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记叙文写作教学

2024-06-30

写景记叙文写作教学(共15篇)

1.写景记叙文写作教学 篇一

基于语用理念的小学写景类记叙文教学策略

【摘要】在语用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小学写景类记叙文时,要特别注重语言的积累品味,挖掘言语形式,设计“语用”练习,由扶到放指导学法,找准节点,升华迁移。

【关键词】语用理念;小学;写景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很明显,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即“语用”方面。首先,语文是用来学习语言文字的。多少年来,语文承载了太多的重负,如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思维创新,语文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实际上让学生更多地失却了和语言文字亲近的机会。其次,语文是用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多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强调“理解课文内容”,却忽视了语言特色的欣赏,语言文字的运用。理解虽然很关键,但“语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当然,语用要以理解为前提,语用也应该是理解的最高层次,学习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责任。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以描绘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其语句凝练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感情强烈感人,意境深邃悠远。在语用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这类课文时,要特别注重语言的积累品味,挖掘言语形式,设计“语用”练习,学法的指导,习作迁移。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为例,谈谈“语用”理念下写景类文章的教学策略。

一、品味精妙,积累词句

(一)品析词句

品味是一种高质量的体验,它能准确、真切地感受到言语的深层意蕴和情味,反复品评,仔细玩味,能使学生形成准确的语言感知力。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时,让学生理解 “五彩斑斓”可否换成“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教学“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个句子时,应引导学生细细揣摩,重点体会“顶”“漾”字,“顶”的意思是小鱼没有顺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漾”是水轻微地动荡。这样抓住动词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用语的准确。

(二)积累词句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跟许多其他学科一样,语文学科不能一蹴而就,它特别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教学中,对于优美的词语“一碧如洗、五彩斑斓、清澈见底、热闹非凡”这些词语,让学生了解意思后,将其抄写于积累本上,便于随时翻阅和应用。

二、体悟形式,巧设练习

文章语言的美,是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的言语形式,写景类文章中无论是作者的用词、句式还是写作手法都可以作为语用训练的切入点。

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从词的层面针对“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句,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运用练习:银灰就是像银子一样的灰色,那么橘黄、血红、绛紫呢?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这些词的构成方式之后,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从句的层面上,结合“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这句,学生先自由地说一说秋天都有哪些代表性的特点,用“九月,从 开始,的秋天也就来了。”继而拓展到说话练习“三月,从 开始,的春天也就来了。”“十二月,从 开始,的冬天也就来了。”

三、指导学法,半扶半放

写景类文章语言精美,手法精妙,教学过程中要?B透学法指导,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特色,而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实现学习方法和语言运用的迁移。

(一)学法迁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懂特色段,把握读懂特色段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朗读、感悟,发现规律,最后放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加以运用。《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二、三、四自然段都是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来组织内容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具体景物刻画得更加形象,描写了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的不同特点,而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最为吸引人,所以笔墨较多。所以,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完全不必平均用力,可将第四自然段作为重点段来处理,而二、三自然段,则以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教师通过检查鼓励即可。

(二)“移植”语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对语言进行充分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北大荒的秋天》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究竟有多么美呢,你能用上课文里的语言把它说给不了解北大荒的人们吗?这样的语言训练,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进行了课文语言的仿用训练,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写景类记叙文准妙语言的积累和内化。也可以通过小导游的方式来介绍北大荒的天空、小河以及原野和北大荒的物产。

四、找准节点,进行仿写

写景类文章的语言中有很多传神的字眼,优美的词句,独到的表现手法……阅读的侧重点也应成为仿写的对象,所以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仿写第四自然段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段围绕“原野热闹非凡。”这一中心句组织内容,整个段落呈现总分结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大豆和高粱富有人的情态,可设计以“课间操场热闹非凡”等为中心句的仿写练习。

总之,在小学写景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孩子们读懂作者描写了景物,还要引导学生去体味优美的词句及精妙的构思,培养语感,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编辑:龙贤东)

2.写景记叙文写作教学 篇二

(一) 写作目的性强, 学生缺乏写作情绪

记叙文的写作关键主体是学生, 学生只有对记叙文产生兴趣才能将记叙文写好。虽然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视更贴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 但学生缺乏写作情绪, 记叙文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很多学校在给学生布置作文任务时, 往往之追求数量, 例如每周一篇或者两篇, 虽然旨在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 但是这种行为过于单调, 对学生如何写作记叙文, 以什么题材进行写作等等写作技巧没有任何帮助。重复枯燥的作业, 在长时间的作文压力下, 学生只会对记叙文的写作产生厌恶情绪, 不愿意花时间创作。

(二)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两极化严重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呈现两极化现象很普遍, 一部分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仍停留在小学阶段, 语言功底、审题立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更令人担心的是, 一部分初中学生对记叙文不感兴趣, 会选择抄袭他人文章为己用, 只为了应付作文作业。

(三) 学生语言功底较弱

记叙文写作是需要大量词汇的, 初中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很多存在语言空白的现象, 不知道使用什么词语对所想所见进行描绘, 虽然脑海中出现需要描写的场景, 但表达不出来, 这种转化是需要学生在阅读和记叙文写作实践上有一定基础条件的, 掌握的词汇和阅读的记叙文越多, 更容易帮助学生表达。

二、完善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措施

(一)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阅读

首先记叙文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 学生的生活很丰富, 但是缺乏细心的观察, 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在周围的细节投入注意力, 要积极的体验生活乐趣, 从生活中发现题材, 从而产生写作情绪, 学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希望通过记叙文的写作表达出自己发现的哲理, 例如观看时事政治;其次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更大范围的阅读, 有了题材却不能如想象中更美好的表达出来是令人惋惜的, 这就需要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掌握丰富的词汇, 为描写所见所感提供帮助。

(二) 鼓励学生更快的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分为两种, 一种是写人记事, 一种是写景。在写人记事上, 学生应当注意, 在选择题材上最好选用自己熟悉的事例, 自身实际发生的事能更生动的描绘出来, 也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感情, 同时所选的事例需要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写人记事时, 学生可以通过紧抓人物外貌特征行为习惯等方面描写来突出展现人物的形象;写人记事手法还可以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心理, 虽然是以写人为主, 但景物的衬托也是必不可少的, 和人物心理的描绘密切相关。在写景上, 学生应当紧抓景物的特征;写景时要注意描写的顺序, 循序渐进, 层次要分明;写景形式上一般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描写景物不能千篇一律, 要多变化多层面的描写景物, 将景物更贴切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 作文修改

作文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修改, 任何优秀作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在完成记叙文后应当多读几遍, 看看文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需要进行修改。很多初中学生写作文只是为了应付教师, 不会对自己所写内容进行检查, 当然针对教师提出的修改也是草草了事, 这是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不认真, 态度存在问题, 归根结底, 还是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掌握不熟练, 不会写也不会修改。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作文审批时花功夫, 可以在学生作文中或者作文后进行点评, 让学生对教师的点评产生兴趣, 愿意花时间对文章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水平;教师还可以选择当面与学生交谈, 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更能理解记叙文写作的手法, 更容易理清思路;教师也可以选取较为优秀的学生作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彩处, 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还需要时间进行磨合, 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创作, 从生活中发现题材, 从阅读中丰富自身词汇。教师的指导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关键, 应当循序渐进, 不急于求成, 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对学生记叙文的写作兴趣要积极培养, 每一个人对自己发现的事物都抱有自豪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记叙文写作中找到自豪感, 从而产生兴趣, 帮助学生更优秀的完成创作。

