都站到自己下课时去的地方,重新再演绎一次刚才的场面,希望大家都能诚实,我们不会冤枉人,当然也不会任由这种坏习惯发展下去,好不好?”(说明:进行场景模拟,有利于准确把握当时的状态,并缩小查找的范围)

经过现场模拟之后,我心中把范围缩小到了3 个同学的身上,A.B.C。但不能表露出来,我让隔壁班的同学帮我去买了40多个信封发给大家:“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在想些什么呢?请将你的想法写下来,装在这个信封里,不署名,如果钱是你拿的,我给你一次机会,这也是最后一次机会,请你把钱放在信封里交上来,我可以替你保密并既往不咎,但如果没有同学交上来,那么我们也只能采取最直接的方法了——调监控录像。”同学们都回到座位上,拿出纸笔开始写,教室里安安静静地。但有人开始慌乱了,把头低得老低。十分钟后,我告诉大家:“现在我们给她一个机会,大家都闭眼1分钟,包括我,请你把钱放进信封里。”收取信封的时候,没有出乎我的意料,A同学的信封确实比别人的厚,我不着痕迹地把这个信封放在了最下面。回到了办公室我在这个信封里看到了那一百块钱。

3、处理结果

当天晚自习下课后,A主动到办公室找我,我与她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对于家庭富裕的她,一百块钱只是为了寻找偷窃的乐趣,家长对她的物质要求总是一味地满足,而家长又因工作繁忙,所以无瑕顾及她的感受。经过教育之后,她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下定决心改正这个不良习惯,我也承诺在她决心改正的前提之下,一定替她保密。事后,我与A的家长取得了联系,与他们进行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沟通,帮助家长纠正了以前对她有求必应的做法。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该生在经过教育后,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为人乐观、积极、自信,在各项活动中都表现突出,在红歌比赛中,作为指挥带领全班同学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案例评述:

5.班主任育人工作创新案例 篇五

寺头镇寺头小学 刘霏

接手四年级以来,各项工作都比较顺手,大部分同学都能够遵守各种纪律,学习认真。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那么五六个人总在一起,在班上横行霸道,没人敢惹。有时他们欺负同学或带头作乱,其中尤其以一位姓邓的同学为首,一些行为简直就是“土皇帝”行为。调查了几次因为其他学生很胆小,涉及他们的都说不知道。看着他们要么被欺负的偷偷哭泣,要么被拉去当替罪羊却不敢说出来的样子,把我气得够呛,找到这几个人,批评了他们几次,他们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让我很是头疼。看来批评教育是不管用了,我就转变了策略,决定先慢慢来。

经过观察发现他们有以下特点:首先这一部分人头脑灵活,乐于表现,团伙头目表现最为明显。其次他们都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有一个“领导头目”。这个“领导头目”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感召力,透过在班级中的重要地位,使自己影响和吸引其他的同学,并以自己为中心而组成了自己的小圈子。最后,一些外部环境的某些因素促成了小团体的形成。比如,受一些电视剧的影响;还有就是家住在一起的同学,因为相伴、相近接触频繁而组合起来。

除了具有以上表现外还有以下心理:

1、从众心理。在一次迟到后,我把其中一个叫来谈话,批评他犯错误。而他则说不止我一个。当第二个出来后,也是这样说。这是很明显的法不责众心理。他们觉得犯错误人多,即便要处理,也是无可奈何。

2、满不在乎的心理。在这些学生心中,根本没有校纪校规,更不用说班级班规。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纸老虎,是用来吓唬那些胆小怕事学生的。

3、爱面子的心理。1 在他们这个小团体中,不是所有人都没有“良知”。每当他们试图摆脱团体,做得与众不同一些,就会招致嘲讽。或者是自己意志不坚定,刚做好一两次就又重回原来面目。这几个人里,我试着和其中一个进行谈话,第二天早晨,他早早的来到教室。但是这个时候,其他的几个并没有来。到了再一天,他又迟到了。

根据他们的表现和心理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抓住关键,思维换位,进行角色转换

“头头”是“小团体”成员的“榜样”,他的意见和行为往往比教师更有影响力,小学生对自己的“头头”是十分信赖的,而且常常效仿“头头”去说话,做事。可见,教育好“头头”有利于教育好“小团体”,而且会使“小团体”对其成员的影响一致起来,以克服“小团体”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我采取重用小团体中的领袖人物,让这个小团体的“头头”担任班干部,强化其责任心,通过角色转换,团结这一部分人,带动这一批人。

2、与其他小团体成员加强情感交流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主动地有意识地接近他们,经常找他们谈心,加强情感的交流,给他们理解、体谅、关心、信赖和尊重。特别对于小团体里的跟风者,加大谈话次数,不断表扬,特别是每次谈话后给予大力表扬,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以此来制冷团伙骨干,让他开感觉到自己的一些错误行为,就是俗话说的“觉热乎”。同时让小团体里的其他成员跟他经常交流,潜移默化的影响他。

3、帮助树立正确的目标

通过大量的谈话,了解班级内大部分成员对这些小团体的评价,及时了解他们现在在学校经常做什么,准备做什么,适当引导他们的 2 思想,并且帮助他们树立个人目标。根据他们的特点施加一定的影响,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强化与学校、班级整体目标的一致,消除对立的一面,使之接近或符合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对他们平时以表扬为主,每当他们为班级做一件事后,都在班会上给与表扬,让他们感觉的自己的价值,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有利于班级的事,慢慢的转化他们与班级、学校作对的坏习惯。

