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2024-07-26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共14篇)

1.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一

兖矿集团废弃物资源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首先介绍了兖州矿区井田特征和兖矿集团固体废弃物、废水、高硫煤、瓦斯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并对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进一步发展废弃物资源化的建议.

作 者:杨继贤 张冰  作者单位:兖州矿业集团环保处,山东邹城,273500 刊 名:能源环境保护 英文刊名: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2009 23(6) 分类号:X705 关键词:废弃物   资源化   现状   建议  

 

2.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二

1.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淡薄, 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源是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国企却往往忽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国企所带来的高回报。上层管理者管理意识淡薄, 没有给予人力资源管理足够的重视, 单方面减少资金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投入, 而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外交上, 使得企业在管理上呈现出粗放的管理形式, 不利于企业发展。时代在进步, 国有企业虽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 将原有的人事部门改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还是沿袭原有的理念和方式。一方面缺乏现代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种种不足严重限制了国企的改革和转型。

2.人才流失。时代在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新的革新, 在过去, 国有企业的人才储库面向于高校的优秀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而问津于国企,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企充足的人力资源。但如今人们的思想革新了, 加上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进入, 人们往往偏向于外资企业的高薪和民营企业的自由, 人才流向更加多元化。除此之外, 国有企业在人才的考核、任用选拔、奖惩激励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往往流向于其他企业, 使得国企大量流失人才。

3.人力资源管理未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发挥不同人才的独特作用, 贯穿于企业战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企业才能实现长远的战略目标。但实际情况是人力资源往往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甚至是严重脱节, 企业单方面关注人力资源的事务管理作用, 却忽视人力资源对企业长远战略目标实现的潜在作用。

二、形成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原因

1.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束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以事为本”, 注重人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作用;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 由“事”上升到“人”, 实现了本质上的改变, 更多的是注重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如今的国企也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作用, 也作出了相应改革, 但实际上并没有摆脱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 部分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至今还停留在日常的事务管理工作上, 没有发掘人的潜力, 很难实现人与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

2.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缺失。如今, 专业化人才成为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稀缺资源, 更多的专业人才流向国外或者是外企, 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组建并非易事。加之众多国企高管纷纷离职走向待遇更好的外企或者民企, 加大了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组建的难度。人才的匮乏, 管理水平的低下, 大大限制了国企的健康发展。

3.忽视人力资源管理对战略规划的作用。国企公有制的性质, 必然难以彻底摆脱原有的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具体表现为未将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和行政管理部门相分离, 在管理上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在企业的战略规划上忽视了人力资源在现实战略不同阶段上的作用, 依旧保持原有的管理方法, 缺乏战略的前瞻性。

三、改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重视人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作用, 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定在人的发展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不仅考虑到每个员工的能力和价值, 还注重保护每一个员工的权益保护。依据每一个员工的自身能力和潜质, 具体安排其合适的工作岗位, 以便更好地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 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2.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体系。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企业只有不断开发人的潜能, 才能实现整个企业潜能的开发,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体系是实现潜能开发的重要举措。具体操作可分为:第一, 对全企业的员工潜能进行一次科学评估, 为建立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体系打下基础;第二,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培训内容可包括法律知识、政策以及市场管理知识等, 培养全方面的人才;第三, 创新培训模式, 将团队与个人培训相结合, 企业内部和外部培训相结合, 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体系。

3.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针对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的问题, 国有企业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人才流失, 并想法设法吸引更多人才到国企中来。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体制上的问题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因此, 完善相应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第一, 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 不完全按照职位高低来发放工资, 而要根据员工能力和贡献来发放薪酬和提成, 坚持“多劳多得”的理念;第二, 实行动态的绩效管理体系, 将绩效考核细分到各个阶段, 对每一个阶段进行诊断, 更快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 坚持能力与岗位相适应的原则, 尽量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潜能, 提升员工的积极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偏向于人才的竞争, 人力资源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压力下, 实现国有企业的转型势在必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但由于传统思想和体制的影响, 使得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诸多问题, 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基于此, 针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希望能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建设性的作用。

关键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3.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三

关键词:公路部门;人才资源现状;人才引进对策

一、公路行业中人才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各行业之间竞争越来越大,能否拥有人才、使用人才逐渐成为一个单位一个组织的实力的体现。熟知,人才在当今社会生产力中占据核心地位,同时,人才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传播者,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财富和资本,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

对于公路单位而言,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其管理方式、战略目标的实现及长远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公路行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不断出现,对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公路人才队伍的素质。近年来,公路部门通过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环境、放宽人才准入标准等多种形式,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目前,公路部门在人力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来改善现状。

二、公路部门人才资源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公路人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分布状况存在问题。一是职工队伍老化严重,年龄断层明显。自2000年以来,除少数退伍军人政策性安置外,市县公路部门基本都紧锁人员进口,最后一批分配至市县公路部门的职工也已年过而立。可以说,公路部门已步入老龄化单位,如果再无新鲜血液输入,各项事业将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境。二是缺乏懂管理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路政治超执法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由于体制束缚等种种原因,市、县两级公路部门的职工中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本来就为数不多,学历层次以中专为主,大专为辅,本科以上学历的属凤毛麟角。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工程技术、行政管理和各级党政领导岗位,直接从事路政治超执法的很少。路政治超执法人员除部分学历较低的老同志外,来源主要是技校生、退伍军人和原收费员转岗,虽然他们通过在职教育取得了本、专科学历,但毕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上与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职工有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公路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开展。四是缺乏施工机械操作手、维修工等专业技能人才。随着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级公路部门都引进了不少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以前的维修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培训,对机械设备的操作和保养不规范加快了机械设备的老化,时常停工停产,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和养护效果。

(二)考核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不完善。公路部门每年进行的年度绩效考核,主要是对员工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是对员工认可程度一个评判标准。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公路部门,会存在一些论资排辈的现象,或是所在岗位与实际创造的劳动价值不符的情况,使得工作绩效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与绩效考核相关的是薪酬激励制度,绩效考核的不合理性,则很难保证薪酬激励制度的公平性。受事业单位体制束缚,在收入分配上很难拉开差距,导致了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差别不大,无法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人才流失严重,引得进、留不住。近年来,由于人员超编普遍、成品油价格和费税改革政策、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原因,市机构编制部门对市县公路部门招聘工作人员几乎不开口子,人员基本是只出不进,导致公路部门人员老化趋势明显,实际工作中急需的人才无法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录用。形势所逼和工作需要,公路部门也陆续自主聘用了一些高校毕业生,但是这些编外聘用人才却往往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享受不到与通过事业单位考录的人才同等的待遇,导致人才是引得进、留不住。此外,受经费紧张所限和传统世俗观念影响,编外聘用人员工资待遇低,对于已培养的人才存在流失现象,同时,有关部门缺少对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双方缺乏沟通,导致人才的归属感和对单位的认同感不够坚定。

三、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人才引进观念。一树立人才意识,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资本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的观念;二采取兼职、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观;三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的转变,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社会性,允许“人才共享”理念;四采取项目合作、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引进人才,吸引那些掌握新技术新理念的高层次人才到公路系统就业。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一方面多汇报、多沟通,积极争取机构编制和人社部门的支持,每年都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录用少量急需紧缺专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充实干部职工队伍。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的宣传或是人才市场的影响力扩大社会层面,将公路部门引进人才的信息传达出去,同时围绕公路工程建设等重点需求,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引进,使那些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到公路部门工作。对那些有条件的单位,可通过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来引进高层次的人才,或是对在校学生实行定向招用,以增加人才的向心力和吸引力。

(三)规范人才引进标准。近年来在人才引进方面逐渐放低了要求,但是对于招聘人才的标准不能降低,还是应通过相关的行业规定进行选择人才,并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来提升公路人才队伍的素质和公路行业的整体形象。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应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岗位培训。一把公路行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公路教育培训发展中,加大培养力度,缓解该行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状况;二所开设的继续教育要符合当前公路行业的发展要求和实用性,继续教育主要是针对那些年轻、学历高、职称高、技术等级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三开设岗位培训满足公路发展需要,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实效、为行业改革和公路发展服务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岗位培训方法。

(五)建立公平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挂钩”的机制,将职工技术技能和贡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加快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岗位管理,参与同岗位的绩效考核,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使在高技能岗位工作的人才能够充分享有获得与其劳动贡献相符报酬的的权利。

(六)打破身份统一管理。打破身份界限,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适当地提高编外聘用人员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生活上关爱,以达到重视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目的。

4.关于北京市水资源缺乏建议若干 篇四

北京位于全国严重缺水地区,按照联合国标准,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缺乏更为严重,长期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地表、地下水环境恶化、战略储备水量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通过北京市近年来出台的一些节水政策,人均用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宜居城市的建设,北京市水资源问题任然迫在眉睫。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可以统称为供水管理,其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它曾为缓解甚至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兴建,工程难度愈来愈大,成本也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径流开发加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断加剧。完全依靠增加工程解决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能,运用综合手段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一种必然。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手段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通过的主要手段是将北京建设成节水型城市,这是最高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目前我们应该采取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加强用水需求管理。用水需求管理旨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用水需求增长速度,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促进用水主体节约用水,改变水资源管理模式,使水资源管理由以供给管理为主的节水效率型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1继续推行用水定额核算,严格控制用水指标,实行用水计量、计划供水、定额核算、总量控制、超计划加价;2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3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改进用水工艺和流程,提高谁用效率,减少用水无效损耗,社会单位做好“节水优先”的表率;4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体系,用经济手段调动全社会的节水积极性。

