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设(精选10篇)
1.政府建设 篇一
政府信息公开与法治政府建设
满分: 100.0分 得分:60.0分
一.判断(每题10.0分)得分:20.0
1.政府信息的公开原则是()。错误 正确答案:D
A.完全公开
C.由远及近
B.依申请公开
D.由近及远
2.2012年9月1日下午,湖北长江大学在校生刘艳峰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杨达才2011工资。正确
A.正确 B.错误
3.2012年8月26日凌晨,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致36人死,2人重伤。
正确A.正确
B.错误
4.网上盛传的“表哥”是前山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错误 正确答案:
B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每题10.0分)得分:20.0
1.2008~2009年,北京拒绝公开政府信息理由使用最多的是()。错误 正确答案:
CA.国家秘密
C.申请内容不明确
B.信息不存在D.商业秘密
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正确A.2011 B.2010
C.2009 D.2008
3.2009年3月,()首次向社会公开了中央财政收入表、中央财政支出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表等4张预算表。正确
A.海关总署
C.财政部
B.国家税务总局 D.中国红十字总会
三.多选(每题10.0分)得分:20.0
1.我国拒绝公开政府信息的实质理由包括()。错误 正确答案:
ADA.国家秘密 C.信息不存在 B.申请内容不明确 D.商业秘密
2.2012年,各部门选择在同一时间,以同种方式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内容包括()。
正确A.部门的基本情况 C.部门本年预算情况 B.部门去年决算情况 D.数据说明
3.()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制定。正
确A.教育 C.计划生育
B.医疗卫生 D.公共交通
2.政府建设 篇二
一、充分认清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 从政府功能转换实践看必然性
建国初期, 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需要, 我国坚持全能政府的理念, 设定政府职能并构建政府体系。此时的政府, 主要是依靠行政方式进行社会管理的政府,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法治化进程也走入“快车道”, 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重要改变, 特别是我国近些年持续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 如2004年、2010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在处理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关系, 正确界定政府职能, 严格依法行政, 建设服务型政府上取得突出成绩。然而很大程度上, 全能政府理念仍然在政府管理理念中仍起着支配作用, 政府管理行为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要求相冲突, 离“将市长的职能还给市长、将市场的职能还给市场”的目标, 还有较大差距。
(二) 从坚持问题导向看重要性
习主席反复强调, 要坚持问题导向, 将工作的主攻方向, 放在解决突出问题上。着力建设法治、服务、责任、清廉政府, 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十八大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人民群众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加强的地方。比如, 行政审批事项过多、程序繁杂的问题依然突出, 证明“你妈是你妈”“北漂小伙为办护照返乡6次多跑3000公里”等现象屡禁不绝;各级政府“自由裁量权”过大, 行政执法不严、不公、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为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进一步明晰政府功能界定, 缩减权力清单。
(三) 从推进“四个全面”看紧迫性
十八大以来, 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治国理政能力建设, 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四个全面”的必然要求。首先,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攻山头、涉险滩、啃硬骨头形成“新常态”, 必然涉及到利益的深刻调整。政府是行政权力的行使者, 要想破除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就必须按照依宪施政、依法行政, 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 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其次, 建设法治政府, 在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社会中发挥着承上启下部分, 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再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必须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强化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 统筹处理好“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关系, 激发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活力, 化解社会矛盾, 确保整体推进, 确保在2020年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二、切实厘清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与相互关系
(一) 全面把握法治政府的内涵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务职能的前提。要全面把握法治政府六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依法办事。执行法律是政府首要职责, 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 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二是制度完善。重点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加强法规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 确保法规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 谨防单方面体现部门意志, 谨防小范围体现专家意见;还要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 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三是依法决策。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四是公正执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环保、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 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切实做到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人情干扰、权力意识, 杜绝选择性执法、不公正执法、粗暴执法。五是政务公开。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凡是不涉及国家和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都要向社会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切实通过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 确保政府提供公正服务。六是监督问责。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突出审计、监察履职, 加强财政、预算、投资审计和各种专项审计, 加强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的监察和问责, 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责任。
(二) 深刻理解服务型政府的要义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一是要积极服务保障, 防止不管事、不作为。首要的是要给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提供积极的服务和保障。即为市场提供宏观调控服务,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促进结构优化, 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 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稳定市场预期,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坚决简政放权, 防止大包揽、乱作为。服务型政府要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淡化自身传统上的投资主体角色, 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通过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 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三是要优化组织结构, 防止杂而乱、多而散。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 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监督的原则, 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政府各个部门要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同时要统筹理顺政府部门与党群机构的关系。根据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原则, 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政府机构改革还包括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对行政区划设置做科学研究、充分论证, 视情探索推进省直管县 (市) 体制改革。
(三) 准确把握二者相互关系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 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是法治政府, 它必须依法产生, 决策依法、化解矛盾用法、成事靠法。服务型政府, 核心在于“为民”, 坚持权为民所用, 而行政之要在于“依法”, 因而, 依法行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 在服务型政府理念下,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必然在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定位、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监督、行政责任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时代要求。必须坚持两手抓、两不误, 两促进。
三、紧紧扭住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是一个系统工程, 牵涉面广, 联动性强, 必须紧紧扭住关键环节, 坚持以点带面, 全面整体推进。
(一) 要大力简政放权
核心是做到“精简、放权、优化、监管”八个字。一要精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取消各部门、各单位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服务及管理事项, 公布审批事项目录清单, 该取消的事项一律取消。二要放权。主动向市场放权, 重点围绕放宽市场准入, 实施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善于向社会放权, 凡是社会能承担的坚决放给社会。三要优化。简化程序, 优化流程, 彻底解决前置性审批问题。坚决取消部门利用红头文件或其它方式设置的审批前置条件, 坚决杜绝部门擅自提高门槛审批、随意限制审批数量的行为。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审批和电子监察作用, 积极推行联合审批, 尽力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和时限。四要监管。简政绝不是“减政”。要切实担当起宏观决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 推进政府治理提质提效。
