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2024-10-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10篇)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篇一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与闲暇教育人教版新课标

闲暇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闲暇教育正越来越引起重视。语文学科与闲暇联系最密切,语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闲暇生活的质量;丰富而充实的闲暇生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思考:就从课堂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的闲暇生活,这样让课堂教学松绑,还学生精神自由,也还语文教学以常态。

一、语文与闲暇,密切的联系

语文学科与闲暇的关系,可以从语文学科课程性质看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的基本功能决定了与闲暇教育关系的密切。

⑴语文的基础工具功能。主要表现为它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一个爱读书、善于读书的人,其闲暇生活一定是充实而美好的;而一个不仅爱读书,而且爱写作、善于写作的人,其闲暇生活则更充满创造的快乐。另一方面,一个善于倾吐自己心声并长于倾听别人发言的人,定能与别人很好沟通并受到别人的欢迎,进而比一般人拥有更充实的闲暇生活。

⑵语文的文化传承功能。因为祖国语言是祖国文化的载体,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学习祖国文化的过程。语文教学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这对于提高闲暇生活的品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素质高的人精神生活一般都很丰富,往往爱好旅游、收藏、阅读等有益身心的活动并能自主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

⑶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育的过程相当程度上是学生感悟文学形象、陶冶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最有利于人们“为了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作好准备”,有助于人们在闲暇中从事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⑷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和闲暇道德观。它能使学生明白闲暇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会科学地选择闲暇方式,自主地安排闲暇生活;树立高尚的闲暇道德观,不做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

⑸智力开发功能。这是所有学科共有的功能,当然也与闲暇有密切联系。

二、教学与教育,有意地渗透

xiaoxue.xuekeedu.com

语文学科虽然与闲暇有密切关系,但如果语文教师不具有闲暇教育的意识或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闲暇教育,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也必然大打折扣;闲暇对语文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也必然发挥不出来。我们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实施策略,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注意: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一方面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闲暇时间,要尽量少布置、不布置语文课外作业。只有硬性规定的课外作业少了,学生才有可能享受闲暇,在闲暇中学习语文,在闲暇中发展包括语文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程红兵先生说过:“„„事实上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限于学习上,学生们的正事不仅仅限止在课业上,而且‘三闲’(闲话、闲事、闲思—笔者注)特别是我们老师所认为的‘胡思乱想’里面就很可能孕育了创造的细胞,一遇时机,它就将萌芽破土,迅速成长,有句话说得很好,需要是创造发明的母亲,那么玩耍则是创造发明的父亲„„”

其次,在不忽视小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它的人文性。通过加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审美活动是高质量的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欣赏自然、文学还是其他各种艺术,都需要比较强的审美能力。在这方面,我们的语文教育做得是远远不够的,总体上是重视实用性,忽视发展性;重视语言教育,忽视文学教育。有鉴于此,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少些分析,多些感悟;少些讲解,多些诵读;少些实用,多些审美。

第三,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和娱乐结合起来,和休闲结合起来。语文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理应与生活相结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尤其容易为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所吸引,语文教学如能和学生娱乐、休闲相结合,必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的闲暇生活,使语文学习向闲暇延伸。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一说:

1.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闲暇生活、说自己的闲暇生活,表达自己对闲暇生活的感受,在说和写中帮助学生提高在闲暇中的自我决断能力,树立正确的闲暇

xiaoxue.xuekeedu.com

观念。例如,着眼于对学生进行闲暇教育并提高其语文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写如下话题:“怎样度周末”、“快乐的双休日”、“难忘的一次旅行”、“我的业余爱好”、“我最喜爱的一种动物”、“第一次做饭”、“我学会游泳了”、“我爱唱的一首歌”、“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等等。

2.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当下的闲暇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闲暇生活的引路人。如教师在了解学生闲暇生活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对正在热销的少年儿童读物进行评论,对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动画片展开讨论,对即将播映的精彩影视剧进行介绍,对即将举行或正在举行的体育比赛进行预测或发表观感等。