2.积极适度的开发各种水源。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即使在加强用水需求管理的条件下,依靠当地现有水源也难以满足用水需求,必须合理的开发新的途径。一是根据水资源的区域分布状况,积极实施跨流域和跨省区调水,弥补水资源不足;二是积极开发洪水、雨水,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弥补地下水的透支;三是努力开发污水循环利用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排污。

3.强城市节水。实行市场准入制度,非节水型器具和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禁止在北京市场销售和使用;在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中必须采取节水型工艺,安装使用节水设施和器具,节水设施验收不合格的建筑项目不得投入使用;现有公共建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筑,凡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施和器具要在限时更换;同时利用水价的价格杠杆,鼓励和引导居民更换已有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器具;营业性洗车场点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再生水,不得使用地下水和自来水;格控制洗浴业;治理现有洗浴业,强制洗车业安装节水设施。

4.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加大污染扰民企业的搬迁改造步伐,同时,关停并转一些污染大、耗水高、效益低的企业。降低现有工业耗水量,建设节水型工业体系。在农业用水方面,要充分利用降水,减少直至停止水稻等高耗水的作物,大力发展节水早作农业。结合北京市的实际,调整种植结构。

5.发展生态调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起到对现有水资源保护的作用。

5.网站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五

网站是公司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发挥好了,其对公司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网络的运行机制,我们就能够通过网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考虑到公司原本就已有网站,如果推翻重做,需要的人力物力就目前公司的配置而言还是达不到要求的。所以我下面的设计方案是以在原有网站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完善。

1、网站主题和名称的定位

网站的名称就是公司的名称,主题就是网站的题材,作为公司网站顾名思义题材就应是有关公司的题材。这样有利于形象的统一。

2、扉页

如能在网站上增设扉页,我想效果会更好些。以FLASH 动画和3D 技术制作,以公司代表工程为内容、以动感的方式向浏览者展示内容。稳重大方而又具吸引力的扉页。

3、网站视觉形象设计

网站能否第一时间吸引访客,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网站视觉形象。

网站的标志:本人以为我们是科技公司,应以设备产品及公司标志融为一体作为网站的标志。

网站的标准色彩:现在公司网站色彩比较单调,没有视觉冲击力。不同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可能影响到访问者的情绪。一般

来说,适合于网页标准色的颜色有:蓝色,黄/橙色,黑/灰/白色三大系列色。

网站的标准字体:和标准色彩一样,标准字体是指用于标志,标题,主菜单的特有字体。一般我们网页默认的字体是宋体。为了体现站点的“与众不同”和特有风格,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些特别字体。如公司的标志是一艺术化的阿拉伯数字。

网站的宣传标语:也可以说是网站的精神,网站的目标。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来高度概括。应多发挥公司集体的智慧,想出更有创意并体贴公司的标语来。

标志,色彩,字体,标语,是一个网站树立视觉形象的关键,这些在设计上也应以企业的形象相符,使公司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都应得到很好的体现。

4、网站的栏目和版块分析及建议

板块设计上,现在公司的网站共分“首页”、“关于万容”、“新闻动态”、“技术中心”、“环保设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金属资源回收加工”、“人力资源”九大版块,每个版块都有自己的栏目。

首页的设计在下面还要讲到。

关于万容的栏目设置分为万容简介(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组织架构(企业各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和主要工作职能)、经营团队(介绍企业各部门职责及人员配置)、发展历程、荣誉资质、领导关怀(介绍国家各级政府领导及国内外知名企业领导对公司致辞和期望等)、企业文化、产业结构图(详细介绍公司产业结构,并配于文字和图片)、联系我们。让访问者对企业的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现状及建议:该版块下设栏目并未得到有效管理及更新,如组织架构栏目依旧为以淘汰架构图,经营团队栏目至今未制作完成,发展历程栏目、荣誉资质栏目、领导关怀栏目未更新,企业文化栏目文字单调。

建议此版块中企业文化栏目增加公司内部活动图片及照片,增加内刊电子版的下载。企业文化的栏目可分为企业理念、文化话动、企业荣誉(以图文形式介绍企业曾获得的荣誉奖励)。此版块应归属总经办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新闻动态的栏目分为公司新闻(介绍与企业相关的新闻让访问者随时随地的了解企业的最新情况)、行业资讯(介绍行业的大事要事让访问者及时集中的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政策法规(如果把公司和省市、行业间的有关新举措、通知及时传到公司网站上,各分公司项目部一上公司网站进入“政策动态”就看到并且可以直接打印出来,既方便又快捷)、视频中心(以公司宣传片为主)、下载中心、环保频道(可从公司链接到环保行业主要网站)。

现状及建议:政策法规栏目未及时更新,下载中心栏目至今未制作完成,环保频道栏目不能链接到其他环保行业网站。

建议将下载中心栏目剔除并增加公司大事记栏目。公司大事记栏目可对企业发展历史中重大意义、典型实事进行阐述。此版块应归属总经办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技术中心的栏目分为中心介绍(介绍技术中心的部门职责及人员配置以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科研方向、重大项目、科研成果、技术合作与交流。

现状与建议:部分栏目内容更新不及时。此版块应归属技术中心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环保设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金属资源回收加工四个版块的栏目都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其中内容无需太多改动,只要及时更新即可。建议将此四大版块全部归类于公司产业这一大版块,并归属四个事业部共同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人力资源的栏目分为人才理念(介绍公司引进人才的理念)、招贤纳士(介绍公司需引进人才的具体内容及岗位)、履历提交(可在网上填报并提交履历表应聘公司岗位)。

现状与建议:各项栏目更新及时,但无特色。此版块应归属人力资源部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另外,建议增设在线论坛版块。作为公司的信息交流平台,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三个不同的论区。客户服务论坛,企业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交流的平台;员工之家,企业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技术论坛,供技术人员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的平台。行业间在质量安全和管理上好的做法和最新的建筑科技也传到这个版块,供大家多学习交流。

每个栏目按具体的方向添加内容。

5、确定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

我确信风格是建立在有价值内容之上的。一个网站有风格而没有内容,就好比绣花枕头一包草,好比一个性格傲慢但却目不识丁的人。首先必须保证内容的质量和价值性。这是最基本的,毋须置疑。另外

在突出网站标准色彩;突出网站的标准字体;使用统一的图片处理效果等上多下功夫,因为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次定位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调整,修饰。

6、确定网站的目录结构和链接结构

目录结构的好坏,对浏览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是对于站点本身的上传维护,内容未来的扩充和移植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研究网站的链接结构的目的在于:用最少的链接,使得浏览最有效率。现在公司网站在这两点上做得不错,在这不过多讲述了。

7、首页的设计

首页是公司整体形象的浓缩,要进行创意设计。不仅要美观简洁,大气,国际化,还要体现公司的形象、公司实力,主营业务。

首页主页设计应采用不同色彩进行融合搭配突出网站稳重清爽的格调另外运用FLASH 技术设计动态效果强调网站的特色同时也更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

设计首页的版面。就象搭积木,每个模块是一个单位积木,如何拼搭出一座漂亮的房子,就看你的创意和想象力了。先将理想中的草图勾勒出来,然后再用网页制作软件实现。

技术上的细节处理。

8、页面设计

内页设计追求在风格上统一,但又要因内容不同而各有特色,不同的功能页面又将体现出和功能内容相符的个性风格。

内页主要用来实现一些公司宣传性内容,而这些内容更新不很频繁,如公司概况,组织结构介绍等。

9、版面布局。

现在公司网站应算是“T”结构布局,页面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在往后我们需多注意的是细节色彩的搭配上多注意,以免容易让人“看之无味”。

10、网页色彩的搭配

这个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

用一种色彩。这里是指先选定一种色彩(比如公司的标准色绿色),然后调整透明度或者饱和度,产生新的色彩,用于网页。这样的页面看起来色彩统一,有层次感。

11、网站后台功能

网站的新闻发布系统、栏目设置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文章搜索系统、客户留言系统、人才招聘系统。这些模块具体实现可以再根据需要改动.