(二) 要提升公共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期待获得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一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 以人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养老服务、公共体育等服务为重点, 强化增量资源向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 积极盘活优化存量资源, 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均衡发展, 加快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二要强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交通同网、城镇同建、产业同兴、环境同治、城乡同筹”, 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三要强化公共服务机制创新。放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准入限制, 探索建立公共服务项目经营权转让机制和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向社会资本转让全部或部分经营权, 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缓解政府的供给压力, 提高供给的效率和效益。
(三) 要强化社会治理
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一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强化“社会本位”理念, 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的观念必须让位于调控、引导、服务;政府对社会的传统管理观念必须让位于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治理, 加快由被动、刚性管理向主动、柔性服务转变, 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二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要降低门槛、放开登记, 加快培育社会组织, 依法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规范,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更好地承担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抓紧出台向社会组织放权的指导性意见, 明确向社会组织转移的职能目录。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 并探索一业多会, 引入竞争机制, 改变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化倾向。三要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 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利益诉求, 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 做到早发现、先防范、快处置。
(四) 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也是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管理行政事务必须坚守的基本底线。一要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政府决策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增强制度意识, 及时完善、严格执行行政决策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社会公示与听证、政府法律顾问、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 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查、发布、备案和清理工作, 增强规范性文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政执法机制, 实行重大案件审查机制, 落实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强化对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定期培训和考核, 严格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大力改进执法方式,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大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民生事项、重大投资项目、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力度, 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房分配等信息, 要详细公开。拓宽办事公开领域, 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 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 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 打造阳光政府。
摘要: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 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认清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紧迫性, 切实厘清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与相互关系, 紧紧扭住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全面正确履职尽责,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杜明中.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09.
[2]温国庆.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关系辨析[J].人们论坛, 2014.12
3.政府建设 篇三
关键词:政府网站;政府形象
建设和维护好政府网站,就是对政府形象的维护和保持,就是对政府形象的有效传播。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网站建设,将其作为政府形象的网上存在和网上代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
一、突出“政务公开”功能,打造政府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是着力加强对广东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宣传解读。在及时权威发布政府文件的同时,推出《广东省政府重点工作》、《促进粤东西北大发展》、《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等数十个专题,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具体工作举措和最新进展情况,专题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广东省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二是着力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要求,开设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发布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公共监管等五个版块二十四个领域的信息,并纵横向整合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内容,方便公众了解各领域的详细信息。三是开设“热点政务信息推荐”专栏,第一时间转载中国政府网站发布的重要信息,及时宣传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
二、突出“网上办事”功能,打造一站式在线服务平台
结合广东省当前正在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全省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规范的一站式在线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70%以上,社会事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60%以上,50%以上网上申办事项到现场办理次数不超过2次,珠三角九市80%的镇街开通网上办事站。同时,根据用户需求重构服务体系,对海量办事信息进行梳理,通过设置合理清晰的分类,帮助公众准确定位所需服务。目前已开通教育、就业、医疗等13个专栏,并为学生家长、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17类人群和9类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
三、突出“政民互动”功能,打造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平台
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公众关注热点问题,积极策划专题访谈,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今年策划推出了“促进粤东西北大发展”和“政府工作话你知”两大系列访谈,邀请粤东西北12个地市市长和省直部门厅局长上线网站和微博平台,解读有关政策,回答网友问题。同时,开设“网上访谈问题征集”专栏,选取教育、就业等公众关注领域进行访谈问题征集,并对现场来不及回答的问题统一反馈。目前这两大访谈已累计举办24场,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好评,也得到了近20家国内主流媒体的密切关注。同时,为加强政策权威解读,开设“政府政策话你知”专栏,对广东省政府及部门重要规范性文件进行解读,并通过整合“在线访谈”、“新闻发布会”与其他媒体解读信息,多角度、多侧面地对政策出台背景、基本内容、精神实质进行讲解,帮助公众及时知晓和全面理解有关政策文件。
四、总结
这几年广东网站建设管理工作,主要体会是:
1.办好政府网站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心系公众的基本原则。网络是最开放、最透明的传播渠道,公众了解政府工作,政府网站往往是第一选择。因此,政府网站作为政府联系公众的在线桥梁,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心系公众。在网站栏目策划时,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传播施政理念,加强政策解读。在提供在线服务时,要牢牢把握公众的需求变化,积极开展受众分析,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表现形式:一方面,努力优化政民互动方式,通过接地气的访谈方式拉近政府与公众沟通距离;另一方面,开通省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通道,为视障人士访问网站提供便利。同时,不断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开通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实现公众与政府随时、随地、随需的互动交流。
2.办好政府网站必须积极进行运维管理模式创新。政府网站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建设和管理必须由政府主导,但由于政府网站建设和运维任务繁重,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仅仅依靠政府机构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面向社会,借助外力。为此,必须采取政府主导、服务外包的运维管理模式。政府层面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把关定向的作用,负责网站建设的顶层设计、内容审核及有关协调保障。在服务层面,委托专业主流媒体公司负责网站日常运维管理,既发挥专业公司作为主流宣传媒体在新闻传播、舆情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又发挥其作为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双方各司其职,紧密合作,合力推进政府网站建设。
3.办好政府网站必须努力加强集约化平台建设。政府网站是政府工作的集中展示。网站前台所展现的一条信息、一项服务、一次互动可能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持续、不间断的后台数据支撑,这也正是政府网站内容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这几年广东采取了集约化建设思路,通过搭建省、市、县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实现各地、各部门政府网站的后台数据连通,构建上下联动的政府网站群。以此为基础,将省政府门户网站各栏目与信息公开平台进行无缝对接,以平台中的全省信息资源为原材料,加工开发符合公众使用习惯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产品。今年就建设开通了广东省政府信息检索平台,实现了全省政府信息的一站式检索,大大提升了网站的信息服务水平。
4.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篇四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工程。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依据
