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24-07-31

司法所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精选9篇)

1.司法所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一

乡镇十二五规划期间工作总结暨十三五工作思路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于推动xx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促使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一、十二·五发展成绩

(一)五年来,始终坚持经济中心战略,量质齐升,镇域经济驶上快车道

一是工业总量稳步提升。至2015年3月份,全镇企业总数达到74家,初步形成了以铸造、机械加工、建材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全镇工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4.6亿元。

二是规模企业稳健增强。至目前为止,全镇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2家,其中,产值过亿的企业达到2家,分别是华绿生物科技和炬荣科技。规模企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5.2亿元元增加到2014年的12亿元。三是技改投入稳定增长。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督促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日益好转。五年中,全镇新增工业投入15.72亿元。2014年,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858万元,企业生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四是招商引资强势推进。五年来,累计完成招商引资4.81亿元。其中,2014年引进大型项目4个,项目资金达到1.05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五是财税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我镇财税收入为3299万元。2015年1-2月份,全镇共完成财税收入280万元,预计到年底可完成财政税收3000万元。五年来,财税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累计完成财税收入11138万元。规模企业税收占到全镇财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镇经济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五年来,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布局,扩面提质,城乡一体步伐加快

一是小城镇建设颇有成效。五年来,全镇用于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资金超过1600余万元,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新农村示范村8个,帮扶村12个,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环境,也在全镇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二是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截止目前,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硬化镇村公路144.73公里。其中,2010年,全镇新增公路硬化里程16.97公里;潭韶高速公路江南连接线已于10月20日全线通车。投入207.9475万元用于烟桐公路建设,解决了沿线四个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投入水利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2000多处,其中,2014年投入资金628万元,完成水利工程560处。全镇农网改造完成39个村,新建沼气池2200口。整理土地4800余亩,植树造林6000多亩。农村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三是农林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1、种养殖业增产增效。“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做文章。全镇优质稻播种面积达到7万余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过1200亩,优质脐橙种植面积2800亩,每年冬种油菜面积突破4000亩。2010年,我镇新建七里—税湖—铁炉塘西瓜基地1000亩,落实冬种油菜面积5225亩,新造连片100亩以上良种油茶1300亩。投资1200万元,在高湖村建成1000头良种猪生态繁养场一个;投资800万元,在建东村境内建设种猪场一个。

2、林业发展齐头并进。十二五期间共累计完成国家省市级营造林任务17268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3361亩,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5337亩,森林覆盖率由42.42%增加到44.07%,林业产业逐步状大,形成优质油茶、特色水果、花卉苗木三大林业特色产业,建XX县级生态家园示范村5个,省级生态家园示范村1个,省林业科技推广示范村1个,年林业生产总产值达3400多万元。

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708元增加到5000余元,增长了将近一倍。

(三)五年来,始终坚持民生保障功能,凝心聚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1、民生保障成效显著。深入落实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参保1245人,参加新农保12895人。认真落实计生国策,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并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出台了一系列解民疾苦、帮民谋生、促民致富的政策措施,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投入资金120多万解决移民村的水利和道路维修;完成危房改造310户;投入300余万元,完成“省级实事工程”良湖敬老院的建设,每年投入近十万元,用于对农村困难户的帮扶和救助,民生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2、文化事业精彩纷呈。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繁荣农村文艺事业。全镇47个村均建有农家书屋,有108支各类文化宣传队伍在全镇广泛开展了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每年投入数万元刊印《云湖》双月刊、《平安云湖》简报等,深受干部群众喜爱;2013年成功举办纪念王闿运诞辰180周年暨文联成立六周年庆典,2014年10月承办湖南省农村诗词工作经验交流会;整合优化了全镇的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全镇各中小学将全面建成合格学校。

3、社会治理呈现新气象。在2011年,投入45万元改扩建成“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市进行大力推广;全面加强综治维稳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通过不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五年来,始终坚持干部作风转变,夯基固本,基层组织建设优化提质

深入推动“创先争优”和“两转一增强”以及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党建主题活动,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抓好班子,管好队伍。通过加强干部管理、严格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提升了政府效能。全镇党员干部当中创先进、抓落实的风气日益浓厚。二是完善制度,节约开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等作风纪律规定,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招商奢侈浪费和高消费、公款送礼、“庸懒散”、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会所中的歪风等进行专项整治。通过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镇本级会议减少20%,文件减少了19%;撤销镇、村(社区)两级机构标牌18快,清理各类上墙制度20项,减少台账资料12项,精简率达30%以上,精简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十余个,减少了51.7%。三是勇于实践,服务发展。以开展“四亮两创一走访”活动为特色,以贴民心、汇民意、聚民智为目标,积极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把党建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入,相继推出政务大厅“朝八晚五”制、民情“大走访”、廉政食堂、挂牌上岗、群众意见箱、联点干部“亲民贴”等措施,赢得群众“点赞”。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为我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提质换挡风险增强。我镇企业虽多,但产业层次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的不多,且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形成产业集聚,缺乏支柱型企业。同时,企业融资难、受政策、土地制约等问题仍然存在。二是“三农”发展基础薄弱,投入力度亟需增强。我镇农业特色优势不明显,粮食、生猪等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产业化、科技化、现代化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难以起到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

三是城乡建设水平发展不均,缺乏精细高效管理。我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然较低,管理体制不够顺,服务功能仍不完善。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极大地制约了发展。

四是社会民生事业力度不足,优质公共服务匮乏。农村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够完善,保障水平还不高,部分弱势群体生活仍然困难。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条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农民就业培训力度不够,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难以得到有效培训。三、十三.五发展目标(一)经济发展目标

工业经济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命脉,要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依靠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企业,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1)工业方面,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到2020年,全镇工业总值达到31.2亿元,年递增率8.7%;实现工业增加值16.6亿元,年递增12%。全镇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5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5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以上。

(2)农业方面,要规范和加快土地流转,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到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57亿元,完成增加值4.39亿元,年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600元,到2020年人均达到16000元以上。完成国家重点工程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10000亩,省市级特色油茶产业项目油茶新造5000亩,达到万亩优质油茶基地,创建县级生态家园示范村5个,市级生态家园示范村2个。

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3亿元,年递增6%以上。

3、财税总收入年计划递增7%左右,到2020年达到4200万元。(二)社会发展目标

一是因势而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继续深入推进七里铺小城镇建设,重点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0余亩,积极引入资金流、人流、物流,将七里铺中心镇区进行扩容增效,推进七里铺与农民街街区连线、连片,同时依托湘潭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沪昆高速向红出口、xx火车站,将其打造成为xx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外辐射成为商品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顺势而为持续巩固农业发展基础

(1)完成公路硬化里程100公里(通组),通畅80公里,通乡4公里,实现缺高线全面修复,向大路提质改造,高湖至烟山公路升级县级公路。(2)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分阶段、分类别实施总计11200亩,改良土壤8500亩,田间道路115公里,清理各类沟渠425公里;新增五个“一千亩”基地,即脐橙基地、红心柚基地、茶叶基地、油茶基地、西瓜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

(3)高标准渠道120公里,恢复,改造,完善机埠12座,清淤扩容骨干山塘1850口,整修山平塘1850口,9300亩;机埠改造12台,680千瓦;建中堤垸三条排污渠护砌8.5公里;对群英河,继志渠,烈马坝,及大型沿山渠进行全面清淤31公里,扩网饮水安全工程3处,解决2.8万人饮水困难。

(4)对韶山灌渠支渠进行全面清淤,维修,完成田间支渠、斗渠高标准衬砌65条,改善受益区内灌溉面积38400亩。

(5)全面完成各村农网改造扫尾工作,增加变压器、配电箱11台。(6)重点完成国家重点工程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10000亩,省市级特色油茶产业项目油茶新造5000亩,达到万亩优质油茶基地,油茶低改2000亩,发展优质水果5000亩(脐橙1000亩、杨梅1000亩、柚子3000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30公里,县、乡、村公路绿化50公里,渠道绿化10公里,庭院绿化500户,义务植树50万株,创建县级生态家园示范村5个,市级生态家园示范村2个。

(7)培育良种油茶苗4000万株,培育用材林苗木50万株,发展花卉苗木面积2000亩。扶植壮大现有三家(鸿盛油茶基地有限公司、东兴木业制造有限公司、行寅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达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

3、乘势而上加快实现民生事业优质化

(1)完成xx镇卫生院新址建设,改善我镇的整体就医环境,提高了医疗技术综合救治能力,降低了成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标准有所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5%。(3)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出生率控制在10.5‰以内。

(4)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十三五期间,拟建设一处综合性文化活动广场,并成立专门的文化网站,充分发挥云湖“诗词之乡”文化品牌效应。

