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2024-07-0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精选17篇)

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一

一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本学期主要有如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的认识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正确读、写20以内数

(规范工整),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能从任意一个数进行正确数数(正数、倒数、2个2 个数、5个5个数等);

明确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直观体会“十进数”的特点,两位数的组成,知道十位、个位的名称和各自表示的含义(几个十几个一);

能比较数(式)的大小,并用>、<、=连接数与算式(排列顺

序)。

2、数的运算与应用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

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能说出列式的运算依据或算式的实际意义;

能看图意正确写式,(一图一式、二式、四式和“?”、以及三个数的加减等);能选择三个数写出四个加减算式; 能解决简单的用图画呈现实际问题(求总数、求剩余、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能观察和填写简单的数或图形个数排列规律。

3、比较和认识钟表

会正确比较多少、长短、高矮;能正确辨认时针和分针(长短粗细方向与快慢);会认读整时、半时的钟面,能连线和判断,会画整时、半时的钟面;能判断过1个小时,和1个小时前的整时、半时。

知道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大致时间规律(整时)如:上学上课放学吃午饭某个定点活动睡觉等

4、空间和图形

能以自已为观察标准,确定物体或数据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和顺序(左数右数 有几个与第几数);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数出这些图形的个数并能按标准分类。

5、分类

会对一堆实物自主进行分类;会按单一标准、多个标准分类

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分类和钟表的认识,用数学。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学校有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体验,初步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方法,数学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方面年级90%以上的学生掌握较好;技能方面年级80%以上学生达到一年级现阶段应有水平,如口算1分钟完成8题;听讲常规、行为习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班存在的少数学困生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需要针对每个人的实际问题分析,查缺补漏,对症下药。

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进行复习: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进行梳理,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巩固强化算理和算法。利用变换练习,游戏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2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练习。收集平时的错例进行专项练习。加强对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

六、课时安排1、20以内的数1课时2、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3、认识图形、认识钟表。1课时

4、比一比、分类1课时

5、用数学1课时

6、综合练习2课时

2.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 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 课件, 气球图, 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 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 (1) 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 (教师反方位的示范) , 请举起你的左手, 教师带着示范两次, 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 (2) 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 体会加法含义

(一) 结合儿童生活, 体会“1+1=2”的含义

1. 师生共同演示。

(1) 伸出1只左手, 伸出1只右手, 合起来是几只手? (师生共同边说边做, 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 (2) 引导学生说一遍, 教师板书:1%1%2。 (3) 让学生独立说一遍, 教师板书+=。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 (1) 学生起立, 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 (轻踏一下) , 一只右脚 (也轻踏一下) , 合起来是几只脚?

(两脚并拢) (2) 同桌互说一只左脚, 一只右脚, 合起来是几只脚, 算式是什么。 (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 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 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 只要说出来, 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 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 创设情境, 体会“1+2=3”“2+1=3”

1. 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 教师板书:1+2=3 2+1=3。 (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 教师应予以表扬, 但不做要求) 让学生读算式, 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 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 (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 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 4.认识“加号”和“等号” (1) 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 (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 加号怎样写呢? (教师示范, 让学生先书空, 后在桌上写。) (2) 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 (板书:等于号。齐读) 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 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 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 体会加法含义

1. 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 让学生得出, “3+1=41+3=4”。

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 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 带领学生摆学具, 左边摆2个圆形, 右边摆2个圆形, 合起来是几个圆形, 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 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 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 放轻音乐, 做一做课间操, 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 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 (并注上拼音) 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 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 说算式, 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 (1) 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2) 男生拍1下, 女生拍3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3) 左边的同学拍2下, 右边的同学拍2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 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 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 合起来是5下。) 3.实践活动, 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 说一道加法算式 (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 如灯管、黑板、门、窗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 摆小棒。2+1%1+1%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 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 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 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 采取摆图片说算式, 看算式摆小棒, 拍手游戏等形式, 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 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 再让学生写。 (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三

关键词:培养习惯;设置情境;加法含义;体会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1-02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时,思维方式较为开放。在学生探讨“1+1=2”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课件,气球图,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1)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反方位的示范),请举起你的左手,教师带着示范两次,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2)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体会加法含义

(一)结合儿童生活,体会“1+1=2”的含义

1.师生共同演示。①伸出1只左手,伸出1只右手,合起来是几只手?(师生共同边说边做,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②引导学生说一遍,教师板书:1?摇1?摇2。③让学生独立说一遍,教师板书 + = 。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①学生起立,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轻踏一下),一只右脚(也轻踏一下),合起来是几只脚?(两脚并拢)②同桌互说一只左脚,一只右脚,合起来是几只脚,算式是什么。(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只要说出来,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创设情境,体会“1+2=3”“2+1=3”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2=3 2+1=3。(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教师应予以表扬,但不做要求)让学生读算式,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4.认识“加号”和“等号”(1)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加号怎样写呢?(教师示范,让学生先书空,后在桌上写。)(2)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板书:等于号。齐读)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体会加法含义

1.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让学生得出,“3+1=4 1+3=4”。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带领学生摆学具,左边摆2个圆形,右边摆2个圆形,合起来是几个圆形,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放轻音乐,做一做课间操,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并注上拼音)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说算式,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1)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2)男生拍1下,女生拍3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3)左边的同学拍2下,右边的同学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合起来是5下。)3.实践活动,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说一道加法算式(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如灯管、黑板、门、窗等)【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摆小棒。2+1?摇1+1?摇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拍手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再让学生写。(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4.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年龄较小,接触的东西少,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他们都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接受比较慢,特别是对某些协调性要求较强的东西,力量也比较差,男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女生和男生一样活泼,应多以游戏为主,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较为简单,内容主要有: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类的跳跃和投掷(轻物掷远 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和前滚翻)、队列练习、走跑练习(30米跑 和300-500跑走交替)、基本步法练习。内容简单却是最基础的,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对于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从学生基础能力开始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习新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从基础锻炼做起,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注意培养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基本队列的练习以及田径的各种走跑跳和投掷动作。

教学难点:学校武术操、体操动作。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贯彻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精心备课,充分上好每一堂课。

2、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离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多鼓励新生在课堂上大胆做示范,并提出问题,对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保证正确的跑走姿势,并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5、教师要将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达到提高的目的。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做到优生优培,差生转化。

6、教师加强各方面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实践,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研专题:

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六、具体的教学计划:

1、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创新精神。

2、理论方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方法及体育运动常识、卫生保健等。

3、队列队形:主要学习集合、散开、稍息、立正、左右转法以及向右看齐等。

4、广播体操:一年级新生首先要学会广播体操(学校特色武术操),因此,学习广播体操是上半学期的重点。

5、技能方面:主要包括①走:各种不同姿势的走,直线走;②跑:主要有直线跑,沿圆形跑,直线往返跑,接力跑等;③跳:主要有双脚跳、跳圈,跳上台阶,跳绳,立定跳远;④投:主要有对地投球,抛接球,投球进筐,投准练习等;⑤技巧方面:滚翻等简单的柔韧素质;⑥游戏《快快集合》、《投准》、《拍球比多》、《大鱼网》、《投沙包》、《迎面接力》、《跳进去拍人》、《老鹰捉小鸡》等;⑦简单的韵律舞蹈动作学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度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本班的体育工作,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条件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半年,年龄较小,接触的东西也少,什么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什么对他们来说几乎也是从零做起的,喜欢接受新知识,但对某些难度教大的知识接受较慢,特别是对某些协调性要求较强的东西,力量也比较差,男女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女生和男生一样活泼,应多以游戏为主,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三、任务目标:

1、进一步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尝试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活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4、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5、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6、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7、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长发育,增进身体健康。学生在身体活动当中,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和各体育群体社会性的交往活动,感受到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情趣,体验自信、健全的个性心理。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和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四、方法措施:

1.全体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遵守考勤制度,按时上课。

2.遵守体育课常规,认真听讲,积极学习。

3.参加 期中和期终检测,督促学习。

4.采用直观教学方法,精讲多练,搞好“自主、综合、拓展、创新”研究。

5.教师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认真备课,做到深入了解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籍及材料。谢号角案,做好示范和讲解,使学生能有从客观和主观上学习。

7、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知识起到指导,纠正学生错误为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8、及时进行考评,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五

一、复习要求 1.关注知识结构的梳理,关注教学重点。

一年级起始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线索并不是很多。2.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差异。

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结束后,从作业、试卷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真实的学习状态,这是复习阶段最有价值的基础性资源。例如学生在问题上呈现出许多共性:拼音上表现在“ui、iu”的标调规则、“ü”在音节中的变化、“ie、ian”和“üe、üan”的区分、前后鼻韵的区分等。生字上集中表现在同音字的混淆。阅读上则表现出不会联系前后灵活运用,尤其是稍微变化后的按课文内容填空。造句上更多的反映出表达的不正确、不通顺。

学生由于学前教育、家庭环境、个人学习能力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3.关注复习阶段的师生心理调适。

学生第一次面临这么重要的考试,教师既要让孩子认真对待考试,又不能让其成为学生的思想负担。另外,补差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需要,不做无效甚至适得其反的工作。

二、复习计划(一)、汉语拼音:

1、复习目标:

(1)能读准声母、韵母,准确拼读音节,读准四声及轻声音节。

(2)能背诵《声母表》。熟悉《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

(3)能按要求在四线格里规范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

2、复习要点及方法:

(1)声母:

A、形近字母:

b—d—p—q:

这几个声母都是由一竖和一个半圆组成的,只是半圆所在的位置不一样,学生最容易混淆。在复习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像个6字bbb,9字反写ppp,6字反写ddd,像个9字qqq。或是b和d对面坐,肚子向左的是b,肚子向右的是d……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用小棒和半圆拼一拼,摆一摆,在游戏中加深印象。

n—h、t—f:这两组声母的字形比较像,可以让学生用顺口溜读一读,或是动动手,用手指摆一摆这几个字母的样子。

B、音近字母:我们南京人的语音缺陷:鼻、边音不分,前、后 鼻韵母不分,这几组就要特别加强练习:n—l、z—zh、c—ch、s—sh。

C、顺序:声母按唇音、舌尖音、舌根音、舌面音、翘舌音、平舌音,特定声母y、w的顺序排列。我们的教材将翘舌音和平舌音的教学顺序互换位置,是为了先易后难,便于教学。但是在记忆声母表的顺序时,就应给学生指出,翘舌音在前,平舌音在后。

(2)韵母:韵母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的顺序排列。

形近:ie—ei、iu—ui、un—ün 音近:en—eng、in—ing、eng—ong(3)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是要整体认读,不用拼读。在帮助学生记忆时,可以告诉学生:第一行跟相关声母相应,第二行和相关单韵母相应,第三行前两个和相关复韵母对应,第四行和鼻韵母响应。这样一组一组来记更容易些。

(4)标调规则:关于汉语拼音的标调规则,可以帮学生复习有关的 儿歌:见a别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儿歌背起来小朋友都会背,关键在于运用。在实际运用时,最容易错的就是i、u并列出现的情况。要放在实际的词语环境中让学生反复练习。

(5)拼写规则:j、q、x、y与ü相拼的规则。很多学生在音节的合成 时都知道ü上的两点要去掉,反过来,音节的分解时,比如:

jú()—(),有的学生就不知道上的两点要还原了。

关于拼音,我们复习的形式可以有:

1)按顺序默写声母表或填写声母。

2)找出音节中的声母或韵母。

3)分解音节或合成音节。

4)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

5)给音节标声调。

6)在音节中找出整体认读音节。

7)看图选择正确的音节。

8)分别找出声母、韵母、音节。

在复习时,我们也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把一节复习课死气沉沉,枯燥无味,也不要把复习课搞成题海战术,或是上成练习课,学生疲于应对。我们在课上要结合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在玩中学,在玩中复习和巩固,这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能极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在自主中建构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

(二)、字词:

1、复习目标:

(1)能准确认读255个生字,会写129个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写字。能用学过的生字组词、说话。

(2)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及主动识字的愿望。

2、复习要点及方法:

(1)笔画:本册书中出现的24个新笔画。

(2)偏旁:本册出现的生字,独体字比较多,这些独体字有一部 分有了一些变化,成了偏旁,我整理了一些,供大家参考:

(木字旁、虫字旁、女字旁、月字底)(3)汉字:

A、读音上需注意的:

平舌音:三、四、早、才、在、子、村、从、字、草。(座、餐、造、采、艘、祖、踩、紫、色、素)翘舌音:十、上、水、山、手、升、中、正、是、生、早。(校、钟、穿、床、双、创、试、种、摘、厦、睡、着、声、这、尚)鼻音:鸟、南、你、牛。(脑、您、泥、那)边音:六、立、了、林。(绿、两、礼、莲、离、流)前鼻韵母en、in:们、心、树、阴(您、问、信、紧)后鼻韵母eng、ing:升、正、生、风、丰、分、听、厅、青。(亭、敬、明、朋、声、名、能)轻声词:

1(句末语气词)呢、着、了、吗、呀…… 2(词缀)子、头、面、里…… 3(叠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4(变调)漂亮、月亮、星星、牡丹、和尚、名字、已经、怎么、我们…… 飞过来、吹一吹、舍不得…… 这部分练习的形式可以有:选择正确的读音、把音节补充完整。

