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小结

2024-08-23

高考阅卷小结(共12篇)(共12篇)

1.高考阅卷小结 篇一

高考作文阅卷之感想

高二语文组

蒋泞阳

在6月11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2011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工作,这也是我第一次亲密接触神秘的高考阅卷,感慨颇深,因此想在这里把这8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对大家的作文教学有点帮助。

一、阅卷速度的控制

原来听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高考作文阅卷水得很,基本上30到40秒就阅一篇,一天要求阅500多份,打的都是神仙分,很多被误判;但我看并非如此,高考评卷是一项很严肃而有序的工作,阅卷老师评卷之前都要对当年的评卷标准认真学习,并讨论、分析、试评、正评,而且还了解当年的现代文阅读,避免学生抄现代文阅读而不知。第一天评卷的时间每篇控制在至少2分钟,这个时间足够看一篇800字的作文了,后边也是控制在至少70秒,而整个阅卷场的情况也是70—90秒。要求每个老师一天阅350份,保证了每个老师对每篇作文都能认真地看一篇,大大减少了“误人子弟”的几率。

二、阅卷质量的保证

评卷过程中,计算机阅卷系统要把同一篇作文打给两位老师打分,在不超过分差的情况下,取两人平均分,如果两个分数超过分差,这篇作文就要请第三位老师进行三评,若还是不吻合,就请仲裁评判。一个小组里的几个题组长时刻在观察电脑监控中每位老师评卷的数量,分差、速度、吻合率、给分分段,发现哪位阅卷老师哪个环节与要求标准远了,会随时叫到面前提醒。而且不定时发出阅卷老师自己评过的作文,让阅卷老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分,如果超出了自评指数,也会叫去当面提醒,这些都保证了阅卷的公平和合理。所以,考生不必顾忌重重,担心自己的好文章被埋没。平时扎扎实实写作,高考作文才能取胜。

三、阅卷标准的界定

今年类卷分值略有变化。一类卷(56——60分),要求扣题,至少2个亮点;二类卷(49——55分),要求扣题,有某些亮点;三类卷(43——48分),要求扣题,泛泛而文,没有大问题,语言一般,平铺直叙;四类卷(36——42分),要求扣题但有严重问题,扣题但行文有严重问题;五类卷(36分以下)跑题、偏题。(关于常用术语:切题、扣题和合题为一个意思;偏题和跑题为一个意思)

四、阅卷过程中的几个注意

(一)篇幅不够

没少50个字扣一分;全文不足300字,15分以下处理;全文不足50字,5分以下处理;300字以上,按常规卷评判。

(二)照抄问题

照抄篇幅过一半视为抄袭,10分以下;抄录不足一半,不人作抄袭。

(三)错别字

没错一字扣一分,不重复计算。(我感觉,实际阅卷过程中只要错别字不是在标题或句首的显眼处,中间即便有一两个错别字,阅卷老师也是从宽处理,没有去理会)

(四)写成诗歌者,36分以下。

(五)无标题扣2分,只有标题无其他内容得2分。

(六)具体操作方法

先定类,后给分。

五、话题相关理解

(一)关于“情有独钟”话题的理解

“情有独钟”词典义是对某事或某物非常喜欢而产生执着和专注。两则材料的核心指向是平凡中的伟大、坚守、爱心、奉献。这是话题作文,材料与话题发生了直接的联系,要结合材料关照话题,材料在话题中可以引用可以不引用,但材料的内涵在作文中必须出现。

(二)立意准确不偏题的理解

围绕“情有独钟”来立意必须满足以下方面,作文主旨必须反映“情有独钟”的主要内涵,首先是钟情的内容(钟情就是喜欢的意思)。对喜欢进行界定,时间上的恒久、坚持(坚持一定要是主观上的,如司马迁;客观上的被动的不是钟情);范围上,只爱这一个,专注;等同的字串也可,如单相思,信仰(膜拜),理想,我愿意……,我乐于……,追随(刘关张),母亲全身心爱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可见有话题“情有独钟”4个字的不一定扣题,没有话题“情有独钟”4个字的不一定没有扣题。

六、今后作文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审题训练。因为审题准了一切都好说,偏题跑题了再好也好不到那里去了。这次全市作文的平均分之所以只有43.31∕45.52,就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审题不准,致使作文分数沦为四、五等,惨烈得很。我认为,作文训练可分三个维度:宏观上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训练;中观上师段落的训练,开头一、二段,结尾一、二段,以及主体段落;微观上是精彩语句的训练,可以借助一句话作文和仿写进行训练。

(二)强化思辨训练。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思辨性,也就是很看重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实际上学生作文呈现得更多的却是思维的低幼化。如“转身”就简单地理解为“向后转”,没有联想和发散思维,没有深度,要么只谈转身,却不谈为什么转身,转身后会怎样;如“距离”就只知道时间上的距离和空间上的距离,而想不到思想上的距离,心灵之间的距离等;

(三)重视素材积累和应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定要重视素材积累。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感动中国人物,这很好。其实教材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渠道,不可忽视。但更主要的是有了素材,如何应用?我发现很多考生只是素材的罗列、拼凑,不知道如何为自己的观点服务,致使作文缺乏深度。对于旧材料如何新用也是一个关注点,旧材料不是不能用,关键是要用处新意来,也就是视角要新。

(四)分层教学的必要。对于作文素质差的学生,可以让其写套作,能得到三类偏上为佳;对于作文素质好的学生,可以增大阅读量,让其写个性作文,向一、二类要分数。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写议论文的特别多,但绝大多数流于一般,难以出彩。议论文的出彩要注意的是切入点要新,素材的新颖,结构的巧妙或清晰,语言的精炼等。感觉记叙文稍稍润色更易得高分,记叙文要注意的是线索的清晰,情感的真切,细节的生动(形象、感人)。

2.高考阅卷小结 篇二

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得亲自咬一口, 尝一尝。此言得之。现在借用来也说一句, 要想感悟高考作文的“个中三昧”, 就得真正“品味”阅卷现场的真实状况。笔者曾多次参加高考阅卷, 并一直密切关注全国高考阅卷的现场, 认为有义务将有关高考阅卷的心得奉献给今天准备高考的同学们。

(一)

让我们首先关注阅卷现场的“审题”。高考, 是人才选拔考试, 必须“命题”。我国一直在讲究“文以载道”, 高考作文命题往往又不可避免地承载着特有的价值导向功能;都在倡导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进、和谐发展的理念, 着眼于人与时代的交融共生, 人与生活的水乳交融, 人与社会的相依互存层面的思考;清楚表达切合时代主旋律, 贴近社会主流意识, 具有进取情怀的主题倾向更为显豁鲜明。“在语文学习中,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 有了“命题”, 就得“审题”, 即依照考题的指向去写作, 否则, 就失去了同一条“起跑线”, 就无法比较和鉴别。

“几十年的高考作文下来发现, 以前的命题中, 考生要花很多时间在审题上, 即使这样还是会一不留神跑了题, 文笔再好作文都不及格, 实在很可惜。近两年在作文命题上已有意识地将审题难度降低, 不让考生转弯太多。”这是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一席话。指出了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走向:降低审题难度, 让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作文本身而非纠结于题目。

从现在的高考阅卷现场情况看, 作文命题水平虽然比较高, 但是作文题目却并不好写;一般来说, 高考作文审题无难度, 但写起来有难度, 写好更有难度。其原因主要有, 有些题目中所含的某些要素, 虽然在生活中无所不在, 但考生比较生疏, 不在关注、了解的热点范围内;有些题目的导语亦实亦虚, 并没有给考生足够的启示;许多考生没有完整理解命题隐含的限制性, 没有理清题目所存在事物之间具有的逻辑联系;备考中准备的材料不容易使用, 只能依靠自己的综合素质, 发挥真实水平。实际上, 主张逐渐降低审题的难度, 就是为了让考生在有限的时空内专心致志地把文章写好;然而, 难度总得存在, 因为从选拔的角度看, 一定要凸显区分度。所以, 依然应该注重审题, 一字一句地把考题像要知道梨子那样“咬一口, 尝一尝”, 弄清它到底包含了哪些“滋味”。如果审题马虎, 提笔就写;或因时间紧, 未能认真理解;或因心理紧张, 未加省察, 就会导致“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情况。而那些试图淡化审题和忽视审题的做法是完全无视高考作文的基本规律, 在高考作文应考实践中更是误人子弟的一种导向。摆脱这种情形的唯一方式就是要强化审题意识, 逐字逐句慢条斯理地审清题中之言, 不必急于求成;唯求准, 唯求切, 唯求新。因为审题失误, 乃是作文的最大失误;切题与否, 才决定作文的档次分类, 并直接决定其分数的高低。这就要求在审题时不要局限于一面, 要善于多角度思考, 多方面挖掘。

就拿某省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来说, 这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命题, 所谓切题, 就是要看是否揭示了两者的关系, 其关系揭示的是否合情合理;只要内容上能涉及“忧与爱”的关系, 哪怕在情理上略显牵强;或在关系中侧重于某一方、另一方但也有所关联的, 均被视为切题。从这个角度看, 审题难度好像不大;但像这样审题所写成的文章分数, 也很难进入到考生所期望的理想档次;这又似乎证明在审题上决非那么简单。如果考生能再深入思考一点, 就会不难发现这个命题的重要关注点是, “忧与爱”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是简单的并列或选择, 不应该仅仅只限于“因爱生忧”、“忧因爱烈”之类的理解, 而应该看到命题中更复杂、更多重、更深刻的关系;比如说“忧患中的爱”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关系, 只要分析合情入理, 就可以拿到一定的高分。

再如, 某省某年的许多考生, 由于在审题时没有能够完整地理解命题中《回到原点》所隐含的必要限制, 即“回到”与“原点”所存在的事物之间本应具有的逻辑联系是因果关系, 而非假设关系。当年就有一定数量的考生, 竟写出假设自己又回到母腹中 (有的干脆写成“妈妈的子宫里”、“母亲的肚子中”) , 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 自己将会如何之类的文章, 令人啼笑皆非, 其分数难有优势也就可想而知了。

