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对策理论(精选9篇)
1.校园安全对策理论 篇一
2010年校园案件
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幼儿园发生凶杀案,犯罪嫌疑人吴焕民持菜刀闯入幼儿园砍杀,致使7名儿童(5男2女)和2名教师死亡。
5月3日荥阳市第一高中一名高三女生被杀。
4月30日,山东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4月29日,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持刀行凶事件5儿童伤势较重,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持刀行凶事件。该事件中受伤的人员一共为32名,其中学生29名,教师2名,保安1名。
4月28日,广东雷州男子校园内砍伤师生16人,广东省湛江市下辖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血案。一名男子冲进校园,持刀砍伤15名学生和1名教师,有一名学生逃跑中受伤。
4月12日,在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又发生了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
3月23日,福建南平一名疑患精神病男子在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口挥刀乱捅,至少造成小学生8人死亡。据悉,凶手是一名被辞退的社区诊所医生,疑似精神病患者。
[4]
校园发生暴力事件的预防措施
①加强对师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③加强对校内有精神病症状病人的监控;加强对精神病人的关心,劝其在家休养治疗,经济待遇上给与照顾帮助。
④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模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校园发生暴力事件的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①报警。可按紧急报警按钮或打“110”报警电话。
②立即报告局安管科。先口头、后书面。
③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抢救,并通知家属。
④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学校派应变能力强、口才较好的老师与歹徒周旋,尽力规劝其中之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学生,并迅速疏散之安全的地方。⑤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处理。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治安应对
近期数起伤害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恶性案件,令人震惊。5月14日,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武和平说,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已率员到基层检查校园安全;公安部派出18个督导组,到各地督导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公安机关将使用警械枪支“坚决执法、毫不客气”打击危害校园安全犯罪。
目前公安部已把落实校园安全的重点放在乡村、街道、城乡接合部、偏僻地区一些安全防范最薄弱的学校、幼儿园;同时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私立、私办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类课外青少年的校外活动场所要实行拉网式的检查。武和平说,案件发生后,警方坚持严打方针,“通过严厉打击和果断制止,要打到犯罪分子不敢对孩子下手,要通过严密的防范和防控,防到犯罪分子不能对孩子下手”。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依照法律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严惩,树立依法治国的权威,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以身试法;“如果犯罪分子胆敢再采取这种手段,我们将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枪支的规定,坚决执法,毫不客气”。
作为治安问题,不能单纯从办案角度去解决,社会各个方面各种力量要一起动员,实行综合治理。
一是通过排查化解在基层出现的矛盾,给弱势群体以关心、关怀,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
二是对于一些思想偏激、性格偏执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对有可能造成危险的人员要通过群众的举报采取必要的救治和管理措施,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了解社情民意,使社区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最基础的细胞,各种手段综合使用,使和谐因素尽可能增大,把消极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5]
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1]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2]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学校和上学的途中;而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
意外伤害不仅造成了大量儿童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据调查,1999年~2002年间,北京市共发生学校赔偿经济损失的学生伤亡事故360余起,其中有一半以上学校在处理事故时遇到困难。[3]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引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不当活动事故
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笔、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挤压、践踏事故
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园设深水池;体育设备不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有些危房在带病使用;校园设施老化。
交通事故
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座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车翻人伤亡的事故。
体育活动事故
体育活动或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时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
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校园暴力事故
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事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
消防事故
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学生身体特殊事故
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
自然灾害事故
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卫生事故
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设施事故
学校没有定时检查设施,导致学校里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加强校园安全对策
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将行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纳入监管范围。
一要进一步落实学校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中小学安全和管理工作。二要将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工作纳入各地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健全制度,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三要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安全工作。要指导学校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四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出现的治安、卫生、饮食、交通等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等建筑用房建设和使用标准严格把关,不留建筑上的安全隐患。
五要认真抓好学校防火、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六要组织开展面向本地区全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的安全检查,逐一检查这些学校安全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校舍、食堂、自备水源、厕所等易发事故环境的隐患排查情况,做到制度预案不健全不放过,重大隐患不整改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加强检查消除隐患
中小学校要在春秋季开学前,普遍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地方各级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要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指导督促学校把上级部门对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要将督导检查情况向当地政府反馈,并在行政区域内进行通报。要把督导检查结果和
学校安全工作情况作为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
加强教育提高意识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与当地公安机关和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密切配合,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题,深入组织学生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中小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分级分批组织开展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安全管理培训。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培训计划,将安全管理纳入校长园长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培训内容为有关中小学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常见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校长园长和学校其他安全管理人员集中进行安全管理专门培训。中小学要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学习安全知识,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保护能力。
加强合作齐抓共管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安监、卫生、文化、建设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重点问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把中小学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要会同卫生部门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积极落实公安机关措施
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
一是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责任制。
二是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三是根据需要向学校、幼儿园派驻保安员,负责维护校园安全。
四是选派民警担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负责治安防范、交通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每月至少到校园工作二次。