B、同音字、音近字:

升—生、友—又、渔—鱼、子—字、马—蚂、时—十、她—他 公—工、和—何、风—丰、听—厅、点—电、贝—背、月—乐 这些同音字是同学们最容易混淆的,关键要从意思上帮助他们区分。比如:

“鱼——渔”这一组,“鱼”指的是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动物,而“渔”是指捕鱼、谋取这种动作,如:渔船、渔村、渔夫……再如“听—厅”这一组,“听”表示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厅”表示一个什么样的房间。如:客厅、餐厅…… C、形近字:

了—子、马—鸟、许—牛、江—工、开—开—升、东—乐—车、里—早、见—贝、早—草、毛—手、他—她、和——知、方—放、大—太、去—云、四—西、用—月、子—字、时—村—对 这些形近字对比着来找找它们的异同点。

练习的形式可以有:

1)生字“数学题”。如:女+子=()、蚂-虫=()2)生字“小魔术”:加一笔组成另一个字:大()、二()加一笔。

3)生字开花 4)比一比,组词。

5)加偏旁组字、组词。

6)写出带有相应偏旁的字并组词。

7)结合句子或词语的确选字填空。(引导学生在运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发现的总结它们的用法)D、多音字:长、分、乐、结、和、好、背、了、种(要理解每种读音的意思)练习的形式可以有:多音字组词;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

E、笔顺容易写错的字:火、方、北、里。

(4)词语:

A、近义词:

喜爱——喜欢、好看——美丽、许多——很多、漂亮——好看、洁白——雪白、惊奇——奇怪、知道——明白、非常——十分、有名——著名、充足——充分(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来复习,提供合适的语境,结合具体语句来练习)B、反义词:

东——西、南——北、好——坏、生——熟、天——地、友——敌、冷——热、弯——直、清——浑、紧——松、喜爱——讨厌、宽大——窄小、洁白——乌黑、认真——马虎、进步——落后(复习这部分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进行一些口答或书面的填空。比如:夏天天气热,冬天天气。)C、填上合适的词:

1)量词:(位、个、只、支、枝、首、条、朵、匹、片、棵、颗……)一()桥 一()船 一()牛 一()马 一()云 一()风 一()星 一()叶子 2)形容词:

()的小河()的冰花()的青草 在做这种练习时,要教会学生一种方法。比如:()的小河,可以问学生,你看到过什么样的小河?学生可能会答:我看到过弯弯的小河,看到过清清的小河,长长的小河……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帮着总结,我们可以从事物的形状、颜色、感觉等几方面来想。

3)词语归类:

能根据提示进行归类(水果、职业、交通工具……)能划去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

4)词语积累(练习中读读背背的成语、课文中的四字成语)我们在字词这部分的复习时,要把精力放在备教材、备学生上,书上和生字不一定都要做看拼音写词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字容易错的地方采用不同的形式来练习。比如:有的字是笔顺笔画容易错,就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复习,有的字是读音容易错,就可以做选择读音的练习,有的字有同音字容易混淆,就可以做选字填空,或是听写练习,总之,形式多样些。

(三)、句子:

1、复习目标: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句完整的话。

2、练习形式:

1)可以请学生进行一些句子的补充练习,让他们知道完整的句子应该具有哪些内容。比如:书上练习4中的:我喜欢吃的水果有,有,有,还有。

2)可以提供几个词语,给词语排队,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3)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再进行恰当的补充。

4)可以做一做趣味性的组句游戏。

6.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六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七

综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一、在数的认识方面

(一) 有关数数方面的估算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上第89页练习十五第3题、一下第31页“100以内数的认识”主题图、一下第36页练习七第2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几个内容, 我们可以渗透根据部分求整体的估算策略。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先数出部分数, 再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教一下第44页练习八第8题“估计弹子的个数”时, 就是让学生先数出10粒弹子并观察, 再以此为标准进行估计的。这样学生说出的估计数是有根据的, 就不会很离谱, 有效地避免了学生随意猜数的情况。同时, 我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入手, 请学生估计一把豆子有多少粒, 估计一篇短小的文章有多少字, 先让学生数出10粒豆子有多少粒, 一行有多少字, 以此为标准再进行估计。课后请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再对生活中类似的事物进行估计。

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估算经验, 还培养了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 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根据部分求整体的估算策略, 学生能尝到估算的甜头, 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和一种习惯, 那么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兴趣。

(二) 有关接近一个数的估算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42页练习八第1题和第4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两个内容, 实际上是以后学习把一个数看做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等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法的基础, 以及通过用语言和相应的数据来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请学生在数轴上填写整十数, 然后看一看:“所填数中, 哪个数最接近100?”“80接近100还是更接近50呢?”请学生在填写几十几的基础上, 想一想:“67在几十与几十之间, 更接近几十呢?”“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在学生初步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后, 我安排了请学生按要求选择数值的练习。如:小丽有37张邮票, 小明比小丽多一些, 小红比小丽少一些, 小花比小丽多得多, 小英比小丽少得多, 请你选择数 (32 13 42 95) 填在相应的人名字的下面。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感受非整十、整百、整千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接近关系, 体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也是学生以后进行估算的必要基础。

二、在常见的量———时间认识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第9题、一下第100页总复习第9题和一下第105页练习十八第15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些内容, 是让学生看接近整时的钟面, 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或过几个小时大约是几时。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第一个内容我请学生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大约是几时, 它们都不是整时, 又接近整时, 用“大约几时”很方便地解决了问题;第二个内容我请学生说一说是几时多;第三个内容我先请学生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大约是几时, 再说一说过2小时大约是几时。并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这样的练习, 能使学生体会“大约”的含义和作用, 积累学生对“大约”的体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从而有效建立时间观念。

三、在计算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64页练习十一第9题和一下第70页练习十二第9题。

2.教材解读

这样的练习, 教材和教参都没有规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所以我觉得类似这样的问题, 都可以让学生有选择算法的空间, 也就是让学生可以选择口算、估算, 在比较中感受某种方法的优越性, 使学生形成估算意识, 提高估算技能, 发展计算能力。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在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些需要估算的题。如:

(1) 估一估, 填一填。

46+3= () 十多46+9= () 十多78-6= () 十多76-8= () 十多

(2) 不计算, 比较算式大小。

教材中的两道题我都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 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在口算、估算和交流中, 充分感受到估算的魅力, 增强估算的意识, 并把估算逐步内化为算法策略,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在解决问题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55页练习九第11题, 如下图。

2.教材解读

安排这样的内容, 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这个练习,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 只需估算出结果就行了。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 先估一估:“买一袋大米、一桶油和一包糖大约要多少元?”再回答:“李阿姨想买一袋大米、一桶油和一包糖, 她带了60元, 够吗?”

