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2024-07-24

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精选18篇)

1.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篇一

又到岁末年初,有媒介在盘点中国管理关键词时,将“企业文化”列入其中,这固然有今年的富 的影响,但却让我想起我在企业常说的一句话――养成的是习惯,形成的是文化。

有人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宗教管理。不管企业是大是小,企业总是要相信什么、坚持什么、信仰什么。企业文化核心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一种价值观决定了一种行为,一种行为影响群体习惯,产生的就是企业的文化。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扇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恶劣的影响。在这种公众都麻木不仁的氛围里,犯罪就会滋生增长,社会秩序就会遭到破坏,

所以,企业和社会都必须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坏的窗户玻璃”,以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说,控制好负面的“第一”,倡导好正面的“第一”,对于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

美国的安然公司,在传奇般的快速扩张中轰然倒塌,也是与其企业价值观引导下的群体行为偏离是分不开的。在安然,“赢者获得一切”的文化达到极致,为了实现安然股价持续上升,管理者开始冒险虚报收入和隐瞒越来越多的债务,制造了“一座用纸牌搭乘的房子”。好的文化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而负面的企业文化,必然从“第一扇打坏的窗户玻璃”开始。

企业一年的生存靠领导,三年的发展靠制度,十年的持续靠习惯,企业习惯主导企业未来。企业的价值观会左右企业的习惯,会形成企业的文化。那么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我始终认为有益于大家的才是真正有益于自己的,公众的才是个人,民族的终究是世界的。

2.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篇二

关键词:习惯养成,管理,培养,方式,途径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而养成教育也因此而产生。养成教育就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促进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引导进行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培养,小学阶段也是提高其道德素养的最佳时期,针对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习惯培养,其具体过程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一、对于学生言行加以规范

认知和行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结合认知的改变来进行。具体实施过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比如在刚开学的时候,可以花费一周的时间进行思想道德培养的宣传,让学生对于正确的三观与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在对于事物进行判断的时候不会产生错误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进行教育宣传的时候,可以让教师将学校的教学以及思想道德规范都详细地一一讲解给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定下一个大致的目标,新学期开一个好头。在讲解校规过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班规制定。在小学阶段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与学习逐渐产生自律性,从而不会偏离正确的道路。

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教师的习惯很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化学生。对于小学教师的道德素养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指引学生在学生生活中正确地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固有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众多学生的眼中,教师不仅是教导自己知识的领路人,更是教导自己道德品质和为人修养的指路标,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影响,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自己首先不能犯错,教师的衣冠举止和为人师表的言行都需要三思而行,进而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如果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在道德素养生活上得不到学生的尊重。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两方面都需要给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才可以正确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在教育中需要使用正确的引导方法,比如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犯了错误,不应该施以惩罚,惩罚并不能令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惩罚结束就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在意识层面上完善自己,只在行为上制止错误的行为。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从自身找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在班会中为了活跃气氛,还可以加入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看到废纸等垃圾的时候会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学习到保护环境,进而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之下,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道德修养与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三、关注生活中的点滴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各种正确的知识和认知,并且教导学生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逐渐将认知与行为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在道德修养习惯的培养中,需要以大量的实例作为道德指标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习惯培养,比如看到老人坐车要主动让座,看到走路不方便的人过马路需要伸出援助之手,这些活动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情景互动的方式做模拟训练,让学生在玩游戏般的活动中逐渐养成好的习惯,还可以举出一些反面例子, 或者奖励制度等各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习惯教育,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开设监督与奖励制度

3.最初的阅读习惯是怎样养成的? 篇三

记得是在读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提倡在正课之外的课外阅读,老师提出在简陋的教室里再搞一个简陋的“图书台”,让同学们把自己家里比较好的书刊都贡献出来,这样,拿出一本书、一种刊就可以读几十本书、十几种刊,这倒符合今天我们追求的“少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学法则,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呢?是让每周读一本书,或一种刊,好在书并不厚,刊并不杂,同时做为任务,要求在读书、读刊时,把优秀的词语、精美的段落、甚至好的比喻、排比、修辞等等都一一摘抄在笔记本上,这个摘抄本老师是要检查的,不光看内容,还要看你的钢笔字练得怎么样。第三步呢?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时或写“周记”(一周一记)时,把摘抄本放在旁边,尽可能地使用这摘抄出来的“精品”以解决我们这些学生的语言匮乏、描写单调问题。当时我算是听老师话的孩子,于是拼命地摘抄,生怕漏掉了好句子、好段落,摘抄出来后,又拼命地往作文里塞,有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甚至拐着弯写文章。你还别说,慢慢地我感到,作文或日记的语言丰富起来了,内容也丰满起来了。记得连给正读大学的大姐写信,也不忘记使用这些摘抄的资源,结果大姐的回信讲到把我的信读给她的同学听,大家都笑得直不起腰。第四步呢?老师认真地批阅我们经过这么一番充实写出的文章,给我们作对比分析。不仅如此,他还在出彩的地方用红笔顿下一连串的“瓜子链”,这种“瓜子链”较多的文章会被作为优秀文章张贴在教室后面的板报栏里,供全班同学鉴赏。我有幸贴在后面的机会较多一些,于是我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仔细回想起来,我的读书习惯就是从那时开始养成的,至今我还记起《宝葫芦的秘密》、《科学家遨游二十一世纪》,金近在《儿童文学》中的精典作品,《高玉宝的故事》等,到后来还有《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红岩》等作品。当然,除了学校教育这种关注课外阅读的有效作法外,也还有大姐一直上中学、大学家中收藏书刊(包括教科书)较多的缘故,后来我把大姐放在家里的书以及我陆续购订的一些书刊放在母亲的一个陪嫁箱子里保存,并经常向我的同学炫耀,以借他们看书换回了不少的乐趣。可见主客观是相互作用的,不过,还得承认是我童年求学时的老师和学校,在培养我的读书习惯方面给了我决定性的影响。

4.一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篇四

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我觉得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这将会对他们的学习质量、道德品质、能力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那要如何把握呢?我觉得教师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崇拜对象。榜样示范作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很直观、有效的。老师师在学校里的所有表现都在他们空白的心灵写下了一页,学生在校耳濡目染地感受老师的一言一行,并且模仿教师的言行。老师如何在短期内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呢?这要从孩子由幼儿园转入小学这个转折期开始。我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行为规范的养成

1、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1)上课:预备铃声响,学生就要坐在位置上,准备好这堂课要用的书本和文具。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就要立刻安静下来,等候老师上课,当老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轻轻敲门,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学生还不能适应这样的上课方式,经常是铃声响好久了,还有学生在室外玩耍,进班级也是急匆匆的闯进来。这个时候,我就观察表现好的,按照我说的去做的小朋友,上课之前先表扬他们,并且当着全班孩子的面给他们发小红花。这样几天后,绝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按照要求做到了。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当老师提问时,应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有点难熬。我班上有个小朋友叫苏延杰,他是个很聪明,但是也很好动的孩子。40分钟安安静静的坐着对他来说太困难了。所以,经常在课上,他就因为坐不住找周围的同学说话或者在位置上发出很大的声响。影响课堂纪律。后来,我发现他非常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也发现班上很多孩子都没办法完完整整的听完40分钟。于是,我就把40分钟分成两个阶段,中间有大概5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我也和苏延杰定了“协议”,他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我就让他在休息的时间和大家讲故事。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在这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得到了休息,有助于他们接下来的听课效率。

(3)下课:开学初期,学生一听到下课铃声就坐不住了。有的开始收拾东西,有的和周围的同学说话,有的做好出去玩的准备。于是,我要求他们,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该安心的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现在,我们班在这些方面的纪律和开学初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2、课外行为习惯的养成