3.教师尤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对于课外读物的兴趣,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更在于提高人的修养、品味,丰富、充实人的闲暇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许多作家在回忆自己如何走上创作道路的时候,都特别提及幼时看过哪些课外书,如何从这些书中得益。作家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参考。

第四,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要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讲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要重视好的语文习惯的培养,使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种种方法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强烈的主体意识、过硬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语文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对一个人能否拥有丰富而充实的、自主支配的闲暇生活起决定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学科与闲暇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是实施闲暇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进而发挥闲暇教育对语文新课标教学的促进作用。

2.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篇二

xiaoxue.xuekeedu.com

数学中的美育,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中美的因素,研究其本质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美感,逐步提高其审美水平。

教学中揭示美的内涵

1.揭示美的内在联系。较为典型的如: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转化,通过电脑可得到动态的展示,教师应由此启发学生发现它们的性质、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统一美,产生一种和谐而自然的美感。

2.展示美的表现形式。形式之美大量地存在于数学知识的内容当中,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等。教师选取精美的图片,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其从中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采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表现“海上生明月”的情景等,都可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引发对美的直觉感受。审美直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数学中也存在着通过美育进行相关素质培养的素材。如讲授垂径定理这一节时,教师可根据课本例题变化图形,并引导学生继续将图形加以变化。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会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创造”之中,在探索过程中产生对美的感受,同时审美意识得到强化,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学中营造美的氛围

在美的环境里生活,保持一份美感,无疑能使人们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激发。如果学习的过程有了这种氛围,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1.营造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讲初一几何引言部分时,教师可从五星红旗上的五星如何画、中国古代的名楼和名塔如何测量高度等入手,将生活中的实物通过电脑动画抽象成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进入美的情境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转化为几何形式来解决。

2.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如讲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从中发现规律,教师再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发现: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学生享

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就会更高涨。

xiaoxue.xuekeedu.com

3.感受应用之美。如讲到黄金分割时,我简要介绍一些著名艺术作品,如维纳斯雕像之所以让人感受到美就是因为其符合黄金分割的比值,国歌的旋律中也能体现黄金分割的原理。数学美用于生活的一些事例,能烘托起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

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篇三

小学数学文论文-小学教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人教版新课标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一直在认真地研究如何提小学教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明确教学目标 1.培养师生情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数学知识,感知教材内容,掌握解题技能。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开展各种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的活动,将情感和创造充分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吃透课本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重视数学课本,减少学生反复做复习资料的时间,并将这些时间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专业知识。

3.丰富学生的思维内容

学生遇到问题,想不到好的解决思路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二、突出和强化重点 1.突出重点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有教学重点,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教学重点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分发导学讲义或用幻灯片投影出来,以明确本节课的要点及内容。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一角简要地写出教学重点。

研究课标,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弄清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2.强化重点

教学重点内容的讲解分析,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为了突出、强调这一部分,xiaoxue.xuekeedu.com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变化,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各种典故,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其踊跃说出自己的见解及思路,使整堂课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容易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活力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三、设置情境教学 1.设置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只注重公式记忆、证明和逻辑推理、反复练习习题等方面的训练,形成了重数学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一套模式。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也陷入这样的模式中,将非常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

2.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

大多学生学习数学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害怕数学,同时也认为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更新教学方法 1.传统教法出新意

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在教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时,笔者经常采用“简单中发现模式”,以突出知识的逐步形成过程;在教学典型习题时,笔者先让学生做,然后要求学生相互订正,取长补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对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各异,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即教法必须适应全体学生。学生不是“容器”,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向这些“容器”灌输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又有何意义?