4、加强家校联系。

6.党群工作创新案例 篇六

一、创新工作理念,实现治理方式由“闭合型”向“开放型”拓展。

强化区域性功能,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坚持对内整合、对外联合,凝聚基层dang建发展合力。将整建制拆迁的X个行政村就地转为社区,调优组织设置,引导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入推行“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吸纳X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实现dang建资源共享、组织生活联办。推进跨区域结对共建,鼓励市、区机关部门单位“反哺”结对村(社区),将优势资源向下倾斜,为基层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服务效果最优化。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业委会成员中挑选出X名片长、X名楼长,承担收集民情、调处纠纷等职责,分类绘制反映居民服务需求、社区服务设施分布状况的民情图X类达X多张,社区干部“持图入户”,每月至少走访X户居民,“点对点”联系服务群众,X年以来共上门入户X次,解决群众难题X多件。

实行参与式治理,实现共建方式民ZHU化。以“参与式方法”为指导,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居民议事会、事务会商会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民ZHU协商制度,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开放、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X年以来累计开展议事会商X多场次,解决安置小区“毁绿种菜”、广场舞扰民、停车难等“大事小情”X多件。

二、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服务体系由“零散化”向“一体化”升级。

新形势下,如何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建立“适销对路”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党组织迫在眉睫的事。X区一方面积极拓展公共服务范围和项目,满足公众选择,另一方面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多元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统筹兼顾,提供更加高效的便民服务。面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失水渔民)开展“新市民”培训,开设“道德讲堂”、“法律讲堂”,提升道德法治水平,组建X支创业指导团队、X个创业实训基地,帮扶X多名失地农民成功创办X家企业,帮助X多名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为让居民群众享受到“全天候”办事服务,建立AB岗制和错时工作制,社区公共服务实行工作日午间值班、双休日预约服务,得到群众“点赞”。

创新载体,开展更加高效的志愿者服务。根据党员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组建专业型、综合型志愿服务队X支,吸纳X余名党员志愿者。搭建“响应式”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热线和“XXdang建”微信服务号受理群众服务诉求,向党员志愿者进行推送,及时提供居民所需服务,累计开展“响应式”服务X次。

瞄准需求,打造更加精准的项目化服务。社区党组织通过议事会商掌握居民共性服务需求,以“微公益”的形式申报社区服务项目,采用众筹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项目落实。X年以来,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出资X万元认领了X个社区服务项目,惠及群众X余人。

外引内培,探索更加专业的社会组织服务。建成“致和公益新天地”等一批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深化与高校、专业社工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并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公益创投机制。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组织X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X.X个,超苏南现代化指标水平。

三、强化基础保障,驱动基层工作由“缺要素”向“有资源”转变。

建强班子队伍,确保“有人干事”。采取选、聘、留、派等方式,选配思想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干部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定期开展现代服务理念、社区治理方法等内容的能力培训,“双强”型干部占比动态达X%。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同时强化政治激励,对优秀村(社区)正职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时给予政策倾斜。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职责权利、进出机制、管理培训、考核奖惩,通过社会化招聘和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方式引入专业社工,确保X年底前每个社区至少有X名专业社工。

优化服务阵地,确保“有地议事”。按照“服务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效能最优化”的原则,推动“X+X”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促进服务资源集中投放。已建在建万科、迎江路、电力路等X个单体面积X平方米以上的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辐射周边社区,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互为依托的服务阵地集群。

完善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鼓励村(社区)大力发展资金投入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和基础服务型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今年重点推进村(社区)经营性项目X个,计划收益X万元,同比增长X.X%。全区每年安排X万元保障社区干部工作待遇并建立常态增长机制,按社区实有人口每年拨付给每个社区至少X万元工作经费,区财政每年安排X万元社区建设项目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培育等项目的奖补。

落实dang建考核,确保“把事办好”。强化书记抓dang建第一责任,严格执行定期议党、目标管理、协调会议、联系点、检查考核等X项管党制度。建立dang建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基层dang建工作重点任务、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健全党组织书记抓dang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将“上考下”和“下评上”有机结合,通过专项述职、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和量化评分等方式,考准考实基层dang建,做到“以实绩论英雄”。

X区大力实施“融城dang建”“一式两化”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走出了开放、多元、民ZHU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这些生动实践,对新形势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X.坚持党的领导作用,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根本保证。X区通过调优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正确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公共服务效果最佳化,积极探索议事会商等基层民ZHU形式,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充分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中的模范作用,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会自治。实践证明,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必须始终突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将社区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使基层党组织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凝聚力,牢牢巩固执政之基。

X.坚持服务群众需求,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新形势下,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不仅要保障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搭建沟通渠道让群众充分参与,切身分享社区建设成果。X区坚持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加强服务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行民ZHU议事会商、“民情图”工作法等参与式治理手段,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提高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证明,服务居民群众是基层dang建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宗旨,基层治理创新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才能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7.教学案例研究的知识创新过程分析 篇七

一、知识创新理论与教学案例研究的价值

日本学者野中 (Ikujiro Nonaka) 曾对知识转移与知识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他看来, 知识创新过程, 实际上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互动过程。这一互动过程由四个子过程组成, 以教学知识的创新为例, 这四个过程应是这样的:

1. 社会化 (socialization) 过程。

指的是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通过“经历共享”建立隐性知识的过程。如学校的教学观摩活动, 就实现教师个人隐性教学经验的共享, 教学经验向教师群体的扩散。教学经验的“社会化”, 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 而不是语言, 因为教师的经验是难于言传的隐性知识。

