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2024-07-10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精选10篇)

1.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篇一

汽车设计课程小结

通过学习汽车设计这门课程使我从理论上初步掌握了从事汽车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从事汽车设计的初学者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汽车设计所涉及的结构分析、参数选择、设计与计算等构成了该课程的基本内容。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控制理论、系统工程、有限元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许多新知识均已在汽车设计中得应用。

本课程介绍了发动机液力悬置、安全气囊、双质量飞轮、拉氏膜片弹簧离合器、扭转梁随动臂、粘性联轴器、机械式无级变速器、电动助力转向、电控助理转向、空气悬架、越野车布置分析等。

第一章介绍了汽车的总体设计,从中了解到了汽车总体设计应满足的要求以及开发程序、汽车的分类汽车有那些布置形式,是如何确定主要尺寸、质量参数和性能参数的,发动机怎么选择,轮胎怎么选择有什么要求,如何对汽车进行总体布置。

第二章介绍了离合器设计,了解到离合器的组成、分类、功用,有哪些结构形式,离合器主要参数选择、设计与计算,对操纵机构和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特别详细的介绍了膜片弹簧。

第三章介绍了机械式变速器设计,用来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目的是在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速等各种行驶工况下,使汽车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变速器设有空挡,可在起动发动机、汽车滑行或停车时使发动机的动力停止向驱动轮传输。变速器设有倒挡,使汽车获得倒退行驶能力。需要时,变速器还有动力输出功能。变速器有如下基本要求: 1)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设置空挡,用来切断发动机动力向驱动轮的转输。3)设置倒挡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4)设置动力输出装置,需要时能进行功率输出等。传动机构布置方案有

1、固定轴式变速器(两轴式变速器、中间轴啊式变速器)

2、倒档布置方案。对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包括档数、转动比、中心距、外形尺寸、齿数和格挡齿轮齿数的分配。对变速器进行设计与计算,最后对同步器、操纵机构和结构元件进行了说明。还简单了介绍了机械式无极变速器。

第四章介绍了万向传动轴设计,万向传动轴由万向节、轴管及其伸缩花键等组成,对于长轴距的汽车,有时还加中间支撑。它主要用于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断改变的两根轴间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万向传动轴设计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保证所连接的两轴的夹角及相对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能可靠而稳定地传递动力。

2)保证所连接的两轴尽可能等速运转。由于万向节夹角而产生的附加载荷、振动和噪声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在使用车速范围内不应产生共振现象。

3)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容易等。

第五章介绍了驱动桥设计,驱动桥位于传动系末端,其基本功用首先是增扭、降速,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即增大传动轴或直接从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并将转矩合理地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其次,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而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以及制动力矩和反作用力矩。

设计驱动桥时,应当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选择造当的主减速比,以保证汽车在给定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2)外廓尺寸小,保证汽车具有足够的离地间隙,以满足通过性要求。

3)齿轮及其他传动件工作平稳,噪声小。

第六章介绍了悬架设计,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缓和路面传给车(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在路面不平和载荷变化时有理想的运动特性,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使汽车获得高速行驶能力。

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减振器、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等组成。

导向装置由导向杆系组成,用来决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运动特性,并传递除弹性元件传递的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当用纵置钢板弹簧作弹性元件时,它兼起导导向装置的作用。缓冲块用来减轻车轴对车架(或车身)的直接冲撞,防止弹性元件产生过大 变形。装有横向稳定器的汽车,能减少转弯行驶时车身的侧倾角和横向角振动。

第七章介绍了转向系设计,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械转向系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有些汽车还装有防伤机构和转向减振器。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还装有动力系统,并借助此系统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第八章介绍了制动系设计,制动系的功用是使汽车以适当的减速度降速行驶直至停车;在下坡行驶时,使汽车保持适当的稳定车速;使汽车可靠地停在原地或坡道上。

制动系至少应有两套独立的制动装置,即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通过学习汽车设计,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汽车的了解和印象。在毕业设计中我选择了变速器设计,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能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虽然历经10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汽车已相当完善,但为了满足不断攀升到更高层次的要求,至今仍然需要我们开发创新产品,进一步完善它。动装置。前者用来保证前两项功能,后者则用来保证第三项功能。

2.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篇二

关键词:汽车设计,教学六要素,研讨式教学法

经历10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 汽车产业已经相当完善, 但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性能要求, 人们仍然需要不断地开发创新产品, 这就需要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跟不上教育的发展, 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 我们必须对现行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本质属性要求我们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学校在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引下,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积极推进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寻求符合并体现学生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全面实施我校“分类指导、科教结合, 激励创新”的人才培养战略, 为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了开放式的创新平台。

汽车设计是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 掌握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步骤, 掌握汽车底盘主要总成:离合器、机械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驱动桥、悬架、转向系和制动系等的设计方法, 在满足汽车性能的要求下, 熟练掌握汽车部件结构方案分析、主要参数的确定原则、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及其载荷的确定等[1];通过课程学习, 了解先进的汽车设计技术, 从而达到基本具备分析和解决该领域问题的能力。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开发及性能匹配方面的工作, 本课程是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汽车设计方面工作的重要必备课程。我们根据汽车设计课程的特点, 围绕教学的六要素及研讨式教学法, 依托汽车设计课程重点课程建设, 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 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层次化的发展。

1. 基于教学“六要素”的汽车设计课程改革

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讲授、教材、讨论、作业、实践和考核[2],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引入研讨式教学法结合教学六要素进行改革创新。