摘要:在初中语文写作中, 学生一般常以记叙文为写作文体。记叙文的写作是从日常生活发生的事件中摘取素材进行描写, 记叙文的写作需要日积月累, 每天坚持写作, 由简入难, 从小事中发现大哲理。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当下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重点以及难点, 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大力关注的。在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联系学生实际写作情况, 探讨目前初中学生语文记叙文存在的问题, 并对此展开分析, 完善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

3.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篇三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记叙文写作是高中生语文课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这么重要的作用而实施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重要性的表现最直接的便是促进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往往处于阅读教学的附属地位,它对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既然阅读和写作被公认为语文课程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写作教学必定也是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路径。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如果学生是一直被动地接受训练和指导,没有自发地和阅读内容展开互动,没有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那么,无论多少的阅读训练都是无济于事。只有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阅读的渴望,主动阅读和阅读指导相结合,才能发挥阅读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中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积极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重要方法。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过程,是对生活中积累素材的整合过程,也是写作手法综合运用的过程。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增强学生阅读效能

学生的阅读效能是对阅读给予学生的帮助,以及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角度出发,积累收获的量的考察。阅读效能不仅仅体现在学生阅读了多少这个量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从学生自身质的发展角度考察,从阅读中汲取了怎样的养分和自身这块土壤相结合,培养出了怎样的果实。

二、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一)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书面表达的规范要求包括“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对高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落实这些要求的着眼点还在于平时的写作训练,实现这些要求的落脚点还在于写作教学的有效实施。就表达能力而言,记叙文写作教学产生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文体的写作教学,应该更有优势。由其文体特点所决定的多是通过对人或事的叙述形成一定的主题,记叙手法在其中的运用占据主流地位,记叙文在语言表达的要求上主张以人为本,青睐个性化的表达,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提升表达交流的自主性

记叙文写作教学训练的内容大都是以自己或周围熟悉的人和事为出发点,要求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只有不断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关注,将视野范围扩大到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感悟思考,才有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形成学生表达与交流的内在动因。不断地感受、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表达,积累的就不仅仅是写好记叙文的能量,而是有话说、敢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学生发展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对学生品格修养的辅助塑造

(一)辅助塑造个性特点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目标规定中提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写作是比较个人化的行为,受不同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影响较大。如果说写作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的重要途径,那么记叙文写作特点的复杂性就决定了能够比较全面而集中地体现了每个人的特点,而且通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导高中生个性的发展方向。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求尊重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尽可能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个性人格。这样自由开放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潜藏在心底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激发了他们处于青春转型期个性的张扬。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用自信而宽广的胸怀包容千姿百态的个性存在,相信对于每个高中生个性特点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塑造功能。

(二)引导体察社会人生

记叙文写作教学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积极引导高中生不仅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生活中的人和事,也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突破现有封闭、单调生活的束缚,把视角投放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这拓宽了学生记叙文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也丰富了记叙文写作的素材储备库,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意识。那就是打破对自我的关注,自发地关注他人和社会,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记叙文写作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感悟、观察思考等品质的培养,增强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执行力,还原写作的本质。

4.写景记叙文写作教学 篇四

根据初中语文大纲的教学要求,记叙文写作是初中写作教学训练的主要文体。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实际水平,是衡量初中写作教学效率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切实了解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发展水平,客观评价初中写 作教学现状,笔者随机抽取城乡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各一百名,以《最难忘的一件事》为题,进行了 记叙文测试和有关问卷调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答卷,对两类被试用同一标准评定,结果统计列 表如下:

表一:中小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写作兴趣项目 很感兴趣 较感兴趣 一般 怕写 讨厌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8% 20% 60% 10% 2%n=100初三年级 5% 21% 65% 9%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题材来源项目 亲身经历 想象虚构的事 在作品作文上 兼而

真情实感 看到的事 有之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51% 42% 5% 2%n=100初三年级 49% 35% 11% 5%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作文修改项目 全文写好 边写边改 很少修改 从不修改

后再修改(A) (B) (C) (D)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54% 19% 26% 1%n=100初三年级 25% 23% 50% 3%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1 p>0.05 p<0.01 p>0.05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z=4.14 z=3.42

表二:中小学生作文测评分项比较 表二(1)

题材 审题项目 真实 真实但 不真实 准确 不够 很不

典型 不典型 准确 准确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14% 45% 41% 46% 34% 20%n=100 n=100初中三年级 19% 46% 35% 48% 31% 21%比例差异检验 p>0.05 p>0.05

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立意 结构项目 准确中 不够准确 很不 无中心 详略 不够 很不

心突出 中心突出 准确 多中心 得当 得当 得当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27% 42% 11% 20% 40% 33% 27%n=100 n=100初中三年级 38% 31% 9% 20% 42% 33% 25%比例差异检验 p>0.05 p>0.05

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结构项目 首尾及其 作文长度人均字数

呼应相似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46% 662n=100 n=100初中三年级 47% 814比例差异检验 p>0.05 p<0.01 差异不显著 差异极显著

表二(2)

书面言语表达形态项目 写作型 写作与 写话型 改写型 抄录型

写话结合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 14% 83% 3% /n=100初三年级 18% 2% 80% /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z=4.5 z=3.2

p<0.01 p>0.05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书面言语表达基本功项目 生动 通顺 不够 @①嗦 词汇贫乏语言

通顺平淡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16% 86% 14% 44% 46%n=100初三年级 16% 88% 12% 36% 38%m=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表达方式 错别字项目 全文 略有 叙述结 适当抒 2个 3至 5至 7至 9至

叙述 描写 合描写 情议论 以内 4个 6个 8个 10个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小学六年级 26% 55% 19% 14% 16% 16% 13% 2% 5%n=100初三年级 27% 46% 27% 17% 12% 10% 10% 2%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p>0.05差异不显著

测查发现:在分项评定中,初中生在文章篇幅上明显长于小学六年级学生,选材也有所不同,而写作兴趣 、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皆无显著差异。初中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10%的初中生写作水平提高迅速,远 远超过小学六年级学生;但至少也有10%的初中生,其写作水平与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仍属下等。测查表明 :初中生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写作水平普遍发展得较为缓慢。也许有人会说:测试命题常见,缺少难度,初 中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水平,却难不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笔者认为:该命题确实难度不大,但有较大的选择自由 度和尽情发挥余地,完全可以写出高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层次、初中生应有水平的文章。然而,事实却不容乐 观。三年的初中写作教学,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为何普遍提高不快?实施素质教育如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笔者测试调查的目的是透视现状,针对流弊,寻求对策。

一、现状透视

如果说,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学生,那不符合事实,也有违情理;如果说,初中作文教学不如小学,那不够 公允,更无比较意义。本次测查的用意不在比较初中生与小学生的记叙文水平高下,也不在评说初中与小学作 文教学的优劣,而是为了呈现一个事实:初中生的记叙文水平普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现状甚忧,问题严峻 。透视初中生写作水平现状,笔者以为存在着下列主要问题:

一是写作兴趣不浓,纯属应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初中生在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中,写作兴趣普遍没有 提高,74%的学生仍停留于小学六年级的淡薄或怕写程度。作文修改从现象上看,是写作习惯、技巧问题,而 实质是态度问题。初中生作文写好很少修改或从不修改的达53%,再加上边写边改草率成文的竟达76%,远不 如小学六年级学生重视作文修改。这足以表明,绝大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抱任务观点,处于应付状态。如此态度 ,是导致初中生作文水平普遍提高缓慢的主观原因。

二是作文题材失真平淡,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笔者命题测试时要求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因为“ 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按理说,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感受深切、扣人心弦的事情,都有过成功的喜悦 或失败的痛苦,都经历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坎坷……,而这些真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经历和感受都能成 为该命题极好的题材。我们本该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绚丽多彩的生活和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清新的气 息和真情的流露。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在作文中所反映的生活是那样的平淡、失真,难以看到个性的光芒。大 多数学生所叙之事或胡编乱造、离奇虚假;或拾人牙慧、陈旧乏味;或套用范文,似曾相识。造成这种状况的 主要原因是:做人无心体验生活,为文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

三是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语言大多苍白贫乏。心理研究表明: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存在四种不同水平的 言语表达形态,即抄录型、改写型、写话型和写作型。写话型近似口语在对话时原始录音的直译,特点是语言 简略和重复。写作型的特点是经自己思考和内部言语充分加工后而成,合乎语法逻辑要求。本次测查表明:小 学六年级仅有14%的学生尚处于由写话型向写作型过渡之中,而初三有18%的学生已过渡到以写作型为主的言 语表达形态。这部分初中生言语表达较为准确、丰富、成熟。但80%的初中生的言语表达仍以写话型为主,与 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水平相差不大。其中语言luō@①嗦者达36%;词汇贫乏、用语平淡者达38%。由此可 见,初中生的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象上看,一是部分学生语库贫瘠,尤其 是形容词、动词,往往同一个词在文中出现多次;二是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的现象, 如该测查作文中全文叙述或少有描写且大多是缺乏个性的对话者竟达73%。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初中生的抽 象逻辑思维能力已逐渐占主导地位,概括能力增强,不再象小学生那样对事情的细节、现象感兴趣,而开始注 意事情的特点、意义,因而语言的概括性增强,也不屑于写一般的细枝末节,但由于缺乏具体描写和细致刻画 的技能和一定的语言积累,追求新颖典型的描写和高雅语言又不得,眼高手低,语言愈加显得笼统、空泛了。

四是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本次测查命题学生虽然十分熟悉,但仍有52%的初 中生审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审题不准确、不能突出重点“最难忘”的占28%;题意范围、特点不明, 导致文题不符,把“一件事”写成数件事,把记事为主写成写人为主甚至写景为主的占21%。立意是初中生作 文的.难点,问题更为严重:有的题旨不明,只是记叙出事情的始末;有的题旨难显,材料不能充分表现主旨; 有的题旨杂乱,多中心实为无中心;有的题旨浅陋,使文章失去应有价值。学生反映在审题立意上的弊病不仅 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写作技能,更是缘于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

二、教学对策

就中小学而言,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初中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之小学更为深重。初中记叙文 教学普遍存在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做法,如要求学生背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教给学生写作记叙文常用的几个 套路等,教法简单僵化,教学模式陈旧。久而久之,就使初中生写作记叙文虽有一两招花拳绣腿,而终究没有 练就扎实的功底。初中记叙文教学要改变两极分化,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达到甚至超过《大 纲》的要求,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同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写作现状 ,加大初中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力度,强化以往教学上的薄弱环节,精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路子。笔者认 为,除了注意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着力培养写作兴趣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 义: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初中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们充满着告别少年的 喜悦与步入青年的困惑;他们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伤怀;他们富于向往和追求,生活最富有少男少女的 青春色彩。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写作的记叙文却难以看 出个性的光芒,竟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不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他 们不善于感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 美,时时有美。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充 满着各种情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发现、感悟美的方法和技能,既可结合阅读教学,通过分析范文,借鉴他人 经验;也可通过交流讨论,使之在畅谈各自的发现与感受中得到感染、启迪。为了让学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 独特见解和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个性,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自由灵活的写作方法,摈弃形式主义,因为 写作是心灵韵律的自然流露,表现形式当然也应该是自由随意的,就像与熟人谈心一样,可以无拘无束地表露 自己的内心世界。笔者认为,应尽量让学生少写命题作文,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经历,即使面对同一经历, 各人也有各人的不同感受,把题目定死了,很难让学生自由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教师只须对习作要求规定几个 大致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去写,想写成记叙文就写成记叙文,想写成日记就写成日记,想写成随笔就写成随笔 ,而且字数也不要作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学生写起来才能做到 得心应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特征,写出个性。总之,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使之养成体察生活美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在教学中大力提倡自由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鲜明的写作个性。

二、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写作。习字有字贴,练武有套路,初中生写作自然也离不 开模仿,这是传统教学中的精髓,也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范文学习写作, 是使复杂的思维对象条理化、抽象的写作思维过程具体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 例子”,也有人说范文对于写作来说是“实物教授”。但问题是如何使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与借鉴,领悟到 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

[1][2]下一页

本领,而不是死搬硬套、作茧自缚。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 ,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种“偷”就是模仿。偷其气就是模仿中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范文的示范 功能,就是要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与范文比较,从中找出差距,总结得失,作前 指导要用好范文,作后讲评也要用好范文。作前要使学生明确写作要求,打开思路;作后要使学生对照范文, 找出自己的不足,为进一步修改提供方向。我们反对机械模仿,但从范文开启思路触类旁通是十分必要的。学 生往往在作前指导阅读范文时并不在意,但等到作后用范文去讲解,就会使他们从对照中明白差距,找到修改 的路子。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习作要求选好范文,把力气花在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上,要允许并引导学生结 合课外阅读,自选范文加以创造性的模仿。这样做,既沟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又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探索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新路子。首先要教育学生懂得“文不厌改”,好 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文不厌改”既是古今文章家的经验之谈,又是古今写作的优良传统。因为任何人对人 情物理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得那么清楚、深刻、周到;遣词行文也不可能不出疵病。正如唐彪在《读书作文 谱》中所说:“文章最难落笔便佳。”他认为,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全藉改窜”。其次要教给学生自改作文 的方法,使之善识瑕疵。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从文章学的理论讲,无非是“旨意”、“格 局”、“辞句”三个方面。文以“旨意”为主,在修改作文时,应先从“旨意”的修正入手。就记叙文而言, 要先看记叙的内容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内容要去掉不实之辞,题旨要看有无价值,内容能否体现题旨。“ 格局”是结构谋篇,修改应注意结构是否完整、匀称。应注意记叙的疏密、详略、断续和曲折等方面的技巧运 用。文学是语言艺术,作文功底全靠语言表达。修改“辞句”就是修改作文的语言。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 序说》中引皇甫@②的话说:“语欲妥贴,故字必推敲。盖一字之瑕,足以为玷;片语之类,并弃其余。”由 于只言片语不当而使文章受到损害,这是常见的事。第三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要讲究有格有序。笔者认为 ,从先易后难的教学原理和写作能力培养规律而论,训练的序列应为这样三个台阶:一改语言表达,二改结构 技巧,三改谋篇立意。这就是说,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有三个逐步提高的境界:第一境界是要让学生通过 自改,达到文通字顺,进而语言活泼生动;第二境界是要求达到结构完整,文气曲折贯通;第三境界是求得题 旨鲜明,独特新颖有个性。这一训练序列在三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要从实际、实效出发,分阶段实施;也可 搞几个循环。笔者认为,系统地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初中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一条新思路 。

