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工作报告(共8篇)
1.专业合作社工作报告 篇一
某县养猪专业合作社2014 防疫条件及防疫制度执行情况的报告
我合作社高度重视动物防疫条件的建设,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动物防疫管理工作,现将2014年的防疫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养殖场位于城里村委会新坛水库东侧。占地120亩,现有栏舍12幢围墙3000平米,饲料加工设备一套,加工场所300平米,母猪定位栏514个,产床132套;高压喷雾消毒器10套,消毒室一间。猪场现有负责人一名,畜牧兽医技术员二名,饲养员17名。年未存栏公猪15头,母猪805头,二元杂肉猪4680头。全年出栏5370头。
二、严格执行生猪免疫制度。我养殖场领导十分重视生猪的疫病防疫工作,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猪场的防疫和管理工作。在动物疫病免疫方面,主要注射猪瘟、口蹄疫、蓝耳、圆环等疫苗。共注射疫苗式免疫猪42739 头次;其中猪瘟免疫10870头;蓝耳免疫10853头;口蹄疫免疫10870 头;,圆环苗免疫 10146 头。免疫率达100%。不定期向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请免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效果。免疫接种后配戴猪耳标,填写免疫卡,认真做好记录。
三、严格执行畜禽标识制度。对接种的猪只同时佩带上免疫耳标识,并将免疫信息输入畜牧兽医站的耳标识数据取集器。本场重视造册建档工作,对整个生猪养殖过程全面建立养殖各档案。
四、严格执行消毒制度。进入生产区域人员必须换上工作服、鞋,经过消毒室喷雾消毒,场区内卫生每天清扫,场区和栏舍走道每周定期用高压喷雾消毒机消毒2次。消毒池里的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消毒灵、消毒威、百毒杀、菌毒灭等交替使用)。
五、严执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坚持出售供屠宰、继续饲养生猪时,提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请检疫,接到申报后检疫工作人员及时到位,做好检疫工作开出《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全年共申请报检出栏生猪5370头,出栏生猪申报检疫率达100%。
六、严格执行用药制度。设立专用药房专人管理,药物出入为库使用登记。兽药的使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饮料中不添加违禁药品。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
七、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制度。对病猪做好隔离、观察、治疗和消毒工作;死猪采取深埋、焚烧,对污染的饮料、排泄物等同时喷洒消毒剂,深埋或焚烧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后,做好处理记录。
八、我养殖场严格执行猪场防疫各项管理制度,生产、防疫及有关工作落实到位,全年没有发生疫情。
九、2014年,我场动物防疫条件、设施设备没有变化。负责人及防疫人员也没有变化。
以上是我养殖场2014防疫条件及防疫制度执行情况报告,请领导审核。
养猪专业合作社
2015年3月23日
2.专业合作社工作报告 篇二
1 国际视角: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联合社发展成熟, 形式多样, 经验可鉴
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 是国际合作社联盟确定的合作社七项原则之一, 是世界各国合作社发展中的普遍做法。欧美日韩等国家联合社的发展相对成熟, 形式多样、经验丰富, 对我们发展联合社有重要启示。
1.1 联合社类型
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 合作社在欧美国家得到快速发展, 数量急剧增加。但是, 随着技术快速变革带来的资本向各领域的渗透,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单个合作社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 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出路。在英、法、德等国家, 合作社开始发展纵向合作、横向联合, 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社联社。这些联社通过联合、合作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 基层联合社开始组建地区联合社, 并由地区联合社发展成全国总联盟。联合社 (体) 的服务内容已涉及生产、储运、加工、销售、消费、金融、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 并向环保、IT等现代产业延伸。一些国家的合作社通过兼并、合并等方式进行重组, 组建大型合作社, 增强合作社的发展能力。需要说明的是, 这些国家的联合社组织形式各异, 有的是大型合作社 (如美国、荷兰、德国) , 有的是合作社集团 (如英国、法国) , 有的则以综合农协的形式出现 (如日本、韩国) 。按照经营范围不同, 这些联合社或联合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种。
1.1.1 消费型联合社。
这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联合社类型, 发源于英国。自1844年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以来, 英国的消费合作社不断涌现。1850年英国出现了首个消费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中央代理点。为解决货源问题, 1863年英国300个消费合作社成立了北英格兰批发联合社。1873年, 北英格兰批发联合社联合其他消费联合社, 成立了英国消费合作社联盟, 形成了基层合作社—地区联社—中央联社的三级组织体系。在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英国合作社集团, 由各地80个独立的合作社联合而成, 拥有720万个成员, 设有48个地方委员会和7个地区理事会。2011年, 其年营业额达到133亿英镑, 雇员超过10.2万人, 开设各类平价商店5 000多家。英国消费联合社业务不断扩大, 由最初的联合批发扩展到目前的食品、百货、保险、银行、农业、殡葬、房地产、汽车销售、旅游、医药等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满足了成员的多样化需求, 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后, 消费联合社在法、德等国家也相继发展起来。到1912年, 法国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社的成员组织已多达900个, 1914年猛增到3 261个, 成员达87.6万人, 约占当时总人口的2%。
1.1.2 营销型联合社。
这种联合社在荷兰、美国等较为典型。荷兰的奶业合作社早在19世纪中后期便建立了市场销售联盟, 共同销售奶制品, 并在采购、加工和信贷相关环节为合作社提供服务。目前, 赛贝科是荷兰最大的合作社集团, 由30多个地区级合作社组成, 下设100多个公司, 生产销售的食糖、牛奶、饲料数量均超过该国产量的60%。美国的Southern States于1960年代兼并了10个区域性合作社成为一个大型合作社, 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合作社育种研究机构 (FFR) 。1998年, Southern States又兼并了大型饲料企业Gold Kist公司的农资供应系统, 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从美国南部扩展到东南部。2000年, 该社又收购了Agway公司的饲料批发系统, 增加了10多个州的销售网络和1个客户服务中心, 经营实力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1.1.3 信用型联合社。
这在德国表现比较突出。1872年, 莱茵地区出现了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莱茵农业合作银行。1876年, 各地的信用合作联合社又联合起来组成了信用合作社的中央机构, 成为德国赖夫艾森合作社总联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整合, 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德国赖夫艾森合作银行。目前, 已形成了德意志合作银行为龙头、区域性中心合作银行为骨干、赖夫艾森合作银行和其他信用合作社为基础的现代合作金融体系。西班牙蒙德拉贡合作社也是以合作银行为核心的合作社综合体, 通过建立合作银行吸收成员社的存款及居民储蓄, 向成员社提供贷款服务, 解决成员社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1.1.4 综合型联合社。
日韩农协是综合型联合社的典型代表。1947年, 日本参照美国《农业合作社法》的基本理念, 在改组农业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日本农协。与行政体制相对应, 日本农协建立了“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系统。农协针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开展生产指导、农产品销售、生产生活资料供应、信贷、储蓄、保险以及成员福利等综合型合作与全方位服务。近年来, 为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日本农协通过整合合并、改组、经营与决策分离等措施, 进行了自我改革与调整。截至2013年4月, 日本农协有703家, 比1998年减少了1 130家。为适应市场竞争, 日本农协不断拓展业务, 开始引入“六次产业”理念, 构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 利用产业融合来振兴农村经济,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日本农协作为政府行政力量的重要补充, 在农业指导与政策执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当于农村的“第二行政系统”。从战后长期实施的粮食管制政策到近年来日本政府主导的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及相关作物减产政策, 农协都是重要执行者。农协通过政治活动, 凭借农民选票转化而来的政治能量, 促使执政党在制定、实施农业政策时比较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参照日本做法, 韩国于1961年7月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 构建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此外, 农协还承担政府的委托业务、对外贸易以及金融信贷业务。
1.2 主要做法和经验
欧美日韩等国家联合社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国家在法律、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为我们发展联合社提供了重要借鉴。
1.2.1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联合社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通过多层次的立法, 一些国家规范了合作社的联合与发展, 明确了联合社的合法权利与责任。美国1922年通过的《卡帕-沃尔斯坦德法》规定, 农业经营者可以合作社、公司或其他形式组织起来, 确定了农业合作社和联合社的合法地位, 并从反垄断法中得到豁免。1926年, 美国颁布的《合作社销售法》规定农业生产者和它们的合作社可以合法地生产、销售其产品, 为合作社的进一步联合经营提供了反托拉斯豁免的条款。1937年的《农业营销协议法》批准了农业合作社联合起来, 增强行业自律。日本在1947年制定的《农业协同组合法》, 赋予农协合法地位, 并对农协的设立、管理、合并与解散等作了详细规定, 还明确不受政府行政干预。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日本政府不断对法律进行修正和调整, 为农协经营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1.2.2 政府不断完善支持联合社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外的实践表明, 联合社作为弱者的“再联合”, 其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鼓励与支持。美国以法律形式给予合作社和合作社联社有限豁免待遇、税收优惠、信贷支持, 为合作社合并与联合创造了发展空间。英国在1870年成立了合作社中央委员会 (后改名为合作社联盟) , 专门负责合作社及其联合体的行业管理, 并协助其处理好与各级政府的关系。1971年英国颁布的《农业与园艺合作法案》规定, 政府为农产品和园艺品的合作生产提供补助。此后, 英国成立的“农业与园艺合作社联合会”具体负责有关合作社或合作社联合体的补助申请和管理事项, 提高了补贴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日本政府每年近4万亿日元的农业补贴资金, 主要通过农协体系发放到农户。同时, 政府还给农协比私人企业更优惠的税收政策, 如反垄断法不适用于农协经营的农产品和农资, 农协的各种税率均比其他法人纳税税率低10%。
1.2.3 发展合作金融有助于联合社做大做强。