2. 外显化 (externalization) 。

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将隐性知识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清晰表达的过程。隐性知识难于言传, 怎样将它以显性的方式展现出来呢?专家建议采用比喻、类比、情境再现等方法, 如学校在教学观摩后, 借助图示、影像等方式, 分析和展示教学观摩活动中授课教师的经验点滴, 在更大范围内以显性知识的方式展现教学经验。这是知识创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3. 组合化 (combination) 。

指的是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它是一个通过特定方式, 将各种显性概念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 例如, 教学观摩所传递的是某个教师个人的教学知识, 但如学校将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在教学观摩活动传递的经验进行整理和组合, 并以此为基础, 概括提升成为学校教学特色的过程可视为组合化。

4. 内在化 (internalization) 。

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 例如通过组合化产生新的显性知识。被新教师吸收、消化后, 再到实践中去应用并有所创新, 就可以发展新教师的隐性教学知识, 这些知识类似组合化中包融的学校教学知识, 但又有不同之处, 因为教师内在化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创造。

这一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学校教师教学知识与经验的创新过程。学校中存在着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的教学知识经验, 这些经验从教师个体出发, 经过教师个人和学校层面之间的四种相互作用过程, 最终, 教师难言的隐性教学知识与经验得以在学校共享, 并融入学校教学特色知识中。

在以上四个过程中, 将隐性的教学知识转化为显性的、可分享的教学知识是一个关键点。因为隐性知识难言的特性, 它需要情境性的载体来展现, 教学案例正是这样一个载体, 教学案例首先表达特定的教学情境, 并将具体的教学知识经验隐含于教学情境中, 因此, 教师的隐性教学经验, 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来传递。因此, 案例研究的作用不仅在于记录和展现教师的隐性知识, 更重要的是促成学校新教学知识的创生, 教学案例的知识创新功能是其生命力所在。

二、案例研究的知识创新流程

基于以上理解, 我们从知识创新角度, 可将校本教学案例研究历程划分为与之匹配的领悟、表述、共享和创新四个阶段, 学校教学案例研究应在这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之中展开校本教知识的创造。案例的撰写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教师个人的案例研究只有和校本教学机制有效结合, 才能实现教学案例的共享与创新。如下图:

1. 教学案例研究的领悟阶段:教师的隐性教学经验是案例的来源

这一阶段对应社会化过程, 教师发现和确定可能的教学案例研究选题, 选定研究案例, 并在与教学案例的情境的互动过程中分享隐性知识。这是教学案例的开发阶段, 用于观摩的案例素材中包括了隐性的知识, 在教学观摩、教学分享活动实现了转化, 教师不仅感受到了授课过程的乐趣和困难, 而且依赖自己的教学知识对案例素材中隐性知识进行感悟, 从而实现了学校教师间隐性教学知识的转移, 教师需要针对特定的课堂教学案例, 通过观察、模仿、体认来感悟教学案例中隐性的教学知识, 这一过程常常体现出潜移默化的特点。

2. 教学案例的表述与创作阶段: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案例来表达

这一阶段对应外显化过程。在表述阶段,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将案例知识清楚表述出来, 例如通过案例的讨论、撰写等研究活动, 可使隐性教学知识显性化;进行案例研究的教师, 以案例的形式, 表述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事实, 并表述自己对所观察到的教学活动的质朴感受。其中具体事实的表述, 构成了教学案例的情境部分, 质朴的感受则是对情境中经验的理解。教师需要在领悟阶段潜移默化中所得的教学含义、诀窍表达出来, 不仅仅通过案例的文本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对话 (Dialogue) 、讨论方式, 将案例中包含的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

3. 教学案例的共享阶段: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学经验总结

这是学校案例研究的重要阶段, 如果缺少这一阶段, 教学案例研究就仅停留在教师个体研究的层面。这一阶段对应组合化过程。在共享阶段, 学校各学科教师的案例进行汇集、整理 (如学校在案例研究中分类、整理出版教师案例研究成果) , 并提供教师共享的平台, 发展学校本位的教学知识, 使案例隐含的教学知识可为更多的教师共享, 为进一步创新隐性教学知识提供条件。

这一过程还实现了教学个人知识的提升和创造。不同学科的教学案例在共享过程中得以充分的交互, 不同的案例经验经组合, 可以形成学校的特色知识———校内教研体制的一个重要功能, 就是将不同教师在案例研究中呈现的显性教学知识进行分类整合。

4. 教学案例的创新阶段:从学校教学知识出发的教学经验再创造

这一阶段对应内在化过程。案例研究转入到案例学习过程, 学校教师将所学到了的教学案例知识融入自已的教学知识系统, 并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出有价值的新知识、新经验———这些知识又成为教学案例研究的新素材。案例中的显性教学知识得以转换为更复杂的隐性教学知识。这是教学案例的价值得以真正得以实现的阶段。

学校教学案例的最终归宿, 不是将其发表后束之高阁, 而是要教师经过案例的学习后, 将其应用于新的教学情境中, 在案例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与创新。

由此可见, 教学案例不应只看成是一个案例的写作过程, 而应被看成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 当教学案例研究经历了“社会化”、“外显化”与“组合化”, 教师可以在案例研究中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其他教师的隐性教学知识, 通过案例研究历程, 最终“内化”到教师的个人隐性知识系统中, 并产生更具创意性的联结, 教师在新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又会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肇丰.试说教师的案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8) .