5.写景记叙文写作教学 篇五

鄞州区集士港镇中学 王永龙

记叙文,不是写人就是叙事。尽管如此,借助事件,写好一个人,把人写活写“立体”,绝非易事,大多数同学的记叙文总是空洞无物,不能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之感,更无感染力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在写人记事时,缺少采撷典型细节的能力,通篇是空泛的概括叙述,读起来味同嚼蜡。怎样才能将记叙文写得让人耐读呢?

笔者认为,选准典型、凸现细节是写好记叙文的有效途径教学设计,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陌生人面前讲话要口吃脸红的男孩,大会作报告时两只大拇指相对不停转圈的领导,上课时讲到重要处不时向上挥舞手臂的老师„„生活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细节,而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既显示出一个人的当时的心理状态,也体现一个人的风度与涵养。因此,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能注重文中的细节,就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细微之处突显中心。

小时候读《祝福》,就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印象深刻:“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对祥林嫂出场的细节的描写十分非常传神,“间或一轮”的眼珠,竹蓝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支比她更长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充分表现了旧社会对祥林嫂摧残和人性的残害,有力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对妇女的人性的摧残。

鲁迅有过这样的评说:“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在《药》写人血馒头由鲜红变为乌黑,最后“焦皮里面窜出一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仅暗示了夏瑜从被害到被吃的过程,还隐寓着革命者的鲜血因群众的愚昧麻木而白流的深义。在《孔乙己》中酒店老板四次念叨“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语言细节不但写出了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还活画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细节彰显人物性格。

成功的细节描写就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可起到放大、扩展的作用,能把人物精神世界最为本质的部分揭示出来,凸现人物灵魂。如《故乡》中闰土的一声“老爷”叫出了他思想深处的等级观念与内心隔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破长衫穿出了他的寒酸与清高,《藤野先生》里藤野先生讲堂上没有带领结反映了他的俭朴和随意。

(三)借助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除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还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和“我”借被子“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的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如《陈奂生上城》“感冒”这一细节就是作者精心构建。试想,陈不患感冒就难以巧遇吴书记,遇不上吴书记又怎能住进一夜五元的高级房间,住不上高级房间陈又怎会有一系列无聊作贱的精彩表演,他又怎会回去对村人炫耀?纵观全文,“感冒”这一细节把躺在车站长椅上的陈奂生顺理成章地送进了高级房间,它不仅展现了人物的个性,而且使故事情节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乃至改变了人物命运。

二、指导学生细节描写方法

(一)运用特写镜头放大细节。

选择好相应的材料后,我们还得将细节描摹出来,运用特写镜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用近距离拍摄的一种方法,把人和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刻画细节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这种手法,想象一下,自己的笔如同摄像机,接近再接近你的描写对象,捕捉其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不易觉察的眼神,一句转瞬即逝的话语。比如鲁迅先生描写被人取笑伤疤似的孔乙己: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有个学生写《我的父亲》:“一天下棋时,因为父亲悔棋,我和他闹翻了。从那以后,我不理他。那天,母亲出差,父亲就决定送我到辅导班。公共汽车上,父亲站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我两眼望着窗外,略微侧头,发觉父亲在注视着我。到站后,我下了车,快步走着。我发现身后父亲并没有跟来,但在拐弯处,我看见父亲在看着我,我心里一热。父亲注视着我,目光是那样温暖。我顿了顿,假装提鞋。站起来时,心中的暖意更深了。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无处不在,却不易察觉。”改写后“父爱是不易被察觉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一天下棋,父亲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和父亲说话。那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护送”我的重担便落在了父亲的肩上。上了公共汽车,我故意与父亲背对着,沉默不语。我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偶一侧头:竟发现父亲在不远处静静地注视着我,眼里充满了关切,似乎并不在意我俩目前正处在“僵持阶段”。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身后似乎并没有父亲跟随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回头一望,正好与刚过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我不禁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虽然看不清父亲回望我的眼神,但我分明感觉到那目光是暖的。我顿了顿,假装蹲身提鞋,又朝父亲回望我的方向看去,发觉父亲仍在看着我。我站起身来,心中的暖意又加深了,心潮澎湃地走上了通向教室的路。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就像回望一样无处不在,只不过需要用感受爱的眼睛去观察,用体谅父亲的心去感受。”

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在父亲神态、动作加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使文章生色不少。

(二)运用慢镜头,拉长细节。

除了特写镜头外,影视作品中随处可觅的慢镜头也是我们刻画细节的一个好方法。正常情况下很短时间就能过去的动作,在慢镜头下被放慢拉长。以“背影”为例,父亲攀爬月台的片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我的泪很快下来了”

若是正常情况下,可能我们一句话就打发了——父亲翻过了月台,仅此而已。但果真这样,这篇文章还能打动人吗?最经典的细节都没有了,还能成为经典吗?从中我们可以仔细看下作者是怎样将动作延长的,其实很简单,作者采取了将大动作进行逐步分解的办法:

攀爬月台﹦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这样就把父亲为儿子的甘愿吃苦的拳拳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一学生在写“从头顶倾泻而下的水,让我全身上下都舒服了”这一句话时,运用慢动作方法来写后就变成下面这样一段: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点被浪费掉的水”“水在我们的身上滑呀,滑呀,在我们的每一寸皮肤上滑呀,滑呀,就像母亲的手在我们身上轻轻地抚摸着,慢慢地滑动着,让人感到特别的舒服,特别的幸福„„

运用慢镜头,拉长水带给“我”感受的细节,使“我”的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都舒服了。把模糊的感觉写清楚了,把朦胧的感受写得具体生动了,显得真切感人。

(三)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性格的外貌动作细节

1、描写肖像,特写眼睛

契诃夫《苦恼》中没有巨大的场面和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它的整个故事都建立在马车夫姚纳想找人倾诉儿子死了这一细节描写上。小说一开始就对雪中的人静态的细节描写。“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体所能伛到的最大的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也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这段细节描写匠心独运,十分细腻逼真,写得形神兼备,能以小见大,于平淡中发人深思。显示出主人公已经沉浸在自己满腹心事和悲苦中,乃至于忘掉了整个世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因此,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他在《祝福》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祥林嫂先前的“顺着眼”,到“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眼光也分外有神”到后来的“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那没有精采的眼睛突然发光了”„„ 一个眼睛,别样眼神,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坚忍顽强,到麻木迟钝,最后只求死后平安的悲苦命运的轨迹,祥林嫂的内心世界都写在了眼睛里,她的喜怒哀乐凝聚在眼神中。