(4)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五年计划投资1194.2万元,新建教学用房3100平方米,生活用房2005平方米,改建运动场地7000平方米,改造校门、围墙、护坡等附属设施605平方米;添置宿舍设备、食堂设备、饮水设备等必要生活设备,新购课桌椅2460套;建设中小学科学实验室、多媒体等教育教学设备。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扫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确保起点公平。四、十三.五发展举措

今后的五年,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四化两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战略部署要求,紧紧扭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化的发展方向,紧紧抓住“农业立镇、人文兴镇、工业强镇、民生稳镇”的发展思路,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新常态”下努力建设“有品牌、有名片、有特点、有看点”的四有“新云湖”。

——坚持产业融合,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是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中心。继续依托xx的区位优势,按照“不盲目、不消极、三不要”的总要求,进一步把握招商重点,坚持宁缺勿滥,突出招大引强,主动对接,重点攻关,着力引进大企业,启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为十三.五期间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继续打造龙头支柱型企业。强化服务对接、政策对接、金融对接、科技对接力度,探索建立“企业服务平台”,重点扶持大雷特玻等发展势头好、后劲足的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形成一批支柱企业,打造镇域经济亮点和支柱。三是继续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积极主动作为,争取上级政策,盘活存量土地,拓展发展空间,吸引更多大企业、大集团的配套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地。积极帮助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新兴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引导它们快速成长起来,逐步建立起新兴产业体系。四是继续推动企业向产业链条的纵深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等平台,打造、提升、壮大现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积极引导合作社向大型涉农企业发展;探索设立农业品牌指导服务站,推动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和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云湖脐橙”“云湖杨梅”“云湖茶叶”“云湖茶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五是继续鼓励创新创业。探索建立政策奖扶机制,依托上级群团建立创新创业平台,鼓励有想法、有冲劲、有能力的青年特别是返乡青年就地、就近创新创业,着力探索形成乡镇人才创新创业“洼地”,为镇域经济注入新的发展潜力。——坚持统筹发展,全力提升城乡一体化程度

推进小城镇示范建设,优化中心镇区规划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明确投入的方向和重点,重点引导第三产业集聚,特别是商贸、物流、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业态的集聚;以七里铺、向红、烟山、爱国桥等地段为重点,不断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xx卫生院的升级改造、环境整治、排污排水设施等;要依托镇区工业企业已经形成的人流、物流,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搞活商贸流通。要依托我镇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与企业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产业,在镇区内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支撑小城镇繁荣发展,从而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强化镇域土地、规划执法,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坚决遏制乱搭乱建、违规开发等不良势头。

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努力确保道路硬化指标任务全面完成,积极推进骨干山塘修整、高标准渠道、更新改造机埠、危桥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有条件的村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将以“大宣传、大投入、大整治、大检查”为着力点,构建和完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探索垃圾焚烧炉的建设规划,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镇,争创市、县先进典型示范乡镇。——坚持改善民生,积极推进社会和谐事业建设

突出社会保障职能,全力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保、新农合参合率,保障社会救助等惠民资金落实,扎实开展扶贫济困工作,继续推进“春风行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突出计生服务工作,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强化村级专干、计生协会的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能力;突出文化事业引领,搭建文化平台,推进王闿运历史文化深入挖掘,继续打造湘绮文化品牌,探索建立闿运文化旅游新区,同时培育特色文化产品、产业,形成具有云湖特色的文化产业、事业;突出社会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干部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级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做好利益群体的疏导和稳定工作,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同时,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放在消除隐患和事故预防上,坚决杜绝事故发生;进一步抓好武装、团委、妇联、老龄委、关工委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坚持简政廉政,全力助推服务型政府转变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镇。坚持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行使权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认真办理和落实人大代表建议、议案,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公务接待,降低行政成本。二是狠抓作风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继续深入整改落实,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政府效能。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五制”管理。三是完善工作机制,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织、民政、财政、经管、管区等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四是加强班子建设,保障发展。进一步增强村(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加强村干部履职及带头致富能力,为保持镇域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五是强化问责力度,树立形象。重拳整治机关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公开查处曝光一批违纪行为典型;健全完善考核、奖惩、监督等长效机制,让机关干部愿为、能为、敢为、善为,树立良好的政务环境、政府形象,提升xx镇“软实力”。

五、对上级的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进一步增加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培育现代农业雏形。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建立健全送科技下乡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扶助乡镇引进高科技农业园区项目,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完善相关体制。制定引进、选拔、流动、培养人才的各方面政策,健全人才机制,形成平等、开放、科学、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建议每年在招考公务员和选调生的过程中,重点选拨农、林、水、畜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工作,同时着力构建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实现乡镇人才队伍稳定化、规范化。

三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按时足额拨付经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缓解乡镇财政压力,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2.司法所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二

一、加强学习,强化素质,班子、队伍建设有新突破

2012年以来,市委陆续从市直部门选派多名年富力强的同志到档案局任局长、副局长,配齐配强了档案局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岁,成为五常市档案局历史上最年轻、最有活力、最具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班子。新班子十分注重局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干部年龄偏大,股室设置不够优化等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实施了梯次培养计划,进一步激增了干部队伍活力与发展后劲。针对干部职工不同程度存在着庸、懒、散、弱的问题,在局机关开展了“业务知识回头看、不行你就练一练”等项活动,全面提升局机关档案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同时全市先后举办了五个批次不同专项的业务学习培训,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二、深入挖掘,强力推进,档案接收征集工作有新突破

五常市档案局(馆)每年都专门召开全市档案接收征集工作会议,强力推进接收征集工作。近3年来共接收档案15 655卷,1 545盒、23 715件,年增长量超过7%,其中民生档案占接收总量31%。与此同时,一批珍贵有特色的档案资料不断被接收征集进馆,包括日军侵略五常照片、抗美援朝实物档案、珍贵实物档案、五常市文管所历史遗迹档案等。

三、积极争取,攻坚克难,数字化档案工作有新突破

近3年来,积极争取资金44万元,2014年前累计数字化档案2 125 329页,占永久馆藏档案总量的76%,著录及挂接159 613条,占馆藏永久档案总量的90%以上。2015年,在办公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数字化档案20万页,完成了数字化永久档案的80%,实现了档案数字化工作历史飞跃。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档案服务体系建设有新突破

(一)服务“三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加油。一是高标准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示范县创建工作。首先,我们积极争取到了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创建工作的政策支撑和财力支持。其次,在创建启动期,我们强化培训,坚持“村档乡管”的原则,提出“五个一”的快速工作流程:即抽调“一些人”、准备“一个屋”、购置“一些柜”、制作“一些牌”、准备“一台电脑”。最后,在创建攻坚期,局馆全员上阵,采取分层约谈督促检查的办法,局长约谈党委书记、乡镇长,副局长约谈主管副乡镇长,业务股长直接指导到档案员,开展了“送柜下乡、送指导下乡”活动。截至2014年底,全市24个乡镇、26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档乡管,建档率100%,规范率达92%。二是指导村“两委”换届选举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结合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及时跟进,严格督促各乡镇做好档案整理、立卷归档和移交乡镇综合档案室工作。三是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档案指导工作。对五常市农经总站土地承包确权档案工作进行了建档总体指导,做到了24个乡镇的土地承包确权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二)服务企业,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发挥档案服务优势,开展了牛家经开区入驻企业建档培训观摩会议,为工业园区128家招商企业开展建档培训和指导,并有1家企业被评估为省一级。同时档案部门积极参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全年提供了有价值的招商信息10个。

(三)服务民生和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主动介入开展工作。一是主动介入全市34件惠民实事建档指导工作。结合档案安全大检查,我们组成联合指导组和执法组,深入到30多家市直机关单位重点检查惠民实事的建档情况,对检查出的问题逐一制作笔录,并积极敦促材料归档和移交进馆工作。二是跟踪指导机构改革和重大事项建档工作。针对市直机关合并的单位开展了档案移交监督工作,指导合并后的部门加强档案规范化建设。同时对利用率较高民生档案所产生的部门,逐一开展建档指导,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以便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大众。

五、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档案创新工作有新突破

一是成立了五常市档案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便民透明式档案服务窗口,实行了一站式免费服务,基本实现了电子查档调阅,群众满意率达100%。二是局企共建,双向联动,积极推进企业档案建设。注重改革创新和人文交流,实现了与被指导企业的工作互动,感情互动,激发做好档案工作的活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与大唐摄影责任有限公司联姻,成立了五常市图片档案馆,解决了库馆面积不足和历史图片亏缺问题。

六、突出编研,多出精品,在档案文化建设上有新起色

(一)做好修史修志工作,多出档案编研精品。出版发行了《五常年鉴》(2007—2014),3年完成了8年的工作。修改了《中国共产党五常历史》(第二卷),完成中共五常市组织史资料(1999.01—2003.12)续编工作;编辑《中国共产党五常执政实录》。