(1) 课堂采用研讨式教学法。

教学一词以教为先, 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求的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富有激情的教师, 这样的教师能够把知识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在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汽车设计技术的硬件和软件都在不断更新, 我们在课程的开始阶段介绍了汽车设计的基础的常识后, 针对这门课程提出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课程完成后要达到的能力, 用研讨式教学法[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正在研究进程中的科研题目, 着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技术建设重点课程平台。

在汽车设计这门课中, 由于汽车本身零件繁多、各总成结构也相对复杂,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 由于缺少实物的对比, 学生对汽车各总成的布置与生产过程缺乏感性认识, 课程的内容比较复杂, 且有着大量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 因此, 单纯依靠教材上的插图和方法很难讲清楚这门课程, 很容易导致教师传授知识困难,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等缺点。

多媒体课件是汽车设计课程在重点课程平台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多媒体技术对于声音、动画、图像等都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它可以非常形象的将汽车的整车或者各个总成以及他们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展现出来, 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

重点课程平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网络平台的建设。所有的教学课件、动画和视频资料都上传到了网上, 通过网上自主学习达到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在课程中心网上还有专门设立了课程互动模块, 在这里学生可以上传难点问题, 教师可以实时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学生之间也可以在这里相互讨论, 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答他人的疑惑。在这里也可以了解到现在全国的一些汽车设计比赛的信息, 这为学生参与创新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各类创新比赛, 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 也增加了创新实践的机会。

网络课程较好地协调了课堂教学授课时间少和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在汽车设计的教学中, 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内容灵活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等构成的重点课程平台, 做到内容与手段的最优匹配,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见图1) 。

(3) 重点开展专题讨论。

开展重点的专题讨论是实现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知识和沟通教学思路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枯燥的教学过程很难提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精力, 因此, 在重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安排了具体的实践环节, 把每年举办一次的本田节能汽车赛与汽车设计教材密切结合, 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中去调查分析, 与教师和同学相互沟通讨论, 最后由老师来对学生的表现评分和总结。通过专题的重点研究论讨, 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知识的构架, 并学习本项目需要的新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专题的题目根据各学年的实际项目进行更换及更新, 如:节能汽车赛, F1方程式汽车大赛, 飞思卡尔杯汽车赛, 及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 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4) 基础课后习题和专题报告相结合的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是强化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及知识扩展的一个基本教学要素, 是教师对教学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汽车设计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盲目的不科学的作业训练, 不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反而会给学生增加很大的精神负担, 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将作业练习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概念及理论的习题, 通过基本知识点相关的作业, 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特别是重难点问题的理解, 此类习题作为必选项目, 作为期末评分的重要参考;另一类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专题讨论的相关报告, 包括每次组织小组讨论的报告及总结, 关于课程某些新技术的跟踪, 提交汽车设计新技术的小论文等, 此类习题作为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的选修, 同时也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加分项。

(5) 实践环节的个性化、层次化。

在高等教育的学习中, 仅仅是通过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必须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的应用中合理的调取相关的理论知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汽车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是一次综合性实战演练, 它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环节有两类:一类是为教材重点内容设置的, 如汽车总体布置主要参数的实测, 汽车主要系统实际设计的对比分析等;一类是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学生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参加常规的汽车部件设计, 另一部分参加以研讨教学法为基础的创新大赛, 如节能汽车制造赛, F1方程式汽车大赛, 卡思杯汽车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课程设计的内容, 这样分组式的课程设计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层次化培养。

在课程设计实践中, 我们改革了传统的汽车设计理论考试后的两周集中课程设计的做法, 在课程设计中进行研讨式创新教学法的尝试, 把创新大赛和专题讨论结合起来, 使这次大作业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主动的实践, 达到教学结果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这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设计能力更加有益。

(6)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 对教学双方都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而成绩是代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最终掌握程度, 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 对学生的平时表现重视不够。为了刺激学生平时的学习激情, 积极参加平时的专题讨论和各类汽车比赛, 我们加大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核, 学生平时成绩占40%, 由出勤率、专题讨论课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构成;期末闭卷考试占60%。课程设计的考核是在参加研讨教学法为基础的创新大赛的同学即可获得高于常规汽车部件设计组10%的分数;按照研讨式教学法参加设计研讨的各次讨论占总成绩的60%;最后完成大赛的申请程序占30%。

2. 课程改革的效果分析

依托汽车设计课程重点课程建设, 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学的六个主要要素进行的改革, 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 多方面的讲授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课程相关内容的知识衔接, 提高了教学效率, 达到学生不同层次个性化的教学要求。课程新旧教学方式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校大学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六要素及创新学习空间在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有力支持了大学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 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力, 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有力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成果与创新思维的交流平台。经过近两年的实践, 本专业学生先后获得本田节能汽车设计大赛优胜奖、上海市“科创杯”科技发明二等奖、Freescale汽车大赛三等奖, 第一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提升,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王望予.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阎绍泽、申永胜.2009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篇三

【摘要】汽车现代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关键课程,汽车工业新形势对汽车现代设计课程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知识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形式改革方面阐述了汽车现代设计课程的建設思路;引入数字化设计及绿色设计理念,开展双语教学等形式提高汽车现代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 汽车现代设计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3-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车辆的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也在加快,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对汽车研究及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多具有知识复合型、多样化、国际化能力的汽车技术人才。