在一些国家, 发展合作金融成为促进联合社做大做强的有效手段。日本合作金融尤其发达, 几乎涵盖了农村地区的全部金融业务。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是农协的一个子系统, 也是一个具有融资功能的独立信用合作体系。合作金融组织归农协会员所有, 农户入股参加基层农协成为农协会员, 基层农协入股参加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 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又入股组成农林中央金库。基层农协的各项存款余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吸收的储蓄由1990年的56万亿日元增加到2010年约87万亿日元, 70%以上的涉农贷款都来自于农协的合作金融机构。西班牙的蒙德拉贡联合社不仅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合作银行, 吸收居民存款并为成员提供贷款, 还允许成员入股获得股息收入。
1.2.4 加强联合社专业人才的培养。
很多国家在联合社发展中, 都非常注重对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英国的合作社联盟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学院, 为成员社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训。日本农协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对农协带头人及核心成员的培养。日本农协建有完整的教育体系, 国家设有农协中央学院, 各地设有40多所农协大学及各种研修中心。美国的地方农业院校一般都设有农业技术和市场管理人员的相关课程, 为联合社提供人才培训。以色列高度重视教育, 在联合社发展中也得到了体现。以基布兹联合体为例, 每个基布兹无论大小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委员会, 有自己的小学, 甚至还开办了职业中学和高等学校。
2 客观使然:我国发展联合社十分必要, 意义重大
顾名思义, 联合社是合作社之间的联合, 是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建的经济性组织。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联结农户和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增强了农户进入市场和参与竞争的能力。然而, 我国农民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联合, 自身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合作方式单一, 整体竞争力不强, 在市场参与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影响了功能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不断推进合作社组织制度创新, 组建多种形式的联合社, 扩大合作社的规模, 发挥规模效应, 增强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 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成员的经济利益。
2.1 发展联合社是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应对市场竞争的现实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和跨国企业进入农业领域, 合作社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单个合作社难以与之相抗衡。面对这种形势, 合作社只有走联合之路, 才能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再合作", 有助于集成整合资源要素, 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能更好实现规模效应。合作社联合起来, 能够增强经济实力, 更有条件向包装、储藏、加工、营销等领域延伸, 拓宽发展空间, 增强抗风险能力。合作社抱团发展, 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摆脱单兵突进、各自为战、受制于人的困境, 提高谈判地位, 维护自身权益, 实现持续发展。
2.2 发展联合社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
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是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 加强了农民之间的联合, 推动了规模经营。但是, 多数农民合作社规模还比较小, 合作社之间的协同协作机制还不完善, 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联合社, 加强合作社之间的分工协作, 提供农业生产、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 有助于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实现更广范围、更大程度、更高层次上的联合与合作, 形成运行规范、功能配套、优势互补的合作形态, 有效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 对于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3 发展联合社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的有力举措
发展规模经营, 壮大主导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合作社的重要特征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 能够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实现了分散农户联合生产、共同经营、统一服务, 推动了规模经营。联合社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 将关联度密切的合作社联合起来, 扩大了优势产业的区域规模, 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同时, 联合社为了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基础上主动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推行标准化生产, 开展产品质量认证, 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
2.4 发展联合社是增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序的市场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合作社发展很快, 数量快速增长, 在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形成了多个合作社并存的状况。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 一些地方农民合作社存在竞相压价、无序竞争的现象, 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联合社的成立, 能够使原来的合作社之间的相互竞争关系, 转变为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利益联合体, 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行业利益、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2.5 发展联合社是推进城乡要素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 我国资源要素配置整体上向城市和工业倾斜, 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大量流向工业和城镇, 影响了农业农村发展, 导致了工农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联合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乡村的行政区划, 打破了行业界限, 成为联结合作社与市场、农村与城市的桥梁和纽带, 在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范围经济的基础上, 增强了经济实力, 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 有助于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先进要素进入农业农村, 促进城乡之间资源的良性互动。
3 实践探索:各地发展联合社措施有效, 类型多样
目前, 联合社自下而上、由点到面蓬勃发展。据各地上报统计, 全国各类联合社达到6 000多家, 涵盖成员专业合作社84 000多家, 带动农户达560多万户。
3.1 各地发展联合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 各地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合社, 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出台法规制度。不少地方赋予了联合社法律地位, 构建了规范联合社发展的制度框架。一是制定法规。北京、重庆、山西、海南、江苏、辽宁等12个省市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 对联合社的设立运行做了进一步规范。如重庆市规定, 两个或两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愿、平等原则组成联合社, 并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优惠政策。海南省规定, 联合社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营业执照。二是明确管理办法。天津、湖北、湖南、浙江、山东、河南等省市出台了联合社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或意见, 对联合社设立的依据、条件、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管辖、设立分支机构、变更注销、监管与服务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三是出台示范章程。浙江省在总结试点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了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示范章程》, 对联合社的组成成员、经济性质、业务范围和盈余分配等进行了系统规定。
3.1.1 制定扶持政策。
一些地方在项目资金、技术培训、金融信贷、品牌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为联合社的组建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涉农项目方面, 湖北省要求市县乡各级政府对联合社进行大力扶持, 并规定在示范社评选和涉农项目申报中向联合社倾斜。财政资金方面, 浙江省从2013年起将联合社纳入专项资金补助范畴, 并优先安排。陕西省在《农民合作社提升工程项目指南》中明确要求在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联合社倾斜, 目前已有20多家联合社得到了资金支持。技术培训方面, 山东省将联合社列入财政支农的重点扶持范围, 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把联合社纳入优先培训对象。金融服务方面, 四川省指导联合社建立健全风险金保障制度、互助担保机制和政策性保险机制, 对联合社设立的风险金给予财政补助, 鼓励联合社以互助金为基础建立会员担保制, 将联合社成员的农产品全部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3.1.2 强化指导服务。
一些地方按照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 从内部管理、生产技术、农业信息等方面强化对联合社的指导服务。积极帮助联合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市场拓展、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制度。山东省各级经管部门建立健全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联系制度, 县、乡辅导员包乡包社, 对联合社的管理运行进行重点指导, 促进联合社规范发展。加强生产技术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制度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广东、安徽、山西等地为联合社免费提供生产技术咨询服务, 并组织技术人员为联合社成员提供技术培训。
3.1.3 加强宣传推介。
一些地方通过观摩交流、典型推介等多种形式, 宣传引导同区域、同行业、同类型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 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品牌等方面开展合作与联合, 组建联合社。海南省每年开展合作社巡回宣传, 鼓励合作社之间开展横向联合纵向合作, 并树立一批典型, 通过巡回宣传小组推介到各市县。陕西省成立了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通过《陕西农民合作社》杂志和网站, 积极开展信息交流和业务联合, 为合作社之间交流、联系搭建了平台, 对促进联合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联合社的主要类型