2、刻画心理,重画皮画骨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的描写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一句内心独白“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言简约而意丰赡,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画了出来。

描画心理,可以通过内心独白、神态显示,也可通过直接描写、心理分析来展示主人公的灵魂。

3、言行举止,求微妙传神

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人的举手投足总表达着自己的微妙情感和复杂思想。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就是说,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如《背影》中动作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一“攀”一“缩”一“倾”,将父亲对自己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在描写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更为生动,使细节更加传神比如“皇帝的新装”中面对织布机上并不存在的布匹使作者运用夸张的的手法描写夸大大臣们的语言与动作细节,揭露了他们的虚伪面目和丑恶心灵。

一切景语皆情语,但无论描摹山水田园、花鸟虫鱼,还是状写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抑或写意繁枝茂叶、天光云影,其所关注的始终是人。

我在指导一个学生描写《落叶》时,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的方法来描写落叶的细节刻画落叶无私奉献的精神:“秋天到了。早晨,我来到窗前,一个景象使我呆住了——发黄的叶在飞!她原来翠绿的身子散发出金黄的光彩。她坦然地离开了大树母亲温暖的怀抱,在四溢的秋日暖阳中,在天空这个舞台上,飞旋着、飘舞着。像一只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在秋风中款款地飞。她又像一位热情四射的吉普赛少女,虽然衣着陈旧,裙袄破损,却舞得意志飞扬、旁若无人,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平静的热烈,超脱的欢呼!空际间划过一圈一圈的痕迹,那是生命的轨迹„„突然,像是风中的精灵在开玩笑,一阵疾风刮起,叶失去了平衡,像一只折翼的黄蝴蝶,在空中翻腾着,在坠地前作着最后的努力。最终,她飘落到了地上,夕阳将它染成了金色,如同天边即将逝去的火烧云„„”

三、细节描写注意事项

(一)抓住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二)细节要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三)细节要小中见大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瓣花里见天堂”,细节描写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描写时,若能抓住细节进行刻画,想必被描写对象一定会鲜活许多。

指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积累细节描写的素材课文是美文的集合..写人叙事的文章,细节的刻画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将所描写的人事传神入境,也最能给人以真实感。

6.写景记叙文写作教学 篇六

姓 名: 吕 钟 波

工作单位: 沙坪坝区中梁实验学校

联系电话: ***

邮 编: 400036

基于生本的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但初中语文教材中却没有作文知识、目标与内容的系统呈现,更缺乏作文的评价机制,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弱点。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应基于初中生认知规律与语文知识水平,一抓阅读教学积累写作知识,二塑学生审美观提升立意高度,三创生活情境训练语言表达,四扬个性书写精彩生活,五改单一评价取多元化等策略,来更好训练学生写作思维和能力,提升作文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生本 初中作文 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喜欢写作文吗?语文教师喜欢教作文课吗?回答肯定的可能很少。为什么教师和学生都对作文如此缺乏自信呢?因为作文没有统一的教材、具体的知识体系,学生不好学,老师更不好教。但是作文在考试中却占着极大分值,写作更是人们感悟生活、认识自我、表达思想的外显能力。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教师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基于初中学生本身特点是作文教学的前提

写作是个体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和感悟能力的综合体现。因而作文教学必须基于中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实际,从而保证作文教学有的放矢,适应学生思维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思维与情感发展,增强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初中学生在作文上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思维认知还很感性。感性思维容易被事物外部因素吸引,从而忽略事物内在本质。我们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与事物,用脑思考,分析与发现生活的本质,表达内心与真实的世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而不是胡编乱造,连虚构都漏洞百出,假话连连,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认识美,欣赏美并创造美的思维。否则,学生的思想很难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或独到的个性认识。这就是初中学生作文立意不高、不新的原因。

二是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能力有限。语言文字积累少了,直接影响作者思想的表达,语言运用能力弱,直接导致学生作文语言单调、干瘪,直白而不婉转。

7.写景记叙文写作教学 篇七

而现实中, 许多学生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作文。有一幅对联生动地描写了学生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写不出来。作为语文教师, 我有一个多年的夙愿, 就是希望能有一个“点石成金”法宝, 快速点化一个个顽石, 使他们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 我多希望我的学生个个锦心绣口, 出口成章。多年的探索, 我终于摸到了记叙文写作的脉。

一、学会观察, 从生活中找“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初中生活丰富多彩, 可为什么有些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疼, 总觉得无话可说呢?其时是平时不留心观察生活。写作时抓耳挠腮, 冥思苦想, 总也写不出好文章, 只好胡编乱造了, 虚构的文章怎会有感人的力量。由此可知,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 找到米才能做饭。写作犹如蜜蜂酿蜜, 蜜蜂采花酿蜜, 首先要能够发现鲜花。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有诗云:“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只有学会观察, 养成观察的习惯, 善于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 才能从生活中汲取鲜活的素材, 为写作提供物质基础。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是为写好作文做准备, 也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

如何观察生活, 是个难题。要坚持观察, 更难。作家艾芜指导写作初学者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 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 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 观察生活, 首先要有一双慧眼, 一副聪耳, 一颗敏感的心, 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对同学们来说, 最丰富多彩的莫过于校园生活了。于是设计了一个“校园生活花絮”专题, 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校园中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要求观察要细致, 要善于发现观察对象与众不同的细微之处, 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 印象就越清晰, 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观察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这样, 才能使人物形象避免“千人一面”, 活脱脱地跃然纸上。一个月的观察过后, 来一个分享“乐吧”大聚餐。同学们如数家珍把自己抓拍到的校园生活中的一些花絮, 如军训剪影、运动会盛况等集体活动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 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 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打开作文这扇门

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是有区别的,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 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 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 (记事为记人服务)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是事,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 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 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 表现文章主题[1]。

1. 写自己熟悉的人。

学生最熟悉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音容笑貌、性格爱好了如指掌。但要写得有血有肉, 还要加以写法指导:不但要写人物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还要写人物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 要写出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 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要符合年龄、身份等。让人物自我表演。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 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一味地介绍。这样, 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例如作文《街头见闻》片断———

放学了。回家。路上。一个身着花毛衣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从我眼前掠过, 她看上去只有七八岁, 红扑扑的小脸上, 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 小鼻子微微上翘。她手里拿着一封信, 当她从我眼前飞过时, 我瞥见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径直跑到邮筒前, 踮着脚尖, 刚要投, 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 只见她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 把地址又看了一遍。而后, 又踮起脚, 再一次把信封小心地插入邮筒口, 但又很快地抽了回来。接着, 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 才投进信筒。之后, 一个小花点蹦蹦跳跳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这篇作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欲投又不舍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 揭示了小女孩纯真的情感。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的结果。

2. 写自己熟悉的事。

写学生自己经历的事比较容易, 能把感受与认识写进去。叙事如何才能具体真切?首先, 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交代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前因后果, 学生在叙事时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简单空泛, 于是要强化训练才能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其次, 要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要求学生尽量写好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并且努力写出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 使文章曲折动人, 富有吸引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语总结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真谛。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做人实在才有人缘。作文要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才能感人。