2.善于构建框架

教师要全面把握和认识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每教完一部分内容,就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并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现状、现阶段的知识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五、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趋势

xiaoxue.xuekeedu.com

科技在不断发展,教学中也要不断渗透先进的科技元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熟练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学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如果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引入数学课堂,将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目前,小学数学课每周只有四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的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第一,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激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减少教师板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第三,整堂课生动活泼,现代感强;第四,便于教师联系新旧知识。

六、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不断总结中形成的某种“自我意识”,并由此而逐渐认识自己,反思的成熟度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反思的一般内容包括:第一,学生掌握所教知识的情况;第二,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情况;第三,教学内容和深度是否适合职校学生;第四,教师设计的活动对教学目标的影响;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心理特征;第六,是否给予特殊学生特别的关注等。

4.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篇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人教版新课标

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发挥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创造性,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捕捉生活素材,精心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邀了两个好朋友星期天要到洛阳桥(泉州)去游玩,准备买点饮料带去,(同时出示一些饮料的价钱)你们能帮老师出主意吗?”听到老师要请学生帮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想跃跃欲试,有的说,买3瓶矿泉水,花去2ⅹ3=6(元);有的说,买6瓶“红牛”,花去5ⅹ6=30(元);有的说,矿泉水和“红牛”各买3瓶,花去2ⅹ3+5ⅹ3=21(元),有学生补充也可以这样算:(2+5)ⅹ3=21(元)„„还有的说,除了买些饮料吃的也得买点,比如面包之类的,矿泉水、“红牛”和面包各买三份,花去2ⅹ3+5ⅹ3+1ⅹ3=24(元),或(2+5+1)ⅹ3=21(元)。看,学生已经在自觉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来探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了。然后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再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准备了农村孩子非常熟悉的簸米工具——一个笸箩,并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了让这个笸箩更牢固一些,我想给它箍一

xiaoxue.xuekeedu.com

道铁丝,你知道需要多长的铁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用绳子绕筐箩的外沿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也有的说:“可以让笸箩沿着直线滚一圈,看它一共走了多远,这个长度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长度。”接着就让学生分别用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在两位同学的演示过程中,下面的同学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样量很麻烦,而且,两人得到的数据不一样”。这时教师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究意与什么有关呢?它的计算有没有规律呢?此时,原有的生活经验,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他们自觉地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实验、交流,很快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密切联系,并通过计算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是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给笸箩箍一道铁丝需要多长?你是怎样知道的?”这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迸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推理、归纳,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很快地掌握了知识要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充实创新教材,让教材焕发生活气息。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去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重组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出校本特色。

1、合理补充教材,充实学生的学习材料。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的调查任务:明天我们要学习“百分数”,谁理解“百分数”,找找哪些物品上有“百分数”,想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样布置后,学生一方面通过预习了解了百分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另一方面,又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百分数。由于课前学生调查了各式各样的百分数,便纷纷在课堂上汇报并说明它的含义。如:衣服的成分标签

xiaoxue.xuekeedu.com

上,成分90%是羊毛,成分10%上涤纶;我国的耕地面积是世界耕地面积的7%;“十一”期间泉州新华都购物广场购物满200元即可抽奖,中奖率100% ;44.8%的日本人认为小泉不应再参拜靖国神社;“精品惠泉啤酒”的酒精度约有8%;“康师傅”方便面的包装袋上:加量20%,加量不加价。„„通过课前这样的调查汇报,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大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还有如 “人民币的认识”中对分的认识就应该淡化,而要增加关于元的认识,特别是增加二十元券,五十元券,百元券的认识,使学生及时得到新信息;在小数的乘法计算中,也可增加电表、水表的读数,并能算出费用,毕竟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比例尺”的教学中,应增添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上图纸上的例题,这样比较完善比例尺知识,贴切实际的生产生活。当然,上述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还需与同仁再认真探讨。