一些地方根据合作社自身优势, 结合实际需要, 发展了组织形式多样、合作内容丰富的联合社。既有单一品种联合的, 也有多品种联合的;既有沿产业链上下游联合的, 也有跨行业跨区域联合的;既有合作社自发联合的, 也有农业企业牵头联合的。按照经营特点, 联合社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3.2.1 生产型联合社。
这是基于某一种农产品生产, 通过专业合作社的联合, 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合作社联盟。生产型联合社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侧重于同类产品的合作社联合, 主要生产本地区的某一种名特优农产品;注重引进先进生产技术, 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行简单的产后处理和分级包装, 多数具有注册商标;销售渠道比较稳定, 与加工企业和专业市场联系紧密。这种联合社在农资购买、技术引进、产品销售等方面有规模优势, 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江西省上高县汇农种植业合作联社, 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操作、现代化管理”为手段, 种植优质高产水稻近0.2万hm2, 不仅降低了农资采购价格, 还提高了产品销售价格。山东省诸城市北端茗茶叶生产联合社, 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 对品种的引进、育苗、施肥、采摘、剪枝及越冬管理进行了统一技术指导, 对茶叶的分级、烘炒、包装作了统一要求, 培育了区域品牌, 每亩茶园的产值由原来的2 000元增长到8 000元。
3.2.2销售型联合社。
这是合作社围绕农产品销售, 通过联合专业合作社来丰富产品、稳定供给、增加利润的销售联盟。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多采取这种组织形式进行联合, 这也是当前联合社发展的主要类型。这种类型的联合社具有以下特点:主要从事鲜活农产品销售, 一般是由有固定销售渠道的合作社作为核心发起人, 具有冷藏、运输等必要的设施设备, 有从事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员, 有的还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这种联合社改变了每个合作社都要跑市场、搞销售的局面, 减少了销售环节, 摊薄了运营成本, 有助于培育品牌、提高效益。相对而言, 销售型联合社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江苏省为缓解本地合作社果蔬、水产销售难题, 成立了76家“苏合”销售联合社, 开设206家直营店, 配有专门冷链运输车辆, 将1 440多家成员合作社的产品统一销售, 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17.3亿元。
3.2.3产业链型联合社。
这种联合社由于涵盖了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 也称为一体化联合社。这种类型一般由大型专业合作社牵头, 围绕优势产业, 将上下游各环节的合作社和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企业整合在一起。产业链型联合社具有以下特点: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 抗风险能力较强, 成员社之间的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风险较低, 增值效益最大限度地留在联合社内部并按成员社贡献大小进行分配。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合作社联合方式。2012年1月, 湖北省天门市天惠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阳新县东风农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牵头, 联合102家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领域的合作社, 成立了湖北省武汉天惠种养殖联合社, 建立了“楚合”商城。联合社通过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实用农业技术、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 标准化生产能力、品牌化销售能力不断提高, 已有上百个品种, 年销售额上亿元。
3.2.4 综合型联合社。
这是在一定行政区域内, 各种类型的合作社的联合组织形式。综合型联合社一般由行政部门推动成立, 主要发挥规则制定、利益协调、信息交流、行业自律等功能, 与上述三种类型联合社相比较, 虽然都是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经济组织, 但具有联合会的某些特征。这类联合社基本涵盖了区域内的所有合作社, 根据成员社需要提供相应服务, 总体与成员社联系相对松散, 很少发生产品交易。河北省灵寿县青同镇农民联合社涵盖了全镇现有的25个专业合作社和6家龙头企业。联合社指导了成员社开展土地入股、协助制定统一规划、发展农业观光示范园, 并推动5家养殖合作社和养殖企业联合建立沼气设施, 实现了养殖废料再利用, 改善了社区的生态环境。
4 喜忧参半:联合社发展成效很大, 问题不少
从调研情况看, 联合社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需要认真总结和深入分析。
4.1 联合社发展成效显著
联合社的发展, 不仅增强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 更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 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4.1.1 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增强。
从各地情况看, 联合社的成员合作社少则五六家, 多则上百家, 有的还吸纳了专业大户, 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 在农资采购、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取得了明显的规模效益。湖南省隆平高科种粮合作社联合社由48个成员社组成, 入社成员发展到18 651户, 覆盖7市18县。通过使用优良品种和新技术, 开展统一耕种、统防统治, 亩均增产近100kg, 降低生产成本50多元。江西省彭泽县安泰农机联合社拥有几十台农机具, 服务覆盖全县80%的地域, 通过大面积机耕、育秧、机播、机防、机收等, 提高了当地农业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4.1.2 农业产业链条有效延伸。
调研发现, 一些联合社通过把不同环节的合作社联合起来, 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整合;很多联合社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业务, 拓宽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增值空间。拥有近百家成员社的北京市密云县板栗联社, 建设了冷库, 购置了分拣设备, 为客户提供冷藏和筛选等初加工服务, 使当地板栗的销售价格比周边产区每千克高出0.5元左右。湖南省汉寿县金琮甲鱼专业联合社成立之后, 积极向育种和营销领域延伸, 开展优良品种选育, 并在全国设立了116个直销点, 逐渐形成了繁育、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4.1.3 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联合社在注重发挥各个成员社比较优势的同时, 通过资源统筹整合, 既为成员社提供更价廉、更有效和“适销对路”的生产服务, 还能在更大区域和范围内开展单个合作社难以提供的组织协调、风险预警、信用担保、市场开拓等服务。四川省郫县蜀上锦蔬菜合作社联合社由12家成员社和2家流通企业组成, 跟踪分析市场行情变化, 指导成员社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与面积, 有效规避了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浙江省吴兴区粮梦粮油合作社联合社开展贷款担保服务, 由成员社各出资15万元存入嘉兴银行, 按照1:5放大后贷款规模可达到1 500万元, 满足了各合作社生产所需资金。
4.1.4 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一些联合社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直接与农业科技部门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督促成员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广东省惠州市广博大种植合作联社与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 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 并请专家学者对疫病防控、田间管理等技术进行指导, 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山东省潍坊市丰谷农产品联合社指导成员社建立了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追溯制度, 不允许质检不合格的产品上市销售。
4.1.5 农民收入快速增加。
与单个合作社相比, 联合社拥有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和主动权, 不仅提高了产品销售价格, 降低交易成本, 还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岗位,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山东省潍坊市然中然农产品合作社联合社对成员社生产的山核桃进行统一分级、包装和销售, 每千克斤可以卖到52~56元, 比单个合作社售价高出30%~40%。北京兴农鼎力种植合作社联合社为50多位农民提供了农机操作、田间管理等工作岗位, 人均月工资2 700元, 还缴纳五项社会保险。
4.2 当前联合社面临的突出问题
目前, 联合社刚刚起步, 组建标准也不统一, 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4.2.1 对联合社的认识不一致。
很多专业合作社对什么是联合社、如何组建联合社还不清楚, 一些地方的指导部门对发展联合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认识, 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和规范联合社的建设与发展。有的地方认为联合社就是简单地把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开个会、挂个牌, 甚至有的地方认为联合社不过是专业合作社的扩大版。个别地方也存在定任务、下指标的问题, 极个别地方也存在违背合作社意愿强制联合的现象。这些致使一些地方对发展联合社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措施不具体, 影响了联合社的健康发展。
4.2.2 缺乏法律政策支持。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主要是促进合作社建设与发展, 对联合社没有涉及。尽管一些省市的地方性法规对联合社作了相应规定, 但过于笼统, 对联合社的法律地位、法律责任以及登记、管理、扶持等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致使一些地方存在联合社登记难、监管不到位、发展不规范等问题。同时, 支持联合社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比较缺乏, 现有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也没有把联合社纳入支持范围, 尤其是缺乏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4.2.3 运行机制不健全。
一些联合社没有建立管理制度, 已经建立的多数也流于形式。有些联合社没有设立相应的决策监督机构, 不少联合社出现管理不民主、决策一言堂的问题, 甚至被某一合作社完全控制而随意侵害其他成员社的合法权益。一些联合社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没有按交易量或贡献大小返还盈余, 有的甚至没有独立的成员账户和交易记录。
4.2.4 缺乏实用人才。
专业合作社普遍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联合社更是如此。相比而言, 联合社更需要懂经营、善管理、能销售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市场行情瞬息万变, 发展机会稍纵即逝, 对联合社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绝大多数联合社的管理人员都由成员社的工作人员兼任, 这些管理人员本身文化水平偏低, 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难以适应联合社发展需要。同时, 联合社经济实力不强, 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 难以吸引和留住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