五是在外地交通复杂路段的小学、幼儿园上学、放学时,派民警或协管员维护校园门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六是在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七是在城市学校、幼儿园周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上学、放学时段的临时停车泊位,方便接送学生车辆停放。
八是对寄宿制的学校、幼儿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监督检查;对其他学校、幼儿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并督促指导其依法履行消防职责。
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安全工作措施
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
一是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切实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二是迅速组织力量对学校周边地质和校舍情况进行排查,凡发现地质隐患的要迅速报当地政府妥善处置,对排查出的具有安全隐患的教室要停止使用,必要时可以临时停课。
三是每逢开学、放假前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特别是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四是学校每学期要对校车的安全保障、驾驶员资格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租用个人车辆接送学生,凡是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必须经交管部门审核合格。五是寄宿制学校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宿舍,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坚持对寄宿学生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制度。
六是杜绝将学校校园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活动。
校园安全是一件忽略不得的大事,只有群防群治、加强管理,才能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2.校园安全对策理论 篇二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校园网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也同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随着校园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 校园网开放程度的日益增加, 网络安全问题也就显得愈发突出。高校校园网络同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网络还有所差别, 不仅要防止来自外部互联网络的攻击, 还要防止内部学生的恶意破坏, 这更增加了网络管理的难度。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如何构建相对可靠的校园网络安全策略, 就成了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影响校园网安全的主要因素
校园网总体上分为校园内网和校园外网。校园内网主要包括教学局域网、图书馆局域网、办公自动化局域网、学生用局域网等。校园外网主要指学校提供对外服务的服务器群, 与CERNET的接入以及远程移动办公用户的接入等。校园外网的服务器群构成了校园网的服务系统一般包括DNS, WEB, FTP, PROXY以及MAIL服务等。外部网实现了校园网与CERNET及INTERNET的基础接入, 使学校教职工和学生能使用电子邮件和浏览器等应用方式, 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利用国内和国际网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根据上述划分, 高校校园网面对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来自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破坏网络资源、使网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造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瘫痪, 所以无论是校园内网还是校园外网计算机病毒都是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1.2 来自Internet的威胁。
a.Internet上有各种不同内容的网站, 这些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不但会占用大量流量资源, 造成网络堵塞、上网速度慢等问题, 有些网站网页本身涵盖木马、病毒等代码, 当访问到此页面时校园网就会遭遇攻击。b.黑客的攻击。网上黑客带着一定的目的对校园网的服务器进行系统入侵、攻击等恶意破坏,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1.3 来自校园网内部的威胁。
a.校园网中的计算机系统的购置和管理情况非常复杂, 如学生多数是自己购买的计算机, 盗版软件横行, 系统缺乏维护, 有极多的漏洞;办公用计算机虽然是统一购买, 有人维护, 但缺乏统一管理和安全策略, 容易受到侵害。b.在校学生思维活跃, 好奇心强, 学校不能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 学生会经常的用黑客软件监听或扫描学校网络, 因此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更加难应付。
1.4 来自硬件系统的安全威胁。
一种是物理安全, 是指由于物理设备的放置不合适、防范不得力或人为操作失误, 使得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光缆和双绞线等网络线路以及UPS和电缆线等设备遭受意外事故 (设备被盗或被毁、电磁干扰、线路截获等) , 造成校园网不能正常运行。一种是设置安全, 是指在设备上进行必要的设置 (如服务器、交换机的密码等) , 防止黑客取得硬件设备的远程控制权。
1.5 来自管理方面的问题。
校园网可以划分为教学局域网、图书馆局域网、办公自动化局域网、学生用局域网等, 用户群体比较大, 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 数据量大、速度高。其次接入方式多, 包括拨号上网、宽带接入、无线上网等各种形式, 学生通过网络在线看电影、听音乐、下载游戏很容易造成网络堵塞和病毒传播。而这些接入节点大部分都没有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随时有可能造成病毒泛滥、信息丢失、数据损坏、网络被攻击、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2 校园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校园网络复杂性高、安全形势严峻, 要解决以上的安全问题, 不仅要从技术上入手, 还涉及管理安全等诸多方面, 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才能更好地保证校园网的安全运行。为此我们从策略、技术、管理手段等方面探讨校园网络的安全防护。
2.1 病毒防范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性力, 因此,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校园网安全性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和制度, 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侵入, 并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破坏, 恢复受影响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
实现方法:统一构造全校园网防病毒体系, 主要面向网络服务器、邮件服务器、FTP服务器、办公和学生用电脑等。其中对网络服务器进行时时监测和定期扫描, 在工作站上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对所有客户端防病毒软件进行统一管理, 提供集中分发、升级、配置、管理、统计等功能, 实现对防病毒主要工作的“集中监控”。同时, 建立与厂家病毒定义码、扫描引擎升级、产品升级的自动更新通道, 实现对未知新病毒的应急处理。对常见故障应具有急处理能力, 通过“分级维护”来分担各级防病毒管理员的负担, 提高防病毒维护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工作效率。
2.2 防火墙技术。
它位于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 成为内外网之间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 通过Internet进来的公众用户只能访问到对外公开的一些服务, 既保护内网资源不被外部非授权用户非法访问或破坏, 也可以阻止内部用户对外部不良资源的滥用, 并能够对发生在网络中的安全事件进行跟踪和审计。
实现方法:在校园内网网络边界处采取网关级安全措施, 该防火墙是各校园内各局域网唯一出口, 隔离内、外网络保障内部网络的安全;在校园内网重要服务器上采取基于主机的安全措施, 防止恶意用户绕过第一层防护对服务器进行非法操作, 对服务器的内容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在各局域网的核心交换机处部署防火墙模块, 这是抵御外部攻击的第三道屏障, 也是防止内部攻击的有利手段。
2.3 实行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校园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主要思想是:通过安装客户端安全代理, 对接入校园网的用户进行身份核实, 比如输入学号和密码, 验证通过对该用户的访问请求予以放行, 并赋予一定的访问权限, 用户只能在其权限内进行操作, 防止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发生。
安装的客户端安全代理不仅可以验证身份, 并且对用户上网机器进行实时状态监控, 确保其状态正常 (如病毒库为最新版本, 没有被网络蠕虫感染, 没有木马等) , 才允许客户端接入网络。通过网络服务器实时记录客户机上网信息, 然后通过网络整体的安全能力对整个网络进行安全监控, 一旦发现网络中有攻击或病毒感染事件发生, 立即对有问题的客户端进行隔离, 并通告隔离原因。
2.4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安全扫描技术是一类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通过对网络的扫描, 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 及时发现安全漏洞, 客观评估网络风险等级。校园网接入的计算机数量很大, 多数服务器和计算机均普遍采用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 而Windows系统存在的大量安全漏洞, 采用安全扫描系统定期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等进行安全检查, 并根据检查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详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 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产生重要依据。安全扫描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主机安全扫描技术和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主要针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 以及针对其它同安全规则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等;而主机安全扫描技术则是通过执行一些脚件模拟对系统进行攻击的行为并记录系统的反应, 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
2.5 备份恢复技术。
也称为业务连续性技术, 当发生断电、火灾等各种意外事故, 或黑客对计算机文件的恶意删除、篡改、格式化等, 它能及时对重要的计算机系统采用灾难恢复技术给予恢复。
2.6 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安全防范策略中具体落实的手段。它贯穿于整个网络安全防范策略中。它将网络安全的技术用具体的管理方式来实现, 着重体现人的能动作用。并根据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去优化网络安全体系, 从而保证了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动态性和有效性。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制订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
结束语
总结了现阶段高校校园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根据问题给出了简单易行的实施策略, 建立统一管理的防病毒体系, 在网络边界和主要区域设立防火墙, 实行网络接入身份认证等六大应对措施, 缓解了因网络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提高了网络管理效率, 增强了校园网络的可用性和可控性。
参考文献
[1]李小志.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分析及解决方案现代教育技术, 2008, 3.
[2]陈慧.校园网络安全分析与解决方案[J].科技信息.
[3]周碧英.浅谈校园网络安全隐患及对策[J].科技信息.