又如, 某年某省的高考命题材料涉及对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的主旨把握, 按理说不难理解, 但还是经常见到不少甚至有些是语言功底相当不错的考生, 因为偏题或跑题而被判低于基准分的低分;其中有多数考生“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急于抢时间以快速写作, 思忖不周就匆忙下笔, 结果曲解了歌词的整体寓意, 比如对歌曲中“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关键语句竟视而不见, 而只抓住一些细枝末节而大做文章;有些考生只抓住歌词中“你也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于是就大谈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谐相处;有些考生抓住“不要问我到哪里去”、“今天这方明天那里”等语句, 就大书特书“请父母赶快放手, 我们能自主自强自立”等一厢情愿的宣言式文章;有些考生更是由于对歌词中的“根”与“绿叶”二者之间存在的主体与派生、支撑与依附等主从关系缺乏辩证的认识, 因而在文章中竟将这种“主从关系”人为颠倒;将“自己”理解为“根”, 而将父母理解成“围绕子女默默奉献”的两株“绿叶”。由于诸如此类的原因, 导致不少考生的分数都没有及格。

我们再来重点看一下某省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 当年考生的审题疏忽状况, 更可以印证不认真审题而出现大量低分的严重教训。当年在现场触目惊心地看到, 这个省近40万考生面对这个题目, 仿佛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思维传染病”, 竟然一致作出了这样的理解, “拒绝平庸, 就等同于追求卓越、放弃平凡”;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导引下, 于是名人事例蜂拥而至, 许多为人们广为知晓的伟大人物再一次粉墨登场集体亮相:“拒绝平庸, 就是放弃平凡”,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便是最好的证明;“拒绝平庸, 就是追求卓越”, 李娜法网夺冠, 就是追求卓越的典型表现;屈原不随波逐流就是“拒绝平庸”;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就是“拒绝平庸”;司马迁“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就是“拒绝平庸”;鲁迅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拒绝平庸”。一时间此类例子连篇累牍充斥文中。似乎是每个创造了不凡业绩人物的背后, 都至少应该有着典型的“拒绝平庸”的故事。问题在于, 先不说所列举的这些人物及事迹虽然都是无可厚非的“经典”材料, 但像这种炒历史冷饭的材料运用, 却也是写作上平庸之“举”的“经典”表现。再者, 从严格审题的角度看, 对《拒绝平庸》这个命题, 审题的应有之义应该是, “拒绝的是庸, 而不是平”, 而这一点在其提示语中更有着“不避平凡, 不可平庸”这样极为清楚的说明。当年的考生如果能够认真审题思考, 就应该读出这个题目中所包含的一定哲理, 就必须是“已经有‘平庸’危及自己, 且自己又能认识到这种危机, 并表明态度采取措施, 拒绝、摆脱这种危机”;这其中有的或许本来平庸, 此时忽然觉醒;有的或许本是平平淡淡, 但能静中思动, 追求不凡;有的或许已经出类拔萃, 但仍能志存高远;有的或许本已出类拔萃, 但现在已经担心“江郎才尽”等等。很显然, “追求卓越”只是命题“拒绝平庸”的一种可能;但决不能认为, “拒绝平庸”就是“追求卓越”, “拒绝平庸”的结果不一定非要“追求卓越”。当年大量考生由于审题的“偏”与“浅”才直接导致所写的文章也走向“平庸”。而这“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的惨痛教训, 作为今天的考生不可不察。

另外, 在作文的审题中还有这样一种特殊现象, 不知基于何种思考就匆匆扫描, “整体打包”, 比如把“忧与爱”这样进行“整体打包”, “历史中的忧与爱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社会中的忧与爱是塑造我们灵魂之形的力量”、“生活中的忧与爱是支持我们面对人生的力量”等, 根本不顾及命题的基本要求, 如今已成为审题过程中最常犯的毛病之一。这类作文一般都被毫不留情判在40分左右, 自属必然。

(二)

此外, 再来看看阅卷现场另外一些需要留意的现象。

可能是在平时备考时, 为了达到快速成文的目的, 整个学校都掌握了一些所谓的写作“模式”或“套路”并经强力训练;在阅卷现场集体“亮相”时, 更有甚者, 不只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相同, 开头结尾相似, 甚至所使用的具体材料也“何其相似乃尔”, 这就必然招致某种意义上的宿构之嫌, 尽管判定“宿构”需要阅卷者拿出确凿证据, 但这类文章仍然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相当糟糕的印象。那么, 阅卷老师怎会心甘情愿给这些文章亮出理想的分数呢。

无独有偶, 还有一类考场作文也被讥之为“套式作文”, 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题材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名人事例;文章结构表现为典型的“穿靴戴帽三段论”, 即用三个自然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 再加上开头结尾;而主题又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 而不能进行深入开拓。主题平面化、结构模式化、材料滥俗化, 是“套式作文”的三大基本表现, 这也是“模式”或“套路”的典型一种;对指导教师而言, “虽曰爱之, 实则害之”, 还是不要仅仅为了应考而如此短视, 不仅把灵动的思维束缚, 限制了思考, 而且也无法真正形成写作能力, 对将来更是有害无益;只有平时老老实实多写一些活泼灵动具有真生活、真性情的“真文章”方为上策。

在阅卷现场还发现有些考生照搬使用试卷中的有关材料, 这种做法还被某些所谓的“指导专家”在自己的有关参考书或文章中美其名曰为“节省考场时间的最佳方略”等, 说得天花乱坠;可在阅卷现场, 遇到此类情况, 如果是用做文章论据, 则被认定为“机械抄袭”而只能得到很一般的分数;如果整段全篇照抄, 其性质则比抄袭文章还要严重, 只给评很低的分数。这里的教训是不要耍小聪明而投机取巧, “就地取材”即使“取之有道”, 也最好不要如此不劳而获。

还有一些考生因为缺乏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 在试卷中随意透露出自己在具体某某市或某某学校如何, 无意中泄露了该考场的文章来自哪个市县 (区) , 不说这根本就不符合高考阅卷的有关规定, 也难料该阅卷老师有没有地域亲疏心理, 则很容易出现评卷中的人为不公正因素而招致不利影响, 应该尤为注意。

另外, 选择书信体、日记体, 使用副标题、小标题、题记、后记等, 虽然都被允许, 可是在阅卷现场还是看到, 有些阅卷老师就认为滥用小标题或题记纯属于小题大做, 在区区1000字中不伦不类;虽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 但难免不因个人的情感好恶而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分数。

在现场还发现, 对标题进行任意图解擅改的 (重起炉灶) , 这类作文一律是20分以下;胡编乱造、肆意虚构的, 例如不顾命题实际胡乱写成“穿越剧”, 则定然会往低分打;标新立异、硬贴标签的, 这类作文一般是5类卷。这些现象, 也应引起注意。

在阅卷现场, “立意”是最能体现思想见解和认识水平的。一篇好的作文, 立意首先要正确, 但要想拿高分的话, 还必须做到深刻和独到。要有思想的“火花”, 有自己的独到感悟, 能让阅卷老师觉得眼前一亮。在现场有句话传得好:只要阅卷老师的眼睛“亮”了, 那么所阅作文也就“靓”了。但在平时的应考训练中, 考生往往多把重点放在好操作的结构思路上, 这才出现前面所提及的诸多“模式”、“套路”, 而对于思想内容, 却总觉难以下手;而高考阅卷现场却又在充分说明, 构思固然重要, 但真正决定作文档次的, 思想性却居第一位。因为那些有内容、有思想、有个性、有见地的文章, 哪怕有些瑕疵也属“白璧微瑕”而获得高分;而那些空洞干瘪言之无物的作文, 即使结构完整、辞藻华丽, 也难得到理想的分数。这就要求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 文章的选材一定要有生活, 要求尽可能地联系自我, 不要总是拿古今名人做代言人;材料要尽可能鲜活, 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不要总拿所谓的“经典”素材, 给人“陈芝麻烂谷子”为之麻木的感觉, 那些人云亦云重复率较高的材料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所评分数的结果。

(三)

“语文素养”, 更是当今阅卷现场重点强调的一个方面, 其中, 文体意识一定要清晰分明, 这虽是反复强调的话题, 但依然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文体意识淡薄而写出不伦不类的文章, 记叙文东拉西扯, 信马由缰;不讲构思, 甚至套作抄袭。议论文取材空洞, 材料堆砌, 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剖析。叙是简单的低级转述, 不能动人;议是随便地泛泛而谈, 不能明理;甚至一半叙述, 一半议论, 凡属此类作文, 一律视为5类卷;语言素养较差的, 降格为6类。

此外, 从阅卷现场还可看到, 书写正确、整洁, 可以上浮一个档次;书写潦草且错别字、病句较多者, 一律下浮一个档次, 严重者可直接进入6类卷。这是因为文字表述是作者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的载体, 一切的一切都要落实到文字上, 要求文字表述首先要通顺些, 不能病句、错别字连篇, 不能颠三倒四, 不能写只有少数人才懂的“网络言辞”, 不能书写得歪歪斜斜、潦草不堪。文字基本功扎扎实实为上, 早已经成为共识。