为适应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高校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法及知识结构体系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汽车现代设计课程将系统工程分析法、模糊设计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法等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1,2],已逐渐成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3]。现代汽车设计课程也成为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因此做好课程建设和改革对于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有着重要意义[4]。

二、课程建设的思路

目前汽车现代设计课程是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旨在教授研究生的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提高研究生的汽车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但前期开课条件限制,仍存在一定问题。

1. 知识体系改革

传统的汽车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及汽车底盘主要总成离合器、机械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驱动桥、悬架、转向系和制动系等的设计方法,在满足汽车性能的要求下,确定汽车部件结构方案分析主要参数,以及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及其载荷的确定等[5]。

现代汽车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机械设计理论为基础,考虑汽车的结构特点、使用条件复杂、及大批量生产情况,减小经验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设计的主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的一种设计方法。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还应包括数字化设计及绿色设计理念。数字化设计要求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汽车设计的每个阶段。绿色设计要求在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汽车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

2.师资队伍建设

汽车现代设计涉及到许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例如:工程数学、力学、振动理论、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工程材料、电工学、电控与微机控制技术、液压技术、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维修等。因此,对授课教师的理论知识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单纯的由一位教师的课堂授课,必然难以兼顾各方面的内容,应该建立一支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教师队伍,开展不同章节的讲座,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能够互相补充,同时对授课教师的专业外语水平及动手实验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3.教学形式改革

传统授课方式在课堂上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仅了解汽车现代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难以真正消化设计的核心理念,应配以多种形式的授课方法,包括双语教学、有准备的讨论交流、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形式。

为适用汽车工业国际化的发展形势,进行汽车现代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采用全英文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学生能够获取当前世界上前沿的汽车设计方法及技术手段,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授课时教师采用中英文结合方式,关键词语用中文解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消化。结合汽车现代设计的内容及学生的课题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引导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准备讲稿,并在课堂上演讲,提供学生及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机会,鼓励外语水平高的同学采用准备英文课件讨论,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汽车现代设计的理论知识。提供开放的试验平台,结合课堂授课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锻炼研究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改革成效

根据课程建设思路,教学课题组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双语课程也即将开设,预期能取得如下成效。

1.提高学生积极性

研究生更多的时间用于开展课题研究,而如何更快的进入课题,了解研究内容和研究步骤是很多研究生非常关心的问题。汽车现代设计课程建设思路实践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课题检索相关文献,制作课件开展有准备交流讨论,起到了模拟研究生开题答辩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场交流讨论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从其他同学意见中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2.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是汽车企业对录用应届毕业研究生的一项重要考核要求。有些学生由于课题偏向理论和仿真,研究生阶段很少接触实验项目。汽车现代设计课程建设思路实践后,为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实验开发平台。要求研究生针对自己准备的主题内容开展实验研究,从实验设计、实施到数据采集与处理均亲自动手。不但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中,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课时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既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双语教学如何吸引外语水平低的研究生的注意力;先进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等。这些问题还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廖林清,何渝生.汽车设计中的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994, 8(3): 29-35.

[2]段成龙,张萌.现代设计方法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2004,42(484): 12-14.

[3]宫燃.汽车专业现代设计方法的教学探讨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1,(36): 184-184.

[4]亓昌,杨姝,高仁璟.研究生“现代汽车设计方法”课程建设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13,16(3): 54-56.

4.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篇四

高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 【摘要】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与项目课程开发的思想有机结合,进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形成了“工学结合、能力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的开展全面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与汽车保险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汽车保险营销;汽车保险理赔;课程设计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从事与汽车保险相关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建立汽车保险市场意识和顾客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掌握汽车保险投保和理赔流程,并且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现实中汽车保险投保和汽车保险理赔常见的问题,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汽车保险营销、汽车保险定损员、汽车维修服务顾问等岗位。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三项主要技能:(1)掌握专业汽

保流程中相关的实务操作;(2)掌握汽车定损技巧,具备对4S店常见单方肇事保险车的车损情况进行鉴定的能力;(3)熟悉汽车保险相关条款,具备为客户提供保险理赔服务的相关能力;2.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在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汽车保险投保与理赔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主题学习单元,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融知识传播、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程讲解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寓育人于教学过程中,坚持既教书,又育人。具体设计思路为:(1)由培养目标,依岗位特点对汽车保险与理赔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分解出汽车保险营销和汽车保险理赔两个主要工作项目;(2)围绕完成上述两项目的能力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架构,将两个工作项目按保险的险种分解成若干细化的工作任务单元;(3)每一工作任务单元根据内容-能力-实践的教学组织依据形成能力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构架。

(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课程以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国内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研究员、赵志群博士的启发下,借鉴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

驱动。在教学过程中,依序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顺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并以完成学习子情境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来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开展教学。

1.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工作,把课程学习内容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教学实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者;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是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学生是学习问题或任务的发现者和探究者;计划的制定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或任务的解决者。

2.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教学。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把教学向社会、企业开放,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三方共同确定项目学习任务,学生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

一线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

3.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模拟实践活动。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通过组织开展学生汽车保险知识竞赛、接车大赛、汽车理赔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等多种第二课堂的课外实践使学生对汽车保险与理赔有更深入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4.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对传统的一次性的闭卷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改革传统的单纯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成绩的方式,采用能力测试的考核方式,强调阶段学习考核,通过笔试、口试、情景模拟、校外实践的完成情况等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汽车保险投保与理赔技能的学习效果作综合性的评价。考核制度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教学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行为习惯、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责任心、独立计划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质量、自我学习能力等。评价形式有自我检查、自我评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汽车保险投保与理赔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主题学习单元,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