3.司法所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三

“十二五”工作打算

一、“十一五”时期我市国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国税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践“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深入实施,大力组织收入,强化税收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税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坚决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组织收入原则。大力清缴陈欠,严格控制新欠,规范缓税审批。定期开展税收收入预测,健全上下互动预测机制。建立和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重点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强化组织收入督导,加强任务考核,确保收入任务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组织国税收入197亿元(2010年数56300万元为计划数),年均增长22.29%。

---依法治税取得新成绩。大力整顿煤炭、有色金属和冶炼行业税收秩序,全面纠正税费统征行为。规范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执法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加大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稳步推进分级分类稽查模式,加大稽查力度,认真组织重点税源检查、专项检查和企业自查活动。---征管改革取得新突破。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建立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开展个体、街道、集贸市场税收清理,整顿税收征管秩序。探索“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等“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建立宏观税负分析的长效机制。强化纳税评估,实施分类管理。做好电子申报的推广工作。加强矿产行业的一般纳税人强制认定和委托代征,建立综合治税体系。积极推广税款收款机,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和抓好“一机多票”的推广。开展业务创新竞赛。税收征管“五个转变”初见成效,“五项指标”实现“零差错”。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综合征管软件等多个软件应用。推行办公自动化建设。积极建设税务网站。加强数据管理,重视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工作,推行“信息管税”。

---纳税服务不断优化。实施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办税”品牌。加强办税服务厅软硬件建设,巩固和完善“一窗式”工作制度,落实首问责任制。严格执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推行“财税库行”,推行电子申报缴税,推广应用网上办税平台,试行“同城通办”,认真落实“两个减负”。积极开展税收宣传,推出纳税大户排行榜,积极开展“百名税干联企业,参谋经济保增长”活动。

---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狠抓领导干部管理,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干部竞争上岗办法和民主推荐办法,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采取“上挂下派”制,激发领导班子活力。实现培训和考核“双轮驱动”,完成轮训、“六员”培训和岗位素质培训。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优秀领导班子”评比办法。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培养高学历人才。

---争先创优有好成绩。深入开展文明争创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市局先后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部分县市区局获得省级文明。部分县市区获得国家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省级依法办税示范窗口、省级青年文明号。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强化“两权”监督制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五评”活动,开展向纳税人述职述廉活动,开展“三最纪检日”活动,推行“网上评廉”,探讨内控机制建设,深化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树立国税部门新形象。

---内部管理不断加强。落实机关政务、事务、财务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控制会议标准和规模,不断提高办文办会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信息调研和税收科研工作。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完善后勤保障机制,加强物业管理。大力开展节能减排竞赛活动,认真做好水、电、油、气、纸等资源节约工作,着力建设节约型机关。从严控制四项经费支出,规范接待工作。认真落实维稳工作机制,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好重点 工作督导,积极探索公务员绩效考核。

当前国税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组织收入困难较大。表现在: 税基不牢,收入增长过分依赖再生资源经营企业,主体税源增长乏力。二是依法治税水平需要提高。部分干部的法治观念比较淡薄,执法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征管质量和效率还不够高。管理基础尤其是税源管理比较薄弱,还不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效率不高、疲于应付、浮于表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信息化建设仍需加强。操作水平不高,数据处理和综合应用能力不强。五是干部队伍建设任务很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素质不太适应,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队伍活力有待增强。少数领导干部科学管理水平不高,有些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个别干部为税不廉、以权谋私、失职渎职。

“十一五”时期我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十二五”时期国税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展望“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存在不少困难,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某某国税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明年税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放眼2011年,我们可能面对比2008年来更为严峻的经经济形势,全球经济不容乐观。一是我市企业存在着“工业化、科技化水平低;资源性、政策性依赖强;辐射力、聚合度不足;大而同,小而全”等短板,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税源结构不优。重点税源集中在矿产、冶炼、烟草、电力等行业,以资源型产品为主,税源结构比较单一。2009年全市纳税50强企业中,高资源依存度企业35户,高能耗、高污染企业27户。作为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石墨之乡,矿产当作石头卖,处于产业链低端,税收难以在本地实现。二是税基不稳。再生资源经营企业税收占总收入的盘子过大,占税收的比重达到40%左右。而明年再生资源经营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取消,全市再生资源经营行业做大的近20个亿的任务基数将很难找到新的替代税源。三是党和政府为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实施积极性财政政策,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撑。

三、明年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信息管税、服务兴税和人才强税,着力提升税法遵从度、执法规范度、社会满意度和干部认同度,全力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的国税机关,为服务某某“两城”建设、“三城“创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税不动摇,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全面加快依 法治税进程,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重点突破不动摇,以风险管理为指引,以涉税信息流为主线,强化社会协作,推进征管变革,优化纳税服务,推进专业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引导干部敢于、善于、崇尚创新,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形势、以先进的理念思考问题、以创新的思路谋划工作、以超前的思维探索方法,推动税收各项工作上水平。坚持科学管理不动摇,实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征收、管理、稽查的结合,管理与服务的结合,人与机的结合。

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税收工作主要有五项目标:一是税收收入目标。力争国税税收收入年递增10%以上,到十二五末国税税收收入力争实现80亿元大关的新突破。二是队伍建设目标。创建“三强五好领导班子”,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重点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能力和执行力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三是廉政建设目标。争创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行风评议市直单位第一名。四是依法治税目标。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追究制全面细化落实到位,税收收入做到及时足额入库,努力使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有大幅度提升。五是纳税服务目标。全面推进纳税报务建设,到十二五末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税银库联网、远程抄报税均要达到100%,小规模纳税人网上申报、税银库联网均要达到90%,真正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纳税申报和缴税。六是科学管理目标。牢固树立税收管理的基础地位,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 提高,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不断下降,基本做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加强机关内部管理,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税务行政管理体制。

四、明年税收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重点任务:

一是推行信息管税。建立健全涉税信息采集加工和审核维护机制。明确涉税信息的采集重点、采集时限、采集范围和采集标准,严格信息审核,确保信息质量。推进税收征管保障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第三方信息定期交换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和定期通报机制。以征管信息系统为支撑,加快完善预警分析、纳税评估等应用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完善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重点行业、重点税种分析模型,通过纵向、横向比较,为税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强化信息分析结果运用,科学设定预警指标,推行风险等级管理,按照纳税人风险级别高低,针对性实施管理,提高信息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建立信息分析通报制度,定期开展综合分析,定期发布分析结果。

二是加强风险管理。按照科学、简便的要求,逐步建立责任分明、运转顺畅、监督有力的过程跟踪机制,对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防范执行偏差,减少执行风险。通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操作标准、完成时间和应实现的目标,做到对每项工作状态的实时跟踪和每项工作任务的全程 监控,实现对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绩效自动考评。三是规范税收执法。要将执法检查、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有机结合起来,实行重大税务行政事项集体议事制,加强行政程序建设,健全执法证据制度,规范行政裁量权,落实执法责任制,尽可能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矿产行业专项整治,所有矿产企业必须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对一些征管薄弱的专业市场、集贸市场进行清理,确保市场税收管理规范有序。加强对主要街道和重点市场的漏征漏管清理,努力实现普遍征收。大力打击伪造、虚开、代开发票行为。优化稽查资源配置,完善分级分类稽查管理办法,规范城区稽查机构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和运作机制。

四是优化纳税服务。完善服务功能。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完善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等办税服务制度,积极推进自助办税服务,全面推行“同城通办”。拓展多元办税,建立以网上办税为主体,上门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体系;完善网上办税功能,拓展网上办税业务范围,积极引导纳税人选择网上办税。积极推进电子申报。简化办税流程,推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及时公布和更新涉及纳税人权益的环节和事项,自觉接受纳税人和社会监督。完善工作质量考评机制.畅通与纳税人的沟通渠道。加强纳税信用评定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纳税人自愿遵从评价机制。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党性修养。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先进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拨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着力激发队伍活力。加强效能建设。坚持和改进月度重点工作抽查、月度考核通报、季度工作点评,半年工作综合督查和年终考核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改进机关和基层内部绩效考核,做到量化细化,严格责任追究,推进工作落实。

主要措施:实施“三大”战略。

一是实施精兵兴税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营造“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的用人氛围,全面落实“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并重”的人才标准,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干部队伍,推动国税事业蓬勃发展。

二是实施精细管理战略。始终抓住管理这一税收工作的永恒主题,更新理念,完善机制,优化手段,用精细管理之“桨”划科学管理之“舟”。把握“精”的本质,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工作;把握“细”的本质,抓工作落实,以“细节决定成败”。坚持抓机关带基层、抓重点带全盘的思路。市局的侧重点是决策和思路上的精细化,县市区局的侧重点是分析和落实上的精细化,基层单位的侧重点是贯彻执行和情况反馈上的精细化。

三是实施精品推动战略。继续以“金点子”为抓手,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认真贯彻落实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要求,大力提升系统执行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打造“金点子”精品项目。以以精品树形象,以精品活全局,让干部职工在精品创建中成才,让国税事业在精品创建中发展。

