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报告

2024-10-17

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报告(共8篇)(共8篇)

1.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前言

我们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大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面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我们调查小组在大学校园内进行了这次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呼吁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把握住自己的方向,为了报效祖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学习进步.调查背景及目的意义 1.社会公德的内涵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因此,社会公德是我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我们应有的品德操守。处于当代的大学生,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生活秩序,都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2.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不错, 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 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相对肤浅、社会公德情感较冷漠、社会公德意志比较淡薄、社会公德的知与行脱节。种种劣行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 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 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3.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都寄托在大学生身上,大学生的学习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对大学生来说,要把爱国热情、爱国愿望体现在学习上,一方面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一方面切实学会做人,通过社会的造就和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把个人奋斗融汇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以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彰显人生价值和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将会使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重任,自己的职责,更好的为祖国服务。“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对处在人生旅途新起点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生转折。

二、调查方法、范围

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90份,回收率为95.0%,其中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5.79%。1.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 龙岩学院

调查的现状展示

(一)文明礼貌有欠缺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表1:你在公共场所排队此时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办?

A马上制止

B 心里抱怨

C 视而不见

D口里谩骂

人数

93 25 22

比例

23.07%

51.09%

13.74%

12.10%

不得不承认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较差,然而继续问到乘坐公交车,当你也很累想坐着休息时,你还会为长者或儿童让座吗时,一些大学生的公德也不容乐观.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53.30%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7.14%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老爱幼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表2:你如何看待大学生说脏话 看法

人数

比例

A.不好

53.30%

B.还行

32.42%

C.一般般

13.09%

D.较差

2.19%

在有效的调查问卷中,只有53.30% 的人认为这种现象不好,既不文明也不好听,竟然有13.09% 的人认为还一般般。

大学生是一个语言修养水平较高的群体,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总之,文明礼貌可以造就完美的形象,完美的形象可以使人在社会的激流中搏击前进,健康的姿态可以让您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时代赋予我们大学生新的使命,新的使命要求新的素质、新的形象。

(二)大学生爱护公物的状况

公共设施本来就是为大家服务的,也不知破坏的人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心理,没有人天生有破坏欲,即使是出于发泄,也不应该把气撒在公共设施上,任何人也没有这个权利。

没有人能为故意破坏公物找到合理的解释,这只能归结于个人本身的道德意识淡薄.调查显示:你对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有何看法,42.34%的同学好,它展现个人风采,并且可以自由宣泄感情,28.69%的通道下不好, 它破坏了公物,造成了不良影响,12.32%的人想办法杜绝此现象,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的意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大学生环境保护的状况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

(四)大学生社会公德之遵纪守法的状况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88.98%的同学认为作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同时在我们关于对交通规则遵守的调查中,竟有49.66%的同学经常闯红灯警察在时遵守交通法规,30.74%的同学警察不在时不遵守,18.22%的同学赶时间的时候不遵守,仅有1.38%的同学一贯遵守交通法规。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 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 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 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 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 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 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 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 道德行为能力不强, 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家庭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也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 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同时, 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现实中, 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注重个人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三)社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 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 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 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弱化, 良好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面对社会上诸多的道德行为, 一部分大学生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价值主体的唯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价值评价的利己化, 致使部分学生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轻长远,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

在对问题“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您是否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的同学仅占15.78%,而认为认为思想品德不比知识更重要的同学却占到43.58%,作为当代大学生, 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 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 孤独、沉默、消极、冷漠, 甚至性格扭曲, 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 如果处理不好, 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五、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对策(一)优化校园公德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 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养。第三, 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倡导公德意识, 推崇先进模范, 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 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 鞭挞丑恶现象, 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 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二)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 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 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 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 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有意识地不断实践, 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 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 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根据形势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特别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 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 正视自己的情况, 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 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 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2.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报告 篇二

2014年新学期,笔者在吉林省五所高校内开展了大学生思想动态问卷调查和座谈走访。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一、二、三年级学生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14份,有效回收率为91.4%。问卷共涵盖22个问题,主要涉及“学生思想状态”“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困惑和压力”等问题征集四个方面。通过调查走访和问卷分析,比较准确的掌握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

一、投身社会实践,迎接新的挑战

通过调查,使我们对学生的假期生活和新学期思想状态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总体上看,广大学生思想积极向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39%的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相关工作,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其中,20%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打工赚钱,15%的学生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4%的学生投身偏远山村,义务支教,无私奉献。此外,22%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外出旅游,拓宽视野,增长见闻。通过假期的锻炼和积淀,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和探索实践相结合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学期开始,有72%的同学目标明确,动力充足,信心十足;16%的同学目标模糊,动力不强,信心不足;6%的同学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缺乏信心;6%的同学心情抑郁,无所事事,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情绪消沉、纪律涣散等现象。由此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新学期的状态积极向上,只有少数学生未能很快调整好,处于茫然状态。

二、关注时事动向,立志圆梦中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提出“中国梦”,并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8%的同学们认为“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公民的共同追求;一部分同学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自力更生、辛勤创造,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22%的学生认为,应该树立自己的人生梦想,只有将个人梦想与祖国、民族的梦想紧密结合,坚定信念,立志学习,投身实践,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46%的学生持乐观态度,相信中国经济将在未来十年将不断高速增长;40%的学生较为保守地预估中国经济将呈缓慢增长趋势,充分表现出同学们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自信。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解决我国与邻国的敏感争端问题,成为同学们较为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54%的学生对我国与邻国的敏感争端问题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较高的爱国热情,积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时刻关注事态进程;63%的学生能够理性地分析事件,提倡理性爱国、以合理地方式表达爱国热情,认为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敏感争端问题是正确、首要的解决方式;也有22%的同学表示,特殊形势下,不放弃用武力解决争端问题同样是必要的举措。对于南海、钓鱼岛等问题迟迟难以解决的原因,43%的学生认为各国追求地区和平,通过和平方式谈判、协商需要时间,26%的学生认为领土争端问题涉及众多国家,需要通过多方外交手段才能得以解决;20%的学生表示,我国军队的海洋作战能力有限,并不足以有信心通过军事制裁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如下图)

6.诸如南海、钓鱼岛等问题难以解决,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三、把握时代脉搏,践行新政新帜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78%的学生认为应该不懈坚持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纲领内容,通过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灵魂,促进自身健康成长成才;72%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大学校园内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关注并给予正确引导。针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政策、新理念,41%的学生表示“完全了解”或“基本了解”;38%的学生只是片面的认识其中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20%的学生则“基本不了解”。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同学们虽具备一定认识,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其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问题,只有16%的学生指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仍缺乏深入、细致的学习。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注生态建设,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公益组织呼吁全社会共同开展“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光盘行动”,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风气。57%的学生表示,无论时代怎么变,都应该始终保持节约粮食的光荣传统,摒弃浪费的可耻行为,但也有36%的学生认为是否打包或吃光所点食物要视情况而定,不一样的场合不一样的做法。(如下图)

14.你对打包、吃多少点多少或“光盘”行为的节俭节约持什么

此外,调查显示,大学生面临着包括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许多学生面临毕业时,在考研与就业上出现两难的选择,感到困惑与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走哪条道路,缺少点拨,选择上具有很大盲目性。选择考研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孤军奋战,盲目作战,缺乏专业的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学生表现得脆弱,意志力不强,同学们反映周围有少数人学习状态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校园公德意识淡漠,诚信缺失,过分自我等等,辅导员应更多关注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

3.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意识 文化倾向 行为模式

[作者简介]何亚非(1956- ),女,江苏镇江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儒学。(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182-02

目前,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唯我独尊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个人至上”“无所拘束”“胆大妄为”的思想行为习惯,一般喜欢通俗简单的流行世俗文化,给世人的印象总觉得他们缺少点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选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德育”研究课题,于2007年初在常州大学城高职院校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8份,主要对校园大学生就思想意识、文化倾向、行为模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思想意识、政治倾向方面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在校生对国家大事和民族大义的认识比较清楚。在问卷中列出的相关问题有九项关注率在71%以上。前四位的是“你知道国家最近召开几届人大会议?”(71%),“平常和同学谈论党和国家领导人吗?”(82.1%),“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谈论的是什么?”(79%),“你觉得台湾回归重要吗?”(73%)。对“你关心国际时政吗?”有56.3%的学生回答“关心”,“你对形势与政策课感兴趣吗?”51.3%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明显,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和民族利益的人占大多数,是可以信赖和值得花大气力造就的群体。

问卷显示,同学们的思想意识倾向多元化,社会上流行的“时髦”因素对他们影响较大。88%的同学回答平时谈论生活、朋友话题比较多,41%的同学回答平时谈论恋爱、玩游戏、明星人物方面的话题比较多,对“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回答比较分散,一般目标都锁定成功人士和知名人士,回答“周恩来”的占33%,“老子”的占10%,“自己”的占20%,“毛泽东”的占20%,“邓小平”的占16%,“比尔·盖茨”的占13.5%,“爱因斯坦”的占5%。“你最熟悉的思想家”23%的学生回答是“毛泽东”,43.6%的学生回答是“马克思”,29.2%的学生回答是“孔子”。问卷显示学生还不善于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获得外部信息。对“你看新闻联播吗?”回答“天天看”的有4%,“经常看”的有19.5%,“很少看”的有59.5%。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浅显,获取社会信息比较随性,“追星”和“名人崇拜”现象突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长、成熟,具有高职院校学生群体自身的成长规律。