开学初,我就在晨会和思品课上,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让他们自己讨论在公共场所要如何做,怎么样保护公共财产。让全班都当班级管理员,定期举报在这方面表现好的孩子,发给他们小红花。同时,也举报做的不好的孩子,扣他们的小红花。现在,大家都能做到了自律。看到有表现不好的学生,我们班有的孩子也能勇敢的上前制止他们的行为。

3、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新生由于刚跨入小学,对小学生活比较陌生,与幼儿园生活有太多的不相同,再加上他们好动、好奇,又是独生子女,在行动上较自由、散慢,要他们在短期内达到规范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要如何才能让他们快速接受并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呢?我觉得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和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如:我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中,先向全班同学安排了“小岗位责任制”,达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使每一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责任。但是他们毕竟年龄小,贪玩又不自觉。于是,我选出了责任心强的同学当组长检查卫生情况,我还把前后桌的同学分为一个小卫生组,选出小组长不定实地检查卫生保持情况。我还规定,下课去上厕所前,先把抽屉里和位子周围的纸屑放入纸篓中。有时,我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们拣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在我的无声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感染。由于班级人数多,桌凳相对也多,可是凳子露在外面既不整齐也不安全,因此,从开学的第一天,我就要求学生做到:人走凳子就要塞在桌子底下。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我们的教室卫生能做到地面整洁,桌椅整齐,即使有时不小心掉下些许纸屑,或有些地方脏了,学生们都会主动拣起来或自觉扫一扫。在这样整洁的环境中,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4、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

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的行为。我校每周一的早上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可是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升旗仪式是个很陌生的概念。于是,我就在爱国教育中,告诉他们升旗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教给他们升旗应做到的一些要求。我们班有个叫石凌衍的学生,他的父母长期不在他身边,他都是由他奶奶管教,他奶奶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做的不够,所以他的自控能力特别差,小动作不断。在集会这样特殊的场合,他的行为就尤为突出。周围的小朋友对他的意见也很大。于是,集会时我就特意观察他的表现,发现他有做的好的地方就在回班后大力表扬他,同时在私底下也指出他不足之处,这样,集会的时候他能表现的更好了,其他孩子也受到触动,在集会的时候懂得了该怎样做。班级的集会纪律改观了不少。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小学生,除了抓好行为规范外,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班主任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任。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而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的学习。

1、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完成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静息好,等着老师把课上。”“早上起床,穿衣叠被,洗脸刷牙,快快吃饭上学去。”“本子到,垫字板,拿起笔,细心做作业。”又如,在训练学生在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的顺序和方法让学生演示说步骤,同时我把文具摆放的位置,也通过儿童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儿歌的内容是:“书包抽屉放,书本放左上,今天用的文具、书,昨晚就放书包里。”其三,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小红花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班风班貌也得到了发展。

2、特殊学习习惯的培养。

各个学科都有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就不同,我把它们称为“特殊的学习习惯”。就拿语文学科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课堂上板书的字体整体美观,课内外认真倾听学生言语,同时目视这位学生,引导他产生情感共鸣,并且时刻注意自己在课外专心读书读报,把书中、报上有趣的故事或新闻告诉大家,学生听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地,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同时,在和科任老师长期相处中,我也逐步知道了各科老师的具体要求。老师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我都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布置,回家准备,课前检查。慢慢的学生也养成了习惯。我认为,班主任善于抓“特殊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与各科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也有助于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能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三、重视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会

教育学家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认为第一次家长会不仅是家长与教师的见面会、学校情况的介绍会,新生入学要求会,也可以使教师和家长对家教知识的传播交流或对孩子入学前后教育问题的共同探讨。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他们对于小学的学习生活也是陌生的。刚开学不久,就有家长告诉我,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后,他们也觉得压力很大,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年段在刚开学不久就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在会上,我适当地向家长们介绍了幼儿园和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向他们介绍从幼儿到小学生这一时期孩子会出现哪些心理、行为、适应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家长的注意,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来应付。让家长尽早与学校教育达成统一阵线,使孩子尽快融入到校园生活中来。

5.养成好习惯前三天是关键 篇五

好习惯靠培养。孩子刚进校可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期。习惯能主宰人的一生。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孩子来说,有6个习惯需要养成。

首先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包括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学习,但主要是指文化课程的学习。她认为,要搞好学习,一定需要计划。学习计划一般要分三个类来制订,平时的、双休日的、长假中的,三套计划内容各不相同。平时的计划,主要是让孩子放学回家后,安排好复习功课、做功课和预习功课的时间,还要适当地安排游戏、劳动的时间。到了双休日,就要做一些小结式的复习,注意巩固一周的学习内容,但不要排得太满,要留足机动时间。进了黄金周,特别是寒暑假,计划中的主要内容就应该是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和多种文体活动,当然上了一二年级,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也可利用长假补习一下功课。

其次是专时专用,讲求效率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做起事来喜欢磨蹭,这一坏习惯很容易带到学习上。”针对这,董老师说,要让孩子习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抓好两头,即关注孩子什么时间开始做事,什么时间结束任务,对其中的过程不要多加干扰,刚上学的孩子在作业过程中常常会一碰到问题就问。对此,董老师强调,家长这时要善于说“不”,并要指导孩子独立思考,要是碰到自己实在解不开的难题,那就记下来,等结束后,再集中问。这样做,容易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并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三是养成勤查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董老师说:

“工具书和资料也是孩子的老师,只是不会说话。”孩子一上学,家长就要教会孩子使用工具书,这样既让孩子多了一条解疑释惑的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要善于请教,对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在董老师的感觉中,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肯问问题,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造成学习困难。倡导问问题,并不等于有问题张口就问,而是要在自己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再问。这一点同样很重要。最后是学习的卫生习惯。从一开始,家长就要注意孩子的看书姿态、用眼习惯、握笔姿势等,不能让孩子躺着看书,也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用眼。

6.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篇六

二、循章立制,用制度约束引导学生的行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很多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作出要求,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和学校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建立精细化制度,让班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引导、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目的,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

三、激励为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爱心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这要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初中生的内心思想日趋丰富,心智逐渐成熟,他们有独立的思想和自己的见解,需要获得教师的认同。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学生的错误和缺点要一视同仁,不能使好学生有优越感,更不能使学困生有自卑感。教师要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增强团体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四、注重细节,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细心观察每位学生,从细节入手,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需要教师反复地指导、教育。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认识自我和发现问题的缓冲时间,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自我,他们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缺点。

五、家校配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

7.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篇七

一、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劳动习惯不仅左右着劳动的速度, 也决定了劳动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钳工规范操作习惯, 是钳工实习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规范化操作是保证产品质量, 尽快提高操作水平的重要前提, 也是在组织钳工实习训练中应该强调的要点之一。学生良好规范操作习惯的培养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示范时的姿势、动作和操作步骤要正确、规范。就是说指导教师在示范时, 要最大限度地按照最佳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演示, 千万不能把不标准、不规范的习惯动作和姿势带到示范演示中去, 以免误导学生养成不良习惯, 留下事故隐患。示范操作要求做到:步骤清晰可见, 动作准确无误。其次,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动作。作为实习指导教师, 在学生操作训练时必须及时进行巡回指导、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每到一个学生工位, 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操作动作有无错误之处, 操作步骤与方法有无不当之处。否则, 错误动作得不到及时纠正, 学生就会形成坏的习惯, 以后再改就比较难了。同样, 学生在姿势动作初步形成规范后, 也要注意他们动作的反复性, 在平时的实习训练中也要经常提醒, 包括工量具的摆放、卫生的打扫等, 都要严格按照规范化要求。