五、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解决税收计划增加过快的问题。现实是税收计划与税源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

二是解决国税执法很难完全独立的问题。虽然国税部门为条管单位,但由于经费、政务评价及行风评议等诸多方便需要地方政府支持,加之组织关系在地方等,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受地方政府干预过多。如政府为招商做出的不当承诺;有时国税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被政府认为是为难企业,影响招商环境。

三是解决税务经费严重不足,收入与支出矛盾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经费收入渠道越来越窄,而支出越来越大。

4.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篇四

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全局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下,县发展改革局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发改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打好“三大战役”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县“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十一五”工作简要回顾

(一)宏观综合卓有成效

1、加强对重大规划的引导。一是在立足县情、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为麻阳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全面、切实可行的操作“蓝本”;初步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绘就了麻阳“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二是在认真做好前一经济运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完成了2006—2010年共5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该系列计划都经县人大会审议通过及时下达,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三是针对全县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的发展实际,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四是编制完成了2008年、2009年、2010麻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规划和全县油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2、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县发展改革局在密切关注县内外经济走势、紧密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动态的前提下,坚持定期组织专入深入各乡镇、各相关

部门开展调研,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和计划完成情况,在掌握全县经济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准确作出对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强化对县内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向县人大汇报计划执行情况。五年来,共撰写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余篇,为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3、加强对重点课题的调研。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县发展改革局重点建立和完善领导带头、各股室参加的联合调研制度,坚持定期、定向调研,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寻找对策、探索道路。五年来,先后撰写完成了《关于我县企业贷款难的调查和思考》、《关于湘西开发现状与问题的思考》、《关于将麻阳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比照执行地区规划笼子的必要性》、《从苗乡变迁看湘西印象》、《关于做好省扶贫县以工代赈工作的思考》、《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麻阳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关于麻阳县近期猪肉价格上涨调查报告》、《让项目建设贯彻麻阳发展过程的始终》、《对我县招投标工作的几点思考》等20多篇质量高、分析透彻、可操作性强的调研成果,分别被国家、省、市、县报刊予以刊登转发,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1、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十一五”期间,县发展改革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与省、市发改委及国家相关部门的衔接汇报,积极争取国债投资项目。同时多措并举,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引进外资和内联引资力度,不断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充分协调银信部门,争取更大、更多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调动

了全社会投资积极性,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强度,每年均以30%的增速合理增长。尤其是今年,随着列入全市目标考核管理的葛根深加工及基地建设、城南停车场建设及商住楼开发、锦江新城建设等8个市下达给我县的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和全县29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97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城镇投资11.7394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突破17亿元,增速达30%。

2、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一是抓好项目库建设。“十一五”期间,县发展改革局坚持从县域发展实际出发,按照“开发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的要求,超前谋划,狠项目库建设,共收集整理入库项目800多个(含已滚动开发未完全激活项目),入库项目基本做到了规划合理、资料完整、文本规范、操作性强、随用随取。二是搞好项目申报。为搞好每年项目申报,县发展改革局依托全县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国家投资重点,安排专人收集政策、研究政策、分析政策,找准上级投资政策与我县实际的结合点。精心从项目库中筛选了一批重点项目,做到了与上级计划的基本衔接,切实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经过努力,五年来共向上申报冰糖橙基地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场建设、乡村道路建设、水果批发市场建设、县人民医院综合服务大楼建设等一大批全县重点项目。三是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发改委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发改口争取到位的无偿建设资金也逐年呈翻番增长之势:2006—2010年分别为3600万、4700万、6100万、8200万和11500亿元。

3、重大项目推进平稳有序。一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

目深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党和国家改善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该项工作启动于2008年到2015年结束,共计8年时间,在我县预计总投资14097.9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637.8万元。2008年,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等6部门以湘发改赈[2009]44号、湘发改赈[2009]1188号两个文件,批复下达我县2008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总资金1661.28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995万元,具体建设内容包含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四个方面。项目安排在锦和、岩门、板栗树等19个乡镇实施,工程惠及84个行政村565个村民组8087户退耕户共30910人;2009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五部门以湘发改赈[2009]1188号、湘发改赈[2009]1438号两个文件,批复下达我县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总资金 1114.8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660万元,地方自筹454.8万元。批复建设内容包含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四个方面。项目安排落实在高村、岩门、谷达坡、江口墟、黄双、板栗树等23个乡镇67个行政村实施;2010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等5部门批复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资金1300.17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805万元,批复建设内容包含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四个方面。项目在吕家坪、兰里、和平溪等县内部分乡镇实施。二是“湘西开发”纵深推进。自2004年省委、省政府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决策以来,下达给我县第一轮湘西开发省规划项目为年产一万吨油化系列产品、锦江泉酒厂扩建和麻阳冰糖橙产业化项目共3个。第二轮为麻阳冰糖橙特色水果产业化一期工程、年产3万吨高γ—氨基丁酸发芽糙米生产线项目有共2个。截止目前,其中第一轮项目完

成投资11251万元;第二轮项目完成投资9325万元。三是以工代赈效果显著。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近年来,国家对以工代赈项目做出了新的规定,“省贫县原则上不安排以工代赈项目”。但是在我局的极力争取下,再加上和上级发改委关系处理较为融洽,省、市发改委对我县特别关照了每年几十万元以的以工代赈资金。2006—2010 年我局共争取到以工代赈资金4795.6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166万元,分别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4076.17万元、农村公路建设301万元、农林建设22.7万元、农村人饮工程建设46.8万元、水利建设20万元和荒山荒地造林建设329万元。四是在建项目监管依法依规。在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上,我局始终要求相关人员严格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坚持一旬一上报,一月一分析,半年一总结制度,从项目筹划过程中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概预算和招投标到项目审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坚决执行县纪委关于《加强我县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的工作方案》,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国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建设安全。2006—2010年,县招投标办共核准招标项目129个,其中公开招标76个,邀请招标53个,共计总投资92645.47万元。五是渝怀铁路复线建设步步为营。我们已将渝怀铁路复线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的相关资料整理汇总并移交给中铁重庆二院。中铁重庆二院经过多方论证,初步确定我县锦和客货运输站的设计规模为:货运近期设计规模为75万吨/年,远期设计规模为90

万吨/年;客运峰值为600人/车次,省发改委也多次表示将在该项目建设上给予我县最大支持。

(三)机关效能更上层楼

1、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局坚持抓干部职工学习教育不放松,不断增强强服务基层、特别是服务企业、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意识。

2、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积极主动加强与其它相关部门的沟通,在申报项目、安排资金、制定规划和政策时,充分听取、吸纳和体现各方意见,帮助、指导和统筹协调开展工作。

3、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定出台《机关效能建设管理办法》、《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厉行节约管理办法》和拟定《麻阳苗族自治县招投标监管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4、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用人机制,着力提高干部素质,落实各股室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与干部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5、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党组带头做表率,局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大力推进廉政建设。

二、“十二五”发改工作主要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和五中

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节能减排,加强预警分析,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十二五”时期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举措

1、全力以赴搞好经济监测预警分析。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变到抓宏观、抓综合、当参谋上来,高度重视和强化宏观综合核心职能,正确处理战略研究与具体事务、促进当前发展与谋划长远竞争力的关系。一是加强重大规划的引导。高度重视和发挥规划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涉及到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必须首先纳入规划。二是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坚持每个季度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向县人大汇报计划执行情况。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涉及到当前及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包括重大思路的提出、重大生产力的布局、重大政策的制定等,坚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深入研究。特别是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握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时效性较强的措施建议。四是加强宏观综合的资源配备。加强高素质宏观综合人员的引进、培养和整合,强化各股室的综合力量。加强与社会研究咨询机构及专家的联系互动,充分发挥外脑作用。建立稳定的重大课题研究经费来源,对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给予经费保障。

2、自始至终突出项目建设主导地位。有项目才有资金,有项目才谈得上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项

目建设这根主线不放手,让项目建设贯穿麻阳发展过程的始终。一是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抓项目。针对县情实际,就是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病险水库治理、保障人畜安全饮水为切入点,进一步放大优势,打造品牌,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的路子。在做大做强水果、养殖、蔬菜三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适度规模开发油茶产业。引进和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开发一体化;进一步叫响冰糖橙、脐橙、无籽西瓜、麻鸭和锦江白鹅等“麻阳”品牌,逐步实现种养规模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切实解决农产品增值难、增效难、增收难问题。二是围绕培育新型工业集群抓项目。重点做大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努力壮大水电业,实现锦江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引导百事、东坡果品和苗家王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适度开发钒铅锌等矿产资源。一如既往鼓励奔鑫治炼、泰安硅业开足马力生产。持之以恒完善工业园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更多、更大、更强的企业入园。三是围绕建设长寿旅游名县抓项目。深度开发我县农村优秀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资源和绘画、编织等民间工艺。着力打造盘瓠文化、福寿文化、名人文化三大旅游品牌。提升改造中国盘瓠部落苗族文化长廊、漫水盘瓠民俗村和文明山森林公园。积极培育以滕代远、满朝荐故里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和名品,倡导红色旅游。全面推进石羊哨温泉及附近水域综合开发,挖掘我县长寿观光旅游新亮点,加速我县由旅游途径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进程,培育我县经济新的增长极。