8.党群工作创新案例 篇八

文/型钢厂 李江波

一、问题背景描述

2009年春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说台湾中钢的一条生产线在后部工序安装了一个黑匣子。当钢材穿过这个黑匣子后,钢材表面非常光洁,看不到锈蚀现象。询问黑匣子里面是什么,他们答复说这是技术秘密,不能告诉。那么这个黑匣子里到底有什么、里面采用了什么技术呢?我们不得而知。我听了之后,感到这个问题比较难、有挑战性。也经常思考,但是没有想出方法来。

二、问题分析及绘制物场模型利用标准解提出解决方案

决定抛开原料成分等外部原因,从轧钢工序自身想解决办法。在培训时刘彦辰教授讲过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对于真正困难的问题,大部分是要用物场分析来解决的。”于是想到解决这个问题要应用到——场。

分析现有的物场模型如下:

要解决该问题,考虑对该物场模型加以改变:

改变1:增加一个新的场F2

改变2:增加一个新的物质S3来隔离S2对S1的有害作用

形成的结果如下:

增加的新的物质S3选择什么呢?

考虑H2、石墨粉、漆等多种物质,决定选择N2。

那么增加的新的场F2选择什么呢?

由于导致钢材生锈的根本原因是Fe与空气和水中的O2发生反应,因此考虑通过增加电磁场使带正电荷的Fe离子和带负电荷的O离子移向相反的方向,阻止Fe2O3、Fe3O4和FeO的生成。因为所学专业不同,在这里,考虑到了应用效应知识库。

经过对微波、红外线、紫外线等电磁波进行筛选,考虑实施难度、效果、反射等特性,最终决定选择微波。

三、方案评价

四、最终解决方案

1.磁控管,2.微波,3.氮气,4.吹氮孔,5.箱体,6.上方H型钢腹板,7.下方H型钢腹板, 8.开口, 9.上方H型钢翼缘,10.下方H型钢翼缘。

微波能够穿透玻璃、陶瓷等物质,但是无法穿透金属。于是利用微波不能穿透金属的特点,使放射到H型钢腹板上的微波,在上下层腹板交替反射传输,实现H型钢通条受到微波处理。

五、现场应用情况介绍

针对这个专利做了两次将微波施加在型钢表面的实验。在实验结果中已经看出,在同等辐射强度下,辐射时间越长,在1~2个月之后钢材表面的锈蚀程度越轻,证明了它的有效性。下一步需要研究辐射强度、温度、时间对锈蚀的影响规律以及如何与生产现场结合起来的问题。

六、项目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用该装置减轻锈蚀,可年创效益70万元/年。

该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对于解决现场问题,促进节能减排有积极意义。 责编/刘红伟

附:专利证书

轧辊气雾冷却

一、问题背景描述

热轧H型钢生产线多采用万能连轧机组,轧辊需要高压水进行冷却以保护轧辊。当冷却水对轧辊冷却时冷却水落在H型钢轧件上,由于H型钢呈槽状,冷却水落入槽里不能脱离轧机,冷却水大量的留在轧机里引起腹板温度降低,而翼缘受冷却水影响较小,温度降低不明显,因此造成轧件断面温差大,成品内应力大。

二、问题分析

图1 功能分析图

轧辊对轧件进行加工变形,而轧辊与轧件接触时热量会传递到轧辊上导致轧辊温度升高,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对轧辊进行冷却,大量的冷却水落在轧件上引起腹板温度降低。

三、描述技术矛盾(或物理矛盾)

通过分析发现本技术系统存在物理矛盾,即:为很好地冷却轧辊需要大量的水,为减少对轧件腹板的温度降低又需要用很少的水进行冷却。此矛盾可认为是物质的数量既要多又要少的物理矛盾,根据解决发明问题引导表中的参数06(物质的数量)查出对应的发明原理为35、03、31、01、10、17、28、30。

四、根据发明原理提出解决方案

方案一:根据35号发明原理(状态或参数变化原理)B项(改变物体的浓度或密度),提出可将冷却水雾化并以一定的压力喷到轧辊上。这种冷却方式需要的水量小,但冷却效果却比水冷要好。

方案二:根据17号发明原理(多维化原理)C项(将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可以将H型钢轧件倾斜放置,也就是说轧制H型钢不要水平轧制而是改为倾斜轧制。

方案三:根据17号发明原理(多维化原理)D项(利用物体的另一面)和发明原理10(预先作用),原有技术系统中水冷却的是轧辊的外表面,根据此原理想到用水冷却轧辊的内表面,要想冷却内表面,预先要在轧辊内部穿过一冷却水管,来冷却轧辊,这样水就不会落在轧件上,从而消除了水对轧件的有害作用。

方案四:根据17号发明原理(多维化原理)D项(利用物体的另一面),让水从轧辊的下方朝上方喷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会自然下落,而不会落在轧辊上。

五、绘制物场模型利用标准解提出解决方案

(一)使用大量水冷却时的物场模型分析

根据对技术系统的分析绘制使用大量水对轧辊进行冷却的物场模型,见图2。

图2 大量水时的物场模型

图3 少量水时的物场模型

图2所示的物场模型为完整有害的物场模型,根据标准解系统的1.2消除或抵消系统内的有害作用中的标准解提出解决方案。

标准解1.2.2—引入系统中现有物质的变异物。

方案五:利用水的变异物水雾进行冷却,用水量大大减少,减轻了水对轧件的有害作用(与解决方案一是相同的)。

标准解1.2.3—引入第二种物质。

方案六:用惰性气体进行冷却(如液态氮)。

(二)使用少量水冷却时的物场模型分析

根据对技术系统的分析绘制使用大量水对轧辊进行冷却的物场模型,见图3。

标准解2.1.1向链式物质场跃迁。

方案七:引人另一个物质(如冷的气体)来增强冷却的效果。

六、方案评价

七、最终解决方案

经过以上分析比较,认为方案一用气雾冷却方式代替原先水冷方式,成本增加不大,在现场容易实现。因此确定方案一为最终解决方案。根据现场生产实际情况和生产任务安排,确定在小型H型钢生产进行试验。