5 未来抉择:发展联合社的对策建议
发展联合社对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既符合中央精神, 也顺应农民期盼和合作社发展趋势,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引导联合社健康发展, 立足联合社发展实践, 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5.1 合理界定联合社的内涵
目前, 各地对联合社的认识、标准不尽一致, 在实践中做法差异很大, 主要参照合作社的组建方式来发展联合社。联合社成员既有合作社, 也有企业和专业大户, 甚至还有基层涉农部门和退休人员、村干部、大学生等个人, 存在参与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泛化现象。从国外经验来看, 联合社基本上是基层社联合组建的。我们认为, 联合社应是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 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是农民及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在合作社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再联合、再合作。联合社应是合作社之间的联合, 而不应由企业和个人作为成员。确需参加的, 可通过参与或领办合作社进入联合社。
5.2 严格遵循发展联合社的原则
在发展联合社过程中, 要处理好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关系。要尊重合作社的主体地位, 按照平等、自愿、互利原则, 自下而上组建联合社。在发展联合社工作中, 政府要引导不干预, 服务不包办, 不得采取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的形式下指标、强联合。要坚持联合社的经济性、服务性、民主性的特征, 在功能定位上注重经济性, 让合作社通过联合取得经济效益, 让农民成员得到更多实惠;在价值取向上体现服务性, 坚持服务成员的宗旨, 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服务, 而不是"建庙供菩萨"、增加合作社的负担;在内部管理上坚持民主性, 坚持成员平等、民主办社, 体现合作社和广大农民成员的利益诉求, 防止“一社独大”、少数人说了算。
5.3 赋予联合社法律地位
联合社的发展要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将联合社纳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调整范围, 赋予联合社法人地位, 明确联合社法律责任、设立标准、成员登记、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盈余分配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同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 对联合社设立、变更、注销及备案登记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指导各地抓紧修订和完善地方性法规。
5.4 积极引导联合社规范发展
完善规范的运行机制是联合社健康发展、有效运转的制度保障。一是明确产权。联合社是成员社独立生产经营基础上的联合体。在组建联合社的过程中, 应确保成员社资产的独立性, 避免成员社功能被弱化, 坚决防止财产归大堆。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指导联合社量身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章程, 完善财务会计、盈余分配、产品质量控制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尊重成员社的主体地位, 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 充分发挥其职责作用, 强化民主监督、社务公开。
5.5 制定扶持联合社发展的优惠政策
从本质上讲联合社就是大型的合作社, 应享受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同时, 联合社也有区别于合作社的特性, 它们对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更大、资金需求更旺盛、系统风险更集中、配套设施建设需求更强烈, 要研究制定针对联合社自身特点的政策措施。在农业补贴、项目资金、财政奖补等方面给予倾斜, 减免农产品精深加工所得税、增值税, 在信用评级、信贷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 允许联合社开展信用合作, 增加农业保险险种、提高保费补贴标准, 优先保障配套辅助设施建设用地。
5.6 强化人才培养
联合社不是合作社的简单叠加, 合作层次更高、利益关系更复杂、运行管理难度更大, 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支持联合社将业务骨干送到高等院校、培训机构、营销公司进行专业培训, 支持联合社聘请职业经理人、招聘大学生, 为联合社引入先进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 提高联合社经营管理能力。
摘要:近年来,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进一步提升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成员的水平, 联合社作为我国合作社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在一些地方应运而生。但现实中, 联合社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障碍和难题, 既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也有法律地位上的困惑。对此, 中央高度重视, 2013年中央1号文件及时提出, 要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 积极探索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 首先需要摸清基本情况, 加强基础研究, 统一思想认识, 掌握发展规律。为此我们把联合社问题作为2013年重点调研课题, 采取文献研究、实地走访、典型剖析等方式,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先后到湖北、山西、江苏、北京、河北、山东等16个省 (市) 25个县 (市、区) 开展专题调研, 并走访了42个联合社、136家专业合作社。通过调查研究, 我们分析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联合社发展情况, 阐释了我国发展联合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总结了各地发展联合社的主要做法, 梳理了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3.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34-01
一、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社党建发展现状:
(一)从发展速度上来看,合作社数量规模加快膨胀,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期。截止2013年6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2.8万家,约是2007年底的32倍;实有成员达6540多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5.2%。覆盖产业增多,合作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一大亮点,合作社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从党组织设置上来看,合作社组建方式多元,党组织设置形式灵活。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有的规模大的合作社单建党组织,规模小的建立党小组;对企业带动型的合作社,挂靠建立党组织;一些合作社行业相近、性质相同且规模较小,组建联合党支部,既健全了党的组织,又促进了行业整合。
(三)从党员队伍上来看,合作社党员结构从整体来看较优、素质较高,已成为引领合作社发展的骨干力量。
(四)从发挥作用上来看,合作社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优化,促进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凸显。一是理顺多方关系,健全运行体制。建立合作社、村、企业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协调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培养凝聚人才的作用。
二、现阶段农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责任主体不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只靠组织部门牵头推动,显得力不从心。依托工商联建立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不熟悉。工商和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合作社登记注册、发展扶持和监管指导,但是没有明确抓党建工作的职能。一些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认识不到位,认为合作社是松散型经济组织,合作社中的党员组织关系大多已经在村党组织中,没有必要再建立党组织。
(二)部分合作社党建工作基础不牢。除一些有规模和实力的示范社外,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管理不规范,部分甚至是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挂牌合作社”、“空壳合作社”,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基础和条件。合作社与成员农户之间,大多属于松散型利益的联系,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系机制尚未建立,制约了党组织有效运转、发挥作用。
(三)党员管理比较难。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区域界限和以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 式,出现了党员“组织关系在村、生产活动在社”的情况。合作社党组织对跨支部党员约束性措施少,开展活动难。一些党员对合作社党组织认同度较低,未亮出党员身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合作社党组织与村党支部双向沟通和联系制度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四)缺少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中的党员绝大多数埋头于抓经济、求致富,他们在生产管理、业务技术上有一套本领,但是缺乏相应的党务知识,离开了县乡下派的党务指导员就感到无所适从。合作社党建工作主要是在上级党委的推动下开展,缺乏应有的自转能力。
三、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进性怎么体现等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统筹推进,全面加以解决。
(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的新兴领域,要从制度层面进行创新、加以保障。要建立协调机制,将合作社党建工作纳入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农业、工商等部门定期议事,形成工作合力。要明确责任主体,依托农业部门建立县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党工委,或由农业部门负责人兼任县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副书记,进一步明确农业部门抓合作社党建工作的责任。要加强宏观指导,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意见》,把合作社党建列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纳入年度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细化分解目标责任,认真抓紧抓好。
(二)扩大合作社党建工作有效覆盖。根据多数合作社党员组织关系在村的实际,将合作社党建工作重点放到党的工作覆盖上,即如何在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中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而不是简单要求党组织组建率。根据合作社产业特点、经营规模、党员分布等,因地因社制宜,采取单独组建、社村联建、社企联建、社社联建、挂靠组建等形式,灵活设置合作社党组织。推行“兼合式”党组织,将经营管理人员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合作社,社员党员可不转移组织关系,确保合作社中有一支稳定的党员队伍,避免因社员流动影响党组织的稳定。