上世纪50年代,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需要,我们按照全能政府的理念设定政府职能并构建政府体系。这个时期的政府负责对全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进行全面的计划安排、监督实施,对全社会的物资交换与流通进行严格的价格管控和行政管控,对计划体制内所有成员的薪金、收入作严格的制度性安排,对全社会所需要的安保、教育、医疗、劳保等公共性服务进行统一的计划配置等等。这是主要依靠行政方式进行社会管理的政府。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伴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伴随我国法治化进程,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主要表现为政府行政管控的领域、空间被压缩,政府职权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法规约束。但是,传统的全能政府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支配着政府管理理念,使得政府管理行为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要求相冲突。这种情况既影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公正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角度,对政府职能的全新定位。要搞好市场经济,就要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承认、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应当是辅助性的。相对于市场而言,政府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与交往中的职能应当是服务性的。这应当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根据。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第一,服务型政府不是不管事、不作为政府,而是要给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提供积极的服务和保障。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配置资源失灵的风险,所以政府有为市场提供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宏观调控需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其中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配合以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的适当运用,并力求在运用这些调控手段时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同时,政府应积极促成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形成,努力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为国内经济运行提供良好外部环境条件。
服务型政府要给市场经济运行提供监管服务。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对占据市场份额过大的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破坏环境行为等严格依法查禁和惩处。
服务型政府要给市场活动主体提供各种公共性服务。在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职能的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政府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安保、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事项。政府有义务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广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的方式向社会购买。
第二,服务型政府不是总揽一切的全能政府,而是要以简政放权为原则,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就要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淡化自身传统上的投资主体角色,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政府可以通过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一般的投资项目决策,应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政府需要行使审批职权的是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投资项目。现实中仍然存在行政审批事项过多、政府行政审批权过大的弊端,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凡属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政府审批。凡属必须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以提高审批效率为着力点,规范审批活动。
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就要遏制泛行政化趋势,使政府的事务归政府,社会的事务归社会。事业单位与政府职能部门身份混淆不清,是影响政府正确履职、提供良好社会服务的重要原因。需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第三,服务型政府不是组织杂乱、力量软散政府,而是要优化自身组织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政府要给市场和社会提供有效、让服务主体满意的服务,就要大力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是这种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监督的原则,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政府各个部门要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同时要统筹理顺政府部门与党群机构的关系。根据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原则,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政府机构改革还包括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对行政区划设置做科学研究、充分论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
服务型政府是依法为市场为社会服务的法治政府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务职能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树立依法办事意识。执行法律是政府及其所有工作人员的首要职责。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的主要渠道是学法。要完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制度、任职晋升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和考核制度等,促进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培育。
第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重点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法规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确保法规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谨防单方面体现部门意志,谨防小范围体现专家意见;还要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第三,要坚持科学决策。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还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地方各级政府要排除地方保护主义,杜绝选择性执法;排除人情干扰,杜绝不公正执法;排除权力意识,杜绝粗暴执法。各级政府要着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第五,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首先是信息公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要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包括办事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都要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确保政府提供的服务公正。
第六,要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加强财政、预算、投资审计和各种专项审计,加强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的监察和问责,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
5.政府建设 篇五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科学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下,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政府职能发挥上。据目前社会效果和事实状况双方取证,政府职能的发挥仍然与人民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性政府,是当前乃至以后长期必须加速推进的一项政府工作。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迫切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在职能发挥上,主要的问题出现在: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大量存在,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而政府该管的事却没有管住、管好;权力与利益挂钩,乱收费、乱罚款屡禁不止;行政体制办事手续繁琐、效率低下。
究其原因,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使政府及公务员掌握了几乎全部社会资源的分配权的同时,也已经习惯了以管制者而不是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因此,在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任重而道远。
“管理就是服务,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性政府”。首先是做好政府职能定位,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切实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在不断创新中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民之所呼,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其次,政府要转变观念,把管理的理念转变为服务的理念,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服务意识。从公共利益出发,强调“公共的、公用的、公众的”,而不是部门利益为上。
第三,坚持政务公开,打造透明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内在的要求。“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推行电子政府,加强政府公务人员民主施政、阳光施政的执政理念;加大公务人员考核和问责力度,让公众参与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与个人奖惩、工资、晋升、去留挂钩,建立常态化公务员退出机制。政府官员自身要摆正心态,坦然接受批评,认真总结,寻找自身原因,多作自我批评,摆正位置,树立起服务大众的工作态度。
此外,坚持政府权力归位,抑制部门权力扩张;提高政府法制化程度;完善公民安全监督的保障制度;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构建政府服务平台等,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举之措、应行之法。
总而言之,放弃政府本位意识,树立公民本位思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速构建服务型政府,寓管理于服务。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6.建设满意政府 篇六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总结近年来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目标任务,进一步动员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职能,推进管理创新,规范行政行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和作风保障。