二、时间管理的习惯

许多学生实习中没有时间的概念, 一会去卫生间, 一会去洗手, 一上午也干不好一个工件, 加工速度无法提高, 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这就是没有良好时间管理习惯的结果。因此, 在实习中, 为了提高学生加工速度, 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第一, 重视目标引导法。这是因为当人们有一个明确目标时, 大脑就会产生兴奋, 在头脑中出现反复练习这一技能的场景, 从而加快对这一技能的掌握。第二是反复练习法。在训练过程中, 要求学生对于每一个锉削锯割动作, 从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要反复练习, 直到熟练为止。如在锉削训练中, 训练中每次规定锉削量为0.5毫米, 时间为10分钟, 反复进行训练, 中间安排学生休息, 逐步提高学生的加工速度。这样, 可以极大地提高加工速度节约时间。第三, 比赛竞争法。学生之间的比赛,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人都有求胜之心, 竞赛是一种强烈的诱因, 是一种激发斗志鼓励进取, 争取优良成绩的手段之一。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测试一次, 打出成绩, 公示名次, 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加工速度。

三、安全生产习惯的养成

学生从事某项操作时间一长, 自然会养成一定的习惯, 给人得心应手的感觉, 但习惯也有好坏之分, 并且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学生良好安全习惯的养成, 第一是安全理念在心中的建立。安全意识是现代员工的重要职业素质之一, 安全教育必须作为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 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解决的。而是要从学生入学开始, 坚持长期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入校的安全意识教育、实习场地的规章制度教育、工卡量具设备的安全操作教育、岗位安全教育、课前安全教育、课后安全总结等。第二是安全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安全知识教育要贯彻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明确责任、实事求是、方便操作的方针, 努力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安全知识教育要贯穿于钳工实习的全过程, 要做到实习前有集中动员教育, 实习过程中有注意事项提示, 实训结束后有安全总结。还要有典型事故的分析、定期的安全知识考试等。第三, 安全技能的掌握。在按实习计划、实习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 要结合每一次实习的特殊性, 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 重视安全技能的操作, 反复练习和考核, 规范学生的安全操作技能。

四、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在钳工实习中强调记录笔记和进行定期小结,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许多学生初中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要让学生通过记实习笔记, 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实习课程的画线一节, 通常教师要对陌生的钳工画线工具进行介绍, 如画针、样冲、画规等等。这么多内容, 学生一下子是记不住的。俗话说“一个烂笔头, 胜过好记性”, 这些新学的东西需要记录下来后慢慢消化。同时, 在实习过程中, 时时刻刻会碰到很多的问题, 记录下来反复体会, 对后面的实习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都感到学习内容太多, 所以记录是必须且重要的。钳工实习一般都是以两周为一个实习阶段, 实习记录的填写有利于学生强化记忆, 并从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在下个阶段的实习中取长补短。实习小结也有利于教师听取学生的心声,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需求调整实习内容。学生经常回顾学过的内容是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的必由之路, 并且可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系统的检查总结,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更清晰更完整, 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教育专家研究发现, 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21天的重复。而学生在钳工实习课上的良好习惯一旦形成, 就具有很强的惯性, 像车轮转动一样, 高效地提高了学生钳工操作技能, 继而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 也能收获良好习惯带来的益处。

摘要:学生在钳工生产实习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 让学生了解如何规范操作、如何科学地进行时间管理、如何安全生产、如何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钳工实习课,良好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巫恒兵.提高钳工技能训练质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 (8) .

8.养成阅读习惯是最大财富 篇八

出身嘉义望族的台湾信义房屋董事长周俊吉。提起父亲,他所说的第一件事,是父亲管教严厉的一面。

“50年前,当我还是六七岁时,我们一家堂兄妹,只要远远的听到摩托车声传来,我们全都立刻归位坐好,等候我父亲的归来。”当时周俊吉的父亲身为家族负责人,不只管教自己的孩子,连同其他堂兄弟也一并教养,因此父亲在家中的权威是不言而喻。

父亲受的是日式教育,因此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周俊吉说。父亲很少称赞他,而犯错时必定遭受一顿责打,“就连后来‘信义’成功后,他也没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只是会问问公司状况。”

虽然如此,父亲仍有温暖的一面。每当学校成绩表现不错时,父亲便会带着他们,到市区的果汁摊喝饮料,在当时这是多么高级、多么难得的享受。“父亲不善言词,但他会借由行动,表达对我们的关爱。”但对于做错事,该处罚的父亲也丝毫不手软。

小学开始,周俊吉便开始逃学,“因为从小我就有阅读的习惯,所以觉得老师教的早就知道了,因此觉得上课很无趣。”周俊吉说,但父亲不了解原因,反而将他转学,“他觉得只要课业压力大,就不会逃学了。”一路到了高中,课业问题一直是父子俩的冲突原因。当周俊吉高中被退学后,与父亲的关系降至冰点,这种情况一直等到周俊吉大学毕业后,父子俩才又有接触。

1981年,周俊吉向父亲借了30万元(新台币,下同)作为创业基金,当时父亲对他说:这一次借你钱,用完就没得再借,而且一定要付利息,而且利息要比当时的银行高。周俊吉说,父亲给了他非常好的观念:任何使用都是成本。

在父亲身上,周俊吉学到两样重要的人生功课,其中一个,就是做生意的信用与正派。“父亲本身就是十分讲信用、正直的人,他常说‘不要在背上背痰盂’,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做事做到别人在背后唾弃你,向你吐痰。”另一样,也是最重要的一样,是阅读的习惯。“父亲很喜欢阅读,在潜移默化中,也让我有了阅读的习惯。”父亲很爱看书,也会买书给孩子看,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礼物。小时候家中的《国语日报》也是爸爸订的,因此从小,他就有机会接触大量课外读物,也让他比同辈更成熟。

他回忆,过去父亲大部分的时间忙于公事,回到家也不和小孩沟通,而是进到书房,静静看起书来,他也会跟着到书房,与父亲谈论最近看的书,“只有在那个时候,才与爸爸有较多的交流。”对周俊吉而言,阅读是父亲与他之间的沟通桥梁,唯有靠着阅读,才能拉近与父亲之间的距离。

阅读是父子之间沟通桥梁

借由书本让周俊吉得到许多正面思想,因此更能体会到所谓正派与信用的重要:“如果当初我没有阅读的习惯,就不会有现在的信义房屋。”

周俊吉十分感谢父亲给予他阅读的习惯,他也将这个习惯传承给下一代。周俊吉的3个孩子,对阅读也有相当的热忱,甚至在老大出生时,周俊吉便将家中电视送走,刻意营造孩子阅读的环境。

但孩子同学间总是聊到电视节目,因此小时候老大常常跟他抗议,为什么家里没有电视,让他什么都不知道,无法加入同学话题。这时周俊吉就会告诉他:“他们谈的都是从电视来的,这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你能从书上得到他们不知道的事,这不是很棒吗?”

他曾经要求孩子针对“耕读传家”这个题目,各写一篇作文。“耕读传家,这是父亲传授下来的,耕是耕田,读是读书,要我们记得,除了要站在前线处理事务,也要拥有广大的视野,不要被局限住。”

9.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篇九

【论文关键词】 班级管理 中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最棘手的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特别是新生,当务之急是狠抓习惯养成教育,它是班级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石。它的成功与否体现教育的成功与否。为此,我校试图通过知行结合,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记得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坐度过,学校这个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在新生入学前的教育。学校安排老师让学生学习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手册,安排学生看有关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相关视频,在校本课程里也安排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等课程。还定期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开校会,让学生体会到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班集体是学生活的基本单位,良好的班风的班集体,能带给学生多方面的正面教育,防止各种不利因素的滋生,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可见,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一、用制度规范学生行为,用制度引导学生行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教育部颁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规范学生言行,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而《规范》则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提出了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二者都体现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它们将对学生养成教育、信念教育、身心教育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校在开学初先对新生开设一系列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的相关课程,增强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在班上,由班主任跟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并由学生组织有关班级活动。