(三)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开展党建示范社创建活动,率先把各级示范社建成党建示范社。要建强领导班子,选优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书记,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熟悉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党建指导员,积极推进合作社党支部领导班子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健全党组织参与理事会决策议事制度。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合作社实际的新“三会一课”制度,对跨支部党员的管理更多体现服务、引导、激励,引导跨支部党员亮出身份。要坚持资源共享,落实合作社党组织运行基本保障,充分利用村党组织办公场所、活动阵地、远教设备,为合作社党员活动提供场所和设施。
4.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 篇四
一、基本情况
卓尼县xxx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xxx年xx月xx日,是卓尼县工商局批准注册登记,报经卓尼县农牧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位于卓尼县卓尼沟自然村,合作社法人xxx。总占地面积xxxxx平方米,建有标准化养殖种植暖棚xxx间(15座)共xxxx平方米,注册资金xxxx万元。截止2014年底存栏牛xxx头,羊xxx只。
合作社自建社以来,主要以发展藏羊、牦牛养殖、育肥、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社。合作社设有防疫、财务室和办公室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齐全。设有理事会、理事、监事,合作社每年定期召开社会代表大会,建立完善了《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按规定进行盈余返还。合作社交通便利,距离卓尼县城1公里。
合作社成立近三年以来不断发展完善,由原来的xxx个成员发展到现在的xxx个成员,现有员工xxx人,截止2014年12月底资产总额xxxx万元,其中:固定资产xxxx万元,销售收入xxxx万元,实现利润xxxx万元。
二、生产与管理
合作社位于木耳镇xxxx村,当地草畜资源得天独厚,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有丰富的牦牛、藏羊资源,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味美无膻味。独特的畜种资源是长期以来在当地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当地藏族群众辛勤选育和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高寒严酷条件、生产性能良好的地方优良畜种,其对严寒、低氧的高山草原生态环境有极强适应性。在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下,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到养殖队伍中,养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12月底,全村累计建成暖棚xxx个,累计养牛xxxx头以上规模户xxx户,养羊xxx只以上规模户xxx户。在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依托当地条件,因地制宜,鼓励和支持养殖群众种植牧草,种养结合,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养殖效益。截止12月底,全村共种植牧草xxx亩,为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了加强合作社的生产与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养殖管理、选配与繁殖、卫生与防疫、粪便与废弃物的处理、记录档案等方面,完善技术操作规程,在建设方面、生活区管理、垃圾区、粪便处理等设施完善。在饲养管理方面,完善饲养规程,按牛羊大小分别饲养、严格按照饲料的加工及合理配比确保质量,建立严格的卫生及防疫制度,包括免疫和预防接种、消毒、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生产记录。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通过畜禽排泄物的治理,减少病原微生物到处传播的途径,使畜禽粪便、生产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建立科学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制度,定期进行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防止不合格的产品生产和流通,确保生产安全。
三、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
卓尼县道知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主导产品是牛羊畜产品生产销售。2014年,合作社已出栏、销售牛xxx头,藏羊xxxx只,销售收入xxxx万元,盈利xxxx万元。
四、2014年财务收支状况
合作社2014年累计销售额xxxx万元、扣除人工工资、牛羊饲草料费、机燃费、水电费、招待费等其他费用后,实现利润xxxx万元,分配给合作社社员盈余返还xx万元,提取公益金xx万元,下余xxx万元,转入合作社扩大规模运转。
五、合作社未来规划
2014年,大力发展以牛羊养殖为主导发展产业,到2015年卓尼县道知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藏羊力争达到xxx只,牛达到xxxx头,对现有的牦牛、藏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年实现合作社销售年收入达到xxxx万元以上,实现利润xxxx万元以上。2015年合作社将积极发展其他农户入社,计划新增入社员xxx户,扩大合作社养殖规模,增加合作社收入,确定规划目标、任务、规模和重点的同时,注重科技配套,提高建设成效和水平,使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卓尼县xxxxxxx专业合作社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日篇二:2014年经营情况报告 武穴市金福巢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2014年经营情况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社员大家好: 截至2014年年底,武穴市金福巢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资本金815万,合作社社员125户,我们位于武穴市团山村大洲上湾细洲上的基地,总建筑面积十亩,已建成投产,本社成员遍布本市,共养殖了商品蛋鸡12万只,2014年向武穴市场供应鲜蛋5894吨,2014年销售额达2321万元。辐射带动了本市几百户农户发展蛋鸡养殖。
一、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 合作社自创建以来,在市、县林业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本社紧紧围绕 “科技兴农,产业致富,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利用武穴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优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组建技术服务队伍,建立建立优质种苗基地和配送中心,开展多元化经营:一是为养殖户提供产业技术培训、优质种苗和饲料供给;二是养殖户可以用鸡舍和存栏蛋鸡入股加入合作社开展联合经营,而合作社积极引导社员树立科学环保及市场化养殖观念,坚决执行“一分六统一”,即:分户饲养,统一育雏,统一饲料,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三是与合作社签订合作服务协议,由合作社帮助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提供标准化养殖管理服务。以合同为纽带,以维护成员利益为目的,采取农(农民)超(超市)对接模式,执行防疫达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环境生态化,产品绿色化。合作社积极为各位社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其主推品种“罗曼粉”是国家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的蛋鸡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经过大家几年努力,在生产上合作社己建立了科学细致的养殖体系,在销售上具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与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其产品与本市的 同心超市 中百仓储 黄商 明心超市 新春超市 成丰超市 喜多多超市(花桥)振兴超市(四望)家福超市(龙坪)武穴师范 武穴理工中专 振雄食品 美雅食品 金仁旺食品 武月大酒店 南洋花园酒店 新天缘酒店 华新水泥(武穴)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供销合同,并积极辐射黄梅 瑞昌 九江等邻近县市市场。
二、今年的生产经营效益
2014年,上接天时下应地利是合作社成立以来效益最好的一年,共盈利518万元,其中: 普通鸡蛋盈利303万元,土鸡蛋盈利93万元,绿壳鸡蛋盈利51万元,无公害鸡蛋盈利49万元,经营服务收入22万元。
三、本年的社会、生态效益 合作社建立以来,为社会提供了63个就业岗位,同时还签订了116份临时就业劳务合同,2014年向社会提供劳动工作日13800个,年发放劳务工资154余万元,促进了本市闲置劳动力就业。合作社在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向社会提供了1600人次技术培训,带动了本地区禽类养殖技术的提升和经营观念的快速发展,2014年底,本地区新建养殖基地12个,带动农户680户发展蛋鸡养殖,意想不到的辐射带动本地区有机种植面积10000余亩,极大地减少了化肥使用对自然环境污染压力。
四、2014年的自查自纠
(一)在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科技服务方面有不足之处,其表现为:建设高标准养殖示范区有部分失准﹔纵向和横向联合不足难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对打造共同品牌价值表现不力。
(二)基础管理模式和标准,很多社员不达标。
很多社员眼里只盯高科技、新种苗,日常基础管理不到位,对大肠杆菌、球虫等简单平常慢消耗疾病警觉意识不足,对日常的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管理不到位,从而严重影响了生产性能,致使产生丰年亏本柽现象。
(三)粪便及病死禽无害化处理意识不足
个别社员病死禽乱甩乱放忽传播疾病视群体利益,粪便高温发酵不足及乱排乱污染环境和传播寄生虫。
五、2015年规划
2015年很难再有今年年景,各养殖小组和社员不要被2014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利用好年景抓紧更新生产设备,备足生产资料,同心不忘修修补补,请大家记住日常管理是重点,紧跟市场是焦点。谢谢大家!饶卫东
2014年12月26日篇三: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 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 2013经营情况报告
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茶店子镇窑坪村二组。是一家集特色生态养殖、农产品种植、加工、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合作组织。合作社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在运营上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在经营方式上,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
一、(一)依托农业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
合作社最初由5人共同出资成立,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社员现达到579人,带动周边农户2280余户,年综合产值1020万元,可分配盈余达120余万元。合作社现有存栏特种野猪5430头,山羊6350只,规模养殖效益可观,发展势头强劲。(二)依托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效益明显
(三)依托市场机制的产销结合型合作社经营前景好
合作社能够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使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合作社按职能实行分工负责制,种植户负责种植,贩销户负责销售,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销售难问题,达到了“卖得出、卖得好”的良好效果。
二、主要成效