再看现场《等级评分标准》的“表达”项共有四个评判指标, 其中关于书写的评判指标依次为:“一等 (25-21) ”“书写工整”, “二等 (20-16) ”“书写较工整”, “三等 (15-11) ”“书写潦草”, “四等 (10-0) ”“字迹难辨”, 可见人们最关注的“文面”要素就是文字书写。将心比心, 在阅卷现场阅卷老师每人每天不少于300篇, 加班则不少于400篇, (但每日不得超过600篇) , 这不能不说节奏太快;此外, 在现场阅卷这种严密监管下所进行的高强度劳动, “劳动者”早已疲劳感顿生, 每天瞪大眼睛紧盯在电脑屏幕上的扫描件, 本来已使人烦躁不已, 但是绝大多数作文的“文面” (文章的视觉化) 更让他们疲惫不堪。毫无疑问, 在阅卷现场的特殊氛围里, 当人们遇到一篇书写清晰、工整、美观,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书写规范, 行款格式正确, 修改符号使用规范, 没有错别字的文章时, 眼前能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甚至击节赞叹吗?这样的文章, 即使某个要素差一些, 也往往不由自主地被评得较好的分数, 也是人之常情;可惜的是, 能有如此幸运者凤毛麟角。其实, 阅卷就是交流, 考生的文章就是代表作者在和阅卷教师在阅卷现场交流, 阅卷教师对每一篇即将和自己见面的文章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每当系统推出一篇文章, 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文章内容, 而是“文面”。因此, 一个干净整洁的“文面”有多重要可想而知。

(四)

从阅卷现场感悟高考作文, 一言以蔽之:

现在的阅卷现场一般有这样几个“看重”:看重考生感悟生活的体验与认识水平;看重考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思维水平;看重考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能力;看重考生进行创造性表述思路与结构能力。

“考纲”对作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符合”、“健康”、“充实”、“通顺”、“完整”、“规范”几个词上。这其中“符合题意”是最基本的, 因为考试要消除宿构、套作、抄袭等不公正现象;“思想健康”是传播文明的前提;“内容充实”是表情达意的需要;“语言通顺”方能证明熟练运用语言文字;“书写规范”才能让人愉悦顺畅地阅读。这些是高考优秀作文的最基本要求。

其实,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说法, 那就是高考现场作文评分人心目中的作文是什么样的。通过问卷调查得知, 最主要的是作文的思想应该是明确的, 作文要一看就知道说的是什么, 文字要一看就明白, 能畅晓通彻地把握全文意旨, 表达的过程中, 没有指向不定的模糊与歧义, 没有明此而实彼的微言大义, 没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空白意蕴, 没有出人意料的穷极奇崛的语言等, 这都因现场阅卷的临时限制性所决定, 因为高考作文并不是作文竞赛, 它还只是水平测试, 而非选拔极少数的写作“尖子”。

因此, 高考作文的平时训练中, 要注意积累丰富的知识, 要训练明辨事理的能力, 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确切地认识事物, 要培养自己的情致来驾驭文辞。与其在训练时搜肠刮肚地堆砌辞藻、搜集资料, 还不如从思维的角度创新, 即, 拿到一个题目, 不一定去写整篇文章, 可以多找几个“下刀”的角度, 去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并学会揣摩命题者的想法。

毋庸置疑, 读书对高考作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平时坚持安排合理的时间,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各种流派的作品, 以开阔视野 (只是不要漫无目的跟风阅读, 比如, 非要读莫言的全部作品) ;精读自己喜欢的某些作家作品, 以探知精妙之所在, 肯定会对高考作文不断补益。

有专家就曾指出, 在高考作文训练中, “能力”依次为“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写作技能”, 可见写作的第一能力是“作文兴趣”。因此高考作文训练也要“兴趣”重于“技能”, “课外”重于“课内”, “讲评”重于“指导”, “多改”重于“多写”。不知以为然否。

3.高考作文阅卷手记 篇三

俗话说,好的学法、教法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考法是成功的一大半,而考出好的成绩从一定意义上说就等于高考的成功。2009年笔者是第四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很想进一步了解一下网上阅卷的情况和特点,从中探究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毕竟平时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来研究学法、教法、考法,而改法作为前面各个环节的自然延伸,作为教学效果的最终呈现,我们对这一块还有些陌生。如果能完整地感受高考作文阅卷的过程,对作文教学一定很有帮助,笔者带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期待着阅卷工作的正式开始。

记得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就那么几步。在此笔者也想套用一下:求学的过程中,要做的试卷很多,但紧要的就那么几张甚至是那么几笔,高考无疑是人生中最紧要几步中的一步。对于考生来说,目的很明确,就是让“高考”两个字倒过来变成“考高”。其实我们如果能做好答卷过程中的一些工作,真的可以“考高”。

鉴于此,我的手记内容,不求有新意,但求有意义,希望能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益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写出好文章。在谈到学生写出好文章时,我们总会感慨有两类文章即检查书和交流感情的书信(简称“情书”)学生是无师自通,往往写得情文并茂,究其原因前者宜归功于理智,理智告诉你检查书不得不写;后者则要归功于感情,感情激发你不写不快。而高考作文则是你喜欢得写,不喜欢也得写,而且必须写好。

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呢?有道是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讲究的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事情从细节上努力。下面我会结合阅卷时的感受,记下自己在一些环节、细节上的体会与我的同事和学生们分享。

6.13作文的审题很重要,审题要落实两大点:一是“写什么”——方向性的问题,二是“怎么写”——方法层面的问题。审题时一般要通过对重点的语句、语词、语素的分析,结合材料来确定写作中心。今年的高考题“品味时尚”,实为“品时尚之味”,必须抓住“品味”或体验、经历,或感悟、评论,可直接、可间接,可具体、可抽象,但品味的“对象”必须是“时尚”;再者要准确理解“时尚”的含义,时尚者,乃一段时间兴起、崇尚之意也。考生如果不能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审题,那么在题意的理解和主题的确立上就可能会有一些偏差。

今年作文阅卷实际结果与命题的出发点是有出入的。有些同学不能准确理解、把握“时尚”的内涵,加之生活面较窄,选材较为局限,出现了跑题作文。尽管阅卷过程中本着对考生负责的原则,有些作文被划入“基本切题”,但是得分还是较低的。

今年作文阅卷中没有切入分,不搞“三基本”,提高了审题要求,分五档切入,无形中拉大了分差。这一细微变化充分体现了阅卷领导小组对考生命运的高度关注和负责,也体现了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6.14今天有几篇作文中心太隐晦,觉得不是“含蓄”而是“含糊”,读了几遍也不能明确作文的中心,有些担心别的教师打的分数偏高或偏低而影响了我,(我们有吻合度的考核任务)所以给分比较谨慎。记得一位著名教授说过,高考作文、临场作文要多些“二锅头”,少些“碧螺春”。“微言大义”当然好,但明白的点题更适合临场作文的阅卷特点,毕竟阅卷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可能慢慢地品味每篇作文。我们写高考作文时也可以“配合”阅卷教师,让他们能便捷地明白你要表达的中心。“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过程讲究曲折有致,议论过程要求层次分明,根据考场作文的特点,点题则须明白,观点必须明确。文之初读如人之初见,我们和陌生人见面一般会先看对方的头部,尤其是眼睛,然后才关注对方的腹部、腿部,因为眼睛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神韵,作文时“画龙点睛”很重要。“画龙点睛”的“睛”要力求点出“大眼睛”——明白些,“双眼皮”——不落俗,“水灵灵”——有内涵,“有光亮”——表现积极阳光的主题。

6.15临场作文的选材必须遵循材料为中心服务的原则。有些同学一味写自己的喜怒爱憎,忘情地写家庭中发生的幸与不幸,而忘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有人满篇都在写父母含辛茹苦帮自己求学,很感人,也有同学不厌其烦地写家庭矛盾,很令人同情,可与时尚有什么关系呢?有些同学写自己所学专业的内容,十分详细。只能是专业介绍,显然脱离了作文主题。也有胡编乱造的,写过于消极或低级趣味的内容,这本身就很不理智。譬如有同学写谈恋爱无心学业,失恋时寻死觅活,遭父母批评痛恨父母,受到挫折万念俱灰等,显然与积极阳光的主题相违背。作文选材很重要,选材要有意义,选择要有理智,要清楚地知道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运用材料写作时也要冷静,要写真情,但不能让情感失控、泛滥,感情的抒发要恰如其分,要有节制。

6.16高考作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白话文写作,但有些同学不够严肃,用语不规范,用典不准确。要注意英文不要用,网络语言不要用,方言不要用,太艰深晦涩的词语不要用,半文半白不可取,有整段照搬嫌疑的不可取,引用名人名言时不能张冠李戴,人名说不准确的可以不说,原文记不清楚的可以间接引用。有些同学过分追求语言的华美,卖弄文采,这种华而不实的文风是不可取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写好平实的文字,于平实中透出清新的生活气息,感悟美好的人间真情,感受成长的艰辛和喜悦,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就是很好的文章。

还想说一点,文体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大多数题目记叙文和议论文都可以写,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只是我们在选定文体后就必须严格地按照文体的要求写出规范的文章。今年大多数考生选择了议论文体,也有些考生选择了记叙文体,一些佳作语言生动让人会心一笑,情感真挚让人心有戚戚,感悟独特令人惊奇感叹……给人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

6.18今天想说的是书写问题。阅卷中不时会碰到一些人书写特别潦草,让阅卷教师很难读完;有些文章细读后发现内容还不错,但卷面潦草也会影响阅卷者的判分。其实考场作文能做到书写工整清楚、大小适当、粗细适中就能给人以美感了。赏心悦目的文字让人乐于阅读,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容易被发现,反之则不然。有人说“要想分数高,首先书写好;抓书写,就是抓高考”,细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曾听过对高考作文阅卷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说法——有的阅卷教师看个题目,看个开头,看个点题,再看看书写就给分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没有这种现象。

6.19关于作文的创新我也想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有一段时间有人批评我们的教育是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此话很受热捧,可细细一想,我们又怎么能用明天的知识来教育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呢?语文教学是传承活动,学习的目的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今天,我们的学生能写好日常事平常情,谁说明天他们中间就不会诞生出老舍、巴金?总是有专家批评我们的中学教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以致我们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我们也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也鼓励同学们去创新,可现在的情况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中学生除了夜里说梦话没有规定,一三五是英文二四六是中文,其他所有的空间都被填满,缺乏对生活的真正感知,他们又如何创新?与其胡思乱想、胡编乱造,不如让我们的学生先写好日常事,抒好平常情。