二、重视道德践行,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个故事让我们想起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提高他们的综合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平时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而非社会工具来进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想学生所想。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要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再繁琐,也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很多同学在过后都觉得通过参与,自己是这个班的一份子,或者说是班级真正的主人。此后的班级管理中,我经常以此例告诫自己,注意与学生交谈时的用词,随时分析学生的行为动态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经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我从上个学期都计划好每天找几个学生谈话,及时表扬他们的优点,及时提出他们的缺点并要求其及时改正。多表扬行为表现比较好的同学。比如:有次吴湛威同学在擦完黑板后就顺手把抹布折得整整齐齐的,后来我及时表扬了他,后来我发现其他同学都仿照他,把讲台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多数学生与入学时比较积极性提高了,团体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各方面都发生的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新德育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我校这些方面入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区、校、级组、班级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教育。好玩,爱动是孩予的天性,在活动中引导他们自我教育。各班开展演讲式、演戏式、辩论式、调查报告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受教育的乐趣,在德育事件中形成道德规范,提高思想素质,丰富人生阅历。在生活中,老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展现自我、完善自我,逐渐健全自己的人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对学生进行我教育的目的。如高二(5)班开展的《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会,学生自己排演小品和自行组织节目,最后让学生们“讲讲自己文明礼仪上上的丑事”,大部分同学都勇于献丑,并能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思考今后该怎么做。又如初二(3)班的“感恩父母”主题活动班会,通过开展分组讨论如何孝敬父母,培养了同学的孝心和爱心,增强了学生热爱父母和体谅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怀。

五、注重细节,遵守习惯养成规律,循序渐进的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从小处着手,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作为班主任,我在工作实际过程中也带着耐心和细心,不怕苦、不怕累,认真细致地观察班上每一位学生,“察其言,观其行”,对学生言谈举止、社会交往、遵规守纪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等,从中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作为教育学生的切入口。一方面,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行表扬和赞美,尽力为学生提供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防微杜渐,发现学生的错误和坏习惯,及时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由于每个人生活的客观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父母的教育不同等原因,在我们身上,避免不了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养成,甚至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却它们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六、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陶行知老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学生,改变了学生。我们也试着用四块糖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需要老师、家长的认同、赞美,他们更需要榜样,示范力量的引领,这样养成教育才会持久稳定地深化下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更要反复教育。运动健儿通过反复重复一个动作,能拿金牌,我想我们的差生通过反复教育也能变得优秀。只要教师善用激励机制,多鼓励,多用正面事例引导,将会促进他更加努力,因为老师的一丁点认同、赞美,学生都会认为是一种骄傲、一种荣耀。为此,学校及班级制定了《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文明寝室评比细则》、《课堂之星评比细则》、《 学习进步之星细则》,采用月评选制,在校会中公布,对文明班颁发流动红旗。竞争这些荣誉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一年来的自我督促教育,校园环境变化很大,垃圾不再流浪,语言不再难听,礼貌用语也经常在校园回绕,学生们也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人生目标。

10.习惯-习惯养成的作文350字 篇十

习惯之一,我每天打开电脑时,第一步就是点开360安全浏览器。说句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干嘛要打开它,有什么用。好像是很久以前,我偷玩电脑时,听见了老妈的脚步声,我匆忙之下,立刻打开浏览器,登录学习的官网。老妈一看,哟,在学习,就没有拿我怎么样。有时候我打开电脑时,也习惯性地打开浏览器。其实,那会儿老妈在单位加班或出门在外,我一人在家……

习惯之二,我每天准备去外面时,总要找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如果不戴帽子,我就会浑身不自在。你问我为什么戴帽子?我也不知道,或许是因为戴上更加帅气吧。我这个习惯连我舅舅都知道,所以每次我过生日,他都送我一顶帽子。我来作文课也要戴帽子,沈老师也早已司空见惯,仿佛我一旦没帽子,就一瞬间变成了“异类”。在我房间中,一共七顶帽子,都是不同的牌子。朋友们送我一个绰号:“帽子王”。

11.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 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以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例如,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家教育局明确表示,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中小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要注重中小学生行为指导和良好习惯形成的养成教育模式。同时,叶圣陶先生在对教育进行定义的时候就已表示,教育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特性明显,因此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现实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规”——恩威并重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初中班级管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规”主要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纪学规,也就是以科学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前提依据。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规章制度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到恩威并重,让学生乐于并自愿接受“规”的制度约束。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习惯养成规范,这些规范使学生良好习惯意识转化为良好习惯实践的前提。在这一方面,著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表示,合理的彻底施行的制度和合理的行为规范界限是技巧与习惯形成的基础,制度越严格,规范越合理,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内部动力越大;反之亦然。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学生量化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校纪校规的学习,规范学生在纪律、学习、卫生、课堂常规、宿舍管理规则等方面的习惯。

在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合理具体、可行性高的规范制度是养成教育活动高校进行的前提。在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规范方面,可能出现两种现象,即学生知规范而不受规范和学生偶尔守规范,这两种现象均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需要予以避免的。这就要求中学生的规范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上,而要落足于“形成”,进行中学生规范遵守情况的长期监督检查,督促中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陪”—— 良师益友

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明显的好动性特征,因而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开展各类班级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体验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时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也就是做到“陪”,如陪早练、陪早读等,教师全程陪同,全程参与。在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规范的形成、思想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阅历的丰富。

为保证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优质效果,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健全完善自己的人格,展现自我个性,借由充分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鼓励和劝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教育效果。例如,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开展以良好习惯为主题的班会,设计开展“小习惯成就大未来”“爱在心中流淌”“礼仪形象的天使”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全程记录活动开展过程,尽可能使班级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良好习惯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以期实现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优效果。

三、“引”—— 为人师表

在初中班级管理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重在“引”,也就是在方方面面要做到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润物细无声地以模范作用引导中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实现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预期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巧用榜样引导、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和适当提示引导。首先,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榜样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教育鼻祖孔夫子就曾表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例如,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以马克思、乔冠华学习英语的故事引导學生的英语学习,以华罗庚、陈景润、高斯学习数学的故事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等。此外,还可以以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其次,根据学生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巧妙设置相关活动,加深学生教学内容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初中二年级的课本上,有公共礼仪这一章节,为此可以针对课文中的相关礼仪,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校园文明礼仪监察活动,以此促使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自我评价和教育,提高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改正错误的习惯,如上下楼时提示学生慢步轻声,靠右行走;踩踏草坪,小草也会喊疼等。长此以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首先要注重恩威并重的“规”教育,从日常行为中落实学生良好习惯的规范教育;其次要注重以良师益友的角色进行“陪”教育,从日常学习中贯彻学生良好习惯的陪同教育;最后要注重为人师表的“引”教育,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万红.浅议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4)

[2]周朝阳.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语文学刊,2012,(15)

12.抓习惯养成促德育管理 篇十二

一、构建德育网络, 保障养成教育

我校的德育工作以素质教育为工作重心, 寻找提高全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 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 互相配合, 形成合力,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 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 我们“三教合一”, 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 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家庭相结合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 对家长进行引导及培训, 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 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使家、校密切合作, 才能达成共识, 达到教育手段, 目的的一致或互补, 限事于萌芽状态, 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来, 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校———社会相结合是请有关领导到学校做报告, 开展帮教活动;抓好共建活动, 聘请法制副校长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 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在校争做好学生, 在家争做好孩子, 在社会争做好公民。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 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发挥教师队伍的养成教育示范作用

教育是一项事业, 更是一种责任。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对着这些镜子学习做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校要求教师无论是在备课、讲话、辅导、作业、批改和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上, 还是在做学生工作、家访以及校内外教育活动中, 都要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对此, 我校提出了《教职工文明礼仪》要求, 并组织教师听讲座、参加礼仪培训。多位教师还在我县教育网站上发表德育文章, 如方爱林校长的《在个性中飞扬在建设中成长》、杨维莲老师的《赏识与评价》、常艳老师的《对班级管理中的人本化的思考》、葛丽的《以爱育爱》、陶自丽的《抓德育, 重养成》等等。