(一)合作社“五个统一”见实效 一是“统一购买生产资料”,2013年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统一为社员购买种子、农药、肥料、农膜、饲料等三农物资共计119.86万元,相比单个购买节约10.5万元;二是“统一技术服务”,合作社聘请有畜牧技术专家2名,农业种植技术专家1名,每季度对社员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和跟踪技术服务,全年共计培训6次,发放培训技术资料12000多份。三是“统一产品包装”,合作社注册了“巴野、三里城”两个商标,对所加工的产品全部进行了精包装,而后在进行销售,利润率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四是“统一产品销售”合作社通过订单式、旅游专卖、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的方式进行大力销售,全年共计完成销售收入1020万元,可分配盈余达到120多万元。五是“统一提供信贷支持”,合作社针对想发展的困难社员进行联户担保小额贷款,全年共为合作社12户困难社员担保贷款60万元。
(二)合作社建立全县首家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效益明显。2013年初,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起了一条具有土家特色的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主要以加工特色生态土猪、特种野猪、山羊、小黄牛这四种畜禽产品为主,全年生产力达到500吨,销售收入达到1020万元。吸纳就业人员6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180余户。合作社生产的“巴野牌”特种野猪肉和茶店小牛肉,通质量技术监督所检测,都是富硒食品,富硒含量达到32.7%和92.6%,在2013年底举办的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被专家评委“中国特色硒产品”。
(三)合作社增加了成员收入
通过县、州、省、国家级示范社的创建,使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合作社帮助成员增收的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据统计,2013年实现产品销售总收入1020万元,比上年增长28%,可分配盈余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3%,成员户均收入33580元,比非成员户高出收入12700元。
(四)合作社增强了带动能力
合作社在增加成员收入的同时,带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农户增收。据统计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2280多户,比去年增长了37.5%,辐射周边2个县,8个乡镇、23个行政村、196个村级小组。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巴东县兴余绿色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将继续以国家级示范社建设为契机,着力围绕“五大”建设目标,遵循“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原则,突出本地特色,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使专业合作社在规模、质量、服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上下贯通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是继续完善扩社方案,树立建社成功典型,不断提高全县合作社社员思想认识,2015年底社员人数要达到1000人以上。二是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三年内合作社养殖特种野猪要达到10000头,山羊达到12000只。三是聘请华中农业大学的肉类研发技术专家团队对合作社的肉制品深加工项目进行深度研发,全面开发休闲旅游食品。
四是合作社在今后三年内要实现生产力达到1000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以上,吸纳就业人员100人以上,带动周边农户3000户以上。
五是在合作社内部成立社员资金互助部,吸纳富裕社员的存款资金,通过合作社有效进行监管来帮扶困难社员进行发展致富。六是合作社注册的两个商标,力争在2014年创恩施州知名商标,2015年创湖北省著名商标。七是合作社将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
理事长:邓绍南
5.蔬果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篇五
领导的重视,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在福州市创新办、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永泰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大洋镇党委、政府、领队长林裕煌、副队长苏涵霖等领导和驻友们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特别是福州市环保局局党组书记、局长辛承安同志在百忙中三次抽出时间到我村调研、市农办严金官主任、市农办党委书记副主任陈水俤、李武处长几次到我村检查指导。还有省领导原副省长潘心城、省农办林伯英副主任、副市长陈为民、市政协副主席李纯粹、捆绑单位市台盟黄小如主委、气象局陈玉珠局长、纪检组长侯彩萍、县领导黄忠勇书记、林承超县长、郑立副书记、郭宜超常委副县长、县委织部陈荣生部长、县农办领导、市人大代表一行28人等到珠洋村视察、2010年7月1日市委方清海副书记带领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到珠洋村调研合作社成立以来所做工作,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省、市、县新闻单位还多次报道珠洋村发展状况,特别是省委、省农业厅、省农办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成立合作业
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增收,村财增收,是每位下派干部最迫切的心愿。珠洋村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远离省城、县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海拔高,气温低,可以发展反季节蔬菜、水果,这又成了珠洋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因素。
6.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篇六
一年来,安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县供销社、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围绕我镇以无公害蔬菜龙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为入社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社员科学种植、规范管理、提高蔬菜品质,增加经济收入积极开展工作,现将2005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专合社阿严格按照《章程》的要求,增设了技术信息科、生产资料供应科、产品营销科、财务科,进一步完善了服务组织,为大力引进、示
3、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在抓无公害蔬菜生产、社员增收的同时,始终从政策等方面对专业社科技示范户进行培养和培训,以点带面,促进无公害蔬菜全面发展。锦屏村科技示范户刘通培、安乐村范树成、松花村周龙贵、东平村叶启富,今年实行东育春苗蔬菜新品种达150 万株,改变了我镇长期依靠新都、彭州等县市供应菜苗,仅此一项入社社员、农户可节约差
旅费6 万元。
4、当好联系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
我国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因此国际国内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必将增大,实现公司+专业社+基地的文章大有可做。2005年协助镇党委、政府引进了东海食品公司、齐宴居蔬菜公司共投资350万元落户略坪,开创了我镇无蔬菜加工企业的历史新纪
元。
5、搞活流通,解决农产品销售难
销售是制约无公害蔬菜发展,社员增收的关键。专业社成立了12人的营销队伍,负责销售、运输、搜集信息,编成信息,免费提供给社员为准确定位、定向、定量,组织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依据。引导社员关注市场,搞好外销,为全镇无公害蔬菜发展创造好环境条件。1—12月召开营销大会4次。同时邀请外地客商、厂商进行座谈,主要是总结经验,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为外地客商、厂商创造良好外销环境,吸引他们来我镇投资合作和开发,同时要求营销人员坚持为三农服务,收购上按质论价,切实做到诚信守信。先后与金堂、什邡、青白江、彭州等地蔬菜加工厂和西藏、成都、绵阳、西安等地营销商签订豇豆1000吨、生姜800吨、青椒500吨销售合同,实际销售蔬
菜2350吨。
以上是我社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专合社发展所作的一些工作,这些离上级主管部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2006年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知难而上,在上规模、上档次上下功夫,加大科学种菜力度,进一步提高我镇无公害蔬菜在市场占有率,增加入社社员的收入。
三、2006年专业社发展理思路和目标
(一)经营理念:科技兴农作能人,争当第一做强人,共同发展做富
人。
(二)主要目标:
1、建立15亩无公害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并施用生物菌肥和使用频率杀虫灯。
2、继续加强与东海食品公司和齐宴居食品公司的合作,发展专业社
蔬菜基地500亩。
3、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并大力推广遮阳网生产技术,进行反季蔬菜
种植。
4、积极创建加工实体,由专业社发起,由入社社员入股,组建罗江县安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拓宽蔬菜销售渠
道。
5、加大对先进社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奖励力度,同时争取上级主管部
门的支持。
同时,我们殷切期望上级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一如既往的给予大力支持,关心我们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们一定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遵守专业社《章程》,积极发挥专业社的作用,更好地为入社社员和未入社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
应有贡献。办好合作社 架起致富桥 XX县XX生猪产销合作社
XX县XX生猪产销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是由68户养殖户,募集股金1.8万元成立的。目前,已发展社员150户,吸纳股金5万元,建成良种猪示范养殖场2处,带动养殖户达1200多户,社员年直接增收200多万元。
一、适应形势,及时组建合作社
近几年来,XX镇生猪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导产业。但随着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立和同内大中城市食品准入制的实 施,生猪养殖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部分生猪养殖户盲目引种,饲养成本高,销售门路少,效益较差;疾病防治知识淡薄,生猪死亡率高,损失较大;标准化生产程度低,难以有效组织实施绿色食品生产,达不到国家城市准入制度的质量标准要求。针对这些问题,在县政府、县畜牧局和XX镇党委、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XX镇兽医站、镇经管站、XX种猪场和部分村委联合发起成立了XX县XX生猪养殖合作社。
二、建章立制,促进合作社规范运作
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狠抓了合作社的规范运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设立了“三会、一专业服务队”。“三会”即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决定合作社的一切重大事项,理事会具体负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监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一个专业服务队”,就是兽医站从业务骨干中抽调4人作为合作社专业服务人员,为社员提供饲养管理技术。同时,投资3万元筹建了合作社办公室、饲料仓库等基础设施,并聘请了秘书长、会计和出纳人员,配备了办公设施,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二是明确职责目标。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平等、互助、互利,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确定了四项职责:即对社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举办科技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采购和供应社员所需要饲料、药品等生产资料;为社员开展疫病防治等服务。三是制定分配方式。合作社对募集的股金,主要用于维持合作社日常运转,为入社社员提供服务所需资金及生产经营;年底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将盈利的25%作为合作社公积金存入公共帐户;35%作为机动储备金,用于支付亏损社员的股金利息;其余40%按社员与合作社发生的业务交易量进行返还分配。