3、矢志不渝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 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围绕就业、社保、文教卫等民生领域,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差距,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一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窒建设;着力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抢救性文物保护、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设施等国家规划内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基层文化设施条件。加快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动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二是高度关注弱势群体。重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流浪儿童等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机构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进一步落实国家加强住房保障的有关政策,加大廉租房实物配租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新建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三是协调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在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领域建设一批民生工程,继续争取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加强创业培训和职能技术培训设施建设。

三、2011年发改工作主要思路

(一)工作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改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注重宏观综

合,不断提升参谋服务水平;更加注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深入实施,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体;更加注重“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工作,引导县域经济健康平衡较快发展。

(二)工作举措

1、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一是搞好项目申报。依托全县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国家2011年投资重点,安排专人收集政策、研究政策、分析政策,找准上级投资政策与我县实际的结合点,精心筛选、编制一批重点项目,做到了与上级计划的基本衔接,切实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二是加强对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加强对国有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国家专项资金安全是国家赋予各级发改委的职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经初步统计,我县在建项目中,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约占1/3强。若对国有投资项目稽查不到位导致国有资金使用出问题,这必然会对我县以后的项目争取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尴尬局面。对此,我们将充分协调监察、审计、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稽查,规范项目审批、勘察设计、招标投标、设备采购、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行为,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

2、更加注重宏观综合,不断提升参谋服务水平。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好《麻阳苗族自治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完成《麻阳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搞好2011年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和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尤其是在重大投资计划、项目招投标、项目监

管和稽查、国有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3、更加注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深入实施,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体。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工作启动于2008年至2015年结束,共计8年时间,在我县预计总投资14097.9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637.8万元。该项工程惠及我县23个乡(镇)249个村23万人。每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为800—900万元。为抓好该项工程,我们将继续与相关乡镇及村组密切合作,把该项惠农工程办好办实,使党的阳光雨露滋润苗乡大地。

4、更加注重规划对县域经济的指导作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起步之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是应对形势新变化,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富民强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此我们将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十二五”时期县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突出统筹兼顾的要求,全面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报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麻阳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5.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 篇五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与县人事劳动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就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今年所取得的成就

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3798人,城镇净增就业13257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91人,人员再就业77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均为100%;城镇职业培训12298人,其中创业培训95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389人,其中市内转移1308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929人,其中工业园区定向培训7208人;累计新增担保基金470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95万元,其中扶持个人创业贷款4975万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贷款2820万元,直接扶持就业1942人,带动就业4059人;失业保险参保1.25万人,累计征缴失业保险基金81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值为3.25%,均低于目标的4.5%,就业总体形势稳定。

二、今年的工作回顾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094人,完成任务的137.51%,城镇净增就业2823人,完成任务的156.8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

业1070人,完成任务的120.22%,人员再就业308人,完成任务的128.33%,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为100%,城镇就业率为94.5%,完成任务的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981人,完成任务的131.07%,其中市内转移3694人,完成任务的236.79%;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69人,完成任务的132.16%,其中园区定向培训3284人,完成任务的117.28%;举办创业培训班14期,培训学员398人,完成任务的113.71%;失业保险参保1.3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232万元,完成任务的94.69%;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988万元,完成任务的221.55%,到期贷款回收率达99.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就业总体形势稳定。

2、加大小额贷款对创业的扶持力度。

扩大了小额贷款覆盖面和发放额度,将小额贷款对象扩大到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创业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个人创业贷款每笔最高限额由原来的3万元扩大到5万元;农村创业妇女,通过县妇联推荐,不担保仅贴息,可以申请每笔最高额为8万元的创业扶持贷款;对当年新招用失业人员、进城创业农民工和返乡农民达到企业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给予200万元以内的融资贷款扶持。11月,新增财政担保基金70万元到位,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18笔,发放金额3988万元,其中发放个人创业贷款613笔、金额2888万元,发放小企业贷款5笔、金额110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920人,带动就业1830人,位居全市第二,充分发挥了小额贷款在推进全民创业中的扶持作用。

3、加大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服务。

我局印制了《致全县外出务工农民工朋友们的一封信》一万余份,在各乡镇和县城所有公交车站散发,宣传县委、县政府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增强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激情。

4、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

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率,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园区岗位对接。我局常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284人。结合小额贷款工作,就业培训中心分期分批组织申请贷款的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到11月底,已举办创业培训班14期,组织398名创业人员开展了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经培训合格的,再由担保中心进行贷前调查,发放创业贷款予以扶持。

5、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就业培训适合县工业产业对口专业很少,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农村劳动力培训券的发放和回收难度大,造成培训工作被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2)、农民进城务工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不明朗,且很多不能兑现,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短、快、平项目不多,不能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实需求。三、十二五期间和2012年工作展望

(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抓住实施民生工程这个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紧紧围绕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两大主题,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抓好劳动保障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深入开展各项就业援助活动,推进工业园区岗位对接工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城乡统筹就业水平。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城镇新增就业11250人,城镇净增就业9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50人,人员再就业12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就业率94.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000人,其中市内转移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8420人,其中园区定向培训10200人,创业培训1750人;小额贷款发放突破1个亿,新增担保基金750万元,到期贷款回收率99.6%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000人,失业保险征缴125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三)2011年就业工作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更加积

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我县经济赶超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

(四)2011年就业工作主要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城镇净增就业19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00人,人员再就业26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就业率9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其中市内转移16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700人,其中园区定向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38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00万元,新增担保基金15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000人,失业保险征缴25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五)主要工作举措。

6.“十二五”期间消防工作规划 篇六

章来源http://文档大全

w

ww.chazidian.com来源

“十二五”期间消防工作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进一步增强全乡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消防安全状况根本好转,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使消防工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贵州省消防条例》、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厅《贵州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精神,党委、政府决定启动全乡“十二五”消防规划编制工作。现就有关规划如下:

一、xx乡消防事业发展的趋势分析1.我乡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消防事业随之调整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从当前义务消防队所担负的职能来看,我乡义务消防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较为单一的火灾事故扑救为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乡消防工作的重点领域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消防队伍的任务要从以较为单一的火灾事故扑救为主向以处置抢险救灾、突发事故等抢险救援为主进行职能转变。同时,对消防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专业的训练以及相关的设施。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我乡消防工作有一个新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也是我乡工作的重心所在。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消防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可或缺。长期以来,我乡消防事业的工作重心在城镇,对农村重视不够,这也是近几年农村消防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我乡未来几年的消防工作要着重加强农村的消防事业,加快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增加农村消防队和专兼职消防队员的数量,加强农村消防设备的更新换代,真正构建起城乡一体的消防防护体系。3.建设“平安xx”、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乡消防工作积极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乡党委、乡政府提出了建设“平安xx”的口号,其主旨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障社会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根本体现。然而,近年来随着我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乡的火灾形势也十分严峻。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我乡消防安全责任不够落实,消防基础落后,消防装备不能够适应现代火灾扑救需要等深层次问题。这就要求乡的社会消防工作要快速发展,加大配备救援装备的力度,提高救援装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将消防队伍建设成为一支防患有力、救援有效的队伍,真正使之成为一支集灭火战斗和处置各类自然灾害、工业事故、群众救援、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

二、“十二五”期间消防工作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乡消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统一布置,遵循现代火灾预防、灭火、救援的客观规律,按照乡党委建设“平安xx”的要求,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主线,以建立健全我乡综合防灾救援体系和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动力,全面提升消防工作水平,提高全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为我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和有序推进的发展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消防事业的发展全局,坚持协调发展,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消防事业的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立足于xx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实际需求,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安全保障要求,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林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公共消防政府负责、企业消防企业负责、区域消防区域合作联建共享、行业消防行业统筹联建共享的消防体系和消防体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2.注重整体和突出重点的建设原则一方面要立足于消防事业的实际需要,注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求,统筹排布全乡的消防力量,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另一方面要以抢险救援工作体系为重点,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加强消防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消防综合保障能力。3.统筹规划和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原则按照政府为主导,其他投资方式为辅的融资模式来统筹规划“十二五”期间的消防事业发展,将消防事业发展投入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形成分工明确,政府、企业、区域、社会各方责任落实,资金保障有力,工作到位的消防建设推进体制,形成公共消防政府分级负责,积极探索消防事业发展融资渠道的社会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的形式和途径,力争做到消防建设的科学化、集约化、合理化和适度化。