同时, 为了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 做到依法执教, 我们除了召开法制教育报告会外, 还专门组织学习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并制定我校的考核办法, 使教师们明确了责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规范。

三、使养成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1. 完善的制度保障

对于学校来说, 建立完善的养成教育制度是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保证。我校强调校规、制定班规, 进一步规范了养成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小学生守则》建立了《铺田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铺田小学学生礼仪规范》等, 进一步因地制宜地规范要求。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 制定班规, 我校对班规的制定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 规则的制定应该“与时俱进”, 更要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因此适时地对规则进行修改是必要和必须的。 (2) 其次是在规则的制定中, 不要只重罚, 不重奖。做到奖罚分明:错的自然要接受惩罚;做得对的、好的也应该受到及时地表扬、鼓励, 从而使其得到发扬。 (3) 规则不要过于刻板, 应为执行留有余地, 以区别特殊情况, 不要给学生一种“不近人情”的感觉。接受学生不完美的现实, 教会学生努力追求完美, 最后和学生一起尽可能地接近完美, 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各班在学期开始就制定出班级活动计划、班级的管理机构、条约, 让整个班级的管理有条可循, 有章可依。每周利用校班会课组织学生共同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这样既对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又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目标, 保证了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2. 严格的检查评比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 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 把五爱教育贯穿其中, 学校还从“低、小、细、实”做起, 提出了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五个无”“四起来”的德育内容。“五个无”即身边无废纸, 周围无痰迹, 桌椅无刻画, 墙上无污迹, 言语无脏话。“四起来”是胸膛挺起来, 队标志戴起来, 校服穿起来, 周围美起来。对学生严格要求, 严格教育, 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把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寓教于乐。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评定, 分别为: (1) 学期评定。学生荣誉称号每学期评定一次, 每年的5月、11月分别评定相应学期的学生荣誉称号。 (2) “自评——生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 开展争先活动。每学期进行常规检查, 评出遵守常规做得好的学生, 召开全校大会进行奖励。 (3) 采取三级评定:a.学生荣誉称号评定采取演说、考核。凡具备申请荣誉称号基本条件的学生在班上开展演讲、评定, 评出相应称号。b.获得相应称号的学生以年级为单位, 通过演说、考核评出年级荣誉。c.获得年级荣誉的学生再通过演讲、评定进入校级荣誉评定。个人荣誉称号分为:素质标兵、爱心小天使、文明小天使、绿色小天使、体育小健将、小小书画家、勤学好问奖。最高荣誉称号为:魅力学生。通过评比活动, 引导全体学生寻找自身潜力, 挖掘自身潜力;引导广大教师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这样更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力量, 互相督促、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及校风。

四、在活动中养成习惯

1. 发挥课堂养成教育主渠道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 往单方面讲, 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课堂应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而更应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 我们要把握课堂这一重要环节, 立足课堂, 于课堂中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真正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智慧成长的摇篮。

首先是发挥德育课程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新课程方案的要求,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充分发挥《思想与生活》等德育课程的主导作用, 构建具有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形成年级互相衔接, 层次递进的学科德育渗透体系, 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是让课堂礼仪贯彻得极为深入。很多听过我校公开课的领导及教师均对学生的规范感到惊异。仅说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老师,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规范用语, 就足以见出我们养成教育的成效。

2. 课外活动是好习惯养成的载体

常言道,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能间断的过程。而仅仅凭借课堂上的时间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那犹如天方夜谭。所以, 课上有效指导与课下活动实践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通过“文明习惯养成月”、“体育运动大检验”、“每日必问活动”等课外活动促成了好习惯。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养成教育

营造优雅整洁, 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使其成为整个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增强对学生身心发展、道德品质以及品德情感的熏陶, 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浸入式的教育模式, 增强养成教育实效性。每个班级布置都能体现美观、整洁、实用、新颖、创意、特色。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高品位的文化气息, 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读书求学氛围。各班能根据本班特点, 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为班里添红加绿, 聚众人智慧创设班级亮点, 使班级布置处处闪放光彩。 (1) 发动学生用自己种的花草或是制作的手工画、美术作品来点缀教室; (2) 开辟展示自我园地; (3) 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 (每月一期黑板报, 有主题) ; (4) 张贴标语或名人名言 (激励学生学习、成才成人类的内容) 等; (5) 设置了卫生角, 并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6) 设置了图书角, 孩子们不仅把家里的好书拿到班里与大家分享, 而且还积极参与图书管理; (7) 设置了信息栏; (8) 搭建了绿色交流平台。极大地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 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受益匪浅。

13.养成习惯的作文 篇十三

习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习惯了某个人的存在,认为她在自己身边是天经地义,而等到失去他时,才知道珍惜;习惯了某件东西的存在,一直不予理睬,等到他被自己弄丢,才知道他对自己有多么重要;习惯了某个人的陪伴,温馨、幸福,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殊不知他已在自己心中占据了一个位置,一旦离去,便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我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中亲人对我异常宠溺,对我宝贝的不得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从小养尊处优。

幼儿园也是如此,没人敢惹我,我叫她往西,她绝不敢往东,时间缓缓流逝,我逐渐养成大小姐的习惯,认为,无论在哪,我都是最大的,没人敢和我抢,没人敢和我争。

但这一切就是初中的时候变的。本来成绩就不优异,不受老师喜爱,整日在学校的时间都比在家的`时间长。没有父母的宠爱,心里便觉得少了点什么,也没人愿意搭理我,而我这性格更不可能拉下脸去和别人交朋友,所以身边的狐朋狗友多于良师益友。

但那天雨溪的话依旧回响在我耳旁:“雨辰,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长大,要学会做人、做事,不能事事依靠父母,他们不是你的全部,你也不是他们的全部,要学会坚持、抵抗习惯、忍耐,不能再让以前那些不好的习惯来充斥你的生活。

我想:真的长大,不要再这样了,一蹶不振一向不是你的风格,“那天,哭了很久,家人知道自己的宠溺迟早会造成今天这个结果,所以便让我一人承受,打开门,我眼泪还在流,但我心中的保护盾已经建起,不会在受伤了。

1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十四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学们,你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几个好朋友一块上学,一边谈天说地一边走,心里也不必想着该怎么走,就自然地回到了学校,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习惯在起作用,这种情形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因为一个人的行为通常是按习惯去做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还有少数的同学依然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充分认识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道德观念上个人欲望与私心强烈,是非不分.并产生错误的处世哲学,比如“人不风流枉少年”、“人生在世及时行乐”,严重的甚至厌世轻生,在道德情感方面,表现为中情感、讲义气,谈薄法纪,追求低级趣味,在道德行为上,表现为贪小便宜、偷窃、打架好斗甚至称王称霸、无心上学、扰乱社会等。在青少年中产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受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部分人还受流氓团伙的唆使,受低级庸俗趣味的污染,还有的受家庭的不良影响等等,这都是外部的原因。在内部原因方面,部分同学心理适应能力不强,表现为受到挫折后自卑和自暴自弃,这是部分同学产生不良行为的重要心理原因。我们在充分认识了不良行为的表现及产生不良行为原因后,要求我们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以及在社会活动中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决与不良行为作斗争。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要求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念,增强抵御来自各方面不良影响的能力,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的行为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坚决与一切不良的行为作斗争,放弃原来的不良的行为方式,接受新的行为方式,良好行为方式越来越多,不良的行为方式就会越来越少。同时还要自觉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指导,努力克服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才能更快地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要自觉遵纪守法,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学生守则??是党和国家对中学生思想行为的基本要求,每个中学生都要把??中学生守则??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有益健康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加深对集体生活的体验,逐渐形成集体的荣誉和责任感,从而使自己尽快改变自由散漫的坏习惯。