3.校园网络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字 网络 安全 设计 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校园网络安全的意义
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屡屡曝光,国家相关部门也三令五申要求切实做好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但是在高校网络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对技术的偏好和运营意识的不足,普遍都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随着网络规模的急剧膨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关键性应用的普及和深入,校园网从早先教育、科研的试验网的角色已经转变成教育、科研和服务并重的带有运营性质的网络,校园网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数字化信息的最重要传输载体,如何保证校园网络能正常的运行不受各种网络黑客的侵害就成为各个高校不可回避的一个紧迫问题,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2校园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的生命在于其安全性。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构建相对可靠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就成了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Internet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便捷。我们的教育也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学校都投资建设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校园网络在我们的校园管理、日常教学等方面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我们惊叹于网络的强大功能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网络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网络天空(Worm.Netsky)”、“高波(Worm.Agobot)”、“爱情后门(Worm.Lovgate)”及“震荡波(Worm.Sasser)”等病毒,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构建相对可靠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就成了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3校园网络安全策略
校园网的安全威胁既有来自校内的,也有来自校外的,只有将技术和管理都重视起来,才能切实构筑一个安全的校园网。
国内高校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有其历史原因:在以前的网络时期,因为意识与资金方面的原因,以及对技术的偏好和运营意识的不足,普遍都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常常只是在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放一个防火墙就万事大吉,有些学校甚至直接连接互联网,这就给病毒、黑客提供了充分施展身手的空间。而病毒泛滥、黑客攻击、信息丢失、服务被拒绝等等,这些安全隐患只要发生一次,對整个网络都将是致命性的。
作为高等院校,如何构筑相对可靠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了。一般来说,构筑校园网络安全体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先进的技术;二是不断改进管理方法。
4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学校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管理、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各项管理的物质基础;是建立远程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灵魂工程。其设计方案应注意以下原则:实用性校园网设计应能满足学校目前对网络应用的要求,充分实现学校内部管理、教学和科研的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使网络的整体性能尽快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便于掌握。可靠性校园网的系统及网络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在部分子系统中存在较高的技术性,因此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和安全运行,具有很高的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和极低的MTBR(平均无故障率),提高容错设计,支持故障检测和恢复,可管理性强。统一性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坚持“三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出口。先进性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既能满足当前院校对网络的应用需求,又可以在将来需要扩展的时候,能方便地扩展,保护目前的所有投资;设计的配置可以灵活变通,以便适应客户的其他要求。
5结语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校园网络中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但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同时,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也越来越成为网络应用的巨大阻碍,校园网络安全已经到了必须要统一管理和彻底解决的地步,只有很好的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校园网络的应用才能健康、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亚凤.解析校园网络的安全及管理.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8):118-125.
[2] 郑春.软硬件结合的校园网安全策略.软件导刊.2008,7(8):181-183.
[3] 江铁. 高校校园网安全策略设计. 科技信息. 2008,20:422-423.
[4] 孙力. 浅谈校园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J] 甘肃科技,2009(09).
4.浅谈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篇四
发布人:环球消防 来源:福建莆田涵江消防大队 发布时间:2006-12-11 阅读:905 次 字号大小:【小】【中】【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学校数量、学校规模、在校人数等也相应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扩招,民办学校的兴起,校园火灾隐患日益突出,全国各地校园火灾频繁,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特别是大学和寄宿制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火灾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等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对预防和减少校园火灾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结合自己的消防工作经验,就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及预防对策做粗浅的探讨。
一、校园消防安全现状
(一)校园内学生宿舍隐患多。学生宿舍是学校火灾危险性最突出的部位,有的学校又疏于对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和管理。学生宿舍又多为集体宿舍,有的一个班、甚至一个年级一个寝室,寝室内铺满了床铺,几乎是铺连铺,床挨床,且随地摆放各种书籍等学习及生活用品,悬挂各种衣物、蚊帐,拥挤不堪;另外,有些教职员工在宿舍过道上乱堆放煤球、木材等易燃、可燃物质,私自占用防火间距,在过道上生火做饭等,既影响了安全疏散,又人为地增大了火灾危险性;有的学生则乱拉乱接电线在集体宿舍使用电熨斗、电热毯、录音机,甚至用电炉煮食物、熄灯后私自用蜡烛、煤油灯加班学习,有吸烟坏习惯的学生乱扔烟头等违章用火用电等问题仍严重存在。
(二)安全疏散通道不足,发生火灾容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影响。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电教室、食堂、学生宿舍等部位,是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而且经常有超员现象,这些场所校方往往重视不够,消防管理和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有的学校为了便于对学生的管理,采取了一些不利于消防安全疏散的措施。如:给学生宿舍的窗户加装防护档,楼道出口安装防护用的铁栅栏,有的寄宿制中小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有些管理者为图省事,在学生就寝后就将宿舍楼出口上锁,关闭宿舍的安全出口。大多数一栋宿舍楼仅留一个出口,特别是在男女混住的宿舍楼,只保留一个出口,且封闭通道,或在男女学生区分隔的楼梯或通道处设铁栅门。如此种种,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混乱,极易造成拥挤、踩踏而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灾难。
(三)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学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扑救初起火灾和火场逃生自救能力差。据调查,目前全国大部分学校没有开展有关消防方面的教育,有的学校很少甚至从来没有组织师生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应急疏散、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方面的演练,所以,大部分师生消防意识淡薄,对消防工作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有的师生认为只有那些厂矿、企事业单位、公共娱乐场所、商场、集贸市场、影剧院等场所才会发生火灾,学校没有易燃易爆物质,用火用电量少,不易发生火灾,似乎火灾离自己很遥远,因此消防安全隐患意识差,平时不懂预防火灾,以致发生火灾时惊惶失措,既不会逃生,也不会报警,甚至不知火警电话为119,对消防知识了解甚少,消防安全意识令人担忧。
二、防范对策
(一)消防执法部门要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全面消除学校存在的火灾隐患。凡是新建、改建、扩建及内部装修的计算机房、实验室、图书馆、食堂、礼堂等人员密集或易发生火灾的场所,消防监督检查人员要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等技术规范进行,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把好源头关,杜绝新隐患。针对存在如下消防安全隐患的学校建筑的古旧、密集,建筑间距、建筑内的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都未达到消防要求的应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正的,加大处罚力度。另外,针对有的学校缺乏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没有落实到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成了摆设;消防设施的欠缺,一些学校连基本的消防设施,如消防栓、灭火器、消防供水都没有,电路系统混乱,广泛使用大功率电器;有些学校教学楼和宿舍楼采用未达到耐火极限要求的材料装修等等,公安消防机构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对这些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督促学校落实整改。