一个网站的设计到运行还涉及到很多方面,在这里不一一例举了。只要能够做到:即时性,访问者能够即时了解企业最新动态及相关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快速的通过管理后台发布企业信息;实用性,网站不但能够提供一个信息浏览、查询平台,而且要求实现企业、客户、交流、互动的平台,让网站更人性化;易用性,功能易用,界面清晰,访问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及内容,做到一目了然,清晰明了.上面我所讲到的都只是网站页面的设计,其实说白了就是形式和框架。其真正核心是网站里的内容,浏览者的最终目的是想从网站上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容的好坏、有无价值直接关系到网站的成败。一个好的网站起码要有源源不断的东西添加进来,持续更新站内新闻,否则只是一潭“死水”,现在公司网站止步不前的最大原因我想正是在于此。

6.农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六

兖州市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机制造基地,现有五征山拖、大丰、国丰、玉丰等农机生产企业32家,产品涵盖动力机械、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收获机械、耕种机械等8大类160多个品种,其中近80%品种入选国家和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农机产品年销售额达10亿元。山东国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背负式玉米收割机和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豆收获机、水稻收获机产销量居全国前列;五征山拖农机装备公司大中马力拖拉机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位居全国第六。今年1—4月份,五征山拖装备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35%;山东大丰、玉丰、国丰机械有限公司分别实现销售收入7865万元、884万元、74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214%、323%。虽然该市已经具备了发展壮大农机产业的基础和优势,但要实现快速发展、跨越发展,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规划相对滞后,集群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自2004年国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该市农机制造企业已由5家发展到现在的32家,年产机具也由15000台(部)增加到46000台(部),企业数量增加五倍,产能扩张近三倍,已发展成为极具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宏观层面的规划、规范和指导,导致企业发展定位不准、产业发展短期化明显、市场存在不良竞争等现象发生。同时,该市大部分农机企业主要是依托大企业或迎合国家补贴政策发展成长的,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方式粗放,领先型技术和绝对优势产品缺乏,抗击市场冲击能力不足等问题。并且企业间的关联与合作没有充分显效,行业集群优势未真正发挥。如: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采用产运销自我独立运营模式,没有实现“抱团”发展;同一销售区域同款玉米收割机,出现兖州5家企业同时竞争的局面。

二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农机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该市农机产品除大丰、玉丰、国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YW—2背负式玉米收割机、五征山拖生产的90马力拖拉机等60多个品种达到省级先进水平外,其他近100种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如在产品自动化方面,仅有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LZ—1.5型自走式水稻收获机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也仅占其全部产品的30%,根本无法与一拖、福田等大型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另外,受自身资金实力相对薄弱、行业利润率不高、资金周转时间长(生产8个月、销售3个月)等的影响,企业生产、销售环节投入多,科研投入少,技术人才吸引力缺乏,制约了产品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换代,造成市场占有份额减少。据初步统计,该市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平均只占到企业投入的1%。2004年山拖厂由于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没能提前一年生产50马力以上拖拉机,错失了年可增收1亿元的良机。

三是品牌推介和成果交流平台缺少,限制了农机市场拓展。当前,该市农机生产企业主要依托传统的农机销售公司巩固占有市场,4S店经营、连锁经营、服务外包等新型营销模式不完善,农机专业市场建设也相对滞后,农机产品的对外宣传、品牌包装、消费引导也有欠缺,影响了农机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同时,由于本地缺少推介平台,企业自己组织或参加外地品牌推介、成果交流会,但效果不佳,挫伤了企业品牌推介和市场拓展的积极性。2009年,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举办的哈尔滨大豆收获机推介会仅达成合作意向160份、签订合同70份、收到预付款1800万元,与推介预期差距较大。品牌推介和成果交流平台缺少造成产销信息流通不畅,广大农机购买户对新产品、好产品缺乏认知,影响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在2009年兖州市农民购买的369套玉米收获机中,传统的两行玉米收获机多达350多套,而性能、技术更好的三行玉米收获机却只有10多套,出现滞销。因此,构建产业成果与外界交流平台,加快农机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已成为发展之必须。

今年,国家农机购机补贴额已增加到155亿元,农机购买热情高涨,4月19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对今后农机工业发展又

施以强大推力。同时,在我国水稻、玉米两大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依然偏低刚性需求强烈、农机具更新换代用户增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机市场渐趋活跃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农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境好。据预测,到2012年,全省将需要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3600多台套,而全省农机产品在省内市场所占份额仅有20%,新型农机产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在优惠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较低的技术门槛和庞大的市场需求趋动下,国外农机企业开始进入、国内大型农机企业加速膨胀发展、行业外大型企业借助资金与技术优势加快介入,其产品科技含量更高、自动化程度更强。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日趋激烈的农机市场竞争,兖州农机产业也面临不进则退的危险,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成立类似农机工业协会、农机工业联合会的行业机构,以企业为主,政府积极参与,具体承担全市农机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论证、农机市场体系培育和新型农机营销模式的探索,达到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政策扶持。兖州市农机产业已发展成为济宁市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契机,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将兖州农机产业纳入济宁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壮大该市农机行业规模,带动全市乃至整个鲁西南地区农机产业发展。出台进一步促进农机工业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奖励政策,通过以奖代补,强化农机企业技改扶持;设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重点开发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鼓励引导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7.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七

1 北京土地出让市场的基本情况

1.1 交易数量与空间分布

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布的数据, 北京市2010年共出让各类用地274宗 (中心发布数据为278宗, 其中4宗为重复记录, 本文予以剔除, 其内容以修正后数据为准) 。经测算, 建设用地面积总计2050.67万m2, 规划建筑面积总计3251.15万m2, 平均容积率为1.59。其中, 规划用途为居住或以居住为主的地块有48宗, 建设用地面积总计390.07万m2, 规划建筑面积总计740.12万m2, 平均容积率为1.90。从地类看, 成交地块中工业用途地块数量占据首席, 为131宗, 另外占较大比例的依次为居住 (含以居住用途为主) 用地、综合用地、办公用地、商业用地、金融用地等。受地形及相关调控政策的影响, 北京市2010年土地出让市场成交地块空间分布呈现重心向“中—东—南”位置倾斜的特点, 各种地类错综分布, 与感性预判相一致, 工业用地多分布在北京市远郊区县 (图1) 。

1.2 出让方式

近几年, 北京市土地出让方式以招拍挂为主, 尤其是以挂牌为主。在2010年出让的274块宗地中, 采取挂牌方式出让的有199宗, 占总交易地块数量的73%, 其余75宗采取招标方式出让。本质上, 挂牌方式是一种延长竞价时限的拍卖, 把现场竞价转变为7个或10个工作日内竞价[4]。挂牌与拍卖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价高者得”, 由于竞争过于激烈, 挂牌方式在挂牌截止日往往演变为现场拍卖[5]。在2010年北京市挂牌出让的199宗地块中, 现场竞价超过100次的有9宗, 超过50次的共有20宗, 占总量的10.05%, 说明2010年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热情依旧。

1.3 成交价格

从整体市场情况看, 北京市2010年交易出让274宗地块, 成交额共计16385946.94万元。以规划建筑面积为权重计算得出:成交价/起始价 (底价) =1.4882, 即溢价率为48.82% (此数值根据205宗地计算所得, 其余69宗地由于没有制定或没有公布起始价未予考虑) 。北京市2010年交易出让的48宗住宅或以住宅为主的成交地块成交额共计5632282.58万元。以规划建筑面积为权重计算得出:成交价/起始价 (底价) =2.0120, 即溢价率为101.20%;楼面地价平均为7688.79元/m2 (此数值根据22宗地计算所得, 其余26宗地由于没有制定或没有公布起始价未予考虑) 。由此可见, 居住类用地溢价率水平超过市场整体水平, 说明开发商更热衷于争拿居住类项目开发用地。从具体分布看, 溢价率最高住宅用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昌平—顺义”东西横线带以及“房山—丰台—朝阳—通州”西南至东北斜线带的特点 (图2) [6]。

2 土地出让市场存在的问题

2.1 居住类用地供应不充分

北京市2010年成交的274宗地块中, 居住或以居住为主的用地48宗, 仅占17.52%, 居住类宗地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部成交地块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9.02%, 两项指标都显示居住类用地供应不够充分。2010年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的“用途结构”计划指标分配方案为:基础设施用地2300hm2, 工业仓储及其他产业用地1100hm2,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行政办公用地200hm2, 住宅用地2500hm2, 其中廉租住房及公共租赁房用地50hm2、经济适用住房类用地200hm2、限价商品房及定向安置房用地1000hm2、商品房用地1250hm2, 商服用地300hm2。由此可见, 在实际供应中, 居住类用地的市场投放量相对较少。

2.2 远郊开发区地价被低估

从溢价率看, 数值最高的前五宗成交地块依次是:①平谷区马坊工业园区E04-03A多功能项目用地, 溢价率703.57%;②平谷区马坊工业园区E05-02、03商业和机动车停车场库项目用地, 溢价率650.52%;③怀柔区杨宋镇杨雁路杨宋段东侧加油站用地, 溢价率497.75%;④顺义区新城19街区08、09、19、21地块多功能用地, 溢价率372.02%;⑤平谷区王辛庄镇贾各庄村东侧居住项目用地, 溢价率362.02%。从整体层面看, 虽然居住类项目溢价率最高, 但具体到宗地, 溢价率前四高多以多功能用地为主, 且多数分布在远郊区县开发区。这说明开发商对北京市远郊区县的很多开发区项目非常看好, 心理承受价位远远超过政府基本定价, 说明远郊区县对开发区地价的估值偏低。