问卷显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比较明确。“你现在最关心什么事?”76%的人回答“毕业后的工作问题”,33%的人回答“考试能否过关”。说明高职院校学生要求所学知识能体现“一技之长”的倾向明显。

二、知识修养、文化倾向方面

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强烈的,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非常注意利用业余时间丰富自己。对“你希望在大学能学到什么?”50.1%的学生回答“对所学专业有用的事”,24.6%的学生回答“人际交往”。对“你希望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教育?”问卷显示:“多开一些专业课程”占46.1%,“成才教育”占22%,“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占18.5%,“互助式教育”占14.4%。“你对哪一类书籍感兴趣?”问卷显示:40.7%的同学回答“小说”,19.7%的同学回答“人物传记”,11%的同学回答“诗歌、散文”,42.7%同学回答“期刊”,14%的同学回答“专业书籍”。对“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吗?”的回答是100%。但同学们对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对“你知道哪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8.7%的同学回答“四书五经”,11.3%的同学回答“四大名著”。对“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什么?”77%的学生回答是“儒家学说”。说明高职院校学生成才愿望强烈,学习目标明确,希望自己能成为知识丰富,情趣高雅一族,教师有责任主动帮助他们。

在文化倾向方面,问卷显示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文化倾向明显。“你讲得出哪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吗?”25.1%的同学回答“孔子”,12%的同学回答“屈原”,8.7%的同学回答“老子”,5.1%的同学回答“司马迁”,34%的同学回答“不知道”。对“平时欣赏哪一类文化?”的问卷显示:16.4%的学生回答“传统文化”,25%的同学回答“影视、艺术”,15%的学生回答“文学、诗歌散文”,9.7%的学生回答“流行音乐”,4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可见高职院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倾向尚未定型,甚至文化知识储备比较苍白,还需学校积极引导和提倡,帮助他们形成有利于成长成才的主流文化倾向和兴趣。

问卷显示,在知识趣味、个人爱好方面,表现出自信、自强和丰富多彩。“你最欣赏的名言是什么?”学生回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占20.5%;“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各占10.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占9.2%,“态度决定一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地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形成了路”各占7.7%;“踏着别人的脚步,永远走不出自己的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天生我材必有用”各占5.1%;“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占4.1%,等等。“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校园活动?”问卷显示:“球类”占53.8%,“文娱、公益活动”占38.5%。“你最爱唱的歌是什么?”问卷显示:“流行歌曲”占40%,“抒情歌曲”占18%。说明在感性才能方面,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和优势,而且态度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多彩,敢于尝试,乐于动手。

问卷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抽象理性思维尚不成熟,在接受和理解概念、理念、问题时更乐意接受形象、立体、动感的事实结果。“你最喜欢看什么内容的影视片?”51%的学生回答“动作片、喜剧片”。“你现在最感兴趣的是什么?”43%的学生回答“专业学习”,33%的学生回答“休闲、玩、音乐”,23%的学生回答“谈恋爱、爱情”。“你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39.5%的学生回答“就业、学习、考试”,33.4%的学生回答“混日子”,15.4%的学生回答“台湾战争”。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本科院校学生是有区别的,如何因材施教,必须有自己的思路,不能一味模仿本科院校。

三、为人处世、行为习惯方面

问卷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培养和巩固。“你有上课迟到现象吗?”,30%的同学回答“没有”,30%的同学回答“很少”。“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迟到?”,35%的学生回答“生病、有私事”,30%的学生回答“睡过头了”,35%的学生回答“下雨”。对“你一般怎样安排自习课时间?”,52.5%的学生回答“看书、做作业”,15%回答“听音乐、MP3”,其余的回答“聊天、睡觉、看小说、随意做什么”等等,对“你上课带书吗?”,86.2%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也有14.8%的学生回答“不带书或很少带书”。对“平常用书多吗?”,70%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还有30%的回答“很少用书、不多用”。可见学生对学习纪律并不严格地自觉遵守,对大好的学习时间没有很好地抓紧利用,还不善于运用书本知识学习,在课后自己选课题学习、研究的就更少,有的甚至无所事事地混日子,虽说这部分人占少数,但他们对学校整体学风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当帮助他们进一步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问卷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有自身的特点。对“你最欣赏怎样的老师?”的回答是“漂亮的、帅气的老师”占24.6%,“讲课生动的”占23.1%,“博学多才的”占18.5%,“有品位、有风度的”占11.8%。可见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认知思维上还比较感性和直观,教师如果要赢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乐于接受其教学,还必须努力创造好主观条件。

问卷显示,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懂得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但也有少数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集体、为他人主动服务和奉献精神淡薄。对“有人不打扫宿舍卫生,你在意吗?”,31.8%的同学回答“督促打扫”,26%的同学回答“自己打扫”,28%同学回答“动员全宿舍人员想办法”,7.7%的同学回答“别人不打扫我也不打扫”。对“宿舍里少了钱物你的反映是什么?”,在惊讶、气愤之余有14.4%的同学首先采取洗清自己的做法,13.3%的同学报案或帮助寻找。对“你对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持什么态度?”,34.9%的学生回答“主动参加”,17.4%的学生回答“被动参加”,40%的学生回答“很少参加”,7.6%的学生回答“拒绝参加、不关心”。对“你有帮助过别人吗?”明确回答“有”的占12.8%,“没有”的占10.8%。对“你能判断出谁需要帮助吗?”,35%的学生明确回答“不能”,但他们又认为帮助别人“不难”。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是非观念上还是比较清晰的,但在主动关心他人和主动关心集体方面表现出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同学遇事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处理,友爱、相互帮助的思想意识需要督促和强化。

问卷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当自己有了心事和烦恼的时候,首选倾诉对象是亲人、亲密的人和陌生人,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善于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对“你有了心事首先想和谁说?”的回答是:“父母”占38.5%,“陌生人”占32.3%,“最亲密的人”31.3%。对“你有了烦恼想到打学校心理热线吗?”,回答“打”的占20%,“不打”占59.5%,“不知道”占13.9%。对“你到心理访谈室聊过吗?”回答“有”的只占15.4%,认为学校心理热线和心理访谈室对自己有帮助的学生约占24%左右。

问卷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行为价值标准方面也很有特点。对“你最在乎谁对你的评价?”,回答是 “朋友”的占37.4%,“网友”占20.5%,“家人”占12.8%,“陌生人”占6.7%,“老师”占3.1%,这是应该引起高职院校教师重视的信息,如何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看来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女大学生的道德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女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省妇联于20xx年末至20xx年初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税务学院和长春工程学院共五所高等院校的女大学生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采取下发问卷、座谈、走访及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其中下发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34份。昨日,调查报告公布。

(关键词价值观、道德观)

21.2%女大学生认为“傍大款”很正常

数据调查显示,女大学生恋爱态度明朗一致。9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校谈恋爱是大学生心理、生理的正常需要”,并有55.3%的人将“有前途,学历相当,志趣相投”作为挑选恋人的第一标准,有9%的人选择“有一定经济基础”,只有3.9%的人选择“英俊、潇洒有阳刚之气”。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道德认知方面,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也有偏离现象,比如只有43.7%大学生反对“傍大款”、“周末二奶”,而有21.2%的人认为“很正常,每个人追求不同”,33.7%认为“无所谓,但自己不会去做”,1%的人表示“赞成,有机会自己也会这么去做”。这说明部分女大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模糊,甚至为了金钱可以放弃一切,也反映出某些人是非混淆、黑白不分。

此外,有相当部分人存在着“及时行乐”思想,面对“做人是否应当及时行乐”这个问题时,61.47%的人表示“赞同”或“基本赞同”,11.2%的人表示“说不清”。

分析省妇女儿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宋菲认为,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是造成部分女大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出现偏离的主要原因。

比如个别的媒体为了迎合一部分人浮浅俗气的娱乐需要,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分追求趣味的通俗,以至个别内容低俗不堪,对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产生消极影响。

另外,当代女大学生的自卑、自疑等弱者心理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女大学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如果在物质上能得到一定的依靠,那么择业起来也相对轻松,可以不再为生计而迁就工作,反而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这样可能更有助于个人的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女性一种思想上对外界的逃避表现。”

(关键词就业观、发展观)

72.4%女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排斥女性

数据调查显示,有47.3%的女大学生将“心目中理想的工资”定为2500元—3500元,23.3%的人定在1500元—2500元之间,还有的定在5000元以上。

同时被调查的女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较难,72.4%的人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排斥女大学生”。当问到“找工作过程中,在与男性同等条件下,你是否得到了平等的就业机会”时,57.2%的人回答“否”。42.7%的人认为“女性生理结构,如生育等使用人单位觉得招收女大学生吃亏”。38%的人认为“是由于人们的惯性思维和传统因素的影响,使用人单位重男轻女”。

分析宋菲认为,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意用女大学生,原因一是从劳动时间的连续性来说,女性有一个男性所没有的断裂带,即生育哺乳期,而这一没有经济效益产出阶段的工资、福利却需要企业负担。