教学内容的设计坚持基础性、先价、成果呈现、小组评价、师生互评等。使原来的终结性的考核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为主,体现的是职业行动能力的全方位评价。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课程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据,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和适用性,根据汽车保险销售、汽车保险定损员、汽车维修服务顾问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和重构。教学内容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能够根据学生就业需要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通过编写补充讲义,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为了突出课程的前瞻性,及时将有关汽车保险的新条款、新动向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恰当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以授课对象为中心设计讲授内容的层次和形式,授课时注重运用递进性和创新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三个基本原则,在培养了学生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1)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及教学资料。在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教学资料。例如教材、讲义、训练项目、案例、习题、学习指南等。课程团队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汽车保险与理赔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内容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开发和完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录像于一体,内容承载量大,使教学直观、生动,运用于教学,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同时,电子教案和课件能很方便以网络平台实现共享,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有效的资料。(3)开发按学习情境设计的学习工作单。课程团队通过企业调研,收集典型案例,与校外兼职教师联合开发汽车保险与理赔学习工作单,与学习情境相配合,贯彻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材及教辅材料的编写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用下列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兴趣。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

析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汽车保险理赔课程中有些重点内容只是一个概念或观点,有时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通过案例分析这种以理服人方法。是使学生掌握重点和理解难点的最好办法。课题组教师收集了大量的汽车保险理赔案例,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进而理解汽车各保险险种的理赔特点,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2.问题驱动讨论教学法。在教学中对某些专题,如将汽车专业知识在汽车定损中运用讨论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汽车结构的资料,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汽车保险理赔必须以丰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又能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收集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建立学习自信心。

3.情景教学法。对于有些专题项目,如汽车保险理赔实务等内容的实训,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场景,对锻炼其知识应用能力和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作用。很多学生通过学习感触道:汽车保险理赔的流程背诵得很熟,老师课堂提问我也能对答如流,但一到了工作现场不是忘记这就是漏掉那。情景教学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提高的场所。

4.营销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如汽车保险投保实务这

识综合应用,既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使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另外,课程组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延伸,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又对形成良好的学风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汽车保险与理赔通过工学结合、能力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满足了企业对学生的求。

【参考文献】

5.《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设计 篇五

让学生交流,说说不同类型的汽车都有哪些不可缺少的部分,归纳所有汽车的基本组成。小组合作,分析这些车的功能和形式的关系。通过交流,明白设计要以功能为基础,外形辅助功能,使功能更合理。

(二)发展阶段

学生欣赏教材中几张造型奇特的汽车图片,思考它们为什么有如此奇特的外形,实现了哪些功能?回想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没有应该改变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师以一种汽车为例,简述创作思路。学生可在现有汽车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在外形、结构或功能上进行改造,并在画纸上体现出来。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学生作品按实用型和美观型分类张贴,让学生清晰地表达设计思路,对那些虽有想法但表现效果不理想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小结两种类型作品的特点,提出合二为一的最终目标。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收拾绘画工具,打扫教室卫生。

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了解汽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作品能否较准确地表现设计意图。

6.汽车电气系统设计 篇六

汽车电气系统设计

关于汽车电气设计从标杆车比对到产品设计过程系统化的.阐述,对具体的设计工作细节作出技术规范性要求及经验性总结,为汽车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作 者:伏军锋 FU Jun-feng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206刊 名:汽车电器英文刊名:AUTO ELECTRIC PARTS年,卷(期):2010“”(1)分类号:U463.610.2关键词:汽车设计 比对(Benchmark) 权值 电能平衡 电线束

7.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篇七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1 汽车专业机械基础课的内容和特点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是很多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它包含与机械有关的概念、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等方面知识。这门课不仅概念非常多, 而且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同时, 因为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接受老师授课内容的速度慢, 进而也就导致越来越厌学。另外, 机械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实际教学中很容易忽视实践环节, 致使理论与实践脱离。高职院校设置机械基础这门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机械组成、机械功能实现的方法、机械动力的传递等知识与技能。院校应该重视机械基础这门课, 可以通过把机械基础分成设计基础与制造基础两大部分, 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进而有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2 我国高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的改革现状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目前很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专业基础课的研究和改革力度都不大, 仅有少数院校开始尝试推进课程改革, 如本文所介绍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的初步改革。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把几门课程压缩成一门课程, 出现内容杂乱,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同时, 课程体系都还是延续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 即重系统和重理论, 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也都是普通高职学校的压缩版, 尚未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所要求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从实际的教学效果角度看, 这种简单整合就像压缩饼干, 方便携带, 但下咽十分困难, 更不容易消化, 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不匹配, 培养的能力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要求。

3 设计《机械基础》课要遵循的原则

3.1 清楚课程定位, 紧密结合汽车专业的特点

汽车机械课程是高职院校与汽车制造和装配等相关专业的重要课之一, 它不仅是专业的基础课, 而且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通过对机械基础课的学习, 学生可以开拓基本的职业行动能力, 锻炼创新思维, 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的定位应该以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为出发点, 致力提高学生对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