关于满分作文我也想谈一些看法,不时看到一些模仿前些年的满分作文的习作,有的还能算是借鉴,有的则模仿痕迹太重,不可取。满分作文确实很好,但数量极少,而且它是厚积薄发,是“妙手偶得之”,是才气与运气的结合体,是可遇不可求的。我认为我们的广大考生要多看那些八十五分左右的文章,这类文章离我们的考生很近,而且也容易学习。

6.21我们常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物理角度看太阳每天也是旧的,只是从心理的角度我们赋予它以新意。新一届高三的作文教学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失作文者失语文的天下失高考的天下”。要加强审题的训练,让学生限时审题,写审题要点,编写写作提纲,让学生自己画出中心旬;文体训练上可以一题两做,写一篇记叙文,写一篇议论文,在比较中规范文体的要求;强调一题多做、一题好做、一题深做,即数量上可以多次做,内容与结构上可以完善做,立意与内涵上可以进一步挖掘,写出精品文;强调一题美做,将抓书写落到实处;进行一题一做,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作文是限时一小时的当堂作文;要写评并重,写后的评讲更有针对性,对学生写作更有帮助;要写纠并重,对学生在作文中暴露的问题要指导学生自我纠偏、纠错。

4.高考阅卷零差错 篇四

当915万考生走出考场时,2012年全国高考还远远没有结束。在一个个戒备森严的评卷点,4200万份试卷正在经历一道道严格而隐秘的“工序”,最终将化身为分数大白于天下。

国之大考,万众瞩目,为期20天的高考评卷工作是怎样进行的?评卷过程如何保证安全有效?评分如何做到客观公正?面对这些百姓热切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部门更是全力以赴,确保高考评卷“零差错”成为一项“放心工程”。日前,记者跟随教育部有关部门来到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安徽大学高考评卷点,现场追踪高考评卷的全过程,探访2012年高考评卷工作的新举措与新亮点。早部署,严要求,试卷安全层层把关

从大门到小门,要经过两道警卫,出示两种通行证,室内外24小时有视频监控并全程录像„„经过层层穿越后,记者走进安徽省考试院库房,看到全省200多万份高考试卷处于绝对安全状态,随时接受调度。

其实,在运抵库房前,全国的每一份高考试卷都经历了一次安全接力之旅。不过,出于保密考虑,这些工作一直鲜为人知。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陈为舟说,2012年高考的一大亮点是安全工作部署早,要求严。党中央、国务院特别是教育部党组多次指示要求做好今年的高考工作,教育部考试中心从2011年10月就开始围绕高考热点问题进行梳理、调研,重点查找安全薄弱环节,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然后上报部署落实。

6月9日,全国高考考试平稳结束,各地试卷在高度安保状态下运达扫描点,高考评卷工作也随即开始。然而,如何确保评卷过程不出安全纰漏,依然是各地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今年安徽省把全省高考试卷都集中到省考试院,安保措施更加严密、可靠。”安徽省考试院院长郑大明告诉记者,6月7日晚,合肥周边地区的高考试卷直接送达考试院库房,试卷扫描当晚开始进行,全省200多万份试卷要将近一周时间才能扫描完毕。

在与库房同一楼层的两大间扫描室,72名扫描员正在埋头奋战,两人一台扫描仪,平均每秒能扫描3份试卷,整个房间只有机器的“嚓嚓”声。郑大明说,这些扫描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军校学员,个个政治过硬、业务熟练,能最大程度保证试卷扫描不出差错。扫描室隔壁是质检室,12名质检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查看扫描出来的答题卡和试卷有无折叠、污点、空白等质量问题。确定无误后,这些数据化的试卷再由调度室通过专线网络分派给各个评卷点。

网上评卷全面铺开,最大程度确保公平公正

今年高考,山西和内蒙古首次实行网上评卷。自1999年广西率先试行英语学科网上评卷以来,全国31个高考覆盖的省区市至此全部实行网上评卷。

在安徽大学语文评卷点,记者看到,800多名评卷教师正在9个机房同时进行网上评卷。安徽大学评卷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杜先能说,在正式评卷实施前,网上评卷必须先经过试评,即从每科随机抽取10%的样卷,由评卷专家组成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预打分”,由此确定比较统一的评分标准和细则,为正式评卷提供参考依据。

“网评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轻松实现‘多评制’,评卷系统依层次设置不同权限,所有答题都要经过两名评卷员‘背对背’评阅,有的甚至要经过三评、四评,最终得出公平公正的分值。”安徽大学语文评卷组组长鲍恒说。

这也是当前国内高考网评普遍采取的做法:如果两名评卷员对某道题的分差在规定范围内,就取两者判分的平均值为考生得分;如果分差超出规定范围,试卷就由系统自动转给评卷小组长评判;如果三评分数与其中一位评卷员的分数相近,就取两者平均值为考生分数。如果小组长的判分与两个评卷员的判分都不靠近,则进入四评,由学科组长最终评判。

评卷现场还设有质量监控室,十几位专家级评卷员负责实时监控网评质量,并及时查找问题。来自合肥一中的王老师正在密切关注显示器上的曲线图,从中可以看出个人评分与全体评分的对比分布情况,一旦发现有人“倾向”打某个分值,就要及时提醒或约谈相关评卷员。

“与传统的手工阅卷相比,网上评卷由于始终处于严密监控中,而且便于事后追溯、统计、核查,所有评卷员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懈怠,而这恰恰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卷质量!”有着20多年评卷经历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制度为技术作保障,科学管理落实到位

网上评卷虽然是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活”,但真正让技术大显身手的是制度。近年来,教育部对高考网评作了全方位部署,使得网上评卷方式逐步规范并普及,今年专门下发了针对高考网上评卷的考务管理办法。高考评卷期间,教育部派出多个检查组、专家组赴部分省区市检查、指导当地评卷工作。

一位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说,各地在此基础上纷纷根据本地实际出台更加细致可行的管理性文件和技术要求。很多省份出台的有关网上评卷操作性文件“要用尺来量”。

作为高考人口大省,今年是安徽实行全学科网上评卷的第7个年头。安徽省根据教育部指导文件,出台了相应的评卷点工作实施细则,为今后的网评管理、技术设备、评卷员选用以及环境维护等制定了“一揽子方案”。同时成立了由学科专家、教育测量专家、纪检监察人员组成的仲裁组,安徽省考试院副院长沈滔告诉记者,为了建立和完善评卷安全与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安徽启动了评卷基地建设,省考试院与包括安徽大学在内的4所省内高校共建评卷基地,使得高考评卷在场地、设备以及流程等方面更加便捷、高效。

安徽大学把高考评卷列为工作重点,先后投入400万元经费进行基地建设,专门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机房,建成高考评卷网上巡查系统。高考评卷期间,学校评卷工作领导小组每天实行例会制度,每天下午及时排查评卷过程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此外,评卷教师的选用与培训也事关网上评卷工作质量。教育部规定,评卷员要以高校、中学教师、教研员为主,高校本科生不得参加评卷工作。目前,各地都按学科建立了评卷教师档案库,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学教师、高校相关学科的教师,经层层选拔后方可进入评卷员队伍。

安徽大学评卷基地今年从全省抽调了810名评卷教师,其中70%是来自各地市优质中学的骨干教师,其余是来自省属高校中文系教师和少量具有“助教、助研、助管”经历的研究生。

5.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篇五

我有幸参加了去年的高考阅卷工作,从6月11日开始到6月19日结束,历时九天,这九天很苦很累,但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是战斗,是磨练,也是学习和提升。

以下是我回忆出的点滴阅卷心得体会,可能有点琐碎,但都是我要跟这届高三学生说的肺腑之言。

一。网上阅卷流程:

试卷经高速扫描仪扫描和图像切割校验两个步骤,被传送到阅卷电脑上。扫描出来的图像非常清晰。在阅卷过程中采取双评形式,以降低误差率。

二。作文阅卷流程:

我因为分在作文组(2003年那次高考阅卷也是分在作文组),所以对作文阅卷流程有发言权。

先是阅卷专家组预先从考生答卷中提取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样卷,经反复讨论最终形成标准卷也就是标杆作文;接下来是阅卷组长要求我们尝试着给每一篇标准卷评分;然后自行与专家组的评分仔细对照,等我们基本搞清楚了不同类型作文的评分标准后听专家讲座(合肥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鲍恒老师主讲),深入学习标准卷得分的缘由,从而掌握更多更细的评分标准。由于去年的作文题反响糟糕(今年的作文题反响更糟糕),学生们差不多声泪俱下地控诉:史上最坑爹的作文,所以专家组老师非常谨慎,尽可能制定出非常贴近现实的评分细则。切合题意和基本切合题意的立意累计有几十种之多,这是往年没有的。专家讲座结束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试评,如果试评过关就开始正式阅卷,悟性好的老师,只需要评百来篇就被认定为吃透了阅卷标准。

所阅的试卷是随机接收的,一份试卷如果两个老师评阅分差在6分以内,系统自动取平均分作为该生作文的最终分数;如果超过6分,系统会自动将其发给第三位老师评阅,取三位老师中分差在6分以内的两人平均分作为最终成绩。三评后如果分差仍超过6分,则将其提交专家组仲裁。在整个阅卷过程中,专家组一直不停抽检,每天小组组长的电脑上都会有所在组每位老师的阅卷数据统计和阅卷质量分析,包括评分曲线、三评率、吻合度、平均分……组长随时将无效卷(引入三评)、恶评卷(与其他两位老师分差大于12分)及时通报给各位评卷老师,让其及时修正、调整;同时组长会将已批阅过的试卷中的百分之三四左右发回重评,以检验老师把握标准的能力。组长一边督促我们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一把尺子量到底,向我们要质量;一边又催促我们,发信息告诉我们某某老师已阅多少份,向我们要速度。看到一些不幸的老师因为数量、质量跟不上被劝黯然打道回府,我们时刻是处于紧张状态和拼命状态中,毕竟提前回家是件很没面子的事。