2.3 轨道交通对居住类用地地价的拉升被低估

仅考察北京市2010年成交的居住类地块, 溢价率最高的地块绝大多数分布在即将开通或以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沿线边。政府在制定这些地块的起始价格时已考虑到未来轨道交通对地块价值的拉升, 并肯定已将此利好因素考虑在内。之所以这些沿线位置的地块溢价率相对较高, 是因为开发商更看好这些地块的升值空间。最理想的结果是, 所有成交地块的溢价率都趋于一致, 这是政府制定出让底价的最高水准, 当然事实上是很难实现的。但相对较高的溢价率居住类地块都集中在轨道沿线, 则说明轨道交通对这类用地的升值推力超过政府部门的想象[7]。

2.4 开发商拿地热情因地异而空前明显

从市场总体平均值来看, 虽然溢价率处于较高水平, 但仔细考察各宗成交地块交易信息发现, 很多地块在出让过程中实际上备受冷遇, 其溢价率被市场整体“平均”为较高。2010年北京市在土地出让的274宗地块中, 溢价率为零的地块128宗, 占46.72%, 如此高的比例在近几年非常少见。按起始价成交的128宗地块中, 111宗为工业用地, 说明开发商对工业用地的热情很冷, 多数是按既定挂牌方式出让, 没有演变为现场竞价。开发商拿地热情因地而异, 他们对少数被低估的开发区多功能用地、住宅类用地兴趣浓厚, 而对其他用地的兴趣一般, 尤其是工业用地, 意愿最低。

3 政策建议

3.1 加大居住类用地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

2011年1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号文件明确提出:“2011年, 全国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各地要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 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 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中央将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8]。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等政策, 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确保完成计划任务”。 2011年, 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显示, 在拟供应的6500hm2国有建设用地中, 住宅用地2550hm2, 占总量的39.23%, 其中各类保障性住房用地1330hm2, 占住宅用地的52.16%。这些计划如能充分实施, 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开发商扎堆竞价的现象, 并通过加大面粉量进而抑制面包价格的调控机制对房价的过快上涨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9]。

3.2 完善远郊区县开发区基准地价定制工作

北京远郊区县的一些新兴工业区或开发区, 如平谷区马坊工业园区的两宗成交地块溢价率达600%—700%, 这一方面说明当地政府在定制基准地价时起点太低, 另一方面反映出当地政府急于招商引资的迫切心情。事实上, 开发商愿意出如此高的价格争得这种地块的使用权,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政府把入园门槛定得过低, 如土地利用率 (包括建设密度、容积率等) 、单位土地产值、单位土地税收、安排就业人数等标准定得过低。在建设用地指标如此稀缺的市情下, 北京市远郊区县的工业园、开发区等要有长远眼光。提高企业入园标准, 并制定相关考核方法, 切实提高土地集约程度, 确保土地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3.3 继续加强轨道交通建设

开发商比政府更看重轨道交通对地块升值所起的作用, 他们这种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与购房人的实际业务接触, 他们深知很多购房人非常看重交通状况, 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堵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但北京市特殊的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决定其轨道交通还有很大的后续建设空间。相比较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水平, 北京市的轨道交通在外延建设的同时, 要对现有轨道进行线际、线间“加密”建设。这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土地价值, 另一方面为居民出行提供出行方便, 还能间接地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10]。

3.4 有效抑制房价,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居住类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例, 开发商表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度, 说明投资商仍一如既往地热衷于住房这样的钢筋水泥建筑, 其原因在于现实房价的高企、高涨及其持续性和由此带来的后市看涨预期。因此要想根本消除这种现象,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换代, 这种转变越早付出, 代价越小。目前最重要的是真正有效抑制房价, 不要过于看重房地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尤其是不宜长期将其作为支柱性产业, 否则全民投资房地产, 社会资金多数沉淀于钢筋水泥, 社会经济是不可能真正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把流动性和投资热情赶出住房这种基本生活资料市场, 才能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换代提供可能。

摘要:依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布的数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 从总体情况、出让方式、交易价格等方面对北京市2010年土地出让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基于此, 提出土地出让市场现状反映出居住类用地供应不充分、远郊开发区地价和轨道交通对居住类用地地价的拉升程度被低估、开发商拿地热情因地异化空前明显等问题, 认为要切实加大居住类用地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 完善远郊区县开发区基准地价定制工作并提高此类用地土地利用率, 继续加强轨道交通建设以提升土地价值, 真正有效抑制房价并尽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等。

关键词:土地出让市场,北京市,溢价率,房价

参考文献

[1]徐霆.“招拍挂”土地出让制度的实证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周祺瑾.上海土地市场“惊现”高溢价成交, 今年商用地或唱主角[N].东方早报, 2012-02-16.

[3]张远索.从我国房改历程解读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J].改革与战略, 2012, (4) ∶120-122.

[4]卢新海, 李莉.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居民社会福利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1) ∶91-93.

[5]郑国正.对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建议[N].三明日报, 2009-10-25.

[6]张占录, 张远索.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与土地市场交易现状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 2010, (1) ∶27-32.

[7]李松龄.和谐社会的市场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99-105.

[8]张远索, 张占录, 姜志法.从房价变化看我国住房改革历程与政策走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1, (2) ∶29-30.

[9]陈先伟, 辜寄蓉, 杨海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供需关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 (10) ∶924-928, 936.

8.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八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作为社会各类人才的重要积聚地,事业单位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对人力资源要求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问题也逐渐的得到了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如何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怎样激励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人才管理机制落后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传统和陈旧,主要体现在领导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长期以来,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由党组织指定的同志担当,并且事业单位的多数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依靠工作年限作为提拔的标准,即“年龄论”和“资历论”。事实上,这些管理者并没有在工作模式或是任务的安排下达方面有新的突破,基本上还是延续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模式进行,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管理者自身缺乏管理知识,专业素质以及背景知识。这样导致了事业单位的人才观念更新滞后,成为阻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因素。

尽管2014年7月1日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开始执行,但传统管理制度的惯性思维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影响人才管理机制的落实。部分事业岗位设置、公开招聘、竞聘上岗、考核培训、工资福利等管理制度仍然流行于形势仅仅“挂在墙上”,人才还是得不到与其价值相当的报酬与奖励,看不到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景,找不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导致人才因不满于现状而转投其他“待遇好、福利好、前景光明”的企业或者同行业佼佼者的怀抱。

2.激励机制不完善

(1)绩效考核观念不成熟

绩效考核制度是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的产物,主要是为了激励员工工作而设定的奖金。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受传统薪酬制度的影响,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足,尽管某些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市场管理模式是推进工作效率及质量提升的最佳办法,同时也已经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得不到推行,无法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正确的考量和肯定。追根究底在于“资历论”和“年龄论”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无法保证绩效考核的正常运行,加剧了绩效考核概念实施的难度。

(2)缺乏绩效考核体系

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在执行方面依旧遵循分配平均化。缺乏有效的体系,考核方式目标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导致多维性和量化指标不到位。部分事业单位过渡追求绩效量化,过于细致地规划量化指标,严重忽视员工实际绩效,无法保障绩效考核体系地真实性,降低员工对考核体系及量化指标地认可度,进而影响到绩效考核体系地构建,致使人力资源管理中,及其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3)激励气氛不浓厚

事业单位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着平均分配思想下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导致广大干部职工不能顺应时代及时地接受新观念,接纳现代管理的知识和概念,从而忽视了对于职工个人进步和发展。以致单位缺乏激励和竞争的气氛,同时也没有建立起和员工积极沟通的渠道,难以发现现行下的激励制度的不足,因而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增加激励机制的作用。

3.缺乏实现自身价值的机制

每个人才都希望自己得到重用,希望有一套公正、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来规范他们、发现他们。然而在很多事业单位中,由于思想观念陈旧,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较薄弱,缺乏最基本的工作分析。在缺乏对组织中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于研究的条件下,即使能引进了一些人才,但缺少科学的、系统的保障人才成长的有效制度和措施,挫伤了一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因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主要从以下几点体现:

(1)人才选聘方面

人才的选聘没有建立程序科学的人才聘用制度,缺乏完善的聘用模式和人才测评体系;没有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进而不能真正的实现“岗得其人,人适其岗,人岗匹配”,当然不能使得人才在自己的岗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人才培养方面

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培训管理体系缺乏系统规划,没有建立能够有力推进培训工作的畅销机制,没有构建“人人能成才、人人有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培训开发活动于组织发展战略相脱节。具体体现在:缺乏完善的系统规划、缺乏充足的培训资源、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

(3)人才发展方面

在人才发展方面的问题,缺乏系统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对员工长期发展提供导向性,员工成长基本依靠传统的“传、帮、带”;对员工的培养尊在同一性和随机性,不能进行有效、充分的人才开发。人才梯队建设意识薄弱,同时缺乏有效手段与机制保障,导致人才断层现象。

二、解决方案

1.全面构建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

针对当前薪资奖励制度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完善薪资奖励制度,强化人才利益激励机制,保证人才贡献得到合理的回报。加大工资改革制度,合理拉开分呢配收入差距,加强分配向人才的倾斜。根据人才的实际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薪资奖励制度,深入研究技术、管理等要素,分配提取比例和分配范畴,确定薪酬的经济指标和考核标,处理好分配差距,注重长期激励。高学历的人才一般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满足,因此需要针对个性差异,制定差别化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人才自身发展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促进人才队伍的整体发展。适当的激励机制能提升人才对事业单位的认同感,让员工认识到自身价值,增加工作积极性。适当的薪资奖励制度是对员工自身的肯定,也是维系员工与单位之间关系、留住人才的必要途径。

2.注重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长期的规划

在当前情况下,事业单位应着力加强人才培训发展规划,重视长期的人才战略规划,并非只考虑短期的工作需求即可。所以,在核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时,需要对其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预测,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包括工作分析、人才分析、人力资源测评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有利于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人才培训和开发规划。而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过程中,还应该针对不同的职工、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工作领域,对其进行分类指导。比如,要对重要的核心的专业或者核心的岗位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使其成为专业学科或者技能的带头人。

3.健康的人才配置机制

长久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并没有完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概念投入到切实的人才管理中,用人制度中旧体制色彩非常浓厚,监督、控制的命令管理模式依旧存在。常见的行政指令发布和编制限定的强制管理在实际管理中普遍存在,取代了本来应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了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恶化,对单位和个人都是极大的浪费。除此之外,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应由计划型转变为市场型。即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以改变过去按计划调配造成的人才积压和人才短缺并重的矛盾状况;建立各种人才市场,按照公开、平等、竞争、自主、择优的原则,进行个人择业和单位用人的双向选择,以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乔子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 : 179-181.