二是从退休金的负担来看,女性要比男性早退5年—10年,而且由于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女性雇员一般要比男性领取更长更多的退休金。

三是从业务培训费的利用率看,由于女性工作时间比男性短,因而其年均培训费要高于男性,其产出效益相应的也比较低,不少用人单位宁用一般的男大学生,也不用优秀的女大学生。

“在实际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都公开或不公开地表明不愿聘任女大学生的意向,性别歧视在女大学生当中已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 心理素质 交往)

73%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有点压力”

数据调查显示,女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有压力,73%的人认为自己“有点压力,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心态”。43.5%的人认为自己“能够处于平静当中”,27%的人认为“处于快乐当中”,只有15.6%的人认为“无聊”, 11%的人“郁闷”,2.9%的人“烦躁”。

在人际交往上,59.9%的人认为“自己人际关系较和谐,偶尔出现的矛盾可以自己解决”,但也有一些问题困扰着她们。31%的人感到“奋斗目标不明确”,20.1%的人认为“学习压力大”,14.5%的人感到“经济拮据”。

5.大学生思想调查报告 篇五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程度,一个没有思想高度的人,是走不远,也飞不高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直接决定了他们的人生目标,从而,间接的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我选择对此问题进行调查也是有众多原因的。就我个人的思想意识变化而言,我受启发最深的一次是,在看过《走西口》这部电视连续剧之后。我意识到自己是多麽的无知,多麽的渺小,简直就是一个冷血动物,不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剧中田家大院的祖训:

“大忠大爱为仁,

大孝大勇为义,

修齐治平为礼,

大恩大恕为智,

公平合理为信。”

当我被其感动的落泪时,我才发现,我是多麽的不仁、不义、不智…于是我决定改正。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被从新定义的“仁、义、礼、智、信”为:

“天下一统为仁,

民族兴亡为义,

自强不息为礼,

福亏自盈为智,

以义取利为信。”

面对如此定义的“仁、义、礼、智、信”,我羞愧的无地自容。我不得不承认,童年时我从来都没爱过国,因为我太无知,太傻,傻到不知道国家是个怎样的概念。后来,渐渐长大了,由于家庭的变故,我变得很自私。因为那时的我总认为:爸爸不要我了,再也不会有人会爱我,我也不会去爱谁,更何况是国家和人民呢?中学时,我一直对外界报有排斥心理,总觉得我的不幸是社会造成的,对我们的党和社会更是冷漠。后来有幸读了大学,由于家庭特别困难,我自然也接受了不少的助学金、奖学金,并办理了助学贷款,虽然这都是国家和人民的钱,我内心却只有一点的感恩,很多时候还是认为自己是不幸,我宁愿不要这些恩赐,我只要我美满的家庭。直到我看过《走西口》之后,我的良心才被发现,彻底否定了小学时的无知,中学时的自私。在我做人的原则里又增加了“仁、义、礼、智、信”。现在,我也透彻的理解了田青心中的“仁、义、礼、智、信”:

“世界大同为仁,

祖国山河为义,

家国天下为礼,

刚柔相济为智,

一诺千金为信。”

从而,“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成了我一生都要为自己遵守的诺言。

我的思想意识变化使我不断的进步、提高。小学时,不知道为什么学习,所以在学校里混度日;中学时,受家庭变故的影响,妈妈是最大的受害者,当时就是为妈妈而学习,为了给妈妈争口气,为了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可是当时的成绩并不理想,经常遭到挫折,然而却不能够让自己重获得力量—站起来—从头再来;大学时(仅前三个学期),总觉得学习是为自己所学的,自己需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可是当我遇到困难、成绩不理想时,总想自暴自弃,埋怨自己脑子太笨,总看不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很自卑,好像永远都走不出低谷,就这样自己经常被自己打败;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我觉得是在为国家为人民而学习,我要成为能造福国家和人民的人,因为我的大学是人民供我读的,如果没有国家和人民,我就没有如此好的机会读书。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报社会,为了那些受难的孩子们。就是这个信念,使我永远都不会被任何难打败。因为我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再站起来,继续前行,用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大学生思想调查报告2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的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政治思想的认识的不足甚至一些对政治思想的歪曲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纠正和教育,从而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达到一个较好的程度。

一.调查结果

(一)政治观点基本正确,对党和国家有着较深的感情

结果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体现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的这却认识。而当听到国歌或看到升国旗时,有37%的学生会感到无比自豪,又有60%的学生会感到自豪感,这一现象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好的爱国热情。在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的问题上,有26%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40%的学生示为了追求政治上的上进,还有33%的学生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入党动机也较为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问题上,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表示是政治认同,从此处看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认同。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程度上,18%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入的了解,而47%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了解,这说明大学生仍需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以达到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进行思想上的学习。同时,在回答马克思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时,仅有12%的学生认为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更多的学生信仰的是实用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较少。

(三)对自身利益以及价值意义的认识

在调查问卷中,当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产生冲突时,在处理态度上23%的学生选择先人后己,而49%的学生则选择看情况而定,同时也有很少的学生会选择先利己后利人,这说明大学生的利益观基本准确,但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正,争取做一个具有先人后己品质的良好学生。当代大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在择业标准上19%的学生选择对社会的贡献大,37%的学生是选择发挥专业特长,而39%的学生则是选择收入地位高。另外,对于积极的采取行动,比如提升能力、努力工作、抓住机遇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学生占到了95%,另有少数的学生则采取的消极的利用关系来改变命运的。这表明大学生对于改变自身命运基本上都是采取的积极向上的态度的,用努力取得成功。

(四)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及社会责任

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对社会理想问题的态度上,有26%的学生认为是肩负振兴中华的责任,有30%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共同努力,同时有2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从结果上看,当代大学生都有着较为明确的社会理想,但是对社会理想的选择和确立时则要进行慎重考虑。而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当国家或同学需要帮助时,很多的同学都表示愿意给予帮助。当做一件事情时,有26%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坚持到底,而51%的学生则表示通常情况下会坚持到底的,另有少数的学生则是很少会坚持到底。从中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具备的良好的品质。在当遇到挫折时,很多的学生会在很多时间内走出阴影并积极总结教训并努力进取。对于考试作弊这一问题,当遇到作弊问题时,有9%的学生会及时阻止,有7%的学生则会告诉老师,而又47%的学生则会善意提醒,另外也有少部分的同学会装作没看见。这一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应该给予纠正。

二.原因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出现前述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影响其思想认识形成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

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少数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个别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

3、社会用人机制产生的影响。在招聘会上,诱人的优越条件后的要求却只是:英语熟练;计算机操作熟练,,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要学习计算机和英语,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无须去学其他的东西,不需要社会实践,不需要理论培养,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缘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不能完全应对新形势发展需要情形,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又往往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的情况。此外,缺乏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这一切,均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影响其思想政治状况的内在因素。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变革,但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而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倾向的正常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应当注意思想教育方式上的平等性,建立心理上的平等感、亲切感,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双方认识的逐渐统一;应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形式上对思想内容进行包装,以新颖的设计、有趣的方式吸引青年们的注意,尽可能消除青年的抵触情绪,是指在生动的教育中体验轻松,在轻松中更好地感悟思想;应当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重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有效跟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用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内容教育影响青年学生,让更多的青年参与进来;应当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有效载体的作用。

2、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已不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的全面素质已成为主流要求。要注重课内外的结合、第一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学习和实践的结合,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形式带动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施;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设计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与此同时广泛开展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针对当代校园越来越突出的学生心理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邀请专家为大学生做心理辅导、设立心理咨询诊所、开设心理卫生课等,为健康大学生的心理提供保证。高校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缓解和排除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完善交际规则,建立诚信机制

大学生时期正处于人生需要的高峰时期,尤其是对归属和爱的需要。因此,帮助大学生顺利渡过这个时期,实现从低层次需要向高层需要的过渡,对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和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促进大学生交际的社会化,帮助其学会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学会对其生存于其间的社会环境给予合适的稳定的反应,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和接受社会规范,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要帮助大学生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尤其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通过积极的与人接触、沟通、交流,达到自我意识的不断健全发展;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引导大学生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家人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带动大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进一步倡导诚信理念,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机制。

大学生思想调查报告3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动态直接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对于就业、学习、感情及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如何改变现存于大学生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促使大学生们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并逐渐营造起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这已极大地改变了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理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理念、方法、途径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3月3日至5日,在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调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围绕大学生思想动态及网络行为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方法

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我们根据30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向我院大学生发放问卷697份,回收有效答卷697份,有效率达100%。

二、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地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行为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对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总的来看,我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比较理性、正当的。

(一)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大致地了解当前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例如,在听见国歌时,598名学生选择无比自豪,有责任感。32名学生选择这是形式主义,15名学生选择没什么感觉。对于考试作弊的看法,有544名学生认为诚信答卷,反应自己真实的成绩。99名学生认为看着别人作弊,可以理解。54名学生认为可以作弊。