同时, 我还设计了一些情境题, 让学生选择估算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如:某校一年级 (3) 班有男生21人, 女生和男生差不多, 全班大约有多少人?在这个情境中, 由于女生的人数没具体的数, 学生不能顺利精确计算, 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果然, 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男生约20人, 女生和男生差不多, 所以女生也可以看做大约20人, 这样就知道全班大约有40人。

这种做法, 在初次学习估算时, 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 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精确计算, 从而逼得学生要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和必要性, 感悟到估算的优越性, 估算意识才能不断增强。

8.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八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主要内容。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立交桥、交通标志、天安门、剪纸(窗花)等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而关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关键点是让学生理解这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即两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能够重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研究、发现、归纳、比较、运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今后学习数学是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義;

2.能辨别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轴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欣赏图片,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来(先不提轴对称现象)

教师: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象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飞机、窗花、蝴蝶、交通标志、天安门等图片)

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能再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类似(对称)的物体,并与同桌交流吗?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一)轴对称图形

1.做一做:老师把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对折,折痕处不要完全剪短(先对折,再多次对折得出不同的图案),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图形?(教师多演示几遍)

2.结合先前观看的图片,请大家想一想: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提出对称现象)

3.前后或同方同学议一议:再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对折),直线两旁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练习:

试一试: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

1.出示教材第59页图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讨论: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你能概括出来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就能够重合。

2.教师加以引导总结归纳出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练习

(1)找出26个大写英文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小明站在镜子前,从镜子中看到对面墙上挂着的电子表,其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表的实际时刻是多少?

(三)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特征

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

理解。

1.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学生归纳: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全等,并且也是成轴对称的。

2.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图形。

联系: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将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0页练习题。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你能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

五、作业

1.收集和整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图片,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2.教材第64页习题1、2、3。

9.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九

因绝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未通关小学数学课标教材,针对六年级总复习教学需要,现组织实验小学部分数学教师对十二册教材进行了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梳理,供未通关教材的教师学习参考,供六年级总复习教学参考使用。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遗漏之处或错误之处,请老师们校正后使用,请六年级数学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结构”使用。

夷陵区研训中心赵永新

撰稿人:文姝娟(一至五单元)、谭静(六至九单元)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数一数 数一数 数数、读数。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二、比一比 比多少 1、“同样多”和“多”“少”的含义。

2、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多少。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比长短、高矮 1、“长短”、“高矮”的含义。

2、比较两个事物的长短、高矮。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及书写

1、认、读、数、写1--5各数。

2、能按规律读、写出1--5各数。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比大小 1、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运用符号“>”“<”“=”填空。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几 1、基数、序数的含义。

2、区分基数和序数。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几和几 4和5的组成。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加法 1、加法的意义。

2、读、算5以内的加法算式。

3、看图列式。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减法 1、减法的含义。

2、读、算5以内的减法算式。

3、看图列式。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知道减法的含义。

0的认识 1、揭示0的含义。

2、书写0。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2、能够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图形。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平面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2、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五、分类 分类(单一标准) 1、分类的意义。

2、体验分类。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分类(不同的标准) 不同标准分类。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2、知道6、7的组成,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3、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计算。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8和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1、正确读写8和9

2、掌握8和9的组成

3、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1、10的数的概念及组成,比大小

2、用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解决用数学的内容。

3、填未知加数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正确读写10

2、掌握10的组成

3、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4、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活动 巩固知识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通过走迷宫,使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做游戏,感受与人合作探索的愉快 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11-20各数的认识 数数,读数 1、数数

2、数的读法

3、数序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写数 数的写法 1、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正确书写11到20各数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正确书写11---20各数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理解20以内的数,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1、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口算,明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名称。

2、培养分析操作能力 熟练地口10加几,十几加几和响应的减法

八、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认识钟面、整时、半时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重点:会看整时、半时。

难点:确定几时半。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1、口算方法

2、用数学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4、能运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

难点:理解“凑十法”

8、7、6加几 口算方法数学 1、学习8、7、6加几的题,正确计算,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操作能力。

3、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重点:正确计算8、7、6加几。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4、3、2加几 口算方法及用数学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10.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十

通山县实验小学    毛淑芹

教学内容:教科书P29及练习四P30  T1.2.3.4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两种含义,知道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或开始;

2、知道0和1-5各数一样,借助直尺图进一步认识数的顺序;

3、会正确、规范的书写0;

4、会计算与0有关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0。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理解同数相减结果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图片(青蛙2只,蝴蝶3只)

教学过程:

一、情况引入

1、师:(利用班上红旗评比栏)XX同学得了4面红旗,用数字几表示?XX同学得了2面红旗,用数字几表示?有些同学没有得到红旗用什么数字表示?(揭示课题)

师:你们想不想拿红旗?课堂组织

2、热身:摸左耳、摸右耳、摸左眼、摸右眼、左拍拍、右拍拍、从左数1、2、3、4、5、从右数1、2、3、4、5

二、新授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件)

①、猴子吃桃子

讨论:原来有几个桃子?用数字几表示?

猴子吃掉1个,还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

猴子还想吃,又吃了一个,还剩几个?(没有)用数字几表示?

0的含义,表示没有。(板书)

②、教师举例

我左手有3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右手没有,用数字几表示?

我左手拿青蛙2只,用数字2表示,右手没有,用数字几表示?

③、师:你在生活中见过0吗?用0说一句话?

拍手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几,学生就拍几下

5、4、3、2、1、0

2、0的含义,表示起点

观察尺子图,0在哪里?

0的右边有哪些数?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读一读

给出数字卡片5、4、3、2、1、0(无序的),请学生上黑板按顺序贴一贴(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

3、0的写法

范写:一笔写成,从上到左,再从下到右,再向上与起点相接。(注意要圆润、略斜)

①、学生用手指在空中跟写2遍

②、在课本上临摹

问:书写0时要注意什么?

4、有关0的计算

①、课件展示情景图,让学生描述情景,并列出相应算式:

3-3=0

让学生说出各数字表示含义

②、课件展示情景图,让学生描述情景,并列出相应算式:

4+0=0

让学生说出各数字表示含义

三、巩固联系

做一做,练习四 T1、2、3、4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汇报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0”这个新朋友,以及与它相关的加减法。我们知道了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附:板书设计

0的认识

表示没有       3-3=0           2    1

11.浅谈如何做好一年级班主任工作 篇十一

一、真诚、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如何让这些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懂事的小学生是我碰到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好习惯一生受益。我在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比如:每个学生都知道要讲文明、守礼貌的大道理,可具体做的时候却不尽人意。我就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并倡导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我还利用班队、晨会让全班同学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在班内利用各种奖励措施,表彰进步,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我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能“说到立即做到”,平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引导学生,期待他们的进步。如:魏海蕊小朋友做小动作的频率少了,上课认真听讲,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了,举手发言的频率高了!上课爱发呆的张世东也能集中精神认真听一段时间了;曾经让人头大的何世登也有了让我欣喜的地方,他的字能写端正了……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我值得开心和骄傲的地方!