[2] 胡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探讨与时间[J].化工进展,2006(12):661-663.

[3] 朱怡璇.对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5):94-95.

[4]王树峰.加入WTO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2(5):103-106.

[5]梁镇,季晓燕,张维. 知识型职工激励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6):57-59.

9.对“信息管税”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篇九

信息管税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一、“信息管税”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日益加大,工作任务也日益艰巨和繁重。税务部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对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比如“综合征管软件”、““两税比对软件”、“纳税评估软件”等,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技术、从应用到管理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涉税信息、征管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及利用信息管税的深广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信息管税”机制尚待健全。地税系统内部人少户多、职能分散、方式粗放、资源配置不合理,各业务部门“信息管税”的职责不够明确,如何围绕“信息管税”开展不同方面的工作尚未界定,业务流程与环节上还不够条理、没有理顺,难以做到衔接紧密、环环相扣,影响了“信息管税”效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外部协调难度较大、急需加强。“信息管税”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配合与支持,协税护税已提倡多年,综合治税也部分推行,但成效并不是十分明显。政府职能部门与税务部门的涉税信息交换,尚未制度化、经常化,或者是建立了制度,但由于抓落实的力度不够而流于形式。与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协调,不是税务部门凭一己之力所能办好的。地方政府虽然对此提出要求、做过安排,但许多部门对此仍是重视不够,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个别部门甚至认为此项工作与己无关,只会增加自身的额外负担,而不予理会。还有相当一部分纳税单位的报表资料可信程度不高,数据失真或项目不全直接影响到涉税信息的质量,从而导致税务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准确全面、准确、有效的涉税信息,增加了推进“信息管税”的难度。

(二)涉税信息数量少、征管数据质量差,可利用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纳税人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涉足业务等方面的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使税收管理事项更加纷繁复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日渐突出。信息采集与利用虽然是“信息管税”的关键与基础,但却一直是税收工作的“软肋”所在。税务部门信息采集与利用的深广度明显不足,平时掌握的纳税人基本信息难以满足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需要;而其他具有

分析与研究价值的涉税信息的数量又十分有限。目前,涉税信息数量少、质量差、利用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首先是信息采集不够准确、全面、及时。税务部门所掌握的基础信息资料较为单一,对纳税人情况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其次,征管数据的质量不高。数据不实,直接影响到税款的计征,这也是长期以来税收征管水平难有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税收征管软件系统有待完善。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硬件环境已基本上可以满足“信息管税”的需要,但征管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及其应用还有待规范。目前,地税综合税收征管软件只重视对纳税人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和发票领用等信息的收集,而普遍忽视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会计核算等信息的采集。很多纳税申报表以外的指标无法通过计算机去采集,而手工采集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却是无能为力的,很不利于借用计算机来进行涉税信息的评估、分析。此外,由于对征管软件没有进行较好的整合,在地税系统内同时使用多个单一的操作软件系统,不仅使征管数据因机外人工操作而出现误差,而且无形中增加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四)利用信息控管税源的潜力尚需发掘。“信息管税”中,信息的采集、整理是基础,通过分析利用控管税源、堵漏增收才是目的。可以说,分析、利用是其中关键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面对涉税信息量大、数据分析粗放等管理难题,再加上信息失真和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使得对涉税信息、征管数据的分析利用还不够到位,“信息管税”的潜力难以发挥。

二、推进“信息管税”的意见与建议

推进“信息管税”,目的是有效破解当前税收征管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难题,以信息化带动税收征管的现代化。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目标的实现,征管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无不有赖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应用与“信息管税”的深化、强化。所以,必须加快“信息管税”建设步伐。

(一)提高对“信息管税”重要性的认识。“信息管税”,是以信息为媒介,促进税收征纳良性互动;以网络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以科技为支撑,提高税收征管质效。更是税收征管模式的重大转变、税收征管思路的重大调整、税收管理走向科学化与精细化的必由之路,还是降低税收成本、增加税收收入的有力抓手。其作用在于强化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促进执法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科技手段为纳税人遵从、履行纳税义务提供便利,引导纳税人自我修正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防范和化解不遵从的风险,把信息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出来,达到信息增值利用的目的,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目标。

(二)构建“信息管税”机制。“信息管税”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抓住了信息这个税收管理的关键因素。为了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这一征管难题,应积极争取政府出面协调组织部门协作,明确各有关方面提供涉税信息、配合协税护税的责任与义

务,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应提请政府从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及节约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广泛、全面采集有关信息的大的系统平台,实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以便于税务部门及时掌握所有涉税信息,切实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税务系统内部也应理顺、落实“信息管税”相关职能,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建立以数据质量管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信息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以专业人才队伍为保障的信息管税工作机制,实现日常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纳税服务等各类信息的综合增值利用,全面提升数据质量和利用水平。在现有征管组织体系基本框架下,调整优化机构、岗位的税源管理职责,依托信息化,实行按业务事项分岗管理,按事设岗、分岗管事,使税收管理员真正由“管户”变为“管事”;按照调整后的专业化职能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不断提高、扩展、深化信息分析利用水平;通过信息化条件下的分工协作与精细化管理,从机制上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利用的良性互动,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益。

(三)把握信息采集与利用这一核心。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是“信息管税”的核心。涉税信息是贯穿于税收征管查全过程的关键因素,进行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都有赖于涉税信息。落实“信息管税”思路,必须明确涉税信息在税收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切实抓好信息采集与整理、强化信息分析和利用。应当建立完善信息采集和交换制度,明确信息采集标准、方式和职责分工,加大网络报税推进力度,推广税控装置和网络发票,有效提高电子信息采集比例;有针对性地按照统一规范的原则建立起涵盖税收所有业务的涉税信息采集指标体系,形成全系统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操作规范。更要注重提高信息质量,在系统内部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发布、检索、传递及数据检测审核等信息手段,实现数据质量的源头防控、全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满足操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日常信息需求;规范电子数据的采集、录入,把好基础数据入口关,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深化数据分析利用,建立起上下级税务机关协同配合的有梯次的涉税信息分析机制,发挥不同层级税务机关在涉税信息分析中的作用,既有宏观分析、区域分析,又有行业分析、具体纳税人的分析。总之,要努力做到:高标准采集信息、高效率整理信息、高质量分析信息、高水平利用信息。

(四)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信息管税”就是依托信息技术促进征管业务水平的提高、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是“信息管税”的关键。要发挥好信息化的支持保障作用,就有必要结合实际,开发设计新的或者推广应用较为成熟的征管软件系统,以便通过计算机去采集纳税人更多的信息,为科学化、精细化征管方式的确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改造升级或整合重建税收征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集成应用所有任务推送和文书流转功能模块,将岗责、权限、流程等设置到统一的工作平台中,实现工作的自动推送、网上流转和流水作业,形成更加科学、完备、实用的新的系统程序,实现信息化支撑下的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应用,力求更好地利用与发挥软件系统采集信息、分析数据的巨大优势,满足不同层面、部门、人员的税源信息需求与监督管理职能,多快好省地实现涉税信息数据采集的电子化与税收征管事项的流程化。同时,要着力于信息化配套建设,继续大力推行网上申报、电子申报等多元化申报方式,全面组织实施财税库银联网,积极促进相关数据由手工录入向电子化采集的转变,努力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传递与应用,以信息办税的方便、快捷彰显“信息管税”的实际成效。

10.某镇维稳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篇十

一、基本情况:

某镇地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腹地,区域总面积110.2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4个集镇社区,常住人口10.5万人,其中动迁居民5.6万人,登记外来人口5.1万人,征地拆迁多、各类企业多,各类影响稳定的问题和矛盾偏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征地补偿问题

生活成本高,补偿标准低。从1992年某市经济开发区建立开始,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工作启动,问题和矛盾也随之而来。早先的拆迁评估标准较低,拆迁户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很多家庭的多年积蓄都用于新房建设,尤其是老人将一生的积蓄都给了子女建房,但日常开销、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却日益沉重,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患病或者出现其他意外便陷入困境。动迁价格及材差补助问题凸显,碧溪溪东村马桥二次动迁户09多次上访,要求政府另加动迁补贴。