(二)逐步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防火安全责任制。消防执法部门要督促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学校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专人负责防火安全工作,制定明确的消防安全检查,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组织教职员工成立各种义务消防队,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对学校的防火间距、消防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消防器材设施、水源、电气线路及用火用电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教工宿舍,学生集体宿舍、教学综合楼、图书馆、实验室、礼堂、厨房等人员相对集中的部位。规范师生的不安全行为,不准躺在床上吸烟,不准乱扔烟头,不准在宿舍内用蜡烛照明,不准焚烧杂物,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准私接电气线路,不准私自使用电热器等大功电气设备,灯泡不要靠近蚊帐、枕头、被褥等可燃物,做到人走灯灭,不准堵塞安全疏散通道,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消除。对重点部位的灭火器材、设施要定期维修保养。学生宿舍内也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这是扑救初起火灾,保证学生宿舍免受火灾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教学楼、实验楼、食堂等重点部位要安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各安全出口不得上锁,疏散通道不得占用,确保畅通。为了解决防盗、管理与安全疏散之间的矛盾,可以在安全出口处安装先进的逃生门自动控制系统,以便在出现危险情况时,能尽快地把学生疏散到安全地点。
5.校园安全对策理论 篇五
学校是培育专业人才的场所,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如何搞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构建平安校园,还校园一个祥和、安宁的环境,已经成为学校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校园安全问题
校园安全问题依校园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发生校园及周边的各类不安全事件,包括安全事故、意外伤害事故、教师及学生人身及财物被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事件(包括校外人员对教师学生的侵害及教师或学生相互间的侵害)等等;二是因校园管理及在校人员对社会造成的违法犯罪等危害事件。近年来出现的校园安全事件类型主要有:
1.校园火灾、校舍倒塌、学生集体中毒、雷电袭击等致学生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2.校园的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学生伤亡、学生因心理因素跳楼自杀、在游戏或活动中受伤害等等事件。
3.学生之间械、纵火、投毒等校园暴力事件。
4.外来暴力侵害校园,犯罪分子向弱势群体施暴,校外人员参与斗殴、打击报复。
5.校门口发生交通堵塞和交通伤亡事故屡见不鲜。
(一)校舍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我校在校舍、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以及教学用具、设施设备等方面还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如:南教学楼是C级危房,学校设施陈旧,供电线路、消防管道老化、瓷砖时常不定期脱落,存在严重事故隐患;随着学校在校生的增多,学校后勤设施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律,现有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都过于虚无飘渺,没有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来保护学生的安全。所以,各个学校很难做到依法进行安全管理。其次,学校管理者人本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没有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在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对学校安全事故的管理还处于安全事故后的补救阶段,并没有重视安全事故前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干预机制并没有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系统。最后,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大部分学校的宣传黑板报等很少涉及安全内容,仅仅在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突击性地填充了一些安全内容进去,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以致灾害来临的时候,学生惊慌失措。
(三)校园周边商业环境的综合影响
学校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校园安全形势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息息相关,从根本上来看,校园安全形势的好转有赖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的彻底好转。不良社会文化,特别是暴力游戏和黄色网站的影响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安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校园附近的商场、杂货店,烟酒、刀具等对青少年来说绝对不安全或者不适宜的商品琳琅满目;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以及酒吧、卡拉OK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校外的一些不法社会团伙对教师、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四)学校缺乏心理干预机制
处在少年时期的学生,无论是生理、心理, 还是思想观念,都处于学习、成长的过渡阶段。他们行为上有时表现出很明显的矛盾性: 幼稚与成熟、依赖与独立、情绪化与理智、盲目与自觉、理想与现实。他们易于激动、烦躁不安,常因一点小事被感动,或者振奋、激动;或者动怒、怄气, 甚至争吵;或者泄气、消沉。他们可以表现出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忱, 做出惊人的、壮烈的举动,也可以由于盲目的狂热而做出一些蠢事或坏事。如面对学习、就业的压力, 或者遇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迷茫, 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过激的方式发泄不满、报复社会,导致学生群体中的危机事件发生。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学校没有及时的进行辅导、教育。学生很容易采取过激的行为发泄内心的不满。
(五)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影响
不可抗力是指人力不可抗拒的力量,包括自然原因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自然火灾、雷击、山体滑坡等,或者社会原因如战争、国际恐怖等,不可抗力是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因。意外事件是指非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是由于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导致的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意外事件也是影响学校安全的一个因素。
二、解决校园安全事故的对策
(一)积极实施校园安全立法
应该积极实施校园安全立法。全国中小学生的安保措施应当给予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从制度层面保护学生的安全。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应抓紧制定学校法及学校安全法,使学校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实现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学校安全(如学生意外伤害学校、学生、家庭到底该承担多大比例责任等,现只能依靠民法等)。
(二)建立和完善校舍和校内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园安全基础设施体系。
(2)制定安全巡查制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重于防范,所以学校要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学校的各种设施进行检查,尤其是一些安全事故多发地带,更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三)加强校园安保工作
加大投人,加大校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学校的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口上、会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学校领导应有清醒的认识,要舍得投人,花钱保平安、保稳定。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卫队伍,招聘一批受过安全保卫专门训练的综合素质高的保安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全校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在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为师生提供安全服务和援助。二是完善各重点部门的防范措施,如加固门窗,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道路上设臵减速带等,加强物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在重要部门、要害部门设立消防监控中心、电子报警系统等,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四是要做好保卫工作,真正选用那些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具有一定文化资历的优秀人员选入保卫部门,提高学校保卫人员待遇是充分发挥学校保卫机构职能作用的有效激励机制,要按各级教育、公安部门有关文件执行提高学校保卫人员的岗位津贴和加班补助。
(四)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学校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等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通过开展讲座、安全事故演练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集体外出活动安全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师生生形成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锻炼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努力减少意外伤亡及其他事件的发生。学校同时建立对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安排专职老师承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效的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校园安全无小事。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参与是有效解决校园安全事故的关键,学校领导不能把安全事故管理当作是一种处理突发事件的临时性工作。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学校的安全工作直接负责,学校各部门的领导要作为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部门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负全责。学校要以校长为核心,选拔具有富于创新、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惊不乱等素质,具有亲和力的人员组建危机管理机构。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制定一整套详细的安全管理办法、安全考核指标、具体操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校园危机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备。
(六)营造家庭、学校、政府互动合作的环境
搞好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都应通力协作,共同筑建起一道坚固的安全网”。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在情感发育、心理需求、自我探索的需要方面的心理问题,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学生帮助辅导,防范于未然,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强化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学校应当及时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态度汇报给家长。家长应当将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交往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一旦发生不良倾向,应及时报告学校,共同研究教育方案,预防严重事件的发生。