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老师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来培养学生,老师的教导、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希望和要求,老师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是同学们成长的引路人,同学们只要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希望你们能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从一件事做起,从培养自己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相关链接:

如何养成良好的着装习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甚至不同年龄段、不同学龄段的同学的审美观也不相同,这就使这个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成为了可能。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品位越来越高,最为明显的是对着装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服装世界正日益主宰着人们的消费领域,把人们带向时装王国。但作为中学生来说,对服装的追求,最多也只能是雾里看花,因此,在着装方面存在许多误区,他们往往不顾身份、不加选择地追求奇装异服,结果不仅不能带来美的享受,甚至还会危及到身体健康。其实作为中学生来说,着装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中学生应严格按时令着装,春夏秋冬四季都应该明显的区别,如,夏季着装应体现凉快为基本,以不太露为原则,冬季着装以保暖为原则,春秋虽然可以相对随便一些,但也要体现中学生活泼、向上的风格。

2. 中学生不可追求奇装异服,着便装也不可太随便,一般要遵照以下几方面要求:⑴女生不能着超短裙或太露的衣服,上衣不能过短,领口不能过低,不准穿紧身衣裤;⑵男生不能穿短裤、着背心上学,着衬衣时要内穿背心;⑶男女生穿衣都要遵循朴素大方、实用美观的原则,要充分体现中学生的精神与风采。

3. 中学生还要根据参与不同活动,选择不同样式或风格的服装,如出席吊唁或追悼仪式,要着黑衣服或着白衣服,不能穿大红大绿的衣服;如参加升旗仪式,全体同学都应该统一穿校服;如参加早操或上体育课时,又要穿运动服。当然,校服可以说是中性服装,无论什么活动着校服都是合适的,所以,学校鼓励同学们都穿校服,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同学们往往仅有一套校服,待将来经济条件改善以后,中学生应该拥有多套校服,春夏秋冬各显特色,也为学校的管理提供方便。

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把中学生内在气质通过着装充分展现出来!怎样做好卫生保洁工作

校园环境卫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也可反映一个学校师生的文明素养。因此,各校都始终把卫生“全天候保洁”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虽然各校对卫生保洁工作抓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得紧,但保洁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⑴总有一些同学对卫生保洁工作认识不够,认为耽误学习,不能积极主动参与,有的班级清洁区一天只做到一次清扫,不能真正做到全天候保洁,甚至还有卫生死角存在;⑵保洁工作不平衡,有的班级做得好,有的班级做得差,有的班级教室做得好,有的班级清洁区做得差,还有的班级不能实行门前三包;⑶校园环境脏乱差的源头是乱扔乱丢,还有不少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手乱扔纸屑、包装袋、果皮壳,特别是有些同学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卫生。

作为一名接受多年教育的中学生,如何做好卫生保洁工作呢?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⑴自觉进行卫生保洁工作,一般需要在早、中、晚进行三次保洁,一次也不能少,早、中要放在上课前,晚要放在放学后进行,不仅如此,课间各班同学还要自觉到清洁区巡查,发现有纸屑要捡拾干净;⑵要杜绝乱扔乱丢现象,要从源头上做工作,同学们要逐步改掉吃零食的坏习惯,不仅自己不扔不丢,还要主动拾起身边的果皮纸屑;⑶教室是大家学习的主要场所,环境卫生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要自觉保持教室内的环境卫生,要主动清扫室内坪及窗台,要经常擦拭玻璃、桌凳和讲台,要注意门前“三包”,要主动清扫墙壁上的蜘蛛网和积尘;⑷周未是全校性环境大扫除时间,各班都抓住此机会把教室、寝室、清洁区、门前彻底打扫一遍,为迎接下一周的到来创设一个卫生的大环境;⑸每位同学都要树立大局意识,都要通过卫生保洁工作增强集体荣誉感,绝不能因为卫生工作给班级抹黑。

学校是我家,卫生三保洁工作靠大家,只要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都从我做起,一定能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美丽。

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

1. 乱扔乱丢 现在同学们吃早点带进校园的包装纸、塑料袋、饭盒不计其数,还有少数同学喜欢吃零食,也带进了包装袋或果皮等,虽然绝大多数同学注意了环境卫生,但也有极少数不自觉的同学随手乱扔乱丢,即使不乱扔乱丢,也给学校的垃圾容器增加了负担,原来三天拉一次垃圾,现在得一天一拉;

2. 乱涂乱画、乱踢乱踏 有的同学好动,总喜欢在教室内外的墙上留下乱涂乱画、乱踢乱踏后的痕迹,有的污迹漫延到一米多高,以楼道与楼梯较为严重;

3. 随地吐痰 不少同学公共道德意识不强,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在校园内,随地吐痰,结果在走道、教室内地坪上经常出现令人作呕的痰迹;

4. 垃圾乱倒 有些值日生同学在打扫教室卫生时,将垃圾不倒在垃圾箱内,而是倒在了不该倒的地方,甚至倒进果皮箱里。

因此,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分重要,同学们不仅自己要讲究卫生,还要人人争当卫生监督员,共同来把学校的卫生抓上去,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全体同学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确因感冒克服不了的,应该准备卫生纸,吐在纸上,再扔进垃圾桶;②要努力克服随手乱丢的坏习惯,要把废纸、果皮、包装袋扔进垃圾桶中,特别要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③在卫生保洁或值日时,无论走再远的路,都要把垃圾及时倒进垃圾容器中,且不可乱倒;④要有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意识和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⑤每个人都保证做到不把包装袋带进校园,从根本上杜绝乱扔乱丢现象。

愿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什么要学会做人?

人生是短暂的,有的人因为人格的伟大而流芳百世,有的人因为学识的渊博而名垂千古,当然也有的人因为苟且偷生、与人民为敌,成为历史罪人。古语说得好:“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有益于人类进步的人,有贡献于历史的人,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中学时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是学会做人的关键阶段。中学生为什么要首先学会做人呢?

1. 社会要求我们要学会做人 既然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是社会一分子,就必须不断克服自我,把自己融入社会。因此,我们就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员,就要为社会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切也都是以学会做人为前提的,做社会的包袱,还是做社会的功臣,是我们中学生所面临的关键选择,只有学会做人,并积极创造条件进行人生积淀,我们才能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大众,无愧于人类。

2. 历史要求我们要学会做人 历史是一本书,给每位同学都留下了空白页,在每一页的页眉中都清楚地写道:写出你最精彩的人生来。人生的历史是自己写出来,同学们不仅要写好我们的自传,还要给社会留下人生的印迹,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在历史的空白页上留下的只是污点,而没有美丽的风景。所以,学会做人是历史的期待,历史时刻在等待着我们一笔一画去描绘自己。我们中学阶段是人生历史初始阶段,学会做人是中学生必须修好的一门必修课,历史的大厦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构建,只有严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才能把大写的“人”写好,才能无愧于历史。

3. 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学会做人 我们是社会的建设者,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无论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最为基本的要求是高素质,勤工作,善合作,讲公德。因此,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不仅要学得扎实的基础知识,要练就过硬的劳动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做一个理想远大,思想过硬,品德高尚,意志坚定,乐为他人谋幸福,乐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是历史上的伟人,还是一介平民百姓,都必须首先学会做人,通过一笔一画把“人”字写正,中学阶段是人生最重要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在这个时期形成,学会做人,必须先学会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也就是说,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是学会做人的开始。

愿我们的同学都从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开始,做一个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历史的人!