(二)环境污染问题

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搞乡镇企业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这些给政府带来税收、给百姓带来收入的“功臣”今天却成为政府头疼、百姓深恶痛绝的“罪人”。旧的布局不合理,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污染严重影响着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近年来到信访部门反映企业污染问题的次数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由于地处集镇 1

和居民区,扩大生产规模遭到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不可能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三)社会心态失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致使社会心态的失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上兴起了一股仇富、仇官风气。有一些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偏低的人们在茶馆、菜市场等公共场所散布一些对政府不利的言论;有些人找各种理由进行上访:如某某贪污、某某受贿等,但都没有真凭实据。人们关于贫富差距的社会心态发生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而且影响到对效率的追求。这是比较危险的,也是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治理的。

(四)历史遗留问题

知青家属和老居民问题。知青家属和老居民(下放工人和户口买出者)都是历史的产物,他们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很“吃香”的,也曾享受过优惠政策。知青返城后,其家属随迁转为非农。知青家属和老居民(下放工人和户口买出者)在农村也进行农业耕种。征地拆迁进行撤队转户的时候,他们因为户口原因不享受或部分不享受农民安臵待遇,他们认为自己受到的待遇不公,纷纷上访,要求和农业户口性质的村民享受同样的安臵待遇。由于知识青年和老居民是国家政策的产物,不是单独的省市能够解决的,基层有关部门难以出台相关政策。

(五)突发事件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私家车的保有量大幅上涨。加上恶劣天气、不良驾驶习惯、道路损坏等因素,交通事故的发生量呈上升趋势。如果发生肇事逃逸或经济赔偿协议不能达成,受害者的家属就到政府上访,甚至有过激行为。还有一些如安全事故、坠河溺

亡、喝农药死亡等,死者的家属到政府部门上访,要求政府给予赔偿。

二、原因分析:

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进入转型期,矛盾众多,诱发矛盾的因素也多种多样:

(一)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问题并存

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十年中国的环境问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处多种问题并存的环境转型期,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和风险都将是深远的。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解决好坏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国际形象、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

(二)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与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并存

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40507亿人民币,合5.028千亿美,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社会的财富和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者日贫、富者日富。特别是一部分的腐败分子和非法致富者,造成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并在人们心理上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放大。农民的比较利益过低、上千万国有企业职工的失业下岗,使传统的基础性阶层产生相对被剥夺感,在某些突发事件的刺激下,会发生失去理性控制的集体行为。有些富人虽然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却不能很好地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缓慢,抵消涨价因素,基本等于不在增长。但生活的成本,包括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却在不断增长。中低收入者的生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富人、政府的敌对情绪不断增

长。

(三)公民的权利意识普遍提高与个别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并存

什么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可以有多个层面的阐释:比如经济层面可以说是“社会生产落后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最突出的,当是网络时代促成了国人权利意识的急速觉醒,而管理思维的转变则明显滞后。公民的权利意识空前高涨,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极个别人自身的素质并没有相应提高,使这件原本的好事变得不那么好了。有一些人对法律法规进行断章取义的理解寻找牵强的理由来跟政府部门“谈条件”、“要好处”,甚至通过谩骂、破坏公物和人身威胁来给政府工作人员施加压力,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私人问题公共化,并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引导公民通过合法、正当、合理的途径和手段来维权显得越来越迫切。

(四)公民物质、文化、政治、生态各方面的高要求与相对落后的服务体系并存

经济在发展,社会的财富在增加,人们的物质、文化、政治、生态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希望自己的收入越来越高,希望自己能享受更多的文化、政治资源和权利,希望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更加地优美、舒适。而现实中,社会收入分配不平衡,文化、政治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急需建立起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的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政治、生态方面的需求。

(五)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矛盾与相对欠缺的政府应急体系并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现阶段中国社会基本稳定,各种主要社会关系总体上较和谐,但来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但对于这些问题,像前段时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通安事件”,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还缺乏有效得解决社会复杂矛盾的办法和应急机制。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规划

大力执行工业、农业、居住“三集中”,“工业三集中”应该理解为工业向三大工业组团区、特色产业板块区、乡镇工业集中区集中。“农业三集中”应该理解为农业向高效农业试验区、农业产业园区、规模农业经营区集中。“居住三集中”应该理解为居住向居住组团区、城镇规划区、新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工业搬离居民区、集镇区,集中在工业区,鼓励和引导污染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产业布局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臵和有效利用。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大保障体系

进一步深化医疗、教育、养老、分配制度改革,并且加大投入,切实减轻居民就医、就学负担;切实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以及劳动权利侵害维权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使居民老有所养。

(三)进一步构建依法治访大格局

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信访工作,大力推进依法治访,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强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依法处理信访问题,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让居民有倾吐合理诉求的场所,让居民有对政府

提出意见、建议的平台。对居民合理的诉求要认真对待,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对于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能采纳的要及时采纳执行,暂时不能采纳的说明原因,并做好跟踪反馈工作。一手抓依法处理违法信访行为,对于不合理诉求要坚决驳回,如有不服,提供相关上级部门渠道。如出现闹访,对煽动者按照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处理。抓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工作中心,以依法治访为主攻方向,把依法保障群众信访权利同依法处理违法信访行为更好地结合起来,树立正确导向,加快构建“依法信访、违法必究、双向责任、标本兼治”的依法治访工作新格局。

(四)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1、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要教育党员干部,做群众的好朋友、贴心人。要让党员干部以民为镜。让党员干部进普通老百姓的家门,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让党员干部与民结亲。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尽一份心。让党员干部谋利为民。党员干部要善办群众事,切实解决实际困难,要让群众得到实惠。

2、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

11.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微信传播平台;偏远地区;旅游资源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朋友圈、微博等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网络传播平台的重视。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能够产生更高的广告效益。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旅游景点网络营销的重视度,并不断强化实施的营销方式。下面我们结合实际案例,针对微信传播平台进行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偏远地区旅游资源发展的策略。

一、我国偏远地区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一)旅游景点网络营销概述

景点旅游生产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分析、策划、执行、反馈等,加大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力度,从而达到导向和影响旅游消费者需求的目的,促进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利用,促进经济的发展。网络营销有利于及时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变化,并根据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在虚拟市场中开展促进旅游资源发展的营销活动。

(二)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偏远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

我们主要针对我国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专门研究。下面主要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为例,论述偏远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1.尚义县旅游资源概述

第一,尚义县地理位置独特,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尚义县处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包括坝上和坝下两个风景区。坝上属于高原草原,坝下属于丘陵浅山区,良好的原生态风貌没有人为的破坏,植被良好,地形连绵起伏,再加上风车林立,所呈现出的欧陆式风光值得人们前去参观。

第二,赛羊会、雪地汽车漂移赛等特色活动的举行。尚义的冬天因冰雪变得异常火爆,吸引着人们的到来。雪地卡丁车、冰上碰碰车、雪上滑板车、羊拉雪橇、冰雪滑梯自由冲??形式多样的大众趣味运动,增加了冰雪节的乐趣,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第三,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大青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极具代表性、历史性的游览地点,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更加贴近大自然。据统计,尚义县农村人口高达80%,现代化程度低。适合长期处于拥挤、快节奏生活中的游客前来参观,有利于游客放松身心,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2.以尚义县为例,论述偏远地区旅游资源网络营销现状

第一,旅游景点互联网建设数量增长缓慢。通过不完整数据统计可知,在2013年底,运用百度、谷歌、腾讯微信等搜索工具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在河北省地区景区众多,但是具备官方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开通官方微信的景区相比沿海城市而言较少,且成交数据也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并没有完善的网络营销管理,也缺乏相关的宣传措施,导致在虚拟市场知名度不高。

第二,偏远地区缺乏对旅游资源的资金投入。一般情况下,我国是由政府主导旅游资源的开发的,但由于旅游业在开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政府资金有限,致使前期宣传不到位,旅游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且发展缓慢。

第三,相关产业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且发展不成熟。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交通、住宿、饮食等。在偏远地区一般以农家院为主,缺少酒店的建立;或者存在一些酒店,但酒店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宰”游客等现象的发生,抑制了该地旅游资源的发展。

二、利用微信传播平台开发我国偏远地区旅游资源的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微信等传播平台,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微信已经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旅游业的新格局。其以超低廉的运营成本,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信旅行电商时代已经到来,而巨大的使用人群无疑充满了诱惑,对于偏远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而言,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资源开发是“弯道超车”最好的时机,看清未来的格局方向,用好微信这一精准营销的核心产品,才能在未来的旅游行业做出表率带头作用。

笔者认为,对于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来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由国家和政府部门建设专门的旅游网站;或建立有关旅游的公众号,向游客介绍该地的旅游特色、游玩攻略等,吸引游客的到来。利用微信传播平台,扩大在虚拟市场的宣传度。

微信公众号分为服务号、订阅号、企业号3种类型,服务号主要偏于服务交互,每月可群发4条消息;订阅号偏于为用户传达资讯,每天可群发1条消息,认证后具备接口开发功能;企业号则主要用于公司内部通讯使用。为了实现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开发与在线服务优势,可以考虑见平台性质申请建设为服务号,其微信平台公众号设计策略如图1。

第二,由专业人员负责微信平台,吸引用户的关注,在众多公众号中体现自我价值。为了宣传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我们可以发表一些有品质、有质量的旅游类文章,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可以拍摄有关旅游区特色景点的一些照片,通过音频、视频等的结合,吸引用户的眼球,达到宣传效果。其次,还可以通过接口开发更多的个性化功能,回答用户的特定问题,增加用户对旅游景点的了解、认识。最后,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有关旅游资源的促销活动,加强民族文化的特色宣传。

第三,加强偏远地区的酒店管理。首先,要对酒店人员进行专业的训练、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减少“宰”客行为的出行,保证游客的放心出行。其次,定期检查、维护酒店的相关设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解决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住宿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文科.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现实地位变迁: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06(3):5-7.