二、了解本班学生,选好班干部

面对一个新的班级,首先班主任必须在两周内记住全部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特点,其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好班干部。通常情况下在选班干部时是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我以前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事实上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他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就拿我们班的王萍同学来说,她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她做事细致认真,所以我选取她担任本班的劳动委员。

三、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

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我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只有早出晚归,即使有病也坚持上课。平时我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班风正、学风浓,同学们团结互助,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四、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爱班上的优等生,更爱班级的后进生。在学习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如我班何林同学,每次上课发呆,不肯做作业。我没有放弃他,而是手把手的教他写字,抓住他的点滴进步,不断鼓励他,在学生面前夸奖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渐渐的,他不但能完成作业,而且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生活上,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帮他们削铅笔、提醒学生按时吃药、特别是中午不能回家吃中午饭的同学,给他们打开水,甚至学生呕吐、大小便在身上,我都能尽心帮助,和学生一起动手弄干净。以致我们班的学生下课了,经常围在我的身边问东问西,跟我说知心话,学生不仅仅把我当成老师,更多的是朋友。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在课堂上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我首先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经常同他们个别谈心,从学习、心理、家庭等处了解学生。班中有一个叫“王占存”的小朋友,自身患有癫痫病,刚开始学习她有一些不适应,并常说自己有病,三天两头旷课,害怕学习,我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个别辅导,点滴进步经常表扬,渐渐地她对学习树立了信心,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成绩也逐步提高。

六、培养构建良好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风气,需要班主任长期培养和全班同学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要求学生首先培養一种正确的学习意识,从而采取合理的、有效的行动。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出了问题,主要是因为态度不够端正,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后进生补习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或谈心,让学生了解学习并没有他们想象的这么困难,使他们对学习慢慢产生兴趣,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最终让他们乐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就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的关键所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重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做到持之以恒。

七、抓好班级安全教育管理

学校安全无小事,班级管理是关键。班主任对于安全方面的管理,应该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这是对学生、对家长负责任。班主任不但要负责学生在学校里的安全,还要教育学生在校外也要注意安全,要利用每一周的班会课.校本课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并加以举例,而且平时要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

12.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十二

教学步骤二:利用课文特点, 训练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写好。师生进行了如下品读。

1.“说”这个词在本文多次用, 有时在句子中间, 有时在句子后面。如: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 我感到羞耻, 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总有一天, 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哟, 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2.有时省略表示“说”的字词。如: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 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 什么也不怕。”

3.用其它词代替的“说”, 并在前面加上“态度”修饰。如: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 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4.用“神情”表示“说”, 或在“说”字前后加上“神情”。如: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 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变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 什么也不怕。”

“哟, 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铁罐说, 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教学步骤三:根据下面的对话, 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

“不敢, 铁罐兄弟。”陶罐___。

(2)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铁罐说, ___。

“我确实不敢碰你, 但并不是懦弱的。”陶罐___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 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 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3) “喂, 小溪流!这么高兴, 到哪儿去呀?”枯树桩看着活泼愉快的小溪流奔流过来, ___。

“到前面去, 自然是到前面去呀。”小溪___。

评析

本节课从语文实际出发, 从小处着眼, 从语言表达的方式着眼, 在课文中寻找、发现、提炼出一个“语言训练点”, 那就是千姿百态表示“说”。根据学生的能力, 进行有的放矢的突破, 教给学生一点有用的知识。

这种教学是艺术的, 然而又是朴实的。从深处看, 这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师教给学生的, 固然是一种知识, 一种语言表达的模式, 但同时也是一把钥匙。教师所开启的不仅仅只是“千姿百态表示‘说’”这把锁, 他还会让学生想到千姿百态表示“喜”, 千姿百态表示“怒”, 千姿百态表示“哀”, 千姿百态表示“乐”……

1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十三

江西省龙南县龙南镇二小

朱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看图学词识字。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材插图根据词语的意思,描绘出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的画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化无穷。桃花盛开,柳树发芽,“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只要留心,到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雨沙沙下,小溪丁冬响,蜜蜂嗡嗡叫,布谷报春忙,只要留心,到处都能发现动听的乐曲。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去观察春天、体验春天。

教材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学习伙伴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表现春天,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识字。【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教学准备】

挂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进入春天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猜猜,这是什么歌曲? 2.对!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在哪里呢?

3.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开始学习《识字1》。教师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感知春天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吗?(看图并“完整”地表达。)

3.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

黄莺在唱歌,我们可以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可以用“燕舞”来表示。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莺歌燕舞。(指名学生朗读,小组赛读,齐读)

图中的黄莺和燕子表情怎样啊?你们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指名读,齐读)

4.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教学“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三个成词语的教学均按看图回答──出示词卡──以点到面地读──再看图──一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进行。在“再看图”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环节,对于“柳绿花红”这个成语要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相映的色彩,体会色彩之美,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绿、红”读为重音;“冰雪融化”要让学生明白融化是因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所以语速稍快,读出温暖之感;“百花齐放”要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春天许多花儿都会开放,要读出花儿种类多,“百”字应为重音。

5.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泉水丁冬”、“百鸟争鸣”。学生朗读。(如果学生说听到“莺歌”要肯定学生)

你认为这两个词该怎样读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泉水丁冬”要读出流水声的清脆;“百鸟争鸣”要读出许多鸟儿都在啼叫,“百”是重音)

6.齐读上述六个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7.这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示动物们、植物们都醒了,这便是──(教师出示词卡“万物复苏”,学生读:万物复苏),这让我们感到──(教师出示词卡“春回大地”,学生接读:春回大地)

三、朗读词语,抒发情感

四、总结全文,师生共读

1.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幻无穷,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多彩的春天吧!师生齐读8个词语。

2.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8个词语背下来。

五、识字交流,写字指导

1.课件呈现8个词语,让学生找出13个要求会议的生字。你会认吗?学生尝试自我认读。

2.同桌互读,交流认字方法;互考,互相辨音,看谁读得准。注意“苏”是平舌音,“柳”是边音,“冰、丁、争、鸣”是后鼻韵。

3.游戏:燕子报春。让学生当“燕子”,课件随机出现生字(生字放进以“春”字为背景的各式漂亮的窗花图上),要学生随口正确读出生字。

4.说说书上田字格里的生字哪个最难写。重点指导“万”字,教师具体范写,着重强调“横折钩”运笔过程的轻重和笔势的变化。

5.学生看老师在小黑板上书写课后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6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后作业:找春天