参考文献

8.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 记叙文 写作教学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写作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以后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写作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记叙文这一文体来源于生活,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表达对生活感想的重要载体,但就现阶段初中教学而言,许多学生将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最大难题,在心理上排斥写作文,写作教学呈现效率低下的现象。

由于写作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即使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也必须完成教师规定的写作任务,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往往走向功利性与抄袭范文的道路,学生对写作态度敷衍,不愿意主动思考,积累素材,随便从作文大全中选一篇范文抄一下就可以应付教师的作文检查。这种现象在初中学生中不在少数,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更容易让学生形成不好的写作习惯,对以后的写作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及时遏制学生的这种不良风气,端正学生对写作的态度,提高写作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记叙文作为学生从小就接触的写作文体,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正学生不良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巧用写作方法、反复练习,在提高记叙文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一、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记叙文是通过学生记叙一件事或一个人来表达情感与思想的作文形式,这就决定了记叙文的写作离不开生活实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充实记叙文写作内容。但现阶段初中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文章生硬,缺乏内容,这与学生缺乏生活素材积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学生的写作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态度敷衍,在没有审清题目的前提下就随意写一篇,毫无情感,内容单一枯燥,语言表述苍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写作教学中向学生强调写作素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人和事,为学生的记叙文写作积累素材。

首先,优秀的记叙文写作必然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能够引导读者的情感共鸣,是在深刻感知生活后获得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与大自然的各种现象,真正获得生活体验与感想。只有学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丽,才能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叙下来,和读者分享生活的乐趣。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必然能够获得许多生活中的感悟,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也就能够生动丰富,充满活力。

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想搜集起来,作为自己的记叙文写作储备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有东西可写,能够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记叙文写作的主要形式是记叙一件事或者一个人,这就需要学生重视细节的描写,对事件的过程以及人物的心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地描述,学生只有充分地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对生活的人与事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才能在进行记述时生动自然,引起读者的联想与共鸣。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外,还要引导学生重视书本积累。优秀的记叙文不仅需要有真情实感,更需要适当的美词佳句作为补充,使得二者相得益彰,凸显文章的优越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书籍,从各种文体的优秀作品中吸取他人的经验,丰富写作素材,积累名言佳句,不断充实自己的记叙文写作素材。

二、教师要重视记叙文写作方法的讲授

学生在写记叙文时除了内容上的匮乏外,还面临着文章布局结构上的困扰,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重视向学生讲授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为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提供正确的引导方向。首先,记叙文作为一种记人叙事文体,如果只是平淡的记述必然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情节冲突等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安排文章时重视事件的矛盾起伏,为读者营造一个紧张的氛围,从而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更加生动,更加成熟。

其次,教师在讲授记叙文写作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主要情节或者人物的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写作的重点,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不至于变成记流水账,让学生的记叙文结构安排更合理更有趣。例如,学生在记叙自己的父母时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等多方面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以此来烘托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和特点,从而显示出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景物烘托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穿插入景物描写,通过景物烘托气氛为表现事物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时,可以向学生讲解多种景物描写方法,例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方式,在加强景物描写的同时,从侧面烘托出事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人物的鲜明性格。教师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更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方法,在科学的方法的指导下进行记叙文写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相关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三、教师要重视记叙文写作训练

除了在写作内容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毕竟只有将理论落实到写作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写作训练,强化学生的记叙文弱势部分,平衡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教师还可以进行记叙文片段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就某一部分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薄弱环节,进而提升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9.风-写景记叙文 篇九

风是多变的,风是美丽的,风是凶狠的,风是让人消除疲劳的。

我喜欢风,喜欢那美丽的风。风轻轻一吹,树叶摇摇摆摆的,像是在跳欢乐舞。风声夹着树叶声“沙沙沙”的,听上去就像是树宝宝唱着动听的“催眠曲”。

我喜欢风,喜欢那能让人清醒、舒心,心旷神怡的风。尤其是在上学路上刮的.风了。那天,我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累得直喘大气。我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发脾气:真是要死,为什么下灶要离家这么远嘛!要是能近一点我就不会这么累了。

突然,一阵清风吹来,顿时,觉得自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那儿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还有鸟儿与其它动物。这时的我再也感觉不到疲劳,浑身充满了舒畅的心情。不仅我这样,就连稻田里的稻谷禾苗也跟我一样高兴。你瞧,风吹来,它也舞了起来。用整齐的身躯轻轻地扭动着。一眼望去,一片碧绿的海洋,很是壮观。

有时,我也讨厌风,讨厌那凶狠的风。那风把人们的房子吹跑了,把大树吹倒了。那风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那风不仅这样,而且把大海里的浪花涛刮向了陆地,让大家淹没在水中。

10.赶鸡-写景记叙文 篇十

今天,我到外婆家玩。吃过晚饭,我看见了几只鸡在菜地里走来去,还不时地用嘴啄着菜叶。这可不行,外婆辛辛苦苦种的菜要给它们糟蹋光了,于是我和表哥决定把它们赶出菜地。

我们找来了一根竹竿,可是刚把竹竿伸进菜地,胆小的鸡却一下子钻进了甘蔗地里。又浓又密的甘蔗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让我们不能靠近。我们只好用缓兵之计——耐心地等待鸡群出来。不一会儿,这些鸡看看没什么危险了,就从一条条通道里钻了出来。我们赶紧堵住了它们回去的`路。然后一个在这儿守着,另一个把这些鸡赶到篱笆门前,想让它们从这里钻出去。可是大概是我们赶得太厉害了,把它们吓着了,它们只会沿着篱笆到处乱窜,就是找不着篱笆门。我们也急得够呛,只好跟着它们到处乱跑,豆大的汗珠流了下来,累得直喘粗气。这些鸡呢,吓得咯咯乱叫,用惊恐的小眼睛看着我们。这时表哥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拔起了一个篱笆,临时有了一个小洞,鸡群逃到这里的时候,它们好像发现了救星一样,一下子窜了出去。

11.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文的写作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生活化的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生活感悟以及生活观察的能力;通过思想表达,不断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水平,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丰富文化底蕴和知识内涵。

一、根据生活场景,提高学生洞察力

生活作为学生写作的思维源泉,是提升写作能力的

重要条件。因此,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

生观察能力培养,在用心感悟生活的同时,明白隐藏的思想内涵。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体现“生活就是语文”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生活情境,让学生发挥

主体作用和地位,从而鼓励学生在感悟以及学习中不断

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用感官感悟生活,得到价值升华;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生活情感,特别是能够共鸣的地方,更具有烘托情感的意义。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曾经一度以“道德的滑坡”,要求以职业道德、生活美德等方面,对当今社会进行研究,道德与社会的关

系,我们可以从联想以及丰富写作内容等方面出发,从眼前事物、社会现象联想到历史发展以及生活感悟,从而深入情感领悟,给写作做好铺垫工作。

二、利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鲜活的思想是记叙文的主要价值,这种思想不仅是对生活的领悟、观察,更是对语言知识的升华与积累。如果说用心生活是培养学生爱心与热情的话,思想表达则