由以上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大学生的总体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欠缺和薄弱环节。有部分学生的意志不坚定,存在着一种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少数学生素质较差,这部分学生仍是今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重点。我们的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归时期,体制不健全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还难以消除,经济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同步带来的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而此时的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与成熟的思维方式,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接受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潮流、风尚,然而并非所有的潮流、风尚都是健康积极的,这其中不乏一些如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以名利为中心的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从而使他们建立了不健康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着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虽然这只是其中极小部分的学生,但这的确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遗憾,也显示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有其固有的科学规律,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性,培养学生完整的道德品质,促进每个学生主体道德素质的发展与完善。长期以来,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过分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在道德知道的传授中未能脱离灌输的老框框,这种灌输忽视了新时代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是造成高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的根本症结。

承认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区别对待。孔子认为在学生中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粗鲁等,就是说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必须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因而其品德养成过程也必然会呈现千姿百态。承认道德教育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差异,并从这种差异出发,对受教育者区别对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德育改革的要求。

(二)文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连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中大大降低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限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要更多的接受外来的信息,尤其是西方国家媒体和信息的影响。这意味着得到更多的信息,当然也包括很多西方国家媒体的影响和信息。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带来利得时候,也必然带来弊,那就是它对文化的负面影响。就如同它在给我们带来Email、MP3、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数字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客、计算机病毒、信息失密、网络瘫痪等信息存储、传递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则加强利用其网络优势,以网络所特有的穿透力突破传统的国家概念和框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语言交流规则和运作方式,信息全球化冲垮了意识形态的樊篱。互联网还以其特有的快捷性、隐蔽性、自由性使得人们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不健康的文化消费品,甚至有害的宣传和信息。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和失范的一个诱因,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不良信息的泛滥和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所有这些,无不对高校的文化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高等学校是网络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底蕴不深、思想认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随着互联网上自私自利、人欲横流等西方价值观信息长时间的灌输和积淀,在大学生身上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心理和自觉的价值取向,丧失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主流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思想健康的。比起以往的同龄人,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成熟理智、观念更加开放、心态更加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以往封闭式、灌输式的和无条件遵从性的教育已经逐步被开放、互动的和贴近生活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代替。着眼于学生主体和个体、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正日渐被全国各高校采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及负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心态和思想,不关心政治、漠视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误区。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许多需要改进而后加强的地方,有许多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仍做得不成熟、不完善。在有些方面仍停留在空洞的说教而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事实上,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直面现代化社会开放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重视研究教育主体,正视道德冲突,侧重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们辨别是非,帮助他们学会理智地判断、选择和自处,理智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现实问题,使他们成为志向远大、勇于迎接挑战、能够经受任何风浪考验的21世纪的一代新人。

大学生思想调查报告4

为了能够走进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清晰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实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小组利用五一假期期间,深入我校大学生当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本次调查于XX年5月上旬进行.调查选取我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5份,其中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41.9%,大二占38.5%,大三占8.4%,大四占11.2%,.政治面貌的抽样分布为:中共党员占21.2%,共青团员占77.5%.现将问卷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有着浓烈的爱国意识。众多大学生已经明确认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很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形势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如“对中央的一年来的工作的总体印象”的满意度达到78.88%,对“规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经济发展”的满意度达到74.73%,“实施西部打开发战略”达到74.45%,“解决三农问题”达到70.11%,“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情况”达到68.75%。在被问到对台湾当局“xx”行为的看法时,高达74.3%的人表示很反对,16.1%表示一般反对。由此可见,大学生们的评价基本是理性的,既能认识到社会的进步,也能发现问题,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已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政治、社会问题,同时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度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度增强。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1.63%的学生认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9.12%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44.35%的学生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极大的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在被调查学生中,48.0%的学生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有37.0%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外,在被问到如何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时,61.1%的学生认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其中还有54.4%的学生能准确地说出“三个代表”。

对于共产主义,当代大学生也表示了极大的信心,51.7%的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大学生对国际国内时事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学习生活和就业成为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调查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已经转为平民意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落后和大学生的稀缺和受重用造就了大学生的“精英意识”。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把大学生推向了竞争的前台,上大学缴费、毕业双向选择、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条件苛刻等问题使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对自身的社会定位趋于冷静和现实,在内心中树立把自己置身于普通社会一员的“平民意识”,如有40.6%的学生希望成为合格的建设者,11.17%的学生想成为守法的公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务实的态度,更多的关注身边的和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对于时事和一些跟自己关系不大的事热情不是很高!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他们经常谈论的中心话题依次是:日常学习与生活问题(29.5 %),恋爱问题(27.1 %),毕业分配问题(21.3 %),国际或国内时事话题(17.2 %);在大学四年里他们最想学到的依次是: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41.7%),过硬的专业知识(33.4 %),多一种人生的历练(19.6 %);而在选择职业方面,35.4% 的学生都会首先选择工资待遇较好的外企或金融机构,然后是工作相对稳定的国企和政府机关(20.6%)。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在毕业后愿意到西部工作(35.6%).

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最重要的变化趋势就是努力寻求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积极健康、务实进取成为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三、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

66.02%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敬业、诚信的时代特征。尤其是诚实、守信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在大学生中有着很高的认同度,47.43%的学生认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奉献、敬业、诚信,有67.38%的学生同意“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而且47.0% 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还是讲究诚信。 对于作为当代道德规范的“八荣八耻”,46.1%的大学生认为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2.4% 的学生要把它当作个人努力的方向,尽自己的能力做到。

尽管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有了一定的认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当代大学生更多的关注自我,所以他们的道德责任感还是比较淡,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行为63%的人认为只要不影响到自己就可以容忍。而且大多数人的思想追求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35.6%),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是利己主义者和拜金主义者(30.1%)。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拥护党的领导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人生态度比较积极,能够把个人价值实现与服务社会统一起来。 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嬗变使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特性,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探索新的应对方案。而对策的探讨则应围绕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爱国理念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进行。以下就是我在调查分析后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继续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是学生获得思想洗礼的最主要场所,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场所的巨大作用,在“两课”中注入更多、更有价值的,关于爱国、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针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积极应对。以往我们的思想教育大都把广大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说教式的理论灌输,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对思想教育产生厌恶,从而不愿自觉接受教育。现在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带上大街,采用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领会到爱国、讲道德的重要性。

再次,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八荣八耻”为准则,构建大学生价值整合的有效机制。“八荣八耻”是当代我们的道德准则,只有坚持按“八荣八耻”的要求来做,才符合当代的道德要求。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思政教育新渠道。网络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之一,在互联网上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最快捷便利的方法。

大学生思想调查报告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逐渐变得大众化,并且,众所周知,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校园中大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丰富,资源易得,交流便捷,成为了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后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分子网络诈骗,随意造谣,传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为了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情况,我们小组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网络的积极意义,并寻找解决的建议。

本次调查我们小组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其内容包括: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的上网时间以及大学生对网络道德依赖性,上网的目的;二网络道德观,主要了解其对网络中低俗、热点问题的看法,对不健康的信息的处理方法等。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十三人组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发放填写。本次调查总共对公寓学生以及食堂门口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9份,回收率94.5%。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建议来引导大家正确地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 有89%的同学每天一般花2~3个小时在网络上,花费在网络的时间不足1小时的同学只有11%。由此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

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聊天、刷微博、看小说、查学习资料。玩游戏的仅占13%。由此看出,用网络来娱乐的学僧占大部分,他们使用网络存在盲点,忽视了其学习的功能,从而影响其道德思想。

对于如何看待网络中热点问题,77.5%的小学生理性分析,对问题有深刻的见解。15%的人没有自己主观的想法,根据他人的评论来做判断。对于看了网友评论后,是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44%的人偶尔会改变,因为他们在观看更多地分析后,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看法,从而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问题。15%的人会经常改变观点,没有主观判断能力。

对于网络中不健康的、暴力的信息,67%的人会抵制诱惑,抵抗这些信息的再传播,说明他们有理性的分析能力。也有少部分同学会无法抵制这些信息以满足心理需求。 你认为理想的网络文化氛围是怎样,53%的同学认为需要完备的法规和全面的网络规范。说明大部分同学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33%学生希望有一个活泼的网络氛围,百家争鸣,说明同学们渴望从中获取开放的新颖的知识,渴望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也有7%的同学完全排斥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希望其完全被过滤,剩下7%的同学并不关心网络氛围的问题。

根据以上调查并严谨分析,本小组成员汇总以下建议给所有大学生。

首先要学会自我节制,网络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也应该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所以大学生需要善于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要有辩知的能力,理性地有道德地使用网络,在网络发表言论,或行为操作时,一定要联想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对于现实中的不满,同学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发泄,切勿在网络中通过过激言论释放这种不满。

要在现实中寻找自己,拥有良好的处世态度,勇于挑战现实中的挫折、困难,没必要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现实活动中,与人交流,戒除对网络的依赖。对网络问题要理性分析,客观分析,切勿被他人的错误观点迷惑。

总结:从调查结果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有巨大影响,而网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大学生应该正确利用网络摄取其中有益的部分,排斥不良信息。在使用网络进行娱乐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作为大学生应加强自控力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为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思想调查报告6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内,新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新生作为学校一股新的力量,他们对学校开展活动,组织建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我部门通过随机调查的方式对新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新生的心态都比较积极,学习态度端正,人际交往和谐,有坚定的理想和目标。但是也发现了新生中普遍存在的缺少学习动力,缺乏远大理想等问题与现象。