14.人教版小学一年级bpmf教案 篇十四

p

m

f

课题

b

p

m

f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b、p、m、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爸、妈”2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

重点

重点: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认识汉字。

教学

难点

难点:韵母带调拼音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b、p2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具

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习旧迎新,趣味导入

1.我们刚刚认识了拼音王国里的6个单韵母,还记得它们吗?(课件出示2)要求:读得清楚响亮。认读带调的单韵母,颠倒顺序认读。

2.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拼音王国认识四个声母朋友。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游玩。(课件出示3)出示情境图及播放广播。

(1)说说你的所见所闻。

(2)出去旅游多开心啊!不过还要注意爱护文物。(课件出示4)我们一起来念首儿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迎着大风(f)爬上坡(p),音响里面正广播(b),爱护花草不乱摸(m)。”,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声母——相机引出:声母b

p,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出示课件和儿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认读字母,学会发音

1.学习声母b的读音。

a.(课件出示5)看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幅图?如: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小女孩听广播,听得很认真;收音机播放动听的歌。

引导:小女孩认真地听广播的“播”,播放的“播”,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b”的读音。

b.请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示范发音,大家注意看小老师的口型变化(先双唇紧闭再放开)。老师讲清发音要领:读这个音时,气流比较弱。(用薄纸演示)

c.小老师带读。

d.同桌对读,个别检查。

2.学习声母p的读音。

a.(课件出示7)看图,用一句话说说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要尽量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引导:把爬坡的“坡”,山坡的“坡”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p的读音。

b.自己试着读读看。请大家拿着薄纸放在嘴前读。注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发p时,薄纸有明显的颤动)。

c.开火车练习发音。

d.老师引导学生辨别b、p发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都是双唇音,一个不送气,一个要送气)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观察插图,识记字形。

(1)如何记住b、p的字形。

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字母像什么。如b像数字6,像哨子;p像反写的数字9。

(2)做游戏,辨析“b”和“p”。

①我们来玩游戏,老师手里有一张纸条,对着它读“b”和“p”,学生认真看,发现纸条的变化,并照样子试一试,领会两个声母的发音方法。

②看卡片找辨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课件出示8)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

③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小耳朵。如果你听到的是“b”摸摸鼻子,如果你听到的是“p”,摸摸耳朵。师生共同游戏。

2.指导书写b、p。

(1)观察交流b、p在拼音格的位置。

(2)教学一个新笔画:右半圆“﹚”学生书空新笔画。

(3)按笔顺指导书写。

b

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注意第一笔竖不能碰到第一条线,右下半圆要写饱满。

p

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注意第一笔竖不能碰到第四条线,右上半圆要写饱满。

【设计意图:联系课文情境图,联系熟悉的字词,认读字母的发音。】

【设计意图:编创顺口溜,辨析相似字母的发音,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图写出声母。

2.根据儿歌填字母。

右下半圆“()”,右上半圆“()”。

【答案】

1.b

p

2.b

p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学会m、f2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具

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检查,游戏激趣

1.教师做字母口型或手势,请学生举相应卡片:我们来玩个“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看谁能快速猜出字母。

2.猜对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喜欢的游戏的方式,复习旧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认读声母,正确发音

1.学习声母m的读音。

a.(课件出示11)看图,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小朋友在捉迷藏,小朋友在玩“瞎子摸人”的游戏。)

b.联系生活实际,用“摸”说话,如:我发烧时,妈妈摸(m)着我的头。

c.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注意口型的同时,讲解发音方法(“m”是鼻音,发音时先把双唇闭紧,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然后张开嘴,声带颤动,要读得又轻又短。)

d.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示范,练习发音。指名读。

2.学习声母f的读音。

a.(课件出示13)看图导出字音,图上画着什么?(一位叔叔拄着拐棍爬山坡。)

b.你们能用“佛”字组词吗?大佛的“佛”读成第一声,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f的读音。

c.注意看老师读这个音的时候口型是什么样的。

“f”的发音要领:读“f”时,上唇轻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要读得又轻又短。(学生根据方法读音)

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自己练读,指名读。

三、识记字母,指导书写

1.识记声母m、f的字形,指导书写。

(1)怎么记住m、f的字形,细心的小朋友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m像两个门洞,f像老爷爷拿的拐杖,还像伞柄)

(2)

动动脑筋,想想办法,编顺口溜记住这两个声母的形。(课件出示15)

“两个门洞

m

m

m,一根拐杖

f

f

f。”

2.教学左弯竖“”和右弯竖“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这两个笔画。

3.观察m、f在拼音格中的位置。

4.老师范写讲解,学生书空,练习书写。

m三笔写成,占中格。注意m左右两部分要一样大。

f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f的横比较短,写在比第二条线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联系课文情境图,联系熟悉的字词,认读字母的发音,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设计意图:先通过观察图画,识记字母的形体,再编顺口溜识记字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图写声母。

()

()

()

()

2.正确书写下列字母。

b

p

m

f

3.“f”共()笔,第二笔是();

“m”共()笔,第三笔是()。

【答案】

1.b

p

m

f

2.b

p

m

f

3.二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认识2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旧知,学习新知

找伙伴,拼一拼。学生两人合作,可以是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找小伙伴合作。一个同学手拿声母卡片,一个同学手拿单韵母卡片,相互找朋友,合在一起拼一拼。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

1.(课件出示17)教师出示“八只大雁”图,请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只大雁。

2.教师出示音节“bā”,告诉学生这个音节就念“八”。学生练读。

3.教师讲故事,学习拼音方法:有一群猴子也在学拼音,它们想,如果没有图,只看这个音节,怎么才能读出音呢?这时,一只聪明的猴子拿出卡片“b”,轻轻念“b”,另一只聪明的猴子拿出卡片“a”,大声念“a”,它们合在一起就读——ba

学生自由充分地练习,尝试发音。

4.出示音节“ba”的四声抽拉卡片,让学生自主练读,联系课文四幅插图中的相关词语说一说。(课件出示18)

如:

猪八戒的“八”,拔萝卜“拔”,靶子的“靶”,拉河大坝的“坝”。

练习拼读音节:p—ā→pā

p—á→pá

p—à→pà。

小结口诀:两拼音发音方法是“声母发音短,韵母发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三、认识音节,学习拼读

1.声母m和f也想跟单韵母a交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帮它们呀?自己读一读m—a→ma,f—a→fa这两个音节,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游戏:请几个同学分别持m或f以及带调a的卡片,一个读声母,一个读带调韵母a,全班同学读音节。

3.谈话激趣:单韵母o、i、u看到a和声母m、f交朋友,它们也想跟m、f交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成为好朋友,好吗?