想一想:

1、平日你都养成那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找一找:

15.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十五

一、一日活动都是课程, 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3岁—6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 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 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 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 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例如:我在教幼儿玩“世界商贸银行”游戏时, 把幼儿分成六人一组, 共分成五组, 每组发一种工具若干件, 制造不同形状的纸币, 规定在五分钟内完成, 然后把纸币存到银行, 数量越多就胜利。游戏过程中需要每一组把多余的工具相互交换成自己那一组所需的工具才能完成的, 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集体相互配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品德。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二、一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 少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多表扬少惩罚。一位哲学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 只要不是弱智, 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 他说:“其实很简单, 就是表扬。”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 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 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 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比如:我所教的班是一个混合班, 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 有的不团结友爱, 有的不讲卫生, 有的没有礼貌, 有的没有整理玩具物品的习惯。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 我采取了一个“每天竞选班长”的行动, 由本班幼儿推选, 说出他的优点, 然后举手表决, 超过本班幼儿人数的一半就当选, 最后教师总结, 今天没有当选的幼儿还有很多都表现不错, 可能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 希望继续努力明天当选。这样既不让没有当选的幼儿感到不如别人而垂头丧气, 同时又教育了他, 使他改掉了不良行为习惯。

三、一日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

我有一本很大的绘画书, 突然“不翼而飞”, 我“明察暗访”才发现是本班的一位家境有点困难的李美容小朋友拿的, 我问她“你喜欢这本画画书吗?”她点点头, 我说“老师就送给你吧!”她高兴地说“老师, 我错了, 谢谢!我喜欢画画, 可妈妈就是不给买, 这样我就把画画书带回了家。”我说“孩子, 以后你需要什么, 给老师说一声, 老师会尽量满足你的。”她搂住我说:“我能叫您一声老师妈妈吗?”我激动地说:“可以, 可以。”通过这件事, 让我感悟很深, 家长和老师要满足孩子的合理正当要求, 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四、借助文学作品的力量, 贯穿一日活动

16.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篇十六

一、生活卫生习惯

1.按时睡,按时起,每天应睡足10小时;

2.睡前不要吃得太饱,喝得太多,玩得太累;

3.平时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

二、个人卫生习惯

1.早晚要洗脸刷牙,口杯、毛巾要专用;

2.饭前便后要洗手;

3.衣着整洁,不穿奇装异服;

4.要做到六勤:勤洗澡,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手,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5.随身带手绢手纸;

6.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在墙壁、桌子上乱刻乱画,乱涂乱抹;

7.不在嘴里乱咬东西(如铅笔、指头等);

三、饮食卫生习惯

1.定时定量,营养要全面,不偏食、不挑食;

2.吃饭要专心、愉快,细嚼细咽;

3.不吃零食(禁止带零食进校门),不吃霉烂变质等不洁食物;

4.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四、用眼卫生习惯

1.读写坚持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沿一拳;

2.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行走或车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3.眼保健操要认真做,长期坚持才有效。

五、体育锻炼习惯

1.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2.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

六、卫生打扫习惯

1.三扫一捡:清早、中午、下午坚持打扫教室与清洁区,课间坚持清捡校园;

2.勤清拣:看到纸屑杂物,能随时主动拣起扔进垃圾桶;

3.教室经常开窗换气,地面多洒水。

七、保护环境习惯

1、不在校园、教室、大街上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保护环境卫生。

2、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摇晃树木,不折枝摘叶,不踩踏花坛边沿。金工小学

17.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篇十七

转载▼

标签:

娱乐

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课题方案隋陈华 的工作室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法途径研究课题方案

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课题方案

和平小学隋陈华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让儿童形成优良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能力和自我修养,看起来比较简单,人人都在做,人人都可以做。但要儿童长期养成,这个任务确实是艰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但能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益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学校如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回生活,学回做人。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的依据儿童年龄特点,学习借鉴前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寻求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改变育人环境,以校园环境的正面影响去抵制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逐渐使每位孩子都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校风、班风、学风发生较大改变,同时也逐渐提高我校教师自身素质,造就一批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二)、研究内容

1、明确概念及内容

我们认为,良好行为习惯是有意识、有目的培养的,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并变成人类社会需要的,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个人行为方式。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

根据我校学生现状,课题组提出了从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自觉学习习惯、安全自理习惯四方面研究良好习惯养成问题。

2、培养良好习惯目标

创优秀班集体(净、静、竞、进),做文明好少年(听、看、想、悟、记、问、用等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义务教育法》为指导,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为依据,遵循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理论,以科学的态度,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目标。针对儿童不同年龄特征,分段有侧重地培养。如学习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主要是课前准备习惯、课堂学习习惯、作业习惯的培养;中年级主要以读书习惯、课堂学习习惯、作业习惯为培养重点;高年级侧重于学生预习习惯、课后读书习惯和复习巩固知识习惯。

2、统一性原则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位小学生都应具有的行为准则。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根本保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统一要求。如课前准备习惯中的学具摆放,书本、文具统一摆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课间,走进教室,整整齐齐的桌面让人精神百倍;又如个人卫生习惯中,我们统一要求:饭前便后要洗手;坚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要随身带手巾或卫生纸;勤洗澡,勤换衣服;经常剪指甲,勤理发;不随便喝生水;不吃零食和不干净的食物;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倒垃圾和污水。上述内容对全校教学班和统一要求,统一执行,统一检查评定。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很多,实施起来为避免盲目和顾此失彼,我们对习惯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开展。

4、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从2010年9月开始:

●9月份,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具体要求

1)、到校前带全学习用品。

2)、上课坐得定,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的发言。

3)、会看懂书上题目、插图、文字及教师的板书,同学的板演。

4)、会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的发言和提问。

5)、会记住每天作业的内容,各种书写格式。

6)、会按规定格式独立完成作业。

7)、能做到想好了再举手发言,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8)、能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做到字迹端正,有错及时订正。

9)、学会课前预习、复习。

10)、会正确使用铅笔、尺、橡皮、垫板等学习用品。

11)、会细心检查作业题目,数字、符号不抄错。

●10月份,文明礼仪习惯培养:

具体要求:

1)、升国旗时,严肃庄重,脱帽肃立,行注目礼。不在升国旗与集合时讲话

2)、着装整洁得体仪表规范,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3)、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4)、使用好体态用语:微笑,问好,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

5)、在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喧哗吵闹,不说污言岁语,不给同学起污辱性绰号,不吃口香糖,上下楼梯,出入厕所不推挤,不在校园墙壁,走廊,桌面等处乱写乱画,乱涂,乱刻,不损坏公物,爱护花草树木,不在建筑上涂抹刻划。

●11月份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

具体要求:

1)、服装整洁,领巾整洁,不留长发和长指甲,经常剪指甲,随身带手巾或卫生纸控制鼻涕。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手干净,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2)、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学会整理房间。

3)、学具整齐,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保持教室达到三清三齐、清洁区卫生清洁(达到无废纸杂物)。

4)、饭前洗手、不进行剧烈活动;不挑食、不偏食;集体就餐时要照顾他人;吃饭时要安安静静,不说话、不东张西望。

5)、睡眠姿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枕头高低合适);早起早睡,睡觉前不做剧烈活动;自己独立安静地睡眠;睡眠时不乱翻身,不蹬被;睡眠前后情绪稳定(不哭闹,不乱发脾气);入睡迅速。

6)、注意保护视力,读书姿势正确书写、绘画姿势正确;注意保护嗓子,不高声喊叫、不尖叫。

●12月份安全自理习惯的培养

具体要求

1)、严格禁止一切不安全行为,坚决做到不在教室打闹,不乱动各种电器设备,不将易燃、易爆和有毒品带进公共场所,不爬越攀登危险物,不逞强斗殴、不单独游泳,不到危险地方玩耍,不玩易燃易爆物品。

2)、注意交通安全,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越交通护栏。

3)、不在楼上走廊吵闹追逐,不在楼梯扶手上溜滑。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4)、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

5)、经常整理书包,收拾好学习用品,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2011年1月——2012年7月份,良好习惯评比巩固阶段。