在学习方面,大多数同学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下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关注政治时事与新闻。但是仍然有有一部分同学对大学的学习不是很重视。紧张的高中生活和沉重的高考压力使他们普遍产生了一种挤过独木桥后的放松感。没有意识到在大学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了一些享受轻松生活的消极思想,思想上的懈怠直接导致了行为的散漫。主要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现象严重,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对待考试态度不端正,有一部分同学抱着“不求高分,只求不挂”的心态,还有些学生频繁上网,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

在生活方面,大多数同学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喜欢交友,在大学中积极的表现自己,踊跃参加各类社团与活动,磨砺自我,但是有一部分同学产生了一些负面思想。因为刚刚进入大学,一些同学有点不适应。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自己无依无靠,遇到的阻碍比较多,再加上与同学,舍友相处不是很顺心。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自卑与孤独的心理,感觉自己什么事情都处理不了,也处理不好与同学朋友相处的问题。于是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这样更难融入集体。也容易产生一些极端的想法。

在消费心理方面,学生思想主流是以节俭为主,控制自己的日常消费,有些同学勤工俭学或者在外面找兼职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合理的消费思想存在。一些同学认为自己度过了艰难的高三,来大学就应该好好享受一把。于是经常性出现在饭店,网吧,ktv等场所。出手阔绰,不符合大学生的应有的表现。还有一些同学的攀比思想严重,认为自己不应该比别人差。平时购置物品都是以名牌为主,不求物美价廉,只求品牌响亮。

在理想方面。经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与计划,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以后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对以后的生活比较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整天浑浑噩噩的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多余的活动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经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关心自己以后的就业问题,开始为以后就业做准备,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来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但是有一些同学面对激烈的竞争,索性放弃,开始放纵自我。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作为学生干部的同学,应该多多与其交流和沟通。用自己的心去贴近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 温暖。也可建议他们去和相关的老师交流,及时纠正这些不健康的思想,避免其走上歧途。

作为大学生,应当多多了解时事,了解国家政策。要用平和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去关注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培养自己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学校,系部,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充分利用自己的在校时间,积累知识,拓展素质,提升技能,为自己以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增加筹码。多多与老师学长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融合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现在社会上的竞争主要看个人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多出去走走,开拓自己的眼界,也可以为自己找一份兼职,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积累经验,即有了经济补贴,又可以提高自我,何乐而不为呢?大学生更应该树立良好的心态,以自信的姿态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在校学生,我们更应该把自己的学习放在首位。知识才是自己手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考试不单单是要求及格,更应该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总之,大家的思想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但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够忽略,要及时的加以改正。我们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大家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来面对我们美好的明天。

xx系团总支权益部

XX年10月30日

大学生思想调查报告7

目的: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境界,本小组特组织此调研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调查问卷

问卷:同学们;为了更好的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力,此次调查主要三想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此问卷仅 供 作为学习研究使用,我们对您的配合表示深切的感谢!

1. 调查报告单100份,在校园内部分发。

2. 收回问卷,整理结果。

3. 根据问卷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

1.先从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现状方面谈起,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思维活跃、目光远大、乐于助人,廉洁自爱的,他们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努力地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大学生。

2. 有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偏离了主流的发展方向,与主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热情,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睡觉,敷衍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这对任课老师极不尊重,不识尊师重道之礼。第二,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有部分大学生在公共场所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产,在互联网上发布一些不雅信息,在公众场合行为举止不得体,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情侣,他们毫无顾忌地在大街小巷里亲热,一幅幅异常令人肉麻的画面真是不堪入目,以上种种行为,都直接破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因为在公众的眼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与其所受的文化教育层次成正比的。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得道德如此低下的大学生,真的让所有的大学生蒙羞啊!第三,勤俭节约意识淡化。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社会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今天,有些大学生的生活便开始奢侈了,他们生活不节俭,铺张浪费,穿名牌衣服,买高档手机,根本就把他们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私人取款机。第四,缺乏应有的诚信。有的大学生在考试时作弊,例如,传纸条、发短信等,这些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就算是拖欠助学贷款等违反国家法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了。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在如今这个充满激烈竞争、弱肉强食的社会里,部分大学生已经看透了社会竞争的残酷性,一旦出现了有利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去办妥事情,从而获取相关利益。他们只顾着自己的感受与享乐,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自然也就变了。

大学生是促使国家未来能够繁荣发展的生力军,面对着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有所下降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去改善它呢?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4. 另外我们也应注意到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部分脱节。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有的知识老旧,陈腐,不能接收到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形式比较单一,安排课时较少,学生很难通过课堂学习受到很好很深刻的教育。

调查意见和建议:

1.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引导自己能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对荣辱观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让大学生知道做什么事是光荣的和做什么事是耻辱的,通过自身不断地反省、批判与激励,使荣辱观 逐渐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 加强法制教育,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应自觉加强自身的法律素质,努力掌握法律知识,适当地参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大学生在自己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促使人们多一点了解、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遵纪守法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3. 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使之实现自我新境界的人、做一个能确立正确的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人,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寄语:思想道德修养是非常之重要。无论是在与人交往或为人处事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它更是驻扎着一个人的灵魂所在。

大学生思想调查报告8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院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普遍关注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思想教育和开展活动的针对性,根据我院学生工作总体安排,于9月末开展了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本次调查全班37位同学全部参加,参加率100%,这也充分体现本班同学的积极性。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同学们对未来的一年已做好计划

针对第一问“随着九月的来临,新学期开始,你在新的一年有自己的计划吗?”我们团支部有统一的答案:有(100%),大家的回答都是十分肯定的。而针对第二问“戴尔说过,计划的制定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你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有什么计划呢?请谈谈”大家的计划如下:1、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2、通过普通话考试3、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4、通过汽车驾照考试5、增强专业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6、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等。

二、关心就业,关注个人成长与发展。

针对第三问“新学期里,你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达了对前途的担心,希望学校更加关注学生就业问题,多加强有关就业政策的宣传、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加大就业指导力度,为学生就业搭建更坚实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学院能加强对人际交往、励志、素质拓展等专题的指导。另外也有某部分同学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还反映班里同学交流太少,都渴望能加强学风建设,增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同学们对学生组织和社团已无太多期望

作为大三的学生,很多同学是刚刚从自己之前所在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中退出;有的同学则还留在部门里担任职务,继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更多的东西;还有的同学却是从没有加入过学生组织和社团,但也对其不感兴趣。特别是现在大三了,同学们希望把时间和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学习和就业实习中,对学生组织和社团已无太多期望。

四、同学们积极参加创文活动,但不愿“被创文

同学们都觉得江门市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件非常好的事,都很荣幸能参与到其中,而且在创文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大家都明确了心中的一份责任感,也知道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但是同学们也认为如果创文活动变成了一种形式工程,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去弄好的市容市貌,那创文的意义不就偏离了最初的初衷吗?

五、同学们对未来就业有了较清晰的的目标

我班的同学积极参加了学校举行的职业规划大赛,并通过这次大赛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现在需要做的准备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次大赛对同学们未来就业与创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让同学们开始正视自己的未来、开始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让大家获益匪浅。

六、同学们的国庆假期计划

国庆将至,七天的放假时间,同学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计划。例如:在学习上查缺补漏,同时扩展自己的阅读量;回家与家人共享天伦,欢度国庆;留在做兼职,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和家人、朋友出外旅游等。

从本次的思想动态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到了大三都成熟了不少,再不像以前那样得过且过,现在每位同学都为自己定下了计划,开始为将来作准备。同学们整体上思想稳定,对众多社会问题的认识比较理性,显示出他们健康、乐观、积极、热情、向上的精神风貌。关心就业、关注个人成长是学生思想主流,活动开展、校园建设、自我发展等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那么在本学期开学伊始祝愿各位在新学期各有所获,心想事成,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思想调查报告9

摘要:本报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思政工作实际,注重内在与实践的内在统一,运用调查分析方法,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从日常生活、学业行为、课外活动、人际交往、就业等进行逐层分析。准确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对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业行为;人际交往;价值观念;信仰

本次调查面向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艺术系、语言文学系、公共基础部、五年制教学部共五个教学系部的20xx级、20xx级、20xx级在校大专生,发放问卷1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3份,样本容量1160,约占学校大专生总人数的20%。在发放过程中,综合系部学生差异、学生性别差异、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差异、生源地等因素进行取样,保证样本的充实度和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我校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活的评价,49.2%认为生活比较忙碌,37.1%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到满意,认为生活比较充实,6.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状态是无所事事。在学校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前三位分别是学习压力大、经济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另外,部分学生因对学校办学条件不满意、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找不到学习动力而产生的苦恼也表现得比较明显。

(一)贫困生的生活状况

根据调查显示,我校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前三位依次为亲友接济、困难补助、助学金。根据大学生资助中心的资助数据显示,20xx年大专生共有四千余人次享受奖助学金补助。造成学生贫困的主要原因前三位依次为家庭收入低且供数人读书、家有病人且有学生不堪重负、父母一方或双方务农。

经济的压力会带给贫困生自卑、敏感、好强、爱面子等心态,但同时也有49%的学生认为,贫困生能够保持坚强、乐观的心态。对于贫困带来的负面心理,63.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一视同仁,一起进行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还有45.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将心理支持和经济资助并举,只有25.7%认为应该针对贫困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