(七)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公安、城管、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要进一步协同配合,重 点整治校园周边的流氓滋事、无证饮食点、黑网吧、网吧及营业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违规接。
(八)上(放)学期间在校门口周围设臵机动车禁停标志,严格禁止车辆停放,对违规 停放的应给以处罚,并有民警、交警在这里疏导交通。
(九)彻底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学校用水、用电、取暖设施进行大维修(并更换过期灭火器、消防应急灯、安全指 示灯)。
6.校园安全对策理论 篇六
[论文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7.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及其对策研究 篇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措施
高校搭乘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快车, 让师生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多分享着校园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部分高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 已近将无线网络覆盖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所有场所。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以系列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个人信息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据统计, 在我国每年都有好几所高校计算机网络遭入侵, 网页遭篡改等案件, 给高校及学生造成了重人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因此如何建立比较安全的网络体系值得关注。
1 校园网络安全的概念及属性
网络安全的实质是确保信息在网络上安全传输, 它涉及信息的加密、解密、算法等多个领域, 包括信息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方面的技术理论[1]。网络安全是指确保网络传输系统上的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数据免受恶意的破坏、 篡改、泄露, 以确保系统正常、持续地运行。网络安全的属性归纳起来包含完整性、可用性、 机密性3方面: 完整性是指信息和信息系统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运行, 以确保正确授权人的正常使用; 可用性是指所提供的数据或信息能够被其他网络正常使用; 机密性是指采用密码技术避免信息与信息系统被非法授权者获取与使用。
2 校园网络安全隐患
校园网络系统的脆弱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存在的缺陷, 由于网络系统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存在安全性差以及整体协调保护能力较差等原因。校园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与攻击, 归纳起来包括自然灾害、网络系统内部的配置不当以及系统软件存在漏洞和后面、网络系统外部的攻击窃取、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和管理不善等方面。
2.1 自然灾害
校园网络系统从使用角度来看只是一个具有可用性的机器系统, 容易外部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更容易受到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的影响。校园网网络中心机房的建设规划中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雷和防电磁干扰等因素, 通过完善相关措施来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校园网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保护措施, 确保网络系统在非正常关闭的状况下硬件设备和数据免受损坏和丢失。校园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防磁、防干扰措施, 以降低信噪比和误码率, 确保信息安全、完整、可靠地传输。
2.2 网络系统安全配置不当
校园网络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实际原因导致安全配置不当或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 系统出现安全漏洞或后门。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将遭受网络安全的威胁, 可能出现用户信息遭监听、窃取、篡改的可能, 导致网络安全性大大降低。
2.3 校园网络系统遭受外部恶意攻击
恶意攻击从攻击的能动性来分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攻击两种形式, 它是系统外个人的、蓄意攻击行为, 对计算机网络的威胁最大[2]。主动攻击通过篡改、 伪造、删除对方网络信息而达到破坏对方网络的目的, 它主要利用欺骗、病毒入侵、逻辑炸弹攻击的方式导致网络系统瘫痪。而被动攻击则是以获取对方信息为目标, 这种攻击的隐蔽性非常强, 通常通过秘密手段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对方的机密信息。被动攻击主要用于窃取商业秘密、个人账户信息等, 它不会影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只会导致机密信息和数据泄露。
2.4 感染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它可以通过磁盘、光盘、计算机网络等各种途径进行复制传播, 其传播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令人深恶痛绝[3]。自从计算机病毒首次发现到现在的短短几十年内, 它在网络系统、个人计算机、数据信息库中疯狂蔓延, 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到目前为止, 计算机病毒的数量已经记录了数万种, 并且还在不断有新病毒和病毒变种产生, 这些病毒经常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让用户防不胜防。
2.5 网络软件设计缺陷,存在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和漏洞, 接入互联网后便成了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软件漏洞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系统开发者为控制系统或窃取系统信息而蓄意制造的漏洞; 第二种是由于系统开发者在系统设计过程中由于疏忽或者技术能力欠缺而留下的漏洞。
2.6 遭受黑客攻击
黑客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非法入侵校园网络系统,直接威胁网络安全, 其危害程度远超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网络黑客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益驱使和境外分裂势力的影响, 近年来有他人唱罢我登台的趋势。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脆弱成为黑客们展示其技术和价值的动力, 黑客们通过各种手段非法入侵校园网络系统, 以达到窃听、获取、攻击篡改和破坏正常网络信息的目的, 给校园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
2.7 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方面, 人们往往只重视技术而忽略了管理。在管理方面存在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3 网络安全隐患解决
3.1 物理安全防护对策
物理安全防护对策采用验证用户身份和使用权限的方式确保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和通信设备免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通过防窃听和防越权操作等一系列防护措施, 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完整地传输。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对校园中心网络机房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培训, 避免灾害性、不可恢复性的数据丢失事件的发生。
3.2 构筑安全防火墙
作为确保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的防火墙, 它是设置在校园网与外部因特网之间的一系列安全组件,它决定了校园内外网络访问的权限及方式, 在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防火墙通过执行预先制定的安全访问机制和控制策略, 以隔离控制策略以外的非 法访问。防火墙不断拒绝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内部网和存取敏感数据,还保护合法用户顺利获取权限内的有效网络资源。
3.3 对信息进行加密
给信息进行加密的目的在于保护网络传输中的数据信息、文本文件、密码口令和控制信息, 以确保网络层会话的完整性。网络加密根据数据模型可在运用层、网络层以及数据链路层进行, 以形成网络体系结构中不同层次的加密信息传输通道。根据对信息保密层级的不同, 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VPN技术等当中合适的加密方式。
3.4 计算机病毒防治
在国内, 计算机病毒是这样定义的:“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 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4]。计算机病毒由引导模块、病传染模块和破坏 (表现) 模块3部分组成, 其类型可分为网络病毒、邮件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 引导型病毒等。
3.5 非法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技术是指在网络系统中对对系统运行状况、网络信息包、地址信息等信息资源进行收集, 并根据一定的逻辑法则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记录网络系统中发生的攻击行为或异常行为。入侵检测系统根据记录到的攻击或者异常行为, 启动阻断功能并向系统发出安全警报, 从而将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降低到最小。
3.6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校园网络完全的管理, 在具备先进的硬件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还要有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各高校要按照校园网络安全等级和管理范围制度一套完善的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建设及维护制度以及校园网络安全应急措施等。与此同时, 各高校要按时对本校校园网络安全进行安全等级评估, 并及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 以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 结语
8.校园网络安全分析与防范对策探析 篇八
关键词:校园网络 网络安全技术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一、网络安全的概述
网络安全是指确保整个网络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简而言之也就是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但因看待网络安全的角度不同,其所对应的“含义”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所谓的网络安全是指确保传输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机密性,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是安全的系统运行。这里主要包括处理信息安全和信息传输系统安全,具体要考虑以下环节:立法落实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以及整个传输环境的保护;以安全的角度设计计算机结构,确保硬件系统以及应用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等的正常运行;避免泄露信息,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