3.2 课程应和就业需求相联系

依据高新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于对汽车制造业的调查, 召开与汽车行业和技术相关的研讨会, 广泛邀请汽车行业的专家、企业家、汽车专业老师等, 针对具体工作岗位对汽车知识的需求, 共同讨论制定基础课程的标准及教学大纲, 重构教学内容, 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的需要相适应, 确保学生可以胜任相关的汽车职业岗位。

4 构建汽车专业《机械基础》课的思路

4.1 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制定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往往又有具体划分。例如:汽车方向的检测和维修、电子技术、技术服务等。汽车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的服务都可以归为服务类, 与之相对应的岗位有汽车检测员、汽车检修员、汽车电修员等。这些岗位都要求通过学习机械基础这门课, 能把简单的机器结构进行拆分, 制定机械运行的方案, 表述各个部位相互传递相互作用的方法, 掌握对应功率的计算公式, 依据具体零件要求, 可以查阅相关的国家标准或手册, 合理选择工程材料, 生产简单的结构部件, 完成相关的机械组装, 使它们实现预定的功能, 逐渐提升自学能力, 把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2 依据不同的职业目标设定课程内容

前面所述的课程目标不仅包含了机械专业的知识、素质, 也包括能力与经验。可以把知识分为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过程知识;素质是整个教学中时刻都要有的;能力是为了后期可以有效开展工作而做的前期基本技能训练;经验是通过学习知识和训练能力渐渐积累的。依据不同的目标, 开展课程实践项目, 让学生感受机械的魅力, 指引他们迈进机械的大门, 了解汽车结构及制造技能。

4.3 按照工作流程规范课程内容的顺序

学生学习是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经验则是通过实际工作体验而积累的。可以把经验理解为边做边学所掌握的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的是把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要以汽车为主线索, 安排与汽车相关的授课内容, 结合制造汽车的过程使课程的内容规章有序。

4.4 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

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比较强, 他们有明确的知识选择, 擅长通过实际实践获取经验, 这与实际的工作环节有很大关系。全面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老师授课可采取任务和情境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先由教师给学生布置工作任务, 学生自行设计实施任务的方案, 通过不断发现问题, 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5 结语

总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专业机械基础课的设计, 要摒弃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去解决实际实践中的问题, 做到边学边做。让学生找到发挥自我的空间, 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苗青.汽车机械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5) .

8.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篇八

关键词:教学模式;中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汽车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89-02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在调整经济结构,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就业及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但在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等方面,部分学校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且在发展方式、办学规模、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现代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导致汽车维修等服务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柳州市的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方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此种教学模式适用于高等院校学生或有极大学习热情的学生,但不适用于中职学生。其主要表现为:1) 市场导向不明确,对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毕业以后干什么都无具体计划。采用传统式和探索式教学,有“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趋势,急功近利,发展方向不明确。2) 人为地将整体汽车进行抽象地分割,导致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浪费严重,设备使用率降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难以有机结合。3) 教学基本上都是模仿性的操作和简单的机械操作,无法使学生触类旁通的分析故障形成原因和熟悉系统技能。虽然各个学校都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实车直观教学法,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空间想象力缺乏。4) 教学设备落后及不足,不利于教学和实训,例如在东边学习再到西边去练习,两头跑带来管理与教学上的不便。

2 改革教学模式存的必要性

大量的企业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服务业和市场的分工越来越细。店长、经理、总工程师、营销顾问、汽车保险等工作岗位,基本上由院校生担任,要求其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汽车维修中细分出来的汽车维护(一级、二级)、汽车检测、配件销售、汽车制造业、汽车美容和汽车装饰等人才。因此,在实践类课程教学中,要制定面向市场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完善学习器材和环境,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方式强化技能训练。走出传统模式,化繁为简,营造教学氛围,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让学生熟悉其以后将从事的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育目的。

3 汽车空调故障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现以汽车空调故障维修课程设计为例,探讨中职类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

3.1 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创设工作情景模式

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且多处于叛逆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排斥,对“请同学们翻到哪一章多少页”之类的开场白非常反感。在上课程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当下中职学生性格活波、表现欲强、对以后从事的工作充满好奇的特点,采用模拟未来工作环境的方式引入教学。

讲授空调电路维修方面的知识时,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汽车4S店工作环境,根据角色分配学生不同的任务,有的学生担任店长,有的学生担任前台接待员,有的学生担任客户,有的学生担任汽车维修组长,有的学生担任维修组员,大家有各自的职责分工。假设一辆丰田卡罗拉车出现了空调电路方面的故障,要求学生按照4S店规范程序进行工作:前台接待员负责接车,维修组长负责维修车辆,维修组员负责协助组长完成维修工作,店长负责整个过程的协调管理工作。大家通过合作将故障车辆修好后,交付车主使用。按上述服务流程安排,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在看别人表演的同时自己也在表演,热情高涨。

3.2 化繁为简,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难繁偏旧”,在讲操作前,总是长篇累牍的讲述分类、原理、特点,计算方法、公式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无法掌握修车知识。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应省略过多理论知识的讲解,重点讲授必备的理论知识,如空调总体结构、空调电路等。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参考书应是针对具体车型的,比如丰田卡罗拉专用维修手册。学生掌握工具使用和电路图分析相关知识后,自行研究排除故障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3 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设备落后、不足及教学环境差,均不利于教学和实训,易导致教学不协调。比如:理论学习在教师,实践练习在基地,理论与实践分立。打造一体化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所谓理实一体化就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因此,在教学环境设计中,实训场所应有理论教学区和实训教学区,且理论教学区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景格学习软件,使学生可以通过景格软件模拟故障维修的操作过程,然后,用实车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解决实践教学中老师“一对多”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的时候,可以在理论区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实训区配有实车、工具箱和各种检修仪器仪表。理论区和实训区属统一空间,学生查阅资料或者研究讨论结束后,可以立刻去实车区进行实践操作。只有整个学习过程流畅,学习效果才能提升。