全省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广大人民的期盼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各级行政管理体制调整还没有完全到位,与深化改革的要求还有差距;各级行政机关职能转变不够及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还比较薄弱;有的部门和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规律研究不够,不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和改革创新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少数机关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媒体等新的工作手段还不熟悉,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步伐;个别部门和人员办事拖拉、工作推诿、作风生硬、效率低下,甚至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我省正处于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行政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行政机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机构,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效能建设不仅是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贯彻中央重大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措施。下面,我就推进全省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行政机关效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行政机关效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大力提高行政效能。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行政效能。省委书记梁保华多次就提高行政机关效能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一)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最高标准和本质内涵,体现在政府施政理念和公务员行政理念上,就是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视民为根本,敬民如父母,在工作中始终做到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能够不断提高政府机关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改进机关作风,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开展效能建设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部门职能与分工,把政府不该管的职能剥离出去,使政府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另一方面,开展效能建设有利于推动行政服务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深化政务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出台各种便民利民措施,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尤其是经济形势起伏多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向我国实体经济扩散,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不断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同时对地方政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广东、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都在以更大力度应对这种挑战,各地政府都在千方百计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其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是重要手段和保障。但是目前少数地区和部门在效能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举报投诉不断,损坏了政府形象,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受理效能投诉,开展绩效评估,强化责任追究,认真解决存在问题,促进行政机关
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供一流的服务,营造一流的环境,集聚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政府执行力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大效能建设的推进力度,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使各级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行政成本进一步降低,社会各界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明显提升,努力使我省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全面推进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各项重点工作
效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从体制到机制,从宏观到微观,从决策到执行,从效率到效益,都是我们关注的领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改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要大力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完善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实施省直管县的经济管理体制,探索省直管县的社会管理体制,扩大县级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转得早的早得益,转得快的多得益。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注重运用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组织实施好我省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二)努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行政决策是提升效能的基础,科学决策决定了行政的合理性,民主决策保障了行政的合法性。要按照科学民主决策的要求,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议事规则,健全政府常务会议等决策制度。今后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凡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凡是涉及重大财政支出的决策,必须做到“四个不”,即没有经过集体讨论不决策,没有充分评估论证不决策,没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决策,没有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不决策,力求使各项决策更符合省情特点,更符合发展规律,更符合群众意愿。要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合法性审查、决策后评价、反馈纠偏和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坚决防止盲目“拍脑袋”、个人说了算,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三)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各级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积极推行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切实解决执法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的问题,防止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的现象。要全面梳理行政权力,依法界定部门的执法权限,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有效解决收费过高、弹性过大等问题。要坚持文明执法,既要体现公正严明,又要注重以人为本,杜绝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现象。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开展行政复议纠错和行政诉讼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工作,完善行政赔偿补偿制度。
(四)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要按照“审批项目最少、办事速度最快、服务质量最优”的目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从简的原则,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对上级行政机关只作程序性批准的审批项目,采取授权或委托方式,下放到下级行政机关办理。积极实行流程再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跨部门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审批程序,提高现场办结率和按时办结率。对中央和省审批事项,大力压缩审批层级。要坚持行政审批与便民服务相结合,全面加强“四级便民服务网”建设。进一步理顺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赋予相应的手段和措施,整合行政资源,拓展服务项目,规范内部管理,提升运行效率,为老百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五)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行政效能高低,群众最有发言权,阳光既是最好的权力“消毒剂”,也是最好的效能“催化剂”。要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办事流程公开、热点问题公开、行政执法过程和决策过程公开。要拓展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公开办事依据、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要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部门支出、政府重大投资工程预决算等财政管理领域信息公开的力度,全面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
公开。充分利用政府负责同志热线和政府部门服务热线,及时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要加快政府网站信息资源重组,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为群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六)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思想引领行动,作风影响效能。要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效能问题。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要雷厉风行、坚决执行,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防止“中梗阻”,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开拓创新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反对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要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拿出更多的精力下去搞调研、抓落实。
三、不断完善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的保障措施
机关效能建设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人民群众寄予厚望,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行政效能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推进效能建设,关键是要强化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职责范围内效能建设负全责,特别对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其他领导同志要分别负起职责范围内的直接领导责任,认真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效能建设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把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和职责进行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为加大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力度,省政府将成立行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协调机构各成员单位和部门既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又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各地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效能建设领导协调机制。省级各部门要率先垂范,为加强全省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作出表率。