二是網络信息系统。其又可以分为:鉴别用户口令,控制、存取控制用户权限,存限数据权限,跟踪安全问题,审计安全以及防治计算机病毒,加密数据等等。
三是传输信息安全。其主要可分为过滤不良信息及信息过滤,即确保整个传播信息后果的安全性。
四是网络信息内容。其主要以捍卫用户的利益、隐私为主旨,强调信息保护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机密性,也可以理解为狭义意义上的“信息安全”。
二、校园网络安全的现状分析
同任何网络一样,校园网也时刻受制于安全威胁,其危害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数据信息以及网络设备的危害,这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当前,校园网络常见的安全威胁隐患有以下几方面。
1.计算机系统软件漏洞
目前,校园网网络主要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不可否认的是系统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或这或那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防火墙、服务器以及操作系统、TCP/IP协议等相关方面。而软件以及操作系统等存在漏洞是新型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最主要原因,换言之如果不及时更新软件、系统,那么极有可能演变为安全隐患。
2.计算机木马病毒的入侵、攻击等恶意破坏行为
一方面校园网拥有便捷的因特网服务,另外一方面由于与互联网相连接,因此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攻击,事实上网络就成为了黑客获得校园网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木马病毒的存在不仅会威胁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并导致降低网络效率、影响文件及系统软软件的正常运行,甚至有可能使得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状态,严重影响用户的账号安全。总之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校园网络安全进入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3.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访问的因特网都与学习、工作有关,很多时候因特网甚至被用来下载软件资源、视频,或进入涉及暴力、色情等反动站点等等。由此就有可能引入大量的垃圾邮件、非法内容,使得网络带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这样不仅有可能堵塞因特网资源,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影响上网速率,而这些不良信息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志成长。
4.校园网安全管理有缺陷
计算机在校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接入校园网之中,此时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引发数据损害、丢失信息、网络受到不良攻击甚至瘫痪等问题。与此同时,纵观当前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不难发现,其均存在过于强调硬件投入,强调运行,而忽视软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广大的教师、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意识,并且错误地认为网络系统仅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未能落实完善的安全管理。学校过于强调申请分配IP、系统维护、审查系统日志等,而没有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意识到网络安全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不同的状态所需要涉及到的安全机制、防范措施等差异性,即没有深入进行安全方面的研究。
三、校园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为了从根本上规避减少内外因素对校园网的影响,必须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信息加密技术
从网络信息安全的角度而言,信息加密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换言之也就是只有加密数据(即密文)才能确保在传递数据中,信息不会被恶意修改、窃取,就算数据被窃取,也无法将这些密文还原成没有加密的数据,而接收方因为掌握密钥,才能够还原密文,即确保数据安全性。具体可将密码技术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2.身份认证技术
科学识别、检验终端用户身份是确保系统安全的前提条件,即身份验证。这里的身份验证除了验证之外,还包括识别。识别,顾名思义就是识别用户合法性的能力;验证,指的就是验证访问者的身份,防止用户假冒。通常情况下身份认证,即避免未授权的用户进入可充分结合以下几大技术:生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认证又可分为单向认证和双向认证,其中单向认证要求请求用户是信任被请求用户的;而双向认证指的其实就是实体间的认证。身份认证的方法主要包括口令认证、智能卡认证和电子密码认证。
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促进网络安全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网络安全策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通过监测、控制网络信息交换,实现有效管理网络安全,隔离内外部网,从根本上避免未级授权的第三方侵入校园网络。具体而言防火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过滤进、出网络的相关数据;管理访问进、出网络的行为,封堵某些禁止行为;记录防火墙的相关活动、信息内容;检测、警告网络攻击行为。从技术上说主要可将防火墙技术分为硬件、软件防火墙两大类。其中硬件防火墙指的就是限制访问网络数据,访问控制系统、集中安全管理,外网用户访问内网服务器等不安全访问、服务行为。软件防火墙的优势主要体现为安装方便快捷、成本低,操作简单,契合用户防护对信息安全、避免遭受黑客攻击,以及监测计算机的实际运行情况等防护单机需求。
4.入侵检测系统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具有发现系统异常现象、未授权行为的多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违反安全策略的技术。具体而言的就是将入侵检测系统安装于主机网段上,即可实时监视主机访问,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控制台,即可确保个人电脑的信息安全。当系统受到攻击、危机时通过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及时进行检测并适当采取防护策略,发挥防护系统、报警的作用,避免系统遭受攻击;能够减少给入侵者所带来的损失;在攻击入侵时,还可自动收集、添加相关信息,即可大大强化系统的防范能力。常见的检测入侵系统的方法主要包括特征检测、统计检测和专家系统。
5.安全扫描技術
作为一种最为重要、主动的防范措施,安全扫描技术具有防范黑客攻击的作用。特别是与以上四大技术的相互配合,即可形成强大的保护力,捍卫网络安全。校园网络管理者在扫描网络的同时,可结合其网络安全漏洞以及错误的系统配置等方法,防范黑客的攻击行为。
四、校园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构建
安全策略是校园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其着重体现在安全技术和管理两大方面,应以防护、检测和响应为实施方法,并通过安全培训加强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体系环境。
1.配置高性能的网络防火墙
防火墙即在网络安全域以及各网络间形成的部件组合。通常情况下可在内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防火墙。防火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监视、拒绝应用层的通信业务,也就是发挥分析器的作用。其传输层主要包括网络层、传输层,决定是否通过报文分组的依据启动预先设计的过滤规则。换言之也就是要确保访问控制策略的科学性,科学设置好防火墙,可以避免非法使用、访问网络资源。
2.实时更新计算机系统漏洞与杀毒软件
Windows操作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组件或应用程序。一些黑客、病毒或流氓软件会利用这些系统漏洞,绕过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保护,通过攻击计算机、服务器,控制、感染计算机,并广泛传播。因此,我们在配合防火墙使用的情况下,实时更新系统漏洞与杀毒软件,落实全局更新机制,充分发挥软件漏洞更新系统的实时性、高效性,避免校园网感染病毒。
3.采用VLAN技术与配置代理服务器
运用VLAN技术为学校各部门划分不同的安全级别,实现访问控制。结合代理软件配置代理服务器,将双网卡安装于代理服务器之上,以公网的IP作为连接外网的网卡,而连接内网的网卡则要与代理服务器、客户机IP地址以及学生所使用的私有地址设计在同一个网段。这里的代理服务器内网IP地址实际上就是网关IP。连接互联网,机房机器即可控制因特网用户流量。
4.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通过全面地分析网络的安全性,能够大大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性。特别是有利于促进网络的安全管理,促使校园网络顺利运行。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明确网络信息安全、充分发挥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广大管理员的工作热情;强化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力度;做好基本知识的教育工作;普及、教育信息安全知识;充分发挥信息发布栏目的作用,具体可发布关于网络病毒、法令法规以及更新操作系统下载补丁软件等。
五、小结
9.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篇九
(2009-07-29 11:16:39)
一、文化及校园文化的界定
(一)语义学层面的“文化”涵义界定
要界定校园文化,首先要探析一下文化的内涵。我们认为,汉语中“文化”一词,在字面上就对文化概念作了高度的概括,“文”的内涵,包容着如下一些意思: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技术、学问、仪表、礼节、观念、思想等。文化的“化”,有表层和深层两种意思,表层指事物的普及、流传、广为流行、蔚然成风等,深层指事物对人的感化、教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等。《辞海》对广义文化的定义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和”。这里“创造”一词,就意味着“文”的内涵,因为“创造”离不开对科学、艺术、思想等的运用;定义中的“财富”,就意味着“化”,因为只有对事物的进步性、发展性、先进性的性质有了感悟,以及由此生发出珍爱、自豪、激奋的情怀,这才会把事物称作财富。
“文化”,在英语里写作culture,原意为种植、耕作,含有通过劳作获得成果之意,到16世纪在逐渐演变为培育、有教养等意义。首次给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著名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广义的文化概念,在认识、研究、促进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等方面有其“总和”意义。然而,由于在人类千千万万的财富中,不同事物的文化含义有大有小,为了对那些文化成分多、作用大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人们便把这些事物冠以“文化”名衔,这就有了狭义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相对的程度分辨意义。广义的文化好比是大河,狭义的文化好比是沟渠,是万千涓涓细流汇成了浩淼的文化长河,这是两者的依存关系;广义的文化概念的作用好比是将流水区别于沙土,狭义文化概念的作用是将溪流区别于那些虽有水分却不成为“流”的事物。这是两者各自所起的作用;两者都意味着“水”(犹如“文”),又都意味着“流”(犹如“化”),这是两者内涵的一脉相承之处。
狭义文化以作用方式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教化性文化事物,如思想教育、品德修养、政治宣传、文化学习等,本身就是文化的积淀物、凝结物,又直接以教化人为目的;二是熏陶性文化事物,如文学欣赏、艺术表演等,主要目的是对艺术魅力的领略,而往往伴随着对精神品格的熏陶;三是感悟性文化事物,如喝酒、品茗、种花、体育比赛等,这类事物被称作文化常让人困惑,其内涵有待于人的感悟。文化底蕴深的人感悟就多,反之则少。
(二)语义学层面的“校园文化”涵义界定 和“文化”概念一样,校园文化的概念也是比较复杂的,若顾名思义,凡是校园里的文化活动,无论是课外的还是课内的,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学校组织的,都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