3.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实践类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虽然从课堂表现来看,教师只是起引导和协助作用,好像整堂课下来都是学生在“干活”,但是实际上老师的功夫是在课外。作为实践类教学教师,对企业要相当熟悉,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工作任务,并掌握维修技能和操作规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和企业进行交流和接触,每学期下厂实习,熟悉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同时,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要过硬,要能够把理论讲透彻,熟练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并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课前,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设定好相应故障,编写实验工单和课堂实训工作页。实践课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教师课堂外的准备工作是否充足。

4 结语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实践类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新方法,其面向市场需求,按照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此种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推广后,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了综合能力。

9.汽车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篇九

摘要

本文以捷达EA113汽油机的相关参数作为参考,对四缸汽油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并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了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分析。

首先,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对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以及在运动中的受力等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得到了精确的分析结果。其次分别对活塞组、连杆组以及曲轴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并进行了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校核。再次,应用三维CAD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曲柄连杆机构各零部件的几何模型,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利用Pro/E软件的装配功能,将曲柄连杆机构的各组成零件装配成活塞组件、连杆组件和曲轴组件,然后利用Pro/E软件的机构分析模块(Pro/Mechanism),建立曲柄连杆机构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模拟,研究了在不考虑外力作用并使曲轴保持匀速转动的情况下,活塞和连杆的运动规律以及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包络。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基本一致,文章介绍的仿真方法为曲柄连杆机构的选型、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仿真建模;运动分析;Pro/E

I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fers to by the Jeeta EA113 gasoline engine’s related parameter achievement, it has carried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compution for main parts of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in the gasoline engine with four cylinders, and has carri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in computer in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for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First, motion laws and stress in movement about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precise analysis results are obtained.Next separately to the piston group, the linkage as well as the crank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structural desig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the rigidity examination.Once more, applys three-dimensional CAD software Pro/Engineer establishing the geometry models of all kinds of parts in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then useing the Pro/E software assembling function assembles the components of crank link into the piston module, the connecting rod module and the crank module, then using Pro/E software mechanism analysis module(Pro/Mechanism), establishes the multi-rigid dynamics model of the crank link, and carries on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s analysis simulation, and it studies the piston and the connecting rod movement rule as well as crank link motion gear movement envelopment.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os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meet to true working state of engine.It also shows that the simulation method introduced here can offer a new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way for the mechanism choosing and optimized design of crank-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in engine.Key words: Engine;Crankshaft-Connecting Rod Mechanism;Analysis of Force;Modeling of Simulation;Movement Analysis;Pro/E

II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 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 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曲柄连杆机构的类型及方案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活塞位移 ·················································· 错误!未定义书签。2.1.2 活塞的速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2.1.3 活塞的加速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气缸内工质的作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2.2.2 机构的惯性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2.3 本章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 活塞组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活塞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活塞的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3.1.2 活塞的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3.1.3 活塞头部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3.1.4 活塞裙部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3.2 活塞销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活塞销的结构、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3.2.2 活塞销强度和刚度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3.3 活塞销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活塞销座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3.3.2 验算比压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3.4 活塞环设计及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 活塞环形状及主要尺寸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3.4.2 活塞环强度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3.5 本章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 连杆组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连杆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连杆的工作情况、设计要求和材料选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4.1.2 连杆长度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4.1.3 连杆小头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刚度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4.1.4 连杆杆身的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4.1.5 连杆大头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刚度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4.2 连杆螺栓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连杆螺栓的工作负荷与预紧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4.2.2 连杆螺栓的屈服强度校核和疲劳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4.3 本章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 曲轴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曲轴的结构型式和材料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曲轴的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5.1.2 曲轴的结构型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5.1.3 曲轴的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5.2 曲轴的主要尺寸的确定和结构细节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曲柄销的直径和长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5.2.2 主轴颈的直径和长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5.2.3 曲柄 ························································ 错误!未定义书签。5.2.4平衡重 ····················································· 错误!未定义书签。5.2.5 油孔的位置和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5.2.6 曲轴两端的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5.2.7 曲轴的止推 ··············································· 错误!未定义书签。5.3 曲轴的疲劳强度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 作用于单元曲拐上的力和力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5.3.2 名义应力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5.4 本章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 曲柄连杆机构的创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对Pro/E软件基本功能的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6.2 活塞的创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 活塞的特点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6.2.2 活塞的建模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6.2.3 活塞的建模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6.3 连杆的创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 连杆的特点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6.3.2 连杆的建模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6.3.3 连杆体的建模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6.3.4 连杆盖的建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6.4 曲轴的创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1 曲轴的特点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6.4.2 曲轴的建模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6.4.3 曲轴的建模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6.5 曲柄连杆机构其它零件的创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1 活塞销的创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6.5.2 活塞销卡环的创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6.5.3 连杆小头衬套的创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6.5.4 大头轴瓦的创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6.5.5 连杆螺栓的创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6.6 本章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章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活塞及连杆的装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 组件装配的分析与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7.1.2 活塞组件装配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7.1.3 连杆组件的装配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7.2 定义曲轴连杆的连接 ············································ 错误!未定义书签。7.3 定义伺服电动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7.4 建立运动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7.5 进行干涉检验与视频制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7.6 获取分析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7.7 对结果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7.8 本章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0.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篇十