(二)大学生的日常文明行为

在针对食堂窗口排队打饭、食堂用餐后整理餐桌、校道路上垃圾处理、宿舍卫生保持、宿舍垃圾处理等多个日常行为习惯的问题调查中,92%以上的学生能够保证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虽然有时需要人督促,但是基本具有一定的文明意识[1]。但在教室课桌抽屉垃圾处理、穿拖鞋进教室、宿舍物品摆放等问题调查中,有10.5%的学生承认曾经在教室课桌抽屉里丢垃圾,12.3%的学生只有宿舍评比时才将用品摆放整齐,更有50%的学生曾经穿拖鞋进教室、2.4%的学生经常穿拖鞋进教室或一直都穿拖鞋。

二、大学生的学业行为

(一)课堂违纪行为

问卷数据显示,占总数79.3%的学生从未逃过课,18.3%的学生偶尔逃课,1.1%经常逃课,1.3%几乎都逃课。逃课的原因依次为:对课程不感兴趣(48.1%)、认为老师讲得不好(24%)、玩游戏或者睡觉(18.7%)、参加社团工作(15.1%)、不想学习(10.8%)。

36.3%的学生曾经有过迟到行为,晚起床、赶吃早餐及其他原因占迟到原因的前三位。

52.1%的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上课睡觉的行为,原因分别是:51.1%认为自己平时休息不够、23.2%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没有吸引力、15.8%的学生觉得上课无聊,4.1%的学生因为没有学习兴趣而睡觉。

(二)抄袭作业及作弊行为

39.5%的学生承认自己曾经有过抄袭作业的行为,原因分别是:不会做(44.4%),应付了事(19.4%),时间紧(16%),来不及思考(13.1%)。另外57.3%学生认为出现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是为考试及格、22.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争取好成绩而作弊、18.7%的学生认为作弊学生出于复习不充分的理由作弊、1.2%学生认为有同学作弊是因为效仿其他同学。

三、大学生的课外活动

在调查中,有51%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睡觉、休息,课余时间参与学生工作的占47.5%、看电影、电视剧的占46.5%、看书占42.4%,逛街30.2%、运动27.3%,谈恋爱9.9%,打电话10.7%。学生认为,课余活动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有:45.1%认为增进了和同学之间的情谊、做兼职增加了社会经验20.8%、学习成绩有所提高20.7%,经常无所事事、浪费时间7.5%。70%的学生认为学校或班级组织开展的体育锻炼和活动很有必要,19.6%认为可有可无、无所谓,10%认为该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应该取消。

(一)网络活动

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比较显著,4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网络了解的信息占日常了解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另有32.6%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网络了解的信息占日常了解信息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学生上网目的排序前三位为人际交往、休闲娱乐和了解校内外新闻。平时日常生活中比较关注的资讯排序依次为:社会热点、影视娱乐、国家政治和军事问题 。

(二)社团活动

在被调查者中,36.3%的学生参加了一个社团,26.9%的学生没有参加社团,25.8%的学生参加了两个社团,另外有10.8%的学生参加了两个以上的社团。在参加的社团中,公益服务类社团所占比例最高,为48.6%,文艺体育类社团、思想理论学习类社团、学术科技类社团比例分别为38.5%、17.4%、21.2%。36.1%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对自己的帮助比较大,25.2%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

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相处类型评价中,认为自己属于受欢迎型的占58.6%,不确定型(被一部分人接受、被一部分人冷落)占36.2%,认为自己属于被拒绝、被忽视的分别占2.8%、2.3%。当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最可能咨询的对象排序依次为同学、朋友,自己处理,班主任、辅导员,父母、家人。平常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依次为:网络、打电话、面对面交流、手机短信、写信。沟通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通过网络、电话、短信方式与外界沟通的学生占样本的74%,传统的写信等方式正在被取代。

五、大学生的就业

(一)就业意向

对于毕业后的打算,60.9%的学生选择工作,13.6%的选择自主创业,12.3%的学生还没考虑好,10.6%的学生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

在优先选择的就业单位类型中,幼儿园占49.7%,企业占17.9%,国家机关占16.4%,社会团体占12.1%。大多数学生更愿意选择公办单位就业,占总数81.5%。

选择工作的过程中,被调查者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收入及其他待遇、发展机会、兴趣爱好。占总数51.9%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并积极地为目标奋斗;47.1%知道未来严峻,但是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2.3%无所追求,随遇而安,不为未来担忧;另外有2.7%感觉自己的前途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二)就业难因素分析

44.5%的学生有信心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55.4%的学生没有信心顺利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不确定是否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没有信心找到满意工作的学生认为受以下因素影响:找工作过程中的不公平因素(39.4%)、个人能力(37.1%)、找工作人太多(34%)、专业没有优势(27.4%)、同类专业设置过多(24.7%)、待遇达不到期望值(15.8%)。大学生认为造成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因素为:大学生自身能力所限、教育体制无法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社会背景复杂,很难单凭能力打拼。占被调查者总数54.1%的学生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的最关键因素。

针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能够准确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校在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等工作的过程中,积极采取心理支持和经济资助并举,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强化职业认同感等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学生工作实效[4]。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邹娣[D].湖南农业大学,20xx

[2]龚涛,徐建军.新媒体与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xx(11).

[3]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4]李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xx

大学生思想调查报告10

大学生是社会的柱石,大学生是经验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大学生是青春团体中最有活力,最上进,最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软实力发展的一个方向。

为及时、准确了解我院新学期的学生思想动态,确定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及措施,更好地做好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我分院开展了一次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就学生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问题调查情况统计如下:

一、最受关注的校园热点问题

(一)公寓问题及议

1、呼唤公平公正:从优秀寝室评定看冷暖

人人皆知,我校对于大学生的生活作风、个人卫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历来有周三大检,天天早检晚检的安排。我觉得学校的这个安排是好的,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从周三大检的评定结果来看并没有做到公平一位10级的男同学说道。其他同学同样的不满也纷纷坦露出来。

他们认为,毕竟优秀寝室的评定与最终能否得奖学金直接相关,而学校院学生会和校学生会没能公平公正的评定,大多优秀寝室获得者是学生会干部或与其相熟得人所在的寝室,存在严重的自私和走后门现象。这不仅影响学生是否能评上奖学金,而且严重的打击了他们向上、勤劳、争荣的积极性。学生们强烈建议学校能通过批评、敦促、教育的方式改变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为大家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2、渴望多些明亮:晚上熄灯太早

我校周日到周四熄灯时间为晚上十点半,周五周六为晚上十一点。对此,同学们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大学生已不再是小学生,保证睡眠的充足的确重要,但也要有充足的晚上时间来活动。尤其到了大二下学期,随着专业课的开设及课外辅导班的增加,学生们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张。所以建议学校能在原有规定时间的基础上延长半个小时的开灯时间。

3、力争优环境:让我们呼吸一片清新空气

现在大学生吸烟问题严重,尤其男生寝室。很多人都吸二手烟,这不仅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吸二手烟的人心理上有了对于健康的担忧。同学们认为,学校的监管力度不够,希望通过加重惩罚措施的方法杜绝吸烟,还大家一片清新空气。

(二)学校教学及教学设施问题及建议

1、求自主权:何时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

选修课是大学生自己发展方向选择的一个缩影,是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针对个人发展教育的好途径,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然而我们学校却没有给予学生真正的自主选择权,同学们说,他们怀着认真挑选选修课的喜悦心情,但结果课程表里却是统一的选修课安排,让他们大失所望,他们得不到他们想要学到的知识,这样的大学安排使他们不能开阔视野。希望学校能够改变教学方案,让真正的选修课落实,使自己的大学成为真正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殿堂。

2、盼生活健康多彩:怎么不能为我们所用?

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地方,也是快乐成长的地方,大学生活就该多姿多彩。

虽然我们学校有体育设施,但却不对大学生开放,这不是使很多设施视同虚设了吗?大学生对于体育或锻炼的参与热情体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这个学校是否是一个思想活跃、自主权高的大学,从这方面也能看出学生的精神面貌,同学们渴望去参与这样的体育健身,但学校的设施却不对大学生开放,减少了他们课余的乐趣,某种程度上促使他们沉迷于网络。

为了健全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心,学校可以对学生开放体育设施还可以与其他学校合作,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或者交流会,彼此交换思想,交流见解,共同提高交往能力,丰富外在和在。

二、受关注的社会世界问题

(一)林书豪的是与非

我先低调点,一会下半场再爆发,这叫制造悬念,这是现在为人们最为关注的NBA球员林书豪说的话。从他的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他最大的优势:头脑清晰。

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有太多人只懂得怎样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道路,而不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林书豪的成功告诉那些没信念的人:只要找对自己的风格再加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

当然,因为林书豪改成美籍的这件事大家对他是有很大争议的。就大学生的观点来看,本是中国人却不给中国打球使大家对他的成功也看淡了许多,很多大学生对他负面的评价很多,我们不知道他改国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我觉得身为中国人就该为中国赢光彩。一位学生很气愤的说。

的确,我们佩服林书豪或者任何其他人的坚持与成功,爱是可以不分国界的,但荣誉是分国界的,我们作为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自豪,从中可以看出我们90后的大学生是有那份对于国家的承担与责任的。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学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会有那份谦虚去像林书豪学习,为了自己国家的荣誉去拼搏。