4.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些音节:m—i→mi,并读出四个声调mī、mí、mǐ、mì,选其中的一个音节组一个词或说一句话。

5.大组交流,比一比谁拼得准,说得好。

6.男女生进行拼读音节竞赛,读准音节的四个声调。(课件出示19)

m—o→mo

m—u→mu

f—o→fo

f—u→fu

7.开火车随意抽读以上音节。

四、拼读音节,认读字词

1.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了拼读音节,就能利用拼音来帮助识字。(课件出示20)请看图,读读图上的音节,交流一下,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认读词语“爸爸、妈妈”。

3.老师指导轻声的读法。

4.学生看拼音读词,去掉拼音读词。

5.用上这三个词和一个“爱”字说句子。

【设计意图:先通过观察图画,弄清读音,再此基础上学会两拼法的拼读过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两拼音节拼读方法,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新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降低了汉字的抽象感,增强学生识字的愿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巩固学习,作业布置

选择其中一题

1.把b、p、m、f这四幅图串起来,以“一个星期天”为开头,编一个小故事。

2.把会认的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用这幅图编一个小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感受诗歌中的美丽传说和令人向往的故事。

抄写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

内容

b

p

m

f

b

p

m

f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一读,填一填。

m——

——mà

p——à——

b——

——bù

——ā——fā

2.看图连一连。

3.看图给音节标上调号。

mu

ma

la

ba

pa

po

【答案】

1.à

ù

f

2.mǎ

3.mù

ba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有机把学拼音与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相结合,努力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

1.刚入学新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规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上教师充分借用直观形象——插图,使学生接触感性材料,启发他们看图说话,自编顺口溜,初步对拼音字母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培养;还启发学生想一想: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培养,把抽象符号具体化、形象化。

2.借助图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想象,训练他们说完整的话。如:启发学生利用声母“f”构图进行情节组词、说话。用“佛”组词(大佛),目的是让学生想说、敢说,发散学生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半节课后学生感到疲劳、纪律有松散,这时教师把拼音融入活动与游戏中,提高巩固音形目的。把抽象符号与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体验融为一体,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不足之处:由于刚接触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所以,在拼读能力训练方面还不够,不能一味的领读,而要培养学生自己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方言。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p、m、f,配有一幅主题图。一对父子正在爬山,爸爸手扶登山棍,登山棍提示f的形。儿子紧跟其后,一起比赛谁爬得快。儿子的后背是个“p”。半山腰,音响里播放着优美的乐曲(“播”提示b的音),好像在给父子俩喊加油呢!山脚下有两个小朋友在捉迷藏,小男孩在摸来摸去,“摸”提示m的音。

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以音节b一ɑ为例,借助图画教学拼音方法;二是声母b和带调韵母ɑ的拼音;三是b、p、m、f和ɑ、o、i、u相拼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读词认字,配有图画,图上画着幸福的一家:“爸爸”“妈妈”带着“我”在公园里游玩。

第四部分是b、p、m、f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b、p、m、f的发音方法。

发b时,先将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将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极轻极短,气流较弱,声带不颤动,也不送气。p的发音部位与方法与b相同,只是气流较强,是送气音。发m时,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发f时,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2.儿歌

héwǒ

妈妈

我wǒ

ài

de

我爱

我的爸

爸,yě

ài

de

我的妈

妈,bà

dōu

ài

我呀,wǒ

yǒu

xìng

de

jiā

我有

福的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用b、p、m、f编儿歌。

右下半圆。

右上半圆。

两个门洞。

伞把朝上。

2.读一读,想一想谜底是什么。

hóng

gōng

jī,lǜ

wěi

ba,nǎo

dai

mái

zài

xia。

答案

1.b

b

b

p

p

p

m

m

m

f

f

f

2.luó

15.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十五

教学时旨在摈弃繁琐的分析, 重品读感悟、想象体验、美读积累。以文章开头那幅静谧灵异的画面切入教学, 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想象猜测中初识“闰土”;而后让学生初读全文, 感受文章“白话文”初期的语言特点, 理清文章脉络;其次是重点品读“看瓜刺猹”对话部分, 在读书批注、品味语言、角色朗读中丰满“闰土”;最后借助人物对话巧妙还原画面, 诵读积累, 让鲁迅笔下的这一经典画面永驻每个孩子的心中!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读准并理解“秕谷、鹁鸪、跳鱼儿、正月、供品、五行、神佛、其间、无端、如许、希奇”等词。

2.整体感知全文, 品读“看瓜刺猹”部分,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 感受“闰土”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所学段落, 积累语言, 永驻经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出示名片, 聊聊“鲁迅”。

(课前以递名片的形式让学生“隆重”地认识“鲁迅”这位我国文学史上的大文豪, 形式新, 效果实, 为本单元的学习作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

一、情景导入, 初识闰土

1. 师:

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位跟同学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 想认识他吗?你们瞧! (出示课文插图, 师配乐朗诵第一自然段) 说说这位新朋友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简要说说)

2. 揭示课题:

这少年便是闰土 (揭示课题、读题) 。《少年闰土》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中的“我”有鲁迅先生的影子, 但并不是鲁迅先生。

(恬静的画面, 轻缓的音乐, 再加上老师深情的诵读, 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意境之中。而后借助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图中少年的外貌、神态、动作猜测人物形象, 让学生在说话、欣赏画面中初识“闰土”, 起到了课才始情已生的功效!)

二、感知全文, 走近闰土

1. 自读课文, 出示要求。

(1) 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标好小节。

(2) 边读边想: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事?

学生自由读书, 师巡视并提醒:由于这篇课文写于1921年, 当时刚刚开始用白话文写作, 所以有很多语言我们现在读来比较陌生, 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 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

秕谷、鹁鸪、跳鱼儿

正月、供品、五行、神佛

其间、无端、如许、希奇

自由读, 指名读, 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预设:跳鱼儿等词, 结合图片理解)

(鲁迅这篇文章中的很多语句还保留了文言文的色彩, 所以在初读课文时要提醒学生关注这样的语言现象。上面出示的三组词语也是各具代表性的, 第一组是难读的, 第二组是多音字, 第三组是含有文言色彩的。先让学生读准音, 再让他们提出不理解的。像“跳鱼儿”等词可结合图片当场解决, 而“其间、希奇”等词则可以随文理解。)

(2) 交流: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事?