我们可以根据“文”和“化”的内涵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鉴别。从“文”的角度讲,学校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以教育为本,中学生又是富有文化底蕴的人,这样,这里发生的事、他们所做的事则往往带有“文”的含义,然而典型的校园文化更应从“化”的角度来考察。从“化”的角度讲,须有如下情形之一,校园中的活动方可界定为校园文化活动:
一、以群众团体的面貌出现的。中学里出现这样那样的社团,本身就是社团的普及,形成社团文化,在一个社团里面,众多社员有共同的爱好,并在活动中磨合出一种共同的理念,这就充分地具备了“化”的特性。
二、大学生的某些行为、观念普遍相似或届届相传。即便没有组织性的活动,表现为个体的行为,由于能给人们以整体的印象、全局的风貌,它也带有了“化”的特性。
三、某些精神、思想凝聚或载乘于某种制度或物体上。如校训,它的“化”首先表现在浓缩了业已存在多年的学风,又表现在用此去勉励、感化更多的学生,表层深层都有了“化”。
以上三种“化”的方式存在于校园中多个领域,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个个分支,具体如下:
1.校园设施文化:如文化广场、漂亮建筑、洁净道路、优美雕像、美丽绿化、海报墙、宣传窗、告示牌、校史陈列室、奖品陈列室、设施先进的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馆,以及张贴在外的标语、图片、公开信等。
2.校园道德文化:如参加党校学习、听先进事迹报告、为民服务队、援助希望工程、庆贺香港回归、社会热点讨论、校庆、爱心接力棒工程、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像消费习惯等现象,由于较多地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观念,所以也列此类。
3.校园制度文化:如综合测评制、学生守则、文明规范、组织章程以及各类活动、各类场合的规章制度等等。
4、校园文学文化:如文学社、演讲会、辩论赛、诗歌朗诵会、席慕容热、金庸热、电影包场、电视剧欣赏、热衷于美文、出黑板报、自印刊物、撰制春联、校报校广播发表文稿、毕业留言、寄赠贺卡等等。
5.校园艺术文化:如迎新晚会、毕业晚会、音乐会、卡拉OK赛、画展、书法展、摄影展、健美操、手工艺制作、公关礼仪、美化寝室布置、时装表演等等。6.校园娱乐文化:如舞会、旅游、棋牌协会、钓鱼协会、登山、溜冰、划船、游艺等等。
7.校园体育文化:如篮球队、足球队、武术队、气功协会、拔河比赛、运动会、收看体育比赛、评点体育赛事、外出切磋技艺等等。8.校园学术文化:如各类科研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听学术报告、作社会调查、外语热、计算机热、社交能力热、西方哲学热、某某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等。
(三)界定校园文化的原则
界定校园文化,必须按照以下两个原则进行:其一,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与社会文化具有共性。其二,校园文化是社会社区中的一个特区——学校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因此,它同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基于这两个特征所构成的原则,让我们先考察一下目前比较流行的几中校园文化观。
(四)几种主要的校园文化观
目前,有以下一些比较流行的校园文化观:文化氛围说、意识形态说、物质精神综合说、文化要素复合说、文化指令说、启蒙说、精英说、活动说、精神体系说、自创产物说、文化潮流说、艺术教育及艺术活动说、社会控制体系说等等。以上种种校园文化观都从某一角度或某些方面揭示了校园文化的部分内涵,拓宽了对校园文化认识的视野。总而言之,上述校园文化观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校园文化包含了校园生活的多种内容,既有物质的,也有制度和精神的;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另外还有教师、干部、工人等;活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闲暇生活等;主要体现于一所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劳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校风。其二,校园文化即指学校内的学生文化,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组织社团活动。
(五)我们的校园文化观
一个社会的文化类似于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同心圆。最外层是器物质,包括人们创造的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包括人际关系及其规范化了的社会制度;最内层是价值观念和观念指导下的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文化之魂。三个层次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价值观念是一个文化核心,集中体现了一个文化的特色。人们是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将校园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浅层面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第二个层面是中层面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第三个层面是深层面文化:校园精神文化。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学校科学管理的一种方式。它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发挥作用和影响。具体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价值取向、群众意识信念体系、行为方式、道德情操、校园精神以及学校环境氛围、规章制度等诸多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实体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文化赋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包括育人为本的校风、敬业为乐的教风、成才为志的学风等,其核心是以爱党、爱国、爱校为主旋律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精神陶冶、启迪促进、规范约束、心理构建、群体凝聚及社会辐射等功能。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反映着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理念、思想面貌。它起着陶冶师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德育实效,激励师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重大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为达“以化天下”之目的,学校必须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兴校,人文培德,以文养性,在校园文化的摇篮里,丰厚历史的沉淀,唤醒纷繁的未来。
二、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国家和广大师生利益的一致性。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力量,起着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所以,一旦形成人们的意识,就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导向作力量。特别是培养目标、校训、校风,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引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二)示范作用。
校园文化的示范作用是指校园文化的主体中的优秀人物对其他人的示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而在求学与做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此外,散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纪念碑亭、历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观,也都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示范作用。
(三)规范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文化,它把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意志。所以,它又具有一定的约束规范的作用,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校的独特节日(如校庆)、典礼、仪式等,以学校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行为规范的方式熏染着学生。
(四)筛选作用。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在它影响下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对一切外来信息、社会影响有筛选的作用。这种筛选作用源于校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但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表现出较大的坚定性和独立性。
(五)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像一种无形的模具,引导着人才的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激发每一位师生员工巨大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六)凝聚作用。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对青年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青年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仅表现在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也表现为社会的瞩目和认可。
(七)塑造作用。
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浸染其中的青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各自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个性与潜能。这自然也同时拓宽了知识面,调整了知识结构,更重要的还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包括控制情感的理智态度,承受失败的责任能力等等。这些根本上促使青年学生逐渐摆脱依附感,确立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心态。所以,校园文化使青年学生在深层心理结构中,把校风传统转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从而完成世界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初步成熟。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形成,对弘扬办学理念、培育校园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能激发和凝聚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二)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校园文化活动能否顺利正常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首先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如成立由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校园文明监督岗等,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等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第三,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弘扬“敬业、奉献”精神,二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构建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教师人际关系三部分。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校园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还要敢于承认错误,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同学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第三,作为教师,应当杜绝“居功自傲、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形成学校精神