三、强化服务,切实提高运行水平
合作社坚持把搞好服务作为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的关键,狠抓了“五服务”。一是搞好诊疗服务。合作社专业服务队每7天到社员家中提供一次主动技术服务,其他时间随叫随到。一年来,共为社员养殖户提供服务600多次,解决社员养殖户技术难题800多项,治疗病猪2000多头次,治愈率达到95%以上。二是搞好良种服务。合作社以XX原种猪场作为母猪繁育基地,通过向社员提供“二元杂交”父母代母猪群,较好地提高了养殖收益。同时,联合青岛正大公司建立良种猪精液配送站,实行人工授精改良,进一步改良生猪品种。目前,已向社员提供二元杂交母猪2000多头,种公猪80多头,全镇的生猪品种有了明显的改善。三是搞好技术培训服务。聘请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徐州正大饲料公司、四川维尔康兽药公司、青岛正大饲料公司等高校和知名企业的专家授课,免费为社员举办培训班4次,参训人员800多人次,发放编写了《养猪技术手册》10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户的饲养技术水平。四是搞好防疫检疫服务。合作社专业服务队定期到社员饲养场开展防疫,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以及口蹄疫等疫苗,确保了无疫病发生。在社员出售生猪时,合作社及时安排检疫员进行现场检疫,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方便。五是搞好物资供应服务。合作社与社员养殖户签订了养猪《物资供应合同》,并明确承诺所供应物资价格一律比市场价格低1.5%,盈利部分向社员户返还40%。今年已先后向社员供应饲料和添加剂等100多吨,为社员节省开支2万多元,得到了生猪养殖户的一致好评。
四、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当前,合作社在运行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够快,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还不够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引导;二是缺乏资金支持,致使生猪饲养标准化程度不高,离绿色食品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不够高;三是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工作经验不足,经营收入较少,服务设施化程度较低,制约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合作社运营和发展,建议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一是尽快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合作社运营“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逐步走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二是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议采取“以奖代补”、提供贷款等方式,对合作社运营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同时,对合作社品牌注册、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尽快把品牌做大做强。三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运营态势良好,带领社员致富效果明显的合作社负责人,应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进一步调动其办社积极性,更好地为“三农”工作服务。
五、下步打算
一是在发展新社员上狠下功夫。争取各村养殖户以团体社员的形式加入合作社,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带动能力。二是在服务建设上狠下功夫。按照合作社章程要求,切实做好社员户的“七统一”服务,重点是提高社员的饲养技术水平,增加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三是在培育品牌上狠下功夫。通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控制药残和病残,研究开发绿色无公害生猪产品,全力开拓大中城市市场,打响“XX”生猪品牌。
7.专业合作社工作报告 篇七
1 抓调研
2009年3月下旬, 山西省农机局管理处人员深入基层, 对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情况进行了调研, 写出了《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提出了2009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和设想。经山西省农机局党组讨论决定,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2 抓“亮点”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12个规模比较大、服务效益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亮点”进行培育, 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帮扶、督促、指导, 全年建设投入近500万元, 是财政扶持资金的3倍, 完成机具、库棚、办公场所建设近4 000 m2、场院建设、绿化、硬化面积超过5 000m2。有效地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起到了“亮点”的典型带动和示范、导向作用。
3 抓发展
针对当前山西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少、发展慢、标准低的问题,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按照有序发展、引导发展、推动发展、加快发展的思路, 紧紧瞄准每年至少新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00个的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能人思路清、头脑活、接受新事物快优势, 农机大户经营农业机械经验丰富、技术熟练, 有影响力的优势, 村干部在群众中威望高、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和敢于带头的优势,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临汾、晋城、晋中, 结合本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实际, 相继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出台了“实施意见”。全省合作社数量比上年增加243个, 增加62%。
4 抓规范
面对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不足, 及时制定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求。统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版面规范内容, 举办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培训班, 邀请农业部、山西省农业厅、农机局、山西农大的领导和专家, 就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辅导讲授。同时收集了近年来国家、省、及有关部门出台的有关涉及农机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有关资料, 整理、汇编、印刷了《山西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资料》, 为进一步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综合服务站规范化建设,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抓管理
管理是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关键, 也是合作社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还处于发展和起步阶段, 社长还是社员, 对合作的内涵还没有深刻理解, 对股份、合作、合伙、股份合作的概念还存在模糊认识的现状, 将山西省现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7种经营模式加以总结整理, 并将省内、省外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好的经营管理经验, 即:“托管型”、“半托管型”、“五统一型”、“平均入股型”、“股份合作型”等模式以简报和其他方式介绍给各农机专业合作社, 供大家参考、学习、借鉴, 在实践中完善提高。
6 抓效益
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步伐的加快, 合作社的数量、质量、规模比过去有较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在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培训班后, 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增加近100余家。以屯留县为例, 在举办培训班前全县仅有5家, 培训班后迅速发展到17家, 同时还有10家正在办理有关手续, 总数达到27家。对如何解决办好、办大、办得有效益、长效发展的问题, 积极采取了如下4项措施。
6.1 改善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方法
开展农机“订单”作业、“跨区”作业、“薄利多耕”, 解决农业机械作业“吃不饱”的问题。
6.2 在作业中开展三个“承诺”
在农机合作社开展质量承诺、价格承诺、作业时间承诺活动, 吸引种粮农民使用合作社的机车进行农机作业, 赢得种粮农民的信任, 从而扩大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
6.3 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和协作
承担“丰产方”的建设任务和其他农机工程项目, 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
6.4 狠抓社会效益的实现
大力倡导农机合作社树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 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机户服务中赢得农民、农机户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赞誉和信任, 在创优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中, 进一步提高农机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全省63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2009年共完成作业面积57.13×104 hm2, 实现效益1.97亿元, 实现纯效益8 800万元, 单台平均年收入1.95万元, 农机户“抱团”比“单打独斗”作业增收20%~30%。
7 抓落实
按照2009年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目标、任务和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的要求, 采取不定期的利用电话进行询问和检查的方式进行工作的落实、了解, 对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进行总结。同时按照处室工作目标任务, 于11月下旬抽调有关人员组成3个年终工作考核、检查组, 按4个大项、17个小项, 以百分制的方法对全省11个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 进行了全面考核。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职能科室全力抓的新局面, 做到了时时有人问, 事事有人管。
8 抓创新
2009以来, 始终把探索、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作为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一件方向性大事来认识。作为推动农机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来谋划, 作为推动农机管理工作的重点抓手来部署, 作为有效提高农机化组织程度来检查, 作为提高农机户经营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来实施。