第二,健全工作制度。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效能建设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形成一套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要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AB岗工作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解决“办事不高效”问题;严格界定机关内设机构及工作人员职责和程序,解决“办事不规范”问题;建立绩效考评、效能投诉、行政问责、效能告诫、诫勉教育等激励惩处机制,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要建立部门权力运行内控机制,以加强防控为重点,查找权力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要以赋权适度为前提,实行分权制约,通过查处分离、处罚会办、项目审批会商、内部公示等措施,防止权力滥用。省委、省政府明确今年为制度建设规范执行年,各地各部门要狠抓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确保效能建设收到实效。
第三,推行绩效管理。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明年,省政府将适时选择3-4个省辖市政府和省政府组成部门开展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各地各部门也要积极推行这项工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做到既科学合理又易于操作,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化、度量化。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式方法,做到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要重视持续的绩效改进,根据评估信息,分析诊断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形成评估与改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作用,本着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四,强化监督检查。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突出重点,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个别抽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督查指导。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着力对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环节的效能问题开展监督检查,纠正和督促解决影响行政效能的突出问题,推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高效廉洁履职。要大力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权力运行实施全程监控,采取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网络投诉等手段,促使行政权力规范、高效运行。要充分发挥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作用,及时发现、受理和查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注重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群众监督的作用,聘请政府特约监察员、机关效能监督员,组织开展民主评议、社会评议,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第五,严格行政问责。行政问责,是保证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中央纪委、监察部正在研究制定行政首长责任追究办法,我省也将制定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要抓紧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程序和方式,实行责任追究直接到具体岗位、直接到具体责任人。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单位落实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不力,以及决策失误、失职渎职、效能低下等行为严格进行问责,对机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对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的,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典型案件的调查处理结果,要适时向社会公开。
7.我国诚信政府建设途径 篇七
关键词:诚信政府,诚信政府建设,政府诚信水平,诚信缺失
近年来, 随着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的发生, 一次又一次地将诚信政府建设问题推到了社会面前, 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已成为我国政府当前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必须加以重视。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 诚信政府建设对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此,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 我们更应重视和加强诚信政府建设。
一、诚信政府的概念
政府是国家权力运行的执行机构, 诚信政府建设是我国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 只有政府的诚信水平不断提高, 才能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大支撑。诚信政府的核心就是政府要履行对人民的责任和义务, 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
二、诚信政府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 我国各级政府在创建诚信政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不断提升政府自身管理服务信用水平和公信力,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急需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积极解决。
1、诚信政府建设缺乏法律制约。
在中国现阶段, 由于缺乏法律制约和政府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 导致政府公务人员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现象比较严重, 公务人员在行驶行政权力过程中, 违法行政行为时有发生, 如贪污、渎职、权钱交易、权大于法等, 导致全社会对政府公信力严重质疑, 严重地影响了各级政府的诚信建设。
2、由于政府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性, 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使得公众对政府的信用度比较低。
例如, 一些政府只考虑本届政府任期目标, 缺乏长远规划, 留下很多问题给下届政府。一些地方政府形成“一个班子一套思路, 一届政府一个政策”的局面, 政策被随意的更改。大量政府公务人员人浮于事, 使得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3、政府工作效率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入, 政府机构不断膨胀, 政府的职能转变滞后, 仍传承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政府的作风, 即政府的权力是无限的, 政府的作用的全方位的, 服务意识不强, 最终导致政府的工作效率低下, 尤其是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能力的欠缺和应对突发事件时准备的不足, 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4、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够, 工作透明度不够。
一些政府部门不重视政务信息的公开化, 以及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上顾虑太多, 导致社会对政府工作缺乏了解, 容易出现暗箱操作、腐败等问题。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促进依法行政, 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三、我国诚信政府建设途径
政府如何取信于民, 诚信政府如何构建, 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增强政府诚信水平, 提升政府诚信形象, 也已成为新形势下亟需解决的一个严峻课题。
1、转变政府职能, 全面打造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 培养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价值观, 坚持作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健全政府政策监督机制, 加强对政府权利运行的制约。
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和信用监督机制, 探索开展政府公信力评价, 将其诚信状况及社会公众满意度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加强自身信用建设的自觉性。
3、建立政府政策制定专家咨询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政府公共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日益复杂多变, 仅仅依靠政府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智慧和经验已很难适应, 需要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 因此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听取专家的意见, 有利于确保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政府政策的制定要保证公众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事实证明, 公示制度不仅有利于广大群众参与政策的积极性, 会使决策过程更科学、民主, 还有利于群众对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 使政策真正发挥实效。
4、培育优秀的政府公务人员, 改善政府形象。
对政府来说, 公务员既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 又是政府形象的直接体现者。因此, 应采取积极措施, 培育优秀的政府公务人员, 改善政府形象。加强对公务员的诚信教育, 完善公务员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 健全政府公务员考核制度, 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改善政府形象。
5、加快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建设, 促进政府政务信息公开, 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电子政务是通过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 可以真正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文花.加强公务员诚信建设, 提高政府公信力[J].科技咨询导报, 2007.12.
[2]周红.政府公信力:服务型政府的基础[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6.
8.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 篇八
关键词:行政程序;公开;公正;参与;效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在这其中专门提到了要完善执法程序。执法程序作为行政程序的一种,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探讨行政程序的建设和完善。
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由于行政行为性质上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导致了行政程序的多样性。但另一方面,即便如此,在这些性质、形态各异的行政行为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基本相同的行政程序,这不仅为理论所确认,而且也为很多国家所制定的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所证明。当然,除了普遍适用各类行政行为的程序而外,各行政行为因其所具有的特性也会要求有特别的程序,如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指导程序、行政合同程序、行政规划程序等。