2、适当改编教材,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通用的数学教材具有共同性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差距。此时就需要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适当地充实和删改。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有这样的一道例题:(例2)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例2所述的情境与农村的现实生活存在差异,而在此基础上要去分析理解计划与实际的数量关系,更显困难。教学时,我把例题改编成:我们班的江彬同学(此生经常花钱大手大脚),口袋里有10.5元钱,他计划在这一个礼拜(7天)内花完,可当老师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节约点之后,他决定每天节省1元钱,用来买课外书。那么江彬同学口袋里的钱现在可以花多少天呢? 这样的改编,让学生直面熟悉的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难度,通俗易懂,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很快就掌握了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当然教材的充实、改编要求我们深入地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要深入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从而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舍弃和改编,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改编教材例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味的例题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不仅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xiaoxue.xuekeedu.com

和探索热情,而且教和学的气氛积极而活跃,唤醒了课堂教学。

三、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创设了“美丽的图案”的情境活动:我们搬到新校舍后,校园缺少绿化。现在想用36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请你帮帮忙,画出你设计的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助学校设计方案,大家都愿意,同时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创造性思维被激活。有的设计成圆形,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平行四边形,有的是“日”形„„。一个个都很努力,很投入,在纸上画图,认真的演算,调动一切创造性思维和已有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我请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再安排学习小组相互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中,教材不只是供教师教学的唯一资源。我们应大胆摒弃教材视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旧的“教材观”,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灵活使用教材,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课本进行改革、剪裁。我认为每一节课,都应有自己创新的内容,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整个学习过程更活泼、主动,更具有个性化,并能充满生活的气息。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5.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篇五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例谈“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人教版新课标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中的数和形关系非常密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笔者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用“数形结合”的技巧去训练学生解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应用“数形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数形结合,创设与知识信息相关的各种情景,可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老师先出示一张我们国家的地图,指出我国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从东到西最长的距离有5500千米,还有辽阔的海域,是世界上的大国。正当学生为祖国疆域的广大而感到自豪时,老师话锋一转:“这么广大的疆域怎样才能画在一张纸上呢?”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继续。

二、应用“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科研表明,大脑的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数形结合”就同时运用了左、右半脑的功能,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l.“数形结合”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教学中运用形象记忆的特点,使抽象的数学尽可能地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的模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利用直观图使学生从中领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2.应用“数形结合”,训练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数学里,存在着大量的直觉思维。这就是人们在求解数学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知识,从整体上对数学对象及其结构迅速识别、判断,进而作出大胆的猜想,合理的假设,并作出试探性的结论。它具有顿悟、飞跃的特征。例如: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直觉告诉学生面积一定与4厘米和6厘米有关,很有可能就是24平方厘米。根据长方形对角线的性质,可以看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新构的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3.应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xiaoxue.xuekeedu.com

在教学中要常借助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来引发学生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例:大球、小球共100个,取出大球的75%,取出小球的一半,还剩30个球,大球、小球各有几个? 一般的学生用方程或假设法来做。大正方形ABCD的面积表示大、小球的总个数,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表示小球的个数,于是,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差则表示大球的个数。用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取出的个数,很显然如果都取75%,应剩下25个,30-25=5(个)是小球的“75%-50%”,则小球的个数是5÷(75%-50%)=20(个),大球的个数是100-20=80(个)。

4.应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选一些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探讨,去发现,让他们不是从头脑中已有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中去找答案,而是从问题的本身进行具体的分析,将已有的思维方式大跨度地迁移,从可供选择的途径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一个筑路队原计划20天修完一条公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45米,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修路多少米?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可以借助长方形来帮助分析、理清思路。AB表示原计划修路的天数,AD表示原计划每天修路的米数,AE表示实际修路的天数,EB就是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完成的天数,AG表示实际每天修路的米数,DG就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的米数,因为修路的总米数不变,所以“原计划每天修路的米数×原计划修路的天数=实际每天修路的米数×实际修路的天数”,即长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AEFG的面积,由此可推出长方形EBCH的面积等于长方形DHFG的面积,即BC×EB=DH×DG,也就是AD×EB=AE×DG,AD=AE×DG÷EB,因此,原计划每天修路的米数是:(20-5)×45÷5=135(米)。