三。关于写作的体会:

1.受阅卷老师青睐的作文共性:

标题:记叙文标题靓丽,议论文标题一针见血,片言知意,题好一半文。

开头:开头简洁有力,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揭示中心。

内容:议论文论据正确,一看论据马上知道立意。而且论据来源不能单一,例如全举古代文化名人作为例子的要适当扣分。

结构:结构尽量精巧,并列式、层进式比较受欢迎。

结尾:一定要有结尾,哪怕你写了900字,结尾一句话不完整或缺失了一个句末的点号,都视作残篇,残篇只能打到三类卷。

2.作文最关键是审题立意。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的多。阅卷老师往往根据文题判断文章的立意,然后确定文章大致属于哪类卷,所以文题用词要准确、鲜明。例如:“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属一类文,而“谈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属三类文;“将关爱落到实处”属一类文,而“谈关爱”属三类文;“从多角度出发”属一类卷,而“转换思维方式”属二类卷;“打破常规”属一类卷,而“说创新”属于三类卷……

3.卷面清晰很重要。

虽然书写漂亮不完全能一俊遮百丑,但老师们多以貌取文,没有谁愿意将一篇字迹潦草的文章多看一眼。高分作文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书写漂亮。工整的卷面和潦草的卷面带给阅卷老师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这势必要影响阅卷老师的评分,毕竟老师们最慢也是一目十行,每篇作文耗时不能超过30秒。

四。备考启示:

1.书写对策:

对于书写潦草的同学要求他每天坚持练字,每天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工整地抄写名句美文,一举两得。

2.针对评分细则详、参考答案多,答题要有方向性、条理性,分点作答,一目了然,不要怕麻烦,不放过任何得分的可能性。

3.避免硬伤,争取高印象分。文题、首尾段、每段第一句话坚决不出现错别字;作文论据不能张冠李戴;作文要完篇;标题不可丢……

4.作文训练求实效。

高三作文训练直接应对高考,立足基础等级,以确保作文不出现大失误,然后冲刺发展等级。

5.作文不玩深沉、不玩哲理、不玩含蓄,不写莫名其妙的科幻题材、离奇的故事或小说,这样的作文判为三类文,没得商量。

6.高三复习时不能忽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知识面广不广,语文素养高不高,在考生作文中一目了然。一篇文章的好坏,只需要扫中文中几句话就略见一斑,因此高三备考不能忽略课外阅读,不能忽略课外语文知识、社会知识的积累。有这样的顺口溜:积累多,书写好,分数一定低不了;表达通,答满卷,高考一定没遗憾;开头好,结尾好,考后一定不懊恼。

6.2014江苏高考阅卷情况 篇六

【语文】作文满分和0分已经出现

议论文居多,普遍难得高分

江苏高考阅卷组语文学科负责人、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介绍,从目前作文阅卷来看,今年考生写议论文的比较多,但大多数千篇一律。相对来说,记叙文更容易出彩。

骆冬青用“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这句名言,来形容考生普遍写出的议论文。

“公理常理大道理大家讲的都一样,高中学生很难有很好的思维能力,所以写不出好的议论文。朱光潜说,‘我从10岁到20岁,写了10年的议论文,后来我发现其实时间全浪费了’。中学训练出来的议论文更可怕,中学老师限定的方向和写作格式“三段论”,学生写出来后,看几篇就有想吐的感觉,怎么可能得好的分数呢?大多数千篇一律,整个感觉很恐怖。”

骆冬青建议,以后中学千万不能大范围地要求学生写议论文。“好多老师认为写议论文学生能抓得住,这种想法错了,把不少好学生的作文分数都降下来,差的学生分数也提不起来。所以让作文显得很糟糕,没有灵气,没有才气。” 为何今年高考作文,写议论文的考生占比这么高,是否“青春不朽”的话题写议论文更易下笔?骆冬青表示,其实不然,可以说写记叙文更容易点,因为高中生本身就出于青春期,这个话题与个人的感受体会更契合。作文已经出现满分和0分

骆冬青透露说,目前已经出现了满分和0分作文,满分作文中有记叙文也有议论文,“今年满分作文比例比往年稍微多一点。”得0分的作文情况不一,“随便抄写几句作文材料中的话,也有什么都不写的。”

不过,骆冬青也表示,暂时还没有发现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好作文,也没有出现古文体的作文。

“作文阅卷,很容易分数挤到一起,很多老师容易打保险分,也就是及格分。”骆冬青介绍说,其实作文应该是拉开语文分数差距的一项,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水准向来在全国首屈一指,比其他很多省市至少要多出2-3个环节。江苏高考作文阅卷至少是3评,有些还经过4评、5评。最后,作文组还有专人总复查整个作文阅卷点的情况,总复查组要“消灭”保险分,发现好作文,把差的作文“打”下去。把作文的档次一层一层甄别开来。

为了让作文的分数差充分显露,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组有个新招,每隔一两天内部就发简报,“让全体老师看到好的作文什么样,差的作文什么样。督促所有老师始终绷紧一根弦,时刻警醒。”

据悉,江苏高考语文阅卷中,语知组主要是研究生负责,作文组,大多数由中学老师组成。“从阅卷组反馈的情况来看,今年高考语文试卷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温润来形容。”骆冬青表示,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温和改变,让考生没有任何不适之感。今年的试题体现了回归古典的指向,考了不少的古诗词以及文学名著,“改变过去以知识为导向,变为以人为导向,回归文本,考查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

【数学】区分度高,考生估分可能会偏高

最后两道解答题能得到一定分数

数学阅卷组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老师介绍,今年的高考数学难度比往年又有下降。

他介绍,今年数学有14道填空题,没有一道难题,这是多年来很少出现的情况,对学生的挑战性不高;解答题在去年难度降低的情况下,难度再次降低,前3题是常规题,后面的应用题建模简单、方法多样,解题方法多达18种;最后两题起到了把关作用,大多数学生都能上手,并能得到一定的分数,这和去年不能得分的情况也有区别。

“试卷难度下降,和练习题差不多,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和能力的培养,这对中学的导向作用还是有非常明显作用的。” 涂荣豹认为,这样学生就不用大运动量的进行训练,而是腾出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实际得分会低于估分

尽管根据目前的阅卷情况预测,今年数学高考的均分会高于去年,但涂荣豹透露,从学生的答题中,还是能发现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逻辑关系。

“数学的解题一定要规范,其逻辑链条不能断。如果一道题需要有3个逻辑段来证明,那么就是缺一不可、错一不可。即使最后的答案对了,第二个逻辑段是错的,那第二个逻辑段以及以后的逻辑段都不能得分。” 涂荣豹说。

他举例,有一题是求出三角形的3条边、因为其符合勾股定理,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后,再往下做。但是不少考生只求出了两条边,便用勾股定理来求第三条边,然后再接着往下做。“这样做出来的答案即使是对的,也不能得分。这是数学上最忌讳的逻辑推理。”

此外,学生对变量的取值范围不够重视,比如解答题第一题,第二象限的变量应该取负号,很多人错了;字母、符号写错的考生不少,比如“∥”写成了“⊥”、“D”写成了“P”等,有的考生不知道是笔误还是什么,写出来的字符让阅卷老师很难判断,一律算错。

“因此,今年的考生拿到数学分数后可能会发现,实际分数比估分要低。” 涂荣豹说。

【英语】作文偏题的不少

2014江苏高考英语阅卷组学科负责人吕洪灵介绍,今年的高考英语试卷总体上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要求,题型结构稳中有变,侧重对外语思维和交际能力的考察。

虽然目前阅卷刚刚开始不久,但专家们已经发现一些通病。例如,今年的任务型阅读题,以“同龄人压力”为主题,“大部分考生能看懂原文的基本意思,利用关键词查找,意义比对,词形转换的方法答题,但涉及抽象概括的题目上,还是有失误,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英语作文“偏题”的不少。吕洪灵说,英语作文要求考生针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和各界不同反响”给出支持或者反对的鲜明观点。但是,不少同学没有给出明确的立场,“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不少同学态度不清晰,两种观点都讨论,写作重点分散。”还有同学将题目理解成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7.从高考阅卷角度谈作文教学的策略 篇七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在各位专家的叫好声中依然落寞退场, 均分与去年持平, 只在46分左右。这样的结果与命题人、对她赞誉有加的各位专家以及广大的语文教师的期待远远不相符合, 给人一种落花流水春去也的遗憾。笔者从参加阅卷的经历梳理总结了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记叙类文章写作素质低劣, 分数上不去。今年江苏高考记叙文的数量比以往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但问题也很突出和集中。

1. 基本文体不清

⑴有的一半篇幅写一个故事, 一半篇幅抒情议论。

⑵有的议论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中间写人叙事。

⑶有的记叙文还有分论点。

⑷有的一篇文章写几个毫不关联的人和事。

⑸有的“我”的故事和名人的故事并列。

2. 写作能力弱

⑴游离主题, 主要不写忧与爱, 而自顾自的写支离破碎的矛盾冲突或父母的不理解、不关心, 或家庭变故等。

⑵不能紧扣主题忧与爱, 很多只写爱, 没有忧。

⑶写人叙事很肤浅, 语言无味, 缺乏细节描写, 简单但不纯真, 没有味道。

3. 思想情感偏执

假装自己是残疾, 诅咒父母离婚, 写爷爷奶奶死亡, 文中表现出的对父母骨子里的不屑, 对老师的不尊敬, 对人情的过早的世故, 对社会的金钱至上的观念的臣服, 让人感到疑惑。

(二) 议论文文章未能充分区分学生的思辨能力, 怎么说这种关系, 是难点, 也是学生思维的短板。纯哲学地来辩证这种关系, 肯定很空洞, 需化大为小, 借助一定的载体, 才能把关系说得圆润和丰满。也就是要有一个由头, 一个小切口。如对江南水乡的忧与爱, 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的忧与爱, 对乡村城市化的忧与爱, 对名人文物建筑的忧与爱, 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忧与爱, 对子女成长的忧与爱, 对天下国家黎民的忧与爱, 对自然生态的忧与爱等等。