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只有个别的单行法规定了基本原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但这些原则要么是仅仅针对某一类行政行为适用的原则而不具有普遍性,要么是仅仅是适用对行政行为的事后救济而不适用行政行为本身,因此都不能涵盖整个行政程序。2008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地方政府规章《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首次以法的形式全面规定了行政程序所遵循的基本原则,[1]为我国以后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规定基本原则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笔者认为,虽然具体的行政程序制度目前无法统一,但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除了依法应当保密的以外,应当将行政行为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及其他可能影响相对人和公众权益的事项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開。公开本身就是民主政治的要求和产物。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行政机关所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行政过程也越来越复杂,行政机关权力一旦运用不当,对公众和社会造成的损害也会更大。因此,为了防止行政权的独断和滥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性。要监督,首先得知道行政机关有哪些行政行为,这样公开原则就应运而生。我国历史上由于传统的神秘行政思维作祟,实践中更多的是采取“愚民以治民”,相对人完全是行政管理的客体。只是随着行政法治化和民主化的大趋势下,我们才认识到了行政公开对于规范行使行政权力、监督行政权力、公民参与行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该原则逐步被立法所吸纳。从《行政处罚法》到《行政许可法》都规定了公开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施行则是对以往行政公开规定的系统立法和具体化。虽然该条例的位阶还不够高,内容也不够全面和彻底,但是其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行政机关公开相应的信息,相对人才能知悉行政行为的内容,这样才能参与到行政活动中,才能平等的实现知情权,因此这既是参与原则的前提,也是实现行政公正的基础。当然,更是实现公众监督行政权力行使的的前提,因为这样才能有具体的监督目标和对象。
公开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行政行为的依据公开。这里,“依据”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行为据以实施的行政法规、规章等法规范;二是各类政策和行政规定。法规范的公开在我国应该基本上没有多大问题,主要是各类政策和行政规定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从实践中看,国家政策和省一级的政策,由于其级别相对较高,因此透明度也很高。但是省级以下的各级各类政策和行政规定,政府出于种种考虑,其自由裁量的空间很大。尤其是政府常常制定一些内部的红头文件供内部掌握使用,但这些文件却能对外发生效力,成为实施外部行政行为的依据。相对人想知道这些文件到底是如何规定的而要求查询,却经常遭到行政机关的拒绝,相对人不服该行政行为也是在情理之中。虽然我国从2001年加入了WTO,我国政府承诺遵循世贸组织的各项原则、制度中就包括“透明度原则”[2],各级行政机关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们也看到存在的问题确实也还是很多。正因为如此,《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就表明了政府公开透明的决心。
另外,“公开”也有两层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首先是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政策的行为要公开。在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政策之前,应广泛征求和充分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允许相对人提出异议,必要时还应举行有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行政机关应当对相关问题的背景情况予以说明和解释,回答相对人的疑问;其次,公开的另一层含义是公布,即行政法规、规章一律在政府公报或其他公开刊物上公布,政策也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公布,除非是依法应予保密的内容。至于行政规定,制定主体也应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通过适当的形式予以公布。除了传统的媒体外,从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来看,政府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公布平台。
2.行政行为的过程公开。行政机关要将行政决定的形成过程向相对人和社会公开,这样使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每一步骤都为相对人和社会知悉,这样有利于行政机关审慎行事,自觉接受监督,也使行政机关作出最后的决定能够更好的为相对人所接受。在这其中,行政听证是一项重要的制度。
3.行政行为的结果公开。行政机关作出了对相对人的权益有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及时将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以法定形式向行政相对人公开,这样相对人如果不服该行政行为就可以及时的行使其行政救济权。如有必要,还可以将具体行政行为向社会公开。当然,向社会公开的一般都是涉及到公共利益或重大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通过正当的程序安排,使行政机关能够平等的对待相对人,排除各种可能的偏见因素,从而公平、合理的做出行政行为。它要求行政机关要办事公道,不徇私情,不因相对人的身份、财产、性别、民族等不同而差别对待。当然,“公正”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各人的立场、视角不同,对公正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正所谓“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如此,整个社会还是有基本的公正观的,正如对人权的认识虽然也有多种,但还是存在“作为最低限度普遍道德权利的人权”[3],公正也是一样,也存在着能被普遍接受的“公正”。行政公正源于英国古老的自然正义原则,行政法上的自然正义原则是一个界定完好的概念,它包含公正程序的两项根本规则: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案件中做法官;人们的抗辩必须公正的听取。在法院和法定裁判所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原则必须得到遵守。但它们是如此的普遍,如此之“自然”,以至于不限于司法权。它们同样适用于行政权。[4]根据这两项规则,要求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参与该行为的行政公务人员如果与该行为有利害关系,或者被认为有偏见或成见,那么他就应该回避。否则该行政行为无效;同时,任何人在受到惩罚或其他不利处分前,行政机关应该为其提供其申辩并听取其意见的机会,否则该行政行为也无效。该原则有以下功能和作用:
1.培育相对人的守法意识和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同与尊重,并自觉将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础不是法律制度本身而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而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权力是否合法、公正地行使,对公民的法律意识并形成法律信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一个国家权力经常违反法律的社会中,公民绝对不可能形成对法律的信仰,进而自觉守法,只会投机守法。因此,要公民遵守法律的惟一力量就是國家暴力和高压。但这种暴力和高压既与现代法治潮流相悖,也不利于建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因此,只有国家权力(尤其是行政权力)的公正的行使,才对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植公民的守法意识和对法律的信仰。因此,为了让一项行政行为具有正当性并为不同的人和团体所接受,我们不能强制通过一种标准,这样只可能带来更多的争议和麻烦,而可以通过程序的设置(行政回避、审裁分离、单方接触禁止、行政救济等制度)使行政行为为不同利益诉求的个人和团体接受,即通过程序正当达到实体正义。
2.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获得相对人的认同和配合,仅仅依靠权力所构建的权威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真正的权威来自其公正的行使权力而产生的公信力。如果一个政府不公正的行使了权力,或者行使权力总是被社会、公众质疑,又或者其不公正地行使权力的事实为大众所知,那么政府又如何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它的权威又如何能得到树立!因此,政府公正的行使权力,首先能获得民众的信任。其次,即使政府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确实有错误、违法(而这基本上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民众对政府改正错误也就有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而不是动辄就质疑政府的任何行为,这在我国有着极为深刻的教训。[5]因此,只有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具有正当性,符合公正的要求,该结果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政府处事公正,民众才会从内心接受行政行为的结果,这在我国现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殊作用。
三、参与原则
行政程序法上的参与原则实际上是参与民主的体现。参与民主理论的提出是对当代代议制民主理论的补充和修正。[6]虽然约翰·密尔认为,在现代条件下,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代议民主制政府,[7]况且民主本身就包含了参与的因素。但是随着民主制度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以来代议制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民主政治和普通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渐渐滑向一种隐蔽化的技术官僚威权主义统治,并出现了政治冷漠症,面临着合法性危机的威胁与侵蚀。此时参与民主理论应运而生。体现在行政法上,参与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使自己的意见受到行政机关应有的重视;行政机关也应该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实现这些程序权益。各国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都开始重视公民参与,相关的行政程序法也有诸多体现。
参与原则主要是使行政相对人不再是行政活动中的被动的、附属性的“客体”,而是真正的成为积极主动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一方,也是公民参政权和人格尊严权在行政程序中的具体化。相对人通过参与到行政活动中,不仅可实现自己的宪法权利,而且对行政机关作出理性的决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指行政程序中的各种行为方式、步骤、时限、顺序的设置必须有助于确保基本的行政效率,并在不损害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行政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程序设置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一味的强调权益保障而忽视效率,最终对相对人的保护也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为“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而在我国由于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一向注重效率,强调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相对人权益的保障,致使虽然表面上案件处理得很有效率,但是案件处理结果并不能得到当事人主动的接受,执行行政行为受到各种形式的拖延和抵制,且动辄提起各种救济措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消解了之前的所谓“效率”。因此,行政程序应当在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适当的提高效率。
注释:
[1]见《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3-8条之规定.