(三)主要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全面实施“十二五”消防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健全包括水上、陆地、空中于一体的各类灾害事故救援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的火灾防御体系,全社会对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的抗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适应我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具体目标——坚持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消防人员的增加、消防设备的配置与消防规划相一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在增加设备、人员、公共设施数量的同时,也要提高质量,节约利用水、电、土地等自然资源。高度重视消防信息网络的建设,以信息服务为纽带,实现软件无线调动、网络调度、统一指挥、互相配合,调度指挥系统最终达到“一体化设计、多信息融合、多部门联动”实战管理目标,着力提高火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在人员训练、设备配备、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上为建设“平安xx”奠定坚实基础。xx各地产业结构、生活环境的差异必然要求消防工作也要与之相适应,切实建设一个平安的xx。——从灭火救援的实战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重点解决消防水源不足、消防装备量少质差以及消防队点稀少等影响消防灭火救援能力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城镇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要制定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具体办法,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派出所要加强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形成灭火、抢险、救援的综合能力。——消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加快消防信息化的建设,提高灾害的监督管理和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共享能力,提高信息的综合利用率,为队伍的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构筑一个突发灾害救助体系。

三、“十二五”消防事业规划的重点领域

(一)促进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消防水源的建设随着小城镇建设开发和通乡通村油路的建设,各类建筑会随之增多,应同步建设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鼓励农村地区建设消火栓。消火栓不足的,要充分利用水库、河道修建消防取水口。供水部门应结合管道的扩建、改建或更新,保证消防给水管道水量足、压力足,满足消防供水要求。乡政府所在地应修建公共消防蓄水池,水井等消防设施;建筑施工单位也应积极修建本单位消防蓄水池、水井等储水设施。突出加强消火栓的建设,城乡道路按国家要求每120米设置1只消火栓;住宅区道路每80米设置1只乡政消火栓;道路十字路口在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消火栓。对于新建设(改建)的住宅区,应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建设。2.加快义务消防队建设要根据xx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把消防队建设纳入城乡(镇)总体建设规划,使消防队建设辐射至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消防救援格局,形成消防救援网络体系。消防队建设应按照街道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计划,纳入本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各单位的消防责任制和各重点协作区的联防联建共享消防体系的责任制。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切实可靠、不留死角、高效运作的责任体系。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并协调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义务消防队力量的建设。乡人民政府对不符合城乡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要限期搬迁;对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派出所要加强本地区的消防监督工作,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研究本地区火灾特点,掌握火灾规律,提出针对性措施和意见,要充分发挥义务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

(二)保障消防资金投入,确保消防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政府、企业、行业、区域消防建设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到位、保障有力的责任体系。乡人民政府按照我乡“十二五”期间的消防总体建设情况,加大对公共消防的投入,将公共消防投入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消防投入渠道,城乡消防维护费,根据城乡发展需要逐步增加消防正常维护经费的投入;基本建设经费、消防装备经费、义务消防队经费,有计划地安排,有效支撑消防事业发展。

(三)加强消防法制建设1.完善地方消防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依据,分步制订符合xx实际、便于操作的相关地方消防法规。2012年制订《xx乡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2011年制订《xx乡消防监督简易检查规定》;2012年制订《xx乡村居消防安全管理办法》。2.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消防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工作,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严厉打击消防违法犯罪活动,改善消防安全环境。完善消防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建设。以消除火灾隐患和查处消防违法违章行为为重点,严格落实公安派出所对农村、居民区和辖区授权列管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严防失控漏管。

(四)加强消防事业发展研究工作,落实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xx将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xx”。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消防事业应该更加注重发展趋势的研究,更好地理顺“十二五”期间xx消防事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按照《“十二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切实抓好我乡的消防工作。

(五)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应多渠道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救生知识,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要积极推动消防工作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的“四进”工作,大力拓展宣传渠道;进一步加大消防队开放力度,扩大消防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对涉及本行业的消防法律、法规的了解、掌握,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继续将消防知识纳入到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单位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单位要在辖区等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文

章来源http://文档大全

w

7.司法所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七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关于报送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规划期间工作完成情况

(一)文化方面。通过“十二五”的努力,我市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日臻完善,阵地覆盖率由“十一五”的40%增加到100%,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文化在昆明乃至云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区域发展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发展水平与**的经济实力、总体地位基本做到了相适应。一是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十二五”期间,“螳川文化艺术节”、“和谐大舞台”、《螳螂川》等**文化品牌逐步形成。同时,我局积极组织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花灯艺术周”、省文化厅组织的“彩云奖”评选比赛、昆明市民族民间歌舞乐调演等省、市文艺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密马龙苗族农民合唱团参加了东南卫视举办的全国合唱比赛并分获得两银、一铜好成绩。二是文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三级覆盖。“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一个标准,狠抓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全市建有部颁一级图书馆1个、街道图书馆(室)9个。国家一级文化站3个、二级文化站5个、三级文化站1个,村(社区)文化室9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市)级支中心1个、乡镇级基层站点9个、文化信息资源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工程村级基层站点62个、农家书屋103家;在建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即:**市城市文化中心“五馆一中心”)1处,文化细胞已渗透到全市各个角落。三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从2011年起每年按人均10元的标准列入财政,全面实施“三馆一站一室”免费开放。“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540万元。四是文化市场体系进步健全,管理机制日臻完善。及时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市本地实际的文化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了多管其下、标本兼治的目标。

二、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文化惠民逐步彰显。1~9月,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三馆一站一室”免费开放,市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16158人次,外借书刊113477册,每周开放57小时。市博物馆接待观众10万人次。利用免费开放场馆积极组织了花灯歌舞、广场舞、二胡、民族舞、文学创作培训5期,参培人数达270多人。在元旦、春节期间积极组织开展了元旦《福满**》迎新春广场大家唱、春节文化“四下乡”、春节《欢乐送》送戏下乡慰问演出等节庆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节庆文化生活,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全市各级组织文艺演出48场,观众累计达8万多人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体育需求,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县街街道鸣矣河村和连然街道云化社区成功申报为云南省2015年文化惠民示范村(社区)。图书馆开设流动图书站送书进学校、进社区,举办主题读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与新华书店合作设立新书借阅点“书香驿站”,将选书权交读者,让读者与新书真正实现零距离,极大的满足群众需求。文化馆政企合作培育都市文化,送戏下基层加强交流;博物馆注重历史人文资料的收集保护,主体鲜明的文博展有序举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6周年和**撤县建设市20周年,开展重大的、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圆满完成“四个一”文化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二)文博工作稳步推进。一是认真加强“四防”安全工作落实,并与九街道办事处签订了“四防”安全责任书。二是加强重点文物修缮工作。曹溪寺修缮工程稳步推进,**文庙消防安全工程年底完成施工。三是定期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培训、组织开展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1~9月,组织我市4名市级传承人参加昆明市文化馆组织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于6月13日,在青龙街道赵庄村委会开展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和赵家庄彝族文化村史陈列馆开馆仪式。

(三)体育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稳步推进体育场地建设。申请上报新区的6个七彩云南农民健身工程点100%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建成投用。二是积极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群众赛事。组织举办了**市太平新城区元旦穿城赛跑暨太平自行车观光活动、**市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市2015年三八•妇女运动会、8.8全面健身系列活动等多项群众体育赛事,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体育生活。三是扎实有效开展竞训工作。因地制宜,以**市少体校训练培养为龙头,带动基层传统学校,促进**市各学校开展业余训练,2014年到至今我市向昆明市和省体校输送20名优秀运动员,其中有2名运动员选入国家竞走青年队预备队员。四是积极组织筹备**市足球进校园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指导、抓好足球进校园工作。

(四)广播电视事业基础不断夯实。根据**市实际情况,积极协调设备供货厂家对50户有安装需求的农户进行了设备安装。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各项安全播出任务,圆满完成了春节、全国两会、地方两会等重要节假日、重点时间段的**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对电视台制播系统进行更新改造,严把舆论导向,《**新闻》共播出新闻120期605条。《**万象》共播出24期174条。完成外宣新闻稿件69条,未发生任何政治事件和责任事故。积极配合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1~9月,累计开展农村数字电影放映660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00场的130%。

(五)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正式上线使用云南省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审批系统和开展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务环境。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与执法队伍,坚持市场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行文化市场执法工作,文化市场和谐稳定、规范有序。1~9月开展各种专项整治行动9次、综合执法4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280家次,查处违法经营5起,取缔经营非法音像制品摊点3个;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273碟。积极推进连锁网吧建设,正式受理并审批连锁网吧的企业6家。认真组织开展计算机监管平台安装工作,截止到今年9月,我市对辖区内网吧企业计算机监管平台安装率达到了80%以上,并正常运行。