是提高写作素养的主要表现。因此,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必须努力引导学生发现,不断提高对生活的敏感性;让学生主动观察、品味生活,进而改善情感世界,让文章更具有个性。同时,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重学生对生活事件的辨别能力,从而让其成为有独立见解的人。例如,在《童年趣事》中,因为听说种瓜就会得瓜,所以自己種了一截短小的铅笔,结果很肯定,于是他也得到了启示,并不是播种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在于目标的可行性与信心。

三、重视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观

随笔训练作为提高学生记叙文表达方式的重要方式,这种方法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自身领悟能力。在随笔训练中,洋洋洒洒的文字记载能让学生养成爱表达的习惯,从而保障训练成果;同时它也能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的枯燥乏味,提高写作兴趣。因此,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生活化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与敏

感,营造出更加细腻的情感空间;通过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融合,让作品展现学生内心情感,促进技能知识内化过程。

记叙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塑造审美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学生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技巧。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中学)

12.高中生如何写好写景记叙文 篇十二

一、选择含义丰富的景物

写景记叙文, 写景不是目的, 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 传达人生感悟。因此, 在写景记叙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含义丰富的景物来进行描写, 或者赋予景物以丰富或特定的含义, 以此来达到传情的目的。如在《别样的灿烂》一文中, 作者对选取的景物就赋予了一定的含义:

刚刚立冬, 可初冬的寒意早已笼罩下来, 原本在秋天里怒放的桂花也败了, 唯有点点枯黄的凋败之花还奋力占着枝头, 没有落下。我捧着一杯热茶站在院子里, 用手去拨弄着星星点点, 很快便在地上落了一圈, 显得毫无生机。我看着地上的桂花, 在茶水泛出的雾气中思绪飞远。

文章开头, 作者就选取了“毫无生机”的“点点枯黄的凋败之花”、落在地上一圈的败落之花, 这景物本身既是自然客观现象, 也有着别样的含义, 在文章结尾作者是如此揭示的:

我被手中已经微凉的茶水拉回了思绪, 看着地上那凋败的花朵, 又想到那一地的嫩黄, 那条摇曳的黄腰带, 渐觉出其中不一样的灿烂。正是因为时间之长, 那满树盛放之花我已记不太清, 可这落地之花, 那微酸之香我还清晰记得, 就是因为这种别样的震撼, 别样的灿烂吧。我呷了一口微凉的茶水, 一同呷这最后一抹微酸和最后一抹别样的灿烂。

在作者心中, 所看到的“满树盛放之花”已经记不清, 却始终对这“落地之花”、“微酸之香”记忆深刻, 这种对比就是为了揭示败落之花那种别样的灿烂, 让读者悟出其中深意, 而不单纯以景物观之。

二、寻找特定内涵的环境

写景记叙文还是以记叙为主, 写景为辅助, 文中还是有着具体的事件脉络。对于景物的描写, 要突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必须借助叙述、描写, 为其寻找一个特定的展示环境, 这个环境往往对景物特定内涵有着非常直接的映衬作用, 使得景物内涵更加凸显。如文中为所写桂花, 描绘了这样的环境:

有一年, 也是深秋, 我随父母去某一游览区游览, 因时间之长早已记不清了。但那里也有这么一园的桂树, 密密地栽在山路的两旁, 树大叶茂, 果真有种遮蔽天日的感觉。树上开了满满的嫩黄, 一簇一簇的花聚在枝头, 相互拥着随风摇摆, 我沿着青石板的盘山小路上山, 竟有一种落日暮微的感觉。后来飘起了小雨, 雨不大, 却细而密, 凉意顿生。雨水打在桂花树叶上, 响声织成一片, 有些许雨水从繁茂的枝桠间漏下, 滴在石板路上, 竟相映成韵了。我的视线下移, 猛然间发现不知何时我的脚下已经被桂花铺就了一条嫩黄的花毯, 薄薄一层。

在写败落的桂花时, 作者在记叙中添加了“深秋”、“山路”、“小雨”、“青石板”,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使得“败落的桂花”在雨水嘀嗒在青石板的山路上的韵律映衬下, 如铺在地上的薄薄一层嫩黄的花毯, 显得格外美丽、灿烂、辉煌, 这样就使得本该是衰败之花那样的动人、那样的美丽, 可以说环境的映衬很到位。

三、描摹带有寄寓的特征

写景记叙文中的景往往寄寓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因此在描写时, 需要借助描摹其中的特征来自然地展示其中蕴含的内涵。在具体写作中, 可以对景物实写, 以细节来传递其中内涵;也可以对景物虚写, 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 赋予景物更加现实的意义。文中作者二法兼用, 这样写道:

我低下头仔细地看着地上的花, 有许多已经被人踩得失了花形, 扁扁地压在地上, 和着雨水都有些泥泞之感, 但很快便被从树上飘落下来的花瓣重新覆盖, 将一切污迹全部掩去, 直到完全消失于天地之中, 连一抔护花的黄土都无法化作。

这一段是实写, 作者对落到地上的桂花进行了客观描写, 从形态特征上写出桂花的败落与受践踏的命运, 接着是虚写, 作者对桂花香味进行揣测与思考:

但当我再探下身子时发现, 它们还有花香!是的, 尽管早已躺在地上, 但还有花香在诉说它们的存在。它们不像还长在枝头的花那么招摇, 那么灿烂, 它们只是用花香, 那有点微酸的花香表现自己, 也许, 它们在怀念曾经的灿烂, 也许它们已经淡忘枝头的美丽, 但它们就像“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的梅花一样, 有着同样高洁的情操。

作者以拟人手法来代替桂花揣测落地后的内心, 联想到梅花, 赋予了落地桂花如梅花一样的高洁情操, 这样就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揭示出来了, 只要情操高洁、情怀阔大, 即使沉沦泥土, 也可以别样的灿烂, 值得尊敬。

四、抒发合乎现实的感悟

写景记叙文中的写景, 最终还是为了抒发人生感悟而服务的。但是在抒发感悟时, 一方面要合乎现实, 不能无限度拔高;另一方面, 要将景物所表达的内涵与抒发的现实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如文中, 作者是如此联系现实进行感悟的:

当我登上山顶, 坐在亭中向下看, 刹那间就被震撼, 何止是香!这些躺在路上的花早已成为这个游览区另一个独特的风景线。俯视之时, 已没有了破败的痕迹, 只见一条绵延的黄腰带盘在山间, 在雨水的浇灌下, 氤氲的水汽中显出朦胧之美, 充斥到鼻下的香气中, 那种酝酿之后的微酸是那么容易捕捉, 它们不再只是连护花黄土都不如的落花, 而是不输于盛放之花的别样之花。就像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 也许日常生活中谁也不会在意, 可是每当社会需要他们时, 地震、水灾、雪灾……一张张汇款单、一涓涓善流、一颗颗爱心都涌向了需要的人、需要的地方, 他们不也正是这灿烂的别样之花么?