6.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篇六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虽然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开展,但一些新的教学观念还并没有深入人心。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单纯学习语文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从而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教师片面去追求学生学习成绩与提高升学率而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单纯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1.2单一的教学模式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单纯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的现象,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唱独角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而且压抑。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诉求,没有应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而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1.3不合理的评价方式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具有单一性,呈现固定化的模式。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单纯是去看学生的具体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个性特征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使得一些后进生学习吃力而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鼓励,会渐渐让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师给学生所定位的学习目标是针对整体学生提出来的,但这里就存在学生之间由于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在完成学习目标上面也有先后之分。教师在这里就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开展因材施教。

2.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 2.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诉求。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与掌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加深学生的语文课堂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

2.2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在学习小学语文《推敲》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着重讲到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典故的出处,进而让学生们讨论课文中所说的,是用“推”好还是“敲”更好。进而由此积及彼,让学生逐渐明白做人的道理,要有礼貌地去敲门,而不是粗鲁地去推,推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从而通过这堂课来加深学生的现实情感体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通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个性特征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不断促进课堂内外联动。

2.3完善评价模式

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地从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而是要注重学生的进步多少与学习过程。教师要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机制,不仅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还要联系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多关注后进生,多给他们支持与帮助、引导与鼓励,逐渐使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3.结语

7.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篇七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社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也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本人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作初步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多媒体的特点,它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如何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阅读文字教材上来?为了突破这语文教学的“瓶颈”,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地去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化静为动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设备所没有的。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

三、利用信息技术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用在什么地方,怎样用,应由教学内容、师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熟练程度来决定。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优势,但是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要从学科需求、学生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需要等角度出发,决定运用与否。

其次,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与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十分必要的。而且,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我们在注重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不要忽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8.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篇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新授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2、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师: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4、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

(二)教学教法结合律

1、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2、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

(69+172)+28 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

教师板书:

(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

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能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二、新授

出示:例3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D 118千米

D→E 85千米

1、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2、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3、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师: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独立完成,齐订正)

四、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P32/5—7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

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

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二、新授

(一)教学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25×4=100(人)

2、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3、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5、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6、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二)教学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1、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2、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五、作业:P37/2—4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应用用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重点;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

125×8×40=(□×□)×□(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

68×125×8

4×39×25

二、对比练习:4×25+16×25

4×25×16×25(25+15)×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学生谈收获。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

一、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1、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出示:

1.口算: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1)9×37+9×63

=333+567

=900(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23×12+23×88(35+45)×12(11×25)×4 25×(4+40)讨论:

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1、乘法交换律。(要求能用语言表述。会用字母表示、能举例子)

2、乘法结合律。(同上)

3、乘法分配律(同上)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2)1035-(497+235)(1)1035-497-203 1035-203-497(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 1035-235-497 1035-(497+235)1035-497-203 1035-(497+203)

1、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

3、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 a+(b-c)a×b×c= 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

4、小练:

(1)填空:

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

16÷2÷4=16÷(□〇□)210÷(7×6)=210〇(7〇6)□÷(25×7)=350〇(□〇□)(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113-36-64= 133-(36+64)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三、巩固练习:P39/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2)1275-(164+36)(3)480-82-18(4)673-84-71-45

(5)81÷3÷3

6)210÷(7×6)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P41/2—

4、P47/6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P40/例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新授

1.观察图

(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

(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

(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2.观察图

(二)的条件问题。

1、小组讨论。

2、汇报。

三、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 15=()×()24=()×()

30=()×()

36=()×()

二、新授 出示

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1)25×12=300(元)(2)25×12

=25×(3×4)

=(25×4)×3

=100×3

=300(元)(3)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元)

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P47/

4、5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乘法算式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算式的具体情况,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形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P46—47/1、3、7、8

9.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篇九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感悟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必须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必须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对文章或是作品的鉴赏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高效课堂追求的最高目标。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的语文教师,必须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本质内涵,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自主判断和欣赏的能力,把高效课堂建设落实实处。