(三) 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素材, 更不会用素材。引用导语繁多, 材料撞车多 (最美妈妈、最美老师、最美司机) , 妈妈送考或担心高考的忧与爱比比皆是, 以上分数均在45分左右。素材更缺少对生活的真实的体味, 没有真实的、动人的力量, 哪怕是最本色的生活也没有。不管是无源之水, 还是无米之炊, 还是既不会烧水也不会炊, 都是问题。如果是思想品质, 没有生活情感, 就不仅仅是写作的问题, 那就更是问题了。

二.作文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一) 因时而动, 研究高考作文特点及规律。

只要高考存在, 她对教学的强力干预就不容回避, 如今的高考作文已远非往日, 取消了切入分, 代替的是五档评分模式, 现在又细化为六档, 分数差距已明显拉开。所有的作文全部双评, 超过分差的要三评, 仍超出分差的要进行仲裁。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先生这样评价作文: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 种草就让他回家收草去吧!成也作文、败也作文的时代已经来临。高考第一门的语文, 特别是作文, 已经成了能否上大学、能否上名牌大学的分水岭。

在这个背景下, 我们要紧跟高考, 识时务者方能成就俊杰。我们要研究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和规律, 研究话题作文的导语, 研究每年高考的评分细则, 研究高考作文的样卷及优秀作文;研究作文与语文教材之间的关系;研究政治话语系统笼罩下的作文之道;研究阅卷人的年龄层次、他们和他们能接受的文化、审美形态;聆听专家的报告与讲座, 能听到和看到的, 都要孜孜以求, 博采众长, 只有这样才能成长得高, 看得远, 才不会鼠目寸光。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坚持以高考为我们师生共同奋斗的指挥棒和发令枪, 力求让教学材料成为学生学习历程和文化积淀的记录者, 让老师成为先进理念和思想的领路人和接引者, 让学生成为对高品质生活的反思者和践行者。

(二) 学生之“学”与教师之“引”融动, 阅读、指导、系统训练多管齐下。

阅读是写作的根基, 对阅读的高度重视是毋庸置疑的现实。除了课本、读本, 大量的名家美文, 丰富的课外书籍, 推荐书目的欣赏, 都应是学生每天的常态阅读, 是每天不可缺少的营养餐。

但是仅仅这些并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写作的时候发现, 读是读的, 写是写的, 油还是油, 水还是水, 学生还是无米下炊。阅读和写作之间缺少了一个过渡, 这个过渡就是老师指导下的有要求有任务的阅读。印发的美文不能东挑一篇西挑一篇, 要进行整理分类。笔者在高二曾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专题阅读:如弘扬孝道———不可迷失的生命反哺;谦卑做人———和你一起低头找幸福;解读英雄———触摸精神的脊梁;心怀悲悯———茫茫尘世的温暖手掌;贵族精神———平民时代追怀的优雅背影;守护良知———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唤等。学生在通读此组文章后, 结合思考题, 对某个主题、结构、技法要较为深刻的理解和熟练应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师在阅读材料上的放手和“无为”, 也改变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囫囵吞枣和熟视无睹,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浅显和应付式的阅读。

作文的系统训练也不能少。作文的训练要规范、系统, 不能顾此失彼, 文体更不能主观上孤注一掷一种文体, 否则后果很严重。其中审题训练和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更是要浓墨重彩大张旗鼓, 因为高考作文必须带着镣铐跳舞, 它让你画驴, 你画的马再生动也是枉然, 而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动人和充满魅力的基本技巧。

(三) 思维互动, 让语文课堂百花齐放。

高考作文所暴露出的思维的四平八稳与模式化、大众化与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缺乏思维训练, 更多注重知识的传输有严重关系。为思维而教应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语文课堂具有思维训练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是立体的、人文的、自由的,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更不如授之以思维。小组交流、课堂展示、质疑、争辩都是思维活动的载体。科学的引导, 再给以充足的空间, 在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 让智慧与智慧碰撞, 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该是教与学的天堂。

笔者在教授《项脊轩志》后, 曾引导学生讨论:在你的眼里归有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学生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各抒己见, 有的认为归有光是有情有义、多情敏感的男人, 因为具有这种情怀的人才能写出这么细腻让人动容的文章;有的认为归有光是时代和家族的牺牲品, 他的身上不可避免带有悲剧因子;有的认为归有光是软弱的缺乏安全感的人, 所以他必定不可能完成什么重大使命, 性格决定命运;有的认为归有光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好男人;有的甚至认为归有光是标准的文艺青年。学生的视野, 课堂上激烈的争鸣, 思维的宽度、广度、厚度, 是我始料未及的, 让我坚信, 只要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平台, 学生能纵横整个世界。笔者再让他们课后写成片段或小型文章, 加以补充完善和修饰, 推荐给杂志发表。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感知, 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写作能力, 还大大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找到一种写作的成就感。

(四) 教学方式变动和灵动, 让写作活动不再成为学生永远要言说的痛。

交往互动是人类的本性的需求, 而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正需要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那种呆板的一成不变的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不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正如精神科学的奠基人狄尔泰所说:教育从本质上讲, 是一种完美地理解生命意义的精神活动, 是通过心灵体验而达到人的心灵的相通, 精神的相遇。

基于此, 笔者正努力让作文评讲方式丰富而灵动, 并在不断实践中完善。作文的评讲, 首先是在小组中朗读, 小组成员谈得失修改意见, 组长归纳给出书面评价和模拟分数, 优秀作文小组推荐全班欣赏评价, 然后老师定分数给出最终评语, 最后全班评讲。作文的批改方式, 不仅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简单的对接, 而是一对多的交流与互动。

另外, 励志电影的欣赏与沙龙、专家讲座、演讲比赛、歌咏大赛、戏剧表演、作文竞赛等教学活动, 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 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让学生更接近生活, 写出来的文章更接地气, 更有生命力。

8.探访高考作文阅卷现场 篇八

重庆市作文实行“四评制”。也就是说,考生试卷上的一道题最多会经过4道关卡、5名教师的评阅。同时,重庆还建立第三方监理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评卷过程中的数据逐一进行分析和筛选,对发现的每一个潜在问题由学科专家进行仲裁。

几百名教师要在10天内评完几十万份试题,那么,语文作文會不会被“秒杀”?针对这个问题,安徽省阅卷组会提前设置误差预值。每个考生的每道答题信息由两名教师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分,如果所给分数的差值超出规定的误差值,评卷系统则将该题答题信息随机分发给第三个评卷教师进行评阅,三评之后,系统再次进行校验。从一评、二评到三评,再到小组组长,层层把关,保障评卷打分的公平。

山西省语文评卷注意细节,作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书写不整齐成绩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不仅山西省阅卷如此,在全国各地,这些也会影响作文成绩,所以今后参加高考的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9.高考作文阅卷怕关注 篇九

孙殿华

据北京晚报2012年6月16日报道,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对于部分媒体在高考前后采访各种专家进行作文考题解读、点评的现象,呼吁不要轻易相信所谓专家评点试题,他直言一些“专家”对于试题的“解读、分析”已经干扰到了高考阅卷,“我们的阅卷老师会受到一些所谓‘专家’的观点影响,需要我们在阅卷之前进行纠正。”漆副主任虽煞费苦心但终究令人费解,本人不敢苟同恐怕不是为了阅卷公正,而是为寻求教育部门的特权而进行的不知深浅的告白。

人们关心高考,心情不难理解。高考作文占那么大的权重,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国人历来关心社会、政治,对于以议论文体为主的高考作文成为关注焦点理所必然。考生家长、老师以及媒体约请的专家对高考作文进行分析、解读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在解读中可以看得出见仁见智,正所谓集思广益,观点从宏观到微观,舍去过于矫情的,可以说是相当全面,丰富多彩。

高考阅卷,属于圈子内人士出题,圈子内人员给出标准答案,因为我们的教育传统是语文与政治互相渗透,所以作文历来像论述政治理论一样论点、论据要列出个一二三四,根据观点给分的。可圈子内人士毕竟是学识范围、思维模式、脾气秉性大同小异的,见识胆识也有局限性,定的评卷标准和调子也就单一死板。作文阅卷为什么不用电脑打分而用人脑打分,在于它是创造

性强的脑力劳动成果,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涂抹个ABCD,作文的内容就是不能“统一思想”,而是异彩份呈;不是千人一面,而是百花齐放。作文写好了就是文学作品,属艺术范畴,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向着正义、公平、民主,朝着真、善、美方向发展,就应该说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正是因为立意新、角度新、表达方式新,有的同学作文才拿到了高分,甚至满分。

是单一死板好还是全面丰富好,我看不言而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专家的分析解读丰富了评判标准,拓展了评判思路,并非干扰了高考阅卷。现在的高考作文,都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上下功夫,学生也就要在“三贴近”上挖掘思路,在阅卷上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三贴近”?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分析解读包括建议意见才是硬道理。我倒觉得,如今是信息迅捷时代,一朝考试完成,当天各路分析解读内容会即时跟进,何不等待一两日,综合一下分析解读内容,充分听取民意,兼收并蓄,充实丰富一下评判标准,然后有把握地去心平气和地阅卷,而不是承受着各路分析解读的干扰心情忐忑地阅卷,这样该有多好?