作者巧妙地将败落的桂花聚集一起, 形成靓丽风景线, 散发芳香的景物特征, 联系到在灾难中底层平凡的劳动者汇聚爱心、无私奉献的现实上来, 对别样的灿烂作出了合乎现实的感悟, 自然而深刻。

13.写景记叙文作文 篇十三

今年暑假,我们一起去了大连,看到了大海。有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我们一起坐高铁去大连。第一次坐高铁,很好奇。我左右看了看,发现高铁和火车基本一样,只比火车快一点点。难怪被称为高铁。我们从哈尔滨出发,从哈尔滨到大连花了两个多小时。在路上,我拿出手机拍下了风景。还好有地方给车充电,不然没带充电宝。看了一个多小时的风景,拍了一个多小时的照片。我有点无聊,就开始玩手机。这两个小时,一半是看风景的时候用的,另一半是玩手机的时候用的。一路上玩了很多小游戏,看了很多风景。风景真的很美。我走过了很多没见过的地方。终于在我有点困的时候,终于到了大连。我下了车,吸了一口大连的空气。果然,空气也很清新。空气中夹杂着一点海风的味道,腥鲜。在大连,最适合的食物是海鲜。我们在大连呆了三四天。好像每天都吃海鲜,特别是大虾,都快给我吐了。第一天,我们没有直接去海边。我们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我们买了泳衣、泳帽和安全裤,还有一些食物和水果。我想起了我的小伙伴们,我给我的小伙伴们带了一些小礼物。第二天,我们去了海边。我穿上泳衣,戴上泳帽,直接下水了。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凉。非常温和。我觉得应该是被太阳照的。爸爸,别给我。我伸出手抓住了它。我坐在游泳圈上随波逐流,更别提有多自由了。我妈看着我,忍不住要下水。父亲先在那里搭起帐篷,然后和我们一起下水,母亲却不敢进去。他只是在海边闲逛,我爸爸一直给我们拍照。当他到达时,他来和我一起玩。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但不是在水里,他们一直在沙滩上,永远在那里发光。在阳光下说话,别提有多自由。后来该吃饭了,我们去吃烤串。下午,太阳很毒。我一点也不想下水。我坐在帐篷里玩手机。大约在两三点钟的时候,太阳渐渐暗了下来。有一次,我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我又开始下水了。我又随波逐流,六点多的时候,我们回家了。这是我的一天。明天我要做什么?

你去过大连吗?如果你没去过,那你一定听过我这么说。你想去那里吗?如果你去过,那就写下你的感受吧。大家一起说说吧。

14.秋雨写景记叙文 篇十四

你看,天空笼罩着一层雾霭,就像层层黑暗的土地覆盖着天空,不断往下压。啊,又要下雨了。果然,出乎我意料的是,雨像一万根银丝一样从天而降,狂暴地散落在屋顶上,像银珠一样溅起水花,像仙境一样,水花像烟雾一样。渐渐地,渐渐地,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开始像一条线,后来变成了瀑布,就像唐代诗人李白说的,‘银河落九天是真的`。路变成了小溪,边上的垃圾变成了船,慢慢地向小溪漂去。

晚上秋雨打屋顶,‘滴滴哒哒’;在地上的小溪里玩,‘丁丁冬冬’;在树叶上弹,‘萨沙武贾西奇’,哎,又调皮了,都半夜了,还在弹钢琴弹古筝,让人睡不着。

一场秋雨,一场感冒。调皮的秋雨带来冷空气,吹掉树叶,赶走鹅,把人逼入寒冬。

★ 秋雨精选写景

★ 秋雨写景作文

★ 秋雨写景作文500字

★ 秋雨写景作文1000字

★ 一场秋雨写景作文

★ 秋雨_写景作文550字_初中作文

★ 秋雨的写景作文600字

★ 秋雨的写景作文500字

★ 我喜欢秋雨写景作文400字

15.写景记叙文写作教学 篇十五

可是, 在学生实际的写作训练中, 我发现他们的作文不仅材料雷同, 甚至连写法也基本一样。例如, 在以“母爱”为题的作文里, 大都是写母亲“雨夜送医”、“冒雨送伞”、“病床之前关爱备至”等;而以“赞颂老师”为题的作文里, 大都是写老师“耐心教育”、“带病工作”、“无私奉献”等。学生的写作角度单一, 缺少变化。作文中不仅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 而且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和绝对完美的爱也充斥了学生的作文。

造成学生写作模式化的原因, 一方面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套路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对生活的触觉迟钝了;另一方面, 受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我们习惯了——赞, 就不遗余力地赞;贬, 就不留余地地贬。公式化、脸谱化的英雄人物曾对几代人的成长有过重要的意义, 但现在却严重制约了新世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 学生笔下的人物怎会不显得乏味、平板?要改变这种现象, 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 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生活的丰富性、人性的多样性。

人物的缺陷美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形体上的, 可见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 (钟楼怪人) 、断臂的维纳斯就是这类人的代表。另一种是性格气质上的, 可感的。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则是这类的代表。文艺作品中借助缺陷美来表现“人性美”, 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一是可以让人物更加真实可感;二是可以使人物更有个性, 更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三是可以使人物的缺陷同美好互相映衬, 更加突出艺术形象之美。

一、缺陷美在于真实的韵致

谚语有云:“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即使有时候作者需要把人物神化, 但只要作者还要依据生活进行创作, 最终还是要对人物进行人性的描写的。《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素有“长厚”的美誉, 可看做是封建社会里贤君的范本, 这可能也是作者创作的本意, 然而作者也不得不直录事实: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刘备摔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鲁迅批评《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可见“伪”的一面也是刘备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

二、缺陷美是独特的, 富有个性的

美好是雷同的, 而缺陷却是独特的。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 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红楼梦》中, 史湘云是个“咬舌子”, 把“二”说成“爱”却无损她的聪颖活泼;《水浒》里, 黑旋风李逵粗鲁莽撞, 可他的憨直忠勇又让人觉得可爱;《西游记》中, 猪八戒馋嘴、偷懒、好色、贪小便宜, 却不会让读者对他产生厌恶感。古往今来, 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 恰恰由于这些若隐若现的瑕疵而显出一种璞玉浑然的光彩来。

三、缺陷与美好映衬, 让人物形象更美

瑕不掩瑜,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者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王宝强塑造的许三多, 一出场的时候他是一个长相极其平凡, 没有远大理想, 性格懦弱的人, 到了部队里又总给班上拖后腿, 喜欢依赖人, 缺乏主见, 在战友眼中是一个不懂得变通, 土得掉渣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得扔到人海里再也找不出来的人, 却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为什么呢?他的缺点不但没有掩盖住他的优点, 反而更突出了人物的美好品质——性格纯朴、吃苦耐劳、待人忠诚。他就像我们身边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作品没有刻意塑造人物的高、大、全, 而是让他带着这些缺点慢慢成长为一个英雄。他正契合了观众心中的“平民”情结, 使每一个人都在这缺陷中找到了自己, 这样的人物更有生活气息, 更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缺陷之所以为美, 就在于它的真实。生活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们追求真善美, 但真善美并不等于一切圆满。我们应该努力从不和谐中去思考和谐, 从不圆满开始去追求圆满, 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写作中, 可以通过哪些缺陷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 让人物形象更美呢?其实, 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经历等, 都是我们可以着手的方面。

怎样巧写缺陷, 使人物形象更有血有肉呢?方法有三:展现缺陷, 挖掘亮点;描写缺陷, 丰富人物;感悟缺陷, 深化主题。

上一篇:工商行政管理求职简历表格下一篇:学雷锋活动部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