(六)旅游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抓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邀请云南电视台大口马牙周末秀栏目组到我市县街小箐口蝴蝶谷休闲度假山庄、木羊缘、牧羊湖景区录制了《说走就走——**寻找传统年味》专题节目;联系省市新闻媒体围绕水果采摘、节庆、赛事活动、特色旅游线路开展了广泛宣传报道,发表宣传报道文章6篇。二是认真做好旅游统计工作。1至9月份我市累计接待游客338.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77亿元。三是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争取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75万元,完成了八街东湖、魏家营玫瑰观景区、相连玫瑰山谷3座旅游厕所及小陡山60个车位生态停车场建设。争取国家、省级旅游厕所建设(改建)资金补助40万元,对八街八景路厕所按国家aaa级旅游厕所建设标准进行改建,对草铺小泉山庄a级景区按标准进行新建。四是旅游标准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组织完成了**南部县八公路沿线县街入口、八街集镇入口等16块旅游交通指示牌的设置安装。五是积极配合温泉管委会做好温泉金色螳川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目前景区内外部旅游交通指示牌、景区门禁区标志安装工程即将启动;景区范围所属企业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六是认真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签订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森林防火、食品安全、综治维稳责任书、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检查,及时发布食物预警公告。七是抓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旅游大发展。1至9月纳入省“旅游二次创业”旅游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4.22亿元。八是擦亮温泉名片、扩大对外影响。通过精心组织申报、积极发动投票,**温泉·金色螳川旅游区荣获第二届中国温泉金汤奖最佳温泉旅游目的地殊荣;金方森林温泉、**温泉半岛凯莱度假酒店荣获最佳新锐温泉奖、昆明**心景酒店荣获最佳温泉spa奖等各项奖项。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较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公共文化保障水平低,高质量的文化体育活动难以开展;三是整个系统人员老化,受编制制约缺乏实干精神又懂业务的年轻复合型人才,导致工作创新不够;四是无较为系统的,全域性的旅游专项规划;五是旅游资源分散,整合不够,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不高。

四、“十三五”规划期间工作思路和措施

8.乡镇十二五期间镇村工作总结 篇八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过去的五年是经济跨越的五年。20是实现“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着力抢抓发展机遇,各项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均超过预期水平。

(二)过去五年是群众幸福指数快速提升的五年。十二五期间,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围绕“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美丽”这一目标,着力实施“解四难,加快基础建设,构建和谐秀美”为突破口,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农业提质增效发展。截止年末,全乡共有养牛大户15户,养羊大户20户,全乡共有农业生产合作社、协会等4个,注册资金总计近1000万元。

2、大批民生工程相继建成使用。截止2018年12月份,一是全乡完成7个村55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康奈路1条5公里,新建完成王爷庙、土墙坝、响滩子等3座漫水桥工程。二是完成堰岭村、尖场坝村变压器的更换,电力全面升级。三是水利建设成绩显著。整修山坪塘2口、渠道28处,共计3千米,完成场镇饮水工程,全长5公里,解决了150户人饮水安全完。完成修建维水池共计32口,解决1100亩的基本农田灌溉。

3、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一是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处,新建改建村卫生室4个,7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二是各村配发了电脑、电视,等电教设备,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

4、社会保障水平快速提升。一是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成效显著。新农合报销比例和上限逐年提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二是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农村低保户复核与提标缩面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动态管理更加规范,实现了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供养应保尽保,按时足额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五保供养金、孤儿基本生活补助资金;三是完成残疾人普查和60岁以上老人登记,8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和营养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5、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一是深入开展“平安月”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促整改到位,截止2018年12月份,我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健全综治管理网络,三是扩宽和畅通渠道,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杜绝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十二五期间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数为“0”。

6、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型。一是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村为主”工作机制,常年免费开展孕前健康检查和孕情跟踪服务;二是深入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严格落实各项奖扶政策,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群众生育观念得到转变,群众对计生服务满意度逐年提升。

过去五年,是我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为今后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凝聚了强大力量,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农”增收难问题仍然存在;二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三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四是部分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和担当勇气,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2018年工作总结

(一)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进。一是重点抓了土墙坝村1000亩核桃产业,尖场坝村1000亩魔芋产业,东浴沟村1000头生态养殖。二是全面完成尖场坝村和程家营村精准扶贫信息采集、建档立卡,有明确规划、有具体致富方向,驻村工作成效显著。三是在“万民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县委赵书记、县政协刘显鸣副主席、县扶贫局万学成局长、通三中领导班子成员、国营海鹰寺林场先后到调研、帮扶、慰问困难群众。县级联乡领导刘显鸣副主席多次深入程家营村、尖场坝村走访调研,帮扶指导12户,28人。驻村工作队通三中为联系点尖场坝村贫困户捐献现金16500元,并支持村阵地建设。海鹰寺林场积极为联系点程家营村捐赠化肥3吨,用于发展生产。

(二)依法治理工作氛围浓厚。一是思想上树立全面依法治理的自觉意识,行动上坚决执行决策部署。二是宣传上全面全域全覆盖,做到家喻户晓。三是措施上细化细致,化解工作依法依规,责任上固化到位,严格落实责任。四是积极开展了“农村院坝法律讲堂”活动;党委会学法活动,按照“法律七进”的要求,营造了较好的法治良序。

(三)安全稳定信访工作常态推进。全年全乡无越级上访,无集体访,无到省赴京访,无一起责任事故发生,辖区社会秩序安定、和谐。

(四)党建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依法行政,依法治乡,狠抓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二是认真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三是思想上重点洗脑清心,宣传上重舆论导向,遇会必讲,遇事必说。四是措施上重监督到位,有案必查;责任上重领导亲抓目标管理。2018年,全年全乡无一违纪违规事件发生。

(五)民生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经济建设上。2018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粮食总产量达到5800吨,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比上年增长10%;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硬化洪新联网路建设6公里,修通响滩子大桥、三叉河漫水桥、张家河漫水桥;三是在惠民政策落实上。认真抓好民生工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四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以稳粮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魔芋产业,增加林下经济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乡全年流转土地、山林5000亩。

三、“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宏观经济形势

“十三五”期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改革深入期,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发展的换档提速期,也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最后冲刺期。国家将更加关注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增加对农村投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将为我乡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主动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二)发展机遇

1、国家政策带来的新机遇。“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我们要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美好乡村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步。

2、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着力打造5000亩核桃产业带,加大魔芋产业投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林下生态养殖(畜牧产业:牛羊猪家禽)。到“十三五”末,全乡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到10个,畜牧业重点村4个,重点社15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以上,申报创建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场(县级4个、市级1个省级1个);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市级专业合作社1个,县级专业合作社4个。实现年出栏猪3000头,牛1000头,羊3000只,家禽5万只,实现人均牧业产值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到,全乡获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场)达到6个并逐步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

3、基础建设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一是建设乡文化广场,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争取在2018年纳入规划并实施建设。二是新建改建3个村卫生阵地建设。为了彻底改善堰岭村、王家营村、尖场坝村群众的医疗卫生工作现状,真正做到村有卫生室,使全乡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全面的改善;三是“十三五”期间改建政府办公综合楼。办公楼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房屋结构单一,已不能满足现代配套办公需要。“十三五”期间争取立项并重建;四是村办公阵地建设。在“十三五”内,将对土墙坝村、东浴沟村办公阵地整治。彻底解决土墙坝村、东浴沟村支部村委办公环境小,无独立办公环境的现实,并完善配套设施;五是农村危旧房改造按照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要求,加快推进土坯房、危救房改造,努力建设规划有序、居住安全、乡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1156户,洪水淹没线以下及地址灾害避让区160户,沿街沿路夹皮沟搬迁40户;六是洪董高压改造升级,争取上级规划洪口到至尖场坝村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全长30公里。预计所需资金600万元。

四、工作安排

20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之年。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XX县委建设“三区一城”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全力惠民生”的总基调,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壮大发展产业为支撑,以丰富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党建为抓手,以依法治理为保障,加快推进“建设和谐秀美”建设,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奋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充实人民钱袋子

一是大马力推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全面实施“1+6”扶贫工程,精准实施“五个一批”,高效促进扶贫连片开发,实现年内脱贫目标。二是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以稳粮增收,产业增收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奋力发展核桃产业连片开发5000亩,延伸魔芋产业链,拓展林下经济。

(二)奋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一是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土坯房)项目,7个村共265户,二是完成尖场坝村青龙嘴渡改桥建设。

(三)奋力推进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确权颁证成果,狠抓土地、山林交易流转;推动农村“三资”股权量化改革。二是强力抓好回引回创工作。巩固招商引资成果,强力实施“回引回创”工程,加强与籍在外成功创业人员沟通,和他们“谈谈乡情、拉拉家常”,积极为回乡创业人士创造条件。

(四)奋力推进法制公平强化发展保障

1、务实抓好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9.林业局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总结 篇九