[2]透明度是世贸组织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世贸组织的文本中涉及透明度的条文很多,主要的如GATT第3条、10条,TRIPs第63条等.
[3][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页以下.
[4][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95页.
[5]纵观这几年的一些公共事件,政府针对媒体曝光行为的任何解释和说明,民众的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而后的事实确实也证明了这种不相信所具有的先见性和合理性。长此以往,建国以来所积累起来的政府的公信力就会消耗殆尽,当然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政府如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势必距离公众越来越远。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进一步会演化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了.
[6]卡罗尔·佩特曼认为,当代民主理论不再关注“人民”的参与,不再关注普通人的参与活动,民主政治体系的主要优点也不再被认为是与普通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与政治无有关的必要品质的发展。在当代民主理论中,少数精英的参与才是关键的,缺乏政治效能感的冷漠的、普通大众的不参与,被看做是社会稳定的主要屏障。参见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陈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98页.
9.政府建设 篇九
市编办 孙大庆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组织,其职能定位准确与否,履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三农”政策能否在基层农村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亿万农民能否早日致富奔小康。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准确把握乡镇职能定位,打造服务型基层政府是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也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从事机构编制工作同志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清晰地表述了乡镇的四项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这为我们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尊重客观规律
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10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自然环境和条件各有不同,比如按地理条件不同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按地理位置可分为近郊型、偏远型;按照产业不同可分为资源占有型、生产经营型,其中生产经营型还可再分为农业主导型和工业商贸型等等,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在准确把握职能定位的同时,根据乡情、镇情转变职能,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不可千篇一律。根据中央精神,目前乡镇政府应该具有以下基本职能:
第一、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执行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第二、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遵循经济和市场规律,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传统产业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直接的经济干预中退出来,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和群众、交给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三是按照农业、农村工作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二、三产业的发展渠道,用服务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用服务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努力实现乡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第三、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村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是着力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争取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下,做好基础项目建设中土地征用、关系协调等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等综合治理手段,为农民建立一种农村治安机制,让农民在安全、祥和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三是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网络,完善农村养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服务,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质量,四是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服务功能,积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实现乡风文明。
二、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理顺县乡之间关系
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划分,处理好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是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要条件。随着我市“东向发展、工业强市和城镇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乡镇政府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
第一,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已建成集镇的房产、土地升值潜力加大,集聚效应凸显,农民建房热情空前高涨,伴随而来的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现象屡屡出现,而相关的诸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监察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无权处罚,尽管镇政府成立了执法队伍,也只能是延续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工作,牵扯大量的人力,效能低下,一旦工作做不下去,只得“进城搬兵”,请县级执法队伍处罚,工作周期长、行政成本高。解决类似问题,一是县级政府将有关执法权力向乡镇政府授权或委托执法,健全乡镇执法队伍,确保乡镇执法队伍的职责合法性,二是维持现有体制,壮大县一级的执法队伍。要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划分,处理好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从效能的角度看,前一种做法比较可行。
第二,随着集镇面积的扩大,工业化程度提高,乡镇政府还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市政设施维护、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社会治安维护等职责,与县级政府掌握的财力、人力相比,显得权责不对称,必须依靠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加以解决。
三、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加强自身建设
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保证乡镇机构高效运转。在行政编制允许的范围内,保持现有人员总量不增的前提下,逐年适当为乡镇机关补充录用公务员,以改善乡镇机关人员结构,同时,乡镇要着力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需要一方面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效能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级相关政策,发挥在乡镇“三支一扶”优秀大学生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10.政府网站建设方案 篇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一直以来,政府对信息化的建设主要集中于政府外部信息门户网站方面,对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在内 部及部门人员中进行知识管理,来达到知识积累、共享和交流,就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在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基于知识管理思想构建起来的其知识门户系统 就是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随着政府信息化进程加快和政府知识管理需求的增加,政府知识门户网站必将成为越来越多政府部门发展必然选择.高度重视政府网站建设是电子政务领先国家的普遍经验