不关心社会心理,圈子内制定标准,阅卷用圈子内的标准来执行,评判圈子内的事情,那如同近亲结婚,路越走越窄,圈子越圈越小,不出现怪胎才怪。我们的任何工作,无论是高考作文阅卷,还是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出台,都要让老百姓有表达意志、意愿的空间,充分考虑民意、民生诉求。

二○一二年六月十七日

作者单位:龙盐(齐齐哈尔)盐业有限公司 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公园路81号 邮编:161005

10.高考阅卷小结 篇十

条形码扫描。

江苏高考卷今年继续实行九门学科计算机辅助网上评卷,全省共设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三个评卷点,将评阅约273.23万份试卷。记者昨天探访了专门负责扫描试卷和选择题机读的省教育考试院阅卷点。预计考生在6月25日可获知高考成绩。

机器“阅卷”

1扫描

试卷入库操作有记录,每天扫描50万份卷

刚进评卷大厅,记者就看到负责试卷库的工作人员捧着一纸箱试卷出来,箱子上标注着“连云港物理答卷”。一袋袋试卷就装在由各考点密封好的箱子里。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拿着一把条码枪,对准试卷箱上的条形码“扫”一下,再对着领卷人的工作牌“扫”一下。“这样,每箱试卷几点几分出库的,几点几分入库的,由谁来操作的,网络都有记录,调阅起来非常方便。”高招处副处长袁桂华解释。领完卷子后进入扫描环节,35台扫描仪在紧张工作,每天扫描50万份卷。工作人员将答题纸由端口推入,扫描仪自动采集录入,只需3秒时间,一份答题纸内容就会形成电子图像,显示在一旁连接的电脑桌面上。扫描完成后,答题卡会自动从扫描仪的另一个端口“吐出”,这样一份答题卡的扫描录入工作就完成了。

负责扫描试卷的是来自省内警校的340名学员,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0点半,分两班工作。墙上贴着一张进度表,记者看到,语文答题卡总量468845张,到6月11日已扫描238987张,已完成50.97%。袁桂华说,计划13日晚将扫描完所有的试卷。

2切割

电子版答题卡被切数段,分传给不同老师评阅

扫描只是第一步,各学科选择题部分的评卷工作由计算机自动评分,非选择题部分的.评卷工作由评卷教师在计算机上对考生答题卡的电子图像进行评分。

袁桂华介绍说,为了便于阅卷,答题卡将被“切割”,首先切掉的是考生的信息,姓名、准考证号等,然后被切割成几个部分,比如填空题一块,问答题一块,然后直接通过考试院的局域网,传送到不同阅卷点,阅卷老师打开电脑就能看到。袁桂华说,每张卷子在扫描之后都自然生成一个密号,每个考生都有独一无二的密号,在阅卷过程中每张试卷只显示密号,阅卷老师不可能看到考生的准考证号。阅卷完毕之后“密号”才会转化回准考证号,用于最后成绩的公布。

每张答题卡上都设有几个定位点,这些定位点如果有污损,扫描仪就会自动报警,无法扫描了。“我们已经遇到好几次这种情况了,工作人员会用不干胶把污损点弄干净。但是我们还是要提醒考生,要保护好答题卡,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袁桂华说,还有种情况就是考生没有在规定的区域答题,超出本题答题区域或超出答题卡的黑色边框线了,这样扫描仪扫到的是不完整的答卷,答案也无效。

人工“评分”

非选择题全部实行“四评制”

今年我省高考评卷工作共遴选评卷教师3100多人。其中,评阅分值较大、主观性强的试题,如作文题、论述题、计算解答题、实验等题型的评卷教师,要求具有3年以上教学、教研经验和一定的评卷经验。学科评卷专家组事先评出若干考生答卷,请评卷教师试评,从中选拔把握评分标准准确并具有本学科中、高级以上职称者参加这些主观性较强试卷的评阅。所有评卷教师必须参加评卷点组织的培训考核与试评,合格者方可取得上岗资格。

全部科目非选择题部分均实行四评制,各评卷小组对切割后的题块分别进行评卷,每个题块由两名不同的评卷教师分别评阅。若两人评出的分数在学科评卷专家组设定的评分误差范围之内的,取两人所评分数的平均值;超出评分误差范围的,进行三评;仍超出评分误差范围的,再进行四评。疑难问题由评卷专家组集体讨论解决。在评阅过程中,评卷题组大组和小组组长及复查组将随时对所评试卷进行复查,确保评卷质量。

作文评卷教师须有中高级职称

11.语文高考阅卷后的思考 篇十一

摘要在2008年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发现了考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在此对这些问题作了逐一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学生的高者作文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语文高孝作文阅卷

笔者有幸两次参加了河北省语文高考阅卷工作。2008年承担的是作文阅卷任务,颇有感触。

2008年的作文命题仍是材料,或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材料紧跟形势,时代感很强,体现了传统的“文以载道”的作文思想和应试作文的训练导向。

材料出于刚刚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第一段是背景介绍,第二段中“把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是主旨句,第3—6段是列举在主旨句的统领下彰显震撼人心的种种义举,本段是归纳、总结。较长的材料,可将其概括为一二句话,即在大灾大难面前,为挽救宝贵的生命,人人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奉献爱心。如此紧缩,材料蕴含的核心思想自然凸现。再由此引发思考,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以人为本或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2)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在危难之间显现出的民族凝聚力。

(5)责任与担当意识。

(6)为生命祈祷。

(7)领袖与人民同在。

(8)谁是最可爱的人。

(9)如何面对自然灾害。

在阅卷过程中,凡由上述角度立意为文,均为符合题意。事实上,尽管材料容易理解,但平庸之作居多,没有出现顶级的满分作文。综合考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题意识淡薄,内容不集中

有的考生在作文开头提出了观点,但在行文过程中逐渐游离了主题。如有的考生写汶川地震发生后,俄罗斯救援队带着搜救犬飞抵灾区积极参加救援工作,表现出一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接着笔锋陡转,开始大谈人与动物的关系。好像断了线的风筝,完全失控。还有的考生确立观点后,论证过程中仅有一个或两个例证是支撑观点的,其它的例证材料与观点风马牛不相及,没有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尤其严重的是堆积材料,貌似内容充实,其实材料和观点缺乏内在逻辑联系。诸如此类,都表现为对主题理解把握不够。文章以意为先,选材和谋篇布局都要服从主题的需要。由于这类考生主题意识不强,致使对材料的掌控能力差,写作起来该收不能收,顾头不顾尾;东拉西扯,信马由缰,随意性很大。议论文重在说理。目的是让别人心悦诚服。仅有观点,没有充分的理由和合理的论证过程,必定是低劣之作。另外,审题立意也应该包括构想作文的基本框架,想办法把“意”准确地表现出来。如此写起来才文脉贯通,行文流畅。一般说来,应试作文的分段控制在5-8自然段为宜。太少显得臃肿,太多显得琐碎。总之,对应试作文一定要通盘考虑,确立一种整体意识。否则,易于陷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尴尬境地。

二、对材料认识不够,偏离了主旨

这类作文的基本特征是,立意虽然没有超出材料的要求指向,但由于对材料开掘不深,没有真正领会材料的含义,于是借题发挥,编造故事。诚然,灾难有大有小,但性质不变。于是有的考生将地震灾难引申为逆境、苦难、坎坷、挫折等,具体表现为一次考试失利,一次恋爱失败,一次病魔缠身等。这些文章看似没有脱离材料的意义范畴,其实跟材料的指向已经脱钩。再说,立意也缺乏思想高度。文若其人,也能透视出考生狭隘的精神境界。有的考生东拉西扯,空发议论。虽然也设喻取譬,摆事实,讲道理,但不得要领,并没有集中反映主题。还有的考生故作高深,立论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论证多援引没有针对性的名言警句,还要穿插令人匪夷所思的个人见解,搞得云山雾罩,结果阅卷入不知其所以然。试问,这些阅来令人烦躁的文章,能得高分吗?

三、语言表达含混不清。文面印象差

这似乎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考生的通病或痼疾。写文章是为了让阅卷老师了解自己,语言是载体,表述必须明明白白。诸如语言蹩脚、晦涩,用词不当,通篇病句,叙述中用网络语言,或中间穿插大段英文等,都是应试作文中的大忌。有的考生在开篇甚至标题就将常用字写错或误用词语,这是最先映入阅读人眼帘中的硬伤和败笔;有的字迹模糊,难以辨认,让阅卷入叫苦不迭,得分自然大打折扣。2008年《考纲》中明确规定。一个错别字扣一分,显然是对母语规范书写作了严格要求。尽管在实际阅卷中没有按要求操作(作文中的错别字最多扣三分),主要考虑到突然大幅度地提升作文标准。考生难以接受,需要有一个过渡;但是既然已经警钟长鸣,谁知2009年对此又该如何要求呢?从总体上看,2008年考生在作文内容上难决胜负,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和书写上一比高下。

四、文体界定不明。难以确定评分标准

一些考生的文体不伦不类。有的视为记叙文,中间又夹杂着大段议论,记叙的事件也不能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有的视为议论文。又以大段的叙事代替议论:有的开头提出论点,接着发感慨抒情,一会又以平淡的叙述充塞内容。这些考生随意变换表达方式,整篇文章非驴非马,文体界定不明,很难让阅卷入定夺。

最后,在临近高考之际,再提一点建议。

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作文也不是一日之功。但是,倘若对上述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或许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审题立意,教育学生尽量不要操之过急,最好在草稿纸上将主题、基本框架拟定出来再动笔。结构方面,虽然文无定法。教师倘若给一些作文水平低的学生提供一些最简便的议论结构和记叙的方法。或许会有一些收效。至于语言表达和书写问题,只要学生知道利害,高度警觉起来,把话说通顺,把字写清楚,即使在其它方面不尽人意,也能提高分数等级。

12.高考阅卷小结 篇十二

一、阅卷变化

1. 对词数不刻板规定

按照评分标准,词数超过规定词数20词或少于20词以上,从总分中扣除2分。今年多数省份都没有执行多出20词而扣除2分的规定;而词数太少,表达不完整,本身就难以得高分,事实上也不存在专门减掉2分的情况。加之今年全国卷I卷的答题卡将书面表达的写作区定为10行,也不会有多少超过120词以上的文章。