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几乎快成各行业之首。从汽车的性能竞争到造型设计的竞争再到汽车品牌的竞争。最能代表汽车品牌形象的就是汽车标志了。汽车标志是一部车的身份证。每一枚车标,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即使看似最简单的车标,往往也有一段很深的寓意。枚枚形状各异的车标更是记录着汽车发展历史的鲜活见证,它历经沧桑,也包含着一代代制造者的希望和苦痛,荣辱兴衰尽在其中。它的设计理念也是设计标志时可学习和借鉴的。

保时捷汽车标志

保时捷标志采用斯图加特市的盾形市徽。斯图加特市盛产一种名贵种马,左上方和右下方是鹿角的图案,表示斯图加特曾是狩猎的好地方;右上方和左下方的黄色条纹代表麦子,喻示五谷丰登,黑色代表肥沃的土地,红色象征人们的智慧和对大自然的钟爱。

兰博基尼汽车标志

这是一头浑身充满力气,正准备冲击的公牛,寓意由意大利兰博基尼公司生产的赛车马力大、速度快、战无不胜。汽车标志中这只具有意大利血统的公牛所代表的豪华跑车,在欧美的名气绝不逊色于法拉利的那匹骏马。

法拉利汽车标识设计

1920年,法拉利效力于阿尔法车厂当试车员,同时参与赛车。1923年他在沙维奥的赛车胜出之后,意大利空军王牌飞行员巴拉加的母亲,把儿子获得的“腾跃骏马”的徽章赠给了他。法拉利在那个标志里加上意大利国旗。

美洲虎汽车logo商标设计

这只来自美洲大陆富有动感、勇猛无比的“美洲虎”,以其雄姿倾倒众多车迷,受到车迷们的特殊宠爱和垂青。更是成为全世界男子汉们向往和引以为荣的最理想车型之一。

标致狮子标识设计

也许没人想到,一开始这只狮子只是表示锯条的三种品质:锯齿经久耐用--像狮子的牙齿;锯条柔韧不易折断--像狮子的脊柱;切割的速度——像腾跃的狮子一样迅捷。

阿尔法罗密欧车标设计

标志中舞动的大蛇,沿用的是中世纪时米兰的领主维斯康泰公爵的家徽,同时这个标志也是米兰市的市徽,十字代表着十字军从米兰向外远征的故事,赋予汽车浪漫与趣味。

阿斯顿·马丁汽车标

这只大鹏从天而降,气势非凡,也喻示着公司大鹏般远大的志向。分别注有奥斯顿、马丁英文字样表明是一家“三结义”汽车公司。以生产敞蓬旅行车、赛车和限量生产的跑车而闻名世界的阿斯顿·马丁·拉宫达公司名声赫赫,不知是否得益与这只大鹏带来的运气。

萨博汽车logo设计

原先造军用飞机的Saab想用头戴王冠半鹰、半狮的怪兽图案传达一种对于战争的警觉,和一种捍卫权力的态度。二次世界大战后,Saab将其制造飞机的技术和经验搬到地面,开始生产汽车。

道奇汽车品牌标志

虽然挂的是羊头,卖的可是汽车。这只神气的羊头,既表示“道奇”车强壮彪悍,善于决斗,又表示道奇车朴实无华的平民倾向。不过现在注重内在豪华、舒适但外表朴实憨厚的它已经成为了各地富商名流的当然选择。

福特汽车标志设计欣赏

这是一只被艺术化了的活泼可爱、调皮敏捷的小白兔,似乎正在温馨的大自然中自由飞奔。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生前十分喜爱动物,1911年,商标设计者为了迎合亨利·福特的嗜好,就将英文“Ford”设计成为形似奔跑的白兔形象。

★ 雪铁龙――雪铁龙的双人形标牌是1913年安德雷.雪铁龙首次在其巴黎的工厂里制造的齿轮形状。

★ 林肯――林肯是以美国第12任总统名字命名的汽车,借助林肯总统的名字来树立公司的形象,显示该公司生产的是顶级轿车。其商标是一个矩形中含有一颗闪闪放光的星辰,表示林肯总统是美国联邦统一和废除奴隶制度的启明星,也喻示林肯轿车光辉灿烂。

★ 劳斯莱斯:这个车标由公司创始人Rolls和Royce的两个R叠合而成,汽车散热罩上方的飞行女神雕像成为该车的传统标志。那是1911年董事会对有的车主把低级趣闻的标志贴到车上的现象感到很震惊,决定先行在车上粘上更加健康吉祥的标志物。

★ 雪佛莱:雪佛莱的“蝶形领结”标志来源于雪佛莱的创建者之一杜兰特看报纸时想到设计这个图形,从巴黎酒店的墙纸上获得的灵感,1914年首次使用。

★ 沃尔沃:沃尔沃公司商标中的“VCLVO”在拉丁语中有“滚动向前”的意思。

★ 本特利:其车标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鹰的腹部注有公司名称“BENTLEY”的第一个大写英文字“B”。“鹰”形商标,喻示着本特利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无限发展能力。