在实验室通过热模拟机绘出的温降曲线分别对气雾冷却和水冷效果进行了比较,可以发现采用气雾冷却的方式来冷却试样,与达到相同冷却效果的水冷方式相比,所需要的水量仅为水冷方式下水量的1/3。这是因为在相同水量下,气雾冷却由于水被压缩空气雾化,水蒸发量大,水滴小,单位面积带走的热量大,使得传热系数大大提高、冷却更均匀,从而使试样的冷却效果更好,增加轧辊的使用寿命;从节能的方面考虑,气雾冷却所用水量比完全水冷所需水量要少的多,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由于冷却水量的大幅度降低,大幅度减少了H型钢腹板残留的冷却水,降低了H型钢轧制过程的不同部位的温差,减小了因断面温差造成的H型钢残余应力,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残次品的产生。

通过H型钢轧制过程中轧辊温度场的仿真分析可知:万能轧机水平辊辊面与H型钢腹板接触的部位温度最低且分布均匀,靠近R角部位温度逐渐升高,最高点出现在R角部位。要使得气雾冷却达到理想的效果,需使气雾冷却的覆盖面能达到合适的范围,且R角处的温度必须降下来,因此在冷却装置的设计中,应对H型钢R角处进行重点冷却。

小型H型钢轧辊气雾冷却装置设计的基本原则:在保证轧辊冷却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H型钢腹板残留冷却水,降低H型钢各部位的温差,减少冷却水量,节约资源。

小型H型钢车间轧区工艺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其中,R1、R2为粗轧机,U1、U2、U3为精轧机组,E1、E2为轧边机。本次轧辊的气雾冷却实验在精轧机组的末架轧机上进行,主要针对轧机上部的轧辊冷却。气雾冷却中压缩空气由空气压缩机提供。

通过气雾喷嘴的冷却实验研究及相关文献检索,喷嘴与辊面间距为150mm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由计算可知,仅需在辊面轴线中点处布置一个喷嘴,气雾覆盖面即可覆盖整个轴向辊面。考虑到R角与轧辊端面的冷却,可在轧辊两端正对着R角处各加一个喷嘴,即3个喷嘴为一组。由于小型H型钢精轧机仅在工作辊上半部分存在多余空间以放置喷嘴,则以喷嘴喷出气雾覆盖工作辊的上半部分。气雾装置示意图如图5、图6、图7所示。

经过计算,若要覆盖工作辊的上半部分,至少需要4组喷嘴,沿着轧辊辊面均布在工作辊的上方。所示。现场气雾冷却装置如图7所示。

图5 轧辊气雾冷却装置图

图6 轧辊气雾冷却装置侧视图

图7 现场气雾冷却装置

八、现场应用情况介绍

通过在小型H型钢线上精轧机组末架轧机U3上进行轧辊气雾冷却试验,得出气雾冷却轧辊具有以下优点:

1.在保证轧件表面质量前提下,过钢量由原来的800t提高到1050t,提高了约30%;

2.在达到了轧辊冷却强度的前提下,采用气雾冷却方式冷却轧辊仅为水冷方式下耗水量的1/3;

3.采用气雾冷却方式冷却轧辊时,型钢腹板内冷却水减少约2/3;

4.采用气雾冷却方式时,型钢表面最高温度部位R角温度在920℃~940℃之间,最低温度部位腹板温度800℃~840℃之间;采用水冷方式时,型钢表面最高温度部位外翼缘温度在920℃~940℃之间,最低温度部位腹板温度790℃~820℃之间;可知采用气雾冷却方式,型钢表面最大温差减少了18℃左右。

由此可知,轧辊气雾冷却可以有效提高产量,改善轧件性能。

九、项目效益

当前小型线吨钢辊耗为3.93千克/吨,轧辊价格为1.4万元/吨,应用本技术后,小型线过钢量由原来的800t提高到1050t,轧辊吨钢消耗降低约30%,吨钢辊耗降至:

3.93×(100%-30%)=2.75千克/吨。

吨钢成本降低:

(3.93-2.75)1.4×10000/1000=16.52元/吨;

小型线当前年产能为25万吨,年降本增效:

16.52元/吨×25万吨=413万元。

9.党群工作创新案例 篇九

好习惯伴我成长

张军

景:2011年9月,我新接任了2013届一班,这个班共有学生68人,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个性差异较大,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自控、自律的能力较差,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绝大部分家长为农民,本身素质不高,缺乏对孩子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率的教育)不足的影响,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因此,如何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接手后不久就开始实施了“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通过2年的不懈努力,此项活动成效显著,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主要做法如下。做

法:

一、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

1、氛围创设明礼仪。

创意长廊、黑板报等开设“文明礼仪专版”,充分展示文明礼仪标语、图画、先进事迹。刊登礼仪常规制度,明确文明礼仪重要性及相关落实内容;利用三会课开高“礼仪讲座”,学习《规范》《礼仪常规》,讲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等。浓厚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创设,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礼仪殿堂之中,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明礼仪素质。

2、读经诵典学礼仪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各副其实,享誉中外。

为此,每天晨会时间利用5分钟进行经典诵读,诵读优秀诗词、名人礼仪故事、礼仪童谣,加上《三字经》《论语》等古典文化名篇,提供给孩子们进行诵读,美读。内化、实践。并通过诵读、辩论、交流体验其中的思想精髓。、一日常规行礼仪