(二)欧债问题

欧债问题为大学生关注的原因是它对于中国的影响,欧债主权债务危机从目前来看是短暂和有限的,但我国为了不陷入泥沼必须积极应对。从目前来看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是中国的出口危机。欧洲危机会导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下降,欧盟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大约在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今年欧盟的外需会下降,中国的出口也不会很乐观。

6.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报告 篇六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福建省关工委的要求,厦门市关工委和厦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联合组织力量,于今年5-6月间对本市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本文来源于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进

行了一次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调查。在八所中小学(高中二所,初中三所,公立小学二所,民办小学一所),随机抽选939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同时分别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十几场,听取各方意见。

一、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内容和答案,我们把它综合归纳为三个方面十六观。

(一)政治方面

1.爱国观。“作为中国人您感到”:“自豪”86.1,“自豪感不多”10.2,“没有什么自豪”3.5,不表态0.2;“当祖国受到外敌入侵时,你已达到服兵役年龄,对报名服役的态度”:“主动报名”61.2,“万不得己才报名”12.4,“不一定报名”9.8,不表态16.6。反映出,爱国感与卫国行两者存在一定差距,爱国感强于卫国行。

2.信仰观。“对信仰的认识”:认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慰藉,不能没有”60.9,“没有必要信仰”21.5,“信仰不会带来实惠”13.4,不表态4.2。反映出,坚定信仰与无需信仰之比是6.1:3.9。

3.对上政治课。认为“在学校上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对提高道德水准”:“有很大帮助”65.3,“有点帮助”19.5,“没有什么帮助”9.4,“说不清楚”4.2,不表态1.6。反映出,对学习政治课持不同程度的肯定与不同程度的否定之比是8.5:1.5,说明政治课的作用是大的。但如果把“有点帮助”即帮助不很大和“没有什么帮助”与“说不清有什么帮助”合计则约”三分之一,不可小视。

(二)思想方面

4.世界观。“对于有人说‘世界上有鬼神’,您是”:“根本不信”55.2,“不大相信”21.8,“在黑暗中单独一人时有些怕鬼”19.5,“非常相信”3.5;“您遇到困难或想期末考出好成绩时通常会”:“依靠自己努力争取实现目标”95.1,“到寺庙烧香拜佛”2.9,“到教堂求上帝保佑”1.3,“找算命先生”0.1,不表态0.6。反映出,是否信鬼神的知与行两者不相称,不信鬼神的行为明显超过认知。

5.人生观。“您认为在人一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健康”21.1,“知识”20.5,“友谊”20.8,“金钱”8.9,“理想信念”7.3,“事业”6.3,“名誉”6.3,“爱情”4.9,“社会地位”2.8,“权力”1.1;“您长大最想干什么”:“科技人员”15.8,“医生”14.8,“教师”12.7,“公务员”11.3,“私营企业主”11.1,“军人”10.6,“农民”2,“工人”1.7,其他20,“服务员”和“新闻工作者”为零;“您崇拜的对象是”:“明星”26.7,“父母”19,“英雄模范”18.1,“专家教授”11.1,“政治领袖”10.2,“老师”7,不表态7.9;“您的学习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46,“将来有个好职业、高收入、过舒适生活”30,“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困难处境”9,“说不清楚”14.4,不表态0.6;“您的生活学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长”19.6,“同学”和“朋友”17.9,“教师”17.6,“书籍”10.8,“电影电视”10.1,“互联网”8.3,“明星”5.6,“英模人物”2.9,“共青团少先队”2.9,其他2.1,不表态2.2.;“您从老师那里除学到知识外还学到”:“做人处事方法”55.3,“良好品德”18.6,“学习方法”10.4,“其他”14.1,不表态1.6。反映出,综合多方面显示人生观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总趋势,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最基本的理想信念、事业极大少于其他;长大想干的职业基本上是以待遇高低而顺序;崇拜对象是分散而缺乏突出者;学习目的为个人利益等略超过为国家社会利益;生活学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基本分散而缺乏突出者,但团队影响力极低很值得深思,从老师除学到知识外还学到的东西是其做人处事方法略多于其他(包括其中之一良好品德)。总之,人生观价值取向虽还未基本定型,但存在的问题甚为严峻。

6.金钱观。“对有钱就能办到一切”的看法:“有一定道理”46.1,“不同意”39.6,“完全同意”3.5,不清楚和不表态10.8;“在您看来拥有金钱的多少是”:“不一定能说明一个人成功的程度”69.1,“一个人成功程度的唯一标志”15.7,“不清楚”14,不表态1.2。反映出,看重金钱与不那么看重金钱为均势,而看重金钱比以往更加凸现。

7.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报告 篇七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 我们可以透过大连市高校的大学生, 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情况。对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为提升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 改善社会风气提供帮助。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

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主要是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主要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几方面考察当前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现状。同时考虑到网络对大学生的强大影响力,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卷又增加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整份问卷共41个问题。问卷设置的问题多从常见的小事中设计, 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本研究选取了大连市的七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 包括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大学, 这七所高校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考虑到关系较近的人道德判断标准也会比较相近, 因此我们在关系较近的人群, 比如同寝室中只选取一人做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00份, 总共收回了3445份, 其中有漏选的或者多选的, 视为无效问卷, 再剔除数据输入错误的问卷, 最终有效问卷为3310份。问卷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公民道德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连市高校学生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我们发现, 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的主流是好的, 是积极向上的。如对“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评价一题, 64%的学生选择较高。在“您是否担忧道德状况前景”这一问题上, 大学生们的选择多为“不担忧”, 其中选择“不担忧, 尽管现在不是特别理想, 但慢慢会好”的占38.10%, “不担忧, 中国道德状况整体很理想”占17.5%, 二者共计55.6%。在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几方面考察中发现, 大学生的部分道德行为比较乐观, 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友善待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等。比如, 在“乘坐公交、地铁时是否会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一题, 95%的同学有让座的经历, 其中54.4%的同学选择“经常”;再如, 对于勤俭的看法, 72.5%的同学认为“即使有钱也要勤俭”。

总体来说,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如此, 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大学生的一些道德行为也存在不可忽视的消极倾向, 具体表现为:

1. 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是好的, 知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什么应该, 什么不应该, 但在道德实践中却表现出一定的偏差。比如, 89.1%的同学认为遵守社会规则很重要, 但在关于“过马路是否会闯红灯”的调查问题中, 高达82.8%的人有过闯红灯的经历, 从不闯红灯的人比例很小。再如, 关于情感生活, 绝大多数大学生会对高尚的行为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认可, 但行动却表现得理性而冷静, 甚至功利。比如, 在对关于某女职员与歹徒搏斗致残事件的看法中, 87.9%的人认为很崇高, 但自己不会做, 只有10.9%的人表示自己会做。总体看, 多年的正面教育和宣传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 但在道德实践上存在很多问题。列宁曾经指出:“判断一个人, 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 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可见, 学校德育教育“知行合一”是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迫切要求。

2.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需要改善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之一, 是反映职业道德状况的重要指标。调查表明53.2%的学生曾经有过作弊行为, 其中7.6%的学生经常作弊。而对“身边大学生信用状况”的评价一题, 43.2%的学生选择一般或差。而认为很好的只有13.6%, 这与大学生所拥有的较高知识素质是不相称的。在“如何看待诚实守信的人往往吃亏”一题中, 42.8%的学生基本赞同, 14.1%的学生非常赞同, 二者总计为56.9%, 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诚实守信的人是要吃亏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些大学生不再认为或者开始怀疑坚守诚信会为自己和社会带来长久的利益, 甚至有部分学生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抛弃诚信,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急需提升

网络道德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而产生的, 网络世界要求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1]大学校园是互联网技术应用最为密集的区域, 文明用网就显得十分必要。调查表明过半数 (53.8%) 的同学曾经在网络上说粗话, 其中7.3%的同学经常在网络说粗话。16.9%的同学赞同网络生活可以随心所欲, 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网络存在极为不正确的认识, 这也是网络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这也正说明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在“他人没有退出邮箱你怎么办”一题, 多数人选择了“顺手关掉”, 这是很好的倾向, 但值得注意的是, 有18.7%和6.9%选择了“打开看看”和“来下恶作剧” (这两部分之和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 这是值得关注的数量) , 这说明部分同学不够重视个人隐私。对个人隐私的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个人素质提升的客观标志。

4. 对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措施有待加强

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 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反映, 目前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课程枯燥、单一, 教条化、形式化, 难以激发学生的认可和共鸣, 更何谈实践。根据调查, 超过一半 (53.2%)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道德宣传、落实学生道德基础教育状况一般, 相关宣传教育很少。比如,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 很多同学并不十分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而调查问卷也显示, 大学生只有27.2%的关于公民道德的认知来自于学校。相对于专业知识的教育, 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显然不够重视。大学课堂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得到高分和获得好的工作, 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三、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的对策

通过此次调查与研究, 我们对大学生公民道德状况又有了新的了解。我们知道,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 而且需要从当下开始。关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 学校德育教育“知行合一”