★ 大众:大众公司的标志是两个德文单词Volks Wagen字首的组合。

★ 阿尔法.罗密欧:阿尔法.罗密欧的标志从1911年开始使用,它是意大利米兰市的市徽,也是中世纪米兰的领主维斯康泰公爵的家徽。

★ 法拉利:恩佐.法拉利在1920年是一位驾驶员,由于完成了车队的全部赛程,英雄飞行员巴拉卡的母亲在1923年向法拉利捐赠了其子在飞机上使用的飞马标牌,法拉利把它喷涂在赛车上,并于1947年在他的第一辆公路汽车上使用,还为标志增加了意大利国旗和黄色背景。

★ 旁蒂克:其车标由两部分组成。其字母PONTIAC商标取自美国密执安州的一个地名;图形商标是带十字标记的箭头,它被镶嵌在发动机散热器格栅的上方。十字形标记表示“旁蒂克”是通用汽车公司的主要成员,也象征旁蒂克汽车安全可靠;箭头则代表旁蒂克的技术超前和攻关精神。

★欧宝:欧宝曾译为奥贝尔,取自创始人阿德姆.奥贝尔的姓氏。商标由图案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图案是代表公司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又像闪电一样划破长空,震撼世界,喻示汽车如风驰电掣,同时也炫耀它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就。

★奔驰――海陆空全方位的三叉星。德国是世界现代汽车的发祥地,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就是1885年由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设计制造的。奔驰汽车的标志是简化了的形似汽车方向盘的一个环形圈围着一颗三叉星。三叉星表示在陆海空领域全方位的机动性,环形图显示其营销全球的发展势头。奔驰:奔驰的三角星分别代表了陆地、海洋和天空,表示其无论在海上、天空还是陆地都神通广大。

★ 桑塔纳――强劲郝冽的著名旋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大众牌轿车是由世界上最早的甲虫型汽车演变而来的,其标志中采用了叠加的VW字样。VW是德文Volkswagen(意为大众车)的缩写。1981年试制出的新型轿车以“桑塔纳”(Santana)命名,寓意该轿车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盛产名贵葡萄酒的“桑塔纳山谷”中经常刮起的强劲、凛冽的旋风一样风靡全球。

★奥迪――兄弟四人手挽手。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奥迪(AUdi)轿车标志是4个连环圆圈,它是其前身――汽车联合公司于1932年成立时即使用的统一车标。4个圆环表示当初是由霍赫、奥迪、DKW和旺德诺4家公司合并而成的。半径相等的四个紧扣圆环,象征公司成员平等、互利、协作的亲密关系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精神。

★宝马――蓝天白云螺旋桨。德国宝马汽车公司生产的宝马轿车,被誉为高级豪华轿车的典范,它风靡欧美,世界各地的车迷们对它情有独钟。宝马轿车的标志选用了内外双圆圈,在双圆圈环的上方标有“BMW”字样,这是公司全称3个词的首位字母缩写。内圆的圆形蓝白间隔图案,表示蓝天、白云和运转不停的螺旋桨,创意新颖,既体现了该公司悠久的历史,显示公司过去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又象征着公司在广阔的时空旅程中,以最创新的科技、最先进的观念,满足消费者最大的愿望,反映了宝马公司蓬勃向上的气势与日新月异的面貌。宝马的标识首次出现在1928年,其意为在蓝天下的一个银色推进器,让人想起公司的前身是1916年创建的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厂。

★凯迪拉克――皇家贵族的冠与盾

凯迪拉克轿车是美国第一大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五大车系之一,以豪华。非凡的气派闻名于世,已成为高级轿车的代名词。美国底特律城的创始人安东尼·门斯·凯迪拉克是一位法国皇家贵族,毕生喜欢探险,他仗义行仁、扶危济困,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为表示对凯氏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又可利用名人效应来扩大宣传和影响,故公司选用了“凯迪拉克”作为其轿车车名。凯车的标志由冠和盾组成:冠与寇上的7颗珍珠象征着凯迪拉克皇家贵族的尊贵血统,比喻凯车的高贵、豪华、气派、风度;盾象征着凯迪拉克金戈铁马、英勇善战,进而比喻凯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保时捷(PORSCHE)·德国

保时捷又被称为波尔舍。1930年,费迪南·波尔舍在斯图加特市创建了保时捷设计公司。1948年第一辆用保时捷命名的356 Roadsters型汽车问世,以后销售了25,000辆,1963年保时捷公司又推出了保时捷time-honored911型汽车,在北美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从此,“保时捷”以高超的技术和优雅的造型艺术,在跑车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它的标志采用斯图加特市的盾形市徽。“Stuttgart”字样说明公司总部设在斯图加特市;商标中间是一匹骏马,代表斯图加特市盛产的一种名贵种马;左上方和右下方是鹿角的图案,表示斯图加特曾是狩猎的好地方;右上方和左下方的黄色条纹代表成熟了的麦子,喻示五谷丰登,黑色代表肥沃的土地,红色象征人们的智慧和对大自然的钟爱。这一切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象征“保时捷”辉煌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

★吉普(JEEP)小鸟叫声

1940年6月27日,美国政府邀请135家汽车厂,请他们设计生产一种既灵活又结实的全轮驱动军用车。这种车的名字叫“GP”,它的发音与美国漫画家施格于1937年创作的漫画形象中的一种神通广大的小鸟在飞行时发出的“吉普吉普”叫声很相近,美国士兵把它称为“吉普”。

★达特桑(DATSUN)纪念元老

上一篇:观《摔跤吧!爸爸》学生作文下一篇:校园宣讲会策划书(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