12.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十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康复医学的目标人群不断扩大,社区康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本文就北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为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医疗康复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7年7—10月,对北京2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方法

通过电话访谈以及现场考察的方式,预调查了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预调查情况编制了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资源调查问卷。本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4份。

1.3 统计分析

将104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和Excel对资料进行筛选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访谈、专家咨询及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2 结果

2.1 科室和人员配置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的从事康复服务的科室主要有康复科、针灸科、按摩科和理疗科等,在10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6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针灸科,占63.5%,其配置比例最高;有6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按摩科,占60.6%;有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理疗科,占49.0%;独立的康复科室配置最少,只有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有康复科,占33.7%。

在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从事康复工作的医师人数平均不到5人,治疗师或技师人数不到2人,工作年限平均为11.31年。

康复工作人员的专业背景以中医专业为数最多,占67.3%,其次为内科专业,占35.6%,骨科专业占27.9%,护理专业占17.3%,康复专业人员只占27.9%。

在康复工作人员中,经专业资质认证,如有医师资格证书、理疗师证书等的人员比例平均为61.07%(SD=39.20,n=76)。从标准差可以看出,数据的离散水平比较大,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2.2 康复设备和康复方式

在关于仪器设备的调查选项中,应答率仅为69.3%。这些数据显示,拥有物理疗法(PT)类康复设备的为22.1%,拥有作业疗法(OT)类康复设备的仅为19.2%,拥有理疗仪的为62.5%。

在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最常使用的康复方式为手法康复和针灸,而借助PT/OT康复设备进行康复治疗的仅占8.7%。

2.3 接诊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患者的平均日就诊量为23.17人次(SD=24.18,n=88)。

在患者来源方面,9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以患者主动就医为主,其次是上门接诊,最少的是上级医院直接转诊。

在常见的需要康复治疗的疾病中,年接诊量最多的为骨关节病(44.2%),其次为脑血管意外(29.8%)。

在4种慢性病康复治疗中,年接诊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高血压(68.3%)、脑卒中(51.9%)、糖尿病(42.3%)和冠心病(37.5%)。

用方差分析进一步分析接诊量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位置对接诊量有着显著影响(F[1,84]=6.82,P<0.05),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量平均为每日35.97人次,显著大于郊区的每日23.73人次。

相关分析显示,接诊量分别与医师人数(r=0.35,P<0.01)和采用康复方式的种类(r=0.22,P<0.05)呈显著的正相关,即从事康复治疗的医师人数越多、康复方式的种类越多,接诊量就越多。

由上可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关康复的人力、物力资源越丰富,其承担的康复工作就越多。

2.4 转诊情况

在转诊方面,只有10.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固定的上级医院进行患者的转诊,而上级医院转诊患者占就诊患者的比例平均仅为3.06%(SD=7.8,n=96)。

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认为上级医院的转诊量严重不足的占74.5%,比较不足的占19.4%,没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为上级医院的转诊量较多。

2.5 宣教方式

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宣教方式主要有: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宣传单、展板、科室专题小课堂。其中最常采取的康复宣教方式为社区健康教育讲座(76.0%),其他常用的宣传方式还包括制作宣传栏(70.2%)和发放宣传单(64.4%)等。

2.6 影响社区康复服务开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问卷调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康复服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从调查结果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为影响康复服务开展最主要的3个问题分别是专业人员短缺(45.2%),康复设备不足(30.8%)和资金缺乏(30.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为发展社区康复服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相关医疗政策不支持(30.8%),患者支付能力不足(27.9%)和群众对康复了解不足(25.0%)。

3 讨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还没有社区医疗康复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规定和工作指南。针对今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医疗康复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政府在社区康复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政府领导,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考核目标,制定康复保障措施,组织制订并实施社区康复计划。

社区康复服务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社区康复工作涉及许多部门,应该由街道办事处组织负责,残联系统、卫生、民政和教育等多部门参加,分工协作,各尽其职,综合组织,统筹安排,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在设施、设备、网络、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打破部门界限和行业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为康复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社区康复顺利进行。

3.2 给予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

为促进社区康复的尽快发展,必须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应讨论是否将社区康复服务纳入医保的有关政策,积极探索双向转诊及社区康复费用的补偿机制。

在《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中已明确要求,中央财政对社区康复工作给予补贴,地方财政按不低于中央财政补贴标准投入相应配套经费。

社区康复经费要想有固定的来源,必须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社区康复光靠政府财政拨款是不行的,一定要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应采用多元化的筹资模式。除了各级政府财政拨款以外,还可以通过社区福利(慈善)基金、社会募捐(譬如通过残疾人基金、社会福利募捐和慈善捐款)等方式筹款,同时受益的残疾人及其家庭也应该自己有所付出。在资金的使用上,可以采用“政府买单”的方式支持有康复需求但没有或缺乏经济支付能力的残疾人参加社区康复。只有保证一定的财力支持,才能促使社区康复稳步、持续地发展。

3.3 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双向转诊制度是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性、连续性的具体体现。在社区医疗康复方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是关系到我国社区医疗康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3.3.1 落实促进社区医疗康复的相关配套政策。

双向转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约双向转诊工作的因素很多,要实现双向转诊的双向畅通,需要配套的制度加以保障。例如将社区医疗康复纳入医保报销制度范畴;在康复医疗项目收费标准上拉开上级康复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差距等。

3.3.2 制订转诊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转诊制度。

制订转诊标准、转诊程序等制度,建立并完善双向转诊跟踪服务系统,实现合作医院服务质量的有效监控。

3.3.3 上下级康复机构建立良好的双向转诊合作关系。

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市(区)康复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良好的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在社区医院和上级康复机构之间流动,推进双向转诊制度,促进整个区域康复水平的提高,使“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就医模式成为现实。

3.3.4 开展双向转诊的研究。

目前,我国双向转诊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建议可从以下两方面作为突破口,开展双向转诊的研究。

3.3.4.1 在临床技术路径指导下开展双向转诊研究,利用临床诊疗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法解决双向转诊问题。

3.3.4.2 基于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管理方法,进行双向转诊研究。按照DRG分组的平均住院日标准,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后急性期和逐渐恢复的慢性期病人可以通过转诊渠道流入社区医院,这样大医院可以加快病床的周转率,救治急难病症,提高医院的收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有稳定的转诊病源而得以稳步健康发展;国家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2]。

3.4 加强社区康复人员的培养

北京市共有27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2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一个站点至少配备1名社区康复专业人员来估算的话,全市至少需要社区康复人员近3000人。目前,社区康复专业人员数量缺口较大。因此,社区康复人员的培养亟待加强。

3.4.1 组建社区医疗康复队伍。

社区康复工作是一个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工程,需要专业的康复医学人才。因此,要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必须建立一支受过专业技术教育的社区医疗康复工作队伍,以保证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康复专业技术的科学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置康复科室,康复科室人员应由以下人员组成:康复科主任1人,行使对康复科室的管理、建设职责;PT师1~2人,OT师1~2人,负责开展现代康复治疗中的物理治疗工作;理疗师1人,负责开展物理因子治疗工作;根据所开展治疗的项目和实际工作情况配备中医推拿、按摩、针灸和正骨等中医传统医学治疗师若干人;康复科接待人员1人,负责对康复患者进行按时治疗的登记以及对新康复患者的导诊[3]。

3.4.2 建立康复技术指导中心。

为促进社区康复的发展,加快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基层康复人员的培养,应建立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以康复中心或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为技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为基层康复员,形成三级康复技术指导网络。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开发和推广社区康复适用技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康复技术骨干、康复治疗师以及全科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定期开展理论讲课和现场技术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后统一持证上岗;可在卫校或成人高校增设康复医学专业,培训二级医院转岗的医务人员[4]。到2010年北京市要求社区康复等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的工作人员都须持证上岗,没有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不能在社区医院服务。

3.4.3 开展康复医学教育。

应将康复医学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全科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规划,设置康复医学课程,建立康复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康复技术骨干和师资队伍。

3.5 加强社区康复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工作

按照《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建设与设备配备标准》的要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工作,根据A类、B类、C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康复区的不同要求,完成康复科室,康复设备和办公设备的配置工作,争取按计划完成所有社区卫生中心(站)的标准化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工作,满足社区康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丽敏,孙晓明,陈夏尧.我国社区康复的实践和发展展望[C].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论文集,2006.