比如,在进行“小露珠,春日晨景”的教学时,我利用计算机制作了Flash课件,并在上课时利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小学生喜欢动画作品,更喜欢动漫素材。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素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像“小露珠,春天的晨景”这类文章,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很少有学生能够说出具体的特点。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更没有深刻的感悟和反思,所以不能准确领悟作品的内涵。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作品,给学生一种形象逼真的感觉。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走进生活,从中感悟生活中的美,深刻理解露珠给人类带来的生命力和希望,理解春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活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确实实现了务实高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数字教辅资源挖掘教材内涵,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当今教学改革应体现大阅读理念。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应考虑到学科知识的大融合,对交叉的知识点要给学生提示清楚,甚至可以讲彻底,使学生的学习做到“知其表更知其理”。为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教师端”进行教学,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授课,展示本节课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播放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相关知识。这样教学,相当于把多学科教师引进教室,实现面对面的辅导,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进行“称象”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体现多学科的融合。这也是大阅读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上课时,教师打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数字资源包,调出称象的微课资源。微课视频详细讲解了有关称象的步骤、原理和方法。通过视频的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科学、全面地理解了语文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这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目标之一。另外,在进行“有趣的汉字”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资源,动态呈现汉字的发展简史、来历、用法等信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想象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性,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

三、小结

10.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篇十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中小学数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初探人教版新课标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确定了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教育。21世纪以来,为了更加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政府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方针,提出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政策,提出要积极改变教育方法、内容,将教育从理论化向实践化方向迈进。而教师是教育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主体,只有高素质水平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整个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在这一转型时期,任何一位中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认清自己所面临的形式,进一步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不被整个社会淘汰。

一、全面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1.为教育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学习以后更好的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况,学校应该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有个科学的估计,对自己学校的教学规模、目标、制度等,作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学校在进行教育决策的时候应该要充分利用这些科学的分析数据,做出一些更有利于学校发展,利于学生发展,利于整个社会教育发展的决策。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是提高整个学校的科研能力,才能够正确的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加理性的分析。

2.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成为辅助社会发展的利器。教育的发展不只是大量的资金,还需要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再适应整个教学发展的需求,而发展教育科研、拓展教育科学之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小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帮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最根本的。

3.当前教育科研发展面临困难

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占主导,思想上的落后成为了发展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其次,思想上的落后使数学教师普遍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科研能力不被重视

xiaoxue.xuekeedu.com

导致学校的教研气氛不浓,教师感受不到新的思想的传播,不能对科研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把握,教师认识程度不够,难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

二、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树立科研意识

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进中小学数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一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学习观,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教师对发展科研能力的主张认识并且理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主动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行教育研究,去除科研工作的神秘化,逐渐消除科研工作只能专家才能实施的旧观念。转变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让他们主动进行研究、探索,发现新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完善的数学基础。

2.学校领导应该足够重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仅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学校的足够重视。首先,发展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需要场地和资金,只有学校提供资金支持才能够为教师提供完善的场地和技术、实验支持。其次,在进行教育科研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大力度表彰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完善的奖惩制度能够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重视,也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更加主动地提升自己。最后,只有学校足够重视,才能将整个学校的科研氛围带动起来,提升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

3.加强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

要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除了学校等外部条件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思想观念都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某些知识体系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导致学校在发展教师科研能力的时候遇到困难。因此,在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时候,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知识体系的更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思想观念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加专业的教育理论,提升自主创新的意识。只有教师自身的基础得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4.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xiaoxue.xuekeedu.com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保障,而只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才能推动教育科研的发展,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办学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因此,学校要提高对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其提升到制度化的高度,制定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实行透明化的奖惩制度辅助教育科研的发展,并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科研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发展。

5.注重将数学理论联系实践

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教师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已经进入中小学数学课堂。例如,高中数学教学引进了微积分,作为数学的基础学科,它是伴随着数学应用发展起来的,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科研意识、能力非常有利。

三、总结

上一篇:为妈妈洗脚作文300字下一篇:三年级美术上册《美术小记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