三、研究措施和方法

(1)建立严格的科研组织管理结构

学校要顺利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建立相应的机构。课题组在学校和教科所的指导下,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体要求和实施措施,以及实施阶段步骤。使课题有目的、分步骤顺利进行。

各研究阶段,课题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组织老师学习教育科研理论,教育科研管理细则,及时调整修订研究计划,总结交流研究得失,不断总结完善研究方法、步骤、措施和研究成果。

(2)、设立行为习惯值周生、值日生监督岗

少年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行为的反复性,多变性。他们缺乏自制力,往往此时明白,能约束自身的行为,但过一会儿便什么都忘记了。想干什么,只凭自己的一时兴趣,一股热情。所以我们通过校级值周生和班级值日生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监督。有了他们,同学们的不良行为会受到了极大的约束,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矫正自己的言行。有效地锻炼培育了孩子们的自制、自理、自管能力。

(3)、开展课堂学习竞赛,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集中注意持续时间短。尤其是困难生,他们基础差,学习吃力,又非常厌学。课堂上不专心,自己不学还影响他人学习。长期如此,误差积累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中等生平时胆小,“怕”字当头。课堂上便形成了少数优等生“唱主角”的局面。大批孩子成了“收音机”。针对种种情况,为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准备一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班,把学习小组改为学习竞赛队。每队选举一名队长;再经过小队讨论,为自己队取了名,并提出队训。例如

第一小队:赶超队:

队训:同心协力,互相帮助,努力赶超。

第二小队:先锋队:

队训:扭成一股绳,发挥聪明才智,做课堂急先锋。

第三小队:辉煌队:

队训:奋力拼搏,再接再励,更创辉煌。

第四小队:创意队:

队训:永往直前,敢想敢干,勇于创新。

竞赛方法:每堂课学生进行公平竞争,看哪一队主动参与学习人员多,得分多,即是本堂课的擂主队,获取一面小红旗,下一堂课其它三个队就是挑战队,他们向擂主队挑战,争夺擂主队宝座,最后以得分情况赛出第二堂课的擂主队。竞赛的口号:争夺擂主,挑战队加油!

督促激励:各小队每周一小结,评议本周课堂学习竞赛中各队员表现情况,对从未参与活动者提出批评,鼓励他下周大胆参与。每月班级一总结评出该月获胜队,再由队长提取参加课堂学习竞赛活动人员名单,每人发给一小礼物以示鼓励,从未参与者得不到小礼物,奖惩分明激发孩子们积极性。

(4)、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好动、好思、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小学生突出的特点。各种行为习惯也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娱乐中逐渐渗透,渐渐养成。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由每个年级的实验带头开展各项活动。

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中,可以开展“走出校外,清除白色垃圾”活动;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等活动;开展“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活动;开展(自理)“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活动。种种实践活动,可以使 “小皇帝”,“小公主”们也再娇气,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

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了“每天一分钟新闻发布”,“每天一分钟集中注意”活动;开展“每天两句最想喊出的话”,“记录我的语言”,“一帮一,共同进”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把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增加课题辐射影响力

学生除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活动外,还有一部分时间接触家庭、社会。要巩固所养成的良好习惯,不但是学校的责任,还需社会与家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6)、大力表彰校级、班级行为习惯标兵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为了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大张旗鼓地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让课题实验更具影响力和推动力。我们准备每周班级一评比,学期末和每月底进行校级大评比,表彰校级优秀班级,良好习惯标兵,校级优秀值日生等。在评比中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能起到极好的榜样作用。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课题分工

组长:隋陈华

18.课堂行为习惯的快乐养成 篇十八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有效开展行为习惯教育

对刚踏入机房的三年级学生来说, 第一堂课少不了机房常规教育。简单的说教往往苍白无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扎实上好第一课。

1. 听故事, 认识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故事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开学第一节课, 我会向学生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 一位技艺高超的剃头匠收了一个踏实肯学的徒弟。他让徒弟先在大冬瓜上练习剃头, 这个徒弟每次练习完或遇到有事时, 就会把刀插在冬瓜上。师傅告诫过几次, 他还是不以为然。一次, 忙了一天的师傅躺在椅子上, 让徒弟给他修修面。正在这时候, 有人喊徒弟出去有事, 徒弟答应了一声, 便习惯性地把刀一插, 结果刀插在了师傅的脑袋上。只听一声惨叫, 师傅倒在了血泊之中。

听完故事, 教室里一片唏嘘和惊叹声, 孩子们若有所思, 都为这对师徒的悲剧感到痛心。小小的一则故事, 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 坏习惯则有可能会让人后悔终生。

2. 看照片, 感受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第一节课, 我特地准备了一些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着机房里摆放得杂乱无序的板凳、被学生们遗忘在机房无人认领的衣服和成堆的书、机房地板上口香糖留下的斑斑黑迹、藏在电脑桌隐蔽处的垃圾;记录着走廊墙角里因为“撑”不下过多的塑料鞋套而“吐”了一地的垃圾桶、楼梯上一路“苦苦追随”学生而去的塑料鞋套……种种的狼藉现象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 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在接下来“你认为这些行为美不美, 你该怎样做”的讨论中, 孩子们自觉地提出“争做环保小卫士, 不用塑料鞋套”、“养成良好上机习惯, 从我做起”的口号, 通过看照片, 让孩子们从心里感觉到个人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

3. 巧解汉字, 启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 进入机房后特别兴奋, 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很难安静下来。课上, 面对着电脑的诱惑, 他们容易分散注意力, 因此,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第一堂课, 我用“聪”字来启迪学生怎样做一个聪明的孩子。“聪”字中的“耳”告诉我们上课要用耳朵认真听;“”代表我们的两只眼睛, 告诉我们上课要用眼睛看;“心”告诉我们上课要用心去思考;“口”告诉我们上课要大胆发言, 但不是信口开河, 想说就说。

4. 学唱儿歌, 良好行为习惯牢记心中

上课了, 铃声响, 队伍排好进机房。机房内, 不喧闹, 认认真真把课上。听说动手勤练习, 积极发言多动脑。多举手, 善提问, 碰到疑难别放过。下课了, 铃声响, 整理桌面别忘了。下楼梯, 要谦让, 安安全全回教室。开开心心电脑课, 争做电脑小高手。

儿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把信息技术课上的行为习惯要求编成儿歌, 让孩子们学唱,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我的课上, 三年级的孩子们每次都是在朗朗儿歌声中进入机房。孩子们打开电脑, 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儿歌声中规范着自己的行为, 在儿歌声中牢记着行为习惯要求。

二、加强监督,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上好第一节课, 只是个良好的开端, 就像在学生的思想里种下了行为习惯的种子, 要想让它发芽、长大, 还需要教师辛勤的浇灌, 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加强监督管理, 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 做好记录, 及时与班主任、家长联系

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不带鞋套, 一罚站就是一大排, 让人恼火, 这也是不良行为习惯造成的。有的学生甚至故意不带鞋套, 旷课在校园里玩。为此, 我专门制作了一份电子登记表, 用不同的表情符号来记录学生每节课的到班情况以及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 准确描述学生行为的动态情况。对多次不带鞋套或旷课的学生, 我主动与家长、班主任取得联系, 共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加强检查, 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儿歌唱得熟, 不良的行为照样犯。面对着一大堆“口是心非”的孩子, 教师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下课时, 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桌面, 放好板凳, 排队出机房, 不打闹, 不推搡。我在每个班的每个小组都选出了纪律委员, 负责本组的检查工作, 组织学生排队出机房。此外, 我经常让学生欣赏整理后的机房面貌, 体会举手之劳给机房带来的变化, 感受付出辛劳带来的成就感。

三、坚持不懈,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上一篇:各年级性格特征下一篇:实习报告 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