8.1 经营模式创新
以清徐“力牛”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返租倒包模式”;孝义市东盘粮“富东”农机专业合作社“集体统一经营模式”;阳城县芹池“虎林”、祁县“东海”农机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经营模式”;繁峙县金山铺“大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循环经济经营模式”;定襄县“建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平均合伙入股经营模式”为试点, 组织有关人员多次进行调查了解、探讨, 研究总结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8.2 服务方式创新
针对目前农机销售量大、机车销售品种杂、经营农机新手多、维修设备技术跟不上和购买零配件难的问题, 在解决“用的好”的环节上下功夫、想办法, 率先在山西现代农机推广展示中心, 经过扩建、整合、增加设备、技术培训, 、建立了首家山西省农机服务“4S”店, 在全省及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
9 抓宣传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面宽, 农机户对农机服务工作的需求、内容也不一致, 在工作中紧紧抓住媒体和网络, 大力进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宣传。从工作的职能、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方法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广泛宣传。全处人员以身作则、带头撰稿和组稿, 先后在报纸、杂志、山西农机网进行宣传报道。尤其是首家农机服务“4S”店的揭牌仪式, 在山西电视台、太原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及国内十几个知名网站都进行了相关报道后, 全国近20多个省、市、县打来电话咨询创办“农机服务4S店”的做法和效果。
1 0 抓大户
农机大户是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生力军, 又是用好农业机械、解决农机户使用过程中维修及作业信息的传递者和引领者, 也是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的媒介和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他们经营农业机械经验丰富、技术熟练, 在当地农户中有影响力和带动力, 所以抓好农机大户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2009年的工作中, 从抓培育入手, 积极协调帮助他们解决机具存放难的难题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鼓励农机大户成立或参与中介组织, 或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路子。同时与有关处室配合, 从政策倾斜、资金优惠等方面予以扶持, 诸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倾斜, 安排作业倾斜, 参加技术培训倾斜、优先等。全省农机大户数量比2008年增加912户,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5 524个农机大户, 完成作业面积56.07×104hm2, 实现效益2.36亿元, 实现纯收入1.1亿元。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调研, 提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制定了山西省进一步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积极采取“十抓”措施, 推动了山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快速发展。
8.专业合作社工作报告 篇八
关键词:数控技术校企合作工作站运行模式
高职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接轨的必然选择,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1实施背景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以订单式培养、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中心、校企共同研发产品等为载体进行校企合作,来实现校企共赢。我院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职教集团各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进行人才培养。
数控技术专业在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与西安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学生通过入驻工作站进行学习,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为实现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目标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2实施过程
21成立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
数控技术专业与西安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通过明确利益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现多主体办学、多渠道投资的办学新体制,为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供体制保证,为学院发展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逐步形成了“投资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模式。
企业主要投入企业场地、生产型设备、企业生产配套设施、技术管理人员,学院主要投入与教学相关的资金、设备、仪器、教师技术人员。西安嘉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下设教学部、培训部、学生工作部、技术研发部等机构,负责以教学为主、校企职工相互培训、技术推广、技术研发等工作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2校企合作工作站进站学习前准备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关的制度材料,包括: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组织机构;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管理制度;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职能;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职工行为准则;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学生进站行为准则;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安全制度。
学校主导,企业辅助完成教学过程材料的准备,包括: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学生联系名单;学生进站学习安全告家长书;学生进站学习安全承诺书;学生进站学习登记表;学生进站学习协议书;学生进站住宿安排;学生进站车间分组安排;学生进站考勤表;学生进站学习中期调查表;学生进站成绩表;学生学习总结;学生进站学习日志等教学资料。
参与指导的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准备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包括:学生进站教学大纲;学生进站学习指导书,以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站教学的顺利进行。
23校企合作工作站进站学习实施
数控技术专业每期安排进站学习人数30人,为一个标准班,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校企合作工作站的教学组织,采用半工半读模式进行,每个工作日的上午在嘉业航空职工培训室进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加床故障诊断与维修》、《UG软件应用》理论课程的学习,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理论教师共同參与教学。
每个工作日的下午,进入工作岗位实践,主要进行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多轴、三坐标测量、工艺、编程、质量检测等岗位的专项实践教学,企业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辅导,当学生达到操作要求时,根据情况允许掌握操作技能的学员进行实践操作。
24校企合作工作站学习考核
完成一个周期的学习之后,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双方对进站学习的学生进行考核,并颁发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结业证书,根据成绩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
3取得成效
通过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教学运行的实施,数控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通过进站学习,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在半工半读工作模式下,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更好。(2)利用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平台,校企合作共建数控技术专业,企业专家参与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并参与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使得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更符合社会需求,效果更好。(3)校企双方职工互聘,校方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承担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维修等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校科研能力强的老师,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理论培训及科研难题的攻关相关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4)进入工作站学习的学生,毕业后优先到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就业,对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有积极作用,同时这些进站学生能很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变过程。
4体会与思考
校企合作工作站运行模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校企合作形式,有力的推动了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促进了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升了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技能水平,对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控技术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专业合作社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12-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运行工作情况调研报告06-10
马颈坳镇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06-25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08-03
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工作总结12-11
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07-07
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结08-23
专业合作社任职文件09-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