制定了一日礼仪细则,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做起,抓好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早晚上学、放学要主动与父母、同学、老师打招呼问好。“您好、您早、再见”不离口,语气温和,“请”字常用。进入校门、上下楼、教室门要自然成行,右侧通行,出入办公室和他人房间,要先敲门问好。“请进、请问、谢谢”文明用语常应用。学生放学乘车自觉站队。为了有效实施,养成习惯,开始实施阶段,健全了监督机制,由中队委主抓,发现不文明现象及时纠正并进行公示,量化打分每周评出优秀小组,颁发文明礼仪星旗,以此促进此项工作的长期性,有效性。现在,同学们进校门自然成行,进入楼门不拥挤、不喧哗,上下楼走廊内通行自然站队,靠右侧通行已尉然成风,主动向师长打招呼问好随处可见。针对学生随手乱扔的习惯,要求每一名学生要做到“四带”,即带一个装垃圾用的塑料袋,带一块手帕,带一个水杯,带一块抹布。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到整理自己的房间,从个人卫生到如何保持环境都有明确的要求,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消费的好习惯

如今,家庭生活都很富裕,家长给予孩子吃穿的消费投入都很大,很怕孩子亏着。因此,造成了如今的孩子乱消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垃圾堆里随时都看到整个的苹果,还有整个的馒头等食物。针对学生乱扔食品等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计划用钱、适度消费、“货比三家”的好习惯行为养成教育。教育学生计划用钱、节约用钱。开展了“我与父母比辛苦”系列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召开“学会感恩”主题班队会等。我们还在全班开展了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做起,不乱花零钱、不乱扔废弃物活动。每学期都开展“废品中的希望工程”勤俭节约教育活动,号召学生把家里废弃物、易拉罐、饮料瓶、旧刊物、纸箱等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每次活动都能创收几百元。用这笔钱为特困生办了几件实事,学生也在这种种体验教育中,领悟到勤俭节约的真谛。班级每学期开展了“节约小标兵”评比活动,让事实说话节约小标兵介绍自己的一些节约小窍门和方法从而带动全班学生的节约自觉性。

三、培养学生做人的好习惯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主题班(队)会的教育功能,讲述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开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每学期都开展一次“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内容包括召开一次“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班队会”;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节目;开展一次英雄故事会及征文活动;学唱一首英雄歌曲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理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使他们的思想与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为了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向上的好品质,不间断地开展了读书、书法、绘画比赛及优秀作品展,让同学们在获得荣誉、享受幸福感的同时,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效

果:

10.党群工作创新案例 篇十

一、案例简介

“三个好习惯”活动,最初是石龙中学针对部分学生缺少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不会独立做事、大小事情都依靠父母;少忍让,少理解,缺乏社会责任感;学习上缺乏竞争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吃苦精神,遇到问题自己不主动解决、依赖思想严重等问题,提出“礼貌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在石龙中学开展“四自五爱”教育过程中,石龙中学结合中学生实际,把以“三个好习惯”为载体的养成教育进一步扩展为六、七、八、九各年级不同的习惯养成方法,并通过正确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主要做法

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七年级学生因其年龄较小,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组织他们开展了“三个礼貌好习惯”活动,即:进房间敲门好习惯、礼貌待客好习惯、按规则行走好习惯;八年级学生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期,组织他们开展了“三个消费好习惯”活动,即:计划用钱好习惯、适度消费好习惯、“货比三家”好习惯;九年级学生因其思想日趋成熟,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组织其开展了“三个做人好习惯”活动,即:积极选择好习惯、独立做人好习惯、树立强烈责任心好习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我们在“好习惯活动”计划中具体明确了每个好习惯的三个基本目标和培养方法,并要求学生通过记录和反馈表的方式将各自在活动中的思想变化和心得体会表现出来。

1、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全校从礼仪教育入手,抓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早晚上学、放学要主动与父母、同学、老师打招呼问好,“您好、您早、再见”不离口,语气温和,“请”字常用。进入校门、教室门要自然成行,右侧通行,出入办公室和他人房间,要先敲门主动问好,“请进、请问、谢谢”文明用语常应用。现在,同学们进校门自然成行,进入楼门不拥挤、不喧哗,在走廊内右侧通行已蔚然成风,主动向师长打招呼问好随处可见。针对学生随手乱扔的习惯,要求每一名学生要做到“四带”,即带一个装垃圾用的塑料袋、带一块手帕、带一个水杯、带一块抹布,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到整理自己的房间,从对个人卫生到如何保持环境都有明确的要求,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我们在教学中采取“提前预习、细心观察、勤于动笔”的方法,推进教学目标的完成。预习又分为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遇到新奇的事物,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鸡,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学生读课外书时,要求边读边动笔,可以用标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形成。

3、培养学生消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乱扔食品、乱动学校电灯开关等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计划用钱好、适度消费、“货比三家”的好习惯行动,教育学生计划用钱、节约用钱。我们还在全旗开展了节 1 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做起,不乱花零钱、不乱扔废弃物活动。每学期都开展“废品中的希望工程”勤俭节约教育活动,号召学生把家里废弃物、易拉罐、饮料瓶、旧书刊、纸箱等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点,学生也在这种体验教育中,领悟到勤俭节约的真谛。几年来,我校师生先后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让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每个人身上闪光。