·引导学生用小标题归纳并上台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 把这些事都找得非常准确。闰土讲的这些事, 你们经历过吗?听过吗?像这样没经历过的事就叫—— (板书:希奇事) 闰土带给我的希奇故事就这四件吗?从哪里知道?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指名读, 齐读)

(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 既培养了高段学生的概括能力, 同时又巧妙地引出对“希奇”一词的理解和中心句的揭示, 使闰土和学生走得更近了, 可谓是水到渠成, 一箭双雕。)

三、品读对话, 走进闰土

1. 师巧妙过渡:

令“我”最最难忘的是哪一件事?

2. 品读“看瓜刺猹”对话部分。

(1) 大屏幕出示对话, 学生自读批注。

你瞧, 老师把看瓜刺猹的对话都已经打在大屏幕上, 请你仔细默读, 看看哪些词句使你对闰土又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把这些词句圈画下来, 可以用一两个词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学生默读批注, 师巡视指导)

(2) 交流并随机指导朗读:

抓住关键词句重点体会猹的凶猛、伶俐;闰土的勇敢、淳朴。

(3) 分角色朗读。

当时闰土和“我”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把这两位好朋友请到现场来, 看看图再想象一下, 说说闰土是怎么说的?“我”又是怎么听的? (同桌分角色练读——男女生读)

(4) 引读这一段:

看来看瓜刺猹确实是一件很希奇的事,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生合作, 读出“我”的好奇、担心, 闰土的勇敢、猹的狡猾)

3. 借助对话还原画面。

听着闰土绘声绘色的讲述, “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他说在月亮下管西瓜, “我”就仿佛看到了——;他说你听, “啦啦”地响了, 猹在咬瓜了, “我”又仿佛看到了——;他说这畜生很伶俐, “我”又看到了—— (相机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 学生朗读)

(在静思默想, 圈画批注, 分享交流, 角色朗读中, 一个“淳朴、善良、勇敢、机智”的少年闰土逐渐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清晰起来。最后以此处对话还原到第一自然段的神异画面, 自然无痕。)

四、美读画面, 留驻经典

(1) 感受环境的优美。

如果说闰土讲的刺猹的故事是黑白版的, 那“我”记忆中的刺猹就是彩色版的。谁来读第一句话, 让我们感受一下彩色的夜晚。 (指导读好第一句话。“一望无际”给你什么感觉? (大, 西瓜多) 还有什么感觉? (色彩丰富, 景色美)

(2) 品读少年的机智勇敢。

深蓝的天空, 金黄的圆月, 还有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多么迷人的夜晚!少年闰土在干什么呢? (理解:其间。引导读好第二、三句)

(3) 配乐诵读:

这迷人的夜色, 这奋勇刺猹的少年, 勾成了这样一幅如此神异的画面, 难怪作者30年都难以忘怀。让我们和着音乐, 再美美地读一读。

(4) 背诵积累:

这么美的画面, 这么优美的语言, 真应该让它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请按照“景——人——猹”的顺序背诵。 (自由背——指名背)

(如果说前面“黑白版”的看瓜刺猹侧重于品悟, 那此处“彩色版”的看瓜刺猹就无须再多言, 只让学生美美地诵读积累, 让那静谧灵异的画面浮现于眼前, 留存于心底便可。)

五、凸显形象, 回扣主题

1. 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参与板书:勇敢、机智、聪明、能干……)

2. 回读中心句:同学们, 你们读懂了作者的心吗?面对一个 (指板书) 机智勇敢的闰土、一个善良淳朴的闰土, 难怪“我”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再读, 读出羡慕、感叹之情)

16.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 篇十六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作为我本次说课的开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课是人上出来的,上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焦点。教书将近十年,听过将近10位老师上这一节,其中的感受林林总总、各有千秋。归结为一句话:上好一堂课,难!上好一堂好课,更难。

一、教材分析

《赤壁之战》,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它告诉人们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同时,本文又是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简要的复述课文。而要学会复述课文,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取其精华,去其无用。因此,在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时,必须围绕——(熟悉课文,理清脉络,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这一训练重点展开。

此外,《赤壁之战》一文虽叙事较长,但内容丰富,条理清楚,道理深刻。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本节课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开放式、主体式”教学法,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内容,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而教师通过问题,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指导思想。

1、演好“重头戏”

这一课时教学主要围绕“说英雄、论英雄、谈英雄、评英雄、成英雄”展开,是本节教学的重头戏。

(1)、课的开始,以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打开本节课的话茬。以少胜多,点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

(2)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的一个新动向。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排得非常出色的影片。借用此剧的主题曲,一方面让学生领略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纷争的壮阔场面。另一方面,引出本文的重点——争论谁是英雄。(在此要说明一下:英雄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定义。)是周瑜,是黄盖,是曹操。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结合课文的分析,据事论事。从本文内容所反映出的,称的上英雄的应当是周瑜、黄盖。

(3)对于一篇较长的课文来说,如果没有一条主线,任由学生讨论,所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散沙一盘,没有主次。因此,切中要害,适时提问。就成为其中的关键之处。围绕着以展开的争论英雄,提出的两个问题。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让学生积极的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4)分段的指导。当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整理课文,进行分段。本节课的分段正是基于此。

(5)朗读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指导,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赤壁之站的关键之处,在于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特别是这封诈降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应当是带着藐视的、贬低的语气读。这样才能使曹操深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

(6)重视课外知识的延伸。成英雄成为本课的高潮。本人在备课时,曾经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发现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中,有很多都可以在我们课堂上得以运用。如:《春晓》可运用于第七册的18课《小镇的早晨》,《寻隐者不遇》可应用于11册《三顾茅庐》等。包括本人所引用的《清明》,以作诗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课文。这也是比较新鲜的教学设计。(三国时期乱纷纷,曹操率军欲灭吴。黄盖献计用火攻,以少胜多定大局。)

(7)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赠送苏东坡的作品,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学习课文,认真读书。这也是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8)、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原则。我的设想是:既需要制造明星,同样也需要制造炮弹。

落实了以上的环节,本节课的基本任务也就完成了。

三、我的一点教学感受

本人曾经第一次上过这节课。那次的经历使我感触颇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要是不创新,不钻研,不吃透。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会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个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混昏沉沉的听课的学生的尴尬,一个老师千奇百怪的提问和一群学生挖空心思的回答的可笑。

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七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E、14-10=4,4+1=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1?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5)这些小鸟的卡片上的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十几减9),你发现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特点呢?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同学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节课学习了几节课的内容,你们真是太棒了。可能有的小朋友还不能熟练的计算,让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中再多多练习,争取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教学反思: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上一篇:用人单位未缴纳职工医疗保险如何承担赔偿责任下一篇:樊城区民政局深入开展“学党史、讲党史、增党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