从基础开始,挖掘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突出学校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是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需要。三是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挖掘特色,结合特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重视学校的优良传统。传统即是历史赋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任何文化的建设无不是从尊重历史缘由开始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学校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承优良传统,审视利弊,展望未来。②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各类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不一,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在立足于这种特殊要求基础上,才能有利利于学生成才。③挖掘特色,既要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
总之,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从如何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出发,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良环境。使每个学生生活于其中,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诸方面都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实现对学生时代性格的塑造。通过努力,培养出有着崇高的理想、高度的创造力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1、校园的选择和规划,要从学校特点出发,有利于育人。校园要象“园”,总的要求是:宽敞、清新、优美,富有生机和美感。学校的总体设计要布局合理,既能满足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又不互相干扰;既规整统一,又错落有致;既有主体基调,又有小品点缀。所有这些又要和谐协调地统一于整体。教学建筑群应该相对集中;课间休息和课余活动场所,要依附并渗透于教学建筑群;体育场地和多功能活动室需适当远离课堂区,以避免干扰;办公楼可位于学校建筑中心,既便于管理,又可为学生生活区和教学活动区的屏障。各单元之间既互为联系,又相互独立,以致功能分明、主次相映。不同的建筑物,应该根据功能不同而造型有异,就造型的意境而言,图书馆宜雅致、幽静,实验室宜严整、凝重,办公楼宜朴实、亲切,宿舍楼宜疏朗、恬静。但是,以上建筑特色是就一般而言,因为它们毕竟是整个校园的局部,必须顾及大环境的一体化,也就是说,要服从整体意境和风格。只有这样,才可能造成整体与局部间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严整而又生动的关系,整个校园的建筑群才有可能形成交响乐般的节奏和旋律。这种整体规划要求,必须贯彻在校园建设的始终。
2、根据校园的总体规划,要切实地抓校园绿化。绿化对校园的美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走进一所树木葱茏、芳草遍地、花红柳绿的校园,必然会感到生意盎然,赏心悦目。当然,校园的绿化并不是随意种花、植草、栽树,而是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和不同区域的功能,结合环境特点,遵循形式美的规律。按照规划的意图栽植,从而使校园成为人化的自然。校园的绿化还要考虑到植物在四季里的枯荣盛衰,要妥善安排四时花草树木,落叶树与常青树相邻,春花与秋花相间。这样,可使校园终年常绿,四时锦绣。比如教室、礼堂、图书馆等教学区,适宜栽种树姿美丽的树种;宿舍区、运动场、主干道,可以选培生长快、遮阴好、树冠整齐、冬季落叶的树种。校园的绿化,还应注意草坪绿化,如果草坪面积占校园空地的三分之二,则校园环境会变得清新幽静。占地宽敞的学校还可培植小面积的人工林、挖掘鱼池和整修花圃,如果再恰当地建筑一些古色古香的亭、台、轩、榭、假山,配栽修竹丛丛,开辟回廊曲径,这样更给人以古朴清幽的美感。校园里还可以搞一些雕塑。这是常设性布置。雕塑的内容,可以是人文纪念性的,以提供师生敬仰,如名人塑像;也可以是为了强化和丰富空间的,以满足师生多样化心理和视觉美感,如纯粹装饰性的雕塑。雕塑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注意在风格、色调、尺度等方面与整体建筑及其环境的和谐统一。
3、教室的合理布置和环境卫生,对美化校园关系也很大。教室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因此,教室的布置装饰也要讲究。一般说来,教室的墙壁和天花板最好是白色,课桌椅的颜色以木质色为好。教室的光线也要注意适中,过亮则烦,过暗则闷。教室的布置,要简洁、高雅,富有激励性,给人以清新、热烈的感觉和积极向上的力量。各种栏目、园地、壁报、语录、字画等不可太多,内容要恰当,形式要美。据此可以在左右墙上分挂两幅长形字画,用以明志;在正墙的黑板上壁可贴简洁的口号或奖状,用以励志;后墙上辟学习、生活园地,用以交流。开展环境卫生活动,也是美化校园环境的措施之一。环境卫生活动,贵在经常,持之以恒。一般情况下,在学生中应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活动,定期集体性的检查、评比,在开展集体卫生活动的同时,还要抓个人卫生。这也是学校美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可以使学校既成为校园,又成为花园和乐园。高品位的物理环境,对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优美的物理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它能在丰富人们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使人们身心获得松弛、安宁和愉悦,还能起到净化心灵、升华道德、激励向上的作用。19世纪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感是一种特别的情操,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
2、“合格+特长”的育人特色
(四)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建设高品位育人环境
环境文化体现学校的统一精神、群体意识、理想追求和领导者的管理风格。田东中学把创设一个绿化、净化、美化、知识化和教育化融于一体的物质环境作为校园建设的目标管理方向。学校聘请了专家、行家对学校绿色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的建设原则,把校园分为三个活动区、一个教学区和一个生活区,依照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设计相应的景观。构建了由树木、绿篱、花卉、草坪、假山、喷泉、凉亭、花廊、石凳、石径为一体的“花园式”校园;营造了由名人画像、绿色环保宣传窗(橱)、绿色画廊、环保教育警示语和创建“绿色学校”宣传条幅、彩喷等组成的“创绿”氛围。尤其是通向学校大门的长达100米的绿色文化长廊、学校主干道旁长达50余米的宣传橱窗和环绕运动场的绿色山体,以及体育活动区与红色跑道、蓝色球场相映生辉的绿色草坪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小天井设计精巧,鲜花绿树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各楼层的花槽姹紫嫣红,层层叠翠,犹如空中花园;教学楼四周的小花园花木葱茏,绿草如茵,一片生机昂然;教学楼前矗立的“奋斗·图强”的主题雕塑气势宏伟、意蕴深长,整个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独特、一流的优美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审美的情趣。
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外在形象是把学校形象传播给社会公众的显性视觉对象,它是体现一间学校是否高品位的外在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该校校园环境建设所追求的,正是要让所有能说话的东西都能体现其内涵和个性,给学生以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向上的激励,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质。因此,他们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不仅是使校园的环境更加秀丽,而且是把学校的育人理念、人文关怀渗透到校园整体环境中,构件人文化的生态校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使学校师生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注重优化学校环境,发挥环境的审美、约束和导向功能。走进校园,满眼翠绿,整洁、宁静、优雅的环境规范了学生的言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我们在户外设置了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科普画廊、师长寄语、同学互勉等,在室内布置了名人警句和美术书法作品,还安装了“悄悄话信箱”、“建议箱”、“捐款箱”、“测高器”、“跳摸板”和“小舞台”。整个校园犹如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宫殿,散发出浓郁的文化芬芳。他们力求“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赋予教育功能”。优美的环境塑造了学生健康的心灵,促进了学生健康的成长。
(五)大力开展课外活动,热情鼓励和积极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学校为了塑造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时代新人,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大力鼓励和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校现有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20多个,学生几乎全员参与,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品位 校园文化教育应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兴趣的特点,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其个性品质,完善其人格,培养其才干。因而,他们建设校园文化,力求创新,以期提升学校整体品位。
1、让学生自主自律做主人。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学生管理琐碎繁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他们成立学生自律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老师可以从繁杂的事务中相对地解放出来,管理中“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既可以解放老师,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主能力。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2、让每一片叶子都沐浴太阳的光辉。把后进生转化作为工作重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爱,让每一片叶子都沐浴太阳的光辉,让 “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新时代折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应提出:“转化好一个后进生,等于培养出一个高材生”。使优等生成材是“本分”,使后进生成材是“本事”。将后进生转化纳入量化考评的指标,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育资源上对后进生进行了倾斜,要求教师每周留出专门的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打牢知识基础,掌握学习技巧,养成学习习惯;要求教师在日常交往中注意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多传达爱的讯息和成功的期盼.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真正意义的健康不仅是要身体健康,还要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更要具有良好的道德认识和合作精神。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除了体质强壮外,还应当表现为乐于学习和工作,能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认识自己,能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身心健康是学习和工作的保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该校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标准,还开办了心理咨询室,配有专业心理学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七)提高创造精神和活动品位