4、培养学生做人的好习惯。我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题班(团、队)会、讲述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开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和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教育,激发了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理想。”为主题的讲座,为学生们讲述了红军战士为普天下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在那凄风苦雨的岁月里,不畏艰险,浴血奋战,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感人的故事。革命先辈的经验告戒同学们,一定要刻苦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此次讲座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发扬革命传统的教育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使他们的思想与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为了培养中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向上的好品质,全校始终不间断地开展了读书比赛,书法、绘画优秀作品展,“强四自、树五爱”等主题系列教育,让同学们在获得荣誉、享受幸福感的同时,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基本成效

通过“三个好习惯”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会了礼貌待客、礼貌待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上课能认真想,善思考,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我校刘丹同学在反馈表中写到“通过活动,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养成了言必行、行必果的好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许多家长感觉孩子变得懂事了,能够体贴父母了,学习、生活等方面比过去让家人省心了。教师们也感觉学生们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存在的乱花钱、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盲目的人生观等不良行为习惯,在思想上端正了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使全校育人环境更加和谐优美,人际关系团结和睦,形成勤奋上进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为了巩固教育成果,使“三个好习惯”成为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我们还将家长纳入教育者系列,如开展了“世纪父母读书”等活动,邀请了一些品学兼优学生的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讲述自己的做法,启发和调动其他家长;创办了各类家长学校,同时开展了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和培训,及时向家长宣传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习惯。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长访问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社会反响

11.美国地方治理制度创新的两个案例 篇十一

钱怎么花,纽约市民说了算

笔者从事美国地方治理研究数十年,深知美国地方政府治理中有多种民众参与方式,包括召开市镇会议(Town Meeting),市议会的旁听和听证制度,组织各种咨询理事会和委员会起决策参考作用,等等。这些制度起到了民众参与的作用,但在直接发挥民众的主人翁作用方面仍存在问题。最明显的是,通过上述渠道参与地方治理的民众在大幅下降,关心程度在降低,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隔阂则在扩大。发展下去,会导致民众需要的事情往往被忽视,而地方政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事业则得不到民众的赞赏。纽约市参与式预算项目,在这方面尝试进行一些突破。

2013年4月10日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纽约市议员伯莱德·兰德尔介绍了纽约从2011年开始在第8、32、39、45选区实行参与式预算的情况。

兰德尔认为,以前的预算政策没有经过民众讨论,也没有引起民众的注意,公共服务资金来源于民众的纳税,所以让民众参与是应该的。现有的预算讨论形式各有利弊,比如:听证会和代表会议,民众基本只能听;政府网站消息基本只是信息;特定团体和市政厅会议,基本是协商性质;市民团体和各种理事会组织,只能有限地参与。他认为,只有参与式预算,才是真正的社区控制。对于什么是参与式预算,兰德尔认为,是指社区成员直接决定部分公共服务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项目。这意味着:首先是实质性地决定钱用到什么地方,而不仅仅是协商提出意见;其次是决定年度公共资金使用,而不是某个项目;再次,它通常是部分预算,而非整个预算。

整个决策过程是:首先由居民提出各种设想,然后由居民代表归纳为项目建议书,再由居民对各种建议书进行投票,最后由市政府在预算资金范围内对选定的项目投资。在这个过程中,4个选区共8000位居民参与。由于4个选区的议员全程参与,所以他们的民意支持率较上一年有43%的大幅提升。

至于纽约市参与式预算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兰德尔先生认为,一是时间太紧;二是纽约市人口来自世界各地,语言复杂,交流困难;三是法定选区不是社区,难以形成共识;四是政府拿出来由民众决定的钱太少;五是如何处理好民选官员、社区领导人、支持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是如何扩大参与式预算的范围、社区发展计划的整体框架、平等参与等。

兰德尔也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包括:1.深化参与;2.对政府职责的重新认定;3.深化对公共领域管理工作的认识;4.兼顾包容和效率;5.推动政府部门内部和跨部门间的合作;6.对居民区发展计划开展公开对话;7.培养新领导人;8.将在2012~2013财政年度在8个选区进行参与式预算改革,期待效果超过上一年。

实际上,纽约市参与式预算是目前世界上很多组织推广的一个善治项目。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1500个州、市、县、学校和社区组织进行了改革试验。美国最早是2009年在芝加哥市进行了这项试验,目前已扩展到全美数十个地方政府。我国浙江省温岭市的新河镇,在2005年也进行了参与式预算改革实验,至今已历时8年,取得了很好的经验。2011年,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的透明政府建设轰动全国,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尽管中美两国相距遥远,但笔者认为两国地方治理制度创新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公共资金来自民众的纳税,让更多民众直接参与决定公共资金的使用方向是政府的职责。只有这样,才是负责任和讲信用的政府的作为,政府执政的合法性才有保障。

美国市长正在成为“数据市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纽约市警察局长威廉·布莱顿和他的团队为降低犯罪率,采用了一种被称为CompStat(计算机统计,有人形象译为“电脑判官”)的领导方法和管理的制度创新,效果显著。仅仅5年后,这一方法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获得了广泛应用。2000年,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市长马丁·奥马莱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市政管理,并取得成功。美国其他大中城市如亚特兰大、棕榈滩、萨默维尔也相继采用CitiStat(城市绩效管理系统)。此类绩效管理系统统称为PerformanceStat,现在,采用这一系统的热潮已席卷全美。

那么,什么是PerformanceStat?它是一种领导力和管理的战略工具,是利用数据收集和分析来改进运作绩效的一种战略。其一,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以确定组织处于什么样的运作水平,发现组织重要的“运作赤字”,并提出改进措施。其二,利用这些数据来确定怎样才能使得组织运作更有效率,并设定今后的目标,激励组织中的成员去实现这些目标。