杜威曾经批评从行为中抽象出来而孤立讲述的道德学科, 就像离开肉体的形骸, 也好似不要学生跳入水池而光给他讲游泳术一样地迂腐可笑。[2]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丰富课堂内容, 不拘泥于一种或少数几种教学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学, 选取社会热点或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教材, 减少课本的使用比例。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让学生把握课堂的节奏, 突出其主体的地位, 教师则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同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共鸣, 学校的道德教育应紧贴生活。冯契先生曾说:“我们讲的理想人格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 而是平民化的, 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因此, 我们的教育目标定位和教育案例选择应贴近大众、贴近生活, 使学生能够接受、易于践行。

2. 发挥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接近一半大学生认为公民道德认知来源于家庭, 可见家庭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家庭自身对这种重要性应该有良好的认识。目前很多家长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种重要性, 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 或者意识到了, 却认为自己没有专业的教育水平, 感到迷茫与无措。其实, 家庭对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观的形成, 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 体现在家庭成员的行动上。

3. 重视网络媒体的影响作用

根据调查, 在网络道德方面, 大学生的道德情况较之现实生活差一点。

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 在网络上, 人们卸去了身份和舆论的限制和压力, 对自身公民道德的要求也就或多或少地放松了。大学生是网络社会最活跃的群体之一, 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是双重的, 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 又有消极不利的一面。在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 我们要趋利避害、与时俱进, 积极利用网络这个德育教育的新平台, 抢占网络阵地的制高点, 掌握网络传播的主动权, 开辟新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空间。比如利用校园网建立德育教育主题网站、开发德育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等等, “高校可以采用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等方式, 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与沟通。”[3]

4. 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

根据调查, 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法律法规是约束公民道德的主要途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强有力保障, 正所谓“礼禁未然之前, 法施已然之后”。因此, 我们有必要发挥法律法规在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强制作用, 把法律制裁的强制力量和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起来, 依法惩治违法行为,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净化社会空气, 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 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摘要:通过此次调查研究, 期望透过大连市高校的大学生, 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情况。通过了解到的数据和内容, 对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给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 对提升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 改善社会风气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道德,调查与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玉华, 闫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65) .

[2]丁桂花.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8.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调查分析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功利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主题人群之一,其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在不断扩大,而生活、学习、发展、就业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党中央对此十分关注,并提出了相关要求。本次调查研究期望描绘出一幅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全景图,让更多大学生能因此了解自身情况,让社会更加关注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现状,为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提供建议,同时也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问卷为自行设计的《大学生道德素质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对象为桂林市八所高校(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漓江学院)2008、2009级在读本专科生,调查时间为2010年4-8月。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49份,回收率为93.6%。其中男性占51.9%,女性占47.9%。访谈对象全部为桂林理工大学在读本科生,随机访谈20名同学。另外,在项目后期又随机抽取了20名被调查者进行电话追踪访谈。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道德素质明显受社会功利化影响

①政治观取向功利化

积极的政治观是道德素质良好的一个体现。在调查问卷“您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什么”的选项中,大学生入党动机为“有政治信仰和追求的”有17.1%,“为将来好找工作”的有49.9%,“为获得政治资本”的有10.3%,“为在大学里证明自己的能力”的有11.2%,而只是为了“随大流”的大学生有9.7%。其入党动机多元化和功利化倾向清晰可见。

爱国主义也是思想政治的核心,本调查设计问题中在评选“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时,“爱国”作为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出现在第一位的比例最高,为26.5%,排在第二位的是“自尊自爱”,第三位的是“孝顺”。“爱国”在前三位的综合比例为41.2%,排名第三,跟第一(孝顺)、二名(自尊自爱)差距不大。由此说明,尽管面临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意识仍很强烈,占据着大学生思潮主流,而中国传统美德也为当代大学生所崇尚。

②社会公德认知功利化

社会公德认知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础文明行为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家庭观等。此果皮纸屑、公车上的让座、购物找零。

调查结果分析:场景一,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及思想素质的大学生,理应是选择“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但结果显示,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很正常,当作没看见”(56.1%),而所期望的“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所占比例仅为28.2%;场景二,结果显示选择“主动让座”的占绝对优势(90.8%);场景三,选择主动退还的有58.5%,另外,采取“保守态度”即“看情况”的也占到31.6%。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认知总体上是好的,但明显受功利化影响,利己思想作怪。在不损自己的利益前提下,大学生普遍乐意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③个人道德认知发生改变

大学生对校园文明行为的判断可以反映他们对社会文明准则的评判尺度。对此,进行了“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比,让调查者对给出的十种不同的不文明行为由最不文明开始排序。在一些校园不文明的行为中,被高校大学生列为最可恶、最不能容忍的行为是“偷窃”,而被高校大学生列为最不可恶、最可容忍是“抄袭作业”的行为。访谈中发现,对于盗窃行为,很多同学认为这直接损害了自身的利益,所以对此深恶痛绝。而对于抄袭作业,绝大多数同学却没有认识到这其实也是一种“盗窃”行为,或者是认识到了却因为这种行为盗窃的是“知识”,不是实体,并且这种现象在周围普遍发生而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度。可以看出:普遍大学生厌恶的其实并不是“盗窃”行为。他们的评价标准是盗窃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跟自己的利益是否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中高校大学生对“大众场合搂搂抱抱”这一不文明行为的宽容已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大众场合搂搂抱抱”在校园中发生率的上升是有目共睹的,它是一种逾越传统道德规范,至少这是一种对大众场合中的其他人不礼貌的行为。而高校大学生对此宽容度如此之高,说明了社会舆论对此种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对大学生来说正在逐渐减弱。

另外,结合表中的最可贵品质评比看到:在当代桂林市高校大学生中,普遍把“孝顺”、“正直”、“自信”、“责任心”列为最可贵的品质,但是“谦虚”、“冒险”、“俭朴”、“守纪律”等趋向于传统的道德却受到一定冷落。

2.大部分大学生在道德素质方面知行不一

①“在义利关系上,您最倾向于”的选择

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义利兼顾”(46.1%)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36.9%)。道义和利益的关系是道德取向的基本问题,“重义轻利”是社会一贯提倡的主导观念,而当代大学生却表现出了与其传统道德观的较大冲突。显然,这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在道德价值观上的一种体现。

“您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7.5%的人认为“作弊总比补考好吧”,17.2%的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甚至16.0%的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但是依然有38.7%的人是“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也就是说共有61.3%的大学生因不同缘由选择容许作弊的选项。

在“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比中也把“考试作弊”列为不文明行为其中的一个选项,大部分大学生对此表现出很大的宽容度,仅次于“在课桌上乱涂乱画”和“抄袭作业”。这两个调查结果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仍然因为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

按性别统计的结果表明:在表示不作弊方面男女选择比例基本持平(男38.05%,女39.44%),在表示容许作弊方面,男生选择“为了考高分,可以理解”与直接承认自己做过“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的比例比女生高;而女生在选择“总比补考好吧”这一选项则比男生高出6.95个百分点,这也反映出不同性别对道德认知和感受的差异。

②擦黑板现象

调查结果发现,有23.9%的人漠视擦黑板这一行为,即使注意到黑板要擦这一事件,大部分人不是认为应由班干部来擦(17.4%),就是认为应由前排的同学来擦(15.9%),甚至认为应由老师来擦(5.9%)。这说明在尊师这一道德上,大学生在“知”与“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在调查很少人擦黑板的原因中,有27.6%的同学选择“大家都不擦,如果自己擦,太出风头,不好意思”这一选项,在其他选项中占第一位。大学生的行知不一也一定程度受到从众和不出头思想的影响。

尊敬老师并不是意味着拘泥于擦黑板这些小节上,但是为老师创造一个干净舒畅的教学环境,是大学生尊敬老师的一种行为表现,理应做到义不容辞。这种“知”与“行”之间的差距值得思考。

三、结论与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综合讨论,可以认为:当代大学生已普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念。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从小开始接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的传统道德教育,传统道德很早就在大学生的心灵立下根基。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年龄不断增大,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异常敏感,逐渐受到社会上功利化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这时候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思想跟社会上存在的不良思想发生激烈冲突,而大部分人在这两种思想之间选择“中立”的态度,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念。

在这种自发形成的道德观念影响下,大学生对待事情普遍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做事功利化,但又承认传统道德的作用。普遍在不损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乐于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

据此,可以解释所调查的现象:因为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取向功利化”、“社会公德认知功利化”、“个人道德认知发生改变”;同时又因为受到传统思想的约束,导致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知行不一”。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的认识尚处在不稳定、不全面和矛盾阶段。可以看出,这种大学生自发形成的独特的道德观念是不稳定的,当传统道德跟社会功利思想二者择一时,大学生极易偏向社会功利这一面。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着这种“道德危机”,大学生本身以及全社会都应该对这种“道德危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重视这种“危机”的存在,通过家庭、社会、学校、教育者、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化解“危机”,使大学生群体在良好道德素质环境的支撑下,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朴永刚.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分析[J].华章,2010(10):68-75.

[2]李惠.谈传统文化美德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3):82-83.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5.

[4]马昊,何向东.和谐社会领域下的我国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优化路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7(2):48-53,69.

上一篇:在电脑上如何打开amr文件下一篇:一年级上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