研究美国、加拿大、欧盟、新加坡等信息化水平世界领先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重视和发展政府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建设中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这些国家和地区 将政府网站建设作为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接入渠道的主要手段,给予了高度重视;按照用户对象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和服务,是 国外领先的政府网站共同特征。通过访问这些政府网站,企业和社会公众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不受任何空间界限影响地与之进行信息交互,政府已经成为企业和 社会公众感知和获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平台。实践证明,“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能够提高用户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绩效水平的展示窗口
政府作为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取信息和服务的主要接入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强调“以服务为主线”,与电子政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完全吻合。同时,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扇窗口,能够综合体现 出电子政务的后台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安全系统及制度保障等各个要素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龙头”。因 此,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侧重点与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建站水平,更多的是在评估各级政务建设所体现出的应用效果。一方面,通过绩效评估工作不断促进和加强内 部完善建设,完善电子政务服务的接入渠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绩效评估,积极倡导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宗旨,以提高用户满意程 度为奋斗目标.政府网站策划知识管理体系网站建设方案目标就是围绕信息自动化,构造全方位管理中心,提高办公效率,沟通内部信息等政府。知识门户网站是基于门户与 知识管理,是目前流行的多项WEB技术综合应用,即包括对外信息门户,也包括对内知识管理模块。它是部门员工日常工作所涉及相关主题内容的统一入口,员工 可以通过它方便地了解最新政务消息、当天工作内容、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知识等,各不同部门员工还可以通过它方便快捷地进行网上无纸化办公。这种充分利用政府 现有资源的方式是加快信息化建设,以更好地开展电子政务,从而使政府可以更高效运作的关键。有效地利用本身已有知识,提高部门人员的办公效率和质量,更是 政府部门更好实施“简政”的极好途径。无论是对哪个具体行业,知识的冗余都是一种极大浪费。而知识赤字更是当今国际社会对知识冗余甚至浪费以致对工作造成 不良后果的一个科学而精炼的概括,其定义是:对主要是由于智力上的重复工作、低角色水准的运作和无法找到信息源而造成的成本消耗与无效率的一种度量。尤其 是对政府部门来说,其自身职能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让其更应该尽量避免知识赤字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一个知识门户网站来完善内部知识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 重要.总而言之,政府网站是一个通过知识管理系统使政府部门职员之间通过顺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从而大大提高办公效率的一个有利平台。其解 决方案主要的功能有:知识获取功能、知识传播与共享功能、知识的利用和测评功能等。其目标是通过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组织能力和知 识创新能力,优化办公流程,实现高效的办公管理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解决方案栏目包含内容 一 基本模块
1、政府风貌(概况 今日城市 经济环境 城市掠影)
2、政务之窗(政府领导 公告 职能部门 政务信息 政策法规 办实事 采购 网上调查)
3、政府经济(经济环境 经济动态 招商引资 功能街区[科技园、风景区、旅游街、商业中心等] 服务大厅)
4、城市建设(城建动态 市政热点 危房改造 重点建设 环境保护)
5、为您服务(文化教育 运动休闲 社区服务 医疗保健 人才交流 科普园地 旅游天地 社会保障 法律咨询)
6、办事指南(人口户籍 卫生婚育 劳动就业 人才教育 工商税收 司法公安 质量消费社会保障 城市建设 出国手续 文化体育 科技发展 城市管理 经济建设 综合)
7、站内搜索(全文检索 法律法规查询)
8、市长信箱(市长了解群众呼声的窗口)
9、热线电话(市委值班电话 市纪委举报站 政务公开效能监察电话 值班电话 便民电话 信访办公室 司法服务热线 消费者投诉电话)
10、进言献策(人民建议征集)
11、最新公告(市内新闻 最新改革措施)
12、热点链接(市内重点机构 其他地区网站 特色网站)二 交互模块
1、在线办理(高新科技企业申请 建筑工程在线预审 工商行政审批 网上办税(地税)网上审核(国税))
2、收费标准(按项目隶属单位查询 按收费项目名称查询)
3、文件、表格下载(地税 科技局 环保局 人事局 申报表类 审核类 税务登记类等)
4、行政审批(高新科技企业申请 建筑工程在线预审 工商行政审批 网上办税(地税)网上审核(国税))
5、投诉举报(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来信来访和举报)
6、进言献策(人民建议征集)
7、系统整合(OA办公系统在线登录 电子政务系统整合)
8、在线解答
9、邮件查看
后台采用PageAdmin网站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多语言、多站点:后台可以任意增加分站,每个分站可以任意设置语种,分站之间的信息可以灵活调用和共享,可以灵活设置管理员单独管理分站。
2、方便灵活的栏目布局管理:后台可以对栏目进行任意增加,修改和删除,并可以无限级增加子栏目,可自行对网站结构进行任意调整。
3、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支持信息的发布,删除,修改,复制,转移,导入或导出,可自由设置置顶,最新,热门,审核等属性,支持批量设置属性。
4、完善的会员功能:细致的权限分类,可自定义会员字段,可自行扩展会员菜单,会员中心具备投稿,签发信息,签收信息,回复信息等事务性功能。
5、灵活扩展功能:通过后台可以任意增加表单,如系统自带的文章,图片,下载,留言,招聘等板块都通过此功能来实现;字段可以任意增加和修改,支持常用文本字段,下拉字段,图片及图片组字段,附件及附件组字段;用户可以通过此功能实现任何个性化的功能及展示需求。
6、完善的SEO优化功能,后台可以生成静态,每个静态文件名,目录名都可以自由设置,任意页面可以自定义标题,关键词,描述。
7、工作流:可以自定义信息发布的流程,比如前台投稿,需要A用户审核后转给b用户审核,在转给c用户审核。
8、计划任务功能:如果需要某个功能在特定时间定期执行就可以利用此功能,可以支持循环执行,可以按月,按天,按小时来执行。
9、信息签收功能:比如我们发布一篇文章,需要特定用户或特定用户组签收就可以用此功能,支持单用户,用户组或按部门来签收。
10、信息签发功能:信息审核员可以在后台或会员中心对信息进行签发和审核,支持按工作流来签发,签发后方通过审核、并显示在网站上。
11、投稿功能:支持会员投稿和后台投稿两种方式,并可以对权限进行权限的设置,如限制分类,管理权限,删除权限等,可结合工作流。
12、信息推送:信息可以推送到任意分类或分站点上,如一篇文章可以属于A类(A站点),也可以推送到B分类(B站点),让信息关联更紧密。
13、在线支付功能:支持支付宝,财务通,网银在线等接口,马上支付,即时入账。
14、在线订购功能:用户可以对产品进行在线下单,支持订单删除,修改及支付等商务性功能。
15、信息发送:支持站内信息,邮件,手机短信三种发送方式,可以进行单用户发送,会员组和指定用户群发。
16、采集功能:采用ajax方式进行采集,可以远程图片保存到本地,可以过滤特定字符,特定url等。
【政府建设】推荐阅读:
法治政府建设计划07-18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09-20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清单10-22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12-16
政府项目建设自查报告07-01
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是07-12
政府网站建设方案范文07-23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09-01
大渡口区法治政府建设10-05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