要使得PerformanceStat运作有效,必须遵循以下七条原则。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任何公共部门都是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例如在纽约,警察局长威廉·布莱顿就是为了降低犯罪率。在巴尔的摩,马丁·奥马莱市长的目标是改进传统的城市服务系统。“我们将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是最优的绩效?”“我们知道如何去改进业绩吗?”只有领导团队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才能使PerformanceStat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必须有人负责。也就是谁负责、对什么负责。这种负责是对产出的目标负责。例如,公共工程部门要在48小时内对市民报告的每一个路面的破损坑负责,这是较容易做到的。但是小学的学监要对所有学生的数学成绩负责,警察局长和每一个警区的警长要本年度内将汽车GPS导航设备窃案减少10%,这就比较困难,因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时候,目标没有达成是因为目标设定不合理,需要将指标适当下调,以适应执行人的实际能力。而如果目标被超额完成了,说明组织还有很大潜力,也可以向上调整指标,总之要达到组织能力和目标的平衡。

nlc202309020617

单位一把手要有自己的官方代表,也就是常务副手,以保证每次会议都有主要领导出席。如果每一次数据分析会议上,在讨论实施结果时都不涉及谁来负责这个议题的话,那么即使一次又一次地开会也不会有结果。

第三,数据分析会议必须定期召开。召开定期的、各部门领导人参加的会议,提供成功或者失败的反馈,为今后的改进确定措施。会议参加者需要检查自上次会议以来下级组织做出的承诺实现了没有?还有哪些目标没有实现?为什么?有哪些成功的方面?还有什么问题?下一步要不要对目标进行调整?一些特定问题如何解决?如果可以解决,谁来解决和什么时候解决?下级组织要不要设定新的发展战略?如果需要,谁来起草和什么时候完成?

我们来看看巴尔的摩市的实践。杰伊·萨凯是数据收集和分析部门的职员,几年后,他调到了市供水和废水处理部门任负责人。他利用在数据分析部门工作获得的经验来管理供水和废水部门,并使部门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当他还是数据收集分析员时,他认为每两周召开一次数据分析会议过于频繁。但当他是一个部门的管理者时,倒认为每两周一次的数据分析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会期间隔过长,部门负责人会感到下一次会议还早,还不用担心这些问题没有解决。而如果下一次会议只在14天之后就要召开,他就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去解决问题,不然的话,在下一次会议上就会感到难堪。

其实,每两个星期召开一次数据分析会议并没有什么魔力。这种会议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可以每个月开一次,甚至每个季度开一次,它取决于新的数据提供的速度。

第四,必须有人主持会议。为使会议正常举行,必须有人主持会议,而且每次会议的主持人应是同一人。如果参加讨论的只是副职或普通干部,那么这种讨论就只能产生很小的影响力。而且,会议主持者必须有明确的授权。最理想的是一把手主持会议:警察局长、市长、部门主管等。一把手实在参加不了时,需要有授权的代表,如常务二把手去出席会议。

第五,要有具体的数据收集分析干部。数据显示了目前组织运作的水平。谁来收集数据?谁来分析数据,指出组织运作的绩效是否需要进行改进?谁来检查数据和尝试用什么新的手段来获取数据?所有这些都需要有具体的工作人员来负责。

第六,必须跟踪分析。上次会议的讨论与今天会议的检查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会议确定了问题没有,对解决办法分析了没有,对上次会议提出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这些都需要进行跟踪。

第七,要做到严厉和温和的平衡。纽约警察局的CompStat和巴尔的摩市的CitiStat,都对表现较差的人毫不妥协。然而警察基金会的调查发现,纽约警察局在实施CompStat时,对待工作在第一线的警察,多用严厉和惩罚,而不是合作和激励;巴尔的摩的CitiStat会议也被描述为严厉和没有温情的会议。的确,不论是纽约市警察局还是巴尔的摩市政府,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要求,有时候甚至是尖刻的要求。但过高的要求,使得一些机构和组织明显感到受到了伤害。结果它们的会议报喜不报忧,变成了在掌声中的成绩展示。由此看来,赏罚分明,做到严厉和温和的平衡,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我们来看看巴尔的摩是如何通过CitiStat工具来提高政府运作绩效的。数据收集分析部门每天收集一次有关市政员工、住房、儿童游乐场、街道、铁路道口、路面坑洞、涂鸦、扫雪、树叶清扫等方面的信息。各部门将数据输入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每两个星期为市长的领导团队产生10~15页的分析报告。主要通报该市的重要趋势、问题点和持续的挑战。在每两周一次的会议上,市长和他的团队与部门首长,坐在 CitiStat室两个巨大的屏幕前观看用图表、图形和地图作背景的数据讲解。各部门负责人轮流上台讲解自己团队的运作情况,市长和他的团队不时提出各种问题,讨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收集、排序和显示这些数据似乎是一个巨大的任务,但实际上只用了两万美元购买一种简单格式编制的软件就搞定了。巴尔的摩市为整个CitiStat花费了28.5万美元,包括4个数据收集分析全职员工工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以及CitiStat室的新家具。通过实施CitiStat,改进服务质量,官员估计自2000年以来已节省了1.32亿美元。

PerformanceStat乍一看有些类似于我国的责任制。其实它与责任制的最大区别在于:一、它是建立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事实根据;二、它是跟踪分析,是在运作中的不断改进,定期的分析会议保证了这一点。

(作者系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10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班会下一篇:感悟青春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