2. 书写较差者不一棍子打死

按照评分标准,书写太差以致影响交际应降低档次给分,这一规定多数省份也并没有刻意执行。书面表达的标准首先还是得看语言表达质量,如果语言质量高,书写较差不应多扣分。但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书写漂亮的作文肯定会多得几分,但差距并不是很大。

3. 对偏题的作文灵活把握

阅卷过程中发现偏题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对于偏题者,评卷组认为偏题也有偏得远近之分,若偏得太远,像resume,format,application等关键词只字未提,那就严扣。若围绕这些关键词写,可能不是按要求表达,也应视具体情况,并结合语言表达水准,适当评分。如一篇作文完全使用外教Mr Jenkins的身份对resume,format,application等如何表达来展开描述,但语言地道规范,语句连贯统一,表达灵活生动,书写漂亮,最后专家组也给了19分。

二、书面表达中暴露的问题

2016年全国I卷的书面表达一改以往的要点提示风格,完全采用灵活式的仅围绕几个关键词展开描述的形式,话题适合,难度适中。这使具有不同水平的考生都能有不同程度地发挥空间,考查考生在规定的情境中,使用相关的词汇和语法进行交际的能力。

从阅卷情况来看,多数作文的得分还是在11分至20分之间。中间得分多,高分低分得分较少,整体呈正态分布。考生的作文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审题不慎,偏题现象较多。

本文要求向外教写信请求对自己希望进外企而写的申请书和简历进行修改,但较多考生写成了求职信、申请书,把Mr Jenkins当成了外企的老板,甚至有的写成了回信。

2. 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较多考生写作时,抓不住主线,花太多篇幅进行自我介绍,而关键内容(请外教对简历格式及语言进行修改)却一笔带过;有的把太多笔墨置于与主题没有多大联系的信息上,如暑假时间长,感觉寂寞,生活单调,想找点事做;或是自己太需要钱买东西;或是想锻炼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或是请外教到中国游玩;请她吃饭等。

3. 跨文化交际意识差,汉式英语及思维严重。

有些考生不了解英美人士的生活习性和行事作风,不了解礼节性的语言表达要求,致使文中出现较多生硬、不礼貌或是汉式英语及汉式思维现象。如“I want to ask you to do me a favour.”(汉式英语);“I hope you to help me.”(语言表达错误、不礼貌);“If you help me,I will treat you to a dinner.”(汉式思维)。

4. 语言错误严重,语句全无章法。

一篇作文的质量主要还是看语言表达水平。然而阅卷过程中经常碰到让人抓狂、啼笑皆非的作文。主要问题有:

(1)时态、语态混乱。

2016年全国I卷的作文应以现在时态为主,交替使用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等。但不少学生的作文中时态使用十分混乱,同时也没有被动语态的概念。如“I found a part-time job.(应为I want to find a part-time job.)”“I write the resume.(应为I have written the resume.)”“The resume wrote.(应为The resume has been written.)”“With the summer holiday came by,...(应为With the summer holiday coming/approaching/drawing near...)”

(2)用词混乱,词不达意。

请看以下一篇得分为10分的文章:

As we all know suggestion to human is what water to fresh.I very expect you can give suggestion to my personal resume.

There excited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which will never fade from my memory in summary.I want found a part job and I have finished the personal resume but I think I have very a lot of fluts.I expected you can give me right answer.

From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what I have said I can safly draw the conclusion only you give me right answer I can do it better.

乍一看,这篇文章尝试使用了一些好的句型,如“as we know”“A is to B what C is to D.”“There excited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fade from”“From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甚至还想尝试使用倒装语序,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个句型的表达是完整的或是含义明确的,一些词汇如fade from,draw the conclusion等要么用词不对,要么使用不合语境,要么拼写错误,没有能够真正体现出词汇表情达意的基本功能。给人印象只是记忆背诵了一些词语和句型,然后胡乱拼凑到一块,但因为基本还能达到一定的交际效果,故也能得10分。

(3)语句杂乱,全无章法。

有一些文章全无章法,语句混乱不堪,结构胡拼乱凑,读来令人头疼。如下面的文章:

This my resume.I am 18 year.I am write this for you.I likesfootball and pingpong ball.I am clevers boy.I am stdent.I like compter.I like this work.I am conviced that live to your enpectations.No matter what happine I will back myself.I have a dream.if you are ablt to give me the work.I will tank you.Please you help me exehange format.

全文没有一句是可读的,仅仅是用到了提示词resume。错词连篇,没有语法、句法是完整或者正确的句子,本文给了3分。

5. 书写凌乱,令人“眼残”。

很多文章书写太差,令阅卷老师叫苦不迭。主要问题有:词间距太宽,全篇犹如单词拼写草稿;字母过密、太挤,识别困难;龙飞凤舞,令人眼花缭乱;到处涂抹,墨团一片;歪歪扭扭,蚯蚓满纸乱爬……

虽然评卷组已经非常仁慈地规定,书写较差并不一定降低档次给分,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字迹清秀、书写漂亮的作文总会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像满分或23分以上文章绝对都是书写清晰、卷面整洁的好文章。在同等质量下,书写好的考生的得分一定会比书写差的考生的得分多2~3分。

6. 不讲规矩,格式标点十分随意。

笔者曾改到一篇文章,全文竟然没有一处标点。而有的是一“逗”到底,除了句末几乎没有句号,还有的使用了汉语中才有的书名号(《》),甚至汉语中的句号(。)。太多的文章不注意分段,从开头一直到结尾都是一个段落。一篇较好的文章应该是层次分明的,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讲究“三段十句”,即三个段落,十个左右的句子。2016年全国I卷的书面表达虽然不需要非得使用三段,但至少结尾表达感谢时,如“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应另起一段。还有一些文中出现了考生的真实城市名甚至校名,这属于严重违规;有的学生在文中乱涂乱画,视考试为儿戏。

7. 耍小聪明,自欺欺人。

有的考生胡乱耍小聪明,开头写上一句“I am Li Hua.”或“My name is Li Hua.”然后在后面随意抄写一段阅读理解题中的材料,甚至有的还用上了汉语拼音。花费大量时间写上一大篇文章,结果仍是吃力不讨好。若有“I am Li Hua.”或“My name is Li Hua.”可得一分,否则得零分。

三、对英语复习备考的建议

考虑到今后英语高考的要求,同学们在高三英语备考时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以适应今后高考英语的新变化。具体应做到:

1. 熟练掌握3500个高考词汇,并适当扩展。

大凡语言篇章都离不开词汇。全国卷的英语书面表达只要求写出一篇100词左右的文章,对词汇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够熟练掌握3500个高考词汇,应对这样的短文写作完全如囊中取物,实在是小菜一碟!当然,重要的是灵活、精准地使用这些词汇,但不要刻意地追求所谓高大上的词汇。高考满分或高分作文没有一篇是真正使用了很多个所谓高级词汇的文章,都是灵活、精准地把词汇使用到了正确的语境中,再辅之灵活多变的句型。

2. 精准掌握英语基本语法知识和常用的基本句型,夯实语言基础。

书面表达说到底主要还是考查语言功底。精准使用语法,灵活多变地用好各种句型结构是语言精彩的基本保证。因此平时学习中,务必要熟练掌握语法规则。不仅要精通英语考试大纲上所规定的24个语法项目,对于一些没有被包含进去的项目,如同位语从句等也应掌握。一些常用结构或句型,如“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I always hold the belief that...”等,在写作中如果能够正确运用还是可以成为亮点的。

从高一开始就要多练习英语中的基本句型,然后再慢慢延长、扩展,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操练,并且一定要熟练地掌握各种句型简繁结构的变化,在最后的英语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长短句、简繁句。不然总是简单句或单调、堆砌的复合句也难入阅卷老师的法眼。

3. 对各种文体写作的训练不可放松。

全国卷近10多年来虽然一直使用书信体,但在书信中却蕴含着各种文体,如议论、说明、记叙等,即或是书信也有申请、询问、求助、道歉、感谢等各种格式。对于各种文体的常见语言表达、格式要求、常用开头、过渡以及结束用语等务必练习到位,以不变应万变。

4. 培养篇章意识。

不少考生写书面表达时篇章意识淡薄,书写时信马由缰,既不讲究合理的开头、结尾,也没有必要的衔接过渡词句,无重点、无整体设计,如同一盘散沙。因此平时适当读记一些各种文体的模板,了解适当的篇章语言格式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必须积累和掌握一些适合各种文体、各种逻辑关系的连接词或衔接过渡语,以增强文章写作时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5. 系统训练审题。

书面表达千错万错,审题万万不可出错,否则及格就难。应制定一个有计划的、系统的写作审题训练。对各种形式的命题,尤其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命题的写作要严格训练审题,切不可有半点懈怠。

6. 养成规范化意识。

英语高考是一件神圣、严肃的事情,切不可随意创作。除了按写作要求严格写作外,还应注意一些规范化的要求,如文中切不可出现太个性化的词句、透露个人信息等。书写的规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不要隔行书写,尽量少使用圆体、连笔等。

7. 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多积累素材。

虽然课本中所学词汇及语言足够写出较优秀的文章,但若能收集一些更地道、更原汁原味,或适当使用一些格言或语录等就能够为作文锦上添花。像《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就非常适合练习写作使用。真正优秀的文章不仅要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应能反映出作者良好的、全面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平时多阅读、多收集这方面的素材,而后在文中恰当使用,定能收到奇效。

8. 漂亮的书写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在追求颜值的当今,什么东西都讲究外观漂亮,书面表达自然不会被排除在外。俊秀的字体、规范的书写以及整洁的卷面是送给阅卷老师最重要的见面礼。试想一个高考写作阅卷老师每天平均要阅完5000多份文章,如果每份都是龙飞凤舞、杂乱无章的文章,这对阅卷老师是何等的摧残!相反,如果阅卷老师能够遇到一见生情的书写漂亮的文章,那种喜悦之情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多给几分是非常自然的!

上一篇:女生宿舍楼学生会组建方案下一篇:弱电施工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