[2]肖嵩,罗五金,姚岚.按病种管理与社区卫生相结合的黄金切入点:转诊制度[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5):37-39.

[3]胡海鹰,杜雪平.社区康复科“建”和“管”有章法[N].健康报,2008-01-02(5).

13.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十三

1.1抗生素的超范围使用

我国医疗机构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抗生素的超范围使用现象,抗生素的使用本应“对症下药”,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性医疗机构,例如县级、乡镇医院,尤其是自然村卫生所,未针对患者的症状,一概采用抗生素予以治疗,例如,现代临床研究发现感冒大部分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患者无需用药即可自愈或者使用常规类药物就能杀灭病毒,只有少部分是细菌性感冒,需要用抗生素。但在临床中医生很少对上述两种感冒进行有效的区分,一律使用抗生素,而对于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不但浪费,更是滥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性治疗的感染用药,本应随着医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其依赖性降低,但结果并非如此。据监测点医院连续上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抗生素使用的比例正逐年上升,并不断发展出新的适应证和用药指征。

1.2抗生素的超适应证使用

医生为了达到表面上理想的治疗效果和获得最高的药品利润回报,往往选择层次偏高的抗生素:用高级而不用低级,用广谱而不用窄谱,严重违背了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导致目前医院使用的抗生素基本为三代或三代以上抗生素。

另外,受我国临床检查不足和医疗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限制,在医院门诊量接待患者数量巨大的情况下,众多医护人员往往忽视甚至放弃细菌学检查(我国现有门诊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的比例不足10%),而实行经验性用药。其带来的危害,除了可能错过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外,还会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对疾病疗效和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临床中无指征应用抗生素的病例很常见,轻检查重临床、经验性用药泛滥、不对症下药已成为我国当前临床中的一个现状。医务工作者常把抗生素当成能治百病的灵丹,先用抗生素再考虑下一步诊治。更有甚者,患者自己感到不适时,先口服抗生素,无效时才考虑去医院就诊。这样除了延误治病时机外,还会导致患者更易对抗生素的耐药。

1.3特殊科室的超时使用

现代临床手术中也存在极为严重的抗生素使用现象。前文已提及,我国医疗机构外科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比例高达80%以上,特别是一些不需要抗生素预防的外科清洁手术,抗生素的应用比例高达95%以上。除了抗生素使用率畸高之外,抗生素使用指征的判断、使用时间均远远超出正常规定。

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而只有真正涉及到污染与感染,需要预防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时,才会考虑使用抗生素。而实际情况下,临床手术的操作过程都是清洁无菌的(例如体表手术、脾切除术、乳腺手术等),但是为了降低手术污染的风险,避免医患纠纷,医生通常会使用抗生素直至拆线,如此一来,既造成抗生素的滥用,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4动物饲养中的滥用抗生素行为

在动物饲养过程中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现象十分常见,用抗生素类药物减少养殖动物发病,并可促进其生长发育,已经成为养殖业内公开的秘密。每年约有1.2万吨抗生素类药物被用于动物的预防、治疗用药,另外约有900吨用于动物促生长添加剂。据调查,我国每年生产的21万吨抗生素原料中,18万吨供国内消费,其中超过6000吨被提供给广大养殖户添加于动物饲料中,这一数量可占到世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量的一半以上。

14.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篇十四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扩大,2002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外贸经历了七年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年均增速达到26%,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2008年中,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在金融危机导致外需金融萎缩的大背景下,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和进出口企业认真应对,2009年和2010年两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我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是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优化、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旧突出,同时出现了贸易顺差急剧扩大、摩擦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不协调、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吃紧等一系列新矛盾。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进入2011年,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国家支持外贸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发展前景也是相对明朗的,外贸恢复增长的前景可以期待。

关键词:我国对外贸易 现状特点分析相关建议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参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周边国家对我国出口快速增长,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国经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达国家更加重视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国际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方兴未艾。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贸易摩擦不断,贸易纠纷愈演愈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显有发展,贸易外部环境不断恶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也陷入低谷。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我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二、我国对外贸易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大致有以下五个特点:

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

2.经济环境不稳定,经贸格局发生了变化,贸易结构不合理阻碍对外贸易发展,我国实质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而且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近几年这些产业商品的国际市场有萎缩的现象,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国际市场比较大的影响。

3.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贸易伙伴过于集中。而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抗风险能力不足,4.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利润空间被挤压,外贸行业的出口受到不利影响,极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5.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情况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部分出口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急升的困境,劳动力成本优势渐弱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按照比较优势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原理,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应当主要出口劳动力密集产品,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也是以廉价的劳动力为支撑的,一方面,它支撑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出口率;另一方面,又是吸引外资的关键性因素。但是,最近一些宏观经济指标表明,我国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正在受到印度、泰国等国的威胁。我国外贸企业的问题很多,大致有以下三个主要问题。1.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缺乏使企业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2.出口企业很难预测自己将要进军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容量、有多少竞争对手。但对立一方则不同,它基本上可以搞清楚目标进口地的该种商品的产能,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我国外贸企业无序竞争。3.研发能力不足阻碍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外贸企业由于技术达不到要求被拒之门外的事屡见不鲜。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我国的产品很难挤入高档次系列。研发能力的不足也使我国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针对我国外贸的特点提出的相关建议。

后危机时代展望2011,很多积极因素还是值得肯定的,危中见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我国工业体系日趋完备,门类齐全,竞争力强,底气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几年,中国对巴西、印度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持续较快增长,但对这些国家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还不高,进一步开拓市场还有潜力。政府的参与及调控作用将为贸易发展注入强心剂,中国政府在历次危机中所展现出来的魄力和使命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后危机时代中国有能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淡然的态度迎接挑战,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的弄潮儿。针对我国外贸的形势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中央、省、市分级化管理的纵向体系

其实中央、省、市-分级化管理体系是业已存在的事实,完善这一体系将对完成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性调整起到关键性作用,完善体系一个重要内容是明确确定对这一体系各级管理的控制目标或任务。

1.中央一级外贸部门的任务

中央一级外贸部门的任务有:(1)参与wto规则及双边协议的制定及修改。加入WTO虽然总体上来看对我国有利,但有些wto的规则的确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中央一级外贸部门显然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此类协议的修订,为我国的外贸企业争取利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争取。(2)分析全国性商品进出口结构,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商务部可以通过对进出口结构的分析,找出竞争优势、劣势产业,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产业,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抑制过剩,发展不足。(3)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政策帮助。中国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不利于抗击风险,海外市场的开拓虽然靠的是企业或行业,但政策性的帮助也很重要,这些政策只能由商务部提供,这样才能使国内企业大胆进军新的国际市场。(4)对外贸进出口许可证发放的控制。商务部门可以根据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外贸企业实行末位淘汰,每年取消一部分企业的外贸经营权,保证外贸企业处于良性经营及竞争状态,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无序竞争。

(5)为企业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

2.省、市两级外贸部门的任务

省、市两级外贸部门的任务主要有:一是分析本地区进出口产品结构,确定本地区的优势产业;二是为本地区的进出口产品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二)建立以专业外贸公司为纽带的行业内部的横向战略联盟

中央、省、市的纵向管理体系虽然可以解决宏观层面的一些问题、但外贸企业遇到的微观难题则应依赖于同行业间的横向联盟的建立,这种战略性的联盟是以专业的外贸公司为纽带的。

横向联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它是一种战略联盟,没有硬性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使它与行会区别开来。这种松散的结构形式可以保证成员可以相对比较自由、独立地进行生产经营,但通过专业外贸公司为纽带,又能在以下方面可以为联盟的成员提供帮助。(1)人才自由流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在这种联盟体系下,不需要每个外贸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外贸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外贸公司为媒介,专业人才可以作为流动资源,只有在项目需要的时候他才在这个公司工作,这种方式还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因为公司不用固定地支付人才费用。(2)应对冲击,特别是关于倾销的控诉。在国际市场上一旦遇到关于倾销之类的情况,只有全行业统一口径才能在国际谈判中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这时候联盟的结构会变得暂时紧密。而且联盟的建立也有助于减少个别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扰乱出口秩序的情况,因为不规范的行为虽然不会受到直接的制裁(战略联盟不具备这种功能),却可使不守规则的企业被排除出联盟,降低企业的商誉。(3)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战略联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本行业详细的数据。而且联盟也可以做出行业分析、企业排名,预测下一期的进出口,并通报商务部,为商务部许可证的发放决策提供依据,预防后一期的无序竞争,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

(三)企业自身重视价值工程分析

行业间的横向战略联盟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形式,联盟成员间依然存在自由竞争关系,所以企业自身应该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运用价值工程来指导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实行价值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自身研发能力不足可以借助高校资源,企业和高校间也可以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将高校的人才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和高校是一种双赢策略,而且也是一种相对快捷的方式。

以三个方面的对策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互动的。联系它们的纽带是信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台,这些对策的相互作用将会促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四、结束语

上一篇:春季中职学生评语下一篇:种子粘贴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