一、“十二五”以来林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树立生态造林理念,高起点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国土生态绿化工作。XX市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山区占47.1%,平原占53%,原有宜林荒山25.5万亩,城区南部紧邻西XX区。根据这一实际,我们以生态思维为引领,把造林育林作为生态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将绿化工作纳入全市工作大局,制定了立足生态、因地制宜、区域布局、综合整治的规划原则,着力构建森林生态网络。

1.宜林荒山突出生态绿化成片造林。在2009年山区林业资源清查基础上,制定了《XX市2010―2014年宜林荒山绿化美化规划方案》,着眼生态保护和自然恢复,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和生态经济林,一绿一座山,一治一流域,分期治理,压茬进行,打造多层次、多色彩、多季相的山地森林景观区。

2.平原绿化推行全域网格化建设。坚持全域共建,着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新格局。平原绿化与道路建设、水系改造同步实施,把绿化工程贯穿新农村建设全过程,根据村落民居坐落布局现状,突出农田林网、村镇道路绿化美化和乡村四荒四旁区域绿化,力求做到道路林荫化、村庄园林化、庭院花果化。

(二)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机制体制,全民动员打造精品造林育林工程。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把造林育林作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治本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创新造林管护机制,树立精品造林意识,强力推进荒山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水系绿化和镇村绿化美化等“五大绿化工程”。

1.加快生态造林步伐,使山区平原真正“绿起来”,让绿色成为了青州的主色调。从2010年开始,我市把荒山造林列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完善考核政策,同步推进市级工程招标专业造林、镇级成片造林、社会经济组织造林和全民义务造林,市财政每年投资荒山绿化3000万元以上,采取对镇级造林和社会经济组织造林每亩补助300元等一系列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山区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每年造林6万亩、植树1200万株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市新增荒山造林25万余亩,栽植各类树木5000多万株,成活率和保有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完成了西XX区宜林荒山绿化美化任务。同时,平原林业建设以农田林网为主体,构筑起了结构完整、效益完备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化面积达到70万亩。鼓励农民利用荒滩荒地、房前屋后、四旁闲散地种树,搞好村内道路绿化和围村林建设,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绿化全覆盖,生态质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2.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使体制机制真正“活起来”,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活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林权流转和林业投融资机制,通过荒山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坚持“谁造谁有”的原则,由林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镇街协调落实造林用地,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租地造林、联营造林,鼓励个人兴办家庭林场,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域实行集中连片造林,并确权到企业和个人,进一步明晰林地、林木权属,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造林营林的积极性,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良好局面。全市涌现出了邵庄镇永春山庄、谭坊镇太平岭“外资造林”和灵山“大户造林”等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承包经营荒山1000亩以上的社会经济组织40多家,共建设各类生态林、经济林4万余亩。同时,注重将全民义务植树与荒山造林有机结合,在城区、镇区周边的宜林荒山上,积极开展建设“企业林”、“阳光义工林”、“党员奉献林”等认种认养树木活动,全社会荒山造林绿化美化的氛围日益浓厚。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各级各类义务植树示范基地110处,绿化面积1.5万亩。

3.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使群众真正“富起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因地制宜发展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产业、经济林产业和林木种苗产业,突出抓好产业的规模扩张与加工增值,扶持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林业产业发展档次不断提升,林业年产值保持了10%左右的稳定增长。一是森林旅游产业。依托仰天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弥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驼山省级森林公园、阳河省级湿地公园,以及XX市级森林公园3处、XX市级森林公园3处,建成了较完善的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年接待各地游客370多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年收入20多亿元。二是经济林产业。按照“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核桃、柿子、山楂、榛子等经济林基地28万亩,年产果品2亿公斤、林果制品20万吨,年产值3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楂和柿饼生产基地。三是林木种苗产业。坚持以“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为导向,建成园林绿化苗木区、荒山绿化苗木基地、乡土树种繁育基地和高档绿化苗木引进驯化基地等四大片区,全市苗木基地发展到8万亩,既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更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苗木保障。

(三)严格造林标准,精心后续管护,切实巩固林业生态绿化成果。“三分造,七分管”。坚持“封、造、管”并重的原则,加强林木管护宣传力度,树立植绿爱绿护绿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林业法律法规,加大林政执法力度,有效保护和巩固了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1.实施专业工程造林。推广实施“政府公开招标、专业施工监理、责任单位包靠监督”的造林机制,成立专业造林队伍,打破行政区划,按流域和山体整体规划,严格统一标准,按照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三包”原则,连片推进工程承包造林,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管,组织专人对苗木进行浇水、补植,倾斜、倒伏苗木及时扶正、培土、踏实,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保证了造林质量。

2.健全绿化管护措施。建立荒山造林市级领导、镇级实施、村级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对重点工程区、新造林地和所有成材林区实行封山育林,组建专业林木管护队伍,加强补植、改造、抚育,促进森林生态功能的提高,严厉打击放牧毁林等违法行为,确保山封得住、牧禁得牢、林长得好。提高城区绿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绿化巡查排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确保树木绿地无缺株,绿篱无断档,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整形修剪,保持绿化美化效果。

3.提升防火和病虫害防控能力。积极推行市、镇、村、护林员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建成森林消防专业队伍9支、配备专业消防队员300余人,投资1000多万元配齐配足防火器械物资,为全市700余名护林员和林区职工配备了gps对讲手机,开通森林防火网络指挥系统,加强护林员动态监管,提高防火预警监测水平。坚持实行无公害防治措施为主体,人工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相结合的治理策略,每年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预算资金300万元以上,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报,逐地块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做到监测全覆盖、防控无死角,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标,有效保护和巩固了绿化成果。

二、2015年工作总结

(一)圆满完成全年国土绿化任务。

今年,全市规划新增造林3.7万亩、植树840万株。截至目前,全市新增造林造林面积3.97万亩、植树870万株,完成XX市下达指标任务的107%。其中,一是春季造林。通过大力实施荒山绿化美化、林网道路绿化美化、水系绿化美化、镇村绿化美化等四大工程,春季造林面积5705亩,新增林网道路绿化长度284公里,新建镇级绿化示范村194个,植树203万株。二是雨季荒山造林。我们采取市级项目招标造林、镇级造林和社会经济组织造林等方式,完成荒山新增及补植造林3.4万亩、植树667万余株。目前,正在组织专业测绘队伍开展荒山造林核查验收工作。

(二)完成2014-2015年度护林防火任务

。我们通过积极推行市、镇、村、护林员四级网格化监管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接处火警等制度,加大对重点时段、关键地段和特殊人群监管力度,组建完成市、镇两级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增设防火警示牌1200余块,刷写标语3300余条,增设检查站和t望台480余处,为全市730余名护林员和林场职工升级配备gps定位对讲手机,实现了远程指挥监管,保证了护林防火安全。

(三)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目标。

全面推行市、镇两级专业队联防机制,市级防控专业队负责对主干道两侧、河道周边可视范围内的林带、片林以及黄楼花卉基地等共计3万亩的关键区域防控,依据年

底验收情况,由市财政核拨防控经费;镇级专业队防控负责对除市级防控责任区以外的镇村驻地、零散林地等区域实施防控,所需器械、药剂由林业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并按任务量分发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其它费用由镇级财政解决。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喷药防治3万亩次,有效遏制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虫情发生蔓延。

(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根据XX市统一部署,计划利用今明两年时间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目前,XX市创森办下达的年度指标任务已全部完成,正在汇总整理迎查档案资料,并积极参加XX市组织的创森成果展、森林文化宣传等活动,为下一步XX市创森考核迎查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林业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回顾“十二五”以来的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目前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偏低,距离森林城市建设要求还有差距。

二是管护资金投入不足。随着荒山造林工程接近尾声,林木资源管护方面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护林防火、封山禁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任务重、难度大,需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争取更多的上级林业、环保、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扶持,更需要市、镇、村及社会各类经济组织投入更多的营林管护资金。

三是护林防火能力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山区乡镇、林场虽然都组建了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配备了必要的器械物资,但是队伍整体建设水平偏低,应对火灾扑救能力有待于提高,各级之间的应急救援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远程林火视频监控、通讯信号塔等科技设备投入不足,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水平较低,装备难以及时保养和更新。

四是封山禁牧需要常抓不懈。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西XX区仍存在散养羊畜养殖户、且分布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加之草畜养殖产业升级缓慢,舍饲圈养措施不到位,局部偷牧现象时有发生,绿化成果难以巩固。

五是部分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差。护林防火期内的上坟烧纸、带火种进山、焚烧秸秆等现象屡禁不止,极易引发山林火灾;另外,由于山区生态林木生长周期长、效益低,部分群众生态保护积极性不高、意识薄弱,导致上山放牧、毁林开荒、乱采滥挖等毁林毁绿现象时有发生。

六是宣传力度不够。巩固荒山造林成果氛围不够浓厚,机制还不完善,全民绿化保护意识不强,公众参与率不高等。

上一篇:小升初青岛版下一篇:高三老师给毕业生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